职高班主任德育

2024-10-15

职高班主任德育(通用10篇)

职高班主任德育 篇1

德育工作室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程。为了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职业学校全面发展, 需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现阶段, 职业学校的状况不是很乐观, 一方面是学生生源较差, 社会环境消极影响的作用, 另一方面是学校和班主任德育意识不强。因此, 要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必须改革创新现有的德育工作。

一、职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为了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 教育部在2004年10月颁布《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明了基本规范, 是社会和家庭紧密配合学校进行的德约工作的基本依据。具体来说, 中等职业教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 建立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第二, 制定具有中等职业德育教育特色的课程方案;第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

二、提高职高德育实效性的原则分析

(1) 学生为主体原则

德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主体性原则, 把学生当场主体来对待,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但要注意两方面:第一, 要遵循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个体发展有自身的规律, 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第二, 德育工作要符合社会发展和行业变革的客观要求, 我国正处于改革时期, 市场经济背景下, 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 要求具有独立的追求和思想, 能及时提出创造性策略, 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要遵循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德育理论的正确性, 通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又能与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要在实践中提高职业学校的德育实效性, 是因为如下几方面:第一, 德育工作的过程就是实践活动,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比如:专题教育活动, 青年志愿者等等, 是真正的实践活动;第二, 德育工作的成效是要靠德育工作实践来检验的, 学生思想品德有无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加以总结, 才能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才能有针对性的改变德育工作方法, 收获德育工作效果。

(3)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被认为是职业教育, 是因为其工作目标和就业方向等方面都具有职业性的特点。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班主任首先要考虑到中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原则是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不同的学校和专业所要达到的德育成果也应该区别对待。并且, 职业特色教育还要求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的职业实践, 要求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 多利用企业实践等机会, 促进职业学校的教育理论和企业要求更好的衔接。

三、职高育工作的问题分析

(1) 德育内容缺乏多样性, 职业特色不突出

德育工作目标必须依靠德育工作进行实施, 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构成德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做不能与时俱进, 内容陈旧, 总止步于举大例子, 比如: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 学校总是向学生输送“奉献第一”等的理念, 提出部分连教师都难以达到的要求, 造成很多假德育想象。因此, 在实践的德育工作中, 德育内容要贴地气, 可操作性英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特色的阶段, 学校德育工作担负着对学生的职业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职业道德理想, 创业教育等职业特色, 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

(2) 德育目标偏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成人和青少年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人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是缺乏合理支配自身活动的能力, 很容易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 但也容易在优良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德育的实效性, 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特点都制约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 因此, 班主任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促使健康成才。但是, 现阶段,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方向是科学的,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总是强调大方向,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没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造成了德育工作的失效。

(3) 德育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于主观印象, 缺乏对环境的考量, 评价工作不科学, 脱离实际。一方面, 德育工作的实施者习惯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中职学生群体, 带有主观的揣测性, 同时用禁令的方法约束学生的行为, 一旦学生的行为与既定的品德标准不相符合, 教师就会训斥和否定学生, 导致评价失真。另一方面, 德育评价体系还存在形式主义, 常用分数的形式对德育工作进行奖惩, 评定的分数作为学生品德标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形成健全的人格, 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德育低效, 学生麻木的状态。

四、提高职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1) 更新德育工作教育理念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工作理念进行改革。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 是一项灵魂工程, 而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这就要求教师更新德育理念, 不搞千篇一律。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中, 不同的专业会导致不同的职业特色, 职业行为等。职业教育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教育。掌握职业技能技术是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 但不是唯一的任务,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 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意识为统一的德育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

(2)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意识

教师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德育素质在德育工作中也至关重要, 师德建设工作已经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重大事情, 对德育工作的改进对中等职业学生的道德水平产生了极大影响。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但是由于岗位的不同, 常常只有班主任和德育课的教师承担德育的责任, 而其他科任教师则认为德育不是非内之事, 这种情况势必会造成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失效, 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因此, 所有教职员工都应担负起学生德育工作的责任, 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教育融入到中职学生的学生和生活中, 使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 突出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职业特色

