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认知功能(共12篇)
术后认知功能 篇1
随着社会的发展, 医学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以前不能耐受手术的老年患者得以接受外科手术的治疗。而同时我们发现老年患者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很高, 影响患者的预后。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其他并发症增对, 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还有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即阿尔茨海默病, 这对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危害, 也加重了社会负担。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都认为于手术后会出现短期的认知功能损害[1], 研究证实, 在行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60岁以上的可高达3%-61%[2]。POCD即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多指术前无精神系统疾病的病人, 在麻醉、手术后出现的情感、行为、社交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POCD的表现不仅包括记忆受损、社交能力障碍、本体认知感觉障碍等, 还可伴随一系列的情感行为改变, 如焦虑、狂躁、抑郁等。本文对目前POCD的研究和防治进展做一个综述。
1 POCD发病因素
POCD的发病因素没有确切的结论, 目前认为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的改变在手术打击, 麻醉药物, 术中缺氧等的影响下可能加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而导致POCD的发生, 尤其是脑的代偿功能减低的同时往往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目前各研究表明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调, 神经元损害, 炎症因子高表达相关。
1.1 基础因素
1.1.1 年龄目前, 我们认为大于65岁的患者出现POCD的危险性明显提高。
从POCD的发生率比较, 年轻人的发病率仅为年龄高于65岁的老年患者的十分之一, 而年龄大于75岁的老年患者比65~75岁之间的患者又要高出3倍[4]。而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的改变引起。大脑皮质萎缩体导致神经元体积缩小, 突触和树突减少, 神经元数量减少, 胶质细胞增生, 而胶质细胞激活时会产生炎性因子抑制神经元长时程电位, 之后可致认知功能异常, 脑内乙酰胆碱减少且胆碱能突触数量减少, 受体亲和力降低, 而乙酰胆碱是参与了记忆, 学习等认知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在大脑里由于一些功能性神经元的减少,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酪氨酸普遍减少, 神经递质受体对神经递质分子的亲和力降低如多巴胺受体等[5], 麻醉和手术都有可能使这种退行性改变更加严重从而引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1.1.2 术前基础疾病根据报告, 术前合并糖尿病, 冠心病或者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术后POCD的发生率显著升高[6]。
糖尿病对POCD的影响机制可能是由于缺乏神经营养因子 (NTF) 、神经细胞存活信息转导通路不通畅引起脑组织灌流不足、信号转导通路障碍引起神经细胞凋亡[7]。冠心病患者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往往会受到脑血管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血压下降时由于调节功能失效就会造成脑血流量降低、脑灌注的不足从而损伤脑神经细胞[8]。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呈正相关, 随着动脉收缩压的增高, 其认知功能逐渐减退[9]。
1.1.3 受教育水平ISPOCD发现受教育水平与POCD的发生率
呈正相关, 受教育的时间越长, 就越能维持认知、提高价值观或者增加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提高患者的抗损伤能力[10], 但这些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1.4 遗传因素近年发现基因表达物中的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能增加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危险性[11], 而认知功能障碍是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
1.2 手术类型手术所引起强烈持续的应激可以导致海马的损害, 从而影响POCD的发生[12]。
研究显示认为手术不同, POCD发生率也不同, 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POCD发生率在上腹部手术为7%~17%, 骨科大手术可达13%~40%, 心脏直视手术为25%~77%, 主动脉瘤手术为46%, 肝、肺移植手术为50%[13]。
1.3 麻醉方式不同麻醉方式对POCD的影响一直存在分歧。
因为全麻和局部麻醉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着大脑血流和代谢, 从而推想两组麻醉方式对POCD的影响不同的。相关学者统计1966-2003年PubMed数据库发现, 采用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的患者POCD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14]。但也有报告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15], 还有研究发现全麻后POCD发生率高于低位的蛛网膜下腔麻醉[16]。此外也有国外报告全麻后老年患者发生POCD只在术后1 d的结论[17]。所以目前大部分专家都认为麻醉方式不会对POCD造成太大的影响。
1.4 麻醉药物
1.4.1 麻醉前用药
有研究显示抗胆碱能药物因为作用于中枢胆碱能系统可引起与剂量相关的记忆功能的损害。阿托品导致遗忘作用比东莨菪碱弱, 且术后不易出现谵妄, 但是可明显降低数字记忆能力。研究显示在其他条件一致时, 使用阿托品后一些术前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出现明显的病情加重[18], 正常患者在术后出现短时记忆受损, 数字记忆能力下降, 这些可能与老年人中枢胆碱能功能减退有关。
1.4.2 麻醉中用药
研究认为, 麻醉中用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如对胆碱能系统的抑制, 对神经突触的影响等对POCD产生影响, 苯二氮卓类药物常用的咪达唑仑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以及网状结构的苯二氮卓类受体, 因其产生的顺行性遗忘作用而可能引起术后早期的POCD, 而逆行性遗忘作用于剂量有正相关的关系, 剂量越大出现POCD的可能越大, 但也有研究发现术后7 d, 苯二氮卓类药物与POCD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19]。吸入麻醉药是使用时间较长的一类麻醉药广泛应用于临床, 通过抑制中枢胆碱能系统, 从而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20]。有研究表明七氟烷比异氟烷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 动物实验发现异氟烷会影响新生大鼠成年后的学习和认知功能, 七氟烷却能通过下调白介素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认知功能[20]。近年来随着七氟醚广泛应用于临床, 七氟醚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七氟烷可抑制海马突触的长时程增强以及阻断突触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传递, 影响学习和记忆, 剂量依赖性抑制NMDA受体功能, 在使用较低浓度时该作用不明显, 所以在老年患者全麻术中合理使用较低浓度的七氟烷对POCD的发生影响较小, 对老年患者脑功能的不会出现长期的影响。丙泊酚是另外一类常用的全麻药物, 可能会对认知功能有短期的影响, 其对POCD的影响主要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研究。国内有研究证实反复注射异丙酚可导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减退[21], PALOMS等[22]的动物实验证实注射丙泊酚和硫喷妥钠后大鼠脑内APP蛋白和mRNA水平未发现明显变化, ECKENHOF等[23]的研究发现发现高浓度的丙泊酚可产生细胞毒性, 影响细胞的稳定性;丙泊酚对POCD的影响还有待证实。
