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2024-09-09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精选12篇)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1

一、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 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企业内在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 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同时, 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这种变化同样要求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例如, 库存是企业生产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 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要么影响生产, 导致流水线的停工。所以, 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 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 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近几十年来,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并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 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 任何行业均存在一两个具有顶级竞争优势的大企业, 处在此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必须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 否则会被市场淘汰;二是具有超前观念、新型产品、先进管理方式的新企业层出不穷, 这种倍具竞争力的企业使竞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三是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的企业, 在某一方面又可能需要成为战略联盟;四是入世后, 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 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利益与实力的竞争, 政府行为会介入企业竞争之中, 使企业竞争环境变数增多。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 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

(二) 员工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现阶段企业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特别强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有5种需求, 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 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如今, 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 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 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 要么抗议, 甚至跳槽, 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 动机又决定行为, 如此看来, 只有满足员工的需求, 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 为企业服务。同时, 随着市场细分的日益深入, 主权消费意识的逐渐加强,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客户需要更加及时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顾客在进行消费时, 不会区分国企、私企亦或是外企。快捷与顾客满意度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评判标准。这必然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 与之适应。

(三) 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的巨大挑战

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变化中, 科技进步的变化最有威力, 因为它将导致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一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科技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 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使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减弱, 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 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种种, 都要求企业进行管理创新, 通过创新, 适应变化, 迎接挑战。

二、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 全面创新

一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 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 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 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 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 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 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二) 生产创新

制造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人机对话实施计划与控制, 从物料资源规划发展到制造资源规划和企业资源规划。还有集开发、生产和实物分销于一体的适时生产, 不断消除浪费的精细生产, 供应链管理中的快速响应和敏捷制造, 无污染的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 以及通过网络协调设计与生产的并行工程等。这些新的生产方式把信息技术革命和管理进步融为一体。

(三) 重建创新

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根据哈默的定义, 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 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 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 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这次管理革命的技术基础是信息网络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普遍覆盖。这就使职工通过网络可以得到企业内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任何信息, 大大精简了管理人员,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形成每一职工在自己岗位上了解全局, 关心全局的新局面。

(四) 营销创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 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营销方式。过去的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行销模式, 正改变为取消零售商环节, 由生产商提供元件给分销商, 再由分销商组装成产品出售给顾客。近年来, 网上营销和网上银行在美、日、西欧等国家发展很快, 可以实现在办公室处理营销业务和国际贸易, 尤其日用品的网上营销更为普遍。

(五) 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的企业管理创新

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摒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 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 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 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测。

(六) 管理目标多元化创新

企业不再仅仅为企业的所有者利益服务, 而是拓展出新的内容。如美国29个州的新《公司法》规定, 公司经理必须为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 而不能仅为股东服务, 这就是说, 企业的所有者只是企业应该照顾其利益的人中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则是企业的劳动者及其它方面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管理目标多元化, 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推动力。

(七) 战略管理创新

在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加强战略管理创新, 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创新要求的管理者;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

(八) 知识管理创新

企业要切实提高竞争力, 就必须引入知识管理, 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创新。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

(九) 企业文化创新

现代许多成功的公司都具有独特的公司文化, 通过塑造企业环境、楷模人物、公司价值观、厂风和文化网等, 在企业全体人员中形成共同的目标感、方向感和使命感, 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企业文化的进步。只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一致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王民志.我国企业管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

[2]李民.企业管理.北京: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 2007.

