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兴趣论文

2024-07-29

应用兴趣论文(通用12篇)

应用兴趣论文 篇1

数学是基础教育一门重要学科, 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参加工作、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如何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 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呢?

一、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教法和学法设计上下功夫, 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理解, 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升华、内化和正迁移, 重点应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

1. 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

现时数学教材十分重视应用数学教学, 有许多涉及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的数学问题, 以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际,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喜悦。例如, 教学一次函数问题时, 我要求学生调查本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行驶3千米以内 (含3千米) 收费7元;超过3千米, 每增加1千米, 另收1.6元。马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明有16元钱, 他乘车最多可以走多远?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再如, 教学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时, 我分别先提出如何在三条两两相交的公路边修一个加油站, 使其到三条公路的距离都相等?有几种方案?引导学生探究、作图, 很容易地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方法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逐步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2. 渗透数学思想, 拓展思维能力

教学中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应合理渗透,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例如, 教学不等式组时, 要求学生在数轴上画出下列不等式组解集的图像, 并总结出规律。在这里充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抽象问题具体化。教学梯形解题策略时, 引导学生归纳出常用方法: (1) 平移策略 (平移腰, 平移对角线) ; (2) 旋转策略 (旋转整体, 旋转部分) ; (3) 延长策略 (延长两腰) ; (4) 垂直策略 (作高) 。充分渗透转化思想, 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在学习的同时, 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并主动加以运用。

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发展创新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是个渐进的过程, 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才能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参与知识的探求, 培养创造能力。

应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 应用能力的培养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探求知识, 提高动手能力应该时常贯穿于教学。例如, 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 由于展开形式较多, 学生接受困难, 我提前布置学生剪好正方形纸片, 上课时分小组拼接粘贴, 看谁剪拼的形式多, 并在展板上展示, 最后有学生自己根据根据特征分类并起好简单易记的名称, 教师适当点拨:正方体有11种展开图, 分为四类:

第一类, 中间四连方, 两侧各有一个, (简称141型) 共6种, 如图 (1) 至图 (6) ;

第二类, 中间三连方, 两侧各有一、二个, (简称231型) 共3种, 如图 (7) 至图 (9) ;

第三类, 中间二连方, 两侧各有两个, (简称222型) 只有1种, 如图 (10) ;

第四类, 两排各有3个, (简称33型) 也只有1种, 如图 (11) 。

通过动手实践, 分析归类, 学生将知识牢固的掌握, 并且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知识得到正向迁移, 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参与定义公式的抽象概括, 提高认知能力

学习定义、公式, 必须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特征。例如, 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 课本上说“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生理解较困难, 教学时, 不要拘泥于教材, 而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本质特征: (1) 有两个方程组成; (2) 共含有两个未知数; (3) 未知项次数均为一次。并举出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这避免了学生理解课本定义的偏差, 牢固掌握其真实含义。

3. 参与题目的分析理解, 提高应变能力

数学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应用, 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教学分式时, 出现习题:先化简, 再求值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x的值, 并代入求值) 。学生练习后展示自己的结果并讨论:x值能带为±1吗?为什么?通过学生自主分析, 自我发现, 达到了真理越辩越明的目的。

教学的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只有不断积累、不断创新, 才能使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应用兴趣论文 篇2

【摘要】由于应用文缺乏故事情节,语言简洁、平实,加之学生缺乏社会阅历,体会不到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为此,本文着重从明确应用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应用文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教学内容新颖、方法灵活等方面探讨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提高应用文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生应用文学习兴趣激发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实用性较强的应用文教学,但应用文一般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语言简洁、平实,学生往往感到很枯燥,不喜欢应用文写作课。因此,培养学生对应用文的学习兴趣是应用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学习。学生只有对应用文写作产生兴趣,才能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积极地接受写作知识和训练,主动地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在几年的应用文教学中,笔者探索、总结了一些激发中职生学习应用文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现实意义

很多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工作不做文员、秘书,不用学习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应用文和自己关系不大,对应用文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应用文写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学生大谈应用文是“政事之先务”的大道理并不能打动学生,要从学生身边的实例谈起,才能引起学生重视。如我校在某公司实习的一名学生,专业技能非常好,受到主管的重视,当主管拟定提拔他时,让他准备一份个人总结,这位学生绞尽脑汁写了半页纸交上去,结果错失良机,深悔在学校没有认真学习应用文写作。再如,求职信写不好,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合同条款不全,可能会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等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可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掌握应用文写作技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相反,如果学生掌握了各种应用文种的写作规律及写作技巧,能根据生活、学习、工作的需要,写出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的应用文,不仅应用文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思想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自然有兴趣进入一个新的求知天地。

应用文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水平

应用文本身就很枯燥,如果一味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只有切合实际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切实际的教学,纯粹地灌输一些文种概念、格式等理论知识,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抑写作兴趣,致使他们烦学、烦写。

在教学中,教师每讲一种文体,都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联系,如在讲社交书信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拟写一封求职信。强调求职信内容上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求职原因、详细的联系地址,注意在信中要适当推销自己,不卑不亢,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投其所需,言简意明,书写端正。学生认为这样的写作训练对自己很实用,写作积极性很高,效果也较好。又如在学习“公文”一章时,学生对离学习生活较远的公文写作并不很感兴趣,加之许多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经常连各部门间的隶属关系都分不清,让他们写某政府机关的公文的确是件难事。相反,就地取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置公文训练内容,如学校关于整顿校园环境的通告、学校对违纪学生处理的通报、学生实习联系函、班级外出活动请示等,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也可使他们较全面、牢固地掌握公文写作的要求。联系实际的实操训练手段灵活,要求教师做到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学期之初指导学生订立学习计划,学期末指导学生写好总结;在“五四”青年节之前指导学生写入团申请书,“教师节”来临之际指导学生给教师写慰问信;对临近毕业的学生指导其写自我推荐书、求职信;针对学生关注的学校环境、饮食、安全、教学等诸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指导他们写调查报告;此外,还可以结合授课内容从报刊、杂志上收集材料指导学生写作合同、司法文书等等。

