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用

2025-01-02

农户信用(精选11篇)

农户信用 篇1

一、引言

近年来, 农村信用社落实国家政策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广大农户服务的办社宗旨, 立足农村、以农为本, 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大力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在完善农村金融, 促进农业发展发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实施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是我国农村信贷管理制度的重大完善, 是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简化农民贷款手续, 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保障。因此, 探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一)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内涵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信社将辖区内农户分为不同信用社等级, 并据此给予不同贷款额度, 向农户发放不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999年末农村信用社作为正规金融机构逐步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并迅猛发展, 并占据了农村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适用于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它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其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支持措施的落实效果, 而且更好的发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加大了支农信贷投入, 提高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服务水平。

(二) 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现状分析

目前推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广泛, 主要解决农民生活、生产贷款, 又有经商、个体企业贷款中的资金问题, 信用户凭贷款证 (信用证) 办理贷款。信用户的评定根据信用状况、家庭现有资产, 以及收入状况为依据, 不同的等级可核定不同的信用贷款金额, 采取“一次核定, 随用随贷, 余额控制, 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我国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伴随着农村信用社而存在。在此间也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政策调整和信用社的信贷体制调整, 但是基于我国国情其覆盖面积和所发挥的实际功效还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户的具体发展需要。

三、农信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户小额信贷制度在“期限、额度、利率”设置不科学

一是贷款期限设置不合理, 同农业的产业周期不匹配。信用社的农户小额贷款期限较短, 最高为一年, 而且普遍为1—3月发放, 10—12月到期, 与农副业生产周期产生冲突, 资金周转缓慢, 当年贷款必须当年回笼, 未设置一个同贷款项目实施周期吻合的收本收息周期。二是贷款的授信额度低于农户期望的额度。在设定农户小额贷款金额时, 信用社从自身利益出发, 为降低信贷风险, 存在人为压低贷款额度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小额农贷的具体额度虽然有所上调, 但整体水平偏低、地域性差异大。小额度的贷款难以满足部分农户专业化生产的资金需求, 抑制了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三是贷款利率过低。小额信贷奉行福利主义, 缺乏金融手段, 难以较好的弥补所需成本及损失。一旦政府补贴撤出, 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性不能保证, 导致无法为农户提供可持续服务。

(二) 操作流程存在问题

一是农户贷款档案不完善, 摸底情况不真实, 导致冒名贷款。一份真实、合规、完整的农户贷款档案是贷款评级、授信的出发点, 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根基。二是客户级别评定、授信不准确, 授信额度与实际信用额度不相符。在发放贷款中, 对客户的评级、授信过高, 严重超过了其所能承担的信用额度, 造成了贷款信用风险居高不下的局势, 严重影响着贷款质量和可持续性。三是贷款到期农户抵触偿还采取“转贷”方式。调查表明,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中, 多数为到期后“转贷”。更严重者不按合同正常结息, 最后拒绝还款。经过多次“转贷”, 自己为信用社结息比贷款本金都多, 情绪抵触, 干脆不再偿还贷款, 因此造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性提高。

(三) 信贷队伍管理水平低

信贷队伍不完善, 宣传不到位, 农民文化水平低, 信息渠道闭塞, 导致农户对信用贷款业务不了解。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淡化小额贷款的政策性, 从自身利益及风险考虑, 推广动力不足, 违背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承担风险与利益不对等, 积极性难以保证, 从而信贷工作难以进行。

四、防范措施

(一) 分类对待, 灵活制定贷款的额度、期限及利率

一是在贷款额度上, 对农户承贷能力和用途划分不同的额度标准, 满足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授信额度分类做适当的提高。贷款超过授信标准, 可采取联保、担保、抵押、质押等贷款方式。二是在贷款期限上,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等决定, 可适当延长个别贷款期限到3年, 解决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衔接问题。三是小额贷款利率应依照“利率覆盖风险”的原则。按对农户的信用风险评级确定贷款利率, 对信用好的优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方式, 而对信用评级较差的农户实行高利率。

(二) 严格操作流程

一是对辖区农户或个体种养殖户逐户摸底建立信用档案, 严格进行调查、审查、审批和资料归档四个阶段对农户信用等级认定, 并按信用等级评定结果配以授信额度。二是贷款用途必须合理。种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 如购买肥料、农药、种苗、种子、饲料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私营经营用款;购买农机具, 如:耕牛、抽水机、脱粒机及其他小型农用机械等;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用款等。三是贷款使用后的跟踪监测以及贷后评价分析, 根据评价结果更新以往的信用等级评定记录。完善的操作流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有效的降低风险率, 做到此项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 加强信贷队伍建设, 完善操作中的疏漏

一是培养专业信贷人员素质,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贷款人员档案并核实, 分析贷款评级及授信额度的准确性。拒绝骗贷, 以防冒贷。二是完善各项制度:如评级制度、授信制度、贷后管理制度、贷款收回责任制度等, 防范不良贷款的产生, 把好贷款关, 确保贷款合法、合规, 合同内容完善、要素齐全, 确保每笔贷款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三是明确贷款收回责任人, 要杜绝“借新还旧”及其它方式贷款转办, 彻底消除部分客户抵触还贷的思想。四是提高信息化建设, 改进信贷管理水平, 建立市场—信用社—农户—信用社—市场的信息渠道, 进一步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

五、结语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经济发展、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的管理机制, 走上正规、快速发展的道路, 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贡献力量, 立足“三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摘要: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实施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促进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新形势、新政策的浪潮中,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无论是在制度设计、操作规程以及推广过程方面要做出新的改革。本文阐述了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内涵、作用以及发展现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户小额贷款,村信用社,存在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姜艳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7.

[2]韩红.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模式与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农户信用 篇2

架起信用之帆

2015年6月9日联社组织的信贷培训班的学习,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学习,通过这次对全省新制定的关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及信用乡镇、村组评定管理办法的学习,使我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并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就本次学习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农户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与农村信用社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矛盾。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即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资金支持的信贷服务,为其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又为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来说,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作为保障,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些原因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向农牧户发放信用贷款的积极性。

(二)宣传不到位,各阶层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认识有偏差。农村信用社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对风险的顾虑,淡化了农户小额信贷的政策性。一是农村信用社虽然定位服务于“三农”,要求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然而农村信用社又是金融企业,又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经营原则。二是少数信用社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不积极、不主动,有的社在信贷投向上重工商轻农业、重大额轻小额、重盈利轻服务,违背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三是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一样,有过分依赖抵押担保方式等第二还款来源防范信贷风险的趋势,对信用贷款认识不足,对农牧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调查了解少,因而注重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忽视信用贷款。四是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强化信贷风险约束的同时,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贷款管理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信贷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人员的积极性。

