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艺文化

2024-10-21

漆艺文化(共12篇)

漆艺文化 篇1

在《辞源》中“传”有“转授、递送”之意, “承”有“接受、递承”, “传承”一词包含“传授并承接”之意。传承是文化的涵化, 是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传递。

鄱阳漆艺文化历来是江西省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此孕育而生的“鄱阳脱胎漆艺髹饰技艺”现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 以及外界对此的了解甚少, 让本该大放异彩的珍贵文化停滞不前。因此, 要想保护并传承鄱阳漆艺文化, 就应该从文化本身的不足着手, 寻找解决之道。

鄱阳漆艺文化的传承的方式大致可通过院校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几种方式来实现。

一、院校传承

鄱阳漆艺文化的历史悠久, 技艺高超, 经历代漆工艺人的探索实践,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对于漆艺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江西省而言, 目前省内的几十所开设艺术专业的大中专院校, 仅有少部分有漆艺课程, 而且几乎没有将鄱阳漆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随着艺人们的年龄渐长, 技艺传承面临失传的境地, 如今已鲜少人提及它, 因此在本省的院校中普及鄱阳漆艺文化的知识势在必行。

就全国漆艺来说, 提高漆艺从业者自身水平和素养, 是传统漆艺朝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关键, 这个环节对于提高中国漆艺的技术水平与艺术品位至关重要。同样, 对于鄱阳漆艺文化的进程而言, 亦是如此。

以日本、韩国为例, 在日本仅有的五所国立艺术大学中, 有四所开设了漆艺系科或课程。可见日本漆艺教育处于成熟的阶段, 对漆艺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学科体系。他们的课程主要围绕日本的漆艺历史和工艺制作技艺展开, 系统的传授漆艺制作工艺, 普及国民的漆艺知识, 进而促成日用漆器在日本日用生活中的普遍传播, 拓宽消费市场。在韩国, 全国十二所综合大学都设立了漆艺专业, 政府对传统文化给予特殊的保护政策。另外因当地螺钿加工业繁荣, 其制作的漆器具有很强烈的地域特色, 在国际漆艺界中享有盛誉。

由此可见, 院校中开设鄱阳漆艺课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首先, 高校教育中培养的漆艺人才, 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理论性强、全面、系统, 更具规范性。江西的高等院校中几乎都有开设艺术类院系, 在这些院系中部分已开设了漆艺术必修和选修课程, 但目前主要以平面漆画课程为主, 少有立体漆器教学课程, 尤其是对具有江西本土特色的鄱阳脱胎漆器文化少有介绍和宣传。通过在高校教育中, 系统地学习鄱阳脱胎技艺, 是年轻一代熟练掌握这项传统技艺的一个特殊途径。

其次, 院校可引入国内外的先进工艺, 借鉴各地区的工艺优势, 特别是国内外的先进髹漆材料、工具设备、工艺技术、操作手段都可以开阔在校生的眼界, 迅速提高自身的工艺水准。高校艺术教育中类别繁多, 多学科知识运用, 相互结合, 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传统技艺的同时, 注入新的视觉元素, 让传统艺术焕发生机, 从而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审美的需求。

再次, 高校中的漆艺术教育, 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 就能系统的了解鄱阳漆艺术,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 并能以此作为职业规划中的一个选择。

种种优势都向我们展示了鄱阳漆艺文化在高等艺术教育中开展的重要性。

二、师徒传承

师徒传授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是传承技艺的方式之一。

鄱阳漆艺文化产业呈现萧条、发展缓慢的低靡景况, 究其原因是技艺传承的断层。以前的师徒传承模式是依附于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下存在的,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禁锢, 对传承的对象要求过于保守, 一般是父传子, 子承父, 代代相传, 延续至今, 几乎没有除亲属外的学徒。更由于漆艺产业的没落, 许多坚持从事这一行业的老艺人们都转行了, 而少部分仍在做漆的艺人, 他们的下一代却都投入其他行业, 如今后继无人。

当代的年轻人对漆艺文化的了解甚少, 即使有一定的认识基础, 也很难坚持, 更别提是以学徒的方式进行漆艺创作学习。现在企业内的漆工师傅们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 他们愿意倾囊相授, 但这样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因此, 当代社会应赋予“师徒传承”一个崭新的定位,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 建立师徒关系, 鼓励老艺人们收徒传授技艺, 为传统漆艺文化的传承, 输送人才, 同时也提供在校生一个能真正学到漆艺文化、掌握纯正的工艺技巧的平台。

省内的几个高校都与鄱阳县内的漆器厂保持着“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与鄱湖脱胎漆器有限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建立了合作关系, 该企业是学校指定的校外实践教学点, 每年都会定期派公司的漆工师父来校授课, 学校也会安排学生到厂实习, 加上近年来学校承办国家中职院校美术教师培训, 在教学活动计划中, 也将参观鄱阳漆艺文化列为考察项目, 这些举措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人气、商机, 又起到了宣传效果。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 师徒传承的方式是对院校传承的必要补充, 既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提前适应市场的能力, 也能为企业、手工作坊培养人才, 二者结合, 促成双赢。

三、社会传承

社会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广大群众对漆艺文化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中树立品牌意识, 从而达到普及漆艺的作用。

鄱阳漆艺文化要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必须用现代化的媒体进行宣传。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媒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网络宣传的效益, 信息化时代下, 网络是时下咨讯传播最便捷、最广泛的媒介。以全国范围的漆艺宣传来看, 中国漆艺类网站都存在着更新慢, 内容不够系统, 缺少有影响的漆艺术家参与等问题。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更新咨询较快的漆艺专门类网站当属漆趣网, 但仍存在许多不足, 应着重从漆的材料、漆艺的历史、中外漆艺作品赏析, 还有漆艺方面的关相文献, 该领域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 漆艺的当代生存现状, 网上拍卖等方面充实网站内容。另一方面, 应在省级、市级、县级等文化网站创建独立的宣传板块, 以介绍鄱阳漆艺文化为主线, 运用生动的文字叙述和精美的图片, 展示鄱阳漆艺的文化内涵、高超的工艺技术等内容。

除此之外, 应尽快建立地方的漆艺博物馆, 借此展出鄱阳历代漆艺作品。虽然由于火灾等原因, 目前鄱阳历代漆艺精品, 存世不多, 但不排除一些漆艺世家中还保留着一些稀罕之物。如张席珍老先生制作的“黑退光刻漆帽筒”虽早已被收藏, 但仍有老人巧手制作的同款作品, 被其后人珍藏。

江西省历代的漆器也是重要的宣传载体。1997年9月, 南昌火车站基建施工点发现的东晋墓出土的漆器, 无论是从出土的数量、保存的完整性, 或是从制作工艺水平来说, 都充分展示江西古代漆器被普遍使用的盛况,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江西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当时江西不具备完善保存漆器的条件, 这批文物, 被移送湖北的荆州博物馆保存, 因此建立当地的漆艺博物馆, 既能为大众提供认识历代漆器的场所, 也可作为学校校外教学的基地, 让“漆艺”这一概念潜移默化地植入人们的观念中。

总之, 只有通过各种必要的、现代化的手段宣传江西鄱阳漆艺, 使更多的人了解鄱阳漆漆艺, 喜爱、重视漆艺, 建立起良好的大众认知度, 才能获得更多的领域的认可, 从而有效地传承鄱阳漆艺文化。

小结

鄱阳漆艺文化的传承是当代推动漆艺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只有保证了传统文化的永续流传, 才能让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吸收新的元素、新的创意, 让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散发当代的艺术美。

摘要:任何传统文化要想立足于当代,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文化的传承。鄱阳漆艺作为中国传统漆艺的重要分支之一, 目前也面临技艺传承困难、产品缺乏创新理念等一系列传统工艺美术存在的问题。本文从院校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三个方面来论述鄱阳漆艺文化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

关键词:鄱阳漆艺文化,当代社会,传承

参考文献

[1]高小青.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传承方式的教育学思考:[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 2010.

[2]赵世林.论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05:22.

漆艺文化 篇2

阳江漆艺院参观调研报告

年级:高二(2017-2018)

2017年8月

阳江漆艺院参观调研报告

活动内容及要求

1.了解阳江漆艺发展史及参观阳江漆艺大师的漆艺精品; 2.了解漆工艺基础制作流程;

3.在参观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阳江地方特色文化。活动目的

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阳江漆艺的韵味,增强对阳江本土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

根据安排,我们于2017年8月25日参观阳江漆艺院。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阳江漆艺的好机会,让我们更好的领略漆艺的魅力。下面我主要对阳江漆艺院进行详细调查分析。

阳江漆艺院位于阳东县雅韶镇雅白线西部沿海高速路入囗附近,2013年底开始筹建,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在阳江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下,阳江漆艺院于2014年9月落成,内设有阳江漆工艺历史展示厅——介绍阳江漆艺发展史及展示阳江漆艺大师的漆艺精品;漆艺家创作工作室共有漆艺大师(省、市级传承人)工作室三间和漆艺家工作室十三间——可直观漆艺大师们作品创作制作的全过程;漆艺基础工艺作坊——演示漆工艺基础制作流程;漆艺教学实习室——为漆艺后备人才提供学习和实习的场所;漆艺产品展销厅——展销阳江漆艺家和全国各地优秀的漆艺作品; 2014年3月,阳江漆艺院被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江漆器髹饰技艺)项目传承保护单位,现有省级漆艺传承人2名、市级漆艺传承人3名、漆工艺美术大师及漆艺从业人员一批;为更好地推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漆艺后备人才,阳江漆艺院与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携手合作,在阳江漆艺院设立“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因此,阳江漆艺院是集科研、教学、创作、生产和展销为一体,推动和发展阳江地方特色文化的漆艺传承生产基地,同时,将建造成阳江特色文化旅游点。在参观中,我们知道了阳江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豆豉、风筝并称“阳江三宝”。如今随着岁月的推移、掌棒者的离世,知道阳江漆艺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年青一代阳江人,有很多根本不知道阳江漆艺,更谈不上对这门传统艺术的喜爱。广东省博物馆想收集阳江漆艺精品,但多年来难求一件。

