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解读

2024-10-06

指标解读(共6篇)

指标解读 篇1

一、利润表信息解读

1.资产减值损失。该项目归集了企业当期计提的各种资产的减值损失, 属于未实现损益。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将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与当期的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相区分, 提高了资产减值信息的透明度。根据税法的规定, 除应收账款按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外,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 计入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金额可能被人为调节, 但不影响当期应交纳的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三条和第十七条的规定, 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可见, 计提减值准备不再是企业调节利润的有效手段,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同作用, 将使企业在计提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时趋于谨慎, 使监管难度降低。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项目反映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工具、套期业务等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 属于未实现损益。根据税法的规定, 资产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待处置时一并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影响应交所得税的金额。由于目前的交易市场没有提供完善的反映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原始凭证, 难以验证公允价值变动数据的正确性。并且, 某些资产 (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导致该项目反映的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信息不完整, 资产的不同归类对其金额的影响较大, 因此应将资产的归类作为监管的内容。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取决于市场因素, 超出了企业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股东不宜以包含公允价值变动的利润指标作为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标准。

3.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公司对外转让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益, 包括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主要包括: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支付的交易费用 (负收益) ; (2) 持有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 (3) 处置金融资产时取得的处置收益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及累计的公允价值变动的转出数; (4) 债务重组时, 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债, 相关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 (5) 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 换出的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 (6) 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 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累积净利润; (7) 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时, 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的投资收益, 即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在这七种来源的投资收益中,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属于未实现损益, 因为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 是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之前, 如果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后, 被投资单位不发放现金股利, 该部分收益只能是未实现的持有利得。

4.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属于已实现损益性质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 (1) 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 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 (2) 债务重组时, 作为债务人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其中, 对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涉及的增值税应税项目, 如果债权人没有另行支付增值税, 则债务重组取得的营业外收入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去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该非现金资产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金额。 (3) 债务重组时, 作为债务人, 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金额。 (4) 政府补贴。 (5) 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 (6) 资产盘盈。 (7) 接受的捐赠。 (8) 罚款收入等。

5.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属于已实现损益性质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内容主要有: (1) 与其他企业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 换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金额。 (2) 债务重组时, 作为债权人收到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金额。对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涉及的增值税应税项目, 作为债权人如果不向债务人另行支付增值税, 则债务重组发生的营业外支出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去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该非现金资产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后的金额。 (3) 债务重组时, 作为债务人, 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清偿债务时,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 (4) 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失。 (6) 资产盘亏。 (6) 捐赠支出。 (7) 罚款支出。 (8) 非常损失等。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收支, 因此其持续性较差。

6.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三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对于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 当期应交所得税和计税基础的大小取决于税收法规, 不受企业事后调控的影响;而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取决于会计核算, 受会计方法的影响, 是具有弹性的数据。由于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性, 以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可选择性等原因,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可能受人为调节。如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折旧政策的选择、资产减值的计提、研发支出的处理等业务中,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具体操作直接决定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大小, 进而影响递延所得税和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会计方法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有两种路径: (1) 会计方法→资产 (负债) 的账面价值低于 (高于) 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当期所得税费用; (2) 会计方法→资产 (负债) 的账面价值高于 (低于) 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不计入所得税费用;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 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指标的重构及使用

(一) 财务指标重构的指导思想

根据财务报表的数据, 可构造多种财务指标。本文构造新的财务指标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制定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发点;二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变革的主要内容;三是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四是计算指标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五是财务指标的有效性。

(二) 财务指标的重构及其使用

1. 用于证券监管的指标。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 全面收益的计算主要基于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动, 较少受资产归类、筹资活动、利润分配活动的影响。利用全面收益指标评价公司的绩效, 可减少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影响, 缩小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证券监管部门在考评上市公司是否具有增发、配股等方面的资格时, 应强调全面收益指标的作用, 以全面收益作为会计信息监管和市场监管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2. 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

由于历史成本指标具有可验证性, 而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经营者不可控制的, 在评价经营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时, 应以消除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后的经营成果为主要基础。

3.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股东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利, 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必须对公司的获利能力、发展前景做出合理评价。由于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内在价值更接近, 全面收益与未来收益更相关, 投资者在评价、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现金流量时, 应将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面收益作为依据, 关注公司资产的公允价值、全面收益的变动趋势。

4. 盈利质量评价指标。

为更好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质量, 本文根据会计准则的变化建立如下新的财务指标: (1) 已实现收益比率= (净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净利润。该指标越高, 净利润的稳定性越强。 (2)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率=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利润。该指标越高, 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 损益波动性越大, 市场风险也越大。在实证研究中, 可按该指标高低将样本分为两组, 利用股票投资软件或有关数据库收集样本公司的股票价格数据, 看该比率 (绝对值) 大的公司其股价的波动幅度是否也较大, 从而判断公允价值对股市的影响。 (3) 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该指标越高, 说明资产的账面价值受市场影响的程度越大。在进行趋势分析时, 如果该指标上升, 则资产的市场价值有可能上涨。适用上述公式的资产主要有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计算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时, 应从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等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中取数, 或根据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中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和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算合计数。另外, 在实证研究中, 可按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高低将样本分为两组, 利用股票投资软件或有关数据库收集样本公司的股票价格数据, 看该比率 (绝对值) 大的公司其股价的波动幅度是否也较大, 从而判断公允价值对股市的影响。并且, 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利润率与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贡献率的实证结果进行对比, 可进一步判断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注程度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5. 对外投资评价指标。