教学内容新颖,方法灵活

应用文教学如果还停留在“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应用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应注意如下几点。

编目安排有序要想消除应用文教学“枯燥乏味”的通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妥善地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如日常应用文——新闻——事务文书——规章制度——公文等。编目安排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样,学生会从自己简单了解的文种学起,不会因过难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从整个应用文教学看,应重点讲解常用的文种,如社交书信、新闻、事务文书、公文等,避免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掌握不好。对每一文种来说,应重点讲解它的特点、写作要求及应注意的事项。只有重点突出,才能吸引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以总结为例,总结的功用是回顾和检查一个阶段内的生产、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经验教训。理解总结的性质和作用,按总结的基本要求写作是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指导学生看例文,然后围绕总结的结构和写作要求进行思考研讨,最后师生归纳总结的结构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即标题、前言(指导思想、概貌和历程)、主体(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存在问题)、结尾(今后的努力方向)、具名和时间等。在理清总结内容结构后,结合实例,讨论总结写作时常出现的问题,如前言部分套话过多;主体部分成绩、经验不分,只是简单罗列现象,堆砌材料,没有归纳分析;结尾流于形式,空喊口号等。这样抓住重点、难点讲解,写作要求、注意事项一目了然,使学生易于掌握写作要领,学起来不枯燥,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教学模式灵活应用文教材中不乏丰富的例文,但绝大多数并不像文艺性的文体,或记叙有声有色,动之以情;或议论深入浅出,晓之以理;或说明准确形象,给人以知。应用文教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如果按应用文的“写作理论——格式要求——写作注意事项——分析例文”的陈旧模式教学,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应用文教学法的探索和运用是教学生学好、写好应用文的重要环节。笔者总结出“整体感知——认清结构——感受内容——归纳特点”的“四步教学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效果是理想的。

注意相近文种对比应用文种类繁多,一些文种有相似之处,不易辨析,在实际运用中容易混淆,如通知与通报,请示与报告等。教学中要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确相似文种的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慰问信祝贺信》时,笔者便将它们和学生在初中学过的《申请书》相对照。这三种应用文体在格式上大致相同,即都有标题、称谓、正文、祝愿语和落款五个部分,不过,慰问信、祝贺信在正文前面一般都有问候语,而申请书一般没有问候语。有的祝贺信没有祝愿语,因为它的祝愿内容已包含在正文里边了。同样是祝愿语,在格式上又可以有所变化,有的祝愿语前半部分(如“祝您”)紧接正文,后半部分(如“身体健康!”)另起一行顶格写;有的祝愿语前半部分(如“此致”)写在正文下一行空两格的位置,后半部分(如“敬礼!”)则是另起一行顶格写。这样,学生弄清楚了这三种应用文体的细微差别,在日后的工作中写作这些应用文时,就不会出差错了。否则,如果学生概念不清,越学越糊涂,也会失去学习兴趣。

紧密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兴趣源于需要,不同专业学生对应用文种有不同的需要。如文秘专业,学习文种就要全面,求职信、应聘信、慰问信、祝贺信、记录、发言提纲、汇报提纲、计划、总结、请示、报告、新闻、简报、读(观)后感等多种应用文体都应教学;机械、模具、数控等专业,除常用的文种外,需要重点教学的还有说明书、记录等机电文体;财经专业,除常用的文种外,需重点教学的还有广告词、审计报告等财经文体;等等。这样,学生在参加实习或工作后,需要写作这些应用文体时,便能得心应手,应对自如。所以,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与自己选择的专业结合紧密,同自己的志趣一致,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学起来就会兴趣盎然。

精选例文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精选例文很重要。因为对例文的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加强练习、发展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选择富有时代气息、新颖、典型的例文,摒弃那些内容陈旧,格式已不符合新规定的例文。如在教学“新闻”时,笔者选用了我校行政办公室秘书所撰写的《我校举行“就业在江山创业在家乡”现场招聘会暨新型农民培训开学典礼》一文,这篇新闻贴近学生生活,紧密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篇较好的新闻。学习这样的例文,学生感兴趣、愿意学。

讲、评、练相结合应用文写作绝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理论讲述上,更重要的是练习。如果每个文种都让学生下课以后进行练习,学生会觉得作业太多,不愿意做,就会敷衍了事。因此,在写作练习中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讲、评、练相结合。如在讲较为简单的日用文体时,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按教师的要求书写,然后学生共同评议是否合乎要求,最后教师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能牢固地掌握写作要领。讲专用书信,可以让学生当堂书写,然后教师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专用书信进行讲评,或者让学生相互批改。这样,讲、评、练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开展应用文写作竞赛活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产生的,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有效。因此,在应用文教学中,应经常和校团委联合举办应用文征文比赛,题目应与学生学习、生活及今后就业相联系,并设立奖项,以增强应用文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在应用文教学中不断探索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应用文教学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激发兴趣,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 篇3

片断1:

那天老师特意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站上讲台时学生眼睛一亮,老师知道机会来了。

师:(张开手臂转了一圈)怎么样,这件衣服对得起你们这些小观众吧?

生:(笑)

师:(抓住学生都愿意帮助老师的心理)现在我想让同学们按照衣服尺寸的大小画下来,留作纪念,做得到吗?

学生立即来了兴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生:(想画又无从下笔)老师你的衣服这么大,我们没有这么大的纸张。

师:画在作业本上,做不到吗?

生:(思考)做得到,画小一点。

师:怎么个小法?衣服尺寸的比例可不能失调哦。

生:把衣服的尺寸缩小相同的倍数再画。

学生把“相同的倍数”说得特别大声。

师:你真厉害!把衣服尺寸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画在作业本上,怎么画?请教课本老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本第6、第7和第8页的例6。

[抓住学生天生喜欢帮助老师的心理和爱画画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片断2: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有信心把老师这件衣服画在作业本上了吗?大家先猜一猜画出的衣服平面图会是什么图形。

生1:长方形。

生2:梯形。

很多学生在思考,觉得生1和生2说的不怎么对。

生3:我觉得衣身上面是长方形,下面是梯形,衣领是圆形,衣袖也是长方形(生3一口气说完)。(学生自发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那就是组合图形。

这时很多学生在目测衣服的长和宽。

生1:老师,我上去量衣服的长和宽。

生2:老师,你脱下衣服让我们量长和宽。

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你们知道长和宽?

