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竞争能力(精选6篇)
职业竞争能力 篇1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 所以有些人不相信规划, 因为似乎现实充满了变数,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在竞争日趋残酷的今天, 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有可靠数据表明, 具有计划性和目标性的人比没有这些品质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并更能够保持成功的持久。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自己对职业生命的一种精细管理, 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生的工作经历, 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计划实现的整个过程。作者认为, 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于, 在深入理解、科学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拥有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 将不确定的未来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首先,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充分考虑了自身的优势、劣势之后制定的, 所以个人在按照科学、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落实时, 一般会处在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位置, 相对本人做其他工作而言, 就会更有竞争力。第二,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基础上产生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就会更热爱、更专注、更勤奋, 自然也更容易成功。许多事实也告诉我们:兴趣与成功的几率是成正比的。第三, 职业生涯规划有明确的时间性、目的性, 个人在按照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地努力时, 相较于没有目标和规划的员工就更有竞争力。古语讲,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正是这个道理。第四, 员工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地进行探索、评估、完善、管理的过程中, 可以增强自身对环境的把握能力及对困难的控制能力, 同时养成对机会和威胁进行洞察、判断的能力, 学会在竞争中谋发展。第五, 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个人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培训, 同时企业也会采用科学的方法给予帮助、引导, 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这更有利于员工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竞争力的增强。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企业中的员工如何将自己的理想与工作目标相结合, 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效益, 促进企业的发展, 使二者相辅相成、持续发展。良好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关键。像企业制定战略规划一样, 需要分析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个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亦如此。首先, 制定者必须清楚自身的能力和潜力, 实现职业目标自身具备的优势劣势因素有哪些。其次, 分析外部有什么机遇, 会遇到什么挑战和威胁, 必须确保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一致,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同和支持。企业的战略是什么, 发展愿景是什么,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必须熟悉, 并结合自身的发展制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职业愿景。员工还要了解自身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价值, 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个人规划, 并且必须获得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否则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无法顺利开展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与组织设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协调相统一。如果你的个人职业生涯并不仅限于一两家企业, 也许你所在的企业无法满足你的职业需求, 那么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需要你精心打造, 做出适时地调整。
此外,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要遵循SMART原则。 (一) 明确性、具体性 (Specific) 。人的职业生涯相较于一生的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 只有分阶段、分步骤, 准确分析执行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等, 才能做出明确的策划和方案。规划做的具体, 可以减少执行中的成本、干扰、困惑。比如5年之内你要做哪些事情, 实现什么样的职业体验, 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 达到什么样的职业目标。 (二) 可衡量性、可测量性 (Meas urable) 。规划的阶段目标结果要可以衡量, 使规划制定者本人能够掌握和控制规划进度, 进行跟踪、调整、分析, 清楚规划实现的阶段和结果。 (三) 可达成性、可实现性 (Attainable)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为了实现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而设定的, 这个目标或者理想必须是能够达到、可以实现的才有意义, 好高骛远者设置的目标太高或者自惭形秽定的目标太低都会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 相关性 (Relevant) 。这里的相关性是指职业生涯的目标必须与企业发展目标和家庭发展目标相关联、相适应,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 (五) 时限性 (Time-bound) 。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设定了规划目标, 接下来的事情就要围绕这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 在规定的时限内去完成。规划要具体地体现进度, 以便在预期时间完成阶段性的任务。
总之,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复杂而有意义的事情, 它是取得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它可以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协调发展。对于个体来说, 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 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那么, 如果你想走出一条理想的职业生涯道路, 就要先认真地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起。
职业竞争能力 篇2
关键词: 职业竞争力 现代职业教育 促进作用
1.引言
