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指标

2024-10-06

文化指标(精选10篇)

文化指标 篇1

摘要: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中, 都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这些都揭示了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文化,文化建设,静态指标,动态指标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柱。要想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我们就要研究文化建设形势, 要研究文化建设形势,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衡量文化建设形势变化程度的各个因素, 即文化建设形势的动态指标和静态指标, 以更好的了解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形势并准确判断其走向, 为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 不禁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时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因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经济长足发展,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这不仅给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也使得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坚持以人为本, 加快文化建设,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并且加强文化建设是应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新挑战的需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民族团结和统一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 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这个论断, 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充分肯定了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图生存、求发展的重大作用。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民族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助推器;文化建设提升民族的创造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深化, 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科学阐述, 对于抓紧抓好文化建设, 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建设形势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分析

1、文化建设形势的静态指标分析

目前, 我国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上。据统计, 到2007年底, 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达4512个, 艺术表演场所2070个, 演出经纪机构1024个, 文化娱乐场所82, 174家, 艺术品经营机构1112家, 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机构87, 137家, 网吧13万多家, 其他文化经营单位11, 783家。文化市场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新网路。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 其中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26.6%, 是2001年的3.7倍。文化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7.2亿美元, 比2006年增长39.9%, 是2001年的6.1倍, 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不平衡的局面有所改观。

2、文化建设形势的动态指标分析

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加强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机遇和有力条件。

三、从国际上看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达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约瑟夫·奈、亨延顿、萨义德、约翰·米尔斯海默等学者相关研究著作的出版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个文化宣言的相继发表, 一些发达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实现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型的过程中, 对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功能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飞跃。

2、中华文化逐渐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真心认同

截止2009年11月, 全球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 分布在88个国家和地区, 一股学习中华文化的潮流正在海外广泛兴起。

3、一些国际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

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名为《北京共识》的论文, 称“中国模式”正在取代“华盛顿共识”, 并把“中国模式”的发展途径定义为: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循序渐进, 积聚能量。这些都为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从国内来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也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1、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过30年的奋斗,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 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 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30年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全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 人民的家庭财产普遍增多, 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使国家能够拿出更多物力、财力投入文化建设。

2、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消费需求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国有13亿人口也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受教育人群, 青少年的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8%, 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2500万。我国还有9亿农民需要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是文化建设最大的潜在目标市场。

参考文献

[1]郑新立.文化建设与国家软实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2 (1) .

[2]王桂兰.文化软实力的维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0, 10 (1) .

[3]张瑞才, 范建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3 (1) .

[4]王成光.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7 (1) .

[5]魏恩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1) .

[6]刘文江.中国共产党文化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5, 1 (1) .

[7]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0:35.

文化指标 篇2

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作者:李彦 薛俊生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1期

[摘要]对长春文化软实力进行系统、深入的探索,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长春文化软实力的调查和评估,为中国城市软实力建设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发展对策,进而为国家软实力的建设提供可能的经验,以期为我国软实力的建设贡献一些力量。

[关键词]长春 文化软实力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09-01如何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使经济能在文化中汲取不竭动力,使文化成为经济的内在支撑,是摆在长春面前的现实课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软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成就斐然,但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长春城市软实力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本文的宗旨。

一、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原则

在测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在测评长春文化软实力硬件指标的同时,特别注重长春文化软实力的软性指标,并注重长春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协调发展。在测评项目设置上,课题组分别对长春市的公共管理、人口素质、区域文化、人居环境等四大方面,进行了逐一考量。在测评内容方面,课题组对每一大类指标涉及到的各个子指标,进行了符合实际的计算并最终确定了科学的权重。

(二)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测评体系过程中,课题组非常重视整个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对如何筛选长春文化软实力指标、如何量化主观指标、如何合理配置分值等一系列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评指标体系,保证了整个测评工作的公平性,减少了主观上的随意性。

(三)前瞻性原则

在长春文化软实力测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课题组考察和借鉴了国际上关于软实力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借鉴了发达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城市的特色,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和完善,保证了测评体系对中国以及中国城市软实力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四)针对性强原则

我们要做的就是选取的每一个指标都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某个要素,以保证其具有针对性。

(五)系统全面的原则

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城市文化软实力涉及的每个方面,不能只从一点出发。

(六)互相独立原则

每个指标要代表要素每个方面的特质,而某个特质要尽可能用少而精的指标来反映。

(七)有代表性原则

指标本身不仅是所反映要素的代表,而且必须能反映其所代表的要素特性。

(八)便于获取原则

必须确保所选指标的数据能够准确地收集。从理论上看有些指标虽然非常理想,但从实际操作考虑,可能会有成本和获得的难度大的不足,所以只能放弃。

(九)动态变化原则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关注重点,会随着长春城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指标应能反映长春城市动态的过程,保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依然适用。

二、长春文化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长春城市文化软实力一部分是通过数字、实物和具体的状态体现出来。例如,长春市的文化产业值、长春市学校的数量、长春市的文化机构数量,都是用数字来体现软实力的。另外,长春市的图书馆、博物馆都是以物的形式体现软实力的。而长春市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生活态度又是以一种具体的状态体现软实力的。最为难以测量的就是人的思想、情感、动机和智慧等主观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对客观的指标,这种指标不是完全的客观,它是在研究人员的设计下使其量化。

三、长春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是区域软实力评估的重要工具,如何将其合理利用,最关键的就是选择科学的使用方法。在区域软实力的评估过程中,价值判断的两种形式是:定量与定性,相应的评估方法

应有定性和定量两种。通过数学计算得出评估结论的称为定量方法,不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定性方法。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是区域软实力评估的基本思路。

(一)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使用的资料多是源于评估者主观的鉴定和评审得出的,定性评估的结论一般不是量化的计算结果,往往是描述性的话语。当然,有时也可以将定性问题作定量化处理以表达得比较明确。也就是说,定性评估结论的表达方式取决于项目评估的目标、内容和要求。

