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变应性鼻炎

2024-07-23

儿童变应性鼻炎(精选10篇)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1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密切相关, 是小儿常见鼻病之一, 季节变换时发病率增高,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有挖鼻、揉鼻、鼻出血、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合并支气管哮喘。

1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

1.1 诊断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根据其症状和体征不难诊断, 但在诊断中应注意是否伴有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结膜炎、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睡眠呼吸障碍、鼻出血等。

1.2 治疗

变应性鼻炎的儿童, 在接触到过敏源后, 即引起发病, 临床以缓解症状、抗过敏治疗为主, 根据患儿的年龄、症状轻重选择用药方法, 最常见的给药途径是鼻内或口服。局部用药有丙酸倍氯米松 (伯克钠) 、丙酸氟替卡松 (辅舒良) 等, 口服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 (开瑞坦) 、西替利嗪糖浆等, 还可以给予鼻腔盐水滴剂帮助清理鼻腔。

2 护理

2.1 鼓励家长积极寻找致敏因素, 尽量避免, 应注意保持房间内清洁干燥, 室内避免辅设地毯, 避免饲养宠物, 花粉过敏的儿童, 在花开季节外出时可带口罩, 有条件的可选择移居, 凉空气过敏的儿童, 应避免对流风, 少开空调, 可在早上起床前鼻内用药, 约一刻钟再起床。适当给予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 增加抗病能力。

2.2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应用鼻喷雾剂, 鼻内给药时, 采取向外45°角喷药, 1喷/次, 可避免药物集中于鼻中隔引起穿孔。

2.3 变应性鼻炎儿童, 在治疗中一定要坚持连续用药, 避免中断, 无论是局部给药, 还是口服抗组胺药, 都应严格遵医嘱用药, 忌自作主张乱用药或多次应用。

2.4 合并症的护理 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儿, 禁止应用嘛呋液, 以免诱发哮喘;②合并鼻出血患儿, 给予鼻腔清洁护理, 然后用金霉素眼膏涂抹鼻黏膜2次/d, 3~5 d即可;③合并变应性结膜炎的患儿, 可给予色甘酸钠滴眼液4~6次/d。

关键词: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变应性鼻炎/护理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2

【关键词】宣肺解毒颗粒;儿童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254-01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本次研究选取资料;来自我院零七年二月至一零年二月哮喘专科门诊处;选取两组患儿总共63例,两组数据随机分配;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男占21例,女占12例,年龄7.67±2.14岁,病程史1.80±0.97年,哮喘症状体征评分6.88±1.62分,鼻炎症状体征评分6.52±1.12分;通过两组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哮喘症状体征评分、鼻炎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相关病例选择

1.2.1诊断儿童哮喘标准

近几年以来,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西医诊断该症状的主要方式是依据《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指南》进行病情断定的[1]。其中,儿童哮喘在西一中的诊断标准如下,即:

(1)通常情况下,儿童反复发作的喘息或咳嗽与冷空气的物理化学反应具有直接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与病毒性感染等因素有关;

(2)儿童哮喘的主要表现是呼气的时间加长;

(3)儿童哮喘通常会引起咳嗽和胸闷等症状,并且这种症状并不是由于其他病因而引起的;

(4)对于病情不是特别严重的儿童哮喘而言,这类患者通常出现的病发反应是其肺部会出现异常声音,对于这一现状,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针对近年来儿童哮喘这一病状的普遍发生,对于这一病因,中医主要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对症下药。

1.2.2儿童哮喘患者的住院标准

在医学领域中,凡是与上述诊断标准相吻合的症状均属于儿童哮喘,对于这类患者的入院治疗标准是,断定为该病情之后,经患者父母的同意,且需要与相关治疗相配合,完成相关疗程的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通常,患者的年龄在5至12岁之间。

1.3儿童哮喘引起的病变性鼻炎治疗方式

在西医领域中,对于儿童哮喘病变性鼻炎的治疗方法,通常让患者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该药品的生产厂商是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每日两次,每次10ml。当患者不再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的情况下,可以停止服用该试剂。

1.4对于儿童哮喘患者在临床医学中的观察记录方式分析

在医学领域中,对于儿童哮喘引起的病变性鼻炎,需要对这类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相关症状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的时间为2周,在这两周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记录,如哮喘发作的频率;咳嗽、鼻噻、流涕等症状;此外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胸部听诊,判定患者肺部哮鸣音的相关情况,以此来判定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

1.5儿童哮喘患者的统计方式

本文对于治疗儿童哮喘病变性鼻炎患者的统计方式,主要采用临床疗效的对比方式进行的。其中,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患者数量为33人,对照组的患者数量是30人。采取的临床疗效对比方式依据学者Ridit的分析标准进行的,分别对这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控制、显效诊断,以及有效性和无效性的判定。对这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和鼻炎症状分别进行对比,并进行t检验进行有效定判定。

2儿童哮喘病诊断结果分析

2.1对比结果分析

本文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对比方式进行的。其中,选取治疗组33人和对照组30人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主要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同种情况下的临床控制。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的患者加用宣肺解毒颗粒。然后,对这两组患者进行最终诊断效果的判定,需要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无效性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经过SPSS12.0的t检测表明,p<0.05,证明此次统计结果的有效性。

2.2宣肺平喘通窍治疗方式对儿童哮喘和鼻炎症状的影响分析

對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时间为两周。通过2周的治疗之后,会明显发现,对照组胡拿着在进行宣肺解毒颗粒式治疗之后,其鼻炎症状有显著的好转。在此基础上,将对照组的患者与其治疗前症状进行对比,会发现治疗后有显著的效果。

