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梨园(共9篇)
现代化梨园 篇1
建立现代梨园, 首先要按照梨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特点,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因素, 来选定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 主栽品种必须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次, 从生态优良、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 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 来满足梨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现代化梨园必须坚持“一统、二优、三保、五配套”的原则, 即实行统一规划, 选用优良品种和优质苗木, 保栽大苗、保肥、保水措施, 做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相互配套。
1 主栽品种选择与授粉树的配置
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 是选择栽植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根据当地梨产业发展趋势, 选择栽植的品种必须以区域化、良种化为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长短结合, 栽植市场畅销和消费者欢迎的品种。梨的多数品种属异花授粉品种, 同父本内授粉坐果率很低, 必须由其他品种花粉授粉才能坐果, 所以在选择授粉品种时, 最好选择成熟期与主栽品种相同或相衔接的, 以便同时先后采收, 管理较方便。同时, 搭配的品种与主栽品种能相互授粉,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栽植比例为4:1。
2 栽植园处理及栽植密度与方式
2.1 建园前土壤处理
建园之前, 须对土壤进行严格清理与消毒, 包括消除前茬作物的残留、枝叶及树桩残根, 对土地进行翻耕、晾晒、灌水, 促进有机残体的腐烂分解;增施有机肥, 使土壤的活土层达到60cm以上, 有机质含量超过1%, 必要时定植穴内换土。
2.2 合理的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要适宜, 栽植过稀, 光能利用率低, 单位面积产量低;栽植过密, 早期产量上升快, 后期果园易郁闭, 病虫害发生相应较重, 产量和果实品质降低。现代梨园要求合理密植, 既有利于提高早期产量, 又要有利于高产、稳产、质优;既要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 又要便操作管理。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地势、土壤、气候条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土壤瘠薄的山地、荒滩或使用矮化砧木的苗木可适当密植, 平原、肥沃土壤可稀植。根据当地实践经验, 乔化砧梨园一般密度为4m×5m, 短枝型和半矮化砧为3m×4m, 矮化砧为2m×3m。
2.3 正确栽植方式
目前建园的栽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长方形栽植。特点是行距大于株距, 通风透光, 便于机械化作业和采收。 (2) 正方形栽植。株行距相等, 相邻四株相连成为正方形, 特点是通风透光好, 管理方便。若密植, 树冠易于郁闭, 通风透光条件较差, 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和间作。 (3) 三角形栽植。行株距排列相互错开而成三角形。这种方式可提高单位面积上的株数, 667m2比正方形多栽11.6%, 但不便于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4) 等高栽植, 适用于浅山丘岭地, 植株沿等高线定植, 便于蓄水及管理。
3 栽植及管理
3.1 栽植
对于长途运输的苗木, 栽前将苗木根系浸在水中适当浸泡, 然后对根系适当修剪, 剪掉死根、烂根和受伤的部分根系, 尽量让每株根都露出“新茬”。栽植时, 先将表土混入一定比例的有机肥料, 取其一半填入穴内, 培土高于地面10cm左右, 将苗木根系理直不窝根, 使根系均匀分布在穴内。同时进行前后、左右对直, 校正位置。然后将多余的土填入树穴, 每填一层土都要踏实, 并随时将苗木轻轻向上提动, 使根系与土壤密接, 以防苗木“吊死”。苗木嫁接口要朝迎风方向, 以防风折, 栽植深度以根劲部与地面相平为宜, 嫁接部位较低的苗木, 特别是芽接的苗木, 一定要使接芽露出地面5cm左右, 用矮化砧的苗木, 栽植深度可以达到矮化砧段的中部。栽植过深, 影响树体生长;栽植太浅, 根系外露, 影响成活。填土完成后, 将苗木四周培成1m2树盘。栽后立即灌水, 要求水要灌足灌透。水渗后要求根颈与地面平齐, 再封土保墒。
3.2 栽后管理
苗木定植后要及时定干, 梨树的定干高度为70~80cm。定干后在伤口处涂上生物油或伤口愈合剂。以防抽干利于愈合。
3.2.1 土肥水管理。
栽后每年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扩穴。深翻40~50cm, 3年以后全园深翻, 每年追肥3次, 第1次在3月上旬 (萌芽前) 株施腐熟的人粪尿10kg, 过磷酸钙2.3kg;第2次在5月下旬~6月初 (亮叶期) 株施硫酸钾复合肥0.5~1.0kg;第3次在7月中旬株施果树专用肥0.5~1.5kg, 根外追肥全年共5次, 分别在盛花期、亮叶期、花芽分化期和采果前后, 根外追肥的肥料种类及浓度为: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0.5%的光合微肥。基肥在10月上中旬施入, 以有机肥为主, 配合施用磷钾肥, 株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5~30kg, 三元复合肥0.5~1.0kg。施肥后要根据土壤墒情合理灌水, 雨季做好排水工作。
3.2.2 整形。
密植和矮化砧梨园, 由于栽植密度大, 应采用改良形纺锤形进行整形、成形后树高3m, 干高50cm, 全体具有9~11个小主枝、小主枝下大上小, 在小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主枝交错排列。乔化砧的梨园, 由于株行距大于密植园, 在整形上应采取主干疏散分层落头开心形, 成形后树高3.5m左右, 全树有主枝5~7个, 第1层3个主枝, 第2层2个主枝, 第3、4层各1个主枝, 并落头开心, 第1层主枝距第2层主枝层间距为100cm, 第2层、第3层主枝的层间距为70cm, 第3层距第4层间距为50cm, 1、2层的层内距为30~35cm。
3.2.3 加强花果管理及病虫害防治。
对花粉量少的树, 花期喷0.3%硼砂或15%mg/L青霉素。疏花在盛花期, 疏果在花后15~20天, 疏果后及时喷1次毒性低, 残留少, 药效好的杀菌和杀虫混合液, 然后及时套袋, 果实在成熟前30天左右去袋。在生长期发现病虫应及时喷药防治。
参考文献
[1]贾敬贤, 张力, 冯明科, 等.梨树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2;49-50
[2]杨留成, 刘国安, 杨艳丽, 等.栽植密度对红酥脆梨生长结果的影响[J].北方园艺, 2009, 10, 103-104.
