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2024-09-25

口腔护理说课设计(精选4篇)

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篇1

卫生部颁布的《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明确指出要加强基础护理特别是生活护理工作, 而口腔护理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好这一工作, 就要从源头做起, 即让在校护生重视口腔护理, 才能满足岗位需求。而说课是让护理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 通过说课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 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在丰富教师自身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素质。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 将更好地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真正实现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示范工程的基本目标。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是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1]。简单地说, 就是要说明这节课教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教, 这么教有哪些理论依据。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5方面, 即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在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中, 主要采用的是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 在课前精心准备学案, 既可以概括本次课程所学内容的教学案例, 在学案中按照本次课的教学思路, 分设相应问题, 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 同时完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发挥学案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设一名组长, 让学生自主探究, 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下面具体谈谈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思路。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技术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主干课程, 是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以下简称护考) 中所占比例较大。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护考, 满足岗位需要, 学生不仅要掌握口腔护理理论知识, 还要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

1.2.1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真正做到关心体贴患者。

1.2.2 知识目标简述特殊口腔护理的对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2.3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 初步在模型上进行口腔护理。

1.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中的口腔健康教育较为简单, 留给学生自学, 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学习。特殊口腔护理中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常用漱口溶液是考点之一, 是本次课的重、难点。

1.4 教材开发

为适应护理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及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在力求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岗位需要和学生特点, 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删去口腔健康教育的内容, 只在课后适当点拨。增加口腔保健的新知识, 如牙线签、牙间刷和牙线的使用, 以重点突出操作流程,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5 课时安排与教具准备

由于口腔护理是临床常用操作, 为更好地突出中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理念, 故安排4学时, 其中第一学时为理论课, 本次说课设计仅针对第一学时。在授课过程中, 除多媒体教学设备外, 还准备了特制的牙齿模型, 方便学生练习。

2 说教法

学生普遍反应, 口腔护理这节内容知识点较多, 记忆困难, 且操作步骤繁琐。针对这些问题, 通过对护考考纲、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参考“五导五学”的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见表1) [2], 制定以下教学方法:先采用任务驱动法提前布置形式多样的课前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辅以情景创设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再通过学案导学、教师演示、小组练习、多媒体教学, 贯穿教学全过程, 从声、光、影多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内容。

3 说学法

我校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 基础相对薄弱, 但他们观察、动手能力较强, 对本门课程兴趣浓厚。根据这些特点,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使教学活动不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4 说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主要设计为三大模块, 包括课前安排、课中引导和课后延伸, 即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视频导入、案例切入、小组讨论、观看演示、动手模仿、归纳升华, 最终完成本次理论课的教学。

4.1 课前安排

由于口腔护理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 教师要布置课前作业, 让学生收集口腔健康教育的知识, 然后分组制成健康小报, 再请各组成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角色扮演, 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2 课中引导

4.2.1 视频导入, 引入新课

按照内在动机激发论的观点, 只有充分激发学习动机, 才能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地向学生渗透护理专业思想。在课堂活动中,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口腔卫生有关的健康教育视频, 通过视频中的专家感召让学生意识到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4.2.2 案例切入, 小组讨论

让学生拿出课前发放的学案, 通过具体案例提问, 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是护士, 能否判断患者出现了哪些情况?有哪些需要应该满足?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 患者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自己就是案例中的患者, 希望护士怎样照顾自己?并让学生讨论后把答案写在学案上。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查阅课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患者出现的具体问题, 继而自然地引出口腔护理的对象、目的。这样设计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逐步学会系统、辩证地思考问题, 达到灵活学习, 主动参与的目的。

4.2.3 讲授演示, 归纳总结

为更好地突破护考难点, 使学生掌握本次课的重、难点,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3项任务。

(1) 任务一:常用漱口溶液。充分利用学案中所设问题讲授引导, 让学生明白要想解决口腔问题, 除口腔清洁外, 选择恰当的漱口溶液也十分重要。在精讲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法, 同时结合实际自创口诀, 自由发挥, 让学生在享受自我创新的乐趣的同时记住漱口溶液的名称和用途。

(2) 任务二: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护理技能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思考:患者已经昏迷, 能否对其使用漱口溶液?接下来该如何帮助患者?这些开放性问题, 会引出很多答案。此时教师应加以引导, 适时推出新的清洁口腔的方法, 即特殊口腔护理法, 这也是学生期待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再进行操作演示, 自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 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模型的沟通交流, 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精神。讲授演示结束后, 针对部分学生不易掌握, 如擦洗部位和顺序, 笔者利用Power Point自制了擦洗顺序的动态效果, 以便学生更好地观察、理解、记忆。看过自制动画后, 把课堂交给学生, 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讨论、比较。期间教师巡视解惑, 对各小组的表现及时反馈。学生动手操作后上台展示, 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精髓。