2.3不良反应分析

根据两组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出现2名患者声音嘶哑,而对照组出现1名患者声音嘶哑,对这两组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之后,此症状会有显著的好转。

3治疗结果分析

本文对于治疗儿童哮喘病变性鼻炎患者的统计方式,主要采用临床疗效的对比方式进行的。在医学领域中,对于儿童哮喘引起的病变性鼻炎,需要对这类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相关症状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的时间为2周,在这两周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记录,如哮喘发作的频率;咳嗽、鼻噻、流涕等症状;此外需要定时对患者进行胸部听诊,判定患者肺部哮鸣音的相关情况,以此来判定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参考文献

[1]朱慧华,虞坚尔,陈燕萍,等.辛夷苍耳子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慢性气道炎症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25-1028.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3

1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

儿童的主诉和临床症状往往由家长代述, 其主观感受常常不能准确描述, 易被漏诊或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以致不适当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因此正确诊断儿童AR十分关键。

1.1 临床分型

Bousquet和Van Cauwenberge[2]组织专家撰写了“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2], 从病程和症状的轻重对AR进行分类。从病程长短来看, 间歇性AR是指症状持续时间少于4 d/周或总病程少于4周;持续性AR是指症状持续时间多于4 d/周, 且总病程在4周以上。从症状的后果来看, 轻度AR其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 (特别是睡眠) ;反之为中重度AR。

1.2 临床表现

鼻痒、喷嚏、流涕、鼻塞是AR的四大症状。绝大部分的患者都具备上述3项或3项以上的症状, 但小婴儿的症状多不典型。鼻痒是过敏的特征性表现, 患儿经常抠鼻、揉搓鼻部, 常伴鼻出血。喷嚏多见于清晨起床后, 每次少则3~5个, 多则连续十几个。鼻分泌物多为清水样涕, 如果继发感染, 鼻分泌物可转变为黏性或脓性。鼻塞症状常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患儿常伴有张口呼吸。当鼻分泌物流向咽部, 咳嗽可成为儿童AR的主要临床症状[3]。

1.3 辅助检查

前鼻镜、鼻内镜进行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鼻腔内水样分泌物。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性试验包括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 (skin prick test, SPT) 和检测特异性血清Ig E抗体。SPT呈阳性, 至少1种过敏原为≥ (++) 。血清或鼻分泌物特异性Ig E升高, 年龄越小价值越大。以上两个诊断性试验对3~6个月以下婴儿的诊断意义不大。

确诊儿童AR需要临床表现与前鼻镜、鼻内镜检查以及SPT或血清特异性Ig E检测结果相符。

2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

2.1 避免接触变应原

尽量避免明确的或可疑的变应原是有效的儿童AR治疗方法。加强环境治理和个人防护, 有助于控制AR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但由于AR的变应原大多是吸入性的, 一般很难避免接触。

2.2 药物治疗

2.2.1 抗组胺药

可以有效的缓解由组胺引起的症状 (鼻痒、喷嚏和流涕) , 但对于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第一代抗组胺药为竞争性结合H1受体, 如氯苯那敏 (扑尔敏) , 因可透过血脑屏障, 有明显的嗜睡作用, 而且可以引起尿潴留和口腔干燥, 临床不推荐常规应用。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非竞争性结合H1受体, 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几乎无嗜睡作用, 并且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 可以明显改善AR患者的鼻塞症状[4], 因此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第三代抗组胺药 (地氯雷他定) , 具有镇静作用小、无心脏毒性的优点, 已应用于临床, 但其价格昂贵。口服抗组胺药的疗程一般不少于2周, 5岁以下患儿推荐使用糖浆制剂, 5岁以上可口服片剂。

2.2.2 鼻内糖皮质激素

可以明显减少或者控制所有的或绝大多数的变应性炎症介质在鼻黏膜的局部损伤作用, 全身反应低, 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可作为中、重度间歇性或持续性AR患者抗炎症治疗的首选方法。Moller等[5]的双盲、随机、长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不会影响正常的内源性皮质醇的分泌功能以及生长发育。目前鼻内糖皮质激素已被批准应用在2岁以上的儿童, 疗程至少4周。对于长期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儿童应定期随访、并注意控制疗程。

2.2.3 减充血剂

属于α1受体协同剂。减充血剂对于缓解鼻塞症状极为有效, 但长期应用会引起药物反跳效应, 即所谓的药物性鼻炎。因此临床上使用时间应少于7 d, 并且儿童的使用浓度应降低, 为0.5%。

2.2.4 抗白三烯药物

特别适用于伴有下呼吸道症状的患儿 (如同时合并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等)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Montauks) 已有适合1岁或以上儿童服用的剂型, 但其疗效还有待证实。

2.3 特异性免疫治疗 (specific immunotherapy, SIT)

SIT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改变儿童AR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其主要包括传统的皮下免疫治疗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 和新近的舌下免疫治疗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 。

2.3.1 SCIT Noon[6]

在1911年首次应用SCIT治疗花粉症, 至今已经沿用了100多年, 而且通过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选用标准化的抗原产品进行免疫治疗是安全的。Jacobsen等[7]对205例6~14岁季节性AR患儿进行3年的SCIT, 并随访7年, 其结果显示SCIT组的鼻部症状显著改善、哮喘发生率明显降低, 表明儿童季节性AR接受SCIT能获得远期疗效。但临床上SCIT仍有全身过敏反应发生的潜在风险。据文献报道[8], 常规方案使用SCIT的全身反应发生率占注射总次数的0.2%。由于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 5岁以下儿童一般不主张进行SCIT。