1.5 麻醉中病理生理因素
1.5.1 血压
术中麻醉管理中应尽可能控制血流动力学的平稳。研究证实在一定范围内的低血压 (平均动脉压>50 mmHg) 产生的精神和心理轻度变化对日常生活和短期记忆并无明显影响, 低血压组和正常组在POCD的发生率上没有明显差别, 而在高血压组, 收缩压每增加10 mmHg, 认知功能减退的可能性就提高7%, 而当收缩压高于160 mmHg, 认知功能减退的可能性明显提高[24]。但是当平均动脉压<50 mmHg时, 出现的低灌注会损伤大脑的重要区域如海马区神经元、基底节等, 出现细胞损伤, 引发POCD。
1.5.2 通气状况
低氧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取决于缺氧的程度, 轻度缺氧使脑内乙酰胆碱合成减少, 中枢神经递质反应很敏感, 当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缺氧性脑损害时可能延缓发生癫疴和死亡的概率。过度通气是否有利于防治POCD没有明确的结论, 研究发现过度通气可导致低CO2血症使脑血管收缩, 使术后一周内的精神运动反应时间延长[25], 但也有研究提示相反的结果, 因为过度通气使脑血管收缩, 脑血流量减少, 而随之进入脑部的有害物质减少, 从而降低了POCD的发生率。
1.6 术后情况
术后疼痛以及术后感染是和POCD相关的重要因素, 有文献报告, 术后疼痛可以诱发POCD, 有效的术后镇痛可以减少应激反应而预防老年人POCD的发生。术后高热会出现神经递质、氧自由基大量释放导致细胞损伤而增加POCD发生的危险[26]。
2 POCD的诊断
POCD的发病机制不明, 缺乏客观的诊断方法一般只能根据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相关一些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上有很多量表如韦氏成人记忆量表 (WMS) , 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 (MMPI) 等,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 简单又方便使用较广, 评分内容包括: (1) 时间定向; (2) 地点定向; (3) 记忆力; (4) 注意力和计算能力; (5) 表达能力; (6) 数字倒背测验, 计算所有患者术前的MMSE测试评分分值的标准差, 以术前分值为对照, 术后某项MMSE评分下降等于或超过一个标准差即认为该患者出现了术后恶化, 而出现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恶化就可以记为阳性病例认为该患者出现POCD[27,28]。
3 POCD的预防
研究表明我国全麻术后老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很高但是当下对POCD的治疗方面尚无定论, 预防成为重中之重。 (1) 术前筛查对术后可能出现POCD的高危病人通过内科治疗调整基础情况, 加强术前心理治疗, 术后随访。做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发生POCD的风险。 (2) 围麻醉期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以及适合的药物, 术中注意监护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维持适中的平均动脉压, 控制麻醉深度, 保持呼吸循环稳定, 提供充足的氧供, 维持内环境稳定, 维持体温调控机体接近生理状态, 确保围术期平稳降低POCD的发生率。
4. POCD的治疗
对于POCD的治疗目前没有特效药物, 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多为针对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 只能早期的诊断, 预防来干预。一旦发现患者出现POCD首先要纠正一般情况, 明确有无缺氧, 血流动力学, 水电解质紊乱等, 其次才是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枢系统的损伤, 保护神经元, 避免脑损伤。很多研究均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与POCD有一些共同的病理基础, 而且认知障碍的症状与轻度痴呆相似, 理论上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效的药物对POCD都有一定治疗作用。
4.1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27] (尼莫地平) 能选择性扩张脑血管,
防止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损伤以及减少钙超载导致的神经元损害。
4.2 PPAR-r激动剂
PPAR-r激动剂可以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可能机制是其可以抗中枢性炎症。
4.3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在脑外伤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 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作用, 抑制兴奋性突触传递, 减轻或避免脑损害。
4.4 自由基清除剂[28]
缺血缺氧时增多的自由基是引起脑损伤的重要物质, 旦会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引起细胞损伤。目前发现多种自由基清除剂如VitE、甘露醇, 别嘌呤等都可以防止自由基所诱导的损害, 但其具体作用, 还需要深入研究。
4.5 利多卡因有研究[29]
显示静脉使用利多卡因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总的来说POCD的病因复杂, 发病机制不明确, 治疗手段不确切, 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 危害时间可维持数天, 数月甚至数年, 严重影响老年人术后生活质量, 增加社会负担。从麻醉方面出发, 临床急需了解是麻醉药物和麻醉方法和老年人POCD的发生发展的关系, 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各项基础学科对老年人POCD发生机制的研究, 我们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了初步的了解, 更为深入的认识了麻醉方式及其使用的药物对人体的影响;逐步明确的POCD发病机制;缩短手术时间, 改良手术方式, 筛查易感人群做到早期预防, 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缩短病人住院时间。从各个危险因素上来控制老年人POCD的发生, 寻找适宜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我们要不断努力实现对老年人POCD早发现, 早干预, 早治疗。
术后认知功能 篇2
缺省推理:认知语境的功能实现
如何在一定语言形式的基础上,根据语境进行语用推理,从而确定话语的意义,这是语用学和语言逻辑一直寻求解决的.问题.日常话语理解中的语用推理是根据认知语境所做的缺省推理,它是一个双层推理系统.在这个推理系统中,大推理系统内嵌一个小推理系统,认知语境中的明示语境和缺省语境分别作为该缺省推理中的显性前提和隐性前提而存在.
