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亚太战略演变

2024-06-04

美国亚太战略演变(精选7篇)

美国亚太战略演变 篇1

一、美国重返亚太的原因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帕内塔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在五角大楼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 公布了题为《可持续的美国全球领导:21世纪国防战略重点》的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是, 美国将致力于进一步削减军费, 并对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进行调整。在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格局中亚太地区成为重点。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写道:“像中国以及伊朗这样的国家继续谋求超出美国的防御能力, 长时间以来, 中国逐渐成为地区强国, 将有能力影响美国的经济以及其安全。”

第一, 美国国内政治因素。首先, 奥巴马政府认为小布什在任期间, 把反恐定位太高, 主要任务围绕反恐, 重点放在了中东地区, 忽视了东亚的主要作用。这种战略实施是失误的。其次, 奥巴马总统第在为新的总统大选做准备, 在其第一、第二任期内, 实施了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效果并不理想, 想要民主党继续连任, 使其政策连续性得以实现, 现任总统奥巴马必须在国家的对内和对外战略方面有所建树, 亚洲慢慢开始回归世界中心, 向亚太进军更好地迎合了国内大选的需要。

第二, 经济因素。2008年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 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 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并且美国民众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 美国政府势必转移国内视线, 将矛盾焦点引向亚太区域。其次, 从亚洲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 冷战结束以后, 进入到21世纪, 亚洲在世界的战略地位中呈上升势头, 尤其是亚洲各个国家 (地区) 合作发展更加多样, 中国, 亚洲四小龙, 东盟一系列国家 (地区) 先后崛起, 并且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中韩、东盟10国和印度在内的大东亚地区已成为主要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之一, 其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市场容量、外汇储备总量均超过美国和欧盟。对于世界霸主美国来说, 亚洲的经济崛起将会对世界局势造成影响。

二、美国重返亚太的具体表现

第一, 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国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 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这些关系包括: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 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2010年9月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 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

美国宣布向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出售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上的支持, 自2001年以来, 南海问题一直是亚洲军事热点问题成为美国介入这一地区的突破口, 美国一直和菲律宾保持着令中国不舒服的关系, 美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在这个问题上暗地里支持菲律宾挑衅中国, 同时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 使其与中国产生争端, 使中国与部分南亚国家关系紧张。

第二, 在东北亚方面, 对朝鲜半岛事务问题方面, 进一步发挥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朝鲜半岛的重要地位以及朝韩的敏感关系, 使得该地区成为亚太的重要战略要地, 自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件以来, 美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美韩、美日军事同盟关系, 进一步凸显出美国在本地区承担的军事同盟义务的重要性。美国军方高层对钓鱼岛、南海问题的态度, 展现了一个对日友好的明确倾向。在美日安保条约中, 明确了钓鱼岛周边的美国的防卫责任。南海问题, 美国高层表明不打算对盟友袖手旁观。但也可以看出, 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的应对策略

第一, 加强国防建设, 尤其是海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能够给国防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中国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加上周边环境更为复杂这一大的环境, 与经济发展步伐同时相适应的国防建设也应该有所突破, 只有具备稳定的国内政治形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力量, 才能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 所以必须打造国家海洋战略力量, 遵循新军事变革的技术要求, 以大纵深、大立体作战模式为参照, 将有限的国防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于“国家海洋战略力量”的建设, 同时加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以增强制海权, 发展壮大中国的远洋军事防卫力量, 在近海以及远海地区确保中国的战略安全, 为中国的和平崛起, 构筑更为全面的战略防御体系。

第二, 正确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系。中美两国的关系已经发展到超越双边、涉及很多领域的关系, 曾显出多层次和复合型的特点。针对目前两国的微妙的关系, 中国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应对, 首先, 维护中美两国大局稳定和健康发展, 加强首脑外交, 前主席胡锦涛与奥巴马总统的多次会晤以及习近平主席的访美, 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两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解决中美接触过程中的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应该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经贸合作的领域, 增强彼此的联系, 继续加强与美国的贸易合作, 打击贸易保护主义, 使得两国的共同利益继续扩大。中美之间必须紧密沟通, 这样才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要寻找中美共通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 何丽娟.《美国战略东移:理论与实践》[M].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2年第1期.

[2]孙哲.《后危机世界与中美战略竞逐》.2011年3月第1版.

[3]特奥托尼奥, 多斯桑托斯, 谢曙光, 高铦.《霸权与反霸权-全球化的局限与地区化进程》.2005年10月第1版.

[4]王生.《美国战略中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当代世界, 2010年第10期.