“职业竞争力”最初是应用于企业培训的一种术语,它以树立职业价值观为基础,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构筑动态发展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心理素质,能够在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状态的能力。
早在1996年,谢菲尔德大学的Geof Chivers教授撰文提出了一种职业竞争力的模型,该模型将职业竞争力分成核心竞争力与元竞争力两种,并且指出,核心竞争能力是个人职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功能性能力、行为能力、认知能力等,元竞争能力则对学会如何掌握和提高职业竞争力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它属于自我发展与创造性的内容。
国内的高林等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针对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高职领域也提出职业竞争力模型,研发出若干个基础性课程平台和延展性课程组,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对高职教育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1]。
沈飞跃撰文认为,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因此要探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2],使学生的职业生涯得到可持续发展。
倪勇等认为,职业竞争力表现为职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创造力,因此该课题组借鉴德国先进的“基于工作过程”职业教育理念和课程开发方法,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为例,探索创新“四平台三阶段”专业课程体系典型结构,突出了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培养[3]。
2.职业竞争力定义
国内,针对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职业竞争力,并没有统一定义。笔者认为,职业竞争力就是指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获取在未来就业中所必需的能力,应该包括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胜任职场的竞争,兼顾可持续发展。
因此,职业竞争力的概念比职业技能要广泛,国内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一种模式,主要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由工作情境转向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工厂生产的实践能力。由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缺少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要辅以必要的素质培养内容。
能力本位教育从职业岗位出发,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不仅涵盖职业技能,而且涉及职业素养。强调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为核心,注重对职业能力的描述、学习和评价。因此直到如今,这样的教育模式仍在职业教育领域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笔者所认为的职业竞争力,应该比能力本位教育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精神。首先,职业竞争力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现状,高职教育不同于中职,也区别于高等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操作能力较强,但是求知欲较弱,并且学生的心理状况不稳定,因此职业竞争力在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岗位需求,突出对能力的培养,但是不能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很扎实的知识掌握作为基础,再好的职业能力是空中楼阁。专业知识的学习要剔除深奥或者无用的内容,尽量保证能和后续的实验实训相衔接的部分。教师授课方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职业竞争力的终极是对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培养,这点是和能力本位教育相关的。但是能力本位教育突出的是综合素质,而职业竞争力突出的职业素质。高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思维发展已经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综合素质的发展空间并不是很大,而与之相关的是职业素质,在未来的就业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将是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最主要的区别是:职业素质注重职场的工作能力与人际交往,包括工作态度、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更多考虑的是理性与感性的人的本质,包括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在小学与中学教育过程中较为普遍。再次,职业竞争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依托企业的文化与技术的发展。考虑到培养学生最终是要为社会服务,在企业中体现自身价值,获取劳动报酬。因此,如何让学生经过三年的高职学习,适应工作需要,是职业竞争力重点考虑的内容。
3.职业竞争力在高职教育中的促进
(1)职业竞争力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我国现代高职教育,是培养一线的劳动生产者、服务者与管理者。因此,职业竞争力的界定必须与职业岗位相挂钩,确定岗位需求与能力才能延伸出职业竞争力。职业竞争力虽然是一个大框架,但是根据不同的专业,细分出来的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
(2)职业竞争力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智力发展特点,构筑有效的职业竞争力模型,突出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兼顾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求。学生在教育阶段有其共性与个性特点,因此职业竞争力要顾及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在满足职业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胜任未来的岗位。
(3)职业竞争力要考虑社会动态的发展。现代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社会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职业竞争力要紧跟社会的脚步,并带动产业的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学校能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在教育中与企业的需求很好地衔接。职业竞争力要完成类似的内容,将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带入教育,以生产促进教育,以教育孵化技术,这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
4.结语
职业竞争力作为未来高职教育的研究趋势,势必产生深远影响。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职业竞争力可以很好地将教育与生产结合起来,所培养的人才达到企业用工标准,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作为将来的主流形式,一定能对高职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林,鲍洁.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9(30):4-8.
[2]沈飞跃.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J].职教论坛,2012(5):62-64.
