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论文

2024-10-11

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论文(精选5篇)

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论文 篇1

当我们走进课堂细细观察, 就能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和精神风貌。在一个充满激情、自主、探究、对话的课堂里, 学生思维活跃, 行为自信。反之, 在教师包办代替、过度控制的课堂里, 学生思维停滞, 精神压抑。今天的课堂如何改, 我们认为, 就应该像“把土地还给农民”一样, “把课堂还给学生”, 还学生自主学习权利, 还学生自由天真本性, 还学生自然生长状态。在课堂中, 课程就像土壤, 氛围就像气候, 学生就像种子, 教师就像园丁。肥沃的士壤, 适宜的气候, 加上园丁的培土、施肥、浇水, 是种子获得健康生长的保证。生长是一种自然天性, 学生的生长有其自己的意志、姿态和方式, 环境只是起到维护、促进作用。

为每个孩子创造自然生长的机会, 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先决条件, 是尊重学生、解放学生、成就学生的具体途径, 机会意味着存在各种可能性, 意味着有创造的希望。本文以孙承辉老师在第十届全国“聚焦课堂·生长课堂课型研讨活动”执教的《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为课例, 谈谈为学生自然生长创造机会的具体做法及思考。

一、先学: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本节课釆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在课前观看老师录制的微视频, 并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微视频釆用“PPT演示文稿并附讲解声音”方式录制, 在微视频中可以听到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简单阐述, 以及教材中例l“计算机利润问题”解题过程的分析讲解。在观看教学微视频的甚础上, 学生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 任务单有5道练习题, 2道选做题。练习题供学生个人练习, 选做题分“思考题”和“探究题”, 两题选做一题, 每一大组学生合作完成一个作品。

在本节课前, 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和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单”, 初步学会了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的方法, 认识到函数模型可以处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形成了用函数观点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旨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 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学习。微视频和“课前学习任务单”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为学生课前先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学生课前先学, 课堂上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 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这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序。为了提高学生先学的效果, 教师要创建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 教育引导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前先学中来。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变化, 教师应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 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先知”。

二、评议: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

第二个环节是“评一评, 议一议”。上课一开始, 老师引导学生对课前所做的“课前学习任务单”中的5道练习题进行分析、反思和讨论。老师给出了每道题目的三个答案, 答案都来自学生练习 (是经过选择的, 但都是真实的) , 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正确答案。如果答案是错误的, 分析错误原因, 并总结建立函数模型的注意点。

以第4题的评议为例。

题4:某车站有快、慢两种车, 始发站距离终点站7.2km, 慢车到终点需要16min, 快车比慢车晚发车3min, 且行驶10min后到达终点站。试分别写出两车所行路程与慢车行驶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

学生给出了三种答案:

师生对话实录如下:

师:这个题目是有难度的, 请同学们先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

生1:我认为答案 (1) 是对的, 考虑到了定义域。

师:与其他两个答案比较呢?

生1:答案 (2) 有问题, 快车的路程函数关系式没必要分段。

师:你认为快车的时间是 (3, 13], 还是 (0, 16]呢?

生1:是 (3, 13]。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刚才同学们总结了解题体会, 要准确理解题意, 请同学们再读读题目。

生2:答案 (2) 是对的。题目中要求“分别写出两车所行路程关于慢车行驶时间的函数关系式”, 快慢车路程都是以慢车时间为自变量的, 自变量范围都是 (0, 16]。

师:非常好。那么答案 (3) 正确吗?

生2:当时间在 (0, 3]时, 快车路程是负的, 这不符合实际, 因此答案 (3) 是错的。

上述案例表明, 从学生的典型错误中去寻找课堂教学资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纠正错误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缓慢生长的过程。设置“评一评, 议一议”环节, 可让学生有机会讲出自己的想法, 特别是自己已做过的题目, 有一些经验体会, 更加有话可说, 有胆量去说。通过对比分析、查找原因, 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 更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困感;通过对话交流、评议争辩, 可以增进生生互助和师生互动, 更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探究: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第三个环节是探究思考题。学生要在独自完成练习题的基础上, 釆用大组合作的方式, 对建立函数模型的思考题进行探究, 并进行概括总结。两个大组派代表讲述了他们的探究结果, 其中一个组的探究结果如下。

问题一:怎样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答:认真读题, 仔细审题, 圈画出关键词, 准确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问题二: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

答:从问题中获取关键的信息, 如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关系, 并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达成函数。

问题三:如何找到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答:通过仔细地审题来理顺题目中每一个条件, 根据具体的量之间的变化来进一步确定函数的关系式。

问题四:你对建立函数模型还有哪些困惑?