[3]张名有.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马桥云.企业管理与创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

[5]陈静.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因素.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2

企业是我们所有员工生活重要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必须要实行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必须以质量第一为导向,以适应市场为模式,周一条“全面质量经营”之路。所以,针对目前企业的管理滑坡和“市场不适应症”,企业在管理上一定要突出以质量管理为纲的经营观念、经营组织、经营行为、经营目标和管理制度等,以适应市场的转变,真正实现以“质量经营”为特色的改革创新。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更早地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并使自己在竞争获胜,一定要运用科学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术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企业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创造出高效率与高效益。换言之,企业必须面对改革,面对市场,面对未来进行持续的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是管理者实现企业生产目标,依据一定的理论和规范,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在管辖范围内,对企业生产经营记性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及其实施过程。由此可见,企业管理创新,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整合企业有限资源的方式,他既可以是新的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完整体系,也可以是新的具体的利用有限资源的手段,市场营销策略及企业目标制定等方面具体工作与程序的变更。它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其在于它仍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经济行为过程时,又是在敏锐地捕捉变化了的目标和条件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管理企业的计划、准则、程序、制度、组织、控制和指挥的手段。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经营成败与兴衰的关键。在一般企业中,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往往受到重视,而管理创新常常被忽视。然而,现代企业认为,企业成功“三分是技术,七分是管理”。管理被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进行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许多企业充分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但是,也有部分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忽视管理的创新,导致管理滑坡。管理滑坡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转轨时期企业的“企业不适应症”,为此造成这些企业对市场变化不能做出较灵敏反映,不能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重组各种生产要术,使其配置带有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从而也就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不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市场不适应症”的结果是产品质量不高而积压,物质消耗过高而资源利用率低下,企业亏损而增大,利税率下降,从而,制止企业滑坡,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根本之道在于不断进行以质量为导向和以适应市场为模式的企业管理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质量第一”为导向

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企业盈利、创效益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为此,取得效益的基础是质量。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正经历着由数量为中心的管理向以质量为中心管理的转变,市场的竞争也由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竞争为主。产品质量是连接企业和用户、消费者的纽带和桥梁,是企业为社会所接纳的必由之路。因此,以质量为导向,应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质量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企业要发展,关键在增长的质量。而增长的质量取决于整个生产经济的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出的质量。投入质量包括投入生产的物质资源质量和人力资源的质量。如生产资料的质量、设备水平、生产经营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熟练程度等。运行质量主要包括生产技术结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产品结构、工艺水平与质量管理等。产出质量主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利润与效益水平等,这三个方面涉及到企业所有生产环节与经营部门,各个环节与部门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所以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影响着产出质量。反过来,质量又直接影响着投入质量和月星质量。因此,企业管理应当注重提高投放质量,不断改善运行质量,来达到提高产出质量的效果,并以各种手段促进他们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站稳脚跟,必须要靠质量取胜与市场,必须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企业管理中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以质量占市场、出效益。然而,中国企业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存在着重产值、轻质量、重指标、轻竞争的思想,造成在生产建设及流通领域中存在着质量差、品种少、效益下降的现象,致使许多企业成本上升,亏损增加。据近年来对大中型企业的调查计算,在国内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只占6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只占出口产品的5%左右,而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就更为数不多了。

三、企业管理创新必须要以适应市场为模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规则要求下,创新的形式多样化,其中都在围绕市场开拓创新,以增销增效为目的,一般情况下,就如何更快地适应市场,企业管理创新应该具备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改进产品和服务,不断适应市场的模式;另一种是以发明新技术,不断创造市场的模式。

(一)市场决定企业管理创新的成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变成了企业的“饭碗”,用户成为厂家的“上帝”,订单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市场需求”成了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产品没有市场,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即使有了好产品,如果不进行市场开拓,不被用户所理解、认识和采用,产品就不能变成商品,就创造不出效益。企业同样没有希望。另外,企业的转轨变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的发展,应先从生产型逐步转为生产经营型,在发展成为市场经营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始终以适应市场为努力方向,逐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管理领域的拓展,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方面的变革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即管理领域从生产管理拓展到产销一体化管理;管理观念从产值观念更新为市场、竞争、效益观念;管理方法从分散指令性管理到系统、弹性化管理;管理手段从落后的管理手段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管理。所有这些过程都面临着适应市场的问题。要使企业经营与发展从过去依赖国家转变为面向市场,使企业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建立以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为特点的新的市场经营管理体系。因此,要确定“适应市场”的管理思想与经营观念,并使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指导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二)企业管理创新,要以质量管理为核心,面向市场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企业生存的空间,质量是企业进入市场的特别通行证。因此,以适应市场为模式的企业管理创新,同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而且两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致的。推行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创新,必须面向市场,应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质量,以适应市场来满足用户需求。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应适应市场为模式和以质量管理为导向的企业管理创新,是在企业中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推行“全面管理经营”,最终达到企业管理的创新。

