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2024-06-18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共9篇)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篇1

口腔念珠菌病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 多数为念珠菌属感染所致, 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 临床上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为鹅口疮, 又称雪口病。目前, 医学上广泛使用抗生素以及免疫抑制剂, 这就增加了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病机率, 经过临床观察发现, 患者若长时间患口腔念珠菌病, 可能会发生恶变[1],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早发现, 早治疗。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确诊的65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的病历情况进行分析, 研究口腔念珠菌病的病理特性及治疗方法, 希望能对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 其中男67例, 女28例;年龄3~65岁, 平均55岁, 3~16岁6例, 16~55岁38例, 55岁以上21例。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地碘组35例和制霉菌素组30例。

1.2 临床症状

急性伪膜型念珠菌病多发于婴幼儿和新生儿, 其主要症状为唇、舌、颊、腭黏膜外伪膜较难擦除, 如果用力强行擦除可见表面糜烂、充血;急性萎缩型念珠菌病多发于45~55岁的人群, 其主要症状为弥散性红斑及舌黏膜萎缩;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多发于55岁以上的人群, 主要症状为义齿的承托区黏膜有大面积的充血, 颜色发红, 呈散状红斑;慢性增殖型珠菌病, 发病年龄多为45~55岁, 主要症状为颊或口角内侧的黏膜上出现白色斑块, 病情严重时白斑的黏膜表面会出现增生颗粒, 导致黏膜丧失弹性[2]。

1.3 方法

1.3.1 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消除口腔内局部可致病隐患因素, 例如患者要戒烟, 保持义齿卫生, 对不良义齿 (尤其是检查发现义齿白色念珠菌表现为阳性) 进行更换或纠正, 可疑致病抗生素类药物要停用等。建议义齿采用3%~5%的苏打水浸泡。

1.3.2 改善身体状态, 发现身体的其他疾病要积极治疗, 如身体存在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以及其他口腔黏膜类疾病 (扁平苔藓、白斑、盘状红斑狼疮) 时要及时治疗。

1.3.3 用药方法

(1) 西地碘组给予口服西地碘, 具体为含化后口服, 1.5~3 mg/次, 3~4次/d, 连续用药2~8周。 (2) 制霉菌素组给予口服制霉菌素, 亦为含化后口服, 50万u/次, 3次/d, 连续用药2~8周。两组给予口服药物的同时, 采用浓度为0.05%~0.12%的洗必太进行含漱, 3次/d, 直至症状和病损消失及白色念珠菌培养试验转为阴性。

1.4 疗效评价标准

白色绒膜及病损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舌背乳头萎缩逐渐恢复, 白色念珠菌培养试验呈阴性为痊愈;白色绒膜及病损大部分消失, 临床症状得以缓解, 白色念珠菌培养试验呈阳性, 但其菌落在50以下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 病损区域缩小, 白色念珠菌培养试验呈阳性, 但其菌落在100以下为有效;临床症状及病损未见明显改善, 白色念珠菌培养试验呈阳性, 且其菌落在200以上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PSEM 3.1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西地碘组与制霉菌素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西地碘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其含有的分子形态的碘, 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功效, 且低毒, 实验已经证实, 西地碘能够高效的、无固定性的杀灭病毒、细菌及真菌, 其作用机理是西地碘内的分子碘能够氧化病原菌的原浆蛋白活性基因, 并与病菌蛋白质氨基相结合, 从而有效杀死病菌。

制霉菌素属传统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 其功效是能够结合细胞膜上的特异固醇, 从而改变膜通透性, 使重要细菌内容物漏出以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该药物有较强的抗真菌疗效, 尤其是针对念珠菌更为显著, 即便是重复用药也不会产生抗药性。此药口服后不容易被身体吸收, 大部分药物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皮肤表面以及黏膜局部外用药后也不能吸收, 因此患者应该争取药物在口腔内融化以后再将其咽下[3]。制霉菌素口感较差, 含化时有异味, 难以忍受, 少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反胃、呕吐、厌食等症状, 致使部分患者因不能忍受药物异味而放弃用药进而影响治疗疗效。在笔者所收治的患者中就有2例因无法坚持用药而终止治疗。但是, 相对而言制霉菌素药较为便宜, 易被患者接受。

口腔念珠菌病临床治疗, 除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外, 也应该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水平以及口腔内局部致病因素给予充分考虑。白色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 因此必须消除该病的致病因素, 才能确保治疗效果, 且保持良好疗效, 防治病情复发[4]。临床上不少患舍格伦综合征的患者, 由于未能很好的控制病情, 导致口腔感染念珠菌而病情复发。针对慢性增殖型白色念珠菌病的治疗, 根据该病有恶变率较高的特点, 临床上建议尽早活检切除, 防止发生癌变。

参考文献

[1]陈允, 陶秀彬.制霉菌素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口腔真菌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20) :54-55.

