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的皇后

2024-06-17

社会科学的皇后(精选2篇)

社会科学的皇后 篇1

在经历近半年的休整之后, 28岁的郭晶晶日前回到了国家跳水队投入训练, 为再次续写跳水世界的新传奇做着准备。谁也不会忘记,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 郭晶晶再次成功夺取奥运会3米板单人、双人冠军。是什么让郭晶晶承受着长年伤痛的困扰, 却依然在各大比赛中取得如此辉煌的骄人战绩?她成功的背后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经历和特质?近日, 笔者就跳水皇后郭晶晶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挫折与挑战, 从职业规划的专业角度进行剖析, 希望给大家以启迪和感悟。

作为国内现役运动员的代表, 郭晶晶是跳水“梦之队”的领军人物, 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然而, 辉煌的背后是她一步步走过的荆棘之路——

5岁开始练跳水, 15岁首次参加奥运会, 连续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失败, 骨折, 改变技术, 视网膜脱落……直到2004年雅典, 郭晶晶才最终修成正果, 后又蝉联北京奥运会冠军, 诠释了自己完美的跳水人生。

到底是什么一路支撑着她走下去呢?用郭晶晶的话来说:“因为喜欢, 才会投入, 才愿意付出。”

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冠军梦想, 她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顶受住了巨大的压力, 朝着锁定的目标, 一路走来不放弃。

寻找郭晶晶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泉, 可以看到, 对跳水的热爱支持着她战胜种种艰辛、勇往直前, 而清晰的职业定位加上对职业生涯的良好规划则支撑着她义无反顾地为目标而不懈努力。因为热爱跳水, 所以她始终对跳水运动情有独钟;因为将跳水运动员当成自己现阶段的最佳定位, 所以她二十年如一日地为之努力和付出;因为心里锁定了成为奥运冠军的奋斗目标, 所以她不懈努力, 克服一切困难。

然而, 纵观郭晶晶的成长历程,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找准定位、锁定目标和不断修正的过程。“跳水皇后”郭晶晶是怎样为自己作出职业定位和规划的呢?这对于职场人士的生涯发展与成功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一、认清自我找准定位

只有找准了职业定位, 才能充分激发出一个人的兴趣与潜质, 给予我们走向职业成功的动力和直面职业挫败的信心和勇气, 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决心。

“你相信吗?我小时候其实很怕水。那时我本来想学游泳, 但因为怕水而放弃。当时我就决定要挑战一下自己的胆量。既然要挑战就得选个难度更高的, 我就去学了跳水。”就因为这个“想要挑战高难度”的初衷, 郭晶晶与跳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练就是20年。期间, 因为训练太苦, 郭晶晶也曾想过要放弃, 但始终放不下对跳水的热爱, 所以还是一路坚持了下来。对于运动员这个特殊的职业, 郭晶晶有着自己的理解:“当选择做一名运动员时, 就必须放弃很多东西, 包括一部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训练中出现的疾病和伤痛。在运动队里必须服从安排, 虽然这在外人听起来有些残酷, 但我觉得这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所要付出的。”

郭晶晶具备跳水运动员的先天素质, 又有国家队软硬件的优势, 在这片成长的沃土, 对于她来说, 只要发挥得好, 出成绩是迟早的事。回顾她的成长史, 不难看出郭晶晶较早时就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她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 并且给了自己恰当的定位。知道自己适合跳水, 并渐渐发现自己特别喜欢跳水, 于是“跳水运动员”这一职业定位开始在郭晶晶的脑海中日益明晰起来。1988年, 郭晶晶在河北保定训练基地开始跳水训练, 年仅7岁的她正式开始了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正因为有了这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在长时间的训练里, 郭晶晶非常投入并享受其过程, 即使遇到不如意或挫败时也能坚持下去, 并快速调整心态。