答: (1) 怎样寻找到合适的函数模型? (2) 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时有何简便方法? (3) 建立函数模型需找到定义域, 如何正确地计算函数的定义域?

学生关注的问题很具体, 思考也很全面、深刻, 他们讲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表述也让学生更易懂。同时, 学生探究不仅仅是解决问题, 他们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问题, 希望全班同学共同去进一步探究。如对于第一个困惑, 有的同学说, 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中的数量描出若干点, 这样就可以看出它所关联的图象是怎样的, 再找出合适的函数模型。老师进一步作了拓展, 根据图象上的点建立函数模型, 就是学生今后要学的数据拟合知识。这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是理想的情景:学生知道的越多, 产生的疑惑也越多, 探究欲望会越来越高。只有不断生成新问题, 不断探究, 学生的认识才会越来越深刻, 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

四、应用:创造巩固增效的机会

第四个环节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老师给出课堂练习题, 请同学当堂完成。

练习题:某汽车生产企业上年度生产汽车的投入成本为8万元/辆, 出厂价为10万元/辆, 年销售量为12万辆。本年度为节能减排, 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若每辆车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为x, 则出厂价相应提高的比例为0.75x, 同时预计年销售量增加的比例为0.5x。写出本年度预计的年利润y与投入成本增加的比例x的函数关系式。

练习完成后, 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进行交流, 看看别人是怎么解的, 与自己的解法有何不同, 谁的解法更好一些。教师用实物展台投影学生的成果, 并请他走上讲台讲述解题的思路和解题过程:

“投入成本增加比例x后, 每辆汽车的成本变为 (8+8x) 万元, 每辆车的出厂价变为 (10+7.5x) 万元, 年销售量变为 (12+6x) 万辆, 于是年利润为:

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在写出函数模型之前, 列出相关量的变化以后的量, 这种做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经过课堂评议和集体总结, 学生对解题的步骤和注意点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再进行课堂练习, 是在一定的理性经验基础上的练习, 能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的效果与学生学习的方式密切相关:听讲的效果为10%, 师生互动、大堂课讨论的效果为30%, 小组讨论的效果为50%, 五感体验的效果为70%, 把自己会的内容讲给同学听的效果为90%。经过自己反复实践体验,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讲解、讨论, 让同学听到多元、多视角的意见与想法, 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有益。

五、展示:创造自由拓展的机会

第五个环节是展示探究题的成果。探究题釆用大组合作的方式, 大组派代表讲述了他们的探究结果。

探究题:雪碧、可口可乐、青岛啤酒等350ml易拉罐饮料在市场上的销量很大, 细细观察, 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几乎都是一样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易拉罐 (可近似地看作圆柱体) 的最优设计。你能从函数的观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吗?

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

“将易拉罐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 最优设计无非两种:体积一定, 用料最少;用料一定, 体积最大。我们组主要探究了前面一种。

设易拉罐的体积为V (定值) , 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那么表面积 (均值不等式) 可表述为以下等式:

从以上结论可看出, 易拉罐底部直径与高之比为1:1时用料最少, 但易拉罐的立面怎么看也不是个正方形, 理论推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称重量发现, 底部用料大约是顶部用料的2~3倍。

设侧面和顶部的厚度均为d, 底部厚度为3d,

方法一:用导数求解;方法二:仍然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结论:h=4 r=2 D, 即直径与高的比值为1:2时为最优设计。经测量可知易拉罐底面直径为6.4cm, 高为11.6cm, 大致符合以上结论。

以上用到的导数和均值不等式等知识是学生课后自学的。

另外, 易拉罐为什么要做成圆柱体呢?小组研究后认为:第一, 从物理学角度看, 在底面积相同的条件下, 圆形底面使易拉罐最不容易倒;第二, 用手去握住的话, 受力比较均匀;第三, 若受到外力碰撞, 对外界的力有传导分流作用;第四, 内部装碳酸饮料, 有气体的话不易爆罐;第五, 方便自动售货机出售等。”

以上就是这个组展示的全过程, 同学们展示出来的认知能力已大大超过老师的预期。把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拿出来进行数学研究, 对认识“数学是有用的”更有现实说服力, 也容易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所学的知识不够用, 学生就边学边用,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当然,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自由拓展, 也容易产生学生分化现象。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如何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结合起来, 正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认真思考, 并积极探索的地方。

在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也会从物理等其他学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真正融会贯通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自然的, 而对老师来说却是不擅长的, 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 并积极探索的地方。

六、总结:创造深化体验的机会

第六个环节是总结。实际上每一个教学环节后都有一次小总结, 到课堂结朿时有一个全面的总结。在探究、讨论的基础上, 师生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进行了总结:

(1) 怎样才能准确理解题意?