对外投资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 很有必要关注企业对外投资的质量, 并构建适当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具体指标为:对外投资报酬率=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的本期发生额) /对外投资的平均余额。其中, 对外投资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对外投资的平均余额= (期初对外投资额+期末对外投资额) /2。对外投资报酬率应越高越好。将投资收益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 可判断投资收益的质量及投资收益的可实现程度;将对外投资报酬率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进行对比, 可判断对外投资对企业盈利贡献的大小。

摘要:本文在解读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各项目的具体内容及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 针对会计信息监管和使用问题, 构建了新的财务指标, 并指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利润表,财务指标

参考文献

[1].莫春兰.权益性金融资产的归类及监管问题研究.财会月刊 (综合) , 2008;9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指标解读 篇2

指标生是四星级普通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统招计划,定向分配给初中学校。普通高中指标生比例均不低于本校统招生计划的50%

指标生分配原则:以初中学校具备指标生报考资格的学生数为基数,向所有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学校)分配。

指标生录取分数线不得低于全市中考成绩排名前30%,在此分数线上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此控制线上无法完成指标生计划,则收回指标生纳入统招计划。

二、指标生报考资格

1.在本市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2.在报名的初中学校读满三年(为了防止有些好学校成绩优秀学生,临近中考之前突然转学到差校,占有差校的指标生名额)。

3.综合素质评价: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均为合格等等,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均在B级以上。

4.生物和地理考察成绩均为合格第等。

三、招生范围与名额分配

1、有指标生资格的高中名单:

由南京市教育局确定收指标生的普通高中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第一中学、中华中学、第十三中学、第二十九中学、南航附属高级中学、第五高级中学、宁海中学、雨花台高级中学、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第十二中学、建邺高级中学、田家炳高级中学、燕子矶中学、大厂高级中学、江浦高级中学、江宁高级中学、秦淮中学、天印高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六合高级中学、溧水高级中学、高淳高级中学。

指标生比例不得低于本校招生计划的50%

2、指标生招生范围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指标生面向全市招生,第一中学、中华中学指标生面向江南6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和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招生。

第十三中学、第二十九中学、南航附属高级中学第五高级中学宁海中学雨花台高级中学第二十七高级中学第十二中学建邺高级中学田家炳高级中学燕子矶中学指标生面向江南6区。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大厂高级中学、六合高级中学指标生面向六合区招生,江浦高级中学、江宁高级中学、秦淮中学、天印高级中学、溧水高级中学、高淳高级中学面向本区招生。

3、指标生分配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第一中学、中华中学指标生计划,由市教育局直接分配到县区和初中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第一中学、中华中学分配到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的指标,由区县自行分配使用。

浦口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可以扩大普通高中收指标生的试点,需要招生指标生的学校和计划有本区县教育局确定,报市教育局和市招生办备案。

4、特殊说明

指标生不仅仅是看本人在本初中报考学生中的排名情况,同事也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线。普通高中指标生录取控制线,按全市中考成绩排名前30%考生的最低分划定,即:如果学生的成绩低于南京市排名前30%的成绩,那么即使该学生在该校指标生报名学生中排第一,也没有资格被指标生高中录取,这就是每年都有指标生名额作废的原因,因为有些软弱的初中学校,即使有指标生名额,可是由于学生都达不到中考成绩排名前30%,指标生名额只能作废。

举例:A中学给了三个指标生名额,分数没有达到A中学分数线也可以上。但南京指标生的最低分数线是由南京全部考生的前30%的分数决定的,在600分左右,也就是说超过600分才能录取指标生。

四、2016年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计划人数:

1.面向江南6区指定初中学校招生共:3664人

2.面向化工园区和原六合县指定初中学校招生:1076人

3.面向江宁区指定初中学校招生:1500人

4.面向高淳区指定初中学校招生:612人

5.面向溧水区指定初中学校招生:502人

指标解读 篇3

LA10(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保持和提高人力资本,特别是通过培训扩大员工的知识面,是机构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要素,LA10指标即是显示该机构这方面的投资规模及投资在全体员工的程度。编制时,要明确汇报报告年终时,全机构各工种各类员工的总人数(如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生产人员、维修人员等),每一类员工接受培训的总小时数,以及用以下公式,统计每一类员工每年接受培训的人均小时数:LA10=每一类员工接受培训的总小时数/每一类员工的总人数。“培训”的定义为: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和指导,报告机构为员工提供的带薪离职教育,由报告机构全部或部分出资给予员工参加的外界培训或教育,围绕具体课题的培训,如卫生与安全培训,但培训不包括管理人员的现场指导。

范例: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此指标的报告如下:

