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工程

2024-10-05

高校环境工程(共12篇)

高校环境工程 篇1

1 固体废弃物的含义

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固体废物的种类很多,通常将固体废物按其性质、形态、来源划分其种类。如按其性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块状、粒状、粉状)和泥状的;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2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改革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进入我国高等院校的研究领域始于上世纪80年代,固体废物作为工业和生活“三废”之一,其种类繁多,来源广泛,污染严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利用往往涉及到化工、炼油、冶金、建材等许多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内容相当广泛。学习该课程需要掌握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尤其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以及相应的法规与标准;需要掌握固体废物及城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技术与方法,尤其是垃圾卫生填埋技术与垃圾填埋场的设计要点、垃圾焚烧技术与主要设备、生活垃圾堆肥、沼气化及填埋气利用技术,并能熟练地应用相应法规与标准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管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固体废物危害的基础上,了解固体废物的一般处理方法和城市垃圾的多种处理技术,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工程事例分析,使学生对城市垃圾处理的系统方法、技术及设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针对这门课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课程体系整合与改革

教学主要以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典型的设备及工艺为主,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组合处理与利用系统为原则。课程主要从三个部分分别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收集、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固化等原理和方法。第二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焚烧、热解、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的处理与利用技术,以及电力、煤炭、冶金、化工、石油等工业废渣的处理与利用技术。第三部分,讲述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的原则、工艺与技术。本科实验教学可通过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大开放实验室的力度,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成为适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通过这些方式,可使课程体系在系统、完整的基础上突出了重点,在课程的理论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方面达到了新形势下的统一。

2.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有两个:(1)实用性强:本课程所讲述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法都是社会上常用或急需的技术。如: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有机无机复混肥技术、有机废弃物强制通风的好氧堆肥技术、废弃物制醇技术、废弃物生物脱毒技术、沼气发酵和热解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在社会上都很受欢迎,对这些技术的熟练掌握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状况。(2)综合性强:本课程所研究的对象是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来源不同,它的性质也不同,这就注定了对其进行处理处置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处理处置好固体废物并对其资源化利用,需要工学、理学和农学的知识,如:焚烧、分选、热解和填埋等需要工学和理学的知识;堆肥、沼气发酵和土地利用等需要理学和农学的知识。

课程的两个特色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可遵循下列思路:(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时,应先从感性认识开始,结合专业认识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典型的工程实例(可采用录像及网络工具),对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和延伸,分析其各种影响因素,比如处理对象、处理方法和工艺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以及资源化效果的影响,然后通过实验和实习对其理论再进一步深化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牢固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2)开放式教学。在课程学习、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可充分利用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地域性便利,采用请进来指导和送出去设计的方法,进行开放式教学,这样不仅向外展示了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而且可以扩大专业的知名度和学生的就业渠道,还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专业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另外,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早期合作,可有效解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2.3 教学手段改革

理论教学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以教师启发、分析、讲解为主体,配合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网络、录像等,以强化其直观性、生动性,提高讲课效率。另外,在教材方面还需改进。尽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作为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重点,有多种教材可供选择,但是由于该课程的实验近期还处于实验室建设阶段,配套的实验教材一直处于试用阶段,编制新的讲义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很多基础性问题,随着新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及《环境工程设计》课程的开设,以及课程设计指导书的编制和完善,课程设计教学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特别是城市垃圾的收集、预处理及资源化(如区域的垃圾收集系统设计、城市垃圾的回收系统设计)、城市垃圾的处理与处置(如城市垃圾的焚烧工艺设计、填埋工艺设计、热解工艺设计、堆肥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原则、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总体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的技术原则;强化对“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工程设计”、“环保设备”和“环境工程微生物”等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掌握相关工程设计技能等等。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提出工艺方案,进行工艺设计计算,清楚地表达设计思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一些意见。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新超.环境工程专业三类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04).

[2]祖波,蔡庆,祖建,周富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2).

[3]翟志才,李斌,杜欢政.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复合型企业环保管理人才的改革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10,(01).

[4]吴燕丽,郭琇.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高校环境工程 篇2

2.1 完善实验管理制度

首先,环境工程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管理制度,实验管理制度应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转为主要出发点,按照环境工程所设课程的大纲、教案、进度制定符合课程开设条件的相关细则,在实验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范实验室管理员、实验器材、实验环境的具体衡量标准,另外,还应对实验结果所形成的实验报告、抽样检查文档等文件信息指定统一的资料存档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定时定期对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规范以及实验室文档进行内部抽查和审核,由此来保证实验室的整体秩序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另外,任课老师应保证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实验的质量,多开展实验教学研讨活动,与实验室管理员合作指定符合课程发展需要的详细计划,并保证实验学时达到要求,实验中的实验仪器应至少保证90%以上的可利用率。另外,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应明确每位实验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以构建稳定且具有创新力、生命力的实验组织为中心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于实验室的相关项目申报及审批、项目管理、经费申请及使用应做出明确规定,其次,实验室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奖惩细则,保障实验管理工作的有机运行。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构造网络管理平台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构造现代化实验管理平台,为实验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提供便捷的实验管理方案,具体细则如下:实验员可以进行主机设备的登记,如登记仪器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厂家、出厂号。从设备网络管理平台的设备变动栏目上,可以填写报废申请单。从数据分析栏目上可以进行快速查询,可以按编号、按领用单位、按领用人、按仪器名称、按型号、按规格等查询。实验员还可以查询到其他实验员所管理的`仪器设备,便于申请调用;查询到自己所管理的低值耐用品,了解本期低值品录入情况,可以进行报表打印,打印统计表,明细帐。

2.3 制定仪器管理方案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应保证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和需求,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发展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大型设备配置明显显示不足。在设备管理的采购方面,应尽量添加大型设备的投资,并针对大型设备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大型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制度,针对相关设备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指定明确的设备使用办法,使用前应预约,使用完毕后需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管理员还需负责大型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正常使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规范管理办法都是良好的辅助作用。

2.4 构建技术性师资团队

通过长期在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发现,实验室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因此,需加强对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出一批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合作意识浓的专业技术团队,为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安排添砖加瓦。具体措施可以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工程知识业务培训的方式来提升实验教师工作能力,另外,学校还应指定明确的人事管理制度,对在试验工作一线做出突出成就的教师予以表彰,相关实验成果、研发成果、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应与高校教学奖励、科研奖励保持一致。

2.5 提升实验室硬件水平

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是围绕设备完成,那么硬件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效果,因此,环境工程实验室必须不断提升硬件设备的整体水平,高校应加强对实验中心的整体建设力度,摒弃对实验室辅助教学地位的偏执认识,根据教学方案和学校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硬件采购措施,保证采购设备能够与时俱进,满足日常学习实验的需要。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与至今积极争取实验室建设资金共计400万元,实验室利用这批资金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换代、纳新工作,五年间供先后购置水分测定仪、环境检测仪、有机碳分析器、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多套实验器材,利用这些器材将我校环境工程试验的硬件水平提升到省级先进实验室的高度,通过这些器材开展相关课程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2.6 打造开放型实验基地

实验室需要长期发展,就必须走出堡垒式的自我感觉误区,大多数实验室往往感觉自身建设比较完善,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导致建设空间降低,人才流失严重,针对这一弊端,我校制定开放型试验基地的建设方案,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完成,一方面实验室需对学生开放,将实验室的基本管理制度,设备的实际信息、操作规程,学生申请实验的流程办法以及学生完成试验所要提供的实验报告细则公布,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到开放式实验环节中来,另一方面,环境工程实验室应与学校其他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建立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关系,扩展实验平台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管理。第三,开放型实验室应多开展实验室宣传活动,组织讲座、研讨会来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另外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板报的形式对实验室多做宣传,促进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三 结语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渐增多,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工作成为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研究课题,高校是我国技术人才的主要发源地,因此,有针对性的在高校开展环境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工作多年,依附工作经验和自己的想法对环境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做以上总结和叙述,希望可以凭一己薄力为读者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邱馗,夏晓丹,孟丽君.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科学,.

