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

2024-09-29

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共5篇)

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 篇1

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3种抗癫痫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癫痫患者32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患者按照不同服药情况分别分为3组单药服药组和3组联合服药组分别进行韦氏智能测定,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0例癫痫患者中,智能水平低于正常者(IQ值<90分)259例(80.9%),智能水平明显低下者(IQ值<70分)168例(52.8%)。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单药服药组之间的认知水平无显著差异,但联合用药组的认知水平较单药服药组以及正常组低下(P<0.05),丙戊酸钠+妥泰+卡马西平组的认知功能水平最低。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患者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发作次数以及是否存在脑部继发性疾病等则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显著。相关分析显示认知功能水平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患者的情绪、精力、认知功能、用药顾虑显著相关,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情绪、精力、认知功能显著相关。结论抗癫痫药可造成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单药应用认知功能损害较轻,联合用药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研究提示尽量单药、足量、足疗程、合理用药原则,避免联合用药。

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认知障碍,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是指人们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从丰富的知识库中追忆知识的能力,如计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别(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近年国内外学者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癫痫患者中,认知功能的损害很常见,而各种抗癫痫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受到广大患者的关注。为此,本文就几种抗癫痫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癫痫患者320例,根据1989年国际癫痫会议有关癫痫分类的诊断标准而确诊。正常对照组来源于同期的本院的健康体检人群。均行脑电地形图、特殊诱发脑电图、头颅CT或MRI检查。并符合以下几点:(1)神志清晰,检查配合,听力和言语功能正常;(2)无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损害;(3)排除其他内外科疾病;(4)既往无严重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史;(5)受试者和/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

1.2.1 癫痫病人组

受检患者共320例,平均年龄(29.01±18.28)岁(5~82岁),男性175例,平均年龄(28.49±18.48)岁,女性145例,平均年龄(29.61±18.09)岁;职业分布:工人33例(10.30%),农民100例(31.30%),国家公务员7例(2.20%),科教卫技人员45例(1.50%),商人6例(1.90%),学生126例(39.4%),儿童3例(0.9%)。文化程度:文盲5例(13.76%),小学92例(28.80%),初中115例(35.90%),高中89例(5.90%),大学及以上19例(5.90%)。病程:9个月~34年,平均(6.32±5.35)年;治疗疗程:6个月~30年,平均(6.78±6.69)年。癫痫发作类型:320例患者中,单纯强直-阵挛性全面性发作105例(32.8%);单纯失神发作7例(2.2%);单纯肌阵挛发作9例(2.8%);复杂性部分性发作6例(1.9%);混合性发作193例(60.3%)。发作次数:每年<5次者20例(6.3%);每月5~10次者124例(38.9%);每周5~10次者127例(39.8%);每天≤10次者41例(12.9%);每天>10次者7例(2.2%)。癫痫用药情况:单服丙戊酸钠组87例(27.2%);单服妥泰组82例(25.6%);单服卡马西平组28例(8.8%);丙戊酸钠+妥泰组77例(24.1%);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组21例(6.6%);丙戊酸钠+妥泰+卡马西平组25例(7.8%)。

1.2.2 对照治疗组

共56例,男性29例,女性27例;年龄平均(33.75±12.27)岁,12~72岁;职业分布:工人10例(17.86%),农民15例(26.78%),国家公务员8例(14.28%),科教卫技人员9例(1 6.0 7%),商人4例(7.1 4%),学生10例(17.86%)。文化程度:文盲3例(5.36%),小学18例(32.14%),初中19例(33.93%),高中9例(16.07%),大学及以上7例(12.50%)。对照组与癫痫病人组间在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认知功能测定

由从事医学心理测验的专职人员对320例癫痫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龚耀先修订的韦氏成人(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总量表分>81分为正常,轻度认知障碍71~80分,中度认知障碍61~70分,重度认知障碍<60分。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测定均在患者经正规应用抗癫痫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后1年进行。

1.4 癫痫患者生存质量测定

采用根据我国具体情况修改了的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0(QOLIF-30),共30条,量表由7个分项组成:(1)对发作惧怕程度;(2)对日常生活满意程度;(3)情绪:主要指幸福感、抑郁、自卑及情感变化;(4)精力;(5)认知功能: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处理问题的能力等;(6)对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顾虑;(7)社会功能;包括社交、工作及集体活动等。评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5 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评、生存质量测定均在患者经正规应用抗癫痫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后1年进行。