“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的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它的目的在于永不满足和不断改进质量,牢固树立以顾客需求为质量标准,改进与顾客的关系,提高顾客满意程度,不断把功能全、款式新、质量好的产品或服务投放市场,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标准组织生产,控制出厂产品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主动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四、企业管理创新采取以“质量经营”为特色的改革对策

(一)切实转变观念

企业领导在两个转变中要树立用户第一、质量第一的市场竞争观念,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因为,质量包括产品质量经营决策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思维以成为当今企业管理层第一经营意识,质量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的经营成果,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最终总是用利润来定量比较。质量管理的每项成果如改进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提高职工士气和质量意识、改进产品服务、扩大市场和增强企业信誉等,都是和企业经营成果如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联系在一起的。如企业利润率要考虑产品可销性、产品生产能力、产品生产率等诸多因素影响,质量管理对每个因素的影响都起主导作用。

产品生产率的提高更同质量管理有密切关系,如果质量控制有效,因而减少返工、返修和废品损失,提高成品率,其直接结果应是产品生产率的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主导着企业经营效果,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中心地位的作用。

只有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符合需要产品的经营管理最终目的,并获得是在的利润;只有改善质量管理才能带动企业其他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二)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坚持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增强市场应变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企业的产品制品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应变能力、市场营销、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而技术创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却是很关键的一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就是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快技术 步伐,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如果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则不可避免地陷入产品结构雷同、竞争乏术的境地,甚至遭到市场的淘汰。加强技术创新对任何企业都是适用的。

(三)强化质量管理

现代的科学的质量管理大体上经历过三个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保证和提高质量,更好地满足顾客和社会的需要,必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境界。质量管理只是作为组织所有管理职能之一,与其他管理职能(如账务管理、认识管理、后勤管理等)并存。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将组织的所有管理职能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当企业为获得更好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以充分满足用户要求而建立起专门决策体系并采取适当行为时,必须要把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去进行分析研究。全面质量管理不仅对正在生产的产品质量、进料、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职能进行协调控制,而且对将要生产的产品也要进行质量控制。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大量采用统计质量控制工具,包括各种计量技术、可靠性、质量信息设备、质量激励等各种现代质量控制方法,使质量控制渗透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全部生产业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当今,所谓全面质量管理除了全面质量管理控制渗透到整个组织的生产业务活动外,还对产品质量的经营决策和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承担管理职能。因此,包括了比全面质量控制更广泛的质量职能。实际上,它整合了全面质量的观点和方法,使质量管理跃向一个更新的阶段。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坚持推行TQM,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严格至来年感责任,把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生产工艺与工序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落实质量政策;强化系统管理,追求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综合质量;抓好技术培训,促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和技术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3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必要性;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医院资金统筹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生存、发展、和稳定。

一、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医院财务管理的内容主要有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评价分析以及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下面我们对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财务管理意识。有些医院的领导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医院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只能做基本的财务工作,不但效率低而且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牵扯医院前途的预算和支出调用等财务问题,根本不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2.投资建设盲目性大。医院在投资建设方面不够科学,没有风险意识,投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方面,由于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设备的需求市场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分析,出现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等问题。有些医院片面追求高、精、尖,对使用率、回报率考虑不够,出现了设备闲置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3.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但是因为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没有科学的可操作性论证和有效的控制监督,财务预算管理起不到引导经济行为的作用,使得医院运作中的风险加大。

二、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

准确的财务预测、分析、计划、和控制监督是保证医院安全运行、良性运转的关键,只有不断地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才能增强医院管理科学性、超前性和适应性。

