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精选10篇)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1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物本审计观及其弊端
(一) 高校内部审计的物本审计观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不同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程度不一, 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1) 账面基础审计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对高校账目和凭证作为审查的出发点, 检查各项会计记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账簿加总和过账的正确性、总账和明细账及其会计凭证的一致性。 (2) 制度基础审计阶段, 该阶段是将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在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的基础上, 确定其可信赖程度, 进而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通过制度基础审计, 大大减少了直接对凭证、账表进行检查和验证的时间和精力, 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适应了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 (3) 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该阶段是对制度基础审计的修订和完善, 将审计的基础建立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 从而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可以说, 单从技术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已经达到了目前审计的前沿。然而, 不管是账面基础审计阶段, 还是制度基础审计以及风险基础审计阶段, 都没有对经济行为当中“人”这一主导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体现的是“物本审计观”。其审计对象依然局限在以物为中心, 在审计过程中, 更多的是关注账簿记录是否真实, 经济活动是否合法, 没有从根本上关注人及其行为, 没有分析人的行为动机, 没有分析人的行为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影响及内在的因果关系, 这些都限制了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拓展。
(二) 高校内部审计物本审计观的弊端
在高校内部审计的物本审计观下, 对高校运行中的不良现象失去了有效遏制能力, 并直接或间接导致高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其中最根本且主要的体现为两方面:
(1) 物本审计观导致审计重心偏后, 易助推不良经济后果。内部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传统物本审计观下, 事前审计被界定为内部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进行的审计。这种审计主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计划、方案、预算制定的审查, 经济合同批准之前的审查, 经营决策及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依据控制论思想, 与事中和事后审计相比, 事前审计最显著的优点是具有预防性作用。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一再的强调事前审计的重要性, 但是在物本审计观下, 以物为中心的思想, 决定了事前审计是一种缺乏内容的形式主义。与企业不同, 高校大部分经济事项是财政拨款下的运作。大部分不追求盈利, 更多的是对资金、财物的有效、科学合理利用。然而, 高校物本审计观不仅忘却了经济事项成功的关键在于“人”, 而且当一项经济业务在经过流于形式的事前审计之后, 往往导致行为人麻痹和疏忽, 并成为行为人心理上犯错的理由或挡板。
(2) 审计结论对事不对人, 限制了审计结论的效用。在物本审计观下, 高校内部审计主要是围绕经济业务活动中资金流、物流进行真实性、合法性, 或者经济性、效果性的审查, 而据此审查之后的审计报告形象的来说可谓是“对事不对人”。审计报告内容主要是对经济业务本身进行评价, 而对完成经济业务的人却基本不会涉及。即使是拿目前高校正在推行的我国独创的“经济责任审计”来说, 它虽然审计对象已经明确是“人”, 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 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经济业务这个“事”是否真实, 经济业务活动是否合规合法, 至于被审计“人” (行为人) 如何做出的决策, 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 没有进行深刻的分析。审计结束后, 出具的审计报告一般说的还是被审计单位如何如何, 很少提及到被审计单位“一把手”的实际履行责任的能力。因此, 可以说, 物本审计观下的内部审计表现出来的对事不对人的特点, 限制了审计结论的效用, 不仅是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 同时也是审计自身的痼疾。
二、高校内部审计系统的本原属性与人本审计观的提出
(一) 高校内部审计系统的本原属性
高等院校是完成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 如何有效地利用高等教育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本质要求。要完成这个本质要求即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高等院校必须做好教学和科研两项任务。要完成这两项任务, 从人员构成来看, 高等院校除了需要从事科研和教学的老师外, 还需要适宜的高校行政辅助人员和后勤人员。但从系统结构性质来看, 高等院校可以分解为运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两部分。从事科研、教学的老师和大部分行政辅助人员和后勤人员都属于完成学校正常产出的运行系统, 而从事内部审计、纪检等监督性质的人员则作为监督系统而存在。因此, 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系统其本原属性就是对运行系统进行监督, 促进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二) 人本审计观的提出
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其能动的实现者是“人”。同一样的财物, 交给不同人去处理, 最后的结果却不同。但在传统的物本审计观下, 认为物是核心, 是最重要的资源。其对物的审核和监督, 其实并没有抓住事物的本源。如, 一个教学办公室购买茶叶满足日常需要。假设一公斤一年就足够了, 但是经办人存在私心购买五公斤茶叶, 远远超过需求。在物本审计观下, 由于过分注重对物的审核, 当确认购买之后的茶叶是真实存在时, 审核就算完成了。这种审核并没有起到监督和免疫系统的作用。而将审计的重点聚焦于人和人的行为时, 问题就能清楚地展现出来。就人的行为来说, 主要涉及到决策行为和购买行为。围绕这两项行为其审核的内容包括:决策行为的合理性;购买行为的真实性;购买行为的合理性。而当将对物聚焦转移到对人和人的行为的话, 那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以及效果就明显的反映出来。在这种围绕人及其行为的审计观下, 其审计结论是关于行为人的评价, 这不仅完成对过去事项的监督, 同时可以对行为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并为行为人未来遇到同类事项提供了建议。可以说, 它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物本审计观导致的审计重心偏后、审计结论对事不对人的问题。这种以人的经济行为为审计对象, 围绕人的经济行为设计审计路径、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观念, 本文将其界定为“人本审计观”。
三、高校内部审计人本审计观下的制度改进建议
(一) 将高校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聚焦到人及其行为
在人本审计观下, 应把人的经济行为的正误、好坏作为最主要的审计内容和最终的着力点, 改变过去传统高校内部审计中将财和物作为审计的主要对象和聚焦点。只要这样, 才能抓住价值创造的本原, 把握住审计的根本目的。这也是高校内部审计人本审计观的基本特征。
(二) 以人及其行为为审计对象, 将审计重心前移, 丰富事前审计内涵
早在2002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就指出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要将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移。但在实务当中, 审计重心依然是偏后的。当然与十年前相比, 审计重心从原来的只是事后审计转到了事中和事后并重。在物本审计观下, 审计重心之所以能够前移到事中审计。这是因为事中, 物流和资金流就开始了, 因此物本审计观下审计重心完全可以实现向事中审计转变。但是在物本审计观下, 由于事前物流和资金流是相对静止的, 聚焦于此的审计, 自然缺乏内容。可以说这是物本审计观下的痼疾。但从控制论来说, 事前审计应是最好的, 纠偏能力也是最强的。因此, 从审计的内在需要出发, 审计重心必须前置。而这种效果的实现, 必须抓住价值变化的本原和根本动因, 即人。总而言之, 以人及其行为为审计对象, 将审计重心前移, 围绕人和行为确定事前审计的内容体系是突破口也是高校内部审计观转变的核心制度建设的内容。
(三) 改进内部审计报告的名称和内容, 对人又对事
内部审计报告是高校内部审计师完成审计任务, 就其结果所做的总结。但是目前传统的物本审计观下, 内部审计报告可谓作用有限。就其内容来说, 其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审计对象“事”进行陈述, 另一部分是关于内部审计自身责任的免责说明。因此, 传统的内部审计报告只对事不对人, 不能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正是这种效果导致内部审计的发展缺乏内在动力。笔者建议, 应改进高校内部审计报告的名称和内容。将每一项审计报告总的名称指向经济事项的经办人和决策人, 如“关于对张三、李四团队完成???课题的审计报告”、“关于王五采购粮油的审计报告”;将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通过“决策行为分析”、“购买行为分析”、“组织行为分析”……行为分析等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审计内容和结论针对到或者说落实到每一个行为人。通过这些改变, 不仅能够发现物本审计观能够发现的问题, 而且可以对被审计人 (行为人) 履行责任的能力、决策水平进行评价和提供行为改进的建议, 成为评价、使用、提拔、调任干部的依据, 从而最大的发挥出内部审计本身应能够展现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天津师范大学内部审计研究所:《天津市高校内部审计状况与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第2期。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2
【摘 要】慕课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产物。慕课学习具有方便、快捷、适用性强等特点,广受高校师生的欢迎,但是随着慕课学习方式深入高校教学实际当中,图书馆服务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慕课的运用逐渐占据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但笔者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纸质图书都应该占据教学服务的中心,因为它是一种智慧、知识与文化的结晶。
【关键词】慕课 高校图书馆 慕课冲击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5-0042-02
慕课是一种网络教学方式,其涉及的资源非常广泛,而高校图书馆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必须加大改变的力度。本文以当前慕课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为主要出发点,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一 慕课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
1.对图书服务资源带来的冲击
慕课不仅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在编图书的资源,还涵盖了一些没有入编的教学资源,包括一些资深教师的个人观点、教学方法与教学课程,它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源。由于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很有限,资源容量跟慕课比起来就少很多,且藏书资源的更新速度非常慢,在进行资源更新时需要对已更新部分的所有图书进行重组排列,然后再录入系统,与现代高校教学的需求比起来,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2.对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冲击
