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实践(共12篇)
练习实践 篇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 都会安排一个“练习”的教学内容, 这是苏教版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最大的不同。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教材内容, 将功夫花在“练习”之外, 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教学功能。
一、寻找生活实际的落脚点
“练习”教材中, 无论是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 中年级的 “ 处处留心”, 还是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 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在教学时, 很有必要分析一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寻找两者的结合点, 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个落脚点。
1.走进生活, 开展语文实践
有些教材内容就是学生的生活, 那就将学生带进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让学生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 如学校绿化调查与建议, 就可根据教材要求, 给学生人手一张调查表 (也可小组合作) , 走进校园的绿树红花之间, 去观察、去统计、去思考、去提出建议。 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统计的方法, 更唤醒了关注校园的主人翁意识。
2.还原生活, 掌握语言规律
有些教材内容, 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 但是同一内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不完全相同。比如四年级要求学生画出学校到自家的线路图, 并用语言阐述具体的走法。这个练习有一定的难度, 不仅要正确表述行走的方向与线路, 还要寻找到路线与周边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 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还原生活, 掌握基本的方法。 具体可以带领学生结合现实生活, 选择大家都知道的路名、知名建筑、生活小区等, 设计一条学生能够理解的路线, 帮助学生弄懂方向, 找到关键地点 (拐弯口、典型建筑等) , 用语言阐述具体走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画图解说。
3.巧用资源, 弥补认知所缺
因为教材要兼顾各地学生的需要, 难免会出现与本地学生生活脱节的教学内容, 比如六年级下册练习2中的认识农具。 在城市学校, 此内容不仅是学生, 就是教师的生活中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这时候, 就需要借助间接经验来弥补学生生活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问问家里的长辈, 有乡下亲朋的可以亲自去看看农具的样子, 或者请对方拍个照片来, 有些博物馆有这方面展出的, 可以去参观一下。 当然, 教师直接提供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学生亲自参与挖掘身边资源的学习活动更有意义, 也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具象认识, 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落实语感培养的训练点
为了借助练习教材, 训练学生在实践中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 必须落实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点, 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1.借助阅读材料, 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练习中常常出现文学经典片段的赏读, 可引导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学会赏析感悟语言之妙。 比如课例中“ 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 (出自《红楼梦》) , 这段语言描写了各种人物的“笑态”, 并通过这种种笑, 将黛玉的柔弱、宝玉的恃宠、贾母的纵惯等刻画得活灵活现。 教学时, 这位教师不仅引导学生领悟通过笑的姿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还抓住两个“喷” (史湘云的“喷饭”, 薛姨妈的“喷茶”) 、两个“笑疼了肚子” (黛玉 “伏在桌上哎哟”和惜春 “ 让奶娘揉一揉肠子”) 来领略古典文学语言之精妙,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2.利用语言资源, 体悟地域文化特点
各个练习教材中, 还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语言资源,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悟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如六年级上册练习4中的“俗语”, 在教学时除了积累教材中所提供的几个俗语, 更要引导学生体悟———俗语来自于广大人民群众中间, 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反映了地区的民俗风情, 这样的语言通俗易懂, 活泼生动, 细细品味有一定的意蕴。 因此, 教师可以事先收集一些本地俗语, 让学生用方言读一读并说说理解, 还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挖掘家庭资源, 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俗语进行交流 (本班新市民学生居多, 来自五湖四海的家庭, 让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
3.注重迁移运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时,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例子, 引导学生仿写、续写。如五年级上册练习1《风儿在哪儿》的教学, 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弄懂诗歌的结构, 发现诗歌其他的句子都是一样的, 只有其中一句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 树梢轻轻地摆动” “ 湖面泛起了碧波”。这两句虽然没有写到风, 但是却形象地写出了因风而起的独特景象。再启发学生想象一下, 生活中还有哪些风吹过时能看见的画面, 将学生的视角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 如“红旗在空中招展”“池塘荡起了涟漪”“柳枝飞舞着长发”……仿照教材中诗歌的结构写下来, 就成了诗歌语言。
可以图文结合, 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图景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画面, 再转变成文字记录下来。如一年级上册练习5, 教材提供了一幅黑白图。在教学时, 可以先让学生看图, 将图中描绘的景物名称如 “树叶”“蚂蚁”“青草”“小河”写在田字格里, 这样, 学生的眼里就有了物。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给图中的景物涂上颜色, 这样, 学生的眼里就有了色彩斑斓的春天。接着, 引导学生看图, 想一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编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 学生就会将图中的景物联系起来去想象, 在学生的心里, 就生成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最后, 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三、创设沟通交流的现场感
在针对“练习”中“口语交际”的教学时, 需要创设各种不同的、有真实意义的、可以让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现场。
1.让课堂成为真实的交际现场
学生首先得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 所以课堂本身就是学生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真实现场。教师在教学时, 要充分利用班集体这一交往场所, 开展“口语交际”学习活动。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实际, 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自我介绍”。首先, 教师先提出自我介绍的总体要求, 比如讲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上的是哪所幼儿园、学了哪些本领, 如果愿意还可以展示一个自己拿手的本领。接着, 同桌的小朋友之间先自我介绍, 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 因为教室里大家都要交流, 介绍的同学说话声音要轻一点, 让同桌听见就可以了,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 还可以让学生走下座位, 主动跟自己还不认识的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最后, 还可以请自告奋勇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自我介绍, 这时候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大胆表达了。多层面的“自我介绍”, 让学生敞开心扉, 融入班集体, 迈出了“口语交际”的第一步。
2.变现实生活为沟通交际的课堂
学生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的能力有时需要在特殊的情境中习得, 比如“打电话”, 是打电话一方与听电话的另一方之间点对点的交流,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去培养学生相关的沟通能力。就以“打电话”为例, 教师可以将教学现场设定为学生的家里, 通过“我给老师打电话”或者“老师给我打电话”的形式, 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会打电话与接电话的基本礼节, 学会礼貌用语“请问你找谁”“老师您好”“老师再见”等;学会倾听并收集交流信息, 比如“老师让我明天穿校服”“老师让我妈妈打电话给他”等;学会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 比如“我想问老师一个问题”“我今天在学校有点不开心”;等等。当然, 为了让“打电话”的语用价值最优化, 教师事先得设计好通话的内容, 好让学生沟通有内容, 交流时就有话可讲。
3.将课堂变成虚拟的社会现场