生3:老师你一定知道自己衣服的尺寸,你就直接告诉我们吧。

师:(称赞地)你个机灵鬼。衣服的上长是30厘米,上宽是45厘米,下长35厘米,下宽是52厘米,衣袖长30厘米,衣袖宽18厘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4:老师,你要我们按怎样的比例尺画啊?

师:你说呢?

生4:(思考)不知道。

师:有谁知道?猜一猜。

生5:1/2

生4:不行,纸张还是不够大,用1/10比较好。

师:为什么?说说理由,用其他比例尺不可以吗?

生4:用其他比例尺也可以,不过用1/10容易计算一点,而且作业本上也够画。

师:你真会说理由。这样吧,四人一组讨论商量,用怎样的比例尺画才合适,商量决定了,你们这组同学就用这个比例尺画,好吗?

学生讨论热烈,然后计算画图。

老师巡视,发现很多同学画好衣身和衣袖之后,还画上衣领、衣袋,还有装饰等等。

[利用巩固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很自然地架起了数学的桥梁,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习真实地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实现了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核心理念。]

片断3:

师:同学们好玩吧。(生:好玩)。看见你们高兴,老师也非常高兴。你们画的衣服比老师的衣服还漂亮,你们是未来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用“老”教材,也要体现“新”理念,要多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游戏、谜语、疑问等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2.注重情境的创设。新课标强调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和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因,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3.重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更直接地体验到数学价值,会更加激起主动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决心。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拓展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应用兴趣论文 篇4

1 生理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师所持的态度与对学科的兴趣有很大的相关,学生常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在教学中,如教师能促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喜爱、信任、崇敬、佩服、羡慕的情感,学生喜欢老师,学生自然接受和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医学生正处青春期,教师要以学生的真实需要、切身利益、前途未来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将真实情感、将爱心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利用情感语言、师表行为、高尚品质、严谨作风、真诚爱心、正确恰当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一个和谐融洽、轻松愉快、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丰富学识、高超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的关怀等都可以获得学生的尊敬和好感。当教师真心地从情感上关注学生,学生自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注意采用阶梯式教学

很多学生刚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时,觉得难度较大,产生害怕甚至不想学习的不良心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阶梯式教学,让学生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踏踏实实地听课,相信都能克服学习心理障碍。课堂上学生只要跟得上教师的思路和脚步,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1.3 临床与实践相结合

生理学与临床联系非常紧密。医学临床和人体奥秘有一种神秘感,这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是自发的内在需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多方查阅资料,多接触临床,活跃思维,发现挖掘生理学中与临床和生活的切入点,将临床和生活生理学现象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由现象导出理论,再用理论解释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记忆理论知识。

1.4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最初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盎然,但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觉得生理学理论抽象、深奥、难懂,学习压力很大而逐渐丧失兴趣。如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特点,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在有效时间内提供大量图文信息,立体多层次地展现人体奥妙,动态地反映机体生命活动过程,开拓学生视眼。在生理学中,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兴奋的传递与肌肉的收缩、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突触传递、尿液的生成等生理过程多为教学难点和重点,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比仅利用挂图口头表达更清楚、更直观,学生更易理解,而且记忆深刻。

1.5 开展丰富课外活动

在学习之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与生理学有关的课外活动,将生理学与自己和周围同学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身边的生理学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理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要利用网络、生理学知识竞赛等形式,逐渐扩充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这些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提高了学习兴趣,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和创造能力。

2 生理学兴趣教学的应用技巧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且还能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力,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2.1 抓住“首堂教学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从生理学的绪论课教学开始。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借助多媒体介绍生理学的发展简史,来点燃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白生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生理学与医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接下来趁热打铁,通过17世纪威廉﹒哈维撰写的《心与血的运动》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归纳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意识,珍惜动物实验的实践动手机会。进而介绍生理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机体是完整的、动态的、统一体的理念。

其次要从教学大纲的每章节导入课开始。在讲授每章节前,要优化各章节内容,化繁为简,梳理章节脉络,突出该章节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

2.2 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容易接受,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时,把细胞膜比喻为一条河,把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分别比喻为河上的船只和桥梁,而把脂溶性物质比喻为会水的人;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再如在讲授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该内容,可引导学生联系到水往低处流这一事实,接着从事物的发展都是运动变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记住水可以往高处走的“特殊现象”,这是渗透现象,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的一侧向高浓度溶液的一侧移动;这样既通俗易懂,又为后续的知识点做好铺垫。

2.3 联系临床激发学习兴趣

在生理学教学中可适当引用临床病例,渗透疾病与正常机体活动的关系,这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做好铺垫。如在讲授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时,介绍一下临床就是通过检查某些器官的生物电变化,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临床上应用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视网膜电图等都是应用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的原理;在讲授血液凝固时,引入外科手术为什么常用纱布进行压迫止血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在讲授胸膜腔内压时,通过介绍气胸的产生原因和治疗原则,加深学生对胸膜腔内压的认识;在讲授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时,分析临床上采用甘露醇脱水消肿的原因等。

2.4 重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动物实验,教师应抓住实验课这一基本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运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实验课,验证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力,提供学生多动手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帮助学生体味实验成功的喜悦,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探讨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体协作、合理分工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实事求是的治学作风。

摘要:要培养学生生理学学习兴趣,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注意采用阶梯式教学,做到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课外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兴趣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首堂教学课”激发学习兴趣,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联系临床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完成生理学学科教学目标。

关键词:生理学,学习兴趣,兴趣教学,应用技巧

参考文献

[1]邵岩.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6):29-31.

[2]宋宁,姜宏,陈蕾,等.兴趣教学法在互动性生理学课堂中的运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182-1184.

