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

2024-10-26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精选12篇)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1

摘要:企业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很多企业实施了知识管理, 但大多效果不是很明显, 其中企业没有分析清楚企业的知识现状与知识需求现状是一主要问题, 针对该问题,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实施知识管理, 评价知识管理绩效。最后, 通过一个企业案例分析, 说明该方案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 提高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知识需求,企业知识管理,知识匹配

1 企业知识需求与知识需求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环境下, 知识资本已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本, 企业的价值主要来自知识, 知识的作用已远远超过机器、资源、厂房等实物的作用[1], 谁拥有了知识, 谁就拥有了市场和更多的财富, 因此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不是有形的物品, 但它是形成企业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的主要源泉。企业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经济学上的商品有所相同与不同, 知识如一般的商品, 其市场价格也是时间的递减函数, 但它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 而传统商品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因此知识的使用者越多, 越能体现出其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势在必行, 现代企业, 如果不进行知识管理, 将无法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知识需求管理是知识管理活动之源头[2]。知识需求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 目前企业对知识需求的管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或者轻度自觉状态。很少企业在进行某项事务之前会正式地、完全地评估知识需求, 也很少有组织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其存在与发展所必须的完备知识, 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知识现状与知识缺口, 明确企业内部优势与外部条件, 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 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为企业更好地配置知识资本这一无形资本, 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本, 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知识冗余与浪费。在进行知识管理时, 一般要引进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 一旦知识需求分析出错, 等到系统实施时, 再修改, 将使时间成本和人员成本非常高。因此知识需求分析势在必行, 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

2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

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 把需求分析纳入知识管理流程, 作为一个主要的步骤, 并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分析企业知识缺口, 考虑知识供需匹配[3], 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纳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其流程如图1所示。

2.1 企业知识需求现状分析

不同的企业拥有的知识以及需求的知识都是不同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 知识出现的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员工吸收的速度。作为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一个企业如果不知道自己企业有什么知识, 也不明白自己企业需要什么知识, 势必导致知识的浪费, 在竞争中也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首先要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 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业务以及即将拓展的项目或业务, 从而预测企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知识;其次将企业的知识汇总分类, 分出企业内部知识需求与企业外部知识需求。内部知识需求指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如扩张、发展、优化、结构变革等过程中产生的知识需求以及企业在运营中出现问题时产生的知识需求。企业外部的知识需求也可分为两方面[4]。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某些机会时产生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是企业需要应对外部环境中出现的某些威胁时产生的知识需求。最后, 依据不同的业务及项目, 分析和预测出企业知识需求。企业的知识现状及需求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还必须注意及时更新。

2.2 企业知识缺口分析及对策

企业自身有的知识与企业需求的知识并不总是吻合, 因此知识供给与需求之间总是存在差异, 即知识缺口[5]。针对不同的知识缺口, 企业应采用不同的弥补措施, 以达到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的匹配。知识供需匹配良好, 可以减少企业关键流程的时间和成本, 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柔性和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2.3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新经济时代, 知识管理工具越来越丰富。企业在选择知识管理工具时, 要依据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核心的知识流程、知识管理战略及企业知识需求分析, 选择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并选择信誉良好的咨询公司或知识管理系统。

2.4 实施知识管理

不同的应用模式有特定的需求, 能解决特定问题, 所以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前, 首先要思考应用模式, 然后再思考功能上的解决方案, 并配套以管理机制、知识梳理方法等。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施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其实施一般有五个步骤:认知, 规划, 试点, 推广与支持, 制度化。通过员工培训、咨询, 试点管理系统, 逐步实施企业的知识管理。

2.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投资, 任何一项投资都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 学习经验, 并为后续行动做出改进。只有这样, 才能把知识管理这项工程做得更好。

3 案例分析

需求管理在软件研发部门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完整的需求分析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深圳某软件公司是2007年开始运营, 是一家跨国公司, 早在2008年成立了知识管理部门, 有专门的知识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的获取、编码、存贮、分享、转移等。但由于没有进行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 导致知识收集过多过杂, 员工要搜索需要的信息时, 要么花费太多时间, 要么找到一些不需要的知识。这样信息不能充分共享, 造成了很多知识的重复投资开发与知识传播的失败, 甚至很多隐性知识流失。公司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文化, 员工为了工作安全感、升迁, 不愿意分享知识, 也不愿意花精力去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010年企业实施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后, 注重知识需求分析, 并及时更新, 改进知识管理系统, 努力营造出共享知识的文化。然后针对知识缺口, 寻找弥补措施。基于员工和软件项目的需求的系统, 员工能够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项目管理人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人员及知识, 以配合项目快速完成。改进后的知识需求分析, 如图2所示。

基于知识需求的知识管理考虑公司及员工当前和未来可能的知识需求, 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 提高了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满意度。将知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系统后, 之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如表1所示。提升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价值, 员工及软件项目管理人从中感受到了知识共享的喜悦, 为知识管理的全面推广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员工的积极性及管理层的满意度、公司的业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4 结语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五个步骤:企业知识需求分析、知识缺口分析, 选择知识管理工具, 实施知识管理, 评价知识管理绩效。采用供需匹配的决策方法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时考虑知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 为企业更好地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实例证明需求分析应贯穿于知识管理流程的始终, 良好的知识需求分析可降低企业知识共享的成本, 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开际主编.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 (第2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

[2]袁静, 郑春东.组织知识需求的诱发与知识需求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10) 98-101.

[3]贾璐, 樊治平, 沈凯, 徐宝福.知识服务中的供需双边匹配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 297-301.

[4]赵斌.企业知识供给与需求研究[J].文化经济, 2010 (9) 203, 207.

[5]姜璐璐.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 (9) 上42-44.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2

一、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不间断地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二、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

企业的知识管理拥有了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又结合了企业经济原有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予以创新。对企业的知识管理特征分析为现代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企业的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的重点。企业知识的积累要靠每位员工的努力,要在企业内营造一种有利的环境和学习氛围,使知识管理者具有较大的工作自由度,充分发挥创造性,使企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能否顺利推行下去,关键看员工的能力能否实现所设定的目标。

(二)市场是企业知识管理理念的核心。企业是在市场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之道,因此在市场这个大的知识体系中,要求企业有其支柱的知识体系来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要应对来自市场运作的各个环节来发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希望有效利用知识,并使其市场价值最大化。

(三)知识的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共享是指一个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公开,企业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员工接触和使用,不仅有利于企业当前核心业务活动的改善和提高,也可以帮助企业锤炼长期发展的能力,提高企业智商,是全球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公司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在建立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快速流动,依靠全体员工的创造性发挥,在对环境的不断调适过程中进行知识创新,这就是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

对于企业来讲,正确地认识知识管理是重要的,但企业往往更关注如何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产生于企业管理界的知识管理只有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带来勃勃生机才会显示其优越性。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将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运用于实践层次,不断提出知识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企业知识管理目标。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要为企业服务,在市场大潮的推动下能使企业稳固地生存和发展,不仅仅要建立这样的知识管理体系,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员工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交流思想,这是创造新思维、新工作理念的基础。有效地积累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使其充分溶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二)建立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在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变化,通过知识管理的反馈系统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知识主管,便于知识主管能够快速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以便使企业的知识管理成本降到最小,使知识管理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效用。

(三)改造组织结构,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随着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大量增加,企业的知识管理要具备更广泛的组织的创造性思维、知识与信息的有效沟通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这样有益于企业学习能力的提高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导致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迫使企业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建立灵活、高效、柔性的知识型组织结构。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管理将渗透到各方面的经济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和经济主体,企业已被推上了新时代挑战的前沿,必须尽快掌握知识管理的内涵和本质,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模式,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企业中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实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管理模式。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全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参考文献]

[1]郭 强.丁晓琴.企业知识管理,现代企业导报,,第5期.