[2]施云, 陈建祥.口腔念珠菌病224例临床表现及真菌学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 2008, 27 (17) :78-79.

[3]吴伟珍.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67例治疗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07, 11 (17) :51-52.

[4]张春梅.口腔念珠菌病的观察、治疗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 (11) :88-89.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篇2

雏鸭副伤寒病合并念珠菌病的诊治

一 发病情况 2007年6月10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某林业局一林场吴某,从辽宁购入雏鸭(商品金定蛋鸭)1200只.已接种鸭瘟弱毒疫苗,采取地面垫草平养.到6月18日.

作 者:许英民 Xu Yingmin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152500刊 名:中国禽业导刊英文刊名:GUIDE TO CHINESE POULTRY年,卷(期):200926(4)分类号:S8关键词:

浅述系统性疾病中口腔念珠菌病 篇3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 系统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780.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0-02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念珠菌有80余种,其中白色念珠菌(C.albicans)致病力最强,其它依次为显形、热带、近平滑等念珠菌。它是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部位常见的寄生菌,仅在条件适宜下对宿主引起感染,故称条件致病菌。近30多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質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导致病原菌和宿主关系在不断变化,体内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致使念珠菌感染日渐增多,临床表现也日趋复杂。本文就系统性疾病并发口腔念珠菌病予以简要叙述。

一艾滋病(AIDS)

口腔念珠菌病是HIV感染后最常见,也是最早的唯一的临床证据。主要表现为急性假膜性、急性萎缩性念珠菌病和毛状白斑。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俗称鹅口症,其在充血或不充血的粘膜面上出现大小不一,稍隆起的色白如雪,柔软的凝乳状斑点,迅速扩大成斑块,融合形成丝绒状斑片,并扩大蔓延而覆盖舌背或遍布于整个口腔粘膜。如为散在白色丝绒状及条状交织成网状样损害,舌乳头萎缩、苔白而厚,则为急性萎缩性念珠菌病的表征。毛状白斑是男性性伙伴独特的舌损害(约21%),其在两侧舌缘为条片状白色或灰白色斑块,过度增生则为毛茸茸或地毯状表现,周围有许多条纹状损害,呈毛状。

二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Generaliized.Pustular Psoriasis)

口腔损害主要为麦叶状或脑纹状舌裂,舌裂已列入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舌裂的存在,增加了口腔不洁的程度,加之治疗本病皮质激素治疗量较大,故极易并发念珠菌病:我院收治的五例中有二例:其中一例表现为舌背为白色条纹并交织成丝绒状网样损害;另一例则是正中菱形舌尖样改变。经原发病及1:1万制霉菌素甘油局部治疗,均告痊愈,舌裂消退。

三皮肤念珠菌病和口腔念珠菌病关系密切,可相互交叉感染

皮肤病中尿布疹和泛发性念珠菌病关系最密切。作者与皮肤科医师共同观察,结果:50例鹅口疮继发皮肤感染1例(2%),而68例急性皮肤念珠菌病诱发口腔感染者为10例(14.7%),两者差异显著,究其原因:系口腔的接触频率高及温、湿度有直接关系。

四系统性红斑狠症(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口腔粘膜损害率为10%。主要为红斑、水疱、溃疡、紫殿或类盘状红斑样损害。并发口腔念珠菌病多发生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中活动进展期,不规则治疗的“反跳”阶段及严重的肾病期。多表现为口腔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白色的凝乳状斑片,斑块可迅速蔓延扩大,极需积极处治,以防蔓延至下呼吸道而致呼吸道梗阻。

五内分泌念珠菌综合症(Emdocnine—Candidosis Syndrome)

内分泌念珠菌综合症是由多种表浅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及甲状旁腺机能,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卵巢萎缩、糖尿病、Willis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构成的组合。

内分泌念珠菌综合症口腔主要表现为慢性念珠菌病,为致密的白色斑块即白念白斑样损害,累及口腔粘膜,并延伸到咽部,另有舌乳头消失呈光面舌、口角类等。病变后期随着Addison病的发生,口内粘膜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念珠菌病通常是本综合征最早表现,一般出现在6岁之前,大多数患者有轻度釉质发育不全和钙化不全而牙面出现水平线,龋病发生率高,牙根形成异常,釉质发育不全多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六白塞氏综合征(Behcet’s Syudrome)

是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征症疾病。99%口腔粘膜有散在分布的阿弗他样疼痛性溃疡。本征在中断皮质激素治疗出现“反跳”,高热及症状加剧阶段及晚期肾病阶段,易导致口腔念珠菌病,临床上应予重视。

