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产业化

2024-06-09

图书馆产业化(精选11篇)

图书馆产业化 篇1

摘要:计算机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就我国现状来看, 产业化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速数字图书馆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产业化,信息产品

1 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势在必行

我国中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从上一世纪末开始起步, 到2001年, 已经形成了包括内容提供商 (出版社) 、技术提供商 (IT企业) 、高校 (第一级用户) 在内的庞大产业链。作为国内最早的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者, 北京超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1997年12月就将其远程图书浏览器安装到“瑞得在线”网站上, 创建了国内首家以图像存储为主的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2000年6月, 超星被列为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2000年底, 又一家民营企业——北京书生科技有限公司也开始了数字图书馆的业务运营;2002年, 本来一直在电子图书领域下功夫的方正, 也突然出现在数字图书馆市场上。众多企业的进入, 立刻盘活了这个市场。

虽然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因为商业化运作较早, 发展迅速, 但是, 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良性发展, 还是摆在众企业及教育机构眼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制作成本比较高昂

虽然大量图书被加工成了数字图书, 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 使得图书电子化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2000年网络高潮的时候, 许多刚刚成立、还没有一本电子图书的网站突然发现了一个实际问题:要电子化一本图书, 光是把铅字转化为文本, 就需要近1 000元。如此一来, 需要投入近1亿元才能建成一个有10万套图书的小型图书馆!这1亿元又如何回收?

1.2 数字图书馆产业结构比较简单

企业制作数字图书资源库, 然后出售给各地的图书馆, 各地图书馆再把这些图书提供给读者。在这个环节中, 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简单地成为了纸质文本的提供者, 他们的资源根本没有利用起来。

1.3 数字图书馆标准不统一

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 但是, 这些馆各自独立, 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 相互之间不兼容, 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 成为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4 市场营销效果差强人意

数字图书馆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 林林种种的数字图书馆也相继问世, 许多数字图书馆已开始市场化经营, 其中有经营成功者, 但多数经营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其中有数字图书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因为其市场营销手段问题。

因此, 就我国现状来看, 数字图书馆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2 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对于产业化的定义为:生产连续性、生产物标准化、生产过程各阶段集约化、工程高度组织化、尽可能使用机械代替人工、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和实施。可以看出, 要想实现数字图书馆产业化,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加速我国数字图书馆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教育机构, 都应该看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意义, 采取积极措施, 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2.1 加强统筹规划管理

众所周知, 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它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工程, 它的成败对整个IT业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 必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 制订一个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方案和目标。这是确保将来工程顺利完成并能有效运行的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2.2 建立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引入了商业化的运行机制, 在进行公益性服务的同时, 正在积极寻求其中的利润点。数字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知识和信息, 而知识和信息既可以是产品, 也可以是内容, 还可以是服务, 它们可以以不同的商品的形态出现。无论是面对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 数字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产业价值和利润来源, 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产业实体。采用产业化运行机制的数字图书馆将极大地缓解传统图书馆长期面临的众多压力, 如馆藏文献不断增长的压力, 馆舍紧张与资金短缺的压力, 为到馆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的压力等。这样不但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巨大浪费, 真正实现“资源面前人人平等”, 还将为图书馆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会员费收入、网络广告收入、网上出版物销售收入等。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众多的数字图书馆企业树立了榜样。

2.3 加大版权保护力度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中国已入世的今天, 大力保护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任务已成了数字图书馆界刻不容缓的责任。目前, 在这方面急需做的工作, 一是大力进行适应产权法的宣传与教育, 结合国家普法教育, 逐渐形成人们的法律意识;二是努力地、大幅度地提高政府、企业和个人掌握、运用知识产权法的能力和水平。对图书馆从业人员来说, 对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已与他们从事的日常工作密不可分, 这就要求他们具有很高的法律素质, 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落实到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全过程中。同时, 图书馆从业人员还负有向所有被服务者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责任。这样, 通过多方面的工作, 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尊重知识产权。

2.4 联合攻克技术难关

数字图书馆既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又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知识创新工程, 其技术性、超前性很强。在图书馆数字化的过程中, 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如用户界面是数字化图书馆与用户沟通的桥梁, 标准而友好的用户界面将使用户不需特殊训练就能掌握各种信息源的检索操作, 便捷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但目前的界面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又如数字化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却带来了语言的障碍, 这就需要开发能够进行自动翻译的系统。诸如此类的技术难题都需要组织力量进行攻关, 并注意对可行的新技术及时推广。

2.5 讲究产品开发策略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网络产品, 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运作, 如何营销, 需要讲究一定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开发策略。只有适销对路的数字化信息产品, 才能吸引广大的用户, 为市场提供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信息产品, 并获得利润。产品开发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水平, 开发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威, 而在于市场择优劣汰的机制。首先, 数字图书馆开发要规模化。一方面, 数字图书馆如果不达到一定规模, 不可能吸引用户;另一方面, 数字图书馆实现规模化, 就可产生规模效益。其次, 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开发周期。信息本身具有时效性特点, 过时的信息没有价值。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经营者必须对数字图书馆的内容做到及时更新, 以满足人们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的需求。第三, 数字图书馆开发要注意创新。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技术需要不断创新, 才能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 如查询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第四, 数字图书馆开发需要高投入。一方面, 数字图书馆经营成本较高, 需要投入;另一方面, 数字图书馆许多技术尚不成熟, 新技术的开发需要高投入。同时, 数字图书馆还不为人们所熟知, 经营需要大量的宣传费用。数字图书馆的高投入需要经营者广开融资渠道, 多方融资。

2.6 制定行业统一标准

数字图书馆产业要健康发展, 就必须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行业统一标准。在解决标准化问题上, 应贯穿实践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概括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中国数字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工程应包括系统硬件平台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应用软件平台标准、生产工具平台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兼容标准、文档标准等一系列内容,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永兰.走向数字化图书馆[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5) .

[2]秦松伟.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数字图书馆[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10) .

[3]杨远芬.数字图书馆经营的产品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 2002 (7) .

图书馆产业化 篇2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2014产业运行外部环境变化分析

第一章图书出版发行相关知识概述2

第一节出版发行概述2

一、出版的定义2

二、出版的历史5

三、现代出版业7

四、出版业价值链8

五、发行的相关术语10

第二节图书的商品性质14

一、图书是一种文化商品14

二、图书商品有显著的差异化17

三、图书属于较弱的超必需品19

四、图书商品具有正的外部性20

第二章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发行运行概况25

第一节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重点产品运行分析25

第二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特征与行业重要性26

第三章全球图书出版发行行业29

第一节美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29

一、美国图书出版的发展时期回顾29

二、美国的图书发行概述

31三、美国图书出口的方式32 第二节日本图书出版发行分析35

一、日本图书出版发行状况回顾35

二、日本市场的畅销图书出版物概述36

三、日本绞尽脑汁欲盘活图书市场38

四、日本图书出版业的新型出版形式41

第三节英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44

一、英国图书出版行业状况44

二、英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特点46

三、英国医学图书出版公司经营状况49

四、英国图书发行业状况51

五、英国超市的图书市场额52

第四节德国图书出版发行分析55

一、德国图书业概述55

二、德国图书出版发行状况56

三、德国经济图书出版解析58

第四章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发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64