职业竞争能力 篇3
一、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现状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1年, 是目前国内专业设置最齐全的服装类民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院设有时装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管理学院、服装工程学院、服装商贸学院、服饰艺术学院、服装软件与信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等职业教学部、继续教育部、公共课教学部、服装实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1 2个分院、部 (中心) , 共设3 4个专科 (高职) 专业[2]。专业体系有特色, 人才培养有特点, 学生能力有特长。目前在校学生约一万多人, 来自全国2 0多个省份。
学院与国内一批服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设立了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国内许多服装品牌企业在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工作室,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也同样在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工作点, 进行产品研发、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调研。从1995年起, 陆续从国外引进、使用、推广了最先进的服装专业教学软件, 2008年又引进了业界一流的自动化裁床系统和服装吊挂系统, 并建成中国高职服装院校中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服饰文化陈列馆, 进一步强化了办学能力, 加快了学院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步伐[2]。学院利用完备的教学实训条件, 实施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老师手把手教, 学生“真刀真枪”地练, 促使学生很快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在2007年被搜狐网教育总评榜评选为“中国十大实力民办高校”, 被腾讯网和中国青年报“2 0 0 7年中国教育年度总评榜”评选为“全国十大专业特色民办高校”[2]。
二、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分析
(一)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面临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教授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 对于产业结构的分析, 集中在五种竞争力的分析上, 这五种竞争力分别是:潜在竞争者的入侵, 替代产品的威胁, 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以及现有产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这种产业结构分析是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 理解产业结构是战略分析的起点[3]。产业是指一些相关联的组织, 它们使用相似的资源, 吸引类似的顾客, 生产近似的产品, 以及为社会提供相像的服务。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 五种力量模型也适用于高等教育, 一个学院或大学要想打败竞争对手, 制定好的发展战略, 也必须对影响其竞争情况的五种竞争力量进行分析, 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而把五力模型引入一所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分析中, 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因为民办高校的运作模式和竞争程度跟现实中的产业发展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理论, 笔者对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五种力量分析如下:
1. 潜在竞争者的入侵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立了18年, 由于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提前预订, 在业界被称为“江服现象”, 并且在学生和家长心中也形成了品牌忠诚度。潜在进入者要全面进入服装类教育, 要面临资金、管理、专业化和利润低的瓶颈, 先进入者带来的顾客购买惯性使得他们很难成功地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国外服装类高校的入侵, 还是会对学校的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 这些国外的高校在中国各个城市举办了很多的教育展吸引国内的学生出国留学, 发达国家的服装类高校, 依靠其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高新科学技术, 在大学课程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模式等诸多方面都领先于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学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 显而易见, 国外的这些大学将会成为潜在竞争者, 在争夺生源等方面给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威胁。
2. 现有院校之间的竞争
波特的五种力量的第二种是现有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强度。江西的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位居前列, 竞争也异常激烈。江西主要的十所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竞争:生源的争夺, 因为生源多则学费多, 学费多则学校收入多, 民办高校由于获得的政府投入少, 因此也需要更多的学费收入来支撑学校的发展, 因此每年的暑假, 在江西的各个火车站点和汽车站点都可以看到民办高校的招生宣传广告, 民办高校在生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和争夺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是否有特色, 是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因为现在民办大学的专业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 如果一个院校在教学方式上以个别化教学为主, 并且教学内容很符合学生需要, 那么它就会受到受教育者直接的支持。要想打击对手, 在竞争中获胜,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更新他们教学的方式和专业设置或者使它们的服务变得有特点, 这样就会避免竞争能力或声望的下降。
3. 购买者讨价还价的力量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消费者主要是包括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现在的消费者不仅包括传统的全日制学生, 还包括许多非全日制的成人学生。丰富的生源是学校发展的保证。在经济飞速发展形势下, 国家办的服装类高校, 在数量、结构、种类、专业布局等方面, 都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发展对服装类人才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要求, 因此在学校发展的初期,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力量相对较小。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才市场的饱和,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学生、家长和企业通过要求更高的质量或更多的服务来对学院实施讨价还价的权力, 这通常使学校要付出很高的运行开支, 但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不断改进自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 并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 为社会输送了4万多名优质的人才。
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是向学校提供资源的组织。在教育行业中, 供应商主要是为学校提供资源的人或组织。这包括学生, 学生付了学费, 他们既是消费者又是供应商, 他们提供了资源, 又从资源中受益, 他们有着双重角色。另外供应商还包括信息资源、教育技术和通讯网络的提供者等[4]。在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过程中,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有增强的趋势。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生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如果一所民办的高校没有自身的特色, 那学生就会寻求其他的民办高校。另外, 由于信息技术对服装类高校专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它们为传统的教学、学习、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使传统的教学、学习、研究向多样化、反应性、灵活的、相互作用的和个性化模式发展。
5. 替代品的威胁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替代品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国内很多著名的服装企业开办属于本企业的培训班或者培训学院, 如国内休闲男装品牌——利郎, 就有属于自己的培训学院;第二是成人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办学时间短、成本低、效益高, 培养出的人才也很快输送到了各个工作岗位;第三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带来的网络教育对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冲击, 国内一些著名的服装类高校如北京服装学院和东华大学都提供了类似的网络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高校的图书馆获得该校的精品课程资源下载;第四就是一些赢利性的培训机构采取网络认证的方式, 通过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络课程学习, 学生通过课程考试后, 获得相应的服装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成为服装行业的从业人员。网络的发展使得替代品的种类越来越多, 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 但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专业设置、招生模式、教学方式等来提高学校的吸引力, 从而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二)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竞自身拥有的竞争优势分析
