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级网站论文

2024-07-11

院系级网站论文(精选8篇)

院系级网站论文 篇1

0 引言

随着高校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高校的各种网络建设受到广大师生的重点关注。目前, 我国高校的院系级网站发展迅速, 但不少网站都存在参与面不广、信息发布不及时、开放性不够等问题, 不能为高校院系级单位的教育教学提供全面、有效地服务。因此, 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几所高校院系级网站建设实例, 就高校院校级网站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探讨。

1 高校院系级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总体规划, 缺乏特色

目前, 院系级网站都属于高校下属的二级单位管辖, 大部分网站主要采用了学校统一的通用建站程序模板进行设计, 栏目设置、技术平台都是采用通用模式, 致使网站建设没有结合院系自身的特点和定位作总体规划。

主要表现:一方面, 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 没有明确自己的网站所属类型, 比如, 面向院 (系) 教育教学的网站的重点是发挥其在服务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 而不需要具备新闻发布系统功能。院系级网站不只是树立形象, 提供服务的一个工具, 还是学院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另一方面, 缺少结合师生意见的网站策划。一个好的院系级网站的建设, 应该把所有使用者的需求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 使其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而言, 网站功能是适用的、有效果的。

1.2 功能单一, 缺乏内涵

笔者通过浏览国内、港澳台以及欧美较好的院系级网站, 与本省院系级网站对比, 感觉国内外较好的网站虽然制作简单, 但实质内容和应用却非常丰富;而大部分网站却片面强调外观设计, 轻视内在功能, 致使访问人数稀少, 没有发挥出院系级网站应有的作用。

主要表现:除了新闻、公告或通知外几乎没有多少内容, 且信息发布、学校的宣传占了相当高的比例, 然而对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教育资源建设、师生沟通等功能挖掘不够, 或者说这方面的信息主要依托整个学校的资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院系这样的二级单位的技术局限性因素之外, 主要是对院系级网站的功能认识不足。

1.3 开放性功能少, 可用性不高

院系级网站都由各个部门的信息管理员发布所有信息, 师生参与程度很低。一个优秀的院系级网站不能仅依靠少部分的管理员和技术人员来建设和运营, 应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网站建设和使用网络的积极性。

主要表现:一方面, 院系级网站信息发布权集中, 阻碍了师生参与网站建设的积极性。如大多数院系级网站的信息发布帐号只有少数几个, 其他人只能浏览信息, 无法进行互动, 所以院系级网站内容比重最大的是简介、新闻和通知。通过调查, 大多数师生表示, 并非他们不想参与院系级网站建设, 而是缺乏方便的参与途径。另一方面, 院系级网站在技术功能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参与, 不符合当前Web标准的网站设计。目前, 大多数优秀的院系级网络建设都是采用WEB2.0的模式, 网站的内容通常可以双向发布, 即除了网站管理者之外, 用户也可发布。用户既可以成为院系级内容的访问者, 也可以是院系级网站内容的生产者, 这也就意味着类似Web2.0的院系级网站将会为高校用户提供更多的参与或参加的机会。例如:博客 (BLOG) 、RSS、Wiki、SNS、IM等就是典型的采纳用户创造内容的指导思想。

除以上两个主要方面之外, 造成网站开放性差、可用度低的因素还有: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水平、网络安全问题, 以及一系列涉及到院系级用户使用网站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如导航的便捷性、栏目结构、用户体验、下载速度等。

1.4 院系级网站缺乏全面的网站管理和运营机制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院系级网站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有保障机制的网站管理与运营, 即为提升网站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效率而从事与网站后期运作和管理的所有工作, 包括更新维护、流程优化、数据挖掘等。主要表现:院系级网站不进行适当的制度管理、功能应用的拓展、网站优化, 网站宣传推广、网站更新维护等等。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网站维护和推广。主要包括:网站内容选题和策划, 内容发布, 宣传推广的实施, 数据统计分析, 及其后提出的网站改进分析及网站改进建议等。

2 高构院系级网站建设的解决对策

2.1 坚持以服务师生为中心的理念, 寻找网站的特色切入点, 规划总体设计

在高校信息化新形势下, 必须以服务师生为中心, 从用户对院系级网站的内在需要出发, 引导院系级单位把网站的需求目标与院系网站的总体设计目标统一起来, 提高院系级广大师生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网站建设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动态管理完善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边用边发现问题, 边管理边完善网站。因此, 如何将院系的传统工作流程与网站业务功能有机结合, 如何为广大师生用户提供特色化、专业化的网站等一系列网站建设方案都需要用户一边使用一边寻找网站的特色切入点。

2.2 贴近用户, 丰富网站内容, 用创新性思维挖掘网站的新功能

在网站建设工作中要“用心聆听, 贴近用户, 不断创新, 悉心维护”, 即结合师生使用院系级网站中的实际, 不断研究网站管理和运行中的新情况, 解决网站使用过程中的新问题, 拓展新的需求功能。

笔者认为, 院系级网站应是院系级单位的信息中心、办公平台、资源共享中心, 更应是教师、学生、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平台, 不能简单地视为电子宣传册或通知公告栏。院系级网站建设应该采用WEB2.0的模式, 实现双向发布, 用户既可以成为访问者也可以是制造者。具体功能可拥有:教育资源共享, 教育教学、行政管理, 广大师生沟通, 院系形象宣传推广等。

2.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信息化教育, 进行院系级网站内涵建设

作为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院系级网站, 首先应该抓住高校信息化政策支持优势,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投入, 多渠道增加院系信息化教育投入。其次, 合理调整网站建设的投资结构。再次, 应该从网站用户入手, 改善心智模式, 进而从制度上、工作上、学习上采取措施来加强院校级网站用户对网站建设的正确认识。最后, 通过树立典型、表彰模范, 提倡创新精神, 完善培训机制, 提升用户素质, 营造用户对院校级网站应用的内涵文化。

2.4 运用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 规范网站管理和运营机制

明确网站管理和运营要求, 循序渐进、动态地管理院系级网站。首先, 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规范网站管理, 不断优化网站的业务流程。其次, 可以动态地完善网站功能, 进行必要的网站优化, 包括网站宣传推广、网站更新维护、数据统计分析及其后提出的网站改进分析、网站改进建议等等。

3 结束语

总之, 随着高校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院系级单位构建适合自身教学、管理发展的网络平台将是大势所趋。但是要充分发挥院系级网站的作用, 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院系级网站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并逐步加以解决, 才能促进院系级网站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协杰, 杨秀梅.高校网站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信息 (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 2001, (08) :457-458.