[2] 牛斌,白殿海.建设标准化实验室的探索.教学与管理,.

高校校园环境研究 篇3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问卷》,该问卷借鉴了“美国大学生就读经验”(CSEQ)、“全国大学生参与度调查问卷”(NSSE)、周作宇修订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以及鲍威的“北京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等成熟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就读经验及自身发展程度设置问题,主要分为基本信息、校园活动(课程学习、课外活动、人际交往)、对校园环境的感知、对自己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四个部分,共计92道题目。问卷中选取能反映就读经验和学习收获的问题,同时收集了学校类型,专业,家庭年收入,成绩等级等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背景信息,在问卷修订时得到了教育学专家、教育工作者的参与和指导,这些都保证了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

鉴于本研究主要考察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笔者从整套问卷中选取与本研究相关的两套变量,即校园环境和学生发展。校园环境包括教育环境和人际环境两个方面,学生发展状况主要通过大学生对自己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来测量。在《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问卷》中,校园环境中的教育环境通过6道题来测量,包括学术、学业、智力发展;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发展;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的发展;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人际环境通过和同学的关系、和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和任课老师关系、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这4道题目来测量;大学收获自评则通过22个题目来考察,包括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准备)、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技能、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通识基础知识、对于艺术、音乐和戏剧的理解与欣赏能力、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使用电脑和其它信息技术的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分析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效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发展、认识到不同的人生哲学、文化和生活方式、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标准、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个性、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作息、适应变化(新技术,不同工作或环境等)的能力。各变量的克朗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见表1)均大于或等于0.8,可见具有较好的内部信度。[2]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湖南8所高校实施了《地方院校大学生就读经验调查》,首先将湖南省高校区分为“211工程”高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三类,进行院校抽样,再分别在文科、理科、工科三个不同学科院系中分别从大二、大三、大四三个不同年级进行样本抽取。调查共回收有效样本数量1358个,其中“211工程”院校22.6%、一般本科院校56.6%,高职高专院校20.8%。依据以上数据资料,本研究拟运用SPSS21.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把握湖南省高校校园环境状况以及考察大学生基本信息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

(一)高校校园环境分析

笔者在考察学校教育环境(1=几乎不强调,2=一般,3=强调,4=非常强调)和人际环境(1=非常不融洽,2=一般,3=融洽,4=非常不融洽)时均采取从1分到4分的四点计分法,故2.5分是理论上的中等强度观测值。从学校教育环境各题目的平均得分来看,除了“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的发展”(2.43分)和“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发展”(2.41分)的得分低于2.5分,其余四项均大于理论平均值,且依次为“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2.61分)、“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2.61分)、“学术、学业、智力发展”(2.53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的发展”(2.51分)。由图1可知,超过50%的学生认为学校“强调”或“非常强调”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及职业和工作能力,接近50%的学生认为学校“强调”或“非常强调”学术、学业、智力发展。可见,调查对象认为学校强调最多的三个方面是“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职业和工作能力的发展”、“学术、学业、智力发展”。毫无疑问,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理应强调基本的学术智力发展,但是大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这要通过合适的岗位才能发挥出来,面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学校强调职业和工作能力也无可厚非。至于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无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很重要,可以说是必不可缺的一项技能。

从学校人际环境的评价的平均分来看,调查对象评价和同学的关系的得分(3.04分)最高,其次为和任课老师的关系(2.70分),再次之为与班主任/辅导员的关系(2.69分),最后为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2.45分),低于理论平均值2.5分。图1显示,82.04%的大学生与同学关系融洽或非常融洽,约60%的大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的关系融洽或非常融洽,54.12%的大学生表示与行政管理人员关系一般;仅有0.74%的大学生与同学关系非常不融洽,4.57%的大学生与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非常不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与同学的关系最融洽,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老师的关系次之,与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最差。这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印象相吻合,反映出学校各方面人际环境状况。

(二)不同类型学校校园环境的比较分析

由于总体分布未知,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来考察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环境是否存在差异。从表2中可知,克-瓦氏单向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环境存在显著差异(p=0.00<0.05),其中学校的教育环境方面,不同类型学校在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素质、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职业和工作能力这些方面有显著差异,在学术、学业、智力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性(p=0.592>0.05),这说明“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都比较强调学生的学术、学业和智力的发展。在校园人际环境方面,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和同学的关系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与班主任或辅导员、任课老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和学院领导的关系上表现出显著差异。

注:1采用Kruskal Wallis检验;2、3、4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2为“211”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3为“211”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4为一般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

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211”院校与一般本科院校在校园环境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是否强调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创造素质,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计算机和其他信息资源运用能力以及职业工作能力上,在人际关系上主要是和班主任∕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上存在差异;“211”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园教育环境上的差异表现和与一般本科校院校的差异表现相同,在人际关系上除了班主任∕辅导员之外,“211”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还在与任课老师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在和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上则没有表现出差异;一般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学术、学业、智力以及批判、评判和分析能力的发展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和同学、行政管理人员及学院领导的关系上也没有表现出差异性。

(三)校园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索整体校园环境、教育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在就读期间的总体收获,笔者将整体校园环境、教育环境、人际环境分别作为单独的自变量,将大学收获(各指标相加后再平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不同类型学校在校园环境上表现出显著地差异(见表2),笔者又将“学校类型”这一变量进行分解,以探讨不同类型学校的校园环境、教育环境及人际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的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校园环境及其两个维度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收获有积极影响,且学校人际环境对大学生就读收获的影响比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就读收获的影响要大一些。总体上看,高职高专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比较大,“211”院校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在学校教育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方面,一般本科院校的影响较大,其次是高职高专院校,“211”院校影响最小;在学校人际环境对大学收获的影响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高职高专院校,其次为一般本科院校,最小的是“211”院校。可见,无论是整体校园环境,还是教育环境或人际环境,“211”院校与其他类型院校相比,其环境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都是最小的。这种情况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认知存在一些反差,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环境十分复杂,加上笔者的能力水平的限制,本研究所采取的的测量大学校园环境的那些指标不能反映校园的所有环境状况,当然也无法通过这些有限的可测量的问题来准确评价校园环境各个方面对学生就读收获的实际影响。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入学之前是否存在差异,他们对大学环境和个人发展的预期是否存在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否影响他们对校园环境以及大学就读收获的评价等这些问题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三结论

总的来说,湖南各高校的校园环境较好,而且各高校人际环境的平均得分高于教育环境的平均得分,说明各高校的人际环境要好于教育环境。具体来说,各高校在教育环境方面非常重视学生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职业和工作能力以及学术、学业、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在人际环境方面,生生沟通交往更加融洽,与老师或辅导员交往次之,与行政管理人员或学院领导的关系最差。除了学术、学业、智力方面和与同学的关系之外,“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在其他指标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可见不同类型院校的校园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别。此外,各高校校园环境及其两个维度(教育环境、人际环境)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收获有积极影响,且学校人际环境比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就读收获的影响要大一些。不同类型院校对学生大学收获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本科院校、“211”院校,可见“211”院校及一般本科院校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校园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湖南高校仍需努力创建更加优质的校园环境。在教育环境的创建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发展,除了基本的学术、学业及智力发展,更应该重视学生信息资源运用能力、分析评判思维能力以及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在人际环境方面,应确立“全员育人”理念,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示范、引导、辅导作用,创建有利于师生交流沟通的环境,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以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白华.本科生就读经验影响学习收获的路径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J].中国高教研究,2013(6):26-32.