根据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五力模型对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五种外部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学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制定一个学校的竞争战略还必须分析学校自身所拥有的竞争优势, 因为唯有对学校面临的内外部竞争情况进行分析, 才能制定切合实际又富有特色的竞争战略,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自身拥有的竞争优势如下:
1. 学校的竞争优势之一:
适应市场机制的投资模式,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滚动发展的模式, 以学养学, 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生的学费, 并合理的使用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每一个环节[5]。
2. 学校的竞争优势之二:科学的领导体制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领导体制是: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重大办学事务由理事会决定, 校长执行理事会的决议, 领导学校的教学和行政工作, 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正常有序地展开, 这既有利于发挥理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 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又有利于校长专心致力于学校的宏观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3. 学校的竞争优势之三: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
(1) 竞争机制。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向其他民办高校一样, 从一开始就在办学实力等方面处在对其不利的竞争环境之中, 并且在办学经费上, 也得不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在招生的问题上, 得不到国家计划的支持;在毕业生就业中, 又得不到国家劳动人事制度的依托。因此作为民办高校的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运行机制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危机感。在现实中, 一些民办高校由于没有严格的竞争机制导致生源枯竭从而破产。
(2) 激励机制。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水平, 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 努力提高优秀人才的工资待遇, 加大奖优罚劣力度, 从而也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青年人才投入到这所中国特色的服装类高校的建设中来。
(3) 自我发展机制。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从1991年建校以来, 从只有一个班发展到现在近一万人的特色民办高校, 充分体现了它的生命力和良好的自我发展运行机制。
(4) 特色的发展理念。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理念是立足于服装领域, 培养该领域需要的各种人才, 并力求在这个领域做到专业和精致, 该校学生在校期间频频获得国内服装领域的设计大奖和该校毕业生扎实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就是贯彻这一发展理念的最好证明。江服拒绝与其他民办高校一样对社会上热门的专业“一窝蜂”的开设, 而是始终专注于服装领域人才的培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已因这个特色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之一。
三、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竞争战略
明确了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五种外部竞争力和自身所拥有的竞争优势, 进一步的任务就是制定适合该校发展的竞争战略, 笔者认为作为民办高校的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应该采用的竞争战略是:市场导向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
(一) 市场导向战略
市场导向战略是指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综合培养模式紧密结合服装市场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和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 力求使学校的培养理念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理念相一致, 以此来赢得社会的认可, 获得竞争优势。
学校要舍得砍掉与就业市场“对接性差”、“成交率低”的旧专业, 办出自己的主打专业、创新专业、与市场零距离的专业。在确定特色项目时, 既要立足于本地市场的需求, 又要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既要研究分析现实市场的需求, 又要预测未来市场需求的趋势。此外, 还要充分考虑市场容量[6]。根据市场导向原则, “江服”在2006年已经紧紧围绕服装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 把以往开设的国际金融、摄影摄像技术、园林景观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等5个与服装市场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专业全部停办, 形成了贴近市场、面向服装行业门类齐全的服装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二) 差异化战略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差异化战略是指树立起有别于其他民办高校的独特性内质, 甚至是有别于同类公办高校的差异性, 并把这种差异性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策略。实行差异化发展, 要因地制宜, 选择最具本校优势的领域、项目加以重点培育, 尽快形成比较优势。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差异化战略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和办学目标上, 从而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学校选取与服装行业相关的专业作为主攻目标, 集中资源, 出奇制胜, 形成竞争优势。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匹配度高, 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也非常适应, 专业硬技能与素质软技能的提升达到同步状态, 不仅输送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 2009届近4000名毕业生, 除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外, 在去年12月上旬已被省内外企业选聘一空, 其中近四成的学生进入了全国服装百强企业;在服装产业集群地, 半数以上的服装品牌企业的设计总监或生产、营销主管都是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 被业界称为“江服现象”[7]。专业设置的差异化和办学目标的特色性达到了构建学校的“独特能力”的效果, 这也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应该拥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 目标集聚战略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目标集聚战略, 就是集中学校的优势资源, 采取集聚措施, 将有限的教育资源, 向本校的比较优势项目倾斜, 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来赢得竞争优势。采取目标集聚战略的关键是要做好市场发展的定位和细分市场的选取, 并恰到好处的使其战略为选择的细分市场服务。
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开始就意识到不能追求公办大学的综合化, 因为学校的资金主要是来自学生的学费和民间资本的筹集, 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多学科建设中, 不仅在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均达不到要求, 造成低质量办学, 还使原来有特色和有竞争力的专业因为投入不足, 重视不够而受到影响。由于江西省的民办高校众多, 很多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 这些专业设置的趋同对学校生源的竞争、学生的就业选择都会造成潜在的危机。
因此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把学院的资源进行整合, 并缩减办学规模, 把原先与服装行业不相关的专业全部取消, 并同时把服装专业细化成35个方向, 贯穿了服装设计、管理、陈列展示全流程, 涵盖了服装鞋帽、毛绒玩具、宠物服饰等各类服饰装备, 对应了婚纱礼服、童装、舞台装等市场细化要求, 把资源投入到这35个专业方向的发展中, 使得学校各类资源的配置就更充分、更合理了。学院把缩减办学规模空出来的近4万平方米的6栋学生宿舍, 全部改造成实训基地, 建设各类项目教学工作室、服饰模拟公司和服饰文化陈列馆, 使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7]。
参考文献
[1]侯铁军.江西民办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战略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 (10) :23.