二、纵深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建议。

(一)区别对待,灵活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额度和期限。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资金投放,对在农区经营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村经济组织及龙头企业,可以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其资金需求,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在贷款额度上,应根据不同农户的承贷能力和用途划分不同的额度标准,满足农业产业化条件下农民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2、在贷款期限上,农村信用社应根据不同的贷款对象与用途,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贷款期限。按照农户需要的时间发放贷款,适当时可发放中长期贷款,以有效解决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衔接问题。特别是对生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相对较高的特色农业的农户贷款,适当增加中长期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种。

(二)建立农业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与农村信贷保险制度,为农村信用社建立良性金融生态环境。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国家支农信贷政策,具有较大的政策风险,对这一政策推广后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由谁来承担,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配套措施,为农村信用社建立相应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与良性金融生态环境。农业的受自然条件与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决定了其脆弱性。因此,应建立保险制度,由农户、信用社、保险公司签订信贷保险契约,对农村信贷实施再保险,以防范农村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阶层对农户小额信贷的认识。

1、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小额信贷长期健康发展。一是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制作宣传板报、发放小册子,向农户宣传贷款条件、贷款手续及贷款优点,使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农牧户及时了解国家的信贷政策、原则和操作程序,认识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国家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富民政策。二是农村信用社要切实以服务“三农”为本,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农牧区谋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连接农民的一个纽带,也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方面的优势,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长效机制,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三是实现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与信贷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农信社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信用等级差的坚决不予贷款支持。同时,在规范信贷行为,加强信贷管理和信贷约束的基础上,完善信贷激励机制,结合实际,科学制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管理和收回责任目标及考核奖惩措施。对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资产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与工资奖金挂钩,以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既有足够的信贷总量和覆盖面,又有较高的质量和回收率。

2、提高农民信用观念,让其了解农村金融政策。一是加强对企业及个人诚信教育的宣传工作,提高信用观念,为改善社会信用状况提供一个良好、健康的氛围。二是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机制,为增加农业产业化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法律对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一个健康的法律环境。四是广泛宣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让辖区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金融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思考 篇3

为适应市场定位和发展的需要,自2011年开始就对辖内农户开展农户评级授信,至2014年6月累计参评乡镇26个乡镇,农户14.9万户,公开授信28.1亿元,累计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6.8亿元,惠及农户1.12万户,有效改善了辖区信用环境,支持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壮大,获得了地方党政和农户的一致好评。

一,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地方信用环境,提升农户信用意识。在农户信用等级评定过程中我行注重宣传引导和典型带动作用,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民信用意识。截止2014年末,在全县15万户农户中内开展了农户评级授信,共评出一级信用农户1.8万户、二级信用农户4.6万户、三级信用农户5.3万户。通过信用等级评定的张榜公布、信用户授牌、信用户贷款受益等,引导部分原来信用程度不高、不讲信用的人主动想方设法清偿贷款,请求重新为其评定信用等级,一些欠贷农户主动归还拖欠多年的贷款,实现了由“要我还贷”到“我要还贷”的转变。目前,辖内农户普遍感受到信用已经深刻影响到农户家族地位、邻里关系等诸多方面,决定农户在当地的个人威望,已成为生活中的一张名片。

(二)有利于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实现社农双赢。通过信用评级,农村信贷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金融服务的社会效果和社会印象显著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越来越高。小额农贷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调整了县域农业产业化结构,加快了农民致富步伐,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4522元。贷款大户在信贷资产中集中度较高,因此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风险,而且贷款大户通常风险缓释能力较差,一旦出现违约将使农商行面临巨大损失。而小额农贷有客户多、投向广、单笔额度小、流动性强的特点,大力发展小额农贷可以有效的分散农商行信贷资产的结构性风险。

(三)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农户信用评级,大力开展信用村镇、信用农户评选活动。截止2014年12月末,全县村镇参评率达到98%,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15万户,己评定信用农户12万户,农户信用评级遍及全县26个乡(镇)的357个行政村。通过农户信用评级,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创新活动,大力营销“福惠农”“福祥便民卡”,等信贷产品,农户贷款大幅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小额信贷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客户经理存在惧贷心态。小额农贷单笔金额小,户数众多,涉及各行各业,情况千差万别,而基层网点客户经理数量有限,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发展小额农贷业务时往往力不从心,贷后管理更容易滞后,出现不良。小额农贷因为户数多,手续繁琐,单户收息少,不易完成考核指标等原因,造成部分客户经理有“懒贷”的心态;而且由于贷款追责日益严格,部分客户经理怕发放小额农贷之后难以收回,有“惧贷”的心态。

(二)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有待完善。在这个抢占市场的转型跨越关键的时期,怎样让那些信贷人员以一个积极的态度营销个人小额贷款,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社自2010年开始绩效工资改革以来,考核制度日益完善,但对一线信贷人员工资的倾斜力度还有待提高。当信贷工作人员去面对最具挑战性的信贷工作时,却得不到与之相匹配的薪资待遇,信贷工作人员就会借口工作风险大而变得消极,不去拓展客户。另外,部分基层支行还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在实际分配绩效的工资时,仍然不能走出平均主义禁锢。

(三)评级授信“规定动作”不严谨。农户评级授信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重,工作量大,联社对评级授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各信用社在评级授信年检的过程中特别要做实公告发布、集中年检、上门调查、张榜公布、凭证放贷等关键环节,以保证评级授信年检结果的真实与准确。但部分信用社合规意识不强,评级授信流程不严谨,相关“规定动作”没有做实,以至于不敢凭证放贷。

三,对发放农户信用贷款明启示

(一)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组建贷款营销团队。可以借鉴保险公司培训员工的做法,加强员工对于社会关系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了解,提高员工的营销意识和营销技能,强化对员工营销内涵的认知,使自己营销行为达到客户满意的要求,创造相应的营销价值。鼓励信贷营销人员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进行市场调查,深入了解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尽可能掌握客户实质的经营状况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中对资金的实际需求等,尽快适应新时期信贷营销工作的需要。同时,建立专门的营销队伍,可以通过考试竞聘选拔选拔一些有能力、素质全面的大学生员工补充到营销队伍,让这批人员在信贷管理、吸收存款的目标上努力。

(二)赏罚明确,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增大信贷人员认真工作的积极性。对信贷客户经理来说,要建立权、责、利对等的营销考核管理机制,三者要有机统一。合理评估信贷人员放贷的风险以及获益的比例,实现信贷人员按劳取酬,确保其在营销贷款方面的积极性。考核指标要多样化,在考核中要考核与贷款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指标,也要考核存款、电子银行等中间业务营销能力,并将信贷员的收入完全与管理考核制度挂钩,实行超额加收入的原则。

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篇4

1、增强了农户信用观念, 促进了农村信用关系的改善。在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 (镇) 过程中, 信用社将“信用度”作为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唯一标准和条件, 通过公开评定信用等级和发放贷款证, 将“有借有还, 再借不难”的信用观念重新加以确立和弘扬。同时,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也有效地遏制了农村高利贷的蔓延, 正确引导了民间借贷。

