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职能(共12篇)
组织职能 篇1
组织结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 其设置包括所有者控制机构设置和管理部门设置, 管理部门设置又包括总经理岗位设置和从事各种业务的职能机构 (职能单位或职能部门) 设置。所有者控制机构设置受法律约束, 而总经理岗位设置又取决于所有者控制机构设置, 二者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主要研究各种业务职能单位的设置规律, 以期为企业更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参考。
一、职能单位的构建
(一)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具有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本文主张将业务循环产生的每一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单位定义为一个职能单位, 这样既不会割裂业务的连贯性, 又能使不相容职能单位相互分离, 必要时还可以将相容职能单位进行归并以节约成本、提高业务执行效率。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是指完成某项业务并负责制作相关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单位, 它处在业务循环中, 自启动职能开始至业务完成并形成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时构成一个内部业务循环。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具有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1) 工作专门化。工作专门化是指组织中任务被划分为各项专门工作的程度, 其实质是将任务细分为若干个步骤, 每一个步骤由单独的人来完成。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内部按不相容职责设置岗位,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之间按分工不同负责不同的单据制作,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具有明显的工作专门化特征。 (2) 部门化。部门化是指将若干岗位组合在一起的依据和方式。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是以该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形成为依据, 将与形成这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有直接关系的各岗位组合在一起形成的, 具有部门化特征, 可将之部门化。 (3) 指挥链。指挥链是指从组织高层延伸到基层的持续的职权线。 (4) 管理跨度。管理跨度反映职能单位内部岗位的数量。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管理跨度是指, 职能单位内部自启动作业程序至单据制作完成这一过程中所需要的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的岗位的数量。 (5) 集权与分权。除特殊授权业务外,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被授予了制作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及执行相关作业的权限。 (6) 正规化。正规化指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的程度, 反映在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层面, 就是书面规定每个工作岗位的职权、职责并于工作完成之后形成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是正规化在内部会计控制层面的必然反映。
(二) 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的绘制
绘制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 反映每个内部会计控制职能单位的业务执行过程和记录这一过程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 是职能化的组织结构构建的基础。由于绘制流程图的目的是将职能划归某一部门, 因此这里的业务执行过程是概括性而非明细化的。
绘制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常规业务 (循环) 原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对象是常规业务。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只有业务发生频率超过一定程度使得控制挽回的损失大于控制成本时, 才有可能对这些业务进行内部会计控制。这种重复发生的常规业务构成业务循环。业务循环不同, 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图也不同, 从而应分别绘制。 (2) 一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对应一个职能单位的原则。在业务循环过程中, 每一份内部会计控制单据都由一个职能单位制作完成。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过程在流程图中用子流程来表示。 (3) 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职能需要外部具有内在逻辑性的会计控制单据启动。业务循环中职能单位不能自动启动作业程序, 流程图必须反映具有逻辑性的启动 (内部会计控制) 文件。 (4) 信息反馈原则。处于业务循环上游的职能单位需要下游职能单位业务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 有必要将下游职能单位制作的单据传递给上游的相关职能单位。 (5) 流程图按制作职能单位依次横向排列, 以便进行部门设置。
(三) 职能单位构建的案例分析
1. 采购循环职能单位构建。
订单型装配制造业的采购业务包括: (1) 业务部门接受订单, 启动接单流程, 确定是否接受, 若不接受, 婉拒客户;若接受, 制作物料清单 (BOM) 。 (2) 在确定业务是否可接受时, 企业应启动排产流程, 依据企业实际能力确定能否接受订单, 若可接受, 制订排产计划。 (3) 企业若有可用的BOM上列示的材料, 启动减量采购流程, 制定减量采购单。 (4) 根据BOM和减量采购单, 启动采购流程, 制作订货单。 (5) 根据订货单, 启动合同制作流程, 制作采购合同。 (6) 供应商按订货单和采购合同备货。 (7) 供应商送货进厂, 启动进厂流程, 制作进厂单。 (8) 供应商持进厂单到采购部门, 采购部门启动单据确认流程, 制作进厂确认单。 (9) 供应商持进厂确认单到物流部门办理货物验收手续, 物流部门和品保部门启动材料进仓流程, 根据验收合格的材料制作材料进仓单。 (10) 所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皆传递给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启动财务处理流程。
2. 生产循环职能单位构建。
主要包括: (1) 核对BOM、减量采购单和材料进仓单等, 按照排产计划, 启动生产指令 (制作) 流程, 制作生产指令单; (2) 根据生产指令单启动材料出仓流程, 制作材料出仓单; (3) 根据生产指令单接收材料, 启动生产流程, 生产出的合格产品送交仓库时制作成品进仓单; (4) 启动检验流程对制程和成品进行检验, 如果产品不合格, 制作责任书; (5) 根据责任书启动异常采购流程, 制作异常采购单; (6) 采购部门根据异常采购单进行采购, 进入采购循环流程。
二、职能单位部门化组织结构的构建
(一) 同一业务循环职能单位部门化的规律
业务循环中不相容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职能相互分离的原则包括: (1) 业务执行职能与授权审批职能相分离; (2) 业务执行职能与会计记录职能相分离; (3) 业务执行职能与财产保管职能相分离; (4) 会计记录职能与财产保管职能相分离; (5) 业务经办职能与审核监督职能相分离。不相容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是同一业务循环中的不同控制点, 其职权地位是相同的, 对任何职能单位的“矮化”或“推崇”都会损害其独立性, 减弱相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效果, 因此必须授予其同级别的职权地位, 将其部门化。
(二) 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
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主要包括: (1) 修正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修正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应根据技术可能性归属执行单位以外的职能单位。 (2) 确认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确认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应归属被确认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部门。 (3) 保证性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的归并。保证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权益的单据制作职能单位, 归属其被保证的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部门。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归并相关职能单位。
(三) 不同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
1. 业务循环财务部门以外的经办职能单位归并。
(1) 授权审批、业务执行、财产保管职能单位的归并。不同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可按单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归并, 单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一是两种单据反映同一对象而需要将这两种单据的制作职能归并;二是两种单据的制作职能单位因管理对象具有类似特征和管理要求而需要进行职能归并。
(2) “大”业务监督职能单位构建。正规企业运营需要“大”业务监督职能单位进行业务规划、监督。根据经办与审核监督分离原则, 业务监督部门不能兼有业务执行、财产保管和会计记录职能, 但可兼有授权审批职能, 是否将业务监督职能与授权职能归并取决于两个职能单位业务性质和所需专业技能是否相同。相关联业务循环中的监督职能单位需要归并成业务监督部门。
2. 财务部门职能单位设置。
(1) 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能分离。根据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能相分离的原则, 财产保管职能单位应独立于会计记录、监督职能单位。
(2) 会计核算职能单位设置。主要包括: (1) 报税职能单位和报表编制职能单位的设置; (2) 先按业务循环业务经办职能单位相应设置会计核算职能单位, 再进行必要的归并。
(四) 职能单位部门化的案例分析
1. 采购循环职能单位部门化。
(1) 不相容职能单位部门化。采购业务流程中不相容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包括产品BOM、订货单、材料进仓单, 将这些单据的制作职能单位部门化, 分别形成业务及产品定案中心以及采购、物流和会计等部门。采购循环中还包括计划职能单位即排产计划的制作单位, 其归属于生产管理部门。
(2) 从属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制作的职能单位归并于主内部会计控制单据职能单位。减量采购单即产品BOM的采购量的抵减文件的制作单位, 可按实际情况归属于业务及产品定案中心或物流部门;采购合同、保证订货单的制作单位归属于采购部门; (采购) 确认单等确认供应商身份的单据的制作单位归属于采购部门。
(3) 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据的制作单位分别归属生产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和采购部门。
2. 生产循环职能单位部门化。
(1) 不相容职能单位部门化。生产业务循环中不相容内部会计控制单据包括生产指令单、材料出仓单、成品进仓单以及生产会计记录。生产指令单与排产计划密切相关, 可将其制作职能单位与排产职能单位合并, 组成生产管理部门;由于材料出仓单和材料进仓单的对象皆为原材料, 因此将这两者的制作职能单位合并形成物流部门 (材料管理单位) ;成品进仓单与材料进仓单的对象皆为实物, 管理类似, 将其制作职能单位归并于物流部门下的成品管理部门, 将生产执行单位组成生产部门, 将会计记录单位组成成本核算部门。
(2) 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单据还包括 (品质) 责任书, (品质) 责任书由品保部门制作。
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利用业务循环与内部会计控制单据构建职能单位, 进而揭示了构建职能单位部门化组织结构的规律, 以期为企业更有效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业务循环,内部会计控制单据,职能单位部门化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组织职能 篇2
案例1:一封辞职信
尊敬的钟院长:
您好!
我叫李玲,是医院内科的护士长,我当护士长已经有半年了,但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工作了,我实在干不下去了。我有两个上司,他们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优先处理自己布置的事情。然而我只是一个凡人,没有分身术,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适应这样的工作要求,但看来我还是失败了,让我给您举个例子吧。
昨天早上 8:00,我刚到办公室,医院的主任护士叫住我,告诉我她下午要在董事会上作汇报,现急需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让我 10:00 前务必完成。而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写出来。分钟以后,我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王华走进来突然质问我为什么不见我的两位护士上班。我告诉她外科李主任因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借用一下,尽管我表示反对,但李主任坚持说只能这么办。王华听完我的解释,叫我立即让这些护士回到内科来,并告诉我一个小时以后,他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像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每天都要发生好几次。
这样的工作我实在无法胜任,特向您辞职,请批准!
李玲2009、5、20
【问题】
1.案例中李玲所在的这家医院在组织结构的运行上合理吗?为什么?