阳江漆艺的兴起,与阳江处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补给港和中转港的地理位置很有关系。阳江古代的造船业十分发达。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阳江县还有造船厂40多家。

发达的造船业催生了许多相关行业,其中就有桐油。因为船要防腐,最早就是涂上一层桐油。刚好阳江到处都有油桐树,盛产桐油,所以阳江古代的桐油业也很发达,现今阳西县还有一条桐油村呢!到了后来,由桐油进步为油漆,阳江漆艺也就成了‘阳江三宝’之一。

阳江漆艺始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阳江漆艺分皮胎,纸胎,木胎,产品主要有日用工艺品,家具,其中以皮胎漆器最有传统特色。它防潮,耐用,又古雅美观,解放前就远销东南亚各国,解放后以生产漆箱,漆枕,和小件漆器而闻名。

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先进生产技术的采用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阳江漆器的生产严重萎缩,现在基本以漆画为主。但是,随着阳江漆艺行业协会的成立,越来越多的漆艺老艺人和接班人意识到保留阳江传统漆皮箱、漆皮枕等皮胎漆器,还有纸胎漆器和脱胎漆器以及漆花描绘的特点的重要性,阳江的漆艺人一方面积极参加各级的漆艺、漆画展览,另一方面积极研发贴合当下现代生活的漆器、漆立体和漆画作品。收获

在参观中,我们知道了阳江漆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豆豉、风筝并称“阳江三宝”。

在参观中,我们懂得了,漆艺是中国农耕社会舒缓心态下产生的静观艺术,一代代工匠,凭着经验积累和自身悟性,一点点地学到手艺,再一代代地传递下去,历代工匠在学、创、传的过程中,既体验一个造物的流程,又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同时在其中也寄托了自己的心灵。因此,一件好的漆艺作品往往有近乎诗的意境,体现出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能带给使用者人性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一件代代相传的漆艺有时会铭记着家族的兴衰变迁,甚至能勾起人们的历史沧桑感慨。在参观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鉴赏漆艺作品。漆画艺术创作的优劣并不是看画里用了多少种材料或多少种技法和做工精细与否,这些都是外在表象,材料再多、再杂也是物质,画面里有没有作者的思想、灵魂、精神力量,才是最重要的。欣赏一幅好的漆画作品,是能够让人感到一种源自心灵深处的迸发和激励,能够让人们从视觉到心灵上都感受到作者所受到的美的震撼。建议

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发展漆艺,推进阳江漆器工艺技术的发展,实现阳江漆器工艺传统的现代化转换,那么阳江漆器工艺的振兴指日可待。1.更新漆艺创作观念

漆艺不能单靠技艺来炫耀,技术背后要有精神内容,要具有传统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质和漆的特质,必须使漆艺创作进入现代绘画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创作观念上,体现其内在的艺术表现力和个性创造力。2.开拓漆艺表现语言

传统的漆艺的表现语言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空间多元化的需求,现代漆艺应该把传统漆艺的技法制作规范及其视觉审美规范,拓展到以作者自主表现人们时尚的审美追求和个性创造上来,把自己融入当代艺术中,用一种新的现代美术样式来延续阳江漆艺术传统,从而实现在更高层面上的继承传统。3.提升社会大众认知度

政府、企业对传统漆艺要多资助、扶持,可建立专门的漆器博物馆、漆艺收藏馆等并对公众开放,开设专门的漆艺画廊,传媒、舆论对漆艺要多宣传、引导。漆艺家们也要多出精品,组织各种等级的展览或拍卖,扩大其社会影响。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漆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漆艺的认同感,漆艺就能深深地植根于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漆艺文化 篇3

摘要:我国有着7000多年的漆艺文化,传统漆艺术是把长期积累的各种漆工艺技法运用其中,当代漆画是漆工艺与绘画两元素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相互融合就是当代漆艺术家所追求的漆画艺术。

关键词:漆艺;中原;建设;应用

引言

传统漆艺是一种非常环保,对人体无伤害的一种天然涂料。中华民族拥有7000年的漆艺历史,中原自古拥有丰富的漆树资源,古代漆器是中国非物质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西周、东周开始至唐宋期间中原的漆器不仅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形成了不同的科技工艺。当代漆艺发展成为一门独立新兴的艺术种类,传统漆艺材料与其他艺术设计领域的融合逐渐多种多样。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八大美术学院相继开设漆画专业,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发展,终于使中国的漆画脱胎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画种,漆艺文化逐渐与现代时尚设计融合在一起。

一、悠久的漆文化

我国有着悠远流长的漆文化。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只表面涂着朱红色漆的木胎碗证明了人类将漆投入实用至少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

从商周到晚清时期,漆艺术品一直是漆器或是漆屏风工艺画,他的性质就和中国的官窑瓷器一样摆设着供人们欣赏的手工艺品。到了今天漆艺术品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漆画出现了,不但中国重视它,而且在韩国、日本、欧洲都受到广泛的重视,甚至于在亚洲的越南,漆画已发展成为他们的国画艺术。

二、当代中原漆文化

近几年以来河南省社会经济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呈现出中原崛起的健康稳定的状态,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等。绿色健康发展是打造、实现美丽河南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要有效的推动绿色发展,就要创新绿色发展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河南省生态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从绿色健康环保发展河南建设的角度来思考,当前人们在普遍运用从建材市场买来的聚氨脂清漆、油漆、水性漆或腰果漆等化学漆。而化学漆对人体和空气都是有伤害的,它时时刻刻影响人体的健康,长时间在化学漆挥发的范围内工作,容易导致白血病,俗称:血癌,可是现代化学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小到家居摆设,家具设计,室内装修,大到现代工业设计,在文明河南建设中,经济虽然高速发展,但是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河南省生态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从这一观点出发,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老百姓要重视对漆方面的认识和对环保意识的加强。

传统漆艺在当代文明河南建设中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原漆艺文化,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好地发展河南经济建设,为以后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中原人们对绿色环保意识的加强,实现河南省生态社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广传统漆艺文化与环保中的“文明河南”建设融合在一起。

三、传统漆艺文化在当代中原建设中的应用

(一)传统漆艺在当代中原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传统漆艺在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贡献,漆艺经历过几千年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实用漆器消费市场逐渐被瓷器和现代工业器具逐渐取代,中国实用漆艺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代漆艺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理念。当今在中国各大美术院校成立了漆艺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并且国家对漆艺的重视和扶持也有了初步成效。同时国内外一些艺术品拍卖公司和一些艺术展览会都出现了许多当代名家漆艺作品,当代一些漆艺作品收藏逐渐被社会收藏家所公认和成为一些时尚艺术品。

漆艺在实用性器物和家具应用方面一直以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统漆艺以天然大漆为材料,这种材料在人们生活实用当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天然大漆其优势表现在它是存天然的材料,无任何毒性,这种植物漆到目前为止是世界上最稳定、最坚固、防潮、杀虫、耐高温的最优质天然涂料。在当今化学合成漆发展了几十年,由于市场价格成本低,化学合成逐渐取代天然漆,并占领有利市场,但是化学漆毕竟对人身体伤害巨大,从这个角度讲,天然大漆以存天然,无毒无害是不可取带的。而且天然大漆结膜干燥后坚固成度远远优于化学漆,器物在髹饰天然漆后表面既有陶瓷、金属的光泽,又有象皮肤一样的温润触觉,同时大漆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可以和其他材料結合使用,满足人们在物质需求基础上具有高层的精神享受。

(二)传统漆艺在中原艺术设计建设中的应用价值

传统漆工艺由于材料形式语言的多样化及丰富的表现力,使得漆艺在艺术设计的应用逐渐标新立异。传统漆艺在首饰设计应用范围内着较大的创新发展。首先,传统漆艺的胎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使用各种贵重金属胎体,也可以采用陶瓷、木质、竹制、纤维等材料。把漆首饰身体换成木质或纤维等轻型材质,让大型重量的首饰变的即时尚又轻巧,解决了大型首饰重量大,佩戴不舒服的问题,为首饰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灵感。其次,漆艺中的入漆材质多样丰富,不但可以用贵重的珠宝金银,也可以用螺钿、蛋壳。

传统漆艺材料与其他艺术设计领域的结合逐渐多种多样。从传统乐器古筝、二胡等到现代钢琴、打火机、钢笔、汽车、飞机、液晶电视机的面板等还可以做绝缘材料,经常会看到漆艺的材料,随着人们对传统漆工艺、漆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运用到这一古老传统工艺。

(三)传统漆艺在中原环保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1.传统环保漆艺在当代中原建设中,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2.传统环保漆艺在当代中原建设中,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原漆艺文化。

3.传统环保漆艺在当代中原建设中,更好地发展河南经济建设。

4.传统环保漆艺在当代中原建设中,为以后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漆艺文化 篇4

一、中国漆艺现状浅析

虽然现在还无法考证中国是何时开始使用漆的, 但从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只涂着朱红色漆的木胎碗, 有力地印证了我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国家。秦汉以前, 漆工艺就被大量用于兵器、餐具、乐器的制造等;西汉时期, 由于漆器在生产、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加之边境战争和经济贸易的影响, 我国漆艺自然而然地对朝鲜、缅甸等周边邻邦产生了或深或浅的影响。汉武帝时, 我国漆艺经朝鲜半岛传入到日本, 也开始在东南亚各地生根发芽;15至17世纪, 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东南亚漆器被送往欧洲各地, 被世界人民认可、接受。然而, 明清以后, 无论是产、销量, 还是工艺制作, 我国漆艺一直处于时起时落状态。到了现代, 日本漆艺有了跨越性的进步, 并以与时俱进的高姿态进入现代人的生活, 以至于日本被认为是做漆艺最好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以来, 越南漆画开始成为越南美术的重要标志, 漆画开始从漆器中脱离, 并在材料、内容、形式各方面体现出更大的包容性, 可以说, 漆画使越南漆艺率先在现代世界漆艺舞台上崭露头角。6 0年代以来, 中国漆艺也开始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寻求发展。