有的口语交际内容需要与社会现场接轨, 为了更有现场感, 可以将课堂改造成“模拟现场”。比如三年级上册练习5的“小小展销会”, 可以将教室 (甚至操场) 变成展销现场, 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每一小组一个展销专题。比如文具用品展区、阅读书籍展区、玩具工艺品展区等等, 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分工, 有的负责介绍展品, 有的负责招揽顾客, 有的负责销售, 有的负责收钱, 做到分工明确, 职责分明。作为顾客的同学, 在参观展区、信息咨询、购买商品时, 也要做到礼貌文明。教师可以即时记录下学生的现场表现, 作为活动后进行总结评价的依据。
练习教材, 虽然既不是指向阅读教学, 也不指向习作教学, 但是却涵盖了“听说读写”, 具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语用价值。作为一线教师, 应该充分发挥该教材的语用功能, 将功夫花在“练习”之外, 为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服务。
练习实践 篇2
小学语文
一、学科基础知识(60分)
题型:基础知识与积累20分;阅读20分;写作20分(按成人或学生角度写作均可)。
二、教材研究与实践(40分)
(一)、考试内容:
1、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新课程标准理念及教学建议;
2、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3、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4、有关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设计与评价能力。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10分,简答题、案例分析题30分。
阶段目标
1、写作(写话、习作)
在情感态度方面,先重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对写话有兴趣”,“有表达的自信心”),注重写作中的合作与交流(3—4年级“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高年级则过渡到有较为自觉的写作目的(“懂得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写”)。这一点比大纲有所强化。
注重在写作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放开种种束缚,鼓励自由表达。(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强调写作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如3—4年级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5—6年级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大纲仅提“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在过程方法方面,一是重视修改,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把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1—2年级“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4年级“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在知识能力方面,没有写作知识的要求,淡化文体要求,以纪实性作文为主,也可写想象作文。在条理性方面适当降低要求,只提“能根据表达习作内容的需要,分段表述”,不再提“不写错别字”的要求。
2、口语交际
重在交际,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有表达的自信心”,“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重在实践,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组织教学,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重在参与,要求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建议
写作
● 低中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
● 降低起始阶段难度 重在兴趣和自信心
● 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 鼓励想象 激发想象和幻想
http:///
● 为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 减少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 少写命题作文 提倡自主拟题
● 写作知识教学务必精要有用
■ 无须追求系统化
● 应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 重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
口语交际
●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
●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 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耐心、有主见、大方、谈吐文雅、清楚、明白、生动等等
● 贴近生活的话题 灵活的形式 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灵活的形式——话题与活动设计举例
● 小学低年段:礼貌用语、日常用语(打电话、问路、购物等)、复述、讲故事、扮演角色
● 小学中高年段:讲故事、编故事、讲述见闻、访问、自由交谈、介绍、解说、演讲、谈体会、讨论、演课本剧
● 在各科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评价建议
写作
1.写作评价,应着重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具体考察
● 综合考察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和书写等方面的表现,其中语言表达水平是重点。
● 书面 口头 分数 等级 评语 多种形式综合评价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 不仅要具体考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占有材料的方法。
● 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材料。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 注意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
4.提倡档案评价方式
● 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 实行档案式评价
口语交际
● 重视考察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 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练习实践 篇3
【关键词】创新 练习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27-02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评价学生的学习主要有六个目的:为学生提供反馈;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为教师提供反馈;为家长提供反馈;为选拔和认证提供信息;为问责提供依据。所以评价无论是在传统课程还是新课程中都极其重要。课内外练习就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评价,“创新”体现了它的价值。
一、创新练习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优化知识
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以练促学是数学能力发展的基本方式。杭州市数学教研员在不同的评课场合中,都强调数学课堂内外练习的重要性,对夯实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内化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创新练习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突出实践创新练习的地位,可以提高教师的资源意识,因为编制一系列的创新练习需要教师对教材、课程标准的全面认识,对滔滔题型的准确把握,只有不断反思调整,才能完成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材料,这一过程将极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创造条件。同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将改善教师的教学。
三、创新练习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完善评价体系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的创新练习可以在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思维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方面
进行评价。所以,从这个方面考虑,教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差生,正符合我们的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探究
研究的内容
我们在常规课内外练习、章节练习、不定期的分层挑战练习、实践练习等方面均展开了系统的实践和研究,编制成册,并将不断调整,以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料。其中的练习主要分以下几种类型:
1.分层型练习
(1)课内
紧扣课本内容和课标要求,突出重点,练习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形成阶梯向上结构:基本练习一变式练习一综合练习。新学知识及时练,重点知识反复练,易错的方面重点练,在巩固概念的同时提高基本运算技能。几乎在每节课上,都有当堂过关练习,以检测教学效果。
(2)课外
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外练习设置时设计分层练习:A类为知识盘点,紧扣当天所学的内容,主要目的是根据课本整理新知;B类是基础过关,这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的,浅显易懂,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c类是应用拓展,这类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变式应用,通过练习达到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D类是综合提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在世界数学史上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著名数学家高斯的老师曾给高斯出了一道数学题:“假如一个人环绕地球赤道走一周,那么他的头和脚走的路一样远吗?”高斯当然得出了正确答案,你呢?
假如地球是个标准球型,有一根足够长的绳子,长度比地球赤道的周长多10米用它做成一个圆形绳套,套在地球赤道的外围,假设在各处绳子离地面的距离都是相同的,有蚂蚁、兔子、大象和长颈鹿,问那一种动物能钻过去?
