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服务

2024-06-09

职能服务(精选12篇)

职能服务 篇1

摘要:高职教育应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发展和学生成才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基本职能, 正确理解和定位高职教育的服务功能, 强化服务意识,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大环境,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 了解企业需求, 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支点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 将高职教育真正办成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高职教育,服务社会,企业需求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诸多特征和职能已形成共识, 其中高职教育的服务职能是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职能。服务作为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是我们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 认识上的一个深化, 观念上的一个突破, 理论上的一个提升和实践中正本清源的理性选择。

一、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服务职能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服务的概念解释为:“为集体 (或别人的) 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职业教育正是在社会需求中产生, 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理想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 宏观方面, 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我国在研究各国改革发展成功之道的基础上把目光集中在职业教育领域上。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发挥我国劳动生产力资源优势, 适应宏观经济杠杆调整布局, 活跃区域经济, 最终加速我国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第二, 微观方面, 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发展和学生成才服务的。两者相辅相成, 并行不悖。企业角度:在走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 为增强产业竞争力, 各个企业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这些人才必须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进行培养。学生角度:学生在选择职业院校、选择专业的时候, 就是在选择能够满足他需要的服务者。尽管学生在报到、注册、交费时没有向学校提出任何“服务”的要求, 而实际上他就是在“购买”学校的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服务职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将企业视角和学生视角合而为一, 实现最优化发展。

二、高职教育服务职能的误区与调整

目前, 高职教育服务职能存在以下误区:

第一, 学校在与企业的结合过程中, 认为只要有企业参与, 无论形式和内容如何, 都是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 目标在于借助企业的力量打造高职教育的特色。而这种想法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形而上学性, 没有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 没有设身处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或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是学校与企业没有高度融合的重要原因。

第二,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人们习惯将学生视为受教育的对象, 接受教育者的培养、雕塑。因此,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 认为学生是知识接受者和存储器;在教学方法设计上, 认为教师的安排是最科学、合理的。当达到教育目的时, 人们常说的是“孺子可教”;而当教育行为屡遭失败时, 人们又会发出“朽木不可雕也”的感叹。事实上, 学校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教育, 是专制型家长的作风, 是一种习惯。

第三, 服务观的片面化。提到服务, 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商业服务, 是一些舒适、快捷、方便化的服务。在学校谈服务, 充其量是生活方面的后勤服务, 而并没有认识到管理、教学、督导、招生、就业都是一种服务, 更没有意识到学校就是一个服务圈, 并且具有极强的辐射功能。“服务”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定位, 导致了学校普遍地缺乏服务意识。

因此, 我们应解放思想、拓展思维, 调整认识上的误区, 主要有两点:

第一,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大环境。职业教育是一种有“需求”才产生和发展的教育。目前, 高职教育受到了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关注, 在政策、资金、实训条件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政府之所以要投入职业教育, 是期望未来的社会成员能获得应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企业之所以要支持职业教育, 是期望现在和未来的员工, 能获得应有的生产能力, 成为能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家长和学生之所以要选择职业教育, 是期望学生能获得就业能力。职业教育必须兢兢业业地为这些“需求者”服务, 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否则, 我们就将会失去需求, 失去服务对象, 失去职业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 最终失去我们的职业院校。

第二, 要树立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服务业”的观念, 只不过它是一种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 主动听取企业对未来员工的需求条件,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三、高职教育发挥服务职能的关键点

第一, 让服务观念深入人心, 形成服务型的校园文化。

服务需要知识基础和崇高理想的支撑, 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欣赏、一种品味。服务观的纵深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 也会反作用于文化。高职学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研究相应的方略, 通过校园文化手段让广大师生理解什么服务以及如何行使服务职能。

第二,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脉络, 为企业提供服务。

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布局调整, 也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程度。一个高层的职业教育管理者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职业教育研究者、一个企业家和一个经济师。职业教育要为企业服务, 但不是盲目的服务, 而是在充分研究区域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智选择。我们要选择与学校专业密切结合的企业进行合作, 但前提是平衡企业的需求, 以满足企业需要作为出发点, 为企业提供技术、人力资源和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第三, 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 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支点为学生服务。

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不明确, 虽然志向高远但不知从何做起, 虽然迫切需要学校的帮助却不知谁能排解忧患。高职学院应在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现状的基础上, 发挥校内招生、就业、特别是职业咨询、心理咨询等部门以及广大班主任或教学辅导人员的作用, 可以通过面谈、电话沟通或体察宿舍等方式为学生明确职业目标, 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 解决现实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服务职能。

教学过程是一个学校最为微观而美好的单元, 也是启发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创造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机。高职学院的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都应该发挥好服务职能。学生有自己需求, 有自己的发展意愿, 不愿接受被动的塑造和打造, 特别是在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之后, 对自身的要求就会提高, 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艺术和技巧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出来,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克服怯懦心理, 自信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要敢于面对学生对问题的质疑, 而不能只顾完成自己的授课计划。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好坏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 如果学生感到教师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服务的失败。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这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不谋而合, 因此, 无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的教师都要放低姿态, 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 与学生平等对话, 从知识和心灵两个方面实现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陈伟国.高职教育服务概论.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6, 6.

