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霉素A

2024-09-19

环孢霉素A(共7篇)

环孢霉素A 篇1

环孢霉素A(Cs A)是强效免疫抑制剂之一,对组织移植后可能发生的排异反应以及同种异体器官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1],近年来有报道该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狼疮肾炎、银屑病等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3]。由于Cs A在治疗剂量下的生物利用度、药动学、血药浓度等因子个体差异很大[4],因此治疗中监测Cs A血药浓度,使其治疗浓度调整到最适合机体健康的浓度范围。本文研究我院使用Cs A治疗的患者,观察其血药浓度变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旨在为合理有效使用Cs 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采用Cs A治疗有效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6.4±11.8)岁;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环孢霉素软胶囊,同时联合其他药物为辅的治疗,住院用药期间检测Cs A血药浓度达稳态,出院后继续定期检测血药浓度、肝肾功能等指标,并根据需求调整用药。

1.2 仪器和试剂

德灵Viva-E药物浓度分析系统(Syva公司,美国);特异性Cs A定标试剂;Cs A样本前处理试剂;Cs A质控试剂;Cs A检测试剂。

1.3 检测方法

采用EMIT2000特异性Cs A检测法进行检测。首先运用特异性Cs A定标试剂(浓度: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350ng/ml,500ng/ml)进行定标,得到浓度-吸光度变化率标准曲线,见图1,然后再对血样进行检测。每次采血时间均为早晨服药前0.5~1h,所采血样均在规定时间内检测,每次均行Cs A质控试剂检测,质控均在要求范围[5]。

1.4 观察指标

①血药浓度变异度;②监测频率:为第一组1~2月/次;第二组3月/次;第三组5月/次;③治疗效果:比较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差值(HB-Dif、WBC-Dif、ANC-Dif、PLT-Dif);④肝肾功能:监测患者血肌酐、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的变化;⑤不良反应。

注:监测频率分别为:第一组:1~2月/次;第二组:3月/次;第三组:5月/次。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Sigma plot软件进行统制图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用药方法及药物浓度监测频率

每位患者均根据血药浓度、治疗需求及不良反应情况调整给药剂量;监测频率计算不包括短时间内根据此浓度调整用药后的监测。详见表1。

2.2 血药浓度变异度

三组血药浓度变异度,经方差齐性检验有P=0.791;各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后均有P<0.01。提示Cs A血药浓度监测频率与其血药浓度稳定性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频率越大血药浓度稳定性越好。详见表1,表2。

注:各组见两两比较:P<0.01。

2.3 治疗后疗效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差值经方差齐性检验P>0.05,详见表3;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详见图2、3。提示Cs A血药浓度监测频率与其治疗后疗效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频率越大疗效越好。

2.4 患者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比较

每组患者治疗期间Scr、ALT、AST取其治疗期间最大值。经方差齐性检验P>0.05。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详见表1,图4。提示Cs A血药浓度监测频率与其治疗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频率越大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越小。

2.5 其他不良反应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分别有1、3、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分别有3、3、4例发生疲劳、头痛及感觉异常;分别有3、2、2例发生感染;所有患者经调整药量、积极对症治疗后减轻,未影响用药及完成疗程治疗。

3 讨论

治疗药物监测是指临床上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边观察药物治疗效果,一边定时通过采集患者血液、尿液或唾液等,以测定患者机体内的药物浓度,从而探讨药物在机体内的浓度变化,并根据浓度变化和治疗效果,以药物药动学和药学学为理论指导,通过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技术,使治疗药物浓度逐步实现个体化,以最大限度减轻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为药物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或中毒等处理提供实验室依据,进而将临床用药的经验模式向科学用药水平转化[6]。临床上需要进行监测药物浓度的依据为:治疗指数小、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多而又合并用药以及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等特征[7]。而Cs A正属于此类药物。

Cs A是由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组成,它能强效作用于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8]。其机制为:结合细胞内免疫嗜素亲环蛋白,进而抑制辅助性T细胞活化及组织细胞对IL-2的反应性[9]。1984年Finlay首次应用Cs A治疗重型AA,效果较好。本调查的21例患者经Cs A治疗均起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由于Cs A治疗指数狭窄:骨髓移植及AA:100~200ng/ml;同时Cs A口服吸收较好,并且主要经由肝脏P450微粒体酶分解代谢,因此给药剂量、胃肠吸收功能紊乱、P450肝微粒体酶基因型改变以及P450肝微粒体酶缺陷或功能受损的因素等,都将影响Cs A的血药浓度[10]。该药血药浓度过高将导致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该药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本调查发现第三组多数病例及第二组少部分病例都是在发生了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时,才再次来院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而此时监测结果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血药浓度明显超出治疗范围,患者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当Cs A浓度低于适宜治疗浓度时,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进展,毒副反应发生率高;反之,肝肾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研究发现,病情加重或进展,发生排斥反应与机体内过低的Cs A浓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肝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则与过高的Cs A浓度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规律地监测血药浓度,对于减少肝肾毒性和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1]。本调查发现对于采用Cs A治疗有效的AA患者,在其长期治疗过程中,平均每1~2月监测一次Cs A血药浓度,根据血药浓度需求调整给药剂量,可以显著维持Cs A的血药浓度稳定,提高治疗效果,减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此外对三组病例比较,我们发现Cs A血药浓度监测频率越高,其血药浓度越稳定,对AA治疗的疗效越好,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却越小。这与上述推断相符。