第一节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影响64

第二节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预测65

第三节“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66

第四节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分析67

第五章中国图书出版行业发展分析70

第一节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阶段70

一、超常规增长阶段(2010-1985年)70

二、调整与徘徊阶段(1986-1994年)7

3三、新的增长阶段(1995年至今)75 第二节中国图书出版发展状况77

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特性77

二、期工程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状况79

三、图书出版业组织结构分析80

四、图书出版产业利润状况8

2五、中国图书出版业对外政策8

5六、中国图书出版业竞争结构解析87

七、中国图书出版业资本状况分析88 第三节图书出版的板块结构分析9

1一、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结构9

1二、板块结构出书的现代出版特征9

2三、板块的推进与转移94 第四节剖析中国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98

一、图书出版业滞胀的表现98

二、图书出版业滞胀的原因101

三、图书出版业改革的重点103

第五节图书出版中的品牌分析105

一、中国图书出版品牌发展状况105

二、中国图书出版品牌化的原因107

三、品牌图书支撑出版社的发展108

四、出版品牌图书是读者的要求110

五、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模式探讨113

第六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2014年政策环境变化分析118

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18

第二节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分析119

第三节国内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政策分析120

一、行业具体政策120

二、政策特点与影响122

第七章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分析128

第一节中国图书出版市场概述128

一、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市场解析128

二、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规模状况130

三、中国图书出版市场国际化133

四、农村图书出版市场分析13

5五、从出版社角度分析图书市场状况136 第二节图书出版市场的成本分析139

一、图书出版的资金及市场139

二、图书出版成本预计140

三、图书出版成本的计算142 第三节解析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146

一、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结构概述

二、中国图书出版市场行为简析

三、中国图书出版市场绩效考察第四节图书出版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6 149 151153

一、图书出版市场需净化153

二、高库存牵制图书出版市场发展155

三、图书出版市场结构不合理156

四、图书出版市场资源浪费严重158

第八章2014年国际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分析164

第一节世界图书出版发行生产与消费格局分析164

第二节2014年世界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165

第二部分图书出版发行重点产品2014年走势分析

第九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供需状况分析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供给能力分析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169 169 170171

一、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态势171

二、国内外产品的比较优势172

第十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前十强省市比较分析177

第一节前十强省市的人均指标比较177

第二节前十强省市的经济指标比较178

一、前十强省市的盈利能力比较178

二、前十强省市的营运能力比较181

三、前十强省市的偿债能力比较183

第十一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竞争绩效分析187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187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188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189

第四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190

第五节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分销体系分析191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191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192

第十二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区域分析197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企业区域分析197

第二节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198

一、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198

二、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0

1三、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03

四、山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04

第三节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07

一、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207

二、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08

三、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10

四、广东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13

第四节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16

一、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216

二、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18

三、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21

四、江苏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23

第五节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发展状况分析225

一、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产销分析225

二、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27

三、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228

四、浙江省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营运能力分析230

第三部分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融资及竞争分析

第十三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融资分析237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企业所有制状况237

第二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外资进入状况238

第三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合作与并购239

第四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资体制分析240

第五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资本市场融资分析241

第十四章图书出版发行产业经营策略分析244

第一节总体经营策略244

第二节市场竞争策略245

一、细分市场及产品定位245

二、价格与促销手段247

三、销售渠道248

第三节行业品牌分析251

第十五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分析254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

(一).254

一、公司基本情况254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57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9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60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2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

(二).266

一、公司基本情况266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69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71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72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74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

(三).278

一、公司基本情况278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81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83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84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86

第四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

(四).290

一、公司基本情况290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293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95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296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98

第五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重点企业

(五).302

一、公司基本情况302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305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07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308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10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及竞争预测

第十六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消费量预测317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消费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317

第二节2010-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需求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第三节2010-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需求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第四节2010-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需求总量预测结果320第十七章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产业供给预测323

第一节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预测研究思路与方法323

第二节2010-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时间序列法预测方案

第三节2010-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曲线预测法预测方案

第四节2010-2014年图书出版发行生产总量预测结果326第十八章图书出版发行相关产业2014年走势分析329

第一节上游行业影响分析329

第二节下游行业影响分析330

第五部分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3***

第十九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成长能力及稳定性分析334

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生命周期分析334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335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集中程度分析336

第二十章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投资机会分析339

第一节2015-2019年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339

第二节2015-2019年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340

第三节2015-2019年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341第二十一章图书出版发行产业投资风险34

4第一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宏观调控风险344

第二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竞争风险345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供需波动风险346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技术创新风险347

第三节图书出版发行行业经营管理风险348第二十二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50

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50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51 附录

附录一:《出版管理条例》

浅探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产业化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 产业化 市场经济

一、图书馆企业化概述

图书馆作为社会的一种公益事业,许多人认为是不具有产业性质的,笔者认为不然。现代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早已突破了只有物质生产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的定论,从满足人类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整体劳动上去研究价值理论,不仅物质财富生产部门的劳动能创造价值,精神财富的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也能创造价值。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活动并不像人们原先想像的那样,只消费价值,而不创造价值。它的特征是直接的投入和间接的产出,即经济投入是直接的、显性的,而经济产出、经济效益却是间接的、隐性的、无形的,它所创造的价值并不表现为馆藏文献信息本身价值的增值,文献信息本身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是在图书馆销售流通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认清图书馆产业化的性质对规范和实现图书馆产业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实现图书馆产业化的有利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讲求看问题一分为二,图书馆产业化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仍应该看到其自身发展优势,并且其产业化条件正日趋成熟。

1.文献优势。图书馆在文献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几千年沉积的文化遗产,其知识门类齐全、文献资源丰富,并且对馆藏文献信息具有极强的整序、加工、开发能力是短时间内其他信息服务企业无法赶超的。当前我国一般的社会信息咨询机构大都不具备图书馆这样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更不具有独立开发数据库的能力。

2.服务优势。长期以来,图书馆以公益性服务于社会,积极开展无偿的信息服务,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声誉和固定的用户群,这对于产业化的图书馆来说十分重要。图书馆员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而读者既是信息的媒介,又是信息的吸收者。这种交流使图书馆成为信息的集散地,产业化之后这种用户群自然发展为消费者群。

3.经济体制的优势。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图书馆产业化经营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将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的情报信息需求大大增加,企业购买情报也有较大的经济和心理承受力;另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使情报信息生产者和需求者逐渐形成了情报商品和情报市场观念,为图书机构的产业化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思想基础和体制条件。

此外,图书馆事业改革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有偿服务的逐步开展,为图书馆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国内一些相似行业,如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为图书馆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莫大的鼓舞;图书馆事业目前面临的许多困难推动着图书馆事业的改革,从另一方面来讲,成为图书馆产业化的一种内在动力。

三、图书馆产业化策略

目前,我国图书馆正处于传统事业型向现代产业型过渡时期,许多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生产和流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的基础,但对于如何实现产业化,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案,笔者认为,图书馆产业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转变旧观念、调整运行机制。鉴于传统图书的公益性和人们的传统习惯,走产业化道路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为图书馆的产业化扫清障碍,积极推进图书馆的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推进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观念转变。图书馆要改变阵地服务的方式,主动到信息市场去寻找机会,主动将自己的信息资源推销给用户,同时做好宣传。

2.加速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特色数据库。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与先进设备的支撑。在信息市场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在价值,可以结合本馆的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人力和相关的文献资源,开发特色数据库。这样,一方面满足了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又为图书馆创造了经济效益。

3.遵循市场规律,建立高效有序的资源共享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在我国推行了很久却没有取得多少经济成效,究其原因在于:在旧有的图书馆体制下,图书馆对资源共享的态度不积极、认识不够,资源富裕的图书馆害怕在共享中吃亏,资源短缺的图书馆也缺乏从共享体系获取资源的强劲动力。产业化条件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就成为图书馆产业的一种生产资源,只有在流通的过程中才会产生经济效益。对于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能盘活其闲置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对于资源比较匮乏的图书馆,通过付出一定的费用,获得它馆资源的使用权,再经过加工和转让也能创造经济效益。这样一来,信息资源共享就成为产业化图书馆的自发行为。

四、结语

在图书馆产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既要抓住机遇借鉴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功能,又要严格遵循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既要解决好公益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又要解决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信息产业是图书馆改革的主攻方向,是图书馆利用自身条件发挥优势的前景看好的事业。我们坚信通过改革,图书馆会确立市场经济观念和市场竞争观念,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迎来图书馆界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吴慰慈,杨文祥,王秀亮.现代产业观与图书馆产业属性分析[J].图书馆,1996,(5).