纵观新中国漆艺几十年的发展, 其道路是不平坦的。20世纪60年代我国漆艺受到越南漆画的影响, 从古老的漆器传统中脱离出来, 开始从三维立体走向二维平面。然而, 这样的尝试似乎并没有让乔十光、李鸿印等漆艺佼佼者心动太久, 因为中国漆艺如此丰富多彩, 怎么到头来只继承了一个平面?许多艺术家开始意识到漆艺不应该像油画、山水画等画种一样, 只作为通往艺术世界的媒材, 而更应该注重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走平面装饰这样的尝试虽然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可以得到大众认可, 但也只能作为中国漆艺发展的一个分支。2005年,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从河姆渡走来’2005年——中国现代漆艺展”中, 出现了融入现代风格的立体漆塑, 以及以漆为元素的装置艺术。这种创新很新鲜, 但也遭到不少学者的质疑。一些学者认为漆塑的发展很有可能削弱甚至淹没漆艺的内在品质, 并抹杀掉漆艺在现代文化格局存在的必要性。现代艺术的主流并非材质, 艺术创新的重点也不该是材质的转换。然而, 无论是漆画还是漆塑, 亦或是装置艺术, 这些尝试都令人耳目一新, 是值得鼓励的, 我们需要从更多角度的尝试和努力去创新。

二、传统漆艺应走进现代生活

无论是何种尝试, 我们都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 继而就这些问题展开大讨论。例如, 漆画中大漆论和泛漆论媒材观的对抗, 漆立体中漆艺独特品格和跨文化包容性的对立, 归根到底还是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的矛盾。对此, 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 漆艺作为传统文化, 面对文化语境的变迁, 它首先面临的是适应问题。然而, 历经沧桑的漆艺到了现代, 竟十人九不知, 处境尴尬。其次, 我国漆艺的传统依附于漆器, 漆器不该丢, 漆艺仍该以漆器为主, 多元化发展。最后, 面对发展, 既要保持漆艺的自我品格, 让它继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 又要对现代生活持开放态度, 更应该使工业生产和传统手工融合起来, 而非相互抵触。这需要更多人来关注漆艺发展。

(一) 漆艺发展需要推广

漆艺在很多地方并非没有市场, 也不缺乏爱好研究者, 只是中国漆艺的发展偏重地域性, 只局限于福建、扬州、北京、平遥、新绛等地区, 而它们的产品不是在当地展销就是在海外销售。“以西安、天水两地为例, 外销要占百分之七十, 内销只占百分之三十”。我曾在我的家乡许昌做过一次调研, 这里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漆艺的位置, 身边的人除了我一个去过福州的亲戚外没有人听说过漆艺, 而我一解释起来大家好像都把它当新鲜事物一样。可见, 漆艺亟待推广。推广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 例如, 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做普及宣传, 也可以在不同地区发展市场代理和推销, 还可以在不盛产漆器的地方做艺术展览。认识漆艺的人多了, 发展空间自然就大了, 因为无论是作为一门独特的技艺, 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漆艺的魅力都是深邃无限的, 它会吸引更多的人。这样, 再从漆艺自身的发展入手就比较有自信心, 也能使漆艺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方式。

(二) 以漆器为主流多元化发展

乔十光先生这样阐述“漆艺”的概念:“过去没有‘漆艺的概念’, 漆艺的概念是从漆器演化而来。因为漆之被利用, 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1]他在《传统漆器工艺》一文中也曾这样说:“漆艺是以漆器为主要媒体的艺术门类。”[2]可见, 我国漆艺自古以来都依附于漆器而存在, 可以说这是一种传统。不可否认, 现代漆艺正朝着纯艺术之路发展, 然而, 漆器承载的历史文化要远比漆画和漆塑深厚得的多, 很多漆工艺只能在漆器中施展, 在漆画中就无能为力了。如果以漆画为主流, 恐怕一些技艺就要失传了。而现在, 我们很少在现代美术展和漆艺展中看到漆器作品, 这并不是因为漆器真的过时了, 而是由于漆工艺自身条件的限制。当前制作漆器的手工艺人太过传统, 而想要设计现代漆器产品的设计者又缺乏实践经验, 这需要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设计工作者的配合。漆器要想长远发展, 夺回漆艺发展中的主流地位, 创新改革和不断探索、尝试是必不可少的。

(三) 漆器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性

漆器在我国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 它与中国古代文明同步发展。在每个时期, 漆器的发展都会紧跟时代脚步, 从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提取这样或那样的要素, 不让自己落伍。例如, 商代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 人们开始注重审美, 漆器上开始注重纹饰;战国时期, 制作青铜器的原材料少, 青铜器制作复杂, 体量过重, 漆器以防腐防潮、制作方便、轻巧光滑、外观精美、便于使用、经济实惠等特点取代了青铜器, 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繁盛;秦汉时期, 道家学说开始兴起, 漆器借助人们长寿成仙的愿望, 以云气纹和神话等为题材大展手脚;到了唐、五代, 瓷器的产生虽然严重遏制了漆器的发展, 但漆器及时转变自己的存在方式, 凭借工艺精湛、材料优良, 以工艺品的形象在达官贵族面前站稳了脚步;但明清以后, 封建社会瓦解, 直到新中国成立, 面对平民大众, 自古就缺乏“民缘”的漆器在市场上便显得手足无措了, 只能作为文化符号奔走于博物馆、文化馆或适合展览的场所。而今, 作为传统工艺, 它面临着现代审美潮流的考验;作为工艺产品, 它面临着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挑战。总结漆器发展的历史经验, 我们明白, 唯有及时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 漆器才能获得新生。

(四) 漆器与工业生产结合的必要性

漆艺没有完全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由于自身工艺和材料等众多限制, 漆器制作周期长, 成本较高, 自古就是皇亲国戚、豪门贵族的专宠, 民间使用者甚少;另一方面, 漆器自从被陶瓷取代后便逐渐向工艺品发展, 实用功能弱化, 成为市场的“弃儿”, 艺术家的“宠儿”, 广大消费者自然不知漆器为何物;再加上专门生产漆器的漆器厂如扬州漆器厂, 其产品无论是器的造型还是图案的题材多是对传统的承传, 很少生产富有现代感的产品, 消费者即使见到也视其为文化“古董”, 而漆画多是艺术家小范围的艺术品, 没有走进大众市场。

综上所述, 从经济角度讲, 漆艺需融合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些特点, 从而跨入市场经济, 最终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工业化批量生产, 规格化、标准化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漆器制作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 有助于漆文化的推广。可以把非核心的、费时又费力的工序 (例如胚胎制作、涂漆、打磨等) 交给机器, 把核心的、能充分体现漆艺独特品格和创造力的工序依然保持手工制作, 而有些不需要特殊技法的漆器产品则可以完全进行工业生产。这里有两个很好的例子, 就是的白陶人和十字绣, 它们都属于传统工艺的范畴, 但工业化生产参与工艺制作后, 代替了部分手工工序, 使其成为“半成品”, 然后再由消费者完成制作。从市场效益看, 这种合作方式的确扩大了工艺品的推广。

从现代美学角度来讲, 漆器之“器”应携手工业设计, 融合现代设计元素。漆器从制作工艺上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器形设计, 一是漆工艺。相对来说, 器形更容易改变, 更适合工业化生产, 也更容易走出“现代风”。现在一个新兴的设计行业漆器厂应该去关注, 就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是指:“就批量生产而言, 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现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它强调外观形式和内在功能的一致性, 将工业产品艺术化, 从而给产品带来附加值;它还倡导人性化、绿色设计, 一切都以人的需求、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让漆艺适应现代生活, 就要更多地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让漆器解决人的问题。例如, 人们需要什么样的漆艺产品, 怎样迎合消费者喜新猎奇的心理等。此外, 设计者在设计产品时也要考虑漆的特殊性质, 最大限度地发挥漆的特性。例如, 漆具有耐弱酸碱、油盐等特性, 借助这个特性可以生产一系列调味盒;漆具有防原子辐射、绝缘等特点, 可以和电子产品相结合, 设计生产保护壳等产品。

三、培养传统漆工艺人才

近年来, 阻碍漆艺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人才的匮乏。中国人口13亿之多, 不乏漆艺爱好者, 然而从事漆艺行业者甚少。这主要是因为了解漆艺的人还很有限, 很难发掘到真正热爱漆艺的人。虽然很多高等院校也开设有漆艺专业, 但学习时间较短, 很多学生是半路出家, 对漆艺缺乏足够的了解, 也有很多学生本来就无心从事本专业, 只是基于学业需要而已。就整体而言, 高等院校目前所呈现出来的浮躁风气抑制了漆艺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此, 我们一方面要提高漆艺在社会上的认知度, 另一方面, 在校研究生要立志改善学习风气, 从自己做起, 端正科研态度, 认真、踏实、务实。此外, 我国没有完善的专业管理机构, 漆艺从事者待遇不合理。漆艺制作工艺繁重, 学习时间长, 但待遇较低, 而且接触到的有些化学物质对身体不利, 导致年轻人不愿意接触这个行业。“就扬州漆器厂为例, 有95%的工作者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从事漆行业。”[3]市场经济条件下, 现在企业管理方法必须融入漆产业中, 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 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把以上问题一一解决, 旧业才有新人操。另外, 漆艺行业整体发展不景气, 漆器厂多数靠政府扶持, 缺乏竞争力, 缺乏创新意识。就目前而言, 漆艺缺乏市场是显而易见的, 这需要现有漆器厂做出表率, 主动拓宽市场, 带动漆行业的发展。

四、结语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会让传统走进死胡同, 失去生命力;过于现代化的创新容易使漆艺背离根本, 丢失它的本来面貌。在这种环境下, 漆艺要尝试改变, 和现代许多的新兴行业做合理的交叉,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也要发挥传统的优势, 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 这并不代表我们对漆艺的纯审美和纯传统手工走向持反对态度, 而是希望漆艺能够做更多的尝试, 来拓宽发展渠道, 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艺术。毕竟, 我们是处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 多视角的观察会让对事物的认识变得更清晰, 一千个视角, 就有一千种漆艺。如今, 漆艺成功的以漆画地形式介入到纯艺术领域, 在室内装饰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我相信, 漆器的回归和创新定会让漆艺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汤大友, 刘馨.中日两国古代漆器文化交流的探讨[J].中国涂料, 2011 (02)