2.3.2 SLIT

最早的研究开始于[9]1986年, 迄今不到30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大量的研究[7]已经肯定了SLIT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AR的治疗效果。Penagos等[10]报道了多项关于3~18岁儿童AR患者SLIT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结果表明SLIT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减少药物的使用。研究数据表明SLIT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个人和社会的医疗费用。由于SLIT用药方便、无痛苦, 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 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儿童, 同时儿童AR应用SLIT有可能预防其以后发展为哮喘。

从目前的最新进展来看[11], 随着表皮免疫治疗 (epicutaneous immunotherapy) 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和应用, 将会进一步提高儿童AR的治疗水平。

3 展望

目前, 对于儿童AR的药物治疗一般是针对症状, 而常规的免疫疗法不良反应较大、疗效不满意。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日益提高并且更为安全, 其已经成为AR治疗中的重要措施。特别是舌下免疫治疗 (SLIT) 的研究在欧美等国家已经开展了临床研究, 我国的临床研究才刚开始, 其前景相当可观, 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观察。

参考文献

[1]Kong WJ, Chen JJ, Zheng ZY, et al.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3-6-year-old children in Wuhan of China[J].Clin Exp Allergy, 2009, 39:869-874.

[2]Bousquet J, Van Cauwenberge P, Khaltaev N, 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 108:147-334.

[3]Moller C, Ahlstroom H, Henricson KA, et al.Safety of nasal budesonide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erennial rhinitis[J].Clin Exp Allergy, 2003, 33:816-822.

[4]Canonica GW, Tarantini F, Compalati E, et al.Efficacy of deslorata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s[J].Allergy, 2007, 62:359-366.

[5]Moller C, Ahlstroom H, Henricson KA, et al.Safety of nasal budesonide in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perennial rhinitis[J].Clin Exp Allergy, 2003, 33:816-822.

[6]Noon L.Prophylactic inoculation against hay fever[J].Lancet, 1911, 1:1572-1573.

[7]Jaclbsen L, Niggemann B, Dreborg, et al.Specific immunotherapy has ongternm preventive effect of seasonal and perennial asthma:-year followup on the PAT study[J].Allergy, 2007, 62:943-948.

[8]Cox L, Larenas-Linnemann D, Lockey RF, et al.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ystemic reaction grading system[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5 (3) :569-574.

[9]Scadding Gk, Brostoff J.Low dose sublingu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due to house dust mite[J].Clinical Allergy, 1986, 16 (5) :483-491.

[10]Penagos M, Compalati E, Tarantini F, et al.Efficacy of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pediatric patients 3to 18 years of age[J].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6, 97:141-148.

变应性鼻炎300例中医辨证分析 篇4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变应性鼻炎患者300例,男168例,女132例;年龄5~65岁;病程1~20年,在佛山居住2年以上。西医诊断标准:依据1997年海口全国鼻科学术会议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本病。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鼻鼽的辨证分型。分为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不足证、肺经伏热证4型[1]:①肺气虚寒证: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肿胀,语声低,易患感冒,经常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②脾气虚弱证: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肿胀、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舌淡红或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③肾阳不足证: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色淡、肿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④肺经伏热证: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或为黏稠涕,鼻塞,嗅觉减退,鼻黏膜偏红、肿胀,口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

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300例证型分布与年龄、病程的关系,见表1。

讨论

观察结果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者中,临床以虚证为主,肺气虚寒证和脾气虚弱证较为常见,肾阳不足证次之,肺经伏热证最少。概因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寒气乘虚而入,正邪相争,营卫失和而致鼻鼽。然肺气充沛,有赖于脾气输布气血以充养,肾阳温煦摄纳以固本,若脾虚、或肾虚、或脾肾同虚,影响及肺,则肺气弱而表不固,风冷邪气入于鼻,寒凝气滞,湿浊内阻而致鼻鼽,故本病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由于临床辨证颇为复杂,虽以虚证为主,但是单纯某脏独虚不多,很多合并他脏虚损,只是侧重哪脏不同。提示处方用药时,以个人经验方为主加减化裁,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脾气虚弱证发病年龄最小、病程最短,说明小儿脾气容易虚弱,符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脾尚不足,而肝尚有余”。肺气虚寒证从发病年龄来看属于青壯年,此年龄段机体的机能是最旺盛的,而发病的占比最高,说明外邪致病力较强,可能与大气污染、房屋装修、工作环境等各种因素致人体抵抗力减退,致敏物质容易致敏而发病有较大关系。肾阳不足证发病年龄最大、病程最长,考虑为年老体弱,久病伤肾,肾阳已虚,更易感邪致敏。肺经伏热证4%,从统计学上来讲意义不大,但是绝对数还是很大,加上南方地区的湿热天气导致肺经伏热证更容易传变发展合并慢性鼻窦炎,结合鼻窦CT检查情况,手术治疗鼻窦炎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由于致敏物在本病发病中的意义重大,结合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于进一步探讨发病机理、指导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观察样本含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含量进行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士贞,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4-126.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8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60例AR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儿男13例, 女17例, 平均 (7.43±1.92) 岁。对照组患儿男16例, 女14例, 平均 (5.40±2.06) 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 (1) 症状:出现流清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中2项 (含2项) 以上, 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约1h以上, 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症状严重的患儿可有所谓的“变应性敬礼”动作, 即为减轻鼻痒和使鼻腔通畅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 (2) 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 鼻腔水样分泌物。症状严重的患儿可出现: (1) 变应性黑眼圈:由于下眼睑肿胀而出现的下睑暗影; (2) 变应性皱褶 (allergic crease) :由于经常向上揉搓鼻尖而在鼻部皮肤表面出现横行皱纹。 (3) 辅助检查: (1) 皮肤点刺试验; (2)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具有上述临床表现, 并同时存在辅助检查2项中任何1项的阳性结果, 方能确诊为儿童变应性鼻炎。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3~10岁; (2) 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3) 近4周内未进行AR的其他治疗; (4) 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