[2]乌家培.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国改革报,11月18,第6版.

[5]巢乃鹏.知识管理――概念、特性的分析[J].p学术界,p.5,(84):16-17.

[4]杨冠琼.企业成功的金钥匙[J].p经济管理,(11):57.

[5]陈柳钦.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9):50-51.

基于知识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篇3

经济在世界上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这个飞速的进程中,我们国家当前处在从工业向知识经济转变的主要环节,现在科学的发展瞬息万变,于此想应和的是,信息技术作为代表的新型知识产业的众多优点也是持续的显示出来了,并且渐渐地获得了愈来愈多的正式与关注,基于这篇文章是对于知识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的探讨,但望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的高度的发展有其实和助力。

知识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知识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元化专项多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企业相关资本得到有效管理使用的过程,所以,企业的管理和企业间工作朝向的总的目标是不可拆分的,一般来说,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有三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利润的最优化。每股盈利最优化以及股东财产最优化。然而,这些目标都是与工业相挂钩的,在知识背景下,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特色来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企划,就是说我们需要对与经济的目标进行新的定位和理解,重新重视知识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考虑相关的利益性的冲突,还应该考虑企业未来的目标与相关的计划以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于是,在这样的一系列规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开始出现多元化的特质,不仅要追求企业本身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与公司企业相关的其他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以此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一元化转向了多元化。

知识背景下的经济知识资本等无形态的资产渐渐成为了重视的对象。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知识资产的重要之处渐渐地显现出来,知识渐渐发展成了经济的重要的推力之一。榆次相适应的,企业的资本内部也发生了一些悄然的改变,以知识为基础的专有权、商标权以及创造性和能力水平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内部所占的比重也在大大的提升。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当前的高级技术企业中显现的更为明显,例如美国的星巴克的品牌价值已经超越了600亿美元。这样看来,无形资产的地位可见一斑,也可以看出无形资产的投资建设将会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但是在以前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之中,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一般存在于第二位置,但大多数企业知识对无形资产被动的计价与评估,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达,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法师的话,企业的财务必然会是出现决策的失误问题,所以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应该要细心分析当前企业的无形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正确的评估决策和分析。

知识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对象有简单的资本变为包括知识资本。在以前的工业经济环节,企业的管理对象关键是资金,也就是对于资金的操控与把握,它具体概括了企业资金的手机,分发,回收,分配以及运作资金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在知识背景之下,知识资产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中渐渐占有了主要的地位,企业的管理对象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资金的管理变化为对于知识的无形财产的管理。所以在知识时代,知识资产也就成为企业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这一方面同时也是企业在知识背景下的巨大挑战之一。

关于知识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几个建议

根据指示的相关特色,从头正视和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起点,而且还是企业管理部门的终点,在知识的背景之下,企业要做成较好的管理最先要依据当前的经济特点,从新正是和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最终目的。

综合来说,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即是使得企业所得利益得到最优的效果,然而应为不相同的相关的人拥有的地位和影响不相同,于是乎,不相同的利益的特点也对企业的财务利益有着不同的追求,那么在此次的进程中,也要根据相关联的人的概括讨论考虑,而且还要担保股东的利益最优化,并且通过多种的方式使得相关的人也得到实际的利益。

关注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科学拓展。在知识经济的情境下,知识资本在企业之中得到了关注,成为主要的业务目标之后。相适应的也就对企业的内部的内容有了拓展的必要问题。这还是在知识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前提。

要实施这一内容的扩展,开始时,我们只有先从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方面入手,即财管人员应该正视企业管理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把以前的资金资本与物质资产变化为现当今的主要关注对象,也就是无形的知识资产;第二一个,就是应该注重投资方面的管理内容,重视只是投资在企业中的关键位置,找到主要的定位以及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风险的管理,将各个不同的范畴有规则的组织在一起,最后一个,还应该注意利益的最终法分配的问题,在目前的知识经济下,我们不仅要把资金利益合理分配,更加要使知识资产公平公正的分配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科学的进行分配方式的拓展。

在知识背景之下,企业的管理将会受到知识的影响,我们应该重视知识资本在企业之中所占有的位置,运用管理的方法正式与分析他的重要性,并进行科学的拓展,这样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将到达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实现 篇4

知识管理是发达国家企业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上,在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性企业管理思想。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知识共享为基础。可以说,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核心的内容。企业要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企业将企业知识的培育和管理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建立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新型企业文化。知识共享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文将主要就企业如何实现知识共享进行论述。

1 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和基础

1.1 知识共享的内涵

知识是由数据和信息转变而来,具有高级形态的特征。美国学者Holtshouse(1998)用流量来定义知识,认为“知识”是一种“流量”(flow),即知识可以在知识拥有者与接收者之间相互交流;正因为知识可以流动,Hendriks(1999)指出,所谓知识共享就是一个相互沟通的过程,向他人学习的时候,必须要有重建的行为。知识共享包括两个过程,知识拥有者对知识的外化,知识需求者对知识的内化。

知识共享是指员工个体通过各种途径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知识,使知识由个体独享,扩展到组织的层面。一个组织只有创造新的信息和知识,才能适应动荡变化的环境。实际上,知识共享就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和创新,通过共享,不仅使知识的总存量发生变化而且知识的内容也产生了质的飞跃。本文所论述的知识共享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和显性知识的共享。

1.2 知识共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核心的内容,根据《知识管理评论》(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2001年11月份的调查结果,在知识管理面临的10项最大挑战中,知识共享排在第二位,实现知识共享对企业内部和企业成员都是必要的。知识在主体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存在着知识差距。知识共享不仅为组织综合利用各方面知识作决策带来方便,而且还是组织各部门、各关联组织之间协同发展的需要。知识共享会使组织创造的知识指数数倍增加具体地,从企业角度来说,由于知识共享,可以避免组织失去记忆,使组织继任者不再犯前人同样的错误。知识共享可以强化组织记忆,降低组织的运行成本。组织的部门之间,减少了内耗,提高了沟通效率,使组织的决策效率明显提高。知识共享和知识积累形成的组织共有知识由于其独特性、独占性和难以模仿的特性而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从组织成员角度来说,在组织内部当员工将其知识与其他成员共享时,组织的知识存量将成倍增长,同时,提供者也会在转化过程中深化原有的知识或者获得新的知识。由于推动企业知识共享具有很多益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企业实现知识共享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

2 影响企业实现知识共享的因素

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也很多,其中包括知识共享的主体、组织激励机制的设计、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技术平台四个方面来的障碍。

2.1 知识共享的主体

知识共享的主体包括个人、部门、组织、地区等,这是知识共享活动的承担者和发动者,离开了主体知识共享就无法进行。知识主体之所以不愿意共享知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1 思想观念