三问美国增兵亚太战略 篇2

毫无疑问,美国增兵亚太的战略有针对中国的一面,不过,这一战略能否完全实现仍有待观察。追问这一战略的具体层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现实性与局限性,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所要面对的安全环境。

增兵规模:海军力量太平洋占六成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6月2日说,美国将在2020年前把海军部署重心移向太平洋,以实现国家战略重心转向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目标。美国当前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各部署50%的海军力量,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将变成60%和40%。对于亚太各国来说,美国的这一重大军力调整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不过,对于这种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具体分析。

首先,需要进一步搞清楚的是,在从五五开向四六开的重大调整中,究竟会有多少美国海军力量将因此而被调整部署,美国将向亚太地区增加多少海军力量。

美国海军目前拥有总计285艘各类战舰,而未来,美国海军的目标是拥有总计大约300艘战舰。按照帕内塔宣布的调整计划,将有10%的海军力量增加部署至亚太地区,也就是说,在未来8年时间里,驻亚太地区的美国海军将新增大约30艘各类战舰。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计,至于这30艘战舰里,具体会有多少潜艇、多少驱逐舰的问题,则有待进一步观察。至少在目前,美国海军近六成的潜艇部队已经进驻亚太地区。如果美国不再向亚太地区继续增派潜艇的话,就意味着,新增的大约30艘战舰将主要是水面舰只,也就是帕内塔所说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

如果在美国向亚太增加的海军力量中,濒海战斗舰构成了主力,那么,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战斗力将备受质疑。毕竟,这种战舰只是一种轻武器战舰,它可以完成从反潜到清除水雷的各项任务,但却无法胜任与敌军作战舰只直接对抗的任务。

此外,在美国现有11艘航空母舰中,有6艘部署在太平洋,其中“企业”号航母定于今年退役;“杰拉尔德?R?福特”号2015年服役后将部署在太平洋,保持美军在这一海域的航母数量优势。也就是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航母仍将维持6艘的规模。

不论美国海军向亚太增兵多少,增加何种兵力,常驻亚太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无疑都将从中受益。更具体点说,太平洋舰队所辖的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将是此次美国海军兵力调整计划的最大受益者。而且,活动范围更为靠近亚太各国的第七舰队的兵力变化对该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显然要更为直接。

强化策略:寻找亚太新军事伙伴

2011年,美国在亚太地区共举行172次军事演习,几乎相当于每两天就有一次。而到了2012年,亚太地区的联合军演同样是接连不断。2月7日至17日,美国和泰国主办的亚太最大规模联合军演“金色眼镜蛇”在泰国举行;4月,美菲两军在菲律宾以西的南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6月至8月,包括美国在内的22个国家将在夏威夷附近海域举行为期55天的“环太平洋2012”联合军事演习。

除了上述一系列攻势性动作,美军同时还有防御性和撤退性动作。今年4月,美国和日本公布驻日美军搬迁方案, 约1.9万名常驻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中,9000人将迁至关岛、夏威夷和澳大利亚。有分析认为,美国之所以如此部署,至少部分原因在于担心随着中国军力日益增强,驻守该地的美军处境变得危险。

不论是撤退,还是攻势,美军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维持并加强其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并尽可能地保持行动自由。

帕内塔6月2日称,美方希望扩展在亚洲的军事伙伴关系网;美国与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已签署同盟协定,希望与一些国家实现联合军力部署。与此同时,美国将在亚太地区扩大双边、多边军事演习或训练的数量和规模。话音未落,帕内塔6月3日抵达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建造的军港金兰湾。帕内塔对越南官员说,出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考量,类似越南这样的伙伴特别重要。

此前在6月2日,新加坡国防部表示已原则同意美国在新加坡部署4艘濒海战斗舰,第一艘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开始部署。也是在近日,菲律宾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只要提前获得菲政府许可,未来美国军队、战舰及飞机将可重新使用他们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等地的旧有军事设施。

帕内塔甚至还主动向缅甸表态,称如果缅甸继续改革,美国将愿意与缅甸改善军事关系。而在此前,首批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已经进驻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基地,未来驻澳美军总兵力将达到2500人。

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美军重返亚太的大战略下,针对不同的国家,美国也都有各种针对性的策略和手段,不只是紧锣密鼓地调整与转变,还有清晰的目标和耐心的策略。

军费来源:削减军费与增兵之惑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美国军力部署的调整也要受制于美国的钱袋子。在帕内塔宣布美国的军事调整计划后,就有一些美国官员和议员提出质疑,认为在美国国防预算削减的大背景下,愿望和现实可能有距离。

今年2月,美国公布了总额为6139亿美元的2013年美国国防预算。根据该预算,今后5年内,美国军费将削减2590亿美元;今后10年,美国军费将削减4870亿美元。

美国参议院武装力量委员会成员、共和党议员约翰?麦凯恩就表示,他赞同帕内塔将海军兵力重心转移至亚太地区的计划,但对于海军建造新战舰和退役旧军舰的计划表示担忧。“我非常担心的是,海军舰只总数的持续下降,”麦凯恩说,“国防部长在其讲话中对该地区的各项承诺可能无法兑现。”

美国海军早些时候已将其第六舰队的旗舰“惠特尼山”号和第七舰队的旗舰“蓝岭”号的服役期限延长了28年,推迟至2039年退役。届时,“蓝岭”号服役时间将长达70年,“惠特尼山”号为69年。而通常情况下,美国航空母舰的服役时间一般为50年。

虽然帕内塔一再强调,美国军费的削减不会影响向亚太增加兵力的计划,但是在美国国内,帕内塔却警告说,当前削减军事开支的方针将使美国成为一只“纸老虎”,丧失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无论如何,军费削减对美国向亚太增兵计划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帕内塔在宣布军力调整计划时就表示,美国将逐渐舍弃冷战时期设立永久基地的做法,转而通过联合演习、训练、临时部署等方式,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存在。