1.4 排除标准

(1) 年龄在3岁以下或10岁以上者; (2) 不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 (3) 正在接受免疫治疗; (4) 合并支气管哮喘。

1.5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 (澳美制药厂, 规格20mL/瓶/盒) 。3~6岁患儿每天口服2次, 早晚各7滴;7~10岁患儿每天口服2次, 早晚各14滴, 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儿给予消风宣窍汤治疗, 药方组成:炙麻黄3g、桂枝3g、辛夷6g、苍耳子6g、胆南星6g、广地龙6g、五味子6g、乌梅6g, 药材由张家港市中医医院中药房提供, 所需药材加5倍量水, 浸泡30min, 大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煎煮30min, 倒出药液, 再重复煎煮1次, 方法同前, 共煎药液100mL, 每天早晚2次口服, 每次50mL。共治疗2周。

1.6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鼻部症状评分, 评分标准参考文献并作相应改进[3], 见表1。

1.7 疗效判定方法[4]

根据鼻部症状评分判定疗效, 计算方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计算结果≥66%为显效, 26%~65%为有效, ≤25%为无效。显效和有效均计入总有效。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儿未见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1例患儿昏睡难耐退出研究。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3.33%,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6.21%, 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鼻部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鼻部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组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治疗组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 (AR) 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为慢性非感染性疾病, 是全球性健康问题,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研究显示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6.2%~7.2%[5]。AR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而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如中耳炎、鼻窦炎、变应性结膜炎等, 并可诱导发生支气管哮喘[6]。且本病的病因复杂, 与致敏原、环境情况、精神状态、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关系密切[7,8,9], 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治疗本病的西药主要包括6类, 即:H1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色酮类药、鼻内减充血剂和鼻腔盐水冲洗[2]。其中H1抗组胺药是治疗AR的核心药物之一。H1抗组胺药分为2类, 即第1代和第2代, 其中第2代药物对控制AR速发相的鼻痒、流涕和喷嚏症状疗效显著[10], 本研究所选对照药物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即为第2代H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有共同的副作用即中枢抑制 (镇静作用) , 第2代抗组胺药镇静作用较第1代明显要低, 但仍有一些中枢镇静作用, 敏感患儿不能耐受[11]。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消风宣窍汤是汪受传教授多年临床经验的结晶, 方中麻黄与桂枝配伍, 宣肺祛风宣窍;苍耳子与辛夷配伍, 通窍化浊通窍;广地龙与胆南星配伍, 消风通络化痰;五味子与乌梅配伍, 敛肺固涩御风, 诸药合用共奏消风宣窍化痰之功[12]。相关实验研究表明[13]消风宣窍汤可以调节AR发病中的Th1/Th2平衡, 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 减少炎症介质释放, 从多个方面阻止AR的炎症反应, 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18例患儿, 其中男72例, 女46例;年龄2岁2个月~13岁, 平均4.33±5.41岁;病程2~48 (3.06±6.88) 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AR的诊断标准[3]。全部为初诊病例, 未接受过激素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 除外其它慢性疾病 (如哮喘) 。各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体征等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照联合用药方案的不同, 随机将118例AR患儿分为3个组别, 其中A组40例, 治疗方案采用口服孟鲁司特钠 (商品名为顺尔宁, 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 , 每晚睡前口服5mg, 联合应用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 (商品名为雷诺考特, 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 早晚各1次, 每次左右侧鼻腔各1喷;B组38例, 治疗方案采用口服氯雷他定 (海南万特制药有限公司) , 体重>30kg的患儿, 睡前口服10mg, 体重≤30kg的患儿, 睡前口服5mg, 联合应用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 (用法同前) ;C组40例, 口服孟鲁司特及氯雷他定 (用法同前) ;各组联合用药疗程均为8w, 分别在第8w和第16w (此时已结束治疗4w) 随访, 并以评分方式记录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

1.3 症状评估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1997年海口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的症状分级记分标准[3]进行症状评估, 无症状记为0分。见表1。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3.3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治疗前后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值<0.05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患儿的性别构成, 年龄分布及病程比较,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见表2。

2.2 临床症状

经过8w用药治疗后, 3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经统计学分析处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之间比较, A、B两组临床评分均低于C组 (P<0.05) , 而A、B两组比较无差异 (P>0.05) 。见表3;在第16w随访评估时, A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组和C组, 其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处理,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3 讨论