以上作业让学生各取所需,自主选择练习层次和练习量。
(3)章节练习
分基础过关和能力过关:基础过关练习着眼于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检测,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将一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l0个小题,学生通过复习能获得较好成绩,起到整理知识,将书“读薄”的作用,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我们将这一过程命名为“非常1+1争星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学期,是一项系列活动,每次15—20分钟,“l+1”的含义是一次过关争取较高星级,再给一次补考争星的机会,其目的是全体学生都能过基础关,其关键是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竞争的斗志。
能力过关练习是对学生发出的挑战,情境更为新颖,考察内容更为综合,学生通过此项练习可以检测自己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进行专项训练。
(4)阶段挑战练习
我们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不定期的分层挑战练习,范围是最近学习的几个章节内容的综合,目的之一是给不同层次学生更多成功的机会,及时肯定学习成效,之二是提高综合应用数学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学生非常珍惜挑战赛的荣誉,认为这是自己实力的象征。
2.合作型练习
以前的数学练习,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组内的互相交流、有效合作,互相帮助、互相鞭策、互相促进。当然,这里还牵涉到如何恰当分组的问题。
我们的课内学习小组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分别有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课外的小组组成显得更宽松,基本是同质成员,是自发形成的,主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拓展题。合作练习只在有必要、合适的时候有,并非天天进行,也并非整堂课全程进行。
3.调研型练习
寻求课堂练习个性化的设计实践 篇4
框架结构:融入学生的个性数据
框架结构的课堂练习是教师在封闭型练习的基础上只提供一个技术框架, 即操作要点, 如设置字体、创建图表, 但不指定操作数据或操作内容, 形成一个开放性区域。那么, 操作数据从哪里来?来自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这些数据可以部分或全部来自学生,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新颖、独特的练习。
我把操作数据划分为自有数据和非自有数据。自有数据专指学生自己的数据, 分成属性数据和动态数据。属性数据一般不变或者短时间内变化不大, 如身高、体重、视力、出生日期;动态数据可能会随着其他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如本周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 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一篇作文。一般来说, 运用属性数据的练习比运用动态数据的练习更具亲和力。这些自有数据可以融入E x c e l的公式、函数、图表或程序设计等教学中。
非自有数据指不是某个学生特有的数据, 一般是学生经过查找筛选出来的。考虑到练习的可行性, 可以让学生在前一节课准备或当堂通过网上搜索来准备。
例1:体重检测器。 (Excel公式的使用)
国际上常用的体重计算公式:标准体重= (身高c m-1 0 0) *0.9 (k g) , 体型和评判数据见表1。
如图1, 在数据输入区域输入自己的身高与体重, 在公式设置区域设置公式, 计算标准体重, 再用公式计算正常体重的下限和上限。设置正确后, 检测结果显示区域会在“体重类型”一栏内自动判断你的体型, 还会对你说一句悄悄话。
检测完自己的体重后, 你还可以为爸爸妈妈来一次免费的体重检测, 赶紧试试吧。
例2:输入自己的作文片段, 并标记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词语, 如用下划线标记精彩句子, 用着重号标记连续动作等。 (W o r d文字格式设置)
以下是学生评价自己作文写得出彩的片段:
没有月亮, 星星挂在深蓝的天幕, 我听到了一阵蝉鸣。那声音, 时而高亢, 时而低沉。时而如鼓声一样干脆利落, 时而又如二胡的尾音一样绕梁三日。静谧的夏夜, 蝉声似乎也成为一道风景, 天穹笼罩的一切都是它们的听众。蝉鸣声, 抑扬顿挫。 (节选自《倾听四季》)
从框架结构到形成完整练习的过程, 学生参与了练习的动态设计, 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由于操作数据是学生自己的, 因此练习本身就已经具备个性化了, 操作结果的个性化自然也在预料之中。因为这些独特的数据包含着自己独特的情感, 学生会格外珍爱这类练习。
素材加工:发挥学生的个性想象
素材加工是指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上进行操作加工。由于加工环节体现了教师预留的知识技能要点, 学生通过对素材的后期加工, 逐步掌握技术, 形成能力。这里的素材并不是单一的、不连续的技术“留白”。它有别于半成品加工, 素材加工强调整体设计和全局规划, 因此留给学生较大的操作空间, 从而为个性化操作结果埋下伏笔。
这类练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练习相对宽泛, 不具体指定操作, 学生通过宽泛的练习过程来达到掌握特定操作技能的目的;二是操作结果没有明确限定, 发挥学生创意是教学明线, 教学暗线则是掌握操作技能点;三是以其他学科为背景, 淡化信息技术学科的技能特性, 弱化练习的操作功能。这类练习结合学生的审美、爱好,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尊重学生的个性, 因此练习结果最具个性化, 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3:观察风景照片 (如图2) , 结合照片特色, 为其设置一款较为合适的滤镜效果。 (Phot osho p滤镜的应用)
例4:发挥你的想象, 将七巧板拼搭成两种不同的图案, 并写上图案名称。 (W o r d自选图形的位移、旋转)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作品形态各异 (如图3) 。
这类素材加工练习多与设计有关联, 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 深受学生欢迎。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全身心投入, 绞尽脑汁想创意。这类练习除了体现学生基本的信息技能之外, 更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与其他单一型练习相比, 这类练习结果个性十足、创意无限, 学生比较满意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在欣赏学生作业时, 也比较容易发现学生设计的闪光点。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个性化练习结果, 有意识、有目的地表扬那些“不自信”或“捣蛋”学生, 欣赏他们的设计, 肯定他们的创意。这会对提高学生自信, 改善师生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文本渗透:注重学生的个性思考
个性化操作结果离不开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所谓个性化思考, 就是结合学生各自的认知、经验和价值观, 斟酌技术选用的合理性, 分析技术的使用效果, 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技术策略和情感体验。
设计这类练习, 教师需要打破答案唯一的思维定势, 故意将完成练习的方法设计成模棱两可的状态。这样, 学生往往会在众多实现途径中再去思考和比较。这类练习一般会一题多解, 不同的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和经验, 再结合考虑问题的不同角度, 生成多种解法。学生在选择方法的过程中, 往往实现了练习文本和实现技术之间的解读、架构、联系、融合、筛选。
文本除了技术渗透之外, 还可以进行文本的信息渗透。通常我们把完成一个操作练习当成一次作业的终了。事实上, 我们还可以继续延伸练习的价值, 尤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分析练习结果, 生成新的信息, 达到技术的延伸和升华, 甚至还可以抛开技术因素就练习中的信息衍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实现德育渗透。
例5:现有一次数学应用竞赛, 以下学生 (如图4) 中只能选拔一名学生参加比赛, 你觉得怎样选拔学生更合理, 请公布推荐名单并简要说明理由。 (E x c e l排序)
学生的部分解答见表2。
例6:根据图5所示的数据制作一张表格, 再根据表格数据制作一张合适的图表, 并就父母的付出谈谈体会。 (E x c e l图表的创建)
这类练习以文本为载体, 强调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情感体会, 注重练习实现的多种途径和多种方法, 展示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多种维度。个性化方案的共享可以使平面的练习变得立体, 也可以实现文本的情感延伸, 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完成这个练习后, 部分学生体会如下。
王逍姚:努力学习, 抽时间帮父母多做些家务。体谅父母的苦心, 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 找时间多陪陪他们, 长大后回报他们。
孙晶茹: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抚养长大, 回报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现在不能在经济上回报父母, 就要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练习实践 篇5
安全教育第一课——
一、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
1、自然灾害有很多种,如地震、台风、暴雨、洪水、干旱、暴风雪、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会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粮食减产,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2、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我们的家乡会发生哪些自然灾害?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上题进行简答。)
3、灾害来临时,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避险呢?(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自救?)答:⑴洪水袭来,应该尽快往高处转移逃生。如果来不及,要就近选择高点等待救援; ⑵雷雨天不能躲在树下避雨、打手机,不能看电视;
⑶大风时不能走在广告牌下;
⑷暴雨时不能走在山坡的陡崖下;
⑸在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地点,要紧急向泥石流流向的两侧迅速撤离,千万不要顺着沟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撤退。
4、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台风: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这种气旋在太平洋西岸称之为台风,在美洲东部和南亚又称为飓风。
5、台风的危害有哪些?