(二)定量评估方法

高职校园文化评测指标体系的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 评测体系 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89-03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个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建设良好的高职校园文化,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样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处于健康状态的,也就是要对高职校园文化进行科学评价。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激发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为此,应建立高职校园文化评测指标体系。

一、高职校园文化一级指标

在充分了解高职校园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为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系统的层次性、科学合理性以及全面综合性,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采用AHP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研究需要,建立三级指标体系。为了下一步研究的方便,将各级指标加以编号。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所有的组织文化都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因此可以将这四个层次划分作为高职校园文化评测一级指标(具体内容见表1)。

Ⅰ.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的意识对物质世界作用的印记反映,具体表现为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师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Ⅱ.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是文化要素或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内建筑物、道路、景观、服饰、标语等。

Ⅲ.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形成社会凝聚力,从而深刻影响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产物和物质文化的工具,一方面构成了人类行为的习惯和规范,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或主导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变迁。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各类规章制度。

Ⅳ.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指群体中个体行为延伸出来的文化和渊源,是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校园行为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工作作风、工作目标、师生文化素质、师生精神面貌等文化特征,直接影响教育及教学的开展和成效。

一级指标具有普适性,还不能体现出高职院校的特殊性。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二、三级指标

二级指标用R加以编号,为方便计算统计R后带上1、2、3…序号以示区别。高职校园文化三级指标是反映其对上一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所以用Rij来编码(具体内容见表1)。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层下属的二、三级指标

R1.高职校园精神。这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谋求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过程中积淀和提炼而成的,反映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高职校园精神下属的三级指标有:学校凝聚力、职业精神的选择、师生对校园文化的相容性、师生对学校愿景描述的相似性、师生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高职教育价值观。

R2.高职教育哲学。高职教育哲学下属的三级指标有:创新观念、民主观念、求真观念、社会观念。

(二)高职校园文化的制度文化层下属的二、三级指标

R3.组织结构。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下属三级指标有组织机构合理度、组织整体运行效率、信息沟通畅通率。

R4.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下属三级指标有规章制度完善度、规章制度执行度、规章制度人本度、管理层学习与创新能力、薪酬制度合理性与公平性、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高职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层下属的二、三级指标

R5.校园环境面貌。高职院校校园环境的下属指标有与上级主管部门关系、校际之间的关系、校企合作的深度、企业环境仿真度、校园建筑及道路人文气息、卫生安全设施设备健全程度、标示系统完善程度、校园整体形象社会认可度。

R6.学生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下属的三级指标包括在校学生遵纪守法情况、在校学生团体活跃度、双证制通过率及毕业率、社会对毕业学生认可度。

(四)高职校园文化的行为文化层下属的二、三级指标

R7.教研行为。高职院校教育行为下属的三级指标有课题授课行为、实验实训行为、公开课及其他教育行为、技能大赛行为、承担课题情况、论文发表情况。

R8.招生就业行为。高职院校招生就业行为下属三级指标有第一志愿填报率、招生报到率、就业率。

R9.公益行为。高职院校公益行为下属指标有青年志愿者行为、捐赠资助行为。

表1 高职校园文化健康度评测体系表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精神文化高职校园精神R1R11.学校凝聚力

R12.职业精神的选择

R13.师生对校园文化的相容性

R14.师生对学校愿景描述的相似性

R15.师生主人翁责任感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R16.高职教育价值观

高职教育哲学R2R21.创新观念

R22.民主观念

R23.求真观念

R24.社会观念

制度文化组织结构R3R31.组织机构合理度

R32.组织整体运行效率

R33.信息沟通畅通率

管理制度R4R41.规章制度完善度

R42.规章制度执行度

R53.规章制度人本度

R44.管理层学习与创新能力

R45.薪酬制度合理性与公平性

R46.管理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物质文化校园环境面貌R5R51.与上级主管部门关系

R52.校际之间的关系

R53.校企合作的深度

R54.企业环境仿真度

R55.校园建筑及道路人文气息

R56.卫生安全设施设备健全程度

R57.标示系统完善程度

R58.校园整体形象社会认可度

学生综合素质R6R61.在校学生遵纪守法情况

R62.在校学生团体活跃度

R63.双证制通过率及毕业率

R64.社会对毕业学生认可度

行为文化教研行为R7R71.课题授课行为

R72.实验实训行为

R73.公开课、讲座及其他教育行为

R74.技能大赛行为

R75.承担课题情况

R76.论文发表情况

招生就业行为R8R81.第一志愿填报率

R82.招生报到率

R83.就业率

公益行为R9R91.青年志愿者行为

R92.捐赠资助行为

三、高职校园文化健康度评测指标的处理

高职校园文化具有动态发展性,对其评价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弱化这种影响,需要对上述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楚地高职校园文化的健康状况,并知晓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通过进一步改善提高高职校园文化水平,提高校园文化在师生们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按照处理此类问题的通用办法,我们可以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确立。具体权重确立有两种选择,即根据的重要程度采用1~9标度法。

(一)高职校园文化健康度评测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AHP层次分析法,需要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这是人的认识多样性和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公式CI计算一致性指标;

2.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中查找RI;

3.根据公式计算一致性比例CR。

当CR<0.1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说当一致性比例CR都小于0.1,则各个判断矩阵均获得满意一致性。接下来,利用和积法分别求出相应的权重。然后将二级指标权重与一级指标相乘,就可以得到所有42个指标的各自权重Fi(1≤i≤42)。

(二)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水平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测算高职校园文化健康综合水平。

1.计算高职校园文化动态的综合水平。这需要完成如下两种数据的计算,即将各位专家或参与调查者的评估值的平均数作为参考值,以及计算年度综合评价值。首先,我们确定单个指标值,其中:X——评价指标的序数;n——评价时间(年)。若是正向定量指标,采用公式={}/,其中y为年数;若是负向定量指标,采用公式={}/;对于适中的指标,先确定y年内的适中值=(1/y),再将当年发生数与之比较,若≤,则有=/;若≥;则有=/;对于定性指标,就通过德尔菲法估算出,可取各位专家评估值的平均数作为参考值。其次,我们设该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水平年度综合评价值为Ht,各个指标的权重为Fi,y=42,则有:Ht=100×。采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高职校园文化的健康水平可以得到一个从0到100的值。值得提醒的是所得到的Ht并不表示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健康水平是否已经达到某种阶段,而只能判断高职校园文化的健康水平是进步还是退步,所以此数据是用于纵向比较的。