对于知识,很多人认为是私有的,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成员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担心将自己掌握而他人缺乏的知识完全共享后,会导致自我地位的降低而不愿共享自己的知识;而自己的知识如果被共享,那么就会损失自身的利益获得,正是基于这种思想,人们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例子,我们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播给他人,他人通过学习也许会超过知识的原始传递者,那么学习者的收益也许会比传递者还要大,这就对传递者利益的获得构成了威胁,甚至丧失。

此外拥有知识的个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这样一种心理:在传授知识时,可能不会被他人所承认,甚至还可能受到嘲讽,这样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这种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会使知识传授者不愿将自己的知识共享。

2.1.2 风险的存在

众所周知,知识共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核心技术和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组织管理者出于保密和组织信息安全的考虑会设置一些安全措施。否则一旦核心技术泄露或关键技术人员流失,将会导致竞争优势下降、知识产权被侵犯等严重的后果,使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基于以上原因,知识拥有者往往不会积极地去参与知识共享活动。

2.1.3 收益的差别

知识的获得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与精力,而相对于付出回报却有限,甚至会得不到相应的补偿与回报。组织员工在创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包括金钱、技术、时间和精力等的投入,而且还需要付出比上述物质投入更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这些成本和付出通常不是用薪金就能补偿的,但照搬和使用他人知识的人却可以不用任何付出就能利用他人的知识。因此当知识原来者无法在知识共享中得到补偿时,其唯一的办法就是保存知识的隐秘性,通过知识垄断获得利益,以弥补成本并获得一定补偿。这也是影响知识共享的一个主要原因。

2.2 组织结构的制约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知识共享的程度,目前许多企业使用的都是科层式的组织结构,控制体系自上而下建立,信息和知识通常是由组织的最上层开始层层传递,经中层人员,最后流向底层,这种层层控制的弊端基层与高层、基层与基层成员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很少,面对面的互对式交流较少,互相间的知识处于独立的状态,形成了所谓的知识壁垒,因此知识共享也就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员工被限制在一定的组织架构里从事着固定、单一的工作,完全听从于管理者的调遣与安排,日复一日重复着机械的工作,使其自主创造力受到限制,直接制约了知识信息的创造与传播。

2.3 隐性知识的挖掘

所谓隐性知识是难以用语言表述的、高度个体化的知识,它是潜在的存在于隐性知识拥有者的素质中。由于隐性知识的这种特点,使其很难被他人模仿、复制和窃取,又由于对隐性知识垄断可以给拥有者带来利益,隐性知识拥有者出于对自己利益和优势地位的考虑,往往会有意识地对隐性知识进行垄断,不愿意进行传播,因此,如何有效的挖掘隐性知识,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

如何正确地将组织内部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组织要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挖掘隐性知识,组织要及时将知识主体的隐性知识外化,并得到充分利用,这样组织才能把握各种机遇,才有利于知识共享。

3 知识管理中实现知识共享的对策分析

3.1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就是企业内部每个利益主体相互间的知识交易。即企业知识拥有者与企业法人之间的知识交易。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更加完善而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要实现充分的知识共享就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员工感到从中受益。一方面,应该承认员工个人隐性知识的独创性和专有性,建立恰当的评价指标和以知识贡献率为衡量标准的评价体系,使组织成员得到知识共享的实惠,从中受益;另一方面,要为员工提供成长机会,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员工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交流、共享知识、共同发展的环境与氛围,引导员工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促使员工获得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这对推动员工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十分重要。

这种环境一旦建立起来,知识共享就会成为员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在人们的工作方式中时刻体现出来,就像呼吸一样平常。企业应该努力营造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为知识共享创造条件,如图1所示。

企业内部建立的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回报原创者原则。组织应对知识的原创者提供合理的奖励措施,使其获得丰厚的物质和精神回报。一是薪酬等物质方面的奖励,即对其在新知识的研发过程中物质付出给予的补偿,按知识对组织的贡献大小给予奖励性报酬;二是组织的认同,鼓励知识共享和加速知识的转化和应用的进程。(2)奖励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原则。作为激励原创者充分共享其所拥有的知识,组织必须要有一整套完整、规范的保障体系做为保证,并使其制度化。这一保障体系中要明确知识共享传递链上的每一位应用者和再创造者都有相应的回报。使员工切实感觉到因分离知识而获得荣誉,知识共享和应用的人越多,知识增值的概率越大,利润增值越高,创造的经济价值越大。知识传递链越长,越接近链的初端的人获利越大,这样就激励了每一位原创知识的人或参与知识共享并主动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人,形成良性循环。(3)与知识共享创造业绩相联系的原则。将员工知识共享所创造的价值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并将知识业绩作为晋升的综合考核目标的一部分。

3.2 塑造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简单快捷的通道,扩大了共享的范围,并极大地降低了传播成本。在网络上,可以找到这些专家的联系方式,也可以在网上和专家商讨怎样来做项目,分享他们头脑中的知识。

建立企业的知识库。可以从两个方面满足员工的知识需求,一是由案例中得知该如何做;二是在知识库中没有现存的经验,或如何迅速找到具有这种能力和经验的人。知识的重要性不只在于对知识的拥有和控制,更重要的是蕴藏在知识背后的能力及其发挥。此外,组织经常性的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如聚餐会、读书会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并加强员工间的相互沟通,促进信息的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4 结束语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生产活动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促进知识共享的对策,希望能为人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利于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

摘要:在介绍知识共享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知识共享实现的四个因素,即共享主体、组织结构、技术平台、隐性知识挖掘。最后提出企业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实现知识共享的对策。

知识管理环境的企业档案管理 篇5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档案反应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企业档案知识的挖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创造。

但是我国当前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管理工作与实际脱轨,与当下知识管理理念存在很大的违背性。

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针对科技与人才,这两者都属于知识时代中的两个重要角色,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一、知识管理的概述

知识管理是在这个知识时代里形成的一种管理理念,是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于志华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咨询与知识能够在组织内部实现共享、创新、整合等过程,从而将新产生的知识回馈到组织内部,为企业组织的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人才在我国当前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纵观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管理人员大多都偏向于档案管理业务方面,而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不高,以至于企业管理综合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与实际管理工作出现差错,企业档案管理不能与企业发展相符合。

(二)企业管理模块功能与企业管理工作不协调。

面对日益膨胀的信息化,建立管理管理模块对于当前企业来说是加强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企业在这个知识管理环境下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保障。

在我国许多企业当中,企业管理模块只是针对企业前期的一些基本信息而设置的,而对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信息与数据却没有做到相统一。

管理模块与实际工作不协调,使得企业档案信管理的工作难度增加。

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当代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中,管理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偏向于企业经营这一块,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档案管理工作与实际脱轨,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松散的管理体制会降低执行效率,拖延反馈速度。

为此企业档案管理者应该重视档案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

三、知识管理环境下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措施

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企业的发展历程的一种见证,是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

企业的各类档案,如文书档案、技术档案、人事档案以及知识资产型档案等,全面而真实地记录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活动。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基础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档案信息的汇集中心,在这个知识管理环境下,加强企业档案管理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企业科研、设计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一)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知识环境下,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作用,利用知识管理理念完善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为此企业要加强档案管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教育,将企业文化知识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合格、全面的人才才能有效的保障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做好档案的存储工作。

