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精选7篇)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1
当前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方式较多,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是在传统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术式,效果肯定,但相关报道不多[1]。本研究为进一步确认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将62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组,分别应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隧道法联合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纳入本次研究的62例尿道下裂患儿均为我院2012年—2016年收治,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尿道下裂,且符合手术指征,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患儿年龄2岁~12岁,平均年龄为(5.01±1.22)岁;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部15例,阴茎根部10例,阴囊部6例;对照组患儿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为(5.03±1.20)岁;尿道开口位置:阴茎体部16例,阴茎根部11例,阴囊部4例。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尿道口开口位置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治疗方法研究组应用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手术过程如下:在患儿阴茎头缝上牵引线,将薄壁尿道切开至海绵体组织,剪去多余组织,检测其尿道缺损长度。在患儿尿道板上取0.6 cm~1.0 cm平行切口,以U形将下端环绕至尿道口。在距离冠状沟0.5 cm部位取环形切口,切开其阴茎皮肤至筋膜浅层,分离阴茎根部,松解其腹侧皮下。阴茎体、海绵体粘连,并以脱套状退下阴茎皮肤和皮下组织,直到阴茎根部,彻底松解并切除阴茎瘢痕组织。确定阴茎下曲位置、程度,使其伸直。分离阴茎头翼,切开尿道,置入6~10F硅胶导尿管并固定于膀胱,通过尿道板卷管包绕其导尿管,并以6-0可吸收缝线予以双层内翻缝合。取患儿腹侧的Buck筋膜妥善覆盖其成形段尿道,缝合尿道外口、阴茎头,并以切开阴茎皮肤,以其覆盖创面。术后7 d可拆除绷带。
对照组应用隧道法联合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治疗,手术过程如下:环绕患儿尿道开口取环形切口,朝近端游离5 mm~8 mm,并松解其四周瘢痕组织。促使尿道退缩向近端,并沿切口做阴茎皮下隧道,隧道宽度可容纳下8~12F导管。随后行阴囊旋转皮瓣尿道成形术,即在阴囊正中取皮瓣并游离,向上翻转,促使皮瓣伸直,环绕导尿管后间断缝合,翻转后从隧道穿出并缝合。游离右侧阴囊皮肤和筋膜,覆盖切口时应为无张力状态,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1统计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3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2组患儿手术后疼痛程度[2],评分范围是0~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2结果
2.1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手术时间与术后疼痛程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较短,VAS疼痛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尿道下裂属于小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病症之一,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手段。然而,矫正手术方式虽比较多,但其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较高。手术对于患儿日后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有必要选择疗效肯定、安全性高的手术方式[3]。同时,尿道下裂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对其应用修复手术治疗时,不但需要考虑阴茎下弯、排尿功能,还需考虑其是外生殖器,有美容整形需求。隧道法联合阴囊旋转皮瓣修复术是传统临床上用于治疗尿道下裂的常规术式,手术效果确切,但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术后疼痛剧烈,不利于患儿早期康复,且美容效果不佳[4]。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是由Snodgrass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首次报道[5],并快速被泌尿外科医师采用并推广。Snodgrass尿道成形术中所采取的尿道板是修复患儿尿道下裂的重要材料,其是从患儿异位尿道口延伸至阴茎远端的尿道黏膜,血液供应良好,且支配神经丰富,无纤维索带或者发育不良的组织。因此,在Snodgrass尿道成形术中仅需去除尿道板两侧纤维组织即可伸直阴茎,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及可能造成的损伤,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并发症。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是在原来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基础上去皮双层肉膜蒂部组织覆盖的操作,术后患儿阴茎不甚臃肿,并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手术时间较短,VAS疼痛评分较低,充分证明了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冯振同,叶辉,白东升.Snodgrass与Duckett术式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北京医学,2014,36(1):5-7.
[2]黄慧,潘晖,钟光俊,等.Snodgrass术联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尿道下裂[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0):1749-1750.
[3]徐月敏,撒应龙,傅强,等.舌黏膜背侧替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修复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的疗效[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5,36(3):217-220.
[4]蒋加斌,蔡盈,范登信,等.组织瓣覆盖技术在Snodgrass术修复尿道下裂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4,18(4):709-711.