然而由于观察时间短、样本数量不够充足及经济条件限制等原因,Cs A血药浓度监测的最佳频率尚不能确定。这可能要在以后的进一步病例收集中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郭祥,刘红耀,王靖宇.环孢霉素A联合干扰素-α对膀胱癌T24/ADM耐药逆转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3~14

[2]陆晓和.实用临床用药监护[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7

[3]代萍,吴俊才,邓翠东.环孢素A治疗1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8):1432~1433

[4]邹晓华,俞聪聪,谷娜.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7):624~626

[5]吴璐,刘晓慧.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93

[6]刘云,欧宁,刘婷,等.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质控规则的比较与评价[J].中国药业,2011;20(15):46~48

[7]连秋燕,史道华,宋洪涛.治疗药物监测的现状与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09;28(2):222~224

[8]王弘,吴琼,顾敏,等.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小儿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3):275~277

[9]胡晋红.临床药师手册[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

[10]王怡.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因素[J].中国药业,2009;18(21):1~3

[11]贾暖,孙成春,董玉波.骨髓移植患者术后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5):436~437

环孢霉素A 篇2

关键词:难治性肾病,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pathy Syndrome,RNS)是指在足量激素治疗8~12周以上病情仍未缓解的肾病综合征,该病症经久不愈可诱发严重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栓栓塞综合症等致命的并发症,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给病人造成巨大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甚至威胁生命。因此,对于难治性肾病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的热点。国内一直使用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副作用较大,效果不是很明显。从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首次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以来,临床效果比较好[1]。为进一步观察对比这两种药物的效果,我们对门诊长期随访的152例患者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住院及门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13岁,病程65~155d,男98例,女54例,患儿均接正规的皮质激素治疗8周后无明显缓解或者激素减量过程中症状反复出现。

1.2 临床方法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CTX冲击剂量500 mg/m2,每月冲击1次,连续冲击6~8次,累积总量<150 mg/kg。CTX治疗时仍用泼尼松龙1 mg/(kg·d),尿蛋白转阴2周后,泼尼松龙逐渐减量,至6个月后以小剂量(0.25~0.5 mg/kg隔日)维持或停用激素,用药前检测肝功能及白细胞是否正常;B组CsA起始剂量为3~5 mg/(kg·d),每天2次。起效后6~9个月减量,1年后以小剂量1~3 mg/(kg·d)维持,保持血药浓度40~70μg/L,总疗程2年。治疗时仍用泼尼松龙1 mg/(kg·d),尿蛋白转阴2周后,泼尼松龙逐渐减量,至6个月后以小剂量(0.25~0.5 mg/kg隔日)维持或停用激素,两组第1个月每周检测1次,以后每月检测1次。随访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记录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血白细胞减少及肾功能恶化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2]

完全缓解:连续3d尿蛋白<0.3g/d,血浆白蛋白>35g/L,肾病综合征表现完全消除,肾功能正常。部分缓解:连续3d尿蛋白0.3~2.0g/d,肾病综合征表现完全消除,肾功能好转。无效:尿蛋白>2.0g/d,肾病综合征表现未消除,肾功能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末CsA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χ2=4.5690,P<0.0 5),治疗1 2个月末两组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6,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sA组的24 h尿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CTX组(P均<0.01),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CTX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高血压11例,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后血压正常,多毛、消化道症状各6例,牙龈增生7例,心悸1例。

3 讨论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fractory Nephropathy Syndrome,RNS)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都很复杂的肾病,目前还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般认为应用泼尼松治疗8周后无效或初始治疗对激素敏感而后复发或病情反复的病例,由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致病机制复杂,应用单一药物难以到达治疗效果。目前只要治疗方法是以激素治疗、细胞毒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其他药物,强的松、环孢素A、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及来氟米特是目前治疗难治性肾病的常用药物[3]。

环磷酰胺是氮芥与磷酰胺结合而成的化合物,进入体内被肝脏或肿瘤内存在的过量的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变为活化作用型的磷酰胺氮芥而起作用[4]。其作用机制与氮芥相似,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的合成,也可干扰RNA的功能,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起到免疫抑制作用,一直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同时它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肝损害等。

环孢素A是一种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的强效免疫抑制剂。通过与细胞内免疫嗜素亲环蛋白结合,抑制辅助性T细胞活化及对IL-2的反应性,主要用于预防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抗宿主(GVH)反应,或治疗多种自身免疫病。环孢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二线药物,对部分传统免疫抑制治疗抵抗、依赖、甚至无效的肾病综合征患者,CsA仍然有效。环孢素A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是肝脏、肾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5,6]。

我们通过此次随访观察发现,CsA和CTX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与CTX相比,CsA联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12个月的总体疗效相当,但CsA起效更快,近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对于两种药物的远期效果及患者肾功能的进展,仍需进一步的多样本长期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袁伟杰,黄洁波.环磷酰胺对两性生殖系统毒性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7):568-570.

[2]沈琪,卢思广,刘建胜,等.环孢霉素A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10):679-680.

[3]黄云剑,袁发焕,张憬.环孢霉素A治疗2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07,36(5):417-418.

