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山羊

2024-10-02

贵州白山羊(共7篇)

贵州白山羊 篇1

贵州白山羊是贵州省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它以体型大、育肥快、繁殖力高、肉质好、膳味轻、板皮质好而著称。贵州白山羊的中心产区是在黔东北乌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20余县, 分布于遵义、铜仁两地区, 黔东南、黔南两自治州计四十余县。为了更好地指导当地群众饲养贵州白山羊, 笔者将贵州白山羊的特征及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1 贵州白山羊品种特征

公母羊均有角、有须, 少数个体领下有1~2个肉垂。胸深、体长、背宽平、四肢短而坚实。毛色以白色为主, 占羊群数80%左右;其次有少量的麻、黑、花色。被毛粗短, 底部有一层长约1cm左右的绒毛, 无经济价值。部分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白山羊行动灵活, 蹄质坚实, 能适于长途赶运。贵州白山羊体尺中等偏大, 4岁时生长发育完成。成年羊体重:公羊平均约为33kg、骟羊38kg、母羊31kg。该羊具有产肉性能好、繁殖力强、板皮质量好等特性。贵州白山羊另一优良特性是抗病力强, 死亡率低。

2 贵州白山羊饲养技术

2.1 场址选择

场址应符合当地土地规划的要求, 充分考虑羊场的饲草、饲料供应和放牧条件。羊场要建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通风、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羊场3km范围以内无化工厂、采矿厂、煤矿、饲料厂、屠宰场、肉品加工厂、活畜交易市场或其他污染源。羊场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应在1km以上。

2.2 种公羊的饲养

种公羊保持中等膘情, 保证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 (活力0.6以上) 。种公羊配种前一个月开始增加精料, 逐步过渡到配种期日粮。配种期每只每日补精饲料1kg, 并日喂胡萝卜0.8kg, 鸡蛋2个, 添加适量青、干草, 让其自由采食。合理控制采精或配种次数, 每日可采精或配种l~2次。休息ld后继续采精或配种。种公羊应单圈饲养, 并与母羊圈保持一定距离。平时要适当运动, 运动时间以2h为宜。

3 母羊的饲养

3.1 空怀期

体况较差的空怀母羊应加强补饲, 配种前2~3周, 每只每日补给混合精饲料0.2kg, 青、粗饲料自由采食, 使母羊尽快恢复体况, 以保持中上等膘情接受配种。

3.2 妊娠期

妊娠后2个月应注意饲喂优质牧草或青干草, 体况好的母羊可少补或不补精料;妊娠后期, 应加强补饲, 每只每日补精料0.3kg。添加适量青、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 缺乏青草时, 每只母羊日补喂胡萝卜0.5kg。

3.3 哺乳期哺乳前期每只每日应补给混合精饲料和胡萝

卜各0.5kg, 添加适量青、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哺乳后期要逐渐减少多汁饲料和精料的喂量, 以防发生乳房炎。

4 羔羊的饲养

羔羊出生后, 应尽早吃到初乳。羔羊出生10d后开始补喂青草, 15d后逐渐训练采食精料。1~2月龄日喂2次, 补精料100g;3~4月龄日喂3次, 补精料150g。对缺奶羔和多胎羔羊应找保姆羊或人工奶粉哺乳。人工哺乳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哺乳用具每次用后要消毒, 保持清洁卫生。羔羊2~3月龄断奶, 断奶后的羔羊要加强补饲, 防止掉奶膘。非种用公羊生后一个月左右去势。

5 青年羊的饲养

断奶后的羊只每天应喂精料0.3kg粗饲料以优质干草和青贮料为宜, 让其自由采食。6月龄后可根据青粗饲料质量及膘情, 少喂或不喂精料。青年种公羊青粗饲料不可采食过多, 以防形成草腹, 影响配种能力及精液的质量。

6 防疫与管理

6.1 防疫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必须引进羊只时, 应从非疫区引进, 并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羊只引进后隔离观察饲养30d以上, 确保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运输车辆要彻底消毒, 羊在装运及运输过程中不能接触其他偶蹄动物。羊群的防疫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做好羊只免疫接种, 并采取正确的防疫方法。发生疫情应立即封锁现场, 并尽快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确诊发生口蹄疫等烈性传染病时, 应对羊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时, 应对羊群进行隔离转群和净化措施。平时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6.2 日常管理

羊场内兽医人员不可对外诊疗病羊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配种人员不可对外开展羊的配种工作。饲养区和生活区要严格分开, 饲养区内不能饲养其他动物, 并防止周围其他动物进入场区。羊场要谢绝外人参观, 饲养人员不应经常外出。应定期驱除蚊蝇和灭鼠, 同时搞好羊舍、水槽、料槽等环境卫生工作。

6.3 羊只管理

在春秋两季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对羊只驱虫, 一般采用内服或针剂皮注伊维菌素等。经常观察羊群健康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不惊吓、驱打羊只, 特别是种公羊和怀孕母羊。羊只尤其是种羊要使用耳号牌进行编号。育肥羊应按性别、体重分群饲养。群体大小、饲养密度要适宜。

北川白山羊短期育肥法 篇2

1做好饲前准备

1.1羊舍建设一般以每只羊占0.4~0.5 m2的饲养密度建设羊舍,羊舍要建在排水、采光良好,避风向阳的地方,与放牧地接近更好。

1.2育肥羊选择一般情况下,育肥羊应选择当年的羔羊和青年羊,其次是淘汰羊和老龄羊。用于育肥的羊体质要好,健康无病,这样的羊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育肥效果好。育肥羊选好后要驱虫、健脾、去势、修蹄。