漆艺文化 篇5

一、绪论

(一)现代漆艺特点

在传统的漆艺文化之中,其实并没有“漆艺”二字,而对于“漆艺”一词的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日本的松田权六先生在回忆东京艺大的文章中提到的,还有一种是认为漆艺一词由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漆艺先驱雷圭元先生提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现代漆艺是一种文化,而非物质。现代漆艺的审美观念与现代多数人的审美观念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漆艺本身具备的审美价值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依旧充满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其长远的发展潜力也是难以估量的。现代漆艺的审美特征有很多表现方面,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与传统审美特点紧密联系的。

(二)环境空间设计特点

环境空间设计是以空间为主体,将平面装饰的概念立体化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中,对于环境空间设计有着非常多不同的定义,各专家学者各执己见。本文中不断提到的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空间,主要是指与人关系紧密的家居空间。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空间占据着重要的主体地位,几乎所有的环境空间设计都是以达到空间最合理的规划和人们的主观享受为最终目标的。在现代环境空间设计中,包括了空间的划分、限定因素的整理等内容。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界面是限定空间的主要因素,其内容主要包括墙面、地面、天花板等。界面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以上几个内容,还需要考虑到结构、水电、防火防水等物理特性。家具与陈设是环境空间设计之中最为主要的功能要素,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整体空间进行直观定位,对人们的生活模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家具与陈设在环境空间设计中扮演着“形象代言人”的角色,是整体环境形象的第一表现。因此,在现代环境空间设计领域中,对家具与陈设的设计尤为重要。光照可以大致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一般在建筑成型之后,采光方式也会随之形成。光照的主要原则就是节能和避免产生眩光等。在现代环境空间设计中,光环境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空间设计中也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上的应用

(一)丰富空间层次

漆艺装饰了环境空间的界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空间表现,也有助于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趣味性。漆艺本身就是一种装饰的手段,也是人文精神表现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传达文化意蕴

现代漆艺源自于传统漆艺,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加之现代漆艺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人文精神,其蕴含的文化意蕴也就更为丰富了。

(三)营造个性化空间

众所周知,现代建筑具有非常明显的机械性和单调性,这在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显然是不合适的。现代漆艺的应用在极大程度缓解了这种单调性,营造了一种个性化的空间,打破了现代建筑中的机械因素。

三、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上的应用分析

(一)空间界面上的应用

1.在墙面上的应用现代漆艺在墙面上的运用最主要的还是考虑其整体性的设计原则。在环境空间设计之中,墙面是视觉及触觉所涉及的面积最大的部分,同时也是空间内所有陈设的背景,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因此,现代漆艺在墙面上的运用就必须突出媒材自身的特点,使墙面装饰与整体空间环境能够自然融合在一起。

2.在隔断上的应用隔断在空间应用中属于一种非承重的载体,其造型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是现在漆艺发挥审美价值的重要领域。现代漆艺在隔断上的应用大多以“张扬”为主,通过各种漆艺技巧的综合运用发挥漆艺材料的表现优势,既可以依靠媒材与工艺技巧的灵活运用达到预期的漆艺效果,也可以融入一些图形元素进行或抽象或具象的艺术表达。

3.在天棚上的应用天棚虽然不直接与人接触,却在视觉和心理上影响着整个空间。一般来说,天棚大致分为平顶式、悬挂式和凹凸式。对于不同形态的天棚,现代漆艺的应用也不完全相同,需要根据天棚不同的表现形态而进行灵活的变化,以丰富空间环境、增强视觉层次感为目标进行不断的加工和完善。

(二)在家具与陈设品上的应用

1.在家具上的应用传统的漆艺家具一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文化性以及装饰性,而现代漆艺家具无论是在应用还是在表现上都不同于传统的漆艺家具。现代漆艺家具是以现代的审美观念为基础,对家具的全新探索。另外,现代家具在材料上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功能性。因此,现代漆艺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色彩、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换来增强现代家具的美感,满足现代人对于家具的审美价值。

2.在陈设品上的应用现代漆艺在陈设品上的应用,最大优势在于其独特的手工性和审美性。运用现代漆艺对这些“机械产物”进行富有艺术色彩的装饰,无疑增强了陈设品的艺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实用性。现代漆艺在日常陈设品中的应用不断增加,逐渐成为现代陈设品装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其表现出来的艺术语言正是现代漆艺能够到广泛运用的根本原因。

(三)在光照与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运用中的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媒材的美感表现以及对材料的包容性上,尤其在光照与色彩的设计中,现代漆艺能够丰富光照设计,使其与色彩运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预期的环境设计效果。由于材料的不同,在受到光照时所产生的肌理变化也就不同,现代漆艺在光照与色彩设计中的应用就是改善肌理变化,寻找到最适合材料的一种光照与色彩模式。

四、现在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一)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上的定位

我国传统漆艺最开始基本都是围绕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的美化工作进行的`,通过图案和纹样表现出来的不同文化进行审美表达。而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定位主要是强化空间表现环境的载体和凸显现代漆艺的媒介特性。首先,现代漆艺通过对肌理、材质的把握,对空间环境进行设计,强化其表现程度,将环境空间的优势进行加强。其次,现代漆艺对于环境空间的设计而言,与其说是一种装饰品,不如说是一种独立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于审美的不断追求,现代漆艺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内涵使其成为环境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二)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中的应用原则

1.整体表现的原则环境空间中存在诸多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互相强化,在维持在一定平衡性之后给人一种空间的整体感受,强调整体与局部之间的紧密联系。现代漆艺的各个媒材之间互相补足,最终能够将某种情感精神传递给人们的环境气氛,进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总体来说,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中的应用要充分考虑整体家居风格,在维持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强化各个因素的独特艺术表现,最终形成一个协调稳定、具有强烈艺术价值的环境整体。

2.均衡性原则所谓均衡性,是指以某一点或某一个区域为中心,达到四边八方上的稳定。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中的应用也需要考虑环境本身的特点,在了解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饰,维持整体环境的均衡性。

3.绿色环保原则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绿色环保装饰物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漆艺独有的绿色环保原则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漆艺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绿色环保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应用,维持环境空间的安全性。而绿色环保的原则也是保持现代漆艺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源,绿色环保的观念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生活各个方面的共性需求,现代漆艺更要重视环保二字,在发展的过程中保证绿色环保原则的落实和实践。

(三)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1.漆艺媒材作为装饰材料的运用漆艺媒材通过漆工艺技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肌理与色彩变化,这一点与现代的环境装修材料注重肌理的观点不谋而合,并且漆艺材料丰富,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因此,漆艺媒材能够作为一种装饰材料在现代环境装修中得到广泛运用。漆艺媒材不同于其他的装饰物,其具备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潜在价值。

漆艺盛会闪耀南通 篇6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承办。整个展览从2013年6月持续到2014年3月,为期8个月。继中国当代漆艺展之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展”五项展览以及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学术论坛,将轮番亮相1895文化产业园区。

传统艺术的时代突围

漆,在我国使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非常普遍。在古代,上至皇宮殿堂中的金漆云龙屏风、宝座,下至寻常百姓家的门、窗、桌、椅、凳,直到化学漆出现的不久前,我们日常使用的箱、柜、匣、碗、筷……都要用漆来制。

漆艺发源于中国,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它是以漆为主要媒材的艺术门类,与陶瓷和丝绸并称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之三件瑰宝。材质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中国现代漆画是由天然漆的漆性所衍生出的一门丰富而独特的画种,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主要技法有绘、磨、堆、刻、填、镶嵌等。

立体漆艺造型,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传统的漆器的基础上,并受到日本、韩国漆艺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强调它在环境艺术中起到的装饰性,用漆的语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作为“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第二个亮相的系列展,中国当代漆艺展旨在集中展示中国当代漆艺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积极主动回应当代漆艺面对社会与行业的诉求,大力推动中国漆艺创新性、学术性、实验性和艺术性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中国当代漆艺创作、漆艺教育和漆艺产业的创新、更新和革新。为振兴及发展中国漆艺创作提供能量和资源,引领中国当代漆艺的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冯健亲,在开幕式致辞中高度评价:“本次展览中展示的当代漆艺作品,都是中国高等院校和产业行业很优秀很前沿的作品。艺术家们的创作既保留了传统的审美风味,又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用漆这种传统的语言,表达了现代时尚的情感。作品在装饰性和实用性上都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漆艺新成果和一流水平,必将对漆艺行业的发展具有引领性的作用。”

“漆艺的发展就是要结合时代和生活中新的变化和需求,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将漆艺进行跨学科、跨门类的构思与设计,使漆艺成为当今的艺术创造,直接服务大众审美和创意产业。”本次工艺美术大展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表示,“本次当代中国漆艺展的举办,将为正处于转型的中国当代漆艺注入新的能量。”

当代漆艺界的一次聚首

自今年7月面向全国征集作品以来,“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中国当代漆艺展”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艺术院校、研究机构及行业企业等50家单位,400位参展人各类漆艺作品共计528件,作品涵盖漆画、漆立体两个方向。

据中国当代漆艺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程向君介绍,本次展览作品多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和知名艺术家,是国内迄今为止涵盖广泛而全面的当代漆艺美术展示,作品富有时代美感、工艺精湛、风格多样。相信为期两个月的展览,200余件漆艺作品的集体亮相,必将呈献给社会公众一场当代工艺美术的精品视觉盛宴,为全国漆艺界艺术家和研究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同时让社会各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当代漆艺作品的发展,促进当代漆艺美术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9月5日下午,本着“作品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实验性的艺术价值,能充分体现中国当代漆艺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对漆艺领域具有引领性作用。”的原则,由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评审。

评审委员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维权办主任朱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可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江黎、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梁远、中国《装饰》杂志社主编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当代漆艺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程向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当代漆艺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周剑石等专家组成。

从下午2点开始,整个评审活动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本刊记者亲历了整个评审过程。在评定金、银、铜奖时,评委们产生了不同意见。为此,他们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比较,最终选出银奖3名,铜奖3名,优秀奖50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中国当代漆艺展上,组委会还邀请到了国际著名的漆艺艺术家金圣洙教授、大西长利教授、韩国东亚艺术学院院长吴球焕教授等,他们是亲自携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而来。他们带来的作品均为具有代表性的时代力作。