1.6 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以及偏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认知智能测定结果

根据服药情况不同分为6组,其认知损害情况详见表1、表2。

2.2 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表3)

2.3 不同癫痫发作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比较

单纯强直-阵挛性全面性发作和单纯失神发作者认知损害较轻,而复杂性部分性发作、混合型发作、及继发性癫痫发作者认知损害较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5.506;P<0.001。

2.4 癫痫病程不同和发作频数不同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比较

结果显示,癫痫病程长者其认知损害较严重,F=3.631;P=0.004,发病年龄越轻,认知损害越严重,但癫痫病程与认知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癫痫发作频数越多,智能损害越严重,F=8.636;P<0.001。且发作频数与智能损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03,P<0.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5 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情感障碍与癫痫患者生存质量评分的偏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水平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患者的情绪、精力、认知功能、用药顾虑显著相关,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情绪、精力、认知功能显著相关(表4)。而患者对癫痫发作的顾虑、生活满意度、社会功能等与其认知功能损害和建虑抑郁情感的发生则无显著相关性。

3讨论

癫痫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科临床综合征,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1]。认知的范围广泛,包括警觉性、注意力、记忆力等多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可以分为状态相关性,即阶段性,有治疗的可能性,呈现可逆性的趋势;持续性,往往由脑的器质性损害引起比较严重。本研究结果显示,320例受检癫痫患者中,平均认知功能测定显著低于正常组,且智能水平低于正常者高达80.9%,智能水平明显低下者也高达52.8%。说明癫痫确实可以造成患者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本研究提示这种认知功能损害与癫痫疾病本身对脑功能的损害、癫痫发病的起始年龄、癫痫的发病频数、发作类型和病程、以及继发性脑病对认知功能的损害等等有关,这与有关报道是一致的[2]。

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发作因素和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倍受学者关注。传统的抗癫痫药(AEDs)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其中影响最大的苯二氮卓类(BZDs),主要影响注意力及短期记忆;其次是苯巴比妥(PB),主要影响认知速度和记忆功能;对于其他的AEDs如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苯妥英钠(PHT),对认知功能仍有一定影响,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AEDs中,托吡酯(妥泰TPM)是吡南果糖氨基磺酸酯化合物,具有多重抗癫痫的作用机制,是对难治性癫痫有效的药物之一。Salinsky等研究结果显示TPM明显损伤了认知功能,而加巴贲丁对认知功能仅有很小的影响,TPM的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Lee等研究了长期低剂量妥泰单药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PM能够减少癫痫发作次数、降低EEG的异常,但同时明显影响了数字广度和语言流利程度的测试得分。Crawford[3]报道了成人癫痫患者使用TPM治疗的一组资料,以100mg/周与25mg/周的速度增加药量,前一组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明显要高。若以<25mg/周的速度增加药量,则引起认知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极小。Lee等[4]研究了TPM单药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其认知功能的损害与剂量呈正相关,剂量越大损害越重。荷兰的一个癫痫中心,对470例服用TMP的患者进行10年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较低的起始剂量,缓慢加量,低剂量维持(TPM300mg/d)控制痫性发作,可以减小认知功能的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抗癫痫药物均可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丙戊酸钠、托吡脂、卡马西平单药应用治疗结果对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一致的,无统计学的差异。但联合应用治疗,尤其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联用,以及3药联合应用对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然也要考虑到凡是联合用药者,多为比较严重或顽固性癫痫,或发病次数频繁等,其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无论如何,研究提示我们仍应提倡单药、足量、足疗程、合理用药原则,尽量避免联合用药[5]。

本研究资料还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不同,其认知功能损害差异显著。受教育程度高者,认知功能损害明显较轻,仔细分析发现其记忆、注意能力、空间思辨能力等减退。受教育少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常常表现在记忆、注意、学习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等方面,而操作智商损害相对较轻。所以笔者认为,癫痫患者认知障碍固然存在,但后天的不断再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和接受再教育,加强对癫痫疾病的认知教育,正确面对,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接受医生的癫痫教育,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断进行职业培训,这是减少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的重要措施。

注:相关分析,**P<0.01;相关分析,*P<0.05

参考文献

[1]吴立文,任连坤,邵晓秋.重视癫痫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6):327~328.