1.为医院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财务部门提高的预算信息,支出数据等各种资金使用情况可以使领导对全院的资金运作情况迅速了解,领导可以依据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对医院的发展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

2.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财务工作不是盈利部门,做好财务工作,可以减少医院的财务漏洞,有利于资金的收回。在对资金的利用分配方面做出很好的规划,良性的资金循环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医院的运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证。

3.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在正确的经济轨道上运行。财务管理的直接对象是钱和物,财务工作就是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监督医院资本的运作,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合法运行。

4.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让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医院财务管理可以对医院设施、环境建设、医疗费用等方面实施有效监督,在防止财务漏洞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良好的质量和较低的成本使医院和患者双方受益,也增强了医院的市场竞争。

5.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保障。医院财务管理的关键是资金管理,医院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增强,择优而医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这就对医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先进的医疗设备,良好的医疗环境以及先进专业人才的引进等,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在合理计划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消耗、進行合理融资和投资,使医院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地发展强大。

三、医院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1.强化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有效地监督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医院财务管理要充分发挥监督功能,使资金的利用达到效益最大化。

2.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医院要围绕国家“全额管理,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政策,以增收节支为目的,加强对业务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做好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医院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要进行定期核查,保证账实相符,避免出现管理漏洞。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做到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首先要有法制观念,其次要精通财务管理业务,最后要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为管理层在医院的发展评估、资金决策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建议,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4.加强预算,做好医院财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要实行科学预算,力求资金的使用合理、真实、高效。财务分析是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通过财务分析可以掌握财务活动的规律,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医院的各种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总之,医院要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利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达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医院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璐璐:浅谈中医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5).

[2]董 芳 张笑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财经界.2010(11).

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篇4

(一) 管理理念上, 存在追求政绩、单一生产、业绩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意识、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进行不良竞争

经营管理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企业管理者对国企的生存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有企业管理团队状况如何, 整体素质的高低, 是国有企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 因此说, 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对于国有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决策上, 存在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

由于旧有观念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 使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和规则。我国国有企业大多数职员要对分支机构、子公司领导负责, 分支机构、子公司负责人则对总公司领导负责, 因此一般职员无权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活动, 一些重大决策主要由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负责人决定或由他们报告总公司后决定, 那么这些决策是否科学, 是否符合公司经济利益等, 一般职员无权发表意见也无法监督。传统的、经验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作为一种强大的习惯势力还一时难以去除, 而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由于不熟悉、不完善、难以在新企业制度中顺利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三) 战略上, 只重视生产管理, 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

我国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自身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大量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 不少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在于我国企业管理滞后, 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 无法使技术创新得到正常的发展。

目前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开展了技术创新, 但技术创新并没有成为我国大部分企业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不足。在技术引进之后, 没有充分地对引进技术进行研究、消化吸收和创新, 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技术体系, 从而使现阶段我国主要部门的技术与国外仍有较大的差距, 消化创新能力较差。一部分企业家仍不重视市场问题, 不认真调查分析市场状况, 很多企业家不熟悉, 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不懂得资本经营, 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 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 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

(四) 组织结构上, 庞大而多层次弊端很多。

国有企业内部机构设置机构繁多且不合理。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是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进行了改革, 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旧深远。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机构上层次过多、分工过细、职能交叉, 国有企业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 这种状况不利于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费用, 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的进步。

二、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 管理理念的创新

未来的企业需要职业化的企业家, 不是官员型的企业家, 企业家的命运同企业的兴衰成败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单一生产意识转变为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效益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市场来实现生产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 尤其是在开发环节中把市场需求的产业和产品作为企业开发和创新的主攻方向, 否则企业的效益就无从谈起。从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发展到对社会发展、环境和用户责任的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创新。从国际企业发展上看, 经营目标多元化已成为趋势, 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投资价值、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指标, 在整个指标中占了相当分量, 所以在经营目标上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维、超前发展。当今世界出现的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现象, 不是个别企业的经营战术, 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所具有的竞争观念创新的表现。我国近年随着买方市场地到来, 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特别是以价格为主的竞争几乎在所有市场上展开,