每名员工平均培训时间根据公司采用的专业体系按照过程领域分别计算。这样才有可能确定各领域之间各级的统一性和数量,对各级的投资和专业技能的开发进行比较。

在中远报告中,披露了以下信息:按不同工作性质开展的培训项目数与频率、参与人数、年人均培训时间、在此方面的资金投入。

LA11(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LA11指标要求机构汇报,在提高技能的员工培训与支援计划中是否提供了以下服务:内部培训课程,资助外出培训或教育,提供休假培训期并保证学完后可重返工作岗位。以及旨在支持即将退休或已经停止工作的员工的过渡期援助计划是否提供了以下服务:对即将退休的员工做退休前安排,对有意继续工作的员工的再培训,终止雇用赔偿工资;如果提供终止雇用赔偿工资,是否计算员工的年龄和工龄,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即培训或辅导)适应无工作的生活。

范例:以E.ON报告为例,报告中全面介绍了E.ON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分为不同的部分,介绍了集团为员工提供的不同种类的培训,例如: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为员工提供的海外学习机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活动,并披露了培训参与的人数和时间。

该指标在报告中披露的具体内容见下框:

人力资源开发

1.职业开发:致力于终身学习是保持和发展技能的唯一途径。正因为如此,E.ON为其员工提供了广泛而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机会,其中也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等主题。2006年,我们的员工完成了240,000多个的训练日。我们的管理培训工具之一是E.ON学院,在2006年,将其培训项目延长至10,000个训练日。我们的员工越来越多地利用我们的网上学院这个电子学习平台,去年的访问人次超过85,000。我们的管理培训项目的高质量突出地体现在E.ON鲁尔燃气获取的终身学习特殊奖上,这个奖是因为E.ON鲁尔燃气在这方面具备的资格和这些培训项目成为2007德国最佳雇主竞争的一部分而获取的。

2.高层管理者开发:我们对及早识别新兴领导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计划给予极大的重视。我们对具有高潜质的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机会,以便持续地开发他们的才能。今后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我们的经理人才储备,并且跨越市场部界限改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高层管理者开发计划的另外一个关键部分是为高层管理职位建立的E.ON经理人才储备库,2006年,我们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评估和优化。我们也通过去年推出的“全球配置网络”对高级领导职位的空缺填补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它产生了集团的指导方针,提高了空缺高层管理职位的透明度,并识别出发展机遇。

3.海外派遣:由于E.ON已经使自己转变为国际能源服务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数量显著上升。为了利用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经理必须对文化问题有十分透彻的认识。我们提高这种认识的方法之一就是系统性地扩大海外派遣。2006年,我们根据2005年推出的海外派遣政策,显著地加速了海外派遣的进程。

到2006年年底,我们有200个外派员工,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大辐度增加这个数字。我们还将在整个集团内标准化为了重新整合返回的外派人员而采取的举措,例如,通过指导计划和焦点讨论会。

4.其他在线话题: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多样性;员工参与和鉴定;雇用条件;理念与知识管理。

在中石油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包括:对员工开展培训教育方面展开的各种活动、各种项目,对员工开展的安全教育项目,员工职业健康管理的措施和行动,员工受益人数的具体数字。

LA12(补充指标)

指标解读:LA12指标应根据LA1项下所汇报的员工总数,报告在报告期内接受正式业绩考评的所有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根据共同的目标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估,有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也有助于机构内部技能管理和人力资本的发展,与机构业绩有关的员工满意度也可以得到加强,该指标可以直接反映报告机构在监察和维持员工技能结构方面所做的工作。

范例: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此指标的报告如下:

2006年期间,公司发起了一次审查,同时也考查了国际管理层——Viesgo、Banat和Dobrogea的所有一线经理(76人)以及二线经理人员(67人)。

管理层审查是针对所有Enel的高级经理和主管的分两阶段进行的审查。涉及的领域包括:业绩、专业知识、职业和组织发展潜力。

2004年,601名高级经理和3,655个主管接受了审查;2006年,452名高级经理和3,570个主管接受了审查。下表显示的百分比是关于意大利的Enel的百分比。

LA13(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LA13指标是为衡量机构内部的多元化程度所提供的一种量化尺度,可与行业或地区标准一起使用。编制时,要明确报告机构在本身与报告相关的监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使用的多元化指标,明确每一类员工的总人数(如董事会成员、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生产人员等)。按照性别、少数民族和年龄组(30岁以下、30岁至50岁、50岁以上)报告各类员工的比例;以及在治理机构中,如董事会、管理委员会或非法人报告机构的类似机构,上述各类人员的比例。多元化指标的定义是,报告机构为其收集的数据可包括公民身份、家族背景、民族、信仰和伤残状况等内容的指标。

范例:在中远报告中,针对该指标披露了以下信息:少数民族和国外招收船员的比例,在海外开展业务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对当地员工的雇用和权益保护。

LA14(核心指标)

指标解读:LA14指标要求根据LA13项下报告的情况,披露明确报告机构各劳动岗位、各类员工以性别划分的总人数,汇报各类男女员工的基本工资,以及各类员工中男女员工基本工资的比例。男女员工同工同酬原则已经被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加以执行,也得到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公约的支持。基本工资的定义是,支付给员工的固定金额的最低工作报酬,不包括根据服务年限增加的报酬及加班费、奖金、津贴或额外补贴(如交通补助费)等。