杨柳青青梨园新 篇2
“序曲一起,我的整个身心已经完全进入状态,当两个玉人儿相偎走向舞台中央时,我的心已经完全被她们所占据。因她们喜而喜,悲而悲,愤而愤,叹而叹,将全部的心绪、感情都倾注于台上,置身于我心中最美的世界。”这是一个戏迷发自内心的感受。
9月6日晚,当“杨小青导演作品展演”在杭州剧院徐徐拉开大幕,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担当开幕首演的越剧《陆游与唐琬》一开场,就赢得了无数越剧戏迷的心。“小百花”原生代的国家一级演员茅威涛、陈辉玲分别领衔主演陆游、唐琬,她们以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唱腔,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大批粉丝远道而来。演出结束后,观众仍久久不愿散去,依然沉浸在那字字怨愁、句句情泪的词曲情境中。
今年是我省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七十华诞、从艺55周年。作为国家一级导演,杨小青曾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导演奖、省政府颁发的突出成就奖等。文化部艺术司专门发来贺信,称赞杨小青同志是国内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著名戏曲导演,是浙江戏曲艺术特别是越剧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勤奋刻苦、悉心钻研,不拘门类、执导的90余部作品涉及多个艺术门类,多次荣获国家级重大文艺奖项,在中国戏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平易近人,对艺术院团的发展,有求必应,无私帮助;她甘于奉献,对后辈新人的提高,悉心指导、诲人不倦,堪称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典范。
为期10天的作品展演活动,遴选了7部最能反映杨小青艺术风格的作品,如越剧《陆游与唐琬》《李慧娘》《简爱》《九斤姑娘》,明星版越剧《梁祝》、昆剧《班昭》、京剧《将军道》,越剧界的茅威涛、陈辉玲、单仰萍、方亚芬、谢群英、陈晓红、吴凤花、陈飞,京剧界的关怀、杨春霞、刘薇等一大批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轮番登台上演,囊括了越、京、昆各界大腕名角,让戏迷观众大饱眼福,大呼过瘾。
9月16日晚,在压轴大戏《粉墨丹青—杨小青导演作品集锦晚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和“小白菜”陶慧敏更是客串了一把主持人,而杨小青的子弟兵们轮番上演经典折子戏,竞相飙戏,一展风姿,群星璀璨,热闹非凡,真可谓是粉墨丹青闹杭城,锦绣梨园在西湖。
从“小配角”到“大导演”
杨小青13岁初入浙江越剧二团时,演的是小花旦。她每天临睡前用一根绳子拴住脚,绳子另一头挂到窗外,清晨5点,炊事员买菜路过窗边时拉一把,她就起来练功练唱。杨小青的刻苦,大家都知道。
但是,她的先天条件并不好。“别看我现在瘦瘦的,当时可是很胖的,而且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排戏越练越瘦,我是越练越胖。另外嗓音条件也不好,高音会发抖,所以根本轮不到演主角。”杨小青风趣地说。因此,杨小青在当年只能演一些带“小”字的小配角。之后,由于嗓病,声音变哑,这也成为她弃演从导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之后,杨小青并没有离开越剧团。她干起了化妆这一幕后行当。当时的戏剧化妆远没有如今这么复杂,她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制作假发套。同时,还要兼顾剧团的一些杂务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杨小青凭借着对戏剧的热爱,这些事干得也是有滋有味。整整9年时间,她都是在幕后与假发套、化妆品、字幕机打交道。她说:“当时根本不会想什么大材小用,我觉得我多干点杂活就是在学雷锋,没有什么怨言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说:“我常想,如果是我,9年的默默无闻、定位缥缈,也许早已坚持不下去了。可杨老师不一样,她弱小的身体里涌动的,是超乎常人的坚韧与定力。”
在做幕后工作时杨小青也并没有放弃演员的业务训练。不断练功,学习各种戏种的身段组合,在化妆的间隙看别的导演排戏。杨小青似乎对舞台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自己不能在舞台上表演,就要把最美的舞台制作出来给大家看。”当时,剧团里的人都戏称杨小青为“总导演”,就是因为她对剧团排戏场场不落,总能在角落里找到她的身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名戏剧导演的梦想逐渐在杨小青的心里浮现。
1979年,对于杨小青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时任剧团领导的金宝华老师将她送到中国戏曲学院的编导进修班。“文革”结束后,各地剧团都有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段。老一辈导演中很多人都退出了戏剧舞台。在这个时候,刚刚参加了编导进修的杨小青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有利时机。1986年,她被借调到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参与导演《大观园》这出戏。在跟随剧团赴香港、新加坡等地演出回国后,时任浙江省越剧院院长的顾锡东先生正式将杨小青调到“小百花”,任分管业务的副团长。