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要充分体现职业特色, 把学生培养出有理想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有效性, 应从如下几方面体现种业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一, 树立远大理想,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中职学生毕业后都会步入社会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个人择业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点, 要服从国家和社会的职业理想。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职业理想和自身具体情况树立目标, 把职业道德理想融入到教学中, 这样才能被企业所青睐;第二, 专业教学和职业特点相结合, 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 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道德, 在专业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等。

(4)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重要性, 对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帮助,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要突出家长的地位, 使家长感受到尊重, 尤其是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 要与家长和谐相处, 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另一方面, 在与家庭合作的内容上, 也应该注意学生的性格爱好, 身心发展等一系列内容, 家长还可以进入班级听课, 与领导座谈等各种活动, 增加对学校, 教师和学生的沟通, 增加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文向前.《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和技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职业圈.2007。

[2]梁柳;班祥东.《中职德育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职业.2011。

[3]孙海东.《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及出路》[J].科技资讯.2009。

[4]张忠华.《对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的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 2010。

激活职高德育课堂 篇2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适时因势进行教学,这是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德育课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联系,只有在生动丰富的现实体验中,才有说服力。职高学生更多注重感性认识,因此,一堂富有活力的德育课,将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留下烙印。

一、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

传统的“应试教育”和“以理为重”的观念,使人忽视了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从而使教育走向一个误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强调科技的力量从而形成了一种近视的功利主义和技术主义取向,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受到了冷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理论原理,导致课堂上的教条和框框,一些情感、态度和精神挖掘不出来,使本该生动、鲜活、富有哲理性的德育课变得琐碎、贫乏、沉闷,使学生感到厌倦。

第一,教给学生思想和方法。教育者首先应该是一位思想者,没有思想的教师最多只是个“录放机”。德育课教师只有经过深思熟虑而理解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用思想去打动学生的心灵,才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教师时时了解新事物,能给学生一个信服的解释和说明,并有相应的认识、评价和应对的方法,应为德育课教学的真谛。

第二,教给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和学习态度,对成功学习具有特殊的作用。这几年围绕“培养学生的自信”,许多学生重新给自已定位,通过专业学习、活动再现等,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德育课教学中,如果学生整天面对的是滔滔不绝的灌输、背不完的条条、做不完的习题,能够快乐起来吗?

第三,让学生学会与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是当今我国一项重大课题。学会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善于从身边寻找和发现真善美,从学习中领悟幸福与满足,感受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美好,这是提高德育课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四,教给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人的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德育课教学中,教师的照本宣科、模式化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形成不好和惯性思维模式,逐步丧失了对问题独立的思考与判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受到了压抑。“书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自己查找材料、实践活动等,学生才能在自我学习中体会感悟。

二、我们应该怎样教学?

近年来,我们通过“小课堂、大社会”、德育小论文等,使德育课富有生气。引导学生发现式学习,激发课堂活力;通过开放式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生活。“小悦悦事件”“扶不扶问题”等,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取到了很好的效果。而课本的概括性和教材和条框性,制约着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我们在遵循教材要求的同时,还要突破教材,广泛引进自然、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拓展教学资源。

第二,从教学过程看,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真实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由于各自的生活经验不同,着眼点、困惑、兴致、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各不相同,使得教学过程变得复杂多变。从个人而言,笔者反对课前对教案的“完美”设计,这完全是一种程序化的教学;同时,笔者也反对对某种教学模式的一味追求,多种形式的教学能使学生思绪起伏、心潮澎湃。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个人的教学风格、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的不同,也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即教无定法。因此我们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提高教学技巧,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第四,在教学手段上,德育课的教学在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决不能简单地否定和抛弃传统的手段,树立“简单就是美”的观念,如果能够运用最简单的工具和办法说明问题,我们还有什么必要选取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办法呢?