AR主要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具有遗传特应性体质的患儿在外界致敏物的刺激下, 产生特异性Ig E抗体, 后者与肥大细胞结合, 使之致敏, 被致敏的肥大细胞再次暴露于同一致敏物, 就可诱发其脱颗粒反应, 释放主要成分是组胺的炎症介质, 临床表现为喷嚏、流涕、鼻堵、鼻痒四大症状[4]。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比较, 其很难透过血脑屏障, 在治疗剂量下, 嗜睡、口干、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较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 可以抑制包括组胺在内的绝大部分炎症介质的释放, 在治疗变态反应性炎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对变应性疾病的深入研究, 发现白三烯 (Leukotrienes, LT) 是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除了组胺以外的另一种关键性强有力的前炎症介质, 其在支气管哮喘 (Asthm, AS) 、AR及变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且其在AR中所发挥的作用愈发被广泛重视。ICS虽然可以发挥强有力的抗炎作用, 但其并不能抑制LT的释放。目前认为孟鲁司特是强效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LTRAs) , 通过竞争性结合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 (Cys LT) , 抑制LT的活性, 阻断炎症的重要通路—白三烯通路, 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5]。其与传统ICS分别作用于炎症的不同环节, 可以分别控制炎症的不同病理过程。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LTRAs、鼻内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三种药物的不同联合方案, 应用于治疗AR, 从中遴选出最优的联合治疗方案。治疗结果提示, 三组患儿应用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后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 在治疗的第4w与第8w的评分结果基本一致, 可以代表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的指标, A组的评分与B组相当。差异不明显 (P>0.05) , 均优于C组 (P<0.05) , 提示A、B两组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优于C组。A、B两组与C组治疗方案最大的不同是C组中未应用鼻内糖皮质激素, 所以, 可能的结论是, 在治疗AR时早期应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可以迅速缓解AR的大部分临床症状。第16w (即已结束治疗的第4w) 的随访评分结果可以代表长期控制临床症状的指标, A组的评分低于B组和C组 (P<0.05) , 所以, 本研究结论提示, 无论在AR的短期快速缓解症状还是长期症状控制方面, LTRAs与鼻内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都是目前最优的临床组合。具体的症状缓解情况分析, A组中, 鼻堵和喷嚏的缓解程度最快, 最明显;流涕和鼻痒的缓解程度次之;B组也是鼻堵和喷嚏缓解程度最快, 最明显, 流涕次之, 鼻痒缓解最慢;C组中, 鼻堵缓解最明显, 其余3项次之。在远期疗效 (16w) 的评估中, 各组基本趋同, 流涕的评分均略高于其它3项评分, 可能提示流涕症状的持续和反复较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以往多数研究证实, 单用鼻内糖皮质激素的疗效优于单用抗组胺药物和LTRAs, 是治疗AR的最有效药物, 并且可以改善AR几乎的所有症状[6]。就联合用药的方案来说, LTRAs与鼻内糖皮质激素同属气道抗炎药物, 在治疗AR时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兼顾气道炎症中的绝大部分炎症介质。有研究证实, LTRAs对鼻内糖皮质激素具有协同作用。而LTRAs与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并不能产生超过两者单用的叠加作用效果[7], 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吻合。

综上所述, LTRAs与鼻内糖皮质激素的联合用药, 与其它联合用药方案相比, 无论是快速缓解AR临床症状还是长期、持续缓解症状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可以在不降低疗效的的前提下减少机体对激素的依赖[8]。孟鲁司特钠是非激素类的抗炎药物, 对于机体没有明确的不良反应, 其良好的安全性是临床用药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口服孟鲁司特与鼻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儿118例, 按照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随机分为3组, 口服孟鲁司特联合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为A组共40例;口服氯雷他定联合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为B组共38例;口服孟鲁司特及氯雷他定为C组共40例。疗程均为8w, 分别在第4w和第16w (结束治疗的第4w) 对变异性鼻炎的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等4项临床症状以评分形式进行评估。结果 经治疗后3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之间比较, 在第4w评估时, A、B组临床评分均低于C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A、B两组无差异 (P>0.05) ;在第16w评估时, A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组和C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变异性鼻炎, 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 且作用持久。

关键词:孟鲁斯特,布地奈德,变应性鼻炎,儿童

参考文献

[1]ANJNLI NAYAK.孟鲁司特治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回顾[J].今日药学, 2009, 19 (1) :58.

[2]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29-631.

[3]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 1998, 33 (3) :134-135.

[4]顾瑞金.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 (9) ) :516-517.

[5]罗鸿, 陶泽, 璋共树生, 等.白三烯研究进展及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23 (3) :236-239.

[6]张罗, 许庚, 王向东, 等.鼻用糠酸莫米松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10) :455-459.

[7]Watanasomsiri A, Poachanukoon O, Vichyanond P.Efficacy of montelukast and loratadine as treatment for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Asian Pac[J].Allergy Immunol, 2008, 26:89-95.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7

关键词:氯雷他定,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细胞间粘附因子-1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80%~95%的哮喘患儿同时患有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患儿中40%同时患有哮喘。变应性鼻炎是哮喘发生的高危因素,目前观点认为二者是“同一气道,同一疾病”[1]。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肯定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哮喘的二级预防作用,但关于单用氯雷他定对儿童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报道较少[2]。本研究在小剂量吸入激素治疗哮喘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观察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哮喘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患儿共62例,年龄2~12岁;其中男36例,女26例。将62例患儿分为氯雷他定组和对照组,其中氯雷他定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62例患儿均为非急性发作期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诊断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的诊断标准[3];均伴有变应性鼻炎,特异性IgE阳性,诊断符合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处理及其对哮喘的影响的诊断标准[4]。患儿试验前2周内均无呼吸道感染;2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药物或肥大细胞膜稳定剂;4周内未曾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间断或持续吸入激素<6个月;无氯雷他定过敏;无严重的心、肝、肾、肺疾病或先天性疾病。

注:△为χ2值;*为u值;余为t

1.2 治疗方法 (1)所有患儿均接受小剂量吸入激素(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作为基础治疗,<5岁儿童应用储雾罐吸入,>5岁者自主吸入。(2)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当出现哮喘症状时,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基础治疗14 d后,氯雷他定组给予氯雷他定(上海先灵保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体重>30 kg者:10 mg/次,1次/d;体重<30 kg者:5 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4)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3.1 哮喘症状 哮喘症状评分:(1)夜间症状评分:0分:夜间无任何症状;1分:因哮喘相关症状使患者醒来1次或早醒;2分:因哮喘相关症状使患者醒来2次或2次以上;3分:因哮喘相关症状使患者经常醒来;(2)日间症状评分:0分:日间无任何症状;1分:日间短暂时间有哮喘相关症状;2分:日间2次或2次以上短暂时间出现症状;3分:日间经常出现症状[5]。