[2]王湘庆,郎森阳,毛燕玲,等.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5):273~275.

[3]Oyegbile TO,Dow C,Jones J,et al.The nature and course of neuropsycho-logical morbidity in chronic temporal lobe epilepsy[J].Neurology,2004,62(10):1736~1742.

[4]洪震,黄茂盛,王蓓.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分析[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2,13:88~90.

[5]朱遂强,唐敏,罗利俊,等.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25(4):226~228.

脑小血管病与认知功能障碍 篇2

脑小血管病在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灶(俗称“腔梗”)、脑白质疏松及脑微出血,腔梗主要是由于小动脉完全闭塞所致,而脑白质疏松(多见于Binswanger脑病)则主要由于不完全缺血引起。其他还包括伴有皮质下脑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淀粉样变性脑动脉病(CAA)。除了其他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外,低血压和不稳定性血压造成脑低灌流状态,也是脑小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遗传因素则是明确病因之一。在西方国家,脑小血管病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因的25%左右;国内北京多家医院协作调查发现,腔隙性脑梗死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46%,因此,脑小血管病的重要性不亚于动脉粥样硬化。

近十多年的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与中风、认知及情感障碍、老化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2006年国际卒中会议和欧洲卒中会议都提出了“小血管病引起大问题”的论点,2008年世界中风日主题就是“小卒中,大问题”。脑小血管病引起的痴呆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亚型,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减退,包括信息处理速度减慢、语言流利程度下降、有效而持续的注意力减退、延迟自由回忆能力下降等。不同的脑小血管病变,其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各有特点。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除了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外,还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可累及记忆、语言、执行功能及信息处理速度等不同认知领域,主要与受损部位相关。有学者认为在腔隙性脑梗患者中,特别是临床表现为轻偏瘫等不典型的腔隙综合征患者,多存在认知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执行能力下降。脑小血管病引起单纯的皮层梗死或是皮层下梗死,会引起记忆力下降;而皮层下的病变导致执行功能下降和信息处理速度的减慢。记忆功能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部位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影响记忆力,尤其是丘脑的腔梗。目前临床上除了危险因素的控制外,主要用抗血小板来治疗腔梗,另外,神经保护剂及中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Binswanger脑病临床上突出表现为高血压和渐进性智能损害。既往认为该病为罕见病,随着CT、MRI的普及,近年来人们对这一疾病有了更新的认识。患者多为中老年起病,呈慢性进展性病程,且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影像上存在白质疏松的表现,临床表现为痴呆并伴有局灶性脑血管损伤。该病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和心律不齐等;改善脑细胞功能,如胆碱酯酶抑制剂改善认知功能,抗抑郁焦虑治疗等也有一定疗效。

伴发白质脑病和皮质下梗死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是一种非淀粉样变性、非动脉硬化性的家族遗传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性或阶梯样发展的智能减退,精神异常。本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患者预后差,平均死亡年龄为55 (±11)岁,多死亡于发病后的20年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进行对症处理。随着NOTCH3基因突变引起本病的确切机制被发现,特异性的基因治疗有可能实现。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造成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自发性皮层-皮层下脑内出血的重要原因。可分为遗传和散发两种形式,以散发型多见。但由于很多病人无症状, CAA依然未被充分认识。CAA是老年人原发性、非外伤性、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也是年龄相关认知损害的重要原因。CAA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随着年龄增长急剧上升。同时,CAA也是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表现,在认知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上还会见到急性的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功能损伤,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和中枢神经系统非炎症性血管病,例如结缔组织病、sneddon综合征及高血压脑病等。