她在剧团30年的幕后工作,接触学习了剧团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演员、导演、舞美、灯光、造型,她样样精通。只有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导演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协调起各部门时有条不紊。
“精卫鸟虽然羸弱瘦小,但却有着崇高的信念和巨大的能量。它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从四面八方衔来木石,投进大海,从不间歇,永不放弃……”著名编剧罗怀臻是这样描述杨小青的。著名剧作家胡小孩说:“小青大导演,我觉得应该前面加伟大两个字。30多年排了90多部戏,没有一部是粗制滥造的。”
戏中有画画中有诗
现代化梨园 篇3
戏曲作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 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以小众人群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承。怎样适应当下环境, 创新表现形式, 使得适合小众口味的戏曲让更多受众接受和喜欢,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时代在前进, 戏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各地方电视台都在摸索着将现代传媒和戏曲节目完美结合的方式, 其中, 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表现得尤为突出。《梨园春》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戏曲节目的认识, 让广大受众以一种更轻松和有趣的方式去欣赏戏曲, 并且真正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年龄和阶层受众的欣赏需要。《梨园春》的不断改进, 带领中国戏曲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产业时代。
《梨园春》是河南卫视于1994年10月创办的一档全国性的大型电视戏曲综艺栏目, 它以弘扬戏曲文化为目的, 扎根在河南这片拥有丰厚戏曲文化的土地上。自栏目创办它就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的电视表现手法巧妙嫁接, 使传统戏曲艺术转化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大众娱乐资源, 而该栏目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梨园春》已经成为河南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 一直位居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栏目龙虎榜首位, 每期固定收视人数1亿左右, 综合收视人数3亿左右, 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栏目, 成为河南省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
《梨园春》的成功经验
(一) 全面的受众研究和定位
作为借助电视媒介传播的传统艺术节目, 《梨园春》一方面要固守民族戏曲精髓, 另一方面要在多元化发展的媒体竞争下求生存, 改变是必不可少的。传播学理论认为, 一个栏目的真正传播效果是在有效受众身上体现出来的, 即那些接触媒介并且在态度和行动上也实际接受其影响的人, 也就是说受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个栏目的成功与否。
因地制宜, 立足本土。依傍河南这一得天独厚的戏曲大省的地位, 《梨园春》本身就有着明显的优势。从戏曲的发展来说, 河南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也是中国戏曲的源头。从观众来说, 河南人不但爱看戏, 更爱唱戏, 从开封到洛阳, 再到郑州, 各种戏曲茶座、梨园戏台遍布大街小巷, 无论是公园还是居民区, 总是不乏丝竹之声。地处中原的河南人在骨子里保存着热爱戏曲的老传统, 上自80岁的老人, 下到4岁幼童, 人人都能演一段, 个个都能唱几句。所以, 凭借电视媒介的传播, 《梨园春》将传统的戏曲欣赏类节目做得更本土, 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观众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将原来被动接受的受众转变成了节目的参与者。《梨园春》的受众定位是明确的, 就是以热爱戏曲的河南观众为主, 兼顾其他剧种的戏迷。
大胆求新, 以人为本。秉承着“以人为本, 以民为天”精神的《梨园春》处处为观众着想。从节目形式上考虑各阶层受众的喜好, 在节目中采用了名家名段、折子戏、戏曲小品或相声等艺术形式;在栏目设置上有推新人、其他兄弟剧种、戏迷擂台赛等板块。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生命力的传统艺术形式, 不仅深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 随着传播媒介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幼儿也深深爱上了戏曲艺术。针对这一现象, 《梨园春》编导们更是在赛制和每期的主体上下足了工夫, 有老年擂台, 有少儿擂台, 有中年擂台, 使得各个年龄段的戏迷都有机会到擂台上一展身手。