范例:意大利Enel电力公司《2006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此指标列表报告如下:

(2)人权绩效指标

人权绩效指标要求机构披露在其投资以及选择供应商/承包商时对人权问题考虑的程度。此外,人权绩效指标也包括员工和安保人员在人权、禁止歧视、结社自由、消除童工、土著民权利及强迫或强制劳动方面的培训。G3人权的概念和指标是依据以下公约及宣言界定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及其协议、联合国《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联合国《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国际劳工组织1998年通过的《关于工作基本原则和权利的宣言》(特别是国际劳工局的八个核心公约)及《维也纳人权宣言及行动纲领》。人权指标共有9个,其中核心指标6个,补充指标3个。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殷格非、李伟阳主编的《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联系人:黄水池

统计指标下的中国国民经济解读 篇4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简称SNA。

2、SNA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和斯通在凯恩斯指导下, 对英国1938年到1940年的国民收入资料进行了估算。荷兰经济学家范!克利夫1941年在《经济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文章, 文章中首先使用了“国民核算”一词。1944年和1945年, 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北爱尔兰的代表讨论了经济统计的国际比较问题其结果是有关国民经济估计的方法和表达形式的最早国际协议。1947年, 联合国发布由理查德!斯通主持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民收入估算与社会账户编制》。1950年和1952年, OECD先后发布了《一个简化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标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份报告, 提出了以账户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想。1953年, 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 (旧SNA) , 提供给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采用, 并把它作为向联合国提供GDP等统计资料的依据, 这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1968年联合国公布了新修订的《SNA》 (新《SNA》) , 将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以及不变价格核算的有关内容纳入到了体系内, 基本形成了一套内容比较完备、方法比较科学的核算体系。1993年5个国际组织联合修订的《SNA》公布。容丰富, 扩展到了人力资源统计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等新领域。2008年又对1993年SNA进行了修订, 是第三次修订, 我国还未采用。

3、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概况:80年代以前为适应计划经济管理需要, 采用MPS。1985!1992年, 为了体制转换的需要, 依照1968年SNA, 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试行方案) 》既采纳了SNA的一些内容, 又保留了MPS的部分内容, 于1992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993年, 联合国新修订的SNA正式出版, 针对这套标准, 我国也对《试行方案》进行了的修改, 修订的结果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 》。该方案取消了MPS内容, 基本上与新的国际标准相衔接。

二、主要的国民经济核算统计指标

(一)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核算。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概念:

GDP是一个国家 (或地区)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所生产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 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 (分配法) 、支出法 (最终产品法) 。

(二)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的核心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所创立的投入产出表, 此表现在已经成为联系经济理论与实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 应用极为广泛。其主要工作是编制投入产出表。

(三) 资金流量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 而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是实物循环和资金循环的统一。资金流量的核算就是以资金循环为对象, 对资金循环过程予以系统的记录, 并编制资金流量表。

(四) 国际收支核算。

在当代世界经济环境下, 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往来, 并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国际经济往来中获益。为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对外经济核算, 以此显示一国在对外经济往来的得失, 并为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国际收支核算的对象时一国当期对外经济交易活动, 其主要工作是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解读

2013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2013年, 我国经济增长7.7%, 创2000年以来的新低;但明显快于世界经济的3.2%平均增速和近些年发展较快的俄罗斯 (3.6%) 、印度 (4.5%) 、巴西 (1.0%) 、南非 (2.3%) 等其他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我国CPI上涨2.6%, 低于同年世界CPI的平均涨幅0.6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属于温和上涨。因此, 我国经济增速和CPI涨幅都在回落中企稳回升。

(一) 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分析.

2013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322亿元, 增长7.8%。一到四季度分别增长8.1%、7.6%、7.4%、7.9%。前三个季度, 我国经济增速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走势, 第四季度略有回升。

1、生产走势。

(1) 工业增加值于前三个季度逐季回落, 第四季度有所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业增加值的增速。2013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比2011年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一到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1.6%、9.5%、9.1%和10%, 前三个季度增速延续了2012年逐季回落的走势, 第四季度有所回升。

(2) 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回升。房地产业增加值的增长趋势主要取决于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2013年,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8%, 增速较上年回落2.6的百分点, 导致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较2012年回落。

综上所述, 从整个国民经济看, 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较2012年明显回落;2013年全年呈如下走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四季度有所回升。

2、需求走势。

(1) 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逐季回落。2013年,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名义增长13.2%, 比2011年回落6个百分点并呈现逐季回落的趋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名义增长10.0%比2012年回落2.5个百分点。因此, 可以看出2013年居民消费支出增速逐季回落。

(2) 政府消费支出增速先回落后走稳。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个季度和全年, 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名义增速分别为33.6%、21.3%、21.1%和15.1%。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明显回落, 前三个季度增速与上半年大体持平, 全年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

(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 (不含农户) 364835亿元, 比上年名义增长20.6%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3%) , 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但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 实际增速反而回升3.2个百分点。因此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4) 进出口增速回落。2013年, 全年进出口总额38667.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6.2%, 增速比上年回落16.3个百分点;出口20489.3亿美元, 增长7.9%;进口18178.3亿美元, 增长4.3%。进出口相抵, 顺差2311亿美元。