2、密切了与地方党政和农民的关系, 激发了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信用社工作的积极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 (镇) 的创建, 充分体现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服务宗旨, 得到了地方党政和农民极大的欢迎。

3、改进了员工的工作作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行和信用村 (镇) 的创建, 促使信贷员转变坐门等客的做法, 树立营销贷款的思想, 主动深入农村, 贴近农民, 逐村逐户进行调查摸底, 逐户写出信用等级评估报告, 核定信用金额, 积极开展送贷、送技术、送信息上门活动, 改变了过去等储上门, 等贷上门的官办作风, “挎包银行”精神得以恢复和发扬。

4、强化了信贷管理, 有效地防范和分散了信贷风险。在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 将集中调查, 公开评审和分散发放相结合, 信贷员深入一线调查摸底, 资料评审具体, 增强了贷款的安全性;村干部和社员群众参与监督, 公开评审, 使农户贷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具体化, 增强了贷款的公正性, 有效地控制了跨区, 多头贷款, 人情贷款及信贷人员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 强化了对贷款的监督和管理。此外, 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充分体现了信用社“宽、小、快、高” (贷款面宽, 额度小、周转快、效益高) 的信贷原则, 防止了因资金过度集中而诱发的信贷风险。

二、制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镇创建的瓶颈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 (镇) 的创建为支持农民增收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在小额农贷运作中, 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不足, 影响了小额农贷的投放。

1、信贷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配套, 基层信贷人员对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存有偏见。一是对小额农贷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信用社不少员工把农户小额贷款简单理解为信用社内部调整信贷结构, 甚至是应付“差使”的权宜之计, 没有上升到小额农贷是端正信用社经营方向, 巩固生存阵地, 促进业务发展, 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二是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内涵理解过于狭窄。三是对农民群众的信用状况认可存在偏见。信用社少数员工认为农民信用程度差, 发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大。加之目前, 农村信用社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谁发放贷款, 谁负责收回, 到期收不回的轻则扣工资, 重则下岗清收。

2、社会信用环境欠佳, 影响了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主要原因, 一是农民的信用意识不强, 个别农民存在恶意欠贷的行为。二是少数地方政府对如何利用小额农贷认识不高, 重视不够。三是管理水平跟不上。小额农户贷款多、额小、面广、工作量大。一个信贷员平均要面对2000多户贷款农户, 一年之中, 对贷款农户走访次数屈指可数。农村信用社对农民信用等级的评定多是依靠村委会提供的情况, 而一些村干部不负责任的行为, 难免会造成信用等级的误差, 从而影响到逾期贷款的回收, 制约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

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推广和信用村镇创建的有效途径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一是认识要有高度。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认识小额农贷推广和创建信用村 (镇) 工作。二是宣传要有广度, 要让农民家喻户晓。三是要积极寻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与防范化解贷款风险之间的平衡点, 以支持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 在现有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的基础上, 面向广大农民大力开展小额信用贷款营销活动。

转变观念, 消除偏见。一是要正确理解农户小额贷款的内涵, 扩大农户小额贷款发放的范围, 由单纯为农民发放生产方面的小额贷款扩大到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消费、养殖、加工、运输、经商、助学等各方面的贷款要求。二是要消除对农民的信用偏见。要看到绝大多数农民是讲信用的, 只要多加强与农民群众联系, 建立联系户制度, 达到加强了解, 沟通感情, 增进信任, 消除偏见支持工作的目的。三是抓激励机制, 促进信贷人员的放贷行为。

规范程序, 强化管理。一是深入调查, 规范建档。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 要采取合法手段、有效方式对农户的生产经营, 家庭收入, 财产及债务, 个人品行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建立规范的农户资信档案。二是公开民主, 增强透明度, 保证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公平、公正、公开。三是统一标准, 合理授信。四是便民利民, 手续简化。五是落实责任, 加强管理。六是对信用户、信用村 (镇) 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农户贷款使用、归还情况跟踪监督和考核, 以及对信用村 (镇) 有关指标的定期监控, 根据农户资信及信用村 (镇) 指标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密切配合, 确保效应。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创建信用村 (镇) 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 工作量大, 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 也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信用社作为业务部门, 既要凭借村组干部的组织功能, 又需要村组干部的信息功能, 离开了这种行政支持是难以推行和长期巩固的。因此, 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作。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 村、支两委的关心和支持, 努力克服农村信用社业务量大, 信贷人员少的矛盾, 切实提高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性, 确保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良性循环。二是地方政府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一方面要积极协助信用社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大力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业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加大不良资产的清收和盘活力度, 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 为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农户信用 篇5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

(2001年12月10日)

第一条 为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信用社)信贷服务水平,增加对农户和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农户是指具有农业户口,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个体经营户等。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

小额信用贷款的具体额度,由信用社县(市)联社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状况、农户生产经营收入、信用社资金状况等具体确定,报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核准。

第四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第五条 申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

(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

(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合法、可靠的经济来源;

(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第六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包括:

(一)种植业、养殖业方面的农业生产费用贷款;

(二)小型农机具贷款;

(三)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贷款;

(四)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

第七条 信用社应建立农户信用评定制度,并根据农户个人信誉、还款记录、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制定具体的评定办法。

第八条 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农户贷款档案。农户贷款档案应当包括以下项目:

(一)姓名、身份证件号码、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收入状况、家庭实有资产状况等;

(三)还款的历史记录;

(四)所在村委会组织的意见;

(五)信用社信贷经办人员意见。

农户贷款档案的具体项目和形式,由各地信用社联社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九条 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小组成员以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加。

第十条 农户信用评定步骤:

(一)农户向信用社提出信用评定申请;

(二)信贷人员调查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提出信用状况评定建议;

(三)由信用评定小组按照农户信用评定办法,对申请人进行信用评定。

第十一条 农户信用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具体等级设定及标准由各地信用社联社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十二条 信用社可以根据农户的信用评定等级,核定相应等级的信用贷款限额,发放贷款证(卡)。

贷款证(卡)以农户为单位发放,一户一证。农户不得将贷款证(卡)出租、出借或转让。

第十三条 信用社应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每两年审查一次。对农户信誉程度发生变化的,应及时变更信用评定等级及相应的贷款限额。对随意变更贷款用途,出租、出借或转让贷款证(卡)的农户,应及时收回贷款证(卡),并取消其小额信用贷款资格。

第十四条 持有贷款证(卡)的农户可以凭贷款证(卡)及有效身份证件,到信用社营业网点直接办理限额内的贷款。信用社的信贷人员也可以到持贷款证(卡)的农户家中发放贷款。

第十五条 信用社应以户为单位设立持贷款证(卡)农户登记台账。贷款证(卡)上记载的贷款发放情况应与信用社的登记台账一致。

第十六条 信用社应对信贷人员发放、管理和收回小额信用贷款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贷款发放户数、发放量和回收率等指标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第十七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周期确定,小额生产费用贷款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十八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