[4]张强,马骏,段好刚,等.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骨髓移植患者环孢素A血药浓度结果分析[J].中华国际医药杂志,2003,2(2):89-91.

[5]陈伟珍,陈德君,徐光标,等.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0):1674-1675.

环孢霉素A 篇3

近年研究证实,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可抑制多种肿瘤[2,3],将CsA制备成固体脂质纳米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 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 CsA)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延长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本研究旨在探讨SLN-CsA与PAC联合应用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抑制及促进凋亡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人结肠癌细胞株CCL178

由中南大学细胞生物实验中心提供,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公司)的DMEM高糖培养液中(内含100 IU/mL青霉素及链霉素),置37℃、5%二氧化碳(CO2)培养箱常规培养,0.25%胰酶消化,传代。

1.1.2 试剂和药物

CsA、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及二甲基亚砜(DMSO)购于美国Sigma公司;鼠抗Livin及Smac抗体购于美国Santa Cruz公司;紫杉醇购于海口市制药有限公司;0.25%不含EDTA胰蛋白酶,Annexin V-Fl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SLN-Cs A制备

采用溶液扩散法制备,具体步骤如下:将0.5 mg CsA及2 mg硬脂酸溶于200m L无水乙醇加热,滴入150 m L聚乙烯醇溶液中搅拌,所得混悬液离心,用dH2O洗2次,加入适量dH2O,超声10 min,即得。

1.2.2 MTT法测定药物增殖抑制作用

将CCL178制成5×106个细胞/m L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每孔200μL(1×106个细胞/孔)。实验设肿瘤细胞空白对照组、PAC组、CsA组、SLN-CsA组、PAC+CsA组及PAC+SLN-CsA组(PAC终浓度均为5μmol/L,CsA及SLN-CsA浓度均为10μmol/L)。每种药物另设置4种不同浓度,以确定其对CCL178的IC50值。每组设4复孔,培养24 h去上清,每孔加无血清培养液200μL及MTT 20μL(5 mg/m L)继续培养,4 h后去上清,每孔加DMSO 200μL,震荡10 min。在酶标比色仪上490 nm波长处检测各孔吸光度值(OD值),重复3次取平均值。

抑制率fu=(A实验药物组/A空白对照组)×100%;存活率fa=(1-A实验药物组/A空白对照组)×100%;Fa/fu=(D/Dm)m(D表示药物浓度,Dm=IC50表示中效浓度)。药物合用效果公式用金氏公式推测[4]:q=E(AB)/[EA+(1-EA)×EB,其中E(AB)为两药合用抑制率,EA和EB为各药单用时的抑制率,q=0.85~1.15,两药作用相加;q大于1.15,两药作用协同;q小于0.85,两药作用拮抗。

1.2.3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AC组、SLN-CsA组及PAC+SLN-CsA组,每组设4个复孔,PAC终浓度均为5μmol/L,CsA及SLN-CsA浓度均为10μmol/L,培养24 h后瑞氏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1.2.4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

取1×106个细胞/20 m L接种于200 m L培养瓶内,实验分组及药物浓度同前,培养24 h后胰酶消化收集细胞,PBS液洗2次,缓慢加入4℃预冷的70%乙醇1 m L。固定1 h后用PBS液洗2次,将等体积细胞悬液与PI染液混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

1.2.5 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细胞处理同前。PBS液洗2次,2.5%戊二醛及2%四氧化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均按常规处理,透射电镜观察,拍照。

1.2.6 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给药作用24 h后,提取结肠癌CCL187细胞总蛋白,并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加热变性后,于-20℃保存。取蛋白50μg,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将分离后的蛋白质电转移到PVDF膜上,用封闭液封闭滤膜4 h,依次结合相应浓度的一抗(1︰500),于4℃孵育过夜,洗膜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相应二抗(1︰800),孵育4 h。用化学发光法(ECL)曝光胶片,冲洗显色,检测相应蛋白条带。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扫描分析蛋白条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测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MTT实验数据分析采用2×2×2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流式技术和免疫组化数据分析采用2×2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AC+SLN-CSA对CCL187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

空白固体脂质纳米粒对CCL187细胞几乎无毒性作用(细胞抑制率小于3%),可忽略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用于本实验中是安全合格的。PAC、CsA、SLN-CsA、PAC+CsA及PAC+SLN-CsA对CCL187细胞的体外抑制24 h实验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SLN-CsA的IC50较游离CsA低,药物效价更高,对CCL18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强于CsA(P<0.01);PAC+SLN-CsA组的抑制率较PAC组及PAC+CsA组均明显升高(P<0.01);PAC+SLN-CsA IC50值约为PAC的2/7,约为SLN-CsA的1/9,药物效价显著提高;由金氏公式得出PAC与SLN-CsA二药合用q值为1.52,大于1.15,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注:1)与CsA组比,P<0.01;2)与PAC组及PAC+CsA组相比,P<0.01

2.2 SLN-CsA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通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细胞呈多边梭形,轮廓清楚,胞膜完整,核大,核仁色深(见图1A);PAC组及SLN-CsA组活细胞数量减少,少部分细胞体积明显变小,细胞核固缩;PAC+SLN-CsA组活细胞数目大量减少,形状变圆,体积明显缩小,细胞膜边缘不光滑,胞浆内较多窄泡生成,可见细胞核碎裂及核固缩,细胞周围可见凋亡小体(见图1B)。