应用兴趣论文 篇5

苹果iOS平台份额依然领先

目前有28万编程人员使用Appcelerator的产品,共计打造3.5万款应用。Appcelerator的季度调查称,对为Android手机开发应用“非常感兴趣”的程序员比例在第一季度从83.3%下滑至78.6%,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下降;有意为Android平板电脑开发应用的程序员比例从68.1下降至65.9%,也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

苹果iOS平台仍保持领先,有意为iPhone开发应用的程序员比例从91%下降至89%,有意为iPad开发应用的程序员比例则维持在88%左右。

各平台对开发者吸引力变化图(2010-2012)

平台分化

Appcelerator首席移动战略官麦克·金(Mike King)表示,“去年我们发现,开发者对Android的兴趣出现减弱。”至于其中的原因,他指出,“我们认为,很多开发商对于该平台的分化和该货币化平台的分化感到不满。那些因素使得开发商很难通过Android赚钱。另外,还涉及操作系统版本、设备本身——屏幕尺寸、机身尺寸、甚至是外观——的问题。”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想要一个开放系统,但开放也意味着会出现分化。

然而,目前谷歌还远远领先于其它的操作系统,对排在它身后的Windows Phone感兴趣的开发商比例下降至37%左右,RIM的黑莓系统也持续下滑,对其感兴趣的开发商比例目前仅为16%。

网页应用

基于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打造的网页应用则至少能够部分解决谷歌所面临的分化问题,

第一季度,有意开发网页应用的开发商比例小幅上升至67%,超过了Android平板电脑。麦克·金说,“那是解决分化问题的方法。”

被问及是否会成为人们的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时,79%的受访开发者给予了肯定的回复。但只有6%计划只是研发运行于浏览器的网页应用,72%打算采用混合模式,将围绕依赖于浏览器引擎的应用打造本地界面元素。麦克·金表示,“按照混合模式,部分本地代码会在设备上,但内容会通过HTML来传送。谷歌地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Android吸引力下降可能会让谷歌感到失望,但该公司在网页应用方面也得到了助力,特别是针对采用其Chrome浏览器的PC和搭载Chrome OS系统的Chromebooks笔记本的网页应用。如今Android正采用谷歌的一个还没有商标名的浏览器,但谷歌已经为Android推出了一款Chrome,该浏览器最终将充当混合应用的后端引擎。

Google+吸引力不俗

兴趣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一、强调学英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首先要让学生亲身感受英语知识的广泛应用,明确学习英语的社会意义和了解英语在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广泛用途。使之成为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兴趣让学生产生肯定的学习情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且能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必须学习英语并且一定要学好英语。让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学习不仅是学校作为“重要学科”,而且已成为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利用竞争比赛,培养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平时的默写单词、单元测试时,我采用男女生比赛的方式进行激励,这样谁都不甘落后。同时,组与组、班与班之间也有比赛,例如:我把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有关英语知识的抢答竞赛,比一比哪一个班能够获胜。在比赛中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认真备课,在英语课堂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1.让学生当小先生

让学生来当老师,他们都非常有优越感、成就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一大批学生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听录音带,即使课前没预习的学生在上课时也聚精会神地听讲,因此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一大批学生会在课后认真地复习,他们会很有责任心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气氛

英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迅速掌握所学内容。

四、采取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

我们测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让学生厌烦考试、恐惧考试,因此在复习考试中,我采取的方法之一是提前让学生知道我出卷的大概范围,然后让他们自己复习,再考试,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考试的成绩也提高了,他们有了成就感,学英语的劲头就更足了;方法之二是分层次出题,让同一水平的学生相互出题,相互评卷、相互讲解,在这些过程中,学生不仅都得到了锻炼,而且都有成就感,所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复习与巩固;方法之三是,让学困生重复答同一套试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使他们学到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了信心,感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通过以上考试方法的尝试,我所教班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相互信任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用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想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就要让学生有被赞赏、被肯定的体验。追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只要我们能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有成就感,就能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真正成其为主体活动。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是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去履行我们的职责。

兴趣培养与应用文教学 篇7

1 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学习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既然是“应用文”, 那就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但平时的应用文教学由于照本宣科的多, 学生不仅没有认识到它的用途, 连本来准备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经常性地引导学生, 提高对应用文的认识, 如在宣传栏上看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各种体育、文娱活动海报, 各种启事招贴书信, 各项规章制度、经济合同、计划、请示、报告等, 可信手拈来, 用以教育学生;这些正是同学们学会和运用应用文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活生生的例子。另外, 一段好的课堂导语往往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在进行“总结”这一文体教学时, 虽然离学期结束还远, 但大部分课程已经差不多上完。一上课就设计了这样的开头:“本学期的课大部分已经结束了, 我想知道大家来到学校一年来有什么感受啊?”于是有同学站起来回答, 有说感觉校园漂亮的, 有说老师负责的, 有说生活枯燥的。我提示说:“大家的感受可能比较多, 但要有条理, 先说收获和成绩, 后说遗憾与不足。”于是, 大家开始思考, 我便请每个班上学期获得第一名的同学谈谈。当她分条列举自己取得的几方面成绩后, 我又问:“你觉得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呢?”她又总结出了几点经验。我问:“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吗?”她也说出了几点。我又问:“你对未来有什么设想吗?”她一下子说了好多。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情况———成绩———经验———不足———展望”这几个字, 开始了“总结”的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 使学生意识到, 只有全面了解“总结”这一文体, 才能真正在生活中总结经验和不足, 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针对学生的特点, 让他们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文很有用, 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用处很大, 这是学好它的基础。正如著名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求知欲, 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 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 哪里便没有学校。”

2 恰当地处理好教材

现行的应用文教材中, 有比较典范的应用文, 但还有更多的是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 缺少时代气息。既然是学以致用, 就应该贴近学生生活, 所以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 要学会处理好教材。

一是从书本中找。在讲授“计划”这一文体时, 着重讲解“读写训练”中一篇《学习计划》, 该材料是一位初中毕业后考上一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写的计划, 是学生学习的好材料, 贴近学生生活, 而且这则材料格式相当规范, 只是存在表达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于是在教学中, 我放弃了课文, 重点讲解这篇有“问题”的材料, 效果很好。