七史一约氏综合征(Sterns—J.huson Syndrome)

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综合征。口腔粘膜有水疱、斑疹、糜烂、溃疡等广泛性严重损害,极易使念珠菌滋生繁殖,应及早在消炎口腔擦剂中加入制霉菌素。

八恶性肿瘤

多发生在恶病质期或超剂量抗肿瘤药物应用时。有人统计:15%患者可合并口腔念珠菌病,其表现不一定有典型损害,有的仅表现整个口腔粘膜呈明显充血而呈鲜红色,舌体肿大呈绯红色,涂片可查见真菌孢子和菌丝。

九中枢神经疾病后遗流延症。

可导致口周皮肤念珠菌病,主要表现局部湿疹样改变,可给予1:1—3万制霉菌素甘油防治之。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各型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有口腔念珠病的临床表现, 病损区均经真菌学涂片镜检见念珠菌菌丝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阳性。血常规检测无异常, 无恶性肿瘤及血液病;1个月内未系统用过抗真菌药及免疫增强剂, 半个月内未用过外用抗真菌药物。其中急性假膜型7例, 急性红斑型23例, 慢性萎缩型41例, 慢性肥厚型1例。男性37例, 女性35例;年龄7月~75岁。

1.2 药物

西帕依固龈液 (新疆奇康哈博维药有限公司) , 规格为100ml/瓶。

1.3 治疗方法

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36人。去除致病因素, 戒烟, 去除不良修复体, 注意义齿卫生, 若为婴幼儿, 还要注意饮食器具及母亲乳头的消毒和清洁。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局部用药, 实验组给予制霉菌素片每日口含3次, 每次50万U, 含化后吞服并配用西帕依固龈液20ml含漱。对照组给予制霉菌素片每日口含3次, 每次50万U, 含化后吞服并配用3%碳酸氢钠溶液20ml含漱及浸泡义齿。对实验组婴幼儿每天按常规清洁口腔, 用制霉菌素10片 (50万U/片) 研成粉末加入西帕依固龈液中20ml摇匀成黏状液, 用棉棒蘸生理盐水将患儿口腔黏膜上的白色膜擦拭干净, 再用棉签蘸配制的制霉菌素液涂在创面上, 2次/d, 口腔感染较重者夜间加用1次。对照组婴幼儿每天按常规清洁口腔, 用制霉菌素10片 (50万U/片) 研成粉末加入3%的碳酸氢钠20ml中摇匀成黏状液, 用棉棒蘸生理盐水将患儿口腔黏膜上的白色膜擦拭干净, 再用棉签蘸配制的制霉菌素液涂在创面上, 2次/d, 口腔感染较重者夜间加用1次[1]。对所有患者均连续给药10d, 停药后判定疗效。

1.4 念珠菌检查

由同一名检验师对每位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真菌学涂片和真菌培养。

1.5 疗效标准

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 体征以及白色念珠菌真菌学镜检和培养结果。治愈:临床症状, 体征完全消失;真菌学镜检和 (或) 真菌培养 (-) 。好转:临床症状减轻, 真菌学镜检 (-) 或真菌培养白色念珠菌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真菌学镜检 (+) 或真菌培养白色念珠菌数无改变或增多。治愈与好转合并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结果见表1。

χ2检验, P>0.05

3 讨论

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药物目前有多种, 很多抗真菌药物价格高, 如氟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物, 部分患者无能力接受。制霉菌素属四烯类抗生素, 为传统的治疗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药物, 单独应用有效率约30%[2]。该药口服后不易吸收, 几乎全部自粪便排出。黏膜局部用药应尽量将药物在口中含化后咽下, 但含化时有难忍的异味, 有的患者难以忍受;少数人有恶心, 呕吐, 食欲不振等[3]。但制霉菌素药价相对较低, 易被患者接受。西帕依固龈液主要成分是没食子 (俗称春虫秋果) 。没食子含50%~70%没食子鞣质, 2%~4%没食子酸, 树脂等, 药理实验证明:它能沉淀蛋白质, 收敛止血。西帕依固龈液口感较好, 对黏膜无刺激性, 临床使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吞服无妨, 尤其适合小儿和孕妇使用。临床常用于治疗牙周炎, 牙龈炎等。作者将西帕依固龈液与制霉菌素合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 总有效率达77.78%, 疗效满意。其原因可能与西帕依固龈液对口腔黏膜无刺激和腐蚀性,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等口腔常见主要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以及保护组织免受自由基损伤, 抗脂质过氧化反应, 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4]。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可保持口腔清洁, 有效地清除了口腔内真菌假膜, 坏死物, 分泌物, 食物残渣, 软垢等, 对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有很大的协同作用[5], 增强制霉菌素抗真菌作用的能力, 提高疗效。因此, 笔者认为二药联合应用是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此方法安全, 有效且副作用少, 方法简单易行,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方伟, 张婷, 孙兆双.制霉菌素预防新生儿口腔白色念珠菌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 3 (1) :109-110.