平民偶像的培养。《梨园春》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平民偶像, 他们都是通过戏迷擂台赛被广大观众熟知并且喜爱的。如张海龙、汪荃珍、申小梅、崔小田等, 还有更受观众喜爱的少儿组的小童星, 如牛欣欣、李康康、张玫、孔莹等。《梨园春》不但在节目中不断挖掘新人, 还积极推荐他们去跟戏曲名家学习, 将他们打造成真正的本土戏曲明星。牛欣欣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 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凭借扎实的唱功和惊人的表演在《梨园春》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并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收视率极高的节目而被全国观众所认识。
(二) 品牌效应的确立
传播效果有两重意义:第一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可以看出, 《梨园春》在这两层意义上都是成功的。
商业品牌的力量。《梨园春》附加的商业价值在节目的收视率攀升中不断提高, 许多商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们将大量的广告资金转向《梨园春》。同时《梨园春》也充分利用河南电视台作为省级电视媒体的宣传优势, 在各类商业广告上大做文章。如《梨园春》的总冠名为“金星啤酒”所有, “戏迷大擂台”板块以“好想你枣片”冠名, “知识就是财富”板块则冠名为“新大洲本田摩托”。“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梨园春》的品牌效应必将在经济上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文化品牌的力量。改版后的《梨园春》以弘扬中原戏曲文化、培养民族接班人为己任, 它已不再简单地是一个戏曲节目, 而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代表着传统艺术与现代传播手段的结合, 代表着戏曲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离不开特定的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积淀, 越是在全球化的时代, 文化的特色就越是重要, 因为只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 才能和其他的文化产品区别开来, 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梨园春》的成功俨然已使它成了河南的一张名片。2006年9月《梨园春》第一次踏出国门, 在世界音乐的殿堂悉尼歌剧院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场戏曲音乐演唱会, 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梨园春》成功地将具有中国河南特色的戏曲艺术文化展现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面前, 让他们切身感受和领略到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同时也将河南戏曲推向世界。
结语
作为现代传媒和传统戏剧成功结合的案例, 《梨园春》开了一种全新商业运作体系的先河, 这种模式如同其他流行的文化现象一样, 由河南发起然后迅速遍及全国, 使戏曲第一次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为万千受众所接受。正如法国戏剧理论家萨塞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 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 这就是它的本质。”所以《梨园春》从吸引受众角度来说是获得了成功的, 这也给其他戏曲节目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年版。
[3].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国大众文化》, 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4].杨伟光:《中国电视论纲》,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年版。
[5].约翰·塔洛克[英]:《电视受众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4年。
[6].周迪:《梨园客座》,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7].王秀萍:《从“梨园春”的成功看戏曲振兴之路》, 《哈尔滨剧作家》, 2007 (3) 。
静静的梨园 篇4
我不知道这个城市中还有这样一片梨园。一大片一大片的梨树,在早春,叶子似一堆蚂蚁,窸窸窣窣地响着,三百年的梨园,有静穆的黑和恐怖,整个白天,梨园静得只有我们的呼吸。
那时,他会安静地画画,我在梨园里,和园中的麻雀一起发呆。空气中弥漫着晓雾的气息,青草泛起淡淡的苦味,一切如此美,一切如此忧伤。
那些光阴,竖琴一样,在我少年时光里,谱成曲子演奏着。
常常,我们牵着手,一起在梨园中行走,天边有一抹深黛色的蓝,陪我们一直到夕阳沉下去。
我们的喜悦和梨园的喜悦在一起。
那年我十九岁。
整个暑假和梨园在一起,和他在一起。
数年之后,我远离了梨园,他远去他乡,从此杳然,再无音信。我曾问了又问,苦苦哀求,他执意流浪而去,最后一次离别,是在梨园月光下,黑黑的夜,有半个月亮,红红的耀眼,我倚在枯死的一棵梨树前,黯然无语。
此去经年,十年生死两茫茫,我记得那个夜晚的梨园,有眼泪的气息,而秋天的梨园,有一种极沉静的美和肃然。
一个人去梨园的时候,我终于知道,爱有多么喜欢,绝望就有多么疼痛。
梨园还是那个梨园,但一切物是人非。
孤单,原来也可以这样销魂。
是在梨园,我学会了听空气中传来的麻雀的欢叫,闻露水中的花香,看远山带来的呼唤,时间之箭从我身体里穿过,一支支,没有回头。
多年之后,我忆起那曾经的梨园,有的只是淡淡的喜悦,风吹过了青春,雾散了,我坐在另一个城市的台阶上,看着人来人往,不悲不喜,不恼不怒。
他送来票让我看画展的那天,我正在超市里买新上市的梨,这梨,可是当年梨园中的梨儿?