2.3 PAC+SLN-CsA促细胞凋亡作用

PAC、SLN-CsA及PAC+SLN-CsA分别作用于CCL18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5.70±1.26)%、(9.53±2.85)%和(18.73±3.62)%。PAC+SLN-CsA组的细胞凋亡率是空白对照组的6.5倍,分别是PAC组及SLN-CsA组的3.7倍及2.2倍。PAC联合SLN-CsA用药时促细胞凋亡作用均明显优于PAC或SLN-CsA单独用药(均P<0.05)(见表2)。

注: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2)与PAC组、SLN-CsA组相比,P<0.05

2.4 PAC+SLN-CsA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透射电镜下可见,空白对照组CCL187细胞形态较幼稚,表面有较多较小微绒毛,核大,核仁发达,甚至多个,线粒体散在分布(见图2A);PAC组及SLN-CsA组均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细胞内出现脂滴;PAC+SLN-CsA组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出现细胞核固缩,并可见凋亡小体(见图2B)。

2.5 PAC+SLN-CsA对细胞Livin及Smac蛋白表达的影响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PAC组、SLN-CsA组及PAC+SLN-CsA组的Livin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均减弱(P<0.05),PAC+SLN-CsA组更显著(见图3);Smac的表达均增强(P<0.05),且PAC+SLN-CsA组增强更显著(见图3)。

3 讨论

结肠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虽然临床上对其可采取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并且其发病趋势逐年上升。结肠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大都已是晚期,彻底手术加上以紫杉醇等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已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标准方案。虽然初始化疗约半数以上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但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等毒副作用大,存在较严重的骨髓抑制、肾脏毒性、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且易获得性耐药,导致肿瘤进展或复发。为此,寻找能增强疗效且减轻毒副作用的药物及化疗组合,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环孢菌素A(CsA)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是从丝状真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由11种氨基酸组成的环多肽[5]。该药发现于1969年,197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6]。环孢菌素A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选择性及可逆性改变淋巴细胞功能,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的分化、增殖、抑制其分泌白细胞介素及干扰素等,从而减弱甚至彻底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力[7]。CsA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 HD)的治疗。随着对CsA作用机制的不断认识,以及临床某些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明确,目前CsA在肿瘤治疗应用方面,特别是逆转肿瘤耐药性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肯定。研究表明CsA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乳腺癌、大肠癌、肝癌、卵巢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8,9],还有研究证实CsA可提高DDP、顺铂、拓扑替康等体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10]。CsA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有:(1)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CsA可以通过促进激活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来增加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内质网应激反应,改变微丝结构和功能等途径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本实验MTT结果显示,药物组肿瘤细胞抑制率较空白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增加,且电镜超微结果显示线粒体膜系统受损并出现明显肿胀,提示可能是诱导CCL187细胞凋亡原因之一。(2)诱导细胞增殖周期停滞及细胞凋亡。CsA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现象常见于各种不同的肿瘤研究结果中,多数都可发生“经典性”凋亡———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与断裂、凋亡小体、DNA梯带及特异性18 s、28 s rRNA碎片。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及形态学观察发现,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药物组CCL187细胞均呈现不同程度典型细胞凋亡变化,且PAC+SLN-CsA组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最明显,诱导CCL187细胞凋亡作用更显著。(3)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传导通路。细胞的通讯信息通过跨膜信号传导过程可从胞外环境传入细胞或实现胞间通讯,细胞通讯过程中平衡的丧失可以导致致癌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表明,蛋白激酶活性、钙自稳及ras活化是重要的信号。CsA能通过P13/Akt/IKK-beta信号通路抑制m TOR和核因子Kapp-B,阻止肿瘤的侵袭性生长。通过抑制Pf ATP6分子达到抑制肿瘤的作用。本实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组Livin表达减弱,Smac表达增强,且PAC+SLN-CsA组更显著。机制可能为Csa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抑制Livin的表达,上调凋亡蛋白Smack的表达来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CsA虽然具有抗肿瘤药理特性,但由于其水溶性差,在体外易被氧化,因而生物利用度低,为临床应用带来困难,因此研发CsA新型给药系统意义重大。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近年来正在发展的一种新型纳米载药体系,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固体脂质为载体,将药物吸附或包裹于脂质粒中制成胶体给药体系[11,12]。本文采用溶液扩散法,不需特殊设备,制备较简单,粒径也足够小,既适于实验室研制,也比较容易规模化生产。将CsA制备成SLN-CsA新剂型,制作简单方便,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和良好的靶向性优点,同时可避免有机溶剂不能完全去除的缺点。已有相关研究显示,SLN-CsA有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水溶性及稳定性均有所提高。实验已证实SLN-CsA药物新剂型其载体SLN本身无细胞毒性,对细胞凋亡不产生影响,发挥药效部分仍为CsA本身。

本实验中,SLN-CsA与PAC联合应用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较单用两药更显著,具有协同作用。这种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的增强可能是由于载药纳米粒增加对细胞的黏附性,协同PAC更易附着到细胞表面并增加药物对细胞膜的透过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能够显著诱导CCL187细胞凋亡,也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LI FY,LAI MD.Colorectal cancer,one entity or three[J].Journal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09,10(3):219-229.