2.计算高职校园文化静态的综合水平。对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水平作静态的评价分析,可以判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处于哪个阶段。具体方法是:首先,成立咨询专家组,每一个专家都为42个指标确定一个值Mi,再取所有专家所定值的平均数为标准值Ri,即Ri=,其中n为专家数。其次,采用公式计算单指标的静态评价值,其中l≤i≤42。最后采用公式Hi=100×来获得总体评价值Hi,其中Fi为第i个二级指标的总权重。Hi的值在0到100之间,该综合值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水平。

根据我们测算,当0≤Ht≤40时,该高职校园文化处于混沌期,在这一阶段高职校园文化的很多指标值为零,如没有设立高职校园文化机构,没有安排文化建设专员,没有学校内部刊物,更没有高职校园文化专项资金投入,没有自己的SCI系统,没有自己的内部网站及OA系统,更谈不上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当41≤Ht≤50时,该高职校园文化处于初建期。在这一阶段,高职院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始有了零星的资金投入,注重校园行为规范建设,开始建设本校SCI,但并没有形成系统性,尽管综合分值超过40分,却仍然偏低。

当51≤Ei≤70时,我们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处于发展期,这一阶段学院重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设立了专门的校园文化机构,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专职员工,创办包括学报在内的校园刊物,系统地且有规划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各部门之间以及师生之间沟通网络畅通,校园气氛融洽,开始形成达成共识的价值观体系。

当7l≤Ht≤90时,说明该高职校园文化处于成熟期,这个阶段,高职校园文化已经融入师生的血液,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管理等环节都体现出校园文化,师生的行为基本可以体现校纪校规,学校的价值观深入师生内心,社会美誉度迅速提升,学生报考率及报到率都较高,教师以在该校工作为自豪,学生为在该校上学为自豪。

当9l≤Ht≤100,我们认为该高职校园文化处于夕阳期。由于高职院校的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超过25年的,所以调查中还没有高职院校综合值Ht超过90分的。参照企业我们认为,处于此阶段的高职院校师生过于满足校园文化的现状,沉醉于学校的办学成功,认为本校的校园文化即为标准文化……此时,尽管综合分值很高,却说明一些文化理念已经过于强势,反而束缚了师生的创造力。

四、结语

本文初步构建了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且借用AHP分析工具确立了评价方法,为高职学院相对准确地评估高职校园文化健康水平提供了一个参考工具。其中,纵向比较综合评价值可以判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比以前的进步程度;静态综合评价值则可以判断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大致处于哪一个阶段。而且,通过此方法,可以发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为完善和发展校园文化找出着力点。

【参考文献】

[1]何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度测评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2(4)

[2]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夏立明,李晓倩.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4]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曾昊,马力,王南. 企业文化测量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作者简介】范后生(1971- ),男,安徽怀宁人,硕士,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企业文化。

文化指标 篇4

1 体育、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与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现状分析

任何一个领域指标体系的建立或构建, 都需要有个准确、规范的范围界定。缺少内涵和外延的界定, 任何指标体系的构建都将如同虚拟楼阁, 缺乏真实性和实用性。

1.1 体育产业统计指标现状分析

目前, 国内缺乏能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的有关体育产业规模、效益的系统性统计指标体系, 使体育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地位无法准确定量描述。2006年以前, 我国学术界已存在两套较为系统的指标体系。一套是由黄圣方等人在1999年提出的, 该套指标体系由体育产业通用统计指标、体育产业各行业部门专用统计指标和体育产业效益分析指标三部分构成, 并指出体育产业各行业部门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旅游业等[1]。

另一套是由林显鹏在2000年提出的, 该套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价值型指标和实物型指标。其中价值型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实物型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数量、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数量、观看体育比赛人口数量、体育产业部门单位数量、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数量、比赛及运动成绩数量等8部分[2]。由于上述两种指标体系对体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很统一, 并没有在全国普及应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尽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调查制度,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于2008年6月18日正式颁布,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体育行业首个具有约束力的国家统计标准[3]。《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将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其概念和活动范围, 将体育及相关产业划分为3个层次, 8个大类[4]。即:体育产业核心层 (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 ;体育产业外围层 (体育中介活动、其他体育活动) ;相关体育产业层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 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 体育场馆建筑活动) 。在8个大类的基础上《分类》还进一步细分为24个中类, 57个小类。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的颁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调查获取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 并准确把握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但目前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我们的产业划分出现文化、体育的交汇点, 体现在产业划分中的不明确甚至混乱的状况, 而这极大地影响了下一步工作: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的设计与确认。

1.2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现状分析

2005年1月6日开始实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 从统计学意义上对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围进行了权威界定, 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提供与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具体可划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文化产业相关层”[5]。

同时, 新近出台的指标体系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4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了描述。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是结合我国统计体制的现实情况, 考虑实际统计工作的可操作性, 以现行的部门或行业管理分工为基础, 来确定我国文化产业统计范畴及指标体系的。当然,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 目前文化产业统计所界定的内容也将会不断变化和拓展。

1.3 体育消费统计指标现状分析

体育市场影响着体育产业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有什么样的体育消费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体育市场, 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我国至今未有一个科学、规范的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

为此, 课题组结合体育消费的内涵、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等理论和实践内容, 吸取专家意见和建议, 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 最终确立了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体育健身活动支出、观赏体育竞赛表演支出、体育用品及体育信息支出、体育消费时间四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以及众多三级指标。目前, 该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已经被国家统计局陕西省调查总队以《关于开展陕西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调查的通知》 (陕调字[2007]134号) 的形式将该项工作布置到各市县区调查队开展调查。结果显示, 这套指标设置直观、易于实施、便于操作, 适合我国体育消费统计[6]。国家统计局陕西省调查总队拟将这套指标体系推荐到国家统计局, 列入到国家统计局的制度方法之中, 如果真的能够实现, 这将填补国家体育消费统计调查的空白。