的确,和建立永久基地相比,临时部署等方式的确是一种崭新方式,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军费大削减背景下,美国军方不得已而为之的“创新”。

如果这一方式得以陆续实施,可以预料,在离开菲律宾基地20多年后,美国大兵有可能以轮流调换部署的方式重新进驻菲律宾;只不过,至少在可见的将来,美国都不会重新启用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克拉克基地,或者越南金兰湾基地。

朝核问题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 篇3

一、朝核问题是引发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因素之一

2011年1月5日, 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在五角大楼联合发布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军事战略报告, 提出美国将大幅调整其全球军力部署, 增加其在亚太地区的兵力投入, 从而高调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后帕内塔又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 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 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朝核问题是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的因素之一。朝核问题是东北亚地区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如果爆发战争或者核武器被恐怖分子所利用, 很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由于朝鲜是世袭独裁国家, 一旦出现突发的、不可控的政权更迭, 核武器可能会失去控制和保护, 对亚太地区安全产生严重威胁。美国在军事上增强亚太地区的兵力部署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还可以彰显美国的强大实力, 提高朝鲜核问题的话语权。

此外, 利用朝鲜核问题可以增强与美韩、美日之间同盟关系的紧密程度。在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中, 美国联合日本一道给予了韩国强力的支持, 并频繁展开海上联合军演, 加强了美日韩之间的同盟关系。朝核问题也是威胁到韩国、日本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 美国可以借此利用联合军演和其他军事合作拉拢已出现离心现象的韩国与日本, 强化美日韩之间双边和三边的合作关系, 提高两国对美国的依赖度, 并借助美日、美韩同盟的力量平衡中国等亚太新兴国家力量, 达到一种均势与平衡。

二、朝核问题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试验场”

在朝核问题上, 美国已经在使用“制衡”手段, 以达到美国主导的均势格局, 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试验场”。美国希望利用朝核问题中各国间复杂的矛盾和利益纠葛形成以美国为主导、多国相互制约的均势格局。具体而言, 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1、借助联合国制裁朝鲜

美国利用作为联合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这一优势, 促使联合国通过了许多制裁朝鲜核试验的决议, 包括1718号决议 (2006年) 、1874号决议 (2009年) 和2094号决议 (2013年) 。并通过了制裁朝鲜发射卫星的决议, 如1695号决议 (2006年) 和2087号决议 (2012年) 。

2、通过六方会谈构建制度性均势

从2003年8月27日到2007年9月30日, 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朝鲜在北京先后举行了六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谈判, 即六方会谈。在朝核问题上, 美国通过多边谈判的方式, 可以利用其它四国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的心理, 以及五国之间的矛盾构建一种由美国主导的均势格局, 从而实现对其他国家的制衡。

3、以军力实现亚太地区再平衡

目前美国在日本和韩国均设有军事基地, 在东亚地区有10多万的驻军。而且美国还在该地区部署了核动力航母、核战略轰炸机、核动力潜艇、F22战斗机等多种先进武器。美韩还定期举行代号为“关键决心”和“乙支自由卫士”的两大军演。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的庞大军事力量可以威慑朝鲜, 也为美国在六方会谈中增加谈判的筹码, 独一无二的军事实力是美国制定和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力后盾。

三、中国的应对之策

1、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同盟关系

以前的霸权国无一例外地都把自己置于世界的对立面, 美国则成功地把世界主要和多数国家变成自己的盟友或战略伙伴。各大国均把修好对美关系视为外交的优先考虑, 纷纷向美国的价值观和行为偏好靠拢, 以期为本国力量的提升创造最优条件。尽管近年来中国整体国力逐步上升, 随之影响力也日趋凸显, 但除巴基斯坦之外, 中国几乎没有可以充分信赖的战略盟友, 这使得中国成为近代历史以来战略上最为孤立的崛起国家。因此, 我国应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同盟关系, 以和平发展为基石, 加强与各国间的战略对话, 找准利益共同点, 谋求在利益攸关的重大问题上的战略性合作, 在捍卫本国的核心利益的同时, 发展更加紧密的战略磋商关系。

2、发展自身实力

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 , 通过在劳工、环保、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高门槛而把中国自然地挡在门外, 同时又给其他亚太国家设立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标杆”, 吸引它们向其靠拢, 实现主导亚太政治经济秩序的目标。因此, 中国应加强自身的实力建设, 在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上提升自身的水平, 加快产业升级、提高创新产品建设, 借外部环境的压力倒逼国内的改革, 向高标准靠拢。同时, 要积极构建中国主导的经济组织与贸易协定, 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而制定规则的权力也依靠于自身的实力, 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交实力等等, 只有不断提升国家自身实力, 才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3、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美国亚太战略演变 篇4