二是从课外找。在“消息”教学中, 以课文中的几则消息为例讲了在“标题”、“导语”和“结构”上的基本特点后, 又从《重庆商报》和《重庆晚报》中找了两篇在标题和导语上很有特色, 在内容上学生感觉更亲切的文艺和体育新闻作进一步讲解,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 效果也很好。

3 比较异同法

比较是认识事物特点的一种科学方法。任何事物一经比较, 其各自的特点便能鲜明地凸现出来, 两者的异同之处, 也能让人一目了然, 此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应用文教学中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的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波莉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比如:应用文的语体有何特点?引导学生将之与文艺作品、议论文等其他文种的语体进行比较, 其特点就凸现出来了。两篇同一内容的调查报告, 写法上孰优孰劣, 一经比较就能清楚。对同一文种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加以比较, 其异同点便显而易见。例如:同是新闻, 综合新闻与述评新闻在特点、写作要求、结构等方面有共同之处, 而在内容安排及语体运用方面又略为不同。对于相似、相近、写法上大同小异的文种 (报告与请示;通知、通报与通告;经验新闻与经验性总结及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 异中求同, 同中见异, 就能使他们更深刻地掌握这些相关文种的特点和写法, 收到举一反三、一石数鸟之效。

4 突出实践环节, 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文的实践性很强, 决定了在应用文教学中, 要紧扣应用文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理论知识, 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打破课堂教学封闭式的时空限制, 转向开放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应用文文体的特点, 把训练内容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开学初, 可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情况, 制订个人学习或课外阅读计划;在学校开展的一些专项活动如安全教育、法治教育、文明班级创建活动开展时, 要求学生写建议书和倡议书;活动结束, 引导学生根据所取得的成绩找出经验教训, 写出总结, 做到学以致用。同时,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 针对应用文内容的具体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做一些摸拟练习。例如“公文”教学中, 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档案, 然后按照档案管理有关办法, 组织学生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如教学“广告”这一内容, 课前布置学生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广告媒体中去收集广告的实例, 然后, 拿到课堂上评议, 分析优秀广告的成功之处, 点评某些广告的不足, 从而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掌握了广告的特点。如“条据”教学, 课堂上安排学生彼此间通过互相借、还物品并写借条、收条,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条据的写法。

另外,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团委开展的广播稿征稿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组织学生编写班报、墙报。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书籍, 布置写作文评、影评。

总之, 如何更好地把应用文教学和学生的兴趣培养结合起来, 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切实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是每一位应用文写作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的更新观念, 研究教法, 才能使学生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 才能为提高现代职业人的综合素质打下基础, 才能真正发挥应用文教学所应有的功效, 这期待大家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高中物理兴趣教学的导入及应用 篇8

一、设计有趣的课程导入方法

由于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逻辑性要求比较高, 再加之很多的概念和公式比较枯燥乏味, 常常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无法集中。所以, 在进行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时, 教师应该对新课程的导入设计的具有新颖性, 能够时时控制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有趣的课堂导入方法能够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对动量和冲量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讲解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素材, 通过直观生动的现象模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可以将两支同样长度的粉笔在同一高度降落, 使其分别落在课桌上和铺有厚毛巾的桌子上, 结果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折断了, 学生根据这一现象就可以自行将动量与冲量的相关知识引入到其中, 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提供了基础。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在现代化的教学实践中, 课堂教学的方式手段已经开始向多样化进行转变,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传统的教师一味口播的形式得到了改变,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新的方式。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 如果只是由教师进行单纯的口授, 学生会觉得毫无新鲜感, 从而无法实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 由于光波的干涉衍射、原子结构等内容的实验无法在实际过程中进行操作, 为了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换成生动的有形实际,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原子结构进行模拟和演示, 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去认识和了解, 对相关知识概念的掌握也就能够更加的容易,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以实验激发好奇心理

与其他学科相比, 物理学科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实验。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方式之一,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实验教学, 学生可以快速的建立起对物理概念及定律的认识,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 能够加深影响, 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高效的理解, 实现对知识的深层次巩固。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摩擦力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进行摩擦力的应用相关知识的讲授过程中, 可以将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分别对同一物体进行拖动和搬起两个动作, 并设置光滑的平面和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进行, 学生根据亲身的感受, 可以非常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出拖动的摩擦力要小于搬起的摩擦力, 进而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相关的知识。

四、教师提高自身授课艺术

教学活动的效率不仅与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关, 与教师的授课艺术行为也是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掌握语言艺术的魅力, 风趣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使得学生受到感染, 能够保持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而且, 富有感情色彩的课堂教学, 能够使学生获取亲身的情感体验, 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也就会更加有效;同时, 教师如果具有教学艺术, 会使得学生对其增加好感, 同时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对物体势能和质量关系问题的讲解时, 教师可由首先向学生发问“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 你将怎样?”在学生给出无所谓、没什么好怕的而答案之后, 在接着问“如果教师上端的电风扇掉下来, 你又会怎么样?”, 这是学生肯定会说捂住头抛开, 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与质量有关, 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 为了有效的规避物理学科自身的枯燥乏味, 教师必须引入兴趣教学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能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 教师必须积极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来实现兴趣教学。

参考文献

[1]廖陈帅.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11) .

[2]肖玉华.浅谈高中物理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1) .

如何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 篇9

一、利用课前复习, 进行联想训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授课前我常用几分钟的时间出示一句话或一道不完整的应用题, 让学生根据这句话回答可以想到什么, 如何完善一道不完整的应用题并解答。如九册数学教分数应用题课之前, 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道不完整的应用题:“五 (1) 班有男生24人, 女生16人……”有学生马上问道:“老师, 你出的题只有一半, 没有问题, 我们怎么做?”我回答:“对, 没有问题, 我是想让你们对这两个条件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答, 看能提出多少不同问题, 并列出式子解答出来。”

“全班一共多少人?”一个学生抢先发言。

“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又一位同学一连提出两个问题。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几个学生一齐说。

过了一会, 有位学生根据上边两个问题又联想出两个问题:

“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有两个学生又把上边两个问题颠倒过来成为另外两个问题:

“全班人数是男生的几倍?全班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没有人提出问题了, 我就引导大家再想:“男生比女生多吗?”答:“多。”“多出的人数与男女生人数有什么关系呢?”一经启发, 不少学生就又提出了两个问题:

“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几分之几?”

