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字理教学

2024-08-18

小学字理教学(精选12篇)

小学字理教学 篇1

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字,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一字一理, 喜欢去学汉字, 更愿意去记汉字。学生的识字数量得到了积累, 识字量的增加, 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总结了字理识字的几种方法:

一.据理识字

据理识字即根据字理去认识汉字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 依据字形结构去理解汉字, 当学生理解这个汉字的意思, 就会很容易记住这个字。作为教师, 首先要在备课时下功夫, 对每一个汉字要深度地分析。教师要掌握这一特点, 用依据汉字的字理, 根据规律记忆, 同时在教学中做到音、形、义的整体和统一性。如教授“支开”的“支”字, 让学生看这个字的演变过程, 只须用简笔画, 粗线条勾勒出一只手画面, 结合讲解, 学生即可正确理解“支”字的意思, 支, 手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认知, 达到对“支”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就是据理识字法。这种据理识字, 是有目的地识记, 自然记忆深刻, 掌握牢固。

二.看图联想法

看图联想就是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比较适用于象形字。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图, 由图识字了解汉字的本义, 分析汉字构造的本源, 了解汉字与汉字的形、音、义方面的联想, 加强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 举例来说, 教授“川”字时, 可展示“百川”, 以具体画面表现出“川”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川”字各部分的构成, 析形解意。如此形义结合, 达到明理效果。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识字。

三.部件知义法

有许多汉字音同字却不同, 也就是意义不同, 究其原因是每个汉字的部件不同。通过对同音字的对比使每个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义。如教授“燕、艳、咽、焰、砚”这几个同音字时, 对“燕”字作重点分析, 可以先展示“燕子”的实物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燕子的外形, 然后对照“燕”字进行比较,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表示的是燕子头部, 中间部分的“口”表示的是燕子的身体, 分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就如燕子的翅膀, 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 这个“燕”字, 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 口吞食物的“咽”, 以及火焰的“焰”等绝不会再混淆。这种对比明理, 给学生的印象深刻, 记忆清晰明了。

四.拆分会意法

现行语文教材中, 识字教学的安排基本是遵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的原则, “六书”构字基本都涉及。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 但象形字是汉字形成的基础;也有一部分指事字, 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还有会意字和形声字, 这两类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而成, 因此教好象形字, 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多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也容易找出规律。例如先教“田”和“力”字, 再教“男”字;先教“木”, 再教“水、本”;以及先教“火”, 再教“炎、焱”, 如此等等, 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五.音形结合法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借助形体构造表义的, 是非常典型的表义文字, 在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中, 可以从字形分析出字义来, 教师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运用到汉字中的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如“足、跳、跑”等系列字都与“足”有关;再如教“泡、刨、咆、炮、跑”“摸、漠、墓、慕”, 只须先教好基本字:“包”“莫”, 再从偏旁上理解字义即可。在教学中, 学习“灭”字, 我们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 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火) , 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 火就会灭了, 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 它的音形义迎刃而解。这种方法有助于掌握识字规律, 更好地解决汉字同音多、形异多等识字难的问题。

六.趣味猜谜法

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趣味猜谜的方法是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常用的一种字理识字方法。根据这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趣引学, 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出发, 给枯燥的方块字以活灵活现的描述, 给汉字以灵魂, 童真童趣,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生喜欢了, 感兴趣了就愿意学习汉字了, 在教学中, 学生们非常喜欢猜字谜, 自己编字谜, 在识字方面得到了量的积累。如字谜“门里有人”, 谜底为“闪”;谜面“春秋不算热”, 谜底为“秦”;谜面“马儿走进门”, 谜底为“闯”;谜面“日月在一起”, 谜底为“明”;谜面“吃一半拿一半”, 谜底为“哈”。再如“白水是泉、二人土上坐”等等韵味十足的字谜读起来琅琅上口, 使学生兴趣更浓, 收效更佳。

识字教学的现状必须改革。在肯定原有教学成果、在提高识字效率的基础上, 我们还应该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 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深入研究识字方法, 加强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 积极进行师资培训, 在教学方面下功夫, 以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

小学字理教学 篇2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字理教学是其为重要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是重中之重。这就需要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渗透字理教学,给学生养成看到生就想到字理的思维,这样不仅传承了中国的汉字文化,更重要的是从汉字的美学到了文化知识。

关键词:字理教学,渗透,激发兴趣

新课标的修订稿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传播着社会多方面的信息,得益于它形象而又寓于理性的建构体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字理教学,尤其对于低年级更为重要。

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多少年来,对汉字的认识与研究是不合理的,人们或无意或有意地把汉字的定义限制在脱离了意义的一串声音或符号的范围内。一些教师只研究汉字的音和形,轻视或拒绝研究汉字的义,忽略了汉字音、形、义合一。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鲁迅更是提出了“汉字不改,中国必亡”。1951年,毛主席说:“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拼音代替不了汉字”。大量的事实证明,拼音代替不了汉字,因为它的根本特点,就在于每一个字都是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体,拼音只是三者之一。要使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就要把它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渗透字理。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字理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字理为本,挖掘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赞科夫说:“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很多低年级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对学生进行奖励,比如贴小红旗、分小苹果,不能否认这种间接动力在一定的阶段对

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但绝不是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因。

低年级老师要深知,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所以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生字“育”时,我引入了有关汉字文化的知识,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首先,我给学生猜一猜,“育”的上半部分是什么字,不如我所料,学生大部分都猜成了“云”,我再给他们猜猜下半部分时,学生更是说成了“月”。当我跟他们说:“你们都猜错了”时,学生都用惊讶而又好奇的眼光看着我,都在问:“那是什么?”我才解开谜团:“育”的上半部分是表示倒的“子”,下半部分是肉月旁,是说孩子出生时是倒着头先出来的,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所以就有了“生育”的说法。学生听了恍然大悟,他们也感受到了中国的汉字竟然有这么有趣的文化内涵。“教学“育”字,让我感受到识字教学引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内涵,热爱祖国文化。