[2]托起职业教育的明天.“2005上海中华职业教育论坛”论文汇编.

职能服务 篇2

中国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展方

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不仅将为国内发展奠定基础,而且对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具

有深远意义。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要增强忧患意识,充

分利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

好应对各的准备,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为此三大队转变

职能,服务企业着手,先后派民警深入基层意、为企业发展

创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领导满意、项目满意、群众满意。

今年四月份,物贸公司第一次承揽大型综合性工程:黄

骅南站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开工,京石高铁徐水、清苑制梁场

工程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面对河北保定、沧州地区复杂的社会治安及周边险恶的施工环境。三大队教导员刘继峰带

领民警张卫斌、王权利深入基层,从4月至10月先后去河

北朔黄扩能改造项目部、京石高铁徐水、清苑制梁场等单位,不等不靠,积极联系徐水县公安局东史端乡派出所、黄骅市

公安局、治安大队、黄骅镇、滕庄子乡、开发区等三个派出

所、协助项目部处理路地纠纷及各类的对外协调工作。

4月份一到扩能项目部,在项目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加强和改进对外协调的工作程序,努力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并根据不同事件的性质、类别、特点进一步明确和把握时间、规律、临机决断、依法依理的处置,有效防止事态升级转变。坚持每天开车巡视施工工地,掌握施工环境动态。整合内部资源,充分依靠地方公安机关的力量,初步实现预知、预判、预警、预防。从而合情、合理、合法的协助项目部协调、处理、解决黄骅镇和滕庄子乡9个自然村部分村民的挡道阻工、故意伤害职工、征用施工便道、恢尘污染等等各类纠纷80余起。

参与协调、解决运输道路的污染、施工征地的复测、引大入港饮水管道和国防光缆、电缆的迁移、征地的清表、施工便道的排水、枣树、养鸡场、民工受伤上访闹事等补、赔偿问题。在依法解决职工被当地村民打伤问题后,及时请黄骅市开发区派出所领导一行三人到项目部召开处理当事人大会,震慑违法、违纪嫌疑人,使广大干部职工安心大胆的干好本职工作。

同时与地方综治、乡镇、派出所联系商议、密切配合、动员铁路沿线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共同维护铁路建设安全,把创建平安铁路活动与创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等活动相结合,严格落实爱路护路责任制。利用广播、宣传车张贴标语等多示种方式,制作6条横幅法制宣传标语、利用宣传车深入铁路沿线村庄、社区、厂矿企

业、村镇学校、广泛开展教育警示和村民爱护护路宣传教育,增强了沿线群众的法制观念,形成自觉爱路护路、共同打造和谐稳定、安全文明铁路线的良好局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积极参安保与各级领导来工地视察、检查的工作。并提前到工地把行车路线走一遍,高度重视,关注小事,做到心中有数。形成内外策应、机动灵活的局面。确保各级领导的绝对安全。维护企业形象

西安市公安局铁路建设警察一支队三大队

职能服务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1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12-02

玉门市柳河乡卫生院成立于1956年,承担全乡3402户,1.15万人口及周边农垦团场0.6万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任务。卫生院单独设立党支部,职工11人,其中党员8人。全院现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62平方米,编制病床21张,开设内、外、妇、儿、中医、产科等12个临床科室,拥有200mAx光机、B超、三导心电图、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价值65万元医疗设备36台件。年门诊1.8万人次,住院400余人次。

近年来,柳河乡卫生院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将党建工作与落实新医改任务、推进农村公共卫生、加快基层人才培养、提高医疗质量、落实惠民政策、优化行业作风紧密结合),用工作实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全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的全面提高。

1 规范管理提质量破解难题促发展

在党建工作中,柳河卫生院坚持以“医疗作风优良,岗位服务规范,群众评价满意”为标准,积极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卫生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坚持“管理就是效益”。以制度管理为手段,以规范行为为标准,以程序操作为要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服务前移,推进科室责、权、服务协调统一。实行“四点一线”的工作方法,即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破解难点、发现亮点,深入临床一线,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努力降低医药费用,积极创建和谐、优美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遵循“有因可循、有证可求、对症治疗”的治疗原则,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让患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实行全员竞聘制和绩效工资制,通过以上活动,有效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以重基础,强内涵,维护群众利益为重点,在改善医疗环境上下功夫。依托国债卫生院建设项目,建成866平方米的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投资30万元对6个村卫生室全部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全面改善了乡村就医环境。同时,根据基层卫生院职能定位,对内部科室进行了重新调整设置,突出公共服务职能,体现以人为本特色,做到服务标识规范、清楚、醒目,门诊、病房清洁、舒适。三是从全乡群众的健康考虑,提升卫生院在新医改政策指导下的服务职能。率先在全市推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对6个村卫生室实行行政、财务、药品、人员、工资“五统一”管理,并从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初级卫生保健任务落实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评价,形成了一套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保证全乡各项卫生工作的有效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四个全覆盖”目标和新医改政策要求,大力实施惠民服务工程,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目前,全乡参合农民1.14万人,参合率99%,累计补助医疗费用73.9万元;人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控制在20元和700元以内,有效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2 突出特色重实践更新理念优服务