[2]陈超,邹滢. SPSS15.0中文版常用功能与应用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37.

[3]鲍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果及其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高校学生学业情况的调研大学[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3):71-82.

[4] Astin A W. 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3: 52.

[5] Hu S&Kuh G D. Maximizing What Students Get Out of College: Testing a Learning Productivity Model[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3, 44(Q2): 185-203.

高校环境工程 篇4

1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纷纷反映该科目学习内容多, 各章知识联系性不强, 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这些现象除了跟科目知识点涵盖广, 抽象理论概念多的学科特点有关外, 以下几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1) 学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学生学习过普通化学且部分学生修过有机化学, 整体说来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掌握依旧不多, 知识储备不够, 学习重视度也不高; (2) 科目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由于课程知识点杂多, 如果仅仅是重点讲述部分知识内容, 容易破坏科目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 缺乏实际应用的案例。课堂上基本原理知识阐述过多, 和现实案例及实际环节关联较少, 讲解容易枯燥无味。针对上述几个反映普遍的问题, 我们和学生充分交流后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调整, 在补充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改善加强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 以及在相关章节添加生动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改进的几个方面

2.1 补充化学相关基础知识

在学院制定的培养计划中, 环境化学科目开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 在此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修读过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 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由于培养计划对化学科目的课时分配相对较少, 同时环境专业的学生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学生的化学基础比较薄弱, 给授课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让学生能听明白, 理解清楚, 在某些章节我们适当补充相关的基础知识, 这种做法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2006年高教出版社发行, 戴树桂教授编著的环境化学。其中大气环境化学章节中提及自由基的稳定性, 我们相应补充了键的解离能和共轭、诱导作用以及空间位阻与键稳定性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综合理解相应自由基的稳定性。谈到自由基的活性时, 我们把有机化学中讲过的烷烃卤代自由基反应与之关联,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回忆学过的内容, 这样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在讲到多环芳烃的结构和性质时, 我们及时帮助学生回忆了有机化学科目中对芳烃芳香性的介绍, 其电子结构特点以及和化合物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理解多环芳烃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 迁移和转化的特点。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相应章节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处置等科目进行对照学习, 相互印证, 既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 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深层次去理解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2.2 总体把握教学内容,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培养计划中分配给环境化学48学时, 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八章内容, 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种挑战。我们在正式开讲前, 先给学生大致剖析了一下该科目的主要脉络, 便于学生了解科目的重点章节。第一章绪论, 主要阐述环境问题的出现导致环境化学的诞生以及环境当中主要污染物的类别, 环境效应和迁移转化。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谈及污染物进入大气, 水和土壤后的赋存状态, 迁移转化等内容。第五章涉及污染物历经上述三个圈层后进入生物体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运动过程及毒性。第六章主要是一些具体的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第七章重点介绍受污染环境的几种具体修复技术。而最后一章则是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通过分析, 学生大致了解了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脉络特点, 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开始初步建立一个关联体系。随着教师授课工作的开展, 学生可以把相应知识点置于关联体系中, 最后形成该科目的完整知识体系。另外针对科目课时较少而内容丰富的特点, 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简单的和常识性内容仅做概述, 和其他科目有交叉的章节如第二、三和五章, 我们侧重讲述和化学相关的内容, 其他部分以课堂提问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习。这样既节省了时间, 也督促学生针对相应的交叉科目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自主进行对照学习, 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时利用率的同时,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我们设置“每课一个小结, 每章一个总结”, 便于学生及时复习课堂学到的知识点。

2.3 补充真实典型案例, 充实教学内容

环境化学中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阐述较多, 学生学习起来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引入环境中的真实典型案例, 充实教材教学内容,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研究实际环境问题中有关污染物存在, 化学特性及控制原理的能力。通过介绍11种农药“喂养的豆角”, 可爆炸的西瓜以及一系列生活中有毒的食品 (毒馒头, 毒油条, 瘦肉精, 辣椒中的苏丹红, 毒木耳等等) , 到富含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充斥室内外环境, 以及最近出现的“雾霾”现象和人们高度重视的PM2.5等,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境化学的重要性。在大气污染物的迁移章节, 介绍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多诺拉烟雾事件, 印度博帕尔事件, 切尔诺贝利的核泄漏事件以及洛杉矶和伦敦烟雾事件, 使学生把大气中污染物扩散及对环境的影响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 充分理解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各种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方案。另外我们也选择在适当的章节中插入一些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小故事来调节课堂的气氛。比如在讲到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时, 介绍完有机氯农药后, 穿插了瑞士化学家米勒和滴滴涕以及德国科学家哈伯和毒气的故事。这些历史上真实出现过的血淋淋的事件, 深深震撼了在座学生。课后学生纷纷上网查阅相关事件进行讨论, 同时也反馈了一些其他的案例供参考。通过真实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小故事的穿插, 提高了学生对环境化学学习的重视程度,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另外我们会在课余时间或答疑时间和学生充分沟通, 鼓励学生对该课程授课内容和方式提出建议, 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学习情况也对教学质量的改善大有裨益[6]。

3 结论

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 沉闷的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但是目前我们对环境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远远不够, 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和探索, 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传授环境和平台, 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环境化学是环境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环境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具有内容丰富, 研究对象复杂, 知识涵盖面广, 交叉性较强等特点, 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环境化学课程中碰到的几个典型问题, 进行简要剖析, 找到症结所在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以期改善教学环节,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化学,环境工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刍议 篇5

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刍议

工程伦理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塑造未来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提出,工程伦理教育要从提高教师工程伦理素质、加强相应的课程建设、进行教学环节渗透、强化产学合作的实践培养等方面努力.

