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2024-12-08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通用8篇)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1

2002年, 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 法律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以下统称建设项目)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 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 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于2002年制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的预评价和竣工验收前的控制效果评价进行审核、审查和验收。为进一步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卫生行政部门在上述基础上制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3]。目前, 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开展了一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用人单位在改善作业环境、预防职业病方面的工作。风险计算方法是职业卫生领域的新概念。鉴于在目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 无论是从单一危害因素还是从多种危害因素角度考虑, 都缺乏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分级方法[4]。我们选择应用最新印刷线路板生产技术的高品质高密度印制线路板微电子企业, 对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主要存在环节进行识别、分析, 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 对该类企业职业危害状况进行风险计算与分级。

1 研究对象企业的工程分析

根据印刷线路板企业生产的特点, 企业一般都设置生产车间、废水处理车间、冷冻机房、空调机房、化验室、配料车间、锅炉房、空压机房、配变电室。印刷线路板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打孔、研磨、蚀刻、钻孔、层压、黑化、切割、阻焊膜、抗镀膜、抗蚀膜、镀镍、外形加工、表面处理、镀铜、去污、质量分析等工序[5,6]。

印刷线路板企业工艺流程所用到的相关设备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物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各种酸、碱和化学类原辅材料, 以及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液都会产生一些粉尘类和化学类有毒有害物质。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存在环节见表1。

根据现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标准, 我们选择某印刷线路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现场检测。现场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2 职业病危害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2.1 粉尘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印刷线路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粉尘主要包括环氧树脂粉尘和过硫酸钠粉尘。在正常生产且通风设施开启的情况下, 进行粉尘的现场采样和检测, 检测值及评价[7]结果见表2。

由粉尘的现场检测结果可知, 企业配料车间存在的过硫酸钠粉尘的超限倍数超过标准要求, 分析超标的原因是配料操作位密闭性不好。企业按照建议进行密闭化改造后, 过硫酸钠粉尘的复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企业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程度的风险计算结果见表6。

2.2 化学物质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印刷线路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包括一般化学物质 (氢氧化钠、碳酸钠、二氧化氮、过氧化氢、硫化氢、盐酸、硫酸、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醇、乙二醇、苯酚、甲醛) 和高毒化学物质 (高锰酸钾、硫酸镍、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氰化物、苯) , 对这 2类化学物质分别进行了分析、评价如下。

2.2.1 一般化学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在正常生产且通风设施开启的情况下, 对一般化学物质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检测与评价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 除使用硫酸和盐酸的作业场所在整改前 (整改建议是加料时在硫酸、盐酸桶附近加强局部通风) 存在超标的检测点外, 其余一般化学物质的检测浓度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2.2 高毒化学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在正常生产且通风设施开启的情况下, 对高毒化学物质进行现场采样和检测, 检测与评价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除使用氨和甲醛的作业场所在整改前 (整改建议是加强氨和甲醛原料贮罐的密闭性, 加强操作时的局部通风) 存在超标的检测点外, 其余高毒化学物质的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2.3 噪声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印刷线路板生产企业噪声主要存在于生产车间的层压工序、抗蚀膜工序、抗镀膜工序及外形加工工序;动力站的锅炉房、空压机房和冷冻机房。在这些场所进行操作及巡检的人员将受到噪声的危害。噪声检测及评价[8]结果见表5。

由噪声检测结果可知, 层压工序、抗蚀膜工序、抗镀膜工序和外形加工工序存在噪声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的检测点, 其余检测点的噪声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企业作业场所噪声危害程度的风险计算结果见表6。

3 印刷线路板生产企业职业危害风险计算

针对印刷线路板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现场检测情况和作业人员接触情况, 我们对该类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分级计算, 见表6。

注:关于计算公式的详细论述见其他文章。计算公式中, R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 PF、PD、PZ为作业场所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的危害程度, LF、LD、LZ为作业场所粉尘 (化学物质、噪声) 超标率, CF-Max、CD-Max、CZ-Max为作业场所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的超标倍数的最大值, GF、GD、undefined为作业场所粉尘 (化学物质、噪声) 超标倍数的几何均数, HF、HD、Hz作业场所接触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的人数权重。

4 结论

①通过对印刷线路板企业进行工程分析, 本类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包括环氧树脂粉尘、过硫酸钠粉尘;化学物质, 包括高锰酸钾、硫酸镍、氢氧化钠、碳酸钠、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氰化物、过氧化氢、硫酸、硫化氢、盐酸、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醇、苯酚、甲醛;物理因素, 噪声。②通过对印刷线路板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初测和整改后的复测, 可以得知, 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能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 在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情况下, 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的风险不大。③根据对印刷线路板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场检测结果, 对印刷线路板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危害风险计算, 由风险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企业可以按照职业病危害轻微的企业进行管理。④现场检测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计算法相结合, 能够更好地对企业的职业危害具体状况做出评价。在风险计算与分级的基础上, 再结合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 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设施进行分析, 尽可能提出相应的改进和改善的建议, 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05-01.