然而,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准确定位, 职场上能像“跳水皇后”郭晶晶这样专注跳水“一元化”发展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还很模糊, 看到别人学MBA他也学MBA, 人家考研他也凑热闹, 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发展需求盲目跟风, 既耗费了大量精力, 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在今天的职场上, 很多人职场发展不顺利不是因为能力不够, 而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他们并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我是谁?”“我适合做什么?”, 也因为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对未来3年至5年的发展毫无规划。可以说, 准确的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它直接影响到职业生涯的成功。只有找准了职业定位, 才能充分激发出一个人的兴趣与潜质, 给予我们走向职业成功的动力和直面职业挫败的信心与勇气, 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与决心。

二、锁定目标不懈努力

锁定目标, 不懈努力, 不仅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使自己直面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有效方法。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我期待自己可以拿出一个不错的成绩。我要做的就是在跳台上专心跳好我的每一个动作。”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到去年的北京, 郭晶晶已经参加了4届奥运会, 在她心中, “超越自己、为国争光”的目标始终没有动摇过。是的, 郭晶晶在北京奥运会上交出了一份令所有中国人满意的答卷——在决赛中以总成绩415.35的高分, 夺得了女子3米板的冠军。夺冠后, 郭晶晶将自己的奥运奖牌数升格为4金2银, 成为中国女子跳水界的骄傲。锁定目标, 不懈努力, 不仅能够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是使自己直面挫折获得更大成功的有效方法。

当今社会, 职场人士要想获得成功, 需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 制订出不同阶段所要达成的目标, 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长远的规划。其实, 进行职业规划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最合适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 设定自己不同阶段的职业目标, 提前筹划自己的未来, 拟定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跳水皇后”郭晶晶的成功, 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她正是依照对自身兴趣、爱好的了解, 并在教练的帮助下, 找准了从事“跳水运动员”这个职业角色, 并通过2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 最终到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巅峰。

通常情况下, 做你喜欢、擅长的, 并认为最有价值的事, 往往可以使职业生涯走得又快又好。如果自己没办法准确找到职业定位, 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 就有必要寻求外界的帮助, 比如找身边的长辈和成功人士或者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来帮忙完成自己的职业定位, 同时为自己制订未来3年至5年甚至更加长远一些的职业规划。

三、不断修正规划长远

职业规划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你可以将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扬, 需要完善的方面进行改进,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

北京奥运会后, 郭晶晶的去留问题便一直吸引着各方的关注, 这位“垄断”女子跳台多年的选手曾经在北京奥运会前流露过退役想法, 而正当人们以为她将在“水立方”完成自己的最后一跳时, 郭晶晶表示:“今天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热爱跳水, 所以我想继续跳下去。”年初, 郭晶晶已经公布了自己2009年的比赛计划:“我回到国家队恢复训练已经一个多月了, 如果情况一切正常, 7月在罗马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和10月在济南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 将是今年的两大重要赛事。”有媒体问:“你是在利用半年的休整期为自己以后的路到底怎么走找答案?”郭晶晶回答说, 其实在这段休息时间里, 她都在考虑如何规划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最后的答案是, 她要回来, 继续跳水!

北京奥运会后, 郭晶晶曾经表示想去学法律, 并且希望自己跳满了20年可以退役, 以便好好享受人生, 不过还是想做跟跳水有关系的工作。但在不久前, 郭晶晶已经改变了当初的想法, 重新回到国家跳水队训练, 为自己新的赛程开始备战。如今的郭晶晶已成为了商家的宠儿, 是众多知名品牌公司代言人, 但她却初衷不改, 依然选择了自己最爱的跳水事业。

很多人一开始对职业规划多少都会有所误解, 甚至认为“规划不如变化”, 认为职业规划不切实际。其实, 职业规划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是对自己能力、需要和价值观更深入的认识过程。职业生涯行动计划表实施了一个阶段后, 需要适时地进行评估和调整, 职业生涯目标计划也要进行一系列不断的调整。在这个阶段, 你可以将自己做得好的地方继续发扬, 需要完善的方面进行改进, 同时对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的方面进行适当的修改。

对于运动员这种特殊职业而言, 经历了夺冠的辉煌时刻之后难免需要重新定位, 不管从事的是哪一项体育项目, 谁都有面临今后职业生涯重新规划和转型的时候。郭晶晶是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成功典范, 但不论是郭晶晶还是其他运动员, 都应提前打算, 抓住机会,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早做准备。

方向决定未来, 定位是人生的战略问题。不论是运动员还是广大的职场朋友, 不管自己目前扮演的是怎样的职场角色, 给自己一个相对准确的职业定位, 为自己提前设定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是决定自己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关键!