汉字中的象形字让古今中外的人感到神奇。我们在教学时很有必要让学生体会象形字的神奇,从而对汉字产生喜爱之情。如人教版第一册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学。我就运用字理图,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汉字的演变规律。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古文字到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鲜明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他们豁然开朗:噢,原来汉字是这么来的!孩子们发现了三者的相似之处,很快记住了这几个字。在孩子们的眼里,汉字已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图画,祖国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

二、多元识字,渗透字理知识,培养识字能力。

佟乐泉先生指出,“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地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教学中我发现每次涉及到分析汉字字理时,学生总是表现出异样的热情。因此,有选择地抓住一些典型汉字渗透字理知识,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1、解析字理知识,触类旁通。

形声字教学,要利用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形音、形义联系,理解字义。让学生对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这样

便于见形(形旁)大致知其意义,以后凡看见带有这些部首的字就能大致判断其与什么有关。

如在教学“珍”一字时,我先让学生给这个字找找朋友,学生讲了许多,如“珍珠”、“珍贵、“奇珍异宝”、“珍藏”等等,这时我话锋一转说:“你们找的朋友都非常正确,这‘珍’字呀是形声字,右边表音,‘王’字表义,想想这里的‘王’字表示什么意思呢?”因为这个字的本意与现在孩子们脑海中理解的都是“国王”或“王者”之类的意思,当他们的回答一一被否认后,求知兴趣空前高涨,不用老师说要认真听,他们的小耳朵都竖得直直的,当老师说这个“王”在古时候是表示“玉”,的意思时,他们都睁大了眼睛,一幅不可思义的样子,我再加以解释:我出示了“王”的象形字,然后跟学生说,它的甲骨文像一条绳子串了许多片玉,后来加了一点,这一点表示玉的光泽,玉做偏旁表示玉或与玉相关的事物。它常常省去一点,写作“王”,但不要与“国王”的“王”混淆哦。我又给学生说了一些与“王”字旁有关的字,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所以,古人造字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只要你用心观察,多多去想,你会发现里边藏着许多学问呢!

在老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关注汉字的字理后,学生在学习汉字时经常会去尝试用自己的思维来解读汉字,如在学到“影”一字时,他们会说,因为日晒着物体,就会出现了影子,后面的“彡”就是表示影子。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张冠李戴。运用字理比较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如:在教形声字“飘浮”的“飘”字时,我先引导学生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然后启发学生说出“漂”字,在水面上漂动的,学生也自然而然的知道“飘”是风中飘动的。在识字教学中根据汉字特点渗透字理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加快识字步伐,领略到汉字内在的意蕴。

2、探究构字规律,归类识字。

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指出:“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首先就必须提高其识字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

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抓住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会一大串字如:在教学归类识字中的表示“页”字旁时,我先告诉学生,“页”的独体字,紧接着说“页”表示人头,凡是有“页”字旁的字都是头面的意思,如“领”、“颈”“颊“项”等汉字都和头有关系。让学生多举例,熟能生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识字能力就会一天天提高。

三、识用结合,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如在教学“请、睛、情、晴”时,我在给学生熟悉声旁“青”的情况下,让他们观察这几个字和什么有关时,学生都会说:”请”和说话有关;“睛”和眼睛有关;“情”和心情有关;“晴”和太阳有关,然后我大胆地给学生自己编顺口溜来记住这几个字,如“今天天气晴,有个好心情,睁开大眼睛,户外真风清”

当然,字理内容有很多,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虽然我进入学习和教学阶段不算很久,但是我已经慢慢喜欢上了这种教学方法,可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不懈,把学到的知识交给学生,让他们也发现其中的乐趣,发现汉字的奇妙之处,变得爱学习,主动学习,增加学习兴趣。也让自己真正做一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语文教师,课堂上才能真正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9-130.

浅谈小学语文与字理教学关系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字理

一、字理识字的意义

字理,也称造字理据,顾名思义,即汉字造字的源头、道理和根据。演变了数千年,至今仍然有部分汉字没有失去字理。运用汉字的字理,分析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帮助学生识字、培养识字能力的目的,是为字理识字。

了解字义并非主要靠分析字理,或者分析字形。那么,字理识字的目的是什么?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解决字形识记问题,在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打通儿童理解和记忆存储之间的通道,为记忆字形提供更多检索途径,以突破字形识记难点,从而达到更有效的识字目的。换句话说,分析字理在识字教学中仅仅是识字手段,并不是识字目标。字理识字是否科学,应看它的效益。评价字理识字效益的高低,就是看分析字理是否有助于学生尽可能多地对“会写”的字达到“四会”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对要求学会的字记得快、记得准、记得多、记得牢、会运用。

二、关于对字理教学的认知

众所周知,汉字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其有理性。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习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能通过感受和了解汉字产生、衍变的大体过程,使学习者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因此,无论是从提高语文教育质量,还是从弘扬民族文化来看,字理教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汉字像“诗”像“画”是因其表意性使然。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依据规律而行则兴,违逆规律而为则衰。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学生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当汉字像“诗”像“画”一般出现在学生眼前时,他们才会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1月20日在其《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中强调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汉字的特点及其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亦即字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讲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清代王筠的《文学蒙求》等诸多识字教本,无一不是依据字理来析解和识记汉字的。

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部分汉字已难以按其字源义来析解其字理了,而现代的文字学书籍大都仍依据《说文解字》说解其字义。如“蒸”,仅解说其为“古时以麻秸、竹、木做成的照明物”,但此义在普通话词汇中已消亡,至于现代的“蒸煮”义则不涉及。繁体字“尘”已简化为从小葱土的“尘”,会意为小土为尘,而目前的文字学书籍仍大都依据繁体字“塵”析解为“从鹿从土,会意为鹿奔跑而扬起尘土”。简化字“杂”仍依其繁体“雜”析解为从衣集声的形声字,意为衣服上的颜色错杂。这样的析解对于小学生在字源义的基础上从现代生活的实用性出发更容易理解字的形与义。

三、字理对教学的作用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字理教学有长处,但也有短处。运用得当,有助于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變机械记忆为意义识记,降低识字难度,增强识字效果。但运用不当,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今天的语文教学,我们越来越注意吸纳西方的“后现代课程论”“建构主义”等现代思想,这没有错,但我们也可能会不顾汉语自身规律,而全盘照搬“舶来品”的错误。但对传统经验,相对来说因经历的关系会了解得很少。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显然会影响对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无论今天的语文教学有了多少现代化的发展,我们都无法抛开传统,如果我们不重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中国语文教学许多宝贵的传统经验,也许会在时代新潮的冲刷下,由淡化而至消亡,所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对现代国人教化功能重新思索。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字理教学”,会改变人们为识字而识字的授课理念,有助于师生对中华语文传统经验的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汉字这一古老的文字,至今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汉民通用的文字,而且是联合国使用的正式文字之一,在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相互之间的科学文化技术交流中也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我们应在识字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这样的民族文化教育,切实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让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薪火相承!