[2]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02]第22号, 2006年进行了修订:卫生部令[2006]第49号) , 2002-05-01.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卫法监发 (2002) 63号, 2002.

[4]杨乐华.定量分级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6, 5 (1) :34-36.

[5]贾晖, 高金平.微电子产品生产的职业危害及控制初探.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4, 22 (3) :118-120.

[6]张霞, 吴世达, 高金平, 等.某电子企业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与健康, 2005, 21 (4) :596-597.

[7]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8]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2

为进一步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控,有效提高职业病健康监督管理,按照《陕西省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监管实施办法(试行)》(陕安监〔〕93号),延安市安监局《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评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延市安监〔2017〕60号),油田公司安委会《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实施方案>通知》(延油安发〔〕2号)及《志丹采油厂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实施方案》(延油志采安发〔2018〕2号),结合我站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形成职业危害风险分类监管,改善生产作业环境,提高个体劳动保护,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全员普及职业病防治法有关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职业危害场所作业人员的责任和权益意识,逐步提高职工职业卫生素质。

3、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要求,完善职业卫生资料,落实职业卫生各项工作:

(1)建立健全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真实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状况,完善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确保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职工身体健康。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对从事有害作业职工进行岗前、岗中、岗后健康体检,体检率达到100%。

(3)对存在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

4、完善我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按照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采油厂要求制定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相应应急救援预案。

5、完善我站职业危害因素辨识与作业危害场所相应警示标志的制作与挂设。

三、组织领导小组

为确保本项工作有序开展,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彦虎

副组长:王冀军孙友展

成员:牛景彪徐志杰李文佳方尚银李志伟

郝海龙韩光强毛永飞曹林杰杨文杰王彦繁

邵万斌田武利崔宏有朱建华演海宗东文

马颖栋

联系人:曹金强(13992101924)

四、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完善我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按照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制定完善我站《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我站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及其管理制度等;完善我站涉及职业危害的各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善我站职业病应急救援体系;

2、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

根据《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管理目标:

0 —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为零;

1 —职业病发病率<1‰、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100%、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到100%、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100%;

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80%以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

3、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取证相关要求。

针对我站职业危害特点,立足“预防为主”的方针,利用职业病防治周时间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纳入我站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采油厂要求及我站相关制度、职业危害岗位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我站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4、检测职业危害因素、挂设警示标识

落实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要求,各作业点每班执行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检测确认制度,并保存完善检测记录;积极开展我站作业场所内噪声、硫化氢、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各班组加强可燃气体、硫化氢、氨气检测仪器、温度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与维护工作并保存记录。

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工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5、提供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库管员负责日常职业病危害劳动防护用品领取与及时发放,保存发放记录。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领用计划,确保劳动用品能够及时发放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在劳动生产中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班组长及安全员具体负责对职工日常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的.监管。对不佩戴、不正确佩戴、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采取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等手段,确保每个职工都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职工健康监护

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做到档案符合要求、管理有序。

9、完善卫生保护措施

环境卫生保证措施:每天做到场地清洁,房屋四周排水畅通,无污水死水、无病毒滋生的腐质物堆,生活垃圾统一处理;保持施工场地的整洁,每天下班后,施工人员应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整理,保证做到材料分类成堆,机械设备停放有序。

食堂卫生保证措施 :组织对食堂卫生进行不定期抽查,全体员工进行监督,确保食堂卫生; 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加强饮食管理,保证职工的营养素供给。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搞好职工食堂饮食工作,保证食品制作,饭菜做熟、营养合理。

个人卫生保证措施 : 加强个人卫生的宣传,搞好形象教育,使每个职工能够从我做起,在为单位树立形象的同时,也做好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壮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之中。

五、考核与总结提升

我站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计划的考核与验收,督促并监控班组的工作开展。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我站班组年度量化考核,对落实不力的班组进行问责,并责成按时整改。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3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分析

就目前我国作业场所的综合环境和主要的职业危害来看, 其中最主要的几种危害要素是粉尘、毒物和噪声, 这几种职业危害比较常见而且影响也最大。根据相关的职业危害评价和分级的情况以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 本次研究分析着重于超标倍数以及超标率两个较新的参数和评价标准, 对于某一特定类型的职业危害风险评价进行逐个分析, 在此基础上又对部分复杂性较高的多类型复合在一起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这是对于职业危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由于每个不同的作业场所其职业危害的类型、危害的强度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而且一定的职业场所的卫生管理水平和职业危害防范水平不同, 因此对作业场所危害的综合评价还应该根据实际的危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性评价。