[2]李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产业化经营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8).

图书馆产业化 篇4

一般而言, 图书馆的功能定义为从事信息的供给活动的机构组织。从这样的意义分析, 图书馆是对整个社会教育起到了基本的保证作用。图书馆是满足整个社会的共同性的需求机构。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广大师生, 是一种追求服务的公益性行为。同时, 其公益性以及社会教育性不能完全与现在的文化产业化独立开来,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产业化是在保证其公益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二、高等学校图书馆部分产业化的可行性理论分析

1.目前, 随着高等学校的迅速发展, 作为高校的重要标记的图书馆在规模以及质量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由于出版商利用其业内的垄断地位, 不断提高相应的收费标准, 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高校的图书馆能够实现产业化, 转换为市场经济中的产业实体, 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所面临的经济压力, 对保证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目前在我国, 绝大部分图书馆都是按照公益性的性质进行运作的, 这样对于图书馆本身具有的产业属性以及经济方面的职能就有所忽视。目前国内的图书馆管理制度相对僵化, 对外缺乏面对严峻挑战的能力, 对内则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整体的发展情况欠佳。只要能够引入相应的产业机制, 并能够进行服务管理的更新、服务形式的转变以及服务观念的创新, 越来越多地主动适应市场的需求, 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的效率以及社会效益就会大大提升。

3.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成果, 这些知识成果在社会得到实现应用后,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但是图书馆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实现与补偿。图书馆在很多场合其成果都被隐形化了。公众应用图书馆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以及成果, 但是却并没有支付相应的代价。基于这样的情况, 图书馆就缺乏了自身的造血功能, 缺乏了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具有的有效生存机制。因此图书馆实现产业化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图书馆仍然采用的是国家投资的方法, 图书馆被定义为社会公益事业。因此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是以信息的提供以服务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 全面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以及知识水平。图书馆全面实现产业化的方案是不可取的。新型的信息资源要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同时也要能够与信息产业化以及文化的产业化协调, 与高校服务社会地方经济发展的社会功能协调, 高等学校的图书馆的产业化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的收益结果实现部分产业化。

三、高等学校图书馆产业化可行性方案

1.高等学校图书馆所涉及的本馆产业情况。

高校图书馆的本馆产业包含了具备商品性特征的文献信息的生产以及技术方面的相关咨询服务等方面。非商品性质的无偿服务, 如资料的手机、处理等流通形态的信息产品的服务也属于其产业范畴。现代信息产品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以及先进技术的有力支撑。信息服务发展尤其是电子资源的共享的硬件基础是网络。网络共享使得所有的人进行电子资源的共享成为了现实。目前网络资源内容丰富, 图书馆包含了大量的电子网络资源。

2.高等学校图书馆的相关产业。

除了本馆的产业, 高校的图书馆通过可以提供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这其中包含了电子出版物的提供、文献的印刷等相关业务。同时在设计、服装等行业以图书馆作为依托的咨询服务也是属于图书馆相关产业的范畴。

3.公共图书馆可以作为终身教育的中心以及文化娱乐中心。

现代化的图书馆在为读者挺高舒适的阅读环境的同时, 还要致力于为社会提供各种类型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文化活动的相关设施是图书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应该建设成为具有先进设备与优良设施的现代化文化活动场所。

四、高等学校图书馆进行产业化具备的优势

1.高校作为高级知识人才的聚集地, 在图书馆产业化方面具备一定的人才优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学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对信息的处理加工。目前大部分的图书管理员从事的主要是进行原始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加工等方面的工作, 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 但是缺乏一定的深度。员工的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单一, 主要注重图书情报学的研究, 忽视了信息市场上用户对于专业领域方面知识的学习。如果对于专业知识领域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于专业资料中的信息的判断以及运用能力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 从而缺乏与专业信息机构专业人事竞争的能力。

2.高校作为学术研究机构, 高校图书馆具备的优势。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在不断践行其法定的社会职能。对于各种文献的采集、加工、典藏以及对其中信息的充分应用是图书馆为自身特定的领域的服务对象提供的高效的公益性服务。这是几乎所有图书馆的社会功能。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场所, 图书馆的现代化设计设备得到了及时的更新, 适应了目前网络化、科技化以及现代化的总体发展方向。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了包含高性能计算、磁盘刻录机、数码摄录等为基础的现代化网络系统。现代化的管理设备为图书馆实现信息的产业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3.高校具备的环境优势以及良好的知识氛围对于知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具备较为活跃的知识创新环境, 因此知识能够不断得到更新, 也逐步促进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产生。高校具备一定的地理优势, 能够充分辐射社会周边地区, 对于图书馆的产业化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目前图书馆主要是进行文献传输、知识信息的提供等公益性活动的机构, 图书馆因此不能够完全成为具有赢利能力的市场主体。但是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发展以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就必须进行产业化的改革。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以及市场经济规律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二者之间具备了矛盾以及冲突。在高校图书馆的产业化改革中, 一定要能够践行图书馆本来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 同时根据市场的规律以及本身的特点进行图书馆的产业化改革, 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平玉娜.浅析图书馆产业化的几个误区[J].晋图学刊, 1999, (2) .

[2]颜华.图书馆办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J].理论探讨, 1997, (5) .

图书馆产业化 篇5

[关键词]图书馆;创意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13-02

Modern Library Should Boos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Han Mei

(Shenyang Library,Shenyang 110015,China)

[Abstract]Creative industries are global emerging industry.At present,they have rapid developed from concept into a new industry innovation all round the world,and become new force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Faced with this opportunity,modern library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its functions and advantages to boost rapid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Keywords]library;creative industries;development

在人类进入知识信息时代的今天,一些国家逐步意识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甚至取决于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即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建立一条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适应新的发展格局,把握新的核心要素,建构新的产业结构的国家发展道路。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在英国政府内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1997-2005年,英国培育了12万家创意企业。布莱尔执政10年,英国创意产业翻了一番,带动整个英国经济增长70%,由此引领了世界创意产业的崛起。英国人约翰•霍金斯在其著作《创意经济》中谈到,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产值,并以5%的速度递增。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开启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世界。

1 全球创意产业发展迅猛

11 “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学者提出来的。1998年,英国政府报告中,首次明确给出了创意产业的定义:指源于个人的创意、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界定软件与互动休闲软件、电视与广播、电影与录像、音乐、表演、出版、工艺品、广告、设计与时尚设计等13个行业为创意产业。2004年,“创意产业”的概念被正式引入中国学术界,但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同年,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提出“文化产业”的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由此,我们可以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指源于文化科技知识及其研究成果和技能之创意,个人或团队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创造财富和提供就业岗位的产业。

12 创意产业从概念发展为产业革命

目前,创意产业已经迅速从概念发展成为全球范围的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据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创意产业产值占全球GDP的7%,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2倍,比制造业快4倍。2005年全球创意经济的总产值达2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贸易量的78%,预计2010年将达到41万亿美元。当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了创意产业与国家竞争力的紧密联系,纷纷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创意产业的发展。全球范围的经济转型正在加快,伴随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移动化进程的加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产业融合进一步加快,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进程不断深入。