柳河乡卫生院坚持把“两推进一提高”(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标准、严要求开展工作。大力实施“六个一”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卫生院全体职工进村入户,为广大农户送医、送药、送健康。一是签订一份责任书。由卫生院的医生、护士与乡村医生对全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包村包组,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医生、护士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4次业务指导,每月利用不少于10天的时间走村入户,对农村患者进行回访,开展家庭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二是人手一张医患联系卡,注明责任医生、责任护士姓名和电话号码,分发到农户家中,方便随时联系。三是开展全乡疾病谱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制定并实施群体健康干预措施,对普查出的慢病患者每人建立一份健康管理手册,动态管理,定期访视。四是每半月开展一次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活动。五是每季度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提高居民自身预防和保健意识。六是每年开展一次全民健康体检活动,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最终达到“治未病”的目的。活动开展以来,共发放医患联系卡1.4万张,建立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手册1206份,孕产妇访视500余人次,健康体检9800人。

3 转变作风树形象争先进位定实绩

充分发挥95598服务调度职能 篇4

1 警醒:满意需从源头抓起

每到雷雨天气, 或是用电高峰期, 湘西电业局客户服务中心95598的座席员们就感到异常紧张, 因为客户报修的电话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应接不暇。有时, 即使她们竭尽所能地解释、答复, 客户仍然不满意, 牢骚满腹。

要怎样才能让客户满意呢?客户满意的源头又在哪里?针对这一问题, 该局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 找到了供电可靠性不高的症结, 决定实施生产异常管理, 围绕“一切为了客户满意”这一目标, 将营销线和生产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营销线员工将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主动地整理反馈到生产部门, 再由生产部门进行整改落实, 环环相扣, 解决问题。

对此, 该局领导高度重视。主管营销的副局长张世勇多次在营销周例会、月度例会上组织相关部门, 讨论对生产异常的管理和监督。2009年9月, 生产异常管理纳入《湘西电业局供电服务调度管理规定》, 为生产异常管理闭环到位提供了制度保证。该局主管生产的副局长肖德祥也就实施生产异常管理表明了态度。他强调, 要密切关注配网设备状况, 重点安排台区整治, 通过配网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整治, 大幅降低配网跳闸率和故障率。

2 改变:紧密协作解决难题

“7月12日9时28分, 吉首农网304马白线跳闸;7月20日17时53分, 该线路再次跳闸。”在湘西电业局95598的《配网故障统计表》中, 座席人员总会细致地记录下同一条线路或台区故障次数达到2次以上的异常情况, 并对线路 (台区) 名称、故障原因、影响范围、故障次数、少供电量等内容一一记录在册。这是该局95598对配网设备频繁故障情况进行的实时监控。

随后, 这些记录有生产异常的统计表会及时发送给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 再由相关部门或单位在规定时限内消除整改, 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95598, 形成闭环管理, 也解决了不少客户的烦恼。

2010年7月, 由于电压不稳, 家住凤凰县金家园小区的王大姐家的空调一到用电高峰期就无法使用。7月3日, 王大姐一个电话打到了95598客户服务中心。随即, 95598客户服务中心将问题以工单形式反映至湘西电业局生产部和凤凰电力局, 凤凰局马上组织人员现场查勘, 最终决定为该小区变压器增容, 彻底解决了电压不稳的问题。一个月后, 95598致电王大姐, 对她反映的问题进行回访, 得到了客户满意的答复。至此, 这一问题在营销、生产的紧密协作下, 得到圆满解决。

3 成效:1加1可以大于2

凤凰电力局副局长陈要严现在有这么一个习惯:每逢该局有计划性检修停电, 他都要亲自到现场监督, 遇上非人为因素需要延时复电时, 他总会打电话到95598, 说明原因并随时了解客户的反馈信息。

陈要严说:“服务客户, 不光是营销人员的责任, 生产线员工一样身负重任。”

在整个湘西电业局, 因为有制度、有监督、有考核、有闭环, 生产异常管理的实施逐步走向常态化和规范化。在95598实时监控配网设备频繁故障和配网台区电压异常情况中, 对异常的分析和统计结果成为生产部门台区布点、配网设备更新改造的主要依据;在95598加大对配网线路计划检修停电、限电信息发布和兑现情况的监督考核中, 又促进了计划检修工作规范守时。

在主动关心客户感受的同时, 该局生产部门还积极安排大修资金用于配网标准化建设及设备标准化整治。

营销和生产的互动协调, 从源头解决了客户故障报修等难题, 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赢得了客户的称赞, 同时又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互动交流与共同提高, 促进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客户服务部职能 篇5

一、负责产品销售的售后服务工作,建立科学、高效、完善、合理的客户服务体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

二、负责组织办理业主入住手续及物业管理配合等工作。

三、负责售后的客户投诉事务处理工作。

四、负责入住客户房屋的质量维修和理赔等工作。

五、负责监督各总包、分包施工单位的客户报修问题的维修、尾保等工作,并对施工单位的不配合等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和启动应急维修队伍等工作。