答:台风由于挟有狂风和暴雨,可以直接造成很多严重灾害。风速越大,所产生的破坏力也越大。台风所挟狂风可以吹倒房屋、拔起大树、飞沙走石、伤害人畜;台风带来的降雨太急,来不及排泄,从而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甚至低地淹水,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同时,因风雨的结果,台风也可以间接引起很多灾害,如巨浪、风暴潮、暴雨、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每年7-8月是台风活动的盛期,台风在热带洋面生成后,便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巨浪和潮灾,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6、防台风小常识——人类如何减轻台风带来的灾害呢?
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
台风来临前,要清楚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要了解安全逃离得路径以及避难场所;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烂的食品和水;要经常收听广播,了解最新的台风动态;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
当气象部门发布橙色、红色台风预警信号时:①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②如果需要离开住所,要尽快离开,并且尽量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到地势比较高的坚固房子,或到事先指定的洪水区域以外的地区;③无论如何都要离开移动性房屋、危房、简易棚、铁皮屋,也不能靠在围墙旁避风,以免围墙被台风刮倒导致人员伤亡;④千万别为了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湍急的河沟。非必要时不外出,家中较安全。
7、访问要提前,并根据主题制定做好访问前的。1
活动方法导航——
二、展示与交流(废旧电池与环保)
8、展示交流的形式既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要能反映同学们的独特体会与收获。
展示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演示文稿、展板、答辩会、演讲、表演、宣传、墙报展、实物展示、实验展示、作品介绍、推介会、摄影展、交流会等。
展示交流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最好能做到动静有机结合,图文与实物并茂,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板等辅助手段。
9、展示与交流的基本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展示与交流的基本过程是组内展示交流、整理交流资料、确定交流形式、做好交流准备、全班展示交流、活动总结反思。
展示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展示交流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交流的内容、形式、分工等。
展示交流时不仅要注重形式和内容,还应注意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条理清楚。
交流之后,要把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保存起来,可以把资料在计算机上建立资料库,按研究顺序放入成果袋,把研究资料分类装订成册等几种方法。
10、成果展示交流有什么作用?
答:成果展示交流是研究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共享大家的研究成果,学习他人的研究方法,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同学们的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应变能力,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
11、废旧电池对动植物造成严重,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
12、废旧电池危害那么大,应该怎么办?
答:①不要买劣质电池。
②使用国家倡导的低汞、无汞的高能碱性电池。
③建立废旧电池处理厂。
三、主题实践活动
(一)车迷天地
13、我们可以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了解有关汽车的知识。通过路边观察、访问等方式,了解汽车的种类和各种汽车的用途。
14、汽车的种类繁多,我们可以按汽车行驶的道路、汽车的用途、使用的能源等对汽车进行分类。
15、现在最先进的汽车品牌:宝马、悍马、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奔驰等。我国生产过的汽车种类:比亚迪、吉利、红旗、长城、解放等。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是法国人尼古拉斯于1770年发明的蒸汽车。
我国最早生产的汽车是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汽车是梦幻跑车——布加迪,时速470公里。
体积最小的汽车是戴姆勒—奔驰公司生产的“灵巧”汽车。
16、德国机械技师卡尔·本茨在1885年制成的三轮汽车,被公认为世界第一辆实用的汽车。
17、结合自己的了解,说说汽车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和危害?
答:汽车给我们带来方便:汽车方便人们出行;汽车在军事上的用处很大;人们吃的、用的物品要靠汽车运输;有了清洁车,清洁工人可省力。汽车带来的弊端是:空气污染、噪声、交通事故、能量消耗、交通堵塞等。
18、未来的汽车应是:环保、节能、安全、快速、舒适、外形新颖别致。
我知道的新型汽车有新型环保节能客车,电动巡逻车等。江苏省靖江市农民陈顺贵手工打造的太阳能汽车,由6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和5组电瓶等材料构成。该车光照两天可行驶120——150千米。
19、如何设计未来的汽车?
答:未来的汽车必须具备:功能齐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外形美观。
(二)我们的旅行计划
20、春游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或是组织全校学生统一行动,同学们可以根据学校规模和自己的研究能力确定活动的规模。
组织春游活动首先要确定春游的地点,可通过投票确定活动地点。在春游之前,还要设计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大家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因此,每个人都要负责一些事情,承担一些责任。
21、要策划并完成一次集体活动,就是保证整个活动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制订活动方案是十分必要的。活动内容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一定要考虑时间、场地、可行性。此外,还要确保活动的安全。
22、旅行活动方案包括哪些?