[5]江志勇,李学德,何庆鑫,等.组织覆盖技术在Snodgrass术治疗尿道下裂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16,25(1):24-27.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3月,共计120例男性尿道损伤患儿在我院行尿道成形术,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中,患儿的年龄为3~15岁,平均年龄为(6.1±0.7)岁,病程为2~7d,平均病程为(3.5±0.3) d;患儿的年龄为4~15岁,平均年龄为(6.0±0.5)岁,病程为3~8d,平均病程为(3.6±0.5) d。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如平均年龄以及病程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按患儿使用常规导尿管,将常规导尿管(由上海华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内置于手术中新成形的尿道中,内置的深度需适当地超出吻合口,伸出长度应不超过1cm。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对患儿使用镇痛泵,时长为24h;若发觉患儿有尿意,护理人员需使用10mg的双氯芬酸钠对患儿进行镇痛治疗,并同时对其应用1520mL的开塞露,以有效地刺激其进行常规自控排尿。
观察组患儿使用改良导尿管(由上海华瑞医疗器械公司生产)进行手术治疗,所选取的导尿管的长度需依据手术中新形成的尿道的长度而定,具体方法为:借助于专用手术剪刀对改良导尿管进行错开剪孔处理,侧孔间的间距需保持为1 cm左右,且孔径应不超过2 mm,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孔径过大而致使患儿的尿道黏膜发生嵌入等不良现象,以对患儿的尿道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便于进行拔管等手术操作;使用专用肠线在导尿管的最后一个侧孔处打结,做好标记;于患儿的膀胱内常规置入中段多侧孔段,而在其新建尿道处则常规置入下段多侧孔段;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应用镇痛泵,时长为24h;需保证导尿管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手术结束1周后,观察患儿伤口的愈合情况,若患儿切口愈合较好,且分泌物较少时,可行拔管处理,并将其固定于手术中所作的肠线标记处:使用医用剪刀将多余的导尿管剪去,以将手术过程中所置入的多侧孔导尿管转变为多侧孔短支架管,以使其可对手术中新成形的尿道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若患儿的手术切口彻底愈合,则对其行拔管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后的有效率和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主要是尿道狭窄和尿瘘以及出血等)的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1)痊愈: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可自行排尿,且无疼痛等不良现象;(2)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可自行排尿,但伴有轻微疼痛现象;(3)好转:患儿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可自行排尿,但伴有明显疼痛;(1)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无任何明显变化或者加重[2]。
疼痛的判定标准:手术结束后的第1、2、3天,护理人员分别使用疼痛评分量表对患儿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分值越高,则表明患儿的疼痛情况约严重[3]。
2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则为93.3%(56/60),两组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的疼痛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5.0%)要显著低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传统的尿道成形术中,8~10 F多侧孔短硅胶支架管为常用导尿管,但是容易对患儿的其他健康部位造成损伤,因此其所引起的临床并发症也较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8~12 F单腔硅胶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本研究提示,在小儿尿道成形术中,与常规导尿管相比,改良导尿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程琳,齐超,吴轶璇等.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6):1-3.
[2]齐桓,罗超,严超等.改良Denis Browne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13):1912-1913.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者9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尿道下裂诊断标准。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共45例, 年龄2~15岁, 平均年龄 (7.5±1.7) 岁;包括尿道下裂 Ⅱ 度32 例, 尿道下裂 Ⅲ 度13 例。观察组共45例, 年龄3~14岁, 平均年龄 (7.2±1.6) 岁;包括尿道下裂Ⅱ度30例, 尿道下裂Ⅲ度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并无明显差异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沿尿道口向阴茎远端做U形切口, 尿道板宽保留4~5mm, 将包皮内板环形切开, 同冠状沟相距5~8mm, 将深筋膜和阴茎白膜分离, 使阴茎皮肤脱离, 并切除尿道板两端纤维素带, 对阴茎下弯进行校正。