【关键词】中国崛起;美国亚太“再平衡”;应对战略

1.亚太“再平衡”战略产生的背景

1.1从美国方面分析

奥巴马上任伊始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不管是国际上还是美国国内都对奥巴马寄予厚望。美国民众希望奥巴马能够成功应对经济危机,提高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击毙,美国的反恐战争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奧巴马政府决定从伊拉克撤军,结束伊拉克战争。与此同时,美国业已打算从阿富汗逐步抽身。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已然开始。“奥巴马连任成功之后,首访对象是泰国、缅甸、柬埔寨三个东南亚国家,这正是其强化“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具体体现(吕德胜:1)。”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逐步从欧洲转移到亚洲,亚洲逐渐成为全球的重心。亚太地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太平洋沿岸各个新型大国群体性崛起。美国不可能错过亚太地区这一重头戏,肯定想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更多地是运用国务卿希拉里以及各位经验丰富的政客经验采用“巧实力”为支柱的外交政策。““巧实力”是关于力量和美国在国际上如何运用力量的战略(吴晓辉:29)。“ “希拉里外交的主要标识是“巧实力”,但是其在“重返亚太”中的运用并不太成功(杨宁,张国成:1)。”

为了避免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奥巴马政府做出决策从两次战争中撤军。“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可望提前启动,美国从全球反恐战争中收缩几乎已成定局(沈丁力:1)。“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方针不会变(李恒阳:44)。”为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和军事利益,美国将战略重心从欧洲和中东转移到亚太地区。欧洲是美国的传统盟友,美国在欧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维持其在该地的经济和军事利益。而美国在中东的投入,更多的是因为美国离不开中东的石油资源。奥巴马的能源政策一直是他引以为傲的执政政策之一。奥巴马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危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奥巴马政府在清洁能源方面下了大力气。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清洁能源政策相对评价比较高。

1.2从中国方面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差距过大,在思想根源上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对华外交中发挥着传统的影响力(金海斌:34)。”

在对外政策上,中国从建国之初,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虽然是想和平崛起,不会在世界上称霸。但是在历史上,“国强必霸”已成为一条必然的规律。纵观历史,这确实是如此。从建国至今,中国一直在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并没有毫无缘由的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领土,一直在和平处理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于是尽可能长久地维持这一地位亦即霸权地位就成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最高目标(刘建飞:3)。”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也不可同日而语。亚太周边国家与中国有领土纠纷的,都在将双边问题扩大化。领土纠纷本应该是有争端的各方协调解决,而南海周围诸国为了各自的利益,都竭力将南海问题夸大化。众所周知,南海的战略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南海周边各国和美国借助南海问题对中国处处刁难。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腹背受敌。奥巴马在第二任上任伊始就高调访问了东南亚各国,奥巴马此行意在何方呢?深入分析,奥巴马此行也是为了削弱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就是其重返亚太的一重大标志。美国加强巩固与传统盟友的关系,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美国将继续把强化同盟关系,增强在外交、经济与安全政策上的同盟协调置于亚太战略的首位(朱烽:24)。”毫无疑问,美国是想竭力保持其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争取借助亚太地区的发展,大力发展美国国内的经济,获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所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转变,美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亚太地区。

2.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

当代世界,大环境是和平的有利于各国发展的。但局部冲突时有发生,中东更是因其复杂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冲突而首当其冲。2010年伊始,“阿拉伯之春”席卷了西亚北非的很多国家。有些国家政权被颠覆诸如利比亚,有的还在暴动之中,诸如叙利亚。这场暴动持续至今。美国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不可能对西亚北非的暴乱袖手旁观。这一地区相对来说也吸引了美国的一些注意力,拖住了美国的一部分精力,使美国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亚太地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缓冲期,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近期,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首脑穆尔西当选为埃及总统。在他当选伊始,很多学者认为“穆斯林兄弟会”中的温和派势力很可能能过有效缓解西亚北非的暴乱,为该地区的地区冲突探索到一条有效解决的道路。但是不到两年,穆尔西被迫下台,埃及局势混乱,流血暴乱事件时有发生。该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相应地美国为了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利益,会关注该地区的动荡事件。与此同时,美国重返亚太的计划就不会那么轻松了。中国似乎是在世界动乱的夹缝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战略发展期。

“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我认为,首先,中国必须实现可持续性的和平崛起;其次,和平发展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唯一道路,和平发展也要以国防力量强大为基础,要用好和延长战略机遇期,这点也很关键(夏立平:129)。”

我认为在当前国际背景下,我们还是应该发扬韬光养晦的精神。把发展重心放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中国国内人民国计民生上来。同时可以运用各方的利益纠葛在空白间隙为中国谋求更多更大的利益。在谋求国内发展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于其他各国的关系。 [科]

【参考文献】

[1]吕德胜.“奥巴马2.0时代”,中美关系走向何方?[N].解放军报,2013-01-22(004).

[2][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等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9.

[3]沈丁力.奥巴马第二任期新思想[N].东方早报,2013-01-22(A16).

[4]李恒阳.奥巴马第二任期美国外交政策走向析论[J].国际安全研究,2013,03: 39-51.

[5]杨宁,张国成.奥巴马2.0微调“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能否更加平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3-14(006).

[6]金海斌.奥巴马政府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03,02(42):32-35,39.

[7]刘建飞.中美全球与亚太地区安全目标矛盾及其应对[J].东北亚论坛,2013,03:3-12.

[8]朱烽,奥巴马连任对美亚太安全政策的影响[J].国际问题研究,2012,06:22-25.