2.要避免案例中的这种结局,谈谈你的建议。
案例2:宏伟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组织结构
宏伟建筑设计院是一所甲级设计院,专门从事工业、民用建筑的设计、预算、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土建勘察和施工监理。目前,该院下设有建筑设计室、结构设计室、设备设计室、岩土勘察设计室、技术室以及行政、财务办公室等部门,共有员工200余人,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管理单位,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崔院长为法人代表。
宏伟设计院曾是当地唯一的以民用建筑设计为主的市甲级建筑设计院,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堪称一流。在基建纷纷上马建筑市场火热的时期,它几乎垄断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所有大型建筑项目。员工的收入高,相互之间的协作愉快,整个设计院充满了活跃向上的气氛。
然而,市场经济下,由于基建下马,设计院的任务急骤减少。由于大型土建项目基本没有了,只有一些类似于住宅、办公楼这样的中小型项目,设计院的优势基本上发挥不出来。在当地存在着十几家大多数为乙级、丙级的中小型设计院和设计事务所,它们虽然没有资格从事大型项目的设计,但在中小项目的竞争上却具备相当的实力。市场竞争日渐激励,各设计院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压低取费标准,这样,小的设计院因自身费用低、灵活度大反而占据了优势。宏伟院却未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还一味依仗着技术力量强这张王牌坐等活源上门,很少主动去揽活,结果是设计任务渐渐消失,经济效益直线下滑,职工的工作热情消失。单位又因外欠款收不回,各种费用又高,入不敷出。设计院原本和气的各科室之间也变得矛盾重重。
1994年以前,宏伟的设计室分为四个综合设计室,每个室都配备了各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实力相当,各科室可以独立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四个室之间比效益、比速度、比技术水平,竞争气氛强烈。现今,院长却常常为分配任务时遇到的问题而焦头烂额。有一次,院里有两个项目,其中一个是三层框架结构的大型商场,另外一个是工厂的厂房。当时,设计一室和四室都有工程,崔院长决定把两个工程分派给二、三室,结果,二、三室的主任为争抢大型商场这个项目而争得面红耳赤。因为三层框架结构的大型项目虽然面积大,但结构非常规整、简单,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出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便可完成设计任务,收取的设计费很高,用土话说是个“大肥活儿”。相比之下,厂房的设计工艺要求很高,结构复杂,修改返工的情况时有发生,工期拖得也相对较长,收取的设计费又低,真可谓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领导层决定对企业内部进行改革。经开会讨论并听取群众意见,决定将综合设计室改为专业设计室,划分为建筑设计室、结构设计室、设备设计室、岩土设计室和技术室五个专业室,设计任务由各室主任在室内分配协调,确定设计人员。
这样,每次的工程任务先下到建筑设计室,由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做方案,然后画出条件图发给结构、水暖和电气专业,各专业设计人员再碰头提出各自设计时需要的条件,以便相互之间能协调统一,工程须按预先定好的日期设计完成。一天,结构室的陈主任气冲冲地找到崔院长诉苦。原来,某工程预先定好一个月后出完全图,可建筑方案刚刚定完,施工条件图却迟未发下来。结构设计的计算量与出图量都很大,短时间内很难完成,即使加班加点抢进度完成,设计质量也难保证,结构设计一旦出现问题,便容易发生大事故。但因为不在一个科室,又没办法催。建筑室主任也觉得很难办,由于甲方的要求高,又是外行,想法也变来变去,致使建筑方案改了多次,搞建筑的刘工抱怨道“这外甲方真难侍候!”最后总算是在崔院长的敦促下建筑专业的条件图发到了各专业设计人员的手中。在设计过程中,搞结构专业的张工与刘工因为几个梁和柱的尺寸和位置争论不休,刘工埋怨张工把梁、柱的尺寸设计的过大,有些梁设计的位置不当,影响了建筑的造型和空间感觉;张工怪刘工做建筑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结构专业的设计要求,因而结构设计很难达到令建筑满意的标准。这时搞水暖设计的小宁又来找到刘工和张工,说建筑与结构的设计方案不利于水暖设备的安装,局部管线位置也很难确定,但三人经过仔细研究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可谁知,等到各专业全部出完全图会签时才发现,小宁设计的管线需在墙、梁上开的洞口有些未能通知张工和刘工,刘工在画建筑施工图时发现条件图中所做的修改有些也未能及时通知另外几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结果每个专业都需要返工,特别是结构得重新上机计算,图纸的改动量非常大,令张工和陈主任非常生气,崔院长也为此事非常恼火。分配奖金时按既定比例分大家都有意见,尤其是张工,觉得自己出图量最多,返工量又特别大,又是别的专业造成的,理所应当提高比例,可刘工和小宁以及搞电气专业的小王觉得张工返工自己也有责任,不能全怪别人,结果几个人闹得都很别扭。最后,院长决定比原定的不变,院里再拿出额外一部分钱作为返工费按返工大小分给各设计人员,几个人才觉得平衡了,但相互之间总觉得有些尴尬。
眼下,崔院长为宏伟院的前途伤透了脑筋,整个外部的大环境形势十分不利,内部又纷争四起。如果你处在院长的位置,你将会做什么?
分析讨论题:
1、请根据文中的描述绘制出宏伟设计院改革前后的组织结构。
2、如果你是院长,你会采取何种组织结构?
案例3:谁拥有权力
王华明近来感到十分沮丧。一年半前,他获得某名牌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在毕业生人才交流会上,凭着他满腹经伦和出众的口才,他力挫群芳,荣幸地成为某大公司的高级管理职员。由于其卓越的管理才华,一年后,他又被公司委以重任,出任该公司下属的一家面临困境的企业的厂长。当时,公司总经理及董事会希望王华明能重新整顿企业,使其扭亏为盈,并保证王华明拥有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权力。考虑到王华明年
轻,且肩负重任,公司还为他配备了一名高级顾问严高工(原厂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为其出谋划策。
然而,在担任厂长半年后,王华明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控制住局势。他向办公室高主任抱怨道:“在我执行厂管理改革方案时,我要各部门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目标和工作程序,而严高工却认为,管理固然重要,但眼下第一位的还是抓生产、开拓市场。更糟糕的是他原来手下的主管人员居然也持有类似的想法,结果这些经集体讨论的管理措施执行受阻。倒是那些生产方面的事情推行起来十分顺利。
【问题】
1.王华明和严高工的权力各来源于何处?
2.严高工在实际工作中行使的是什么权力?你认为,严高工作为顾问应该行使什么样的职权?
3.这家下属企业在管理中存在什么问题?如果你是公司总经理助理,请就案例中该企业存在的问题向
组织职能 篇3
张家湾葡萄生产在北京市具有明显的区位、品种、技术、规模和基础优势。张家湾葡萄协会在全镇葡萄生产的发展中,在带动本地区农民通过发展葡萄产业,实现稳步增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协会自有高标准葡萄示范园330亩,资产总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具备了为广大果农提供葡萄生产到销售的全方位、系列化服务的能力。
全方位的服务方式
协会以丰富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致富农民为目标开展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完善服务组织建设,增强协会服务职能。随着葡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协会将引导、支持、调控、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一是强化信息服务,保证全镇葡萄常兴不衰。葡萄协会从1998年开始把全镇的葡萄生产、销售、品种苗木繁育等信息上网,并及时更新网上内容,并通过网络学习了解有关国内外葡萄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协会还每年定期邀请中国农大、北京农学院、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及日本葡萄爱好会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果农培训。
二是做实科技服务,进一步健全技术服务体系。葡萄协会在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协作的同时,针对全镇原来葡萄生产品种单一、品质一般、产品上市集中的现状,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承担农业部“948”国外优新品种引进项目,搞好优良品种的引种、示范、推广工作。
三是搞好引种和植保服务。每年葡萄协会统一购进优质有机肥、生物药剂等,培育优良品种苗木,成立了农药销售和植保服务公司,为广大果农提供优质农药近40种,受到了农户们的好评。
四是搞活营销和中介服务。葡萄协会一直关注市场、研究市场,针对本地区气候特点和北京水果市场的实际,大力发展优良的早熟葡萄品种。在搞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为广大果农的生产定好位。在大力开拓市场上,葡萄协会先后与市区十几家连锁超市、旅游饭店、宾馆等建立了产供销关系。
实行专业化生产,突出龙头带动作用。通过葡萄协会基地的示范作用,确定设施葡萄专业户63户,露地葡萄286户为重点联系户,通过典型,加大对农村科技宣传推广普及的力度。
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成立了张家湾葡萄协会农民技术学校。以葡萄栽培技术为主,组织148人参加绿色证书培训班等。2002年被北京林大定为学生实习基地后,2004年葡香苑先后又被中国农大和北京农学院确定为教学基地。
规范服务,坚持经常。协会每周一为专家坐台技术咨询日,每周三、周日为重点村、重点地块的巡回指导服务,此方式已连续坚持了6年。
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帮助果农开拓市场,协会以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北京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除了为农民提供葡萄种植信息、技术、生产资料等全方位的服务以外,初步实现了晚熟品种的保鲜贮存,均衡上市增值目标。
二是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农业部“948”国外鲜食葡萄品种引进及国家林业局千亩优质高效葡萄基地建设项目并通过验收。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带动了通州区葡萄产业的快速发展。3年新增葡萄栽培面积8000亩。同时,由于葡萄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力提供了就业机会。从2000年起,张家湾镇新增葡萄种植户1200户,解决了2000个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
三是协会起草制定的《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综合标准》通过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研究所的查新检索,其技术要点在国内具有创新性,已经技术监督部门公布实施,在指导北京及华北地区的葡萄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是成功举办了五届葡萄采摘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游人前来指导和观光采摘,从而使协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大、知名度不断提高。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葡萄协会为广大果农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产、加、销联系的桥梁,张家湾镇葡萄生产产业化的组织程度、服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北京市科委支持18个区县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本刊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下经济发展对科技工作的要求,实现科学技术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做出贡献的目的,北京市科委开始实施“科技工作主题计划”。主题计划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科技发展战略,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而谋划并实施的专门工作。其中,“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北京新的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各区县的资源优势以及功能定位,通过“技术扩散”、“辐射效应”和“产业关联”来促进各区县协同发展。
目前,“科技进步促进区县发展”主题计划的区县科技专项已经开始启动,实施的项目着力于加强各区县科委统筹首都科技资源、提高服务能力的建设,使区县科委在区县政府开展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中,起到吸收和利用创新资源的参谋助手作用。同时,北京市科委还组织区县科委开展各区县的科技资源情况的调研工作,并在资源与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区县科技资源情况的调研,进一步挖掘各区县集成科技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潜力,贯彻科技发展战略,变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为科技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各区县科委将在本地区科技资源情况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确立区县科技工作的发展方向,编制出区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落实科学发展观,协助区县政府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出区域发展重点与优先支持产业的政策,通过统筹首都科技创新资源,实现产业聚集与产业升级,真正达到实现科技进步促进区县经济发展的目的。
北京市科委办公室
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
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正式启动
本刊讯第八届中关村电脑节系列活动之一的“政府创新论坛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平台启动仪式”于近日在清华科技园隆重举行。服务平台首批成员单位——清华科技园、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科院中自孵化园、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在会上进行了授牌。
海淀园企业服务平台是海淀区政府、海淀园管委会在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进程中的又一创造性举措,是园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创新型服务模式的有益尝试,标志着园区服务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海淀园企业服务平台打破了以往政府服务系统、服务层面、服务模式相对单一的局面,一个重大改变是将部分服务职能延伸至专业园区等第一线服务窗口,充分借助和发挥基层服务机构的力量,通过整合、共享区域资源,为企业提供更加直接、迅捷的优质服务。
海淀园目前已形成较完整的扶持体系,拥有12个专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这是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同时,这12个园区也成为海淀园政策落实、产业聚集的12个亮点。作为海淀园企业服务平台首批成员的专业园区各具优势,其中清华科技园是惟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经形成国际研发机构、国家级研发机构、国内大型企业和中小创新企业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是北京首家专门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所建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北京地区惟一一家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中科院中自孵化园成为立足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平台;北京集成电路设计园是被国家科技部认定的七个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 海淀园管委会朱丽
“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实施
本刊讯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5月20日通过的《北京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0月1日起实施。9月29日,北京市召开《条例》宣传贯彻大会,以加强《条例》的宣传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文漪、副市长范伯元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林文漪讲话指出,《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鼓励发明创造,激发和保护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使专利技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首都科技优势,提高本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范伯元在讲话中强调了加强《条例》宣传贯彻的必要性。
北京咨询业国际交流新开端
本刊讯近日,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主办的“中美咨询业交流与发展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协会各会员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中美咨询协会的交流活动,成功开启了北京咨询业与发达国家咨询业沟通与合作的大门。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与美国管理咨询公司协会将在信息、人员、国际协调等方面展开合作。北京科技咨询业协会将开展一系列国际交流,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多学习世界最新咨询理念、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机会,促进北京咨询业国际化发展进程。
组织职能 篇4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存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结构的快速转型, 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社会管理和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都面临着结构性的改革, 为社会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创设了空间, 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但是, 由于体制的限制、法律的狭窄、制度的缺失、认识不到位以及治理的不完善, 使得我国社会组织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面临新挑战。从总体上看, 我国社会组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管理的新任务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
(一) 对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律认识不足, 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发展的意义、发展趋势以及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还没有把社会组织真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 没有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同时, 政府对社会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着“缺位”与“越位”的痼疾, 习惯于奉行“全能政府”模式而大包大揽, 往往将公共权力的触角自觉不自觉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由此导致了:一方面, 政府管了许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公共事务, 该管的事情却没有管起来, 如公民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领域;另一方面,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走向了或无为放纵或过度干预的两个极端,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受阻碍和被封杀。
(二) 双重的管理体制导致了社会组织“非法出生”和政府监管失衡问题严重。与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公共组织管理的需求而言, 社会组织严重发育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许多社会组织没有拿到政府的“准生证”而不得不成为“非法出生”的“黑户”。在双重社会管理格局下, 社会组织最终发展缓慢和发育不充分, 以致数量少、规模小、作用微, 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政府对社会组织监管的实践看, 受我国非制度性文化观念的渗透及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 各级政府普遍重登记、轻监管, 缺少以法律为框架的规范运作体系和严格监管, 使得众多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较低, 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管理空白。
(三) 社会组织自身存在“行政化运作”模式, 难以发挥其服务社会的职能。我国的社会组织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适应社会公共实践的需要而发育起来的, 目前大量的社会组织从政府部门中脱胎出来, 形成与党政部门千丝万缕的联系, 导致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 自治程度较低, 组织构造尚处于弱势状态, 在功能定位、组织制度和社会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规范、不成熟的严重问题, 无法满足现实社会群体及成员多元化、利益多层次的需求等。同时, 有些社会组织甚至为自身利益和片面发展而不择手段, 由此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 例如轰动一时的“全国牙防组”违规认证非法收取资金案, “全国高科技协作组织”分支机构以国家机关名义在各地的诈骗敛财之举、“郭美美事件”之于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等等, 严重影响和损害了社会组织的形象, 引起人们对其公益性与公信力的质疑。
创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思路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 在当代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中, 只有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大主体良性互动, 发挥自身优势, 合理承担公共管理职能, 才能实现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管理, 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 应着力在拓展公共管理职能、推进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救济等方面取得突破, 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一) 拓展公共管理职能