作 者:黄华新 胡霞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刊 名: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4(2)分类号:B81-05关键词:认知语境 缺省推理 显性前提 隐性前提
术后认知功能 篇3
关键词 老年人 术后认知障碍 全身麻醉
目前POCD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1]。尽管目前在麻醉技术、监护仪器和手术操作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其在非心脏手术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2]。本文分析我院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及其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择期行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65~83岁,体质量45~77kg,根据美国麻醉学会麻醉术前评估(ASA)Ⅰ~Ⅲ级,46例患者行普外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普胸外科手术15例、骨外科手术7例、妇科手术6例。术前大部分有焦虑情绪。排除标准: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精神药、抗抑郁药物,有严重听力和视力障碍,不能正常交流者。
评价标准[3]:神经精神功能测验分别在术前,术后24、48、72小时由专人进行神经精神功能测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如。各测验项目术后值与术前值相比功能降低等于或超过术前值的20%判定该项目出现术后功能恶化;一个患者术后有2个或2个以上的测验项目出现功能恶化判定该患者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和安定8~10mg。以咪唑安定0.05mg/kg、乙醚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琥珀胆碱1.5mg/kg,静脉注射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术中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2~4mg/(kg·小时)和瑞芬太尼6-10μg/(kg·小时),间断吸入异氟醚调整麻醉深度。术毕前10分钟停用上述麻醉藥物,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
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
结 果
POCD发生率:本组46例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有17例出现POCD,发生率36.96%,各手术种类之间POCD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评分比较:术前评分POCD组与非PO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OCD组24、48小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小时POCD组评分有所恢复,虽较术前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OCD组术后24、48及72小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疗效评价:在确诊为POCD后均立即进行积极治疗;17例给予安定或咪唑安定5~15mg分次静注有效,5例无效,后改用异丙酚静脉持续泵注1~2mg/(kg·小时)。其余29例密切观察病情,未行药物治疗,直至出院。无1例出现严重精神系统后遗症。
讨 论
POCD的诊断需要经过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脑功能的各个方面,如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的速度、灵活性和记忆力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测试是韦氏记忆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侧重于大脑功能的认知方面,排除了情绪和意识异常等因素的干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信性,且简便易行,适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本组17例确诊为POCD,经积极治疗,无1例出现严重的精神系统后遗症。是否有远期的后遗症有待进一步的随访结果来证实。为了预防或减少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后POCD的发生,除了提高手术麻醉技术和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外,术中重视脑保护也是一个新的预防途径。
综上所述,研究老年患者POCD,从引起POCD的相关因素着手,在围术期予以妥善处理,积极预防及治疗,对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医学、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兰英,林财珠.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8-10.
2 李静.老年患者非心脏术后认知功能障碍[J].医学综述,2009,15(20):3107-3109.
3 潘丽峰,王东信,李军.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8(5):510-514.
术后认知功能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择期ASAⅠ~Ⅱ级行鼻内镜手术患者48例,性别不限,年龄20~6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排除静催眠药、抗胆碱药以及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药物史,术前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iniMe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排除有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患者。
1.2 方法
(1)麻醉与监测麻醉气管插管后随麻醉维持用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TIA组:丙泊酚6~8mg·kg-1·h-1,及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SNA组:吸入七氟醚(吸气末浓度1.2~1.5MAC)及氧化亚氮(氧化亚氮与氧气流量比为1.5:1,氧流量1.0L·min-1)。维持PETCO2在35~40mmHg(1.0kPa=7.5mmHg)之间。应用Aspect-2000型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监测并记录BIS值,麻醉中调节麻醉药输入速率或吸入浓度使BIS数值维持在40~50之间。手术开始后两组均泵入硝酸甘油1.0~3.0μg·kg-1·min-1,艾司洛尔20~50μg·kg-1·min-1行控制性降压,MAP下降为基础值30%左右,不低于60mmHg。术毕鼻腔填塞时停止降压及麻醉药。拔管指征:能听从口头指令,能睁眼,呼吸频率16~25次/分钟,潮气量300ml以上以及SpO2不低于95%。应用舒芬太尼2μg·kg-1、昂丹司琼0.2mg·kg-1加入0.9%氯化钠盐水中配制成100mml,2ml·h-1术后静脉镇痛。
(2)认知功能测定采用MMES测定病人认知功能。MMES最高分值为30分,≤23分者为判断认知功能损害的指标,MMES测试下降2分以上为认知功能下降的指标。
(3)观察指标术毕停药后记录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后即刻及术后1h、3h、24h的意识状态即OAA/S评分。麻醉诱导前MMES值为基础值,术后1h、3h、24h对病人进行MMES评分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SNA组比较,*P<0.05;与术前、术后3h、术后24h组内比较,#P<0.05;与术前、术后24h组内比较,△P<0.05
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控制性降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相关指标比较:①术后恢复质量比较:TI 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少于SNA组(P<0.05);TIA组拔管即刻OAA/S评分高于SNA组(P<0.05),两组术后3h、24h0AA/S评分没有差别(P>0.05)(表1)。②围术期MMES评分比较:TIA组术后1h及SNA组术后1h、3hMME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h及3hMME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 MMES评分均恢复28分以上。术后1hTIA组有6例(25%),SEA组有13例(54%)病人有认知功能损害(MMES值≤23分),术后3h TIA组有2例(8%),SEA组有6例(25%)病人有认知功能损害,术后24h两组病人认知功能都已恢复。③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
3 讨论
全身麻醉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C0PD)是术后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表明,P0CD的发生与术中麻醉药的选择、麻醉方式、术前病人的认知状态及术中麻醉事件等多种因素相关。有研究发现,应用短效麻醉药,P0CD仅发生在术后第一天。但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及地氟醚等短效麻醉药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报道不一。Sneyd等[3]认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术后定向力恢复及认知功能恢复的时间比七氟醚复合笑气麻醉更快。而Biedler等的研究认为七氟醚复合芬太尼麻醉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更快恢复认知功能,Biedler认为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麻醉药本身药理特点、研究方法及术中监测手段等不同导致。
BIS是目前被认为能反映麻醉深度中睡眠成分且能实时连续监测的脑电指数。研究表明,BIS指数与丙泊酚、七氟醚、地氟醚等麻醉药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指导术中麻醉药的用量以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4]。为了准确及客观评价本研究,我们结合监测术中BIS值维持在40~50左右来反映同一麻醉深度来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术中BIS值维持在40~50左右时,静脉麻醉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早于吸入麻醉组,而静脉麻醉组在拔管即刻的OAA/S评分高于吸入麻醉组,而且静脉麻醉组的术后躁动比例要小于吸入麻醉组,综合评定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质量要好于吸入麻醉组,这与Sneyd的研究结果相似。
在本研究中,认知功能的评定采用MMES方法,此测试法侧重于大脑功能的认知方面,排除了情绪和神志异常等因素的干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h的MMES评分与术前及术后24h的MMES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1h均有认知功能的损害,而七氟醚组术后3h的MMES评分与术前及术后24h仍有差异,且术后1h、3h七氟醚组认知功能降低的病人例数明显多于静脉麻醉组,因此本研究发现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快于七氟醚组。
本研究所选择病例为行鼻内窥镜病人,术中均采用了控制性降压技术,血压降低幅度为基础血压得20%~3%,MAP不低于60mmHg,既往的研究表明,适当的控制性降压不影响术后病人认知功能的恢复[5]。术后镇痛时阿片类药物剂量较大时可使病人嗜睡产生过度镇静影响认知功能的评定,但是术后疼痛应激也可影响术后认知功能,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了统一标准配方的术后镇痛,以消除镇痛药物和疼痛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术中BIS值在40~50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均可引起鼻内镜术后患者发生短时POCD,但静脉麻醉组患者术后POCD持续时间较短,且术后恢复质量要好于吸入麻醉组。