[2]周凯, 陈勇军.WEB2.0时代高校网站建设应用的反思[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3, (09) :85-86.

[3]邹培忠.我国高校网站的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 2013, (02) :246.

院系级网站论文 篇2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 灰色聚类挖掘 综合评价

在挖掘数据过程中主要是从大型的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中不断的发现,同时将其潜在信息或者知识提取出来,它的基本目的是对分析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探索各个数据间存在的关联性,发现被人们所忽略掉的要素,上述所述的信息对于趋势与决策行为的预测是非常有利的。数据实际挖掘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数据库事务中查找出关联性原则。而聚类分析方式又是数据库挖掘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还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分支。本文首先分析了灰色聚类挖掘算法,其次采用实例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1、灰色聚类挖掘算法

这里所说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指的是对诸多属性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对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非常多,不过由于它们的实际出发点都不相同,并且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优点与缺点,因此,当发生综合评价问题时,人们经常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对于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在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综合评价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是教学档案管理具有的综合评价等级,所以,笔者认为,采用灰色聚类挖掘算法较为合适。

数据挖掘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其主要是通过灰色聚类挖掘算法及在数据仓库中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的,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该组织中存在的个体类型,同时它还能准确的判断出一个个体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哪一类。灰色聚类实质上就是把聚类对象对于各项聚类指标,根据几种灰类进行分类,从而准确的判断出这一聚类对象具体属于哪一类。应将各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的个体作为聚类对象,将各项评价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及时有效的处理好各个个体指标的原始数据,然后对各个灰类区间进一步确定,并且提出白化权函数以及白化权系数,最后一步是将个体属于某一灰类的灰色聚类系数矩阵全面的计算,以此得出这一个体属于的灰类,从而获取到不同样本的实际灰类和评价等级结果。将需要预测的样本和数据仓库中已经分类的模式间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这两者间的实际距离,这样就能够获悉到此样本与哪种模式相近,然后根据该模式的整体情况对其结果进行预测,进而获取到待识别样本的分类等级。

2、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实例

结合评价的实际目的,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保管以及統计这六方面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得讨论更加的方便,本文主要通过七个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情况,有机的结合了专家评分及自我评分,计算出平均分数,获取到的评分结果原始数据。

有效的处理原始数据矩阵,使其趋于标准化,然后通过灰色聚类算法,结合Matlab程序将最后的结果计算出来,具有较好综合评价结果的是院系1、院系4以及院系5;中等水平的是院系2和院系3;综合评价结果最差的是院系6与院系7。从最后计算出的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院系1、院系4、院系5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较好;院系2和院系3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一般;而院系6与院系7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是最差的。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得出好、中、差的聚类中心,数据仓库的分类模式就此形成。从待评价样本的预测方面考虑,带预测样本应与数据仓库中已经分类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判断出此样本与哪种模式更相近,最终获取到待识别样本的分类等级。本文主要对灰色聚类数据挖掘在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番论述,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可以采取聚类的方式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类型,其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指导意义。作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围绕着科学评估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各项程序进行加工后的教学档案,不仅使其呈现出了清楚的编目、使用简便以及内容丰富等优势特点,而且还将该系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全面的反映了出来,我们应全面的利用其具有的优势,以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档案的功能作用才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建设的最终目的才会得以实现。不过,在应用灰色聚类挖掘评价方式时应对三方面的事项加以考虑,一方面,评价的因素不能过多,不然,评价者难以对全部评价因素进行全面的理解,最终使得所获取的数据不具备高质量;另一方面,参加评价的对象不能过多,不然重复的操作以及繁重的负担将使得评价者反感行为的发生;此外,评价先导工作必须完善。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的论述还不是很全面,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正霞,周怡.教学评估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2期

[2]彭韶霜.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7年14期

[3]底红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晋图学刊

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工作探讨 篇3

关键词:教学档案,教学质量,探讨

教学档案是高校二级院系教学中的基础性环节,记录了院系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毕业设计以及其他教学管理环节所产生的资料,反映了院系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过程[1]。系统的教学档案建设既是院系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体现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高校学生数逐年增加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高校中的各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教学类文件逐年递增,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复杂、繁重[2]。如何使教学档案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已一项重要课题。

一、教学院系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材料收集重点不突出,归档不齐全。教学过程材料归档重点不突出、收集不齐全不仅切实关系到整个院系教学档案的建设问题,而且关系到对档案的利用问题[3]。集中表现在以下两点:(1)在具体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中,经常会抓不到重点,往往是按照教务处等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收集整理资料,而忽视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另外还普遍存下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材料收集的情况,有的文件材料有请示,无批复,有结论、缺过程;有正文,无附件。例如青年微课比赛,通常只有大赛最终成绩,缺少过程中的各类材料和点评内容;部分档案签发时间不一致或缺少相关领导审批资料等。(2)归档不完整。有些院系只把部分内容和问题的文件材料收集归档,而其他一些重要问题的文件材料不归档。例如,关于举办教学评比活动的声像材料、科研项目研究实验阶段的文件材料等。

2.归档内容把握不准,存在主观因素。教学档案建设是一项繁琐而又困难的工作,同时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也会在教学档案中反映出来,加之各院系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档案建设方面思想认识不一,工作力度不等,问题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标准难以把握。需要归档的文件和材料虽然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可循,比如内容标准、职能标准和文件名称标准等,但这些都偏重理论分析和一般原则,实际操作中不容易把握。例如教学过程材料,其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后期价值难以确定,在鉴定时困难大;(2)需要考虑的内容复杂,存在部分主观因素。在实际归档工作中要综合考虑文件的价值,既要考虑现实价值,也要考虑长远价值;既要考虑是否归档,又要考虑合适的保管期限。对于同一份文件,不同归档人员由于对文件中涉及内容了解的程度、知识结构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3.教学档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大多数院系教学档案立卷人员都是办公室行政秘书、人事秘书、教学秘书等兼职做教学档案工作,这类人员的共同特点是岗位流动性大,更换频繁。此外,院系办公室工作人员日常工作本来就比较繁杂,在教学档案工作上投入的时间相应较少,难以抽出时间专门学习归档和管理知识的培训,阻碍了教学档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造成教学档案工作无论是资料收集还是日常管理都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影响了教学档案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4.建档、查档手段落后,信息化不足。目前大多院系还是用传统方式对教学档案进行管理,一般仍采用按目录整理保存的方式,查询缺乏信息手段,没有建立完备的教学档案电子查询系统。主要体现在:(1)虽然每个档案工作人员几乎都有办公电脑,但只局限于把一些资料输进电脑或把相关电子资料整理好打印出来,进行归档;(2)查档还主要通过人工进行,效率低下;(3)很多教学材料需要由各教研室准备,电子和纸质材料比较分散,因为缺乏网络系统,造成资源共享不畅,重复建档现象突出。这样的建档和管理手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早已不能满足教学档案工作的需要。