[2]赵恕, 张虹, 宋晓晶, 等.香菇菌素与制霉菌素联合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微生物学杂志, 2003, 15 (5) :276.

[3]宗娟娟.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体会[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9 (1) :26.

[4]李奉华.西帕依固龈液用于感染单根管消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06, 14 (1) :66-67.

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疗效分析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患者90例, 均经涂片镜检查见念珠菌菌丝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菌落多于200个, 并有临床症状。其中急性假膜型15例, 急性红斑型27例, 慢性红斑型48例。年龄2~78岁, 平均49.4岁;男54例, 女36例。

1.2 分组

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 A组45例使用制霉菌素治疗, B组45例使用氟康唑治疗。

1.3 临床资料

A组:制霉菌素片, 50万U/次, 3次/d, 含服, 3周为1疗程;B组:氟康唑片, 50 mg/次, 1次/d, 口服, 首剂加倍, 3周为1疗程。上述2组停药1周后作真菌培养, 复查白色念珠菌。在上述治疗的同时, 还应去除不良修复体, 注意义齿卫生, 保持口腔碱性环境, 婴幼儿还要注意饮食器具的消毒等。此外, 要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 舍格伦综合征等;伴有真菌性口角炎的患者同时配合使用克霉唑软膏。

1.4 疗效标准

1.4.1 近期疗效[1]

痊愈:病损发红区和白色绒膜完全消失, 萎缩的舌背乳头恢复, 自觉症状完全消失, 白色念珠菌培养阴性。显效:病损发红区或白色绒膜大部消失, 自觉症状减轻, 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 少于50个菌落。

有效:病损区缩小, 症状减轻, 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 少于100个菌落。无效:病损及症状无变化, 白色念珠菌培养阳性, 多于200个菌落。

1.4.2 远期疗效[1]

痊愈:经治疗后, 病损及症状消失。停药半年以上仍无症状, 白色念珠菌检查阴性。复发:经治疗后病损及症状减弱或消失, 但停药半年后又出现病损及症状。白色念珠菌检查阳性。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见表1)

注:经χ2检验, P>0.05,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A组有2位患者因无法耐受制霉菌片的苦味而中断治疗, 退出本研究。

2.2 远期疗效

观察远期疗效时, 根据发病情况,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口腔念珠菌病。原发者仅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无其它全身疾病及口腔粘膜病。继发者发病时有全身性疾病及其它口腔粘膜病发作。氟康唑组半年后复查20例, 制霉菌素组复查42例, 见表2。

3 讨论

制霉菌素为多烯类传统抗真菌药物, 对真菌的作用机理为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 使细胞内成分移出从而抑制真菌生长[2]。该药优点是不易产生耐药性, 口腔临床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 近期有效率100%;但其缺点是只有抗真菌作用, 而对其它细菌或病毒等无效。故当遇到混合感染时, 还需使用抗生素, 易真菌感染加重。此外, 该药难溶于水, 而且由于其分子系非饱和状态, 故极不稳定, 易受到光、热、氧等破坏而失效。口感差, 含化时有难忍的异味。有些病人不能坚持含化用药, 从而影响药物在口腔中的作用。少数人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我们病例中有2例就是因为无法忍受药物的异味而中断治疗的。但制霉菌素药价相对较低, 易被患者接受。

氟康唑是目前治疗白念珠菌全身性感染首选药。本品高度选择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 使真菌细胞损失正常的甾醇, 而14-α甲基甾醇则在念珠菌细胞中蓄积, 起抑菌作用[3]。本品口服可以吸收90%, 空腹服药, 1~2h血药浓度达峰值, 半衰期约30 (20~50) h。每日口服本品1次, 5~10d血药浓度达峰值。第1天加倍服, 则在第2天就可以接近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11%~12%) 。组织中, 尿液及皮肤中药物浓度为血浆浓度的10倍;水疱皮肤中为2倍;唾液、痰、水疱液、指甲中与血浆浓度接近;脑脊液中浓度低于血浆, 为0.5~0.9倍。80%药物以原形自尿排泄, 11%以代谢物出现于尿中, 肾功能不全者药物清除率明显降低[4]。本研究治疗组中高龄患者较多, 病程略长, 多数患者免疫机制低下, 是真菌的易感人群。本研究对感染严重者以氟康唑静脉给药为主, 同时适当应用免疫增强药, 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氟康唑药物吸收和有效浓度与正常胃酸有关。一般念珠菌感染患者胃酸度减低, 对药物吸收有选择性。氟康唑能提高剂量, 其剂量可达400mg/d, 不良反应低于同类产品。对浅表性和单纯性口腔念珠菌感染采用口服剂量可达200mg/d, 局部可用气雾剂和乳膏剂治疗。