之后对带血管蒂包皮状皮瓣进行8~10mm横切, 并将其向阴茎腹侧转移, 将其加盖于尿道板上, 使用6-0Maxon线进行连续缝合, 并覆盖血管蒂组织以形成尿管, 对阴茎头两侧翼进行缝合作为正位尿道口, 最后对阴茎腹侧创面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则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按照上述方法取U形切口, 对阴茎皮肤进行脱离并对阴茎下弯进行校正, 尿道板宽度保留6~8mm。之后将尿道板正中切开, 伸展尿道板宽度至12~14mm, 缝合尿道板以形成尿管, 并取阴茎腹侧和血管蒂组织加强尿管, 最后实施尿道口形成, 并修复阴茎腹侧面。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评估, 其中患者术后排尿正常且阴茎良好伸直则将其视为手术成功。同时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2]。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处理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中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并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χ2检验, 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30例手术成功, 成功率为66.67%;观察组42例手术成功, 成功率为93.33%。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其中, 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结果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9.680, P=0.002) 。
3 讨论
目前, 临床存在多种尿道下裂治疗方法, 其中以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应用最为广泛。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在对带蒂包皮岛状皮瓣进行横切和加盖尿道板尿管形成过程中, 对于阴茎背侧包皮的要求较高, 在对血管蒂组织进行分离时, 要求对阴茎背浅血管有效保护, 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 且手术时间较长, 术后患者多存在尿道狭窄等并发症, 对手术效果造成不利影响[3]。因此, 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尿道下裂手术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相比,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主要将尿道口远端尿道板作为修复材料, 具有更强的组织伸展性, 因而尿道成形难度较低。同时此种方法由于未对尿道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造成明显影响, 因而在原尿道和新建尿道之间可避免环状吻合口的出现。同时海绵体可为新建尿道提供可靠的支撑, 术后能够有效避免尿道狭窄和扭曲的发生。
李泽祥[4]等报道指出, 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较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可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文中,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5]。同时本文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萎、尿道狭窄、阴茎头开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 对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可有效提高临床手术效果, 有助于对尿道口狭窄等常见术后并发症进行预防, 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林.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2.
[2]胡玉林, 郭灵霞.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16) :130-131.
[3]张小明, 何恢绪, 胡卫列, 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 (13) :1321-1323.
[4]李泽祥.两种保留导尿管引流方法在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 2015, 5 (2) :179-180.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就诊的尿道下裂患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 最小者2岁, 最大者16岁, 平均 (10.6±2.1) 岁。首次采取尿道成形术患者23例、一次或多次采取尿道成形术患者10例;第1次手术者包括8例冠状沟型、12例阴茎体型、2例阴茎阴囊型、1例会阴型、22例合并阴茎下弯畸形。