5.重藏轻用,后期利用率低。院系的教学档案包括了课程基本信息、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记录了大量教学过程信息。然而,教学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很少被再次访问,往往变成了重藏轻用的数据垃圾。一方面是由于管理方式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查起来很不方便;另一方面,教学人员大多认为所存档的教学资料作用不大,也不知怎么利用,造成总体利用率较低。可见,传统的存档观念需要转变,如果不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对已有的教学档案进一步挖掘利用,使之真正能服务于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否则教学档案工作的实际意义就大打折扣。

二、优化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措施,提高档案利用率

1.提高重视程度,提升认识水平。教学档案作为高校院系教学的历史记录,对后期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立卷院系应高度重视教学档案工作,在存档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突出重点,保质保量。为了提高院系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教学档案业务监督部门应做好教学资料归档人员的思想工作,建立和全校各立卷院系的联系网络,加强和各院系教学档案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对教学档案的认识水平,使各立卷院系的教学档案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增强教学档案工作的责任心。

2.细化归档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使需要归档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必须对教学档案建设内容全面梳理,加强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建设,制订详实、具体和规范的档案管理办法,按照注重实效、科学管理的原则,删减了不必要的项目,调整建设标准,突出教学档案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样,可以使各立卷院系教学档案工作有据可循,减少归档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教学档案工作带来的影响。具体办法如下:(1)细化流程,便于执行。首先要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档案归档章程,既要体现教学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又要符合学校和院系实际情况;有关归档要求必须明确、具体。对于学校相关部门已有各类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流程,还要作进…………………………………………………………………………一步的细化,力求包括所有整理归档环节和注意事项,便于各院系遵照执行;(2)补充类型,确保全面。要保证立卷院系档案工作有规可依,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制订类型全面的档案管理办法;(3)调查研究,适时完善。教学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人员应多深入院系,了解和掌握各立卷院系的实际情况和存在困难,对发现的所有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对照教学档案的规范要求,及时充实完善,保证后期教学档案工作的高效开展。

3.加强领导,提升人员业务能力,健全管理机制。发挥好院系办公室兼职档案员的作用是做好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校各院系应理顺教学档案工作与其他各项业务工作的关系,加强对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将档案工作列入院系工作计划和工作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总结,建立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1) 保证教学档案兼职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档案立卷工作;(2) 加强本部门教学档案人员跟兄弟院系相关人员进行工作经验的交流,增强相关人员的工作意识,努力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3)加强档案人员培训,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现代化意识、提高综合素质;(4)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兼职档案员的工作热情,稳定人员队伍。·

4.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推进教学档案现代化。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信息时代。管理手段信息化、现代化是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必由之路。教学秘书作为教学档案的主要参与者,首先,要更新观念,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意识。其次,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学会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收集、整理、统计日常教学工作产生的各类资料,组建数据库。以系统平台的方式向师生提供课程信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等信息查询入口,方便师生便捷地查询所需的档案信息,服务于教学改革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教学档案的网络化、系统化已成为高校和院系的当务之急。

高校院系网站的安全管理 篇4

关键词:高校院系网站,网络安全,安全管理

0 引言

高校院系网站是学院师生了解学院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阵地, 也是传播知识的一个场所, 更是让外界了解学院、与国内外联系和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这个平台, 能极大地向外界展示学院的风采, 教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 学生能及时得到各种教学科研的信息, 院系网站在院系的教学、科研、管理及宣传工作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网络的安全性已愈来愈成为日益突出的严重问题, 安全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与攻击。因此, 如何保证网站的安全运行已成当务之急。

1 影响高校院系网站安全的因素

1.1 Internet自身带来的漏洞

Internet是基于TCP/IP (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协议的, TCP/IP协议本身就存在安全缺陷, 它的设计并非是安全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灵活、可扩展和功能完整。黑客之所以能成功地袭击与破坏网络的主要原因在于TCP/IP与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的基本体系结构的薄弱性, 即开始制定这几种协议时都没有着重考虑通信路径的安全性。如当通过TCP/IP协议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时, 无法知道传输经过了哪些节点。如果黑客在一个或多个节点上安装了所谓的“嗅探”程序, 那么以原文传送的口令就会泄露, 黑客就可轻而易举地侵入到系统中。

1.2 操作系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漏洞

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软件, 有时因为程序员的疏忽或软件设计上的失误, 可能会留下一些漏洞, 从而成为入侵者进入网络的一个“后门”。此外,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也造成操作系统本身是不安全的。操作系统的程序是可以动态连接的, 包括I/O的驱动程序与服务系统, 都可以用打补丁的方式进行动态连接, 这种动态连接为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攻击提供了环境。

1.3 应用软件的故障

高校院系的局域网已从自我封闭的状态走向系统开放、资源共享, 与Internet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开放的系统使网络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方便、快速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资料, 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处理效率, 然而这正是网络安全的致命问题, 是Internet网络自身所固有的安全漏洞。

应用软件故障是由于应用软件发生错误而导致磁盘、文件、内存、数据以及其他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组件被破坏, 其结果常常是死机和数据或信息的不可恢复的破坏, 有时甚至破坏硬盘等硬件、因此它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

1.4 人的因素

人是破坏网络安全的最危险因素。高校院系局域网用户中, 学生占了90%, 由于学生的求知欲望强, 他们总是善于学习计算机的新技术、新知识, 极个别同学为了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技术, 将院系的局域网作为他们的学习和实验的基地, 如何成功地攻击网络服务器成为证明他们计算机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见证;此外, 如果管理不严, 网络管理员将帐号密码随意记在某张纸上, 或密码很容易就被猜出, 任何人只要知晓了系统管理员帐号, 就能打开系统的大门, 完全拥有了系统中所有资源的控制权, 这些都将对网络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5 计算机病毒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广泛传播, 从而大大加快了病毒的传播速度, 扩大了传播范围。计算机病毒是一小段极具危害性的程序, 它可随各种媒体 (如:软盘、光盘) 传播而且也可以在网络上随各种网络的媒介 (如:光缆、光纤) 传播, 并且计算机病毒技术也正在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病毒由许多不同功能的组件组成, 它不仅可分布在同一台计算机上, 而且也可分布在网络系统的其它计算机上, 这样对计算机病毒进行预防就更困难了。