氟康唑目前在临床上用于治疗深部念珠菌感染、全身念珠菌感染和口腔念珠菌感染, 这类药物安全有效、疗程短、不良反应少、起效快, 是多年临床治疗白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之一[5]。但氟康唑药价较高, 部分患者无力接受。我们可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和耐受力选用不同的药物。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时, 除用抗真菌药物外, 还应注意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口腔局部的致病因素, 因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 只有消除了其致病的条件, 才能保证持久的疗效, 不致复发。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舍格伦综合征患者, 因病情控制不佳而反复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对于慢性增殖型白色念珠菌病, 由于其有较高的恶变性, 我们建议及早切除活检, 以防癌变。

参考文献

[1]杨宝峰, 苏定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46.

[2]施天宁, 蒋茹芬, 史纪寅.氟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总结[J].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8, 27 (2) :103-104.

[3]周曾同, 赵民, 朱彩莲, 等.68株临床分离口腔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2 (3) :78-781.

[4]张俐.氟康哇的不良反应[J].抗感染药学, 2005, 9 (2) 3:139.

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篇6

1 临床症状

禽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于6周龄以内的幼禽, 死亡率、淘汰率比较高, 多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 常见生长缓慢, 羽毛松乱, 嗉囊逐渐增大并下垂, 触诊嗉囊柔软, 压迫有疼痛感 (鸣叫和挣扎) 。将病禽倒提常有大量带酸败气味的液体从口鼻腔流出。病禽采食量减少或停食, 饮水量增加, 精神不振或下痢。有的在眼睑、口角部位出现痂皮。一旦全身感染, 食欲废绝后约经两天死亡。产蛋鸡患病则采食量、产蛋率明显下降。

2 剖检变化

病变多位于上消化道, 可见喙缘结痂, 口腔、咽和食道有干酪样假膜、溃疡斑或坏死。特别是嗉囊的病变最为明显而常见。急性病例嗦囊黏膜明显增厚, 黏膜表面有白色、圆形隆起的斑块, 呈豆腐渣样外观, 实为松软、白色或黄白色至灰色不规则伪膜, 易剥离。慢性病例嗉囊壁增厚, 黏膜面覆盖厚层皱纹状黄白色坏死物, 形如毛巾的皱纹, 黏膜表面的坏死组织极易剥落。剥去此坏死物, 假膜下可见坏死和溃疡, 甚至穿孔。严重时波及腺胃, 腺胃肿大如球状, 浆膜外观有光泽, 黏膜肿胀、出血、溃疡和黄白色坏死灶。肌胃角质层下见出血斑, 肠黏膜炎性出血。肾脏轻度肿大, 有尿酸盐沉积。机体全身性的代谢障碍、出血、免疫中枢萎缩。

组织学变化表现为嗉囊复层上皮出现广泛性破坏, 深达生发层, 并常出现分隔的溃疡或固膜样至固膜性伪膜, 病变的特征是没有炎性反应。在上皮细胞碎屑内可见到许多酵母样菌体, 而在角化层的下部则可发现假菌丝, 但后者却很少穿透到生发层。刮下嗉囊黏膜坏死物制涂片, 染色后镜检, 可发现酵母样真菌。

3 实验室检查

3.1 镜检

无菌采集病料, 在600倍显微镜下弱光检查可见边缘暗褐、中间透明的一束束短小枝样菌丝和卵圆形芽生孢子。油镜观察可见多量革兰阳性的圆形或卵圆形、壁薄的酵母样孢子, 大小2~6微米, 单个散在, 有芽分生孢子, 偶见假菌丝。结合病理变化可做初步诊断。