参考文献: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研究 篇4

一、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适用内容

小学低年级指小学的一、二年级,也称第一学段。2011年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本学段学生需要“认识常用汉字1 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同时还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笔者将以上内容中适用于字理识字法的部分归类总结如下:

1.偏旁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形旁和声旁。部首是特殊的偏旁,它具有字形归类的功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偏旁部首的学习也是识字教学的重点之一。小学生识字初期,对偏旁部首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认字速度和猜字能力。偏旁部首通常都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有些依然保持着原来形态,一目了然,如“门”“日”“山”;有些却形态大异,但含义依旧未变,如“礻”“衤”“攵”。字理识字法的运用,可以展现出偏旁部首背后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由来。

2.独体字

根据《简化汉字独体字表》的统计,独体字共有280个。笔者对不同版本小学一、二年级的教材进行了统计,发现这一学段中,学生们要学习的独体字有220个左右,近乎总量的80%。按照《六书》理论来解释,独体字包含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查而可见,‘上’‘下’是也。”无论象形字还是指事字,它们在造字之初都接近于图画,字形本身有很强的表意特征。字理识字法恰恰是通过对字形演变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们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与独体字的识字规律十分吻合,所以在独体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法是值得推广的。

3.表意特征明显的合体字

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习的1 600个左右汉字中,除去220个左右的独体字,其余部分都是合体字。这些合体字基本上都是生活中最常用的,结构不太复杂,表意特征比较明显的汉字。本学段学生对图像记忆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文字记忆的效果。字理图生动、直观,学生们很感兴趣。在教学中适度加入字理识字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合体字中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二、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应用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字理识字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运用并不广泛。教师或碍于资料查找困难,或困于使用方法迷茫,或囿于知识水平有限,日常教学中往往不会选择这种看似费时费力的方法。然而事实证明,字理的恰当引入,往往能帮助学生轻而易举地攻克学习难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例如,学习“至”字。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了“至”的字理图(,甲骨文),并这样描述“至,从最早的字形来看,它就像一支箭从天而降,落到(重音强调‘到’)地面上的样子,最下面的一横就代表地面。所以从字形上来看,这个字就代表着‘到,到了’。”

“至”平时我们经常会用到,比如至今、至此、至于。然而大多数人却并不了解这个字的含义,更不晓得它的由来,所以经常会跟它的同音字“致”混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至”字甲骨文字形的分析,让学生们明白了这个字最初的含义,避免日后误用。

2.提取部首,归类识字

部首由独体字演变而来,每个部首都代表着一定的含义。由同一部首构成的汉字往往都属同一类别。在日常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们养成按部首归类识字的思维习惯。这种分门别类、化零为整的思维习惯将大大减轻学生们的记忆负担,为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学习“礻”。“礻”由“示”字变化而来。最早的“示”字表示拜神祭天用的石桌(,甲骨文),后来嫌一条腿不稳当,又在桌子两边各加了一条桌腿(,大篆),从字形上看,就与现在的“示”字差不多了。由于“示”字所代表的石桌是拜神祭天用的,所以带有“礻”的字都与神灵、祈祷、祭祀有关。

了解了“礻”的含义后,在学到“礼、神、祝、福、祖、祥”等同一部首的生字时,学生们都能很容易地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了。

3.动作演示,多维体验

字理不仅可以通过图像来展示,有些字理用动作来演示会更加准确、直观、生动。

例如,学习“看”。教师做动作,学生猜字谜。教师将手举至眉梢,做眺望状。学生们高呼“看”!教师随即板书(,大篆),让学生们一起根据字形做动作。讲到这里已不需要解释,左上角的部件代表手,右下角的部件代表目,动作摆出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看”字。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活动环节,可以减缓他们的疲劳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原则

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字理识字教学的优势,也愿意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引入这种方法。但字理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运用,一定要遵循该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依据学生们的最近发展区来设定教学内容和难度。

1.引入字理要准确

字理识字不像拼拼音、数笔画、加一加等识字方法那样简单,可以拿来就用。它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汉字文化,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切不可想当然地信口胡诌,一定要查找到翔实可靠的资料。教师更不能为了图生动、有趣,而自造理论。这样做表面看似乎很热闹,课堂上教师花样百出,学生们边玩边学,效率挺高。但这种不准确的信息一旦扎根在学生脑海中,就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误导。对字理的解释,不是能够自圆其说就好,引入课堂时一定要保证科学、准确。

2.讲解字理要适度

教师在运用字理识字法教学时,一定要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做到讲解适度。有些字简明易懂,学生们早已熟识,这样的字就不必过多解释,仅出示一下字理图,划清汉字类别即可。例如,“山、水、田、土、木”等。有些字虽然常见,但字义并不为大家熟知,且常常被误写、误用。这样的字就要从字源上讲明讲透,并将其本义和引申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运用。例如,“司、矢、行、本、危”等。

讲解字理时,教师不要为了追求完整、透彻,而面面俱到,将一个字从古至今的每一次字理演变都呈现出来,只要选择其中最能清晰地表示其本义的字理图,解释清楚即可。但无论怎样取舍,都要本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模式的原则,切不可为字理而字理。

摘要: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架构汉字音形义的桥梁。新课改以来,识字教学研究逐渐升温,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进行了梳理和探索。本文以字理为基础,结合课堂教学实例,对该项识字教学的适用内容、应用方法和运用原则进行了实践研究和分析。

小学字理教学 篇5

立项号Xkt2013333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 吴小红所在单位汉阴县城关一小