[2]徐玉乔,惠延平,马世荣.环孢霉素A逆转人白血病耐药细胞系HL260/ADM及其超微弱发光的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5):663-666.[2]XU YQ,HUI YP,MA SR.Cyclosporin A reversing mul-tidrug-resistance in human leukemic cell line HL-60/ADMandobservation of its ultraweak photon emission[J].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2007,7(5):663-666.Chinese

[3]熊茂明,区庆嘉,孟翔凌,等.环孢霉素A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5):544-546.[3]XIONG MM,OU QJ,MENG XL,et al.Reversal effect of cy-ciosporine A on multidrug resistance of human hepcatoceUularcarcinoma[J].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 Surgery,2004,21(5):544-546.Chinese

[4]SHAO ZM,SHEN ZZ,LIU CH.Curcumin exert multiple sup-pressive effects o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s[J].Int Cancer,2002,98(2):234.

[5]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34.[5]CHEN XJ.New Materia Medica[M].14th ed.Beijing:People'sMedical Publishing House,1998:534.

[6]张国华,张训.环孢霉素A慢性肾毒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16(2):138-142.[6]ZHANG GH,ZHANG X.Progress in the mechanism of chronicnephroxicity caused by CsA[J].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2000,16(2):138-142.Chinese

[7]张家华,黄平.现代血液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8.[7]ZHANG JH,HUANG P.Modern Hematonosis Therapeutics[M].Beijing:People's Military Medical Press,1997:228.Chinese

[8]LEE CR,CHUN JN,KIM SY,et al.Cyclosporin A suppressesprostate cancer cell growth through CaMKKb AMPK-mediatedinhibition of mTORC1 sig naling[J].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12,84(4):425-431.

[9]BEPPU K,MORISAKI T,MATSUNAGA H,et al.Inhibition ofinterferon-activated nuclear factor-B by cyclosporin A:a possiblemechanism for synergistic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interferonand cyclosporin A in gastric carcinoma cells[J].Biochemical and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3,305(4):797-805.

[10]LARRIVE魪E B,AVERILL DA.Melphalan tesistance and pho-toaffinity labelling of P-glycoprotein in multidrug resistant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J].Biochemical Pharmacology,1999,58(2):291-302.

[11]MEHNERT W,MADER K.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Producdon,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J].Adv Drug Del Rev,2006,47(3):165-196.

环孢霉素A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近2年内诊断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30例, 男17例, 女13例, 年龄6岁~68岁, 平均年龄25.6岁。应用环孢素A治疗前的病程1年~6年, 均符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临床病理类型:13例微小病变型, 8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3例局灶阶段硬化型, 4例膜性肾病, 2例无肾穿报告。均排除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雷公藤+来氟米特的病例治疗过程中均复发多次, 长期不见好转。

1.2 治疗方案

选用原用量的激素与环孢素A 5 mg/ (kg·d) , 1周后查血药浓度维持在100~200μg/L, 用药3个月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6个月~9个月停药。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监测血、尿常规、24 h尿蛋白、肝、肾功能。

1.3 观察指标

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 血、尿常规, 24 h尿蛋白定量, 肝、肾功能,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表现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2]

(1) 完全缓解: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消失, 尿蛋白连续3次持续转阴, 24 h尿蛋白定量<0.15 g。 (2) 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尿蛋白定性 (+~++) , 24 h尿蛋白定量<0.3 g。 (3) 无效:环孢素A治疗2个月, 血药浓度100~200 ng/L, 临床症状无好转, 尿蛋白 (+++) 或者24 h尿蛋白定量>0.3 g。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

尿蛋白定性试验治疗前29例 (+++) , 1例 (++) ;治疗后1例 (++) , 3例 (+) , 2例 (±) , 24例 (-) , 好转率为100%。另外本组病例经环孢素A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2 治疗前后检验指标变化

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蛋白、转氨酶、血肌酐变化见表1;不同病理类型缓解情况见表2。

2.3 复发病例

3例微小病变型, 1例膜性肾病, 1例无肾穿报告应用环孢素A治疗6个月有效后停药, 病情反复, 重新应用环孢素A, 病情均能得到不同程度控制, 疗效较为理想。

3 讨论

环孢素A是一种强效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 主要抑制T细胞功能, 可选择性及可逆性地改变淋巴细胞功能, 抑制淋巴细胞在抗原或分裂原刺激下的分化、增殖, 抑制其分泌白介素及干扰素 (INF) 等, 抑制自然杀伤细胞 (NK) 的杀伤活力, 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3], 应用于器官移植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抑制自身免疫反应, 尤其对激素抵抗及激素依赖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特效[4]。环孢素A应用剂量过大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为:体毛增多、震颤、肾功能损害、高血压、肝功能损害及肝功能衰竭、疲劳、齿龈增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手足灼热感, 偶见头痛、皮疹、轻度贫血, 1/3的患者有氮质潴留等肾毒性, 还有神经毒性、高钾血症、高尿酸血症、胰腺炎等[4], 本组患者经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按照环孢素A 5 mg/ (kg·d) 进行初始治疗, 维持血药浓度100~200μg/L, 疗程最少6个月, 具体疗程尚无统一定论, 有待进一步研究。值得重视的是环孢素在减撤药过程中病情复发的问题, 本组30例患者, 其中5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6.67%, 在去除感染等诱发因素外, 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本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效、安全, 尤其对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等近期效果显著。临床上只要掌握好环孢素A的适应证、用药浓度、用药剂量, 监测好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 可使环孢素A最大程度发挥效果[5]。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

[2]王慕荻.儿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31.