3.2 分离培养

将病料或黏膜棉拭子等标本以划线分离培养法直接接种在含有氯霉素和放线菌酮的沙保弱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基上, 25℃或37℃进行培养24~72小时, 可形成较大的乳白色、奶油状、圆形、光滑、闪光、凸起、湿润、边缘整齐、不透明、较黏稠略带酿酒味的菌落, 涂片、革兰染色、镜检, 可见革兰阳性芽生孢子。培养时间久后, 菌落呈蜂窝状并可见到假菌丝, 显示菌丝有横隔。再将纯培养菌种接种在玉米-吐温80琼脂培养基上, 于25℃或37℃温度下培养2~3天, 镜检观察呈束状卵圆形芽生孢子和圆形厚膜孢子及假菌丝, 以鉴别白色念珠菌与其他非致病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在菌丝顶端有厚膜孢子生长。非致病性念珠菌病并不产生厚膜孢子。用乳酸酚棉蓝真菌染色法, 芽生孢子和厚膜孢子为深天蓝色, 厚膜孢子的膜和菌丝不着色, 老菌丝有隔。这是鉴别是否为病原性菌株的方法之一。

若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上, 经37℃恒温培养24小时, 无细菌生长。继续培养5天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边缘整齐、表面光滑、乳白色隆起的大菌落, 镜检可发现酵母状的菌体和菌丝。

3.3 生化试验

各地不同禽类分离的菌株其生化特性有较大差别。该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甘露醇, 产酸产气;有的能在半乳糖和蔗糖中轻度产酸;不发酵糊精、菊糖、乳糖、棉子糖和山梨醇。明胶穿刺出现短绒毛状或树枝状旁枝而不液化明胶。

3.4 动物试验

取白色念珠菌纯培养物加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10混悬液, 给家兔 (体重1千克左右) 耳静脉注射1毫升, 家兔出现口腔流涎、不食症状, 4~5天后死亡, 剖检可见肾脏肿大、充血, 在肾皮质部散布许多小脓肿;皮下注射可在局部产生脓肿, 涂片染色镜检, 可见受害组织出现假菌丝和孢子。

或用纯培养物口服接种健康雏鸡或青年鸽, 每只0.5毫升。鸡、鸽感染后3~5天口腔皆出现不同程度病变。

3.5 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制霉菌素、替硝唑、二性霉素B最敏感;对酮康唑、克霉唑、大蒜新素次之;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无抑菌圈出现。

6 诊断

由于白色念珠菌可从健康禽体内分离到, 因此该病的诊断应从流行病学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及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做出诊断, 但确诊必须采取病变组织或渗出物作涂片染色镜检, 观察到革兰阳性酵母菌状的菌体和假菌丝, 并作分离培养, 特别是在玉米培养基上鉴别是否为病原性菌株。必要时取纯培养物, 皮下、耳静脉接种家兔作动物试验, 即可确诊为白色念珠菌病。

7 防治措施

7.1 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 改善卫生条件。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 改善禽舍屋内潮湿状况, 及时清除舍内不洁垫料、粪便及霉变饲料,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温度, 防止拥挤、潮湿。

(2) 隔离病禽, 加强消毒, 建议使用碘类消毒剂。禽舍每天可用消毒剂“碘伏”带鸡消毒1次;或每天用2%的福尔马林或1%的氢氧化钠进行喷洒消毒一次;或用对真菌有杀灭力的霸力、百毒杀等消毒药1∶300倍稀释喷洒消毒。由于蛋壳表面常带菌, 所以孵化前, 应将种蛋浸泡在碘制剂的消毒液中, 以消除感染的可能性。

(3) 饲料中定期加喂制霉菌素、多种维生素, 或在饮水中加硫酸铜。

7.2 治疗

(1) 病禽可用制霉菌素按50~200毫克/千克饲料混饲 (预防量减半) , 连用5~7天。或每只每次10~20毫克, 每天2次, 连喂5~7天。投服制霉菌素时, 适量补给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A, 对大群防治有一定效果。

(2) 每100只雏禽每天用克霉唑1克拌料, 成鸡100只用4克, 连用5~7天。

(3) 1∶2 000~1∶3 000硫酸铜或2%硼酸溶液饮水, 每天1~2次, 连用5~7天。病情严重可人工强制灌服。

(4) 对个别严重者, 可将口腔假膜刮去, 涂碘甘油或1%~5%的克霉唑软膏或5%甲紫, 嗉囊中可以灌入数毫升1%~2%硼酸水溶液。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8月使用保妇康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妇女145例, 年龄20-50岁, 均为已婚妇女, 均有不同程度白带增多及豆渣样白带, 实验室检查均见白带涂片菌阳性。

1.2 方法

均在患者月经干净后开始用药, 每晚1粒, 纳入阴道, 8天为1疗程, 重者下次月经干净后重复用药一疗程。

1.3 效果评定

有效:临床症状消失, 妇科检查恢复正常, 实验室检查白带涂片菌阴性。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未消失, 妇检仍显示病理现象, 实验室白带涂片菌阳性。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45例中有效治愈139例, 有效治愈率95.9%。其中85例用药2个疗程, 27例用药3个疗程。