企业档案反应了企业的过去以及现在,是企业发展历史的`做好证明。

而档案管理是企业现代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因此做好企业档案的存储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某所企业,管理员在企业档案管理当中,利用计算技术,将企业的档案信息编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对企业的档案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在这过程中管理人员详细的将企业的档案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在要做好存储工作外,同时还做好了维护工作。

因为计算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而企业的一些档案信息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三)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应当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起规范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

企业可以配合知识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的知识资源整体规划,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例如在某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管理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档案信息中心,由该档案信息中心负责企业内部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利用网络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促进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通过这个档案信息中心,企业管理层可以及时的掌握企业的管理状况,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四)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化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社会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档案信息进行准确的录入,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同时对企业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从而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参与者。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保障。

在知识管理环境下,将知识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和晶.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创建新型企业档案管理机构[J].机电兵船档案,2005(05).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探究 篇6

现在,知识产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可是我国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仍在尝试阶段,同时企业内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机构和机制不够完善,需要企业逐步解决。

一、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的概述

知识产权指的就是智力的成果权、智慧财产权,具体指的就是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拥有的专利权,例如,发明、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又分为精神产权和物质产权,也就既确认了权利主体的所有权,又确认了行使权利后的利益。而知识产权管理指的就是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自身的知识资本,达到配置最优化,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有制定战略、制度规范的设计、监控操作流程、培训人员等。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可以有效的保护、应用企业的知识产权。

二、企业在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依据,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可是我国企业在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

1.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识

近几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意识提高很多,可是还是有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缺乏创造、应用、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没有发挥出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本的作用和价值;不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经常无意识的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导致自身卷入商业诉讼之中,进而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

2.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现在我国的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的制度没有独立出来,知识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中涉及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的内容和条款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能有效的实施,这样一来,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就不够规范。

3.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我国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单独设立一个部门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也没有专业的认识负责这个工作,一般都是由其他部门负责这项工作。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企业在管理知识产权方面也就不会有效果。

三、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措施

我国企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都不高,可是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企业需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视。

1.明确管理知识产权的战略

知识产权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在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体系中加入知识产权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管理的战略规划,然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和形势的变化调整战略,使知识产权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有了制度就有了规矩。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和约束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就是制度。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科学合理的设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目标、内容、标准、职责、执行等,使制度可以全面的指导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的实践,使知识产权管理更加的准确和有效,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促进企业持久的发展。

3.对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进行完善

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对管理进行具体的执行和操作。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以后,就会聘请专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进而有效的管理知识产权;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然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过和企业的其他部门合作,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提高。

4.积极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现代企业进行管理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应用信息技术。现在很多企业试着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汇总、整合、分析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信息,搜集和研究市场中的知识产权资料,及时的了解市场中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方向,也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的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将企业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既是一中无形的资产,也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是因为我国对知识产权进行管理比较晚,无论是从意识、制度、机构、规范等方面都有待完善。所以企业为了可持续发展,就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知识产权管理进行探索和创新。

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探讨 篇7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Erik Sveiby:“KM是一种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Nermati, 认为考虑到知识的资源性特征, KM被界定为对组织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Rademacher认为, KM是一种发现, 获取、存储、管理、开发、传播和使用知识的综合性活动。Andra Warton则认为Lotus对知识管理定义最为全面、简洁, 即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 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

本文认为, 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 具体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存储、传递、共享、利用及评价等, 其目的是促进企业内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共享,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终实现不断创新, 满足顾客、社会、供应商、员工和股东的需要。

二、知识型企业及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企业被认为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具生命力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单元, 它利用知识管理来代替原有的科学管理方式, 是知识称为企业投资的主体和衡量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志。与传统企业相比, 知识型企业的显著特征首先体现在管理核心为知识管理上, 而不是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上。

在知识密集型的企业中, 知识型员工拥有企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本, 此类型员工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 (2) 追求独立自主、灵活多变的工作环境。 (3) 追求自我价值地实现, 并非一切以金钱衡量。 (4) 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和考核。

三、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型企业最具竞争力, 而且是最宝贵的核心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归根到底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其管理策略也可归结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管理。

1. 加强知识交流与内部分享:

鼓励大家进行咨询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人”是知识的载体, 而“知识”的真正价值则来自于“分享”。企业与员工的成长需要培养并形成学习的氛围与知识分享的文化, 从而加速员工学习、创造与运用知识经验。在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实践中, 要建立和创新知识分享传播机制, 定期举行知识分享会。此外还应密切关注企业外部知识的更新状况, 做到企业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及时接轨, 才不至于使企业落后于竞争对手。

2. 加强组织知识的保密工作, 防止组织知识外泄, 例如:

可以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知识型企业的知识流失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员工携带原属企业的知识跳槽;二是内部员工出卖企业知识以获取额外价值。为了防范这两种情况地发生, 应做到“留人且留心”, 在员工道德教育方面要狠下功夫, 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配套使用。

3. 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知识再造。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 知识型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 就要不断更新和再造组织的知识资源。员工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环节, 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培训团队, 也可以请专业的咨询培训公司做指导。值得一提的是, 可以借鉴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成立内部商学院的做法, 使企业针对员工的培训活动更加系统化。

4. 改善工作环境, 识别员工的个性需求, 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基于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上有着与非知识型员工截然不同的特点, 在管理实践层面管理者应了解和识别员工的个性需求, 让员工发挥自主积极性, 设计符合自己个性追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从而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带来的是工作效率的提高, 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5. 实施粗放式管理, 充分合理地授权, 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忠诚感。

知识型员工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获得充分授权, 努力完成工作并取得成效, 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因此, 建立必要的权利监控机制, 有助于解除高层管理者的疑虑, 更有利于持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员工在获得极大的工作成就感, 感觉自身价值的外显作用时, 也能够培育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参考文献

[1]戚永红宝贡敏: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 2003.10

[2]刘锦霞:试论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4.13

[3]李啸雯: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J].HR经理俱乐部, 2005.3

[4]刘振国戚啸艳周长江:基于知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初探[J].价值工程, 2007.12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中心问题。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 将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不仅涉及组织范围内的知识, 还涉及组织外部以及与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知识。在组织与其外部的其他组织、机构的联系中, 组织不仅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知识, 而且可以通过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来提高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基于对知识的需求以及知识管理的需要, 每个组织均需与外界组织建立联系, 实现知识在不同组织间的共享, 从而构成集知识创新、知识整合和知识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结构体系, 即知识网络。

一、知识网络的内涵

从国内外有关知识网络的研究文献看, “知识网络”一词具有多种含义。

(一) 数字信息网络。

广义上指Internet网络, 狭义上指依赖局域网或Internet网络这一传输工具进行信息传递、存储的有形网络, 通过多个终端互联成为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手段, 包括企业信息网络、图书信息网络等。其管理的对象是信息, 注重内容管理, 以IT网络为手段, 注重对已有知识的利用。

(二) 知识网络图。

又称概念关系图或认知地图, 是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诺瓦克和高温在奥苏伯尔的概念同化理论基础之上首次提出的, 是一种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知识之间关系的结构表征, 是一种表征、检查、修正和进一步完善个体知识结构的认知工具结合形成的联系。