作 者:潘建红 PAN Jian-hong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63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5)分类号:G641关键词:工程伦理 教育 策略

论高校德育环境及其优化 篇6

一、高校德育环境的构成及特征

(一)高校德育环境的构成

高校德育环境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高校德育活动及德育对象的主要实践范围进行划分,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两大部分,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学校环境指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人际环境。

高校德育的社会环境,是指国际国内存在的对高校德育活动及大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宏观德育环境系统。它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历史积累、发展状况与趋势所形成的教化和导向环境氛围。

高校德育的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境况。归纳起来,高校德育的学校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人际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包括学校的自然地理环境、校容校貌、校园规划布局、校内景观绿化、各类建筑雕塑等方面的状况。校园物质环境既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又是精神环境中各种因素的载体。校园环境如果能够匠心独运地按照有利于育人的要求,遵循德育规律加以精心设计构造,就会赋予其生命的灵性,丰富人文底蕴和自然和谐的美感。身处这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控制情绪、调适行为、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还可以启迪智力,激发灵感,使学生的精神生活时时得到美的升华。

校园文化环境从广义上讲,是指师生员工在学校教学、工作、学习过程中共同形成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部分,具体包括教风、学风、校风、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其中树立优良的校风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核心内容。

校园人际环境,是指校园人际关系构成的人际氛围。校园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职工与教职工之间、教职工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核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校园人际环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影响集中表现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随着环境的发展,现代社会还出现了虚拟环境,这也构成了高校德育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正在成长且接受新生事物快的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也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课题。

(二)高校德育环境的特点

1.可感性。高校德育环境是可以为人们感知的,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高校德育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讲,全面优化高校德育环境至关重要,因为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为大学生所感知,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及其德育工作,其中的哪怕是一小部分不良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高校德育产生负面影响。可感性特征要求我们要系统地看待高校德育环境,注意到它的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所有因素,全面营造良好的高校德育环境,以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德育的顺利开展。

2.可控性。无论是宏观德育环境还是微观德育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可以调控的,也是可以营造的。可控性特征要求我们增加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自觉性,采取切实措施,对环境因索进行有效的调控,使其向着有利于高校德育顺利开展的方向发展。

3.可适性。从总体上讲高校德育活动总是趋向于要求一定的德育环境与之相适应;如果出现不适应,就需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节。在正常的情况下,高校德育活动反映了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从总体上是与环境一致的,但在有些时期,两者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甚至相冲突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种情况导致高校德育的效果不佳,因而需要对两者的关系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的重要内容就是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以使两者在新的基础上相协调、相适应。

二、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基本措施

(一)动员各方面力量,大力优化高校德育的社会大环境

目前,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任务相当艰巨,必须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建立党、政、工、青、妇联和共青团等部门紧密配合、协同作战的整体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共同为优化大学生成长成才环境而努力,这是优化高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根本保证。

(二)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高校德育环境品位

1.创建高品位的校园物质环境,为陶冶学生情操创造物质条件。学校的基础设施是实施德育的物质基础。如果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宿舍整洁、图书馆资料丰富、实验设备先进,那么置身其中的大学生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环境熏陶,激发出蓬勃向上的激情和追求高层次文化的欲望。美化校园物质环境,既是德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实行环境育人的重要举措。而要美化校园德育环境首先就需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各项基本建设。

2.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不断提高育人的精神品位。校园精神环境是校园环境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教风、学风和德育工作。因此,加强校园精神环境建设是优化高校德育环境的根本性举措,必须下大力抓好。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不仅要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要用自己的品德育人;学校领导要对培育良好的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适时提出培育良好精神环境的具体要求,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坚持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达到在环境中育人,在活动中育人的目的和作用。

(三)强化高校内部管理,创建良好的校园内部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使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度环境包括学校整体管理体系、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定明确的德育实施规划,增强操作性,建立以综合测评为核心的年度德育考评体系,把德育测评结果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主要内容,并与评奖评优等挂钩,用政策杠杆引导大学生始终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任务,重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品德的学习,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不断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要优化高校德育环境,高校本身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如加大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力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非教学用电脑房,要免费向大学生开放,学生宿舍的网络除节假日外,每天在一定时间要实行关闭制;要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3.不断强化学生宿舍管理,创建良好的宿舍环境。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和学分制的逐步实施,传统的班级概念不断淡化,学生宿舍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阵地。要进一步明晰责任,确保宿舍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组织、有制度,学生的生活管理有规范、有层次,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有保证、有实效,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工作有措施、有保障。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众多的家庭问题中,家庭教育的误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大。因此,优化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必须首先高度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对个人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重点是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使其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五)采取得力措施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优化网络文化环境

建立完善的校园网络,发展与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相适应的高校德育工作途径和方式,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水平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校园网络,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阵地,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要有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网络信息文化的分析和把关,把健康的网络文化信息传给学生;要注重对网络文化信息受众群体的研究,在工作中采取“引导选择”方法;要注重传播效果的研究,努力扩大受众面,让校园网络进教室、进园区、进学生宿舍;要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自觉抵制低级、腐朽、反动的网络文化信息;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增强校园网络服务功能,建设好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使网络成为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有形载体;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队伍,牢牢把握网络德育的主动权。

(六)加强学风建设,促进教风建设

优良的校风对高校德育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和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强有力的聚合作用和行动上的激励作用以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保护和增进作用。因此,校风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是在高校德育环境建设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重要方面。

要建设良好的校风,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下大力气抓好学风和教风建设。教风直接影响学风,要加强高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必须首先加强教风建设,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推动校风建设,要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强化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更新课程体系、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等有效手段,从深层次上开展学风建设。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现代迷信”现象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5JD710022,课题组成员:王冰、王卫华、孙随根、史历)

高校环境工程 篇7

一、环境工程实验室现状

随着本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规模的不断扩大, 实验室设备种类越来越多, 技术越来越先进, 基础实验、开放实验及科研实验等总学时数的比例越来越大, 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而也暴露了实验室管理的弊端:

1. 危化品安全管理不到位。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的结合体, 实验室所用化学试剂大多属于化学危险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在实验过程中, 若不遵守危险化学品使用操作规程、随意使用、使用完毕后未放置到规定地点, 甚至有部分同学本身对化学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而盲目使用等, 易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环境实验室排放的废液包括酸碱废液、有机溶剂废液和微生物废液等, 这些废液大多为剧毒的“三致物质”, 若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水或者混入生活垃圾中, 会对周围的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表1列出了2010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实验课程名称、所涉及的危化品及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2. 气瓶安全管理不足。

在高校实验室中, 高压气瓶配合各种仪器使用越来越常见, 气瓶是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特种容器, 瓶内充装的气体具有压力、可燃性、氧化性、腐蚀性、化学不稳定性等特点, 气瓶的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 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否则就可能引发爆炸事故。表2对环境专业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气瓶作了整理。

二、整改措施

1. 加强危化品管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申请危化品安全使用许可证的单位, 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 建立、健全使用危化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保证危化品的安全使用, 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有与所有使用危化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 有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3) 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求援器材、设备; (4) 依法进行了安全评价。通过上述可知,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所用危化品量较大, 品种较杂, 难以管理, 针对于此, 校、院 (系) 、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 将安全管理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 落实到每个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要全面负责, 应制定实验室安全手册, 以保障实验室人员和操作者的安全。我校使用危化品的二级学院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请、领用危化品, 如图1。

根据学校及分院要求, 结合环境工程实验室自身特点及现实情况, 危化品管理作了如下规定: (1)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监管实验室危化品的使用, 实验室内配备可临时存放危化品的铁皮柜。 (2) 定期为专职人员进行危化品管理培训。 (3) 所有危化品严格按类存放保管、发放、使用, 并妥善处理剩余物品和残毒物品。 (4) 剧毒品必须以一次实验的用量领取, 且在当日进行实验前领取;做好实验记录并备案, 若一次没有完全用完, 应及时归还到危化品仓库, 并做好称量登记。 (5) 使用危化品必须做好保护措施, 易挥发物质应在通风厨内进行操作;使用人按规定分类使用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6) 建立台账, 按不同的类别、用途、属性、编号、登记和输入计算机, 方便查询危化品的使用去向。