2 体育、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与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和可行性发展路径

2.1 体育、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与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2.1.1 体育产业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的范围既包括公益性的体育单位, 又包括经营性的体育单位, 这些单位在社会发展中都是有意义的, 都可能产生巨大的效益。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没有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划分, 给随后调查结果的分类统计带来了一定困难。

体育建筑活动包括体育馆房屋工程建筑和体育场工程建筑两个行业小类。但其能否作为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内容, 还不能达成共识[4]。在现实中, 国家统计局有关专家建议将体育建筑活动在分类中得以体现是合理的,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使中国的场馆设计和建造走向世界, 这也是奥运会留给国人的宝贵遗产。

2010年3月20日, 国务院办公室[2010]22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 将体育竞赛表演业作为我国体育核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中, 只将“体育健身休闲业”单独列出, 而“体育竞赛表演业”并未明确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这与我国目前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不相吻合的。

2.1.2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基于我国现行的部门分工、统计体制和统计基础, 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受到了较大的局限。文化产业中有许多领域是模糊的, 存在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局面。其行业中也包括诸多体育领域。例如, 文化艺术类也包括体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业中包括体育新闻、体育图书、体育报刊杂志等;文化社会娱乐服务业的休闲娱乐活动必然包括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等, 如何划分多部门交叉管理的行业统计指标, 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1.3 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目前, 陕西省体育消费统计指标已被证实设置直观、易于实施、便于操作, 并在陕西省10个市区, 50个县区, 4100户城乡居民家庭开始为期一年的记账统计调查。但是不同省份有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 要做到在全国不同省区投入使用, 尚需对众多三级指标进行梳理和归纳处理, 并征求更多专家和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2.2 可行性发展路径

将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作为一项具体的政策, 各省、市、自治区等要切实贯彻落实, 并将其作为各省、市、自治区国民经济考察的重要指标。

进一步落实各行业归属, 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来指导和规范。这样有利于不同部门管理、控制和数据统计。建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有关内容进行重新修改, 如将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改为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将体育场 (馆) 、体育组织等小类的延伸层进行适当修改[7], 便于对体育产业贡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 以及体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政策的制订。

国家体育总局、各职业俱乐部、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各大体育院校的专家、学者、管理者、经营者等, 要整合力量, 做好体育竞赛表演业统计指标的设计、完善和实施调查。建立体育及相关产业动态监测机制和体育产业统计数据库, 维护和提交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统计年报。

陕西省体育消费统计指标, 要结合不同省份的实际情况, 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完善和验证, 使其在全国推行落实。

参考文献

[1]黄圣方, 金开云等.关于我国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0, 22 (1) :125.

[2]林显鹏.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A].中国体育市场研究[C].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 2000, (6) :178~197.

[3]副局长王钧谈《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EB/OL].http://www.sports.cn/.2008-07-11.

[4]张林.解读《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J].环球体育市场, 2008, (2) :33~34.

[5]李舫.我国出台《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N].人民日报, 2005-03-02

[6]李法伟, 蔡军, 杨涛等.陕西省居民体育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 2009, (2) :46~53

文化指标 篇5

信息化推进部信息化“实施CRM的关键是引入CRM的管理理念。如果能够让每个员工都树立以为导向的理念,CRM软件哪怕上了搁在那儿都很值得。想想看,一个上万人的大企业,能够上下一心,有一个目标,即以为中心,那么,效率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据调查研究,容易引起CRM失败的因素中居首位的是沟通不流畅。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企业和系统提供商双方密切配合,把实施的过程规范和细化,并协商一致。

(1)沟通意识在为企业提供CRM软件时,CRM软件供应商不能只考虑自身的技术和能力,还应该考虑企业本身的需求,要根据具体企业的具体需求来设计或销售自己的产品,CRM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流程进行重组。所以CRM软件供应商需要跟自己服务的企业不断沟通。

2)团队意识CRM软件的制造,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共同合作,不但需要技术人员,还需要管理专家,文化专家,流程专家等,这就需要大家的密切配合,要注重团队作用,不能只看重个人能力的,要注意团队的配合,这样才能给实施企业提供更好的产品。

(3)以为中心意识

在许多企业的管理文化中,“以产品为中心”的观念相当牢固,而CRM的核心思想是“以为中心”,这一思想的引入恰好与固有的观念相冲突,这就使CRM在企业的应用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CRM实施首先需在企业中树立“以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营造重视利益,让满意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信息整合,将过去散落在不同部门、业务环节或员工个人手中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整合到一起,完成企业的资源管理。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是CRM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

注意事项

关系管理是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实践过程中重要性之体现。关系管理是通过满足个性化的需要,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篇6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等精神产品的产业,包括图书报刊业、媒体信息业、表演艺术业、 文化旅游业等等,既有经济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是最具持续发展力的产业。中国农村幅员辽阔,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更多的农村文化资源纳入文化产业范畴对发展文化产业有重要推动作用,还可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密切城乡联系,增进城乡交流合作,对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发展状况是全面了解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有效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

一、构建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评估进而制订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一整套指标体系,作为一种工具, 该指标体系的研究范围放在与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手工艺品制作业、民间文化艺术业、广播影视业、印刷业、音响业、文化事业等。当然,随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农村文化产业统计所界定的内容也将会不断地变化和拓展。要科学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必须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要从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不重不漏。(2)可度量原则:指标应易于定量评价,尽量选用确定性指标,多用分析评价指标,少用描述性指标。必须选用模糊性指标时,应尽量选择易于定量评价者。(3)客观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易于客观评价。(4)可比性原则:选择涵义明确,口径一致的评价指标,建立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评价系统。(5)可操作性:在设计指标时应尽可能利用可量化、容易得到的统计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

