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教学

2024-06-05

声色教学(精选8篇)

声色教学 篇1

很多人将《大学语文》 (本文中提到的《大学语文》均指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戏称作“高四语文”, 因为书中所选文章, 学生有许多在高中甚至初中就已经详细地学习过了。当然, 传承至今的优秀诗篇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欣赏的, 但对于长期处于“应试教学系统”中的学生来说, 再一次地学习很可能就是再一次枯燥地重复。面对课堂上学生百无聊赖的神情, 我们《大学语文》的施教者必须采取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进行新的教学。

《大学语文 (增订本) 》“编写说明”中有一段说明该课程性质的文字:“ (大学语文) 是高校里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 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营造大学里文化氛围的基础课程……”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真正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应有的“人文素质”,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尽管目前各种阶段的教育都号称“素质教育”,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大部分的中学教育仍是“应试教育”的天下) 。实际上《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为“人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十分优越的平台, 而大学语文教师就是要借助这个平台向学生灌输“人文精神”, 培养符合他们教育身份的艺术欣赏水平,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人文关怀”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中国真正走向世界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而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 。

很明显, “大学语文”向教师提出的要求与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有很大的不同, 这势必导致教法上的差异。同样一首诗歌, 在中学课堂上侧重对诗歌结构、意义、重点诗句的分析, 而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则很可能通过一首诗歌引出许多相关的知识, 甚至海阔天空地阐述一番人生哲理。这种表面上“文不对题”的教学方法正是“人文教育”的一种体现, 也是大学课堂灵活生动的反映。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大学语文是一门“非中文系”课程,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 学习大学语文不算是难事, 而对于那些整日与阿拉伯数字打交道的理科学生来说由于接触的领域不同, 学习起来可能有些吃力。特别是处于职业教育阶段中的学生, 他们自身接受水平的局限性, 向我们“科班”出身的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正确估量非文科专业、高职学生的中文素养, 采用恰当的方法, 正确而合理地提供“人文教育”。

所谓的“声色教学”正是充分考虑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受者的实际水平, 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将课堂变成一个有声有色, 以学生欣赏、体会为主, 教师提示为辅的艺术殿堂。

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 白居易运用出神入化的语言生动刻画了一出人间爱情悲剧, 并借此深刻批判了唐王朝的腐朽。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无不打动人们的心弦。但这并不是一篇容易讲解的课文, 因为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内容, 从创作技巧到创作主题, 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做成一个专题大讲特讲一番。但大学语文课堂并不是中文系的讲台, 它承担更多的是介绍优秀篇章, 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的任务。加之面对的是基础不太扎实的高职生, 过多地介绍纯文学知识是不现实的。而如果仅凭教师直白、抽象的讲解则又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时候, “声色教学法”是很有效的一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方法。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 又是最易为认识者所接受的。高职理科生不可能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中文系学生的欣赏水平, 能够理性地去分析诗歌。所以, 对于这篇课文的讲解, 除去必要的作者、创作背景介绍外, 我认为应首先从感性内容入手。《长恨歌》是一首故事性很强的诗歌, 我找到了专业人士的配乐朗诵资料, 真挚的朗诵, 动人的音乐, 一下子便可以将课堂变得生动起来。网络的发达又使我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图片, 这样, 精彩的朗诵配以精美的画面, 有“声”有“色”, 人体中最易调动的听觉、视觉马上就活跃起来, 诗句对应着相关画面, 方便了学生理解课文, 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美妙的艺术享受。通过这样的媒介, 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文字, 而是更能激发大脑活动的声音和画面, 这必然可以大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明白, 原来古典诗词并不等于单调的背诵,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古典诗词的美。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声”、有“色”的艺术享受, 活跃学生的思维, 很自然的, 便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或者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一句诗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各抒己见, 让学生明白艺术作品不是数学题目, 没有唯一答案,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而这正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而我们的教学任务正是让学生从单一地学习课文篇章结构转换到发自内心地理解、品味文学之美、艺术之美,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修养的目的。

这样一种“声色教学”的方法, 其实是带有普及优秀文学作品的痕迹在内。它涉及的往往都是作品表面的内容, 缺少一定的深度, 而学生经过这么多年的语文训练, 在“声色教学法”的刺激下, 势必会引起他们个人的思考, 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 通过讲解让学生透过声音与画面这些表层形式体会到更深一层的含义, 激活他们的思考。但是我们一定要在结合学生尤其是职业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讲解:扩展得太浅, 则如嚼蜡;扩展得太深, 则如啃铁。由此可见, 尽管“声色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 但也万万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将形象 (声色教学) 与抽象 (必要的讲解) 完美地结合起来, 最终完成对课文的认识。