1.2 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皆采取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 于阴茎头缝牵引线, 平行切开龟头前端-原尿道开口尿道板两侧, 而近端则绕尿道开口会合形成U形, 而宽度则控制在0.5~0.8 cm;在冠状沟下0.5 cm处将包皮切开并脱鞘到阴茎根部, 再次手术患者因创面坏死、感染等多成形于尿道腹侧, 尿道板处瘢痕不严重, 故而可反复使用;松解尿道板两侧和海绵体之间的纤维组织, 以便于阴茎松直, 予以人工勃起实验确定若阴茎弯曲严重者要下弯部位及程度, 纵行切开白膜折叠缝合处理下弯最严重处予以背侧2点与10点;顺着已经切开的尿道板两侧稍微游离, 尿道板则从阴茎头-尿道口正中作纵行切开处理, 直达白膜处;利用F8-10胃管作为支架, 利用7-0可吸收线进行预留尿道板两外侧缘往腹侧的缝合, 以此形成新尿道;将龟头劈开后使得两侧翼将尿道口包裹, 然后截取背侧包皮内板, 带蒂翻转到阴茎腹侧, 将内板组织切开, 使其带蒂皮下组织覆盖形成尿道;将背侧包皮纵行切开到腹侧后修剪缝合, 采取弹力绷带对阴茎体则进行加压包扎 (时间一般为3 d) , 然后留置导尿管10~14 d, 并常规尿道扩张4~6周。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33例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随访, 其中26例一次手术成功, 患者的阴茎无下弯畸形, 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前端, 外观正常;术后发生尿道瘘7例, 有3例经尿道扩张后便自愈, 2例再次手术成功, 其余未能痊愈。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为 (76.35±10.49) 分, 治疗后则为 (86.94±8.71) 分,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尿道下裂临床常用手术治疗, 属于小儿常见泌尿系疾病, 尽管已有300余种手术处理策略, 但至今并无统一的令人满意的治疗方式[2]。近几年, 手术治疗技术与材料皆有了明显改善, 使得本病治愈率可达到80%以上, 但临床治愈与患者自身情况、手术选择及手术操作者熟练程度等有关[3,4]。1994年, 国外学者Snodgrass首次报告尿道板尿道成形术治疗本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为此将该法命名为Snodgrass尿道成形术, 目前在欧美等地已经成为比较流行的尿道成形术, 受到了广泛关注。该院近几年将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患者中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研究将该院接诊的尿道下裂患者33例进行研究, 皆采取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 术后皆予以≥6个月随访, 治疗结果显示33例患者中26例一次手术成功, 患者的阴茎无下弯畸形, 尿道开口位于阴茎头前端, 外观正常;术后发生尿道瘘7例, 有3例经尿道扩张后便自愈, 2例再次手术成功, 其余未能痊愈;同时, 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 。该研究中发生尿道瘘患者7例, 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 岳峰、迟名伟、李峰等[5]学者针对66例尿道下裂病人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术后皆予以6个月~2年随访, 结果显示一次手术成功52例, 尿道瘘14例, 其中经尿道扩张后自愈2例, 再次该术式治疗成功4例。本术式治疗尿道下裂常见并发症是尿道瘘, 当然在其他研究中还有尿道狭窄、创面皮瓣裂开或坏死等[6]。对于单纯尿道瘘而言, 治疗方法比较简单, 若为多发尿道瘘且合并长段尿道狭窄, 以及多次手术后瘢痕引发的阴茎下弯等, 治疗难度则较大, 临床需加强重视[7,8]。
总的来说, 尿道下裂患者采取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有着以下一些优势。 (1) 术后尿道口呈现出裂隙状, 与正常的尿道口形态相仿, 符合男性生理结构特征; (2) 该手术治疗并无真正尿道吻合口, 从而减少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瘘发生率; (3) 采取该法治疗后形成的新尿道其取材十分便捷, 而且材料的利用率十分高, 经多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无疑会有良好的转机; (4) 本术式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而且有很高的成功率, 便于推广与掌握[9]。当然, 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 本术式治疗也有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对于阴茎弯曲比较严重的患者, 折叠缝合背侧白膜, 极易导致弯曲的纠正不佳, 为此术中要充分彻底切除阴茎体腹侧与冠状沟的纤维索带及瘢痕组织, 必要时下还要将近端尿道板切断, 利用皮瓣形成皮管, 并和远端进行吻合, 从而可以完全纠正弯曲。
综上所述, 对于尿道下裂患者而言, 采取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一次手术成功率较高, 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林猛, 吴前雄, 高钦, 等.Snodgrass尿道成形术I期修复尿道下裂 (附42例报告) [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 (4) :48-49.
[2]王军, 孙福涛, 马玉坤.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效果[J].齐鲁医学杂志, 2009, 24 (2) :157-158.
[3]孙生安, 冯春祥, 范应中, 等.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疗效评价[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2) :282-284.
[4]赵春珊, 余菊叶.改良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后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 (8) :121-122.
[5]迟名伟, 单振潮, 岳峰, 等.Snodgrass术在尿道下裂矫形术失败患者中的应用及评价 (附23例报告)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5 (8) :563-564.
[6]贾炜, 温英泉, 刘国昌, 等.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冠状沟及阴茎体中间型尿道下裂[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3 (2) :120-123.