不少学生在冥想苦思, 有的已经无计可施, 我就启发大家再联想:“几天前我们又学过了什么新知识?”大家回答:“学过比。”

一提到比, 问题就接踵而来: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多少?”“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多少?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多少?”“全班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全班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

分别求上面各比的比值又写出6个问题。

教室的黑板上布满了问题, 全班同学无不感到惊奇:就对这么两个已知数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数学真好玩!”一个学生脱口而出。这个“玩”字, 我认为决不同于“玩耍”, 这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好奇, 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感叹。实践证明:这种启发式联想训练能诱发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剖析应用题进行一题多解,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应用题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 把联想引进到应用题教学之中, 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例题“饲养组养白兔和黑兔共18只, 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 白兔黑兔各多少只?”时, 首先用算术法解, 引导学生联想:

1. 分句联想:

“黑兔是白兔的1/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把白兔平均分成5份, 黑兔的只数相当于白兔一份的只数) 这句话还联想到什么? (把白兔只数看作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比较量) 又联想到什么? (黑兔是白兔的1/5, 那么白兔就是黑兔的5倍, 它们之间的比是l∶5的关系)

2. 全题联想:

白兔只数为单位“1”, 黑兔为1/5, 分率和为 (1+1/5) 与总数18只相对应, 列式为18÷ (1+5) ×5得白兔只数。再者白兔占5份, 黑兔占1份, 总份数 (1+5) 和总只数1 8相对应, 列式为:1 8÷ (1+5) ×5得白兔只数。其次分率句又能转化为此句:“黑兔只数是白兔的1/5, 可转化为黑兔与白兔的比是1∶5, 可按比例分配计算。

通过这样的种种联想, 解题思路清晰, 方法多种多样, 从而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产生了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按不同的算术法给学生引导讲解后, 又用方程法给学生讲解, 让学生开拓了思路, 掌握了解题技巧。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解题能力

在应用题教学中, 加强解题思路训练, 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 重视对学生表达算理能力的培养则是进行思路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讲分数应用题时, 让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普遍特征和结构特点, 同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应用兴趣论文 篇10

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 在于使其能够真正理解课程的价值, 让他觉得值得学而且自己能用得上。

面对社会发展转型期纷纭的社会现象、各个领域出现的矛盾, 人们越来越重视从媒体获得意见性信息, 与此同时, 技术手段日趋发达的传播条件之下, 信息同质化的状况使得媒体在事实方面的竞争空间变得狭小, 用独家意见来体现特色、增强竞争力成为各个媒体的共识。不仅如此, 社会民主化进程中意见表达的主体越来越多元, 媒体作为平台供各种意见博弈, 而网络的发展又使得公民写作成为可能, 观点与表达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了解了评论对媒体、对社会的意义那么重大而且写作门槛也没有那么高, 学生自然容易产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使学生动起来, 不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新闻评论是以思想深度见长的, 课堂应该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练兵场,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设置能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作为中心话题, 让学生分析、评论, 发言中要提倡观点、角度、表达的个性化及论证的逻辑性, 让学生理解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由于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观点互相冲突, 就会展开讨论, 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 使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协同性增强。在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教师要即时引导, 找出漏洞并启发其进行延伸思考, 使学生能够启发思想、训练思维、增长才识。细致地批改作业也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看似两个问题, 但是了解和信任是互动的基础, 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又可以了解每一位同学的优点和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学生与教师互动、根据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既强化了教学内容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参与感增强便能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突出应用

首先, 尽量选择不仅教学生如何读更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写的教材, 比如马少华的《新闻评论教程》, 从评论的静态因素和动态过程两方面让学生理解评论并学会写评论。其次, 重视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 让学生在产生疑惑、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发展。此外,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创设一种拟态环境, 让学生感受从作者写作动机到读者接受的实际效果, 整个评论产生的动态链条会让学生体悟到新闻评论写作的内在机制, 增强写作过程中的自我体验, 比如新闻评论中的选题问题, 教学过程中可以先由教师简述当日各大媒体报道的主要新闻, 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值得评论的选题,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总结出“选题是作者的认识结构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契合”这一规律, 引导学生找到选题, 要通过联想、进行价值判断主动出击, 继而教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评论要发表在哪个媒体, 使学生意识到新闻评论是一种大众传播样式, 具有媒体的规定性, 传播受到了媒体宗旨和传播对象这些因素的影响, 这也许是他们在尝试评论选题时已经察觉了的问题、也许根本没有想到, 通过教师的提醒才加深了印象, 也再次领会到“选题是对媒体定位与受众需求契合点的寻找”这一规律, 从而将如何选题放到另一个坐标轴中进行考察、思考,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拟出评论的提纲, 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虽然认识到了某个选题的评论价值, 却不具备进行论证的能力。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教师将选题的规律条理化地总结出来并进行强化, 学生由于已经经历了一番实战, 已经切实地体会到这些规律, 理解、记忆都水到渠成。此后, 教师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列出内容提纲, 在教师没有提醒的情况下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地在自己的选题内容后面标出所适应的媒体, 并且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领域, 对自己的选题有一定的论证能力。第二节课, 教师对作业进行讲评并对这些选题就社会关注的热度进行排名, 在同样的选题中向大家介绍具有差异性的观点, 把学生思考的焦点自然地转移到下一章“立意”上去。