(三) 还有一种知识网络, 是指组织运作时, 人们的知识和洞见的相互作用机制。

其网络性有两方面:一方面知识本身因某种关联 (如因果关系、逻辑关系) 而相互影响形成的网络;另一方面知识载体之间的网络关系, 如以企业信息为主体聚集的广义综合知识网。

二、企业知识网络的特征

知识网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人们能够通过单一语义入口获取和

管理全球分布的知识, 而无须知道知识的具体位置, 非常便利知识的检索。这是知识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 全球分布的相关知识可以智能地聚

合, 并通过后台推理与解释机制提供按需的知识服务, 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之一是知识提供者提供元知识, 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型将有助于实现知识服务的动态聚合, 可以真正实现按个性需求提供知识, 非常有利于创新的实现。这是知识管理的根本价值所在。

(三) 人或虚拟角色能在一个单一语义空

间映射、重构和抽象的基础上共享知识和享用推理服务, 其中的相互理解没有任何障碍。知识网络还会使知识共享更加普适,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其他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三、企业知识网络体系

知识在企业中的流动存在着一个由知识的获取、生成、转移、利用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通过不断地学习、融合、整合, 创造出新知识, 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知识的流动是需要载体的, 而这些以知识载体作为节点, 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的体系就构成了知识网络。

(一) 企业知识网络的层次结构。

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一般会依据市场及自身的特点形成一定的业务流程, 企业的知识、资金、产品均在这些业务流程中流动, 并最终为企业创造价值。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大框架之下, 企业把其所有流程视为知识, 因而包括知识的创造、传播、更新和应用等一切业务流程都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便于研究企业知识网络这样一个抽象概念, 突出知识主体的作用, 本文将企业知识网络模型分为基于知识主体的个体、组织、产业集群三层模式结构。在个体知识网络中, 个体知识主体为基本结点, 包括知识专家和知识需求者, 前者即拥有某一特定领域知识的个人, 也可能是具有专家地位的个人。例如, 企业家知识属于个体层次的知识范畴, 也是最突出、层次最高的个体知识。后者是出于某种知识实践的需要, 知识个体会对相关欠缺知识产生需求, 成为知识需求者。在组织知识网络中, 网络化合作关系联结的组织和机构构成了网络的基本结点, 具体表现为供应商、竞争者、合作机构、政府部门、专业的技术机构、中介机构等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等。根据组织在网络中所处的地位, 可分为网络核心组织和网络从属组织。网络核心组织是积极引导知识共享活动的核心组织, 所开展的各项知识管理活动贯穿整体组织知识网络的运作过程。在全球化分工体系的背景下, 产业集群必然成为全球价值链上的一环, 为吸取先进的技术和资源, 本地组织和组织之外的跨国公司和其他机构形成广泛而复杂的网络联系, 即组织知识网络, 其知识关联类似于组织知识网络。

(二) 企业知识网络流动分析。

由于参与知识活动的主体有个体、团队 (部门) 和组织, 根据参与创新活动主体的不同, 可以将知识流动分为3种类型:个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团队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其中, 个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团队之间的知识流动都属于组织内部的知识流动或可成为内向型流动。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 包括处于平等地位的不同法人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和处于不平等地位的母子公司之间的知识流动或称为外向型流动。

内向型流动和外向型流动特点不同, 它们区别于以下主要方面:

1、参与主体不同。组织内部知识流动的参与者是组织内个人或团队, 团队既可以是正式的, 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2、冲突的解决方式不同。

组织内部不同个体之间、不同团队之间如果发生冲突, 既可以相互协商解决, 又可以由组织的管理者进行仲裁, 并可以采用行政手段激励知识共享的实现。组织之间如果发生冲突, 除相互协商解决外, 只有通过法律或仲裁来解决, 无法采用行政手段来激励知识共享的实现。

3、知识流动的难度不同。

知识 (特别是隐性知识) 在组织之间的流动难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流动, 即外向型流动比内向型流动更加困难。知识流动的实质是促进知识资源的有效组合。创新是组织之间知识流动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流动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只有能够提供创新所需的新生产要素, 并对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做出独特贡献的组织, 才能参与知识流动。

四、知识网络对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支持

知识网络是企业开展知识活动的基本形态, 而知识流动机制具体表现为两种形态:单个网络层次的知识学习机制和网络层次间的知识转化机制。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循环过程。企业正是通过这个过程, 不断提升其知识存量和创新能力。

(一) 支持知识共享过程。

知识的有效共享是知识网络系统的主要目的之征集与形成企业知识缺口的知识节点有关的知识, 员工可以积极地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搜集和提交。此外, 知识网络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人、存储知识的物理介质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关联, 使员工可以克服地域、时间的限制,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共享。

(二) 支持知识利用过程。

知识利用主要是指利用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所获得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活动。知识网络系统主要由检索组件来完成对知识利用的支持。另外, 分析组件和操作组件的相关功能也能提高知识利用的效率。

知识网络系统的检索组件以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依据组织检索界面, 通过企业的核心业务将企业中所有知识载体都关联在一起, 这种形式的知识网络符合员工的工作习惯, 员工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他们想要的且能够帮助他们的知识, 对企业业务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 也使知识能真正得到利用。

(三) 支持知识创新过程。

知识网络系统通过各功能组件实现对知识创新的支持。首先, 论坛组件提供不受地域、时间和人数限制的广泛的交流平台, 有效激发了员工就某一领域知识的思维碰撞;其次, 利用分析组件抽取论坛日志数据中有价值的创意, 整合成新的知识节点, 有利于知识的创新。

五、结语

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支持模型是在分析开展知识管理的企业知识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是知识管理社会化模型的具体应用, 清楚地体现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平台的转变。企业在内部进行知识识别、获取、共享和创新的基础上, 突破企业边界。这样, 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和范围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要求企业必须围绕这一平台转变的内在需要从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知识管理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结构、外部关系知识化水平等方面适应这个转变, 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需要围绕这一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流程再造和机制设施完善。我们首先需要完成这样管理思想的转变, 才谈得上展开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开展相关知识管理项目。

摘要:本文分析知识网络的内涵, 给出企业知识网络的定义、特征和知识网络的体系结构, 探讨基于知识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支持模型。

关键词:知识网络,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获取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04.6.

[2]王君, 管国红, 刘玲燕.基于知识网络系统的企业知识管理过程支持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9.1.