1.6 自然灾害和环境造成的损失

自然灾害可以给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造成很严重的损失, 轻则数据丢失或者数据损坏, 重则整个计算机系统 (包括硬件) 全部被毁。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雷击等。自然环境则是指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工作环境, 包括:机房的温度、湿度、灰尘度、抗磁场干扰和抗静电等, 它们都是系统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2 高校院系网站安全的防范措施

高校院系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体系通常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系统的数据与信息的安全与保密;二是网站系统的自身安全。不能单独地考虑院系的网站安全问题, 而必须从体系结构上系统地、全面地考虑安全管理。针对影响网站安全运行的因素, 网络管理人员必需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来采取如下的防范措施。

2.1 确保Web服务器的安全

服务器及代码安全是服务器及网站管理首要的和至关重要的任务。只有当服务器及网站自身安全有所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其他工作的开展。服务器的安全包括:服务器自身的物理安全、服务器的文件/代码安全及服务器的管理用户及密码安全。

2.2 建立完整的数据备份体系

为避免因数据被破坏而导致整个院系的网站陷入瘫痪状态, 唯一的途径是为系统进行可靠的备份, 完备的备份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网络的安全。不论是硬件备份、软件备份还是手工备份, 都应该制定好系统的备份策略, 不论选择哪一种备份策略, 都一定要把所作的第一个备份磁带恢复出来, 测试备份的情况, 并应定期测试其它磁带。一定要做到在需要使用备份软件恢复重要文件时不出现问题。

2.3 管理用户及密码安全, 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合, 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建立起一种网关以实施安全防范的系统, 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既能防止外部网络的攻击, 又能阻止内部网络的攻击。它是设置在可信任内部网络和不可信任的外界之间的一道屏障, 可以实施较广泛的安全政策来控制信息流, 防止不可预料的潜在的入侵破坏。

2.4 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工作人员及网络用户安全管理

在建立院系网络的安全体系时, 必须建立网络用户使用网络资源的规章制度, 制定好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明确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及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范围, 建立值班制度、密码管理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对策等。严格划分系统中不同工作人员的权限, 严格设定各种信息资源、设备资源的使用权限。

2.5 用户身份认证

防火墙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用于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身份认证的作用是阻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最主要基于身份的认证有:帐户和密码。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 要防止帐户和帐户密码不能被窃取, 因此系统管理员必须管理好帐户的密码, 定期更改帐户密码, 删除多余的帐户, 以防止入侵者利用这些帐户登录破坏主机资源或窃取主机资料。

2.6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具有复制性、传播性和破坏性等特点, 对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应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进行防治。首先, 应采用多层防护的防病毒软件。我们所需要的是构筑对病毒的全面防御系统, 这个系统是积极而又主动的, 防毒手段应将病毒检测、多层数据保护和集中式管理功能集成起来, 形成多层防护体系;其次, 大量的病毒针对网上资源的应用程序进行攻击, 它们存在与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上, 因而要在网关上设防, 在网络前端实时杀毒;第三, 网络管理员应定期通过网络管理主机进行扫描, 检查病毒, 设置在线报警系统, 一旦发现网络上的计算机有病毒侵入,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面杀毒。

3 结束语

院系网站的网络安全管理是网站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只有对网络进行精心的安全规划设计和防护, 将网络安全意识和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不断相互调整、相互完善,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网站安全运行, 从而保证院系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纪莉莉.浅析互联网网站网络安全威胁及应对策略[J].福建电脑, 2005 (3) .

[2]史瑞琼.论校园网络安全教育[J].青海教育, 2005 (1-2) .

[3]赵慧勤.论网络安全技术[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 (1) .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研究 篇5

当前,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在很多高职类院校逐步推广和执行,整体趋势很好,但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上还有很多现实问题没能解决好,如:院系两级管理的统筹规划不完善、办学主体不明确,忽视长远与协调发展、院系两级管理责权划分不明确,权力具体下放程度不确定、实验管理与协调困难、监督和评估机制如何制定等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通过调查及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旨在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1 院系两级管理的定义

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是通过学院把部分权力的下放,使系部成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系部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以局部的有效管理汇集成整体的最大效益,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种管理模式。

2 院系两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我们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运行的弊端进行一些细节调查:

(1)旧模式下,院级管理工作量较大,为一些繁琐的事务耗去很多时间精力(比如排课、实验安排、会议、各种专业技术问题的处理),而系里没有自主处理权,作用和优势也就难以突显。

(2)传统管理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深度和专业化程度上,难以实现。

(3)统一的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保证设施,使得学生没有进行创新实践的条件和资源配置,不利于新专业的开发。

(4)师资队伍结构不能优化整合,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对专业教师队伍水平提高不利。

(5)实验室老师所学专业与管理的实验室不匹配,造成管理能力不足或缺乏经验,所以只能人浮于事,简单应付。

以上这些细节显示,在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层次呈现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出现许多小分区等的情况下,单一的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院系两级管理的统筹规划不完善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实施的关键在于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个别院校对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缺乏总体设计,过多关注注重判断改革中人、财、物的划分是否合理,而忽视了其与教学改革之间的联系及其在教学改革的目标完成情况中的作用。有些高职院校对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及时的纠正,改革也因此难以有效地推进。

3.2 办学主体不明确,忽视长远与协调发展

一些高职学院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简单地理解为院系两级在人、财、物管理上的分权和新的职责制度的制定,忽视了系部这个办学主体的长远发展。不少学校在管理体制中重视管理干部岗位竞聘,轻专业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致使许多教学骨干教师涌向管理岗位,影响了专业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工作。

3.3 院系两级管理责权划分不明确

有的院校虽然规划上是院系两级管理,但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还存在问题,权力下放程度很难确定,可能会存在管理交叉情况,比如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对外关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院校共享的实验实习设施等。个别院校选取一两个系部作体制改革的试点,试点过程结束就一刀切全部实施。其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太适合院系两级管理的部门,比如招生困难的专业资源困乏情况,新上马的专业,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的调配出现困难,这些问题在系部显然很难解决。