2.2 不良反应未见不良反应患者。

3 讨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 也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国外资料显示, 约有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本病80%--90%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10-20%为其他念珠菌。传播途径主要为内源性传染, 主要有外阴瘙痒, 阴道分泌物增多豆渣样白带等症状。保妇康栓主要成份是莪术油, 冰片, 性状为乳白色乳黄色或棕黄色的子弹形栓剂, 对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的生长繁殖, 有较强的抑杀作用, 还有促进炎症后损伤组织的更新修复作用。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09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病例,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 确诊为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64例, 均为非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首次发病, 无唑类抗真菌药物过敏史。无糖尿病及肝、肾、血液系统疾病。年龄18~65岁,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康妇特栓组) 84例, 对照组 (达克宁栓组) 80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VVC的诊断参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 以实验室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直接高倍镜检, 看见芽孢和菌丝者, 确诊为单纯VVC。根据主要症状、体征符合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断标准, 在此基础上, 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指按瘙痒、疼痛、外阴或阴道充血、水肿、抓痕或皲裂、阴道壁糜烂及分泌物等7项指标。根据程度不同, 每个指标评分:1~2分或3分, 7项指标总评分大于或等于7分者;实验室检查, 采用悬滴法, 显微镜下检查, 找到芽孢和真菌丝;排除混合其他阴道炎如滴虫、细菌性阴道炎等。

1.3 药物

康妇特栓[由中加合资太阳石 (唐山) 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为中西药合剂的广谱杀菌栓剂, 主要成分有氯苯咪唑硝酸盐、莪术油、冰片等。达克宁栓[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比利时) ]400mg/枚, 含硝酸咪康唑。

1.4 方法

两组每晚分别将康妇特和栓达克宁栓1枚放入阴道内, 连续6d为1个疗程。两组均于第7天停药, 第8天复查。痊愈者再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有效或无效者开始实行第2个疗程。第2个疗程结束后, 检查及处理原则均同第1个疗程。所有痊愈者均于月经后随诊。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又不正常, 即诊断为复发。

1.5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体征均消失, 镜检 (-) ;有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镜检 (+) ;无效: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变。

2结果

两组每个疗程后总治愈情况见表1。由表中可见, 第1个疗程后, 康妇特栓组治愈率为42.86% (36/84) , 达克宁栓组治愈率为16.25% (13/80) , 经χ2检验, P<0.05, 差异有显著性。第2个疗程后, 康妇特栓组治愈率为86.90% (73/84) ;达克宁栓组治愈率为68.75% (55/80) , 经χ2检验, P<0.01, 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绝大部分患者需治疗2个疗程, 方使念珠菌转阴。两组总的治愈率分别为97.62%、83.75%, P<0.01, 差异有显著性。

注:两组疗效对比经χ2检验, P<0.01, 差异有显著意义。

3讨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 其80%~90%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 而10%~20%为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等。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 10%~20%妇女阴道中有此菌寄生, 但菌量极少成酵母相, 并不引起症状。只有在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 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成菌丝相, 才出现症状。在我国近年来,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性传播疾病的增加, 本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约75%的妇女一生患过此病, 此病是滴虫性阴道病的4倍。为治疗本病, 笔者采用中西药合剂康妇特栓局部用药, 并将临床常用的纯西药制剂达克宁栓作为对照组, 结果显示, 康妇特栓治疗1个疗程后, 患者普遍反映阴部清爽舒适, 阴道搔痒和灼热明显好转, 分泌物减少, 异味消失。停药1d, 复查念珠菌性阴道炎, 痊愈率为42.86%, 好于达克宁栓的痊愈率16.25%, 差异有显著性。这主要因为康妇特栓剂是中西药结合产品, 它由氯苯咪唑硝酸盐、莪术油、冰片组成。中药莪术油有行气活血、消炎止痛、清热解毒作用, 在妇科使用已多年;冰片有消肿止痛、去腐生肌、凉血止痒的功效, 在外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多种爽身粉中含有此药。氯苯咪唑硝酸盐则是广谱抗菌药, 对多种细菌、霉菌、病毒有杀灭作用, 兼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及青霉素的抗菌作用。诸药合用, 疗效显著。

最近有的学者认为, 由于抗真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引起VVC 的真菌种类也发生了变化。白色念珠菌病引起的VVC的治愈率可达到88.1%, 而其他真菌所致的VVC的治愈率仅为68.2%。但临床实践:用2个疗程的康妇特栓的治愈率为97.62%, 说明中西药合剂康妇特栓对单纯VVC的治疗, 疗效快、治愈率高, 是临床值得推广使用的药物。