“车姐皇后”的创业之路 篇2

我的第一信念:我一定会拥有这样的别墅

我从小跟随我的妈妈和我的三个姐姐一起长大, 6岁时, 我的父母离婚了, 至今, 我们还一直经常联系。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 从我们出生起, 她就言传身教, 让我们增强抵御物质的诱惑力。每当过节的时候, 她送给我们的礼物, 不是从我们家的花园里采摘的鲜花, 就是她为我们创作的诗歌。

我从小就是一个勇敢进取、外向开朗和富有信念的女孩, 并且到现在还是如此。我在7岁时, 被附近邻居的一座维多利亚式的房子深深地迷住了……我长大之后也会拥有这座豪华的别墅吗?我请求房主——一位我不认识的女士, 能不能在她家待上一宿。在经过她和我妈妈的同意后, 我终于如愿以偿。

在校打工的岁月

后来, 我去了纽约, 在维那斯大学进修时装美学。但是,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妈妈不可能帮我支付那高昂的学费, 就连我的生活费用也得自己来承担。于是, 我收起满脸的稚气和娇气, 咬牙到一家法国人开的餐厅打工。餐馆免费提供午餐, 我的工作时间是从放学后一直到晚上10点, 每天5~6个小时, 周五和周六得干到深夜12点, 洗碗、洗菜、配菜、端盘子, 样样都做。我常常会累得浑身发软, 甚至直掉眼泪。但是后来, 我还找到老板娘对她说:“给我一个住的地方, 我愿意不要钱给你榨橙汁。”老板娘说:“行, 你就每天早上替餐厅榨橙汁, 我让你住在餐厅楼上。”于是, 我退掉了租的房子, 这节约了一大笔开支。每天早上4点半, 天刚蒙蒙亮, 我就下楼榨橙汁。榨橙汁是纯粹的体力活, 对一个过惯了优越生活的娇弱女孩来说, 简直苦不堪言。榨完橙汁休息一下, 我就去学校上课, 下课后接着在餐厅里做每小时5美元的其他工作。

然而, 刷盘子也是有点“技术含量”的活儿, 并非谁愿干就能干的。由于我一直在妈妈与姐姐们的呵护中成长, 很少参加什么劳动, 干起洗盘子、摘苹果之类的小活儿也显得笨手笨脚, 结果没几天就被人家炒了鱿鱼。不久, 一个同学又为我介绍了一份不需要什么技巧的纯体力活——给一家商场卸集装箱, 每小时能挣18美元。上工后, 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累, 平均每件40千克重的货物, 那沉甸甸的箱子压在我的肩膀上, 总觉得像是扛了一座大山。几十分钟下来, 我早已经是气喘吁吁、头晕眼花了, 有几次甚至差点栽倒在地上。但要强的我对自己说:“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 那明天的每一刻都应该比现在好。”

第二天一早, 我又挎着个书包, 装上一瓶水和几个面包, 再次踏上了找工作的征程。听说一家中餐馆正需要招洗碗工, 我当场报了名。面试时, 老板看我神采飞扬的样子, 答应让我试工5个小时, 于是我边干活边快乐地唱了起来。这时一位吃饭的客人看到我的精神状态如此之好, 把我叫过去:“你每周末到我家打扫房子, 每小时15美元, 干4个小时。”我没有料到自己竟能一下揽到两份工作, 不由喜出望外。

这两份工, 我一干就是一年。此后我又做过洗车工、超市理货员, 还四处推销过清凉油、新型电子产品等。后来, 凭着一时的兴致和年轻时所拥有的锐气, 我来到了世界时尚之都巴黎, 想真正开始开拓自己的事业。