二、农村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构建要研究区域的农村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个层次构成(见下页表1)。

(二)评价指标的说明

总量指标是反映农村文化产业总产值、增加值、总就业和新增固定资产等占该地区比重的总体指标,它反映了农村文化产业在财、人、物方面的最基本概况。政府投入指标从政府部门建设文化产业机构,配置从业人员以及财政支出等方面反映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支持的指标,政府投入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市场需求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是否具有文化消费能力的指标。后两项指标反映农村的文化消费情况以及文化消费在农民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反映文化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 产业绩效是主要衡量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就效益的指标,反映文化产业的盈利能力,其中固定资产产出率用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新增固定资产之比得出。社会效益反映当地农业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效果以及农民对文化产业的态度。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村文化产业的因素进行排序和敏感性分析,为所研究地区的文化产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文化产业总指标为目标层、一级指标为准则层、二级指标为方案层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递阶结构由上到下存在支配关系(如图1所示):

(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咨询有关专家对产业总量规模、政府投入、市场需求、产业绩效、社会效益等指标反复两两比较,根据重要程度构造六个数值判断矩阵,这六个判断矩阵分别是相对于总指标,各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矩阵A—B;相对于产量总规模指标,各三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比较矩阵B1—C;同理构造其他矩阵:B2—C、B3—C、B4—C、B5—C。其中A—B为一级矩阵,其他矩阵为二级矩阵。以A—B为例,判断矩阵的形式(如表2所示)。

其中aij为指标i相对j的重要程度,通常使用1~9的比例标度。各标度含义如下:

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同样重要。

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 有优势。

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比较重要/ 有优势。

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十分重要/ 有优势。

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绝对重要/ 有优势。

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且aji=1/aij。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λmax和它的特征向量W, 将W标准化后得出某级别指标相对于上一级别指标中某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即排序,其分量Wi为相应指标排序的权值。运用AHP软件计算A—B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总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4867, 0.0720,0.1324,0.2648,0.0441 。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需要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于1~10阶判断矩阵, RI值(如表3所示)。

当CR=CI/RI<0.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整理得A—B矩阵的CR等于0.0050,一致性通过检验。

同理可得到各二级矩阵的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计算结果,汇总最后结果得到表4。

(四)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层次总排序

对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运用AHP软件进行层次总排序, C1到C17各指标所占的权重依次为0.2209,0.1354,0.0368, 0.020,0.0736,0.0128,0.0061,0.0531,0.0249,0.0967,0.0107, 0.1716,0.0323,0.0608,0.0301,0.0104,0.0036。可以看出C1, C12,C2,C10,C5等对应的农村文化产业总产值占该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该地区农村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农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增加值的比重、该地区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农村文化产业总产值占该地区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占有较大的比重,总指标对它们的敏感性较强。

四、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的实用价值

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需要将所有的指标进行转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综合评价步骤如下:(1)查找统计年鉴、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调查,根据定量指标公式含义初步汇总计算原始定量数据;(2)选择极值法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数据=(原始数据- 极小值)/(极大值- 极小值);(3)最后加权平均得出一级指标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的分值,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输入某地具体数据,可以判断该地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在评价时,不仅可以进行横向比较,还能进行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反映该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在时间上的动态,说明进步速成率;横向比较反映某地区的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与其他地区农村之间的差别,以说明文化产业发展态势的总体实施状况和水平,进而针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

摘要:为了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发展状况,遵循构建农村文化产业评价体系的原则对农村文化产业构建三级评价指标,包括总指标、五个一级指标和十七个二级指标,并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的模型,得到各个指标相对总指标重要性的权重。输入不同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数据可得到不同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对其做出评价。

文化指标 篇7

当下,“绿色指标”的出台,不仅有助于学校确立正向的价值引领,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更有利于推动学校管理文化的创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开始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第一,改进学业评价,发挥其诊断和激励作用。“绿色指标”的特点之一,就是从宏观层面对学校的学业质量做出阶段性分析,这个分析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成绩,而是在关注了与学习相关的各种因素后进行多维度的综合分析,并通过全面的诊断,激励学习过程动态地改进。

因而,我校尝试从个性化评价入手,全面、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发展情况,从对学习结果的分析,拓展到对其学习优势与不足的具体诊断,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采取适用于不同个体的补救措施:或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或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指导其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或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动力等。我们力求促使这些评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诊断和激励作用。

第二,提升学习品质使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目前,“绿色指标”还在构建的初步阶段,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最终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因而,我校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入手,为学生提供更有品质的学习生活。

对于校园学习生活的品质追求,我校主要落实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提高育人目标与学校课程的契合度,尽力为学生提供更丰富、优质的学习经历,如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教学设计科学、合理,过程组织灵活、有效,作业练习适量、有针对性等。另一方面是尽力为学生提供幸福的成长体验,如校园文化底蕴深厚,且活力无限;校园环境优美,氛围怡人;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人际交往平等友好;学生课余能有充分的阅读量、运动量,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等。

第三,创新管理思路,为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绿色指标”看似与学校管理服务无关,但其实先进的育人理念,更加需要服务意识的提升和服务行为的转变作为执行的保障。我校认为,服务质量与教育质量同等重要。

我校智慧地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作为对有限的教学时空的实际补充,如为更好地利用“老码头”文化资源,我校德育处和大队部先后与附近的董家渡海事处、上海隧道科技馆、上海档案馆联络,精心设计课程方案和探索线路,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更丰富的经历。

我校公平分配优质教育资源,如将既有的摄影、摄像特色活动纳入课堂教学,并在保持原有的摄影小组活动室、影视活动室的基础上,进一步筹建“少儿视觉艺术活动空间”专用教室。

我校倾听学生的成长诉求,如联系上海书城,举办“露天书市”活动,让每一位师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并根据现场形成的图书排行热榜,由学校统一购进图书,分发到各教室,供师生阅读。