课题研究

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调查我校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申报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参阅相关教学理论与识字教学专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起学生识字兴趣;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2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让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得到改变,让识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部件意义的理解,体会汉字意象之美,领悟汉字文化内涵,感受汉字独特魅力,增强自主识字能力。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课件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4年3月---4月)

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改进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验字理识字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为了激发识字兴趣,我们探究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猜字谜记生字。字谜是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以汉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同学们智趣双益。记得我教学汉字“选”时,出了字谜“一位老先生坐车走了。”待学生猜出后我又随机启发“你们会编字谜吗?”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把大刀把西瓜切成八块”(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金)„„.此时此刻,识字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我也体会到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2、编儿歌识字。孩子是听着顺口溜伴着儿歌长大的,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区别形近字“喝”和“渴”,我教孩子说“口渴想要水(氵),喝水要用嘴(口)”把字理渗透在顺口溜中。经过这样一说,这两个字就不会混淆了。

二、字理识字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借鉴前人字理识字经验的基础上,在实施识字教学实践时我从字理识字入手,探索研究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归纳整理出字理识字教学优点如下:

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少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效率高,效果好,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从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学生的错别字很少,即使有错,给学生讲明字理后就极少再错。汉字中形近字比较多,只有从本质上进行区别,才能真正提高识字效率。例如“晴”和“睛”只是一横之别,如果孩子明白了“晴”的“日”字旁表示太阳,和天气有关,而“睛”的“目”字旁表示眼睛。从字义上区别了这两个字,就不会出错了。

运用字理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近两年我们班在语文期末质量检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县之首,这主要得益于平时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存在的困难

及解决困难 的策略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方法以来,确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困惑:第一、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第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了让字理识字能在我校甚至更大范围内推广,首先就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只有教师本人掌握了字理识字的有效方法,对汉字的历史进行研究,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比如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购买专业的书籍资料;把字理识字教学作为校本研修的主题等。

2.让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有机地结合。学校要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鼓励学生多看书,以书为伴,提高识字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识字量、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为日后的大量阅读做准备。

小学字理教学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字理 巧识字

所谓字理,是我们当代运用比较广泛的识字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达到一种举一反三的效果。以下是我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针对汉字构字规律和特点总结出的几点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

一、图示法

在“六书”造字法中,象形是基础。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在象形字的教学中,我们可出示图画或实物,在图和字的对照比较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如对“燕”字的教学,我们先让广大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与文字“燕”字进行比较,看它们之间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北”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经过这么一分析比较,学生明白了古人造字的原理,在写“燕”字时,就没有学生将“燕”头部的那一短横漏掉了,因为少了那一笔,燕子就没有了圆圆的脑袋,燕头就没画完整,那哪行呀!

二、合成法

所谓合成法,就是将字体分解成若干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和分析构件的意义,然后再将这些构件组合在一起的方法。例“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三日为晶”“小土为尘”。通过这些实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这个字的整体,当分开后还可以学习分体。又如“聪”,由耳、口、心和两点组成,两点代表眼睛,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才能变得聪明。合成法是从构件与字的意义联系这个角度,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的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三、演示法

在会意字的教学中,有部分汉字需要创设情境,用人的肢体语言、实物或合作的表演等表示字理,达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的目的,从而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汉字。如我教“看”字时,这个字体看起来好像不是那么容易记并且也不是很好写。但是我要是用肢体语言展现给学生就会变得简单化。我把手放在眼上方,瞭望远方,问学生:“教师在干什么?“有的调皮的学生就说:“教师变成孙悟空了。”这个时候学我边写边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看“字,上面是一个”手“字,下面是一个“目”字。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识字,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歌诀法

汉字让我们广大学生学起来是比较烦躁的,尤其是有些汉字笔画繁琐而且结构难掌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把繁琐的汉字变得简单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一些儿歌进行字形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例如,为了区别“辛”和“幸”,我抓住它们上半部分的不同,用“一点”和“十分”辨析字形;用“辛苦”和“幸福”两词体现字义,并编成儿歌“辛苦一点,幸福十分”,沟通形、义联系。又如为了加深对“页”字旁的理解和印象,我们可编儿歌:“页字旁,头有关,一颗脑袋一顶帽,一条领带系颈上,一把胡须真漂亮,脸颊红红精神好。朋友朋友别烦恼,工作顺利心情好。”儿歌中有8个带有页字旁的字,学生通过对这些字的揣摩分析,即了解了“页”字旁的含义(与人的头部有关),又轻松地认识了一大串带“页”的字。这些儿歌深入浅出,既体现了字理教学的特点,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又照顾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用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进行讲解,生动活泼,对学生汉字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五、猜谜法

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趣味性,教师对于一些字的外形特点,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这个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络。这样,可以更好地营造我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大大地提高我们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春”字时,我采用课件设计了一个“字形魔术”,即用鼠标点击“春”字时,“春”字依次化解成三个部件“三”“人”“日”,接着出示风和日丽、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背景图,随即三个部件活动起来不断旋转着又拼成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字。学生看到这些奇妙的变化,不禁兴奋地拍起手来,欢呼着:“再变一次!再变一次!”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出来了,于是就对字形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我随即编成一则有趣的字谜:“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又如字谜:“又在村中”(树);“座位不正”(歪);“田里干活出力气”(男)“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七);“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臭)……这些带有韵味的字谜朗朗上口,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并且,潜移默化中,学生感到了汉字具有表意性的特点,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小学生这个阶段是初步认识知识的阶段。我们广大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顺者则兴,逆者则衰。我们的学习也是有规律的,包括我们的识字。我们要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汉字是在朗读一首优美的诗,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逐渐形成自己识字的能力,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从而,提高我们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浅析字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7