六、负责售后的客户关系维护和保养等工作,增进客户对企业的沟通、了解与认知。

七、负责公司产品的质量、设计、施工等方面的信息反馈工作。

八、负责协调政府部门等关系,进行入住客户的产权手续办理等工作。

九、负责售后客户的档案管理等工作。

十、负责贷款客户欠银行月供的催收、催缴工作。

十一、负责对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

十二、负责本部门员工专业技能、服务等方面的培训以及对其他相关部门服务规范等的培训。

十三、根据公司其他部门的要求,协助和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发挥统计职能 服务经济发展 篇6

一、全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基层,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全年共撰写统计信息近150篇,被省内网采用25篇、市局内网采用100篇,撰写统计分析25篇。其中《2013年县域经济考核方案变动解析》被廖书记签批、《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解析》被常区长签批。配合区委区政府完成了2012年《东宝区情》及《东宝区志》的更新工作,每月按时对外发送《统计快报》及《统计月报》,并在《东宝公众信息网》公布,方便各届随时查询数据。及时提供区委、区政府等领导要求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二、加强部门联动,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及时沟通汇报,整体联动。将确保数据质量作为统计部门第一要务,根据省局5月20日数据质量核查情况通报视频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向乡镇、街道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省统计视频会议精神认真抓好我区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及时组织召开乡镇、街道、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重申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绝不能干预企业上报数据的原则,要求用真实可信的数据做监测分析,为党委政府提供建议和决策参考。二是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召开乡镇、街道月度考核会议,通报数据质量监控情况,要求各乡镇(街道)做到即报即审即改。紧紧围绕数据质量第一的意识,不断转变统计观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努力突破瓶颈制约,有序地推进东宝统计工作的科学发展。三是组织召开各项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今年下半年,常区长组织召开几次重点支撑指标督办会议,就各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对我区GDP的影响进行测算,要求各部门重视部门数据质量,与统计部门做好数据衔接工作,提高部门数据与统计数据的匹配度,圆满完成我区GDP全年目标任务。

三、全力服务“四上”单位申报,圆满完成市定目标

2013年,东宝区统计局全力服务规上企业、限上企业培育工作,早安排早布置,采取印发申报指导手册、组织专门培训、召开专题督办会议,联合部门上门督办、专业人员集中会审、邀请市领导帮忙会审等方式加大对“四上”企业申报的服务力度。全区全年申报“四上”单位170多家,通过95家,其中工业18家,净增16家、房地产9家、建筑业6家、限上商贸法人单位56家,净增47家,个体户60家,净增43家、重点服务业9家。圆满完成了市政府给区政府下达的规上企业净增16家,限上商贸单位净增35家任务。

四、发挥统计职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每月定期召开县域经济形势研判会,要求各县域经济责任单位对照年度目标对每月经济情况和全年形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确保各项数据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并对各项考核指标逐一分析,找准差距、原因、研究制定赶补措施,算好时间帐和任务帐。同时加强对乡镇、街办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督办检查,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东宝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第一方阵的位置不动摇。

五、争取领导重视,做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

认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从组织、宣传、人员、经费等方面着手,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成立了以常务副区长常北方同志为组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东宝区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第三次经济普查的组织领导和普查事项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要求统计人员按培训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填报普查表,按普查制度规定报送方式上报各种普查资料。由经济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普查培训、摸底、登记、基层表审核、数据处理、抽查验收等环节实行严格管理,确保普查质量。

2014年,我们将继续积极配合完成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抓学习、抓管理,切实解放思想,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继续加大统计干部培训力度,提升统计干部服务基层的能力,加大对基层统计的指导和服务;提升统计干部业务分析的能力,组织多层次培训,开展统计知识主题竞赛活动,以学以致用为原则,不断提升统计干部看数据、懂数据和用数据的能力,力争在全市统计系统考核中再创先进。

职能服务 篇7

一、围绕领导决策, 提升参谋服务水平

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分析, 为了给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 我们紧扣决策前、决策中和实施后三个环节, 强化调查研究、统筹推进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优质服务。一是事前参谋。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坚持超前谋划, 提前介入, 积极围绕党委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展调研, 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今年以来围绕项目建设、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改善民生等工作撰写调研报告30多篇, 提出合理化建议50多条, 一批建议进入领导决策。特别是在县委酝酿实施“旅游立县”战略这一重大决策时, 我们紧贴县委领导思路, 注意搜集整理省内外有关经验材料, 从宏观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市政建设等方面, 为决策层提出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科学建议, 累计撰写调研报告9篇, 共计3万多字, 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为县委最终确定“旅游立县”战略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事中反馈。在县委实施决策中, 我们始终坚持统揽全局, 全面、及时、准确收集党委决策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综合分析,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使县委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拆迁改造过程中, 我们发现农民配合拆迁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浅层次原因是争取高额补偿款, 深层次矛盾则是失地后的就业与保障问题。我们将这一关键性问题反映到决策层后, 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建立了失地农民就业与养老保障机制, 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拆迁进度大大加快, 有力推动了城镇面貌“三年上水平”进程。三是事后总结。对党委决策执行落实后的情况及时进行回头看, 对工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亮点进行认真总结提炼, 把一些典型做法加以推广应用, 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今年3月, 由县委办公室牵头、参与、把关总结的“重点工作时效问责制”以县委正式文件下发, 为我县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直接带动了招商引资工作新一轮的井喷, 全县累计引进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7个, 同比增加47个, 总投资144.5亿元, 同比增长25%。