2做好育肥期准备

2.1掌握适当的精粗料比例适当的精粗料比例,既能提供能量,又能满足蛋白质需要,还能维持羊胃的正常活动,保证羊的健康状况。饲料中精饲料的比例为1/3比较合适,蛋白质在羊日粮中的比例为8%左右适宜。籽实类饲料不宜磨得太细,以免粉尘被羊吸入肺内影响健康。另外,精料与青干草搭配时,最好另加青贮料以补充维生素,或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2适当放牧,补饲精料北川县有丰富的牧草资源,秋季育肥时,可以中午把羊赶到附近的草地上放牧,以节省饲料成本。在草场质量特别好的地区,也可以采取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和山羊善于利用粗饲料的优势,每天放牧6~8 h,让羊达到“三个饱”,争取“四个饱”;补饲精料的时间可以放在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这种养殖方式虽然可以降低饲料成本,但是育肥期要稍微延长。

2.3饲喂量和饲喂方法羊的饲喂量要根据采食量来定,而采食量与羊的品种、性别、体格和饲料适口性、水分有关。羊对干草的日采食量为2~2.5 kg,新鲜青草为3~4 kg,精料为0.3~0.4 kg,饲喂方法是先喂精料,然后喂干草或粗料,最后饮水。

2.4精心管理

2.4.1育肥期要对圈舍、墙壁、地面及舍外环境等进行严格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有来苏水、1%~2%的烧碱溶液、福尔马林等。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定期给羊注射口蹄疫、羊痘疫苗。经常给羊刷拭身体,保持皮肤干净。平时注意观察羊群,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隔离治疗。

2.4.2做好羊圈的防寒保温工作。北川白山羊育肥多在深秋、冬季进行,羊圈内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以减少维持需要。

贵州白山羊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在该镇随机选择健康无病的本地母羊72只, 分为两个组, 一组35只与本地公羊交配, 一组37只与简阳大耳羊公羊配种。

1.2 饲养管理

采取终年放牧, 冬春补草和少量精料, 饮水中添加适量食盐的方法。

1.3 观测项目

只、%

kg

cm

将两组母羊编号登记, 定时测试记载, 对产羔、体重、体尺等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外貌特征及适应性

杂交一代羊在海拔600~1 000 m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行动灵活, 采食能力强, 未见疫病发生;具有与父本相似的外貌特征, 毛色多呈棕黄色, 6月龄后有的呈灰黑 (褐) 色。公、母羊均表现耳长而下垂, 角小或无, 背腰平直, 体型高大, 结构匀称, 四肢粗壮, 但臀部欠丰满。

2.2 繁殖产羔情况

从表1看出, 本地母羊年产羔率为154.3%, 其中年产二胎和双羔以上的母羊占总母羊数的31.43%, 杂交组母羊年产羔率为143.24%, 其中年产二胎或双羔以上的母羊占总母羊数的32.64%。

2.3 体重

从表2得知, 杂交组F1代公羔初生重比本地羊提高47.06%;母羔比本地组提高31.93%。杂交组一代公母羊二月龄、九月龄体重比本地组分别提高28.73%和29.56%, t检验差异均显著 (p<0.01) 。

2.4 体尺

从表3得知杂种公羊9月龄体尺显著高于本地羊 (p<0.01) ;而母羊则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

在粗放管理的条件下, 杂种山羊的生长速度, 体重、体尺都比本地羊有所提高。当年杂种春羔11月龄出栏, 按市价计, 经济效益比本地羊提高33.24%, 受到群众欢迎, 值得大力推广。

乌珠穆沁白山羊选育技术总结 篇4

1 基本情况

乌珠穆沁白山羊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的乌珠穆沁草原,是在草甸草原为主的特定生态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分布范围包括东、西乌珠穆沁旗、锡林浩特市和乌拉盖管理区,现有总数约112万只,其中东乌旗52万只。冷季严酷的气候特点和暖季水草丰美的放牧条件以及长期的人工选择,造就了乌珠穆沁白山羊体格大、体质健壮、抓膘复壮和抗逆性强、绒毛品质优良、绒肉产量高的品种特点。1994年内蒙古人民政府决定,该品种正式命名为“乌珠穆沁白绒山羊”。

在育种期间,组建后备种公羊试验群1个,核心群105个,选育群250个,形成一定规模的良种繁育体系。鉴定种公羊2375只,基础母羊8939只,选育总数达到61237只,占乌珠穆沁白山羊总数的20.41%,其中经过选育的种公羊和基础母羊分别达到3375只和24495只。

2 选育标准

2.1 外貌特征

体格大,被毛短,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胸宽而深,背腰平直,后躯稍高,体长略大于体高,近似长方形。面部清秀,有前额毛和下颌须,鼻梁平直,眼大有神,耳向两侧伸展或半垂。公母羊大部分有角,公羊角粗长,呈扁形,向上、后、外方向伸展;母羊角细小。四肢端正,强健有力,蹄质坚实。尾短而小,向上翘立。姿态雄健,行动敏捷。被毛全白,皮肤

2.2 绒毛品质

绒毛混生,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绒毛,外层为粗毛。品种内分长毛型和短毛型两种类型,长毛型粗毛较长,短毛型粗毛较短,但羊绒不短,绒与粗毛几乎等长。绒厚不低于4cm,绒纤维细度13~16µm,净绒率为60%。粗毛光泽良好,长度5~15cm。

2.3 生产性能

在终年放牧的正常年景时,理想型最低生产性能指标如下表。成年羯年屠宰率50%以上,经产母羊产羔率110%以上。

3 绒毛品质分析

育种期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绒样分析试验室测定分析绒样:成年公羊49个、育成公羊23个、成年母羊65个、育成母羊29个,指标有:绒纤维细度、强度、伸直长度和伸度、绒毛密度、绒毛重量和净绒率等。

3.1 绒纤维细度、强度和伸度

绒纤维细度:乌珠穆沁白山羊绒细度平均15.62µm,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公羊细度较相应年龄母羊略小,单根纤维上、中、下3段的细度基本一致,纤维之间匀度较好。在终年放牧的情况下,不同季节营养条件的变化对绒的匀度无显著影响。绒纤维强度:成年公羊平均为6.57g、育成公羊为5.44g、成年母羊为5.67g、育成母羊为5.09g。单根纤维强度平均5.82g,绒纤维愈细不一定强度愈小,绒纤维愈粗不一定强度愈大。绒纤维伸度:总体平均为44.43%。其中成年公羊为43.30%、育成公羊为40.20%、成年母羊为