慕课教学只需要一个网络客户端,对地点、时间、人物没有任何限制,并且学生可以在慕课中找到专门针对自己学习问题的资源,一次慕课的教学容量可以达到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数,而且可以重复使用;而图书馆的面积是有限的,人员容纳量比较少,学生在寻找图书资料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另外,图书馆是定点开放,不一定能够和所有学生的查阅时间相对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服务质量。
3.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冲击
慕课的编撰者都是出自名校的各大名师,讲解的都是非常有名的课程,它的参与者都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对现代高校的教育和学生特点都深有研究,由此开展慕课教学能与高校教学需求相适应。高校图书馆服务是高校管理中的一部分,依附于高校的运作而开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业性质与高校老师无异,这就助长了部分人员的本位思想,不能够主动积极地为师生服务,缺乏创新精神,使高校图书馆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相对而言,学生更愿意使用慕课学习,因为慕课更专业,能够较充分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对服务的要求。
4.对图书馆服务技术的冲击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现代高校的图书馆应该进行信息化改革、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提升服务技术,让图书馆的服务更具技术水平和现代气息,以期服务现代快节奏的教学生活和学生的心理需求。而慕课的服务技术正好与现代高校师生的快节奏生活和偏浮躁的心理相适应,也就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高校教学的重要方式。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没有进行信息化改革,服务速度比较慢,即使部分已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革的图书馆,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与慕课的服务技术比起来还相距甚远。
5.对图书馆服务对象带来的冲击
慕课属于网络化教学课程,需要用户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够辨别资源的能力,能够从庞大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当前的高校图书馆虽
然已经开设了信息检索服务,但是能够使用信息检索的学科非常少,信息检索的运用还不够深入,学生的信息辨别与选取能力普遍较低。
二 高校图书馆在慕课背景下的角色扮演
1.慕课资源的分享者
慕课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且大都是质量比较高的资源,与图书馆资源量和资源品质比起来占很大的优势。图书馆完全可以借助这一优势,与慕课资源实现共享,在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打破从前资源封闭的模式,拓宽馆藏资源,使之从有限变为无限。
2.学生信息素质养成的导师
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低、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到位就会影响慕课的使用,如果图书馆此时成为一个学生信息素质养成的导师,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这就好比雪中送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能,还能够帮助改善自身的服务技术。
3.慕课资源的编撰者
慕课中的教学资源本就是从现代图书中吸纳的,有些慕课课程甚至有侵犯图书版权的嫌疑。如果图书馆能够加入到慕课资源编撰者的行列,就可以有效地维护图书版权,并为高校教学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课程,进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慕课教学与服务,解决版权使用的问题。
4.慕课教学空间的提供者
很多高校配备的图书馆环境都比较清幽,非常适合学生静心阅读学习,近年来,许多高校更是大刀阔斧地对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进行了改善,建立了多媒体阅览室、研修室、数字阅览室、观影室等多个阅读空间。学校图书馆完全可以依托于环境优势,将慕课教学的地点引进图书馆中,参与慕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良的环境,做好慕课教学的后勤保障。
三 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应该如何创新
1.开展慕课推广与优化活动
慕课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师和学生在对慕课的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一些知名慕课教学平台的注册和使用都需要一定的费用,这给慕课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高校图书馆是有能力为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将慕课引进图书馆服务中,建立慕课学习的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免费的慕课资源,并帮助师生解决一些慕课使用问题,与慕课教学实现联盟。
2.慕课资源引进
慕课资源非常广泛,慕课的用户也是多层次的,由于不同的用户有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慕课的用户针对性还比较低。高校的图书馆可以将慕课资源引进图书馆中,建立一个资源检索平台,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其提供个性资源,并为平台用户发送资源、更新推送通知,在慕课资源基础上发展有特色的服务。
3.信息技能培训
慕课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形式多元化,但对使用者来说,这既是一种优势,又是一种缺陷。它的优势在于,可供使用者选择的资源更为丰富,但是选择多了就难以选择。现代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计算机资源和人才资源,学校可以利用微博平台建立信息技能培训体系,实时发布计算机技能资料,采取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服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平衡图书版权使用
我国对慕课编撰资源的使用还没有建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慕课的编撰似乎对图书的版权造成了损害。而高校的图书馆拥有一定的合理使用图书版权资源的权利,利用这一优势,图书馆可以为慕课编撰提供版权服务,并参与到慕课编撰中,使慕课的内容编撰过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并起到维护图书版权的作用。
四 结束语
慕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它的兴起与使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也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冲击,更应该是高校图书馆改革的压力和动力。高校图书馆应该致力于如何与当前的教育形式更加贴合,将慕课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发展,创新服务技术、增加服务内容、改革服务方式,力图稳固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中的辅助地位。
参考文献
[1]李静云.论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应对慕课的自我创新[J].情报探索,2015(2):91~94
[2]吴海华.慕课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及创新服务[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5)
[3]佟燕华.慕课浪潮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与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8):108~110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3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用语;服务礼仪
收稿日期:2010-09-23
作者简介:王建萍(1963-),女,河北藁城人,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文化。
礼仪,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惯用形式,也是个人素养和社会观的外在表现。它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等几类。服务礼仪主要指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守的礼仪。换言之,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场合适用的礼仪规范和工作艺术。主要包括仪容、仪态规范、服饰规范、服务用语规范和岗位规范等内容。[1](P.2-4)图书馆服务礼仪的运用,较好地体现出图书馆优秀的文化底蕴和图书馆员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对于内强个人素质,外塑职业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图书馆服务用语礼仪规范,以期对现行的图书馆服务用语进行改进,旨在倡导一种人本理念,构筑一种和谐模式,展示一种职业风貌,塑造一种文化品牌。让无声的温馨和有声的关爱,开启读者求知的心扉,成就读者光明的未来。
一、无声的温馨:让书面用语开启读者求知的心扉
图书馆书面用语礼仪是体现服务礼仪的一种具体过程和手段,变无形的服务为有形化、规范化、人性化,特别是体现在图书馆的环境美化、服务育人等方面,更具彰显图书馆文化之功能。图书馆整体环境装饰,应是一种综合文化积淀的集中表现。内部设计既要赏心悦目,又要方便读者利用。要为读者构筑一种幽雅安静、平等亲和的文化氛围,要体现出对所有人的尊重和爱护,体现出求知、睿智、科学、人文和艺术,还要突出一种宁静亲切的学习氛围,来诱导读者的求知欲望,陶冶读者的心灵,使读者享受温馨环境下阅读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愉悦,[2](P.20-22)这就需要做好图书馆文化展示功能。例如,西安市省图书馆把名言名句刻在石壁上,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闻名世界的碑林;上海新落成的图书馆大厅内,把三百多年前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用汉、英、法、日等二十三种文字刻在大理石壁画上,突出了文化内涵,彰显了文化品味。其次,图书馆还可用一些激励读者学习、引导读者求知的礼仪用语,例如:
1.美丽心情由阅读开始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3.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4.书香伴你同行,阅读丰富人生
5.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6.翻书益智,阅史清心
7.读过一本好书,如交一位益友
8.品味图书,品质人生
此外,我们不妨在阅览室、自习室等标识一些具有亲和性的礼仪警示语,以告诫读者保
护环境、爱护公物、保持安静等,比原有规章制度中的生硬语言会更令人接受和认同,会起到锦上添花、点石成金的作用。例如:
1.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2.成功源自微小的克制
3.座位有限,请让它得到充分利用
4.求知无涯,借还有期
5.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6.静,每个人的享受
7.除了知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珍惜什么也别留下
8.带走一身书香,留下一室洁净
9.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
10.地板的宣言:垃圾的亲吻不是我要的亲密接触
11.手机静音,读者方可静心
12.天空是温暖的摇篮,勿向天空吐烟,让地球心酸
13.草地是美丽的地毯,请勿乱仍杂物,让地球难堪
为让读者感悟爱护图书是每个人的义务,我们不妨制作一些带有警示语的精美书签或
代书板来提醒读者,例如:
1.书是你沉默的朋友,请爱护它吧
2.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图书不留下我的笔迹,但我已读过
3.阅过无痕方显真人本色
4.让书籍同我们的心灵一样纯洁
5.书中自有颜如玉,损之何忍
6.细节体现品行,举止展现文明
二、有声的关爱:让服务用语满足读者求知的意愿
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生生不息与欣欣向荣的源泉,也是图书馆实现其价值的总体现。图书馆把服务礼仪贯穿于读者服务过程中,就是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接待读者:图书馆员接待读者要面带微笑,主动问好,并使用尊称敬语。如:“您好!为您服务”。
2.倾听需求:对读者的借阅要求与咨询的问题,要全神贯注认真倾听。对没有听清楚的地方要礼貌地请读者重复一遍。如“对不起,请您再说一遍,好吗?”切不可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漫不经心,目中无人。更不可表现出厌烦情绪乃至出言不逊。
3.端正态度:接到或明确读者的需求后,要从言语中体现出愿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态度,应回答:“请稍等或好的,我马上就来办”。切忌说:“你怎么这么啰嗦,你没看见我忙着吗?”