3.4 实验管理与协调出现新困难

一是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无法得到妥善处理。二是各院系之间的教学设备如何分配与共享问题,特别是有些实验资源有各系共用情况不好解决,管理人员之间在交叉专业之间的协作办公困难。

4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思考与建设

4.1 明确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以系为主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逐步实现权力下移

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最终要以系部成为办学主体,使其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主动创新和变革,独立行使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职能,承担相应的各种责任。院级管理部门的职能由直接控制管理转变为间接调控管理,由过程管理转变为目标管理。

4.2 院系两级管理要优化管理和监督资源,改革要把重点放在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上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其积极性与创造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要以先进文化、办学理念等方面激发教职工,确定专业带头人、建立科研团队、选拔骨干教师并赋予一定的职责和权利。通过制定与实施目标管理制度、约束激励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以及督导、评估、考核等制度,实现从过程管理到目标管理的转变,院系应统一协调各系工作,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论证。

4.3 院系两级管理不能忽视实验室及实验教师队伍的管理

院级向系部下放管理权责,让系部管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及管理人员,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及培养方向,学院进行统一监督措施。根据各个教师专业特长人尽其用,发挥优势。

4.4 注重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把重点放在促进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上。院级方面应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系部应注重新专业与新专业教师的培养,在培养上要有针对性,培养的学生才有社会竞争力。

5 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实施的流程及方法

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旧管理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要经过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教育观念的转变、制定新的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试点运行、具体实施、实施评价、正式实施等几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的建设:

5.1 专业建设及申报、专业计划的制定

(1)院教务处负责学院专业建设的发展规划,对专业的审查评估,新专业申报工作的评估,专业计划的审核,重点建设专业的审核及经费审核。(2)系部主要制定本系专业建设,新专业和重点专业的申报,专业计划的制定,专业建设的经费使用等。

5.2 课程及教材建设的制定

(1)院教务处负责全院课程建设与指标体系建设,精品与重点课程的立项、管理、验收、拨发经费,对教学大纲编制和修订提出总要求,制定教材选用原则及审查等。(2)系部负责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制定,重点或精品课程的申报实施,按要求选用教材。

5.3 师资队伍建设

(1)院级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人才引进工作,建立教师业务档案。(2)系部提出用人需求,上报学院。

5.4 教学运行管理

(1)院教务处负责教学及实践任务的统筹安排、教学任务统计、校历编制、课表协调、考试事项的安排及审查、教研活动的检查、教学质量的评估等。(2)系部负责课程安排、课表制定、教学、考试及实验管理及检查教学质量的考核等。

5.5 资金使用管理

(1)院级财务部门统筹负责各系部资金的分配与使用监督。(2)系部负责资金使用上报与使用情况。

5.6 学生管理

(1)院级设学生管理处,对各系学生管理统一协调辅导员分配,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与审查。(2)系部负责辅导员具体工作安排,学生管理细则实施、学籍管理与汇报等。

6 结束语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院系两级管理的统筹规划不完善、办学主体不明确,长远规划与协调发展、权力具体下放程度不确定,责权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将会得到较大改变,另外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完善也要随之推进,这样既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又可以量化管理,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带来管理与教学水平上的进一步提升。

摘要: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是为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促进自身更好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促使系部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院系两级管理改革要涉及许多问题,如何使院系两级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地实现,是改革与实施过程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改革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国锋.高职院校二级管理:运行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张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院系级网站论文 篇6

督导,顾名思义就是督察、导引,广义上说是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的一种检查督促活动。教学督导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既是保证教学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和检查教学质量的有力推手。督导工作的核心是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监督教师的教学行为,督促和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教学督导的作用与生产企业内设的质量检验部门的功能类似,主要是发挥“自检”效用,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产品质量做出准确评价。但企业的质检部门主要是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评价,而教学督导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同时还要完成“督教”、“督学”和“督管”的多个任务,难度更大。

目前,设置教学督导机构、组建督导队伍、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督导已是各高职院校的常态化教学管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只在学院层面设置一级督导存在若干的局限性:一是专职督导队伍规模有限,导致听课普遍性和频率不高;二是受督导人员自身专业背景的约束,评价指标的覆盖面和评价的准确性受到限制,针对性也不强;三是督导员往往与督导对象相互不了解,沟通不便。而在学院和系(二级学院)分设两级督导队伍,由学院督导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由各自的部门分别指导开展工作,就会较好地解决目前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的种种缺憾,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设置院系两级督导队伍,在做好督导工作方面主要有以下优势:

一、两支队伍,一个目标

教学督导的工作范围应当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主要可概括为“督教”、“督学”以及“督管”。目前的现状是,各院校在“督教”方面开展的工作较多,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督管”方面也出台了许多具体的制度措施,但存在人性化不够、执行不力的问题;而在“督学”方面作为的不多。这其中既有观念的问题、机制的问题,也的确存在人手不足、无暇顾及的现实情况。建立院系两级督导队伍,将使督导员数量有显著的提高,督导的工作领域有广泛的拓展,督导的工作深度有较大的发掘。

由专职督导员构成的学院一级督导和主要由兼职督导员构成的系一级督导形成了院系两级督导队伍的主体,他们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工作,对教学的全过程和相关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监督和评价,使督导工作的核心目标———“监督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习需求”的实现,能够获得制度、队伍、资源方面的支持,是落实督导工作目标的有力支撑。

二、两个层次,各负其责

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水平、授课和听课的积极性、配套教学资源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来实现。仅在学院一级设置督导队伍时,除了听课的频率和覆盖面受到督导队伍规模限制之外,还存在督导员的专业背景和熟悉业务领域的局限,很多时候无法对听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提出具体的意见。对课程效果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教风教态、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定性的意见多,定量和具体的意见少,深入程度和指向性不足,指导性不强。

建立院系两级督导队伍可以在督导工作侧重点方面有所分工。学院一级督导重点考察教师对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掌握等方面的情况,侧重于“宏观”;系一级督导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传授、先进教学设施运用等方面的情况,侧重于“微观”。