美国亚太战略演变 篇5

一、美国深化亚太再平衡战略与亚太区域合作的“框架重构”

2009年执政以来, 奥巴马政府从全球范围内不断调整并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布局, 积极推动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 旨在应对中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给美国造成的冲击与挑战, 从政治、经济、安全和外交等多方面“重返亚洲”, 全面配合美国这一新亚洲战略的实施。然而, 实施五年以来, 尤其是进入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以后, 尽管美国政府多次在各种场合宣称“亚太再平衡”将是一项长期战略, 但由于其国力下降、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乌克兰危机、“伊斯兰国”恐怖威胁等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 “亚太再平衡”战略是否能够如美国宣称那样持续推进饱受质疑。尽管如此, 从美国近期种种活动和领导人对外言论中, 我们可以判断, 再平衡战略作为美国长期外交战略不会停滞或终止, 而是将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作出新的调整。

(一) 奥巴马第二任期亚太战略新特点

2012年11月, 奥巴马总统竞选连任成功后, 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亚洲, 向外界宣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第二任期内仍将是其对外战略的重点和优先考虑。与第一任期内更注重军事上的再平衡相比, 2012年后的亚太战略则呈现出经济和外交并重的特点。如国务卿克里所多次强调的, 经济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 美国力推的TPP谈判被看作是奥巴马政府亚太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广受关注。2013年7月, 日本正式宣布加入TPP成为第12个谈判国之后, TPP所有谈判参加国的GDP总和占全球经济比重近40%, 美日GDP总量占所有12个国家GDP规模的91%, 这一排除中国的自贸安排成为事实上的美日FTA, 并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带来重大挑战。此外, 与直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相比, 奥巴马政府在第二任期内更倾向于强化军事同盟关系, 并不断深化与印度、印尼及越南的伙伴关系, 以服务于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战略需求, 所谓“离岸平衡”战略。

(二) 美国力推TPP背后的战略考虑

2015年的国情咨文前后三次提及中国。在谈到美国贸易政策时, 奥巴马说“中国希望为目前世界发展最快的地区确立游戏规则。……我们怎么能让这一切发生?应该由我们来制定规则。”奥巴马的这番话不但表明中国在美国外交政策上的重要地位, 也很好地指出奥巴马政府几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进的TPP谈判背后的真正战略考虑———规则制定之争。虽然从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之初就一直在各种场合宣称这一战略并非针对和遏制中国, 中国应该抛开所谓的“美国阴谋论”的看法, 然而在实际推进再平衡战略的过程中却不断暴露出其真正意图。就经济层面来说, 由于中国近年来不断崛起并广泛参与亚太地区各种诸如中日韩自贸区, 东亚峰会等机制建设, 提升了在这一地区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美国担心自己被排除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之外而受到边缘化, 不但经济地位会遭削弱无法分享东亚经济增长的成果, 更可能丧失自己在这一区域内的主导权。因此, 从2009年11月全面介入TPP谈判开始, 美国实际上把TPP变成了“亚太再平衡”在经济上最重要的一步棋。通过推行高准入门槛的TPP, 美国的实际意图是推进“新游戏规则”的制定。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 后起的发展中经济体为适应美国所制定的高标准就必须要提高进入市场的竞争成本, 而作为规则制定者的美国在竞争中则会享有更多有利因素。美国经济的复兴与亚洲经济息息相关, 美国不会轻易放弃搭乘亚太经济发展的快车。目前, TPP谈判的具体内容日趋不透明化, 谈判结束时间也一推再推, 迟迟无法达成协议的关键在美国和日本之间关于农产品和汽车准入方面存在较大分歧。而美国方面对TPP谈判寄予厚望, 宣称TPP谈判已进入到最后收尾阶段, 预计2015年内会达成谈判。

(三) 美国“亚太再平衡”背景下亚太区域合作机制之争

过去十几年间,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始终存在路径之争。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东盟充当起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的核心与主导, “10+1”, “10+3”, “10+6”包括中日韩自贸区, 虽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 但并没有解决东亚大国间复杂的博弈。这一碎片化趋势在美国于2009年高调宣布加入TPP之后更趋复杂。东盟为了应对TPP, 确保自己的中心地位不被动摇, 整合区域内多个分散的“10+1”自贸区而形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 , 旨在建成一个涵盖东盟十国、中、日、韩、印、澳、新共16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相对于TPP的高门槛高准入, RCEP则由于门槛适中而更具可行性。同TPP一样, RCEP也预定于2015年底前完成谈判。现阶段, 由美国主导的不包括中国在内的TPP谈判和由东盟主导的不包括美国在内的RCEP谈判成为分化亚太区域合作的两大路径之争。[1]作为亚洲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希望在扭转不利区域合作的现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4年11月中国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的三大议题之一就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新形势下中国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

对东亚国家来说, 美国这个域外大国对区域事务的干涉和介入已经深刻地影响并左右了东亚和亚太合作秩序的发展方向, 对东亚地区的整合乃至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造成消极影响。TPP和RCEP两大巨型自贸区成员交错重叠, 又涵盖了大部分APEC成员, 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前景更趋复杂。作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渠道和最具影响力的合作机制, APEC成立26年来曾经很大程度地促进了成员国的经贸往来, 但近年来由于大量涌现的各种APEC框架外的自贸安排, APEC自身推进缓慢, 有被分化甚至边缘化的风险。由此可见, 整合双边/次区域自贸区谈判, 推动亚太区域两个巨型自贸区RCEP和TPP谈判之间建立互联互通机制, 强化APEC发展能力, 从而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迫在眉睫。[2]为更好地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洲亟需成立一个涵盖范围更全面, 包容性更强, 更高自由度的自由贸易协定。