答:①收集资料,了解适合春游的地点;②调查了解同学们的春游意愿;③访问老师和家长,做好春游剪报准备;④设计春游活动整理方案;⑤按计划开展春游活动;⑥总结和交流。
23、我们的旅行计划首先要确定主题和地点。
24、订旅游计划要考虑哪些问题?
答:(1)要根据出行时间的长短来选择目的地;(2)选择的地点要让同行的人都满意;(3)选择出行方式既要考虑时间也要考虑费用;(4)住宿要便宜,但要保证干净和安静;(5)要合理安排旅行的路线。
25、旅游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答:(1)选择旅游路线及交通工具,做出日程安排;(2)制订旅行计划书并画出行程路线;
(3)查阅目的地资料,了解详细信息;(4)列出需要携带的物品清单(如衣物、生活用品、证件、药品等)。
26、旅游后有什么收获和思考?
答:(1)集体出行必须考虑大多数人的感受;(2)必须做好出行的预算,出行前还应购买保险;(3)一定要考虑到目的地的气候,带适宜的衣物;(4)组织一次活动很艰辛,要考虑方方面面;(5)无论做什么事,安全都十分重要。
(三)巧用废品学科学
27、巧用废品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小游戏、小实验,这不仅给我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我们还能从中学到很多科学道理。
魔术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魔术师有魔法。
28、废品加工处理和回收,其中有很多都是能再次利用。巧用废品学科学包括:利用废品做科学小游戏,利用废品做玩具和学具,利用废品搞创新发明,利用废品做科学小实验。
29、做反冲小船,使用的材料是废旧塑料盒和气球,应用的科学原理是:当一个物体向某个方向射出它的一部分时,这个物体的剩余部分就将向相反方向运动。制作高压水火箭时,火箭就是利用反冲力冲向空中的。
做不倒翁,使用的材料是可乐瓶,应用的科学原理是:当你将它倾斜时,它的重力与它的着地点之间就产生一个力矩,这个力矩使不倒翁恢复原来状态。
做发条玩具,使用的材料是铁皮、有弹性的钢卷,应用的科学原理是:里面有弹性钢卷,可以把动力转化弹性势能储存,按按钮后又转化功能。
做发声陀螺,使用的材料是废药瓶、小木棒,应用的科学原理是:各方面离心力总和达到平衡,暂时用轴端站立。陀螺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玩具,科学家还把它们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
30、为什么可用葱汁、牛奶和醋写秘信?
答:(1)葱汁能使纸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一种类似透明薄膜的物质,这种物质的燃点比纸低,在火上一烘烤,就被烧焦了,所以会显现棕色的字迹来。
(2)用醋写字:倒一些醋,把生锈的铁钉放进去。过一段时间后,铁锈就溶解到了醋里。用牙签蘸着铁锈水灾纸上写下你想写的话或画个图案,等信干了之后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想要看信的时候,就在纸上喷涂一些茶水,这样就能显示蓝黑色的笔迹。这是因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它能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色的醋酸铁。纸上喷涂茶水后,茶水能与醋酸铁反应,生成无色的醋酸铁。纸上喷涂茶水后,茶水能与醋酸铁反应,发生化学变化,让我们看到字迹。
(3)用牛奶写信:牛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都是有机物,有机物燃点较低,烘烤一下就会变焦,使字迹呈现出来。
30、你肯定用废品做过很多玩具或实验吧?简单介绍几种。
答:用废饮料瓶制成陀螺;用可乐瓶、橡胶塞、硬纸板等制成高压水火箭;用易拉罐做“听话”的水的实验;用牛奶、洋葱、白醋做白纸显字的实验;把烟灰和白糖掺在一起,做点燃白糖的实验。
练习实践 篇6
课堂学习活动根据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目标,它的着重点也不一样,本文中所指的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是指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需要掌握的课堂学习材料和学生与材料之间交互形式进行的构思,设计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
常规性练习——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
案例:一位老师在牛津版小学英语4B Unit8中“In class”一课中的教学片断。当老师引出“open and close”两个单词以后,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学生集体跟读、男女生跟读、小组分组跟读、部分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变换声调朗读。
3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许多词组。
4采取游戏方式,学生明白了“openand close”的话语,并能根据情况作出正确的反应。
该片段中,教师虽然没有用上多媒体课件,也没有特别吸引学生的教具,但是学生们一直跟着老师的节奏在学习着,同时也在用英语思考着。我们不能因为新课程改革了,就不敢在课堂上进行常规性练习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第二语言,要想教好这门语言,单词的教学是基础,常规性练习性活动还是要有的。然而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全面性,否则就达不到练习的效果。
意义性练习——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的根本
案例:下面是《牛津小学英语3A》Unit 10 Thank you的一段课堂实录:
我要卖一些食品和饮料,当我卖这些东西时,你会运用这些句型:“A/An?Yes,please./No,thanks.”让学生以此为例进行句型训练。
SI:An ice cream?
S2:Yes,tWO please.
S1:A glass ofmilk?