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 篇9

关键词:建筑业,知识管理,知识共享

1 知识管理的内涵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从不同角度分析有多种: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中认为“它始于商务目标、过程和对共享信息的要求认识。知识管理不过是管理信息流, 把正确的信息传送给需要它的人, 好让他们迅速地就这种信息采取行动”。美国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美国莲花公司图文管理产品公司总经理库柏指出:由于信息与人类认识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知识管理的目的就是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恩卡认为, 知识管理要求致力基于任务的知识创新、传播并具体地体现在产品、服务和系统中。

1.2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知识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 激发员工在实践中创造知识, 即将其隐性知识显性化;2) 将已显性知识集成、保存并在组织用到时能及时提取;3) 组织员工培训等使显性知识在使用前就被隐性于组织内, 以提高组织应变能力;4) 形成企业核心知识并注意积累更新完善和对外保密。简言之就是知识的创新、更新与共享。

知识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对比如表1所示。

2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问题概述

在建筑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工程项目规模日益扩大, 其知识管理的速度和水平则相对落后, 加之建筑业一向为粗放型传统产业, 以工程建设单位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开始日益显示出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相互分割与脱节, 工程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工作效率、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

2.2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主要问题

2.2.1 无明确目的性

大多数建筑企业并没有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或是即使有知识管理体系但不健全或形同虚设, 有真正明确目标并能逐步加以实现的则少之又少。知识管理并不是为管理而管理, 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应有明确的商业目的, 及提高组织绩效和效益, 它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 更是一种组织赖以达到其生存发展目的的必经之路, 如果管理者只在形式上注意但并不将其与商业利润挂钩, 最终必将架空知识管理, 有甚者使之成为组织的负担, 毕竟企业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维护知识管理体系。

2.2.2 无专门的知识管理经理专职人员

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负责人并不是专职知识管理经理人, 他们在有紧急情况或公司需要时会放下知识管理的工作去处理其认为更加重要的事务, 这首先在出发点上犯了错误。无法良好运作的又一重要原因就是无专业知识管理经理主持大局。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知识管理, 而不是“三心二意”, 将其他工作与本职工作比较做出优先级。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无论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信息管理人员在其数量能力方面必将随之提高, 这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所做的项目越大, 各类专业人员的协调与管理也必将日趋复杂, 为此有专门的知识管理经理从事专职的知识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这也为知识管理员工做出良好表率, 使之干劲十足。

2.2.3 对知识管理的对象界定不明确

往往知识管理系统所收集存取共享的知识并不一定是企业恰恰需要的内容, 大多数内容只是知识的堆砌或是形象的比喻为照本宣科, 而建筑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管理经济方面的知识则不易被发觉和索取, 这要求知识管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力及耐心。再者, 现代企业往往注意不到越是有针对性的知识管理系统其局限性也越明显。从来没有什么万能的管理方式和通用的组织系统, 很少与企业内部文化进行整合, 并将管理个体知识与企业整体知识相结合, 我们通常看到的情况是只注重到自己的想法和能力而很少考虑到他人不同的声音。

2.2.4 尚未完善的专业知识管理信息管理平台

建筑业历来属于传统粗放型产业, 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 甚至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未有自己独立的知识管理信息化平台, 多数情况下靠师傅带徒弟式或非正规文档传递知识。对于一些已经具备独立知识管理平台的大型建筑企业而言, 其系统的疏漏之处也比比皆是。专业的软件开发人员与相关技术人员脱节, 沟通不畅, 导致其易用性、可移动性、可升级性、灵活性等方面不尽人意。加之建筑行业人员普遍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和所具知识结构的偏向性更使得知识的信息化存取、网络共享困难重重。

3 对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明确目的、实现整合

这要求知识管理与建筑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任何行为都要有其目的性才不致使其成为盲目的行动, 知识管理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将知识管理与建筑企业所有业务整合化。换句话说, 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完善, 知识管理要融合于整个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之中, 而不能自立门户独树一帜, 毕竟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整个企业, 进而形成企业内部最有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不断袭来的内外部挑战。

3.2 良好环境、提供空间

要在建筑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不要给员工增加太多竞争压力。有经验的员工不愿将自己多年丰富经验共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内部有太多竞争压力如晋升、提薪等。隐性知识往往成为竞争的资本。所以, 建立信任并使员工从内心认为知识共享从长远来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企业利大于弊都是必要的。

3.3 制度有效、薪酬激励

建议企业将知识管理和业绩评估与薪酬制度挂钩,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企业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并建立对知识管理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3.4 管理专业、构架清晰

知识管理专业化。需要企业上层重视并委任精明强干并负有很强责任心的知识管理经理领导知识管理工作。知识管理经理领导、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并使之成为知识管理工作的准则和操作平台。

4 知识管理前景展望

我国目前建筑业人均施工产值只有3 000美元左右, 东欧国家为8 000美元~15 000美元, 英、法、日等西方国家已达到30 000美元~50 000美元, 美国则达到70 000美元, 这说明我国建筑业发展还有相当大的潜力。这其中又以知识信息化差距为最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步深化, 以知识管理带动整个中国建筑业大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 同时这也对中国建筑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 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知识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相信知识管理将成为我国建筑业赶超欧美发达国家进程中的核心带动力量。

参考文献

[1]比尔.盖茨.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2]曹明兰, 孙毅斌.建筑企业如何开展知识管理[Z].2001.

[3]段新胜, 顾湘.中国建筑业应对知识经济的发展战略[Z].2000.

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应用与探索 篇10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 21世纪不可避免的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不同于农业和工业经济时代的新的经济形态, 企业组织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取得发展, 要最终取决于对智力资本的管理与运用, 即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

知识管理顾名思义是对知识的管理, 从应用角度来看, 知识管理是对知识 (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的管理、共享及应用, 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力、应变力和创造力;也是一个创造、储存与分享、应用知识, 以促进组织绩效的过程。[1,2]

尽管我国发展知识管理同发达国家一起起步于本世纪初, 但真正开始高速发展是在2005年以后。电力行业作为对知识管理关注度比较高的行业, 在2005年左右即开始制定规划, 进行全行业的知识管理建设和实施, 如国家电网的协同办公平台、中国电建的办公一体化协同平台等大型知识管理平台的建设都走在目前我国行业知识管理的前列。本文就以河南电力勘测设计院办公一体化协同平台为例, 对知识管理的建设与实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2 知识管理平台介绍与应用价值

知识管理系统是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技术办公一体化协同平台的组成部分, 办公一体化协同平台包括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任务协作、知识管理, 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知识管理模块体现了全新的管理思想, 是协同办公系统中助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所在。

知识管理系统采用了基于EMC公司的Documentum平台进行管理。该平台提供了完善的内容管理功能, 包括分类、采集和数据权限等服务。

Documentum平台具备管理大型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 具备高效、运行稳定等特性, 未来各业务系统可依托于Documentum平台建立非结构化数据中心。

系统可实现对知识中心、公司新闻等数据源的精确的全文检索, 能够快速、精确地定位和查找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用户查找所需知识的速度更快, 能够节省大量时间。

功能权限设置可以将知识中心的个人知识共享范围设定为单位、个人或自定义群组, 实现灵活的资源共享。保障系统数据安全和灵活授权。

企业在这一信息平台下, 将形成一种柔性与变化的组织和扁平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 通过企业级知识管理平台将使人与知识资源有机结合, 它将人、知识与现实工作任务整合起来, 形成协同工作为目标, 协同搜索为途径, 共享积累为成果的完全适应企业自身的知识库, 必定会成为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企业管理带来实效。

知识管理实现了办公业务系统的知识整合和知识集成。实现了知识的导入、知识的导出以及知识的推送, 实现了知识跨系统、跨地域的共享和应用, 使知识积极参与了企业各个业务应用领域, 提升了知识的价值。

知识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全新发展, 是企业实施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后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 是企业取得和维持竞争优势最关键的因素。公司必须应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技术, 才能逐步积累、归纳、提升经营过程中的隐形知识, 形成公司的宝贵的知识财富。通过充分挖掘公司的知识资源, 使全公司的员工能及时获得完成各种工作必须的知识, 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增强员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 使公司能够适应市场的挑战, 能够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3 知识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措施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知识管理模块的推广应用工作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知识管理的团队建设