(3) 任务三:特殊口腔护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学案中的案例,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做口腔护理擦洗牙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出注意事项, 遗漏之处再由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自觉探索的内驱力, 真正做到在思中学。至此, 本次课的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

4.2.4 回顾全课, 升华情感

课堂活动已接近尾声, 让学生通过学案再次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并请学生总结, 当面对此类患者时, 护理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举一反三, 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获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解决护考常考的A2型题的办法之一。

4.2.5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因此, 仍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 列出本次课的授课内容, 以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总结本次课的重、难点。

4.3 课后延伸

课堂活动的结束意味着知识内化的开始, 为巩固学习效果, 为后续实验课扫清障碍, 笔者设计了以下3种类型的作业: (1) 巩固性作业, 学生“在组长处说出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2) 创新性作业, “编写常用漱口溶液的记忆口诀”, 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 实践性作业, “以班级为单位向低年级学生举办口腔健康教育小讲座”, 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上述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课后, 请各组学生在组长处填写知识、能力、态度、合作情况的评价表, 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掌握情况, 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在整个课堂活动中, 教师是激发思、指导思、培养思、训练思、发展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是积极的开展思、实践思、优化思、转化思、发展思的学习主体, 通过上述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说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谈自己本次说课设计的优缺点, 针对问题找到不足, 以利于今后的教学改革, 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

说课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的思考和检验, 是对自身教学实践过程的深入研究, 通过开展这样的教研活动, 可促进护理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摘要:口腔护理是卫生部要求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一项常规临床操作, 为满足岗位需求, 体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笔者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5方面论述了口腔护理这一内容的说课设计过程, 包括现代教法和学法在护理专业课程中运用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彦昆.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2]高宏存.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方法案例全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0.

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篇2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 讲述自己的课程总体设计,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研活动。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及精心设计, 向大家谈谈“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思路。

1 说内容

1.1 地位和作用

基础护理学是指导学生如何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一门学科。学好基础护理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之情, 了解护士的职责, 对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护理技能操作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应用较广泛的一项, 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因此本节课内容有着重要的地位。

1.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熟悉口腔护理的目的;掌握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作用。

(2) 技能目标: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正确、规范地实施口腔护理。

(3)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和尊重患者, 具有爱伤观念。

1.3 教学的重点、难点

(1) 重点:常用漱口溶液的临床作用;特殊口腔护理的适用对象、操作注意事项。

(2) 难点:特殊口腔护理;擦洗口腔的顺序。

2 说教法

2.1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大专二年级学生, 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求知欲低, 但是动手能力强、思路灵活。所以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注重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采用角色扮演法,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2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点拨、分组讨论、情境教学、操作演示、角色扮演等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说教材

对教材进行重组, 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将教材中“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及协助患者口腔清洁法”作为自学内容, 同时给出思考题。

4 说学法

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1) 温故知新法:及时复习所学知识, 获得新的领悟,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分析归纳法: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3)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活动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5 说教学过程

在课程开始前, 准备口腔护理用物、多媒体课件、口腔护理教学片、p H试纸、口腔模型、模型人。这次课的课时安排共计两学时, 由以下6个环节组成。

5.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3分钟)

在具体的情境中,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口腔溃疡的图片, 创设“学生面对口腔溃疡患者”的情境, 鼓励学生采取护理措施解决患者的口腔问题。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 缩短理论与临床的距离。

5.2 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 (4分钟)

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健康人的口腔有细菌吗?一般情况下口腔细菌为什么不会引起口腔感染?如何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的作用是什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并派代表总结发言。

5.3 讲授点拨, 突出重点, 分解难点 (13分钟)

首先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漱口溶液联系起来, 设计直观系统的板书,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一、口腔护理的目的二、常用的漱口溶液

1.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生理盐水、0.02%呋喃西林

2.去除口臭———复方硼酸、1%~3%过氧化氢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漱口溶液?让学生拿出p H试纸, 通过实验了解口腔内的酸碱度, 从而得出结论:临床上根据口腔唾液p H值选择漱口溶液。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探究精神。

最后讲解特殊口腔护理的适用对象及口腔护理擦洗顺序。利用口腔模型与学生共同探讨擦洗顺序, 让学生明白按照顺序擦洗可避免遗漏。

5.4 操作演示, 加深记忆 (15分钟)

第一步展示临床病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患者, 女, 50岁, 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入院。入院后给予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两周。近日来患者精神极差, 食欲不振, 检查发现患者口唇干裂, 口腔黏膜干燥, 有一白色凝乳状斑块, 用棉签难以擦去, 有口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病例, 结合所学知识, 按照患者病情设计具体的口腔护理方案,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二步教师扮演护士, 一名学生扮演患者, 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示教, 除了注重操作流程外, 还应重点展示护理操作用语及面部表情、肢体动作, 从细微处体现对患者的关心, 让学生在学中练,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规范的操作程序,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伤观念以及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第三步再次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重点讲解。