S3:No,thanks.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能完成的且兴趣盎然的意义性练习,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一股内在动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参与意识越高,越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越能主动进行任务的学习。所以,意义性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设计时要注意语言的形式与语言的意义的有机结合。
交际性练习——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的升华
案例: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主要围绕“问路”这一话题展开各项语言活动,当学生学会句型后,老师设计了一个语境:Mike and Helen are llexev here,they want to VISIt Tiannm Lake inLiYang.but they don’t know the way.How call you do?学生创造出很多情节,而且运用了许多句型,特别是能把以前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表演出来,带来了惊喜。这样的交流更有深度。
练习性课堂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活动中感悟英语,在活动中热爱英语。因而,设计的活动要关注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联系,要关注是否有针对性,还要关注是否有启发拓展的作用。
练习实践 篇7
新知巩固练习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课文意思的理解;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本节课所要了解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因此, 我对于新知巩固练习就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以不同形式反复操练以达到学生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一般我设计几个类型:先是文章内容填空的缺词填空 (目的是再次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有目的地关注细节, 再一次理解文章内容) ;再是选择 (主要是相关情境、语法、词组辨析等) ;接下来是词汇填空 (主要是新单词的词型转换, 重点、难点词汇的拼写等) ;最后是句子翻译或情景对话 (涉及到文中情感体现的内容, 并以情景对话的形式呈现,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虽然乍看上去是一份大容量的练习, 但我把这些练习穿插到新课学习的各个过程中, 学生按学习进程逐步解决这些练习, 同时把知识点分解到各个题型中, 并对内容进行适当提升, 这对于分层次教学有很好的效果, 所以每个题型的练习并不是很多, 确保学生当堂课就能完成。在练习过程中, 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这些练习有不同的要求:接受快的学生尽量不要看书, 把练习当成反馈来检测自己当堂课的学习效果;中等生可以寻求书本信息来完成, 把练习当成自己对新知识的罗列, 知道本课的重点在哪;对于学困生来说有确实解决不了的练习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让学生带学生, 给这些学生有信心来完成这些练习。这种有目的, 阶梯式的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出发, 再一次去理解、落实, 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这种练习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分享到解答疑难的快乐,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步步发展。
英语是一门语言, 所以只有“说”了才能成为语言, 因此我把课堂上的“读”也看作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我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要求是: (1) reading部分要求学生自由高声朗读, 细心去揣摩其中的语气、语调及课文大意、内涵 (2) welcome和speak up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 (3) main task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结构, 在语感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这些阅读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学生与文章的对话意识,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情境阅读, 教会学生多层次的感悟语境, 顾及全篇立意, 培养学生感知文本内外语境的能力, 形成语境意识,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动态语感。而且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 与文本产生交流、碰撞和共鸣, 达到一种心灵的对话。
在整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练习来经历听、说、读、写、思考、捕捉和整理信息的思维过程, 既培养了学生反思课文内容的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技巧, 这也体现了“学习英语是人的发展的一部分”, 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老师的引导, 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系理解地更全面。
摘要:我对课堂练习的理解是:课堂练习是对旧知的复习和对新知的当堂巩固。合理安排好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关键。那么如何来设计练习就成了我们英语老师的一个艰巨任务。复习练习多了, 新知识就只能匆匆了事;导入练习难了, 学生就会对本课内容失去信心;新知巩固练习如果就是论事, 学生会感觉没有挑战性。因此, 每堂课的练习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练习实践 篇8
受训对象是七年级的新同学, 他们比较好动, 好奇心强, 学习积极性高, 兴趣容易培养。他们的目标相同:就是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篮球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基于此, 在课的练习安排上, 必须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即面向全体, 又注重个性发展, 注意运动安全, 并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目标的实现,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篮球游戏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运用“游戏”形式进行运球的教学, 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运球基本技术, 培养勇猛顽强、积极果断的作风, 提高其运用运球技术的意识, 使学生学会判断和掌握运球时机, 扩大视野, 在提高个人运球实力的同时, 提高球队的整体实力;同时主要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运球及保护球能力。
具体操作如下:
1.在直线、曲线、绕圈、往返等练习中训练学生的运球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站于半场内, 每组靠近边线的学生持球, 教师发出信号后, 持球人快速运球至另一侧边线处返回原位后, 交给下一名学生继续。先运完的组为获胜组。违反规则者要重做, 移动者被迫出场即被罚出场外。
2.在练习运球中训练学生的视野
要相互观察场上同学的跑动情况与变化情况, 从而提高眼力和手脚的协调配合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站于半场内, 其中3人运球, 其余同学分散场内配合。如果运球者在边运球边追赶时触及某人的身体, 则交换练习。
3.在练习移动运球中训练学生提高运球及保护球的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听到教师发出信号后, 每人在规定范围内任意进行移动运球, 不得持球静止站立, 应设法捅掉别人的球, 保持好自己的球, 一分钟时间内计算自己捅掉别人球的次数。可以连续进行几次。
通过上述方法使学生熟悉了“球性”, 建立了正确的姿势和掌握了手、脚、体、球紧密配合的方法, 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运球的基本技术, 为进一步提高控球能力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在课例实践中, 笔者认为以分组竞赛形式进行运球综合练习,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体育课程标准提出“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新的理念, 也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 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 激发学生去想、去看、去练、去比。本课训练结束后学生仍然处在快乐、高兴的情绪之中, 这是因为他们在这节课里学有收获, 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
反之, 在训练课上如果让学生在那里长时间集中练拍球, 他们自然会觉得枯燥, 注意力自然也不会集中起来, 这自然就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总之,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着眼学生, 让学生作为主体, 抓住教学的契机, 以启发、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让他们自发地去练习, 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去寻觅、求索, 这样才是一节合格的体育课。
参考文献
[1]张建祥.浅谈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教学, 1997 (4) .