仔细读题, 划出关键词, 理清数量关系。

(2) 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

将生活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 (如等式、不等式等) 。

(3) 如何找到变量间的关系?

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及两者间的联系, 从而建立函数关系式。

在本节课结朿前, 师生对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进行了总结:

上述总结是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它系统地梳理了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流程, 突出了每一环节的地位及作用, 强调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即学会建立函数模型) 的重要性, 更说明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这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作了铺垫。

从学生素质的长期发展来看, 课堂总结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让学生主动地回忆一节课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 有利于学生在温故中掌握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主动归纳一节课的知识要点, 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完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总结并提炼一节课的精华,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从课堂中师生的地位看, 本节课在先学、评议、探究、应用、展示、总结六个环节中, 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在观看、动手、表达、活动、思考,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看, 学生的活动是丰富的, 学生的思考是主动的, 师生之间的交往是充分的, 教师的组织是有效的, 真正做到了“积极主动地思考, 生动活泼地参与”。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 对“课前学习任务单”中5道题全部进行了评议纠错、归因分析和归纳总结, 并对学生的困惑“如何建立函数模型”进行了破解,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六个环节, 学生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 对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 由模糊到清晰, 由碎片到系统。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教师都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教师心中有学生, 学生才有这么多数学活动的机会。事实上, 这些机会本应该属于学生。相信学生, 发动学生, 依靠学生, 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 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智慧、情感、实践能力和创造性, 就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慢慢生长起来。而学习活动的组织, 师生的互动, 学生碎片式经验的连贯, 又都有教师的“影子”, 教师甘愿“退后”, 才有学生自觉“向前”。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要还学生自主学习权利, 遵循其自由天真本性, 使其在课堂中自由生长。为此,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积极创造机会, 助力学生成长。课例研究显示, 课前先学可以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评议能创造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合作探究能创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实践应用能创造巩固增效的机会;课堂展示能创造自由拓展的机会;总结交流能创造深化体验的机会。

关键词:生长课堂,自然生长,数学,高中

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论文 篇2

小哲理: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烛光摇曳。

同时,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吹灭了所有的蜡烛,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亲泽,摸了许姬的玉手。

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然蜡烛,却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快饮一场。”| 青年文摘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通郑国的首都,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孝忠于楚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搭好梯子,为学生创造说话机会 篇3

“说”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现代社会显得尤其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声音语言可以不依靠文字来传递。社会对人的说话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培养的人不是只会吸收不会输出,只会倾听不会口头表达的木头人,而是能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语言的一代新人。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实话实说。但是,低年级学生说话时往往脱口而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针对这种现象,说话能力的训练应以“思”为核心,以“听”为基础,以“说”为中心,使“听”、“说”、“思”相结合。

1.能说就说,创造机会

新课改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小组合作探究主要讲求的是组与组之间的讨论探究和同一组组员之间的相互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激发探究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通过说话,充分锻炼思维能力,增强自信心。

2.看图说话,便于观察和想象

低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看图说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低年级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配有插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儿童观察和想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出示通版图,首先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把看到的零碎的东西整合起来,了解画面的内容,按“炎热的夏天,太阳 ,蚂蚁 ,蝈蝈

”的句式说话。这样,学生的观察就会有顺序、有目的,说话时也就有重点、有层次了。多次进行这样的训练后,学生掌握了看图说话的规律,也养成了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3.仿句式说话,提高表达能力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有训练的价值,让学生模仿这些句式说话,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世界多美呀》一课中,当教到小鸡透过蛋壳的洞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仿说:“小鸡站起来,再向前一看,看见太阳是 ,麦田是 ,油菜花是 。”学生有了前面“ABB式”词语的积累,马上说道:“小鸡站起来,再向前一看,看见太阳是红彤彤的,麦田是绿油油的,油菜花是金灿灿的。”这样的说话练习还为后面的省略作了补充。

4.看板书说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上课时都会对重点的词句进行板书,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