第五,从教学结论上看,教学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新知、激情、智慧的生成过程。对于“善”和“美”领域的问题,我们不要急于给学生结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正确的立场和评价的标准,以宽容的心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体验与发现的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试图让所有学生同时形成一种观点,那只能是肤浅的,有时甚至是虚伪的。

德育课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引导,唤醒学生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需求,启迪出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

三、正确地评价学生德育课的学习

首先,不以成绩评价学生,要关注过程、关注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我们应该逐步从过分关注学业成绩的评价转向综合素质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德育课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实际能力、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等因素。

浅谈职高语文的德育功能 篇3

一、培养品格、完善人格

大部分职高生由于学习基础差, 成绩普遍不好, 自控能力不足, 自觉意识不强;学生人格意识呈现功利化、现实化趋势;道德情感淡漠, 道德自律性差, 崇尚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集体观念和协作意识弱化。职高语文课本中针对学生的现状, 选择了许多优秀篇目供学生阅读与欣赏, 以达到完善人格、净化心灵的目的。比如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学生可以从文章脉络和作者的情感角度, 深刻体会到老舍母亲坚韧、善良、宽容、勤俭、好客的优良品质, 学会正确做人行事。又比如《汉堡港的变奏》一文, 通过对战斗集体和聪慧群众的描写, 衬托出了船长贝汉廷的胆识、才干, 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以及实干精神。学生可以从中增强责任与义务意识, 树立乐观向上、踏实、敬业的人生态度, 形成正确的职业观, 进而促进学生能正确面对社会分工, 在今后工作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为企业、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

二、陶冶性情、坚定信心

踏入职高大门的学生大多经历了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失败, 他们意志上消沉, 思想上脆弱, 对学习和生活丧失了兴趣, 对美的事物也失去了感知的热情和能力, 对身边的一切不想再去投入, 于是选择了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而语文学科正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 可以让学生领略无穷的乐趣。通过一些美好的人物事景, 让他们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唤醒对美的追求, 重新点燃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比如《我很重要》这篇课文,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独一无二, 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珍视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可以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别轻易贬责自己, 树立生活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可以让学生明白, 自己并不是被遗忘的小草, 而是一方独特的风景, 重新燃起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再比如通过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生可以感受到美丽不仅表现在容颜, 更重要的是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

三、增强责任意识、树立雄心大志

培养学生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乐于奉献、造福社会的责任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 是新形势下对职高人文素质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语文教学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学习了《我眼里的海尔和张瑞敏》, 可以领悟执著坚守的职业精髓, 树立敬业与乐业、个人与企业同步成长的职业理念, 并通过引申教育, 激发学生“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技、践报国之行”的热情。

职高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探究 篇4

在职高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安排身体练习对职高生进行教育,这个练习过程既有脑力活动,也有体力活动,德育围绕着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结合进行。体育中学生的身体动作千姿百态,学生的思维也很活跃。由体力活动产生思想活动,思想活动指挥着体力活动。学生的思想活动在体力活动中经常一闪而过,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对于体育课中的偶然事件,更要及时把握,对学生进行引导。一丝不苟应贯穿于体育全过程,体育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内容有学生的思想作风、课中纪律以及遵守规则等。体育课管理得越规范,就越能取得较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二、在体育中加强德育的措施

1.培养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肢体练习会产生很大的肌肉疲劳感,体育教师要合理地、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肢体活动进行有效训练。如,让学生进行一分钟仰卧起坐练习时,告诉学生在做到第35次仰卧起坐练习时,自己的肌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酸痛感,但是为了以后成绩的提高一定要坚持多做一些,否则自己的仰卧起坐成绩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在进行中长跑的训练时,体育教师要告诉学生,可能会出现“极点”这一正常生理现象,在自己出现体能极限现象时,通过自己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坚持下去,战胜身体的极限现象,使学生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2.强调体育纪律

在职高学生进行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队列和队形进行统一的安排指挥,有学生发生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或表现不好的行为时,要对这类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良表现使整个学生队列变得混乱,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全班,要让他们在队形或队列中遵守纪律,在共同的练习中刻苦训练,培养出他们的动作迅速敏捷、统一协调的作风。如,在体育游戏“捕鱼”活动中,强调捉到“鱼”后,保持“网”的完整性,“网”一旦破裂,捉到的“鱼”就不算。“鱼”也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超出活动范围就会被淘汰掉,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欢快的练习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整体组织纪律性。