2 单一性的职业危害作业风险评价

2.1 粉尘作业危险评价

2.2 化学毒物作业危害评价

和以上对粉尘作业危险评价相同的是, 也将以超标倍数以及粉尘的超标率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并在超标倍数的几何均数以及超标倍数最大值的基础上对该类职业危害进行评价和分析。同时根据许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规范, 列出了作业场所内的化学毒物作业危害程度判定的公式。, 其中每一个符号所代表的的含义都和以上的粉尘作业危险评价相互对应。

3 多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风险评价

要想真实反映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情况, 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共存的实际。本研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 依据近年来卫生部年鉴公布的各类型职业病检出情况, 估算了粉尘、毒物和噪声致病风险性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对每一类型的职业危害因素赋予权数, 建立了综合评价相加模型, 同时考虑作业场所不同类型职业危害的接触人数, 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4 结语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工作由来已久, 其中对于职业危害的分级问题一直都是危害评价研究的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 我国就开始针对主要的职业危害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标准评价体系, 并对分级管理理论体系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完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作业场所环境的不断变化, 当前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也在呈多样性的发展, 原来的单一危险要素也逐渐向多样性综合要素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如何更加准确、科学地评价多样性职业危害要素的危险性和多样性已经成为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的重点, 而进行风险综合评价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风险的分级问题。本文对作业场所的单一类型职业危害和多类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评价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忠彬, 孙庆云, 郭金玉, 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模式及其实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03) :167-171.

[2]张忠彬, 孙庆云, 郭金玉, 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影响因素及其量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02) :35-39.

[3]李华, 田彦清, 钟兴润.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综合评价的同异反模型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2, (03) :216-219.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4

1 我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的现状

1.1 起步晚、发展时间短, 缺乏经验

我国是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对前期预防工作作出规定, 法律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均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此项规章制度代表了我国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正式纳入职业卫生管理中。2006年6月15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规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需要根据建设项目内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因素、建设项目的工作场地中是否存在某些威胁健康的毒理学、潜在危险因素、工作周围接触人群及频率、一旦发生职业病时的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 最终根据建设项目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专业分类, 进一步完善职业病的危害风险评价体系。

真正让全社会意识并重视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的是2011年正式修正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该举措大力推动了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的实质性进展, 并代表我国评价工作顺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虽然我国在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面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现状与实际需求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风险评价工作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

1.2 建设单位缺乏职业病危害意识

阻碍我国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另一大因素是公众对职业病危害的意识淡薄。就目前而言, 对职业病了解最深刻的就是公交车与出租车司机, 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往往忽视对自身健康的维护, 建设单位的健康风险意识更是薄弱。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面大都是应对上级的审批与检查, 完全忽略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 未将其与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与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 当发现问题时, 往往错过了评价工作的最佳时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开展, 很多建设单位往往到施工期才开始着手此项工作, 完全违背了先评价的原则, 也改变了风险评价的初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是为了针对该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可以给出完整而全面的预防措施及补救手段, 将职工的健康威胁降到最低。由于建设单位本身缺乏对风险评价的意识, 所以在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时, 他们所能提供的基础资料很不完善, 内容过于简单, 提供时间较拖拉。

1.3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队伍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从事风险评价的工作人员大都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价工作培训, 对该工作没有专业的理解和掌握, 导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耗时长、质量水平不高、效率低。缺乏专业风险评价知识的工作人员无法处理好建设项目风险评价问题, 因此, 提高我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是做好风险评价的重要要求。

1.4 无法对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面的文件很多, 但大都是定性描述, 缺乏具体的定量分析, 这些评价文件缺少一定的针对性, 很难在具体建设项目中进行实际操作。由于评价文件方面的弊端, 直接造成职业卫生评价和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内容不一致, 给职业卫生工作系统带来难题。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尚未能给职业健康管理带来有力的技术支撑, 不能有效地为职业病预防工作作出贡献, 在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力度不够。

1.5 风险评价的技术环节不规范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中的技术评估是评价工作的重要一环, 其评估意见是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最终行政审批的主要参照物。但是, 在目前的评价工作中, 技术评估环节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约束, 各个技术评估人员没有一致的评估标准。技术评估环节的不严格和不规范直接导致技术评估专家库及指标体系建设工作的延后。

2 如何提高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工作质量

2.1 注重评价方法的实用性

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价工作需要不断积累与总结经验, 技术人员需要从风险分析的专业角度分别进行定量和半定量的评价理论探讨研究, 利用风险评价手段对需要评价的对象进行显性与隐性的风险识别。通过共享风险评价数据库和建设项目基础数据库, 规范建设风险评价行为, 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积极适应新时代对高效性的服务要求。