2. 三废排放物管理。

实验过程中或实验结束后, 会产生“三废” (即废气、废水、废物) ,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不得随意排放“三废”, 以免污染环境。规定如下: (1) 实验室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处理、存放、监督、检查有毒、有害废液、废固的管理工作。 (2) 配备回收装置, 对实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固体肥分类收集。 (3) 实验使用后多余的、新产生的或失效 (包括标签丢失、模糊) 的危化品, 不得乱倒乱放, 应按规定存放, 及时清理。

3. 气瓶安全管理。

环境分析实验室中测定污水中的铜、锌、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时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要用乙炔、氩气, 这些气体都是压缩气体, 如操作不慎, 有可能会引起爆炸事故, 因此, 气瓶安全也显得非常重要。 (1) 气体必须存放在阴凉、干净、严禁明火、远离热源的房间。 (2) 实验室需配备温湿度计, 每次实验, 除登记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外还需登记实验室的温湿度情况。 (3) 气瓶分别配备标志防爆柜及报警器系统, 经常检修, 维护线路以及通风、防火设备等, 实验结束, 及时切断电源、气源、火源等, 消灭火种, 关闭门窗。 (4) 气瓶充装必须按照危化品申请领流程进行申购, 并做好登记记录。

环境工程实验室由于其自身独有的工作特点, 涉及的管理问题较多且较散, 创建安全高效的危化品管理模式、加强气瓶的安全管理及用电安全意识等, 是环境工程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 对实验室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在环境实验室的管理中, 我们认识到管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完善, 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需要专业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来支持体系的顺利运行, 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使环境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本文结合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在环境工程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制度管理、危化品管理、气瓶管理等问题。

关键词:环境工程,实验室,危化品,气瓶

参考文献

[1]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1) .

[2]李峰.陶隆凤.刘洋.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的思考[J].Scientific Recearch, 2011:1869-1870.

[3]李建武, 肖能.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397-398.

高校环境工程 篇8

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 尤其是环境问题, 已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时, 遵从自然规律, 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好环境问题。对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 虽然地大物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资源的潜力不足, 更有必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全民环境素质, 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发展。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环境科学教育, 使其了解各种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很重要的。具有环境意识的大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后, 他们才能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活动中减少负面影响, 监督和制止有损环境的生产、生活活动, 同时也能利用环境科学知识维护自己的环境权益, 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高校非环境专业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调查

为了能深入了解高校非环境专业开展环境教育的具体情况, 我们利用网络对一部分高校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的各个高校中, 有些高校开设了环境专业, 有些没有, 我们一共选取了23所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高校来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 收到问卷90份, 其中有效问卷84份, 回收有效率93%。从各高校开设环境专业状况来说, 被调查高校共有16所开设了环境专业, 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69.6%, 其中有4所高校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的授予权。共有13所高校有硕士及以上的授予权, 占被调查院校总数的56.5%。说明大部分高校可以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对非环境专业开展环境教育。从选择调查对象来看, 各高校分布在全国不同的地域, 并且高校水平各有不同, 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高校环境教育的现状。问卷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环境保护宣传方式和宣传效果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77%的同学对环境问题都是比较关心的, 非常关心环境问题的占13.5%, 不大关心的占9.5%, 没有从不关心的。但从目前的环保宣传来看, 65.5%的同学认为宣传力度不够, 20.2%的同学认为现在的环保宣传是无用之功, 只有14.3%的同学认为宣传到位。从宣传方式来看, 形式是呈现多样化的。从调查结果看, 45.3%的同学主要通过电视来了解环保知识, 21.6%的同学通过网络, 12.5%的同学通过报纸杂志, 11.3%的同学通过环保课程, 9.3%的同学通过社团环保活动。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同学掌握环保知识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79.8%的同学偶尔会用一次性餐盒、塑料袋和一次性木筷, 15.5%的同学主动使用, 只有4.7%的同学拒绝使用。从节约用水态度来看, 66.7%同学都知道珍惜水资源, 并且以实际行动来体现, 27.4%同学节水意识并不强烈, 5.9%同学没有节水意识。第三部分主要针对高校开展环保教育活动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 77.4%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设环境教育课程, 16.7%的同学认为开不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无所谓, 只有5.9%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开设环保课程。51.2%的同学认为现今高校开展环保教育情况较差, 认为一般的占34.5%, 认为较好的有11.9%, 只有2.4%的同学认为开展情况很好。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调查显示:43.6%的同学认为组织环保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最有效形式, 27.4%的同学认为环境教育课程能获得更多的环保知识, 也有17.8%的同学认为举办环保讲座能推广环保知识, 还有11.2%的同学认为设立环境保护课程学分制度能促进环境教育。

三、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中的问题

根据网上问卷调查显示, 我国高校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虽已取得一定成绩, 但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 普及环境教育及重视度不够。

当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非环境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中都没有基础的环境教育课程, 没有把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列入培养目标, 设为必修课的就更少。据统计, 目前我国只有不到10%左右的高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环境保护课程[1]。因为多数高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对环境教育认识不充分, 认为环境教育只是环境专业学科的事, 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重要。

2. 单一的环境教育形式, 缺少吸引力。

环境教育各大院校中, 多数以课堂教学为主, 基本都是通过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等形式展现, 整体教学效果不良好[2], 原因主要是教学方法的单一, 内容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对环境问题同自己的关系认识有不足。

3. 适合非环境专业学生的环境基础教材缺乏。

随着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 环境类专业的教材比较丰富, 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材体系。但适合非环境专业类环境基础教育的教材却很少, 而且缺少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适合非环境专业学生环境教育的教材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来编制, 降低难度和专业性, 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 这样才能为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3]。

四、高校非环境专业建立环境教育模式的建议

我国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占大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 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前锋队, 大学生的环境素质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纵观目前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 笔者对高校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模式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普及高校环境教育及其重视度。

目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主要是在大学阶段, 因此各级领导应该加强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视和推广普及。比如, 欧洲、北美很多国家设立了专门负责监管环境教育的机构, 督促和引导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我国也应该由国家环保部设立专门机构和各大学共同负责环境教育, 对高校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和考核方式等进行引导和督促, 使高校环境教育逐渐走向规范化, 并将环境教育纳入高校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高校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也应得到提高, 只有他们自觉重视环境教育, 才能使环境教育在高校非环境类专业中得以推广普及。

2. 注重环境教育活动形式, 提高学生注意力。

作为高校要注意多开展学生能够参与及普及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快乐。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但要体现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环境教育的活动让他们思考自己对环境保护应负的责任,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 教师同样需提高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的普及中教师的环境素质起着关键作用, 决定着教师在专业课程教育过程中能否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因此, 教师需要首先接受环境教育, 提高环境素质。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目前这种状况应重视, 要改变这种形势, 首先要考虑教师的环境教育培训, 要给予政策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进行环境专业的继续教育, 学习一些高校环境教育较成功的经验, 条件允许可以出国做访问学者, 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手段等。

4. 健全环境教育的相关考核制度。

高校环境教育的全面开展, 必须依靠完整的环境教育考核制度来促进。高校教育考察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传统的方法主要是考试, 但是考试难以测试出环境教育的真正效果, 比如学生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 环境价值观, 以及其环境行为等方面, 都不是考试分数能够反映出来的。只有制定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 通过环境情境模拟进行综合打分考核, 才能全方位考核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处理环境问题的能力, 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怀新.试论高等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上海高教研究, 1993, (4) :61-63.

[2]李吉霞张翠萍.国外环境教育特点及具对中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 2007, (1) :81-83.