(下转第142页) (上接第140页)

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我国企业的成长和创新, 特别是不利于要迎接与来自世界跨国公司的竞争。所以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实行管理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二) 决策管理的创新

决策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多靠经验和主观判断。现在不同了, 面对错综复杂, 瞬息多变的环境, 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 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经系统, 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抓住这个内容当中的关键, 捕捉各个方面的管理信息, 使信息为我所用。使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为我所需, 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步。

(三) 战略管理的创新

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 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呈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 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从微观上来说, 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 使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 在经营领域中, 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 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 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 同时生产的产品只有卖出去, 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 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

(四) 组织结构的创新

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贯彻实施经营战略的组织保证。过去大型企业是庞大而多层次的管理组织结构, 弊端很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首先, 要剥离企业不应承担的各种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 使企业轻装上阵。其次, 按照专业化社会协作的方向, 分离服务部门等非生产主体, 使企业精干起来。再次, 强化生产过程前的市场研究, 经营决策, 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之后的产品销售, 用户服务, 广告宣传等经营职能, 使企业组织结构具有高度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最后, 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企业可以削减中间管理层次, 变管理组织结构由原来的高耸型结构向扁平型结构再造, 这样才能大大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三、结语

管理创新是国有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灵魂。通过实施管理创新, 激活一潭死水, 引进涓涓清流;去除陈腐之气, 注入新鲜活力。加速企业新陈代谢, 促进企业持续成长, 使企业永葆蓬勃生机。

摘要: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创新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管理创新、决策创新、战略创新。简单来说, 管理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改变目前的状况;决策创新可以使企业的日常运作更有秩序, 便于管理, 同时也可以摆脱一些旧的体制的弊端。任何企业管理模式都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 有它自己的生命周期, 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直到消亡的过程。因此, 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 旧的管理模式还在进行时, 已经孕育了新的管理模式, 这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管理主体必须抓住时机, 顺应企业发展的规律, 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5

数字新科技,创新来演绎。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营造科技发展环境。

今天奇思妙想,明天硕果累累。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推进知识经济发展。

创新无条件,信手偶得之;创新无诀窍,突发奇想中。

新奥因成功而美好,员工因创新而精彩。

不是空洞口号,创新是必要行动。

你因科技而精彩,科技因你而腾飞。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人人崇尚成功,事事成于创新。

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务实创新,发展气化。

创新难,自主创新更难,持续创新则难上加难。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6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5-0001-02

1 概述

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煤炭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附加值产能过低的问题。以中小型煤炭企业为例,还普遍存在单位产品能耗远高于平均水平、成本过高、环境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来说,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煤炭的来源由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组成,长期以来,我国为了鼓励出口,制订了一系列的出口退税政策,刺激了煤炭的出口增长,但自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以后,我国的煤炭出口增长量远远小于煤炭进口的增长量。2012年一季度,由于国际煤炭市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我国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家。

目前,澳大利亚、南非、印尼、越南、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蒙古、俄罗斯、朝鲜10个国家为我国煤炭的主要进口国,其吨煤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煤炭平均吨煤成本,以占我国进口煤炭份额最大的印尼煤炭来说,印尼煤的到港价格同我国中部大部分井工煤的成本价格基本持平,也就是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远远高于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导致我国煤炭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煤田地质构造、开采工艺、机械化水平等。

2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机械化水平、开采工艺等方面原因,造成其吨煤生产成本高于国内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中小型煤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快提升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能力,降低吨煤生产成本,增大企业利润空间。

(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仅具有其他行业科技创新固有的创新型、综合性和高风险,还具有以下几种特性:

一是由于产品以煤炭为主,也就不存在其他行业普遍存在的产品升级改造,而是集中在生产工艺的创新上。

二是和中小型企业的资源条件和企业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三是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能力的建设。