第十九条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结息方式与其他贷款相同。

第二十条 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应督促辖内信用社联社,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备案。

农户信用 篇6

摘 要 为了大力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开始进行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也是为了响应我国政府支农的号召而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小额信贷业务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良好的效果。当然,在取得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小额信贷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小额信贷 改进措施

一、我国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特点

为了解决我国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学习外国小额信贷的成功范例和借鉴成功经验而实施了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我国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在管理借贷过程中基本遵照以下过程。首先,农户要按照信用社和乡镇政府机关的惯例规定办理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证明评级证。其次,农户要提供自身的相关资料以供信用社进行贷款档案的建立。最后,才能在同时持评级证和相关材料的情况下,向信用社申办农户小额贷款。这种贷款是以户为单位建立的。其具有其他小额贷款的普遍特点,贷款数额较小、手续简单以及根据申请者信用额度办理等。但是同时也具备其他小额贷款不同的特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国小额信贷并非是由政府、非政府组织提供。我国的农户小额贷款在资金上主要依靠信用社依法吸纳存款以及央行相关的贷款,国外小额贷款除了吸纳存款外还有慈善机构所捐的善款。总的来说,我国信用社小额贷款不依赖于政府而存在,其贷款资金相较国外更加稳定有保障性。

二、我国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在进行农户信用评级时缺乏完善的评定机制。在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发展初期,没有制定出一个完整而且客观的评价标准,没有客观的手段准确核实农户信息手段。加上一些工作人员因为照顾关系等原因而出现信用评级时出现偏向,缺乏应有的公平。最终造成了农村信用社对农户相关信用状况资料收集不齐全。特别是在某些偏远地区,在信用评级上,因为种种原因而疏于复审等工作过程。因为相关评级工作不到位,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贷款相关偿还情况,很多农村信用社不注重管理农户小额信贷,小额信贷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开展的时候,由于贷款额度较小,而我国农户数量特别多,因此农户小额信贷农户普遍分散难以有效统一管理。特别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为地形问题,农户数量多的同时分散较开,呈现出典型的点多面广特点。所以很多信用社嫌麻烦就不注意对贷款进行追踪管理。没有对农户的贷款用途等相关情况实现良好监督。

(二)农户小额信贷缺乏应有的内部管理控制。农村小额信贷的主要目的是扶助农民,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然而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户的小额贷款往往无法满足农户生产需要。由于小额信贷缺乏应有的内部管理控制,很多信贷工作人员容易产生以权谋私的违法现象。

(三)在农户小额贷款中,其资金主要来源是央行的支农贷款。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所以从借贷到还款需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但是央行在支农贷款还款期限规定较短。另外,央行在管理支农贷款时缺乏应有的灵活性,支农贷款逾期所需缴纳的惩罚利息较重。这就变相的提高了农户负担。

三、推进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完善农户信用评级机制。首先,在建设农户信用档案时,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农户信用登记规范。其次,在农户的信用评级上,强化农户信用评级机制。根据央行制定的同意信用评估标准结合地区实际,在标准范围内合理设定相关等级评定。最后,要建设农户贷款使用情况监督机制。根据贷款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相关策略。

(二)强化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内部管理控制。首先要明确内部监控工作的重点是,工作人员是否依据相关规定和法律开展工作。在小额信贷的发放上,是否是农户自主申请和运用的。同时,相关管理机构要深入基层信用社,帮助信用社建立完善的监控制度。规范信用社在小额贷款业务受理上的操作,使得农户小额贷款能够在农村经济中发挥它的正确作用。

(三)优化央行支农贷款政策。央行在调拨支农贷款的时候,必须根据相关农村相关的经济情况,在适当增加支农贷款额度的同时合理安排支农贷款还贷日期及惩罚利息。央行必须根据农业生产周期来调整还款等事宜,促进农户小额信贷合理分配和运转。

四、结束语

我国国家银行为了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制定并颁发了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相关文件。随着信用社对于国家银行规定的执行,信用社携小额信贷业务进入了千万家农户。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极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使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而小额信贷业务也因为种种原因产生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根据小额贷款操作流程简要分析了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以此来促进农户小额贷款管理能真正为农民造福。

参考文献:

[1]吴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2]周泽超.浅析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西部财会.2010(12).

[3]李健.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状况.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8).

农户信用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篇7

一、农户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农户信用体系不健全

一是数据缺乏共享性。农户信用档案因市场竞争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间实现信息互享, 且缺乏政府力量介入, 金融机构拥有的农户信用信息仅限于本行信贷客户。二是数据收集难度大。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 作为户主的农村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 信息采集较为困难, 而留守老人作为户主的农户, 户主非家庭主要创收者, 采集信息不能真实反映农户信用情况。三是评价体系不科学。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科学的农户信用评级体系, 由于各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评价偏好不一, 信用评级指标选择不同, 致使同一农户形成多个评定结果, 且信用等级一经核定, 不再进行变化信息跟踪调整, 信用评级缺乏动态性。

(二) 征信法律依据不明确

一是数据收集范围不明朗。《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宗教信仰……其他个人信息。”然而, 目前农户信息征集缺乏严格的制度规范, 各金融机构信息采集存在较大分歧。二是数据收集程序不规范。《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征信机构或者……提示和说明。”然而, 目前个别机构采取半强制性方式征集信息, 没有采用规范的程序取得农户同意。三是信息管理制度不科学。《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建立健全和……获取的信息。”然而, 目前金融机构尚未建立科学的制度规范, 且信贷人员保密工作不到位, 农户信用信息存在非法泄露风险。

(三) 农户征信系统未建立

农户征信系统是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重要保障。农户征信系统可消除农户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矛盾, 为“信用户、村、乡”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可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及时、准确了解农户信用状况的平台, 能有效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四) 个人征信系统难运用

目前在农户征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对征信行业了解不深, 信用观念不强, 及时、足额还款观念不普遍, 且金融机构收集信用信息时不乏有虚假信息;二是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财产流动性, 信用信息征集更为困难。因此, 若能将个人征信系统运用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 可改善农户征信环境, 提高农户征信的真实度。

二、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 逐步实现农户信息共享机制

一是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网络建设, 实现农户信用档案电子化, 逐步实现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信息共享, 为金融机构及其它相关部门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建立“政府推动、人行指导、银行配合、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 设立由参与单位部门组建而成的联动工作小组, 统筹协调, 明确各参与机构的工作职责及要求, 将负责收集的农户信息按时按期上传农户征信系统。三是建设农户征信系统, 与所有成员单位实现联网对接, 在人行设立农户信用信息管理中心, 按照“多方联动、严格标准、统一征集、集中管理、信息共享、及时调整、授权查询”原则, 由人民银行负责维护、管理系统日常运行, 向有权查询单位、个人提供查询服务。