4.提供服务:针对读者的借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您好,请出示借阅证”、“您的借书已办理,请拿好图书。”对于不熟悉馆藏布局或书刊排架的读者,要主动引领他们到服务区。主动关注每一个服务细节,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
5.解答咨询:对读者咨询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释答复,做到有问必答。语言要规范、得体,避免繁琐、语无伦次,甚至答非所问。若遇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坦言相告:“对不起,我不太确定,如果你能等一会儿,我马上去查询”。回答问题要负责任,不要不懂装懂,模棱两可。也不要信口开河,胡乱作答。
6.指引帮助:当读者提出的服务需求我们一时满足不了时,应向其讲清原因,并向读者表示歉意。同时要给读者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或主动协助解决。如“抱歉,您要的那本書已借出(或本馆没有),我可以为您办理预约借书(或馆际互借),好吗?”要让读者感到,虽然要求一时没能满足,但却受到了尊重与重视,并得到了应有的帮助。
7.承担职责:承认给他人造成的不便,耽误了一些时间,应对读者致歉,如“对不起,让您久等了”。如遇系统故障检修、停电等特殊情况中断服务时,应打出标语广而告之,如“系统正在检修,给您造成的不便请见谅”。不要一声不响、理所当然地继续工作。
8.尊重读者:需要读者协助时,首先要表示歉意,如“对不起,打扰一下,您可以帮我一个忙吗?”对读者给予的任何帮助与配合都要致谢。如收到读者的罚金时说:“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当下班铃声响起后,全体人员在自己的服务区内均应起立,以站姿目送读者离去,服务用语:“再见”、“慢走”、“欢迎明天再来”。
9.避免争议:若遇某问题与读者有争议时,可婉转解释或立即采取措施,调整自己,使读者满意。如读者仍不满意,可向上级报告,请求调整,不可与读者争吵。凡与读者发生口角,即使再小,都是我们的错,因为读者是我们的上帝。
10.执行规则:在涉及规章制度等原则性的问题上,服务人员态度要明确,但语言要婉转,既要言之有“理”,又要言之有“礼”。
例一:当读者借书超期时,服务用语应是:“请您按规定交纳图书逾期使用费”。“逾期使用费”一词要比“超期罚款”更体现人性化。
例二:当发现读者有占座、吸烟、损毁书刊及拆除磁性材料等现象时,图书馆员有义务对其进行管理。如:“请您配合我们工作,接受相应处理”。
例三:当读者离馆时防盗装置报警,工作人员可这样处理:“请您稍侯,可能您借书忘记消磁(或消磁不净),请您配合我们重新办理”。随后对其携带的图书进行确认,如借出属实应给于重新消磁,并向其致歉:“对不起,耽误您时间了”;如确属窃书行为后,再给予相应的处罚与教育。这样既不失读者的自尊,又严明了馆规馆纪。[3](P.118-119)
11.接受投诉:接受读者的投诉意见与建议时,要虚心听取并明确表示:“谢谢您告诉我们,我会向上级报告这件事,请接受我们的道歉”。受理后要及时解决、纠正并引以为戒,必要时予以反馈。如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予耐心的解释说明,绝不推诿,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12.体现亲和:有的人脾气暴躁,有的人胆小懦弱,有的人敏感多疑,有的人遭遇过一些挫折。面对不同类型的读者,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要将心比心,体现亲和。殊不知,理解他人不但让我们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承担,而且更能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因此,让我们多一声问候,多一些笑容,多一句解释,多一份关爱。例如,对经济困难、学习吃力、心理自卑及残障读者等,服务用语如:“我能为您做点儿什么吗?”
对个性强的读者,讲话要心平气和,避免感情冲动;
对自尊心强、思想敏感的读者,要注意照顾面子,要用交流、谈心式的语言;
对性格孤僻、心胸狭窄的读者,语言要柔和婉转;
对自卑感强、情绪低落的读者,要多用鼓励、赞赏及暗示的语言;
对那些谈吐粗俗、举止蛮横的读者,批评的语言应该尊重事实,以理服人。总之,我们应学会探寻读者心灵的最深处,为读者满意而工作。让每个到馆的读者都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服务,让读者的经历充满愉快,听得见温馨,感受到尊重,使之携着需求来,带着满意去,这是我们应尽的天职。
一般而言,人们的教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细节决定了成败。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平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荀子曾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服务礼仪的应用,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行为,也是一门艺术。图书馆服务人员学习礼仪,遵守礼仪,应用礼仪,不仅可以方便读者,满足读者,而且还可以陶冶读者,感动读者。通过无声的温馨、有声的关爱,让读者在礼仪服务中感受亲和,感受敬业,感受尊重,感受愉悦。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愉快求知,愉快阅览;让馆员愉快工作,有职业成就感。因此,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养成礼仪习惯,激发礼仪情感,提升禮仪品质。努力做到精思笃行,亲察躬行,身体力行,确保读者能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式、最小的代价从图书馆获取到需要的知识和信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一句话:“让我们的服务,成就读者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金正昆.服务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萍.浅论彰显和提升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之方略[J].河北科技图苑,2010,(1).