摘要: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TIA)与七氟醚复合笑气吸入麻醉(SNA)对鼻内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0CD)的响。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鼻内镜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TIA组24例;SNA组24例。手术期间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40~5间。于术前及术后1、3、24h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测试法(MMES)评定病人认知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①TIA组术后1h及SNA组术后1h、3h MMES评分与术前比较和两组术后1h、3hMME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组病人MMES评分均恢复至术前水平。②TI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少SNA组(P<0.05);TIA组拔管即刻OAA/S评分高于SNA组(P<0.05),③两组病人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两组患者术后均发生短时POCDTIA组患者POCD持续时间较短,且术后恢复苏醒质量要好于SNA组。
关键词:麻醉,全身,认知功能,手术后
参考文献
[1] Farag E,Chelune G J,Schubert A,et al.Is Depth of Anesthesia,as Assessed by the Bispectral Index,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Recovery?[J]Anesth Analg,2006; 103(4) :633~640
[2] Theodorou T,Hales P,Gillespie P,et al.Total intravenous versus inhalational anaesthesia for colonoscopy:a prospective study of clinical recovery and psychomotor function[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1 ;29(2) :124~136
[3] Sneyd JR,Andrews C J,Tsubokawa T.Comparison of propofol/remifentanil and sevoflurane/remifentanil for maintenance of anaesthesia for elective intracranial surgery[J].Br J Anaesth,2005;94(6) :778~783
[4] Valentim AM,Alves HC,Silva AM,ey al.Effects of depth of isoflurane anaesthesia on a cognition task in mice[J].Br J Anaesth,2008;101 (3) :434~435
术后认知功能 篇5
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从认知学的角度分析了隐喻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指出由于人自身的生理构造和感官的人类学局限,他们倾向于把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做同一种事物来谈论,其结果必然就是隐喻的产生;说明了隐喻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揭示了隐喻的两大功能,即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引导人类经验和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作 者:王勃然 WANG Bo-ran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04刊 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年,卷(期):7(2)分类号:H315 B023关键词:认知 隐喻 起源 本质 功能
老年认知功能测试 篇6
认知功能(人的聪明程度)下降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老年人如果想了解自己认知功能有没有出现问题,可按下面的测试表对自己进行检测。
自我测试表
1.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和几月吗?
2.如果出门的话,还与以往一样认识路吗?
3.能记住家里的地址及电话号码吗?
4.能记住东西通常放的地方吗?
5.如果东西没有放在通常放置的地方,能够找到吗?
6.能否使用家用电器(洗衣机、电视等)?
7.能否自己穿衣和根据天气调整穿着?
8.购物时会算账(心算)吗?
9.如果没有身体问题,是否出现活动能力变差?
10.能否理解推理作品的内容?
11.还能写信吗?
12.能自己回忆起几天前的对话吗?
13.经过提醒依然不能回忆起这段对话吗?
14.是否在讲话过程中忘记想说的话?
15.是否在讲话过程中有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
16.是否能马上重复别人说的话或模仿别人的动作?
17.能否记得非常熟悉的人的姓名?
18.对于非常熟悉的人,能否记得这个人住在哪里?做什么工作?
19.是否能记起近期发生的事情?
这个表由19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问题构成。每个问题的评分分为三级:无变化(计2分)、略微恶化(计1分)、非常恶化(计0分),在您认为符合的那项上打“√”,然后把各项分数相加(正常38分),就是最后的总分。
如果总分低于33分,建议您尽早去医院检查。这个测试表只是一个初步的筛选,真正的诊断仍然需要专业医师来判断。
胡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现任贵阳中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贵州省中医心理学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贵州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擅长应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心身疗法治疗妇科疑难杂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等,对青少年心理卫生、女性心理问题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应诊时间:每周日上午
术后认知功能 篇7
关键词:下肢骨折,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 O CD) 为临床常见疾病, 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P O CD可导致患者住院天数增加、康复缓慢和医疗费用增高, 是造成术后其他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外科术后尤其体外循环术后有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将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等带来烦恼, 严重者甚至丧失语言和记忆能力[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60岁以上下肢骨折全麻手术患者98例的病例资料, 探讨老年人下肢骨折全麻手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下肢骨折的老年组患者98例, 其中男50例, 女48例, 年龄65~87岁, 平均年龄 (75.0±8.2) 岁。术前有高血压病21例 (21.4%) , 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4例 (14.3%) , 心电图检查异常20例 (20.4%) , 糖尿病13例 (13.3%) , 脑栓塞病史10例 (10.2%) , 肝肾功能指标异常9例 (9.2%) , 贫血15例 (15.3%) 。
1.2 麻醉方法
麻醉方法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两种, 手术时间1~3h。于全麻术前应用0.3m g东莨菪碱或0.5m g阿托品;麻醉诱导:0.1m g芬太尼, 2~4m g/kg丙泊酚, 0.1m g/kg维库溴铵;维持期给予丙泊酚泵入以及异氟醚吸入, 并间断注射维库溴铵。
1.3 认知障碍测试
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14d内接受神经心理测试, 主要内容让患者记录时间, 从1连续追加同一个数到特定值, 并测试出准确率;让患者看4幅图形, 在20s后复制出该图形, 按准确程度给分;设计15组词, 在规定的时间内读给患者听, 让患者说出对应的另一个词, 按读出的准确度给分;给患者读一组数字, 让患者向前和逆转复述, 按患者准确度评分;将一组符号和数字排列后, 让患者将在90s内匹配, 按匹配度给分;将一系列的数字顺序连接后记录完成时间, 测试患者的记忆力。经测试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缺失的项目数≥2, 被认为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4 样本血浆采集与检测
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后的2、4及24h采集患者肘静脉血4m l, 取其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通过酶标分析仪检测各时间点血浆样本中Aβ浓度。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运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 运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术后神经心理测试结果显示98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发生率为46.9%。本文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在出血量和体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认知障碍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Aβ (1-40) 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注:*表示与无认知障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骨折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病率较高, 使得其对老年患者危害极大[2]。因而对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出现的认知障碍与患者手术出血量及体重因素有一定关系, 与手术时间关系不大, 而若老年患者血浆Aβ水平在围术期升高而且在手术后24h持续较高的水平, 将有可能发生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术后出现意识、记忆、认知、睡眠等方面大脑功能暂时性的机能障碍, 其是一种具有波动性的、可逆的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 多发于老年患者。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手术焦虑、机械创伤、基础疾病、脑部器质性病变、麻醉方法和药物、心理因素、术后疼痛、脑缺氧综合征等。
诸多研究表明[3], POCD是在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等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起的神经功能减退。有研究表明[4], 非POCD组甲磺酸培氟沙星、兰索拉唑的使用比率显著低于POCD组。甲磺酸培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在细菌DN A螺旋酶的A亚单位的作用下, 使DN A的合成和复制得到抑制, 导致细菌死亡。兰索拉唑是高效质子泵抑制药, 可引起暂时性肝损害、失眠、嗜睡、头晕、头痛、抑郁、可逆性精神错乱等不良反应。