[3]曹英兰林建清.高校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现状与改革建议[J].集美大学学报, 2008, 7 (3) :59-62.

高校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篇9

1 勘察与设计阶段的控制

该阶段的工作在项目实施控制中起到关键环节的作用。其中,地质钻探是前提,是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基础及主体结构设计的依据,基础型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体现出较为合理的性价比。

(1)提供准确地质勘察报告。

建议性价比最好的基础型式的重要性。根据泉州师院东海校区总平面规划,建筑物分布在地形变化大、地质条件不一的山坡或滩涂地带,其地表土层或下卧层或持力层分布呈无规律性。在地质勘察钻探过程,建议钻点分布科学,尽量查明地质结构分布特性及变化。在形成勘察报告前,多探讨分析比较不同基础型式的性价比。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及体量大小,可以在同一建筑物选取不同基础型式,通过沉降缝的设置,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东海校区目前已完成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其基础选型中分别建议浅基础有柱下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深基础有人工挖孔桩、机械钻孔桩、PH管桩。这些建议经过设计采纳减少大量的土方开挖与回填、石方爆破。既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又降低基础工程造价。实践证明,合理出具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合理建议基础选型,充分考虑基础型式的性价比是设计投资控制的前提工作之一。

(2)科学规划,重视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在泉州师院东海新校区总平面规划中,规划设计人员非常重视,多次到现场拍摄征地原始地形地貌,并结合该组团的市政配套规划。针对新校区地处丘陵山地,地形起伏变化较大,东北部较高,西南部临海部分相对平坦,地块黄海高程最低处为5.0M,最高处为55.0M。规划设计充分考虑避免大开挖、大回填,尽量保留原始地形,做到挖填基本平衡,在道路、排水、排污、室外挡土垟等配套设施及竖向景观设计上分区形成组团,适度聚集,从源头上节省了大量的校区室外配套设施的投资。

重视工程设计阶段在整个项目工程造价实施主动,积极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采用落后、保守的设计,不合理缩短设计时间,不控制工程投资而突破工程概算的现象依然存在。设计影响工程造价的潜力大大超过施工阶段。从表面上看大量的建设资金是在施工阶段投入的,但实质在设计过程中就决定的。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对促进施工质量的提高,加快进度,高质有效地把工程建设好,降低工程成本是前提条件。必须重视工程设计的事前造价控制工作。初步方案设计是基础工程中创造性最强的一个综合环节, 要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可行方案,即费用最省,功能最为完善的建筑方案,要求建筑师绞尽脑汁,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首先,高校基建业主须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提出设计任务书,应包括建筑的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各类用房之间的面积分配比例,工程概算控制额,地区性通用或推广使用的价廉物美、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根据高校建设的特点,建筑应以适应和满足教学科研工作需要,以方便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便捷为出发点。因此,校园建筑既不能象宫殿、庙宇那样庄严肃穆,也不能象高级宾馆、商业建筑那样豪华铺张,应当具有朴素而典雅、宁静而活泼、简洁大方、经济实用的建筑风格。这些要求都决定着高校建设项目设计必须严格限额控制。

其次,加强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落实限额设计措施,提高设计质量,使施工图纸符合设计深度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期间发生不必要的设计变更。东海校区已竣工的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建筑专业方面:山坡地建筑高程的确定基本按照挖填平衡原则,立足教学建筑特色,不求豪华的外装饰,减少幕墙、网架及外装饰构件的布设。尽量利用本地价廉质优的花岗石材及釉面砖为基本装饰面层。

结构专业方面:提供详尽地质勘察报告,选择最为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对桩基比较性地选择使用PH管桩;改变较长建筑传统设置变形缝,采用EUA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的结构措施,对双向板跨中构造面筋的合理设置;设计使用的高标号混凝土,合理控制结构断面尺寸,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高结构抗震能力。

设备安装专业方面:电气预埋管尽量采用PVC管的照明系统预埋管和弱电系统的KBG管预埋,不使用SC管,可降低安装预埋造价。对群体建筑的幢内电气采用独立系统分区控制,可节省电缆桥架及供电电缆的投入,降低造价,又方便管理。沿海地区气候宜人,酷暑季节恰遇学校放假期间,暖通工程不设计商业中央空调,避免设备安装闲置浪费的现象,减少投资。

综上,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各专业设计师通力协作及建设业主单位的配合,共同把关。

2 加强建安工程预算编制及招标管理工作阶段的投资控制管理

该阶段是按照设计文件付诸实现的施工前准备工作。几年以来,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招投标管理制度,建设工程交易市场规范运作,在业主负责制下,委托咨询中介公司进行编制工程量清单,定额单价套取,确定工程招标预算价或控制价。工程量清单的准确编制及定额单价套取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度,此阶段的市场化运作如何加强是关键所在。东海校区建设以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曾经采取“一编一审”和“二编互审”的方法,目的是力求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定额单价套取中材料的单价确定采用以政府市场指导价(信息价)为主,市场询价为辅的办法。总之,凡属招标文件范畴的一定要做到公开、合理、透明、以贯穿工程施工后续阶段造价的有效控制。同时,根据东海校区建设地点远离市区的特殊性,施工现场对环保、噪音的影响较少,专呈报告申请基础主体结构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替代商品混凝土 ,仅此、每平方米可降低建安工程造价约40~50元。同时,响应泉州市政府提出的“举全市之力,办泉州大学”的号召,结合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的现状,要求参投单位承诺中标后让利1%作为企业捐赠学校建设。东海校区目前已竣工完成30万平方米,在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及中标让利1%的方法上,节省投产额约2000万元。

3 加强施工阶段投资控制

根据招标文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泉州师院东海校区建设施工合同价款都采用固定价格合同。一般情况下,不予调整涉及政策性及建材价格浮动等因素造成工程造价变动;但是,双方约定合同价款的其他调整因素如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则需给予按实调整。按此原则,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图纸施工,完善设计变更及工程量变更签证手续,如设计不当或用材更改等影响到工程建安造价,应加强现场控制,对照招标预算,多方比较地提出安全、经济、实用的变更方案,然后提交设计人员处理。对山坡地浅基础工程的场地土石方平整爆破,地基开挖时土石方的挖爆等隐蔽签证可调部位,办理签证时,必须结合工程量清单及编制说明,确认土质类别、石质类别,余土回填及场外弃运距离。对于桩基础的施工,应及时做好成孔施工记录,核对高程,记录桩长以保证桩基按实计量的准确性。总之,施工阶段发生的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其涉及面广、时间长、专业性强,各参建方人员应统一思想、尽量细化、共同把关,方能达到控制造价追补。

4 重视竣工结算的造价把关

结合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图技术要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隐蔽签证等工程资料,逐项核对工程量增减内容,是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的重点,难点。而这些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应从以下方面把关:

(1)加强对竣工图编制的审核管理。

首先应核对涉及的设计变更部位、范围,使其真正反映在竣工图上,其次应加强对二次专项设计如玻璃幕垟、网架、吊顶及小型构件的竣工图的真实做法审核,防止竣工图纸与现场实际发生不吻合,出现量与做法不实、高套虚假的现象。

(2)加强对道路、管线等配套工程的隐蔽签证的审核。

避免出现不同工序工程量的重复计量。如山地道路工程的路槽开挖,管沟槽开挖,必须测量原始地形,做好记录,对照工程量清单及编制说明,及时办理场地移交,对管道工程的管材、基座做法,回填材料等隐蔽工程的签证计量,应做到先签证后隐蔽回填的工作程序,避免今后出现扯不清的现象发生。