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从狭义上说, 汉字是学习语文的起点, 是小学生入学后首要学习的内容, 是进入语文殿堂的第一道关口, 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也是学习其他课程和日后发展的基础。因此, 识字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从广义上说, 汉字是继承中国文化命脉的载体。离开了汉字, 就离开了中国文化的根, 就会失去至为宝贵的财富。但识字过程却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如果学生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 并对识字产生积极兴趣, 就能自觉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综合汉字字理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识字教学的特点我感到“依据汉字本身的规律 (字理) 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心理) 进行识字教学, 当是最合理的教学, 简言之, 即是‘字理+心理=合理。’” (黄亢美老师) 。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 (心理) 最主要的是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 而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汉字最主要的就是讲析字理。因此,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 每次讲字理知识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和学生惊叹古人造字的精确, 赞叹一个个汉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图画, 一个个故事, 并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学生在记忆汉字的音形义当中, 他们的分析、观察、理解和想象能力得到培养, 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也得到了培养。

一、运用字理知识, 消灭易错字

在已往的识字教学中, 反复地机械记忆是我唯一能采用的办法, 尤其是对那些易错字只能让学生在反复的抄写中去加深记忆, 明知学生识字的兴趣却在这些反反复复的抄写、听写中逐渐消磨, 却也别无良策。可是当我将字理知识以故事、多媒体等适当形式穿插到识字教学中, 这困扰我许久的难题终于揭开了。例如, 学生在书写“仰”字时总会把右半部分与“柳”字的右半部分弄混, 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纠正, 甚至威逼利诱才能让学生“改过自新”。可是从字理知识来讲表示的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 我由此触发灵感, 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小课件:一个站在高台上的大人物面对这一个跪拜的臣子的画面逐渐抽象简化成“仰”字的右半部分。并告诉学生高高在上的人站在那可以看到腿, 而跪拜的人就看不见腿了, 而且跪拜的人要仰望高高在上的人, 因此, 在写“仰”字时可不能多了那一竖, 那相当于跪拜的人站起来在古代是要杀头的。经过这样一次生动的字理教学, 学生不但没有一个再把“仰”字写错, 而且还记住了一个字理小知识。再例如, 学生在书写“武”字时常会多写一撇, 在一个班级任凭教师说破了嘴, 这样的错误也不会改掉, 我以字理知识为依据, 设计了一组跨刀战士抽刀练武的视频, 并告诉学生:他们经常多写的那一撇就是战士的刀, 他们上战场的时候你定是要把战刀抽出腰间的, 如果你们写武字的时候非要让战士把刀, 别在腰里, 那就是让英勇的战士去送死。经过这样的一次教学, 学生在写武字时, 真的就没人再多写那一撇了。

二、运用字理知识, 攻克同音字难关

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 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要想认清同音字, 对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 因此, 这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使低年级学生正确区分同音字呢?我从字理知识入手进行尝试, 同样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例如, 对“检”与“捡”的区分:“检”字本是封书的题签, 我国古代书信或文书一度写在木简上, 然后用木匣装好封住并贴上标签, 对方收到木匣后首先要检查标签是否被启封过。若发现木匣的封条被损, 就要指出或追查, 由此引申出检讨、检举等词。由于这题签原来是写在木简上, 所以“检”字是木字旁, 右边表示读音。检查、检字法等词源于此, 而“捡”, 是要用手的所以是提手旁。依据这两个字的字理知识, 我把“检”字的相关知识作为重点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了讲解, 而用手去捡的道理显而易见, 一言带过, 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两个容易搞混的同音字区别开来。

三、运用字理知识,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小学字理教学 篇8

语文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基础学科,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能有丝毫马虎。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初步接触汉字教学必然会觉得力不从心,分析汉字的构成可以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规律并遵循特定的构造法则,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制度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二、字理教学法综合概述

字理教学法是以汉字的构成规律为研究出发点,通过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市政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提出是为了提高现代社会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教师在运用字理教学法之前需要对汉字的构成、来源以及含义具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并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根据汉字结构的不同字理识字有图示法、演示法、联想法等多种形式,而且,字理教学对语文教材基本没有要求,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汉字结构的统一特点就是点和线,对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发展历史等进行分析,可以将汉字的创造大致归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以及假借六类。对于没有语文基础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汉字不仅要会读、会写,还应掌握汉字相关的字义,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无疑具有较高的挑战性。对此,字理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简化。简化汉字的复杂度,从内部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教学原理对汉字进行规划整合,使学生在学习汉字期间具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汉字的内涵。

(二)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基础元素和全程指导元素就是汉字的发音、形态以及含义。字理识字教学法从汉字创造根源出发,巧妙的利用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直观精准的方式对汉字进行剖析,从而使识字教学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指导。此外,字理识字教学法敏感的抓住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将抽象的思维逻辑转化为直观有趣的探索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理解汉字,并吸收相关语文知识。

四、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一)分析造字法则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汉字并非凭空捏造,相反的,汉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造字原则。运用字理教学法时,教师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作为依据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必须承认的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虽然有待加强,但是他们却具有很强的想象力与模仿力。象形字与其所代表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外在关联,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例如在“爪”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令学生观察几幅鸟类的爪子,以绘画的形式较“爪”字呈现在课堂之上,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还能加强学生的理解程度。此外,“网”、“田”、“月”、“山”等汉字字理教学中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字理识字教学法最大的优势就是适合任意一版的语文教材,因为字理教学法是立足汉字宏观全局,针对每一种形式的汉字都有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时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字体构造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每种方式的精髓所在并做到可以随意切换。例如,在象形字的教学中可以将图示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对于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可以将点拨法与歌诀法进行联合运用,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汉字应用能力之后,教师还可以将猜谜法引进到课堂教学中。

(三)反复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运用字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通过对汉字的透彻理解,还可以有效降低学生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发生。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语文的灵活性与积累性,灵活性是指语文知识范围极广,内容多变,因此,语文学习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教师在应用字理识字教学法时,很可能在不知不觉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五、结语

字理识字教学法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良好的现实考擦依据,是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较为高效的一种手段。运用字理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汉字基础并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健.浅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2,23:251-252.

[2]袁勇.字理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作用[J].情感读本,2014,35:73-74.

[3]胡建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字理识字”法[J].学周刊,2014,27:228-229.