[3]王建萍.图书馆有声礼貌服务用语初探[J].中国教育理论杂志,2003,(4).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4
一、目前高校可以采用的物资采购审计的两种模式
根据高校各自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 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 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 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采购规模较大、年采购金额较大、社会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 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 一般职业院校、小规模高校也可以适当采用。在此我们要注意的是, 不能断然割裂这两种审计模式的紧密辩证关系, 将其绝对化。事实上, 这两种审计模式可以综合运用, 联系推广。在内部审计资源缺乏的特殊情况下, 可采用过程参与式审计。在积累了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并且对该项目进行审计涉及高校的重要性权益时, 则以项目管理式审计为主。两种审计模式可以相互结合起来, 关键是怎样发挥出采购审计的最大效益。
比较上述两种采购审计模式, 说明可以通过对高校内部某个业务流程或环节, 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省审计成本或资源的目的。不一定非要开展专项的采购审计, 才算是采购审计业务。必要时实行业务外包, 可以委托中介单位进行采购审计。
二、开展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高校物资采购审计应采取“重点突出, 区别对待”的方法, 选择采购数量较大、采购次数频繁、采购价格较高、采购价格变化频繁、质量问题突出、长期积压或短缺、群众反映普遍、领导关注、内部控制薄弱和出现错弊概率较高的环节或物资类别等。审计重点集中于如下两点:一是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招标文件以及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计, 防止出现包括盲目签订采购合同风险、合同无效风险、合同条款不利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和合同档案管理混乱风险等。二是对采购方式执行情况的审计, 对物资验收、货款支付、办理索赔等业务执行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对列入审计重点的业务, 一般采用全面审计法, 对物资采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资料和资料的每一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计。对于列入审计范围的非重点业务, 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购流程或品种进行审计, 可以运用检查法、函证法、询问法和重点审计法、复核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方法。
三、开展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措施
具体审计措施如下:
1. 招标文件确定过程中的审计
资产使用部门经学校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办同意后进行某项物资招标采购, 审计部门按其职责权限适时介入, 对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拟订的招标文件进行审计, 监督购置仪器设备的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 并关注招标文件中对所购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系统配置、报价要求, 对投标人的资质、资信度考查情况、业绩要求, 对开标时间、地点以及招标人所要求的其他附属要求, 如供货时间、付款方式、预留质保金或保修金的数额等是否表述清楚, 用词是否准确, 避免潜在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理解不一而产生疑义。关注招标文件是否存在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的情况。涉及特定专业判断的, 可以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作为佐证基础性资料, 但应考虑回避制度。是否存在招标机构、采购单位和供应商相互恶意串通的虚假招标行为。另外, 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2. 开标评标定标过程中的审计
审计部门须关注评标专家组成员是否都是依据招标文件和评分细则独立地对潜在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打分;是否符合低成本高效益原则;标底价格明显偏离、违背市场规律的, 可请招投标中心负责人组织评委在评标过程中给予判断认定。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 是否向招标人提供书面评标报告, 并推荐合格中标候选人, 中标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 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排序, 采购人是否按照评标报告中推荐的中标候选供应商顺序确定中标供应商或事先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供应商;中标供应商确定后, 中标结果是否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公告, 并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投标供应商对中标公告是否有异议, 招标采购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对质疑内容作出答复。
3. 经济合同审签过程中的审计
采购合同签订的合规合法性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采购合同条款的完备性和合同内容的合法性。
(2) 采购合同的执行结果。
(3) 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
审计部门须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规范、完备;合同价款是否公平合理;合同中涉及各方的责权利、质量、设备安装工期、付款方法、保修及其时效规定是否合规、完备;关注中标方是否将投标文件中的优惠条件逐条落实在合同中, 力争维护学校的权益不受损失。
4. 验货付款过程中的审计
技术较复杂、金额较大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验收小组, 参与验收的人员须包括资产与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及监察部门和有关专家在内, 实行部门会签制度。验收工作应围绕着是否按照采购文件和合同有关条款的要求, 对应验收对象的数量、质量及规格型号等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5. 物资采购后续审计
对并不是一次性结清的采购业务, 审计部门应做好备用台账的记录工作。需要办理退换或索赔事宜的, 要将处理落实情况详细记载, 控制付款额。到使用部门进行回访, 了解退换或索赔事宜的处理情况, 同时对厂商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做到心中有数, 也为下次招标提供有反馈价值的信息资料做好准备。
摘要:物资采购审计目前在高校防范风险的审计内部控制体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了解采购审计的概念以及理顺采购审计的思路和方法能增进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文立足于采购审计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 阐述了采购审计的模式及方法思路, 对高校采购审计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探讨和实务推进。
关键词:教育采购,物资采购审计,项目管理,招投标过程,业务外包
参考文献
[1]徐广生.教育采购招投标业务审计的难点[J].中国内部审计, 2008 (1) .
[2]陈启蕴.浅析高校工程物资采购招标审计中的关键控制点[M].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审计二十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书生.高等院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环节与监控[M].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审计二十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5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多元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字资源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已经改变了人类赖以发展的信息环境。区域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与文化作为支撑,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地方与高校共建的模式不仅可以拓宽图书馆的融资渠道,同時也能促进高校图书馆为更多的读者服务,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空间。
一、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延伸服务多元化的意义
(1)图书馆延伸服务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影响力的提高。延伸服务是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责任,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同时,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应根据自身馆藏信息资源的特点,以普通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知识传播效率和文化影响力,将服务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2)图书馆延伸服务多元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和数字文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公众对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来源也越来越多,选择到图书馆阅读图书和报刊来获取信息不再是最佳的选择,传统图书馆服务的群体和规模越来越小。在新的形势下,为了满足社会化的需要,图书馆更新服务管理理念是必然选择。
根据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延伸要求,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在促进图书馆发展社会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大力推动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开展,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人们回归图书馆这一传统的大讲堂学习最新的文化知识。
(3)图书馆延伸服务多元化是满足终身教育的需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才市场竞争的愈加激烈,促使公共图书馆不断扩展社会教育功能以适应新的需求。高校图书馆拥有的馆藏资源,不应该仅仅作为学校的私有财产,而是应该和全社会共同享有。因此,地方和高校共建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馆藏资源,来弥补公立图书馆资源的匮乏,为社会大众构建平等的信息获取渠道,使更多的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享受到终身学习的环境。
二、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途径
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作为高校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必须克服传统高校图书馆只注重学术研究,而忽视读者教育的弊端,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不仅无法满足广大社会读者的需要,而且也导致大部分的信息资源造成了浪费。只有针对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进行建设与完善,才能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为更多的社会读者服务。
(1)强化延伸服务多元化意识,提高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水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读者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图书馆要站在社会和读者的角度,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需要。一方面,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强化延伸服务多元化的意识,在不断开发新的服务内容和模式的同时,扩大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以专题展览的形式向读者介绍馆藏文献和资料,同时开展各类图书阅读活动和讲座,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扩大图书馆的公共影响力。
(2)建立网络服务共享平台,打造文化共享机制。在信息时代,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应该更新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网络服务的共享平台,来满足更多读者的信息需要。因此,信息时代的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技术,建立当地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使图书馆朝电子化方向发展。
(3)扩大在线服务范围,满足多层次服务需求。一是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向现代化的网络模式转变,从而建立一个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特征的综合性图书馆,并为图书馆发展延伸服务多元化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为了满足在校师生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还应该完善相应的在线服务,提高网站的建设水平,做好网络导航服务。三是为了提高网络服务的水平,应该培养一些专业的咨询顾问,从而提升远程咨询的服务能力。
三、总结
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推动了社会资金与高校资源的优化整合,开辟了高校提供信息文化服务的新篇章。地方与高校共建图书馆是推动社会基层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延伸服务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开拓服务空间、强化服务理念,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金秀,徐跃慧.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与传统信息服务比较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26-30.
[2]李跃.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84-86.
[3]单学平.高等职业院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探索,2014,(3):133-135.