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选取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符合诊断标准[3]),其认知功能障碍在脑梗死后发生。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患者、脑梗死前有精神疾病患者、老年性痴呆患者、脑炎患者、脑外伤患者、不愿意参与本实验过程患者。上述患者经简易智能精神量表评分,其评分均>17分。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6.5±6.6)岁;大学文化9例、中学和中专文化18例、小学及以下3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5.8±5.4)岁;大学文化10例、中学和中专文化18例、小学及以下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没有实施认知康复训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如给予抗血小板类药物、控制血糖及血压水平、调脂类药物、改善脑组织代谢类药物等。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注意力方面、计算力、记忆力、视空间运动能力方面障碍)进行具体训练。取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地方(5~10处),让患者逐渐找出图片上的不同处;通过2张字卡(有5处不同)让患者找出不同处,上述方法训练患者的注意力。对患者进行不同数字之间的转换,让患者计算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运算,从而训练患者的计算力。通过单字记忆训练、词组记忆训练、分组记忆训练相关方法,对患者记忆力进行训练。采用16块不同颜色的积木拼凑图形,训练患者的视觉运动能力。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NCSE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采用CDT观察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变情况。采用Barthel Index法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CSE评分、CDT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脑梗死后患者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而此类认知功能障碍随着时间延长会远远超过躯体运动障碍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注意力、计算力、视觉空间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严重下降而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受到影响[4,5,6]。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或未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康复训练,均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认知康复训练是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而设计的对患者注意力、计算力、记忆力、视空间运动能力方面的训练。其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促使患者的大脑功能重塑,重新建立功能联系[7,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了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的NCSE评分、CDT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认知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60例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没有实施认知康复训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认知康复训练。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量表、画钟试验(CDT)、Barthel Index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NCSE评分、CDT评分、Barthel Index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春红,梁华峰,冯丽娜,等.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3):456-459.

[2]贾新州.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多因素相关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2,5(6):13.

[3]王琰萍,储水鑫,张晓玲,等.健脑益智汤结合认知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7(11):2547-2549.

[4]凌小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中国现代医生,2013,2(17):22-25.

[5]姚婷,张允岭,高芳,等.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北京中医药,2013,4(7):501-505.

[6]陈湛愔,陆兵勋,陈逢俭,等.脑梗死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7(4):627-629,633.

[7]栾丽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5(3):45-47.

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脑外伤后患者60例, 依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进行分组, 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30例, 两组患儿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方法:颅脑损伤是创伤中发病率仅次于四肢损伤的常见创伤, 损伤原因为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损伤分闭合性和开放性2种。症状主要表现在认知 (记忆、注意、定向、理解判断等) 、行为、情绪、言语、知觉、运动等方面。针对脑外伤后的治疗: (1) 治疗组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当天, 将其推入高压氧空气加压舱, 对脑外伤后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 用空气加压, 稳压后根据病情, 患者通过面罩、氧帐, 直至人工呼吸吸氧, 10 d为1个疗程, 坚持治疗3个月 (9个疗程) 。 (2) 对照组采用普通病房吸氧治疗, 每天吸氧, 10 d为1个疗程, 坚持治疗3个月 (9个疗程) 。两组在治疗的前提下, 鼓励患者适当地参加体力锻炼, 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3个月的治疗后, 对比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3]:脑外伤后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头痛、疲乏、睡眠障碍等症状。根据昏迷和近事遗忘、昏迷时程长短, 有无中间好转或清醒期, 有无呕吐及呕吐次数, 大小便失禁, 抽搐、癫痫发作等指标判定[4]。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头晕、头痛、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精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心慌、多汗等症状消失, 预后好; (2) 好转:头晕、头痛、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精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心慌、多汗等症状好转, 预后良好; (3) 未愈:头晕、头痛、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精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心慌、多汗等症状未见减轻, 且预后差。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 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治疗组30例脑外伤后患者, 治愈25例 (83.3%) , 好转5例 (16.7%) , 未愈0, 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0例脑外伤后患者, 治愈18例 (60%) , 好转7例 (23.3%) , 未愈5例 (16.7%) , 总有效率83.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临床症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间头晕、头痛、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精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多汗、心慌等症状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头晕、头痛、疲乏、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精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心慌、多汗等症状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头晕、头痛、疲乏、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精力及工作能力的下降、心慌、多汗等症状对比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不良反应:两组脑外伤后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讨论

颅脑损伤分闭合性和开放性2种。损伤引起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5], 主要表现在认知 (记忆、注意、定向、理解判断等) 、行为、情绪、言语、知觉、运动等方面。在后期的康复治疗上, 主要为积极吸氧治疗, 针对于氧疗法, 有普通吸氧和高压氧2种治疗方式。

普通吸氧治疗是在1个大气压的环境下吸入氧气。高压氧治疗是在>1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普通吸氧时吸入的并非纯氧, 氧气的浓度和压力也低于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能够使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力降低[6], 抑制5-羟色胺释放, 使5-羟色胺快速地耗尽, 从而防止血管痉挛, 改善脑微循环, 防止偏头痛发作。60例脑外伤后患者, 在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和普通吸氧治疗的对比中。

总之, 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后好,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登科, 苏巧荣, 张宏卫, 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 (5) :356-361.