“声色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的教学方法。它事先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形象的内容, 从授课形式上抓住学生的心。这种授课方式更适合于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或者是文学功底不太扎实的理科大学生, 因为它是由浅入深的一种方法:先以生动的教学样式打动学生:“先声夺人”, 使之摆脱乏味之感, 引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透过唯美的“形式”主动去深入思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思考阶段尤其显得重要, 教师往往一两句话就可以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感。同时, 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应注意深度和广度, 不能浅尝辄止。比如, 在让学生从优美的诗句中体会李杨爱情故事的同时,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究竟是一种精神的吸引还是物质的诱惑, 当物质从他们的爱情中抽去时, 他们的爱情又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拥有极权的皇帝, 在一无所有之际竟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 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所谓“伟大爱情”的反讽吗?这样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爱情观, 扩展思路。教师通过类似于这样的“挖掘”, 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很多书外的东西。因为大学语文不再是一种照本宣科的课程, 而是借此为媒介, 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有关人文、精神、修养等可以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容, 这才是最重要的。而“声色教学”只不过是让这种媒介变得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而已。

另外, 还想说明一点的是, 我们对“声色教学”的理解可以更广泛一些, 其实所谓“声色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形式优美的课件, 作为授课主体的教师也不仅仅只是机械地作为课件展示者的身份出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该“有声有色”, 以至于“眉飞色舞”。要感染学生, 首先应该感染自己。如果教师都不理解文章中孕育的美, 又怎么让学生体会?某种意义上说, 教师就是一名演员, 他应该用自己出色的“表演”去打动观众 (学生) , 从而得以传达思想。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 《大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如何运用新的平台对高职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是目前大学语文施教者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方式着手, 提出声色教学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 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关键词:《大学语文》,“声色教学”,高职理科生

参考文献

[1]朱玲.谈大学语文的定位[J].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0, (5) .

[2]彭庭松.我所理解的《大学语文》教学[J].文学教育, 2010, (5) .

给性爱绘声色 篇2

颜色和声音有许多种,所以营造方式也不同,不过效果是统一的,就是“性”福和谐。

让我们先制造意境培养情趣吧,造爱的色调是要慎重的,睁开眼睛就能判断杂乱拥挤与温馨浪漫谁更能带来感觉。依照不同的喜爱来选择颜色,绿色能带来森林的自然、亲切、温馨,有种被遗忘的情感复苏的灵气;红色,激情的象征,惹眼,能引发心跳加快,呼吸不顺畅,激情喷涌;黑色有神秘性感的诱惑,充满挑战;黄色是快乐的源泉,如梦境般来临;紫色偏重精神和信心的增加;而我最喜欢的是蓝色,情感的边缘渴求自由与共同放飞。

于是我和他的情爱意识时常处于刺激中。房间缓缓流淌着动人的旋律,轻柔的蓝调使人放松,拉丁歌曲则让人热情万分。是恰到好处的时候了,诱人的灯光,动心的音乐,迷人的陈设,性感的内衣都具备,接下来就是主题的前奏。

我温情地攀爬着他,舌头、眼神和手游移在他身体的每寸肌肤,舌头轻轻地在他耳廓上来回缓慢地滑动,分明能感受到他的心跳。无需多说要占有他的嘴唇,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迅速征服世界。没有不接受爱人挑战的男人,于是他接受的同时进行反征服,舌纠缠着呢喃喘息,深情地凝视着对方的眼睛,从里面读出一个彼此,读出整个世界。

我轻轻用手抓挠着他的皮肤,腋下、肚脐、后背、前胸,激动的时候轻轻地掐一掐,留一个爱的指印在上面。深情拥吻的他发现我的淘气也发现了自己的强烈渴望,于是拥抱着,找寻着,探索着,进入熟悉的空间,他特权享有的地方,这个时候我合时宜地说:“你享有终身使用权,我也是,我的是你的,你的是我的。”

我蛊惑着他,挑逗着他的进入,全心地付出,全心地得到。

有时我们会轻柔地进入角色。温情弥漫整个房间,旖旎着在心中张扬。

有时我们会剧烈地运动,提高力度、速度、强度,吮吸着对方耳垂的同时,用轻柔的耳语告诉他,我需要什么,我想什么。不要因为过度的迁就而忽略对方的感受,要知道男人内心很乐意取悦心爱的那个女人,他会在意你的看法,你的感受,你的享受程度,他会认为你愉悦,他快乐,便产生不断的快感。