电话中,已经听不出是当年的人儿。
你猜我是谁?他说。
我猜了几个熟知的人,他都道不是。
于是,他叫我曾经的名字,那只有他才知道的名字。
我惊住,大叫着他的名字,好像失散多年的亲人。
岁月穿过两岸光阴,有谁能记得我年少时的名字?那轻轻的一叫,我仿佛看到,梨园中的麻雀惊起,在爱情的阳光下,我曾经是惨绿少年,如今,我是提着红的红、绿的绿的蔬菜的新妇,在嘈杂的闹市中,忽然想掉泪的那个女子。
梨园,我的梨园,我久已不回的梨园,你还有三百年的沧海与桑田么?我去看画展,又是一惊。因为,他画了那么多梨园,他说,那是他的梨园,我的梨园,我们的梨园。梨园里,一种寂寞,千种风情,化做这十年后的绵绵温暖,那静静的梨园里,我曾经是一只怀着幻想的蜻蜓,飞在青春的肩头。
他送我一幅画,画的名字叫《静静的梨园》。
如今,我隔了千里,想念那梨园,心中有情,眼里含泪。
编辑胡莉莉
老梨园改造技术 篇5
一、重施基肥保证养分供给
选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每亩施用量5000~8000公斤, 在采收后落叶前施入。施肥方法以环状沟或条状沟方法施入, 深度40~50厘米。追肥应分别于花前、花后、果实膨大期进行, 选用速效性有机肥或化肥, 对花芽量较多的梨树, 适当多施氮肥辅以磷、钾肥, 否则以磷、钾为主辅以氮肥。在不影响喷药效果的前提下, 将果树所需元素混入药液后, 施行叶面喷肥, 效果更佳。
二、加强土壤管理, 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 清耕覆草
选用玉米秸秆、树叶杂草等进行树盘覆盖材料可, 有条件的果园还可以用麦类秸秆等, 一般厚度为15~20厘米。覆草时间以灌水或雨后为宜;覆草后及时撒上少量的土。
2. 行间种草
在果园行间种植三叶草、黑豆、绿豆等矮生草或豆科植物, 可增加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 肥效高, 速度快。实践表明, 梨园种草能有效地改良土壤性状, 调节地温增加微生物数量, 减轻水分蒸发和地面径流, 有利于蓄水保墒, 并能抑制杂草, 避免杂草和梨树争水争肥争光, 促进花芽形成, 提高果品质量。
3. 适时灌溉
上冻前, 全园灌一次透水, 可满足花期对水分的需要。生长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雨季及时排除积水, 以防沤根死树。灌水和雨后, 及时中耕松土。
4. 疏花疏果
冬剪时合理剪留结果枝, 维持树势。疏果时应根据果园肥水、土壤管理条件合理留果, 不留无叶果、残次果、病虫果和双果。亩产量严格控制在2500~3000公斤。
5. 刮皮涂干
早春刮除主干老翘皮防治越冬病虫, 然后在距地面10厘米以上的60~70厘处涂抹3~5倍氨基酸液肥, 控制腐烂病和其他枝干病害。开花和幼果期, 间隔15天再涂干2~3次。
三、更新修剪
采取抑前促后的办法进行局部更新。也就是在主侧枝前端2、3年生枝, 选择角度较小、长势较健壮的背上枝, 作主、侧枝的延长头, 并回缩原延长枝头。如果树势已严重衰弱部分骨干枝无力发枝时, 及时进行大更新。利用梨树隐芽寿命长的特点进行较重的修剪刺激, 促发新枝和徒长枝, 增加枝量, 增强树势, 尽量使树冠完整。结果枝组经连续多年结果极易衰老枯死, 在修剪时应进行细致更新修剪, 将先端衰弱枝回缩到后部较旺盛处, 回缩程度在1/2左右。对萌蘖枝在其前端进行回缩, 可培养利用形成结果枝组。
四、防治病虫害
1. 防治腐烂病
刮治腐烂病病斑要认真细致, 刮至病斑周围好皮处边缘要圆滑, 有利伤口愈合。刮后立即涂农抗120、福星、果腐康等药剂。刮除的病斑屑、病枝集中清除烧毁。
2. 适时喷药
现代化梨园 篇6
什川依托得天独厚的古梨树资源, 先后荣获“世界第一古梨园”“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影响世界中国文化旅游名镇”四张名片, 大大提升了什川镇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 什川逐渐成为兰州、白银及省内外游客赏花品果、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旅游也带动了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步伐。《;但由于古梨树树龄较长, 果品质量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部分群众忽视了对古梨树的管护, 有的古梨树长势衰弱, 甚至濒临枯萎死亡, 加之部分群众在梨园内违章建房, 绐古梨园保护带来了严重挑战。适应形势, 市上批准成立了皋兰县古梨园保护中心, 作为古梨树管护的专门机枸, 按照“保护、幵发、丰富、提升”的原则,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落实保护措施, 古梨树长势得到了逐步恢复, 破坏古梨树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一是始终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将古梨树保护宣传贯穿于工作始终, 釆取悬挂横幅、制作固定宣传栏、发放倡议书、车辆流动宣传、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开展宣传活动, 营造了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古梨树保护的浓厚氛围。二是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组建了古梨树管护队伍, 采取保护中心领导负总责、保护中心干部分片区负责、管护员具体负责各自分管小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将每棵古梨树的的管护任务落实到人, 及时发现破坏古梨树的苗头性行为并予以制止, 遏制了破坏特别是砍伐古梨树行为的发生。三是完善了古梨树信息资料。在古梨园核心保护区四周设置了界桩, 在重点园区设置了信息栏, 在碧海蓝天门口设置了古梨园核心保护区示意图, 聘请专业公司, 对百年以上挂牌古梨树进行信息采集和坐标定位, 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方便进行日常管理。四是设立了古梨树保护试验园。设立了古梨树保护试验园, 对因疏于管理长势衰弱的260多棵古梨树落实修剪、施肥、喷药等日常管护措施, 古梨树长势得到了恢复, 同市县林业部门进行合作, 将现代科技与传统管护技艺结合起来, 总结凝练出了适合什川实际的古梨树管护技术规程, 为指导农户落实管护措施提供了支持。五是建立了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将生态保护奖励资金列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 按照每棵古梨树每年100元的标准绐古梨树所有者发放奖励资金, 激励引导古梨树所有者更好地落实管护措施, 促使古梨树逐步恢复长势, 延长寿命, 实现更新复壮。.mm