三、两个核心,“督”、“导”并重

受中国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师道尊严”的意识,比较爱面子,注意形象,对负面的评价比较敏感。从这个意义上说,督导和教师是一对矛盾体,处理的不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从根本上说,“督”是手段,“导”是目的。督导工作的理想状态应当是“督导结合,寓导于督;以督促导,以导为主”,也就是要在“导”字上下功夫。通过督导,使教师认识到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领会变革的路径和方法,坚定改进的决心。要把督导指出的问题当成一面对自己改善工作效果具有借鉴和反思作用的“镜子”,把督导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 真正形成一股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合力。

由于学院一级督导所涉及的听课领域相对广阔,与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够熟悉,缺乏交流互动的基础,沟通存在一定难度,很多时候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督”上,对结果评价多,对过程评价少。教师更多的时候是被动的接受督导结论,有时虽然心有疑虑,也不方便提出。有些督导顾及到教师的情面和自尊心,不愿提出尖锐的问题或一带而过,给督导工作走过场的现象提供了空间。而系一级督导与听课教师同属一个部门,专业背景相同或相近,平时的沟通交流较多,相互熟悉。同时,督导员通常是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强、乐于助人、为人公正、职称较高的教师承担。他们在与听课教师交流时可以是“同行沟通”,也可以是“师徒交流”,容易形成“导”的氛围。

四、两级考核、综合评价

院系两级督导可以采用相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听课,但每一项指标所占的权重有所不同。学院一级督导在课程模式、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风教态、教学行为规范化程度等评价指标的权重要大些;系一级督导则侧重于对教师在课程内容、课程进度、新技术和新工艺、教学资源应用等方面的考核评价。院系两级督导得出的综合结论可以相对完整和准确的评价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体情况,使督导结论更加准确、全面和客观。

我院自2009年开始实施院系两级督导工作制度,并出台了《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管理办法》等配套的制度文件,组建了由专职督导员构成的学院一级督导队伍,由兼职督导员为主体构成的分院一级督导队伍。对院系两级督导进行了工作范围的分工,学院一级督导负责全院教师的督导检查,分院一级督导负责本部门教师的督导检查。督导范围已经遍布校内各个教学环节。2012年,学院和二级学院共有107名专兼职督导员参与督导工作,完成了教师听课1942人次,听课近4000学时,平均每位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被听课3次~4次,覆盖面达100%。通过学院督导评价、二级学院督导评价、学生及同行评价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并参考学生信息员提供的信息,评出教学优秀奖教师36名,另有11名教师由于在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被列为末位学习名单,需要参加有关学习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再继续承担教学任务。经过几年的实践,院系两级督导制度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师特别是新上岗教师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发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潜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院系级网站论文 篇7

一、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运行机制

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运行机制是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学院和系 (部) 两级管理系统共同承担, 院级管理机构由院学生工作委员会和学生处承担, 贯彻学院领导教育管理学生的意愿和精神。系 (部) 依据学生处制定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计划、学生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定, 结合本系 (部) 学生工作的实际, 制定工作计划, 实施学生管理。两级分工有别、上下联动、相互补充, 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格局。

二、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 院系 (部) 管理层级角色定位不明

在高职院校中, 代表学院管理层次的学生处往往仍沉醉于过去垂直管理模式之中, 对全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宏观教育、管理、督导、协调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依然对学生管理工作大包大揽, 沿袭传统习惯, 而忽略对学院学生整体工作的长远规划, 致使学生工作表现出无序性和短视性。这种状态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规模急剧扩大的现实, 也违背了管理科学中的扁平化管理规则。

系 (部)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者。然而由于新设立的系 (部) 管理层级仍习惯于对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的依赖, 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体制和机制之困

目前各高等院校大多采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学生处代表学院行使教育管理职能。各系 (部) 和学院职能部门是学院的二级单位, 但在学生管理体制上, 要求各系 (部)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接受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监督与协调。这就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学生处政令不畅, 系 (部) 我行我素的尴尬局面。

3. 学生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在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问题普遍表现为:评价内容肤浅空洞, 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采纳的绩效评价指标, 随意性大, 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考核者有畏难情绪等等。就评价内容而言, 当前学生处仅仅停留在向领导述职, 群众划票这些简单的工作层面, 由于这种简单的考核方式仅仅停留在对系 (部) 学生工作的评价如奖学金获得率、学生违纪率等浅层次方面, 忽视了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系 (部) 文化建设等内涵, 这样的绩效评价容易引起系 (部) 学生工作只要学习好, 不出事就算做好学生工作的浅层次认识。

三、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运行机制的内涵

1. 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

按照党和国家对我国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作为学院层次的横向管理, 就应致力于学生发展的整体设计和实施, 即对德育教育的总体安排和执行, 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部署和统筹, 开展全院性的体育运动活动、培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在日常教育中, 学生助学、学生心理教育、学生奖惩、学生公寓管理、辅导员教育与培训等工作都需要从横向的角度进行。

纵向管理是指系 (部) 对学生实施的具体教育管理。在学院关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体思想的指导下, 对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日常教育管理、专业学习、系 (部) 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进行纵向管理。

2.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与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相比, 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则是以不同的视角, 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的设计与实施。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解决的是学生教育管理“线”的问题, 而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则解决的是学生教育管理“面”的问题。

学生处和学生工作委员会其主要职能体现在对学院学生工作的总体思路与部署。代表学院为德育教育工作把握方向, 安排各系实施, 负责学院资助和勤工俭学的整体工作,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等相关工作。各系则是学生具体教育管理工作的“操盘手”, 他们要从微观层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专业教育、按照学院方针, 对学生进行奖惩等具体工作。学院学生宏观工作必须和系 (部) 进行的学生微观工作紧密结合, 学院学生宏观工作是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的指南, 没有学院学生宏观工作的指导, 系 (部) 开展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系 (部) 学生工作是学院宏观教育管理工作效果体现的具体途径, 是学院学生工作意志的具体贯彻者, 两者必须紧密结合, 学生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服务与管理

从大的方面来讲, 整个学生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都是为学生成人成才而进行的教育管理工作, 就学生处等学院宏观工作部门而言, 其主要职能就是为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提供服务。同时, 在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 学生处等宏观教育管理部门既要做好各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的坚强后盾, 还要做好系 (部) 学生工作的管理。在坚持自身服务学生的同时, 还要管理好系 (部) 开展的学生工作。

4. 指导与协调

对学院各系 (部) 学生工作进行指导, 是学生处等宏观教育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 学生工作只有通过对系 (部) 工作的具体指导, 才能将学院关于学生工作的意志贯彻到系 (部) , 才能保证整个学院的学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做好指导工作的同时, 还要注意协调系 (部) 之间教育管理工作, 只有发挥好协调职能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工作, 才能激发系 (部) 开展工作的活力, 保证系 (部) 开展工作的效率, 避免学院公共资源的浪费。