1. 依法承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在社会转型时期, 我国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公共管理, 不仅有利于增强社会组织发展实力, 而且政府通过将一些事务性、服务性、公益性等职能转移或委托给社会组织, 有利于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目前, 广东省已有15%的社会公益组织承接了政府转移的职能, 使社会组织彰显公共管理职能的同时, 推动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践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理念。
2. 通过参与购买政府服务,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 各种社会组织是政府购买服务的重点选择。在美国, 社会组织提供了政府出资所有社会服务的56%, 就业和社会训练的48%, 保健服务的44%;在德国, 志愿社团或福利协会提供了90%的助残服务、70%的家庭服务、60%的养老服务和40%的医院病床服务;英、法、日等国都有类似做法[2]。近年来, 香港政府推出的契约外包、政府购买等主张, 都强调应结合民间的资源与力量来推展各项社会福利方案, 政府不应该是福利的唯一提供者;福利的责任应该由政府部门、营利部门、非营利部门和家庭小区等共同负担。经验表明, 香港90%的社会福利服务是由社会组织提供的, 在公共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中说明, 社会组织参与政府公开招标的采购社会服务, 一方面通过获得财政支持克服资金困难, 提高资源动员能力, 在承接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做大做强, 发展壮大自己。另一方面, 社会组织也通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服务力量, 创建和开展各种服务项目。
3. 培育市场经济内生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依靠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形态, 从总体上看, 现阶段我国资源配置手段是复合性的, 既有行政手段, 又有市场手段, 既有公开的制度化手段, 又有在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进行的隐蔽性手段, 社会组织能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以及社会组织本身具有的自主性、自主性利益和公众性利益, 必将有利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化。另外, 从市场经济法治本质上看, 社会组织以充分尊重各个不同市场主体的财产权、所有者地位平等权和交易自由权为价值取向, 为了维护本行业、本系统的市场声誉, 维持行业生存的社会基础, 常常会自发地形成行业内部的诚信规范和准则, 并赋予其强制约束力, 要求市场主体能够自觉遵守。
(二) 推进社会新秩序的建设
治理理论, 又称为后官僚制理论, 是在考虑了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各自的缺陷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理论。治理理论认为, 公共管理的根本特征不是效率性而是公共性, 公共性以公平、公正与正义性为基础。因此, 公共管理或公共领域的治理的规范性要求, 是必须体现公平、公正与正义性[3]。这一公共性是由政治过程、政府过程、市场过程和社会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三方的共同努力, 树立新公共服务的原则, 建立参与式的制度与规则, 构建共同治理的机制, 从而实现市场监管等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要求。社会组织在产生渊源上的民间性、社会组织成员参与的自愿性和志愿性、社会组织形成目的的公益性, 使得社会组织比起政府来说具有更强的号召力。“民间组织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 能够把分散的社会利益群体组织起来。进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 实现政府与民众的双向沟通:一方面它代表社会利益向国家 (政府) 表达,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充当国家 (政府) 代言人的角色, 向社会传达国家意志, 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成为沟通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渠道。”[4], 从而既可以更有效地动员、整合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 其活动范围又可以延伸到政府管理难以顾及的领域、层面和环节, 而其所具有的自治性又使其在具体活动领域、具体活动对象、活动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更具有灵活性, 更易于促进社会沟通, 指导和规范行业会员、群体组织成员道德、文化、信誉等价值取向, 获得社会认同, 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三) 提升社会救济职能
一个服务型政府, 不可能是大包大揽的全能政府。而从社会需求的视角看, 其多样化的诉求, 也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担。一方面, 社会组织要多措并举扩大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力度, 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 要强化社会慈善救济。慈善是评判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被公认为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 有助于弥补第一次生产分配和第二次税赋分配的缺陷与不足, 缩小财富差距, 促进社会平等。第三次分配不是政府行为, 是社会行为。发展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 发动国内外的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来作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充, 建立新型社会救助机制, 建构社会的“均衡”与“秩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将发展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救灾“社会化”是一场全民总动员的社会、政治参与, 政府号召于上, 民间社会组织与个人呼应于下, 围绕共同关注的命题, 运用常设和非常设的社会化募捐组织, 通过大众传媒的信息发布和鼓吹激荡, 实现全社会对相关资源的集束、汇聚、整合, 并将之合理、有效、快速地配置到地震灾区[5]。
构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保障措施
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组织服务职能作用, 就必须深化改革, 在法制、体制、机制以及社会管理、社会公民自治等方面取得根本性实效。
(一) 从“顶层设计”入手, 加强制度供给, 创建社会组织公共管理新体制
1.加快行政体制改革, 为社会组织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奠定基石。在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下, 政府是公共事务唯一的或几乎唯一的主体, 是公共物品唯一的或几乎唯一的提供者。行政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即政府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 改变政府万能、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 落实授权或委托的管理权限, 增加新的授权或委托, 为社会组织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排除体制性障碍;其次要推进公共治理结构的建设, 建立阳光政府, 从行政控制型的治理模式转向公共治理, 加大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分开, 进一步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探索通过行政合同、行政指导、行政补助等方式, 降低公共服务成本, 为社会组织提供快捷、简便的公共服务创造条件;再次要适应改善民生和整个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 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 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强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作用的同时, 培育健全发达的社会组织, 并通过动员社会组织的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以此来弥补或替代政府之不足, 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积极作用。
2.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社会组织履行公共职能注入活力。总结我国社会公共管理实际, 人们普遍认为社会组织发育长期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 并将其原因归结为政府实行“双重管理”的限制性“制度安排”。其实究其根本, 是政府过往对社会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多持否定和怀疑态度。管理学家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 “组织化社会”将是21世纪社会的最大特征, 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形态。帕森斯认为, “组织的发展已成为高度分化社会中的主要机制, 通过这个机制, 人们才有可能‘完成’任务, 达到对个人而言无法企及的目标。”社会组织是社会实现自我管理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组织力量。治理理论认为, 政府的治理是介于“负责统治的政治和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之间”[7]。
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下, 西方国家强调在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 ……体现出以治理为理念的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8]。从中可以看出, 治理与传统政府管理范式的最基本的, 或者说是本质性的区别就是, 现代公共行政的要求就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限分散化, 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不仅作为国家机器的政府可以行使公共管理权力, 而且其他的社会公共机构特别是社会组织也应当承担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职能。事实上, 在我国市场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发挥, 而且能够减少个人侵占、无序发展带来的损失, 促进市场资源配置规模的增长。
因此, 要树立多元善治理念, 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 进一步拓展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管理领域, 培育公民意识, 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 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3.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为社会组织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 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 这些事只要有一定的规章, 放在下面, 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 让他们真正按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 本来可以很好办, 但是统统拿到党政领导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 就很难办。”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历史悠久, 并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法律体系, 对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活动的各种行为均有明确的规定。英国早在1601年就出台《慈善法》和《救济法》, 对非政府组织的行为进行了专门规范。在美国, 联邦税法501 (C) 3条款, 详细规定了非政府组织在慈善、教育、就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与灾害防御、青少年辅导等方面从事非营利性、非政治性活动可获得税收优惠。“法国则在《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等基本法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对一些社会组织的专门化管理法律, 形成了专门的非营利社团管理法以及法国商会法等专门的法律, 这些法律构成了法国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框架。”[9]。西方国家健全的法律法规明确了非政府组织的法人地位, 确保了非政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活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目前我国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当务之急是要根据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及政府职能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 加快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同时, 研究制定专门《社会组织法》和《社团活动法》, 将各地实践探索行之有效的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 并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权利、义务、地位、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 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 为促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同时, 还应对社会组织的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税收减免等方面制定相配套的法规与政策, 为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创建良好的职业环境。
(二)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为社会组织发挥服务职能提供机制和资源
1.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按照现代社会管理理论, 政府与社会组织应该是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而且是制度性伙伴关系, 以使双方受益。“这种伙伴关系强调多元化的民主参与, 即公民、民间组织以及基层行政人员等多元主体对公共治理的共同参与, 从而达到政府与公民社会良好合作的新境界。”[10]。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 “小政府、大社会”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政府应顺应社会历史发展, 以转变管理观念为基点来实现职能转变。因此, 政府应履行制度设计者、制度维护者和服务购买者的角色, 按照“对内放宽、对外放开、对下放权”的原则, 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并按照法制原则, 重视社会组织主体独立性, 在政策制定、合约订立、服务管理、评估监督等各个环节, 扩大社会组织公共权力, 建立新型的基于契约的合作伙伴关系, 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2.加大培育社会组织的力度。一是要加快行业协会、异地商会改革发展步伐, 大力扶持异地商会发展, 优化行业协会布局, 允许一业多会, 公平竞争。二是要大力发展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 加大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扶持力度。三是重点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有序发展, 做好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福利事业、生态环保、服务社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培育和发展。四是要积极发展城乡基层社会组织, 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科普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组织;大力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探索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式方法, 充分发挥其在推进村民自治、参与村务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3.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社会分层日益细化, 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利益主体呈现多样化,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社会流动加快, ‘社会人’替代‘单位人’成为社会成员主要特征”[11]。一方面, 国家要因应和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 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 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 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 维护社会公正、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秩序。另一方面, 要按照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 把社会组织推向社会管理的前台, 但“实际上并非政府责任的转移, 而是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具体方式和机制的转变, 是政府为了向公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而将其具体生产过程让渡给社会组织。[12]”, 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再一方面, 优质服务是社会组织安身立命之本, 公众利益是社会组织的核心本质要求。美国查尔斯·麦克林说:“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期待远高于对企业的期待……当非营利组织被认为表现得不够专业, 不负责任或在道德上有问题的时候, 公众的反应会非常迅速:产生背叛感, 破坏信任。”因此, 社会组织的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强弱, 还应十分注重其公信力、专业化、职业化以及组织的品牌效应, 以自律、互律、他律为准则, 建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意识, 切实提高咨询服务质量、政策研究质量、理论研究质量等, 树立社会公众品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 强化社会组织依法治理, 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坚实根基
1.强化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关系。在此前提下, 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监管体系, 坚持遵循培育与监管并重原则的同时, 力求通过监管促进发育,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准入、激励、退出、社会监督机制, 形成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按照分级管理分类评定客观公正等原则, 从基础条件、组织建设、诚信建设、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方面对社会组织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评判, 促进社会组织通过良好的公共服务质量来获得社会广泛的影响, 使服务声誉转化为服务实力, 以此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 建立健全以诚信为重点的信息披露和失信惩罚制度, 增强社会组织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 形成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 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2.落实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社会组织应当建立以制度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 包括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内部民主决策制度, 健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同时要落实信息公开, 向社会公众交代财务责任、过程责任、项目责任、优先权责任, 提高社会组织运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 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诚信建设, 通过建立强有力并积极进取的理事会、评估监督使命与战略规划、项目评估和监管、能力监控和社会监督, 以自身规范有效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真正实现公共服务功能的优化。
3.增强社会组织服务创新能力。社会组织肩负着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 对于公众而言社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公益、慈善的化身。因此, 一方面社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建立会员企业的权利救济机制, 为会员企业谋利益, 并引导组织提高服务社会的整体能力, 赢得公众更广泛的信任支持, 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 社会组织要重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职业社会地位;逐步推行社会组织负责人、秘书长、财务人员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抓紧培育专业社会工作者, 建立社会工作专业资质评定制度和社会工作者资格等级制度, 使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可以不断得到资质积累;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政策的倾斜, 吸纳、挖掘、培养和造就一批从事社会组织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 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不仅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新路径, 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社会秩序、社会救济等重要服务职能, 并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推动社会组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努力确保社会充满活力、有序运行、和谐稳定, 为建立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政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洪涛.为什么要用“社会组织”[J].中国非营利评论, 2008, (1) :19.