3.培养竞争意识

现在的社会快速发展,无论哪种行业都要强烈的竞争机制,职高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练习要求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锻炼,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养成学生对事物的竞争意识。如,进行接力跑体育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规定接力跑活动最后一组的学生进行俯卧撑的小惩罚,让学生感受到失败带来的痛苦,由此培养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争取在下一次的接力跑比赛中不甘落后。

4.设置生活情境

职高教育中的体育是需要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课程,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我们都是自然人,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环境,职高生提高道德情操可以从体育课中着手。职高生的品德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认识逐步形成的,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提取社会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体育中的德育能基于社会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5.活用鼓励批评

许多资料表明,鼓励式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职高生在进行体育练习的同时需要教师及时地进行认可和鼓励,从而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鼓励学生时以人为本,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容易接受,使体育更容易渗透德育。对学生要不断进行鼓励,不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避免过于严厉的责罚。当众夸赞表扬可以实现学生的实现自我心理需求,批评说教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一些学生对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这时教师不应过多地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是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练习中取得的成就,增加其克服困难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练习任务。

当代社会快速发展,职高体育教学对职高学生的综合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中的德育也成为职高教师关注的问题。职高学校的体育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重德育的渗透,达到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人才。

职高德育引入就业教育的研究 篇5

关键词:职高德育,就业教育,必要性,措施

职高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职高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技术型人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于职高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职高学校的毕业生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职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表明,现在的职高毕业生存在很严重的就业问题,影响他们的就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毕业生的思想观念、就业形势、社会环境等。就本人本身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职高毕业生的思想素质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主要因素。很多职高毕业生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就业观等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那么他们的就业问题就不能够得到解决,因此新的教育目标应该转变成培养学生的就业思想。以下是我对于职高德育引入就业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的研究。

一、德育引入就业教育的必要性

1.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

当前,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入侵到职高的校园中,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让单纯的学生迷失了自我,让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中失去方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这种坏的风气影响了学生,如果不能及时地端正他们的观念,那么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就业思想的教育。

2.相关部门的调节不到位

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对职高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以及人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做出调节,希望能通过调节让“统包统分”的现象消失,但是现实的“供求关系”并不能够以这种调节措施来调节。 为了正确引导职高毕业生就业,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思想,我们非常有必要将就业教育引入德育。

3.大学生个人认知的错误

职高毕业生掌握了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他们的人生阅历很少,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还是有局限的,对于自己即将进入社会实现人生角色的转换还没做好准备,此时的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影响做出错误的决定,比如一味地追求高待遇而不考虑的求职条件、个人爱好等。另外,职高毕业生对于企业的了解也非常少,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们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为了能够让职高毕业生做出正确的人生决定,我们非常有必要让他们接受就业教育的洗礼。

4.学校信息流通的闭塞性

长久以来,职高学校追求的都是学生的就业率,它们忽视了对学生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含量,这就使得学生的发展不够全面,个人的综合素质低下。 学校的闭塞性教学使得学生不能掌握一手的就业消息,个人对就业市场的环境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学校给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是让学生去城市和优异的工作部门去工作,极少鼓励学生去从基础做起,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时候好高骛远,不能够找到正确的工作。

二、将就业教育引入德育的措施

1.采用多种教育模式,促进就业教育

(1)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志向的教育。学校在进行德育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让他们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国家的需要建立正确的人生志向,确立的志向要充满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人生的追求,这样才能够解决他们就业过度现实、过于追求功利的问题。

(2)心态教育。职高毕业生在就业前和就业时的心态是不同的,就业前他们对未知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但是就业时又充满了畏惧与茫然。在就业后,部分学生还会遇到挫折,这时的他们又会有气氛不安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不稳定是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的。因此,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的教育,让他们能够用平静的心态对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适应教育。学生在毕业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工作经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应教育,比如安排学生去相关专业的公司、工厂实习等,让他们在实习的时候学会与人相处,熟练掌握自身的专业知识。

2.邀请专家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

学生就业时会遇到与法律相关的问题,比如合同的签订、人身安全等问题,为了让他们不在日后的就业中因为不知道相关知识而受到伤害,学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能够顺利地就业。因此,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部门的专家来学校进行法律讲座,让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3.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职高毕业生在毕业时会产生慌张的情绪,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会遇到相关的问题,没有那种危机意识,但是当他们有危机意识时就会将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进去,在面对问题时会沉着冷静地应对,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教师在德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危机意识,让他们时刻做好准备,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正确冷静地解决。