5. 监督与评估

监督和评估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学生处等宏观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学院对系 (部)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的监督检查, 在监督检查过程中, 纠正各系 (部) 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恰当的做法, 鼓励和发扬各系 (部) 结合学院实际自主创新的思路, 保证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通过一段时间的监督检查, 获取各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根据各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对各系 (部) 开展学生工作的教育管理效果进行评估, 激励后进, 弘扬先进, 保证对系 (部) 监督检查的效果。

四、完善院系两级管理运行机制主要做法

1. 构建院系两级联动平台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由院系两级共同承担, 院系两级管理机制的沟通与协调是保证学院安全稳定、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基本情况反馈、共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场合。其载体就是构建院系两级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目前平台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工作例会、年度学生工作会议、校内学生工作交流小报、学生处设有处长信箱、各系网站设有总支书记信息、学生团学工作专栏等学生互动平台。

学生工作例会是院系两级学生工作的常设平台, 学生处向各系 (部) 及各学管单位传达上级和学院对学生工作阶段性方针、意图等, 并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宏观性指导, 各系 (部) 在学生工作例会上及时反映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本系 (部) 近期学生工作的基本动态, 让学院充分了解当前学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年度工作会议, 是全院学生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互动的总平台。系 (部) 可利用这一场合, 学习其他系 (部) 的先进管理经验, 互相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同时反映学生和学生教育管理的诉求和基本愿望。

2. 科学划分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职能, 明确责权

在实施院系两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过程中, 必须明确院系两级学生管理的职责范围。代表学院履行学生教育管理职能的学生处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把握正确的工作导向, 把传统意义上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管理与指导、参谋与协调、服务与保障、检查与评议、监督与评价的两级管理模式。系 (部) 是学院内部的二级办学管理实体, 学院应加大系 (部) 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激励系 (部) 自主、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对系 (部) 学生工作的缺失进行一定的纠正和指导, 使全院学生工作步调一致、相得益彰。

3.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机制, 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目前我院对学生工作的考核, 都是以自然年为单位对系 (部) 学生工作进行考核, 这种考核时效性较差, 会使问题堆积, 以致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笔者认为, 应该通过考核加强对系 (部) 学生工作的监督, 树立科学监督理念。监督考核是为了促进工作, 不是刻意要看某个系 (部) 的“笑话”。

要科学制定监督考核指标, 比如学生到课率、学生违纪率、学生创新成果、学生文化建设等都可以作为考核的指标。要按照中央关于人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需求认真设定考核标准, 同时还要结合学院特色创新学生工作考核的指标, 比如我院行业特色鲜明, 就可以把在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列为指标。通过考核引导系 (部) 积极开展学生工作, 引导学生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有用人才。

4. 提高学生管理队伍的认识水平, 保证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运行机制畅通

要让院系两级学生管理运行机制的畅通运行, 学生教育管理干部是关键。在日常工作中, 要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对该机制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位, 认识准确, 才能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 才能做到政令畅通, 才能使广大学管干部自觉拥护这一机制。而要提高广大学管干部的认识水平, 关键在引导。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院系两级都应把正确引导广大学管干部对机制的认识, 作为顺利运行院系两级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嵇小怡.从“学习型组织看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6) .

[2]毛新年.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 2007, (21) .

[3]骆利民.高校实行二级管理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

[4]刘锁娣.浅谈如何构建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9) .

院系级网站论文 篇8

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体制不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档案建设管理起步较晚, 现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探索性阶段, 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大多没有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具体管理过程中, 也只是大致规定了一些需要归档的文件材料, 没有明确的归档要求及奖惩措施。尤其是对教学档案工作缺乏经常性的检查和督导, 不能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 使得各系的建档工作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 教学档案机构设置不健全, 设立系一级档案室统一管理教学档案的独立学院并不多见, 基本上处于分散式管理。存放档案材料的空间有限, 给查找利用带来诸多不便。

教学档案收集难, 缺乏规范性收集是教学档案管理的基础, 没有收集, 其他工作无从谈起。首先, 教学档案内容的广泛性、来源的分散性、时间的周期性等自身特点决定了收集工作的艰巨性, 在实际收集过程中具体到某类材料是否要立卷归档常常模糊不清。其次, 独立学院外聘教师多, 存在教学材料填写不规范、不完整、照搬照抄自己所在学校的教学材料、不能自觉及时地提交教学档案材料等诸多现象, 这在客观上加大了教学档案管理的难度。再次, 广大教师对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档案意识比较薄弱。教师的任务主要集中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常常忽视教学档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对教学档案管理认识不清, 认为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不在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内, 上交的材料往往临时突击、草率整理, 造成教学档案收集难和质量不高。

教学档案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教学档案齐全性方面看, 第一, 独立学院成立之初的教学原始材料残缺不全, 存在漏洞;第二,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 不能完全保证各项教学活动有据可查, 存在有计划、无总结, 有计划、有总结、无过程记录等现象, 难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有的工作做了而且做得很好, 却因没有形成文字材料, 在接受各类评估前不得不重新填补, 使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从归档内容看, 反映教学过程管理的基础材料居多, 而反映某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课程改革、教师相互听课的分析综述材料、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教学实践类的材料相对较少。从档案载体看, 仍以纸质档案为主, 实物类的档案如照片、奖杯, 电子类档案如课件、视频材料、音频材料等没有及时归档。

缺少专业的、专职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很少为专业出身, 这支队伍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 较少受过档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由教学秘书兼任, 由于忙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 造成收集、归档不及时, 容易错过档案收集的最佳时间, 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档案的整理和规范中, 以致大量教学材料积压甚至丢失。另外,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 从而影响了教学档案的完整性、连续性及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熟悉程度。

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我们正步入一个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字化的全新时代, 电子技术日益成为教学档案的重要载体。由于教学档案管理涉及的专业较多、课程复杂、范围太广, 造成在数据查找、资料共享等方面的诸多不便。目前, 虽然已经使用了教学管理系统软件, 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检索到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学生成绩、教学管理文件等, 但涉及更广范围的教学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还相对落后, 仍采用手工操作。大量的电子文件仅仅被作为资料保存起来, 借助相应的管理软件代替人工管理模式与方法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开发。