[2]刘金良, 姚云云, 社会组织的发展路径选择: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A],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5) :12.
[3]罗伯特·B·丹哈特, 珍妮特·V·丹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 载《中国行政管理》, 2002年第10期.
[4]侯小伏, 《论社团的组织特征及中国社团组织的发展趋势》, 《山东社会科学》, 2002.5.
[5]徐峙、戴小东, 《关于公益捐赠的法律思考》,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8第四期.
[7]毛寿龙等著:《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 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6—7页.
[8]施巍巍.国外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研究[J].商业研究, 2008 (6) :200.
[9]胡仙芝.自由、法治、经济杠杆:社会组织管理框架和思路——来自法国非营利社团组织法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8 (4) :96.
[10]吴志华, 翟桂萍, 汪丹.大都市社区治理研究:以上海为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第178页.
[11]沈爱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管理格局[N].学习时报, 2009-04-06 (6) .
组织部的职能 篇5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和指导党组织特别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探索在各类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有关问题;研究、协调和指导党员教育,主管党员的管理和发展工作;组织开展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
(二)负责干部宏观管理工作,认真履行“综合、协调、指导、监督”职能,根据上级精神,向县委提出理顺干部管理体制、划分干部管理权限 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乡局级领导班子职数、职务设置方案,经县委同意后组织实施;负责抓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负责贯彻执行和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程序;统筹协调干部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负责抓好干部双重管理工作。
(三)提出关于乡镇(区)和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以及其他列入县委管理的领导班子调整、配备的意见和建议,按常委会决定做好通气、谈话、公示、发文、到位等工作;负责县委管理干部的考察及其任免、工资、待遇、出国(境)、退(离)休审批手续的办理;负责军转营职干部的安置工作;负责对外援助干部的选派、轮换、考察管理及内调安置等工作;负责归口管理老干部工作;负责干部档案和干部统计工作的综合指导;抓好乡局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
(四)负责全县党群机关及人大、政协等机关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组织实施、综合指导。
(五)组织落实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的有关规划和方案。
(六)负责干部监督工作的宏观指导,负责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检查督促,及时向市委组织部和县委反映重要情况;负责县委管理干部现实问题调查核实及参与对反映有问题的乡局级领导班子情况的调查了解,负责对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工作进行监督,抓好干部监督制度的落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审查。
(七)制订干部教育规划,组织县委管理的干部和一定层次的中青年干部的培训 ;指导、协调、检查全县的干部教育工作。
(八)调查了解知识分子工作情况,检查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参与专家拔尖人才的选拔管理。
(九)指导县属国有企业搞好企业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用人机制和管理体制。
(十)负责县直机关党的建设的指导、监督及党员发展、教育与管理工作。
(十一)承办县委和省、市委组织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委组织部内设3个职能组(室):
(一)办公室
综合协调本部日常工作,督办检查部领导交办的工作和部务会的决议事项;负责文秘、机要、会务、信访、建议、提案办理、保密、行政后勤和文印、收发、文书档案、印鉴管理等工作;负责部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政工、人事、劳动工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机关党务工作;协助部领导抓好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
负责本部调查研究的综合协调和综合信息工作,承担中央、省、市委组织部下达的有关组织建设和干部工作的课题研究及本县专题问题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方案;收集、综合全县组织工作情况编发,有关资料及专题材料; 负责审核、起草部主要领导的报告和以部名义上报、下发、外传的重要文稿、材料;负责本部内刊编辑。
(二)组织组
负责指导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负责指导乡镇党委建设、农村党支部建设和整顿;负责指导全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负责农村党支部书记任免前备案工作;负责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党员实用技术培训;负责指导社区(街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办非公企业单位、社团组织、机关、学校等党的建设;负责指导党员管理工作,牵头抓好党员教育的协调;负责党员因私出国审批 工作;负责指导各级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健全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指导乡镇(区)、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负责了解、掌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搞好党员和党组织统计工作;负责全县党员发展工作的指导和县直机关的党员发展工作;负责县党建学会的日常。
(三)干部组
负责全县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调查研究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管理和干部政策等问题,向部务会提出一个时期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负责乡局级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负责县委管理干部的考察工作;综合分析县委管理领导班子建设及干部工作情况,搞好全县干部工作的业务指导;负责办理市管干部的任免、工资呈报手续;负责综合县委管理干部的任免、调配情况,并向书记碰头会、常委会汇报,作好研究干部的记录;负责承办县委管理干部任免通气、谈话、公示、发文及到位工作;负责全县乡局级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负责县委管理干部工资升级的审批和年度考核工作;负责管理县委管理的副 科级以上干部及参照管理干部的档案、干部信息工作和全县干部统计工作;负责营职以上军转干部的安置工作;负责做好干部双重管理工作;协助做好老干部工作;负责对外援助干部的选派、管理和外派挂职干部的工作安排与衔接工作。
负责抓好后备干部的选拔选拔、培养、管理 工作,适时提出成熟后备干部的使用建议;做好县级后备干部的考核、调整、补充、呈报工作,办理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考核、调整、补充和审批工作;负责乡镇(区)、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领导班子的考察工作,向部务会提出其领导班子调整、管理的建议,做好乡镇长调整任免前向市委组织部呈报备案 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做好未进常委的组织部长、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政法委书记和组织部副部长、纪委副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县一中副职的考察、任免、呈报工作;负责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交流、挂职锻炼干部、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工作;负责青年干部工作的牵头抓总;搞好调查研究,总结班子建设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经验,并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负责全县实行公务员制度和参照管理工作的宏观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制定全县参照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管理制度;会同人事部门制定下达国家行政机关和参照管理机关录用工作人员计划;负责县直参照管理单位科级非领导职务的设置,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职数任免前审核;负责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中层骨干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及方案审核、批复;负责办理县直单位以外和从企业调进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科级干部的调动审批手续;负责参照管理单位科级以下(含科级)工作人员的录用(聘任、聘用)、调配、考核、培训、交流(轮岗)、回避、工资、福利、奖励、离退休、降级、降职、申诉控告等工作。
负责与纪检(监察)和执法监督等部门的定期联系,收集掌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带倾向性、重大问题的信息;负责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实行纪委监督;负责干部监督制度的督办落实和对县委管理干部现实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负责有关历史遗留问题的审查结论;负责党员、干部因公出国(境)的人员审查工作;负责全县犯严重错误干部的教育管理、使用工作;负责县委管理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党籍、党龄、出生时间、学历的认定或更改 ;办理到龄科级干部退(离)休和协助办理享受厅、处级退(离)休待遇的干部退(离)休手续;负责科级干部的信访调查工作。
负责全县干部教育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的宏观管理,履行指导、综合、协调、检查职责;负责县处级领导干部、县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县级后备干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机关科级干部培训的组织协调;负责承办中央、省、市委组织部调训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县委党校建设;调查研究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的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知识分子的生活、使用等方面的问题;负责推荐、选拔、管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拔尖人才;负责选配和管理科技副乡镇长;负责县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组织职能 篇6
关键词:宏观鉴定理论;档案鉴定;鉴定主体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of archival appraisal in Netherlands, Canada and Australia, introduce the different links of archival appraisal and the functional roles of different appraisal subjec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acro—appraisal. Meantime, this paper draws the characters which are reflected by th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appraisal subjects in the three countrie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Macro—appraisal, hoping to bring some references and revelation for our country in practice of archival appraisal.