四是由于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应注重提高机械化率。

五是注重适合中小型煤炭企业使用的新工艺引进和革新。

(2)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9.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80%的水平,而中小型煤炭企业的转化率又远远低于这个水平。

(3)绝大多数中小型煤炭企业科研投入不足1%。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其经营规模、科研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研发能力的不足进而造成其科研的低投入。

(4)和大型国有企业相比,中小型煤炭企业还面临着对国家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把握程度不高,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利用的现象。如在承担国家大型科研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方面,中小型煤炭企业要远远落后于大型国有企业。

(5)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远远低于其他行业及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这是由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的性质、收入、待遇等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

3 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1)积极利用国家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认定(复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自认定(复审)当年起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减按15%征收所得税。以企业年纳税1亿元人民币进行计算,三年即4500万元人民币。

(2)进一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过对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进行分析,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分为两方面:

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制定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对应用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生产的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折旧率、无息贷款率或减免税费,鼓励企业主动寻求本地科研成果。同时,鼓励企业将本单位科研成果进行推广转化,通过成果转让的方式,增加企业的收入。

二是企业通过大力引进固有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吸收,形成适合本单位实际的科技成果,进而推动本单位的生产力发展。

(3)由政府科技部门主导,利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基础,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同出资入股的形式,建立专业和综合性中试基地。通过此项措施,可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研发力量不足、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过少的问题。

(4)加快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改制,通过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或兼并、或破产、或退出等,整合现有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承接能力。通过实施该项措施,可有效解决中小型煤炭企业科技人员欠缺的

问题。

(5)重视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支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营造创新无大小,人人可创新,事事、时时可创新的良好科技创新氛围。

(6)加强企业管理者创新思维建设。通过利用安全资格证、矿长资格证等培训,增加科技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训,进而改变创新思维,从领导层面改变科技创新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

[2]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S].

[3]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S].

作者简介:王振宇(1985-),男,河南永城人,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王琰(1976-),女,河南安阳人,安阳鑫龙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7

1.1 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 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都认定传统的管理方式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是能够很好地解决管理问题的。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发生变动, 所以很多高校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依然保留着以往的习惯和经验, 这必然会导致高校教育管理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脱节, 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管理创新没在管理者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只会导致高中教育管理止步不前。落后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导致教育管理不能为教育活动提供很好的服务, 也不能保障工会等组织发挥最大价值。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如果教育改革没能顺利进行, 就会严重阻碍社会对高级人才的培养, 最终导致社会专业科学技术的普遍下降。

1.2 教师和学生的自身个性、创新性思维得不到充分发展

现在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推行的是传统的家长制, 一些主要管理者极力维护自身的权利, 这就必然导致下级、老师、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发挥。因此, 实行这种模式的高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都大致相同, 学生和教师都完全服从学校的管理, 创新意识薄弱, 也就更没有个性意识。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老师和学生的自身个性以及创造性思维, 以帮助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竞争。经过实践证明, 现在的高校教育管理并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所以, 是时候要对教育管理进行创新了。

1.3 过分注重受教育者的智商, 忽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一些世界级知识竞赛中可以看出, 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成绩普遍优于欧美学生, 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方面却逊于他们。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 普遍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 强调学生牢记书本上的大量公式和理论;而在美国, 课堂氛围活跃, 老师教授给学生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 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金牌获得者大多是中国学生, 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却大多是美国人。我国高校过分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商, 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我国现在教育管理体制下的学生, 毕业后很难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 因此, 转变以往高校教育管理制度, 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势在必行。

1.4 与信息社会的发展相违背

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时代, 信息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 我国高校也在不断地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强烈冲击, 一些新鲜事物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这样传统家长制的效果将越来越差, 实践过程中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究其原因, 主要是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与信息社会的发展相违背。因此, 高校正面临着教育难、管理难的现状。现代高校要想进行教育管理创新, 就要树立重视师生个性发展, 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今高校的教育以及管理现状。