(3)加强对招标预算编制的定额理解。

包括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范围。如人工挖孔桩成孔施工定额子目已包括通风送气安全措施,岩石成孔的比例,遇到岩石爆破成孔时,必须按实签证另行调整。对另行委托桩基井点降水的,不得另行办理桩基抽水费用的签证。

(4)加强对竣工结算个别项目价格取定的管理。

对设计变更或签证所涉及到施工做法、用材不同时,竣工结算时的单价取定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执行,对实际竣工图进行人、机、料消耗分析,套用招标发生期人、机单价,不同的主材单价应对照当时信息价并结合当时市场询价作定,并考虑降幅系数,防止出现原投标预算时个别项目低单价中标、竣工时高套价的结算等违规操作现象。

工程竣工结算的控制是一项涉及到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都非常强的系统工作,要求参与者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事求是,才能真正做到既合理又合法的造价控制。

5 结语

高校环境工程 篇10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应用型,地方高校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内不同层次高校的重视。对于合肥学院这样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 对学生的培养理念更多地融入了应用型理念。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方案要充分与社会生产实践应用相结合, 以环境工程领域为例, 发达国家许多先进的环保技术、管理方法及环保政策走在我国前列, 值得我国环境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士学习并借鉴。因此我国培养出的环保类专业人才应拓展视野, 不断与国外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合作, 这样才符合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 而在交流过程中, 专业英语是双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环境专业英语课程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目前在国内各高校被普遍开设。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 如何让专业英语授课内容及形式更好地体现出应用性, 则相当具有挑战性。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 作为英语和工程交叠的这样一门复合课程, 对于不少普通学生而言, 在学习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合肥学院的专业英语课程过去通常在大四上学期开设, 采用的教材为合肥工业大学钱家忠等编制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 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介绍、水、大气、固废、噪声等环境防治技术, 涉及到词汇、阅读、翻译、写作等内容, 总共32学时, 这门课开设之前学生已修完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等专业基础课, 从理论上来说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然而, 实际上对于大四学生来说, 此时已进入毕业季, 在学习热情程度上会有所降低, 一部分同学忙于考研复习, 另一部分同学忙于提前实习找工作, 造成整体学习热情下降, 甚至存在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双重退化现象, 因而学生学习起来被动性较强, 收获不大。此时教师在讲授专业英语的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到全局, 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巩固英语语法基础的同时还要保证教学进度, 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难起到教学相长作用, 造成离预期教学目标相差较远。因而总结这些前期经验教训, 目前, 专业英语课已调至大三下学期开设, 这样既能和一些环境专业主干课程衔接, 又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效率, 加深对这些专业知识的多通道理解。

依据授课经历和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 对于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课前预习相当重要, 尤其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是如此, 这部分学生可以从最基本的生词查找入手, 通过对生词多种释义的情境选择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在听课时可以将自己了解的释义与教师讲解释义进行比较对照, 考虑差别出入较大原因。专业英语的学习主要是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 这也是课堂上一再对学生强调的内容。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 主要是去学习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英语表达, 当然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层面上[1,2], 单纯地去死记硬背则没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深刻。第一阶段很枯燥但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就像刚刚起步正式学习英语时, 英语教师首先会教会学生读准音标, 当学会了所有音标读法, 才能去读好一个单词、一个句子、一段话、甚至是后来的整篇文章。一些常见的专业基础词汇掌握了, 在第二阶段学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这里举个例子, 当看到“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如果不是学习环境专业的学生, 对水处理方面的内容又不甚了解, 就很难翻译出是序批式间歇反应器。

第一阶段学习结束之后, 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专业术语的表达, 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提升阶段。第二阶段是个终身学习的过程, 这个阶段可根据个人兴趣尝试阅读一些英文专业论文、报告资料等。在专业阅读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少许冷僻不常用的专业术语表达, 但是基于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 通过抓住一些熟悉重要关键词, 推测文中主旨大意应该难度不大。教学过程中发现, 个别英语语法掌握不太好, 但专业背景知识掌握较全面的学生, 通过分析延伸关键词大意, 有时也可以较准确翻译出部分专业文章段落。第二阶段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及专业知识存储量的提高, 专业英语视野也会越宽阔, 阅读障碍就会不断缩小。

上述是学习专业英语的两个阶段, 贯穿这两个阶段的高效学习方法十分重要。从教学过程中发现, 专业知识功底再扎实但是语言学习这一关过分薄弱不一定会学好专业英语, 反过来, 语言能力过关但专业知识过度欠缺也不会达到理想效果[3,4]。从对学生的长期观察来看, 专业英语不够达标不是学生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也不是功夫不够的结果, 主要是学习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在谈如何学好环境专业英语之前, 先来看看关于语言的学习。语言的学习不同于理工科知识的学习,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能用语言与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 环境专业英语的学习目的也一样。在平时课堂上,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来, 虽然学生对词汇的生疏度及朗读速度会耽搁实际授课讲解时间, 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内在的专业英语认知感, 如果学生再能将自己朗读的内容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正向吸收转化效果会更为明显。能看懂, 可以说出来, 能进行沟通, 这是学好英语的真正体现, 专业英语也遵循这个导向, 单纯的死记硬背, 哑巴英语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而实际教学中, 要达到这个最终教学目的, 任务还很艰巨, 这就要求在今后教学中, 从学生、教师及教学制度层面分别进行改进和提高:

1从学生自身学习的角度

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 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背景知识要真正掌握。比如废水处理的基本工艺和流程, 具体每个反应池中的投料以及一些影响因素等要领会了解。专业知识不扎实, 造成学生不能将英文专业表达理解透彻。专业知识掌握得牢固了, 即使遇到由少量生疏单词组成的句子, 辅以查字典等也可能会大致猜测出文中要去表达的专业知识。例如:Coagulation is the process of destabilizing colloidal particles so that particle growth can occur as a result of particle collisions[5]。对于这段话, 如果了解掌握了水处理混凝这一块的系统化知识, 即使个别单词不认识, 但通过查阅字典加上专业背景知识也可以较准确翻译出这句话。

另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积累一些专业性词汇, 这些词汇都是相互贯通的, 积累多了, 查词典的频率自然会降低。在阅读段落或者文章的过程中去记忆这些单词效果会比单独记忆单词效果好很多, 因为这样加深了对于这些词汇使用的意境理解。

2从授课教师的角度

授课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开展得有吸引力,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是授课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如果像普通大学英语基础课那样去进行专业英语教学, 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 尤其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更完全让他们产生厌倦排斥感。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环境专业英语, 基本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专业领域中的术语、工艺流程的英语表达、基本写作及能对外展开专业英语交流。在这过程中, 为了在课堂上达到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又达到专业学习效果, 教师可采用互动形式开展课堂提问:如每次找两位学生, 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中文的工艺流程, 另一个学生口头用英语表达出来, 如果要求相对有点高, 可以在每个工艺子单元下写出对应的反应体系的英文短语表达。当场回答出来的学生可以获得平时成绩的加分红利, 没有回答出来的学生则下次继续, 这样激励性的教学形式可能会促进激发学生的热情。如果一学期坚持下来, 学生们对于一些基本的水处理、大气治理、固废治理等简单的工艺流程应该都能用英语表达出来, 这样就已经完成了基本教学目的的过半以上任务。另外, 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适时播放一些国外环保方面的视频短片、电影等相关内容, 分组展开观后英语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 避免单一讲授的教学形式造成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形成厌倦感, 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对教学制度的建议

对于合肥学院这类应用型本科高校, 不能局限于课本与课堂上, 更应该真正将应用二字体现在教学中, 将专业英语贯穿至企业、工厂实践过程中, 这样才能学有所用, 更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在大学不同阶段去企业实习, 因而可以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如可以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进行答辩的时候, 附加一项内容, 即用英语对自己的专业实习内容作下汇报, 并占用一定答辩考核比例。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真正接触到实体专业知识, 如工艺流程、处理设备等, 又同时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实习实践内容, 让他们在感官上和内在认识上都会有所提高, 必定会促进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从而体验出应用型高校特色。

参考文献

[1]任淑霞.关于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山东农业教育, 2007 (2) :44-48.