5.5 分组练习, 规范操作 (40分钟)

创设情境进行操作练习, 3人一组, 1人扮演护士, 1人扮演患者, 1人扮演患者家属, 教师巡视指导, 指出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使学生加深理解。为了让实践教学更生动, 可循环播放操作视频, 强化教学效果。

5.6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5分钟)

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并让学生搜集相关教辅和互联网资料, 巩固新知。

6 说教学效果

课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了解本班学生对情境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评价及学习收获, 采用无记名方式, 发放问卷154份, 收回有效问卷152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8.7%。结果见表1。

调查显示, 学生对调查问卷的多数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 情境角色扮演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学会护患沟通、关爱患者。但是在提高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能力方面持基本同意和否定态度的学生较多, 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课程的安排造成学生学习操作技术前很少接触临床和患者, 由于缺乏临床实践, 对“患者”角色和“护士”角色以及“患者家属”角色理解深度不够,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见习和实习, 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7 教学反思

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篇3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错畸形分类”是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口腔正畸学课程中第四章的内容[2], 是全书的一个重点, 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绪论、颅面部生长发育及错畸形的病因3个章节,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还为后续章节的学习, 如错畸形的检查诊断、矫治器矫治技术、常见错畸形的矫治等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并且“错畸形分类”的学习不仅与口腔临床工作联系非常紧密, 而且它也是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必考知识。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 结合口腔本科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2.1 知识目标

掌握Angle分类法及其优缺点, 熟悉毛氏分类法, 了解Angle理想正畸特征。

1.2.2 能力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 识别患者错畸形的分类, 为错畸形的诊断、治疗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并与之前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温习错畸形的病因等。

1.2.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为其今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点:Angle分类法及其优缺点。

难点:毛氏分类法。

关键点:以纵向思维方式学习知识, 适时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 适当引入后续知识点。

1.4 课时安排

该内容共两课时, 共计100分钟。教师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引入临床病例, 讲授知识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5 教具准备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讲义和教案。

2 说学情

2.1 学生的知识经验

我们的授课对象为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在此之前, 他们已学习了专业基础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学及口腔正畸学的前三章内容, 这为本节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要注意的是, 学生的认知程度不一样。

2.2 学生的技能态度

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生已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但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会有所遗忘, 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达到高峰, 他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抓住这一特点, 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 说教法与手段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 教师的教为引导”的原则,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记忆的发展规律,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采用学导式教学法, 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入临床病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总体思路:感知→领悟→掌握→运用, 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任务驱动教学法、病例讨论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4 说教学程序

笔者计划用两个课时 (100分钟) 来完成教学任务, 共分为4个教学环节, 包括复习和新课的导入 (15分钟) (Angle理想正畸及其他) →新课讲解 (55分钟) (Angle分类法35分钟;毛燮均错分类法20分钟) →临床病例分析 (25分钟) →小结及思考题 (5分钟)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突出重点, 条理清晰, 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4.1 导入新课 (15分钟)

导入语的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 (1) 概括旧知识, 引出新知识, 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2 讲授新课 (55分钟)

4.2.1 对教学重点的处理

在“错畸形分类”的教学中, 教学重点是Angle分类法及其相关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 选择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直观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而且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4.2.2 对教学难点的处理

在“错畸形分类”的教学中, 教学难点是毛氏分类法及相关内容。因此, 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的方式, 利用清晰的板书来弥补多媒体课件难以显示全部信息的不足。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启发、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记忆、理解知识。

4.3 临床病例分析 (25分钟)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 把理论知识形象化, 通过展现具体实物, 适当对病例进行引申,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串联、积累、加工,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4 小结及思考题 (5分钟)

结合板书对所讲内容进行小结, 让学生对本堂课所学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4.5 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提纲式的板书, 提纲挈领, 层次分明, 能很好地说明教学内容。同时, 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内容在板书上用五角星标记。

5 说教学设计亮点及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在整个口腔正畸学课程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看似简单的内容, 若没有熟记、掌握, 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一定影响。因此, 本次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熟练掌握错畸形的分类方法。

(2) 本节课融入大量病例, 为学生提供了识记、运用的平台, 也可通过病例的展示, 激发学生学习口腔正畸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讲课过程中需将现代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之前已掌握的知识点, 启发学生思考。

(4) 新课程理念提出, 教学重心应由“教”转向“学”, 这个“重心转移”有3方面的含义:“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材转向学材、教法转向学法。”[3]因此, 在本次说课的操作过程中, 应注重说清以下问题:针对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 学生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教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宝峰.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8.