1.3.2 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 如果出现流涕和喷嚏次数明显增多而无全身症状,定义为变应性鼻炎发作,并记录持续天数。

1.3.3 喘鸣发作次数 治疗期间,当哮喘发作同时双肺听诊可闻及喘鸣音,确定为喘鸣发作,并记录发作次数。

1.3.4 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 治疗期间,当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伴有流涕和喷嚏时,定义为感冒样症状发作,并记录发作次数。

1.3.5 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 记录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计算平均每周使用的喷数。

1.3.6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浓度 试验前24 h内和试验结束后24 h内分别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ICAM-1浓度,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哮喘症状评分比较 氯雷他定组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为(4.6±1.2)分/周,治疗后为(2.2±0.9)分/周;对照组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为(4.2±0.9)分/周,治疗后为(3.4±1.1)分/周。治疗前两组患儿哮喘症状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而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P<0.05)。

2.2 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比较 氯雷他定组治疗前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为(3.8±1.1)d/周,治疗后为(1.8±0.7)d/周;对照组治疗前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为(3.8±1.0)d/周,治疗后为(3.3±0.9)d/周。治疗前两组患儿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而治疗后发作时间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

2.3 哮喘发作次数比较 氯雷他定组的哮喘发作次数为(2.3±1.2)次/月,对照为(3.6±1.3)次/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5)。

2.4 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比较 氯雷他定组的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为(0.9±0.5)次/月,对照为(1.2±0.4)次/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P<0.05)。

2.5 β2-受体激动剂用量比较 氯雷他定组的β2-受体激动剂用量为(2.6±0.9)喷/周,对照组为(3.7±0.8)喷/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P<0.05)。

2.6 血清sICAM-1浓度比较 氯雷他定组治疗前sICAM-1浓度为(205.8±30.4)μg/L,治疗后为(185.3±57.1)μg/L;对照组治疗前sICAM-1浓度为(207.6±28.9)μg/L,治疗后为(210.3±33.7)μg/L。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sICAM-1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P>0.05);而治疗后血清sICM-1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

2.7 62例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均每2周监测一次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对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近1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全球总的哮喘患病率上升趋势一致。变应性鼻炎具有与哮喘类似的发病机制,目前的观点认为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具有同一性[6]。变应性鼻炎可加重哮喘的症状或使得哮喘的治疗比较困难,而且儿童变应性鼻炎还会影响其学习能力及在校表现,可导致儿童睡眠呼吸障碍、思维迟钝、易疲劳等。临床经验证实,鼻部症状控制满意可以改善肺功能,因此在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上也提倡同一性。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选方法,但长期、过量应用可出现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也有研究提出即使常规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也有可能抑制促肾上腺皮质兴奋[7],患儿及其家长对哮喘治疗的认识不足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差是导致儿童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故寻找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用药剂量和疗程同时能有效改善哮喘相关症状的药物成为哮喘防治的热点。

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能快速、高效地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对过敏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均有作用,既能拮抗H1-受体,降低受体敏感性,又能抑制组胺刺激的IL-8的生成,并能下调钙离子的流入和流出,稳定细胞膜,降低IL-4、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炎性递质的产生和释放。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是明确的,Nelson[8]的研究指出,氯雷他定联合伪麻黄素治疗可以改善哮喘症状,氯雷他定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治疗与单独使用孟鲁斯特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哮喘症状,改善呼气峰流速,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但单独应用氯雷他定对哮喘的防治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吸入小剂量激素治疗哮喘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在减少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哮喘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并能同时减少哮喘患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喘鸣发作次数和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能有效控制哮喘发作,与Grimfeld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

呼吸道感染可加重过敏症状和哮喘发作,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是预防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重要措施[10]。鼻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90%以上的鼻病毒受体是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下调ICAM-1能明显抑制嗜酸粒细胞趋化。ICAM-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表达在多种血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表面,与白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和Mac-1互为配体,其主要作用是介导多种细胞间的相互黏附,在炎症细胞跨内皮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ICAM-1表达很低或不表达,炎症反应时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如组胺等)能使ICAM-1表达增加,并促进ICAM-1从细胞表面脱落,形成sICAM-1,存在于血清中的sICAM-1是细胞外ICAM-1的主要生理功能部分。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氯雷他定能抑制ICAM-1等黏附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向呼吸道黏膜迁移,提示氯雷他定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11]。齐静姣等[12]的研究表明,哮喘患儿的血清sICAM-1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是否急性发作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氯雷他定能降低血清sICAM-1浓度,抑制细胞间黏附,从而控制哮喘发作。

此外,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克服了第一代抗组胺药的中枢抑制作用,减轻了由于中枢抑制导致的认知和思维整合能力的下降,能全面提高患儿的综合学习能力,长期使用无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1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就诊于解放军252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60例AR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关于AR的诊断标准[4],其中变应原测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并且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合并有鼻息肉、哮喘、慢性荨麻疹、肝肾功能异常,或者4周内曾接受皮质激素、免疫治疗和抗组胺等治疗的患儿,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最大12. 2岁,最小6. 5岁,平均( 9. 83±1. 43) 岁; 病程0. 4 ~1. 5年,平均( 0. 83±0. 32 ) 年。对照组患儿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12. 3岁,最小6. 3岁,平均( 9. 42±1. 64) 岁; 病程0. 4 ~ 1. 5年,平均 ( 0. 95±0. 45 ) 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良好的临床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本研究。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营养支持,多饮水,保持鼻腔湿润通畅; 尽量避免再接触可疑过敏原; 未用与本病相关的其它治疗,包括脱敏治疗及相关的抗变态反应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儿给予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 爱赛平,德国Medac Gmb H,注册证号H20080293) ,1喷·鼻孔- 1,每日2次,日剂量为0. 56 mg。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 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册证号H20050245) ,每晚1次,体重大于30 kg者1日1次,1次10 mg; 体重小于等于30 kg者1日1次,1次5 mg。两组患儿均进行1个月的治疗。