三、结论

“就思维能力而言, 新闻评论人才的水平要求更高;就知识门类而言, 新闻评论人才的知识涵盖面更广;此外, 对新闻评论人才在科学精神、民主意识、独立品格、宽容胸襟等方面的要求, 也比对一般新闻专业人才更加严格。因此, 必须瞄准能力素质目标, 在教学、实践等方面力行探索创新, 以科学严格的手段培养合格的新闻评论人才。”[1]“互动与双向交流”的教学原则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在新闻评论教学的过程中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互动、交流正是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之一。新闻评论的课堂教学必须动起来, 学生是主角, 始终处于提问、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 教师则是配角, 任务是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适时地引导学生把握现象中的本质因素, 作为一门以思想深度见长的课程, 教师还要利用互动与交流培养学习兴趣、激活思想,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注:课题名称:《新闻评论》院级二类优秀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143】

参考文献

应用兴趣论文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兴趣性教学;应用方法

兴趣性教学的核心操作方式是围绕学生兴趣点展开,在教学的内容、展现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倾向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从而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抱有更多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让兴趣去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思考,从而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

1.深入学生了解兴趣

要想开展兴趣性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从而才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设置。学生的兴趣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在个人爱好上会有差异性。但是作为生活圈较小的学生来言,其更多的兴趣都来源于媒体提供的资源,比如影视作品、小说、明星、时尚元素等,大多数学生都对潮流文化具有一定的兴趣,同时时尚潮流元素在普通学生中的知晓度较高,在相关内容的对应设置上会有更多的共鸣。同时要了解学生日常的社交方式,如微博、微信、QQ等,深入学生群体进行日常的交流,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同时多了解学生喜欢的时尚话题、喜欢浏览的网站等,从而对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有效的掌握,在知晓的情况下有效的将相关兴趣点与教学内容进行联系。过去了解学生的方式更多是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非常不便,同时时间有限。如果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保持友好态度,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学生状况则更为灵活。了解学生关注话题与交流沟通方式,从而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语言讲授方式上与学生更为贴近,避免年龄悬殊而产生的代沟。

2.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依赖课本教材,以文字与语言表述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文字与语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生动性,甚至在教师不断的表述中让学生感到听觉疲劳,特别是在下午课堂教学中还会让人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学的展现方式上需要多元化,不仅仅需要采用模型,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视频教学内容可以让地理相关原理画面生动形象的展示,借用网络资源让地理教学的材料更加的丰富化,同时也可以选择学生们喜欢的影视作品、时尚新闻话题作为教学材料。如热门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地理环境特色,社会热门旅游景点特色、灾难片中所描述的气候变化等,特别是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一般日常教学所需要的内容在网络上都可以获取。因此对于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的使用也需要教师在相关综合能力上要有充分的掌握。一方面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网络教学信息,另一方面要掌握网络搜索、下载、编辑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能,从而让丰富的社会教学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更好的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3.引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学习方式

很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缺乏兴趣,一方面是个人对理论学习枯燥乏味的反感,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方式不当而导致学习成效不佳出现的兴趣缺乏。对于前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化、多元化,而对于后者,则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引导,提升学习效果,将教学内容简化,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更加有信心,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学习兴趣。在相关方面,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多种学习方式,同时进行学生群体中的分享,此外也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方式的交流,让学生寻找到自身的学习节奏与学习办法,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减少学生学习中的挫败感,自信心的建立自然会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

4.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

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需要不可能全部知晓,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表达空间。让学生对于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学生对于学习有自身的一套方式,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想法进行表达,让教师的教学充分的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匹配。所有的兴趣教学模式不是空中楼阁,应该脚踏实地的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虽然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教学方式非常多元化,但是并不是所有方式都适合本班级的个体情况,因此在使用一种兴趣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资源、学生情况等个性情况。充分的做学生的民意调查,让教学情况的反馈效果更加贴合实际,从而进行教学方式针对性的改善调整。

5.结束语

兴趣性教学方式虽然在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提倡,但是在各学校的开展上有显著的差异性。兴趣性教学需要教师随时跟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善,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教学精力,同时也需要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辅助。例如多媒体的运用,一方面需要学相关资源支持,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掌握,对于教师和学校都是一种考验。同时也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一定关系,兴趣广泛的学生在教学中引入兴趣性教学模式更加容易操作,而对于兴趣较为狭窄的学生,操作难度会更差。因此兴趣性教学应该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去个性化定制。相同的方式运用在不同学校和学生群体中会有一定差异性,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更多的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深入学生做调查了解,同时自身细致的整理收集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的定制化需求。甚至在不同学生的引导上都要采用不同的对应方式,不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都在一种引导方式上产生相同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也显示着教学的引导方式不适当。

参考文献:

[1]李娟.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2]李华.浅谈兴趣教学在地理课中的作用[J].华章,2010(4).

[3]付裕.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3(12)

应用兴趣论文 篇12

在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中, 经常是教师只讲理论, 将应用文的具体格式教给学生: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开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 都统统告诉学生, 着力指导学生怎么写作, 学生死记格式, 背上几篇例文, 写作时只要根据固定格式, 稍微改变一下例文内容, 就炮制出一篇应用文。倘若要求学生单独写作, 则是什么都不会写。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因此,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应用文, 有的则认为应用文内容简单, 一看就懂, 学生观念不转变, 学习应用文时就会形成很大的思想障碍, 应用文写作教学也难以展开。因此, 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 提高其对应用文的认识。教师课堂上的激励评价是学生学习信心的源泉, 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 尤其是那些学困生, 而教师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一旦丧失自信心, 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 当然也就没有兴趣了。因此, 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 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动起来, 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积极探求知识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它能引起学习的需要,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只有当学习者本身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时, 才能使整个学习积极起来, 具体表现为:学习情绪高, 学习意志顽强,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生理角度来讲,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学习犹如一辆汽车, 兴趣则是汽车上的发动机, 没有发动机, 汽车就开不动, 发动机马力越大, 汽车跑得越快。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时有浓厚的兴趣呢?