(一) 加快推进RCEP等现有谈判

目前, 在亚太区域内两个大型自贸区谈判中, 中国参与了RCEP谈判。虽然美国方面表示对中国的加入TPP持开放态度, 中国也有学者提议应考虑在合适时机加入TPP谈判, 但实际上短期来看并不欢迎中国加入。现阶段较务实的战略考虑是继续积极参与和推进RCEP、中日韩自贸区等现有谈判。

RCEP正在加快谈判进度, 仅2014年就进行了四轮谈判, 最新的第七轮谈判于2015年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 并争取于2015年底前完成全部谈判。作为和TPP同样的高水平自贸安排, 由东盟主导的RCEP谈判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其目标主要是推进东亚地区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完善生产网络并提升区域贸易自由化水平, 总体来说符合东亚区域发展需求。鉴于中国在RCEP谈判国中无可置疑的影响力, 有条件占据谈判的主动地位。一旦RCEP协议谈成, 将成为亚太区域唯一可以和TPP抗衡的自贸安排。

(二) 继续关注和评估TPP谈判进展及其影响

按照计划, TPP也将于2015年年底前完成所有谈判, 美国方面对谈判尽快达成给予厚望。然而就目前情况来说, 谈判进程一拖再拖, 困难重重。美国国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美日之间就农产品和汽车等敏感议题的分歧都是造成谈判迟迟无法达成的关键障碍。虽然现阶段中国无法加入TPP谈判, 但TPP谈判一旦达成, 无疑将对亚太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中国应该继续关注、研究和评估TPP谈判进展以及它可能对全球和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由于中国已与TPP中多数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 TPP对中国的主要影响不在市场而在规则制定。美国通过TPP所推行的新规则号称“白金标准”, 在包括绿色环保标准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将对相对落后的中国造成一定冲击。对此, 中国应该在关注TPP谈判进展情况的同时提早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全面深化改革, 更好地应对新时期高标准自贸区谈判的要求。

(三) 推动亚太自贸区 (FTAAP) 主导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

为改变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制纷繁重叠的乱象, 中国在2014年11月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提出重启“亚太自贸区” (FTAAP) 的谈判并受到广泛关注。FTAAP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而是最早由美国在2006年的河内APEC上正式提出, 距今已近十年。2010年, 日本APEC会议上, 领导人对此形成共识并发表声明阐明了FTAAP的路径和宗旨等问题。然而此后近十年间, 虽然每次APEC峰会上都会对FTAAP有所提及, 但始终停留在愿景阶段, 没有实质进展。启动FTAAP谈判并进行可行性研究被看作中国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做出的切实努力。建立FTAAP不但有助于重振APEC、提升区域贸易自由化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整合APEC框架下21个成员国的力量、提高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能力, 更好地把握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更可以制衡TPP对中国的影响力, 避免在地区合作中陷入被动。鉴于亚太自贸区尚处于构想阶段, 其具体实现路径众说纷纭, 主要有将TPP/RCEP扩容打造成FTAAP;融合TPP和RCEP成为FTAAP等几种可能的实现路径。在亚太区域错综复杂的自贸区网络和地缘政治格局下, 如何推进FTAAP谈判还将面临诸多困难, 尤其是应该如何处理TPP和RCEP这两个大型自贸区谈判之间的关系, 是未来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挑战。

摘要:现阶段, 由美国主导的不包括中国的TPP和由东盟主导的不包括美国的RCEP成为分化亚太区域合作的两大自贸区谈判正在进行。为改变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体制纷繁重叠的乱象, 中国需要继续加快推进RCEP等现有谈判、关注和评估TPP谈判进展、启动FTAAP谈判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为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切实努力。

关键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亚太经济一体化,亚太自贸区 (FTAAP)

参考文献

[1]张蕴岭.地区架构制度性分裂: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与复兴APEC[J].亚太经济, 2014 (2) .

美国亚太战略演变 篇6

关键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影响

一、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

从国际方面而言,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了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以经济和安全为支柱, 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同盟网络关系, 并通过这个网络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然而, 随着亚太地区国际社会的发展, 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是1979年中美建交, 其次是美国与新西兰同盟关系的破裂以及90年代在菲律宾、泰国驻军问题的失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重新考虑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问题。

从中国的视角而言, 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 改变了亚太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 使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和权力的中心。经济方面, 中国的经济总量一度超越日本, 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和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及影响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 这无疑直接冲击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 刺激了美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

从美国国内来看, 奥巴马政府自上台后,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11月《外交政策》上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 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 并宣称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的重点就在亚太地区。美国的战略重点一直是追随着国际关系的重心所在地。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重心在大西洋。上世纪末以来, 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这是400年来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 也必然导致美国外交重心的转移。