[3]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65.

[4]石书梅, 徐成钢, 赵学智.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的对比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 10 (4) :336-337.

环孢霉素A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1年2月住院及门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年龄19~68岁, 平均年龄38.5岁, 男28例, 女18例。患者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并接受8~12周的皮质激素正规治疗。其中皮质激素治疗停药后2周内复发, 且重复3次以上者26例, 经皮质激素足量治疗12周无效者20例。入选患者中39例行肾活检检查, 其中微小病变 (MCD) 6例, 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sPGN) 15例, 膜性肾病 (MN) 7例,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MPGN) 3例, 局灶节段硬化型 (FSGS) 8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一般治疗, 包括饮食治疗、降压、降胆固醇、抗血小板凝聚及利尿治疗, 同时予环孢素A (CsA) 。起始为CsA 5mg/ (kg·d) , 分早、晚2次口服, 3个月后开始减量, 每月减1mg/ (kg·d) , 至3mg/ (kg·d) 作维持治疗, 如血肌酐 (SCr) 上升>30%时, CsA则减量, 减量为0.5~1mg/ (kg·d) 。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上, 同时给予小剂量强的松0.5mg/ (kg·d) 晨顿服, 并监测血生化指标。服药期间定期监测CsA血药浓度, 并维持血药浓度谷值为100~200ng/L。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查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治疗开始后每周查1次上述指标。如有异常情况, 临时急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每天测血压, 记尿量。

1.4 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定。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24h尿蛋白定量<0.3g, 尿蛋白定性阴性, 血浆白蛋白 (ALB) >30g/L, 肝肾功能正常。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24h尿蛋白定量<1.5g, 血浆白蛋白≥30g/L。部分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24h尿蛋白定量较前下降50%以上, 但仍>1.5g, ALB较前升高, 但仍<30g/L, 肾功能稳定。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 24h尿蛋白定量下降未达到治疗前的一半, 肾功能恶化。

2结果

2.1 CsA对46例患者治疗6个月疗效见表1。

各病理类型因病例数较少, 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所有患者接受CsA治疗后, 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生化及尿蛋白变化,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5。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1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浆白蛋白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6个月后 (P<0.01) , 肝功能及肾功能 (BUN、Cr)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3 结果:

46例患者接受CsA治疗后, 6个月内完全缓解为26例;显著缓解为4例。部分缓解7例, 无效者9例, MCD完全缓解率83.3%, MsPGN完全缓解率60%, MN完全缓解率为57.1%, FSGS完全缓解率37.5%, MPGN完全缓解率为33.3%。表2中显示, 24h尿蛋白下降, 血浆白蛋白升高。治疗1个月后, 结果出现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高血压5例, 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后血压正常。多毛、消化道症状各3例, 牙龈增生5例, 心悸1例, 肾功能损害 (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30%) 2例, 及时调整CsA用量, 肾功能得以恢复, 肝损害2例, 加用保肝药恢复。

3讨论

激素依赖型及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症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环孢素A是一种从柱孢霉菌、综状真菌等霉菌代谢产物中提取的新型效力较强的免疫抑制剂。 CsA的作用机理分为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两方面[2]。CsA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 (1) CsA与T淋巴细胞膜上的高亲和力受体蛋白结合, 并被动弥散通过细胞膜, 在分子水平上干扰转录因子与IL-2助催化剂的结合, 抑制IL-2mRNA的转录, 进而抑制IL-2的生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使细胞毒性T细胞的聚集作用减弱, 从而减少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与聚集, 使炎症反应减轻或消失。 (2) 非免疫介导:减少肾血流量, 降低肾小球滤过压[3]。CsA选择性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减轻细胞因子对肾小球基底膜上电荷的作用, 促使足突重建从而减少蛋白尿[4]。本组结果中显示:环孢素A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系, 但因各病理类型病例数较少, 且有部分未行肾穿刺, 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浆白蛋白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6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和血浆蛋白变化仍有显著差异 (P<0.01) , 而肝功能及肾功能 (BUN、Cr) 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观察本组治疗过程中, CsA主要副作用有高血压、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牙龈增生、多毛症, 心悸等。但未发现性腺抑制、糖尿病、严重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本组在应用过程中虽然出现不良反应 (45.7%) , 仅2例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 给予及时调整CsA用量, 肾功能得以恢复。为此, 笔者认为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有效和基本安全的。

关键词:环孢素,A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参考文献

[1]王群, 叶任高.常年复发肾病的中西结合治疗〔J〕.临床内科杂志, 1997, 14 (5) :239-240.

[2]Ho S, Clipstone N, Timmermann L.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cyclosporine A and FK506〔J〕.Clin Zmmunoputhol, 2009, 80 (3Pt2) :S40-45.

[3]Fu LW, Yang LY, Chen WP, et al.Clinical efficacy of cyclos-porin a in the t reatment of pediatric lupus nephritis with heavyproteinuria〔J〕.Br J Rheamatol, 1998, 37 (2) :217-221.