要使知识管理能够在企业迅速开展, 良好的知识管理团队必不可少。为此, 河南院专门组建了以院领导和各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办公一体化协同平台知识管理实施团队, 技术小组主要由技术部门相关人员组成, 定期对整个系统的维护等。

3.2 知识分类体系的构建

首先根据我院实际情况, 按照知识领域、内容类型对知识进行分类, 建立知识分类目录树, 再将该目录结构分发到各部门, 由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相应的目录结构, 最后汇总成一个调理清晰的知识分类目录。

3.3 系统初始化

技术人员根据已经做好的知识分类目录, 对系统进行初始化, 建立组织机构、人员、分配权、构建知识分类目录 (见图1) 。

3.4 知识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

为保证知识管理平台的有效使用, 我院专门技术专家到我院进行现场培训。并且设立了自助式技术服务平台, 在我院门户上建立了系统安装、操作等实用指南, 使用户全方位多角度了解系统功能, 熟悉系统操作技巧。

3.5 知识上传的分工

为确保知识中心各个分类内容都得到充实, 上传知识更加专业化, 我们明确了不同知识类型的责任部门, 然后对照部门职责, 细化责任, 把知识上传工作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每个员工, 实现知识的有序上传 (见表1) 。

3.6 知识上传

根据上传文档的性质, 选择相应的文档属性, 包括所属的专业、部门等多维属性;根据需开放访问权限的范围确定共享范围。

3.7 技术支持

建立了以技术质管部计算机室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模块技术支持体系, 及时解决系统推广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建立了技术支持绿色通道。专门设立了系统推广热线电话, 由专人负责技术指导解决各模块推广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了系统问题沟通渠道, 积极与集团公司对接, 及时反馈系统运行情况, 完善充实系统功能。设立了自助式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各项技术支持, 使系统推广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

4 知识管理建设经验

(1) 管理组织:该系统必须有一个组织进行管理, 但不是企业的信息部门和软件部门, 而是一个管理部门。

(2) 领导关注:必须形成干部与员工共同使用该系统的氛围, 而不仅仅是普通员工。

(3) 知识筛选, 保证质量:归入的知识必须经过事先过滤, 取其精华, 同时对知识有淘汰周期的设定, 能将全企业的所有知识归入到该系统中, 而不是某几部分知识。

(4) 技术更新:该系统必须根据使用者的意见及时和持续进行更新, 以保持活力。

(5) 持续建设: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要指望知识管理一次就能建好。

5 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和展望

(1) 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需要企业每一个员工的积极参与。知识管理的实施, 不仅仅是知识管理部门的事情, 需要所有部门的支持, 如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考核上的支持, 将会提供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业务部门的支持, 将会大大扩容知识库, 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沉淀和积累;信息部门的支持, 是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需求。

(2) 知识管理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由于知识管理牵涉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因此它不仅仅是单一的信息管理, 需要和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管理、营销管理等交互渗透使用, 也需要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它进行混合管理, 这些都是知识管理得以良好实施的关键。[3]

(3)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创新。只有不断的进行知识创新, 才能保证企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对多种知识的融合, 进行知识的创新, 将会带来企业的飞速发展, 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4) 知识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知识管理实践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企业所有员工明白知识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需要所有员工理解知识管理的理念并承诺投入时间和精力, 坚持不懈的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没有终点, 只有我们需要一直努力朝向的奋斗目标。通过不断地积累、共享与应用知识, 提升电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帮助企业实现管理转型, 最终为企业打造不可取代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易凌峰, 朱景琪.知识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30-31

[2]马丽丽.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框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2003:39-44

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对策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 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富有竞争力的文化隐形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焦点正逐渐从有形资源的竞争转向技术知识等无形资源之间竞争。知识资本不仅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最为稀缺的资源,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谁真正拥有知识资本并有效管理和利用,就能发挥其巨大作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一、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知识资本正确认识。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知识资本仅理解为企业的人力资本,即企业员工的知识、经验、创造力和留守企业的承诺和动机等。然而,智力资本由人力资本、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组成,是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之差,是形成公司竞争优势的知识资源并在现有的财务上未记录的那部分资源。

2.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增值度低。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据资料统计,员工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者的人数就增加6%,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管理人员,因能创造和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则有可能降低成本39%。

3.核心人才的可替代性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做法过于单一,对企业的关键性岗位没有合理地安排接班人,形成过分依赖少数人才的现象,当这些人离职后,带走企业的知识、经验和对外的社会关系,从而造成知识、技术断层,企业对外关系网络的瘫痪。

4.隐性知识技能未得到很好总结、推广和保存,造成人力资本重复投资、效率低下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所忽略的。没有对好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和保存,使得继任者需要重新摸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5.激励制度陈旧。很多企业的激励制度存在着问题。如过分强调物质方面的外在激励因素;没有认识到诸如增大授

权、绩效认可、公正、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精神方面的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

二、提高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对智力资本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在1994年瑞典Skandia保险公司就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资本报告,成为智力资本研究领域的里程碑;而我国企业几乎没有进行智力资本报告方面的尝试。因此,应深入研究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报告的理论,以便为实践提供指导。应弄清不同行业的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差异和进行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实证研究等,从而为我国知识资本管理活动打下基础,为国家制定智力资本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为如何充分发挥企业智力资本作用的提供指导。最后,企业应该积极地学习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报告方面的知识,力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智力资本研究本身就来自于实践。

2.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未来社会谁拥有知识资本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最有价值的要素。首先,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因而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丰富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知识创新的人才,是知识资本管理的前提。其次,应加强知识和人才的管理,要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再者,要精明地运用内部资源,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及科技人员的智囊作用和聪明才智,从而赢得竞争优势。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制度应是:激励重点不再以金钱刺激为主,而是成就、成长以及物质激励相结合的综合激励模式;激励的方式强调个人激励、团队激励和组织激励的有机结合;激励时间效应是将对员工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强调激励手段对员工的长期正效应。总之,我国企业对员工必须改进传统的激励方法,应以报酬、个人成长与发展、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和谐轻松工作环境为重点激励因素,要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

4.构建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竞争背后的无形之手,对企业知识资本积累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成功的知识资本管理需要以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文化基础,而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应是具有统一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它是体现企业价值观统一、和谐的体系。统一性要求企业文化不但要与当地文化传统和员工价值观相一致,还应是整个企业统一发展目标的体现;企业文化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其是作为企业的个性而存在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在分析整合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提炼出最适应本企业发展、最有价值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企业文化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指导企业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坚持创新、改造自己、追求卓越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内涵。

5.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关系。企业要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仅靠周密的计划、正确的决策、合理的组织以及严格的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理顺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内部需协调的关系包括:企业与股东的关系、职工之间关系、部门之间关系等;企业外部关系包括:与消费者的关系、与政府部门的关系、与新闻界的关系、与企业周边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曾洁琼:《企业智力资本报告现状与前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0月第3卷第10期

[2]孙冰杨刚:《如何建立企业核心员工管理的有效模式》,科技资讯,2006 NO.36

[3]王晓艳苏白云张瑞:《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3月第3期

[4]贾建立:《浅议如何加强对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风险管理》.西部煤化土,2006年第2期