3.2 绒伸直长度和绒毛密度

成年公羊:羊绒伸直长度平均为6.08cm、平均绒密度为2424根/cm2 (n=18) 、毛密度为225根/cm2;育成公羊;羊绒伸直长度平均为5.87cm、平均绒密度为3724根/cm2 (n=28) 、毛密度为432根/cm2;成年母羊:绒伸直长度为5.27cm,绒密度为3047根/cm2 (n=56) ,毛密度297根/cm2;育成母羊:绒伸直长度为5.69cm,绒密度为4330根/cm2 (n=9) ,毛密度为398根/cm2,从测定结果看,乌珠穆沁白山羊绒伸直长度和密度均较大。

3.3 净绒率和绒、毛比

净绒率:平均为65.61%,其中成年公羊 (N=6) 为62.21%;育成公羊 (N=6) 为70.29%;成年母羊 (N=7) 为61.87%;育成母羊 (N=8) 为67.90%;公羊略高于母羊,育成羊高于成年羊。绒、毛重量比:成年公羊 (N=30) ,其中粗毛占51.29%、绒占48.71%;育成公羊 (N=23) ,粗毛占51.25%、绒占48.75%;成年母羊 (N=65) ,粗毛占51.02%、绒占48.98%;育成母羊 (N=29) ,粗毛占51.02、绒占48.98%。

4 体尺和体重

4.1 体尺

乌珠穆沁白山羊体尺较大,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其中胸围和体长的增长幅度最大,各年龄羊体长指数均在105%以上,体躯指数在115%,胸围指数在130%。说明其具有发达的体躯和前胸,肉用特征明显。从体高、体长、胸围和胸围指数等主要指标来看,乌珠穆沁白山羊体长大于体高,体躯近似长方形 (详见表2) 。

4.2 体重

见表3。

5 生产能力

5.1 产绒量与剪毛量

通过对4233只等级羊的鉴定,成年公羊222只平均产绒量为506.4k,其中一、二、三级个体由原来的产绒量564k、468k、411.2k,较选育前分别提高了10.1k、18.6k、27.5k;育成公羊95只平均产绒量380.9k,其中一、二、三级个体由原来产绒量453.6k、332k、276.5k,分别提高14.1k、11.1k、9.5k;成年母羊2851只平均产绒量439.4k,其中一、二、三级个体由原来产绒量473.2k、379.7k、325.3k,提高17.7k、10.7k、3.7k;鉴定育成母羊1382只平均产绒量380.2k,其中一、二、三级个体由原来的402.5k、326.3k、276.3k,提高7.7k、8.5k、6k。

母羊和羯羊的粗毛较短,在抓绒时一般不剪粗毛,公羊粗毛相对较长,抓绒时剪去绒以外的部分粗毛。因此,粗毛产量不多。在被毛中,绒占48.9%,粗毛占51.1%。

5.2 绒厚与毛长

对测定的4233只公母等级羊绒厚的统计分析:成年公羊205只,其中一、二、三级个体分别为112只、62只、31只,平均绒厚4.66cm、4.27cm、3.8cm,毛长11.9cm、10.5cm、6.9cm;育成公羊88只,其中一、二、三级个体分别为55只、23只、10只,平均绒厚4.44cm、3.96cm、3.88cm,毛长10.2cm、7.6cm、6.9cm;成年母羊2740只,其中一、二、三级个体分别为1904只、630只、206只,平均绒厚4.35cm、4.01cm、3.89cm,毛长7.4cm、6.7cm、6.2cm;育成母羊1282只,其中一、二、三级个体分别为995只、148只、139只平均绒厚4.22cm、3.96cm、3.55cm,毛长为7.1cm、6.5cm、5.9cm。

6 产肉性能

乌珠穆沁白山羊由于具有较大的体格和特别强的抓膘能力,秋季体重大,所以有着良好的产肉性能,且肉质鲜美,无膻味。屠宰率指标超过选育要求达到的标准 (屠宰率包括内脏脂肪,净肉率未包括内脏脂肪计算的) ,详见表4。

乌珠穆沁白山羊不论是羔羊还是成年羊都具有较高的产肉性能,在不同年龄既可产绒,又可以产肉,二者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7 繁殖性能

乌珠穆沁白山羊性成熟较早,公母羔在3~4月龄即有性行为表现,经产母羊产的单母羔6月龄配种即可受胎。公母羊的适宜繁殖年龄在2~8岁,母羊发情旺季一般在10~11月份,妊娠期150d左右。配种均为自然交配方式,公母比例大约为1:30。周岁母羊的产羔率为61%,经产母羊产羔率114.8%,经产母羊产双羔率为20%。终年放牧的情况下保持96%的繁殖率和98%以上的保畜率。

8 遗传稳定性

乌珠穆沁白山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从未受到过外血的影响,一直保持着纯粹的血统。平均个体产绒量达450g高产畜群,同质性得到了提高。通过选种选配,使白色化个体比率和生产性能稳定,经选育的种公羊和母羊基本上无杂色,其羔羊全部为白色,遗传性稳定。

9 结论

浦南白山羊规模化养殖技术规范 篇5

本标准规定了浦南白山羊规模化舍饲饲养的羊场建设、良种繁育、投入品管理、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及档案记录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浦南地区的白山羊规模化舍饲养殖场的饲养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

GB 1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49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T 18407.3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

GB 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 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148-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149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 5150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种畜禽管理条例》

《兽药管理条例》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浦南白山羊

指生长于上海浦南地区 (含奉贤、金山和松江部分地区) , 由波尔山羊、萨能山羊和本地白山羊经二元或三元杂交形成的, 用于生产羊肉的白山羊。

3.2 羊场废弃物

主要包括羊的粪尿、尸体及相关组织、垫料、过期兽药、残余疫苗、污水和一次性使用的器具、包装物等。

3.3 疫区

在发生严重的或当地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时, 由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划定, 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发布命令, 实行封锁的地区。