练习实践 篇9
一、多球训练的基本概述
(一) 多球训练法的基本含义
多球练习, 又称作多玩训练, 是一种体育教学模式, 其主要是运用多个球来对一个动作技巧进行训练。一般以多个球为训练单位, 对其进行练习, 以此可以更好地掌握动作技巧。
(二) 多球训练法基本特性
1. 可控性
借助多球训练的方式, 可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训练。同时也可以应用多个球独特训练的方式, 对训练人员的运动负荷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进行合理的控制, 从而使得训练过程更加的规范和科学。
2. 不间断性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 要准备多个球, 利用不间断的训练方式对训练人员进行培训,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训练人员的技巧水平。
二、高校网球训练中多球练习的重要性
(一)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网球多球训练的过程中, 保证学生每次发球都要击中球拍的前端位置, 同时还要保证网球掉落到固定范畴内。在这种训练方式中, 初学者主要应用“固定一点”的训练方式, 保证训练动作一直保持固定不变, 从而使其稳定。久而久之, 就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并且还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在进行多球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要保持高度的集中, 因此, 这可以有效地提升训练质量和效率。
(二) 对学生综合体质进行培养
通常, 在进行网球比赛时, 网球运动员要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开展多球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同时还能提高对球的判断力, 在球发出的一刻, 身体可以快速地给出反应。因此, 在高校网球训练中应用多球训练, 可以很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 从而保证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网球运动要求。
三、高校网球训练中多球练习的应用实践
(一) 原地喂球
在进行多球训练的过程中, 最基础的训练就是原地用手抛球。所谓的原地用手抛球主要是指以球运行的速率为基础, 利用球速来对学生网球基础技巧进行训练和控制。首先, 教师需要把球筐放置到球场最边线地段, 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 明确学生训练情况, 结合学生自身情况, 对训练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学生在训练时, 需要在教师把网球抛掷最佳的位置给出相应的击球动作, 把网球击打到适当的范畴中。原地喂球训练中, 球速通常比较缓慢, 并且球转速不高, 力量比较小, 由此可见, 当网球在抛出去之后方位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环节的训练, 对击球点、击球时间进行合理的认识和掌握, 从而使学生对球的方位以及击球位置等做出合理的判断。
(二) 网前一米处抛球
在进行该环节练习时, 网球的速率会明显提升。学生可以借助该环节的训练, 提升击球力量。但是, 针对该环节来说, 球的运行效率较为稳定, 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因此这对学生的训练起到了夯实效果。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站在球网底线中间位置, 教师将球抛出, 抛掷到学生击打适合的范畴中, 防止学生在跑动的情况下击球, 从而对学生击球起到了定型的作用。
(三) 球拍送球
在经过原地喂球以及网前一米处抛球练习之后, 学生具备了较稳定的网球运动基础, 教师可以借助网球拍对学生进行送球训练。在这一环节训练时, 学生对击球效率以及击球力量有了稳定的提高, 对球路的改变有良好的把握。在具体练习时, 教师可以借助网球拍把球送到底线位置, 让学生对网球的落点有准确的判断, 从而给出良好的引拍动作, 同时步伐也会根据球的运用方位适当的调整, 掌握最佳的击球时间。
总而言之, 在高校网球教学的过程中, 运用多球训练模式,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让学生对网球运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树立良好的自信心。身为高校网球教师, 我们应尽量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 提高教学效率, 从而促进我国网球教学的健康发展。
摘要:首先对多球训练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 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综合体质进行培养两方面入手, 对高校网球训练中多球练习的应用的重要性进行解析, 并以此为依据, 对高校网球训练中多球练习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球训练,多球练习,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涛.多球教学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现代化, 2016 (35) :56-57.
练习实践 篇10
一、精讲多练,重视操练,突出语言实践
只有教师科学地处理语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讲清基础知识和关键性的问题,才能赢得更多的时间,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大量的、掌握语言技能的练习,这就是精讲多练。
学语言,当然首先要讲,讲单词,讲课文,也要讲语法知识,而且要讲好、讲清楚。而精讲的“精”是讲精,要讲精课堂上只为训练技能所必需的精华部分;精讲的“精”必精材,教师要精通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学内容的起点、重点和难点,采取措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的“精”要语言精炼,有详有略,分清主次,时时抓住问题本质,句句击中要害。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也感到,精讲不是快讲。在教新单词、新句型、新课文时,要教学生正确模仿语音、语调,准确分析例句,正确朗读,要对学生认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这样好像费时费力,慢了一点,但由于学得准确,基本功扎实,就为以后的快速练习、为批改课后作业节约了时间。否则,基础没打好,基本功没练熟,以后课内外为了纠正几十个人的错误,用的时间往往超过讲练时间的几倍,造成恶性循环。
多练的“多”,是与精讲比较而言,这不仅是指练习题做得多,用来练习的时间多,所涉及学生的人数多,也表现在训练形式的多样灵活以及学生独立活动的机会多,练得充分等。只有通过实际的练,学生才能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无论教师对知识讲解得如何“精”、“透”,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体验、亲自实践,只能是些不能应用的条文。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只能靠训练,一旦形成就不易忘记。学生的言语技能不会也不可能由教师讲会,只能由学生练出来,练是决定英语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二、优选练习途径,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衡量练习质量的标准是省时省力、高效的统一。在逐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练习中,我注意选择练习途径,精选练习内容,提高练习效果,绝不能靠大量的重复劳动去求得教学“质量”,力求做到事半功倍。
1. 加强口语训练,学活的语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口语教学简而易行、生动、方便,具有速度快、形式多样、回答问题的人次多等特点,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学习语言的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便于贯彻交际性原则,防止英语教学中的“聋哑症”。练习时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力不易分散,练习中可增加词汇的重现率,逐步串联并复习巩固大量的语言项目,达到新旧知识结合,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由于练习中的会话、联句、填空、翻译、回答问题等都用口头在课内以完整的句子形式出现,就避免了就词论词,支离破碎式的完成作业的做法,也减少了课后书面作业中在语法和词序问题上产生较大的错误。课堂上,我一直坚持值日生用英语报告制度,用英语组织教学,直呼每个学生的英文名字,用手势、动作、情景辅助听说,用听、说巩固并扩展所学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口头造各种常用的疑问句的能力和掌握回答问题的要领,我要求:①要针对疑问词的问题来确切回答,必须所答紧扣所问;②要根据发问的内容要求来确定,是简单回答“Yes”或“No”,还是回答整个句子;③要注意人称变化。
为了让学生学会活用语言材料,做到举一反三,在课内还经常由教师引导学生用教材原句的语言材料派生出一系列活用的句子,即由基本类型演化成复用型、灵活型和综合型的练习,顺序如下:
听:全班静听教师所说的英语句子。
译:把教师所说的英语句子,由一名学生译成汉语,大家校正。
说:将汉语句子还原成英语,复述人次可多些。。
写:一名学生板书上述英文句子,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答。
改:全班面对黑板上句子挑错,或互相改正笔答句子的错处。
所用句子由短到长,由近似课文进而综合活用新、旧知识,由事先准备到即席听说,逐渐加大广度和深度。
2. 保证练习质量,逐步加快操练速度,形成熟练技巧
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练习量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熟巧程度的标志,而每次练习中的错误逐渐减少才是快速操练下教学质量的真实反映。
3. 精选练习内容,进行精练、巧练
练习要“精”、“巧”,必须选题得当。每个练习的内容一定紧紧围绕知识的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对学生比较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典型题目。练习这些内容能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起到培养自我探求知识、举一反三的作用。但这些练习题的份量要适当,须精确筛选,特别着重练习那些中国学生费解、难于掌握或易错的题目。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更谈不上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篇11
在枯燥无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设计并加强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将当天学习的汉字以及词语知识充分掌握,并复习前段时间已经学过的内容。通过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会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并丰富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练习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从大多数小学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主要存在课堂缺乏练习,未开展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大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授课经验,对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并不了解,所以往往会在下课前几分钟象征性地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未进行引导。存在很多语文教师在安排课堂练习内容时没有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只会增加学习负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以教学目标为主,然后围绕教学内容开展课堂练习,大多内容较为枯燥,难以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
1.把握练习时机