[7]熊良君.尿道成形术治疗56例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3 (6) :73-74.
[8]张林琳, 南勋义, 贺大林, 等.颊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前尿道狭窄的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3, 18 (5) :434-436.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5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成形,临床研究,尿道板纵切卷管
尿道下裂 (Hypospadias) 是尿道开口在阴茎的腹侧的正常尿道口近端到会阴部的途径所发生的发育畸形, 是小儿生殖系统最常发生的一种畸形。目前, 在国内的发病率只增不减, 困扰着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影响着小儿及其家长的正常生活, 也是医学界一直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
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方法有行埋藏皮条法、包皮岛状皮瓣尿道下裂一期整形等百余种方法, 但是在术后经常会发生尿道狭窄和尿瘘等现象, 使小儿尿道下裂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 但是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手术的治疗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这一状况的发生, 手术效果十分可观。根据是否保留尿道板可以将尿道称雄分为2大类, 一是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 这种手术方法是目前欧美诊治小儿尿道下裂的主流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阴茎有或无轻中度的下曲, 具有代表性的手术方式是加盖带蒂皮瓣术和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简称TIP术) [1]。在目前的研究统计中发现, 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已经占据了为不保留尿道版尿道成形术的60%以上[2]。第2种为不保留尿道板尿道成形术, 主要适合尿道板发育极差或是阴茎下曲严重的患者, 需要在手术中将尿道板切断, 然后运用其他材料版主尿道成形。为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12月间56例患儿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在某院住院治疗并且采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的56例患儿, 其年龄范围在1~16岁之间, 平均年龄3岁。在这组患儿中存在的具体症状分类为, 冠状沟型5例, 阴茎体型21例, 阴茎阴囊型12例, 阴囊型8例。患儿中有9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弯曲。
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基础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手术开始时, 要先在耻骨上的膀胱造口, 在尿道内部放入一个6~12 F的硅胶管, 硅胶管的一端从尿道外口引出, 另一端从球部尿道传出皮肤。将尿道板的两侧切口向远端延伸, 直到阴茎头的尿道沟, 在近端围绕尿道开口并会合成U形。在皮下部位适当的游离尿道板的两侧, 使之能够进行成管缝合。
然后, 在引进的背侧距离冠状沟0.5 cm处, 将包皮环形切开, 深度达到筋膜前面, 并且沿着平面脱套阴茎背侧的皮肤, 使之向腹侧游离, 去掉阴茎腹侧纤维条索后, 将阴茎充分伸直。如果不能够将阴茎伸直, 就要在阴茎的背侧, 也就是阴茎的下部曲线弧度最大的部位进行阴茎海绵体折叠, 进而将阴茎伸直。继续向深层切开阴茎头的尿道沟切口, 直至阴茎海绵体的表面。并且游离出阴茎头的两个侧翼, 将覆盖成形的尿道并便于成形的阴茎头, 将尿道板的背侧纵向切开, 直达阴茎海绵体的表面, 可以吸收缝线成管为止。转移阴茎背部的包皮, 将其中的一部分去掉上皮, 使之形成肉膜瓣版, 再将之覆盖在加固成形的尿道。
最后缝合阴茎头, 再将阴茎头与成型后的尿道外口缝合。将转移的背侧包皮适当的修整后覆盖阴茎, 并且使阴茎腹侧的肉膜瓣将新尿道加固后, 闭合切口。调整好硅胶管的位置, 将之在会阴部和尿道外口处缝线固定好, 再用尼龙网纱将阴茎包扎缝合。
除此之外, 在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除了要放置膀胱造瘘管以外, 还要放置一个尿道硅胶支架管, 使他的远端固定线距离尿道外口预留1~3 cm的长支架管, 防备阴茎勃起。
3 疗效评定标准
运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主要评定标准为:治愈标准, 指的是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 阴茎下弯现象得到完全的矫正, 并且尿道口处在患儿的阴茎正中, 且不存在阴茎外观记性的问题, 排尿功能正常, 无术后并发症;在接受治疗后, 患儿的排尿功能基本恢复, 阴茎下弯现象得到改善, 并且外形接近常态, 但是出现术后并发症被称之为有效;如果患儿在接受手术治疗以后没有发生明显的好转, 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就称之为未愈[3]。
4 结果分析
对在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患儿进行术后0.5~2年的术后随访或电访, 以患儿能站立排尿、阴茎下曲线矫正完全、正位尿道口、尿线相对较粗为主要的治愈评估标准。在所治疗的56例患儿中, 冠状沟型5例全部一次性治愈成功, 阴茎体型21例, 成功治愈19例, 阴茎阴囊型12例, 11例获得一次性治愈成功, 阴囊型8例, 6例得到成功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尿道皮肤瘘, 和1例尿道狭窄的症状。没有一次性治愈成功的患儿均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5 讨论