环孢霉素A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治疗的68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人工泪液组) 34例和观察组 (人工泪液联合环孢素A组) 34例。对照组的34例 (68眼) 患者中, 男10例 (20眼) , 女24例 (48眼) , 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43.8±6.6) 岁, 病程1.5~80.5个月, 平均病程 (27.2±5.6) 个月, 其中轻度15例 (30眼) , 中度11例 (22眼) , 重度8例 (16眼) 。观察组的34例 (68眼) 患者中, 男11例 (22眼) , 女23例 (46眼) , 年龄19~69岁, 平均年龄) (43.9±6.4) 岁, 病程1.5~82.0个月, 平均病程 (27.4±5.5) 个月, 其中轻度14例 (28眼) , 中度12例 (24眼) , 重度8例 (16眼)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与轻中重度构成数据比较, P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人工泪液进行治疗, 1~2滴/次, 4次/d, 滴眼。观察组则以人工泪液联合环孢素A进行治疗, 人工泪液的用法与对照组一致, 另以环孢素A1~2滴/次, 2次/d, 滴眼。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评价标准

以患者的眼部灼烧感、异物感及其他不适感均消失, 且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均显著改善为显效, 以患者的眼部灼烧感、异物感及其他不适感均明显改善, 且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程度改善为有效, 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2]。总有效为显现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数据以软件SPSS 14.0处理, 计量与计数资料以t检验与卡方检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治疗后显效20眼, 有效27眼, 无效21眼, 总有效47眼, 总有效率为69.12%,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8眼, 有效30眼, 无效10眼, 总有效58眼, 总有效率为85.29%,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及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发生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分别为 (3.37±0.64) s和 (3.69±0.82) mm, 观察组为 (3.38±0.62) s和 (3.70±0.81) mm, P均>0.05;治疗后对照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分别为 (4.15±0.73) s和 (5.26±0.90) mm, 观察组为 (6.07±0.81) s和 (7.12±1.03) mm,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

治疗前对照组的眼部烧灼感者和异物感者分别为66眼和62眼, 发生率分别为97.06%和91.18%, 观察组分别为67眼和62眼, 发生率为98.53%和91.18%, 两组发生率比较, P均>0.05;治疗后照组的眼部烧灼感者和异物感者分别为36眼和33眼, 发生率分别为52.94%和48.53%, 观察组分别为16眼和12眼, 发生率为23.53%和17.65%, 观察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3 讨论

干眼症患者往往表现出眼部灼热感及异物感等情况, 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等, 而这些均与患者的眼泪分泌较少及质量较差等有关, 严重患者还可导致角膜上皮的损伤等, 因此对其治疗要做到早期性及有效性。以往临床多采用人工泪液来减轻疾病症状, 但是长期效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环孢素A具有有效抑制细胞介质的作用, 对于结膜上皮细胞的调节效果较佳[4]。

本文中我们即就环孢素A在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显示其较未采用环孢素A进行滴眼治疗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 且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也得到有效改善, 并且眼部烧灼感及异物感发生率也得到有效降低, 从而说明了其在本病治疗中的快速性与有效性[5]。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环孢素A在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可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不适感。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环孢素A在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本院治疗的68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人工泪液组) 34例和观察组 (人工泪液联合环孢素A组) 34例, 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及眼部烧灼感、异物感发生率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实验结果优于对照组, 眼部烧灼感及异物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孢素A在干眼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可较快地改善患者的不适感。

关键词:环孢素A,干眼症,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丛晨阳, 毕宏生, 温莹.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3) :464-467.

[2]梁庆丰, 金秀英.滴用环孢素、泪点封闭及其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比较.国际眼科纵览, 2008, 32 (2) :141.

[3]冯庆俊.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07, 23 (20) :3268-3269.

[4]Dnmez S, Pamuk N, mit EG, et al.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associated symptoms in fibromyalgia patients and their influence onanxiety, depression and somatisation:a comparative study.ClinExp Rheumatol, 2012, 30 (6 Suppl 74) :65-69

环孢霉素A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2012年住院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4~15岁, 中位年龄8.6岁。使用Cs A前病程3月~3.5年, 平均病程1.2年。其中按临床表现分为激素依赖型10例, 激素耐药型8例, 频复发型13例。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修订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标准[1]。31例患儿均行肾穿刺活检, 按病理类型分为微小病变 (MCNS) 19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 PGN) 9例,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 3例。均无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表现。

1.2 治疗方法

31例患儿开始环孢素A治疗前检测血常规, 肝肾功能均正常。环孢素A起始剂量为5mg·kg-1·d-1, 分2次口服。第8天测Cs A全血谷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 Cs A最大剂量不超过7mg·kg-1·d-1。使Cs A全血谷浓度范围在100~200μg/L, 维持6个月后逐渐减量, 减至1~2.5mg·kg-1·d-1维持, 总疗程12~24个月。开始环孢素A治疗后激素逐渐减量, 至6个月后以小剂量 (<0.25mg/kg, 隔日顿服) 维持或停用。治疗3个月, 血药浓度在上述范围, 尿蛋白>+++, 视为无效, 与停用。

1.3 检测内容

治疗期间每月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Cs A全血谷浓度、尿β2-微仍球蛋白、电解质;同时观察水肿、尿量、血压、消化道反应、头痛、震颤、多毛、牙龈增生、抽搐等临床表现。