2.2 对评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风险评价人员是做好评价工作的直接操作者, 其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直接影响了评价工作的完成质量及效率。评价人员在上岗之前要接受专业的风险评价知识培训, 提高风险评价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对某些高危行业的评价人员, 需要明确设立具体的上岗要求。定期举办风险评价人员的研讨会、交流会, 最终实现风险评价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2.3 严格审查风险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文件的审查工作是整个评价工作的最后一环, 对文件进行严格的、有依据、有原则的审查是保证该文件质量的重要措施。要积极完善审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杜绝审查工作的不严谨性和随意性, 加强审查制度建设, 规范整个评价审查程序, 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3 结语

我国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面起步较晚, 社会公众对这一工作尚未有足够的重视。我们要从源头抓起,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评价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对存在的问题要做到有针对性的解决, 仔细研究现有的评价制度和理论, 在提高风险评价工作效率的同时, 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以我国国民情况为基础, 强化为人民服务、为企业大众服务的理念, 最终形成既符合国际职业卫生要求, 又具有我国特色的风险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丽芬, 梁嘉斌, 王致, 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分类在评价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3, (01) :14-17, 22.

[2]黄德寅.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有效性的思考[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5

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方法的建立

风险管理理论提出风险评估包括对固有风险因素与风险抵消因素的分析以及综合评估。职业病危害固有风险是生产工艺与劳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危害, 如原辅料危害特征、劳动者暴露时间等;风险抵消因素是通过防护设施、管理手段等减轻危害的因素, 如通风除尘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操作等。因此在定量评估企业的具体职业病危害风险时应该从其固有风险和风险抵消因素两方面做出综合评估[5]。

1.1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固有风险因素

在对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过程中, 目前大都采用的主要是以检查表法为主, 结合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进行评价, 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类, 分为“合格”或“不合格”, 无法对目前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做出精确的评估。国内的相关研究将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估法, 日本的六阶段风险评估法等国外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6,7,8,9], 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减少评估的主观性, 使评价准确度提高, 但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和安全评价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 同时这些理论或多或少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可操作性不强。

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过程中, 通过对企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结合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和劳动定员的调查, 评价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 (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 、危害的严重性 (健康效应) 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的情况。我国相关学者在参考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10,11]和美国职业接触的评估和管理策略[12]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 建立了工作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公式[13]: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 其中健康效应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职业接触限值;作业条件等级= (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 1/4, 等式右边各项划分标准见表2。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大小划分为5级, 分别是无危害 (~6) 、轻度危害 (~11) 、中毒危害 (~23) 、高度危害 (~80) 和极度危害 (>80) 。企业现场职业危害风险级别以风险指数最高的为准。

1.2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

风险抵消因素是通过防护设施、管理手段等减轻危害的因素, 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结合国内相关学者在广州市制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14], 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 初步拟定为组织管理、预防措施、监督检测和健康监护4类共18项, 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权重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进行分级, 以0.6、0.7、0.8和0.9为界将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划分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 见表3 。

2 职业病危害现状风险综合评估

以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固有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横坐标, 分别是无危害 (~6) 、轻度危害 (~11) 、中毒危害 (~23) 、高度危害 (~80) 和极度危害 (>80)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纵坐标, 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 建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级综合判断表, 见表4。

表中A代表轻微危害;B代表一般危害;C代表较严重危害;D代表严重危害。

3 结语

综上所述, 根据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特点, 结合风险管理中固有风险因素和风险抵消因素的相关理论, 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初步建立一种针对职业病现状评价的风险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不仅充分考虑到职业病危害评价现场中存在的固有危险因素 (如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暴露时间、暴露人数、工程防护措施情况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 而且还考虑到了企业日常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在职业病发生过程中的抵消作用。二者是在职业病评价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不仅能够较好的评估企业目前职业通过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的分级, 而且有利于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效率和管理水平, 有利于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 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摘要: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劳动力人口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修订及其相关配套规范出台,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陆续开展。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导则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进行评价, 这样既不仅不利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业务, 更不利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风险评估方法。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的方法能够针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从两个方面 (固有风险因素和抵消风险因素) 进行综合分析。对不同水平的风险等级, 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措施建议, 使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控制措施, 从而控制并降低风险水平。

关键词:职业卫生,现状评价,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 梁友信, 何风生.世界卫生组织的职业卫生策略 (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2, 20 (3) :236-237.

(2) 李晓雯, 陈方正.我国职业病保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J) .科技信息, 2008, 5:141-142.

(3) 黄镇东.我国职业病早发病趋势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 (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9, 27 (6) :281.

(4) 汪庆庆, 杨杰.类比法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 (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 25 (4) :350-352.

(5) 麦海明, 罗海铭, 常会友, 等.数据挖掘技术在职业卫生工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 6 (2) :70-72.

(6) Papadakis GA, Chalkidou AA.The exposure-damage approach inthe quantification of occupational risk in workplaces involvingdangerous substances,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Risk at ESREL2006 (J) .Saf Sci, 2008, 46:972-991.