尿道下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先天性的男性生殖器官的畸形现象, 其主要表现为阴茎向腹侧的弯曲、尿道口的异位、和阴茎的短小, 经常会伴有睾丸发育不良、单睾丸和隐睾等其他方面的畸形[4]。患有尿道下裂会给患儿带来, 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站立排尿、成年后性能力和生育能力弱, 和心理发育不健全等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而尿道成形手术则在很大程度上为患儿解决了诸多方面的困扰, 这种手术的主要目的就是矫正阴茎的下曲畸形状况, 使尿道重新恢复功能。在进行小儿尿道下裂的成形手术中,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阴茎下曲、下裂的尿道、球形龟头头巾样包皮和阴囊分裂。在阴茎下裂中主要进行解剖的异常现象有阴茎下曲、尿道外口异味和头巾样包皮。根据不同的尿道开口解剖位置可以将尿道下裂分为冠状沟型、龟头型、阴茎型、阴囊性、会阴型和阴茎阴囊型。在20世纪60年代初, 许多学者就提出了一期手术修复尿道下裂的方法,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下, 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方法也有了更大程度的改善, 对阴茎下曲的起源也有了重新的认识[5]。人工勃起技术能够使阴茎下曲的纠正更为理想, 并且为进一步手术方法的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 巩固了一期手术修复尿道下裂的地位。
为了能够减少小儿尿道下列的发病率, 减少更多患儿和家长的忧虑和痛苦, 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就注意该病的防范。尽管, 针对尿道下裂这一病症, 在当前尚不存在十分明确的预防药物和方法, 但是孕妇在围产期能够进行规律全面的产前检查和围产保健, 就能够较早的发现尿道下裂的病症。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 会更加有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对于小儿尿道下裂的病症不但要在病发之前做好防范措施, 更要在结束后做好全面的疾病护理工作。小儿尿道下裂的病症治疗相对比较复杂, 在具体的手术治疗中应该根据患儿的个性特点, 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在治疗中, 如果能够适当的对患儿进行科学的心里干预, 尤其是积极的帮助调整患儿的心态, 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帮助配合手术治疗和术后的恢复。
研究显示, 运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手术, 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手术方法, 具有风险低、疗效好等特点, 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传统治疗方法中所存在的尿瘘等症状, 治愈时间短, 能够尽早为患儿及其家长摆脱病痛的折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手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方法, 治疗疗效显著, 但还不能避免会有不能够一次性治愈的情况发生, 因此, 在以后的研究中, 还需要更加先进的方法能够运用到小儿尿道下裂的治疗中来。
参考文献
[1]周权, 李伟, 邹利文, 等.报批带蒂岛状皮瓣 (Duckett) 治疗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 (4) :71-72.
[2]马戟.小儿尿道下裂分期尿道成形术48例报道[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1 (12) :45-46.
[3]范登信, 张祖明, 周林玉, 等.尿道板纵切卷管法和加盖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只来哦尿道下裂的比较[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9 (3) :132.
[4]张小明, 何恢绪, 胡卫列, 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治疗尿道下裂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13) :66-67.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6
关键词: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小儿,阴茎型,手术配合
尿道下裂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大约250名成活男婴中有1人发病[1]。虽不危及生命, 但是由于阴茎发育不良、尿道开口异常, 影响患儿排尿、生殖, 并且严重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 给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手术是矫治尿道下裂的唯一途径[2]。2002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纵行岛状包皮瓣皮管法一期修复156例尿道下裂患儿, 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阴茎型尿道下裂患儿156例, 年龄3岁~7岁, 平均4.6岁;16例并发尿道外口狭窄, 排尿呈线状。
1.2 手术方法