字理教学须适时有度 篇9

一、字理教学应找准时机

俗话说 :“好钢用 在刀刃上。”运用字理知识进行教学也是如此。字理知识的运用应选择最佳的教学时机, 用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上, 用于学生学习有困惑的时候, 用于合适的教学环节, 这样更容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运用字理, 在教学关键处提点。

一篇文章往往会有几个最富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重要词句, 这些词句如果在题目中, 就叫“题眼”;如果在文段中, 就是文章的“文眼”, 它们通常就是我们的教学关键点。教学时, 如果能紧扣题眼或文眼适当渗透汉字知识, 并辐射开去, 必将对学生理解、感悟全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 讲述的是生活贫困的渔夫夫妇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收养邻居孤儿的感人故事。文中渔夫的话:“哦, 我们,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关键词“熬”值得细究。可这样引导:“熬”字, 本义为“干煎”, 字从“灬” (“火”的变体) , 引申为比喻义“忍耐、坚持”。再引导学生想象在火上被慢慢煎熬的痛苦, 体会渔夫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助人的决心。接着用“挺”和“撑”两字与之比较, 使学生领悟到:“挺”“撑”与“熬”字义相近, 却不及“熬”字形象准确。“熬”字更能表现出渔夫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抓住“文眼”, 仔细推敲, 不仅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课文的内涵, 而且明白了掌握准确的字义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2.运用字理, 在学生困惑时解疑。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易理解的字词。因字典、文中注释都只讲字义而不分析字的形、音、义关系, 学生查字典或读注释了解字义, 却多是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教师要选择有效策略帮助学生, 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语境, 深入了解字理, 这样常常能化难为易, 又能使学生觉得汉字生动有趣。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的最后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理解是个难点。这是文言文句式, 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 容易根据生活常识, 把“家禽”理解为家里养的鸡鸭鹅等。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能借助“禽”的字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那将会水到渠成:出示“禽”的金文, 告诉学生“禽”是个形声字, 上部是“今”字, 做声旁, 因此, “禽”的韵母是in音;下部是有柄的捕鸟网, “禽”的本义为“持网捕鸟”, 后来引申为“飞行的鸟类”。本文中的“家禽”是两个词, 指的是“家里养的鸟”, 应读成“夫子家/禽”。这样一来, 学生既理解了文言文语言高度凝练的特点, 又解决了朗读的断句问题。

3.运用字理, 在恰当的环节点拨。

字理知识, 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反复思量, 有机地在各个教学环节穿插运用字理教学, 使它充分发挥不同的作用, 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3》中的“隔”字, 笔者曾听过某位教师执教, 她先出示“隔”字, 告诉学生:“隔”字有一个左耳旁。这个左耳, 和耳朵没有关系, 表示高大的土山, 有阻隔作用。再出示“台湾岛, 隔海峡”及中国地图, 从而让学生明白海峡同样有阻隔作用, 并让学生组词理解。

课上到这儿, 我觉得这位教师对“隔”的形义教学是很成功的, 在识字环节采用这样的字理教学, 以“隔”的部首理解字义, 简洁明了。接着, 这位教师话锋一转, 引导学生掌握字形:

师:“隔”字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呢? (出示“隔”的图解文样, 让生理解“隔”的右边为鼎状炊具, 上方表示蒸笼的好几个抽屉, 下方一横表示一口锅。强调不能写成两横。)

“隔”字学生确实容易写错, 这样的指导十分必要。可遗憾的是教师指导后却没有落实“写”, 这不但使讲“隔”的字理目的不明, 也使指导的作用大大减弱, 因为学生不写字实践, 对知识很快就会忘记的。如果在学生书写时讲这些字理, 字理的效果显然能发挥出明显的功效。

二、字理教学应把握尺度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灵活运用字理知识, 根据教学所需而定, 注意把握好字理知识运用的准确性、深与浅及选用的合理性, 有节度、有方法地传授字理知识, 使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才能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1.仔细斟酌, 正确选用。

在教学中应用字理知识须准确。教师应严格按照字理知识分析汉字, 切不可随心所欲地解构汉字, 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不科学的解释。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部分教师还是存在随意解析汉字的问题。如有位教师是这样区别形近字“即”与“既”的:

师: (出示汉字“即”与“既”, 并在字上注音。) 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请读这两个字, 边读边思考它们的声调与字形的右部有什么联系。

(生说不出)

师:“即”的右部是两笔, 它的声调是———

生:第二声。

师:“既”的右部是四笔, 它的声调是———

生: (恍然大悟) 第四声。

这位教师的字理分析显然是极其可笑的。“即”与“既”可这样引导区分:“即”, 甲骨文为, 像一个人跪坐在盛有食物的器皿前面, 意思为入席就餐。而“既”, 甲骨文为, 字形像一个人张嘴转过头, 表示已经吃饱不再吃了, 本义是已经, 引申为完成、结束, 意思与“即”相反。我的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运用科学的字理, 才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汉字。

2.深入浅出, 形象易懂。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 应该化难为易, 利用字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易错易混淆的字, 而不是故意为之, 使它成为课堂的一种负担。教师应该在自己理解汉字构字原理的基础上, 用生动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 学生自然易于掌握, 兴趣盎然。

有位教师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玲玲的画》一课时, 生动地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幅”与“副”, 让人印象深刻:

师:“幅”是个形声字。“畐”是声旁, 原写作, 是酒坛子的象形。“巾”是它的形旁, 表示布帛的宽度。“幅”可以当量词, 指有一定宽度、一定面积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一幅———

……

师:“幅”有个双胞胎兄弟, 就是“副”。“副”字从“刀”, 表示分开。原指把酒坛子分成两半。后来就引申为形容两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它可以当量词, 表示一双。谁能说说 , 你见过一副———

生:一副筷子、一副手套。

生:一副眼镜、一副对联。

看, 这位教师把“幅”与“副”深奥的本义, 通过生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传授,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两个形近字的不同含义, 真可谓精妙, 有事半功倍之效。

3.因字而异, 找准角度。

对于一些学生难掌握、易混淆的生字, 或是有助于深入体会文意的字词, 为了让学生正确了解字义, 应视不同的汉字和不同的情况, 选择恰当的方法, 不然可能将简单的字义复杂化, 增添学生的负担。