让梨园戏曲走进音乐课堂 篇7
一、音乐教师应做新一轮戏曲音乐的忠实观众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 但当前对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传承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年轻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在新一轮教改中, 这一问题又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音乐教师是积极面对, 还是绕道而行;是全身心投入, 还是半推半就, 这完全取决于老师。所以, 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对学生能产生一种潜在的暗示, 这种暗示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对戏曲音乐的态度, 对他们造成积极或消极的作用。音乐教师首先应从自我做起, 热爱戏曲艺术并多听、多唱、多学、多接触戏曲, 做戏曲的忠实听众、观众, 不断地充实自己, 做到厚积薄发, 应用自如。这样, 教师在课堂上就能更自信、自如地侃侃而谈,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戏曲艺术的延续, 也是时代需要, 也是我们的责任。在教学中, 以弘扬民族音乐为己任, 积极探索母语音乐教学规律, 从我做起, 从今做起。
二、古老戏曲走进音乐课堂要立足于传承文化的高度, 富有创造性地结合
1. 导入戏曲艺术学习的角度要有创造性
过去我们在教授戏曲时仅只从音乐入手, 欣赏、学唱等, 不管学生喜好与否, 先“灌注”下去再说, 完全忽略了学生一切的学习都应从兴趣入手, 引导其自发、自觉、自主地学习这一原则。要引发学生的兴趣, 艺术课程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的讲述、对神话人物的认识、简单动作的表演、绚丽脸谱色彩的含义等多角度去切入戏曲学习。
2. 开发具有游戏倾向的实践活动, 走近戏曲
一堂精彩的音乐课总是离不开构思精巧, 充满新意的教学设计。本人结合《戏曲大舞台》进行音乐课教学, 将戏曲音乐河南洛阳●郭平均
知识用抢答、必答题的形式进行教学, 仿照“开心辞典”“幸运五十二”栏目。有关比赛方面的音像资料由分组的学生和老师收集, 同时结合美术课让学生首先把京剧艺术最明显特征的脸谱自己动手绘画, 学生自然就很想去了解脸谱的产生及京剧的有关知识, 这样各小组参赛队员就会积极备战。在京剧脸谱的介绍时, 给学生六张脸谱, 让学生“找伙伴”。结果, 同学们很快地把黑脸的张飞, 项羽结成一对;红脸的黄盖, 荆轲找在一起;白脸的曹操, 司马毅凑在一堆, 由此便可自然地引入京剧脸谱色彩与人物角色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即戏剧中的“生、旦、净、末、丑”在剧中的角色划分。学生踊跃参与判断分析, 结果自然印象深刻。通过这种形式,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收集和比赛中, 又将这些知识相互交流, 共享。
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 变“教书匠”为“活动设计师”“指导者”“合作伙伴”, 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 融洽的人际环境, 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 以兴趣为动力, 这样我在丰富戏曲种类中, 有目的选择了一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旋律优美的选段作为教学内容, 如现代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祖国大建设一日千里”、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选段等。通过教学试验, 很受学生的欢迎, 课堂气氛高涨, 加上少量动作结合音乐本身的魅力, 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和共鸣, 我的戏曲教学试验初见成效。为创造出更多有趣的趣味游戏, 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 积极参与欣赏, 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才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让学生走近戏曲。“乐 (音乐) 即乐 (快乐) ”。如果这样, 我们的戏曲音乐的传承就有希望了。
三、心传口授是课堂戏曲的好教法
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靠的就是“心传口授”这种方法, 心传是内容、灵魂, 口授是形式, 说明它有许多优点。我们音乐课本中放入传统的戏曲、曲艺传统音乐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唱一些片断了解我国传统戏曲、曲艺的美的所在, 从而达到继承、弘扬传统音乐的目的。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唱过程中采用“心传口授”的方法, 像民间艺人那样, 在剧中人物 (或乐曲) 的思想情感基础上, 根据老师自身的音乐修养、艺术素质、审美情趣以及嗓音条件, 在基本唱腔 (乐谱) 的框架上对课本中的曲谱进行加花、润腔作再创造, 通过外部表情, 动作、眼神就能充分让学生体会戏曲韵味美的所在。总之, “心传口授”是最能体现戏曲韵味美的教学方式。