在教学中, 我根据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 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 总结经验, 认为对于应用文写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最常用的文体学起

人的爱好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文体入手。如果刚开始学习应用文就从学生摸不着头的文体写起, 就会让学生热情顿失, 所以不妨从学生最常用的文体写起。在教学中, 按照惯例第一堂课经常是从介绍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等开始。起初我也是这样做的, 效果很糟。所以在第二次教学时, 我改变了教学顺序, 先从学生最常用、最熟悉的文体教起, 选择了便条中的请假条。学生平时会因为种种事向老师请假, 可是却不会正确书写请假条。在第一堂课时, 我就先让学生写一则请假条, 然后纠错, 在师生双向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写作请假条。这样教学效果便很显著,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而且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写作与动手制作相结合

很多人认为应用文写作只要学生多练习就可以了, 不论是标题, 还是正文和结尾, 统统只要练习就行了。其实不然, 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 可以与手工制作结合起来。十六七岁的孩子“爱玩”、“爱摆弄”, 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采取了传统教育中所不耻的“玩物丧志”。用这种“玩物丧志”影响学生的学习, 使“玩物丧志”转变为“玩物益智”, 从而帮助学生学习相对枯燥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在教学中我首先根据教学条件将课本中的一些文体的写作改成动手制作, 目的是让学生多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 在学习请柬时, 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纸, 在学习了请柬的基本知识后,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张请柬, 以此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再如, 在教学求职信时, 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制作一份求职材料。这些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可是在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要回忆写作要点, 要将所学融入到自己的手工作品中, 这不仅巩固了所学, 加深了理解,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觉得应用文写作不再是一门枯燥的课程, 从而慢慢爱上这门课。

三、在应用文写作中注入情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平时的教学是远离学生的情感的。在这种教学中, 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教师对学生主观情感冷漠。应用文写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个体情感,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恰

从《博物志》中看晋代以前的中国古代民俗

陈冰

(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北海

摘要: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了晋代以前的丰富内容, 还记载了晋以前的古代汉人的民俗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如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生育等。《博物志》内容包罗万象, 本文仅就民俗方面作了一些整理和论述。

关键词:《博物志》晋代以前中国古代民俗

《博物志》, 作者张华[晋] (公元232—300年) , 字茂先, 范阳方城 (今河北州) 人。根据史书记载, 他小时生活十分贫困, 曾经牧羊, 但好学不倦。他写过一首《励志诗》, 用以策勉自己。他看书很驳杂, “圆纬方技之书, 莫不祥览”, 这与后来他编写《博物志》有很大关系。他年轻时写过一篇《鶴鹩赋》, 得到阮籍的称赏, 因而成名。后来他做了官, 对待一些有才能的和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总是“咨差称咏, 为之延誉”, 这样就有一批知识分子集结在他的周围。《博物志》是张华最负盛名的著作。

《博物志》主要内容包罗万象, 有山川地理的知识, 有历史人物的传说, 有奇异的草木虫鱼和飞禽走兽的描述, 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故事的记录, 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的材料和古代风俗习惯, 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古代的民俗是有参考价值的。这里面有的记录内容是别的书籍在此以恰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 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由此提出了“情感智力说”。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学, 应该呼唤学生发挥主体情感, 而新世纪的教师则更要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写作, 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叶圣陶说过:“审慎的作家写作, 往往斟酌又斟酌, 修改又修改, 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 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相符, 使他的作品能表达他的旨趣。”叶老先生说的便是写作, 应用文写作何尝不是这样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个体, 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不妨改变枯燥而单纯的写作, 激发学生的个体情感。

例如, 在教学书信时, 不妨让学生给自己最想感激的人写一封信, 要求注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应有的知识, 而且让学生在学习写作中对生活、对家人、对社会怀有感恩之心。

四、生活处处是课堂

不仅课堂是学习应用文写作的主要场所, 校园、社会也是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好场所。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关注校园生活, 宣传栏、公告栏是校园体现应用文的良好阵地, 让学生看到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 从而教育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应用文的广泛社会效用。诸如各种体育、文娱活动的海报, 各种启事招贴书信 (表扬

前不曾记载过的材料,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索其的演化及源流。但是这本书因为流传久远, 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

《博物志》中记载了中国晋代以前的许多风俗习惯, 如服饰、饮食、居住、丧葬、生育等, 现在笔者把它们整理出来, 让人们从中更多地了解晋代以前的中国古代风俗。

一、服饰

《博物志》记载了汉末的人们“丧乱绝无玉佩, 始复饰之”, [1]在于“今之玉佩, 受于王粲”。[2]而当时男子所穿的衣服是“男子皆絲衣, 有故乃素服”, [3]戴的是“有冠无帻, 故虽凶事, 皆著冠也”。[4]到了汉中兴, “士人皆冠葛巾”。[5]而到了魏朝, 曹操发明了白帢, 常用的建安巾于是逐渐废弃, 惟独“二学书生猶著也”。[6]这说明了汉至魏的人们服饰还是比较简单, 汉朝一般穿庶衣, 戴冠;有凶事才穿素服。直到魏朝才有巾戴。

二、饮食

《博物志》记载了当时人们饮食的一些习惯, 地处东南的人们吃以龟蛤螺螃等水产为主并且以它们为美味, 不觉有腥臊味;而西北的人们主要以陆上的野生动物为主, 如狸兔鼠雀等, 并以其珍味, 不觉有膻味。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决定的, 人们的食物一部分需要从自信、感谢信、贺信、喜讯) 等, 正是学生学会和运用应用文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活生生的例子, 可以让学生明白应用文是可以用来处理问题的。再如, 让学生走上社会, 寻找校园以外所运用的应用文。社交书信中的应聘信、求职信、各项规章制度 (如团章、校规、单位的制度等) 、经济合同、计划、请示、报告等, 这些与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而且在各行各业都广泛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了生活实践的补充, 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就有了依附, 学生就会认识到应用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有用性, 有了这样的认识, 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求知欲就更强了, 学习兴趣就能激发出来, 更有利于学生学好应用文。

学生兴趣的源泉不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之外, 而是在外部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内部环境相互矛盾之中, 只有当外部条件和个体发生矛盾时, 才得以激发。所以, 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课程本身的特点, 让学生感到学习应用文既有用, 又有趣, 更好玩,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上一篇:发电厂通信设计下一篇:可塑性钛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