(7) Aneziris ON, Papazoglou IA, Doudakmani O.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risks in an aluminium processing industry (J) .Int J IndErgon, 2010, 40:321-329.

(8) Peretz C, Goren A, Smid T, et al.Application of mixed-effectsmodels for exposure assessment (J) .Ann Occup Hyg, 2002, 46:69-77.

(9) Ale BJM, Baksteen H, Bellamy U, et al.Quantifying occupationalrisk:The development of all occupational risk mode (l J) .Saf Sci, 2008, 46:176-185.

(10) 林嗣豪, 王治明, 麦海明.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 (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 24 (12) :769-771.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淮南市田家庵区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

1.2资料整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等对该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2结果

2.1现场调查结果

2.1.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煤尘、矽尘、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尿素、石膏粉尘、石灰石粉尘以及工频电场、氢氧化钠、盐酸、 联氨、硫化氢、抗燃油、六氟化硫及分解物、次氯酸钠、 五氧化二钒等。其中氨、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联氨属于高毒化合物。具体生产环节及接触人数见表1。

注:a锅炉系统和汽机系统接触人数;b脱硫系统、脱硝系统和化学水处。

2.1.2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该电厂每个生产环节均安装了相应的防护设备。个人防护用品有过滤非油性颗粒物的N95防尘口罩,6800防毒面具,可防二氧化硫、氯化氢、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的6002有机性气体滤毒盒,可防氨的6004滤毒盒和1100型耳塞。

2.2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2.1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输煤系统煤场、 输煤皮带、犁煤器旁采集原煤沉积样品6份,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4.61%~6.30%;在除灰系统灰库采样2份,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1.56%~16.75%;在脱硫系统石灰石给料机处采样2份,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6.75~ 7.50%。粉煤灰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属矽尘。

2.2.2岗位粉尘(呼尘)浓度对各生产系统的11个岗位连续测试3 d,检测8 h/d。除7# 皮带巡检工人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TWA) 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其余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7# 皮带巡检工人粉尘作业分级为I级(轻度危害)。见表2。

2.2.3定点粉尘(总尘)浓度对输煤、锅炉、脱硫、除灰系统各岗位的22个工作点进行定点采样检测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用STEL计算超限倍数,以评价工人接触的粉尘浓度。结果:7# 皮带头部、尾部2个点STEL超过国家标准。工作点位的合格率为90.90%。见表3。

2.2.4噪声在检测的14个岗位中有4个岗位检测结果超标,合格率为71.4%。分别是锅炉系统的1#、2# 锅炉巡检、汽轮机巡检、脱硫巡检,其他岗位的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超标岗位噪声作业分级均为I级(轻度危害)。见表4。

2.2.5高温锅炉和汽轮机巡检均均存在高温危害,均为高温轻度危害作业。

2.2.6化学毒物根据生产系统的位置和可能产出的化学毒物,共设置19个监测点,相应检测了氨、二氧化氮、尿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盐酸、碱和联氨8种毒物的STEL,均符合国家标准。

2.3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高千伏胸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肺功能、B超、电测听等。至2014年底,该电厂共查出尘肺病患者9人,其中5人已退休,其余4人已调离接尘岗位;尘肺观察对象60人,电测听异常者56人。尘肺病患者中检修工种3人,锅炉运行工2人,燃运工2人, 除灰工1人,电焊1人;尘肺观察对象中检修工16人,锅炉运行工8人,燃运工13人,电除尘工6人,电焊工6人,保温工2人,煤质化验工1人,除灰渣工8人;电测听异常者中燃运6人,锅炉运行19人,汽机运行15人、 检修10人,电除尘2人,电焊2人、电工2人。

注:CTWA—时间加权平均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注:CSTEL—短时间接触浓度;CEL—计算的超限倍数;EL—国家标准规定的超限倍数。

注:LEX,8 h—8 h等效声级。

2.4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燃煤火力发电厂在运行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 化学毒物等数10种[2]。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粉尘、噪声、高温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合近年的现场检测、健康检查资料,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见表5。

3讨论

该厂7号皮带头部、尾部等2个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7号皮带巡检工人粉尘作业分级I级。输煤系统因除尘设备老化,除尘效率降低、输煤皮带未整体密闭、皮带转运点密封不严等因素导致部分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厂区内部降尘未及时清扫导致2次扬尘致使炉体外作业点粉尘浓度超标。燃煤发电厂应从工程和管理两方面对粉尘职业危害进行综合防治[3],因此应注意以下几点:1密切关注输煤系统防尘设备除尘性能,做好日常维护和检修,发现隐患及时改正;2输煤皮带应整体密闭,地面加强水力清扫;3及时清扫厂区降积尘,防止2次扬尘,清扫积尘时做好个人防护;4将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以年终考评及现金奖惩等形式强化职工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噪声以机械性和气体动力性噪声为主,部分噪声用工程技术难以完全控制,该厂噪声危害比较严重,与文献[4]报道的一致。该厂部分巡检工种噪声危害分级为I级,虽采取了隔声、消声、吸声、减振等措施,配备合格的耳塞,但现场调查时发现部分工人巡检时未佩戴耳塞,其原因为工人巡检时靠听力发现机器运转是否有异常声响。建议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耳塞、安排工休时间,缩短巡检时间,以降低噪声危害。