作者简介:
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刍议 篇6
古籍,它就是我国古代的书籍,主要是指书写或着印刷于1911年以前的刻本、写本、稿本、拓本等、能反映出我国古代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并且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现在对于古籍线装书的界定说法不定,但是绝大多数专家认为,1911年以前的书籍被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书称为解放前旧书。在实际工作中把民国时期影印、排印的线装书籍如《四部备要》、《四部丛刊》等也列为古籍[1]。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收藏有一定数量的线装古籍,这些线装古籍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
1 高校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制度不健全,保护条件差
古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要跟上高校图书馆事业现代化改革的脚步。古籍管理工作发展得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甚至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中,古籍工作并没有受到该有的重视,这些带有广泛性的问题使得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一直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 目前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现状令人堪忧,主要来缘于空气、
温度等方面的因素,如窗户不密封,导致灰尘大量地侵入直接对古籍造成损害,温度、湿度不恒定没有达到适合保存古籍的湿度保持在45-50之间和室温18-20度的要求。
1.2 古籍开发与利用经费的不足基本上是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
所面临的问题,但是古籍资源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在使用数据库开发古籍文献资源的时候,更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持。
1.3 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图书馆都在努力
加强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古籍的管理大多却处于启动阶段。在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着眼点都加大投入资金到网络数字信息文献资源建设上,加大于文献数字化建设上,对于古籍没有一定的编目、索引、著录以及数字化的管理或让读者借阅只是限制于收藏而已。
1.4 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工作人才结构失衡、适用的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结构也有待完善。
有的高校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配置相对来说比较完善,有的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则没有人员配置,古籍管理人员出现了断层,年老的工作人员退休后就无人接替只是为了读者的阅览服务而象征性地设置一两个工作人员。可以预见在古籍管理日常工作中,人才结构的不完整、适用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了制约古籍工作发展的瓶颈。
2 加强古籍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措施
在新形势下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已经是高校图书馆不可以回避的课题。古籍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高校图书馆古籍部门通过对馆藏古籍文献的深次加工与整理,将蕴藏有价值的知识及信息挖掘出来,提供给本校广大读者的一种文献服务方式[2]。高校图书馆古籍部门多年来对古籍所进行的各项检索工具和编制目录工作,也就是比较基础的开发工作,在面对网络信息环境下这种服务理念严重滞后,作为努力寻求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古籍开发与利用新途径的从事古籍工作人员就应该重视,这样才能够使高校图书馆的古籍资源得到应有的发挥作用。
2.1 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管理措施。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领导,应当要从效率出发,采取分级管理措施,有所区分地对待各类古籍文献。有关专家应当仔细鉴别对于一些极其珍贵的孤本、善本、珍本等作为重点保护的对象专门开设出书库;而对于复本较多的普通古籍,就只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即可,在做好古籍的著录、分类、编目工作中,古籍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繁琐而且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既需要工作人员具备高度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知识,又要求其有足够的敬业精神。与普通的到库书籍相同,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应该尽可能的遵守统一的标准。完备古籍保管条件,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古籍的安全。笔者认为如何能做好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善本书要封闭保存或着放入封闭的铁柜中、或着放入木制的盒子中;给没有函套的古籍加装函套;对于拓片或者卷轴装的书画加装筒状的盒子并做好防虫、防水工作,在有就是要对顶棚和暖气管道加强管理。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出古籍的标准化修复、古籍库房的管理和古籍善本出入库登记制度,对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准备,发现问题及时做到妥善处理。切实防止遗失现象、拯救性损伤及人为灾害的发生。
2.2 注重解决借阅中存在的藏与用问题。
利用高校图书馆是每一个读者的权利、也能弘扬中华文化遗产,更是对于每个古籍工作人员不能推脱的责任。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读者服务工作。古籍阅览室应针对读者层次较高、读者少的特点,应该建立起一套可行的藏借阅机制,如建立开架书库、购置一些价格低的影印或复印的常用古籍,来减少对一些常用古籍的磨损、适当地减少和放宽对善本书的使用限制,以便吸引更多的古籍读者;对一些文物级的善本使用时因事先复制,要让读者通过阅览古籍复制品,来实现古籍的再生与利用;适当降低对校外读者的收费标准,从而在社会上大大提高高校古籍的利用率。还要做好古籍的宣传和评价工作,增加学生对古籍的兴趣,帮助读者了解并选读古籍,从而扩大古籍在社会上的效益。
2.3 加快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开发研究、保存利用古籍提供了十分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电脑扫描技术、缩微技术、复印技术、数码拍照技术等,都是为人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3]。特别是数据库建设,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古籍开发与利用的最佳选择。经过了数字化处理的古籍,以图片或文本的方法储存起来并且最终形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古籍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使历史文献更好地以文物地形式永久地得到保护。同时,也可以使古籍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4 高校图书馆加快古籍资源人才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古籍相对于公共高校图书馆来说,无论是从利用率还是数量等方面都无法相比,所以高校图书馆的古籍人员都非常的少,读者古籍服务、古籍书库日常管理、古籍数据库建库、古籍文献的开发都一个人全权负责,所以很难开展工作。古籍图书它区分于一般的图书,要求古籍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经验,对古籍的开发人员不仅要求其懂得目录学、文献学、版本学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古籍相关知识,这也就要求专门培训出人员来学习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古籍。而对于书库管理则需求工作人员必须科学地保护好古籍的方法和措施及掌握古籍的修复技能等。但是在读者服务方面就必须要具有牢靠的工具书知识、娴熟的文献检索技能,宽广的学科知识面,并且具有主动咨询的意愿,通过与读者互动后能为读者解答疑难并准确地判断出读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从而提供有用的咨询服务。要想把古籍管理工作做好,就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位,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水平和为读者服务的水平。
但是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的努力,我国古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古籍文献资源的存储与检索更为方便。从最初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到全文数据库,用户的检索实现了网络化,古籍资源减小很小的破坏。光盘存储技术不但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将古籍原件的样式设置下来,而且存储在光盘当中以增强阅读的真实感节并且约了存储空间。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古籍文献资源的传递与共享达成了时空的传越,在需要时间和效率的今天,读者只需要利用网络查找所需的古籍文献资源。现在高校图书馆为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补充馆藏。
摘要:高校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还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应该在保护古籍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它再利用,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古籍,管理,开发,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张志清.试述图书馆古籍保护的历史机遇.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
[2]郝淑东.古籍数字化的发展概述情报探索,2007(7).
刍议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浪费现象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闲置,浪费
记得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 70% 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 70% 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 70% 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 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 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 浪费着?”其实, 现阶段在地方高校图书馆存在着较严重的资源闲置浪费现象, 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 造成对图书馆空间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物力资源的浪费, 也是教育资源浪费的冰山一角。
一、评估升级催生的浪费
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 促使一批专科学校向本科院校升格。还有一批专科学校 , 正在努力创造条件 , 准备迎接国家教委的评估、审批 , 争取进入本科院校。近年来 , 教育部按照“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基本原则 , 逐步开展了全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推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评估工作。高校图书馆作为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支撑的学术性机构, 在馆舍建设、资源储备、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等方面得到重视和完善。图书馆在评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毋庸讳言,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只要求了藏书数量 , 而对藏书质量没有什么具体的要求。不少学校为了应付评估检查或者学校升格的需要 , 增加藏书量成为图书馆的工作重点 , 各高校为了馆藏文献数量达标, 出了一些奇葩的招数来达到评估标准。条件好的高校不惜投入“重金”来“突击购书”, 这种盲目购书造成错购、漏购、重购现象, 使藏书处于呆滞状态, 读者很少利用, 从而对图书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条件差的学校为了一味追求数量上的达标, 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 发动全校师生员工“爱心捐助”, 所捐图书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残损破旧基本上没有参考价值。还有的, 把多年不用的教材来滥竽充数。市场经济下急功近利之心催生了许多畸形怪像, 这种求量不求质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挤占了图书馆宝贵的空间资源, 使越来越紧张的书库渐渐变成“废书”的“冷宫”。
评估对高校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深入、完善 , 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的内容也将相应地发展变化或被赋予新的内容。特别是当今处于网络信息化的新时期 , 更是对高校图书馆的评估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 所以评估标准也应发生相应调整变化。诚然, 评估的标准需要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改进存在不足, 要更加科学化、理性化、灵活化, 图书馆如多从读者切实需求的角度增强责任意识, 也许就能减少或杜绝这类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藏而不用造成的浪费