Keywords:Macro—appraisal theory; Archival appraisal; Appraisal subject
宏观鉴定理论改变了以往档案鉴定单纯以文件本身内容的微观价值判断为基础,以文件保管期限表决定档案处理结果的档案鉴定模式,向宏观意义上文件社会价值、文件形成机构职能鉴定方向转变。围绕社会结构与国家战略宏观意义上的价值鉴定分析,价值主体由文件形成者及国家利益为主向更广泛的社会利益与社会民众群体利益倾斜。档案鉴定主体代表谁的利益会影响到我们所留存的社会记忆的结构以及档案价值发挥的水平。“谁能代表全体利用者的利益公正地挑选和评价档案?谁能为未来选择历史?”[1]这是我们着手分析档案由谁来鉴定,分析档案鉴定主体的组织与职能划分的初始化问题。
1荷兰宏观鉴定实践:PIVOT项目中档案鉴定主体组织与职能划分
荷兰的宏观鉴定实践走在世界前列。荷兰的PIVOT(Project to Implement the New Transfer Period),是基于实施缩短移交时间而开展的档案鉴定项目。该项目“站在宏观的高度,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通过鉴定文件的生成背景来鉴定文件。具体地说,是通过鉴定政府各个领域的职能来鉴定执行该职能时所生成的文件”。[2]从文件形成背景和所属部门职能对文件进行鉴定,这是一种典型的宏观职能鉴定观:以文件来源机构为核心,综合分析文件形成背景、职能性质、内容等特点,系统地开展鉴定工作。
该项目保管方案的制定流程如下,“‘三方咨询 —民众的网上评价—国家文化政策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Cultural Policy)部长批准—荷兰政府报纸(Dutch Government Gazette)出版生效。其中,‘三方咨询 环节是由利益相关者来研讨并决定某职能的命运,至少包括以下几方:相关政府机构的专家,相关机构的文件实践管理者,国家档案专家”。[3]
“三方咨询”作为保管方案制定的起点,对档案鉴定起着根本性的抉择作用。相关政府机构的专家、相关机构的文件实践管理者及国家档案专家这三类主体,能够从国家战略利益、机构利益及国家档案事业整体利益出发,对需鉴定文件作“同时空”的咨询式、研讨式的裁决。这种咨询鉴定模式,兼顾了社会记忆的延续性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满足、机构职能利益的考量以及社会潜在利用者的涉及。
民众的评价被鉴定体系所吸纳,民众的意见与建议被鉴定者所考虑。这是在宏观鉴定思想下挖掘社会档案潜在利用群体、满足社会利用需求及发挥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对三方咨询方案的有效补充。民众对三方咨询的结果可以进行评价,把自己的利用需求传递给鉴定主体。国家文化政策理事会部长的批准以及荷兰政府报纸的出版生效,是对三方咨询及民众评价后的鉴定保管方案的处理结果。部长批准表明最终保管方案生效,并利用政府官方媒体“荷兰政府报”进行公开发布。社会参与度的加强,有利于鉴定标准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利益的保持。
综合上述项目中档案鉴定主体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划分,荷兰的宏观鉴定实施模式从鉴定主体到鉴定主体的补充,都围绕着如何有效保持社会记忆的延续,维持鉴定标准的多方利益的平衡与妥善的保管方案的制定。同时,加入了民众鉴定这股新的鉴定主体力量,为宏观鉴定的社会价值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2澳大利亚宏观鉴定实践中档案鉴定主体组织与职能划分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档案鉴定是基于本国文件管理标准“the Standards Australia Standard for Records Management”。该国档案学者丹尼斯·康纳指出,该鉴定模式提到了五个鉴定的取向,涵盖了长期为行政机构发挥行政管理价值以及具有广泛社会意义和价值的文件的保存。[4]社会价值的判断以及广义价值鉴定标准的提出体现了宏观鉴定的思想。
此模式有两种鉴定授权形式:一是传统的政府机构常规范围的机关部门所涉及的文件鉴定领域;二是特殊机构特殊形式的核心业务。其中,职能部门承担鉴定文件的中心任务。文件形成机构需要自行考察和分析本机构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机构所形成和积累的所有文件类型并将其纳入文件保存系统之中。同时,文件形成机构与政府信息管理专门机构共同来承担分析本机构的核心业务、核心业务中的各中心活动所形成的文件类别和整体,分门别类划分保管期限。
随后,内部咨询是对档案鉴定进行的第二次判定。内部咨询流程由国家档案馆承担,需考虑信息获取与服务、档案信息管理部门、政府办公室需求等因素。信息获取与信息服务主要针对公众信息和文件档案参考与查询需求,档案信息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档案的整理与保管,在鉴定中,需考虑他们保管的实际条件。政府人员与档案管理部门对于鉴定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例如,考察鉴定后的文件是否能够全面充分地反映和覆盖机构的业务活动等。信息获取与信息服务分析过程中,档案专家顾问的职责是提供一个相关评估:那些应该保管并作为国家档案的文件是否被挑选出来。他们需考虑:关乎澳大利亚未来发展与环境发展的文件需妥善保管;保管好那些有足够信息量和特殊能力,来证明澳大利亚国家与人民地位和环境条件的文件以及联邦政府对于他们影响的文件;能反映政府与民众互动、沟通的文件;能反映并能体现澳大利亚知识丰富,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相关文件。[5]
上述内容能够反映出澳大利亚档案宏观鉴定的三个基本主体,他们分别是文件的形成机构人员、国家档案馆档案人员、档案专家顾问等。三者构成了档案鉴定主体的组织体系,分别从文件的形成背景与形成机关的基本职能,政府的实际管理,文件的国家战略意义、社会发展意义、社会记忆功能的延续、民众的利用需求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避免了仅从机关本身和业务活动本体出发鉴定的片面性。
3加拿大宏观鉴定实践中档案鉴定主体组织与职能划分
1991年,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在鉴定联邦政府文件时开始实施宏观鉴定战略。具体方案如下:“(1)国家档案馆与文件形成机构协商文件的处置方案,称之为‘历年文件办理方案;(2)依据办理方案这一原则性框架,针对不同责任者、不同的工作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文件处置实施方法;(3)国家档案馆依据文件处置期限表,对档案文件加以具体分析研究,作出鉴定的决定;(4)国家档案馆与文件的形成机构就文件的进馆问题,对其起源、保留时间、外观形态等进行协商,作出最终的进馆决定。”[6]这种从职能出发的实践模式,贯彻了宏观职能鉴定的基本思想。
加拿大档案馆在鉴定的实施过程中,馆内文件处置部门与联邦机构一起协商来确定机构及其下属部门的重要程度。在处置时,双方认可的前提下确定文件处置计划,“这一计划详细规定了各类文件鉴定的顺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实施计划表,具体规定档案馆审批联邦机构需处置的文件范围和期限”。[7]对特殊载体的文件,处置权交由特定档案小组来完成。
加拿大的宏观鉴定模式涉及的档案鉴定主体主要为国家档案馆档案人员、文件形成机构双方。鉴定采用的是协商机制下的“背景调查与处置计划”互动体系。国家档案馆档案人员在不断分析文件形成机构的职能与文件形成背景调查的基础上,与文件形成机构协商确立“长年处置计划”。这种协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机械地套用已形成的处置方案,灵活机动地安排最有价值的文件的优先鉴定。鉴定主体双方可以说是互相制约,围绕文件的形成机构职能、文件的形成背景调查、协商讨论等开展鉴定工作。
4国外宏观鉴定实践鉴定主体组织对我国鉴定工作的启示
4.1我国档案鉴定主体的组织与职能划分现状。我国档案部门“文书处理—档案室—档案馆”的三级管理模式决定了我国档案鉴定也分成三个层级。文书处理完毕后,经由文书人员与档案业务人员进行立卷归档,“此时,既要对无保存价值的文件‘判处死刑,又要为准备留存归档的文件区分价值(划分保管期限),并据此分别立卷”。[8]文书人员与业务人员成为第一个层级的档案鉴定者。档案室在向档案馆进行案卷移交时,“主要是对立卷归档时确定的保管期限进行检查,适当调整部分档案的保管期限并决定哪些档案应移交档案馆,对确定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造册登记并销毁”。[9]这时,档案室业务人员成为第二个层级的档案鉴定主体。移交至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档案馆按照规定定期审查馆藏档案,并对保管期限划分不科学的案卷进行调整直至销毁。由此,档案馆业务人员成为第三个层级的档案鉴定主体。
4.2宏观鉴定思想下对我国鉴定主体的组织、职能问题分析。我国档案事业中的三级鉴定模式,在前两个鉴定环节中,容易忽视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这是由于前两个鉴定环节的鉴定主体(文书人员与档案室业务人员)在鉴定档案时,除了依据“文件保管期限表”与“档案馆收集范围”等规范性文件外,主要考虑对本单位利用价值空间较大及对本单位记忆留存关系重大的内容等因素。档案一旦进馆,档案馆工作人员处于鉴定的第三个环节,他们仅仅是对前两个层级档案鉴定的修正与补充。对于社会记忆的构建与档案价值的发挥也仅基于各单位所移交的档案资源,无法跳出前两个鉴定环节已经划定的资源范围。同时,三个鉴定环节相对独立,协调性不足,影响整体的鉴定结果。
相比之下,荷兰等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以上问题。首先,他们既考虑到了文件对于文件形成机关的现行价值与本机关的记忆留存因素,也在宏观意义上,将文件的鉴定扩展到了社会价值的考虑、社会记忆的留存以及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的预见性。同时,其档案鉴定模式均从文件的产生背景、文件形成机关的分析入手,从文件生成伊始就开始考虑文件、文件形成机关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另外,鉴定主体模式都遵循了各鉴定方相互补充、协商的原则,将文件的各种价值尽可能都囊括在最终的鉴定方案。
我国可以在原有鉴定模式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以适应宏观鉴定的趋势和要求。传统的鉴定主体集中于文书处理、档案室与档案馆三个层级的档案工作者。这些可以成为新架构宏观鉴定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为他们熟悉并适应档案工作的基本流程,并能在原有基础上容易适应新的模式。借鉴荷兰等国经验,可以将档案专家顾问、社会民众评价等新的鉴定主体引入我们的档案鉴定体系,并灵活运用“多方同时空咨询”、“不同鉴定主体协商”等鉴定方式。同时,我们可以沟通协调原有三个鉴定主体层级严格、前后顺序固有的模式,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关于新架构的鉴定主体体系职能划分,旧有的三级鉴定主体可以负责微观文件的价值判定,而国家档案馆可以承担国家战略的考虑及机构重要程度的评级,档案专家顾问负责社会价值的判定、未来潜在价值的分析及社会、历史、文明等相关因素的考量。社会民众的评价也可以吸纳进我们的档案鉴定体系,为民众服务并提供信息利用和咨询的工作观念同时可以得以实现。
档案宏观鉴定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减少鉴定标准的主观性,并能够从文件形成机构的社会职能以及社会价值等宏观分析层面为档案鉴定提供思想框架与实践模式。不过,宏观鉴定在实践工作中需要把实际的鉴定工作组织好,对于鉴定主体的组织与协调也应加以重视。宏观鉴定下的鉴定模式需要摆脱相互独立的鉴定程序和不同时空的鉴定流程。不同的鉴定主体代表着不同的鉴定角度与利益代表群体,他们所对应的职能分析、价值判断后的档案鉴定处理决定都关系到宏观鉴定的最终效果。宏观鉴定下的鉴定主体组织设计需要在档案鉴定主体与其所对应的不同职能判断分析上作出具体的划分。
4.3对宏观鉴定下档案鉴定主体组织问题的思考。宏观鉴定理论下的档案鉴定工作组织和档案鉴定主体的组织与职能的划分,决定着宏观鉴定思想的落实与实践领域的具体实施。从文件形成机构的职能与文件的机构价值、国家战略价值、社会公众利用价值及影响全社会历史记忆、文化发展、知识丰富、文明进步的价值出发,构建能够有效兼顾这多方面利益和价值的鉴定体系是一个很系统的课题。构建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坚持以下原则:①宏观鉴定模式下,确立档案鉴定者的主体独立、鉴定业务相互关联的工作模式;②档案鉴定者的确定与筛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来设置,同时,需要注意维护基本鉴定主体的稳定性;③避免鉴定主体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建议以规范或者立法的形式来规范档案鉴定行为;④注意鉴定模式的持续性与有效性保障,增加鉴定者的后备储蓄力量,增强鉴定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刘东斌.档案鉴定——由谁鉴定——档案鉴定基本问题思考之二[J].档案管理,2006(3):23.