三、结束语

网络环境下职高学生德育思路研究 篇6

一、网络环境下加强职高学生德育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它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我国当前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面对网络上那些虚拟的东西,职高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时,网络中那些肆意妄为的网评以及不健康内容很容易误导职高学生,使其价值观和道德观发生扭曲,一旦职高学生受网络错误价值观的误导而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不仅不利于职高学生自身的成长,同时也会危害到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德育作为职高院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职高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面对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结合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有利的一面。

二、网络环境下职高学生德育思路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对德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认识,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

(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职高学生德育工作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职高院校要想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给人以鼓舞、奋进的精神力量;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广播、宣传栏等加大德育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另外,在德育工作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要鼓励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助人。

(三)加强学生的实践

就当前职高学生来说,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养成了一些坏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在碰到挫折时容易极端化。为此,在职高学生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当前职高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较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自控能力差,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又没有生活负担,吃穿不愁,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养成恶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心理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才能在校园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积极地应对考验。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在尊重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开设心理辅导课。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心理咨询平台,为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服务;其次,教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中应树立自制力和荣誉感,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强烈的责任感,有坚忍顽强的毅力,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有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有服务社会的献身精神。同时通过各种课外活动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可以利用网络创建聊天群,通过这种方式,消除学生空虚的心理,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在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德育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当代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我国职高院校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全面加强学生德育工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 篇7

一、职高学生的特点

职高学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 智商并不低, 多数学生聪明而且活泼, 见多识广, 不过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知识基础较差。究其原因, 主要是职高学生缺乏理想和目标, 许多学生都抱有“混日子”的心态, 缺乏毅力和信心, 有些学生还存在缺少责任感、过于自我等缺点, 个别学生甚至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多数学生初中时的成绩较差, 可能被老师和其他同学所轻视, 导致他们普遍对学习、情感、生活缺乏信心和希望, 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二、渗透德育的优势

针对职高学生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各种素材是优秀的德育素材, 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以语文知识为纽带沟通情感, 以情感为桥梁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的目的, 是在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基础上, 使学生成为心灵健康的人;语文知识中充满着人类的真情实感和人生哲理;语文教学中轻松、灵活的互动方式能够更好的展现学生的缺点并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德育。由此可见,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教学目标上、教学内容上、教学手段上都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的优势, 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种优势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

三、渗透德育的基础

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 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职高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在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不断肯定、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兴趣。

这要求语文教师在关注字、词等基础教学的同时, 肯定学生的努力、赞扬学生的坚持,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相信学生, 对学生抱以期望,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重视、受关怀, 有责任、有寄托, 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使他们在激励中不断蜕变、成长、成熟, 成为自信、自强、自爱的高素质人才。渗透德育的基础便是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 例如笔者曾有位学生, 由于语文基础不好而失去信心, 上课害怕发言, 总是溜号, 笔者在作文批复里说“班级里没有谁比你更聪明, 但他们认真、努力, 如果你也努力一定做得更好。”从此这位学生逐渐要求自己主动参与学习, 笔者也常常在课堂上提问他, 最终学习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渗透德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自然渗透、活动渗透、生活渗透三个途径渗透德育。在自然渗透方面, 语文教师需要把握住名言警句和关键词句的教学, 以晶莹璀璨的格言、文情并茂的名言、意味隽永的警句渗透德育, 例如“金就砺则利”等语句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努力、不断成长的过程, 又如“传道授业解惑”指出了教师的责任, 能够让学生体会未来职业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具备的素质。这种在教学中抓住时机渗透德育的方法, 能够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在活动渗透方面, 教学需要有目的性的组织主题活动和课外活动,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在“正确的职业观”主题活动中,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互动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对未来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又如在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中, 学生们也会拓展眼界, 学到新的知识并学有所悟, 受到侵润、陶冶和净化。在生活渗透方面,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生活, 针对学生的自身感受渗透德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的主题演讲, 每一次演讲都能对学生进行诚信或感恩等方面的德育渗透, 又如教师可以布置给学生收集格言或设计板报的任务,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渗透德育。