高温主要分布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加热器及高温蒸汽管道等产生热源的作业点[5]。该厂采取了多种防高温措施,但锅炉巡检、汽轮机巡检高温作业分级为I级,属轻度危害作业 。建议采取缩短巡检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作业,供给防暑降温饮料等措施降低高温危害。

该厂使用尿素热解法制备氨气,既可降低脱硝运行费用,又可避免因液氨存储运输引发的液氨泄露风险[6]。锅炉、烟道、引风机等设备密闭,脱硫脱硝系统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生产方式。化验室、加药间、药品库设置了通风柜及机械排风装置,在酸碱贮存间、计量间及泵房设置防泄漏围堰、安全通道、冲洗及排水设施。工人添加药品使用阀门远程控制,避免与药品直接接触。

职工健康检查资料显示,该厂现有尘肺病患者9人和电测听异常者56人,工种分布情况与现场检测超标岗位基本一致。随着生产设备老化,设备易出现跑、冒、滴、漏等现象,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经常维护、检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另外,高温与噪声有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7]。工人在作业时应佩戴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 增加工休时间,可以有效减少工人实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的浓度(强度)。

注:LEX,8 h—8 h等效声级。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了解淮南市田家庵区某2×600 MW规模燃煤发电厂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方法 对该电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并对其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根据调查、检测结果和健康查体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除灰系统灰库处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11.56%~16.75%,属矽尘;定点粉尘测试22个作业点,合格率90.90%;噪声测试14个作业岗位,合格率为71.4%;高温测试2个作业岗位,均不合格;化学毒物测试19个点次,合格率100%。结论 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尤其是矽尘)、噪声、高温,需重点防护。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7

关键词:煤化工,装备制造,职业病,风险,防护

1 煤化工装备制造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本文以某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为例, 该项目的年产量是极其客观的, 包括7300吨煤化工设备、6套锅炉、12套仓储设备及其他小型设备千余吨的高产量。生产的煤化工设备也是种类繁多, 例如裁剪设备、组合设备、焊接设备、加工设备、公用设备、研磨设备、品保设备等, 共计500台之多。项目总计工作人员220人, 而现场一线的操作人员就达到了130人之多。

1.1 危害识别的种类和方法

1.1.1 危害的种类

我国的相关行业标准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将危害分成了六个大类, 其中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生理及心理性危害、行为性危害、其它危害。

1.1.2 危害识别的方法

当前行业内针对危害制定出多种识别方法, 其中常见的包括安全检查表分析 (SCL) 、工作安全分析 (JS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预危险性分析 (PHA)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故障树分析 (FIA) 、事件树分析 (EIA) 。

1.2 风险评估

评估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帮助人们认识危害性的手段, 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要将现有的各种措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 其次要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及其技术标准的要求, 并结合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常识进行比较, 最终得出风险评估的结果。

1.3 风险控制

对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束之后, 就要着手进行风险控制工作。一般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 如果结果显示项目存在较高的风险, 那么在风险控制环节就要加强安全措施的控制。通常情况下, 遵循如下步骤:风险识别 (未考虑任何安全措施) ——对现有安全措施进行安全评估——风险控制 (增加额外的安全措施, 加强安全控制) 。

2 煤化工装备制造职业病种类及其风险评估

2.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该煤化工装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粉尘 (矽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苯、甲苯、二甲苯、氮氧化物、臭氧、噪声和电焊弧光等。

2.2 MES评价法

本文结合煤化工设备制造行业的相关特点, 从本项目的控制措施状态、人员暴露频率和发生事故的可能后果三个方面进行评分与风险分级, MES评价法分值及风险分级见表1。

3 煤化工装备制造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防护效果评价

3.1 防尘防毒措施调查及评价

整个联合厂房采用天窗和侧窗的全面通风措施, 在部分电焊操作位设有局部排风措施, 槽罐内电焊和打磨作业设有简易的排风设施, 部分电焊岗位采用自动焊机, 喷砂岗位设在有排风除尘设施的密闭喷砂房内, 喷砂工佩戴送风式头盔。喷漆岗位设在有通风排毒设施的密闭喷漆房内, 喷漆工佩戴送风式头盔。由于电焊、打磨作业仅使用排风设施, 无除尘功能, 使排出的粉尘转移到车间其他岗位。