[5]祝祖戈高健:《发展外向型经济应把握好四个关系》,金融论

知识企业的财务管理 篇12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共享,障碍因素

随着知识管理的逐渐普及和深化, 知识共享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现,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唯有致力于知识的共享, 才能把分散于个体头脑中的零星知识整合为强大的集体智慧, 从而提高组织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对知识的创新能力。然而, 基于心理、技术及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知识共享的实现不是一帆风顺的, 其中包含很多障碍因素, 它们从各个方面阻碍知识共享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 要使知识共享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就有必要对知识共享的这些障碍因素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

那么, 怎样才能对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加以比较系统的分析呢?对于这个问题, 本文将从知识共享活动的四个方面 (知识共享主体, 即个人、团队、组织;知识共享对象, 即知识;知识共享手段, 即计算机网络、会议、团队学习等;知识共享环境, 即各种客观条件) 依次进行分析, 把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比较系统地揭示出来。

一、知识共享主体中包含的障碍因素

知识共享的主体即个人、团队或组织, 是知识共享活动的承担者和发动者, 其中包含的障碍因素主要有:

1、知识拥有方不愿意传播知识

知识拥有方是知识共享活动中知识传播的源头, 如果知识拥有方不愿意传播知识, 知识共享活动就无从开展。知识拥有方拒绝知识共享的原因有:

(1) 知识拥有方获得知识需要大量的投入, 包括资金技术、时间精力等, 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总结出来。知识拥有方认为, 通过知识共享活动, 宝贵的知识被知识接受方轻易得到, 就是忽视甚至否定了知识拥有方前期付出的艰辛努力。

(2)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由于知识常与权力、金钱和声望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共享意味着知识拥有方将丧失对那些凝聚了自己大量劳动的隐性知识的独占权, 很可能动摇他们在组织中的优势地位、损害其个人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知识拥有方往往不愿意将这些来之不易的知识拱手与人。

(3) 知识拥有方与知识接受方关于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程度、领悟能力的差异过大, 知识共享活动中知识拥有方在向知识接受方传递知识时,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阐释知识。即便如此, 知识接受方仍然可能出现理解偏差, 而不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 这将打击知识拥有方参加知识共享活动的积极性。

2、知识接受方抵制知识共享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 知识接受方的态度会严重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效果。当知识拥有方传递知识时, 如果知识接受方存在抵触情绪,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那么知识共享就失去了意义。知识接受方拒绝知识共享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无知感障碍, 组织中有些成员害怕被别人嘲笑自己无知甚至否定自己的价值, 当他们需要某种知识或技能时, 为了避免这种难堪境地, 他们会不懂装懂或是设法通过别的途径来寻求答案而不愿共享知识。

(2) 成就感障碍, 有些组织成员认为不借助他人传递来的知识, 独立地、原创性地创造出知识, 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的独创性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 体现个人价值, 并赢得组织内其他成员的尊重甚至崇拜, 他们为保持权威或自视甚高而不屑共享知识。

二、知识共享对象中包含的障碍因素

知识共享的对象是知识,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这其中也包含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 主要表现在隐性知识中。

显性知识是以各种著作、专利、技术等成果形式存在, 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手段存储于书籍和计算机数据库等中, 能够用系统的方法精确表达出来的、正式而规范的知识, 容易被获取、理解与交流, 所以易于共享。但是, 据研究, 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中, 隐性知识大大超过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则存在于人的脑海中, 包含人的价值观、信仰、思维方式、经验、视野、技能、能力等方面, 含有文化、情感和认知因素, 是高度个性化的、难以用系统的方法精确表达出来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其特点是不易被认识, 不易衡量其价值, 不易被他人所理解和掌握, 不易测量。隐性知识的这些特点限制了其大规模的积累、储存和传播, 从而难以共享。

三、知识共享手段中包含的障碍因素

知识共享手段是知识共享的工具性要素, 对于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手段缺乏或不当, 就会对知识共享造成障碍。

1、相关的技术是知识共享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手段, 如数据采集技术、群件技术、知识地图、新型检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但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力量薄弱, 比如:缺少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 使知识交流难以进行;或者虽然建立起了数据库, 但由于掌握并熟悉主要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知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未能进行相关的技术处理, 以致使知识被隐藏于信息数据库中等, 令企业难以摆脱时间、空间和知识的数量及质量的限制, 难以有效地共享与利用知识。

2、由于隐性知识所具有的情境依赖性, 就需要具备必要的交流平台, 诸如经验交流会、讨论会、团队学习等, 离开这些沟通手段, 就会影响到知识共享。

然而在一些组织内往往没有较固定的场所供组织成员之间进行交流, 也不能给组织成员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沟通, 使组织成员丧失大量进行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

四、知识共享环境中包含的障碍因素

知识共享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下, 如果组织结构不合理, 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 激励机制不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都将影响到知识共享。

1、组织结构不合理

传统的组织结构大多数是金字塔型的层级管理, 强调结构的稳定性。在这种等级制管理结构中, 管理层次多, 信息传递速度缓慢, 信息衰退速度快, 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从纵向看, 信息和知识的流向是单一的, 即信息和知识总是从金字塔的顶部通过重重中层流向底部, 处于底层的人员只需要简单的服从, 无须进行交流, 也极少存在信息反馈和知识反向流动。从横向看, 每个人的工作都被组织定格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 按照管理者的安排进行工作, 无法突破岗位对个人的约束, 彼此之间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知识等级结构严重阻碍了企业知识共享的有效实现。

2、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凝聚、激励和强化作用, 从而有力地促进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但是, 拒绝或消极对待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就会对知识共享造成障碍。比如:在观念方面, 不尊重知识和人才, 不重视学习;在价值取向方面, 利己主义盛行, 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缺乏;在人际关系方面, 由于经济利益上的竞争和心理上的彼此提防, 缺少相互信任等。这样的文化氛围怎么能使知识共享活动顺利地开展呢?

3、激励机制不完善

激励机制是影响知识共享活动的重要因素, 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 就难以调动知识拥有者参与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从而也就会对知识共享造成障碍。比如: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共享绩效机制, 那么知识贡献者由于得不到事业上的认同感, 也就失去了参与知识共享的兴趣;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共享奖励机制, 那么知识贡献者由于得不到精神上的荣誉感和物质上的实惠, 也就没有了参与知识共享的动力。

4、知识产权保护的负面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的诞生, 实质上是为了鼓励知识生产者创造新知识的积极性, 但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无形地阻碍了知识传播和知识交流的进行, 成为知识共享的重要障碍。因为有些知识拥有者往往会依仗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进行知识垄断, 不愿意进行共享, 以便保持竞争优势。而知识需求者虽然有进行知识共享的愿望, 但却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限制, 无法如愿以偿。

参考文献

[1]、姜文.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3) :200-203.

[2]、宋宝香, 彭纪生.组织内知识共享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 (7) :21-24.

[3]、望俊成, 陈远, 李沛.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和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 2005 (7) :10-11.

[4]、文庭孝.知识不对称与知识共享机制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 (52) :128.

[5]、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5 (2) :130-131.

上一篇:职务犯罪问题下一篇:风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