[2]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概况[EB/OL].http://www.fuzhuang.com.cn.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
[4]张艳敏.高等教育竞争态势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的视角[J].辽宁教育研究.2007 (9) :22.
[5]夏雨生, 徐中平.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2 (, 10) :151.
[6]李莎.论民办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J].中国成人教育.2008, (17) :9.
如何塑造与提升职业竞争力 篇4
单选题
1.关于“读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文化
2.对于个人能力与职业成绩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一个人的能力由技能、知识和态度三部分构成当能力有缺陷时,态度能够帮助提升职业成绩与能力相比,态度更为重要以上说法都正确读人是提高学习力的最高境界大多数中国企业团队缺乏自我认知,这凸现了读人的重要性读人是指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一个企业内部,要提倡员工向自己身边的人学习,即形成团队学习或组织学习的企业
3.下列哪种心态又被称为“马粪心态”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创业心态积极心态游戏心态以上都不是
4.职业者思考为什么而工作的问题,属于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观念管理态度管理行为管理以上都不是
5.对于积极心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积极心态并不是“焦急”的心态积极指的是自己的行为,而着急指的是对结果的期望行为要积极但是对结果不要太着急以上说法都正确
6.关于爱好与职业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职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职业者必须牺牲自己的个性、爱好,甚至自己的价值观,才能与团队保持一致职业者会选择快乐地作不喜欢做的事职业者的目标和做法都应该是快乐地作不喜欢做的事
7.下列哪项是职场植物人的特征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存在生命体征但没有思想每天按时上下班,但对于自己职业发展没有任何想法存在导致公司管理氛围生硬以上都是
8.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就业保障的含义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外在的保护是国家给予就业者的保障能够帮助就业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习惯于就业保障的就业者竞争力日益低下
9.对于职业人来说,不可缺少的职业行为能力是回答:正确
1.A
2.B卓越的领导力优秀的决策能力
3.C
4.D必要的学习能力过硬的专业技能
10.关于职业者和团队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职业者需要经常考虑自己与团队的关系职业者要努力使自己在团队中不可替代职业者要善于问自己能够为公司做些什么职业者要经常考虑公司能够为自己做些什么
11.善于思考积极因素,从而发挥优势和长处、趋利避害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创业心态积极心态游戏心态以上都不是
12.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精神管理时,需要回答:正确
1.A
2.B
3.C
4.D经常组织员工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员工制订竞争力提高的目标和计划帮助员工建立能力成长的可看得见的台阶以上都是
13.在职业化金字塔中,职业者取得的业绩指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职业品牌职业结果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14.惠普作为全球著名的大公司,其观念管理的核心在于回答:正确
1.A
2.B
3.C
4.D用统一的价值观进行管理严格的用人、选人以及考察人的机制领导者身体力行的示范运用职业化意识进行管理
15.惠普领导层鼓励员工选择自己的未来,说明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能力构筑竞争 篇5
联想到一本书,藤本隆宏的《能力构筑竞争》。作者认为,支撑战后日本制造体系的机制的核心理念就是“能力构筑竞争”。其含义是指企业的深层竞争实力,即企业对开发、生产现场的组织能力的仔细研究,针对工厂的生产效率、工序中的次品率以及开发周期等顾客无法直接进行评价的竞争力方面,认真且坚忍不拔的竟合。这种实力往往不为消费者所见,但却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与英、德、美通过技术领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同,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只有20世纪的日本是通过经营管理上的领先而成为经济大国。因为与欧美企业相比,日本企业在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等“表层竞争力”上并没有明显优势,然而在现场制造的企业组织能力、产品结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等“深层竞争力”方面,日本汽车企业却一直具有雄厚的优势,为欧美企业所不能及。
任何大企业的成功之道,都离不开企业所积淀的创新与冒险精神。这种精神从丰田佐吉开始,主要体现在他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为丰田事业奠基;在丰田喜一郎的身上,则是勇于从纺织业向汽车产业挑战的冒险精神,他不仅创办了丰田汽车,其大批量汽车生产创新理念也让他拥有了“日本大批量汽车生产之父”的美誉;后来的丰田英二、张富士夫等人,更多地侧重于生产管理与企业文化上的创新。凭借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丰田在比欧美汽车公司起步整整晚了40年之后,仍然后来居上,步入世界汽车三大巨头的行列。