二、新时期美国亚太战略的具体举措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主导并控制亚太地区的经贸协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 即TPP。TPP最初由新加坡、智利、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于2006年在经贸领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订的自贸协定。此后, 随着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间自贸区的建立与合作机制的深入发展, 随之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对此, 奥奥巴马上台之后, 美国将这一经济举措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并积极加入到TPP中, 成为了该协定的主导力量。目前,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已经成为了美国亚太经济战略中的重要支撑力量, 是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经贸格局的主要工具。

奥巴马自上任以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太地区的多边机制中。2009年7月, 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同年11月, 在APEC会议上, 奥巴马与东盟十个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 2011年11月, 正式加入到东亚峰会。同时美国也在不断地加强同传统盟国日、韩的伙伴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的实施, 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由原来的旁观者逐步演变成了参与者。此外, 美国还积极寻求与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 尤其是今年一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新德里访问期间, 双方共同发表了《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展望》, 将印度抬升到了“完全可以成为美国最佳伙伴”的高度。

“软力量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1]它更多的是一种吸引力, 而不是通过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达到预期的目标。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特别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巧实力”战略, 将硬实力与软实力巧妙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亚太地区, 通过好莱坞影视产业不断向该地区传播美国的民主价值观, 使更多的民众了解美国, 并赞同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天堂”的说法;同时举办更多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 将美国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传播到其它国家, 进行文化的输出, 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三、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

美国以亚太再平衡的名义“重返亚太”, 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中对中国的影响最为突出。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影响。在海洋方面, 美国重返亚太直接或间接的介入中国南海或东海领土争端, 暗中支持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家, 使其肆意侵占中国岛屿, 不断制造摩擦争端, 使东海和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 导致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安全方面困难重重。在陆地边界问题上, 中国与印度一直以来存在领土问题争端, 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之下, 不断的加强同印度的合作, 将印度视作“重要伙伴”国家, 这也间接对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中国同亚太国家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中国在外交方面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 不断宣传“中国威胁论”, 增加亚太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 并试图通过建立以美、日、韩、澳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同盟”来破坏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同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受到影响。由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提高, 尤其是近些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严重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支配地位。因此, 美国提出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妄图取代由中国所倡导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

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 中国的发展必须在经济、外交等方面, 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来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为此必须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和完善, 加紧落实“一带一路”的外交理念, 最终实现中美双方的互利共赢, 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美国亚太战略演变 篇7

与此同时,台湾也开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主张。4月2日,台湾当局“国防部副部长”夏立言在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的一个研讨会上表示,美国虽然对把台湾纳入“亚太再平衡战略”有顾虑,但台湾还是愿意分担一部分责任;在该战略的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人道救援和减灾等方面,台湾都可以做得更多。

在美台执政当局一唱一和的调子下,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呢?

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的维护者

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台湾问题和朝鲜问题一直被视为两个战火的“易燃点”。不管如何解读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动机和意图,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就是美国不希望亚太地区爆发冲突。因此台湾的首要角色就是要处理好两岸关系发展问题,不要重演李登辉和陈水扁执政期间两岸的紧张关系。学界对于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虽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但一般认为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甚至是美国的战略目标。尤其是在经历了李登辉和陈水扁搞“法理台独”之后,美国更是强烈期待发展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因此,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的角色,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

马英九上台之后,主张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与大陆展开机制化协商谈判,全面实现两岸经济和社会关系的正常化,使两岸关系逐步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盘点六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两岸签署的20余项协议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和文教领域,这对于强化两岸执政当局互信、增进两岸民众的了解、避免两岸再次陷入紧张状态,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但同时,由于两岸谈判并未触及敏感的政治和军事安全议题,也是就说两岸之间分歧的根源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仍存在美国插手和利用台湾问题的空间,台湾并未从美国制衡中国的雷达上消失。在此种状态下,“和而不斗,合而不统”的两岸关系毫无疑问是完全符合美国利益的。

因此,美国对马英九当局的两岸政策一直给予肯定,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高度赞扬。在奥巴马总统访华和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发表的两份《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均表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美国高层涉华官员在提及两岸关系发展时,更是一致表示肯定和支持。出于对马英九两岸政策的肯定,美国还积极配合马英九创造政绩,为其在“大选”中获胜和从岛内政争中脱困提供支持。2012年“大选”前,美国不仅密集派出高官访台彰显对马英九的信任,宣布台湾民众期盼已久的赴美“免签证”待遇,而且默许“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包道格公开替马英九助选。2014年3月岛内爆发“反服贸”学运之后,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多次发表看法,反对学生的无理诉求和粗暴行为,并警告民进党不要趁火打劫,美国的态度为结束长达近一个月的学运发挥了关键作用。

台美实质关系的提升者

发展美台实质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将美台关系打造成“准国家间关系”,乃至于军事安全伙伴关系。1979年台美“断交”后,美国只同中国台湾地区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非官方关系”。然而,美国出于制衡中国大陆发展的战略考虑,加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台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远远超过大陆与美国之间,因此台美一直谋求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官方层级。目前,美国国会每年都会有人提案,要求恢复美台正式“外交关系”。