1.4疗效判定

(1) 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尿常规正常; (2) 部分缓解:尿蛋白<+++; (3) 未缓解:尿蛋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各类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在本组31例使用环孢素A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症患儿中, 不同程度缓解26例, 总有效率83.9%。其中完全缓解率61.3%, 部分缓解率22.6%。在不同临床类型中, 激素依赖型完全缓解8例, 完全缓解率最高, 达80%;激素耐药型完全缓解2例, 完全缓解率最低, 为25%, 2类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不同的病理类型中, MCNS完全缓解13例, 完全缓解率最高, 达68.4%;FSGS完全缓解1例, 完全缓解率最低, 为33%, 2类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s A治疗显效时间为14~60d, 其效应多出现在治疗4周以内。在减量或停药后有7例患儿复发, 予恢复减量前用量或重新使用后均可缓解。

2.2 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

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两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血肌酐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

本组25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多毛, 3例应用Cs A 1周内出现血清肌酐升高, 其中1例升高超过基础值30%, 与Cs A减量后降至正常。6例齿龈增生, 3例手震颤, 5例高血压 (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可控制在正常范围) , 4例肝功能异常, 与护肝治疗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环孢素A是一种强效, 选择性的免疫抑制剂, 是一种由11个氨基酸组成的环形多肽。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相比, 环孢素A选择性的作用于T淋巴细胞, 对骨髓中的各系细胞无影响。1985年环孢素A被应用于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分为免疫介导和非免疫介导2个方面。免疫抑制方面, 环孢素A与T淋巴细胞膜上的高亲和力受体蛋白结合, 并被动弥散通过细胞膜, 在分子水平上干扰转录因子与IL-2助催化剂的结合, 抑制IL-2mRNA的转录, 进而抑制IL-2的生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使细胞毒T细胞的聚集作用减弱, 从而减少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与聚集, 使炎性反应减轻或消失。非免疫介导方面, 减少肾血流量, 降低肾小球滤过压[2]。环孢素A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二线药物, 主要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或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但不能耐受者。有效率与病理类型有关, 对激素依赖者疗效比对激素抵抗者更好, 减停药过快较易复发[2]。本组研究显示, 31例患儿中, 完全缓解19例, 完全缓解率达61.3%, 其中不同病理类型中, MCNS完全缓解率最高, Ms PGN其次, FSGS的缓解率最低。不同临床类型中, 激素依赖型完全缓解率最高, 频复发型次之, 激素耐药型的缓解率最低。李明等[3]用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55例, 结果提示MCD疗效最好, FSGS疗效较差。虽然FSGS应用环孢素A的缓解率明显低于MCD和Ms PGN, 但也达42.9%。简珊等[4]研究结果显示, 激素耐药组达到完全缓解时间较激素依赖及频复发组长, 激素依赖组加用环孢素A后, 激素用量可明显减少。4例激素频复发者经环孢素A治疗缓解后, 观察6个月均无复发。频复发及激素依赖者总缓解率分别为85.7%和100%, 激素耐药者总缓解率为85.7%。

Cs A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清肌酐升高、多毛、震颤、高血压、肝功能异常、乏力、齿龈增生和胃肠道反应。其中最受关注的为其潜在的肾毒性, 特别是在最初的数周内, 长期Cs A治疗也可以导致GFR下降[5]。而Ghiggeri等[6]对应用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2年的激素耐药型患儿重复肾活检未发现肾纤维化和药物毒性的改变。曹琦等[7]对20例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症患儿使用长疗程环孢素A治疗, 结果提示小剂量1~3mg·kg-1·d-1, 血药浓度维持在40~70μg/L的环孢素A长期维持治疗是安全的。环孢素A治疗能改善蛋白尿, 也改善了长期预后。只要用药规范, 严密进行临床观察, 定期检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和肝肾功能, 环孢素A的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摘要:目的 观察环孢素A (CsA) 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31例使用CsA治疗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 其中激素耐药8例, 激素依赖10例, 频复发13例;微小病变 (MCNS) 19例,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 9例, 局灶节段性硬化 (FsGS) 3例。结果 完全缓解19例 (61.3%) , 部分缓解7例 (22.6%) , 无效5例 (16.1%) 。不同临床类型中, 激素依赖型完全缓解率最高 (80%) , 激素耐药型完全缓解率最低 (25%) , 2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病理类型中, 微小病变型完全缓解率最高 (68.4%) , 局灶节段性硬化完全缓解率最低 (33.3%) , 2类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sA治疗过程未出现明显的肾毒性反应。结论 CsA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 注意监测血药浓度, 肝肾功能情况下, CsA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小儿,肾病综合征,环孢素A,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及治疗[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2) :746-749.

[2] 环孢素A在肾内科应用专家协作组.环孢素A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应用共识[J].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 (7) :393-395.

[3] 李明, 蒋小云, 陈慧卿, 等.环孢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 24 (17) :1359-1361.

[4] 简珊, 何艳燕, 宋红梅, 等.环孢素A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4) :330-333.

[5] 宋红梅.环孢素A在小儿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 2010, 28 (4) :316-319.

[6] Ghiggeri GM, Catarsi P, Scolari F, et al.Cyclosporine in patients with 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an open-label, nonrandomized, retrospective study[J].Clin Ther, 2004, 26:1411-1418.

上一篇:行政诉讼收费制度研究下一篇:民俗旅游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