收稿日期2011-04-10

摘要:目的:观察康妇特栓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 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我院门诊确诊为164例VVC患者, 随机分为康妇特栓组和达克宁栓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1个疗程后的治愈率, 康妇特栓组 (42.86%) 明显好于达克宁栓组 (16.25%) , P<0.01, 差异有显著性。第2个疗程后及总治愈率两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 (P<0.01) 。结论:中西药合剂康妇特栓可作为治疗VVC局部用药的首选药物。

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2月产科门诊选择100例阴道念珠菌感染孕妇,年龄19~39岁,孕9~36周,病程3d~7个月。治疗前部分孕妇曾用过其他药物治疗。

1.2 诊断标准

(1)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外阴瘙痒,灼痛,严重者坐卧不安,异常痛苦,可伴尿频、尿痛及性交痛;(2)查体外阴阴道黏膜潮红,充血水肿,白带多,特点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渣状;(3)10%氢氧化钾溶液悬滴,显微镜下可见假菌丝和芽孢,检出率为60%~70%。

1.3 治疗方法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0.5%稀释碘伏棉球擦洗阴道,尽量将阴道内分泌物清理干净,尤其是积存于阴道穹窿部及阴道皱襞间的分泌物,后于阴道内放置唯阴康(天津市兴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YXQ-C型2支一盒)1支,每天1次,共6d,停药3d复查。

1.4 疗效标准[3]

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阴道分泌物涂片念珠菌阴性;显效:症状明显减轻,体征明显改善,阴道分泌物涂片阴性;有效:症状及体征减轻,阴道分泌物涂片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阴道分泌物涂片阳性。

2 结 果

治愈90例(90%),显效5例(5%),有效3例(3%),无效2例(2%),总有效率为98%。

3 讨 论

正常情况下白色念珠菌在33.3%成年女性的阴道内寄生,一旦阴道内环境发生变化并适宜念珠菌生长时该菌迅速繁殖引起炎症。导致阴道内环境变化的因素众多繁杂,如抗生素的应用及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妊娠、黄体期、口服避孕药及激素替代治疗等,有15%的孕妇在妊娠期间,特别是在妊娠中、晚期易患念珠菌阴道炎,其发病率为15%。尤其该病极易复发,在孕期发病常较难治,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其临床治疗方法亦多样,各有利弊。我院应用唯阴康联合碘伏治疗妊娠期念珠菌阴道炎疗效好。唯阴康为纳米银和医用碳纤维生物材料合成的阴道炎治疗新型材料。它应用纳米银独特的杀菌机制,即目前普遍认为纳米银具有极强的广谱抗微生物特性,它通过阻断微生物呼吸酶系统而起到杀灭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及真核微生物)的作用[4]。由于纳米银的颗粒极微小,易进入病原体,与-SH基结合,使细胞代谢关键酶失活,从而杀灭微生物。而医用碳纤维具有高吸附性、强引流性,两者结合,能有效杀灭、清除阴道内致病微生物,起到灭菌止痒、清除异味、调节阴道内环境、恢复正常生理作用,从而减少再次发病率。同时,唯阴康无毒,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消除妊娠妇女对用药影响胎儿的顾虑,且无溶解液污染内裤,无异味,孕妇接受性好,依从性高,临床疗效好,复发率减低。碘伏系表面活性剂与碘络合而成的不稳定物。其中80%~90%的结合可解聚成游离碘,浓度大,杀菌力强,无味,无刺激、无致敏性、毒性低、且不产生耐药性。碘伏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性,对细菌、芽孢、真菌、衣原体、支原体及病毒均有效[5]。碘伏水溶液呈酸性,对黏膜无刺激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的杀灭性,作用快。同时碘元素在碘伏浓液中逐渐释放用于皮肤黏膜消毒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滞留杀菌作用。两者联合应用,首先利用碘伏擦洗有效清理阴道内的分泌物,在最大程度上消灭了积存于阴道皱襞间的残存霉菌和菌丝,将唯阴康的杀菌和调节阴道内环境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总之,唯阴康联合碘伏擦洗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减少阴道分泌物,患者认同性高,治疗期间未发现腹痛、腰痛及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故该治疗方案具有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唯阴康联合碘伏擦洗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对该院使用唯阴康联合碘伏阴道擦洗治疗的100例妊娠期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进行追踪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治愈9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结论 唯阴康联合碘伏擦洗是治疗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唯阴康,碘伏,念珠菌病,外阴阴道

参考文献

[1]李自新.霉菌性阴道炎[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506-508.

[2]黄醒华.妊娠期滴虫性阴道炎及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与妇产科杂志,2001,17(12):706.

[3]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1.

[4]付晓敏,沈月寒,董小燕,等.纳米银治疗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0):2380.

上一篇:日本食育下一篇:画面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