文化指标 篇8

高等院校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源地,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 这种氛围只在校园内呈现出来, 这是现代体育与现代教育的结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 主要内容为体育活动的一种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体育活动, 这是学生增强健康体质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 目前国内至今没有一个规范、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评价体系, 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 所以, 建立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极为迫切。

2. 研究原则

2.1 目标性原则

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需要有明确的目标, 设计时应该紧紧围绕这样的主要目标——即如何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它应该由一些典型的指标来构成, 这些指标要能很好地代表校园文化的水平, 并通过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反映出来。同时不可以遗漏一些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与评价的目标紧密联系, 尽可能地不要选择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指标。

2.2 导向性原则

所选择的指标要紧密联系学校的现实情况,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把握好学校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趋向, 前提是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的时代特征。只有这样, 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才能正确地发挥它的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 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2.3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也称客观性原则, 是指校园体育文化评价指标要有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 使评估结果最大程度的客观和科学。它决定了评估工作符合实际、客观地进行, 很大程度上关联着评价指标体系能否有效地实施, 科学性原则是对指标体系来说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同时也是其他各项原则的来源和基础, 一切原则都应该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

2.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定性分析是一种质的规律性, 这种规律性也就是为了确定事物中的各种因素是否是相互制约;而定量分析就是为了研究和分析事物之间是否有关联, 这是用一种数学的方法进行的研究, 更具有说服性。本研究打算构建的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主要是以定性指标为主, 定量分析只是起辅助作用。

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指标体系的提出

在立足我国体育文化背景, 结合我国的文化结构, 是在体育文化的建设内容和内涵的基础上暂时制定出的3个一级指标, 主要包括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和校园体育物质文化, 以及50个次级指标。以下主要对一级指标作具体的阐述。

3.2 指标的筛选

对三个一级指标的筛选主要采用的是特尔斐法, 同时先选定一组有名望的专家, 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询这一组专家的意见, 这样反复地调查、分析和得出结论, 尽量总结出专家们的一致意见, 从而得出对未来结果的一种可靠性预测。再通过问卷调查法, 列出四个等级即重要、较重要、一般、不重要, 它们的分值分别为7、5、3、1, 在最后一轮进行权重打分, 最终得出指标体系。专家们的意见的集中程度用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 专家的意见协调度主要是通过每个指标最终分值的变异指数的结果来表示, 变异系数越小, 就表示指标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就越高。

3.3 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的确立

在对前面三个一级指标的专家调查中, 专家们对这三个一级指标的意见差别不大, 都很认同这三个一级指标。在随后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中, 专家们也比较赞同这三个指标, 并且对校园体育文化所涵盖的三个层次即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方面达成了共识。所以指标修正后的三个一级指标能够相对科学地衡量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所以, 保留一级的全部指标。

但还有些专家认为, 在以上的三个指标体系中缺乏体育行为文化表现。行为是一种本能的、下意识的活动, 主要表现在外部的肢体动作中, 这是人们通过自身内在的各种心理和生理作用反映出来的, 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现和产物。一般认为,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形态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直接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 是高校校园文化创造主体即学生的行为活动的客观外化, 属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外部结构范畴。因此, 在指标体系中应该有相应的体现。

3.4 对指标体系的检验与确立

在研究中, 主要用因子分析结果的共同度来检验指标体系的建构效度。因子分析是一种多元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即通过在研究如何丢失最少的信息的基础上, 将众多的原始变量浓缩成几个少数的因子变量。共同度是指个评价项目解释方差的比例, 其值从1到0, 1为所有方差均被评价项目解释, 0为评价项目不解释任何方差。共同度越大, 说明其中所包含的原有变量信息的量就越多。研究表明, 高效度的共同性系数应该要>0.50。为了保证因子分析的客观性, 所以量不应该有太多的因子变量, 因此, 本研究只分析并检验了4个一级指标, 采用4级专家问卷。主要是将重要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分别为很重要、重要、一般和不重要, 相应的分值为7、5、3、1分。通过周密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因子分析法的检验, 最终确定了指标体系。

结语

研究通过对一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在专家们意见的启发下, 指标体系进一步地得到修改和完善, 而检验指标体系时又是用的因子分析这一专业研究法, 最终确立了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以及校园体育行为文化4个一级指标以及众多二级和三级指标。这有利于调查和分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有利于掌握高校大学生参与校园体育体育活动的状况, 有利于了解大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和他们的一些体育行为。

参考文献

[1]冯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79.

文化指标 篇9

国外已将一些方法和工具用于评价安全文化, 如用于评价航空公司飞行安全文化的FMAQ2.0 (国际版) , 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或可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现成方法。国内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 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安全文化理论体系。

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方面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与专家咨询, 全面收集各种学说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内容的定义, 尽可能多地囊括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内涵, 另一方面又必须充分考虑石油行业特色。基于此, 本文以重庆净化总厂构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为例, 介绍该指标体系在重庆净化总厂的应用。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价因素

对企业安全文化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从哪些方面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 每一个衡量的方面可看成一个因素, 一个因素应该代表安全文化的一个特征。目前, 对安全文化进行衡量的因素, 究竟应该有哪些, 还没有定论。一般来看, 安全文化至少有6个评价因素, 即组织的承诺、管理参与、员工授权、奖惩系统、报告系统和培训系统。

(一) 组织承诺。

即企业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对安全所表明的态度。组织高层领导对安全的承诺不应该口是心非, 而是组织高层领导将安全视作组织的核心价值和指导原则。因此, 这种承诺也能反映出高层管理者始终积极地向更高的安全目标前进的态度, 以及有效激发全体员工持续改善安全的能力。只有高层管理者做出安全承诺, 才会提供足够的资源并支持安全活动的开展和实施。

(二) 管理参与。

指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亲自积极参与组织内部的关键性安全活动。高层和中层管理者通过每时每刻参加安全的运作, 与一般员工交流注重安全的理念, 表明自己对安全重视的态度, 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三) 员工授权。