尽情享受吧,别羞愧别犹豫,大胆地表露心迹,尽情地享受性爱,他会从你的表现中得到男性魅力燃烧释放的肯定。

所以运用你擅长的女性语言天赋继续蛊惑那个使你“性”福的男人吧。有时,我会一脸惬意地告诉他,自己如同一个被冰山封锁了千年的孤傲女子,摆脱了寒冰,被一艘船托着,正抵达春意盎然的玫瑰园地——他为我准备的玫瑰香味蜡烛散发出激活情欲的味道。我愿意他永远当我的船,也愿意他如一尾鱼游走在我身体里。

浓情蜜意使他变得不由自主,看到我的舌头还在贪婪地找寻,便把他的手指送到我的嘴边。不要去思考上面是否有细菌,不要去思考这属于性爱的哪一种声色,不用判断,不经过思维,只管坦然去接受,因为这分明是爱的信息。

我是心灵至上的人,认为做爱主要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我们在肉体的纠结上有深深的情感纠结。于是他付出,我快乐,我同样可以付出,他快乐。

但性爱并不是单调的,它丰富多彩,人都有吸引异性的本能,希望得到异性肯定的欲望,偶然地出点鬼点子、歪点子,也是性爱的调料。

他偶尔喜欢被我控制,让我说了算。姿势如何﹖音乐如何﹖地点如何﹖气氛如何﹖一旦看到他有反应,我可以贸然地加以控制威胁,他感到压抑、刺激、兴奋,被剥夺了主动也能体会到快乐,主宰与被主宰都是乐趣,重点看对方的接受程度和创新。

声色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五味,高中生

新课改的核心内容是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生本课堂”概念的提出颠覆传统教学理念,给广大教师带来新挑战[1]。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学生学习需要,而主体地位体现的标准即自主学习,其次优化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滋有味,才能让课堂有声有色,教师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五味”,打造“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模式,用教师的“巧劲”点拨学生实现大的收获。对此,本文围绕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五味”进行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课堂教学应“张弛有度”

高中政治新教材中的知识需要师生共同解构,“失度”课堂不但浪费时间,更让学生感到茫然。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取舍上、教学方法选择上、教学活动设计上应张弛有度。实践中,“度”即把握学生认知的“临界点”,让学生始终处于稳定的、主动参与课堂状态的标准。如教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时,“张”的部分可给予学生宽松时间思考我国具有哪些传统文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并记录下来;而“驰”的部分则用师生讨论形式,总结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传统文化,如此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课文知识。

二、要加强与学生互动

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这种尴尬局面:开课伊始学生学习热情很高,逐渐地,课堂陷入僵局,教师提问没人回应,组织活动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慢慢成为教师一人的“独角戏”。一节“活”的课堂是时刻充满互动的课堂,不仅是每个个体之间行为的互动,更是个人思维互动。如何让“死水”变成“活水”,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互动热情 ,教师要懂得运用“问题”这个“武器”,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提问为课堂注入活力。如“在文化生活中选择”一课中,可提问什么是健康的文化生活?什么是落后和腐朽的文化生活? 其中二者又有哪些分类? 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健康文化和落后文化分别有哪些? 如此,利用这些问题,可有效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互动,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三、要用实例以“理”促“行”

如果说高中生通过政治学习实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那就代表着教育改革已经从应试教育成功转向素质教育。抛开教育是否能够成功转型,就学生自身而言,在明理之后如何将“理”运用到实践中,让“理”成为自己现实行为的标尺,让“理”指引着自己朝着正确方向前行 , 让他们最终学会运用政治观点积极解决现实问题, 是政治教学的终极目的和最高境界。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例,用实例配合教材知识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明理”,以“理”促“行”,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案例影响下成为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少年。

四、要用活动活跃课堂

活动是一种活跃课堂氛围的“催化剂”,同时是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的重要媒介。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从而积极配合教师引导自主学习知识。

如“生活处处有哲学”一课,这一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哲学思维,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用哲学的眼光看问题。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带有实践性质的“解题”活动:某企业招聘员工时对三个应聘者提出一个要求, 要求他们三天内将梳子卖给寺庙的和尚。那么,假如你是应聘者,你该怎样完成企业提出的要求呢? 此时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对应三个应聘者,让各小组自由讨论后解答。当各个小组解答完毕后,再次延续问题:三天后,三个应聘者中,A卖掉了1把梳子,B卖掉了10把梳子,C卖掉了1000把梳子,那么,同学们能否知道三个应聘者都运用了哪些思路和方法吗? 随即带领学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活动最后再次进行师生讨论, 提取这个故事中隐含的哲学,即:哲学智慧是在我们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换言之,哲学智慧源于实践活动。