3.4 休药期

山羊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的间隔时间。

4 羊场建设

4.1 羊场建设规划

羊场建设规划符合GB/T 18407.3的规定;用地须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要求, 充分考虑饲草饲料条件;场区规划设置为生活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三个部分。

4.2 羊舍环境要求

羊舍环境质量符合NY/T 388的规定。羊舍选址首选地势干燥、排水性好、通风良好的地方, 并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的有关要求。

4.3 羊舍设计

羊舍设计采用单列式和双列式。羊舍方位首选座北朝南或座西北朝东南方向, 以保持畜舍通风透气、冬暖夏凉;有条件时, 须在羊舍周围种植草和树木, 以营造良好的白山羊养殖小气候环境。

4.4 羊舍建设

按性别、年龄及不同生长阶段等建设羊舍。

羊舍结构首选封闭式和半开放式, 羊舍高度须大于2.5 m;封闭式羊舍四面有墙封闭, 四周设计门和窗户, 舍外设露天运动场;半开放式羊舍则三面有墙, 一面与露天运动场相连, 用围栏或围墙将羊舍和运动场连接在一起。地面、墙等建筑材料耐酸碱, 便于冲洗、消毒。

舍内能保持通风、保温、隔热,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冬季产羔舍最低温度须保持在10℃以上、其他羊舍0℃以上, 夏季舍温不超过30℃。

4.5 羊舍设施

羊舍内建高床。高床分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双列式高床中间设180~250 cm宽的工作道, 床高30~70 cm, 床宽200~250 cm;羊床门用木板钉成活动门, 便于羊只自由出入高床与运动场。高床采用漏缝式, 床面用6 cm×4 cm规格的木条或木板铺钉, 缝宽1.5~2 cm, 使粪尿能自然漏下。高床设置食槽和饮水器。

4.6 养殖密度

以每栏高床饲养山羊不超过12只为标准。山羊不同生长阶段的占栏面积参考值:种公羊:单饲4.0~6.0 m2/只、群饲2.0~2.5 m2/只, 产羔母羊2.0 m2/只, 青年公羊1.0 m2/只, 青年母羊0.7~0.8 m2/只, 断奶羔羊0.2~0.3 m2/只, 肉羊 (当年羔) 0.6~0.8 m2/只;有条件时可设置运动场, 面积为羊舍的1.5~2.0倍。

5 良种繁育

5.1 公羊选择

选择符合波尔山羊、萨能山羊等品种特征, 生产性能优良、雄性特征明显的健康青年公羊作种公羊。

5.2 母羊选择

选择符合波尔山羊、萨能山羊和本地白山羊等品种 (系) 特征, 繁殖性能优良、母性强的健康母羊作繁殖母羊。

5.3 引种

引进种羊严格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种羊须来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化种羊繁殖场。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羊。新购进的羊只必须隔离观察21 d以上, 确定为健康合格后, 方可投入生产。

5.4 羊群结构

自然交配情况下, 公母羊比例为1∶30, 人工授精时可扩大至1∶50以上;合理的羊群结构中, 能繁母羊须占羊群总数的60%以上;饲养过程中须定期进行羊只的选留和淘汰, 及时优化羊群结构, 进行合理化生产, 要求:一年组群一次、一年更换一次种公羊。

5.5 杂交模式

浦南白山羊规模化养殖时, 选用肉用性能优良的波尔山羊作父本与萨能山羊母本开展二元杂交、或与萨能山羊和本地白山羊的杂交一代母本进行三元杂交, 所获后裔进行肉羊育肥。

建议全面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和“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同期断奶”的“四同期”技术, 实现“同期出栏、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提高繁殖率和经济效益。

6 投入品管理

6.1 饲料

饲料原料须符合NY 5150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 饲料卫生标准执行GB 13078的相关规定。使用的饲草料无霉烂变质及未受农药或某些病原体污染;饲料中不使用制药工业副产品。

6.1.1 青、粗饲料:

根据饲养规模, 按照每只羊每天1.5 kg干草或4 kg青草及0.25 kg精料的标准, 备足草、秸秆、饲料;青贮玉米可替代70%的饲草;干稻、麦秸和干玉米秸的营养价值较低, 养羊饲料中的添加量不得高于10%;花生秧、红薯秧、豆秧等豆科植物的秸秆营养价值较高。

建议自行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墨西哥玉米、皇竹草等高产牧草;牧草适时刈割后, 以鲜草、青干草或草粉等形式进行饲喂, 但豆科牧草用量不超过日粮总量的30%;饲喂时牧草品种尽量多样。

6.1.2 精料补充料:

用玉米、麦子、豆饼、棉籽饼、菜籽饼、麦麸等按饲养标准配制精料补充料;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肉骨粉、骨粉、血粉、鱼粉、动物下脚料、羽毛粉等动物性饲料。

6.1.3 添加剂:

主要包括食盐、维生素、矿物元素等添加剂;使用过程严格执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建议适量添加低聚木糖和由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粪肠球菌、酵母等组成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6.2 兽药

6.2.1 兽药使用:

羊只在正常情况下, 禁止使用任何药物;对生病羊只必须用兽药治疗时, 严格按NY/5148-2002相关规定执行;所用兽药应有产品批准文号, 符合有关兽药质量标准。

6.2.2使用兽药治疗时, 必须凭执业兽医师的处方用药;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签说明合理保管和使用兽药;使用兽药有休药期规定的, 必须准确计算停药时间, 并严格执行休药期, 在用药期及休药期内的羊只不能出售食用。

6.2.3 所用兽药必须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药物;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肉羊饲料和饮水中, 禁止使用人用药和已经淘汰的兽药。

6.2.4 不得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和《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物质》中所列药物。

6.2.5 休药期:

肉山羊育肥后期使用兽药治疗时, 必须根据所用药物执行休药期;达不到休药期的, 不可出栏上市;发生疾病的种羊在使用兽药治疗时, 在治疗期或达不到休药期的不可作为食用淘汰羊出售。

7 饲养管理

采用全舍饲、分级分阶段饲养和集中育肥的生产工艺。执行NY/T 5151相关规定。

7.1 日粮配制

7.1.1 按照不同性别、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

7.1.2 舍饲育肥羔羊日粮的精、粗配比合理, 按日需干物质中精料占25~30%、青粗饲料占75%~70%的配比配制日粮。

7.1.3 建议采用全混合日粮 (TMR) 或全混合颗粒饲料饲喂。

7.2 饲喂管理

7.2.1 采用定人、定时、定量的“三定”饲喂模式;空怀和育肥羊日饲喂2次, 妊娠和哺乳母羊日饲喂3次, 每次适量添加饲料, 随体重和采食增加逐渐加量;逐渐过渡饲草饲料变换。

7.2.2 保持饲草新鲜;不喂发霉和变质的饲料、饲草;饲草在干燥的地方保存, 防止发霉变质。

7.2.3 自由饮水;饮水质量应符合NY5027的规定。

7.2.4 保证羊只每天有适当的运动量。

7.2.5 每天打扫羊舍及运动场卫生,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设备。

7.3 羊只管理

7.3.1 编号和分群:

按照品种、性别、年龄和体型大小及时分群, 建立合理的羊群结构;对留作种用的羔羊, 出生1周后编号、制作羊籍卡并佩带耳标。

7.3.2测体重、体尺:测量初生、一月龄、断奶、三月龄、六月龄、九月龄、一周岁和成年的体重、体尺, 并做好记录。

7.3.3 护蹄、去势:

对种公羊、种母羊定期修蹄;对非种用公羔, 出生后1~2周采用结扎或手术法进行去势。

7.4 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7.4.1 除搞好常规管理外, 对种公羊视其体质状况做好饲料调配, 常年保持其中上等膘情的良好营养状况;在配种季节开始前及配种期必须适当补充含粗蛋白、维生素、矿物质丰富而平衡的饲料。

根据配种期和非配种期的不同营养需求来配制种公羊的饲养日粮, 同时结合种公羊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7.4.2 配种期的公羊远离母羊舍, 并单独饲养, 以减少发情母羊和公羊之间的相互干扰;公羊性反射强, 必须定期采精或交配, 并保持采精或配种场所固定、环境安静;正常情况下, 种公羊每配种或采精4~5 d需休息一天, 同时加强公羊运动, 注意供给充足饮水。

7.4.3 配种期公羊的饲养要特别精心, 在开始配种前50 d左右逐渐增加公羊的精料量;日粮要求营养全面、品质好、适口性好、易消化, 粗饲料以优质豆科干草为主, 夏秋季补充青苜蓿或野青草, 冬季补青贮饲料或胡萝卜;精料中优质玉米比例不可过高, 饼粕类必须充分保证;必要时, 可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的动物饲料, 如鸡蛋、羊奶等, 以补充营养的大量消耗。

非配种期饲养, 主要是公羊恢复体力, 保持其正常的体况, 要求公羊配种期前的体重比配种旺季增加10%~20%。

7.5 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

根据繁殖母羊的生理状态, 可分为空怀期、妊娠前期 (怀孕前3个月) 、妊娠后期 (怀孕后2个月) 和哺乳期等四个阶段。

7.5.1 空怀期:

空怀期母羊的饲养主要是保证其正常的营养水平, 恢复体况, 为配种作好准备;营养方面仅满足其自身的需要;期间对羊群进行全面检查, 淘汰乳房不规则、乳房下垂严重、预计产后影响哺乳等不符合要求的羊只;定期开展防疫、驱虫, 保证羊只健康;避免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应激。

7.5.2 妊娠前期:

此期胎儿发育较慢, 母羊的营养需要与空怀羊基本相同, 日粮配制与空怀羊相同;但应高度重视饲料质量, 坚决避免发霉或变质饲料, 并注意饮水的清洁;管理上, 单独分群饲养, 避免公羊的影响, 配种后35 d内不得迁移或长途运输。

7.5.3 妊娠后期:

妊娠后期胎儿增重迅速, 同时母羊还需为泌乳哺羔进行营养储备, 因此加强母羊营养和保胎是这一时期的管理关键。此期的日粮营养水平保持在平时羊只营养的120%, 并注意添加含蛋白质、Ca、P、维生素A、维生素D的饲料, 但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不能过高, 饲草和精料比保持85%:15%;切忌给母羊补饲大量精料和酒糟等对胎儿生长发育不利的物质, 更不能补饲霉变的饲料。

每天保持运动, 但要做到慢赶、不打、不惊吓、出入圈不拥挤;注意饮水清洁, 忌饮冰冻水, 以防流产;分娩前2~4 d, 减少喂料量 (以青干草为主食, 不再补精料) , 同时尽量让母羊自由采食;饲养人员需24 h值班, 以便及时处理早产等意外情况。

7.5.4 哺乳期:

分娩后最初几天的饲养重点是保护母羊食欲, 让母羊尽快摄入较多营养, 以恢复因怀孕、生产造成的体质下降, 保证母羊具有丰富的乳汁养育羔羊;这一时期日粮除补充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外, 每天须给母羊增加一些高蛋白饲料, 如煮熟的黄豆、蚕豆等, 以满足其泌乳需要。

7.6 羔羊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至断奶 (即哺乳期) 的小羊称为羔羊。

7.6.1 早期护理:

羔羊出生后须及时清理口、鼻、耳、眼等天然孔的粘液, 防止窒息, 然后断脐 (多为自行拉断) 并在断口处涂以碘酒消毒;母羊胎衣排出后须立即取走, 以防母羊吞食;对个别胎衣排出缓慢者, 使用缩宫素或在其外露部分挂些重物, 促其剥离;羔羊必须在出生后1 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对于无母乳或母乳不足的羔羊, 使用人工挤奶喂养;进行人工哺乳时, 必须确保定时、定温, 并做到少量多次。