二、围绕中心工作, 提高协调服务能力

党委办公室处于党委系统的中枢位置, 担负着协助党委履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职责, 我们坚持把工作坐标定位于服务发展这个中心和大局上, 始终秉承“人际协调求和谐, 工作协调求顺畅”的理念, 不断强化协调意识, 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搞好纵向协调。在对上协调中进一步发挥好服务作用, 按照领导的授权, 牵头组织各类重要会议和活动, 协调好文稿的起草、会务的安排、事务的办理, 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在对下协调中发挥好指导作用, 加强与乡镇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 完善重大信息互通联络制度, 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密切协作, 形成工作合力, 共同服务全县大局。二是搞好横向协调。在横向协调中发挥好中枢作用, 加强与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办公室之间的沟通, 对重要工作和重大问题及时联系, 相互沟通, 保证四大班子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 形成围绕中心、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三是搞好内部协调。在内部协调中注重培养团队精神, 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在日常办文时互通有无, 加强交流;在日常办事时互相支持, 及时补台;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互相帮助, 共同面对, 做到既分工又协作, 打好总体战。

三、围绕工作落实, 加大督查力度

抓好农技推广提升服务职能 篇8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效果

为更好地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技推广的最佳结合,我们在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推广责任、人员聘用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实行绩效考核制,把农技推广的整体工作、主要任务以及日常管理融于一体,分解成各项指标,落实到每个站、每个人、每项具体工作中,年终由县、乡、农民三方根据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对每个站、每个人进行量化评定,综合打分,根据综合评定结果,分档兑现农技员入户补贴和重大推广任务绩效奖励。

二、以基地建设为平台,发挥农技推广辐射功能

建平县农业中心分别建立了黑水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杨树岭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万寿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总面积1250亩。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示范基地已初步实现了融试验、示范、品种贮备、良种繁育于一体,已经成为农技人员的试验研究基地;对农民实施科学普及的观摩培训基地;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基地;农情信息采集传播基地;优良种苗繁育基地;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评估基地;大学生生产实践基地。基地已经成为集农业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真正成为科学技术展示的平台和技术人员发挥才智的舞台。

三、以推广项目为抓手,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

为更好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多年来,我们坚持依靠项目促推广,搞好推广促项目,全面促进全县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完成了国家粮食高产创建项目、马铃薯高效复种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玉米"双增二百"项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全县总增产粮食22.9亿斤,总增经济效益28.37亿元。在粮食高产创建的带动下,全县粮食总产基本翻了一番,由几年前的12亿斤发展到现在的20亿斤左右,多次得到农业部和省农委的表彰和认可。2012~2014年连续三年获得农业部开展的东北半干旱区“玉米王”挑战赛冠军,最高单产达1254.81千克,单产水平获得历史性突破。

四、以建设项目为依托,增加农业生产发展后劲

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国家千亿斤粮食项目、国家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国家有害生物预警与区域站建设项目、国家脱毒马铃薯繁育与基地建设项目、国家旱作节水示范区项目、膜下滴灌节水工程项目、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五、以创新技术为重点,加快集成技术示范应用

建平县地处山区,地利条件较差,要想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必须破除传统农业的羁绊。为此,我们先后与法国、荷兰、日本、西班牙和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吉林农科院等国内外专家合作,总结出了适合建平地域特点的一整套粮食高产栽培新技术。如以“九改”为核心的马铃薯高垄双行整薯栽培技术、玉米一埯双株紧靠一炮轰技术、玉米二比空缩距增株栽培技术、耐密品种种植技术、全膜垄作沟播集雨技术、地膜谷子机械穴播技术、膜下滴灌节水技术、降解膜应用技术等。通过技术的创新与推广,使全县耐密型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玉米种植密度由原来的2700株提高到了4000株,脱毒种薯应用面积达到10万亩、杂粮品种更新70万亩。建立展示园276个,示范展示面积4.36万亩。完成国家、省、市试验、示范、推广、开发项目76项。自主研发并推广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农作物组装配套综合高产栽培技术18项,尤其马铃薯组培脱毒、茎尖剥离技术一次成功,填补了辽西地区组培脱毒技术上的空白。近年来,粮食产量由22.8万吨提高到102万吨,增长近5倍。粮食人均占有量由400千克/人增长到1744千克/人。全县粮食总产量最高达到22.4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六、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示范推广更新品种

通过加强良种培育、引进、繁育及销售网络建设,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较好地服务了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支撑,我们采取每年引进试验一批,示范展示一批,带动推广一批,以三个一批的良种更新办法,共引进玉米、马铃薯、杂粮等农作物新品种485个,累计开发推广面积480万亩,累计增加种植业经济效益8.12亿元。