如此,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有助于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应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教师需要努力让学生的脑、手、心都在课堂上动起来。认知心理学将学生学习视做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互动是学生认知的主要方法,包括与知识互动、与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及与教学资源互动等。因此,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需要理顺课堂脉络,寻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心的突破口让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成为一种“惯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声色百老汇 篇4

话说英吉利王国有一身残志坚之人士,姓路名易斯,自欧罗巴大陆法兰西王国的烂泥壕沟回国之后,不免想起那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要是我能打开一扇自由的大门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不受这份罪多好啊。忽一日,得知在遥远的日本列岛有一杰出人物,姓野名比字大熊,养了一只宠物猫叫做多啦A梦。这多猫虽然长得有点奇怪,身为猫咪却COS澳洲袋鼠在肚子上装一口袋,但却能掏出无数好货,其中之一就是时空门。路总思前想后,我堂堂大英帝国岂能落后,日有平民大熊,我英有更多王子!于是大笔一挥,《纳尼亚传奇》就此诞生。

在第一部里,路总为在乡下躲避德军炸弹的小主角们创造了一个藏有时空门的衣柜,门后面是一个和现在世界平行的魔法王国。在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中,小主角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邪恶,不仅拯救了纳尼亚,也为自己带来了无法忘却的回忆。一年之后,当四位小主角在车站等待列车的时候,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再次拉入了纳尼亚世界。世间方一年,纳尼亚却已经过去了上千年的时光,四位小主角面对的是一个需要拯救的魔法世界……

剧情虽然并不新鲜,依然是正义战胜邪恶,但是纳尼亚王国栩栩如生的魔法世界,却让全世界观众心甘情愿的为第一部掏出了6.5亿美元。第二部又能带来多少收入,现在还不得而知。如果国内少一些身高五尺却背一把丈二玄铁“重块”的影视剧,相信我们的神话故事也能赢得大家的赞誉和完美的票房。

网友点睛

◆有一种说法是,“纳尼亚系列”有多深刻的人就能理解得多么深刻。它的价值绝不只是童话,而是同样具有史诗意义。不可否认,国内的“纳尼亚”读者的确以儿童为主,当然,这不排除国内的翻译本太过“儿童文学”的原因。

声色前沿 篇5

凌晨一点,你说收到她的短信后哭了,你说既然已经选择离开,又何必有假装的问候,你说要找一段新的关系,没有悲伤没有纠缠,亲爱的,最好的爱情也会有泪,因为在泪中你们会看清自己。

最近盛行的一句笑话是:“上帝想看跳舞,于是就带走了迈克尔·杰克逊。”不过在这个11月,地球人对迈克尔的热情甚至高过了天,当电影《This ISIt》将于万圣节在全球做限期两周的放映消息一出,顷刻就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票房纪录。

“在北美,各大网站上80%的电影预定都是这部电影,所有场次的影票在24小时内卖得一张不剩。它还占据了北美著名售票网站售票总量的34%,打破了此前《新月》创下的17%的纪录。”国外权威娱乐杂志做过调查后告诉我们,在北美以外,总共8500份电影拷贝运往世界各地,“在伦敦,电影第一天就卖出了超过3万张票,完全盖过了《哈利·波特》和《指环王》;法国和德国,成千上万的歌迷在半夜排起了队购票;即便在台湾,1000张预售票在39分钟内就抢购一空。”不少人每天都到电影院观看《This Is It》,发行公司经不住歌迷们的要求,决定延长上映期到三周。如果可以,人们甚至愿意把电影一直放到明年的复活节。

《This Is It》根据迈克尔的演唱会彩排花絮剪辑而成,意图把素材做成一场真正的演唱会。影片以字幕“献给粉丝们……”开始,经过简短的说明和几段伴舞的采访,在一阵强光下,身着西服的迈克尔出现在舞台,开始演唱第一首歌《WannaBe Startin'Somethin》。在演唱过程中导演展示了别出心裁的舞者出场方式,半分钟后,迈克尔加入了舞者们的舞蹈行列,人们终于再次看到阔别已久的天王舞姿。随后整场演唱会的歌曲有《I'll Be There》《Shake Your Body》《Black or White》《Billie Jean》《Beat It》等,虽然大部分时候,迈克尔为了保留嗓子到演唱会,排练时明显“留了一手”,但在和伴唱Judith Hill唱到《I Just Can't Stop Loving You》时,两人在即兴发挥中迸出了火花,迈克尔沉浸于音乐毫无保留地放出了许多美音,声音越飙越高,此时台下的工作人员欢呼四起。