综上所述, 2013年前三季度, 从需求角度测算的我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 四季度增速有所回升, 与从生产角度测算的表现为相同的趋势。

(二) 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2013年,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 涨幅较2011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 当年新涨价因素约1.5个百分点, 占CPI涨幅的57.7%;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1个百分点, 占42.3%。

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动分析:2012年1-12月份, CPI同比分别上涨4.5%、3.2%、3.6%、3.4%、3.0%、2.2%、1.8%、2.0%、1.9%、1.7%、2.0%、和2.5%。上半年CPI涨幅呈回落的走势, 7-11月份比较平稳, 12月份有所回升。

(三)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特点。

1、经济增长形势的基本特点 (1) 年度经济增速为21世纪以来新低, 季度经济增速在持续7个季度回落后首现回升。 (2)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 (3) 净出口需求呈负增长, 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 (4)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高于经济增速 (5) 年度企业利润增速明显回落, 月度企业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2、通货膨胀形势的基本特点 (1) 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明显回落, 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三季度回落后有所回升 (2)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主要取决于食品和居住价格涨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主要取决于食品价格涨幅回落。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

[2]赵彦云.《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5

[3]高敏雪.《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4]王德发.《国民经济核算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7

[5]国家统计局核算司:《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知识问答》[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1

[6]许宪春.《经济分析与统计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4

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指标解读 篇5

本评估指标有4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48项三级指标,111项四级指标,指标总分为1000分。

1.基础条件(120分)

1.1三级指标:法定代表人(10分)

四级指标:法定代表人产生程序(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产生程序的考察。评估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提供相关会议纪要和法定代表人简历。

1.2三级指标:活动资金(15分)

四级指标:年末净资产(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活动资金情况的考察。

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净资产应不低于其登记的活动资金数。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审计报告(或资产负债表)、等级证书。四级指标:银行账户(5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考察。

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开立、使用和管理银行账户。

在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所开立的银行账户是否具有开户登记证,是否按照规定使用和管理所开立的银行账户。

1.3三级指标:名称(5分)

四级指标:名称牌匾(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牌匾情况考察。

名称牌匾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区别其他单位或组织的标识,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制作名称牌匾并悬挂,名称牌匾的悬挂位置包括办公场所外、办公场所内,具体指建筑物外墙、大门两侧、写字楼大堂的标志标牌区域、机构大厅等,以便提高单位的公共知晓度,接受社会监督。

1.4三级指标:办公条件(15分)

四级指标:办公用房(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办公场所情况的考察。评估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提供办公用房产权证明或租赁、无偿使用协议。

四级指标:办公设备(5分);场所规模(5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办公设备场所规模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类型、人员配备和服务对象情况,判断其办公条件、办公设备、场所规模是否满足工作需要。

1.5三级指标:制定程序(10分)

四级指标:理事会表决(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制定或修改程序情况的考察。评估中,民办非企业单位须向评估专家提供相关会议纪要和证明材料。

1.6三级指标:章程核准(10分)

四级指标:核准(备案)(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核准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章程核准中申请审查同意文件、核准批复等相关材料。

1.7三级指标:变更(15分)

四级指标:名称、业务范围、住所、注册资金、法定代表人、业务主管单位等变更登记情况(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履行变更登记手续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办理变更登记的证明材料。

1.8三级指标:备案(10分)

四级指标:负责人(4分);内设机构(4分);印章(1分);银行账户(1分)

这四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履行备案手续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负责人、内部机构、印章和银行账户的备案证明材料。

1.9三级指标:检查(10分)

四级指标:参检时间(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年检时间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上两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作报告。四级指标:年检结论(2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结论的考察。

评估中,民办非企业单位须提供加盖了上两个年检结论戳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副本。

2.内部治理(360分)

内部治理是一项一级指标,共360分,由5项二级指标组成,即组织机构(100分)、人力资源(70分)、领导班子(40分)、财务资产(115分)及档案、证章管理(35分)。

在内部治理中,共19项三级指标,52项四级指标。

2.1三级指标:员工(代表)大会(10分)

四级指标:员工(代表)大会制度(5分);员工(代表)大会(5分)

这两条是对员工(代表)大会及其制度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考察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情况。

2.2三级指标:理事会(40分)

四级指标:理事产生、罢免情况(5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产生、罢免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产生或罢免理事的理事会会议纪要。四级指标:理事会人数(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会人数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会人数是否符合规定进行考察。

四级指标:理事会换届(4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会是否按期换届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理事会会议纪要等相关材料。四级指标:理事会召开次数(6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理事会召开会议次数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上两个理事会的全部会议记录。四级指标:职工代表担任历理事情况(10分)

本条是对职工代表担任历理事情况的考察。

四级指标:与本单位无利益关系人士担任理事情况(10分)

本条是对无利益关系人士担任理事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产生或罢免理事的理事会会议纪要。2.3三级指标:监督机构(20分)

四级指标:监事或理事会(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监事或监事会设立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监事会或监事的人员构成情况。四级指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监事履行职责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监事履行职责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

2.4三级指标:办事机构(10分)