教学《司马光》时,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一个小朋友 玩 掉进大水缸 得救

其他小朋友 都慌了 有的……有的……还有的…… ↑

司马光 没有慌 搬起……使劲砸……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

我让学生看着板书复述,为学生降低说话难度,也突出了重点,避免学生把讲故事当做背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5.用关联词语说话,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陈毅探母》一课出现了两个关联词:“一……就……”、“一边……一边……”。我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通过这两个关联词体会陈毅对母亲的关心,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特别是家庭生活)用这两个关联词说话。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学生在说话时运用关联词,另一方面是让学生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学生们说出了如下句子:“晚上,妈妈一回到家就忙着煮饭、做菜。”“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报词语给我听写。”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不可能离开他摸爬滚打的练习场,语文教学亦如此。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根在于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我想,这应该成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座右铭。

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论文 篇4

一、创造观察机会, 让学生有探究的话题

教学成功与否, 学习效果如何, 取决于学生有效参与的程度.眼睛是思维的窗户, “看”是获得知识必要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 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观察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 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验数学的魅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拥有的充满快乐、涌动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如教学课改实验教材关于“4”的内容时, 我就地取材, 拿出一个汽车玩具, 边展示边问学生:“汽车有几只轮胎?”当学生回答“有四只”时, 我转动一下小汽车的方位后又问:“你现在能看到几只轮胎?”学生齐声答道:“看到两只轮胎!”我接着问“还有几只轮胎没看到?”“还有两只没看到!”我再次转动小汽车方位继续问:“现在看到几只轮胎, 还有几只没看到?”学生兴致勃勃地说:“看到了三只轮胎, 还有一只没看到.”……由于小汽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玩具, 如此反复几次, 从而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在教师一连串的提问中, 通过看到的汽车轮胎数和没有看到的汽车轮胎数, 感受了“4”的组成与分解, 体会了有关“4”的相应加、减法的过程,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 不仅将生活问题提炼成了数学问题, 开拓了教学资源, 还培养了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思维, 提高了观察能力.

二、创造表达机会, 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表述是思维的外化过程.因此, 教学中应加强说的训练, 让每名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其实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过程, 也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如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主题图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数学下册) , 然后问道:“看谁能提出什么问题?先小组交流交流, 然后说给老师听听!”经过一番思索和同学间相互交流后, 有一名学生说:“树上有17只小鸟, 飞走了8只, 还剩下几只?”我接着又问:“谁能告诉老师, 还有几只?”生2站起来说:“17-8=9 (只) , 还有9只.”“谁还有不同意见?”生3说:“老师, 树上只有7只小鸟!”我故作一脸迷惑状:这是怎么会事?“有几只小鸟被树叶遮住了.”有学生答道.我说:“哦, 我明白了, 原来有些小鸟藏在树叶里面了, 应该是9只.谁还能提出一个问题?”, 生4:“树上有9只小鸟, 我只看见两7只, 还有几只没看见?”生5答道:“9-7=2 (只) , 还有两只没看到.”“你真能干, 连藏在树中的小鸟也被你找出来了!”在我的鼓励下, 有不少同学争着发言:“我有18支铅笔, 现在还剩下2支, 用了几支?18-2=16 (支) .”“妈妈给我10元钱, 我为灾区捐了4元, 还剩下几元呢?嗯……10-4=6 (元) , 对, 还剩下6元.”……通过让学生开放性地思考、开放性地说, 使学生在看图、编题和解答的过程中, 创造性地学会了新知, 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三、创造思考机会, 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 要尽量让学生去发现一些问题、研究一些问题、讨论一些问题、感悟一些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我能行, 我快乐”的感觉, 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上完“平均数应用题”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智力大冲浪”题目:“放暑假了, 小华跟他的同学一起去学游泳,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2米, 小华的身高是1.5米, 请问:小华会有危险吗?为什么?”此题描述的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 大多数学生都经历过, 紧贴学生的生活.经过认真思考, 不少学生写出了丰富多彩的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 (1) 游泳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 如果小华去浅水区不会有危险; (2) 如果小华会游泳, 也不会有危险; (3) 游泳池的平均水深为1.2米, 并不表示所有的深度都是1.2米, 有的地方可能比1.5米还要深, 所以小华会有危险.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 思维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逻辑的.我为学生的精彩回答拍手叫好, 学生也因自己的成功思考倍受激励和鼓舞.学生感受到了思考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快乐.

四、创造操作机会, 让学生有发展的天地

过去, 我们的数学教学片面重视知识和结论, 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感悟, 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新理念的指向下, 我们不但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而且还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 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 通过“动手操作”, 主动获取新知.