你还在怀念迈克尔的月球步?也许看完这部电影你就会明白,这个舞蹈天才没有一刻不在创新,除了在固有舞步的整合上有了新编排,他自创的新企鹅舞步也在电影中首次亮相。另外,演唱会上大屏幕播放的许多视频短片和现场舞蹈巧妙地融合起来,一些道具更使整个舞台看上去很丰满:通过几近完美的特效和剪辑技术,《Smooth Criminal》的开头让迈克尔回到上个世纪30年代接过了葛丽泰·嘉宝抛过来的一只手套;《The Way You Make Me Feel》的大银幕上,纽约摩天楼上几位建筑工人的剪影正在悠闲地打着手指,随着节奏的加强,这些剪影走下脚手架,随着迈克尔出现在舞台上;《Thriller》更重拍了MV,新版本看上去更恐怖,据说这将会是个3D版本(原计划届时观众会戴上3D眼镜观看),与此同时,一些白色的“亡灵”不断在观众头顶飞舞,我们的主角则从一只巨大的蜘蛛肚子中爬出来……

影片中一个细节让人难以忘怀,迈克尔在每一首歌结束后都要求有一些空隙:“节奏先别跟上,这一刻需要安静。”他把这段时间留作接受掌声,即使在排练中,迈克尔也保持了倾听的姿势,在他脑海中想象着那一片欢呼和掌声,然后他微笑了……看到这里,或者我们应该给予他掌声,热烈的,像他所期望的那样。

Music这首歌献给你

仔细听这首歌,你会听到这样一句歌词,如果让我选择一样东西,我愿听到你呼唤我的名字。

《Singin In The Rain》——Jamie Cullum

今年刚满30岁的Jamie Cullum是一位英国爵士钢琴歌手,由于他对于摇滚、民谣、爵士都有独特的感悟,其作品元素丰富而有故事感。1999年,他自掏腰包录制了专辑《Heard It All Before》,此后他的事业路途十分地美妙,除了备受赞誉外,Jamie甚至收到了查尔斯王子的邀请前往圣詹姆斯宫,在女王的生日宴会上弹唱。“他的现场演唱一直很美妙,为了表现情绪,他竟然会跳到钢琴上面,用脚踢踏琴键,或是用手掌与拳头猛力敲击琴键,因为他觉得光是用手指弹奏,并不足以表达那种感觉,令人印象深刻。”《Singin'In The Rain》收录于《Twenly Something》,这张充满怀旧爵士感的翻唱CD为了突显琴技和嗓音,他采用带有“温暖触感”的类比手法录制,每一首歌都一气呵成地灌录,让专辑音色上乘。《Twenty Something》推出后的短短三个月内,销售突破了一百万张,成为英国史上卖得最快的爵士专辑,Jamie则迈进了英国畅销歌手的行列。《Singin'In The Ruin》是金·凯利的电影《雨中曲》的主题曲,经过Jamie的改编,原版活泼的乐风被独特的悠扬感所代替,从一首踢踏舞舞曲变为缓慢的爵士舞舞曲,空灵又轻巧的前奏、带点浪漫却不羁的哼唱、贯穿全曲的背景节奏,仿佛是雾气浓重的阴雨天,坐在空无一人的车窗边,带着细雨的风打在脸上,一种无法言喻的慵懒油然而生。

《Get Sexy》—Sugababes

曾推出过《Shape》《Too Losl In You》的Sugababes近来已经厌倦了甜蜜的风格,现在,她们要做“Sexybabes”。《Get Sexy》除了延续之前《Round Round》的电子曲风外,还在MV中带来了惹火的舞蹈表演。让人意外的是,在新单曲《Get Sexy》出炉后不久,Sugababes经历了第四次“人事变动”,最后一个元老级的成员Keisha Buchanan被Jade Ewen替换,2009年的Sugababes已经不是粉丝们当初所认识的那个团体了!为了替新团体造势,Ne-Yo、Ryan Tedder、Fernando Garihay等大腕一起在制作下一张唱片《Sweet 7》,据说它将会在2010年3月发行。

《When Will I SeeYour FaceAgain》—Jamie Scott

沙哑的声音加上仿佛经历过千山万水后的深情,这就是Jamie Scott的《When Will I See Your Face Again》,朴质动人的旋律让它一经放在YouTube上就有超过12万人次的点击量。苦等6年,经历了被唱片公司冷藏、和心爱的女人无奈地分手、至亲的家人去世,Jamie把所有的悲伤情感都写到了歌里,终于在首张个人大碟《Park Bench Theories》中喷发(专辑中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When Will I See Your Face Again》叙述了女孩离开后男孩的心情,歌曲中充满了红色头发、二手的旧沙发、透过玻璃的朦胧阳光、灰色匡威鞋、心碎的吉他,整首歌曲描绘出一种充满浓清的思念,是编排现代舞最好的音乐。