均采用纵行岛状包皮瓣皮管法一期修复。用缝线牵拉阴茎头, 距冠状沟0.5 cm环切包皮, 在Bucks筋膜表面套状剥离至根部, 充分松解腹侧纤维结缔组织使阴茎下曲得到完全矫正, 同时游离出尿道外口, 修剪狭窄外口。根据尿道缺损长度和需要的周长为长宽, 在阴茎背部纵形切取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 在皮瓣根部解剖和游离出充足长度的血管蒂, 戳孔将阴茎体通过该孔移至皮瓣背侧, 纵行皮瓣即转移至阴茎腹侧。缝合材料选用6/0无创可吸收缝合线, 将皮瓣围绕带多侧孔F8~F10硅胶尿管进行尿管成形缝合, 尿道成形采用连续皮内内翻严密缝合, 与修剪后尿道外口作间断吻合。术中应经常保持组织湿润, 间断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剖开龟头, 将新尿道缝合至龟头, 最后成形缝合阴茎皮肤, 适当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本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在临床护理中, 我们观察到患儿普遍存在胆小、自卑、恐慌等情绪障碍, 其家属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心理[3]。针对患儿的心理状况, 护士应主动安慰患儿及家长, 耐心解释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介绍同种病例治愈情况, 以提高家属信心, 变被动陪护为主动参与护理;安排患儿父母陪护, 选择患儿最依赖的1名家属在麻醉前和麻醉恢复期进行陪护, 满足患儿的心理依赖, 逐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使患儿及家长感到温暖亲切, 增强信心, 积极配合手术。
2.1.2 术前评估
制订术前访视制度, 要求每名巡回护士必须阅读患儿的病史, 了解患儿的健康史、营养状况、辅助检查、术前准备以及有无麻醉禁忌证。术前了解患儿执行禁饮、禁食情况, 有无新增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会阴部皮肤准备情况等, 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2.2术中配合
2.2.1 严格做好查对
由于患儿年龄小, 为避免接错患儿, 要严格做好查对, 要求所有手术的患儿都戴上写有姓名、性别、年龄、病区、住院号的“腕带”, 麻醉前由医生、麻醉师、护士与陪护家属共同核对患儿, 以防止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2.2.2 巡回护士配合
(1) 协助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小儿全身麻醉平卧手术的正确体位:肩下垫一自制的海绵垫 (10 cm×20 cm, 厚10 cm) , 头后仰偏向一侧, 并注意保暖。常规准备吸引器并调试好压力, 接吸痰管放置在手术床的右侧, 随时清除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和呕吐物。 (2) 静脉输液的管理和术前抗生素的及时应用, 选择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调节输液量和速度, 一般按10 mL/ (kg·h) 补充, 避免输液不足和输液过多过快引起严重的后果;应用抗生素剂量准确及时。 (3) 为术者配置1.5倍~2.0倍手术放大镜, 有利于术者能清楚地辨认各种组织结构, 减少对尿道皮管内细小血管的损伤, 操作更精细, 缝合时各层对合也较好。 (4) 手术结束, 新尿道支架管用胶布在大腿内侧皮肤加强固定, 防止牵拉、扭曲、脱落, 采用麻醉用面罩扣于阴茎上, 防止压迫引流管引起患儿疼痛不适, 并有利于观察和护理。
2.2.3器械护士配合
(1) 术前手术器械的准备:尿道下裂是精细的整形手术, 按显微外科原则选择器械, 眼科虹膜剪、0.5 mm镊子、显微持针器、蚊氏钳、卡尺、双极电凝。 (2) 用1号缝线牵拉阴茎头, 用眼科虹膜剪、0.5 mm镊子松解腹侧纤维结缔组织使阴茎下曲得到完全矫正, 同时游离出尿道外口, 修剪狭窄外口, 在皮瓣根部解剖和游离出充足长度的血管蒂, 戳孔将阴茎体通过该孔移至皮瓣背侧, 选用6/0无创可吸收缝合线, 将皮瓣围绕带多侧孔F8~F10硅胶尿管进行尿管成形缝合。 (3) 手术过程中间断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 保持皮瓣的湿润。 (4) 术毕, 用约0.5%甲磺盐酸罗哌卡因5 mL注射在阴茎根部, 可以达到很好的术后镇痛作用, 用多层纱布轻加压包扎, 内层纱条用庆大霉素浸湿。
3 体会
3.1 术前家属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做好患儿父母的心理护理可直接影响患儿疾病的康复和转归, 父母的心理护理做好, 他们不仅可以变被动陪护为主动参与护理, 直接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 而且可影响患儿情绪, 使其产生安全感, 增强顺从行为,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3.2 患儿父母陪护
选择患儿最依赖的1名家属在麻醉前和麻醉恢复期进行陪护。术前患儿离开家属会哭闹, 引起分泌物增加及喉头水肿, 不利于麻醉, 而有了家属的陪护, 就可以满足患儿的心理依赖, 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避免哭闹。术后麻醉恢复期患儿自制力耐受力都较差对手术创伤尿道置管的疼痛与不适反应极大, 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躁动、哭闹、甚至拔尿管, 安排家属陪护, 可以满足患儿的心理依赖, 协助护理人员安抚、镇静患儿。
3.3 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尿瘘和感染的预防
尿瘘是尿道下裂修复最为常见、重要的并发症[4], 术中除了手术医生精细操作、缝合, 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 而引起术后尿道感染的细菌来源于病人自身会阴部的细菌[5]。预防感染的措施包括: (1) 术前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清除包皮垢; (2) 术前全身合理应用抗生素; (3)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反复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参考文献
[1]Paulozzi L, Erickson D.Hypospadias trends in two US surveillancesystems[J].Pediatrics, 1997, 100:831-834.
[2]金锡御, 俞天麟.泌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381.
[3]蒙有轩, 廖君娟.先天性尿道下裂病人心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广西医学, 2009, 31 (6) :905-906.