[2]王兰, 魏文风, 高玲.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导刊, 2006 (5) :92-93.

[3]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0) :227-228.

[4]唐艳葵, 张寒冰, 冼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 (S2) :133-134.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篇11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已成为体育教学者的重要课题。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对体育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本文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环境

环境的重要影响是人们所熟知的,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环境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对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心理环境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班风、校风以及各种人际关系上。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无论是竞技性质的,还是健身性质的体育运动往往都是通过团体合作才能完成的。如果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体育的重要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并且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进来,那么就会对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物质环境的影响

体育教学活动的物质环境体现在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以及体育设施方面。物质环境对体育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配套的体育设施及足够的体育器材,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全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多的教学设想也会因此而搁浅,其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若是能给学生提供较好的体育设施及足够的器材,那么,学生就能全心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一些好的教学设想也能顺利的实施,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会令人满意。

(三)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实现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的传统体育教学已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应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增强和提高,而这些目标都需要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才能实现。又由于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与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现况

(一)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现况

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及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就目前看来,很多高校的基础体育设施还不够完善,体育器材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这些问题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环境现况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人际环境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三部分组成。而这种人际环境因素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样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人际环境因素还不够稳定。

(三)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现况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对体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有的比较陈旧,不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达不到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途径

(一)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

基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我们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给体育教学提供必备的教学设施、足够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同时,对体育场馆的建设要进行合理的布局,使场馆中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各种器材的摆放合理,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环境

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端正教学态度,不断的提高和充实自己;二是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全心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三是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人际环境。

(三)高校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师要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摈弃那些陈旧的教学思想,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思想符合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另外,对教学理念也要进行转变,要把大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独立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环境

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具有促进作用,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举止应端庄大方、动作要潇洒自如,充分利用自身的魅力来调节课堂气氛。同时要善于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用言语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足以引起我们对它的重视。只有正视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影响,并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研究,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使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之浅探.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2).

[2] 杨焕海.浅析高校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高校环境工程 篇12

关键词:“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特点,对策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 “985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 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对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建设行列的每个高校而言, 都是高校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因此,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档案, 对高校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性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 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 是国家“九五”期间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工程, 即国家分期分批地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211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整体条件、重点学科和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 自1990年酝酿, 从“八五”开始, 到“十二五”, 国家已经投资建设了四期。“211工程”的实施, 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这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

1998年12月24日, 教育部制订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要“创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 简称“985工程”。“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自1999年起, 教育部分别与部分省、市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 将国内知名高校分批列人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名单, 由国家、地方以及相关部委共同出资建设。截至2011年年末, 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985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

所以“211工程”、“985工程”设项目是国家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对于一所高等学校来讲具有发展历程碑作用, 战略意义重大。这就决定了“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特殊重要性, 主要是指从建设项目的提出、立项、审批、建设到项目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 是工程项目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原始凭证, 是检查、验收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 也是代表了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档案。

二、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特点

“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项目的中心任务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 它不同于一般性的基建工程项目、科研项目, 由于“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特殊性, 决定了其产生的档案及其管理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一) 项目实施涉及部门多, 立卷部门分散

工程项目在建设中涉及很多部门, 产生的文件资料也比较分散, 主要有“211工程”“985工程”办公室、基建处、资产处、财务处、研究生院学科办、科技处、审计处等职能部门, 同时还涉及子项目建设单位和子项目负责人, 他们要负责本项目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 及时报办公室, 由“211工程”“985工程”办公室整理、组卷后向档案馆移交。档案馆在工作中要负责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监督与指导, 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科学管理。

(二) 项目建设周期长, 需阶段性归档

一个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几年建设时间, 但其分解的分项目、子项目是阶段性完成的, 国家也定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和验收。如果按照以往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要等整个项目验收之后才归档, 这势必造成档案收集归档不集中。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按照子项目阶段性验收归档, 完成一项, 验收一项, 归档一项, 不至于造成材料遗失不全, 保证整个项目档案材料的系统性、完整性。

(三) 项目档案类别较多, 内容丰富

涉及内容不是单一的, 它包括教学、科研、学科、实验室、学科建设及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是反映学校的整体建设水平。一个项目建设往往要分解成若干个分项目, 分项目下可能再分子项目, 层层落实。这些都决定了产生的工程档案类别较多, 涉及行政类、科研类、基建类、仪器设备类、财会类等各方面。

三、“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的主要内容

1.行政类:上级机关有关“211工程”、“985工程”建设的指导性、管理性、规定性文件, 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申报立项、项目审定、实施管理以及项目检查、评估、总结、验收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以及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项目建设中期和终了的审计及日常抽查工作文件材料等。2.基建类:项目的请示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总体设计、合同、施工文件、竣工图、验收材料等等。3.设备类:项目建设仪器设备招标、购置、使用的有关管理和服务工作文件材料。4.科研类:项目建设科研成果文件材料等。5.教学类:项目学科建设有关文件材料。6.财务类: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使用情况文件材料。

四、加强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 依法管理, 制度把关

对“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 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严格遵照《档案法》及国家关于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同时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的特点, 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 制定本校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明确工程办公室、科技处、基建处、设备处、财务处、档案馆等相关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在“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形成、积累、立卷、归档过程中的责任, 明确各类档案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 使之成为指导本校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文件, 使项目档案管理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二) 保持一个项目的系统性、整体性

对于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目前在高校主要有两种管理方法。一种是按照高校实体分类法, 将项目档案分门别类地归入不同类别档案, 如行政、科研、基建、设备、财会、声像等等, 由于类别比较分散, 对于此类项目可以建立一个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档案是专题索引。便于查找利用, 这样既体现档案实体分类, 又建立了关联性, 便于使用。另一种是单独设立一个类目“211工程”项目类或者“985工程”项目类, 在此大类下再分设行政、科研、设备等二级类目, 这样的优点是便于项目工程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 但是这种分类法适宜以件保管, 如果以卷保管, 薄卷很多。

(三) 动态管理, 做好平时跟踪立卷

“211工程”、“985工程”项目投资历时较长, 按照项目管理要求, 项目需要阶段性验收、中期检查、完成验收等, 涉及部门多, 周期长, 因此, 作为档案部门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 跟踪了解相关动态, 督促归档部门及时归档, 保证项目材料的齐全完整。

参考文献

[1]陈晓芳.“211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23) :14-15.

上一篇:1919年下一篇:物流金融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