7.6.2 隔栏补饲:

羔羊生后与母羊同圈饲养, 前3周依靠母乳;羔羊出生后10日龄开始训练采食青干草, 15~20日龄调教吃精料, 30日龄后, 可由吃奶向吃草过渡, 并采食少量精料;而后循序渐进添加全混合饲料 (参考配方见表1预饲期) , 少喂勤添, 逐步适应;35~40日龄后, 以优质干草青绿饲料及品质好的混合料为主, 并供给充足的净水;羔羊在45~60日龄断奶。

7.7 青年种羊的饲养管理

7.7.1 公母羊分群饲养;注意青年公羊的日粮需要量大于青年母羊。

%

7.7.2 优良的干草和充足的运动是培育青年羊的关键, 只要有优质干草, 可以少给或不给精料;运动对青年公羊更重要, 不仅有利于生长发育, 而且能防止形成草腹和恶癖。

7.7.3 适时配种:

青年母羊年满9月龄、体重达35 kg以上后配种;种公羊的利用在1.5岁、体重达40 kg以上后配种;青年公羊后期定期进行有规律地配种和采精调教。

7.8 育肥羊的饲养管理

7.8.1 断奶后预饲

羔羊1.5月龄左右断奶, 断奶后进入育肥舍预饲15 d。进入育肥期后, 第1周每日饲喂3~4次, 每次饲喂量以1 h吃净为准;第2周逐渐减为每日2次, 注意观察羊群行为动态以调整饲料用量。预饲期颗粒饲料参考配方见表1。

7.8.2 快速育肥:

正式育肥期按照育肥前期、育肥后期两阶段饲养, 前期育肥3个月, 后期育肥1个月。根据育肥羊的饲养标准, 合理配制育肥日粮, 每天早晚各饲喂1次, 自由饮水。颗粒饲料参考配方及营养成分详见表1。

8 疫病防控

8.1 防疫管理

羊群防疫执行NY 5149标准。

8.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定期进行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 佩戴免疫标识, 建立免疫档案;根据各地的疫情流行情况, 对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羊三联四防等疫苗进行计划免疫。

8.1.2 驱虫:

选择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药, 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 相关操作程序符合NY 5148的要求。

8.1.3 饲养区内禁止饲养其他经济用途动物;严禁周围其他动物进入场区;定期投放灭鼠药, 控制啮齿类动物。

8.1.4 经常观察羊群健康状态,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2 卫生消毒

8.2.1 环境消毒:

羊舍周围环境 (包括运动场〉定期用2%的烧碱或生石灰消毒1次;羊场周围、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及下水道出口等处, 定期使用漂白粉消毒1次;羊场大门口和羊舍入口设消毒池, 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8.2.2 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须更换工作服、工作鞋, 并经专用通道进入;外来参观者进入场区参观时, 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 并经消毒后按指定路线行走。

8.2.3 羊舍消毒:每批羊只出栏后, 彻底清扫干净, 用水冲洗, 喷洒规定浓度的消毒液。

8.2.4 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料桶等饲养用具进行消毒;日常用具 (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等〉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消毒和清洗;运羊车辆在运输前后必须进行消毒。

8.2.5 羊体消毒:

助产、配种、注射治疗等任何对羊只进行接触操作前, 须先将羊有关部位进行擦拭消毒, 以保证羊体健康。

8.3 羊只调运

8.3.1 种羊调运执行GB 16567的相关规定。

8.3.2 商品羊出栏调运前, 须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GB 16549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 并出具检疫证明, 合格者方可出栏上市或屠宰。

8.2.3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运输途中, 不得在城镇或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不得乱抛、乱弃病、死羊只。

9 无害化处理处理

9.1 病死羊处理

9.1.1 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确诊。

有使用价值的病羊应隔离饲养、治疗, 彻底治愈后, 才能归群。

9.1.2 因传染病和其他原因需要处死的病羊尸体应按GB 16548的规定进行处理。

9.1.3 禁止出售病羊、死羊。

9.2 废弃物处理

9.2.1 剩余和废弃的疫苗、使用过的疫苗瓶等废弃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器具在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消毒。

9.2.2 羊场废弃物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 (即:3R原则) 进行资源化处理。

9.2.3 羊的粪尿及污水采用堆积或沼气池发酵等方式无害化处理, 卫生标准执行GB 7959的规定。

9.2.4 羊场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必须符合GB 18596的规定。

1 0 档案记录

所有记录必须准确、可靠、完整, 长期 (最少2年) 保存。

1 0.1 育种记录

包括:羊群来源、羊只标记、系谱和主要生产性能测定及有关报表记录。

1 0.2 繁殖记录

包括:发情、配种、妊娠、流产、产羔和产后监护记录。

1 0.3 饲料记录

包括:饲料饲草来源、各种添加剂使用、饲料消耗记录。

1 0.4 兽医记录

包括:疾病档案和防疫记录。

1 0.5 出入场记录

贵州白山羊 篇6

近些年来, 由于忽视了选育保种工作, 从外地引进一些其他山羊品种, 无计划地进行杂交, 安徽白山羊优良性状存在着不同程度地下降, 群体数量迅速减少,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种, 安徽白山羊有趋于绝种的危险。

1 分布情况

安徽白山羊主要分布于淮北地区的阜阳市、亳州市和宿州市, 山羊存栏占安徽省山羊存栏量的70.3% (见表1) 。

万只

2 品种特性

2.1 外貌特征

安徽白山羊毛色纯白呈丝光, 被毛短、粗, 面部微凹, 鼻梁平直, 耳平伸, 稍向前招, 嘴尖唇薄。公、母羊都有角, 公羊角粗大, 向上向后, 向外伸展, 母羊角小, 呈镰刀状。公母羊胡须发达, 体躯短、深。母羊腹大, 背腰平直, 乳房紧缩呈球状, 后躯发育良好。公羊胸深, 前躯发达, 背腰平直, 有雄姿。公母羊四肢端正、健壮, 蹄质结实。