中国当代漆艺展组织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剑石表示,这次能够在家乡办展览,为家乡做点贡献,他感到十分欣慰。他希望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将来做成世界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让南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浅谈漆艺之美 篇7

何为漆艺?即漆器艺术、漆的艺术、漆的工艺。乔先生认为“漆器的审美功能、欣赏价值的进一步增值, 导致对实用的彻底摒弃, 漆器上的图案花纹挣脱了寄身的立体器身而走向平面, 漆器的造型也不再考虑盛物或插花的实用需要, 而走向纯粹的视觉审美, 于是出现了纯精神性的漆画和漆塑, 它是传统漆艺从实用艺术领域又走进了纯艺术领域。”

什么是美?美是一种发展的文化共识, 只要是赏心悦目的就是美, 只要美好的就是美, 美可以具体也可以抽象。

漆艺何为美?乔十光先生认为“漆艺是建构在漆及技术的艺术, 也是注入人的精神情感的艺术。漆艺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 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考工记》曰:“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死者, 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 然而不良, 则不时, 不得地气也”。由此《考工记》指出造物的四要素:天时、地利、材美与工巧, 特别指出“材料有美”和“工艺有美”的因素。我国传统漆艺之所以让世界人士倾倒最重要的三个条件就是:材料美, 手工艺、艺术价值。

材料引发美, 材料的性质是决定产品的形态以及美感的享受。如漆的颜料和各种镶嵌材料等具有十分它属的自然性与艺术表现美, 认识与了解漆艺材料美是漆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尤其是漆艺材料的自然属性与艺术特质, 是我们理解与创作漆艺的根本。对于漆艺艺术家来说, 材料美是漆艺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 探索与研究这一审美范畴是漆艺艺术家的基石, 也是漆艺欣赏者的入口。

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认为, 要向自然学习, 运用自然 (如植物) 做材料, 设计 (如建筑设计) 要就地取材。“新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亨利·凡·德认为, 设计应尽量保持材料的天然本性, 反对过多装饰而丢掉材料自身的美, 严格运用材料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9世纪末期的自然主义美学专家桑塔耶那把事物的美 (感觉) 、形式美 (构造性想象的结构) 和表现美 (联想) 。他认为材料美是感性美, 即指对象的质料、色彩、声音等, 并认为, 材料美是最初级的审美形态, 是作为形式美与表现美的基础而存在的, 也是独立存在。

漆艺的材料是具有包容性的天然材质, 使人感受到清新的气息。中国古代漆艺的辉煌告诉我们, 漆艺不仅“择于自然”还近于自然, 漆艺是自然的恩赐, 没有自然也就没有漆艺, 总之, 自然是漆艺的母体, 漆艺被赋予了自然的美。我们对漆性进一步的进行开发, 创造出髹涂、描绘、磨绘、涂塑、刻填、雕漆、镶嵌、变涂、仿古仿彩、髹饰形成了漆艺的品种, 这种漆艺独特的美是漆艺的工艺美, 更是漆艺的材料之美。对于漆艺材料而言, 表现空间的冷暖变化不是漆艺材料所以擅长的, 漆艺材料擅长的是表现丰富的材料肌理和流动含蓄的抽象美。如螺钿撒于漆艺表面, 色彩绮丽, 漆厚还会按螺钿纹理自然起皱, 形成独特肌理效果。如《髹饰录》螺钿条记载, 螺钿又分截壳色, 随彩而施缀者, 光华可赏。蛋壳有自身的龟裂纹样肌理, 富有自然、亲和、淡雅之美。漆的颜色决定了自身的品格, 由于色彩有局限性, 运用了金、银, 五彩的螺钿, 朴素的蛋壳, 还有高贵的红珊瑚、绿松石作为镶嵌材料的合用, 这些都是自然美的符号。由此可见漆艺的材料美是源于漆艺材料的自然性, 自然才是美。

漆工艺, 是人工创造的工艺, 从最最基本的底胎的制作, 到髹涂、描绘、镶嵌、刻绘、刻填、磨绘等都是手工艺的展示, 漆艺中的搅胎工艺、贴金工艺、镶嵌工艺、脱胎工艺、抛撒工艺、雕刻工艺、戗金工艺等产生的美都是工艺美, 漆艺的这种美是无法用机器所取代的, 只有靠手工把握, 譬如漆艺中蛋壳和螺钿镶嵌, 有疏密, 有各式纹样, 有镶嵌手法, 这些都展示了手工艺的本质, 材料是媒介, 只有手创造了生活, 创造漆艺之美。

漆艺的工艺性是高贵的品质, 离幵工艺, 就不能算作漆艺, 人工性是保证漆艺艺术性的条件。漆艺的技术美创造了漆艺之美, 漆艺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始终是在一起的, 漆艺和漆艺作品的产生过程, 必然是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相统一的结果, 是材料效果和工艺技术结合的结果, 正式两者的统一才创作出许多漆艺的精品。

材料之美、工艺之美代表了技术发展的水平, 代表了人的才能, 是衡量漆艺美的重要标准之一, 材料和工艺之外还有艺术美, 良好的材料是创作好的作品的基础, 优秀的制作工艺是完成漆艺作品的保证, 漆艺所体现的艺术美是因为漆艺具有装饰性, 美化生活, 陶冶情操, 幵拓情感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审美对象。

艺术离不幵生活, 漆艺之美, 归根到底是艺术之美, 艺术之美离不开材料和工艺, 材料美、工艺美是艺术美的保障, 艺术美因材料美、工艺美是这二者的升华。

漆艺充分展示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漆艺材料、工艺、艺术观的显现更是成为表达情感的手段, 通过研究漆艺材料多样性、独特性, 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对艺术创作会有新的认识, 赋予作品的感染力、震撼力、视觉冲击力, 并在创作过程中寻找材料的视觉和触觉符号、工艺的表现手法、艺术的价值观, 最终形成独特的艺术创作观。

山西漆艺的历史起源探究 篇8

一、山西漆艺的历史起源

大约1万年前左右,在中华大地上,开始出现了早期人类长期定居的村落,人类学会了农耕生产以及集体劳动协作,日常生活资料也比以前充裕了许多。这一时期,人们也开始使用漆器制品。距今4500多年前,我国山西地区也出现了漆艺制品,在尧舜时期,漆艺制品主要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到了夏禹时期,漆艺制品也开始应用于祭祀用品。到了夏商周时期,漆艺文化得到了传承。在尧、舜、禹时代,漆文化的发展主要依靠漆树资源,由于条件限制,当时的漆器制品数量有限。并且在工艺技术上要求甚高。在尧统治时期,就有管漆树制理漆的臣子,舜统治时期,有虞官伯益掌管漆资源山林。我们从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漆器文物中可以看出,当时漆工的制漆和配色技术已经比较娴熟。禹统治时期,伯益继续掌漆资源,但是,由于禹之子启迫害伯益,伯益被迫出走箕山,但是,伯益后代仍然操持着生漆的旧业。 “驯化漆林,教民恤周,取漆致物”,伯益以及后代对于漆艺发展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商代与西周时期,官府主要控制手工艺生产,无论是纺织、铸铜、 造车,还是砖瓦、冶铁、漆器,都是以官营为主。尤其是漆器制作,分工更是精密,不仅有直接生产者,还有主造者和监造者,大家各司其职, 形成了一整套责任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大批量、规模化、标准化漆器生产的产品质量。同时,也促进了漆器的繁荣和普及[1]45。周武王时期,其弟唐叔子被封为晋国国君,晋国管辖之地有着可观的漆林,在当时,山西的漆业是官府重要税收来源之一。春秋时期,漆艺工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产生了“油漆”的制造技术。这一技术的推广, 促进了漆艺工艺的发展。在此时期,山西“晋漆”也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当时的晋国比较强大,建筑宫室奢华,漆艺制品也比较多。同时,为了与诸国盟誓,常常在朱书漆片、玉石片上撰写盟誓辞文,表白诚信的决心。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中,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皇亲贵戚,都非常重视漆的资源储备,漆器代替青铜器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战国时期,山西漆器制作的分工更加细密,漆艺产品不仅质量好,而且数量多,客观上促进了山西漆艺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全国漆艺的繁荣。