练习时机是保证练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心选择,不能存在盲目以及随意的心理。在小学生学习了新的汉字、词语或句子等新的知识后,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安排合适的课堂练习,进行更深层次的锻炼,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学习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反复练习。此外,语文教师应该将众多重难点知识反复讲解并分开安排练习,帮助小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否则会让学生难以掌握并牢记,最终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保证练习质量
保证练习质量是实现课堂练习价值的重要保障,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课堂练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质量,所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满足教学目标。语文教师在课前做好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练习的安排,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练习题,其中以技巧性、趣味性以及综合性题目为主。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向抽象发展的阶段,教师必须以具有技巧性其能够举一反三的题目帮助小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不卑不亢”这类“ABAC”型成语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然后说出自己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师也可以安排综合性题目,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3.控制练习过程
小学语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练习过程,教学内容与练习内容之间的跨度适中,方便学生练习,在制定练习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练习过程应以从易到难,由浅到深为宜,逐渐完善练习内容,使语文课堂中的练习呈现出层次分明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具有充分的耐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自由进行探讨并总结答案,操之过急只会达不到理想目的。此外,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练习情况制定评价标准,针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四、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
1.作业设计紧靠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的作业应该紧扣教学目标,并通过听说读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练习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练习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作业设计所具有的技巧性以及综合性来掌握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在后期的课堂作业设计时进行适当改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练习设计内容一定要围绕语文知识进行,通过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2.将练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相结合
如何将练习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是实现有效课堂练习,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安排练习时间,只要小学语文教师将练习与教学结合得更为贴切,就可以将练习时间安排在课堂中的任一时间段。将练习作业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为整个教学的重点部分,语文教师不应该将其分离,使其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五、结语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实现语文课堂练习的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情况,然后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案,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动口以及动手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练习实践 篇12
一、正确认识课堂练习的作用
数学课堂最重要的是课堂练习, 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内掌握数学的原理和学习方法, 在课堂内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教师在课堂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课堂内容时遇到的问题, 避免问题的滞留, 使得学生的课堂质量不断地提高。但不乏有些教师认为数学课堂内容必须经过不断地练习、巩固, 学生对掌握的数学原理才能应用自如, 并且极力推荐各种参考书, 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里, 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给予学生错误的导向, 还浪费了学生宝贵时间, 降低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性。老师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初中课堂练习过于单一, 学生对题海战术厌倦, 影响课堂练习的教学质量。实验多年的我们, 知道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数学不是赢在练习题数量, 而是在课堂学习的效率。初中学生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 教师不应用题海来压垮他们, 而是在课堂练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使学生日后的学习更加便利。
二、课堂练习的实践研究
1. 课堂练习应具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课前设置课堂练习内容时应有一定的目标, 对学生迫切的要求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应有一定了解, 依据学生学习目标选择一些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练习题目, 要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设定课堂的学习内容, 达到学生在课堂内能够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上不仅要进行适量理论的练习, 还要解释数学原理, 并且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 所以课堂的时间只剩余小部分, 只能用用剩余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 这就要求教师的练习内容要有一定的水平, 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而且选择的题目要有针对性, 能突出课堂教学重要内容, 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悉的掌握的教学原理。例如在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时, 教师讲完相似三角形的原理和基本类型时, 学生要想真正理解相似三角形的用法, 教师可以设定以下的课堂练习, 在已知三角形内有两对角相等, 有一对边是平行的, 怎么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教师在学生的练习中可以不断的改变三角形边的条件, 可以给出三对边相互平行, 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一对角是相等的, 两对是平行的, 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也可以是三角形内两队角是相等的, 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经过不断地改变变量, 学生能快速且熟悉的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在脑海中加深相似三角形的计算方法, 明白求证三角形的基础条件有三个, 只要已知这三种条件, 相似三角形就可求证出来。这三个练习的目标都是围绕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提问的, 它可以让学生有效、快速的理解三角形基础知识, 掌握课堂基本内容。
2. 课堂练习应个性差异而定
备案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对知识接收的程度, 设计课堂练习时应依据学生进行分层设计, 以难易程度为基础, 从简单的练习依次演变到困难的,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基础知识, 而且还能拓展知识、延伸新的知识, 满足了学生课堂练习的需求。基本的情况下, 教师进行课堂练习难易度的选择时要分为三个层次:
(1) 基础练习。
(2) 提高练习。
(3) 拓展练习。
每个练习的内容是不同的, 基础练习主要是课堂内容的原理基本掌握, 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无误的做出答案, 难度是练习中最低, 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练习的难度相比基础练习来说是高的, 可以说将基础练习的条件换成一个隐含的就成为提高练习的题目, 要求课堂内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 因为课堂内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同, 学生的要求依据个人能力而定, 能够完成提高练习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可以说是基础生, 他们可以保证自己的数学成绩不会拖累自己的总体成绩;拓展练习是整个课堂练习中最难的, 它的练习内容是十分开放的和具有创造性的, 要求学生拥有敏锐的数学思维, 这部分可以作为课外拓展练习让学生们尝试进行练习, 并不要求学生学习的数量, 而能在拓展练习中游刃而余的是数学方面的尖子生。通过分层练习,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 而且适应了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 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巩固知识,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在学习上得到提高。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或角的大小作为教师基础练习的题目, 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高作为教师提高练习的题目, 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中线、高线为中心进行拓展, 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角线、中线、高线的性质, 这样的设定使课堂的效率大为提升, 适应了不同学生的练习要求, 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锻炼了每个学生在不停程度上的数学思维, 使每节课堂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学习效率提升, 学生积极性得到增加。
总结
数学练习中课堂练习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所以教师为发挥数学课堂练习的作用应该以学生境况为出发点, 课前合理设计课堂练习, 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高数学方面的基本能力。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有所启发, 将课堂练习进行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黄琳.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实践研究[J].赤子 (中旬) , 2014, 01:143.
[2]朱英兰.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