书刊能被更多的读者利用, 才能充分展示它的价值, 为每本书刊找到更多的读者, 就是对它最大的爱护, 也是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意义所在。藏而不用是图书馆内最常见的一种资源浪费现象, 特别是那些时效性很强的报刊杂志。每年都有大量的期刊从现刊库下架到过刊库, 然后又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装订、编目, 然后再上架到过刊库, 装订后的期刊利用率非常低 , 既花钱又占地方。特别是那些时过境迁的报纸, 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装订后, 几乎无人问津, 只好积压在报库里, 浪费了图书馆宝贵的空间资源。还有一些易过时的像计算机、考试类图书挤占了书架资源, 增加了读者找书难度, 浪费了读者时间。
纸质读物与电子信息资源重合的, 应尽量减少重复购置。对已购书刊制定合理剔旧制度, 解放空间资源。对那些过期期刊、报纸、连续性纸质读物, 可根据读者需求程度, 有选择地对读者开架阅读, 否则, 如果只是闲置在那里, 就会成为一堆废纸或垃圾。
三、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
由于面临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的压力 , 学校加大了对图书馆设备的投入 , 各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条件大为改善 , 基本上都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 读者利用网络的热情高涨。但是 , 读者服务工作中 , 我们也发现大学生利用网络交友、娱乐的比例占一半以上 , 而真正用于查找资料的读者比例较小。一段时期以来, 造成严重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吧化现象。数字资源购买耗资巨大, 但极低的电子资源利用率, 造成很大的浪费。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市场经济、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为代表的各种新兴事物不断涌现,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越来越便捷, 有些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 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渐渐下降, 使现代化设备设施闲置, 造成“富饶的贫困”现象。偌大的电子阅览室, 高配置的设备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电子资源的利用基于电子阅览室的网络平台, 首先要保障电子阅览室网络畅通, 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保障师生在安全和流畅的网络平台下使用电子阅览室, 管理者应加强对网络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 并对故障进行排除。提高电子阅览室的利用效率,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在管理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度的责任感外, 应考虑配备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 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主页上制作文献检索等内容网络课件, 使读者了解电子阅览室功能, 了解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培训指导读者制度, 培养他们利用现代化技术查询资料的能力, 提高读者检索资料的速度和完整性。读者不但了解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而且能轻松驾驭互联网和文献信息检索, 从而提高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假期图书馆资源闲置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师生员工, 图书馆上班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一致, 然而, 我国高校每年存在两个长假期及节日假期, 这段不短的期间内, 图书馆场地、设备设施、文献资源等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在国外早已司空见惯,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在我国却成为长期争论的焦点。由于人员、管理、经费、有偿使用等原因, 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假期期间不能做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在规模、学术性、人力资源储备、平均文献资源信息的储备量都超过公共图书馆的我国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支撑, 但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 是各高校几乎都存在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高校馆的馆藏资源至少有60% 未被利用, 有的甚至超过70% 处于闲置状态, 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如果在假期期间对外开放, 对社会群体进行有偿服务, 由此社会群体借阅馆藏专业的书籍, 避免了假期期间资源闲置的浪费, 也增加了馆藏效益, 发挥藏书的最大价值。
五、服务水平影响图书馆资源利用
毋庸讳言, 由于历史原因, 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文化层次高低不同, 高素养专业人才不多, 女性馆员占较大比例, 受传统影响, 女性社会角色意识较弱, 对图书馆服务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方式制约了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社会不断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也在变化, 馆员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 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高低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影响了馆藏资源的利用效益。高效率快捷优质服务节省了读者时间, 提升了读者满意度。专业素养低、缺乏敬业精神的馆员既对馆藏资源造成浪费, 也对图书馆人力资源造成浪费。
在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上, 应充分注意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 根据人员的年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合理配置岗位, 使人尽其能, 人尽其用, 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 构建和谐良性环境, 使人员在工作中体现价值。
令人震惊的贪污腐败、挥霍公款吃喝嫖赌、拆拆建建的重复建设、掠夺式的过度开采、低效高成本的商品制造、环境污染破坏的治理等社会浪费现象让我们痛心疾首, 憎恨不已。我国学者认为 , 教育浪费是指“教育领域的投入 , 即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未产生应有效益的现象”。高校图书馆资源闲置浪费现象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值得我们深思。高校图书馆应从读者需求角度提供优质馆藏资源, 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馆藏资源被利用, 提升服务水平, 构建理性精神, 肩负起社会担当, 杜绝图书馆资源浪费 , 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最大程度地发挥图书馆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文艺.高校教育资源浪费现象探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1) .
[2]夏红兵.评估升级中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浪费及对策[J].重庆图情研究, 2007 (2) .
[3]邱莉鑫.浅谈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假期利用[J].贵图学刊, 2013 (4) .
[4]贾兴红.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利用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8) .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8
高校图书馆流通人性化服务是一种“读者至上,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方式, 它是根据读者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和心理倾向等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在当今科技发展、物欲横流的大背景下, 高校图书馆更应改弦更张, 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 大力开展“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从读者的切身利益出发, 筹划可以预见的读者阅读需求变化趋势, 重新整合高校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功能, 从而形成一个以服务为导向、互相协作、动态响应读者需求变化的新体系。
高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所注重的人性不是善恶的问题, 而是人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问题。读者在索取文献和陶冶精神本身就体现了对人性的追求。所以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更应充分体现“读者至上”的思想, 对读者在图书馆活动中的地位、权力予以充分肯定, 以方便读者、利于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开发利用为优先原则。在制定图书馆的管理制度时, 要吸收读者代表参与, 及时采纳合理的建议和要求, 以增强读者对图书管理制度的认同感, 增加制度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减少和避免管理制度中的一些片面性, 使其信息资源通过读者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实现馆员的自我价值。
目前, 高校图书馆流通人性化服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 人才资源建设上存在问题, 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 馆员素质较差。另一方面, 人性化服务意识淡薄。部分馆员的思维方式、服务意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 对于新形势下的角色转换、服务意识转换没有思想准备, 遇到问题, 仍习惯于按照旧的模式解决问题, 对读者的询问故意回避推诿, 甚至对个别读者还带有歧视和偏见。这种被动冷漠的服务方式使图书馆文献资料服务严重偏离了读者的个性化和人性化需求, 造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缺乏深度、特色和吸引力。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流通人性化服务上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1.办馆理念人性化。衡量一个图书馆的质量, 其馆舍大小、藏书多少、现代化设施如何固然重要, 但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它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文献信息服务。首先, 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起平等的服务理念, 平等对待每一位读者。其次, 要充分考虑到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使办馆理念真正人性化。
2.服务方式人性化。高校图书馆要真正实施以读者为本的人性化服务, 首先要为学术服务, 不断提高图书工作水平, 深化业务层次, 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和当地经济服务的需要。其次, 加强便利读者的人性化服务措施, 做好宣传工作, 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再次, 注重馆员自身服务素质的提高, 要求馆员在勤奋、诚信的基础上, 不断学习服务、管理及应用的新知识, 勇于创新服务方式, 以树立图书馆优秀的公众形象。
3.管理模式人性化。对读者的管理, 首先要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读者第一”, “读者是自己的上帝”, 提倡馆员在与读者交流中, 使用礼貌用语, 虚心接受读者批评, 耐心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细心处理工作中的每个小问题。其次, 建立读者参与和监督机制, 让读者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通过馆长信箱服务和馆员工作意见簿等形式, 主动了解读者需求, 收集和采纳读者的意见与建议, 及时改进图书馆的工作。
4.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为适应高校师生对信息更深更广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个性化读者服务。可以建立读者个人信息库。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挖掘和智能化代理技术, 跟踪读者在网络空间的活动, 了解该读者的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变化, 这些都为更准确地选择信息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莉静.图书馆藏书建设[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9.
[2]张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应对策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 2003 (4) .