七、以创新培训为重点,积极营造良好科技氛围

企业内部审计服务职能探析 篇9

一、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涵义

(一) 内部审计应为企业领导决策和宏观管理服务

内部审计应关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热点、焦点问题, 从具体、微观的角度查找问题, 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是通过对企业进行常规或专项审计工作来实现其职能的。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开展, 都应该以服务于公司管理和发展大局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审计人员应通过检查资金、资产、经营业务和投资项目等审计元素, 发现、总结和提炼出具有共性或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 用全局、战略的观点去分析产生问题的本质和原因, 由点到面、由表及里, 查找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 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向决策层和管理层反映, 为领导提供完善体制、改进机制方面的建议。

(二) 内部审计应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过去, 内部审计人员常以监督、查错、挑毛病的姿态出现, 很容易引起被审计单位和人员的对立情绪, 给审计证据的收集、取得造成一定困难, 审计工作开展得也不很顺利。而如果内部审计弱化其监督作用, 强化其服务职能, 在开展审计之前与被审计单位多沟通与交流, 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共同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 才能减少被审计单位的对立情绪, 达到既实现监督, 又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的目的。内部审计应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审计工作, 把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 实行边审计、边整改、边落实。

二、内部审计服务与监督职能的关系

强调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 并不是对监督职能的否定。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实现企业目标, 其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审计部门在审计监督工作中, 一方面要坚持依法依规审计、勇于揭示和反映公司企业各层面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并实事求是、宽严适度地予以处理, 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威慑、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公司实现经营管理和发展目标的大局出发, 积极为公司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服好务, 既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审计查出的具体问题, 又注重从防范风险、提高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和效益水平的高度提出建设性审计意见和建议, 促进公司各层面科学决策、科学管理, 加快发展。

三、有效发挥内部审计服务职能的途径

(一) 注重三个环节

1、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必须依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工作重心编制。在编制计划时应围绕中心, 力求贴近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为发展大局服务。选取领导和员工关心的、紧密联系当前企业经营环境, 合理确定项目计划的具体目标, 使审计计划体现出企业发展战略。同时要突出重点, 即要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 使审计监督能够为企业服务。

2、审计过程。本着“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把为企业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一是审计中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交流, 不失时机地贯彻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各项规定, 对基层在贯彻、执行公司文件规定方面遇到的问题提供具体的指导;二是不仅要发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帮助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注重审计结果和审计意见的落实。一方面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 促使其及时整改;另一方面对审计结果进行追踪审计, 明确整改责任, 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落实, 通过监督体现服务, 促进单位增收节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审计分析。实际工作中, 内部审计涉及的每项经济业务或每个审计项目, 所反映出来的往往是个别现象、局部信息。内部审计要加大对审计情况综合分析和信息反馈力度, 通过对大量微观信息的分析, 有效地利用审计成果, 进行横向、纵向对比, 揭示管理经营中存在的普遍性、苗头性的问题。对突出问题和存在的漏洞, 立足于推动发展、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注重从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上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向领导提交内部审计综合分析报告, 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服务。

(二) 实现三个转变

1、转变审计理念。由传统的审计监督向中石化审计局提出的“大审计”、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审计增加价值四大科学审计理念转变;将审计从查错纠弊为主向维护内部控制有效、高效运行和注重风险防范转变;从揭示反映问题为主向既注重揭示反映问题, 更注重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转变。一方面努力发挥好审计的预警、揭示和修补抵御功能及作用,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和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等自身“免疫系统”发挥自我预防、修复功能及作用。

2、调整审计重点。内部审计应围绕企业工作中心, 服务大局, 抓住业务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风险较大的领域开展工作,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规范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积极参与企业管理, 在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 突出内部控制和管理效益审计, 明确审计重点, 突出审计效果。

3、改进审计方法。随着审计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拓展, 审计方法也应进行改进和突破, 以提高审计效率, 推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一是从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向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延伸, 将审计关口前移, 加大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力度, 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实施全过程监控, 完善内部控制, 防范风险,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从检查账、证、表等基础审计方法向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改进, 突破过去主要关注会计核算程序的传统方法, 完成从内部控制入手进行多样审计的转变;三是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联合检查。按照审计计划, 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协作和配合, 从以往审计部门独立开展监督为主向注重和促进职能部门发挥专业管理和监督作用的转变, 努力配合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同时切实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和合作, 形成更强大的监管合力。

(三) 把好“三个关口”

1、审计质量关。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完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重点抓好审前调查、审计取证、现场管理、审计报告等环节, 完善“审计复核”制度, 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

2、审计处理关。对违法违规问题的处理, 要注重从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整体效益出发, 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认真研究、慎重处理。在对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的定性和处理上, 既要有合法的依据, 也要准确把握其本质与分寸。对一般违规行为, 重在规范;对重大问题, 坚持一查到底, 从严处理。注重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 坚持把强化监督与为企业服务结合起来, 通过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 帮助企业完善管理, 规范运作, 促进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监狱系统会计服务职能探讨 篇10