在此背景下,美国试图全方位提升美台关系。2012年10月,美国正式宣布台湾成为美国的第37个享受“免签证”待遇的成员,也是惟一一个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地区。2014年4月,美国环保署长麦卡锡访台,成为十余年来首位访台的部长级官员。目前,美国正在台湾修建第一座永久性驻台场所,预计2015年初正式入驻。而且,由于长久的军事安全关系和现实的战略需求,台美希望将双方关系提升至安全伙伴乃至于同盟关系。美国继续向台湾方面出售武器,且呈现质量齐升的趋势,2008年以来军售金额达到180多亿美元,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美国还为台湾方面培训了大批的军事战斗人员,售台的F-16战斗机、阿帕奇直升机、P-3C反潜机等飞行员都是在美国受训。据前任台湾“驻美代表”金溥聪透露,2014年执行的台美军事合作训练达到35项。台湾每年举行的“汉光”军事演习,都会有美国军事人员参与。美国为台军打造的联合指挥管理系统,预留了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合作的接口。此外,台美之间的情报合作也十分绵密,台湾将与美国共享2013年投入使用的台湾乐山长程预警雷达情报。据称台军2011年抓获的最高层级间谍罗贤哲就是美国发现后通知台湾方面的。

二是以台美关系的提升平衡两岸关系的发展。美国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要知悉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乃至于每一个细节。但美国非常清楚,并不可能全然掌控两岸关系,非常担心其发展超出“预期”。因此,美国主张在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提升美台实质关系。这样可以给台湾当局以战略诱饵和利益,使其能够保持对美国的战略依赖。台美在重大战略问题上保持足够沟通,不至于使美国自外于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

更重要的是,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美国从“零和游戏”的思维出发,担心大陆对台湾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会对美国在台影响力形成排挤效应,因此必须采取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方式加以平衡。2013年3月,美国与台湾当局恢复停摆近五年之久的“台美贸易暨投资框架协议”(TIFA)商谈,这里固然有台湾同意美国牛肉进口的原因,同时《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和实施与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机制化和正常化,也是美国同意恢复TIFA商谈的重要因素。美国认为,随着两岸经济整合进一步深化,如果美台经贸关系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美国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力自然会被大陆所超越。

nlc202309020519

海洋领土争端中的旁观者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最主要着力点就是点燃东海和南海争端之火。这一策略对于激发中国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矛盾、使这些国家站在美国阵营之中,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同时,由于台湾也是钓鱼岛和南海主权的声索者,而且在很大层面上与大陆的立场是一致的,因此对美国而言,这一策略的一大隐忧就是台湾站在美国的对立面,乃至于走上与大陆联合的道路。因此,对美国而言,台湾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相较于前面两个角色,台湾的这一角色最难扮演,因为无论是东海还是南海,对台湾而言,不仅涉及台湾渔民的切身利益和将来可能丰厚的石油收益,而且还涉及“主权”和“尊严”等严肃的政治议题,因此即使是最为“反中”的民进党,也不敢在这些议题上公然站在美国一边。但是,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近几年的事态发展证明,台湾的表现基本令美国满意。在东海议题上,虽然不断有日本警察扣押在钓鱼岛海域附近捕鱼的台湾渔民的事件发生,但是台湾却巧妙利用美国的担忧,利用美国向日本施压,促成了与日本签署“台日渔业协议”。在南海议题上,菲律宾公务船无理射杀台湾渔民之后,台湾方面做出了几项象征性的报复措施,后在美国的居中协调下,菲律宾进行了道歉赔偿并承诺调查,还开启了“台菲渔业协议”谈判之路。在短时间内看,台湾在这几次争端中扮演了旁观者的角色,反而成为美国“亚太战略再平衡”的“受益者”。

马英九当局一直期待成为东海和南海争端的一方,提出了以“东海和平倡议”解决钓鱼岛争端,并认为“东海和平倡议”的理念可以适用于南海,多次将这一政策主张向美国推销,而且今年来也有美国学者认为台湾应该成为亚洲海洋争端的一方,甚至呼吁台湾应该在“九段线”问题上有所作为,显示美国似乎开始有意让台湾在争端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是美国到底期待台湾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台湾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精力参与到海洋领土争端中,这些问题仍值得持续观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台湾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目前扮演着三重角色:稳定可控的两岸关系发展的维护者,台美实质关系的提升者和亚洲海洋领土争端的旁观者。但同时,台湾又不是美国的首要棋子,其角色甚至出现某种“暗化”,即虽然美国和台湾都希望台湾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都不想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也不想让台湾在亚太地区安全中扮演关键角色,而是希望将这颗“水雷”尽可能深地沉入水底。

台湾角色的“暗化”,给中国的对外战略和大陆的对台战略造成了复杂影响。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安全呈现不利的形势,惟独北面与俄罗斯的关系以及东南方的两岸关系出现了重大好转。因此,台湾扮演两岸关系发展维护者的角色,客观上减轻了中国应对周边安全局势的战略压力,为中国争取主动创造了一定的机会。在对美关系上,双方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暂时“可控”,有助于中美建立和增进互信,减少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障碍,使中美集中精力聚焦于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在对台战略上,台湾角色的某种“暗化”,可以增进两岸执政当局和民众的互信,推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关系正常化,使两岸关系发展迈上和平发展轨道,为两岸最终统一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一篇:机械装配论文下一篇:社会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