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缺乏配套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 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对我院各系教学档案调查发现, 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的管理缺乏统一性, 主要表现在: (1) 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有的档案只有纸质版没有电子版, 而大多数教学档案仅留存在电脑里, 并没有及时打印装订。 (2) 对电子文档的保存没有做明确规定, 对哪类电子文档应当妥善保存, 哪类电子文档用后应及时删除, 哪类教学档案需要同步保管电子版和纸质版还相当模糊, 以致于大量有用无用的电子文档存储在电脑里, 既占用了空间, 又不能很好地发挥便捷、迅速查找和利用的功能。

重管理, 轻使用, 服务效能低在教学档案管理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倾向: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收集、保存、管理等环节上, 忽视了教学档案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即如何有效地利用。平日整理好的教学档案只有在迎接各类评估时才露出庐山真面目, 这种静态的低层次管理只会造成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被束之高阁, 不能为各系、为学院进行教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不能很好地促进各系乃至学院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终变成一堆堆没有意义的符号, 对档案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加强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对策

建立健全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合理的、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关键。为使独立学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有章可循, 管理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学院应在《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和《档案法》的基础上, 结合学院实际情况, 制定出符合独立学院系级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特点、操作性较强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具体包括: (1) 教学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对教学档案的归类范围、立卷归档原则、立卷归档程序方法、装订方法、保管期限等作出明确规定。 (2) 制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与奖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教学档案建设作为管理人员年度考核内容之一, 对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予以奖励。 (3) 建立教学档案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 将繁琐的教学档案建设分阶段进行, 每个阶段确定不同的检查重点, 及时了解归档文件的收集、整理和管理情况, 发现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将教学档案建设贯穿到整个教学管理活动中, 保证教学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规范化。 (4) 对兼职教师, 学院应建立相应的约束制度, 做到赏罚分明, 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否则, 兼职教师一旦不再任职, 珍贵的档案资料就可能化为乌有,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 保证材料的系统和完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积累性, 不是靠临时突击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要做好档案整理前的集中收集和整理后的随时补充工作, 力争经常性的定期跟踪收集, 保证教学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在方法上, 要坚持随时发现、随时整理、平时立卷的原则, 以免造成遗漏, 影响档案的完整性, 这类档案多为教学综合类、专业与课程建设类、学籍管理类等。也可坚持集中收集与整理的原则, 时间为开学初或期末, 这类档案多为系一级教学档案。在内容上, 要体现独立学院档案材料的丰富性和特色性。除常规材料外, 有关特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优秀学生的材料等也要齐全, 尽可能反映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对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档案工作质量。首先, 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加强档案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学习, 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知识修养和管理能力。其次, 学院应采取措施, 不定期开展教学档案建设工作的岗位培训和专题研讨, 着重方法技巧上的传授, 突出实用性。如加强对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类、立卷、装订、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学习, 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学习,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也可以走出校门, 采取观摩学习的方式, 了解兄弟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情况, 吸收经验, 不断探索管理新方式, 使教学档案管理更加专业化。再次, 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质量意识, 严把质量关。针对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多, 不好管理的难题, 管理人员应按照归档要求严格把握教师上交材料的质量, 认真推行规范化, 克服那种交什么就收什么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限期修改, 使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从源头做起, 充分发挥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

提高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采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保存档案信息, 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更好的利用方式, 已经成为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的趋势。 (1) 要实现教学档案收集的信息化, 充分运用和开发教学管理系统, 管理教学计划、教师基础信息、课程表、学生学籍、成绩、毕业资格审查等。 (2) 建立一批教学档案数据库, 如教学研究成果库、教师工作量库、实践教学库、毕业论文库等, 逐步向教学档案数字化过渡。教师可通过管理平台, 将每学期的相关材料上传到数据库, 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档案编目管理和自动检索, 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手段的教学档案动态跟踪管理。

加强对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的配套管理明确电子文档的归档范围, 这类文档应当是平时经常使用的、基础性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档, 避免保存电子文档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此基础上, 树立电子文档与纸质档案一体化的理念, 即在电子文档产生的同时打印出纸质文档, 再把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作有机的对应, 建立准确的一对一的标识关系。可在纸质档案的目录内标明相对应的电子文档的存放地址, 在电子文档的命名中标明与纸质文档相对应的文件盒编号。

增强档案意识, 形成领导重视, 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首先, 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系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并将教学档案管理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 列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 像抓教学、科研一样, 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投放力量, 给予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的支持, 为档案管理提供有利条件, 帮助档案管理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如加大教学档案软 (硬) 件方面的投入, 设置档案室, 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等。其次, 要加强宣传, 使广大教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科研等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自己在档案方面的义务, 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转变档案管理与己无关的观念, 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积累档案资料, 积极配合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及时将有价值的材料按要求上交, 杜绝被动应付的现象。

利用教学档案为教学工作服务教学档案不是为评估而保存, 也不是为保存而管理, 而是要服务于教学, 为决策和研究提供依据。 (1) 利用教学档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诸如优秀教案、先进的教学经验、优秀科研成果等, 为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 有助于青年教师成长。另外, 通过分析以往的教学质量检查情况, 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 (2) 利用教学档案,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性地参考以往材料, 分析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教学管理的新方法,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 利用教学档案为教学研究服务。从历年的试卷分析、考场记录中可以看出题型的难易程度, 题量大小等信息, 进一步优化试卷。 (4) 加强教学档案的编纂工作。这是进一步利用教学档案的基础。应按专题对文件进行收集、筛选、加工、整合, 最后, 转化为教学管理文件集、优秀毕业论文集、优秀作品选、教学改革成就、教学经验分享等成果。各系网站还应开辟档案信息专栏, 将这些成果发布, 使教学档案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方便师生查阅和使用。

总之, 独立学院要对教学档案管理下大力气, 在思想上更加重视, 在制度上更加完善, 在体制上更加健全, 在方法上更加科学, 在使用上更加有效, 使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更好地服务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夏静.加强院系教学档案建设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 2005, 21 (5) :144-145.

[2]范叶青, 程云行.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07 (6) :37-39.

[3]赵长渝.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文教资料, 2010 (4上) :171-172.

[4]刘娅娅.新时期高校二级院系教务档案管理浅析[J].甘肃科技, 2010, 26 (20) :113.

[5]陈晓芬.浅谈院系教学档案管理[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9 (6) :88-89.

上一篇: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下一篇:成人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