β-淀粉样蛋白 (Aβ) 是老年斑的核心成分, 其前体蛋白AP P的异常代谢产物Aβ, 主要通过神经毒性反应的引发来导致神经元的凋亡, 影响神经突触活动干扰脑功能。诸多研究表明, 将Aβ注射到不同脑区均可导致认知功能减退[5]。
进行骨折手术前, 麻醉医师就向患者及家属讲明老年患者术后可能产生认知障碍, 并在术前尽可能调整患者的心身状态, 让他们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 麻醉前尽量用抗胆碱药物, 不选用东莨菪碱, 手术中注意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 维持循环稳定。平时要注意营养、水电解质平衡和加强心理支持。治疗护理时不得加剧患者焦虑, 以免增加死亡率。若患者出现焦虑、幻觉, 选择氟哌啶醇给予镇静, 若持续焦虑不安, 亦可采用肌内注射弱安定药和氟哌啶醇, 老年患者应注意镇静过度和呼吸抑制[6]。
总之, 造成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 需要了解真正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 避免术后留下POCD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曹晓阳.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观察[J].医学论坛杂志, 2006, 3 (27) :43-44.
[2]R asmussen L S, Siersma V D.Postoperative cog nitive dy sfunction true deterioration versusrandom variation[J].Acta AnaesthesiolScand, 2004, 48 (9) :1137-1143.
[3]胡江, 闻大翔, 杭燕南, 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1, 32 (4) :470-473.
[4]潘晓霞, 朱满连.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4 (25) :122-123.
[5]ScholtzovaH, W adghiriY Z, Douad M, et al.M emantine leadsto behavioralimp rovementand amy loid reduction inalzh eimers'2disease modeltransg enic mice sh own as by micro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N eurosciR es, 2008, 86 (12) :2784-2791.
术后认知功能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择期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5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65~80岁,体重49~85 kg,ASA分级Ⅰ~Ⅲ级。手术过程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麻醉深度,根据麻醉深度不同,将患者分为浅麻醉组(L组,术中BIS值维持50~60)、中等麻醉组(M组,术中BIS值维持40~50)和深麻醉组(D组,术中BIS值维持30~40),每组50例。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项目研究已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与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标准术前无严重心肺疾患,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大于24分。
1.3排除标准近期有服用苯二氮卓类或其他精神类药物史;或存在精神类疾病等;或有嗜烟酒史、吸毒史;或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小于24分,或手术中出现大出血、血压剧烈波动者。
1.4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生命体征,飞利浦麻醉监护仪(Philips公司.美国)监测BIS值。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5μg/kg、丙泊酚1.0 mg/kg、罗库溴胺0.8 mg/kg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喷喉,2 min后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通气。麻醉维持采用持续吸入1.5%~3%七氟醚,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间断追加罗库溴胺,并根据BIS值调节麻醉深度,根据循环情况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手术结束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肌力,血氧饱和度≥95%时拔除气管导管,送麻醉苏醒室观察30 min平稳后送回病房。
1.5认知功能评估分别在麻醉前1 d、手术后3、5 d对三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记录得分情况;在术前1 d和术后3 d进行进行痕迹连线测试(TMT)和数字广度测验。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患者MMSE评分的比较M组患者术后3、5 d得分有所下降,但与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D组患者术后3 d MMSE得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评分有所上升,但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评分与M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三组患者TMT完成时间比较L组患者术后3 d的完成时间比术前1 d增加了(1.9±5.3)s,D组患者术后3 d完成时间比术前增加了(1.7±6.4)s,而M组患者术后3 d的完成时间则较术前缩短了(2.2±4.6)s。D组、L组与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三组患者数字广度测试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的数字广度测试得分均较术前有所减少,L组患者术后3 d得分减少(2.8±1.2)分,M组患者的得分较术前减少了(0.8±0.6)分,D组患者的术后得分较术前减少了(2.7±1.4)分。但与麻醉前1 d相比,M组患者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组和D组得分明显下降,与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医疗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对麻醉及各种手术的耐受程度降低,由此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特别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POCD严重者可发展为老年痴呆症(Alzheimer’s disease,AD),将造成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老年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文化水平、麻醉方法、术中失血量,长时间低血压造成的脑灌注降低等都与POCD的发生有关[3,4]。本研究排除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际上进行POCD评估的工具比较多,有简易精神量表测试(MMSE)、连线实验(TMT)、韦氏记忆量表(WMS)、数字广度测试等等[5],但是各种评估工具之间的有效度和可信度各不相同。其中MMSE、TMT和数字广度测试是评估认知功能较为可靠、有效的方法且操作比较简单[6,7],本研究采用了这三种方法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
在手术中如何对麻醉进行精细化管理,调控适宜的麻醉深度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临床上常用的监测镇静深度和麻醉深度的指标,它是在功率谱的基础上加上脑电相干函数谱(位相和谐波)分析,包含了EEG信号的全部信息。BIS是唯一进行过预防术中知晓大样本研究并证明有效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8,9]。
有研究认为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30~45的水平能降低老年患者胃肠道剖腹手术后POCD发生率[10,11],也有研究者认为不同麻醉深度对全身麻醉患者早期POCD发生率和谵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1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静吸复合麻醉中,三组患者术中的BIS不同,M组术后3 d的MMSE评分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组和D组的术后3、5 d的MMSE评分较手术前1 d明显下降,也明显低于同期M组得分(P<0.05)。L组和D组在术后3 d的TMT完成时间和数字广度测试得分与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患者在接受不同深度的麻醉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的下降,维持40~50的BIS值水平的麻醉深度下,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受到的影响最小。
手术刺激是引起患者产生应激反应的强烈因素,从而导致患者的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物质的分泌增加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代谢变化[13]。过浅的麻醉使患者产生强烈而持续的应激,这可能造成与认知功能有密切联系的大脑海马区的损害并影响记忆和学习能力,进而导致认知功能的损害[14,15,16]。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程度增加,动脉的弹性丧失以及心脏功能的退行性改变,使得他们只能耐受较窄范围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过浅还可能造成患者手术中循环功能的剧烈波动以及术中知晓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了患者应激反应的程度,从而降低了血液中各种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水平,进而减弱了对海马区的损伤,减少了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储备功能降低,脑组织的减少,脑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蛋白合成能力下降,神经递质减少,而且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缓慢且不完全[17]。这些变化都对老年患者的神经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麻醉过深则将明显使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脑灌注降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生成、贮存、释放和灭活,影响受体的功能,造成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而且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致使术后认知功能产生变化[18]。不同浓度的麻醉药物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有着不同的影响[19]。过深的麻醉还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使得更多的炎性因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因子的受体集中分布在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区域中,包括在海马等。过多的炎性因子导致抑制长时程增强,并且引发海马介导的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因而在测试中得分较低,表现较差[20]。