即指组织有一个良好的、授权予员工的安全文化, 并且确信员工十分明确自己在改进安全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授权就是将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权力以下级员工的个人行为、观念或态度表现出来。在组织内部, 失误可以发生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身上, 然而, 第一线员工常常是防止这些失误的最后屏障, 从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授权的文化可以带来员工不断增加的改变现状的积极性, 这种积极性可能超出了个人职责的要求, 但是为了确保组织的安全而主动承担责任。根据安全文化的含义, 员工授权意味着员工在安全决策上有充分的发言权, 可以发起并实施对安全的改进,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并且为自己的组织的安全绩效感到骄傲。

(四) 奖惩系统。

即指组织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评价和奖惩系统, 以促进安全行为, 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一个组织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内部所建立的一种行为准则, 在这个准则之下, 安全和不安全行为均被评价, 并且按照评价结果给予公平一致的奖励或惩罚。因此, 一个组织用于强化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的奖惩系统, 可以反映出该组织安全文化的情况。但是, 一个组织的奖惩系统并不等同于安全文化或安全文化的一部分, 从文化的角度说, 奖惩系统是否被正式文件化、奖惩政策是否稳定、是否传达到全体员工和被全体员工所理解等, 更属于文化的范畴。

(五) 报告系统。

即指组织内部所建立的、能够有效地对安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在事故发生之前就被识别并由员工向管理者报考的系统。有人认为, 一个真正的安全文化要建立在“报告文化”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报告系统是安全文化的中流砥柱。一个组织在工伤事故发生之前, 就能积极有效地通过意外事件和险肇事故取得经验并改正自己的运作, 这对于提高安全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报告文化”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安全问题可以自愿地、不受约束地向上级报告, 可导致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安全问题的关注。需注意的是, 员工不能因为反映问题而遭受报复或其他负面作用;另外要有一个反馈系统告诉员工他们的建议或关注的问题已经被处理, 同时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去做以帮助其自己解决问题。总之, 一个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正式的报告系统, 并且该系统被员工积极地使用, 同时向员工反馈必要的信息。

(六) 培训系统。

安全文化所指的培训教育, 既包括培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也包括安全培训教育在企业重视的程度、参与的主动性和广泛性以及员工在工作中通过传帮带自觉传递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等。

二、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在安全文化因素划分的基础上, 我们构建安全文化评价指标:

(一) 一级指标。一是安全观念文化;二是安全行为文化;三是安全管理文化;四是安全文化建设。

(二) 二级指标。 (1) 安全意识及理念; (2) 安全态度与情感; (3) 安全知识与素质; (4) 安全信息沟通与交流; (5) 安全培训与学习; (6) 安全活动组织; (7) 安全能力表现; (8)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9) 安全生产系统管理; (10) 安全科学管理; (11) 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实施; (12) 安全文化推进; (13) 安全环境文化建设。

(三) 三级指标。 (1) 员工安全价值观; (2) 管理层安全科学观念; (3) 决策层安全系统思想; (4) 企业安全发展观及目标认识与明确; (5) 管理层安全承诺; (6) 执行层安全态度; (7) 决策层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 (8) 管理层对生命安全健康情感; (9) 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10) 决策层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知识水平; (11) 管理层安全法规标准知识水平; (12) 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水平; (13) 安全专管人员专业能力及素质; (14) 员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程度; (15) 执行层安全生产知识水平; (16) 管理层安全信息交流; (17) 执行层作业安全沟通; (18) 企业内部安全信息交流; (19) 企业外部安全信息交流与沟通; (20) 员工安全建议方式及通道; (21) 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22) 决策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3) 管理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4) 执行层安全培训考试成绩; (25) 各种安全培训效果; (26) 员工安全培训形式的多样化程度; (27) 对国家安全政策法规标准的跟踪及更新; (28) 激励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创新的程度; (29) 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的频度; (30) 员工参与安全活动的积极性; (31) 各类安全活动的效果; (32) 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33) 员工安全生产满意度; (34) 管理层安全生产满意度; (35) 决策层履行安全职责的状况; (36) 管理层履行安全职责的状况; (37) 安全专管人员安全职责履行状况; (38) 企业安全科技与管理创新能力表现; (39) 企业突发事件及紧急情况处置能力表现; (40) 现场员工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与使用状况; (41) 现场员工事故预防及隐患发现能力; (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 (43) 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效果; (4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建立与实施; (45)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设立与作用发挥; (46) 安全专职人员配备率; (47)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程度; (48) 工伤保险参保率与认定率; (49) 临时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 (50)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 (5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效果; (52) 合作单位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 (53) 消防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4) 交通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5)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与效能; (57) 危险源与隐患管理制度与效能; (58) 安全生产现状评价工作实施与效果; (59) 安全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60)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发展与创新; (61) 安全监管全员参与的程度; (62) 安全监管家庭参与的程度; (63) 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与落实; (64) 安全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与生动性; (65) 全员安全文化活动的参与度; (66)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质量与效果; (67) 安全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能力; (68) 安全文化测评制度的建立; (69) 安全文化的创新性; (70) 安全文化的创新性; (71) 安全文化建设奖励机制与效果; (72) 安全生产先进性表现; (73) 厂区安全文化氛围; (74) 车间安全文化氛围; (75) 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与作用。

三、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应用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综合配套齐全、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净化厂。该厂主营业务是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有机硫等有害物质, 为用户输送优质的净化天然气, 并利用脱除的含硫化合物生产工业硫磺, 是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行业特殊性, 该厂高度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并在专家评价、员工抽样调查以及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从上述各维度出发评价企业当前安全文化建设的各阶段,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安全文化建设奖励机制等, 促进企业发展。

摘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分析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因素的基础上, 结合石油企业特点, 建立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将指标分解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介绍该评价指标体系在重庆净化总厂的应用。