在巴黎做艰辛外卖

我那时对时装十分感兴趣, 但是, 要想在巴黎进入高薪的时尚业, 必须要有业界认可的相关职业证书与中介人渠道, 而这一切需数万法郎去打理才行。所以我只能还是去服务业打工赚钱。

两年前的圣诞节前夕, 巴黎市中心广场又如往年一样, 临时搭建了一个“圣诞市场”, 主要卖些特色食品和各种小商品。我的女老板租用了圣诞市场的一个小房子, 我的工作就是现做现卖一些用面包做成的类似三明治的食品、烤土豆以及用蔬菜、牛肉煮在一起的称为阿尔萨斯特产的烩牛肉。

我长这么大, 别说到街头卖小吃, 就连起码的家务也从没做过, 可如今我一天就切了10多千克牛肉、炖10多千克土豆, 第一次用这么大的锅炒起了菜, 从买面包、切牛肉、洗菜、切菜, 到把这些东西做熟、卖给客人, 再到收钱、找零钱, 都由我全权负责。重要的是还要把它卖出, 为老板多挣些钱。当然, 忙了多天的“圣诞外卖”也让我赚了一大笔钱。

巴黎市电视台“外来打工者”节目记者来采访时, 我充满自信地说:“法国的生存竞争很激烈, 我觉得像在跨寒、温、热带的森林, 所有的昆虫、蘑菇、参天大树都可以在其中很好地成长, 只要你的生命力足够坚强!”

美国小女孩成了“大牌”老板

我小时候就曾经发誓, 要开遍世界上所有的名车。在法国打工两年后, 我终于拿到了当地驾照, 并利用放暑假的机会, 到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泊车宝贝, 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客人的车子开到停车位上。短短3个月内, 我如愿开过了几十款世界名车——劳斯莱斯、渥斯利、宝马、奔驰、林肯……一天, 我接待了一位车行销售经理戴维先生, 对方见我机灵, 口才又很棒, 就让我做“车姐”——汽车销售员。

头脑灵活的我边学边干了两个星期, 就卖出了两辆汽车, 这成绩虽算不上惊人, 但对一个新手来说已十分不简单。经理就告诉我卖车主要就是靠“叫客人”, 所谓“叫客人”实际上就是两眼盯着车行的大门, 如果有客人进来, 第一个发现并且热情地叫喊“请进”的人, 便有权接待这位客人, 除直接叫喊客人获取生意机会外, 抢接电话也是一个得到客户的办法。按规矩, 顾客打来电话时, 谁先接到, 跟客人做过交谈, 谁便“拥有”该客户。如果这个客户后来到车行买车, 理应由接过电话的销售员接待。

干了几个月后, 我就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经验:要叫到客人, 第一要反应快, 必须时刻等在公司大楼门口;第二是眼神活, 要提前看出马路上过往车辆的企图。比如一辆车子接近门口时明显减了速, 或者汽车行驶的时候向车行这边靠近, 遇到这两种情况我都会大声向客人打招呼。除此外, 我还特别会掌握张弛力度, 既要放松精神, 又要保持高度警惕。平时该聊天时聊天, 该喝咖啡喝咖啡, 只是处处留些神, 用眼睛余光注意马路上的动静。

叫到了客户, 还得尽快上前招呼。不管自己的心情怎样, 一定要让客人感到舒服。这里的诀窍就是必须让客户精神放松。因为买车对于每一个人来说, 都是计划了很长时间的大笔开销, 一下花这么多钱, 自然要小心翼翼。所以, 和客人说早上好或下午好之后, 就要让对方忘记这里是车行。另外我还悟出, 要避免对客人讲“买”字, 售车员绝不应说“您打算买什么车”, 而是问“您打算看什么车”, 谈价钱时也是说“如果价钱满意, 您今天是不是把这辆车开走?”因为“买”字会让人联想到付钱, 而“看”字则让客人放松:不过看看而已, 买不买完全由着自己。用“开走”是给客人一种心理暗示:这辆你看中的车子马上就是你的了。

凭着在实践中渐渐总结出的这套经验, 我做到年底, 不仅从经理手中拿到一笔极可观的销售奖金, 而且我琢磨出的那套“售车经”还得以在车行推广, 大家都用上了我的售车绝招, 且屡试不爽。同事们不由夸赞我说:“你不愧是美国的犹太人!”