丰田管理体系也一直被誉为丰田公司卓越运营的精华,有人将之总结为“丰田生产方式”,其精髓在于围绕“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理念,通过准时化和自动化,实现企业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生产。换句话说,就是不断挖掘管理潜力,进行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竞争力,这也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当世界各地跨行业企业学习“丰田经验”时,却发现照搬回去的效果并不理想。有人将原因归结于日本的国民性、社会环境等原因,但即使是在日本本土,也没有一个企业成功再造一个“丰田”。创新是“人”的成长和积极性发挥到一定程度状态之下自然产生的结果,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丰田英二曾在访问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之后受到启发,提出了闻名于世的“创意提案制度”,即全体职工谁都可以就公司的生产、质量和安全等所有经营活动自由地提出自己的创意和方案,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企业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
创新核心技术 增强竞争能力 篇6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所积累形成的,并为企业所特有的支撑和决定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是各种特殊能力的集成、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每一个企业及其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
东方汽轮机厂是我国研究、设计,制造大中型电站汽轮机及辅机、被中央列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工厂已拥有近20亿元总资产,年生产汽轮机能力达750万千瓦,产品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印尼、伊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发电设备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工厂逐步意识到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加快了以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管理和核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以核心产品开发为先导
企业竞争能力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能力中,最根本、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技术领先与不断创新的核心产品。具备强大的自主开发能力,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东方汽轮机厂始终坚持以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安全高效的汽轮机装备国内外电力工业为根本宗旨和最高目标,坚持把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坚持"自主开发,引进消化与不断创新相结合"的新产品开发道路,坚持"生产一代、试制一代、开发一代、构思一代"的新产品开发思路,不断致力于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形成了以汽轮机为主导的核心产品。特别是在"八五"、"九五"期间,工厂大力实施了"两化一改三起步"(即:30万机组的优化和亚临界60万机组的国产化,老机组系列改造、超临界60万、大型核电机组和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起步)的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战略,极大地增强了工厂的技术创新能力。工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轮机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改造维修等核心技术,并在汽轮机的通流、轴系,调节、材料、试验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机组的通流改造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工厂先后研制出了5万、7.5万、20万,30万以及亚临界60万(与日立公司联合设计制造)千瓦系列电站汽轮机,工业汽轮机,电站辅机为主导的核心产品。目前,工厂正在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等途径,加快100万等级核电、超临界60万、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等新产品的研制步伐。
以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
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具有核心技术的重要标志,具备独立的开发设计能力是企业研制与生产核心产品的基础。提高工厂自主开发能力,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企业的核心产品,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目标追求。东方汽轮机厂从建厂初期就开始了独立设计、自主开发的创业历程:在1966-1976年建厂的第一个十年间,工厂就独立研制生产了7.5万千瓦和20万千瓦汽轮机;1976-1983年间,工厂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独立开发出了集高中压合缸,一米末级叶片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体的30万千瓦汽轮机,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大型汽轮机的先河;1984-1990年,工厂加快了30万产品系列化研制的步伐,并开发出了3.5万千瓦,5万千瓦,21万千瓦汽轮机等一系列新的产品;1991-2000年工厂的"两化一改三起步"战略得到全面实施,亚临界60万机组的国产化取得显著成绩,两台东方---日立型60万机组在山东邹县电厂的投运和运行均创造了同类机组的最好水平,两台机组分别荣获了国家电力局2000年机组运行特等奖和一等奖。30万机组技术得到持续不断的优化,第七代30万机组完成试制即将投运,工厂出口伊朗的四台32.5万空冷机组创造了我国出口机组单机最大容量的新记录。经过十余年的自主开发,形成了在国际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老机组现代化改造技术,并成功地对国内外厂家生产的各型30万、20万,12.5万、10万、5万各类等机组实施了通流、调节系统与凝气器的改造,老机改造的市场份额居国内领先水平;广东岭澳两台100万等级核电汽轮机的成功分包生产为核电汽轮机的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引进-消化-改造创新是工厂发展核心技术,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工厂在坚持独立开发的同时,通过与众多的国外大公司开展联合开发、技术转让等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吸取引进技术的精髓并大胆地进行技术再创新,形成东汽自主的核心技术并不断应用到产品开发中,丰富和发展了工厂的产品组合,加速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工厂自主开发的30万汽轮机经过不断的优化,形成了分缸与合缸、凝气与空冷、热电联供、电液调节与全电调等多种机型的产品系列,机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目前工厂资产的30万机组进入了第八代优化型机组的开发试制。