[2][3]潘未梅.宏观鉴定实践的先驱——荷兰PIVOT 项目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5):34~35.
[4]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Why Records Are Kept: Directions in Appraisal,Canberra, 2000(revised2003) [EB/OL]. [2011—12—1]. www.naa.gov.au/records—management/keep—destroy—transfer/why—records—are—kept/index.aspx.
[5]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A role for reference archivists in the appraisal process (Denis Connor) [EB/OL]. [2011—12—1]. www.naa.gov.au/search/searchresults.aspx?SearchString=A+role+for+reference+archivists+in+the+appraisal+process&htm=yes&doc=yes&pdf=yes.
[6]张姬雯,薛春刚.加拿大政务档案的宏观鉴定法[J].档案与建设,2002(5):42.
[7]黄霄羽,张宁.宏观鉴定战略在加拿大的应用[J].中国档案,2000(8):46.
[8][9]胡玉琴.中美档案鉴定工作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J].城建档案,2006(7):27.
浅谈企业党组织的服务职能 篇7
定思路注重治“虚”求“实”。围绕企业党建“虚功实做”, 密切结合党务实际开展工作, “务虚求实”避免就事论事的形式主义。今年以来, 采油六厂通过紧密契合集团公司“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一转双创”主题活动的核心要求, 注重党建工作与油气生产和实际问题的“无缝衔接”, 有针对性的提出比照“四个标准”, 即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突出效果、广泛参与;突出“五个融合”, 即与油气生产相融合、与成本控制相融合、与安全稳定相融合、与党风廉政建设相融合、与典型选树相融合的工作思路。始终以求真务实干工作, 实实在在抓落实。坚持不提脱离实际的口号、不发没有指导作用的文件、不开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不下达没有时限的工作指令、不搞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查研究。重点突出党建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 突出对生产实际和基层情况的解决反馈, 确保党组织工作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
转作风要求治“奢”求“简”。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石油石化行业的优良传统。坚持以俭戒怠、以俭戒奢、以俭养德, 凡事量力而为的工作标准, 将党务工作的着力点立足于企业现实促发展, 为员工造福谋福、办实事求实效上, 而不是放在领导干部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升迁铺路, 追求表面政绩, 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文章”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精打细算, 不攀比阔气, 不讲究排场, 不奢侈浪费, 注重在“少花钱、多办事、钱少花、事办好”上下工夫。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务实求效之风, 促使党员干部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要求党务工作者做到对待群众开绿灯而不设障碍, 简化手续而不推诿扯皮, 做贡献而不捞油水, 着力打造作风过硬的“四型”党组织和“五高”党员队伍, 坚决杜绝各种官僚形式主义的“奢侈浪费”。
抓落实强调治“懒”求“勤”。“为政贵在行, 以实则治”, 真正把党务工作贯穿于油气生产的全过程, 抓落实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把工作落实到基层班组中, 落实到职工群众中, 坚持党组织工作重心放在基层抓落实上的“一线工作法”, 到最基层最一线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向一线员工问计问策, 查漏洞、找方法, 将员工“支不支持、赞不赞成、拥不拥护”作为党员干部问责追究的重要标准。坚持领导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 深入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 到工作现场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求。对干部中间存在的拈轻怕重、挑肥拣瘦, 遇到困难就退缩, 遇到矛盾就回避, 遇到阻力就打退堂鼓, 不求做好, 只求没错等不良现象严加治理纠正, 切实解决部分干部人浮于事、“只当和尚不撞钟”的不作为问题, 不断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奋勇争先、奋发有为的良好精神状态, 使企业党建工作抓出效果、抓出民心、抓出民意。
促和谐侧重治“散”求“和”。企业和谐需要同心, 同心必先聚心, 聚心才能发展。通过坚持党组织“推动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定位, 把党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将党务工作着眼于服务最大多数员工, 把多数人的利益、多数人的愿望、多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情绪, 作为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好广大职工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 切实做到发展为了职工群众, 发展依靠职工群众, 发展的成果由职工群众共享。同时, 积极教育引导最多数、最广泛的员工群体, 使员工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核心利益与切身利益的紧密联系, 并且团结起来, 为自身利益而奋斗, 促使各级党组织与广大员工一起,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实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事业同干。
总之, 服务职能作用的发挥是企业党组织找准定位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同时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也能对稳定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还将不断探索适应企业党组织的服务方式和方法, 把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的更加出色。
摘要:企业党组织的职能发挥是企业党建一直研究的课题, 在当前改革发展不断变化的今天, 如何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 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突出服务职能至关重要。
关键词:企业党组织,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陈步友.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9.
组织职能 篇8
化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作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纽带,应结合化工企业自身特点,将职工健康安全管理融入工会日常工作,努力改善生产环境,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尽可能降低企业员工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切实维护好职工利益。
工会这一职工群众组织,具有四项基本职能,即维护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建设职能[2]。在化工企业中,工会的职能是否能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到职工利益及企业发展。
1 化工企业中工会的基本职能分析
1.1 工会的维护与参与职能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和首要职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较难平衡协调,在具体利益分配过程中往往存在矛盾,企业劳动争议逐年增加,国企改制、工资发放等问题曾引发一系列劳资冲突[3]。工会作为企业内部最大的群众组织,应该全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化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应特别重视关系职工生命和健康的生产安全问题,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职业危害等情况,应该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扶贫帮困制度,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生活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帮助分流职工扩大就业渠道。
工会的参与职能主要体现在企业职工通过职代会等模式参与企业决策。例如工会要积极参与制定企业的薪酬改革制度、减员分流安置方案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应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并经职代会讨论、表决通过后才允许企业实施。工会的参与职能也体现在积极推行企业财务公开制度以及加强企业法律法规监督工作。例如指导和帮助职工按照《劳动法》、《合同法》等国家相关法规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敦促企业按时发放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工会应充分利用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平台,让员工参与到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中来[4]。
1.2 工会的教育与建设职能
工会的教育与建设职能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本职工作。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促使职工的岗位调整及职位变动更加频繁,职工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及自身素质。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素质制约和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要为职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工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教育职能在化工企业中非常重要。化工企业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会接触到易燃、易爆、强腐蚀或剧毒物质,工作环境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工会应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努力调动职工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生产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可以经常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也可督促企业投入资金成立职工资料室供职工查阅技术资料,为职工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在企业内部刊物中刊登技术骨干的论文供职工交流学习。同时,工会应通过宣传、交流平台不断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技能和风险控制能力。
工会履行建设职能,体现在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活动,引导职工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快速发展[5,6]。此外,工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职工群众中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职工的责任意识、创先争优意识导入企业精神之中。这些方面充分体现出工会履行教育与建设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
2 化工企业中工会的工作开展及组织建设
化工企业工会职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工会组织建设。当前企业工会的组织职能与经营者职能剥离不够彻底,导致其在劳动关系中的协调作用不明确[3]。由于经营者职能的掣肘,企业工会往往不能有效反馈并及时解决职工的诉求。工会在组织体制、运作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工会应在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解、权益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4],以便满足职工群众的对工会的强烈需求。工会如果能为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就能赢得广大职工的支持,进一步增加企业凝聚力,从而使工会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化工企业工会应紧紧围绕“公正、公平、有效”的工作原则,在组织建设上狠下功夫,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上务求实效[8]。企业内部应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工会的职责,便于信息及时传递及反馈。以厂级工会为信息源头,以班组工会小组为实施和响应单位,通过各级分工会将健康安全工作落实到班组,注重发挥班组工会小组长的作用,充分利用班组学习、演讲、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职工中普及劳动保护知识,确保职工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事故的技能,确保各班组各岗位切实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会应积极参与日常安全检查,监控各级危险源,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会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有效工具,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是化工企业工会有效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必要保证。工会应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监督网络,及时采集并反馈生产一线职工的需求和合理化建议,督促企业切实做好劳动保护。工会应重视职工基本资料数据库(如工会会员资料、特困职工资料)、文献资料类数据库(如技术资料)、法律法规数据库(如劳动法、合同法)等基本数据库的建设[9]。工会要构建覆盖服务区域的工作网络,并且针对工作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工作平台[10]。
3 结 语
化工企业生产环境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工会组织,应将维护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建设职能等四项基本职能与化工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为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工会必须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重视组织建设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人文关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摘要: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重视安全生产,是每个化工企业不可回避的主题。工会作为劳资双方沟通的桥梁,应将维护、参与、教育、建设等四项基本职能与化工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重视职工健康安全管理,加强各级工会组织建设。工会应采取信息化技术等有效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化工企业,工会,职能特点,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永青.浅议石油化工企业职工安全管理中工会组织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1):194-195.
[2]李春燕.浅谈企业工会的职能作用[J].科协论坛,2009(4):155.
[3]曾玉贵.企业工会组织的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4):210.
[4]李荣彪.试论企业、工会和员工幸福感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73-74.
[5]霍鸣华.浅议工会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J].科学之友,2012(2):127-128.
[6]周华娥.浅议工会组织在创先争优中的重要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6):114.
[7]沈蕾.试论新时期工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127-28.
[8]刘春燕.不断强化工会教育着力提升员工素质[J].东方企业文化,2012(7):83-84.
[9]孟明,张育平.关于工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工运,2005(1):38.