二、山西漆艺的繁荣发展

秦汉时期,山西的漆器发展进入鼎盛时代。秦国祖先对生漆生产极度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的官办漆器产业已经比较规范化,除了皇宫用漆外,中小贵族和民间商人也开始使用漆艺产品,秦代对漆艺的生产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当时,山西境内已经有十大漆田,辽州漆田年贡漆520余吨。到了西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山西漆业发展更加迅速,在当时,山西的狼孟(阳曲)、阔与 (和顺)、梗阳(清徐)、霍人(繁峙)、马邑(朔州)、楼烦(宁武)等地生漆资源相当丰富,客观上促进了漆艺工艺的发展,我们从山西朔县汉墓出土的铅胎漆箭以及漆艺物品可以看出,在西汉时期,山西漆器工艺的空前繁荣[2]78。那时的山西,是一个富庶之地“,生漆千斗,漆器千枚” 的大族富户不计其数。西汉时期,汉高祖长子刘恒也比较重视山西 “晋漆”的发展。汉高祖十一年,高祖封其子刘恒为代王,管辖今河北蔚县、沫源、阜平以及山西离石、灵石等53个县,刘恒在晋为代王18年,非常重视山西“晋漆”的发展,位居代国中心的夏屋山漆林分布出现最大植被量,漆林多不胜数;辽阳(今左权)漆田岁进半万担。刘恒接帝位,称汉文帝后,更加劝民种树,并下诏书“养漆诸业,以奠基业”。刘武取得代王之后,在代国执位40余年“,多以桐、漆、丝、茂而私之”,刘武去世后,搜出他存遗金40万,可见当时山西晋漆产量之丰肥,漆艺生产足可以让古代王侯之家富贵。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漆艺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楼台亭阁、屋宇丹榻、木器家具、交通工具以及许多的生活用品都采用漆来保护。曹魏时期,曹操非常重视山西的漆、桐植被生态。有一次,曹操去京陵打猎, 途中获密陀僧油绘漆器,这一漆艺制品,是生漆桐油黄丹混作制品,为山西所特有精致工艺品,制作精美,深得曹操喜爱。东汉后期,征战频频,战事伴灾荒日趋严重,这一时期,生漆资源与军器用漆休戚相关, 《晋令》中记载“:欲作器物,各先移主吏者名,皆当淳漆著布以朱笔题姓。”为保证战车、弓箭质牢,统治者派专职官员监督查验工匠对军需物品的漆艺,题名“以考其诚”如果工匠漆艺粗糙,追究其责任[3]171。东晋时期,在民间生产漆艺制品要到官办府地审批,同时,漆艺制品的制作程序也比较严格,要在漆器上朱漆题款,在漆艺制品上书写工匠姓名和制作年代,这一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内陆开始出现密陀僧制漆技术,这一技术的流行,开辟了漆艺技术上的新道路。斑纹漆出现、绿沉漆发明、漆木家具流行、素髹漆器兴起,虽然这些新技术都产生于中原南部地区,但是对山西漆艺的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隋唐时期,山西漆艺依然是重要经济之一。杨广曾在宁武筑汾阳宫,太原建晋阳宫,建筑宫殿所使用的漆艺制品就非常奢侈。杨广登皇位后,更是肆无忌惮大兴土木、建筑宫殿,隋炀帝杨广筑行宫40余处,动用了大量山西的木材,漆艺制品使用无数,大江南北千里运料不断,导致山西地域的漆树资源首次枯竭。唐朝时期,由于李唐王朝起家晋阳,并且将太原定为北都,因此,山西漆艺生产更加频繁。官府所建造的宗庙、寺院、宫殿皆用漆艺制品,每年征集太原、长安漆艺工匠2万余人为皇家服役。同时,在内蒙古丰镇一带、河北西部蔚县、 沫源、尚义诸县以及山西全省大规模种植漆林。还将生漆、漆器和漆艺向日本输出,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也带去了生漆制作工艺匠师以及诸多的技工,仅山西工匠逾千人。可见山西漆艺在当时的影响力[4]77。唐朝时期,女皇武则天也非常钟爱漆饰,重视漆林资源。在当时, 漆林和生漆实行官私分营。不仅皇家窥其生漆利重,许多达官贵人也非常重视漆艺生产,经营漆林和漆业的上层势力非常多,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汾阳尚方监承宋子间经营生漆园林百顷,721年(玄宗先天元年) 将其馈赠祁县王维。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官场失意时,也曾经写下诗句“种漆南园待成器”,可见唐朝时期人们对经营漆林和漆业的重视程度。

宋朝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统治阶级修建都城过于砍伐漆林,致使山西生态平衡一再倾斜,山西漆林的中心植被区几乎消失殆尽。126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元朝统治者设油漆局,并配备提领五员掌都,1281年,油漆局易属工部。从七品印。由于元朝政府的重视,太行山和吕梁山部分区域的漆林才逐步恢复生机。明朝洪武元年,建立21监8局4司机构,政府开始重视漆树生产。据《东明会典》记载“:每年山西即贡桐油生漆13600公斤,入京服役漆匠860人。”《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也曾经记载:明清时期山西生漆产地有平阳府之临汾、吉县、乡宁;太原府之兴县、奇岚、文水、祁县、阳曲、太谷、榆次、交城、清徐和太原市;辽州之左权、榆社;泽州府之阳城、沁水等。漆的用途也更加广泛,主要集中在寺庙、宫廷、富家以及民宅的檬饰。晋漆家具(包括推光漆器)遍布全国各地。乾隆二十七年,山西平遥鸿锦信推光漆器开始出口俄国、日本、新加坡等国[5]23。1928年,在阎锡山支持下,山西当局成立通省工艺局,并在山西平遥建立了合成泰推光漆器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6年,召开了全国漆艺代表大会,朱德、周恩来、李先念等革命前辈都非常重视漆艺事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山西的生漆桐油等产量都获得了快速增长,晋漆文化再一次获得了政府的重视。山西漆艺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三、山西漆艺发展与传承

浅谈现代漆艺中的镶嵌材料 篇9

关键词:镶嵌材料,装饰语言,材料观念,创新

一、概述

镶嵌材料在漆艺上的应用, 是除髹涂外最古老的技法之一。早在商代就出现了玉石镶嵌和螺钿镶嵌, 表现技法已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元代螺钿镶嵌的特点则是以螺片由厚变薄, 开创了“软螺钿”的新工艺;明代则以“百宝嵌”最为盛行, 把镶嵌工艺推向了巅峰;进入清代以后, 百宝镶嵌发展成为家具制作的重要镶嵌技术之一, 出现了立体镶嵌等。中国传统漆艺在数千年的历史中, 逐渐发展成含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技法繁多的艺术形式, 并始终贯穿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历史发展当中。

目前, 在亚洲一些国家对漆艺依旧保持着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比如日本的“莳绘”与韩国传统的螺钿镶嵌。由此可看出, 镶嵌工艺作为一种艺术表现语言, 不论是在传统漆艺还是现代漆艺中, 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二、镶嵌材料的应用

中国传统漆艺的装饰材料就已十分丰富, 现代漆艺受惠于它, 并在其基础上创新求变, 现代漆艺创作中的镶嵌材料既要丰富大胆, 又要考虑其入画的效果, 所以在对镶嵌材料的运用上还是要进行一些选择的。

1. 传统镶嵌材料的应用

传统镶嵌工艺多采用蛋壳、螺钿、金、银、骨料、玉石等材料与漆相结合, 加以一定的髹饰技法呈现, 这些材料的质地美与漆的美相互映衬, 形成漆艺独有的艺术语言形式。

蛋壳是在现代漆画创作中材料运用最多的一种, 其龟裂效果像陶瓷一样自然。因蛋壳的色泽不同, 粘贴的正反面颜色不同, 粘贴的疏密度不同以及打磨的轻重不同, 呈现出丰富的肌理和多层次的素描关系, 使得漆艺作品在肌理上具有奇特的艺术效果和表现张力。蛋壳粉的运用在纹饰中也经常出现, 给人一种厚重却细腻的视觉感受。

螺钿有着晶莹、光亮无比的材料属性, 在黑色大漆的衬托下, 更显得霞光熠熠, 充分体现了材料之美。经过打磨后, 螺钿折射出的七彩光芒若隐若现, 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所以它经常使用在比较重要的部位, 起到前后照应、增加画面气氛的作用。

凡以金属, 如金、银、锡、铅、铝、铜等金属材料的薄片为镶嵌材料嵌于漆面者, 均为金属镶嵌。把透明漆罩在金属箔粉上, 使金银光芒柔和含蓄, 还可以将金属箔粉与漆调成含光彩漆, 拍打成画, 灿烂明丽。

2. 特色镶嵌材料的应用

极具北方地域性特色的鱼皮、桦树皮都是在千百年历史中形成的特殊符号, 北方天然的丰富资源为漆艺中的特色镶嵌材料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鱼皮制品以北方冷水鱼的鱼皮为原料, 皮质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 比较耐磨, 且鱼皮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 多种多样, 凹凸不平, 浑然天成。构成的画面色彩斑斓, 华贵大方, 风格古朴粗犷, 同时也充分地体现出野生鱼皮天然的气质美。

桦树皮文化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桦树皮独有防水、隔凉、隔热、透气、防腐、杀菌、柔软、光滑、纹理细腻的特质, 而且各层纹理、色泽各不相同, 既可剪裁、缝制, 也可精巧地咬合, 通过巧妙的加工, 可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

3. 现代镶嵌材料的应用

镶嵌材料是漆艺作品中重要的艺术语言, 在高科技的带动下, 现代漆艺中镶嵌材料正在快速的发展, 镶嵌材料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镶嵌材料的个性语言的应用形式和内容都在拓宽与加强。明代的“百宝嵌”工艺所引出的现代漆艺文化的镶嵌材料技法, 如今由传统的单一技法逐渐演变成精美的现代艺术品, 并由材料的单一性语言转向多元化迈进。

现代漆艺作品中对镶嵌材料的拓展表现分为三个方面:新材料的应用、材料使用技法的演变、综合材料的多元趋势。当代漆艺中随手可得的报纸、图片、废弃的玻璃、铁丝、麻绳和陶瓷碎片等, 都成了镶嵌和粘贴的材料。各种现成材料的应用的方便性, 镶嵌材料肌理的抽象之美, 镶嵌材料观念的更新, 对于漆艺的继承与发扬也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从而使镶嵌材料的创作与欣赏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对传统漆文化含蓄的艺术精神有着内在的、深入的传承与发展。

三、镶嵌材料在现代漆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1. 镶嵌材料的画面运用, 是一条别具一格的创作思路, 它要求

漆艺家具有材料意识, 做到从材料角度构思, 善于发现材质美、利用材质美、体现材质美, 融艺术想象与材料表现为一体。在漆艺制作过程中, 选材是否恰当直接反映作品的艺术质量。如果需要采用蛋壳镶嵌的造型风格表现最为得当, 倘若用螺钿片拼镶, 朴实性的美会荡然无存, 螺钿本身的材质美也被淹没了。因此, 尊重材料的审美特征是漆艺创作的重要原则, 但尊重不等于沦为材料的仆人,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物尽其用。

2. 很多时候材质美的显露要依靠技术手段, 后期的工艺制作经常赋予材料自身以外的效果。

磨漆的魅力在于一遍遍地髹磨, 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对材料深层美感的挖掘过程。规律排列是一种整齐美, 若隐若现的处理产生柔和美, 大刀阔斧的印痕体现粗犷美, 同种材料施以不同的打磨结果会有很大区别。一幅漆艺作品也是可以由多种材料组成, 从形态、肌理、空间效果、质地等因素进行创作, 使各种材料组成新的视觉形象, 调整材料间的关系是这类漆艺创作的重点。