2 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很多地区和城市的“立省之本”、“立市之本”和“立区之本”。现在,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杭州、成都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都致力于培育、发展创意产业。北京市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占全市GDP的9%,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海市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截至2007年1月,上海已有授牌的创意产业园区75个,入驻的各类创意型企业有3 000多家,从业人数25万人。深圳计划用3~5年的时间打造“创意设计之都”。青岛市在未来五年中,以工业园区为范本,加速城市创意产业特色化进程。杭州已形成的LOFT49园区是该市最大的设计联盟,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并着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成都创意产业方面起步早,势头猛,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面积最大聚集企业最多的数字娱乐产业园区,年产值近5亿元。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现代图书馆应助推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May,2010Vol30 No53 图书馆可以助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形式的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使图书馆已经突破了以往传统图书馆的界限,人们获取信息会越来越便捷、准确和全面。读者是否能在终端上用最短的时间获得自己所需的本馆、本地区、本国乃至全世界的信息,将成为评价图书馆的重要标准。

31 图书馆可以成为创意人才的培训机构

我国的创意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但创意人才的缺乏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足千分之一,而在英国伦敦则达到了14%,在日本东京更是达到了15%。图书馆在人类知识传播和实现自我教育过程中,以其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在提高国民教育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可以在我国创意人才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凭借自身丰富的智力资源,广泛地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与创意产业界和政府主管部门合作,承担起创意人才培训的任务。

32 图书馆可以为创意产业提供信息知识服务

创新是一个产业和所有企业发展的共同需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创意产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从而创造财富的产业,创新是创意产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而信息、知识等资源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的搜集、整理、加工、储存和传播的专业机构,可以围绕知识的产生、转移和扩散等领域为创意产业提供公共服务。

33 图书馆信息化进程拉动创意产业发展

由于创意产品所独具的甚至是个性化的“创意”,使其本身具有了相应的独立性与封闭性,这就制约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现代图书馆伴随着Internet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日益加快,图书馆已经突破以往传统图书馆物理意义上的时空界限而走进了千家万户。图书馆“无所不在”的触角可以把相对独立与封闭的创意产品带到无数终端用户的面前,使其“大众化”,成为创意产品的“车轮”,从而拉动创意产业的发展。

4 结 语

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商品本身的实际功能上,而更多地体现在对商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需求。而创意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知识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以及资源能源消耗低等优势,决定了这是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的新产业。图书馆如何应对这一机遇,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有力地推动这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郑全太,等.图书馆学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创新与转型散论[J].图书馆,2007,(1):6-9.

[2]汪礼俊.信息化在创意产业价值链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2):162-165.

[3]苏俊玲.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2-13.

[4]程正中.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研究[J].企业活力,2008,(1):75-76.

[5]姜文学.创意产业与创意人才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6-79.

图书馆产业化 篇6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产业集群信息联盟的内在动因

产业集群一般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的, 普遍存在着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备、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信息开发能力较差的状况, 对于信息服务具有显性的外部诉求;高校图书馆则资源丰富、人才集中、设备完善, 对于提供信息服务具有隐性的内在动因。

从资源层面看, 高校图书馆完全有能力为企业提供信息支持。高校图书馆主要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 其资源配置比公共图书馆更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庞大, 具备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是名副其实的地区文献信息中心。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只在教学科研层面流动, 很少进入社会生产环节, 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让信息资源突破校园“围墙”, 走向社会创造价值, 是当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从技术层面看, 馆藏资源电子化、计算机检索、网络远程传输, 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传统纸质资源为主体的模式下, 其信息载体形式具有独占性,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势必会占用一部分为高校师生服务的馆藏资源, 这也是部分高校排斥为社会服务的原因之一。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化的普及, 图书馆馆藏资源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突破了载体的时空独占性, 高校图书馆完全有可能在满足本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之后, 进一步服务更多的用户, 从而实现馆藏价值的增值。从社会层面看, 高校图书馆不能行走在社会的边缘而自我清高, 也不能总是只为体制内读者服务, 而应该以宽阔的胸怀面向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是取之于社会的, 用最大能量反哺社会, 为社会提供优质信息资源, 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是高校图书馆应该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

跟所有的有机体一样, 图书馆也需要进化。从传统的图书馆重藏轻用, 到后来的藏用并举, 再到现代的以用为主, 这就是图书馆进化的表现。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才会有生存的空间, 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而言, 拓展信息服务空间, 就是拓展图书馆生存和进化空间。一方面,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为企业服务, 高校图书馆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 也就实现了更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 为企业提供有偿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据统计, “日本已有80%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图书馆, 校内服务量占60%、社会服务量占40%。在美国全美科学家通过在各类大学图书馆阅读、查询资料, 每年所获经济效益达3000亿美元”。中国高校图书馆也要作出自己的选择, 是满足现状死守象牙塔, 还是走出校园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结论不言而喻。综上所述, 高校图书馆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的内在需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 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图书馆谋划与产业集群建立信息联盟, 应当成为高校图书馆与广大企业的共同战略选择。

二、高校图书馆参与产业集群信息联盟的优势

中小企业有对信息服务的外在需求, 高校图书馆有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内在动因, 理论上两者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实施的方式也非常多,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 只有借助产业集群的信息联盟中心, 才可以形成高效稳定的合作关系。

1. 信息联盟可以为高校图书馆与中小企业提供稳定的合作平台。

信息联盟作为区域内中小企业集合体的信息诉求与信息支持代言人, 可以很好地充当高校图书馆与集群内中小企业间的媒介角色, 其职责之一是对集群内中小企业信息需求进行引导与整合, 完成信息需求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 个性到共性的转变;职责之二是寻求多方合作, 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信息帮助。在这样的模式下, 一方面, 中小企业可以直接从信息联盟寻求信息支持与帮助, 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 高校图书馆直接对信息联盟负责, 降低了风险, 使这种合作趋于正式、长期、稳定, 做到真正的双赢。

2. 高校图书馆参与产业集群信息联盟可以引导地区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产业集群是一种宏观视角, 它是特定区域内产业链的延伸, 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它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 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 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 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与单个企业的合作, 只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对地区内整体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有限。但如果与产业集群信息联盟合作, 地区内信息中心与地区内产业中心的强强联手, 则会影响地区内整体经济发展走向, 提高地方经济实力与整体竞争力, 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3. 高校图书馆与信息联盟合作的模式。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 也就是说在地区内所有企业与机构的生产和服务, 都与某一种产业密切相关。所以, 集群内部的企业有着共性的信息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 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不同, 也有着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针对这种情况, 高校图书馆与信息联盟的合作模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

其一, 集群内部企业直接向信息联盟提出信息诉求, 由信息联盟对企业的信息需求进行整合, 挖掘出具有共性的问题, 统一提交到高校图书馆, 由高校图书馆给出共性的答案, 然后由信息联盟中心逐一反馈给集群内各个企业。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产业信息、政策信息、金融信息等所有企业都关注的共性信息。其优势是帮助中小企业明晰中扮演着信息整合信息交流中心的角色。其二, 企业对信息联盟提出信息诉求, 信息联盟出面帮助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建立直接联系, 由高校图书馆直接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服务过程中, 信息联盟定时介入, 帮助两者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主要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例如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等。其优势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信息联盟在其中充当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与产业集群建立信息联盟的服务方式

近年来,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理念越来越先进, 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逐年拓展, 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大幅度地提升。图书馆可以深入挖掘自身优势, 深入分析企业需求, 形成一套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服务系统。尤其是可以把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方式, 直接引入为企业服务,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巨大优势。

1. 信息咨询服务。

信息咨询是图书馆日常工作, 是通过利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 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分析、传递, 向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等信息产品的行为。为信息联盟提供信息咨询, 也是合作中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 为集群内部企业解答问题, 提供建议, 这种咨询工作要以信息联盟为平台进行。

2. 个性化服务。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延伸。是指组织特定的信息服务团队, 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技术查新, 专利查询, 定题信息推送, 建立企业信息档案等。这种服务方式需要图书馆与企业密切结合, 图书馆组派专门人员, 定期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分析他们的信息需求, 主动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方式, 与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有着很高的相似程度, 学科化服务中的技术与手段, 都可以尝试利用, 还可以专门抽调学科馆员, 组织企业信息服务小组, 从事为企业进行个性化服务的工作。在学科化服务日臻成熟的环境下, 这种服务方式应该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3. 建立专题数据库。