在教学长方体的有关内容后, 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分米、5分米和10分米, 求其表面积.”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有多少种解法.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可列式为: (5×5+5×10+10×5) ×2;有的说可列式为:5×10×4+5×5×2;还有的学生说:“可先将长方体切割为两个正方体, 算出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 再减去重叠在中间的两个正方形面积, 这样可列式为:2×6×5×5-2×5×5.这时有一名学生拿出长方体的学具站起来指着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5×10, 可以看成是两个5×5, 4个侧面积就是8个5×5, 再加上下面两个底面积的2个5×5, 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10个5×5, 所以可列式为5×5×10!”他将侧面积转化为底面积计算, 很有新意, 我带头为他们鼓掌.趁着掌声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我可把底面积看成侧面积来算, 四个侧面积底面积是4个5×10, 上下底面积是两个5×5, 合起来可看成1个5×10, 这样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了5个5×10, 所以列式是5×10×5!”这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令师生们兴奋不已, 真让人感到是一种旋转翻腾的多姿多彩的“体操”运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掌声、赞叹声汇集在一起, 师生都沉浸在操作创造活动的体验和乐趣之中.

陈明生:为他人创造财富机会 篇5

出身贫寒 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1970年3月,陈明生出生于福建闽西上杭县蛟洋乡蛟洋村的沈坊小组。出生时,陈明生便体弱多病。对于吃上一顿饱饭都是奢侈梦想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陈明生的父母根本出不起治病的费用。为了让陈明生生活得好些,父母便把他过继给了当地一位在企业上班的人作为养子。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陈明生从小便上山挑柴、下田割草、放牛养鸭、烧水煮饭。也正是因为目睹了家乡的贫困,经历了生活的磨练,陈明生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发奋读书,走出农村,成就一番事业,再回来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1989年,陈明生如愿考上了大学。因为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整个村庄都轰动了。乡亲们不仅奔走相告,还把他当成了教育孩子的典型。因为家里出不起生活费,陈明生只能勤工俭学,到校外搞推销、到砖厂推板车,有时一天才赚几毛钱,来补贴生活费。就这样,陈明生半工半读上完了大学。毕业后的陈明生被分配到了一家国企:福建龙岩市农资公司,得到了一份羡煞旁人的安稳工作。

而陈明生并没有满足于这份安稳清闲的工作,他依然记得曾经立下的那个“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的誓言。几年后,陈明生毅然辞职下海,走进了福建金田水泥有限公司,投身到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中。

胆识过人 自己承包经营公司

进入金田水泥有限公司,陈明生开始从财务做起。由于做事情一丝不苟、不言苦累,陈明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生产厂长、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助理等职务。

虽然陈明生一直在升职,而公司的运营却不顺利。由于管理上的原因,公司亏损,濒临破产。经过反复考虑,陈明生决定自己承包经营公司。因为当时水泥行业很低迷,陈明生做出这样的决定,着实让许多人替他捏了一把汗。但是,他没有让人失望。

在陈明生的打理下,不到一年,公司便扭亏为盈。面对这样的结果,陈明生感叹地说道:“一个人要是安于现状、不敢接受挑战,机会是永远也不会眷顾他的。人生的精彩就在于不畏风险,敢搏激流,在惊涛骇浪中磨砺自己。”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明生接连创办了福建上杭福利造纸厂、福建上杭蛟洋纸制品厂、蛟洋水泥厂、东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福建鼎圣贸易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

但是,陈明生并没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当中。他清醒地认识到,当时经营的几家企业,尽管效益都不错,但都是属于规模小、能耗高的夕阳产业,将来肯定会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随着国家工业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一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将投资的目光瞄准了高新技术领域的仪器仪表行业。

但是,在一个山沟沟里办一个高技术企业,谈何容易。资金、人才、技术都是问题。顶着别人怀疑的眼光,2007年4月,注册资金为3600万元,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上海华江仪表研究所和福建鼎鑫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开业了。陈明生说:当时想得挺好,研究所主要从事仪器仪表和非标仪表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和仪表工程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公司主要从事生产。但是现实却跟陈明生开了个玩笑。

逆境奋发铸造鼎鑫品牌

就在陈明生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无情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许多小企业纷纷关门,刚刚诞生的福建鼎鑫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订单小,原材料采购困难,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占有率也很小,特别是很多员工都选择辞职离开。