3.2 防噪声、电焊弧光措施调查及评价

泵和电机采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 空压机、切割机、成型机等较大的噪声设备采用减振机座, 作业时部分工人佩戴耳塞。电焊时工人使用防护面罩, 部分电焊操作位设有隔板, 避免相互影响。从检测结果看, 喷砂岗位、电焊岗位、打磨岗位、试压起重岗位、车床加工岗位、裁剪岗位、组合岗位、组装岗位、成型岗位的噪声均有检测点超标, 目前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无效或效果不佳;电焊弧光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3.3 防高温、热辐射措施

煤化工装备制造中, 有些设备会产生高温, 对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时就需要对这些设备采取合理的隔热措施, 在一些里高温辐射源较近的场所安装通风降温的措施, 以此来降低高温辐射的影响。对于一些必须在高温场所工作的一线人员, 要做好个人的防高温和防暑降温的防护措施。另外, 高温工作的时间也要尽可能的缩短。

3.4 防电离辐射措施

首先要确保在电离辐射源附近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在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范围内的。

其次, 针对一些具有放射性的仪表, 最好采用远程控制的方式进行操作, 这样能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与电离辐射之间接触的时间。

再次, 用人单位要做好巡检人员的个人职业辐照剂量检测工作, 并定期进行该项检测工作。

4结语

综上, 煤化工企业除了在项目设计时考虑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还应根据具体的还需要结合粉尘的相关特点来对众多的除尘设备进行选择和比较, 从而选择出最为适当的除尘设备;除此之外, 项目在投产后要增加一定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要做好对这些防护设施的日常维修和管理, 定期检查防护设施的效果, 如除尘设施吸尘罩口的风速等具体指标。确保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声.2010年我国煤化工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化工装备.2010 (02)

职业危害风险计算论文 篇8

目前,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评价仍然停留在对单个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强度) 与职业接触限值的简单比较, 以及相关防控措施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评价方面, 未能综合考虑作业系统中各个因素的健康影响, 难以有效评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 无法反映职业病危害风险水平与有害因素固有危害性和暴露可能性的因果关系, 难以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权, 导致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深度无法进一步拓展。因此, 本研究综合考虑了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固有危害特征、接触特征、防护特征和健康影响特征等多个影响要素, 按照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典型性的原则, 筛选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 构建了基于Fuzzy模型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方法, 供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参考。

1 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筛选

影响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因素很多, 且相互作用, 构成了一个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的综合复杂系统。根据系统的层次性特点, 按其等级分层次构建指标体系, 有利于建立明确的评价框架, 便于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因此, 本研究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构建了三层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是目标层, 即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第二层是要素层, 包括职业危害特征、接触特征、防护特征和健康影响特征四个特征要素;第三层是指标层, 即每一个特征要素的具体表达, 共包含了15项评价指标, 见表1。

1.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 风险因素 (评价指标) 对风险值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需要为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权重集A={a1, a2, …, an}, ai代表各因素的权重值,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很多, 如专家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差法、二项系数法等。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它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 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评价结果更可信[1]。

1.2.1 构造判断矩阵及其标度

采用两两比较法判断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为了使比较判断定量化, 引入1-9比率标度方法, 写成矩阵形式, 构成判断矩阵, 标度方法见表2[2]。

注:取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值的中值。因素i与j比较得到判断bij, 则因素j与i比较得到判断bji=1/bij。

1.2.2 计算权重向量

采用几何均数法确定权重向量 (W) 以及相应的最大特征值 (λmax) [3,4]:

1.2.3 一致性检验

(1) 计算判断矩阵偏离的一致性指标CI:;

(2) 查表得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当CR<0.1时, 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即接受所确定的权重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 在构造判断矩阵时, 评判指标之间的相对关系是根据指标的实际情况、结构重要度分析和专家经验打分得到的。矩阵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一致性校验, 所以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相对于直接打分更加科学和准确。

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和指标层的权重计算结果见表3。

2 评价方法

2.1 评价模型

职业病危险风险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相对于标准值而言的, 因此,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可以作为一个模糊问题来处理, 应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模型[5], 其数学表达式为:

说明:经计算, 各层指标判断矩阵的CR值均<0.1, 一致性满意。

其中:A为职业病危害风险矩阵, W为评价指标的权向量, W= (w1, w2, …wi) ;R为各评价指标对各级风险评价准则 (本研究把风险评价准则分为“轻微、一般、较重和严重”四个级别) 的隶属度矩阵。

Ri j为第i要素对第j级风险评价准则的隶属度, 如R33表示第3要素 (防护特征) 对第3级标准 (较重) 的隶属度;Wik指第i评价要素对其包含的第k个指标所赋予的权重, 其中k为各评价要素所包含的指标个数;rkj为第k指标对第j级标准的相对隶属度, rkj的计算对正向指标 (指标值越大, 风险程度越大) 和负向指标 (指标值越小, 风险程度越大) 有所不同, 其计算方法 (以第y项指标值xy为例, y=1, 2, …k, Syj为第y项指标的第j级标准值) 如下:

(1) 正向指标:如接触水平、接触频度等。

(1) 当时, 。

而对其它风险评价准则的隶属度均为0。

(2) 负向指标:如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率、体检合格率等。

而对其它风险评价准则的隶属度均为0。

2.2 分级评价准则

参照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相关文献等资料[6,7,8,9,10,11,12], 对各评价指标的分级评价准则进行研究和规定, 见表4所示。

说明:*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 按最大等级考虑。

3 方法应用

采用本方法对某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评价, 经职业卫生调查和检测结果可知, 该用人单位存在粉尘、毒物和噪声, 最大危害程度级别为中度;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数为33人;平均接触时间为5小时/天;中等体力劳动强度;最大超标倍数为1.2;采取了防尘、防毒、防噪等工程防护措施, 尘毒作业场所设有局部通风装置, 但风量较小;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率约80%;警示标示设置率为80%;职业卫生培训率为85%;检测率为89%, 合格率为85%;体检率为95%, 体检异常率为13%, 未检出职业病病例;工伤保险缴纳率为95%。各评价指标相对评价准则的隶属度见表5所示。

3.1 单一要素评价

根据各单一指标相对各级评价准则的隶属度及权重, 计算各要素的风险评价结果, 并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到各要素的风险矩阵。

职业危害特征的风险矩阵R1= (0, 1, 0, 0) ;

接触特征的风险矩阵R2:

对上式计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出R2= (0.081, 0.230, 0.580, 0.108) ;

防护特征的风险矩阵R3= (0.432, 0.568, 0, 0) ;

健康影响特征的风险矩阵R4= (0.588, 0.412, 0, 0) 。

3.2 综合评价

以上述各要素的模糊评估结果作为评估向量, 构成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的隶属度矩阵, 表示如下:

根据各要素的权重, 计算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A: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 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为一般。根据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该用人单位应优先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是: (1) 减少接害人员的接触时间; (2) 对作业场所工程防护设施进行整改, 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强度) , 控制作业人员的接触水平。

4 结论

本研究在综合考虑作业系统职业病危害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制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分级评价准则, 并利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基本理论, 构建了基于Fuzzy模型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既可以对单一影响因素的风险大小进行比较, 同时又可以对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 并能够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权, 避免了传统仅对单一指标进行相互独立评价的局限性。

本研究中关于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和建立, 以及分级评价准则的制定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使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准则更加完善、科学,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摘要:为有效评估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大小, 研究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在综合考虑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固有危害特征、接触特征、防护特征和健康影响特征等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和建立了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制定了各评价指标的分级评价准则,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 构建了基于Fuzzy模型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价模型。该方法可以对职业病危害的综合风险进行评估, 并能够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权, 避免了传统单一指标评价的局限性, 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理论

参考文献

[1]郭金玉, 黄轶, 廖海江, 等.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估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风险[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5) :81-85GUO Jin-yu, HUANG Yi, LIAO Hai-jiang, et a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risk in automobile industry based on multi-stage fuzzy-AHP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5) :81-85

[2]王建宇, 丘创逸.模糊综合方法在中小化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1) :1-4WANG Jian-yu, QIU Chuang-yi.Integrated approach to fuzzy evaluating risk 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hemical enterprises[J].Occupation and Health, 2010, 26 (1) :1-4

[3]何虎鹏, 寇振霞, 何小刚, 等.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评价的指标体系[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5 (5) :379-380HE Hu-peng, KOU Zhen-xia, HE Xiao-gang, et al.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key control poi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using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J].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2012, 25 (5) :379-380

[4]刘丽华, 马骏, 王雪涛.AHP-Fuzzy数学模型在尘肺综合防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 9 (3) :94-99LIU Li-hua, MA Jun, WANG Xue-tao.Investigation of AHP-Fuzzy mathematical models i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neumoconiosi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9 (3) :94-99

[5]沈国柱.风险模糊分析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0, 22 (10) :90-93SHEN Guo-zhu.Fuzziness analysis method for risk[J].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00, 22 (10) :90-93

[6]GBZ.230-201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S]

[7]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噪声[S]

[8]GBZ/T189.10-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S]

[9]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 .国办发 (2009) 43号[Z]

[10]林嗣豪, 王治明, 唐文娟, 等.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 24 (12) :769-771LIN Si-hao, WANG Zhi-ming, TANG Wen-juan, et al.A methodological study on occupational hazard risk index[J].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2006, 24 (12) :769-771

[11]张忠彬.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4) :124-127ZHANG Zhong-bin.Study 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n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 (4) :124-127

上一篇:全民学习下一篇:教学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