[2]赵毅.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1) :2507-2509.

[3]袁方, 丁军, 郭衍, 等.脑外伤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1 (11) :1592-1598.

[4]楚胜华, 陈二涛, 冯东福, 等.脑外伤后抑郁状态模型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 (7) :718-724.

[5]王晓红, 黄礼群, 王琴, 等.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和ADL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0, 39 (8) :933-934.

癫痫后认知功能障碍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心理科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颅脑损伤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95例。实验组中男性52例, 女性43例, 患者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 (42.25±3.95) 岁;对照组中男性51例, 女性44例, 患者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 (40.58±4.97) 岁。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105例, 高处坠落45例, 重物击打35例及其他5例;损伤类型包括脑挫裂伤89例, 颅内血肿51例, 硬膜外血肿36例, 硬膜下血肿4例。病例择取标准: (1) 明确脑外伤史, 经颅脑CT确诊为颅脑损伤; (2) 符合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 (3) 受伤时间<24 h; (4) 排除合并严重复合伤、血液系统疾病、急性重度炎症、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系统疾病等合并症患者; (5) 家属知情同意, 自愿参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损伤类型的资料相比,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抗感染以及营养脑神经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胞磷胆碱 (海尔药业生产) :500 mg+250 m L葡萄糖溶液, 静脉滴注, 每日1次。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100 mg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用14 d后减量至20毫克/次, 每日1次, 静脉滴注。所有患者连续治疗28 d。

1.3 评价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1周和4周时分别进行GC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价。认知功能评价方法[2]:经过专业培训的测试工作人员依据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 (即MMSE) 对患者认知功能测定, 内容涉及定向力、记忆力、回忆力、理解力、计算力、语言力、注意等共30个项目, 满分为30分 (回答正确加1分, 错误或未回答计0分) , 超过26分者, 经医师观察正常, 且无主诉认知功能障碍时, 视为为痊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 相关数据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P<0.05, 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前, 实验组GCS评分为 (6.27±1.37) 分, MMSE为 (13.69±5.01) 分, 对照组GCS评分为 (6.35±1.58) 分, MMSE为 (12.69±5.24) 分, 两组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1周后, 实验组GCS评分为 (12.59±3.28) 分, MMSE为 (20.88±4.87) 分, 对照组GCS评分为 (10.12±2.53) 分, MMSE为 (16.29±5.33) 分;治疗4周后, 实验组GCS评分为 (14.21±3.37) 分, MMSE为 (24.07±3.14) 分, 对照组GCS评分为 (12.31±2.15) 分, MMSE为 (18.95±4.04) 分, 治疗后两组评价结果相比, 经统计学分析, 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颅脑损伤之后, 机体内儿茶酚胺以及内源性阿片肽等多种脑组织损伤相关因子含量显著提高, 其不仅能够通过损伤血脑屏障引发暂时性脑组织破坏, 而且能够通过加重脑组织损伤程度、诱发局部缺血缺氧而触景生情细胞凋亡和坏死, 从而加重神经功能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严重负面作用, 因此, 及时有效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改善颅脑损伤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极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常规单用胞磷胆碱治疗相比, 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患者其CGS恢复程度以及MMSE评价结果具有显著优势, 说明神经节苷脂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的效果。神经节苷脂是糖鞘脂总称, 其作为细胞膜主要构成成分, 多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外表面。相关研究证实[3,4,5,6]外源性神经节苷脂能够轻易透过血脑屏障, 并且在损伤部进行聚集, 在与受损脑组织结合进入神经细胞质膜, 从而在稳定酶活性的同时, 调节离子平衡、改善脑血流、恢复脑电活动。综上所述, 神经节苷脂有利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能力, 对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确切治疗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对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诊治190例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95例采取常规治疗 (对照组) , 另9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 (实验组) , 对比两组患者GC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实验组GCS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节苷脂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王平.神经节苷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 (10) :103-104.

[2]吕和力.术中与术后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9) :4745-4746.

[3]何春波.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采用术中和术后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6) :179-180.

[4]王盛, 王朝平, 陈太董.神经节苷脂联合银杏达莫对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 (12) :1075-1077.

[5]段国庆.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 (18) :44-45.

上一篇:内部审计跟踪下一篇:英语语音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