术后认知功能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排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为42例。在观察组中, 男患者23例, 女患者19例, 年龄62~76岁, 平均年龄 (70.46±3.27) 岁, 体重46~71kg, 平均体重 (59.45±10.22) kg, 在对照组中, 男患者22例, 女患者20例, 年龄61~76岁, 平均年龄 (70.55±3.18) 岁, 体重48~70kg, 平均体重 (59.62±10.45) kg。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0.1g苯巴比妥钠。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 静脉滴注3~5μg/kg芬太尼、0.3mg/kg依托咪酯、0.2mg/kg顺式阿曲库铵, 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持续静脉泵注6~8mg/ (kg·h) 异丙酚、0.1~0.2μg/ (kg·h) 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 吸入1%~2%q七氟烷, 如需要维持肌松, 则静脉注射0.1mg/kg顺式阿曲库铵。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 患者鼻导管吸氧, 取L2~L3椎间隙穿刺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注射8~12mg5%罗哌卡因, 根据实际情况对硬膜外腔追加0.5%罗哌卡因。
1.3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认识功能情况, 采用MMSE量表对患者的视空间、语言、记忆、注意力等项目进行评价, 重度障碍时评分低于10分, 中度障碍时评分为10~20分, 轻度障碍时评分为21~26分, 评分不低于27分则表示无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检验,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前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1。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数据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详情见表2。
3 讨论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性病症, 患者通常表现为焦虑、记忆障碍、人格改变、精神错乱等情况, 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 甚至会增加患者死表2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 (n, %) 组别例数术后1天术后3天观察组426 (14.29) 3 (7.14) 对照组4216 (38.10) 10 (23.81) 亡的风险[1]。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数据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在老年下腹部或下肢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时, 可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评分。老年患者机体处于衰退阶段, 术后容易出现苏醒时间延长、认知功能障碍等情况, 相关研究指出, 不同麻醉方式对行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不同的影响[2]。本次研究中, 全麻老年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明显更严重, 该情况可能与全麻期间麻醉药物损伤患者机体细胞程度有关, 且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残留药物会对患者中枢机制产生抑制作用, 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3]。有学者提出, 麻醉药物会使患者记忆能力降低, 且老年患者记忆能力降低的情况更为严重。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不仅能达到手术麻醉要求, 还能一定程度地降低麻醉药物使用量, 进而有助于减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研究指出, 采用脊椎-硬膜外阻滞方法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患者进行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总之,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时, 可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为42例, 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 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 对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认知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3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对照组低, 数据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下腹部或下肢手术时, 可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麻醉方法,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王焕彬, 陈枝.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22 (26) :118-120.
[2]高珊.不同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 2014.
[3]许德奖, 杨威, 赵国栋.丙泊酚与气体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Meta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0 (11) :1623-1627.
术后认知功能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0例均为在我院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男194例,女86例;年龄65~84岁,平均70.4岁;体质量45~80kg,ASAⅠ~Ⅲ;手术包括普外科、胸外科、骨科等;术前意识正常,排除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酒精中毒、长期使用大量镇静药、抑郁药物、不配合、不识字、无文化者、神经系统异常、药物依赖、明显心血管和肝肾功能受损疾病者;按照随机原则,设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注: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观察组比较
1.2 治疗及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开放外周静脉,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前30min均口服安定5mg、肌注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对照组患者采用全麻:以咪唑安定0.05mg/kg、乙醚酯0.2~0.3mg/kg、芬太尼3~4μg/kg、维库溴铵0.1mg/kg,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吸入麻醉药浓度,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选用L2~3的脊柱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共蛛网膜下腔注射比重0.5%布比卡因7mg,硬膜外腔根据需要追加0.2 5%布比卡因,硬膜外腔根据需要追加0.25%布比卡因,常规面罩给氧,术中均不用静脉镇静镇痛药。手术结束时常规给予新斯的明0.02~0.04mg/k g,阿托品0.0 1~0.0 2 m g/k g拮抗,氟吗西呢0.0 3~0.0 6 m l/kg拮抗。
1.3 观察指标
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ES)测试方法,由专业心理医师测试,总分为30分,≤23分为认知功能缺陷,下降2分以上为认知功能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组患者麻醉后,术后1、3、6、24h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对照组的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病人手术后常出现的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变化称为POCD,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及记忆受损。不仅影响患者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而且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认为术后认知障碍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确切病因现在仍不清楚,其潜在原因和危险因素包括心肺转流(CPB)、全麻药、低氧血症、高脂血症、低CO2血症和低血压等。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全身麻醉药物、不同麻醉方法都可能和POCD发生有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减轻老年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成了麻醉科医师共同研究的热点。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复合国际诊断用检查亦将其组合在内。这项检查侧重于评估时间、地点、计算力及语言记忆复述,图形描画功能等,来定量地评价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变化。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手术后3h、6h、1d、3d各组MMSE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提示麻醉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后3、6、24h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不同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对于老年人POCD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本研究发现全身麻醉患者MMSE评分和POC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这可能与全麻组患者术后全麻药的残留密切相关,残留的麻醉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以及活性改变,长时间的全麻药物残留势必会影响老年人POCD的发生。我们提倡在可能的条件下,对老年患者以椎管内麻醉代替单纯全麻为好,不但可减少全麻药的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外,还应可以降低POCD的发生率。同时麻醉医师要提高对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加强术前心理支持及术后随访,做好纠正贫血、控制血糖等术前准备,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如何减少及避免麻醉手术后引起的精神功能障碍造成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对于老年手术患者应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代谢迅速的药物,对于POCD的发生机制及它与麻醉间的关系还需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Petersen RC,Doody R,KurzA,et al.Current concepts in mild cogni tive impairment[J].Arch Neurol,2001,58:1985~1992.