《Somebody to love》——Leighton Meester Ft Robin Thicke

声色前沿 篇6

《非常舞者》

导演:李志毅Li Chi Ngai主演:黑木明纱Meisa Kuroki

桃井薰Kaori Momoi平冈佑太Y ta Hiraoka

这是一部改编自日本著名漫画家曾田正人著作《舞吧!昂》的电影, 讲述的是天才芭蕾少女宫本昂在逆境下成长的动人故事。拥有舞蹈天赋的少女宫本昂由于家境贫寒,父亲禁止她继续跳舞。残酷的现实和绝望、 伤痛,逐步诱发出她的舞蹈才华,在脱衣舞厅老板玲的帮助下,昂每天在脱衣舞厅表演,并在玲的指导和保护下继续练舞,而昂也通过沉浸于舞蹈中来忘记伤痛。昂卓越的舞技让美国来的韩裔舞者Liz惊叹不已, 并说服昂共同参加上海的国际舞蹈大赛。舞台上,昂意外地俘获了众多评审的目光,而此时,昂却被朋友出卖,老师玲也意外去世。昂如何在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中突围重生?

舞蹈方面,电影并没有局限在传统芭蕾舞蹈设计上,而是增加了现代芭蕾、街舞等舞种以求丰富性。被人评价为“这是一部靠舞蹈压阵的商业片”,小人物曾身处逆境,曾在艳舞厅尴尬徘徊,曾遭遇失败与数落, 最终以绚烂耀眼的舞步突破自我。

《红男绿女》中的斗舞片段

好莱坞于1955年把在百老汇流行了近五十年的音乐剧《红男绿女》 搬上银幕。男主角马龙·白兰度和影片一起名噪一时。故事围绕两名赌徒和一名非常传统保守的少女展开。不务正业的纽约赌徒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迫”向善,而其中两位嗜赌成性的赌徒又是如何觅得真爱呢?这部电影以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为背景,片中通过大段夸张的舞蹈来反映时代背景以及表现男人与女人之间、女人和女儿之间的斗争。该剧曾获得托尼奖,是最为经典的歌舞剧之一。

《白夜逃亡》中的芭蕾独舞

电影《白夜逃亡》的主题曲 《say you,say me》很多人耳熟能详,而该影片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男主角巴希利科夫精湛的舞蹈表演。故事讲述了一个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利用到美国演出的机会,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滞留于美国。影片最后五分钟那一场巴希利科夫的独舞被誉为芭蕾舞蹈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一个聚光灯下的白夜,无日无夜、无边无际、无始无终,一种精神病人眼中的灰, 只有一个满台奔跑的旋转的影子是其中的亮点。

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剧本,在电影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改编自各国大文豪的电影尤其令人难忘。本期《尚舞》 杂志为您介绍的这部歌舞片《孤雏泪》就改编自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

那些值得记忆的歌舞片

《孤雏泪(Oliver)》

年代:1968年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导演:凯罗·瑞德Carol Reed主演:马克·李斯特Mark Lester杰克·怀特Jack Wild罗恩·莫迪Ron Moody

近百年来,根据这部著作以原名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就不下20多部,而1968年的版本则是众多版本中获得荣誉最高的一部,也是20世纪最后一部荣获奥斯卡大奖的歌舞片。

《孤雏泪》以19世纪的伦敦为背景,讲述孤儿奥利佛从孤儿院出逃求生的故事,从作坊打工到被拐入费金领导的扒手集团变成小偷,直到最终被拯救,情节感人温馨。照理说,讲一名孤儿学当小偷的故事似乎跟载歌载舞无缘,但片中的歌舞片段不仅处理得当,而且妙趣横生。导演采用特殊的表现方法使影片中的歌舞元素和故事情节完美统一。

Music

你说的一切我都相信

你握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

我比谁 都确定 你的心

热力推荐

《我相信》——张靓颖

正在全力以赴“我相信” 世界巡演的张靓颖每天在7个小时的彩排之后仍坚持去学跳舞。加入环球唱片后,张靓颖在音乐上的变化不小,新专辑《我相信》中,一半以上的歌曲都是过去专辑中难得一见的快歌。 据悉,在世界巡演上海站中,张靓颖将以一款性感贴身装与“大嘴巴”大跳辣舞。通过之前的舞蹈训练和健身,张靓颖比之前更加具有时尚气息。演唱会中难度颇高的要数张靓颖翻唱碧昂斯的 《Crazy in Love》,为了呈现舞蹈中的张力,张靓颖花了很多时间练习碧昂斯舞蹈中经典的甩头动作,一度导致脖子无法动弹,但是张靓颖表示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一切付出都值得。