(二) 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宣传工作

一是在各乡、村、社开展大规模征信宣传活动, 通过征信文艺活动下乡、金融机构日常宣传、大众媒体大力宣扬等形成, 向农户普及征信知识, 增强农户征信认识, 提高农户信用意识。二是在各行政村建立“信用农户光荣榜”, 将信用优良农户作为标杆示范, 金融机构优先放贷, 在农户中形成典型带动作用, 使“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 实现农村信用宣传的日常化、多元化和长效化。

(三) 制定科学合理信用评价体系

一是对农户信用状况进行合理评价, 确保信息采集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 构建涵盖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守信情况、财产收入、借款、担保、林权登记和抵押、计生信息等各项指标的评价体系, 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金融机构发放农户信用贷款、确定授信额度等方面的参考依据。二是构建“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制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评定标准, 积极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创建活动, 并将评选结果纳入农户征信系统, 对信用户、村、乡实行优先信贷、物质奖励等激励措施。三是对农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实行动态调整, 增加农户参与征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 全面建设农户征信配套制度

一是在《征信业管理条例》的框架下, 制定相关的农户征信规章制度, 正确处理农户征信过程中所涉及的隐私权、查询权、知情权、异议权, 为农户征信活动提供直接依据。通过建设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措施, 规范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 使得农户征信系统构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立法, 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 强化违约责任追究, 提高失信成本, 建立保护守信者, 打击失信方的信用规则, 使经济行为主体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五) 明确实现个人征信系统运用

农户信用 篇8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合作性质的基层金融机构, 其服务对象定位于农业、农村和农民, 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和农业生产提供信贷, 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由于一般农户缺乏抵押、质押, 信用评分技术 (Credit Scoring) 往往成为农信社对农户贷款的主选技术。建立一套科学的农户信用评估制度是农信社发放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然而, 对农户的信用进行评估, 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大的难度。一方面, 关于农户信用评估的理论正处在发展过程当中, 到目前为止, 衡量农户信用的指标体系尚无权威的概念。另一方面, 每个评价指标对农户信用水平的贡献率有较大的差异, 但客观公正的指标权重却不易设定。第三, 农户的信用评估具有很强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蕴含于农户生产、生活以及其生存环境中。

本文将主成分分析法 (PCA) 对数据的最佳综合简化能力与多层前馈神经网络 (BP) 的高度非线性映射能力相结合, 通过PCA-BP模型构建农村信用社的农户信用评估体系, 克服了以往此类研究中的信用评估指标存在自相关、指标赋权主观随意性较大和评估过程泛化能力弱等缺陷, 为农信社对农户的信用贷款业务提供快速而量化的农户信用评级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综述

目前评价农户信用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家系统模型与信用评级分级模型, 比较常见的有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法 (谭民俊等[1], 2007;胡愈等[2], 2007) 、模糊模式识别 (王树娟等[3], 2005) 和信用评分法 (刘敏祥[4], 2003) 。此类方法的实质, 就是将借款人经济状况或影响到借款人信用状况的若干指标 (如借款人的收入、年龄、资产状况等) 赋予一定的权重, 通过某些特定的方法得到能够反映信用状况的信用综合分值, 并将其与基准值比较以决定是否给予贷款以及贷款定价。目前这类方法成为国内金融机构较常采用的一种信贷分析模式。其缺点是:在构造判断矩阵做出各因素间相对重要性评价时, 离不开人的经验, 主观随意性较大。第二类是非线性判别模型与神经网络分析系统, 此类研究较少, 温涛等 (2004) 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设计了农户信用评估系统与运用, 从重庆市选取了150个农户进行评价,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但其选取的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造成神经网络本身的训练过程不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 国外有学者将数据包络分析 (DEA) 引入了农户的信用评估策略[6]。但DEA的决策单元相对效率只能通过投入或产出测算, 而且两种角度的测算结果通常不相同;此外在适应性方面该方法还存在不足, 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体而言,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农户信用评估手段目前还处在探索中, 主要使用的是专家系统模型与信用评级分级模型。在评价指标的选取、甄别、综合评估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本研究的目标与方案设计

本研究的目标是构建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评估策略。该策略以农户信用评估为主线, 考虑农信社实际工作情况, 选取衡量农户信用的影响因素, 并给各因素分别进行量化, 建立完整的农户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归纳出对农户信用评级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增加信用评估系统的合理性。同时, 引人神经网络评估方法, 利用其处理不确定性问题和自学习能力, 进行农户信用等级的评估。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一) 构建农户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

农户信用评估涉及的影响因素众多, 评审内容复杂, 建立能够从各个方面综合体现与衡量农户信用的科学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农户信用评估的特点, 遵循科学、实用及简明的原则, 将农户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一级指标为准则层, 分别从农户户主的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家庭基本特征三个方面决定农户信用等级。二级指标为具体评价指标层。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包括: (1) 家庭年收入水平。大部分情况下, 农户还款来源来自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越高, 违约的风险越小。 (2) 收入结构。农户非农收入反映农户的商务经营能力, 家庭非农收入越高, 农户的商务经营能力越强, 贷款的安全性越高。 (3) 年支出水平。农户的支出水平是农户借贷意愿的重要表征, 其中蕴含了还贷风险。 (4) 家庭总资产。家庭总财产是农户过去经营成果的表现, 既是衡量农户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又是反映农户偿还能力的指标。 (5) 资产结构。流动资金对于借款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农户流动资产越高, 贷款越有保障。 (6) 经营项目。农户从事的主要职业决定了农户的经营风险, 他的经营项目体现收益水平、收入稳定性和工作稳定性。 (7) 宅基地现估价。房产自有、房产值价高的农户要比租赁住房、房产值价低的有更强的偿还能力。 (8) 家庭养育负担。农户需要供养的人口越多, 偿还能力越差。 (9) 农户年龄。年龄小、工作年限短, 获利能力往往没有达到最佳状态;同时, 年龄迫近退休年龄, 则身体素质渐差, 在支付各种费用方面的开支会有所增加, 从而用于还款的纯收入的水平则会降低。 (10) 家庭主要决策人的受教育程度。按常规, 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受教育程度越高谋生手段越多, 可工作的领域越广, 则借款人便能利用所具有的技能获取足够的收入。 (11) 是否拥有各类保险和政府补贴。此类指标表示借款人抵抗意外事件的能力。

(二) 构造PCA-BP模型进行农户信用评级

主成分分析 (PCA) 是将研究对象的多个相关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由于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到的变量众多, 且指标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所以得到的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有一定重叠。因此, 本研究利用几个不相关的主成分作为原来众多变量的线性组合, 组构农户信用评级的有效因子, 并计算因子得分。接下来的研究中, 就可在反映信息本质特征的前提下, 利用少数不相关的主成分指标 (因子得分) 来替代原始的多项指标, 提高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速度和效率。