发挥会计服务职能的首要前提在于财务会计部门的支持,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会计专业知识,分析整合历史数据,提供财务分析报表,为监狱系统的重要决策提供建议和财政基础。合理运用会计服务职能对监狱系统的运营和发展意义重大,其具体表现为:一、会计服务职能能够有效缓解监狱系统经费问题,目前国家政策规定,监狱系统“监企分开”,资金一般由财政承担,管理严格且仅能提供基本需求资金,而运用会计服务职能能够科学制定财务预算,预测财务支出,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金;二、会计服务职能有利于科学决策的制定,成功的决策在于其可行性,科学决策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经济基础之上,会计工作恰能妥善安排决策中的资产购进、维护、报废等经济活动;三、会计服务职能能够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当前由于监狱系统管理模式的制约,关于罪犯的财务信息的统计管理公开性不强,可能存在财务漏洞,而运用会计服务职能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梳理财务信息,提升其质量和可信度。

二、监狱系统会计服务职能及存在问题

(一)监狱系统会计服务职能

1.会计财务预算职能

会计通过财务预算能够发挥其服务职能,预算时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监狱系统在预算期内的详细工作计划,注明申请资金项目及资金数值,充分考证资金流的合理性。监狱系统财务预算一般由系统内部制定预算书,该过程可辅以会计人员,从财务专业角度进行指导;预算书编制完成后,会计人员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核,根据系统整体预算协调部门预算,控制总预算资金额度,完善预算并经审议通过后传达到监狱各部门进行落实,同时会计人员负责监督预算期内的财务执行情况,对监狱系统的发展提出建议,使财务预算更加科学化,充分发挥其职能效应。

2.会计统计分析职能

监狱系统中,会计工作能够通过统计分析历史财务数据发挥其职能。统计分析职能主要表现在决策制定中的财政意见方面。例如当监狱拟定以非政府行为购买固定资产时,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财务信息分析采购的可行性,规避采购风险,充分利用资金。而且监狱罪犯数量增加对监狱管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统计财务历史信息,分析财务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更利于今后监狱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另外统计分析职能能够有效展示监狱资金流向,有利于领导和相关部门了解监狱运行状况,制定合理管理方案。

3.会计考核评价职能

会计考核评价功能主要表现在可变成本的控制方面,众所周知,成本控制中成本一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控制可变成本是成本节约的关键。监狱系统会计工作可以运用财务软件,整理分析各部门可变成本,横向、纵向对比,对照同一部门现在与过往财务记录和不同部门同一时期财务记录。分析成本变化及管理收益情况,评价在相同资源消耗下的收益率,评价考核各部门该阶段财务政务成绩,做好表彰和惩戒工作。

(二)发挥会计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

当前,会计工作在监狱系统中受重视程度不足,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其发展和服务职能的发挥。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法规不健全。我国监狱系统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制定时间较早,近年来也未曾修订,在财务方面难以明确规定,例如固定资产划分、折旧等,导致会计人员在相关工作处理中难以把握,无法做到规范统一,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质量,阻碍了会计服务职能的发挥。二、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工作环境较差。长久以来,由于监狱系统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机制难以成形,对于会计人员的选拔和专业知识的考核力度较小,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且监狱系统依靠罪犯劳动等能够获取一定的额外收益,与市场交流性不强,竞争意识差,没有良好的工作氛围,导致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会计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提升监狱系统会计服务职能的措施

提升监狱系统会计服务职能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会计人员和服务职能的重视。一方面,监狱系统的领导部门要革新观念,在思想上重视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其在决策制定中的地位,在行动上给予会计人员工作便利,更好地获取监狱运营信息,服务监狱管理。另一方面,会计部门和员工本身也应转变观念,不要妄自菲薄,而是要认清自我角色的重要性,在财务预算、统计分析和考核评价中注重每一个细节,从管理角度提出财务发展建议,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在工作环境和硬件设施方面,监狱应逐渐完善信息化财会管理系统,推进财务信息化进程,为会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更利于其提供详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同时注重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引进专业素养好、业务能力强的会计人员,通过“传帮带”对基层会计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完善会计管理考核制度,力争形成一支高效有序、认真负责的专业化财会团队,加强监狱系统的会计服务职能,保障监狱的良好运行。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监狱系统运用会计服务职能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在监狱系统日常管理中会计工作的服务职能和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监狱系统会计服务职能质量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监狱系统,财务管理,会计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常玉花.监狱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期刊,2015(9):128-129.