组织职能 篇9
一、着眼坚定理想信念和改革信心, 发挥导航引领作用
当前建设银行员工队伍的劳动方式、内部结构、价值观念都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因此, 工会组织必须把坚定员工的理想信念, 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
一是突出理论武装, 强化政治信仰。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是工会组织发动广大员工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新发展的力量源泉。实践中, 要防止和克服重业务发展轻思想引导, 重技能培养轻政治素养, 重业务学习轻理论武装的倾向, 要把抓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 在全体员工中切实兴起真信、真学、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热潮, 为建设银行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 强化大局观念。工会组织应针对少数员工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 密切联系建设银行企业的特点, 采取举办读书月、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 开展“构建和谐建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等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干部员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 把个人意愿与银行经营发展目标协调统一, 进一步坚定信心, 积极支持和参与建设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三是倡导解放思想, 强化创新精神。创新是推动建设银行事业发展, 使其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工会组织应针对少数员工观念老化, 因循守旧, 碌碌无为的问题, 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这个中心出发, 引导他们自觉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 牢固树立“发展、创新、卓越”的观念, 从推进观念创新入手, 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 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 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建言献策”等专题活动, 不断调动各个方面的工作积极性, 齐心协力, 推动建设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
要背记音乐的思想。如果背谱过程有遗忘可以通过回忆作者情绪来背谱, 然后通过回忆每个乐章的思想来背奏整首乐曲。
再次, 要充分发挥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内心听觉的形成离不开对音乐的想象。如果感知是评判内心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 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 因而音乐想象能力的提高会进一步完善器乐学生的内心听觉。很多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 因此作为演奏者要而热爱生活, 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 要善于观察和体验各种生活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画面, 特别是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在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生活体验,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 平时细心观察各种生活场景, 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进一步提高内心听觉, 将自身的感受融入打破音乐中, 更好地理解音乐。此外培养良好的音乐想象力还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在手风琴弹奏中, 如抖风箱所发出的音响像疾驰的火车和战士行军的步伐;颤风箱所发出的音响抒情动听, 像秋天落下的枯叶。风箱用不同的技巧发出不同的声音, 给人带来极大想象的空间。
最后, 由于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要想真正掌握好手风琴弹奏, 光靠倾听、记忆和想象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手风琴演奏者需要加强音乐修养, 除了自己所学专业基础上还要不断接触和尝试不同种类的器乐, 大量倾听各个音乐时期音乐家的优秀音乐作品和了解他们的音乐风格, 同时多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比如器乐合奏, 校内校外参加各种演出, 为歌者伴奏等, 在
四是彰显自身特色, 强化品牌队伍。充分利用工会的特点和优势, 在员工中大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开展群众性“创争”活动, 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业务发展上来, 树立过得硬、叫得响的先进典型, 宣扬优秀品质, 推广劳模品牌, 打造银行系统品牌形象, 在全行范围内营造奋发向上、拼搏奉献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关注企业全局和工作重心, 发挥服务保障作用
服务是一种社会现象, 更是一种精神理念。工会组织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 紧紧围绕业务发展开展工作, 以企业全局为出发点, 自觉将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会工作始终。
一是要善于团结员工思想, 为全行和谐发展做好保障。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 充分说明了党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也表明党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服务的精神和理念。工会组织必须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这是做好新时期工会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工会组织应始终坚持从国家的全局、讲政治的高度思考自己的工作, 把广大员工群众紧紧团结组织起来, 与党中央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一致, 为实现党和政府确立的阶段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是要善于集中员工智慧, 为党委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工会组织要把服务与服从建设银行发展这个中心任务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紧密围绕发展规划, 找准目标定位, 组织开展以“学技术、争一流、创效益、做贡献”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业务竞赛活动, 丰富广大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提升劳动技能, 在全行掀起学业务、学知识的热潮。要发挥群众组织的特点, 把银行干部员工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及时主动地为党委决策提供信息, 真正在实现和完成建设银行中心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三是要善于服务员工生活, 为推动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工会组织必须密切联系员工群众, 广泛结交员工群众, 深情善待员工群众, 诚恳听取意见, 关心生活疾苦, 办事公平廉政, 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始终与员工心连心, 成为员工的“娘家人”, 把“有困难, 找工会”的口号落到实处, 真正为员工群众诚
演奏者体验和感受其音响效果。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 视唱练耳的训练也是提高内心听觉的有效方法, 在视唱练耳的试唱、背谱演唱、音程和和弦的构唱、节奏听写、和弦和性质的听写等多方面都可以提高内心听觉能力。
综上所述, 训练和发展内心听觉是全面提高学生手风琴弹奏水平和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由于内心听觉在任何一项音乐实践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内心听觉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从内心听觉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 详细阐述了内心听觉在手风琴演奏中是怎样形成和影响它的有关因素, 并提出了平时积累的一些方法来训练内心听觉, 希望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让演奏水平更加成熟!
注释
(1) 《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普凯元.交响2000 (6) . (2) 《音乐内心听觉的心理学原理》.普凯元.交响2002 (1) . (3) 《音乐心理学基础》.普凯元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107. (4) 《怎样欣赏音乐》. (美) 科普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1. (5) 《手风琴手册》.陈一鸣.上海音乐出版社.
(6) 《手风琴教学论》.宋立权.上海音乐出版社.
(7)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上海音乐出版社. (8) 《手风琴演奏技巧》.李未明湖南文艺出版社.
心诚意办实事, 尽力竭力解难事。只有这样, 工会组织才能赢得拥护和支持, 才能在发挥作用中推动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三、着眼构建和谐环境和温暖拴心, 发挥沟通协调作用
构建和谐环境, 营造温馨舒心的良好氛围, 不仅是工会工作的主线, 而且也是工会组织必须发挥的职能作用。
一是要认清职责所系, 发挥独特优势。首先, 要确立以员工为本, 为员工服务的理念。千方百计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 真正当好员工之家, 及时把党对员工的关心与体贴, 传达到每一个员工, 千方百计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其次, 要保障职代会的制度化, 维护职代会决议的权威性。坚持以职代会为基本的民主管理制度, 切实发挥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的作用。第三, 要加强正面引导, 调动积极因素。要紧紧依靠广大干部员工, 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围绕中心, 形成合力, 立足本职, 建功立业, 共享建行事业发展的成果,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牢坚实基础。
二是要倾听反馈心声, 浓厚融洽氛围。工会作为员工之家, 要及时倾听与收集员工的心声和意愿, 迅速向各级领导反映, 督促提出解决的办法。工会要与广大员工密切接触, 组织开展好建言献策、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应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连结作用, 端正态度, 打消顾虑, 以积极主动、勇于负责的精神, 实事求是地将员工们的诉求及时反映到领导那里, 将领导们的意见迅速传达到员工群体, 切实增强领导与群众的沟通, 营造稳定和谐的氛围。
三是要开展关爱活动, 下力排忧解难。工会组织应该充分认识到各种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有利于和谐企业的构建, 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不辞劳苦, 想方设法开展各种活动, 通过积极开展经常性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讲座、文体比赛等, 为员工提供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互促共勉、激发动力的场所和机会, 齐聚人心, 整合力量, 使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明日的工作。
四、着眼弘扬企业文化和正气凝心, 发挥明理砺志作用
工会组织自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众多的文化宣传阵地, 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把握好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处理好主体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积极弘扬先进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要积极承担任务当主角。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工会履行职责的具体体现。工会组织应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员工文化生活, 自觉担当起弘扬企业文化, 传播精神文明的时代重任。
二要高扬企业发展主旋律。工会组织要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教育作用、指引作用和凝聚作用。通过紧紧围绕全行改革发展大局和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 帮助员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发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指引员工大力培育、努力实践企业精神;发挥“职工之家”作用, 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增强企业对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的应变能力。
三要培植道德文明新风尚。工会要充分运用、发挥好组织健全、制度完善、阵地众多的优势, 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 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 广泛开展符合企业实际, 贴近员工生活的寓教于乐活动, 大力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 积极打造健康文明的企业形象, 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 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助推力。
五、着眼维护员工权益和聚力合心,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工会组织, 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员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一是充分把握维权特点。面对员工权益意识日益强烈的新形势, 工会作为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的身份将更加突出, 需要注意研究以一线员工为主体的银行工会工作特点, 不断探索和实践多层次、多样化的维权载体和实现方式, 努力创造多种沟通疏通的形式和途径, 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履行维护职责时, 不仅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维权, 还要从源头到进程到结果实行全方位的维权, 更要针对员工中不同状况群体开展全员的维权。通过对员工根本利益的全方位维护, 凝聚人心, 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建行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上来。
二是牢固确立人本理念。工会组织必须始终把做“人”的工作, 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着眼点。在工作中, 主动关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 及时了解他们的情感与需求, 站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经常性地深入到员工中去, 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 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 真正成为员工的第一知情人和第一帮助者, 努力提升员工的素质与能力, 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格尊重、精神激励和实际帮助。这样, 工会组织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深入到广大员工的心, 并赢得他们在更高程度上的认同, 工会组织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三是切实搞好关系协调。首先, 是做好与党组织关系的协调工作。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紧紧围绕党委在每个时期的中心任务,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动加强与党组织的信息交流, 把员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以及工会工作的有关情况和对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向党组织汇报, 争取得到党组织的理解和支持。其次, 是做好与其他部门关系的协调工作。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过程中, 要主动协调, 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对员工合理诉求, 要与其他部门主动沟通, 平等协商, 妥善解决, 积极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第三, 要做好与员工群众关系的协调工作。通过真心实意地为员工特别是困难员工说话、办事, 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对员工不理解的问题, 及时说明原因, 取得员工的理解。通过积极主动、深入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 让党委认可, 让部门信任, 让群众满意。
六、着眼建设过硬队伍和奉献爱心, 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加强自身建设, 锻造过硬队伍, 是工会组织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要加强完善组织。建设银行各级领导与职能部门应充分认清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企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真正把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摆上应有位置, 提出目标任务, 及时帮助指导, 为工会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提供有力支持。必须从实际和需要出发, 在市区范围内实行基层工会组织扁平化集中管理, 积极探索组建大城区工会管理模式, 并在此模式下加强“职工小家”的建设, 在分行直管网点、业务中心、营销团队中发挥工会小组的作用, 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架构, 及时建立新的工会组织, 将每个员工都吸纳到“职工之家”中来, 使企业人员都能够感受到工会的温暖。
二要注重提高素质。首先, 要提高政治素质。从事工会工作的每个同志都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要牢记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其次, 要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洞察能力, 塑造优秀的人格形象, 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掌握有关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熟悉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 自觉贯彻执行工会工作的方针和总体思路, 全面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 善于将工会工作与单位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
组织职能 篇10
一、正确认识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从教育实际看, 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仅仅靠课堂是难以完成的。因此, 将团队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是确保思想道德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首先, 团队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是团组织事业的基础和源头, 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补充。其次, 团队工作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动力源泉。学生的成长既有主观因素, 又有客观因素, 除了外界的影响力外, 还要借助积极的内驱力。而团队工作恰恰是提升学生自我成长内驱力的重要保障。最后, 团队工作是保障新课改顺利推进的基础性工作。
二、当前学校团队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
1.团组织不健全, 实际功能不能发挥。部分学校团组织不健全, 没有领导机构, 团队计划不能根据每年度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科学制定, 造成在开展团队活动时, 没有计划和目标, 没有思路和举措。
2.团队力量薄弱, 能力不够。个别学校由于不重视团队建设, 因此团组织职位过少, 仅设置团支部书记一岗, 其他位均由其他教干教师兼职, 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团队工作;再者, 团队工作者需要一定的专业素质, 要熟知团队工作技巧, 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创新精神。由于没有接受过严格的专业技能培训, 团队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欠缺, 也是造成团队工作实效不能保障的根本原因。