面对困境,作为公司的掌舵人,陈明生知道此时需要的是冷静。他开始分析形势,迅速调整经营方式,将“抓基础,练内功,强素质,树品牌”作为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夯实各项基础,坚持创新,打造品牌。同时,他明确提出要完善企业的基础建设,加强企业管理,向管理要效益。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人才来实现。于是,他一方面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参加清华大学工商管理MBA研究生班的进修,带头学习,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员工。也就是从那时起,公司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论公司有多大困难,人才招聘和培训的经费必须确保。目前,公司有大专毕业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48人,其中硕士学历4人,大学本科32人,专科以上学历14人,保证了公司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力量,也为鼎鑫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及获奖产品,践行“技术创新、质量第一”的宗旨,“追求卓越,实现超越”的发展理念,实现“客户、公司双赢”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赢得品牌,市场开拓必须先行。陈明生说:“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要迅速提高知名度,就必须跑市场。”于是,陈明生当起了业务员,走南闯北,走访客户。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同国内几家大型企业都确立了合作意向,销售业绩直线上升。

“鼎鑫的产品和服务,始于客户要求,终于客户满意,客户的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这是他经常告诫员工的一句话。为了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员工的品牌意识,打造企业品牌,他对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可以说是苛刻到了极点,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测试校验,直到达标为止,不允许有半点差错。为了改变公司只能生产单一的浮子流量计的现状,尽快实现更新换代,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对产品不断改进,并导入先进的绩效考核、清洁生产及5S管理模式,产品也从生产单一的浮子流量计增加到生产超声波、电磁、涡街、污水流量计及其它智能仪表等十几个产品。

在陈明生的带领下,公司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公司销售额由2009年的189万元递增到2010年突破2个亿,利润4318万元,上交税金2550万元,创公司的历史新高。公司也被上杭县党委、人民政府授予“09—10年度全县科技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华商幸福企业”、“2011年度和谐企业”等荣誉称号,鼎鑫成为福建省仪器仪表行业的龙头企业。而陈明生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2002年陈明生当选为上杭县人大代表、2006年当选为上杭县政协委员,还担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副会长、龙岩市商会常务理事、龙岩市工商联执委、龙岩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龙岩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创始会员、上杭县总商会副会长、上杭县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常务理事、蛟洋乡教育基金会副会长等多项社会职务。

热心公益 回报社会

有一次,陈明生得知有一名学习很刻苦的学生,因家庭贫困即将辍学,他心里很不平静。陈明生想起了自己上学时的艰辛,他明白,山里的孩子只有上好学,才会有出路。于是,他决定找到那个学生。经过几个小时的翻山越岭,陈明生来到了孩子的家里。了解情况后,他当即向老师表态,他愿意承担这个孩子所有学习费用直到学业结束。随后的日子里,陈明生并不是只给他钱了事,还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去看孩子,每一次考试他都会向老师了解情况,如果成绩退步了,他就仔细地帮他分析原因,然后加以鼓励。就这样,一直到孩子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分配到了国家核电。”陈明生开心地说。

陈明生从未忘记他立下的誓言。为了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生活,在投资新的项目、资金很紧张的情况下,他决定挤出资金修缮那条通往村里崎岖的土路。为了得到不想出让自己土地村民的同意,他顶着别人的责骂,不停地劝说,白天去了不被搭理,他就晚上再去,一次做不通,他就两次、三次地上门去讲道理,甚至是厚着脸去请求,直到对方心甘情愿地支持为止。为了加快进度,他领着兄弟和家人参加修建。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一条接近三公里的泥泞山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大道。

他说:“我是在家乡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能有今天离不开政府和乡亲父老的支持。我自己赚到钱不算什么,我要让我周围的人都富起来。”虽然有时在帮助这些孩子的时候,企业的经营也不是很景气,但他总是把帮助孩子放在第一位。他说,我们不管有多大困难,但总比那些孩子们有办法。就是这样,他先后帮助了十几位失学儿童完成了大学学业。

与别人做慈善不同,陈明生每次的善举都是在自己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来完成的。对此他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很不理解。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当有人需要我帮助的时候,说明这也是一个机会,只要能抓住机会,我就把这个机会当作我的事业一样去做,这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是的,陈明生已经把回报社会和为需要帮助的人奉献爱心,当成了人生的一个理想。他多次为公众建设捐款,经常帮助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向社会和当地学校捐款捐物累计达230万元。他所办的企业共安置下岗职工、解决就业人数300余人。

尽管,陈明生还在创业,日子仍然过得不轻松,但在慈善事业的路上,他依然义无反顾。这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赞誉与敬重:2011年3月,陈明生被上杭县委县政府授予上杭县总商会“五好会员”荣誉称号。

上一篇:团体操的审美价值下一篇:生活中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