[3]刘媛筠, 赵宝珊, 冯青.个人数字图书馆研究及软件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 2008 (2) .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借阅管理
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的宝库, 是大学生寻求知识、追求理想的良师益友, 人们也把它称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 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知识经济时代, 文献猛增, 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如何引导大学生读好书, 把书读好, 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图书阅读现状
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阅读现状, 我们发现存在不少阅读误区亟待解决。
第一、大学生课外阅读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急功近利性。局限性表现在知识面不够宽, 阅读面狭窄, 以阅读专业书籍为限文科生钟情于文艺类书籍, 极少甚至不涉及自然科学书籍, 而理科学生大多则不屑阅读哲学历史政治类书籍。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方面知识欠缺, 理科大学生人文科学知识匮乏, 课外阅读局限在小说、传记类居多, 不符合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要求。阅读面的狭窄, 有如偏食导致营养不良的弊端一样, 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盲目性表现在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读书凭主观意念, 良莠不分。急功近利性表现在什么时髦读什么, 招聘单位要求什么就学什么, 课外大多看外语、计算机和经济类等使用书籍。
第二、大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大而利用能力有限。高校图书馆给大学生提供了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有利场所, 吸引着众多的大学生来图书馆阅读。大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动向呈现除了对文献资源需求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其表现一是文献信息内容的多样化, 知识信息的广泛性, 冲破了学什么专业读什么书的传统模式, 使当代大学生读书涉猎内容宽泛。二是知识信息的全方位发展、科学技术的综合性发展激化了大学生利用文献的广泛性。同时也就出现了无限的文献资源和大学生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矛盾;呈几何级数增长的信息与大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矛盾, 使具有强烈求知欲的”天之骄子”产生了困惑, 而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不够, 有些仅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 进行简单的介绍。文献检索课只作为大学生的选修, 大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图书文献。因此, 作为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正确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图书借阅特点
要做好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图书借阅管理工作, 必须认真地探讨其读者的需求特点、规律。可以说大学生读者其总特征是随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借阅经验和阅读能力逐步成熟起来, 受知识水平、学习专业及教学进程的影响和个体的思想、愿望、目的的制约, 借阅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1) 阅读的阶段性。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所学内容不同, 对大学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 因而阅读需求也有差异。
(2) 阅读的集中性。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兴趣不稳定的时期。他们或是受外界因素、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在某一时期集中阅读某方面的书刊;或是受各种社会潮流影响, 集中借阅某类或某几种书刊;图书馆的推荐书目, 教师所推荐的参考书极易左右他们的阅读方向;学校的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进度也是造成学生集中阅读的主要因素。在同一时间内, 众多学生对内容相同的几种主要教学参考书集中阅读。高校图书馆尽管教学参考书副本量较多, 但由于需要量大, 使用量集中, 用书量集中, 用书时间集中, 因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高校图书馆对这种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 缓解供求矛盾。
(3) 阅读的广泛性。虽然学习专业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 但这并不是他们全部学习内容, 他们除了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需要自学专业外的知识。
三、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读者图书借阅管理
纵观以上种种借阅现象, 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学生借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 应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 学校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借阅现状, 采取有效措施, 与学校的文化教育逐渐融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发展。
1、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课程推荐图书馆图书
高校以学科教育、按学科设定专业, 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是根据学科专业结构的内部逻辑来展示课程的设计, 每门学科的教学明确规定了该课程的内容范围, 体系教学进展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规定了各学科所必须掌握的内容、技能和基本要求。因此, 图书馆要做好大学生借阅工作, 就必须先了解掌握各年级所开的课程、教学大纲、引导大学生利用图书馆, 并按照不同的要求, 帮助大学生自己选择或主动推荐图书馆资料。例如根据专业性的深浅, 推荐参考性书目, 重点介绍“内容提要”以使学生借阅时选择。编制各专业文章索引, 将论文集、期刊中学术价值高的文章编辑起来, 介绍主要观点, 争鸣热点, 技术难点, 使学生了解专业研究的现状, 洞悉专业研究的动态, 预见专业研究的未来。及时了解大学生对专业书的需求, 并反馈到采购部门, 随时随地对学生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解答咨询。对刚人校的新生, 要对他们讲清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根据课程进度选择在什么时间借阅什么样的图书。从而确保有计划地借阅参考资料, 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
2、结合大学生的特点, 引导他们借阅图书馆图书。
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 首先要对图书馆藏书、分类、藏书布局、排架位置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 才能使大学生读者在借阅服务中遇到问题迎刃而解, 要主动服务就必须要先了解读者的要求为出发, 了解读者对各类藏书的需求程度和借阅趋向, 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在长期从事学生的借阅工作中发现了一些特点和规律。比如刚入校的新生他们的借书范围和已经在校学习一年以上的学生就有所不同。新生第一次到图书馆借书时, 感到新奇面对浩瀚的图书无从下手, 想看这想看那的, 出现了频繁的借还书现象。没有比较明确的借阅目标。随着各类文化专业课的学习, 遇到了一些和观点上的分歧不清楚的问题, 就有了针对性的借阅。对辅导性的资料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操作方面的书籍, 往往是借一个月不够还要续借, 尤其是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等级专业考试极为突出。还有在学生实习前对师范专业教师方面的教案书籍借阅也是一个热点。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和规律, 才能更好的做好引导大学生借阅图书。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好坏, 影响了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效果, 要想得到大学生读者的认可和肯定, 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就要以读者为中心, 一切为读者着
浅谈图书馆员的素质
叶英儿
(浙江省洞头县职教中心浙江洞头325700)
【摘要】信息时代图书馆员所需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人际沟通、身体健康等素质。【关键词】图书馆员;具备;素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 图书馆对馆员素质要求迅速提高, 馆员的素质关系到图书馆事业的成败。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说过:“不管图书馆坐落在什么地方, 开馆和设备怎样, 也不管管理图书馆的方法怎样, 一个图书馆的成败关键还在于图书馆工作者。”图书馆是知识的载体、是信息资源和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图书馆要真正成为教学和科研坚强后盾, 完成它所承担的责任, 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馆员队伍。
一、现状
目前, 在图书馆员中,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从总体上看, 人员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不是合理的。从职称结构看, 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的比例明显偏低;从知识结构看, 知识结构单一, 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和具有某一专业学科知识的人员比例偏低, 掌握交叉学科具有现代化信息处理和应用技术的人更少, 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从性别上看, 女性多于男性, 比例明显失调。再就是观念陈旧, 知识老化, 现代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方面的知识显得比较薄弱。因此, 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刻不容缓, 图书馆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就谈不上生存和发展。
二、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世界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把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信息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 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其次, 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 忠于职守, 一丝不苟、爱馆如家, 对业务刻苦砖研, 精益求精;对他人宽容大度、精诚协作;对读者热情周到、客观公正、无私奉献, 甘为人梯, 时时处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高效率地为读者服务。
2、专业技能素质。人类社会已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时代, 信息资源已成为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已成为未来社会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知识迫在眉睫。图书馆员掌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检索方法等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是馆员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养。此外, 还需掌握信息处理技术及信息工具, 包括外语、计算机、视听设备等的熟练应用。
3、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导航能力。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 馆员要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不想, 全心全意为大学生读者服务, 扩大服务范围, 切实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做好新书介绍, 增强服务意识
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 提高其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 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大学生的文献信息需求。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 招生计划逐年扩大, 图书馆每年都要购入一批新书, 为了让大学生读者及时了解上架新书, 我们通过网络开办了新书目录推荐, 科学、合理、系统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主动热情帮助大学生读者解答问题, 同时开辟“读书活动中心”, 以“中心”为依托, 采取开讲座, 发资料, 出课题, 谈心得, 办征文, 集文册等形式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方式的研讨, 以确保整个读断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新动向, 将新的知识信息提供给用户, 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存储和传递等一系列工作, 使自己从“图书保管员”变成“信息领航员”和“信息工程师”。
4、健康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健康的情感品质、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角色适应能力、善于控制情绪、时间观念强和良好的挫折耐受力。具体到图书馆员, 健康的心理素质就是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有较强的自信心, 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 思维敏捷, 克服心理压力, 走出误区,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一切新事物。此外, 思路开阔, 思维敏捷, 乐观积极都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5、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
善于和各学科的师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能够较好地组织语言和文学, 能够较好地表达。一个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馆员, 他能用文明礼貌用语展示自身修养, 体现亲和力, 缩短馆员和读者的心理距离。通过沟通, 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 进而体现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和馆员的人生价值。
6、身体素质。
图书馆工作在一些人眼里无非就是一切机械性的、重复性的劳动。借借还还, 上架下架, 长期以来许多图书馆都成了安置老弱病残的地方。其实, 就算是简单的劳动, 它也需要工作人员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才行, 更何况图书馆大量工作还隐藏在借借还还、上架下架的后面。图书分类、图书编目、藏书保护、藏书管理、参考咨询等等工作人员必须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才能做好, 艰苦的脑力劳动得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做后盾, 它是人的能力素质的物质基础, 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有健康的身体, 才有旺盛的经历从事图书馆工作。
三、结语
学校图书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就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
系, 根本宗旨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共建和谐社会。所以, 图书馆员要用高尚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尊、自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塑造良好的图书馆职业形象。
参考文献
1、吴静芳.浅议图书馆员的素质.科技信息.2008年第18期
2、佟文静.浅析中职学校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中外健康文摘.2008 (6) 3、黄淑云.网络环境下提高图书馆员素质浅谈.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十期
作者简介
叶英儿, 女, 馆员职称, 在职研究生, 已出版三部著作。
书活动的持续开展。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健全的读书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徐翠萍.高校图书馆读书修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 (1) .
[2].张思辉.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公德教育[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 2005 (2) .