3.团队活动不丰富, 团员的先进性不能发挥。培训中, 在“学校团队活动策划与实施”这一课程中, 系统介绍了学校团队活动策划与实施的基本原则、科学原理与实施策略, 对学校开展团队活动, 保障活动的丰富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没有完善的入团及考评机制。团组织应该成为广大学生积极进步、主动发展的凭借、依托和向往的组织, 代表着先进的力量。部分学校不重视团员纳新的工作, 在组织、考察学生的入团申请时, 没有标准和原则, 没有系统的评估和流程, 甚至不经过组织流程, 由团干部或班主任等直接任命安排, 因此导致部分团员没有代表性, 不仅破坏了团组织工作的严肃性, 还影响了学生主动加入的积极性。
5.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重视。培训中,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课引起了众多参训者的兴趣。当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以及家庭教育方式、理念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原因, 学生的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 极易引起一定的心理问题。从实际看, 很多学校的团队工作, 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或者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 很多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三、问题解决途径与建议
上述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学校的团队工作建设中, 既有共性的问题, 又有个性的问题。我们要深刻剖析根源, 制定有利举措, 优化工作形式, 全面发挥团队的实效。
1.开展团队历史教育, 提高团员荣誉感。团队工作者要利用、宣传好团队的光荣历史, 通过重温历史, 展望未来, 学习和体验共青团的光辉历程, 从而增强对团组织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 增加主动加入团组织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健全团组织建设, 保障团队职能的发挥。学校主要领导要关心、支持团队建设工作, 加强对活动的指导与关注;同时,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工作队伍。通过严格审核团干部的任职、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培训、积极开展职业信念和理想教育等, 增强团干部的敬业精神, 提高服务能力。培训中, “团队干部实用礼仪”这门课程, 系统讲述了一名团队干部应有的礼仪风采, 让我们受益匪浅。对团队干部来说, 应当加强自我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 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在工作中, 注重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教育, 润物无声式的感染熏陶, 注重待人接物的技巧和艺术, 用自己的积极行为, 展示团组织的先进力量, 从而达到教育、感染、凝聚和创新的工作目标, 夯实团队工作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团队职能的发挥, 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在课程“学校团队活动策划与实施”中, 为广大团队工作者系统分析了团队活动的实施原则, 筹备要领等知识, 对积极开展团队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团队工作者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 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组织专题活动, 提高活动实效。
组织职能 篇11
【关键词】质检机构;职能优化;组织创新;支撑体系
一、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支撑
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有潜力的新的生产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基于网络信息化管理日渐成熟,完整和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已成为质检机构提高运作效率,提升技术能力和促进核心竞争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质检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机构实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的建设在质检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质检系统内部可以通过网络更加迅速额传达文件、决策、召开网络会议、建立质检信息库和企业信息库,方便有效地对企业进行监督和服务。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增强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质检工作程序,避免弄虚作假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还为质检系统、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一个可供的交流平台。
二、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的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支撑
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机构部门的划分、部门职能的划分、业务流程的改造、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进行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时,需要对各种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才能最终做出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综合评价决策系统的支持。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的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就是在对机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职能优化等诸多要素分析和量化的基础上,通过机构的各种绩效指标数据库、评价模型及预测算法,对质检机构进行横向(与其他地区或国家同类机构进行对比)和纵向(机构不同时期对比)的比较,为机构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活动的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系统总体设计
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的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是帮助机构领导者对机构的运行状况、机构组织结构和管理状况等一系列条件作出合理有效的分析,从而做出符合机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正确决策。因此,该系统的设计应该遵循不断搜集、处理和分发信息的动态原则,能够实现对数据库的实时数据管理。
首先是关于系统体系结构,进行评价决策的首要工作是建立符合评价需求的多级指标体系,收集参与评价的目标对象的指标数据,通过运用各种量化模型对指标数据进行量化,结合权重系数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各项指标和总体目标的评价结果值,根据数值在决策模型中选择决策方案。本系统的设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式(Client/Server)3层体系结构(如图1)。(1)客户端。负责管理用户交互(模型和方案的选择,创建问题等)和报告数据结果。(2)应用服务器端。由各种组件库组成,负责任务划分、创建各个组件进程、完成分布式计算。(3)数据库服务器端。数据仓库对底层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成、转换、综合,重新组织成面向全局的数据视图。然后关于评价决策系统的详细设计。目前开发的综合评价决策系统大多是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以联机分析和数据采掘工具为手段。它满足了评价决策系统对多维特征数据的分析要求,并且克服以往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性差、利用率低的缺点。
图1系统体系结构
设计和建立数据表是建立决策系统的关键步骤。在设计的过程中,参考了一些机构和学者的相关的指标体系。其中有:(1)2010年省级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2)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评价指标体系。(3)陈昊(2010)建立的基于信息化的质检机构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据表首先是各项指标的选取,指标的选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根据上述原则,从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的目的出发,建立第一轮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应带有太强的主观性,并且能获得较精确的统计结果,易于被量化,能够对组织创新和职能优化的相关决策的效果进行有效的预测。针对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数据表(如表1)。
表1 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其具体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的方法来确定,具体步骤:(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2)构判断矩阵;(3)计算各层次指标的单排序权重值;(4)半段矩阵一致性检验。基于数据仓库的智能评价决策技术包括联机分析处理(OLPA)和数据挖掘。OLPA服务器对数据仓库的信息进行统计处理,为具有明确分析范围,提供高性能的决策支持。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及未知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以易被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该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建立OLPA分析数据库,存放多维数据、角色、数据源、共享维度和挖掘模型,采用PowerBuilder 8.0编程实现评价决策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人机交互总控模块:该模块主要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一些参数和用户的选择等信息,负责调度前台运算程序和后台各个数据库质检的数据传递和交换,便于用户进行各模块的操作,和管理后台各个数据库。如建立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用户选择指标体系包含的子指标。(2)评价决策引擎模块:该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运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使用数据库、模型库提供的数据、指标库,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提供解决方案。该模块具有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两个功能。其中,指标权重的计算根据用户的输入参数、信息和选择的评价指标算法,从指标库中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个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并结合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模块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来计算相应的目标函数,从而获得相应的综合评价结果。(3)评价模型管理模块:该模块存储并管理评价模型的有关信息。(4)指标体系管理模块:该模块存储并管理个指标体系的有关信息和资料。(5)专家知识管理模块:该模块存储设计评价所需行业、技术、管理、决策等领域的专家知识。(6)评价报告模块:该模块是决策支持系统的输出模块。
(二)系统评价决策方法
机构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活动是通过自主的改变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来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机构需要根据内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机构组织管理制度、方法、策略、措施,以保证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相应的评价决策系统从影响机构自身的多个层面及多种要素考虑,提供多种对机构优化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和企业创新的决策思路。在这个系统里的指标体系要能够评价质检机构优化和创新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并且各指标质检具有内在联系。在确定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后,还需要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因为每次机构优化和改革的重点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在系统的模型库和方案库中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评价方案。比如:通常采用比重法计算R&D投入强度指标、R&D人员投入指标、技术专利指标等分项评价指标,采用线性加权求和的方法或模糊矩阵法计算机构优化和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等。评价的方法往往由机构评价的侧重点决定,但是基本的评价指标不变。综合评价决策系统的创建能够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分析各种方案的优劣之处,来帮助其进行合理的决策。但是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外部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因此,静态的选择数学模型来进行决策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实时地跟踪机构发展的动向,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决策失误。
(三)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的政府政策支撑
质检机构的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长期的工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和评价决策系统的支持是这个工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前两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作为工具,而政府政策则是作为一个方向标,决定了机构优化和创新的方向。只有方向是正确的,才能保证最后的成功,所以合理的政府政策支撑是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强质检机构的科研能力、技术能力,合理配置检验项目,合理搭配设备和人才,对质检机构进行精简合并,鼓励质检机构走中介服务之路。
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网络信息技术是目前最有潜力的生产力,网络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有助于简化质检机构的工作流程,提高质检机构的工作效率,扩大质检机构的影响力,加强质检机构与企业、公众和行业内部之间的交流。所以,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而综合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能帮助质检机构在进行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时,更好的对各个决策的影响做出准确的分析,帮助质检机构做出最优的决策。最后政府的政策支撑为质检机构的优化和创新确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保证了质检机构在进行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时有了明确方向。将这三者作为质检机构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的支撑,保证了质检机构在进行优化和创新时的合理性,有助于质检机构在职能优化和组织创新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郭蕾.中国质检中介组织竞争力何在[J].监督与选择.2003(11)
[2]窦曦骞.面向用户需求的政府门户网站设计思考[J].图书情报论坛.2007(7)
[3]刘烨,季石磊.质量技术监督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质量技术监督公共服务信息化研究[J].电子政务.2008(11)
组织职能 篇12
1 提高工作起点, 把推进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引导服务为主旨, 将一些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农户“串联”起来, 形成一种彼此协作、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规模养殖经济实体, 在带动更多农民发展规模养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作用的不断增强, 我们感到, 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已成为梅河口市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是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的中坚力量。基于这种认识, 在充分调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及时转变工作方式方法, 变只关注为主动参与, 通过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 推动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一是把发展牧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指导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列为乡镇 (街) 年度牧业经济发展考核指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抽调得力人员, 参加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两年来, 抽调2名中层科技干部到养殖专业合作社挂职, 积极帮助企业在建章建制、科技指导、产销衔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服务。三是认真开展调研, 帮助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具体问题。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合作社在生产上缺乏统一的技术饲养规范, 养殖档案业建立的不规范。为此, 专门组织力量编写了《科学养殖实用手册》, 统一建立了养殖档案, 发放到每个牧业合作组织, 并派专人进行指导。四是搭建信息平台。积极为合作组织之间、合作组织与域内外相关企业之间搭建信息平台, 及时传递供求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五是积极服务献策。一方面为各类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积极献策;另一方面积极搞好组织协调服务, 妥善解决合作社社员资金短缺、产品没有稳定销路问题。我们积极协调银信部门扩大贷款额度, 衔接市嘉信牧业担保有限公司优先为合作社社员贷款;在产销衔接上, 积极与省内外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等相关企业联系, 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制定优惠政策, 将标准化规模畜禽场 (小区) 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重点向合作社社员倾斜。2009年, 为梅河口市红亮养殖合作社建设的肉牛小区争取以奖代补扶持资金10万元, 从2007年以来, 全市累计争取国家和省扶持牧业小区建设资金585万元, 新建和改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小区) 128个。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迅速发展, 对调整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全市逐步形成了区域明显、产业集中的三个畜牧产业带。即全市北片、中片、西片的乡镇 (街) 分别形成以养牛业, 养禽业, 养猪业和皮毛类经济动物为主的产业带。
2 强化组织推动, 大力培育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生成发展
结合牧业发展实际, 因地制宜, 适时组织推动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在具体工作中, 重点抓好三种模式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契机,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 (龙头+专业合作社+农户) 的合作经济组织, 如梅河口市吉顺发牧业有限公司以肉鸡饲养为主, 在合作组织内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发展支部创办型 (农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 合作经济组织, 突出基层组织群众可信度高、管理规范的特点, 提升养殖户的参与热情;三是充分发挥经纪能人和专业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展经纪能人领办型 (经纪能人+专业合作社+农户) 合作经济组织, 走依托专业大户和经纪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路子。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3个, 村支部创办型合作组织5个, 经纪能人领办型合作组织12个。
3 加强服务指导, 推动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大做强
【组织职能】推荐阅读:
组织职能填空题07-21
组织职能名词解释06-02
名词解释组织职能09-01
组织部部门职能09-23
组织结构职能配置05-29
党委组织部的职能08-29
职能制组织结构案例08-09
财政局调查报告--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认真组织非税收入专题10-24
人民银行职能以及基层人行职能重点08-24
职能关系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