产业集群内部有共同的信息需求, 高校图书馆有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人才, 当信息需求累积到一定程度, 高校图书馆可以帮助产业集群建立专题数据库, 以供集群内部企业共享。例如, 集群产业相关的政策数据库, 技术成果数据库, 生产销售统计数据库, 集群内部企业信息数据库等等。

4. 人员培训。

读者教育从来都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在与产业集群信息联盟合作的过程中, 仍然可以承担这样的工作。可以定期举办讲座, 以提高企业家的信息素质。也可以让企业人员进入图书馆进行短期培训, 帮助企业培养自己的信息人才。

高校图书馆作为地区信息中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具备为产业集群内部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从图书馆自身发展而言, 拓展信息服务空间, 就是拓展图书馆生存和进化空间, 高校图书馆也有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信息支持的内在需求。企业的外在需求与图书馆的内在需求相契合, 高校图书馆参与地区产业集群信息联盟具有极大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高校图书馆与产业集群信息联盟的合作, 对图书馆和地方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慧琦.高校图书馆对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2]王明.高校图书馆为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12)

[3]王明.高校图书馆对小型企业的信息服务[J].经营与管理, 2010 (12)

图书馆产业化 篇7

目前, 独立学院在学科化服务中还存在知识结构尚难适应学科服务的要求这一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方面, 我们在思想认知上, 还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

以《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调查报告与分析》的统计资料显示, 当前在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方面办得较好的单位, 多为一些驰名中外的名牌大学, 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而相对与独立学院而言, 各独立学院相对滞后于上述大学。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 在图书经费和管理人员等方面都受到明显的限制。就此而言, 独立学院确实与那些老大名牌院校难以等量齐观。然而, 这些状况, 不能成为独立学院难以实行学科服务的理由。我的看法是, 越是建校时间短, 越是购买图书经费有限, 越应坚持学科服务的方向。原因也很简单, 坚持学科服务, 可以把有限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为科研服务, 为学科建设服务, 我们独立学院图书馆藏比不上北京大学, 但是, 如果我们所购买的图书, 都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科研上所急需的所关注的知识和资料,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功能, 真正把钢用在刀刃上。反之, 尽管馆藏图书很大, 但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相去甚远, 师生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 想看的图书看不到, 该查的资料查不到, 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也必然会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 学科服务的系统机制, 尚未建立, 尚待完成。

学科服务体系, 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图书馆而言, 它涉及到图书采购、编目、上架、借阅, 以及各种资料信息的搜索、整理、查询、阅读、交流等诸多环节。对外而言, 又涉及到与学校各学科部门和科研单位, 以及与广大受众师生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沟通, 交流的渠道、平台、窗口, 咨询服务等。就此而言, 我们的学科服务, 还处于不系统, 不完备, 不得力的状况。急需在实践中, 加以认真, 研究解决。

创立独立学院学科服务的系统和机制, 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我们不能采取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 而应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去促进和推动学科服务的深入发展。当务之急, 是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学科服务的专业化问题。

专业化不是一句空话, 它要落实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 具体说来:

(1) 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的专业化。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 都应朝学科馆员的方向努力, 既要多能, 更要一专。努力使自己成为某学科专才、行家, 熟悉某一学科的性质, 知识系统及相应的知识成果、科研信息, 只有这样, 才能为师生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 学科馆员也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 不断学习新科技, 把良好的技术运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还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 对信息获取渠道的更新要及时, 对与对口服务学科相关的知识要不断加强。领导方面, 更应在人员配备方面, 提升专业化水准的要求, 更要注意吸引高层次专门人才加入到自身队伍中, 抓住机会培训学科馆员, 制定良好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这样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团队, 为学科服务提供人才能力上的保证。

(2) 采取相应措施, 强化专业化服务的机制和功能。专业化学科服务应贯彻到图书馆建设的全过程, 在图书馆工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上, 都应体现专业化的要求, 如图书资料的采购如何专业化, 图书编目上架和借阅如何实行专业化要求, 各种网络、电子信息资料如何适应专业化管理等等。

图书馆与各学科, 各科研部门以及全校师生, 应建立一体化的、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和联络平台, 促进、保证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凡此种种, 都是我们应着力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在这些方面, 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3) 建立专业性的服务载体和服务平台, 满足专业性的需求。独立学院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应当结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和学科馆员的优势采用各种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和服务平台, 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动态化信息服务, 把图书馆的作用最大化。专业化服务的过程包括, 服务用户咨询, 用户需求分析, 制定服务策略, 用户信息反馈, 记录结果, 库存更新。学科化服务的流程能够实现自身的集成化和多层次化, 为学科用户解决学科专业问题提供了最快捷、最便利的服务。

小结:在独立学院实行专业化的学科服务, 势在必行, 大有可为。问题的核心和关键, 在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如何满足时代的要求, 真正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摘要: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独立学院的图书馆建设实行向学科服务方向发展已成大势所趋。如何实现这一新的服务模式的转变, 业已成为图书馆同仁们认真思考, 经常热议的话题。面对这些问题, 本文拟将对独立学院学科服务专业化的构建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科服务专业化

参考文献

[1]赵淑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6.

[2]金旭东, 李国庆, 李海鹏.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7:75-88.

[3]严真, 朱毅军, 秦珂.近年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若干热点问题探索[M].西安:西安出版社, 2005:248-251.

图书馆产业化 篇8

常州文化广场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市民广场的南侧, 由图书馆、美术馆、书城、酒店、培训中心、南侧办公、地下商业、地下车库组成。其中地下室2层, 图书馆等block均为10层, 南侧办公为12层;总建筑面积507 558 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9 729 m2, 地下建筑面积277 829 m2。高层主体建筑由6个相同形状、不同方向旋转的伞状体块 (block) 组成, 北侧3个体块为文化建筑, 设计方案效果见图1。

2 结构特征

本文主要分析的图书馆为例, 图书馆分为地上10层和地下2层, 地上层高从4.8 m到5.0 m不等, 地下1层层高为-8.1 m, 地下2层为-13.5 m。结构采用剪力墙筒体结构作为主要的抗侧力体系, 核心区由角部四个剪力墙筒体组成, 在筒体外围设置了11根落地钢拱柱。

剪力墙筒体承受拉力的部位设置型钢, 筒体之间设置型钢混凝土框架梁。核心区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板厚取180 mm以提高结构抗倾覆能力及核心区整体性;悬挑区域采用钢柱钢梁、外围钢拱柱落地, 楼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盖, 折算厚度为80 mm以减轻悬挑自重。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地下室总尺寸约400 m×400 m, 属超长结构。

3 复杂结构中的节点分析

3.1 节点分析策略

大型空间结构的复杂节点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部分[1], 通常的做法是, 利用ABAQU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结构进行建立在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基础上的模拟分析, 来分析验证结构各个部分的受力和变形性质[2]。利用ABAQUS等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通常将梁柱简化成线单元, 将剪力墙等简化成面单元, 通过考虑了纤维混凝土性质二次开发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和包含弹塑性的钢本构模型, 以及ABAQUS自带的材料塑性损伤模型来模拟结构分析。

然而从节点分析的角度来说, 由于在整体的结构模型中将梁柱简化成了线单元, 因此节点被简化成了一个完全刚结的点, 这种假设对于节点的精细化分析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特别复杂的结构超限审查中, 将结构中复杂节点做成实体单元来单独进行弹塑性分析是必须的[3,4], 在上海虹桥机场航站楼、天津津塔和新苏州火车站等大型工程项目分析中都采用了类似的做法[5,6,7]。