《The Time》—黑眼豆豆

《The Time》是黑眼豆豆合唱团(Black Eyed Peas)日前公布的最新专辑《The Beginning》的首波主打歌,歌曲MV巧妙地采用电脑显示器替换人体头部的创意,在大脑中演绎出一场劲歌热舞。专辑里黑眼豆豆和数百人在舞厅中狂欢,从开场到结束一直充斥着众人狂舞的画面,电子DJ音和明快的节奏毫无疑问具备了一首流行舞曲必备的重要元素。乐队主创威廉表示,“这张专辑将标志着乐队王国一个新篇章的始,就是为了抓住那种转瞬即逝的感受。而新专辑里每一首歌都是为乐迷而创作,因为没有他们,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

《Toc Toc Toc》—李孝利

不动声色的慈悲 篇7

ICU病房的8床是一名52岁男性急性心肌梗塞导致心跳骤停的患者。当日清晨7点多急诊科接诊这位患者时, 床旁心电图急查示: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 命在一悬, 医务人员立即启动紧急绿色生命通道, 于动态心电监护及吸氧状态下将患者火速护送至中心ICU。当班医生迅速对患者行溶栓、再灌注治疗;抢救过程中患者突发心跳停止, 瞳孔散大, 心电监护示心室纤颤, 医生护士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紧急气管插管气囊辅助呼吸, 多次应用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药物抢救。正值早晨交接班时段, 例行的晨会交接班已不重要, 生命胜于一切, 每一个患者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尽全力去挽救, 所有医务人员都围在病床边抢救, 早已忘记了时间。

医生护士排着队用双手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 虽然外面寒风凛冽, 但是医生护士们脸上都淌下了豆大的汗珠, 个头小的医生护士干脆绷着身子跪在床沿按压, 扣人心弦的抢救堪称生命的接力赛。

抢救20分钟左右患者心跳恢复, 持续20秒后再次出现室颤。虽然经竭尽全力抢救和多次心脏电除颤, 但是患者仍然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持续抢救了40分钟, 患者始终没有心跳、呼吸、血压, 瞳孔散大无反射, 全身紫绀。抢救的同时, 已经有医生和家属进行了病情谈话, 家属们都做好了接受患者逝去的心理准备, 很快家属把患者寿衣买来了放在床旁柜上, 只等医生宣布临床死亡。

抢救持续了一个小时, 负责谈话的医生向主任转述了家属的意思。当我们都准备撤离时, 主任不动声色, 始终低着头双手稳稳放在患者心前区有节律的按压着。放弃还是继续?最关键在于正确的临床病情判断, 主任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 根据丰富的临床知识和多年抢救经验, 他始终相信患者会恢复心跳。看到主任的样子, 仿佛吃了定心丸, 我们也没有松懈, 密切配合抢救, 抢救过程利落娴熟, 病室里静默肃严, 主任边仔细观察心电波形边指挥抢救用药。尽管胸外按压时患者身体上下起伏很难操作, 但是童医生仍然在几分钟内就漂亮娴熟完成了锁骨下深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 为心内膜起搏等抢救赢得时机。

为了从死神手中救回患者, 心脏按压从没中断, 每上去一个人连续按压几分钟, 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那样气喘吁吁。主任根据他多年的抢救经验, 镇定自若地在按压心脏的同时指挥使用各种急救药物。持续心肺复苏1个多小时后, 我们终于帮助患者成功恢复心跳, 整个抢救过程电除颤共8次。

患者心电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医务人员迅速为患者在床旁成功安装右股静脉临时心内膜起搏器。

虽然患者心跳有了保障, 但是仍然严重低氧、低血压、无尿、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物微调改善低心排、CRRT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脑保护等各项后续治疗有条不紊进行着。

第二天患者病情极不稳定, 心率持续高达120次/分以上, 主任搬一把凳子定定坐在病床边, 目不转睛盯着病人和心电监护仪, 并且不时指挥护士测量CVP (中心静脉压) , 然后根据一系列监测数据调整输液用药。一整天, 他就那样不动声色坐在病床边, 连夜作战而颇显疲惫的双眼透着睿智。

暮色渐至, 看着主任白色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一个小故事, 那个将自己坐成了草垛的老僧。一只受惊的野兔蹿进老僧的百衲衣, 老僧像没知觉似地一动不动, 毫无反应。随即而至的老鹰瞪着锐利的双眼在老僧四周盘旋良久, 终于天色向晚将失去视物功能的老鹰虽万般不愿, 但也只得飞离“草垛”, 那只野兔也就小心翼翼地钻了出来, 随即一路飞奔向山下的草丛跑去。夜色渐浓, 微风吹拂, 天地安稳, 像没有发生什么似的。