[2]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口腔护理说课设计 篇4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全国护士执业考试要求, 在护理专业院校共建共管委员会多次研讨的基础上, 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三年制大专护生, 因前期已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健康评估、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等课程, 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及专业基础知识, 为本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 掌握妇科护理的专业知识, 能实施常用妇科护理操作,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疾病的妇女实施整体护理, 同时本课程在执考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对学生临床护理职业能力培养和护理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了主要支撑作用。

1.2 课程目标

1.2.1 能力目标

(1) 能实施常用妇科护理操作;对妇科常用手术及检查进行护理配合。 (2)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妇科疾病的妇女实施整体护理;在老师指导下, 能对急危重病患者配合抢救。 (3) 具有应急和协调能力, 配合医疗, 针对病情做好护理工作。 (4) 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主动了解患者情况及时准确判断其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1.2.2 知识目标

(1) 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身体状况评估及护理措施。 (2) 熟悉其健康史、辅助检查、心理-社会状况的评估及治疗原则;了解病因病理。

1.2.3 素质目标

关心体贴尊重每位妇女, 根据妇科患者的特点做好热情周到的服务。

2 教学内容

2.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程组在与校外实习基地密切合作、护理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合作开发课程, 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2 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根据护理工作发展需要和完成妇科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 并结合执考大纲选取教学内容, 做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突出专科理论和操作, 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为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2.3 教学整体设计

2.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妇科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 按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整合五个主题单元, 若干学习任务, 把实践内容穿插在各主题单元中进行。总课时为30学时, 其中理论24学时, 以讲授为主, 实践6学时, 是校内实训、临床见习相结合。顶岗实习有4~6周的时间, 学生轮转妇科门诊及妇科病房, 这种校内实训与床边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学生妇科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 在实践中巩固妇科基本理论。

2.3.2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患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难点:葡萄胎患者清宫术护理配合;化疗患者的护理;子宫肌瘤的分类。解决办法:通过案例教学、临床见习、分组讨论等方式。如子宫肌瘤的分类是学习的难点, 内容抽象, 因此, 我们利用生动形象的图片供同学参考。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案例分析、床边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直观演示、多媒体技术手段等,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以病例和问题为先导, 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 注重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床边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 (医院) 进行, 以真实病例为载体, 如子宫肌瘤病例, 由老师在床边结合具体病例讲解病因、病理、护理评估, 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 并拟定护理措施, 学生现场观摩老师对患者的处理方法, 可随时提问, 床边教学结束后, 学生写学习小结。

3.2 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

在考核内容上采取过程考核与终极考核相结合, 过程考核包括学生平时的课堂练习、学习态度和实践考试 (由校外兼职老师共同参与) ;终极考核是期末理论考试。其中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 终极考核占70%。

3.3 学情分析和学习方法指导

3.3.1 认知能力

学习前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及专业基础知识, 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3.2 学习能力

(1) 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 能勤于思考, 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 (2) 相对缺乏学习主动性, 对理论知识接受比较慢。 (3) 对实践课及临床见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且动手能力强。

3.3.3 学习方法指导关键在于引导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

(1) 课前:布置特色案例, 引导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2) 课中:结合临床真实病例授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后:鼓励通过学生强化实训、临床见习巩固理论知识。

4 教学条件与资源

4.1 教材选用情况、数字化教辅资源

选用卫生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成人护理 (下) 》。教材采用全新的模式编写, 知识点全面, 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能较好地与执考接轨。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有网络资源信息、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资源库论文文献等。

4.2 实训基地

(1) 校内实训条件:首先是国家级护理实训中心, 在实训室学生能够进行妇科护理基本技能的训练, 通过模拟教具, 仿真环境的布置, 为学生更好的掌握妇科护理技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 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们的实训基地遍布江苏各地二甲以上医院, 具有“规模、教学、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特点。

4.3 教学团队

课程组拥有一支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教学团队。团队共9人, 其中兼职教师4人;高级职称占45%, 中级职称占44%, 89%为双师型教师。

5 教学效果

(1) 建设成效:a.三年级学生在医院妇科实习期间, 受到带教老师, 及护士长的高度评价。b.近4年来, 执考通过率在99.5%以上, 其中2010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c.2007年在教育部、卫生部举办的第二届“天堰杯”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团队第三名和最佳创意奖等13项大奖。 (2) 评价:校内督导专家、校外行业专家、学生对于本课程从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学态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适用度、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3) 创新与特色:密切校院结合, 与临床教学医院共同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 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的教学基地管理模式。 (4) 建设与改革思路: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a.校企合作密切程度仍需深化, 青年教师仍需加强培养。b.课程网站等信息化资源建设尚显不足。

参考文献

[1]黄敏, 刘娜.高职课程说课内涵浅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8 (3) :109-112.

上一篇:系统绩效下一篇:高职城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