五、渗透德育的措施

语文教学中需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和睦共处、适应社会, 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群英会蒋干中计》时应让学生认识到不应自傲, 讲解《荷花淀》时应鼓励学生向水生嫂学习不断超越自己。又如讲解《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应让学生认识到交流的重要, 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应让学生以蔺相如和廉颇为榜样, 真诚、直率、包容。再如讲解鲁迅时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社会的重要, 讲解《项链》时应让学生不虚荣并为目标而坚强而努力。

六、总结

综上所述, 职高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时刻注重渗透德育, 在了解学生特点、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从多种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渗透德育,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仇加林.以生为本, 潜移默化——浅议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生优秀作文 (教学) , 2011, (3) .

[2]于燕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成功 (教育) , 2010.

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篇8

一、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事业成功, 有专家指出一个人的成功应具备三大要素:智商、情商和德商。在当今社会中, 一个人如果智商低下会有人同情, 得到人们的救助.但一个人如果智商高而道德败坏却让人感到可怕。因为一个无高尚道德的人, 往往只会为利所驱, 为利而行, 无恶不作.这种人智商越高越可怕.绝对是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人, 因此无高尚品德的人智商再高也不能算一个成功的人。

二、高尚的品德对一个人的生存至关重要

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吃、穿、住、行|, 离不开金钱。市场经济如何赚钱?经常听到一些人说, 要赚钱就要奸诈.虽然奸诈可能使你在某次或几次商业行为中获暴利, 但决不会使你一生获利.古人云:为商若无德, 商运不久长。商运不久长, 何以赚钱, 何以为生。

三、高尚的品德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备受欢迎

你是喜欢跟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共事, 还是高兴跟忠厚、诚实、肯为他人着想的人交友?当然是后者.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共事交往, 不用担心吃亏、上当受骗。品德高尚的人, 给别人带来感动和快乐, 同时也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在与别人交往中更会给自己带来快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吧|!你将是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人, 一个受欢迎的人。

四、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有高尚的品德

人性是复杂的, 当德性弱化时, 人性中的兽性、恶性就会舒筋展骨、急剧膨胀, 其结果只能是:道德败坏, 社会动荡。和谐社会应高度重视道德建设,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实施启发式教学,上好职高德育课 篇9

一、教学生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和启发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作为学生来说,如果他对德育课不感兴趣,可能教师再怎么启发也无济于事。但反过来,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教师加以启发,即使学生不感兴趣,也可将其引入兴趣之门,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启发起来困难,如果教师不启发,也许学生永远不感兴趣。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对于高中生来说,德育课教学要贴近生活,应从学生生活周围收集大量的生动案例应用于德育教学中。使学生能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使其认识到德育课学习的重要性。我在高中德育教学中发现,如果教师一味讲理论和离学生生活远的案例,学生会觉得空洞无物。但当教师结合身边案例时,由于学生有所了解,通过教师分析后,学生会立刻悟到原来德育课这么重要。如在上高一时我举了本校的一名学生,在校时逆反心理强,因学习和纪律不好,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且还被学校处分过,我带学生到展览室翻看了他的资料。通过资料,学生了解到该学生毕业到厂工作后,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在工作上积极上进,吃苦耐劳,一年后被提升为班长,两年后被提升为车间副组长,且前途光明。我引导学生分析,如果该生不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一直抱着处分之前的态度,他会有今天的成绩吗?学生受到启发积极投入问题分析中,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原来学习心理健康这么重要,于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鼓励,激发学生兴趣

任何学生都需要鼓励,当学生学习表现好时,应给予较多鼓励,学生得到肯定后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努力学习。

3.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教学作为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能生动地通过演示再现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践,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能启发学生感悟道理。对于德育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上高一心理健康内容时,我安排给学生的实践是把一周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逐一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过后要求学生对其整理并结合教材分析哪些情绪和心理变化对自己有好处,哪些对自己有害处,通过实践充分启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实践总结,他会认识到学习德育对于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三、师生互动,加强交流