或许这个故事寓意更深远, 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不动声色的慈悲。正如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每个生命都值得珍惜。

那天直到深夜患者病情稳定, 各项监测数据正常, 主任才离开病床边, 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临床”。后来该患者72小时后脱离了呼吸机, 再后来患者神志清醒康复良好转到专科继续治疗。虽然见识过很多危重患者重获新生, 但是当科里的护士听见这位患者开口说话的那一刻, 心间涌现的那一份异样幸福的感觉依然不言而喻。是啊!亲历生命从了无声息到重新焕发灵气, 心中怀有的不止对生命的敬佩, 还有对这份职业永远的敬仰与自豪!

我想, 这样峰回路转的抢救病例, 这样历经沧桑的生命救治, 在这个世上, 在各地医院的每个角落不断上演着。身着白衣的你我他步履沉重地扮演着他人生命怒放的匆匆过者, 却依然无怨无悔, 这也是向慈悲的一点点靠近吧。

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相扣, 病情评估稍有差池, 治疗效果将相去甚远。患者和家属永远都不会知道整个抢救过程多么惊心动魄, 每个治疗环节多么艰难, 医务人员倾注了多少心血, 度过了多少无眠的夜晚。

声色往事 篇8

只要会唱歌就行了

"有时候,人不需要很会说话,只要会唱歌就行了”。

林广财如此言说百年排湾血脉里的坚毅与真挚。一个人只要心怀感恩,那些恍惚的梦、那些浩瀚的回声、那些荣耀的悸动,也就可以一并唤回了。

2011年夏天,在台湾政大举行了一场名为“山林的呼唤”的演唱会。胡德夫、云力思、林广财几员“飞鱼云豹”音乐工团的干将终于重新集合,把台湾原住民歌声展现给世人。

“飞鱼云豹“,这个名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2010年的年终,它又复活了。排湾族歌手林广财在唱了几十年后,终于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唤回·排湾》,制作团队就是飞鱼云豹音乐工团。

这张专辑的录制过程漫长地流经台北、屏东和北京,就像一个让众人欣喜的婴儿,终于在这一年的冬至应声落地了。《唤回·排湾》有一个厚厚的文本,包括歌词与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排湾族经历的故事。

林广财出生于屏东佳义村的头目家族。十多岁时就开始做工,跑船、当工人、在海边种防沙林、做林班工,到台中大雪山山上整地除草。林班工大部分是原住民,大家听不懂各自的家乡话,音乐就这样成了共同的母语,人们围着火堆响亮地唱,动情地唱,这种大合唱就汇编谱写为了一首《林班歌》,它收录在了《唤回·排湾》里。那时,林广财认真学习起排湾传统歌谣,故乡的歌一唱,就不那么想家了。

1987年,林广财终于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1999年9·21地震前,林广财和胡德夫、云力思认识,一起参加了很多原住民运动如反马告国家公园以及还我祖灵等。2008年夏天,林广财作为乐团成员,随云力思及她的女儿去欧洲巡演,后来又认识了云力思的女婿荒井壮一郎,27岁的荒井2008年曾经与部落工作队合作,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出。

荒井很喜欢林广财的歌声,于是林广财终于有机会为自己做一张专辑,荒井是制作人。

“如果有一段曾经已经逝去,那这次的归途就是追回。”

“一张专辑。是族人的召唤。部落的记忆。和血脉的追寻。”

这是林广财的一次亲身经历。一天,广财的妈妈为儿子缝衣服,她一边缝,一边呢喃着哼那些古早的排湾歌谣,因为喉咙里的痰,妈妈的歌声时断时续,可沙哑的歌声却是那么执着而忘情。大家都没有出声,最后,广财已泪流满面。原来最动人的音乐,就是对妈妈的情感。而一个人对音乐的表达,有时候会超越“专辑”这两个字的。

光著脚,身着鲜艳的族群服装,头上插着威武的雄鹰之羽,人到中年的林广财坐在部落的石阶上清唱着一曲《荣耀家族》,“我们是kazangiljan家族,名满四方,至高无上”,山谷里的回声就这样响彻开来。

那时候,人不用任何乐器,歌声是音乐的全部,歌就这样孤零零穿越过大地,回响给自然。《Lumi》是另一首排湾古调,林广财像一个部落酋长,带领一群族人合唱着,再一次清唱祖先的歌谣,今天的欢笑,是为了让祖先的故事永远流传。到第三首歌,第一件乐器才忽然闪现。

上一篇:游牧民定居下一篇:测算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