[4]王果, 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03.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 篇7
关键词: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Onlay法,χ2检验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 有研究报告指出, 其发病率约为1/300, 并通过研究表明尿道下裂可能为一中隐性遗传疾病[1]。目前, 临床上对于尿道下裂的治疗往往还是采用保守尿道板手术治疗为主, 其中Onlay法为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 但是有研究报告指出Onlay法具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 本人使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对尿道下裂进行治疗, 并将治疗结果与Onlay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来我院接受尿道下裂治疗的患儿89例, 年龄为10月-6岁, 平均年龄为4.2岁。89例患者中其中29例患者为冠状沟型病例、55名患者为阴茎中间体型病例、5名患者为阴茎阴囊型病例。89名患儿中, 其中35名患儿接受Onlay法进行尿道下裂的治疗, 剩下的54名患者使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对患者尿道下裂进行治疗。前者作为对照组, 后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方法
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其具体手术方法如下: (1) 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常规的麻醉操作, 手术过程中首先纠正患儿的阴茎下曲, 将牵引线缝置于患儿的阴茎头部, 将患儿阴茎背侧包皮切开至Buck筋膜处, 同时切除患儿阴茎腹侧的瘢痕组织, 将包皮游离并剥脱至阴茎根部 (勃起实验证实阴茎已完全伸直) , 将患儿尿道口边缘的黏膜组织切除, 直至患儿的尿道海绵体可明显暴露, 同时将尿道口修剪成斜形; (2) 栽取患儿的包皮瓣, 在患儿外侧包皮板上取一段合适长度的带血管蒂皮瓣 (尿道口至阴茎头距离+3mm) , 于皮瓣的边缘缝3至6针牵引线, 将患儿的皮瓣切开并向阴茎根部游离, 将供应患儿皮瓣的阴茎背浅动、静脉血管组织与包皮相分离从而形成血管蒂; (3) 制作新尿道使用自制引流管作为患儿尿道的引流管, 并将支架管插入膀胱组织。将尿道口间断与皮瓣的近端缝合, 并沿皮瓣连续缝合进一步形成皮管, 并将患儿的皮下层进行缝合; (4) 尿道外口与阴茎头的成形将阴茎头与皮管的远端间断缝合形成尿道外口, 阴茎头与尿道外口连续缝合3针, 阴茎头部与海绵体白体膜部位缝1针, 两侧血管蒂与海绵体白膜缝2针, 至皮管位于中线位置; (5) 包皮成形, 将多余的包皮转移至缝合处以覆盖创面, 并使用尼龙纱布包扎阴茎, 使用阴茎头部的牵引线固定支架管。手术结束后将导管远端打开接入引流袋; (6) 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7d。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Onlay术式进行手术治疗[2], 术后也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7d。7d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汇总比较。
1.2.2 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阴茎的下弯现象已完全矫正, 尿道口位于患儿阴茎头部的正中, 阴茎的外观与正常形态基本一致, 排尿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并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阴茎的下弯现象已得到矫正, 阴茎的外观形态接近正常形态水平, 排尿功能基本恢复, 但在后期的恢复过程中出现了并发症。未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病情较治疗前无明显的好转, 部分患儿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
1.3 统计学方法
并将汇总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 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其中观察组患者中47名患者治愈, 5名患者有效, 2名患者未愈, 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中15名患者治愈, 10名患者好转, 10名患者未愈, 有效率为71.43%。详细结果见附表。
2.2 统计学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汇总, 并将汇总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得出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较之传统的Onlay法具有如下特点: (1) 扩大了患儿包皮选材的面积; (2) 手术过程中既可以满足皮瓣远端的血液供应同时也不会影响包皮的血液供应; (3) 手术中可避免包皮两侧的多余皮赘形成尿道; (4) 可避免手术结束后患儿出现阴茎扭转的现象并同时减少尿瘘等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作为一种治疗尿道下裂的新的治疗手段, 在临床上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3]。目前临床上仍然是采用Onlay治疗居多。本人通过临床治疗对比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和Onlay得出, 前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后者, 其中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有效率为94.55%, 而Onlay法的治疗有效率为71.43%。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同时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也要小于后者。
总之, 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对于尿道下裂的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欧善际, 梁培育, 彭晓晖, 等.斜行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 (4) :337-339.
[2]景登攀, 张根岭, 李涛.Onlay术式治疗尿道下裂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 17 (1) :30-31.
【改良尿道成形术论文】推荐阅读:
改良腭咽成形术10-02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08-14
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论文11-16
改良试验论文05-25
改良后路减压术论文08-06
改良留置胃管论文08-29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论文11-12
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结石07-31
尿道损伤10-20
尿道断裂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