[2]姚立农,张宏.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22:172~201.
隐喻的认知功能与大学外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隐喻认知功能外语教学
[Abstract]Cognitive linguistics holds that metaphor, which universally exists in our language, is one of human’s ways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means. Based on Cameron’s metaphor application framework, combined wit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vocabulary teaching, grammar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aspects.
[Key words]metaphorcognitive func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一、引言
西方隐喻研究源远流长,发轫于古典哲学派的修辞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经典名著《诗学》( Poetics)和《修辞学》(Rhetoric) 。从那时起,就存在两种对立的隐喻观:以柏拉图为代表的“贬斥派”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赞赏派”。“贬斥派”的主要观点是将隐喻和其他修辞格视为真理与哲学研究的大敌。“赞赏派”则提出,“对于作家来说隐喻的使用最为重要,善于使用隐喻是天才的标志”。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以及认知科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的发展,当代隐喻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态势。《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 & Johnson, 1980)这部独辟蹊径之作的问世,标志着当代认知观的隐喻研究全面开始,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隐喻不只是语言或词语的问题。相反,我们认为,人们思维过程大都是隐喻的,即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为结构的”。因此,隐喻“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形成概念、发展知识、进行思维、作出推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Lakoff和Johnson等所倡导的认知隐喻理论研究逐步深入,传统外语教学理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受到各种挑战。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尝试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维度将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以探求一条对大学英语教改有所裨益的新思路。
二、隐喻的认知功能
对隐喻认知功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时代。亚氏把隐喻看做是一个概念对另一个概念的替换,并且指出,诗歌中隐喻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Mahon ,1999) 。隐喻的认知功能在17和18世纪再次被Vico和Teasaoro 提及,只是进入20 世纪以后,隐喻的认知功能才被贬低,隐喻被当成了一种静态的形式逻辑的符号。例如Searle (1977) 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把隐喻仅仅看做是一种语用现象。为此,莱科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典型的看法都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语言特点,是语言的问题而不是思想或行为问题”(Lakoff &Johnson , 1980) 。他们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大张旗鼓地提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从而把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认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甲事物来理解和体验乙事物,人的概念系统就是通过隐喻建构起来的,即所谓“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本质上都是隐喻的”(Lakoff ,1980) 。自此,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卡梅伦(1999)也指出,隐喻具有语言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语用功能。国内学者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把隐喻功能划分为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诗歌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字游戏功能。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主要指隐喻是人类认识概念系统的基础和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认为,隐喻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为从源领域到目标域的映射,表现为人的思维中存在的系统的概念隐喻。在特定语境中,这种概念隐喻常常意味着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而且根据Lakoff的“不变原则”,这种认知映射具有系统性特点,即源领域的结构系统映射到目标域时,原有的基本图式结构不变。
三、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人的认知能力是不断的发展和提高的,而概念的扩充是与这一过程同步的。“因为大脑的认知活动是在已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的,所以随着对新事物的认识,大脑总是在记忆中寻找已存在的概念,根据新认识事物的物理、功能等属性将其与已认识的事物发生某种联系,对其进行归类。”语义是基于经验感知的,人们对词义的理解首先依赖于人们的感知和经验,词的概念意义实际上是人类对自身和熟知的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赵艳芳,2000)。在认识了客观的、具体的物质世界以后,人们将已知的、具体的概念领域投射的抽象的、概括的概念领域。每一次隐喻投射之后总能链接上新的相似点,这样的不断的延伸开去使得词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词义范畴不断扩大。这也是形成一词多义现象的根本原因。因为隐喻映射(Metaphorical mapping)的工作机制是以“经验基础”(Empirical basis)为前提的认知“推理”(Reason)。搞清楚这一规律便可以理解在英语词汇当中有些看上去相去甚远的两个义项其内在的联系。如英语中“baby、chicken”这两个单词其本义为分别为“婴儿、幼儿”和“小鸡”的意思。在扩大词义的时候“婴儿、幼儿”和“小鸡”的某些特征映射到另外的认知领域,因而产生它们的另外的义项“幼稚的人”和“胆小鬼”这样的意思。再比如“top”这个单词其本来意思就是指客观的某种事物或物体的顶端的意思,后来这种“顶、最高”的概念也进一步投射到其他的概念领域,因而有了诸如“top ten” “top one”这样的说法。由于隐喻机制是导致词义范畴扩大的根本原因,英语教学当中要求我们首先要注重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语言的词汇中的主要的东西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标志着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事物,如英语当中的dog、fish、horse、bird、mouse、sky、water、fire、tree、heart、foot、face、eye、nose 等等,基本词汇一种语言词汇的最为稳固的部分,具有全民常用性,也是通过隐喻机制构成新词或产生新意的基础。掌握好基本词汇是英语学习过程不可忽视的重要阶段。隐喻映射机制在一种语言构成合成词和复合词方面也有所体现。英语当中类似于headmaster, chairman, sweet- talk, stonedeaf,crystal- clear, shoulder- high, knee- cap 这样的单词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隐喻映射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人们对一事物充分认知之后,概括和归纳该事物的某些特征,将此事物的这些特征映射到其他的概念领域当中去。体现在语言领域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隐喻构成复合词。对于这种规律的把握和有效利用必然会有利于提高我们词汇学习的效率。
隐喻与英语语法教学。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的本质是象征性的。人脑的认知可以分为两部分,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形成表象、概念、范畴;另一方面又可以对事物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语法中便体现了人们对事物关系的判断和推理。所谓“法”即规则,“语法”的概念可以顾名思义地理解为语言单位组织起来的规则。我们认为语法是人脑对时空关系、客观事物等的规律的认识在语言中的投射。语法是由所有象征单位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语言符号(词素、词、短语)构成的线性结合。句法关系的构成和词素构成词的关系是一样的,只是复杂程度上的不同。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我们同样可以用构成词语的隐喻机制去理解句法结构的构成规则。认知语法的理论主张将语义、词法与句法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用统一的方法———隐喻映射规律来理解和解释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性。