职能服务 篇11

一、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全市财政部门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宏观经济波动剧烈、重点税源严重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主动协调税务部门,强化征管措施,狠抓挖潜增收,财政收入“块头”不断壮大,收支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08—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连续五年实现“五级跳”,相继突破30亿元、60亿元、80亿元、90亿元、100亿元大关,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是2007年的3.7倍,成为继武汉、襄阳、宜昌、十堰之后,全省第5个财政总收入跨入百亿元“俱乐部”的地市;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由2008年14.9亿元增至2012年的50.7亿元,年均增长35.8%,2012年总量是2007年的4.2倍;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12年完成36.8亿元,是2007年4.7倍,占全市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2.7%,比2007年提高7.1个百分点。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支出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是2007年的3.6倍。

二、服务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财税杠杆作用日益凸现

结合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中央、省重大产业资金政策,超前调研,主动参与市级顶层方案预案设计,当好发展参谋。不断调整完善市区财政体制,先后制定市对高新区、漳河新区财政体制,设立两地金库,进一步理顺市区分配关系,调动了两区发展积极性。密切关注和掌握中央、省投资政策,与市直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主动跑省进京,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2012年,全市净争取上级各类补助和项目资金90亿元,比2011年增加近7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63.4亿元。不断加大发展投入,2008—2012年全市共用于工业、农业、科技等三方面的财政投入达102.5亿元,年均投入20.5亿元。其中,2012年投入27.2亿元,是2007年的4.1倍。市本级每年也整合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设立科技风险基金、工业投资项目奖励和园区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零收费制度改革,为李宁、中集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达产。认真落实中小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此外,积极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了“八艺节”、省十三运会、油菜花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开展。

三、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投入大幅增长

将民生支出作为预算第一支出,优先安排,全力保障。積极筹措配套资金,参与制度设计,稳步推进新农合、新农保、城镇居民医保、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民生改革政策的落实;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促进就业、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等各项民生政策,不断提高困难群体生活待遇水平。2012年,全市实现民生支出110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1亿元的7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四项直接民生支出6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4亿元,比2007年增加近45.6亿元。此外,通过提高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增加公车补助等方式,逐步提高市直单位经费保障水平;通过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生活补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财政供养人员的收入水平。

四、财政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更加精细

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行市直部门预算细化评审,将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纳入评审范围,并于去年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试行国库支付清算无纸化,财政资金清算效率和动态监控水平有效提高。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税式管理,推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各项收入全部及时清缴入库。不断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2008-2012年,全市政府采购金额合计36.2亿元,年均7.2亿元,资金节约率达9.1%。稳步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通过创新评审方法,出台量化考核标准,完善评审约束机制,提高评审效率和质量。自2009年市评审中心成立以来,四年共评审金额73.3亿元,年均审减率达12%。此外,其他一些改革工作也在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如会计建账监管的“荆门模式”,基层财政建设及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改革得到省厅肯定,在全省推广;财政基础工作受到财政部领导的关注,“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受到全国性表彰等等。

五、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多年来,围绕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和能力三大建设,不断创新方式,优化载体,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坚持一年一度的春节集训制度,一年一个主题,相互衔接、延续递进,为干部职工树立思想和行动指南,促进了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一年一个新面貌、一年一个新台阶。结合部门实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加强财政基础工作、财政文化建设等,在活动中深入基层了解社情民意,开门纳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夯实基础工作,简化办事程序,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行上挂下派和内部轮岗交流制度,选拔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到省财政厅跟班学习,帮助开拓视野,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通过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督促各项工作快速高效落实。目前,全市财政系统有7个单位获省级或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有44个单位获市级或市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市财政局连续3次荣获市级最佳和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仅2012年,市财政局就获市级以上单项荣誉表彰达46项。

职能服务 篇12

2月15日上午,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 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欣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山西省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常高才作了工作报告。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巨宪华、山西省质监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 山西省质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军主持会议。会议提出, 2012年, 全省质监系统将以服务转型跨越为工作主旋律, 以全面落实《质量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为契机, 全力以赴保安全, 提升水平抓质量, 拓宽领域促发展, 多方努力强基础。

2011年, 全省质监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 紧紧围绕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 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 紧紧贴近党委政府的中心点、社会舆论的关注点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点, 以“保安全、促发展、强基础”为主线, 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常高才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 当前, 质监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从机遇看, 质监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作用日益凸显, 质监事业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质监部门提供了强大支持, 综改试验和转型跨越发展为质监工作提供了广阔平台, 同时, 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也为质监工作提供了内生动力。从挑战看, 无论是质量安全形势, 还是自身发展能力, 都对质监部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表现在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监管工作基础依然薄弱, 技术保障能力依然不足。

会议提出, 2012年全省质监工作要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12字工作方针, 坚持发展与稳定齐抓、监管与服务并重, 凝心聚力, 争创一流, 大力提升质监工作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水平。

张建欣副省长对2011年全省质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新要求, 2012年, 要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为契机, 由质监牵头, 联合发改委、工商、经信委等部门, 在全省大力开展“提升质量水平, 打造质量环境”活动。

张建欣强调, 一要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要大张旗鼓地抓好质量宣传工作, 扎扎实实地抓好质量状况分析, 认认真真抓好质量诚信建设。二要全力确保食品质量和特种设备“两个安全”, 突出抓好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落实, 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三要大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 突出做好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三篇文章”, 充分发挥质监工作的基础性战略作用。四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突出提升创新监管、技术支撑、队伍建设“三个水平”, 切实增强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效果。要全力做好2012年的各项工作,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企业公益营销下一篇:快乐的四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