如“看”字的教学, 可采用溯源分析的方法:“看”在篆文中写作, 也写作, 为举手遮光、远眺侦察之意。后者的指战旗, 表示将领远眺观察。选择后者分析, 有更多汉字文化, 语文味可能更浓, 但是, 这样的分析对于一年级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其实, 可以不用追溯古文字形, 直接从现代字形入手:“看”是个会意字, “目”上有一只“手”, 表示用手遮光眼睛看得清之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当即就能理解。

浅谈字理识字教学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总体目标与内容第6条明确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汉字具有图画性、表意性的特点,可以适度地运用字理识字进行教学。教学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辅以抽象的概括的思维。教学中有机地将汉字由形象生动的画面到抽象概括的图形再到楷书进行演变,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演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感受到汉字形韵之美。

一、字理识字的意义

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的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字理识字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识字能力,感受汉字深厚的内涵。

(一)激情助趣

字理识字能把枯燥的汉字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有趣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学“灭”字,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验演示: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在火苗上覆盖一个铁盖。学生观察到火苗被熄灭了。教师此时就可以板书:火-灭。直观的演示了“灭”字的由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沙”———河水少了沙子露出来了;“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投入到汉字的探索之旅。

(二)巧识字形

字理识字可以突破字形方面理解和识记的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初”字为什么是“衤”我们从古文字形演变到楷书的过程就可以明白:“初”是做衣服时拿着剪刀在裁剪布料,

所以是“衤”。这样的教学化难为易,更利于学生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法等方面识记汉字的音、形、义。

(三)理解字义

字理识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字义。例如,“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果树,树上三只小鸟伸着脖子等待大鸟来喂食物,三只小鸟可以演化为巢上面的三个“撇折”,“巢”就是小鸟住的窝,字义跃然纸上,无须赘述。

二、字理识字的方法

(一)独体字的教学

汉字一般以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形式呈现。独体字一般为象形字。象形是最早的造字方法,以描摹事物的形状为主,辅以抽象概括的图形,极其形象地展示了汉字的结构特点。独体字一般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成。教学独体字时我们可以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找到图形与字形的关联点,再进行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找到图形与字义的关联点,再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图字结合,篆楷比照,让学生深刻地感知汉字“象形”的特点。典型的“日”字教学: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像太阳的形状,再演变成像太阳的圆形,里面一点是太阳发出来的光;再拉长逐渐形成现在的“日”字。

掌握了汉字的构形原理,了解了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习合体字打好了基础。

(二)合体字的教学

合体字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有限的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和偏旁组成数以万计的汉字。如何利用字理进行合体字的识字呢?

1. 根据部首归纳求同法。部首是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汉字的部首系统有以下几种。

(1)形体部首系统。例如,一、丨、乙、丿等,与字义没有明显的关联。

(2)形位型部首系统。例如,分的“八”部,反的“又”部,腾的“马”部等,这些与字义或有关或无关。

(3)形义型部首系统。这是以表意的偏旁作为部首,也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时,要引导学生对同部首的汉字进行分析归类。如“艹”部———花、草、苇、苗、芽、菜……都和草本植物有关联,由形知义。

合体字的字理识字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望文生义。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地加强。

2. 抓住特点比较求异法。

对于一些形近字或同音字,学生经常张冠李戴或丢三落四。对此我们可以根据字理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如:“低、底、纸”,我们认真观察后可以这样识记“低头看底下一定有东西”,所以这两个字下面一定要有“丶”,而“纸上是不能有污点的”,所以“纸”字下面没有一“丶”。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了。

3. 依据字形辩证合成法。

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部件义之和。因此,会意字的教学应先将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学生了解了各部件的意义再连缀起来,因义识形。如:“尖”,由“小、大”组成,字义即为上小下大的东西;“卡”字由“上、下”组成,即上不来下不去,卡住了。

字理识字教学符合汉字构形规律,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和直观教学的原则,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教学操作性强并且具有可重复性、开放性、兼容性。当前,我国识字教学方法有二十来种,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集各家之大成是识字教学研究的方向,字理识字教学实验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小学字理教学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法;六书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古老的文明传承给我们留下了有温度的,有气味的,有感情的,有魅力的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所有内容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蒙教育,是学习文化的起点。小学生识字成效不仅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还影响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表二的100个“四会”字为例,阐述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汉字是通过构形直接记录语义,间接记录语音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古老的汉字形体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将汉字文化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汉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缺一不可。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能更好的将汉字形声义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

一、借助图画发现字理,使识字教学更加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在识字教学中,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也是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的关键。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发现字理,让学生产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际事物描画出来的,象形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它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直观性。

在识字教学中,可根据字形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接着演示汉字的原始状态和演变过程,以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如“雨”字,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出示“雨”字的整个字形演变(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结合猜一猜,画一画,认一认的方法进行识字。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雨”字本身,更多的是对“雨”字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材中,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力较强的独体字时,课本里都会以“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3出现,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利用这三者进行比照教学。如在进行“水”字教学时,可先出示甲骨文的“水”字图然后进行“水”字的字形演变,由甲骨文发展成为篆书之后再是楷书的“水”。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对于象形字可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而不是仅仅把文字图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二、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重现会意字的原意

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在学习“聪”字时可采用对“聪”字进行分解的方法学习。“聪”字甲骨文形体为,由此可见,“聪”字与“耳、心”有关。“耳”的本意为耳朵,“ 心”的本意为心脏,结合起来两者之意就是耳听心辨,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这便是聪明的体现。汉字是有情感,有联系的,因此在“聪”字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拓展。为什么在古文字里面,“聪”字和“葱”字会是同一个部件呢?那是因为古人把“通达”作为聪明的具体体现。香葱因其气味有通达之效,因此香葱的“葱”其字形才会与“聪”会有一个共同的构件。