互动交流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活跃课堂气氛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平等待人,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积极发表意见,与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增进友情,在课堂上要避免满堂灌,给学生充分自由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才会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最终将德育课上好。

四、拓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学生喜欢问,好奇心强,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去想象,去思索,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且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教给学生拓展思维的方法。学生思维被展开和激发,这才有利于教师启发式教学的实行,如学生思维呆板,这将导致教师启而不发,取不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作为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中,这大力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所以,如何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这对于上好德育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0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 出是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馀力, 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 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 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具体、灵活而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妥善地处理好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使其能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一、借题发挥, 因势利导, “于无声处”引起学生共鸣同识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 文以载道, 这早已为大家所认同。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首先应该对教材中现成的、显性的教育内容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往往就是通过或抓住其中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来打动学生, 震撼他们的心灵, 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 就要有意识地借题发挥, 因势利导, “于无声处”引起学生共鸣同识。

例如, 教《一碗清汤荞麦面》一文, 学生们能够从中找到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身处逆境的母子三人咬紧牙关, 互相激励, 终于度过艰难岁月迎来成功的故事让人感动;老板夫妇淳朴仁爱、善解人意的举动让人感动;小面馆暖暖的人情氛围让人感动。小说中的人物具有顽强不屈、团结奋斗、积极向上等象征意义, 谁具备这种品格和精神, 谁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获得幸福。这篇课文的精华在于:学会吃苦磨练, 坚忍不拔, 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改变命运的实质是一个人的素质。而素质是我们学生时代应该培养和训练的, 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 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再如:在教学《项链》时, 结合课文中围绕一串项链所发生的故事, 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也引来学生积极的讨论, 启示我们严肃地思考:一个社会的风气、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对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意义的影响是何等巨大、何等深刻!这对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抵御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 虽然都有其闪光的思想和精神, 但侧重各有不同, 有的是爱国主义, 有的是集体观念, 有的是自强不息, 有的是舍己为公……, 当我们教完一篇课文时, 完全可以把课文中高尚情操和闪光思想联系起来, 综合在一起, 让学生们进行一些热烈的讨论, 甚至是争议, 最后让他们作出选择。尽管选择各有不同, 但无意中却让学生们进行了思想交流, 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方式, 对德育渗透来说, 是极其自然地突出了重点, 有机地统一了课文的文学性和思想性, 最终达到作品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的效果。

二、把握名言佳句, 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人类历史上, 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 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 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 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 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 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 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 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佳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 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 我们应紧紧抓住, 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 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劝学》一文中, 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 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 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 “人, 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 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 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 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 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 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 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 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 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 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 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如:教学《将进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早为同学熟知, 酒是李白泄心头郁积的悲愤的载体, 酒也成就了李白急昂奔放的诗歌。诗中先是悲叹生命短促, 朝青暮雪;转而由“悲”转“乐”。借酒抒怀;酒酣之时, 举杯高歌, 喊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对我们的学生, 也是一种鼓舞, 可以借此鼓励学生, 不要因为自己是职高生而自卑, 只要自己努力, 在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出成绩, 为国家出一份力。整首诗感情奔放, 气势雄浑, 读来朗朗上口, 学生易记、易背, 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 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三、有针对性地把握课文重点来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等方面, 都比较欠缺, 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有时候, 一篇课文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存在着多义性。此时, 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重点, 抓住中心, 找准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突破口。如:《雪山上的红盖头》从课文内容看, 这是一段凄婉、悲壮的关于军人的爱情故事, 我们不仅仅停留于此, 更让学生谈谈小说中的小雪、乃堆拉哨所的士兵、披着红盖头的新娘的可爱之处, 从中华民族的精魂方面去议论做人的原则、立场忠贞、操守、气节等, 而这些无不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

再如《师说》一文, 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 择师标准的问题”, 明确提出“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政”的进步思想。作者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 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 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些对我们今天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社会上看不起教师, 不注重教育的现象也正是我们批判的现象。再通过“今之众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组对比进行充分论证, 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重视师道的恶劣风气。由此我们可以教育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从而使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 培养他们谦虚好学的学风。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其特点是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准备教学时, 都应有目的地设计自己的教学, 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之中。

上一篇:节目分析下一篇:信息管理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