2.2 体重体尺

安徽白山羊个体中等, 羔羊初生重与每胎产羔数和羔羊的性别有密切关系, 初生公羔平均体重1.67 kg, 母羔体重1.55 kg (见表2) , 成年公羊平均36.3 kg左右, 母羊26.1 kg左右 (见表3) ;在各阶段的体尺与增重情况相一致 (见表4) 。

2.3 繁殖性能

安徽白山羊性成熟早, 有的三月龄即发情。一般初次发情在四月龄左右并开始配种。母羊繁殖的最适宜年龄在2~5岁, 以后繁殖率逐年下降;母羊一年四季均可发情, 但多集中在3~4月份和9~10月份;怀孕期在145~156 d之间;一般每年两胎, 平均每胎产羔率288.1%, 每胎产2~4羔的约占81.43%, 最多的可产8羔, 产单羔的多见于初产母羊 (见表5) 。

kg

kg

cm

公羔三月龄开始配种, 配种能力最强年龄是2~5岁, 夏季炎热时, 公羊的性欲不强, 配种能力差, 受胎率也低。

2.4 板皮质量

安徽白山羊的板皮属于汉口路板皮。细密坚韧、拉力强, 分层性能好, 是制革的好原料。制成的皮革柔软、结实耐磨, 可做皮箱、皮衣、手套。板皮面积平均在1/3 m2以上, 板皮的质量与屠宰的年龄和季节有关。以8月龄至周岁板皮为优, 老龄山羊的板皮质量差, 冬季板皮质量最好, 夏季板皮质量最差。

2.5 产肉性能

安徽白山羊屠宰率高, 据24只周岁以内羊的屠宰试验, 屠宰率平均为47.66%, 周岁羊的屠宰率平均为50.92%, 成年羊的屠宰率平均为48.92%, 由此可见, 周岁羊比周岁以内和成年羊的屠宰率都高, 周岁羊的体重已达成年羊的78.5%, 因此, 商品羊以周岁左右进行屠宰较宜 (见表6) 。

安徽白山羊肉的品质好, 肥嫩, 鲜美、膻味少, 是寒冷季节人们喜爱的食品。

3 存在问题

十余年来, 由于先后引进国内外山羊品种改良本地山羊, 在提高羔羊初生重、母羊泌乳性能、产肉量等方面, 曾收到一定效果, 但由于无计划盲目杂交, 致使反映母羊重要生理指标的繁殖率明显下降。杂交母羊一般年产一胎或两年三胎, 且发情不明显, 产羔数低 (见表7) , 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有的用杂交公羊冒充纯种公羊, 难免出现近亲繁殖, 造成品种退化。现有山羊品种混杂, 安徽白山羊品种日趋减少,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 有濒于灭绝的危险。

4 保护与开发

安徽白山羊是优良的地方品种, 它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繁殖率高、板皮优等特点, 是不可多得的山羊品种, 也是宝贵的品种资源,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

4.1 建立安徽白山羊扩繁场

建立安徽白山羊品种扩繁场, 担负本品种选育提高的工作并担负提供种羊的任务。从偏僻农村养羊户中筛选出300只头部适中、有角、颈短、四肢稍矮、被毛纯白、无肉垂、后躯发育良好, 具有明显安徽白山羊外貌特征的作为核心种母羊, 选择体格健壮、胸深、前躯发达、背腰平直、雄性明显的安徽白山羊公羊30只, 进行提纯复壮, 在稳定安徽白山羊适应性强、耐粗抗病、产羔率高、板皮质量好的基础上, 努力提高其泌乳力和羔羊成活率, 提高生长速度和增大体型。向保护区内提供安徽白山羊基础母羊群, 逐渐扩大白山羊品种覆盖面。扩繁场积极开展人工授精技术, 为保护区内农户饲养的母羊配种。

4.2 建立安徽白山羊品种保护区

以养羊比较集中的阜阳市为中心, 向亳州市和宿州市辖区扩展建立安徽白山羊品种保护区, 保护区内严禁引进任何外来品种的公羊, 严禁随意引种杂交, 由扩繁场提供基础母羊, 利用3~5年左右的时间, 使安徽白山羊分布整个皖北地区。

4.3 有计划地开展山羊杂种优势的利用

保护区外有计划地开展山羊杂种优势的利用。20世纪90年代末期安徽省大部分地区引进了南非波尔山羊对本地羊进行了改良, 并取得一定成效, 要认真总结经验, 制订出详细的改良计划, 以经济杂交为主, 慎重使用级进杂交。种羊务必使用符合种用要求的纯种, 不要以劣充好, 不要使用杂交羊作种羊, 发挥杂交一代的优势, 努力提高生产性能和商品价值。

安徽白山羊品种保护工作任务重, 涉及面广, 要求高, 技术性强, 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 拯救这一难得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

摘要:安徽白山羊是优良的地方品种, 近些年来, 由于忽视了选育保种工作, 群体数量迅速减少, 有濒于灭绝的危险,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首先要建立安徽白山羊扩繁场, 担负提供种羊的任务。其次建立安徽白山羊品种保护区, 严禁随意引种杂交。第三有计划地开展山羊杂种优势的利用, 努力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商品价值。

贵州白山羊 篇7

1 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与保护现状

尧山白山羊肉、皮兼用, 体格中等, 骨骼结实, 四肢强健, 结构匀称, 被毛白色;适应性强, 适宜放牧和舍饲;抗病力强, 繁殖率较高, 适龄母羊平均两年三胎;羔羊生长速度较快, 周岁体重可达40~45kg, 平均屠宰率为40~50%, 肉质优良, 口味纯正;板皮质量好。尧山白山羊具有肉质细嫩、膻味较轻、繁殖率高、抗病力强、耐粗饲、抗高温高湿, 且善于登山爬坡等优良性状。