3. 材料的介入给漆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现代的艺术局势与社会需求的复杂多样需要漆艺艺术具备丰富的形态, 金属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各种金属材料应用于漆艺, 形成漆艺的新面貌;纤维、陶瓷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使漆艺形式更丰富多彩。在对这些已知的入漆材料应用的同时, 在艺术表现需要的前提下, 为丰富漆艺的材料语言, 还可大胆地实验未知的材料, 比如琉璃、纤维、陶瓷等等。通过反复的制作尝试, 对未知材料进行大胆取舍运用, 漆艺的艺术语言也将随之而丰满。但材料虽好还需出色把握, 多元的镶嵌材料的使用同时需注意有一个底限, 即漆的语言不能失去, “漆”作为漆艺语言中的基本元素不会改变。如果漆艺在多元材料的使用上超过了底限, 就会失去漆艺的独特性, 而这对漆艺的发展并无好处。

四、小结

镶嵌材料与工艺的继续发展是当代漆艺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反映着中国古语“博彩众家之长”的深刻道理, 是一种客观辩证的、谦恭包容的、勇于创新的、积极向前发展的合理态度。通过对现代漆艺中镶嵌材料及工艺的研究分析, 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继承传统所形成的一系列优秀技法、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 坚持漆艺基本的表现原则;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材料与技术的优势, 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漆艺材料技法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 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作出优秀的漆艺作品。

研究漆艺中镶嵌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是为了拓展当代漆艺领域中材料创新的这一主题, 虽然在新材料的使用方法上还有待斟酌, 技巧上还有待改进, 材料创新的同时也应该在漆艺观念和漆艺语言上进行不断创新, 但是由材料的单一性语言转向多元化迈进, 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漆艺传统, 拓展漆艺应用的新范围, 树立漆艺在当今艺术发展中的新地位, 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寇焱, 中国现代漆画[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乔十光, 漆艺[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3]张元、赵扬, 艺术材料的遐想[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浅谈中国漆艺的继承和弘扬 篇10

1. 文化传承的需要

1.1 深厚的历史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漆的国家, 也是出土漆器最多的国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使用天然漆的记录。从新石器朱漆木碗的初始萌芽, 到战国漆艺的活力四射, 到大汉漆艺的繁荣气象, 再到唐宋元明清漆艺的精湛完熟, 漆艺与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它记载着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科技、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我国作为漆艺的发源地, 不仅在本国发扬光大, 并将漆艺及其制作工艺传到朝鲜、越南、日本等亚洲国家, 推进了世界艺术文化的发展。

1.2 广泛的实用价值

漆艺主要以天然生漆作为材料, 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液汁, 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 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 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 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经生漆涂抹, 漆膜干燥后, 呈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天然生漆防水、耐酸、耐热的特性, 增加了器物的强度, 延长了器物的使用寿命。中国古代漆艺深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小到杯盘、盒、勺、筷等日常用品, 大到箱、案、祭器、墓棺等生活器具, 应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现在以实用为主的漆艺包括髹漆器皿和漆木家具, 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随处可见, 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 美学传承的需要

2.1 造型之美

漆艺中既有根据生活实用需要制作的实用型器皿, 也有满足精神需求, 专供陈列的欣赏器物。实用器皿的造型讲究对称和规整, 陈列品讲究美的形式。造型除了仿制自然界的形象外, 还根据主观想象, 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 创造出多样型乃至抽象的造型, 它们或对称、或平衡、或规整、或多变, 具有稳定感和节奏感。

2.2 工艺之美

漆艺继承并发扬了人类艺术史上的传统, 体现了美的悠久历史, 美的永恒。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器、漆画和漆立体。漆画和漆立体都是在古代漆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传统漆绘和雕漆的衍生。漆画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 将传统漆艺和现代绘画相结合, 是绘画的一个新品种。由于使用了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工具和材料, 运用了不同于其他画种的技法, 漆画具有其他画种所不能代替的工艺特色, 受到人们的喜爱。漆立体又被称为"漆雕", 是在我国传统的漆器的基础上、在日本、韩国漆艺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是我国漆艺和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除了实用功能之外, 更强调在环境艺术中起到的装饰性, 用漆的语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主要利用木胎、脱胎、笨板脂及绳胎、纸胎、软金属胎、皮胎、玻璃工艺等各种不同的材料, 并以漆做为粘合剂和固化剂, 成型后用漆来装饰, 或莳绘, 或沈金, 或髹饰, 目前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一种新的艺术潮流, 相比而言, 漆立体某种程度上比漆画更注重漆艺的技术及材料的使用。

摘要:中国漆艺历史悠久, 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是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表现的载体。本文从历史文化、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对比漆艺造型、色彩、工艺之美, 说明让国民认识和了解漆艺, 继承和发扬祖先的文化遗产十分必要。

关键词:漆艺,文化传承,美学

参考文献

[1]沈福文.中国漆艺美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

[2]寇焱.中国现代漆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3]张连生, 单德林.漆器制作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999.

[4]乔十光.漆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

高校漆艺改革建设 篇11

引言

艺术学科作为综合高校和专业艺术院校的存在已经具有百年历史,各种的改革建设议革,建议也层出不穷,今天艺术学科的建设已日趋完善,成熟,但作为服务于国家与地方的科研建设单位的高校,作为其主要的改革单位的今天应根据国情,国家建设需要和地方经济发展及学科建设的结构,来适时调整其学科建设的社会适应性需求,这里,作者以武夷学院艺术学院美术学综合材料漆艺工作室为建构蓝图,分析在今天高校全面改革,以培养应用型,服务于地方人才的高校改革方向的蓝本背景下的改革方向和出路。武夷学院艺术学院漆艺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初,实验室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为福建省美术学重点学科建设之一,承担美术学漆画和艺术设计工业设计造型漆饰工艺品及漆画选修等课程。作为重点学科建设之的实验室,漆艺的改革与创新也迫在眉睫,如何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未来出路,则引起作为教学单位的极大重视。

当代艺术院校漆艺发展的道路

1.福建艺术院校漆艺发展困境

作为中国的古老技艺漆艺,尤其是作为中国的发展重镇“福建”,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漆艺教学是福建省高校中尤为古老繁荣引以为豪的重点学科,福建高校的普及率及学科的建设率极高,几乎成为福建艺术高校的特色学科。正是从这几点来看,今天高校培养的漆艺人才发展之路就显得更加的突出重要,如何让这一古老学科传承发展,发扬,紧密地与学科建设关联,则被摆到了关键性的位置上。漆艺本身作为具有鲜明的工艺性学科,工艺的复杂性导致在教学模式上要有其特殊性,从国内的教学模式来看,大多分为两种:1,作坊师徒制,作坊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性,2,专业院校的课程专业的漆艺教学。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前者在古法和技艺的传承上有一定的稳定性,徒弟在基础技法的学习上有一脉相承之风,但创新性不足,作品显得过时,老气;后者在创新领域独树一帜,作品与时代接轨,材料的使用上更加前卫性,但不足处在于教学主导地位的不同,教学体系不完善,没有完整的教学规律,时间分散不集中,使得学生在创作创新之余无暇顾及基础学习,因此漆艺技法的学习和传承有所缺失,技艺及基本功力不扎实导致在创作过程出现许多问题后对其学科失去兴趣,以及社会环境,就业压力的影响使得大批有志青年逐渐离开。在此,笔者认为,高校漆艺的改革之路应是从上到下的改革发展道路。因此实验室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2.艺术学院漆艺实验室教学体系的目的和目标

首要,实验室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中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发展型,创新性技术人才的突出问题已经日益出现矛盾。一方面,学校的教学体系过于注重教与学,实践的动手能力也就相应地减弱,漆艺通过实验室体系与实验项目结合,主要就希望中国漆艺术教学方式规范合理化,学生通过基础学习,从掌握的技艺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或者改良漆的多种可能性。漆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产学结合,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必须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又要让漆艺在市场下得到最大指导空间,实现产教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走入市场,制造成品走人市场,真正的实现产学双赢。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漆艺教学如何在保持发展和突破的前提下去与现代教学有效结合。因为学校作为学术和科研发展的前沿地带,有责任和义务担负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中国漆艺术这一非遗财产,同时又要利用这资源实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成品的市场化。漆艺系统应以基础学习为主,后再进入主观创新,因此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侧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学院工作室的学习第一阶段则为基础的漆工训练,地底胎体的学习,学习传统漆艺的基础部分,上漆做胎底,掌握基本的髹漆工序,油料的调配,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上灰的手法及比例,这些在基础的学习中是基本之源但又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和制作的过程之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则简明扼要阐述其原理,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漆画1课程强调基本的漆艺教学,学生的作业为传统工序制作漆板4张,通过最基本的上底,裱布,刮中灰,水磨,刮细灰,水磨和黑底单髹技法练习来达到对传承工艺的学习,最后两张黑底板进行楷清,退光工序,再进行单一黑髹金粉描摹和蛋壳镶嵌技法来学习传统漆艺的基本步骤,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对髹涂上灰的技法和漆工具的了解,以及与手的关系产生微妙的变化。在工具上也尽可能地辅导学生对工具加以改良,自己制作工具,加深了解;而漆画2的学习则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转入对技法的深入学习,工艺上不具体安排技法,采取分散式教学,让学生在对漆艺技法的了解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图稿再根据技法结合到画面之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技法制作工序,交流经验,这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技术和技法的拓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传承性和发展性有显著地提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漆艺的概念有大致地理解,以便于后期的毕业创作做准备。