3.2 结构整体模型中的拱圈钢构件分析

对结构整体已经进行了弹塑性分析, 如图2所示为拱圈钢构件在重力作用下的应力, 可以看出其最大应力为144.1 MPa, 发生在框架梁处, 主要构件的应力水平约110 MPa。在NAG2026波 (X∶Y∶Z=0.85∶1∶0.65) 工况下, 在第41 s地震作用结束时, 如图3所示, 可以看出此时拱圈钢构件最大应力为133.6 MPa, 主要构件的应力水平约110 MPa。由此可以看出, 拱圈钢构件的自重对于拱圈的应力起控制作用。对于拱圈的钢构件, 在经历41 s罕遇地震作用下, 采用其最终的累积塑性应变来判别构件是否进入塑性。图4给出了拱圈钢构件在地震结束后的等效塑性应变, 可以看出, 拱圈全部钢构件的塑性应变为0, 说明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拱圈钢构件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常州龙城文化产业城的单体是一个典型的双侧大悬挑结构, 悬挑部分通过钢拱柱, 水平工字钢梁和竖直方向的方钢管组成的体系来进行支持。结合整体模型的性能化分析中最大应力的位置, 以及防连续倒塌等多方面分析, 确定了悬挑部分顶部较凸出部分上的梁柱和钢拱连接的节点是本项目的关键节点。为了更好的反映节点的表现, 选取了1号节点来进行精细化分析。节点区域的立视图见图5。

节点的构件编号和网格划分见图6。其中, ZG截面尺寸为600 mm×800 mm×50 mm×50 mm, GZ截面尺寸为600 mm×600 mm×22 mm×22 mm, LX截面尺寸为600 mm×300 mm×12 mm×18 mm, ZC截面尺寸为400 mm×400 mm×25 mm×25 mm, 加劲板厚度为18 mm, 且2号节点局部加厚至20 mm, 如图8中深色区域所示, 上述实体模型按照实际节点构造1∶1设计完成。

节点区加劲板与加厚区域示意图见图7。

经过时程分析, 1号节点的Mises应力云图如图8所示, 在大震的时程位移作用下, 最大应力点出现在箱形GZ和箱形支撑构件ZC交汇角点处, 最大应力值约为201 N/mm2, 处于安全的应力水准范围, 其余构件包括构件内部加劲板均处于安全的应力水准。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 节点实体模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整体模型时程分析的结果一致, 结构处于安全与稳定的状态。

4 结语

本文基于常州龙城文化产业城图书馆双侧大悬挑结构, 阐述了在结构关键部位建立节点实体模型, 输入整体弹塑性模型中的位移时程作为边界条件, 来验证结构关键节点的应力和变形的安全性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精细化模型中的最大应力要大于整体模型, 并且最大应力出现在连接部位, 体现了精细化之后的几何构造。最后, 从总体上看整体弹塑性模型和关键节点的实体模型的结论是一致的, 节点部分的受力和变形都处于弹性范围内。

摘要:以某单体图书馆为例, 研究了大悬挑部分钢拱柱与水平梁连接的关键节点性能, 通过ABAQUS有限元弹塑性分析, 对框架整体的应力变形进行评估, 并单独提出了动力时程中的位移边界条件, 将其施加到节点模型上进行精细化分析, 得到节点支撑部分与加劲板上的受力特点, 完成了节点关键性能的研究。

关键词:大悬挑结构,节点性能,塑性时程分析,ABAQUS

参考文献

[1]吴春林, 刘永建, 史新格, 等.大跨度空间结构复杂节点技术[A].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C].2007.

[2]王雨生, 王曙光, 王滋军, 等.基于ABAQUS子结构法对超限高层复杂节点的应力分析[J].建筑科学, 2012, 28 (9) :8-13.

[3]漆俊, 邹祖军.基于ABAQUS的型钢混凝土复杂节点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3) :122-124.

[4]曹正罡, 周传波, 周观根, 等.基于MATLAB-GUI的大跨空间结构复杂节点智能分析系统设计[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4, 6 (1) :61-66.

[5]任常保, 周文瑛, 葛冬云, 等.天津津塔钢板剪力墙与钢管混凝土柱复杂节点深化设计研究[J].施工技术, 2011, 40 (18) :59-63.

[6]彭翼, 范重, 赵长军, 等.苏州火车站站房钢结构复杂节点设计研究[J].建筑结构, 2012 (1) :41-48.

图书馆产业化 篇9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工业化,融合

一、深刻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

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信息化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都提供了空前的机遇。信息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首先表现在它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形态, 而是对人类最新的科技成果加以整合与放大, 不断培育和催生出新兴产业, 或创新、改变、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形态。信息化衍生新兴产业, 最直观的表现是IT产业的发展。但对于工业相对落后的地方而言, 信息化对产业的培育和衍生功能, 最有实际意义的是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从产业的拓展和延伸中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在工业化、信息化不可偏废的前提下, 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两者的相互关系。十五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发挥‘后发’优势, 争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强调了信息化对工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了信息化的重要性, 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将“带动”和“促进”更新为“融合”, 是从支持生产力到支持生产方式的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对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实践的更进一步思考。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更把握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实际, 抓住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本质。“融合”高度概括了当前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相互发展的逻辑, 更强调了两者紧密的依存关系。

二、高校图书馆具备推动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优势

1. 信息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源, 具有各种公开发行的各类期刊、报纸、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等国内国际交流信息。而各种信息媒介如互联网、电子存储媒体等具有快速查找、容量大、更新及时等特点, 能反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最高水平和发展动态。随着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 文献传递、公共检索、馆际互借、国外联机数据库的引进和共享成为现实, 再加上先进的技术设备, 成熟的信息开发和分析软件, 这些都是中小企业难以自行建立的信息化体系。校企的充分联合弥补了这一缺憾。据报道, 全国数千余所高等院校图书馆拥有藏书6亿多册, 超过了所有公共图书馆的藏书总量, 而且所藏图书学科门类齐全, 具有专业性、特色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情报价值高、内涵深, 既全面反映了专业领域技术成长和发展的全过程, 又充分了展示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和科技水平;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镜像站点等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明显优势。

2. 高校图书馆有掌握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人才队伍

高校图书馆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引进和培养了一支拥有过硬技术的信息化队伍。比如, 北华大学图书馆现有在编在岗工作人员105人, 硕士22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50余人。网络环境下的咨询馆员制度的建立, 使北华大学图书馆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服务能力, 而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网络信息采集和整合技术的完善和提高, 为地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证。他们不仅承担本校教学与科研课题的查新和定题检索任务, 还可以对外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服务。高校拥有学科齐全的专家教授, 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中, 他们可以发挥指导作用。

3. 现代化的服务设施

随着教育投资的加大, 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已今非昔比。在保证网络开放性的同时, 都能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相连, 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建设, 使得文献传递、公共检索、馆际互联得以实现, 扩大了图书馆文献获取的范围。

4. 降低信息化服务的成本

高校图书馆在为中小型企业开展信息服务中, 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 如高等学校联合采购等, 可以大大降低资源成本。图书馆的现有设备、文献资料、办公场所等以低价或者合作的方式租借给地方企业, 再配合高校图书馆的人才优势, 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

三、高校图书馆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途径

1. 推动高校科学研究与工业技术融合

技术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最主要原因。图书馆应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部门参与高新技术的创新研发,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基础技术的研究, 建立产学研的技术网络, 加快产业技术的发展。不发达地区要尽快崛起, 一定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大对高新技术项目支持的力度。高校应配合地方积极争取国家、省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工程、火炬计划、重点科技计划立项, 以获得国家和省级科研和技改专项资金的投入, 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高校参与高新区的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园区集聚作用。通过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培育发展核心产业, 通过技术、资金、产品、信息等生产要素传递、重组和渗透, 建立起上、中、下游关联密切的产业链, 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校图书馆通过深层次开发科技信息, 开展科技新服务, 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 为学校科研部门积极申报和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2. 突出数字化、虚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 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图书情报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图书情报部门的资源管理正逐渐突破传统“文献”的局限而扩展到整个信息网络, 突出数字化、虚拟化的信息资源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情报部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在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前提下,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信息资源, 为中小企业服务, 同时派出专业人员从事市场需求的调研, 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活动、信息需求的规律和特点, 对大量的信息根据企业需要筛选、组织、评价, 向企业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信息服务, 负责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息需求现状。通过为企业服务, 还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服务模式, 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办培训班, 为企业代培信息管理人员。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通过举行信息发布会、信息交易会, 以及科技录像播放、现场咨询等形式的巡回服务, 增进高校图书馆与企业的沟通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3. 实施信息服务创新工作