20世纪80年代, 尧山白山羊饲养量创历史最高。近年来由于对选种育种重视不够, 大量引进外来种羊进行杂交利用, 加上山区自然隔离等原因, 导致尧山白山羊近亲繁殖、无序杂交, 纯种数量和质量持续下降, 目前中心产区存栏不足4万只, 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种源将面临枯竭的危险。

2 当前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退化, 生产性能下降

由于尧山白山羊的主产区鲁山县四棵树乡地处偏远山区, 经济、交通相对落后, 对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意识淡薄, 未建立专门的选育、提纯复壮的品种保护机制和场站, 加之长期以来, 受传统小规模分散养殖方式的影响, 羊群交配繁殖范围小, 近亲交配现象极为普遍, 造成品种退化, 生长速度、成年体重和产肉率等生产性能下降明显[2]。

2.2 盲目改良, 缺乏有效管理

在引进品种对尧山白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的过程中, 既未划定保种区对尧山白山羊进行保护, 也未制定科学的改良措施, 养殖户对尧山白山羊的杂交改良随心所欲, 虽然短期内会有增产、增收效果, 但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尧山白山羊的品种退化甚至于灭绝。同时, 引入种羊的品质参差不齐, 有的适应性差, 体质弱, 种用性能不好, 直接影响了改良效果和养殖效益。

2.3 生产方式落后, 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尧山白山羊多以一家一户散养、自然放牧为主, 一般不补饲。尧山白山羊虽耐粗饲, 对管理条件要求不高, 但多数养殖户羊舍简陋、低矮、潮湿、昏暗, 且十分拥挤, 易造成羊抗病力降低、发病率升高。羊的生产、发育、繁殖全靠野生天然牧草维持, 常年优质牧草供给不均衡, 难以保障羊群的整体质量水平, 造成了尧山白山羊的整体生产水平下降, 生产效益降低。

2.4 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长期以来, 由于尧山白山羊地处边远山区, 生长分布面窄, 影响力小, 投入的研究、开发和宣传资金少, 使得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未引起足够重视, 近年来国家、省、市均未在鲁山县设立过有关尧山白山羊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科研和开发项目, 也未有科研院所在此开展过有关尧山白山羊的选育与饲养技术研究, 致使尧山白山羊保种乏力, 生产无序, 尽管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但其品种质量有所降低, 难以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

3 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对策

3.1 科学规划, 加强管理

(1) 认真做好尧山白山羊资源保护区的规划工作, 根据鲁山县现有尧山白山羊资源分布情况, 确定保护区。

(2) 对保护区内所有羊只进行普查、鉴定, 建立保种群, 统一佩戴耳标, 造册登记, 建立档案, 予以保护;对不符合该品种标准的羊与劣小的个体予以淘汰。

(3) 加强种公羊培育, 建立种公羊交换制度, 采取异地留公, 定期更换, 防止近亲交配。

(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的要求, 由政府制定出台保种政策和措施,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 严禁保护区内调入其他山羊品种, 制止养羊户随意出售和宰杀种羊。

3.2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设尧山白山羊保种繁育场, 扩大核心保种群, 搞好系谱登记, 制定选种选配和培育方案, 提纯复壮, 提高其生产性能, 为保护区提供优质种羊。要在保护区内培植保种重点户, 选择一批有一定饲养规模、种群较纯、懂技术、善管理、肯吃苦、有实力, 且热心保种工作的养羊户作为该品种资源保护重点对象, 与他们签订保种协议, 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同时, 在保护区内建立种羊配种点, 通过种质鉴定, 从养羊户中筛选出具有该品种遗传特性的优秀种公羊, 集中承包给养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户管理, 由他们负责做好种公羊的培育, 承担邻近乡村养羊户的配种任务, 并做好后裔测定, 及时淘汰劣质公羊等工作。通过采取集中保种和分散保种相结合的办法, 逐步建立以保种场、保种重点户和配种户共同参与的群众性选种选配繁育体系[3]。

3.3 加大保种资金投入力度

种资源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必须有政府的支持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 把该品种资源保护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各级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金融部门要加大对该品种资源保护的资金投入, 重点扶持保种场、保种重点户以及配种户, 保障他们有一定收益, 巩固保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广泛吸纳各方面资金投入到保种工作中来;积极鼓励和引导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主参与该品种资源保护工作, 切实帮助解决在保种工作中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

3.4 加强科学饲养管理

(1) 推广尧山白山羊舍饲养羊技术。

(2) 推广羔羊早期断奶, 缩短哺乳期, 提高母羊繁殖率。

(3) 推广种草养羊技术, 利用荒山、荒地、冬闲田种植优质牧草, 有效地解决冬季缺草问题。

(4) 推广全天候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适时补喂适量精料、矿物质添加剂和食盐等, 满足其营养需要。

(5) 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严格做好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 建立免疫程序和免疫档案, 定期免疫, 定期驱虫, 确保羊群健康[4]。

3.5 加强保种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品种资源保护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保存, 而在于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划定的尧山白山羊保种选育区外, 开展尧山白山羊的杂交改良, 发展商品肉羊生产, 并建设尧山白山羊加工企业, 拉长产业链条, 形成规模生产, 提高养殖效益, 使保种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 促进保种工作的持续性。

摘要:尧山白山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 具有抗病力强, 繁殖较快, 耐粗饲, 肉质好等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肉羊杂交以来, 纯种尧山白山羊的分布区域迅速缩小, 数量锐减。如何保护利用、选育提高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已成为畜牧业生产中迫在眉睫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结合尧山白山羊发展实际, 分析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羊,尧山白山羊,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桂变, 张理峰.尧山白山羊品种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建议[J].河南畜牧兽医, 2010 (12) :22-23.

[2]范德修, 张智英, 曹杰坤, 等.鲁山“牛腿”山羊的调查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 (3) :56-60.

[3]王拥庆, 李雪丽, 左志丽.槐山羊品种资源特点与开发保护[J].中国牧业通讯, 2009 (13) :41-42.

上一篇:企业研发人员高新技术下一篇:科学现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