四级指标:设置、运转情况(5分);管理制度、工作职责(5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办事机构管理制度和运转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根据办事机构人员配备情况、业务开展情况、制度建设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判。

2.5三级指标:党组织(20分)

四级指标:建立党组织(10分);党组织活动(10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建立党组织及党组织活动情况的相关资料。

2.6三级指标:管理制度(20分)

四级指标:聘用制度(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聘用制度及实施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岗位聘任制度及落实情况。

四级指标:奖惩制度(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薪酬制度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奖惩制度及执行情况。

四级指标:薪酬制度(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薪酬制度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工作人员薪酬管理制度、激励制度的相关资料。

四级指标:年金制度(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年金制度的考察。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鼓励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为工作人员建立企业年金,并制定相应的年金制度。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工作人员年金制度、年金缴纳明细等。

2.7三级指标:定岗聘员(10分)

四级指标:工作人员配备(5)

本条是对办事机构工作人员配备情况的考察。

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办事机构人员配备情况。

2.8三级指标:工资福利(20分)

四级指标:劳动合同(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考察。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与全部专职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记录等资料。四级指标: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10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为专职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情况的考察。

根据《劳动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应为专职工作人员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工作人员花名册、工资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缴纳记录等资料。

2.9三级指标:人员培训(10分)

四级指标:培训制度(5分);培训情况(5分)

这两条是对工作人员培训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上两个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有关社会组织培训或业务培训的证明材料。

2.10三级指标:工作人员学历职称(10分)

四级指标:工作人员学历(5分);工作人员职称(5分)

这两条是对工作人员学历和职称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专职工作人员的学历证明和职称证明。2.11三级指标:负责人(40分)

四级指标:选举产生程序和履行职责情况(10分)

本条是对负责人产生程序和履行职责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通过查看产生负责人的会议纪要、与负责人现场交流、查看相关资料等方式评估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四级指标:行政负责人专兼职情况和产生方式(10分)

本条是对行政负责人的考察。四级指标:绩效考核(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绩效考核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理事、工作人员等相关主体对行政负责人进行绩效考核的评价材料。

四级指标:行政负责人学历和行业内影响力(10分)

本条是对行政负责人学历和行业内影响力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学历证明。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也可作为行业影响力的判断标准。

2.12三级指标:财务人员(10分)

四级指标:专职会计人员(5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人员配备情况的考察。

按照《会计法》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书。四级指标:会计机构负责人(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13三级指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40分)

四级指标: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情况(10分);会计基础(10分);会计核算(10分)

这三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性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审计报告、会计报表、账簿及会计凭证。

四级指标:会计电算化(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管理情况的考察。根据《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

2.14三级指标:财务管理(35分)

四级指标:经费来源和资金使用(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费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的考察。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相关收入和支出凭据,判断是否存在侵占、私分、挪用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行为,是否存在违规收费行为,是否违反规定接受和使用捐赠,是否存在帐外资产等。四级指标: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执行情况(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四级指标:财务支出审批程序(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审批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各项支出审批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四级指标:资产管理(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资产管理建立及执行情况。四级指标:专项基金和费用(5分)

本条是对民办学校计提发展基金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

2.15三级指标:税务和票据管理(10分)

四级指标:税务登记(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情况的考察。按照《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要求,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

四级指标:票据使用和管理(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票、财政票据使用情况的考察。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公益事业捐赠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使用和管理发票和财政票据。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发票、财政票据的使用管理情况。2.16三级指标:财务监督(20分)

四级指标:财务审计(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情况的考察。

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和要求,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开展审计和离任(换届)财务审计开展情况。四级指标:财务报告和监督(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编制财务报告和接受监督情况的考察。

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财务报告编制和对外报送情况。

2.17三级指标:档案管理(10分)

四级指标:档案管理制度(5分);档案保管(5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和落实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通过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档案保管工作情况。

2.18三级指标:证书管理(15分)

四级指标:证书管理规定(5分);证书保管(5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证书管理制度和落实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对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规定,查看以上证书的保管、使用情况。

四级指标:登记证书正本(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的考察。

根据《民政部关于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活动工作的意见》,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登记证书、税务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在服务场所的醒目位置、以上墙悬挂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

2.19三级指标:印章管理(10分)

四级指标:印章管理制度(5分);印章保管(5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印章管理制度和落实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对印章管理制度、用印是否登记、是否按规定交接等情况进行考察。

3.业务活动与诚信建设(420分)

业务活动与诚信建设是一项一级指标,由6项二级指标组成,即业务活动(125分)、专业队伍建设(30分)、提供服务(140分)、信息公开(80分)、国际交流(20分)、社会宣传(25分),共420分。

在业务活动与诚信建设中,共14项三级指标,37项四级指标。

3.1三级指标:业务计划(20分)

四级指标:业务发挥规划(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发展规划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定的业务发展规划,了解其落实情况。

四级指标:业务项目计划(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计划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计划的制定情况。

3.2三级指标:业务监督(20分)

四级指标:项目检查(10分);项目总结(10分)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项目管理的考察,主要考察项目的监督情况和总结情况。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项目检查和总结的相关材料。

3.3三级指标:业务效果(30分)