1. 3 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5]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鼻部分类症状和总体症状进行症状评分,主要观察患儿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4项症状,应用VAS进行评分: 0分正常,1分轻度( 症状轻微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2分中度( 症状明显但对睡眠、生活影响不明显) ,3分重度( 症状难以忍受并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 。

1. 4 炎症指标测定和不良反应观察

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抽取患儿肘静脉血3 ml,3 000 r·min- 1离心10 min后提取上清液,置于 - 4℃待测,白介素( IL) -2、IL-4、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试剂盒由研域( 上海) 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操作过程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 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 0. 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前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及总体症状评分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而治疗后治疗组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及总体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经过观察发现两组患儿治疗前IL-2、IL-4、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治疗后治疗组IL-4、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2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2。

2. 3 用药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儿有2例偶感口苦外,其他患儿无明显不适主诉,耐受性好,无胃肠道不适、肝肾损害等表现。

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pg·ml- 1

a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3 讨论

AR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部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患病率为2% ~ 40%[6]。近年来国内AR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并且儿童患病率也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Kong等[7]研究显示,武汉地区3 ~ 6岁儿童的AR患病率为27. 1% 。Zhao等[8]研究显示北京地区0 ~ 14岁儿童的AR患病率为14. 5% ,AR可以导致患儿发生睡眠问题、口渴、咽喉痛、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等非鼻部症状和鼻痒、鼻塞、鼻涕及喷嚏不断等鼻部症状,患儿常常表现为白天疲劳、夜间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因此对于儿童AR的治疗日益引起临床的重视。

氮卓斯汀是一种二氮杂萘酮的衍生物,具有高效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膜及抗炎等作用,可以通过抑制Ca2 +流入细胞内下调嗜酸粒细胞趋化素水平,从而产生对鼻和支气管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是第2代抗组胺药物中的重要类型,没有第1代抗组胺药物的嗜神经及心脏毒性,大大提高了应用安全性[9,10]。作者对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儿童AR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并且按照新药临床试验的相关研究,对照药最好选择已经广泛在临床进行应用的同类同剂型药进行对照研究,因此本研究对照药物采用氯雷他定片。结果显示采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进行治疗的患儿在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及总体症状评分等方面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患儿,这可能是因为采用鼻喷剂有针对性地直接作用于鼻腔局部黏膜,对局部鼻部发生的变态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氮卓斯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局部用药后可以抑制鼻黏膜部分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抗炎作用。而AR是临床常见的多种炎症因子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IL-2、IL-4、IL-6、IL-10、TNF-α等对鼻部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启动、维持起着重要作用,IL-4、IL-6和TNF-α属于促炎因子,IL-2和IL-10属于抑炎因子,两种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氮卓斯汀能明显缓解AR患儿血清中的炎症反应,降低IL-4、IL6和TNF-α水平,提高IL-2和IL-10水平,这可能是因为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抑制了鼻黏膜部位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了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因此本研究认为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可以从两方面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等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儿童AR及时正确应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患儿血清中的炎症反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在儿童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中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AR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血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总体症状评分以及IL-2、IL-4、IL-6、IL-10和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流涕、打喷嚏、鼻塞、鼻痒、总体症状评分以及IL-4、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2和IL-1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在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中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治疗效果明显,且治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9

摘 要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等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用药物曲安奈德、VitB12、利多卡因注射于穴位鼻丘、太渊、迎香、合谷、足三里。结果:360例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近期疗效:显效196例,有效15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6%。远期疗效:显效135例,有效163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为83%。结论:此种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激发经络穴位,通利鼻窍,起效迅速、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简便易行,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穴位注射 曲安奈德注射液 鼻丘 太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125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4年8月~2008年10月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0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69例,女191例。年龄15~65岁,平均35岁。有哮喘病史者34例,有变应性疾病家族史者69例。病程1~8年,平均2年7个月。本组病例除67例外,其余患者均使用过一种或数种不同的方法或药物治疗过,其中使用过黏膜血管收缩剂者120例,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者57例,口服抗组织胺类药物者112例,使用过中医药者170例,脱敏疗法治疗者21例,鼻部微波、等离子治疗者44例。

治疗方法:穴位:鼻丘、太渊、合谷、迎香、足三里。药物:曲安奈德注射液30mg (3ml),VitB12注射液0.25mg(0.5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5ml。抽取上述药品于注射器中,总计量5ml。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双鼻填塞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每间隔5分钟1次,连续2次,以收缩、麻醉鼻腔黏膜。选用口腔科长5号注射针头,取除鼻腔棉片,双侧鼻丘黏膜下各注射0.5ml药液。选穴处皮肤碘伏消毒,每穴位注射药液0.5ml。每2周1次,4次为1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疗效判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分2次进行疗效判定,近期疗效于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远期疗效于治疗后2年进行。

结 果

360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近期疗效:显效196例,有效15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6%。远期疗效:显效135例,有效163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为8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治疗方法众多,各有一定疗效和优缺点,特别是对于病史长、前后尝试过多种方法治疗均不够理想,或近期复发,症状明显的患者,我院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而患病。肺开窍于鼻,肺与大肠相为表里,故主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此两经穴位。十二经各有一个原穴[1],原穴虽皆分布于四肢,但它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一旦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导致功能失调,即循经取其相应的原穴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太渊是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是全身诸脉精气汇集之所,又为肺脏真气所注之处,注射药物能更有效地发挥其通腑化瘀,改善病理状态的功能。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也是一个极为常用的名穴,治疗范围相当广泛,有良好的清泄阳明,通络开窍的功能。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其经络亦运行于鼻,为强壮身体和健脾胃的常用穴,中医古籍深刻认识到疾病发生,正虚为本,脾胃虚损,百病由生,治疗疾病, 脾胃为先[2],故选足三里健脾胜湿,扶正固本。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清肺热,散风邪,通鼻窍,为治鼻病主穴。