一天下午3点, 车行的电铃通知全体销售员到会议厅开会。总经理威廉主持会议:“汽车销售业有这样一句话:20%的销售员卖出80%的汽车, 而另有80%的销售员只卖出20%的汽车。是做那卖出20%的员工, 还是做80%的销售员, 完全是看自己的努力。我这里有一张新开出的卖车提成单, 上面写的是2000法郎, 这是刚才苏珊 (我的昵称) 卖出去那辆小宝马的所得, 迈克, 上周你卖了同样的一辆车子, 你挣了多少钱?”“600。”迈克回答。“同样的车子, 为何有人挣600的提成, 有人却拿到2000呢?苏珊, 你给大家讲一下这笔生意是怎么做的。”当时我感到很吃惊, 没料到威廉会点名让自己讲话, 我一阵慌乱:“什么怎么做的?”总经理指着我说:“你们不要看这个美国小女孩在公司会议上不言不语的, 其实她比你们精明十倍, 现在她是在装傻。我告诉你们她今天的战术,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她在停车场上对客人展示汽车。客人先是要看渥斯利轿车, 苏珊能够看出, 这位时髦大学生绝对相不中笨头笨脑的渥斯利, 所以她很快就把客人带到小宝马那里。”“这就是我过去常说的掌握主动, 控制客人。有些人卖了三四年汽车还是不懂这一点, 卖车就是要牵着客人的鼻子走, 而不能让客人牵着走。”“苏珊就懂得这一点。我一再说, 你们卖的是汽车, 不是价钱。每一个客人进来都要问有没有好价钱, 为了讨好客人你们就发誓给人家最优惠的价, 客人当时高兴了, 接下来卖车的时候你们就谈不下去了, 即使勉强谈成也是没有赚头的小生意。今天苏珊就不是这样, 从不在价钱上哄着客人, 而是突出展示汽车的优特点, 让客人从心里爱上汽车, 从而吊起客人的胃口, 让客人心甘情愿地掏钱。”

威廉又耸耸肩说:“对于这辆车, 苏珊没有费多大力气就一法郎不减地按标价卖了出去, 你们听了像是神话吧?这还不算, 由于客人已经掏钱了, 苏珊在后面又下了一番功夫, 卖出了汽车警报系统、车内装饰品等附件, 并向客户推荐了我们公司下属的加油站, 又为车行多赚了一笔钱……”大家听了面面相觑, 此后, 同事们开始对我这个美国小女孩刮目相看……此后不久, 我在巴黎市郊独资开了一家轿车直销的大型超市。

“车姐皇后”的生活

现在法国, 我拥有30多家汽车直销超市, 我的创业成功了, 而且是美国人远在法国的创业成功。最近, 我选择了巴黎最著名的时装杂志—《伊莱》, 和他们签订了合同, 当它的封面模特。在《伊莱》每期精美的封面上都有我的写真画像, 并标明“车姐皇后”、“新派名模”等美誉。

《伊莱》杂志社为我提供了一套宽敞的有三间卧室的公寓房, 和我住在一起的, 还有几位来自瑞士和芬兰的姑娘。我们互相照顾, 相处得十分融洽。在巴黎的那些日子里, 我生活得无忧无虑, 确实令我一直都念念不忘。

我那时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 第一次和世界著名的大牌时装设计师克里斯蒂安·塔埃尔等人一起合作, 刚开始还有点不知所措。我还记得第一次和他们工作的时候, 自己没有化妆, 就来到巴黎最著名的圣劳恩大街的一所豪华高楼。那里简直是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无论是来自欧洲大陆的一流设计师和名模, 还是那里的美食—一切都令我感到新奇和兴奋。但即使是在这样的场合, 我也一点都不感到怯场。

上一篇:参数取值范围下一篇:市场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