四级指标:业务项目计划完成情况(10分);超额完成计划(10分);社会影响力(10分)

这三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效果的考察,主要查看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对社会的影响。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项目计划和执行情况的相关材料。

3.4三级指标:业务效益(55分)

四级指标:收支比例(2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占收入比例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等资料计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收支比例。

四级指标:收入增长率(20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增长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审计报告、业务活动表等资料,计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收入增长率。四级指标:资产增加情况(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资产增加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审计报告、业务活动表等资料,计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增加情况。

3.5三级指标: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15分)

四级指标:职业道德准则(8分);职业道德准则落实情况(7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3.6三级指标:人员增加情况(15分)

四级指标:技术人才变化情况(8分);工作人员变化情况(7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上两个技术人才和工作人员数量的变化及技术人才占工作人员的比例情况。

3.7三级指标:承诺服务(30分)

四级指标:承诺服务制度(10分);承诺服务效果(20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和落实承诺服务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承诺服务制度的制定及落实情况情况。承诺服务制度应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责任和收费标准等公开承诺。

3.8三级指标:服务政府(50分)

四级指标:参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法律法规制定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法律法规制定的证明材料。

四级指标: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建言献策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提出建议的情况以及建议被采纳或建议效果的情况。

四级指标:接受政府委托项目和购买服务(20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政府委托项目和购买服务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通过考察参评单位是否接收过政府委托项目或购买服务,委托项目或购买服务的次数、是否收到政府部门的表彰或奖励,判断参评单位接收政府委托项目和购买服务的情况,参评单位需要提供相关委托书或购买服务协议。

3.9三级指标:服务社会(60分)

四级指标: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公众(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社会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参评单位服务社会公众的相关资料。四级指标: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情况(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和效果情况。

四级指标:公益活动计划制定(5分);公益活动开展(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活动计划制定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制定的公益活动计划及落实情况。四级指标:公益活动支出情况(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支出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审计报告、业务活动表、账簿等资料,计算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公益活动支出。

3.10三级指标:信息披露制度(30分)

四级指标:信息披露制度(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情况的考察。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通知》、《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通知》、《民政部关于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活动工作的意见》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信息披露制度制定情况。四级指标:信息披露情况(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执行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通过现场查看,对该单位的信息披露渠道、披露频次、披露效果进行评估。

3.11三级指标:公开内容(50分)

四级指标:单位基本信息(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公开单位基本信息情况的考察。根据《民政部关于深入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活动工作的意见》要求,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披露的基本信息、收费项目、重大活动、财务状况、工作报告等公开信息,并进行对照。

四级指标:收费项目和标准(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否公开了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对公开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评估。四级指标:重大活动事项(10分);财务状况(10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重大活动事项、财务状况公开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重大活动事项和财务状况是否公开、公开范围、信息是否完整。四级指标:工作报告(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报告公开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报告在指定媒体公布的情况。

3.12三级指标:国际活动(20分)

四级指标:国际合作(10分);国际影响(10分)

这两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国际合作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

3.13三级指标:媒体形式(15分)

四级指标:网站(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网站建设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通过登录网站,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网站建设情况,比如栏目设置情况、信息更新情况、信息披露情况。四级指标:报刊(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主办报刊情况的考察。评估中,专家主要查看民办非企业单位主办的刊物。

3.14三级指标:媒体宣传(10分)

四级指标:新闻媒体宣传(10分)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媒体报道情况的考察。

评估中,专家根据媒体影响力大小,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媒体宣传情况进行评估。

4.社会评价(100分)

社会评价是一项一级指标,由内部评价(30分)、外部评价(70分)两项指标组成,共100分。

在社会评价中,共6项三级指标,6项四级指标。

4.1三级指标:理事评价(15分)

四级指标:对单位财务管理、创新能力、领导班子履行职责、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提供服务能力的评价(15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评价的考察。

本条指标由评估机构委托社会第三方或安排志愿者,通过电话调查、填写问卷的方式了解。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理事名单及联系方式即可。

4.2三级指标:监事评价(15分)

四级指标:对单位非营利性、财务管理、领导班子履行职责、重大事项民主决策、能力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评价。(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评价的考察。

本条指标由评估机构委托社会第三方或安排志愿者,通过电话调查、填写问卷的方式了解。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监事名单及联系方式即可。

4.3三级指标:服务对象(20分)

四级指标:对单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信息公开、社会影响力和诚信度的评价(2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外部评价的考察。

服务对象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单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信息公开、社会影响力和诚信度的评价。服务对象的评价调查由评估机构实施,调查方法与内部评价相同。

4.4三级指标:登记管理机关(20分)

四级指标:对单位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规范化建设、自律与诚信建设的评价(2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外部评价的考察。

登记管理机关的考查内容包括对单位非营利性、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规范化建设、自律与诚信建设的评价。

登记管理机关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评价由评估机构实施,调查方法与内部评价相同。

4.5三级指标:业务主管单位(20分)

四级指标:对单位领导班子、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规范化建设、自律与诚信建设的评价(2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外部评价的考察。

业务主管单位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单位领导班子、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服务政府、服务社会、规范化建设、自律与诚信建设的评价。业务主管单位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评价,须由参评单位将调查问卷交给业务主管单位填写、盖章,之后交给评估机构计算分值。