BP神经网络模拟了人脑神经元基本功能和网络的基本特性, 具有分布式记忆、并行处理及联想、自组织的学习能力, 对解决非线性问题有着独特的先进性, 它可以避开复杂的参数估计过程, 同时又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精度建模。

神经网络运用于信用评估包括学习和判断两个过程。首先, 用训练集的数据训练这个网络, 使不同的输入向量得出相应的输出值, 当误差降到一个指定的范围内时, 神经网络所持有的那组权数值就是网络通过自学习得到的权数值, 即完成了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过程。在本研究中, 把由PAC分离出来的主成分指标代替原始指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 用农户的最终信用评级结果作为输出变量, 最终得到进行农户信用评级的神经网络模型。然后, 输入测试样本数据, 让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输出待评价农户的信用等级, 即实现神经网络的农户信用评估操作。

四、农户信用评估体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苏北X市某农信社2008年三季度收集整理的277个农户信息及五级信用评价结果 (从低到高分别为BB级、BBB级、A级、AA级、AAA级) , 数据内容涵盖农户的资产、收入、经营以及农户的基本情况、信用等级等内容。本研究先将各农户信息按照有关的指标体系进行归纳, 并采用前200组数据作为训练集, 进行主成分分析;再将得到的主成分作为评估BP网络的学习样本, 构建信用评级网络。接着将后77组数据的主成分输入训练好的网络, 并将网络计算出的信用评级结果与农户的原始信用等级进行比较, 考察该信用评估体系的有效性。

(一) 农户信用评估指标的主成分提取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原理, 将200组农户13个信用指标的原始数据按照 进行标准化处理 ( 为该指标样本数的平均值, Sj为该指标样本数的标准差) 。接着将标准化数据导入SPSS16.0软件, 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 得出的相伴概率结果为0.000, 小于显著水平0.05, 认为适合于主成分分析。

接着, 运用SPSS的Principal component函数对导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得出各成分的贡献率以及各成分的累积贡献率, 发现前5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到85.748%, 大于主成分所要求的累积贡献率达80%的标准, 因此选择前5个主成分作为待分析的主成分因子, 并计算它们的主成分载荷。

第一主成分与家庭年收入水平、收入结构、年支出水平、家庭总资产和经营项目关系密切, 第二主成分则与宅基地现估价和是否享有政府补贴联系紧密, 第三主成分偏重于农户的年支出水平和家庭总资产, 第四主成分主要考虑农户家庭养育负担及其年龄, 第五主成分则是农户的保险类因子。五者侧重各不相同, 相关性较小, 可决定将计算得出的5个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即经过公式Fj=βj1x1+βj2x2+...βjpxp (j=1, 2, ..., m) 变换后的因子得分代替原农户信用指标作为BP信用评估体系的输入样本间。上式中, βjp为载荷矩阵, Fj是因子得分。

(二) 神经网络农户信用评估模型的构建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 训练集样本农户的主成分因子共有5个, 每个主成分因子对应1个输入结点, 因此神经网络的输入结点共有5个。信用评级的输出结果可以分为5种, 即:AAA级、A级、A级、BBB级和BB级 (图1) 。每1个输出对应1个结点, 所以输出结果共有5个。信用评估结果如为AAA级, 输出应该为 (1, 0, 0, 0, 0) , 评估结果如为AA级, 输出应该为 (0, 1, 0, 0, 0) , 其他 (0, 0, 1, 0, 0) 、 (0, 0, 0, 1, 0) 、 (0, 0, 0, 0, 1) 分别代表A级、BBB级和BB级。

中间结点数 (H) 的上限与输入结点数 (m) 及输出结点数 (n) 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本研究经反复试验, 发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0时的BP网络所得到的误差最小, 因而确定选取10个隐含层节点, 最终建立的BP网络模型结构是5×10×5, 其基本结构 (见图2) 。利用MATLAB软件实现神经网络, 隐含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采用S型正切函数tansig, 输出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采用S型对数函数logsig, 学习速率为0.1, 使用trainlm函数训练网络, 经过45次的学习, 网络达到收敛, 误差值降低到0.01以下 (见图3) , 运算结束。

五、结论

本文将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 为农信社的农户信用评估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借鉴, 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农户信用评估的众多影响因素中提取出主要的综合因素, 作为网络新的输入样本空间。这样既优化了网络结构, 减少了输入维数, 又能降低样本间的干扰, 提高了评估的性能。为了更好发挥该信用评估系统的作用, 还必须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建立健全农户的诚信数据库, 为农户信用评估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谭民俊, 王雄, 岳意定.FPR-UTAHP评价方法在农户小额信贷信用评级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 2007, (5) .

[2]胡愈, 许红莲, 王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评级探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7, (1) .

[3]王树娟, 霍学喜, 何学松.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综合评价模型[J].财贸研究, 2005, (5) .

[4]刘敏祥.我国农户信用分析的规范化数据[J].农村金融, 2004, (1) .

[5]温涛, 冉光和, 王煜宇, 熊德平.农户信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运用研究[J].运筹与管理, 2004, (8) .

农户信用 篇9

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已经成为丰富农村金融体系,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优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农村资金互助社、以金融合作为重点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长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经过几年蹉跎,资金互助社发展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已经逐渐被“边缘化”与“山寨化”,使得很多农户对其发展已经渐失信心。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是对已有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与创新,毋庸置疑,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组建后,同样具有农村资金互助社、贫困村互助资金、农民合作组织等农村金融组织的意义。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也是农户信用互助中心高于资金互助社的重要意义,通过非盈利组织的协助运作,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将不再局限于为农户生产、生活需要贷款,而是重点放在培育新型农民主体与提高农村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户信用互助中心通过提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和创业服务,重建新型农业从业者队伍,即通过信贷、注资、参股等方式吸引那些出外务工的农业劳动者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回归乡村,帮助他们解决农业创业的资金不足和经营管理经验欠缺等难题,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农业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人力资源。

二、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运作可能出现的问题

1.资金与产业周期难以匹配,农户还款难,存在违约风险。通过对翠华村农户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农户贷款都集中用于建房,或发展蚕桑养殖,或提升茶叶加工规模,或扩大牛、羊养殖规模等方面,而这些生产活动周期不等,资金周转能力不一(如蚕桑养殖一年有5期,而牛的养殖5年为一个周期),种植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产业的资金周转期和所需资金量均有不同。然而,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规定的贷款期限(1年)与农民需求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还款难度,造成信贷风险。

2.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有可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在调研过程中,不难发现,愿意加入中心的成员多为相对富裕的农户,大多数贫困农户望“息”兴叹,担心无法承受利息而被中心排除在外,因此,这可能会使中心只是“富人”的聚集地,贫困农户只能望而远之,即农户信用互助中心会趋向一个“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轨迹发展,长期以往,会进一步拉大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违背了农户信用中心的组建宗旨。