弘扬民族文化, 匹夫有责, 振兴戏曲艺术, 学校音乐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戏校是培养演员的阵地, 那么我们的音乐教育就是培养观众、戏迷、票友。只要音乐教师带头, 上下联动, 长久之往, 戏曲这朵艺术奇葩定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成为校园一支健康的主旋律。校园戏曲音乐得到普及之时, 就是戏曲和学生零距离接触, 为了让学生们高兴地走入戏曲殿堂, 同行们, 起程吧———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山地梨园水土保持技术 篇8
1 梯田整理
山地梨园坡度缓陡不一,一般建在26°以下的坡面上,多是残积土,少有坡积土,土层薄,肥力差,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最好的水土保持措施是修梯田。在坡面完整地段实施水土保持工程,要求沿着等高线修水平梯田,梯田面宽2.5~3.0 m。内低外高,梯田壁上保留小灌木和杂草等。在坡面较破碎地段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无法修水平梯田的,可修成复式梯田,即按一株或几株修成一个小型平面。这种梯田很零散,但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可充分利用土地,而且极有利于水土保持。在坡度较大、坡面严重破碎地段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可以修鱼鳞坑,即在每株树的下方修成半圆形的鱼鳞坑,以蓄水保土,保证果树的生长和发育[1]。
2 树盘修整
修整树盘的目的是防止降水冲刷下来的泥土将树干埋得太深,提高拦蓄雨水的能力。一般在春季解冻后至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结合施肥同时进行效果更佳。雨季常检查,对山坡上部因雨水冲刷露出根系的树及时培土,修整被冲毁的树盘。对下部淤埋主干过深的树盘及时清淤至根颈部,保证树体正常生长。
3 深翻扩穴
梨树栽植成活后,随着树冠的扩大,根系延伸,应适当扩穴。深翻可以加深耕层,改良土壤,补充肥料,为根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条件。对定植第2年的幼树可于白露、秋分时节进行,可结合施入有机肥进行(由于土温适宜、墒情好,肥料易腐烂、转化快,易被吸收),此时正值梨树根系的又一次生长高峰,断根伤口易愈合,易长新根。具体方法:从栽植穴边开始,挖深70 cm、宽50~60 cm的沟。回填有机肥、绿肥、表土,最后填底土。2~3年后,即可把相近植株的定植穴外土层挖通。由于修梯田时平高垫低,切上补下,每行梯田内侧的好土层已失去,只剩下硬底土、碎石等,所以完成梯田内侧的深翻即可[2]。
4 生草及种绿肥
夏季集中降雨时易造成梨园水土流失,生草或种植绿肥可以直接有效地拦蓄降水,使地表径流转变为地下潜流,防止土、肥、水的流失,同时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中可吸收态养分,改善园地生态条件。但需肥多,易导致根系上浮。连续5年后,需翻耕1~2年,然后重新生草。种绿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有利于果园生态平衡[3]。可在梯田面外侧、株间、梯田壁的空闲处种紫花苜蓿、三叶草、黑麦草等,于地温16~21℃时,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9月中旬)2季均可种植,避开草荒,减少除杂草的工时。生草或播种绿肥(品种一致),当草高30~40 cm时适时收割,可与覆盖结合进行。
5 覆盖
这是一项保湿、控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有效措施,可减少水分散失,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通透性,增强树体抗旱能力。覆盖物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其理化性状,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产量及果品质量。对延迟开花、避免晚霜危害均有一定效果。覆盖时间在春、夏、秋均可,厚度以15~20 cm为宜,最好在4—8月结合收割绿肥(上接第310页)进行。
6 除草
6.1 中耕除草
清除树盘杂草,可疏松土壤,切断毛细管,减少蒸发,保墒,防草争水肥。可结合刨树盘进行,离树近处应浅耕,离树远处应深耕,以6~15 cm为宜。7月前应至少除草2次。
6.2 化学除草
7—8月,降水量大,梨园易发生草荒,此时气温很高,人工除草又十分不便,利用除草剂则省工、省时还省开支。
常用的除草剂种类:(1)41%浓达水剂。内吸型除草剂,在杂草旺盛生长期喷施。4~5 h后杂草开始变黄萎蔫,8~10 h后逐渐死亡。能杀死多年生杂草。喷施3 750 m L/hm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有特效,但对马齿苋、鸭趾草、甘草等防效差。(2)克无踪。为触杀型除草剂,对灰菜、苍耳等速效。在杂草为3~4叶时喷施效果最佳,用量为3 L/hm2,30 d后草再次生长时,加大至3 750 m L/hm2。该除草剂不能除去多年生的杂草根系,也不能控制杂草萌芽出土[4]。
单子叶杂草中,一年生杂草喷施克无踪、农达后,绝大多数可被杀死。多年生杂草中,深根性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强,直根性杂草抗性弱。幼嫩的杂草抗药性弱,多年生杂草比一年生杂草强。清除多年生杂草用触杀型克无踪,待重新萌芽后再喷内吸型除草剂农达。无论使用哪种除草剂,都严禁喷施到树干及树叶上。更应按绿色果业和有机果业的发展要求,限制使用化学除草剂[5,6]。
摘要:总结山地梨园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整理、树盘修整、深翻扩穴、生草、种绿肥、覆盖、除草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梨园,水土保持,山地,浙江庆元
参考文献
[1]杨秀才,徐溧伶.赫章县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建设模式[J].珠江现代建设,2011(4):37.