三、通過类比推理和辨析,灵活运用字理进行识字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汉字虽然是方块字,但是每一个汉字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开来的。如在学生学习“人”字之后,在学习到与“人”字相关的字时,便可以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人”字的字形很简单,由一撇一捺两个笔画构成,但它包含了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的甲骨文形体是,一个面朝左站立着的一个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一笔是手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这个字形记录的是人的侧面站立形象。在现代汉字中,人部绝大多数的字都是在字的左边加上一个“亻”旁,如“俊、儒”表示人的德性,如“傲、俭、仁、侈”表示人的行为,这些具有相同表义部件的字与表义部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以“人”字为基础,古人还创造了许多与“人”有关的字,如“从”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一个跟从一个,表示前后相从之意。又如“比”由两个面朝右侧立的人组成,表示两个人紧紧的挨在一起,所以,我们可看出“比”字的本意是靠近、并列或挨着由此便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见,了解部件所表的含义,以之为圆心扩散则可以认识与之有意义联系的一系列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四、在字理析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人造字时,会把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习惯以及人文发展也融入了构字之中。例如“家”字,现在我们常说的家就是人居住的地方。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个“离家”当然是指“人”离开了家乡。可是甲骨文的“家”却以“屋内有豕(猪)”为“家”。篆书中的“家”也是“屋内有豕(猪)”为“家”。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在上古人们的牧业是从养猪开始的,有猪的地方就是家存在的地方,可见猪对人们的重要性。仅仅一个“家”字,我们就能看出上古人们的生活形式。又如“祝”,甲骨文字形,左边表示神灵,其右是跪着的一个面朝左的人,双手伸出,表示祈祷,求福。在篆书中,表示神灵的部分更加明确,表现了上古人们对待神灵的尊重和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祝愿与祈祷。在汉字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的轨迹,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悠长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背后,我们重新去追寻那些汉字曾经发展过的脚步,可以感受到汉字中带有的传统文化魅力是巨大的。从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对小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运用字理教学,轻轻松松学汉字 篇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也就是说有一半多的汉字要在低年级的两年内完成,而且一年级开学一个月还要学习汉语拼音,因此识字的压力很大。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语文教学中的识字难、析词难,变为不难呢?如果是参加过字理教学研究的老师,就应该有正确的答案了,那就是在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进行字理识字。在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字理识记象形字

象形字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这一类文字最容易识记了。而一些象形字如牙、犬、象、衣、女、电、雨、鱼、鸟等,发展到现代大都已经不再象形,我们可以通过追溯字源,展示对应的古文字字形,这样学生理解了该字的形义关系,进而能正确记忆汉字。如教学“臼”,常规的教法是先拼读音,然后讲字形结构,再说笔画、笔顺,最后强调里面的两横不相连,并且还用红色的笔标出易错的这两短横,但无论教师怎么强调,仍有不少学生把“臼”写成“白”。运用字理教学法,我是这样做的:拼读后析解字理,先告诉学生“臼”是象形字,然后演示“臼”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体的历次演变过程,并且一边演示,一边讲述,这个字像一个舂米用的石臼之形,中部下凹,里面的两短横是谷物,所以不能相连,上面张开一点儿小口以方便放置谷物。这样讲解,学生不但了解了字的造字来历,而且还了解了古代人的一些生活故事,加深了记忆,错别字就少了。

又如“鸟”字的教学,课件出示鸟的图片,接着出示“鸟”的甲骨文、小篆和现代文,让学生对照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这样,就把“鸟”这个抽象的字变成了具体的画面,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起来了,大脑接受了这个信息,借机认识了这个象形字。同时,通过对“鸟”字的认识,拓展到和飞禽有关的字都有鸟字旁,并让学生举例说出带有鸟字旁的字,这样就认识了一组字。

我还不满足,把“乌”字和“鸟”字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鸟字去掉眼睛就成了乌。我追问:是因为乌鸦没有眼睛吗?学生被问住了,瞪大眼睛等着答案,我趁热打铁说:“不是。乌鸦也是一种鸟,但由于全身都是黑色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所以就省掉眼睛以突出乌黑一片的特点。”这样的教学,学生对识字兴趣很浓,探究意识更强了。

二、运用字理识记会意字

会意就是把在意义上可能发生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进而表示一个新的意义。会意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表示的意义要从字与字组合的关系上显示出来。会意字从其部件的组合方式上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同体会意,如从(两人一前一后,表示跟从)、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古代的“三”表示数量多)等;一是异体会意,如桑(很多手在桑树上采桑叶)、莫(日落草丛中,表示天色晚)、灭(用东西把火盖灭)、付(以手持物交付给别人)、枣(上部分表示枣树长得高但有刺,没办法攀爬,只好把枣子用长棍子打下来,下面两点指的是掉落的果实)等。把会意字的组构规律教给学生,学生就能触类旁通,轻松快乐地记汉字。

教学“染”字,跟学生讲清染色需用水,而且染色需要重复多次,古人用九表示,颜料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如此解析,学生就知道了“染”字从九,从木,从水的理据。

学生常将“休息”写成“体息”。为了纠正这个混用现象,在教学“休”字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休”字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是一个人靠在树旁边“休”息呢!我补充讲解:这是会意字,用“人”背靠大“树”之形表示休息之义。而“体”是比较抽象的会意字,用“亻”和“本”合体,表示身体是人的根本之意,学生再也没有写混这两个字。

三、运用字理识记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了解其构造规律对认识汉字和进行识字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形声字由表意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组合而成,其形与声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对等式的六种类型: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闻、闷)、外形内声(园、匣)。分散式的两种类型:形被拆开(裹、街)、声被拆开(随、辩)。还有一种不规则的偏角式:形偏一角(颖,禾形顷声)、声偏一角(旗,声旁是其)。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这些组合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在教学形声字时,我喜欢用教一个挖一串的方法,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字,而是一串字,也就是说教一个得一串。如,在学生学会了基本字“清”后,我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规律去识记,并加上顺口溜“有水清见底,有日好天气,有心好心情,有目眼睛亮,有言真客气,有虫是蜻蜓”,这样一来,学生就掌握了“清、晴、情、睛、请、蜻”这一串字意不同的形近字。教“跑、炮、泡、抱、袍、咆”时,我用顺口溜“有足快快跑,有火震天响,有水能沏茶,用手来拥抱,有衣当长袍,张口来咆哮”,让学生识记这一串形近字。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在学新字的时候就能触类旁通,根据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抓住这些字的不同形旁来区别、识记这些字就轻松多了。

字理是一门科学。教学中对汉字依据字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那么,所学的汉字就能意义识记,持久不忘,运用字理教学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安全舒适下一篇:居家健康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