3.责任落点不明确,加大管理难度。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愿景是希望中心共同承担还贷责任,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由于农户借款是纯信用贷款,无抵押无担保,借款相对容易,没有抵押担保的压力,农民是否会按信用还款尚属未知,而坏账责任最终由谁来承担,责任的最终落点在哪尚不明确,协助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运作的昌宁县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民富可持续发展中心也相应地需要承担经济风险,甚至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4.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资金如何保障持续供给。资金的有效供给与利用,是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得以持续运营的根本。金融组织只有有了充足可靠的资金来源,才能为开展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由于加入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成员大多需要资金支持,而资金富余的农户却不愿加入信用互助中心,导致中心的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较为贫困、财政支持有限的地区,以单纯的资金供给为目的的资金互助组织,其资金供给相对于庞大的资金需求,只能是杯水车薪,且必然面临资金源头枯竭、虎头蛇尾的窘境。因而,如何保障中心的资金供给,是在未来时期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充分考虑的。

三、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组建调研启示及推进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一)农户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银行,农户有能力办好专属于自己的银行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尽管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是以一个新鲜面孔呈现在广大农户面前,但是中心所具有的优越性,也使得很大一部分农户对其的组建与发展持赞许和支持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农户持观望心理。一方面,自商业银行撤离农村,政策性银行不与农户直接打交道,唯一存在的农村信用社也纷纷走上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的转型道路。此外,农村基金发展会、农村资金互助社运行发展也暴露出弊端。另一方面,农户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需要大量的资金扶持,农户真正需要能帮助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组织。

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是为解决农村发展农业、增强农村基础设施等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以血缘、地缘、亲缘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重塑农村人力资源队伍为最高追求,依靠一些非盈利组织协助而建立起的农村民间“草根”金融机构,被农户称为“我们农民自己办的银行”。在云南省广大农村地区,村风民风淳朴,群众基础较好,发展愿望迫切,参与积极性高,并且大部分村都拥有发展产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备建立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户有能力管理好属于自己的银行。

(二)培养农户信用意识是降低中心经营风险的根本

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是纯信用借贷,无需担保、无需抵押。还款取决于农户的信用,取决于农户的自觉性,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培养农户诚信意识,培育“守信有利,失信损益”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信用互助中心的经营风险。

具体而言,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要紧密结合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为中心的正常运作提供环境保证。可以考虑把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的评价和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借款条件结合起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户信用档案,定期对农户开展信用评价。让诚实守信的农户真正享受到借款利率、借款额度的实惠,在基层农村形成信用光荣和争当信用农户的社会风气,既可以有效的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深入发展,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借款风险。

(三)伦理道德和熟人社会条件下,也需要明确责任制度

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充分利用乡村社区的人情地缘优势,有效地化解了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然而,仅仅依靠伦理道德约束以及熟人网络是有一定风险的。因此,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责任制度。

首先,中心负责人的选取应严格考察、多方考量,保证负责人能正直可信,且有能力承担责任;其次,由于村委会在多数农户心中颇有威望,且对整村情况了解深刻,所以,村委会也应该有意识定期关注农户生产动态,做好相应数据记录;最后,小贷公司和一些非盈利组织作为中心的协助者,更应该起到严格监管作用,及时与村委会及中心负责人对接,做到信息对称。实现中心负责人、村委会及小贷公司三方共同监管,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需防范问题及时沟通,真正把投入资金效用最大化。

(四)发展集体经济,解决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资金困境

单纯的资金扶助在实践中无法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更多的是给农户输血,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因此,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必须将农业生产这样一个价值创造过程与资金扶助相结合,重视互助资金对农业生产,乃至农业产业化的引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的资金困境与资金互助组织资金不足的难题。

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要以当地主要产业为依托,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培育该村的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中心应结合当地优势,发展壮大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中心运营资金的有效供给,缓解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资金困境,充分体现其“造血”功能。

(五)拓展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职能,推进中心可持续发展

农村发展合作基金会、资金互助社正是因为只是单纯地给农户提供资金帮助,更多的是扮演“授人以鱼,并非授人以渔”的角色,导致资金互助社发展陷入严重的资金困境,以至于最终被边缘化、山寨化。因此,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应该吸取农村发展合作基金会、资金互助社的经验教训,适当拓展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职能,提高参与主体的发展能力,化解中心运营的潜在威胁,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1.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重塑新型农业从业者队伍是农户信用互助中心高于其他农村金融组织的意义所在。农户信用互助中心通过提供新型农村金融服务和创业服务,重建新型农业从业者队伍,即通过信贷、注资、参股等方式吸引那些出外务工的农业劳动者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回归乡村,帮助他们解决农业创业的资金不足和经营管理经验欠缺等难题,使他们成为具有专业农业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人力资源,进一步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中心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引导当地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发挥自身作用,协助提高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此外,利用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广大农户开展培训,使农户至少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充分发挥农户在信用互助中心的主体作用。

2.探索农业保险与互助中心合作,降低中心运营风险。云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一直以来云南省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但作为“保护神”的保险步履艰难,给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一旦农业生产遭遇风险,这不仅对农业生产者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对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威胁。

因此,农户信用互助中心不应该只局限于为农户提供资金支持,而是应该防患于未然,帮助农户提高抗风险能力。目前,云南省尚无农村保险互助社,农民抗风险能力较弱,应该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互助社与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合作试点工作。两者的合作,既可以丰富互助中心的服务内容,又可以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四、小结

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是对已有的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与创新,农户信用互助中心作为乡土地缘性的草根微型金融组织,可以充分利用乡村社区的人情优势,解决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化解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发展。然而,任何一项新鲜的事物的发展壮大都必须经历漫长艰难的道路。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借鉴了农村发展基金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经验,充分吸取了二者的教训,尊重民意,拓展中心职能,提高农户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可以相信,农户信用互助中心必将在曲折中持续发展前进。

摘要: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农户信用互助中心是对已有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创新与发展,源于资金互助组织,又高于资金互助组织。通过对翠华村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组建的调研,结合现有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预见性地提出了中心运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得出调研启示及对策建议,要赋权于农户、培养农户信用意识、明确责任制度、发展集体经济、拓展农户信用互助中心职能,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心运作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推动农户信用互助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评价模型研究 篇10

在现有研究当中, 综合评价的赋权方法大致可分为主观赋权、客观赋权、组合赋权三类方法。主观赋权法是通过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 根据经验及主观价值判断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方法, 如AHP[1]、G1[2]、G2[3]等方法。客观赋权法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它的基本思想大都是:样本数据差异越大的指标, 包含的信息量越大, 越能体现评价对象的差异, 该指标的赋权就越大, 如复相关系数法[4]、熵值法[5,6]等。组合赋权方法是将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后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组合赋权的思路一般有两种:一是主客观赋权的偏差越小越好;二是使组合后的权重能够使综合评价结果的差异最大[7]。然而, 各种主、客观赋权法之间是否可以随意组合, 组合后的权重是否真的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还有待于深入的研究。