图书馆工作的创新, 关键是改变服务方式, 即建立电子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应吸收现代最新的资源, 进行新资源组织与管理的研究, 这不仅会扩展其业务范围, 而且可以节约传统服务的成本及费用, 并通过提供新的、再加工的系统化信息产品, 更好地向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主动化的服务。图书情报部门还可以着眼于未来, 采用一系列现代化虚拟技术, 实现电子化、虚拟化, 并且继续加大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 促进文献加工和报道向深层次、高效率发展, 开拓多种信息咨询服务领域, 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技术转让等项目的情报调研、分析和预测, 是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一项特色服务。

参考文献

[1]沈固朝.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曾忠禄.企业竞争情报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图书馆产业化 篇10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业务领导 专业化

分类号 G251.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7.005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Leadership of University Library Business Department

Zhang Fang

Abstract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leadership of university library business department is a pivotal task and the potential bottleneck of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the librarian team. The middle-level cadres perform a irreplaceable role. The mechanism should be designed and brought into operation precisely based on the humanity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so as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and promote the global professionalization.

Key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Business department leadership. Professionalization.

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及其建设虽然是个老课题,研究成果也不少,但近年来相关研究仍热度不减。之所以引人高度关注,除了问题本身研究领域比较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的“非专业化”现象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有加重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本文拟就此开展相应的调研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 调研目标与思路

许多专家学者对图书馆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刘晓英认为图书馆立法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信息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图书馆员职业自信心的缺失是造成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弱化的主要原因[1]。陈传夫等人认为营造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环境、慎重对待核心业务外包、变革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是防止图书馆员非专业化倾向发展的有效措施[2]。张峰认为建立图书馆员专业化标准、提高馆员素质和创设良好的专业化制度环境可以有效加强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进程[3]。专家学者的研究为“综合治理”图书馆行业“非专业化”问题提供了学理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和多理论视角的有价值的分析和对策。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处在承上启下、带动群众的重要支点位置,同时也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层“把关人”和业务骨干,其专业化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整体水平,决定着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整体质量高低。以往对图书馆专业化的研究多专注于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体制机制、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分析和建设,而从人的需求层次进行价值取向的研究还有较大空间。由于人对各层次需求的追逐,具体集中表现在对资源平台的渴望、对事业成功的期盼和对身份地位的追求,因此实证研究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任职、晋升、流动等变化的状况和原因,对队伍专业化建设有一定价值。

高校类型、规模不同,图书馆及其队伍情况各异,选取调查样本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检索有关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文章,并进行作者单位和研究对象等方面大数据分析,以及与部分学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进行初步访谈,判断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非专业化”现象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主要是中小型高校和新建新晋高校。因而选取调查样本主要以具有典型性的中小型高校和新建新晋高校作为对象;按照地域南北中分布,选取了成都、北京、南京三地的6所高校;部属高校2所,省属公办高校3所,民办1所。考虑到管理干部4年一个任期调整,调查内容为近5年(2010年至2014年)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情况、职位变化情况,以及他们职位变化受价值取向影响的情况。调查研究方法:一是通过固定关系人,具体详细了解6所样本高校图书馆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和职位变化,以及变化的基本原因;二是跟踪6所高校图书馆网站,了解和佐证固定关系人提供的信息;三是与部分样本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进行访谈,深度了解他们职位变化与价值取向的关系;四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2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和影响力

2.1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

专业背景,通常指某人学习过的专业和从事过某种专门职业的经历,因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背景,既是衡量其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图书馆业务部门工作质量的保障。业务部门领导是队伍的管理环节干部,业务部门工作的专业工作要靠业务部门领导去一一推动和具体落实。因此,图书馆业务部门干部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胜任专门业务工作。对6所学校调研的结果显示,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大多数有专业学习(表1)和工作经历(表2),业务素质较高。特别是他们的专业化水平高于馆领导的平均值,也高于普通馆员的平均值。可见,各校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任职的专业背景比较重视,建设措施能落实到位。这是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质量极其重要的一环。

nlc202309091107

2.2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大多是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尖子,也是因为业务工作水平高、业绩优秀、职业素养高而被选拔到领导岗位的。因而,他们的工作标准和工作业绩,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发展道路,对其业务部门下属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成长发展,具有直接和显著的引领示范作用。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和环境一旦形成,就会促使整个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4]。从6所学校图书馆调查情况看,馆员们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认可度较高,但个别学校、个别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影响力较低,仅占11%的比例(表3)。

3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中层领导的发展前途与专业化程度相关性弱

发展是硬道理,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追求,这是人类万世不竭的发展动力。在以阶层、地位、职级划分为基础的分配制度下,发展最直接的显现即是职位、职务、职级的变化。尽管我们更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内心的成长和成熟,但发展毕竟是要看的见、摸得着,能够被感受到的现实。因而,一般而言,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发展的主要标志,一个是职称的晋升,一个是行政职务的晋升。然而,根据调查统计,6所院校近5年内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职称晋升明显低于同级普通馆员平均值(表4),行政职务晋升与专业背景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表5)。

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职称晋升低于同级普通馆员平均值,主要原因是由于行政性事务繁忙,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在职称晋升成果准备方面明显不足。大多数馆领导不是从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中产生,而是由学校从其他部门任命而来。行政职务晋升与专业背景的相关性不明显,各校图书馆领导产生方式和现任领导班子结构,与图书馆管理专业化要求难以适应,也会导致一些业务部门领导把许多精力甚至是主要精力放到拉关系、搞政绩上面,对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非常不利。

3.2 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任职的专业背景要求不明确

从6所院校情况看,多数学校在业务部门领导的任职条件上没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要求,并没有把业务部门领导当作专业能手和标杆要求,而是当作普通行政管理者对待。虽然非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的仅占20%(见表1),没有专业经历的仅占23%(见表2),但不明确作为任用条件,不仅会使实际任用干部的选择范围和不合理可能性增大,还会使人们对这一岗位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产生认识上的模糊,认为什么人都可以干,对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危害性很大。根据6所院校的调研,图书馆骨干队伍稳定性堪忧,特别是新进馆的博士和硕士,大多有谋求其他发展的意向,一有机会就会离开图书馆岗位。南京某校图书馆连续3年每年进1名专业博士,可目前1名也没有留住。根据前人经历,无法明晰和确定个人发展目标会导致工作缺乏动力,也将导致对队伍整体发展目标难以认同,难以齐心协力。

3.3 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能力没有作为考核指标

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在管理队伍中的地位特殊,作用重要,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应当成为业务能手和标杆,为队伍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5]。而进行规范的业务考核和专业能力评价,正是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关键环节。从6所学校情况看,对业务部门领导的年度工作考核,所有的学校虽然依照德能勤绩廉干部考核要求,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专业标准和专业能力评价,将专业能力考核混同于一般的能力考核之中,也就很难根据专业能力和业绩的评价,来进行奖优罚劣和落实竞争机制了。不把专业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并要求不断达到更高的标准,会导致图书馆管理人员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是图书馆管理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6]。

4 优化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的建议

4.1 图书馆专业化建设要把握人的发展需求这一重要动力

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也是带动全局的有力抓手。要破解制约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补齐短板,就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人的发展需要为动力的专业化建设思路和顶层设计。