4.6三级指标:政府有关部门(10分)

四级指标:政府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10分)

本条是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获得表彰奖励情况的考察。

指标解读 篇6

各项业务指标不断向好

今年1~6月份, 江苏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02.53亿元, 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75.12亿元, 同比增长8.7%, 其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总电信业务收入的72%;电信业增加值完成238.13亿元, 同比增长10.9%, 增幅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总量、收入和增加值三项指标均稳居全国第二位。

在用户发展方面, 上半年全省新增电话用户391.5万户, 总数达到8813.3万户, 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新增76.2万户, 达1124.6万户, 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新增758.8万户, 达4384.9万户。全省电话用户数、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都居全国第二位。

按照江苏全省2009年末总人口数7724.5万人计算, 上半年全省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4%, 比2010年底提高了5%。全省移动电话普及率达83%;固定电话普及率达31%。全省网民数突破3300万人, 网民普及率超过43%。

发展情况对比分析

1、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量收关系日趋平衡

今年以来, 江苏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 全省一扫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 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迅速回升, 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 今年上半年在去年同期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基数较高的基础上, 仍然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表明我省通信业发展持续向好, 实现了在较高水平上的又好又快发展。

另一方面, 今年以来全省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率差距渐小, 一是因为今年起我国统一采用2010年不变单价测算电信业务总量, 数据更为客观、准确;二是反映了江苏电信业市场量收日趋平衡, 发展较为健康良性的现状。

2、3G用户成为主要增长点, 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江苏移动电话用户已达6400.2万户, 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654万户, 占总移动电话用户数的10.2%, 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3G用户为主要增长点, 上半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77.2万户中, 新增3G移动电话用户280.9万户, 占新增移动电话用户的59%。全省推动国有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发展成效显著, 至6月底, 江苏TD用户达265.28万户, 占全省3G用户数的41%;上半年共新增TD用户107.8万户, 占全省新增3G用户数的38%。以上情况表明江苏作为东部强省, 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用户上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移动和固定互联网用户都呈现较好增长势头, 截至6月底, 江苏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4384.9万户, 同比增长23%;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上半年共新增76.2万户, 比去年同期多新增10.3万户, 总数达1124.6万户。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为358.4万户, 占总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35%。

3、行业转型成效显著, 数据和互联网业务成为亮点

上半年, 全省电信业实现非话业务收入达189.48亿元, 同比增长16.8%, 比我省总电信业务收入增速高出8.1个百分点;在全部电信业务收入中的比重达到51%, 非话收入已成为我省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支撑, 表明我省电信业不断调结构、促转型, 成效显著并且发展前景良好。

在各项非话业务中, 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以及移动增值业务成为主要收入增长点:上半年, 我省共完成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8.52亿元, 同比增长8%, 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固定通信业务收入47%和总电信业务收入13%;完成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49.81亿元, 同比增长20%, 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19%和总电信业务收入的13.4%;完成移动增值业务88.57亿元, 同比增长8%, 移动增值业务占总移动通信业务收入33%和总电信业务收入的24%。

作为行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省三网融合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上半年我省IPTV用户新增56.95万户, 达226.18万户, 手机电视用户达156.98万户。

4、电信市场发展速度, 结构呈现均衡化发展

上半年, 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和江苏铁通的电信业务收入市场占比分别为34%、57%、8%、1%, 收入市场占比与去年同期基本一致。从同比增长率角度分析, 江苏电信、江苏移动、江苏联通和江苏铁通的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6.25%、8.98%、17.81%、19.99%, 增长率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18%、-1.96%、7.03%和11.82%, 各公司发展增速日趋均衡。各项数据表明, 3G牌照发放等政府市场调控手段正在显效, 新技术新业务也为运营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我省电信市场结构正逐步走向平衡。

具体做法和保障措施

科学规划为行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今年上半年江苏电信业认真做好《江苏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及启动工作,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与地方政府“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和与各电信基础运营企业发展规划的衔接, 通过努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中, 更明确提出了“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战略;二是“宽带江苏”和“无线江苏”战略被写入《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后, 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书记高度重视, 专门作出批示, 要求加强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提升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这些都为江苏的通信业实现十二五时期的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增添了强劲动力。

抓服务促规范为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多措并举, 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批评告诫违规企业等多种形式, 有效维护了全省电信市场秩序。全省电信业积极加强自律, 加强公司间沟通协调, 努力维护行业发展和谐环境;二是认真做好互联互通工作, 通过建设完善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 加强技术研讨等手段, 不断完善工作流程, 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互联互通工作水平;三是全省电信业扎实开展“心系用户, 满意消费”行动, 认真做好用户申诉受理工作, 不断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深入推进共建共享为集约化发展提供样板

上半年, 江苏电信业认真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规范与自律并重, 有效维护通信建设市场秩序;二是全行业深入推进共建共享, 开展共建共享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培训;三是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光纤到户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 为全省推进光纤到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四是深入基层调研, 不断探索地铁共建、小区共进等共建共享新模式, 取得了积极成效, 确保全省通信行业走上转型发展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产业对比下一篇:舞蹈教育与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