同时,工厂通过消化引进技术并结合自主开发,形成了具有东汽特色的系列化老机组改造技术。目前,工厂正在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加快百万等级核电机组、60万及其以上的大型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机组、燃气轮机、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的开发。
广泛应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强大、先进而独特的制造技术也是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内容。先进而完善的设计必须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工厂加大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推广与运用,其中计算机技术在设计、工艺部门的普及使用率达100%,CAPP在工厂主要部件的制造中得到广泛运用,以汽缸、叶片CAD/CAPP/CAM一体化集成制造技术、隔板埋弧焊技术、核电汽缸堆焊技术等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大大提高工厂的制造技术的水平;同时,CIMS工程也于1999年底通过了国家"863"课题专家组验收并列为国家"863"计划CIMS示范企业,这些技术的采用将极大地提高工厂的制造能力水平。工厂在"八五"、"九五"期间还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数控设备和加工中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装备水平与制造能力。
大力推进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先进技术的体现和保证,是企业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厂始终把发展质量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内容和事关企业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从1978年开始,工厂就在全行业中率先实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从1995年开始,工厂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核电生产质保体系、军工质保体系、美国ASME联检、压力容器等认证。工厂装备了精良的质量检测设备,完善了质量控制手段,增强了对质量的监控能力。近年来,工厂又大力开展了"创精品工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工厂的质量管理技术与水平的提高,得到了用户的广泛信任。工厂在1999年荣获了"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的称号,并作为亚洲两个企业之一被美国GE公司评为"亚洲最佳供货商"。
认真落实创新激励措施
工厂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之所以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工厂拥有一支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有一套有效的激励创新机制。工厂建立了技术开发中心,全面规划和系统实施工厂的技术创新工作。为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工厂先后制定了分配向有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倾斜、设置主任工程师职称序列,每年评选科技进步奖,评选厂内外有突出贡献专家、开展研究员级高工的评定,鼓励科技人员著书立说,选送优秀科技人员出国深造、重奖重大发明创造者、开办工程硕士班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科技人员与工人技师开展技术创新。同时,工厂科协、技协也紧紧围绕技术进步组织广大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奠定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坚持用先进的技术引导市场
技术和质量是开拓市场的关键因素。工厂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指导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以一流产品去开拓市场和满足用户,以超前的技术和创新的产品去引导市场,正是由于产品在开发上不断推陈出新,工厂才具有了与国内外竞争对手同台竞技的实力。截止到2002年底,工厂已生产各类电站汽轮机481台,共计4395,695万千瓦,产品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并向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国家出口17台220万千瓦的汽轮机,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入世后的机遇与挑战,发电设备行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要实现机械工业局提出的"中国装备、装备中国"宏愿,要实现我们发电设备企业"装备中国电力"的目标,必须牢牢把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努力寻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优势的途径,满怀信心地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职业竞争能力】推荐阅读:
学生职业竞争力05-14
毕业生职业竞争力论文07-12
提高竞争能力07-25
财务竞争能力08-17
竞争情报能力09-23
竞争和发展能力07-27
龙江银行竞争能力分析08-1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06-08
耶鲁大学校长:感恩的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09-09
教师职业与职业能力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