美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McClelland),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该理论的核心概念“自我实现”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他认为,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其生活的环境、培养教育和人生阅历等;人的需求很难从个体的角度得出共同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不同人在不同时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其需求不同,“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麦克利兰在其代表作《渴求成就》和《权力的两面性》中进一步阐述了作为社会人的三大类社会性需要:对成就的需要、对(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对权力的需要。根据麦克利兰的这一“成就需要理论”,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要认真解决好中层业务部门领导的发展需求问题,解决好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队伍人性化发展和提升这个关节点,培养选拔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领导者,创建公平合理的良性竞争发展机制和环境[7]。

4.2 充分保障业务部门领导的晋升优势

按照专业化标准建设图书馆管理队伍,必须有专业水平高的带头人、领头羊负责队伍建设。作为图书馆领导的后备干部,业务部门只有在组织上、制度上和实际任用上具有馆领导的晋升优势,才能保证图书馆领导班子里有源源不断的内行和专家型领导,才能带出专业化的队伍。从6所院校情况看,多数学校对图书馆领导竞聘者进行任职条件考察审核时,虽然都会对其专业方面是否对口和业绩情况进行审查,但是都没有作“具有图书馆学专业或有图书馆工作经历”的硬性规定。实际情况是,有3所学校图书馆领导班子中没有符合上述条件的领导,另有3所学校有不到一半符合。其实,充分保障业务部门领导的晋升优势,既符合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人性化导向,也是解决图书馆诸多复杂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nlc202309091107

4.3 严格进行业务部门领导的任职考核

既然按条件任用了业务部门领导,就要要求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水平要始终达到标准和不断得到提升。所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对业务部门领导进行年度业务考核,组织专家对业务部门领导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同行评议和论证。通过专业任职考核,维持和促进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有力支撑高校育人工作。从6所院校情况看,多数学校对业务部门领导的年度考核中虽然有“业绩考核”一项,但是都没有明确的专业、职业标准要求,个别学校仅有行政领导管理要求。专业人员行政化的考核方式,助推了高校图书馆专业管理队伍的行政化。严格进行业务部门领导的专业任职考核,才能从导向上保障图书馆专业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4.4 明确限定业务部门领导的任职条件

鉴于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在队伍专业化建设和全局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任用业务部门领导的要求要更高、更严格,在专业能力上要达到规定的任职条件。从6所院校情况看,各校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仅有学历方面的任职条件要求,而没有图书馆及相关专业学历或经历的任职条件要求。尽管这样的要求做到很难,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条件的限制,或者没有相应专业优先的保障,就难以把住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关口,就会造成许多心理上的不平衡,对队伍建设的破坏力很大。

4.5 充分保证业务部门领导不断“充电加油”

作为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的业务部门领导,要站在自己所从事专业和所负责业务的最前沿,了解和参与学科前沿研究,随时学习和研究应用新的科技成果,跟上时代脚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部门领导要想掌握自己所从事专业和所负责业务的最新动向,不仅要注重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经常与国内外高层次同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内涵和品位,提升专业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6所院校情况看,所有学校对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外出开会、交流等进行学术活动都持支持态度,但有一半的学校因经费问题不能完全满足相关需求。因而,提供业务部门领导更多“充电加油”的机会,也是高校图书馆专业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5 结语

关注高校图书馆业务部门领导专业化建设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根据对象的特点和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事求是地对症下药,把高校图书馆队伍专业化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做好,能够带动全局,推动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守望初心——守护图书出版产业 篇11

曾几何时,我们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作为我们坚守的信念;

曾几何时,我们将出版业视为引领文化繁荣的生力军;

……

传统出版产业所面临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数字出版的猛烈冲击,民众不高的文化消费热情,特殊的文化体制与经营体制,出版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种种因素复合冲击着我们的传统出版业。越来越多的出版人出走、转行,或者正在琢磨转行,这是一个让人内心隐隐动容的一个事实。这是对一个行业的挑战,也是对身处其中的出版人的巨大挑战,但考验与机遇并存,作为一名图书编辑,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如何通过编辑自身具有实效性的努力实现出版产业的自我拯救?这是摆在我们出版人面前一个严酷的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编辑活动和出版产业之间紧密相连,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出版物肩负着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任,编辑是赋予出版物含金量多寡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认清自身的使命,通过提升治学修为、凝聚文化情怀、增强创新意识,增强编辑的综合素质,编辑素质决定着出版流程、产品质量,关系到文化传播功能的发挥。因此,希望能通过增强编辑的综合素质,助力于出版产业的自我拯救,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第一,编辑要提升治学修为。编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需要经过严格刻苦的历练,要常怀一颗敬畏之心,要知晓自己手中每一本书的分量,要知道自己肩头的责任,要有严谨、积极的治学态度,不断追求自身素质的提升。其实,出版行业对于编辑自身的学识水平要求是很高的,编辑经常被人称为杂家,可以做如下解释,即:编辑的学识要渊博,既要有广度,又要又深度,懂的东西要很多,甚至要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细品之,这样的要求不可谓不高。所以作为编辑而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通晓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装帧、宣传推广等各个工作环节的技术及规范,博学之、慎思之,做一个既专且博的好编辑。同时,出版产业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图书这一纸质媒体依旧肩负着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使命,所以编辑还应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政治修为。作为出版人要有一颗“是非之心”,要深入研究、熟练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更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国内国际的形势,在具体的编辑业务工作中,必须具备敏感的政治头脑与良好的把关意识,熟悉民族、宗教、法律法规方面的禁忌,为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导向、观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编辑要凝聚文化情怀。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构成,首要属性是文化,其次才是产业,作为编辑应清楚何为本、何为末。编辑工作是一项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工作,作为一名编辑,我们应心怀高远的文化追求,我们应将自己置身于文化体系之中,认知文化,解读文化,体现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文化价值的实现。编辑将承载了他人思想精髓的作品进行选择加工,这本身就是一种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我们首先要明白,我们倾注心血出版的一本本图书,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我们的图书应重视“人”,以人为本,给予读者以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我们编辑,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属性,增强文化意识的自觉,关注人本身,赋予图书更多的文化内涵、更高的文化价值。当我们将文化自觉内化于心,才会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投身于图书出版事业。编辑应该逐渐凝聚文化情怀,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从而提升职业自豪感,由此便可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全心投入到书海之中,以文化初心严格把关。

第三,编辑要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是出版发展的动力,图书作为精神产品、文化产品,承载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信息、新知识的功能,应该蕴含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内容。编辑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决定了其进行文化选择的高度与宽度,同时决定了图书这一文化产品的质量与品位。因此,编辑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习惯思维的束缚,不断捕捉新事物的萌芽,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径,打造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图书产品。编辑的创新思维应融合于图书出版的各个环节,使编辑活动不仅成为文化积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能成为文化创新的平台。创新可以从选题、宣传、营销以及出版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例如:编辑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人,关注更多原创新作;可以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提出更多创造性的建议,从而催生出优秀的作品;可以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进行融合,尝试更多的载体模式,等等。

一个真正合格的编辑,会用心策划图书、加工书稿、出版图书,不断向读者输送精神食粮,提高人们的文化和思想素质,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编辑,我们一生为之奋斗和追求的,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好书,能够被读者认可的好书。为此,我们要甘于寂寞,不惜为别人作嫁衣裳,却甘之如饴。作为出版人,我们有着无限的理由坚信,我们的出版业是不朽的,一本好书会超越时间与空间,成为永恒的经典。编辑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增强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应在不断积淀、凝聚、孕育的人类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望初心,将图书出版产业守护到底。

摘要:在传统出版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如何通过编辑自身综合素质的增强助力于出版产业的自我拯救,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上一篇:急危患者下一篇:热门事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