一、模型构建

(一) 指标数据标准化方法

目的:将指标数值转化为[0, 1]之间的数, 消除单位和量纲的不一致。

设:xij-第i个指标第j个样本的标准化得分;vij-第i个指标第j个样本的原始数值;n-样本总数。根据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则有:

根据负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则有:

区间型指标是数值越接近某一特定区间、信用状况越好, 并且在这个特定区间内、信用状况最好的指标。

设:q1-指标最佳区间左边界;q2-指标最佳区间右边界。根据最佳区间指标的打分公式, 有:

(二) 单一赋权方法

1. G1主观赋权法

G1法是对AHP的改进, 避开了AHP中的缺点, 而且该方法无须一致性检验。

G1法的步骤:

Step1:确定指标的序关系。

Step2:专家给出相邻指标xi-1与xi重要性程度之比ri的理性赋值。

Step3:若专家给出了ri的理性赋值, 则第l个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G1法权重αl为:

Step4:由权重αl可得第l-1, l-2, …, 3, 2个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

其中, αi-1-第i-1个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G1法权重;ri-专家给出的理性赋值;αi-第i个指标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G1法权重。

2. 指标难度赋权法

设:Di-第i个评价指标的D值;-第i个评价指标在所有评价对象中的最大值;x軃i-第i个评价指标的均值;δi-第i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差。则第i个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为:

(三) 组合赋权方法

在评价得分矩阵计算方面, 对于由n个评价对象, m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评价得分可以用如下矩阵Z表示。

其中, zij-第j种评价方法对第i个评价对象的评价得分, i=1, 2, …, n;j=1, 2, …, m, n≥3, m≥3。

设:zij-第j种方法评价中第i个评价对象的得分;z軃j-用第j种方法评价得到的n个评价对象得分的均值; (z ij-z軃j) -第j种方法的第i个评价对象得分偏离第j种方法m个评价对象得分均值的程度;sj-第j种评价方法得到的n个评价值的标准差;z*ij-标准化后的第i个评价对象得分偏离均值的程度。则:

标准化后的矩阵Z*的m个列向量z1*, z2*, …, zm*为正向指标, 取值越大越好。为了体现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整体差异, 引入调整权重系数λ= (λ1, λ2, …, λm) T, 即选取由λ权重系数调整后的评价得分的方差最大。调整后的评价得分如式 (11)

λT的作用是使得第i个评价对象调整后的得分 (λ1z*i1+λ2z*i2+…+λmz*im) 与所有n个评价对象的新得分 (λ1z*11+λ2z*12+…+λmz*1m) , (λ1z*21+λ2z*22+…+λmz*2m) , …, (λ1z*n1+λ2z*n2+…+λmz*nm) 的均值的偏离程度 (方差) 最大。

调整后的评价得分的方差为:

因为z1*, z2*, …, zm*是标准化处理的数值, 所以式 (12) 最右边的, 式 (12) 两边同乘 (n-1) , 即

令H= (Z*) *TZ, 矩阵H为z1*, z2*, …, zm*的协方差矩阵。根据最大限度的拉开评价对象的级差的差异原则, 求解λ的问题转化为如下的规划问题:

(四) 评价方程

设pj-第j个农户小额贷款的评价得分;wi*-第i个指标归一化后的组合权重, xij-第i个指标第j个农户小额贷款的标准化得分, 则:

(五) Spearman合理性检验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是一个非参数性质 (与分布无关) 的秩统计参数, 用于检验不同赋权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否一致。

二、农户小额贷款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 样本选取

农户小额贷款评价指标体系来源于文献[8], 包括基本情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联保情况、宏观环境等6个方面的14个指标。通过式 (1) - (3) 对14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打分, 打分后的数据详见表1。

(二) 赋权结果

1. G1法主观权重的确定

通过对某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农户小额贷款金融业务管理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客户经理等34个专家进行座谈和调研, 确定了14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比值。通过式 (4) - (5) , 计算14个指标的G1法权重αi, 列于表2第4列。

2. 难度赋权法权重的确定

通过式 (6) 计算第i个评价指标D值Di, 并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难度赋权法的权重结果γi, 列于表2第5列。

3. 极差最大化组合权重的确定

将表1的指标打分后数据和表2两种单一赋权结果代入式 (7) - (14) , 得到组合权重,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结果列入表2第5列。

(三) 评价模型的建立

将表2第5列的权重wi*代入式 (15) , 得到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方程为:

式 (17) 就是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评价方程。指标标准化得分越高, 评价得分si越高, 信用状况越好。

(四)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检验

根据表1第1-1471列的指标数据和表2的权重结果, 利用式 (15) , 计算得到四种权重对应的农户小额贷款信用得分, 并以此为依据可以得到1471笔农户小额贷款借据的信用评价排名。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三种农户小额贷款的信用排名进行检验, 得到不同评价结果的秩相关系数, 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 组合权重与其他两种赋权方式的评价结果一致性最高, G1法主观赋权结果的一致性最差。

三、结论

级差最大化的组合评价方法, 通过修正权重计算新的指标权重和评价结果, 解决了不同单一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矛盾的问题, 也解决了评价结果区分不明显的问题。与其他单一赋权结果相比, 极差最大组合赋权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最高。

参考文献

[1]Sadeghi M, Ameli A.An AHP Decision Making Model for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Subsidy among Socio-economic Subsectors in Iran[J].Energy Policy, 2012, 45 (6) :24-32.

[2]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李刚, 周立斌, 曹宏举.基于理想排序群组G2赋权的科技评价模型与实证[J].科技与管理, 2010 (3) .

[4]Zou Z H, Yun Y, Sun J N.Entropy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Weight of Evaluating Indicators in Fuzzy Synthetic Evaluation fo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 (5) :1020-1023.

[5]L W Lan, W W Wu, Y T Lee, Exploring an Objective Weighting System for Travel&Tourism Pillar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2 (59) :183-192.

[6]Ali Shemshadi, Hossein Shirazi, Mehran Toreihi, M.J.Tarokh.A Fuzzy VIKOR Method for Supplier Selection Based on Entropy Measure for Objective Weighting[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1, 38 (10) :12160-12167.

[7]孙莹, 鲍新中.一种基于方差最大化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 2011 (6) .

农户信用 篇11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基于农户的信誉、资产和还款能力等情况, 在核定的额度、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用于农业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方面的小额信用贷款。

功能和特点

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贷款对象

在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服务辖区内, 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具有农业户口、主要从事农村土地耕作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社区居民。

贷款额度

最高贷款额度一般为10万元。

贷款期限

贷款期限最长为三年。

贷款利率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优惠利率, 优惠幅度由县级联社根据利率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办理流程

上一篇:问题的思考下一篇:文丘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