关键词: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石油企业

参考文献

[1].毛海峰.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J].现代职业安全, 2003

文化指标 篇10

1 制度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循环过程, 不同的企业千变万化, 但是企业制度文化的评价指标大体上是不变的, 这就为构建企业制度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可能性。在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评价原则, 综合分析企业文化评价要素的基础上, 本文将制度文化指标分为三层, 把企业制度文化导向、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三大要素, 作为评价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二级指标;通过进一步的分解、鉴别, 本文选取出相关的三级指标, 从而构成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制度文化导向的主要指标有: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发展相一致性, 企业的薪酬能够反映真正的成绩, 主要领导思想创新的容忍度, 员工形象、行为规范性, 员工教育培训, 企业操作规范性, 企业薪酬的激励性;企业领导体制的主要指标有: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程度, 领导结构, 领导决策员工参与程度, 彼此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企业组织机构相关的指标主要有组织结构完善化、组织结构合理度、信息沟通的流畅度。见下表。

2 制度文化指标体系的权重赋予

按顺序将上表中的各个指标编制代码, 然后设主指标x1, x2, x3对目标层权重分别为B1, B2, B3权重集B= ( B1, B2, B3) 。依次, 分指标层C中各指标对其相应的主指标层B的权重分别为C1= (C11, C12, C13, C14, C15, C16, C17) , C2= (C21, C22, C23, C24) , C3= (C31, C32, C33) , 其中, undefinedCij=1undefinedBi=1 (I=1, 2, 3 n=7, 4, 3) 。

关于评价指标的权重数, 因企业而异, 不同的企业权重会有不同。一般各企业可以用德尔菲法, 即向相关的专家、学者、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发出咨询函, 通过打分的方式填写各个评价指标集的权重数, 然后对汇总的咨询结果进行研究,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数。

3 制度文化指标体系的评价

制度文化指标体系的评价, 要综合运用调查问卷法、德尔菲法和AHP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分数, 得出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然后逐渐向上一级指标过度, 最终计算出制度文化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效果。实务中, 每个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编制指标体系评价的测量等级, 然后依次展开计算。本文选取二级指标领导机制作为起点, 对制度文化指标体系进行运用评价。首先将领导体制指标下的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划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五个评判标准, 如表2。

以上问题每一条目里含5个评判标准, 每项5分:其中非常好为5分, 较好为4分, 一般为3分, 较差为2分, 非常差为1分。然后通过问卷来测算出每个指标在公司员工的平均得分, 一般情况下每个企业的问卷数可以根据企业的总人数确定, 问卷数不宜过多亦不宜过少, 过多浪费资源, 过少样本量则不具有代表性。在每一项的计算中, 假设每一位被调查人的选项权重相同, 各项得分则可以根据平均分来确定。在具体统计、计算中可以引入频数概念来形象化, 以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程度 指标为例, 将问卷中的该项选择情况统计后对应填入设计的下表。

这里, 频数undefined, 其中M是参与问卷调查的总人数。平均值用小写的L来表示, 则可得平均值l=undefinedK·fk, 就是该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程度的表示。平均值越小说明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程度越低, 平均值越大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程度越高。

分别进行上述运算, 得出其它4个指标各自的均值, 分别记为l1, l2, l3, l4, 则企业领导机制的得分L21=l1c21+l2c22+l3c23+l4c24, 就表示领导体制有效性的平均值。利用它可以对企业领导体制这一指标进行诊断, 总分5分, 一般若得分大于4分的, 就说明企业领导体制较好, 若得分介于3~4分之间的, 就说明企业领导体制有待提高, 若得分底于3分的, 就说明企业领导体制亟待改进。同理, 运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企业制度文化下的企业制度文化导向x1指标和企业组织结构x3指标的均值, 以掌握企业这两个指标的有效性情况。最后, 运用主指标x1, x2, x3对目标层权重B1, B2, B3的权重集B= (B1, B2, B3) 结合公式Y=L1B1+L2B2+L3B3, 计算出企业制度文化指标的均值, 得出企业制度文化指标体系有效性的判断。

4 结语

企业制度文化指标体系在培养企业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各企业可以参照指标体系对自身的企业制度文化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然而, 不同的企业千差万别, 有的企业净资产几百亿而有的企业可能只有几百万, 有的企业是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集团化企业而有的企业可能只是各小纺织企业, 总之企业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在进行制度文化指标体系的评价时, 不同的企业肯定会有不同, 甚至会有着巨大的不同, 虽然制度文化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但我们始终不能否定指标体系的独特性, 虽然我们坚信他们“和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制度文化指标体系评价的时候, 我们要时刻警惕着这种独特性, 在指标权重的赋予上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指标的筛选时也应考虑采用其他的方法作为辅助的检验, 例如我们在计算具体某项指标的得分时, 得分非常高接近于5, 而实际感受中觉得企业这一项做得并不完美, 亦或者得分非常低而通过其它途径得出企业并没有那么糟糕, 这时必须重新思考并找出其原因。当然出现这一切其实也都包括在上述指标体系的计算公式里面, 权重的赋予本就不同, 指标的放弃意味着该项指标的权重为0而已。总之, 我们在进行企业指标文化指标体系的评价时要同时要关注普适性和独特性, 以指标体系为主体, 辅助以其它方法, 这样的评价才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

摘要:首先阐释了制度文化在企业文化培育中作用, 指出构建制度文化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将制度文化指标分为三层, 把企业制度文化导向、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结构三大要素, 作为评价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二级指标, 通过进一步的分解、鉴别, 选取出相应的三级指标, 从而构建出企业制度文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最后重点运用问卷法、专家意见法以及AHP方法推演了制度文化指标体系评价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制度文化,指标体系,评价

参考文献

[1]蔡瑞雷, 陈建武.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J].现代经济, 2008, (2) :109-112.

[2]刘艳莉, 吕彦昭.企业文化建设的模糊综合评价[J].北方经贸, 2008, (12) :116-117.

[3]王宏伟.企业文化测量与量化管理的思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38-39.

[4]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 (5) :72-117.

[5]徐汉文.企业文化健康度评价:内在逻辑、指标体系与实施路径[J].江海学刊, 2009, (6) :87-91.

[6]徐震宇.如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02.

上一篇:模式语义下一篇:数字式电能计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