其次,漆艺的综合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以日本的教学体系为蓝本,日本东京艺大漆艺教学基础教学分两大类:实践类和理论类两大种,实践类则安排漆艺基础工艺:1,成型方法2,底胎制作和髹涂方式,3,装饰用技法,彰髹。理论课程则包含漆艺术史和工艺美术史,其中有艺术考察项目,对奈良和京都的古美术研究,此外,东京都等地方的博物馆,美术馆都长期陈列日本、中国、韩国等其它国家的古代漆器。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材料的认识上,课堂上由老师亲自带领购买材料,认真了解漆的构成和采割过程,使学生明白漆的来之不易。这种实践课程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大学不包分配,但会为每一位毕业生咨询、推荐工作。作品需要通过由教授组成的审查会,达不到标准,不具备学术型的作品都会被否决。决定其上大学院的学习或者其他,作为学生的出路;东京都的美术馆每年都面向毕业生举办毕业展,费用免费。而东京的美术馆、商场等的展厅和包括东京附近街道的各种大小画廊,面对艺术家举办各种各样现代艺术群体联展和个人展。日本对漆艺在国民的认知度上较其他国家有较强的审美情趣,因此会有许多全国性的募展,日本政府也将其列入文化产业,由国家扶持,培养选送批人间国宝加以保护。漆的应用广泛,不仅是工艺美术,纯艺方面;也把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器之中,不仅从纯艺方面培养,更是可以从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等领域来拓展漆的多种可能性,增加漆艺从业人员的就业之路。毕业生们不断的努力,为成为具备传承的传统漆艺大师或者具有现代艺术思想的漆艺家。或者几人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在地方发展为地方经济作贡献,部分专业突出者或回高校对漆艺教学担当。这将使高校漆艺的传承和再发展受惠,为社会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的人才再续提供保障,为高校实验室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结论及实验室发展前景

浅谈现代漆艺中的蛋壳镶嵌技法 篇12

现代漆艺是在悠久的漆艺历史, 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具有工艺美术与纯艺术的双重属性。单纯的实用与欣赏同独立的审美并存;单一的表现技法同技法的多元交错运用并存;抽象独立的设计生活, 意境情趣的创造并存。现代漆艺设计不是简单地继承、沿用传统的漆艺技法, 它囊括了创作者的现代审美意识及对形体、空间、结构、材料, 漆艺语言的重新判断认识与组合运用。漆艺的表现技法多样化, 种类繁多, 其中有变涂、镶嵌、推漆、色绘、透明色画法, 这些主要是漆器乃至漆画常常使用到的一些技艺类型, 而非全部。镶嵌表现算得上是漆艺表现中的技艺部分。镶嵌表现在漆艺中有蛋壳镶嵌、螺钿镶嵌以及其他材质镶嵌, 而最常使用的是蛋壳、螺钿以及金属丝的镶嵌。这里我们浅要谈一下, 漆艺中的蛋壳镶嵌技法, 这种方法也是很多漆艺创作者经常使用的一种。

蛋壳用到漆艺术中, 能带来些什么美呢?蛋壳是漆艺表现中的重要材料。蛋壳之美, 在镶嵌中受压力压平时产生裂纹肌理, 这种裂纹会因不同的作用力而产生出不同的变化。以蛋壳镶嵌为主的漆艺表现中, 会有不期然的多种不同纹理变化, 它的变化更加表现出创作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当然, 这些不同的变化也是一种强调肌理变化的表现手段, 如果我们仅用蛋壳镶嵌平整的表现手法, 就出不来丰富的效果。

蛋壳的美在镶嵌中的表现价值是深不可测的。蛋壳镶嵌作为一种表现美的材料, 作者要特别关注裂纹肌理的变化。有的漆艺创作者只是注重贴平, 不管肌理的镶嵌法, 是不可取的。而要弄出丰富微妙的肌理变化, 一是要有深色的衬底;二是镶嵌时要注意不同的敲击力度。镶嵌时一般用镊子拼集, 用透明漆作粘合剂, 将剔除内膜的蛋壳整碎, 形成似碎瓷般的蛋壳片, 贴在画面上并按碎、轻击、压平, 这样一点点地贴出我们的形来, 排列得疏密度构成丰富变化的层次, 表现图案的生动活泼。贴蛋壳是一件很费神的工作, 如果没有耐心, 就会事倍功半, 好多作者在贴的过程中, 没有把蛋壳粘合好, 只是一味的去把它粘上就可以了, 而忽视了是否把它压平压紧了, 导致贴完打磨得时候蛋壳脱掉, 而后悔莫及, 因此, 要沉住气, 耐下心来。蛋壳贴完之后, 会出现自然裂纹, 力度和着力点不同, 贴出的纹理也不同。贴蛋壳时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蛋壳, 这样可形成不同的自然色彩, 同时也可以在贴蛋壳的过程中粘出各种不同的疏密、疏散效果。

除了蛋壳裂变肌理的丰富性, 它自身所具有大自然的各种由白而黄的丰富色调, 本身也是一个值得留意和有机利用的。它的颜色不一, 有白、黄、灰蓝等色, 平时即应养成不同颜色分开放置的习惯, 这样可以方便使用。蛋壳内的里面可以稍微涂点颜色以方便辨认, 为的是不发生反贴内面的情形。在我们做一幅漆画时, 镶嵌上蛋壳, 根本上用不着着色, 我们就可以利用从最深颜色的蛋壳, 到最浅颜色蛋壳的丰富色调, 镶嵌出很好看的作品来, 产生一些渐变和黑白灰的效果, 这种美不是与着色相比, 简单而方便多了吗?如果我们用漆去画, 并不一定能做出这种效果来。

蛋壳镶嵌以后, 进一步的表现就是要么显示纹理, 要么隐藏纹理。显示纹理的方法是相对于蛋壳色彩之重的颜色而打磨, 打磨得时候我们借助于水砂纸蘸水来打磨, 边看边磨, 直至效果满意为止。磨的方式有轻重之分, 轻磨的时候, 多出现圆圆的蛋壳白点;重磨的时候可能连蛋壳的质感也磨去了, 而显现出一些底色的斑点来, 我们不轻不重均匀的打磨, 显现出的则是完整的蛋壳纹理。总之, 打磨显示, 是对镶嵌的再次表现。隐藏纹理的表现是要将蛋壳纹理弄得更加含蓄, 更加微妙, 并使用其具有一种另样质感的作法, 是一种上色而不需要打磨得表现技法。

蛋壳的种类很多, 有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 鹌鹑蛋壳, 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鸡蛋壳色调最为丰富, 算得上是暖色调系列, 在作品中应用的最多。鸭蛋壳有偏蓝绿色的, 并且质地略微透明发青, 多与鸡蛋壳混在一起应用, 用在漆艺中有一种高贵如玉的感觉, 它在压平敲击中发出的裂变声音更是强化了这种感觉。鹌鹑蛋壳比鸡、鸭蛋壳薄, 适用干镶嵌面积小而又精密的部分。蛋壳也可以碾碎成颗粒, 洒粘于画面。蛋壳镶嵌有素色镶嵌、着色镶嵌、正反镶嵌与多重镶嵌等多种方式, 要弄出那么多的花样, 还要针对于它的质地和纹理的丰富美感来做。像素色镶嵌是追求质地的本色朴素, 镶嵌好蛋壳之后我们连漆都不要上, 只是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滑就可以了。着色镶嵌则是要将蛋壳纹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背景, 在蛋壳表面上还要做色彩的表现, 因此才具有了一种别致的结实和透明的表现特征。正反镶嵌是为了取得正面镶嵌或反面镶嵌结合上色, 这样镶嵌完后用水砂纸打磨, 显示出的纹理对比效果比较明显:正面镶嵌磨出的是蛋壳的凸起点, 反面镶嵌磨出的是蛋壳的凹边。而多重镶嵌是为了使画面厚重有分量而考虑的。

蛋壳之美, 除了具有裂变肌理的趣味, 也是漆艺创作者被作为明亮的白色, 亮色的必要性出现在漆艺中。漆工艺中所有的色漆都是用透明漆调的, 透明漆并非无色透明, 调浅色是很受限制的, 要用白色更成问题。蛋壳镶嵌不但使漆工艺获得了很好的白色, 而且, 弧面蛋壳平贴在漆板上的自然碎裂, 呈现出如哥窑开片瓷一样的花纹, 产生一种特殊的工艺效果, 有种天然、质朴的风格, 具有自然形成的冰裂纹肌理效果和天然趣味的质感。

蛋壳的镶嵌在漆器和漆画中的应用更加丰富而具有美感。漆器中的蛋壳镶嵌拼贴工艺由来已久, 在古代漆艺家们就用蛋壳等在漆器表面镶嵌拼贴各种纹样。这种工艺是在以前贴、涂好的漆器表面上, 运用刻、填、镶嵌、粘结、填腻、推平、罩漆、着色等多种技法, 将特殊处理后的蛋壳制作成底, 然后在上面描绘各种文字、图样、精工细作而成。这种漆器, 具有天然材质美感, 格调高雅, 极富文化气息, 是欣赏、把玩、馈赠、收藏的佳品, 也是极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精品。漆画中的蛋壳镶嵌有素雅坚实之感, 根据需要在画面中即使大面积使用, 只要用得恰当、巧妙, 亦可收到极佳的效果。

总之, 蛋壳镶嵌的表现效果实在太丰富了, 每个艺术家都掌握多种不同的漆艺技法, 同时又都有自己的独到处理手段。不同的艺术构思需要不同的漆艺术语言来表现。俗话说“没有失败的工艺, 只有失败的设计”工艺的技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设计却有高低之别。一件成功的漆艺术作品绝不是华丽词藻、繁复技艺的堆砌。每一个有志于漆艺设计创造的艺术家, 都应该努力继承发掘中国优秀的传统技法, 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努力探索、创造新的漆艺形式与表现手段, 使我们的现代漆艺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现代漆艺是精神与物质一体的艺术形式, 应该具备艺术个性、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特征, 以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情感、观念, 作用于人与社会。漆艺的表现技法种类繁多, 而蛋壳镶嵌是现代漆艺创作中的主要表现技法, 利用蛋壳润白的色泽和自然碎裂的纹理, 表现出画面的典雅和秀美;通过镶嵌手法的疏密变化和选用不同蛋壳所形成微妙的色彩, 及蛋壳镶嵌中的形式感与视觉冲击。分析蛋壳镶嵌技法能了解蛋壳在镶嵌中产生裂变肌理和材质的美感, 是现代漆艺创作者所要探索和研究的。

关键词:漆艺,现代漆艺,蛋壳裂变肌理,蛋壳纹理,蛋壳镶嵌方式

参考文献

①邱坚.《漆器艺术设计》[J].吉林美术出版社, 1996年7月出版.

上一篇:一次作文教学的新尝试下一篇:人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