鼻丘位于中鼻甲前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外观呈丘状隆突,此处有丰富的鼻腭神经末梢。鼻丘部注药前须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填塞鼻腔,收缩和麻醉鼻黏膜,以更好地显露鼻丘部便于注射操作。肾上腺素也有激动肥大细胞受体,抑制其释放组织胺和白三烯等过敏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一般用前鼻镜撑开鼻孔即可窥清鼻丘部,将药液注入黏膜下即可,若有条件亦可在鼻内镜下进行注射视野会更清晰。

采用曲安奈德、利多卡因、VitB12、注射于诸穴位,有针刺、封闭治疗的近期疗效,降低鼻腔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使血管舒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迅速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又有曲安奈德的远期疗效,曲安奈德[3]属于中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均较强且较持久,常用其醋酸酯,因其溶解度较小,吸收缓慢,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药效的慢性病。应用于皮肤、黏膜均可被吸收,注射后数小时内生效,经1~2天达到最大效应,作用可维持2~3周,通过免疫抑制作用,能有效地长时间控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参考文献

1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131.

2 王玲玲,主编.当代针灸临床治验精粹.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144.

儿童变应性鼻炎 篇10

2011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158例, 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中药辛芪温阳汤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 年3 月-2014 年10 月收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158 例, 年龄6~13 岁, 在遵守知情同意原则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观察组男45例, 女34 例, 年龄6~13 岁, 平均 (9.81±2.73) 岁, 平均病程 (20.56±17.56) 个月;对照组男43 例, 女36 例, 平均年龄 (9.72±2.81) 岁, 平均病程 (21.92±18.15) 个月。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排除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者及2 周内使用过全身糖皮质激素注射剂或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 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中药辛芪温阳汤:黄芪12 g, 桂枝6 g, 麻黄6 g, 防风6 g, 细辛6 g, 白术6 g, 甘草6 g。1剂/d, 每次取汁100 m L, 分早晚饭后服用。药剂均由本院制剂室统一煎煮, 为代袋煎剂。观察组在服用辛芪温阳汤的基础上, 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次每鼻孔1喷 (每喷约50 μg) 。两组疗程均4周。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2]:①喷嚏:每天3~9 个计1 分, 10~15 个计2 分, >15个计3分;②擤鼻、流涕:每天<4次计1 分, 4~10 次计2 分, >10 次计3 分;③鼻塞:偶有计1分, 几乎全天都有计3分, 介于两者之间计2 分;④鼻痒:间断发作计1 分, 有蚁行感能忍受计2 分, 不能忍受的蚁行感计3分。

体征分级评分标准[3]:①鼻甲轻度肿胀, 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 记1 分。②下鼻甲与鼻中隔 (或鼻底) 紧靠, 之间尚有小缝隙, 记2 分;③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 不能见中鼻甲记3分。

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6 个月后进行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级评分, 治疗6 个月后再根据症状、体征记分, 计算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 以评定疗效:①显效:症状、体征积分降低≥66%;②有效:症状、体征积分降低>25%, <66%;③无效:症状、体征积分降低≤2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5软件包,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患儿治疗6 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变应原特别性免疫治疗三部分, 免疫治疗可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改变变应性疾病的自然病程, 但临床难以操作。

引起变应性鼻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变应原的反复刺激, 尽可能查出致敏原, 以便通过避免接触致敏原预防或减少发作, 而致敏物通常难以避免, 所以, 非特异性药物治疗才是目前的治疗首选[4]。

皮质类固醇可产生直接抑制参与炎性反应的多种细胞功能的作用, 有效减少鼻黏膜中多种炎性细胞的数量, 增强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 减少组胺释放过敏性活性物质。此外, 皮质类固醇还影响鼻腔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程度,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性及向鼻黏膜的趋化性, 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 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为一种新型的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局部用药可以减轻全身给药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更容易让患儿家长接受。

中医认为, 儿童变应性鼻炎为秉质特异, 邪犯鼻窍所致, 内因为肺、脾、肾亏虚, 外因系风寒之邪侵袭[5]。辛芪温阳汤中黄芪温补肺气, 与防风、白术相伍, 以益气固表、补气升阳, 桂枝温阳助补, 麻黄宣肺散寒, 细辛温通、芳香透达, 其能发挥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6], 甘草调和营卫, 诸药合用能益气温阳, 使正气复, 邪无所犯, 鼻鼽自愈。

本文观察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6 个月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2.4%, 远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辛芪温阳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有效, 安全, 使用方便,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辛芪温阳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收治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15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 对照组给予中药辛芪温阳汤,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的症状及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92.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4% (P<0.05) 。结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配合辛芪温阳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关键词: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辛芪温阳汤,儿童变应性鼻炎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1, 46 (1) :7-8.

[2]黄选兆, 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9-263.

[3]姜岚, 张可, 韩富根, 等.鼻腔冲洗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 2013, 13 (2) :86-87.

[4]成辉, 李燕.鼻腔压缩雾化吸入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48例[J].青海医药杂志, 2013, 43 (10) :51-52.

[5]吴拥军, 严道南, 杨祁, 等.益气温阳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证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 (3) :229-231.

上一篇:风电机组控制系统概述下一篇:动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