[3]、李耕.当代大学生阅读心理分析及服务方法[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 篇10
在信息社会和学科发展条件下, 围绕学科工作, 高校馆增强与所在高校的学科联系是一种客观需要。一是信息社会信息发展条件下增加了高校馆信息整序的难度, 高校馆业务的集成工作需要学科室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将传统上对资料形式的管理发展为形式内容的结合管理, 将资料的管理发展为学科资料管理, 以增强资料工作的功能。二是学科发展条件下高校馆与所在学校学科工作紧密度联系趋势需要学科室机制。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高校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加强了学科科研工作地位和作用, 加强高校馆与所在学校学科教学科研单位的内在联系是对高校馆业务工作的内在要求, 表现为构建围绕学科科研教学的学科服务系统, 实现高校馆资料建设、服务与所在高校学科内容、学科发展工作的对接。学科室机制是学科馆员机制的发展机制, 是新形势下高校馆加强学科工作的新举措。学科室机制与学科馆员机制的比较区别有如下几点。
1. 在资料建设方面, 在一般学科馆员机制下, 学科馆员的主要的精力在学科服务方面, 馆藏学科资料建设, 特别是与所在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学科资料建设工作比较薄弱, 直接影响了馆藏学科资料水平的提高。在学科室机制下, 馆藏学科资料建设是与学科服务并立的工作, 按照时间节点将馆藏对口学科资料由学习级整体提升为研究级是考量学科馆员工作的内在要求。在学科资料载体类型的协同建设方面, 由于科研工作数量和质量要求不够高、教学型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目标的发展要求比较缓慢, 创新性动力不足。因此, 教学型高校馆按部就班地进行纸质资料、数字资料、网络资料建设问题不大, 并没有高度重视、切实提出和实施学科资料类型的协同建设战略。在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学校发展过程中, 与教学科研创新性要求提高相适应, 学科室机制创新性要求的特点要求促使高校馆要以目标性、互补性、经济性思路处理好学科室纸本、数字、网络资料建设的关系。目标性原则要求着力按所在学校发展的开始、发展、完成阶段的节点要求构建研究级学科资料体系, 着力加强图书资料基础建设。在所在学校推进这种转变的开始、发展、完备阶段, 按照一、二、三线书库功能统筹做好纸本资料级别体系为基础的数字、网络资料互补的规范推进工作。互补性原则要求根据资源建设和读者需要复合本位, 合理整合纸本和数字两种资源、合理利用本馆和协作馆两类资源、合理为纸本和数字两类资源需要的读者服务, 在保证所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础上, 尽力地为各类需要的读者服务。经济性原则, 要求在按照目标性、互补性原则开展学科室纸本、数字、网络资料建设过程中, 在读者阅读要求增加、图书资源涨价、高校馆购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精打细算, 用较少的费用办较多的事, 实现纸本、数字、网络资料建设互补目标的有序推进。
2. 在学科资料外采方面, 传统机制下, 资料外采主要是采编部采访馆员依靠经验通过新华书店或批销中心渠道, 根据资料样品进行现货采购;或者对书目信息挑选后以预订方法进行期货采购, 这是一种外行管理办法, 难以解决学科发展条件下的资料建设和服务问题。学科馆员机制下, 通过学科导向为基础、核心出版社、核心书目、核心读者范围为主要采购策略的途径, 将学科资料级别建设内容作为基础工作予以落实, 对保证馆藏图书学术质量、提高学科室资料水平, 特别是利用“引文分析法”来控制进书对提高藏书质量、提高读者满意率有一定效果。但如果学科馆员对馆藏现状不够熟悉, 或者虽然熟悉但没有十分用心投入、科学地指导馆藏构建, 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馆藏学科图书级别体系问题, 与所在学校学科发展对馆藏建设目标要求仍然具有差距, 特别是对不适用“引文分析法”的首次新出版图书资料如何控制外采和馆藏质量仍然具有问题。学科室机制是在主要采取以核心出版社、核心书目、核心读者范围采购策略的条件下, 强调学科馆员在熟悉对口学科馆藏资料现状基础上, 以学科导向为基础, 根据学校学科发展要求, 根据馆藏学科资料级别建设的需缺指导室内一至三线书库建设、指导采编部资料外采和控制馆藏。这是解决采访质量与馆藏体系构建的根本办法, 而由作为学科文献专家的学科馆员根据学科室构建学科资料级别体系的需要、通过“作品甄别机制”来把关是学科室机制的重要特征。
3. 在学科资料管理方面, 要建立管理馆员管理向学科馆员指导下的管理馆员管理转变。学科馆员指导采访部采访图书资料解决的是外采资料问题, 图书资料进入高校馆之后, 在典藏环节上, 图书资料三线去向的依据问题, 直接关系到三线典藏制功能问题。三线典藏制的功能主要是能够提高馆藏利用率。在传统三线典藏制条件下, 对新到高校馆的图书资料来说, 通过分编, 按照图书资料到馆时间向一二三线书库分流, 再按照图书的破损程度安排剔旧, 这是传统高校馆和学科馆员机制条件下的一般做法。在学科室条件下, 主要是根据一至三线阅览室和书库功能安排资料的三线流向, 处于学科室的学科馆员在指导采编部外采时, 已经具有构建一线书库学术新资料体系、二线书库学术资料体系、三线资料保障资料体系的指导思想。因此, 新书到高馆时就已经开始向三线书库分流。对高校馆来说, 这是一项提高图书资料管理水平、方便读者使用的很有意义的工作。将具有学术新价值的图书资料流向一线学科室, 努力使一线学科室的馆藏每一本图书资料在动态中全部具有学术新价值, 吸引和方便读者利用一线学科室进行科研工作。将构成馆藏图书资料级别完整体系的图书资料流向二线常用书库, 将具有一定特色但年代久远的图书资料流向三线保障书库, 方便具有各类需要的读者查找和使用高校馆。高校馆通过资料的学术价值和读者使用率的管理来落实三线书库的不同功能, 前者主要通过学科馆员对采编部和学科室的指导机制予以落实, 后者主要通过学科室资料管理馆员对一线书库读者使用资料的完整统计、对二至三线书库读者使用资料的抽查统计予以落实, 使图书资料馆藏管理步入良性循环。
4. 在学科资料服务方面, 由于缺乏学科工作经验, 教学型高校馆学科馆员主要是依靠学科馆员在内的馆员个人的自觉开展学科服务工作。在所在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发展过程中, 应当引入学科室机制, 根据课题工作的难易程度, 学科馆员主要是进行课题查新工作。严格说来, 只有具有特定学科知识和学科资料功底的学科馆员才更能够胜任该特定学科课题查新工作, 这也是高校馆学科室学科工作功能落到实处的规范举措。资料管理馆员主要是在学科馆员的指导下进行课题查全工作, 这是学科室机制的一项特色, 资料管理馆员的工作提高了学科室工作效率, 也为学科馆员的工作节约时间和提供方便。学科馆员的工作使读者课题服务工作具有质量高度。在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中, 不同岗位馆员分工规范、协同配合是提高学科室资料服务工作功能的必要条件。
5. 在馆员管理方面, 学科馆员机制对学科馆员的管理形式上也有规章制度, 但落实到实际上, 学科服务部对学科馆员的管理主要是学科资料摘编工作量管理。由于学科服务部部主任不可能是所有学科的全能专家, 对各类学科馆员学科资料工作质量也难以把关;而学科室对学科馆员的管理是从学科资料建设、管理到服务的多功能管理。与此相对应, 学科室内部在馆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上都具有务实的规章制度, 规范对学科室的管理。在管理功能上, 高校馆对学科室之间专项业务上的比较、对口工作性质馆员工作的比较, 对具体学科室之间的互相激励显然具有促进作用。在管理元素上, 学科室机制比学科馆员机制涉及更广的馆员主体和图书资料客体, 具有更充分的比较和激励元素, 更有利于学科馆员机制的功能发展。
在所在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发展背景下, 将学科馆员机制向学科室机制发展, 实际上是通过学科馆员机制, 将学科馆员机制与所在高校馆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学科馆员机制促进学科资料建设的发展上台阶;将学科馆员机制与馆员工作的学科服务实效结合起来, 通过学科馆员机制促进高校馆学术高校馆的构建;通过学科馆员机制与馆员工作的功能管理结合起来, 提高馆员队伍业务工作的沟通能力, 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馆员队伍, 致力于与所在学校学科工作形成教学、科研、服务的紧密型联系体系。
摘要:高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的配合, 高校图书馆由一般学科馆员机制向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转变是所在高校发展背景下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教学型,教学研究型,学科馆员,学科室机制
参考文献
[1]荣宪民.建立学科馆员学科室工作机制刍议[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 (9) .
【高校图书馆审计刍议】推荐阅读:
刍议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数字化加工业务外包05-22
高校内部科研审计刍议09-02
高校图书馆09-03
高校图书馆职业07-22
传统高校图书馆10-17
高校图书馆网络05-15
艺术高校图书馆05-27
高校图书馆职能06-08
新疆高校图书馆06-16
高校图书馆:现状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