[2]刘艳琴.草地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J].榆林科技,2007(6):31.
[3]方重杰,赵万华.雷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经验[J].珠江现代建设,2006(1):70.
[4]王丽清,张利.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1(23):30.
[5]李林,李敏,梁情.邹城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与建议[J].山东水利,2011(8):14-15.
梨园名伶刘喜奎 篇9
民初梨园第一红
刘喜奎的父亲刘贻文曾入清朝海军,参加过甲午之役,战后流浪于旅顺。旅顺居住期间,街坊有一戏班,喜奎此时尚幼,常看他们排练,耳濡目染,遂爱上戏曲。她8岁入天津李海科班学戏,学京剧青衣兼学花旦,10岁时,拜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为师。
当时,女伶难登大雅之堂,戏曲舞台上的生、净、旦、末、丑皆由男子扮演,时间一久,听腻了男艺人的演出,人们反而对清新俏丽的女伶趋之若鹜。北京城得风气之先,成立了专门培养坤伶的“崇雅女科班”,刘喜奎又成为它的学生。原本就有相当造诣的刘喜奎,经过崇雅女科班的调教及包装,在“中和园”挂牌演出,一炮走红。刘喜奎身材窈窕,眉目如画,气质高雅清丽,是个绝代佳人。与她配戏的也是美女如云,出场时,只见满台莺莺燕燕,个个美如天仙。只要刘喜奎一登台,京津冀那些捧角儿的便趋之若鹜。
刘喜奎先后在京、津、沪及哈尔滨、海参崴等地演出,在沪与周信芳同台,在津、京与谭鑫培、杨小楼合作,皆获好评。一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伶界大王看了刘喜奎的戏后感叹说:“男有梅兰芳,女有刘喜奎,吾其休矣!”
刘喜奎还是中国第一位演出新戏的戏曲女艺人,1914年她在天津演新戲《宦海潮》、《黑籍冤魂》、《新茶花》,抨击军阀官僚,宣传民主自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一吻罚款50银元
刘喜奎的声名和香艳引起了当时军阀政客达官贵人的垂涎,北洋时期的几任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都曾打过她的注意。有一次袁世凯用总统的名义“请”她去中南海唱堂会戏。刘喜奎正在后台化妆,一个听差跑过来对她说“有人请”。她跟着听差到了一间陈设华丽的屋子里,看房中无人,顿觉气氛不对,就问:“是谁找我?有什么事?”这时,袁世凯从门后走出对刘喜奎说:“没有什么事,请你来随便聊聊。”刘喜奎见袁世凯不怀好意,便不卑不亢地说:“既然没有事,我还得去化妆。”说完就回去了。后来袁世凯对人言:“那个女戏子真不好惹。”
“辫子大帅”张勋是好色之徒,曾邀刘喜奎到府中唱戏,想“金屋藏娇”,后被刘喜奎识破没有得逞。后来张勋复辟时,恰巧刘喜奎也在北京,张勋又要逼婚,刘喜奎灵机一动提出要张勋剪辫后再论婚嫁。张勋爱辫如命,当年“北洋之虎”段祺瑞曾派专人到徐州劝他剪辫,他闻言大怒:“头可断,发辫绝不可剪!”没想到,这次张勋却痛快地答应了刘喜奎的要求,后多亏复辟失败,张勋自顾不暇,此事方才作罢。
一日刘喜奎在三庆园演出,夜场散戏后,她卸妆回家,至园门口,遂有某人向前拥抱吻之,警察赶来干涉,某人即掏出银元50元,曰:“今日如愿矣!”扬长而去。
斩断与梅兰芳的情丝
刘喜奎与梅兰芳堪称是20世纪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对金童玉女。1918年,《顺天时报》主持评选伶界大王,结果梅兰芳以232865张选票获“男伶大王”徽号,刘喜奎以238606张选票获“坤伶大王”徽号。
观众的盛誉在刘喜奎和梅兰芳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两人从相互钦敬到相互欣赏,梨园圈内的同行也都希望他们能够喜结连理。刘喜奎钦佩梅兰芳的刻苦好学,坚信他日后一定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演员,梅兰芳同样也挚爱着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刘喜奎,但这对有情人最终却没有结成眷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喜奎毅然斩断了爱情的红丝。
刘喜奎为什么不愿嫁给梅兰芳呢?后来她在一篇回忆录中披露了真情:“当时我20多岁,正所谓花容月貌、青春年少时,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成就,那些军阀阔少们,纷纷打我的主意……看来不肯牺牲身体,就得牺牲艺术。”她只有割断和梅兰芳的情缘,才能消除某些权贵借机陷害梅兰芳的借口,让他继续在舞台上大放光华。原来刘喜奎不嫁梅兰芳,也是迫不得已。后来,刘喜奎下嫁同乡崔承炽,洗尽铅华,相夫教子,一代名伶离开了曾让她辉煌一时的戏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