隐喻与文化教学。外语教学应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和教育学专家的认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语言能力(Canale & Swain,1980),而谈及社会语言能力人们就难以避免的要涉及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问题,因而,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文化教学。文化和隐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隐喻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Lakoff认为隐喻的实质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它不仅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经验来说明和理解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现象。文化是指生活在某一区域的人们所共有的信念、价值、习俗和人工制品构成的体系,人们利用这个体系来处理人与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学习使之传承下去,是一系列知识、经验、层次关系、宗教、时空关系等的总和。简单来讲,文化可以认为是某一社会集体通过隐喻机制对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认知经验的积淀(王守元、刘振前,2003)。这样文化从产生之初就打上了隐喻的烙印,是具有隐喻性的。另外,人类用以交流的语言是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工具和手段,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因为隐喻是人类语言的共同属性,是人类语言产生的方式和途径。使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隐喻机制也必然在人类文化的成果当中有所体现。由于隐喻和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为了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对其隐喻机制的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四、小结
本文讨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词汇、语法和文化教学的应用问题。但是隐喻的认知功能并非仅限于这三个层面。外语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隐喻的认知功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我们相信,通过提高学生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虽然目前尚不可能进行独立的隐喻教学,但我们可以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捕捉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逐步培养学生对隐喻的认知功能敏锐的捕捉力和隐喻化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Forceville , C.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M] . London : Routledge. 2000.
[2]Lakoff,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李世琴,李气纠. 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及运用[J] . 怀化学院学报, 2009(3).
[4]师璐. 对大学生英语词项隐喻扩展意义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6).
术后认知功能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麻的高龄患者 (≧70岁) 326例, 所选患者术前均无精神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180例, 对照组14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心理干预 术前心理干预:实验组加强术前的心理支持, 如与老年患者进行分次、内容适度的交流, 了解其想法、需求与困惑, 能及时预测、评估、解决其生理心理问题,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和培养患者学习应对措施。通过向患者传递各种有利、真实的信息, 宣教疾病的治疗、康复状况, 特别是列举成功的手术例数, 同种患者的现身说教是增强患者治愈信心的重要手段,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术后护理:两组手术后均注意保持适当的血压和脑血流量以及水电解质平衡, 并维持血糖的稳定, 可给予适当的镇静止痛。实验组行环境、心理干预、反复给病人定向的指导和教育。尽量降低机器设备和医护人员谈话产生的噪音;提供电视机或录音机为病人放松, 还可帮助病人与外界保持联系, 减轻孤独;放置病人熟悉的家中物品;室温21.1℃~23.8℃, 适宜光线, 确保正常有昼夜循环的睡眠。每天数次提供认知刺激活动, 制定非药物睡眠计划, 人工控制睡眠-觉醒周期 (手术后前3d每天20:00肌肉注射地西泮或持续静脉输注氟硝西泮) , 鼓励早期活动, 尽可能早去除躯体束缚, 给病人佩戴眼镜或助听器等。
1.3 评定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2]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简称MMSE) , 30分~28分为正常, ≤27分可诊断为POCD。认知评定由同一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3d、5d、7d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
2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术后1d、3d、5d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说明围手术期的有效心理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POCD发生率, 并缓解了其症状。
3 讨论
引起POCD的因素目前并没有完全明了。一般认为, 随年龄增长, 神经细胞衰亡较多, 从外界接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减少; 脑组织本身的退行性变, 使中枢神经递质如: 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含量有所改变;边缘系统、蓝斑等处的神经核衰老等一系列因素均使大脑功能降低[3]。当然除了年龄因素, 现阶段认为是下列因素共同作用所致:①心理、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和环境等因素。②促反因素包括应激反应、手术、创伤、术中失血和输血、脑血流降低、脑血管微栓子的形成、低血压、低氧血症、血糖波动及电解质紊乱。
认知护理疗法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 始于20世纪70年代, 其共同特征包括:重视患者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行为的本质及其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信任行为治疗方法能减轻认知障碍的发生[4]。
本文术后发生POCD临床特点:①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睡眠障碍, 这表明发病与心理因素和外科手术应激反应密切相关; ②临床以躁狂、胡言乱语、认识能力下降、谵妄、幻觉、意识障碍等精神表现为特征, 其临床特点呈波动性、急性发作、变化迅速 (约数小时至数天) ;③实验组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 病人在术后3d、7d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有效而细心的护理在POCD的治疗中是有效的。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 将会有更多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造成的医学及社会问题将会日趋严重[5]。因此, 需给予老年患者更多的关注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并加强预防, 以期找到降低术后POCD 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的方法。当然关于POCD的治疗仅仅提高护理的认知水平是不够的, 随着
生理学、神经生化、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对老年人POCD 患者日益深入的研究, 可望取得较好的成果, 进一步确定POCD 发病机制及老年人POCD 早期诊断的标准, 为POCD的综合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商红, 涂红梅, 曾萍, 等.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患者焦虑及抑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 2010, 18 (04) :59.
[2]张明园, 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99, 184-188.
[3]Cohendy R, Brougere A, Cuvillon P.Anaest hesia in t he olderpatient[J].Curr Opin Clin Nut r Metab Care, 2005, 8:17-21.
[4]Byrick RJ, Kay JC, Mazer CD, et al.Dynamic characteristicsof cerebral lipid microemboli:videomicroscopy studies in rats[J].Anest h Analg, 2003, 97:1789-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