1.5 教育管理只停留在表面, 形式大于实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还存在实效性较差的情况, 教育管理的方式、制度、内容等在实际操作中都变成了空洞的表面现象, 这就导致了高校的教育管理不够深入, 实际价值不高, 不能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生综合素质、提升本校的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太大帮助。有些高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 从表面上看是有一定效果的, 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 但是过于死板, 一味地用一些条条框框约束老师和学生的行为, 在这种体制下, 从表面上看起来井然有序, 但老师要长期在死板的制度下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也长期在死板的制度下学习, 这样教学效率必然不高。

1.6 管理团队质量低下

许多高校对于教育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够, 甚至认为教育管理工作只需要做好表面工夫就行。教育管理是一项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 它要求工作人员在业务上和政治上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然而现在高校中的教育管理者大都身兼数职, 很少有时间进行管理理论性研究, 而且还缺乏教育管理新理念, 这样就导致学校的教育管理很难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标。同时, 落后的教育管理也会阻碍老师和学生素质的提升, 这种恶性循环不仅会导致学校教学质量下降, 还会导致学校的名誉受损, 毕业生就业率也会大大下降。

2 创新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

(1) 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教育改革。为了维护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各大高校除了扩大规模、壮大师资队伍、扩大教育的普及之外, 还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来, 各大高校进行大规模的扩招, 这就导致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整体水平普遍下滑, 因此, 各大高校要及时地对教育管理的方法、规章制度、模式等进行创新。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优化教育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高校和谐、持续发展, 还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2) 就我国自身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观念迅速变更、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国又是人口大国, 所以随着各大高校的大规模招生, 社会人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种优胜劣汰的残酷背景下, 各高校必须要快速地完善自身,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转变以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在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对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进行改革。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 能够运用合理的、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保证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竞争力, 换句话说就是, 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3 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的策略

3.1 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进行创新

要想对高校教育进行创新, 首先要做的就是创新教育理念。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与时俱进, 转变以往的家长制作风, 激发全体师生积极进行创新, 同时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在现代管理科学观念中, 要求通过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 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其次, 要对教育评价进行创新。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 要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而教育评价就是检查高校是否对社会负责的标杆, 这种有效的手段, 还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活力。各高校要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使其对自己的优劣有个清晰的认识, 这对该校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3.2 对高校的教育管理经营理念进行创新

在当今社会,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完善, 但这同时也加重了高等教育产业经营的负担, 虽然国家每年都在增加教育办学资金, 但这对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 只是杯水车薪。因此, 创新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经营理念迫在眉睫, 应建立并优化高等教育产业运行机制, 使经营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合理;在办学的过程中, 应以提高办学效益为主要目的, 将重点放在加强成本管理上来;还要加强并扩展社会融资, 建立面向全社会的自主办学机制, 从而凭借自身良好的储备优化办学条件、扩大学校规模、维护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3 对高校教育管理内容进行创新

对现代教育管理内容进行创新,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创新。各大高校应对思想素质理论的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还要将社会实践放在重要位置, 加快建设思想教育实验基地的步伐, 并保障其稳定性, 使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达到完美融合, 这样是为了使学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素养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2) 对专业文化素质进行创新。教材内容也应与时俱进, 按照时代的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内容, 加强教材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还要保证教材的个性化。 (3)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不应该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 不能以学生的成绩来断定学生的能力。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

3.4 在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

在高校教育管理中, 教学管理必然是不能忽视的, 它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 高校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 遵循教育原则, 有效地调控教学工作。就根本目标来说, 教学管理就是为了全面贯彻执行教学规划, 进行教学活动, 实现高校各专业的预期培养目标。还应加强高校内部教学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 严格按照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 重视对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还应继续进行分学制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持续进行双学位制、主辅修制。除此之外, 还要对现代教学管理手段进行探究、完善, 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持续进行。还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要目标,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评估系统。

4 结语

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各大高校应及时适应这一趋势, 适时地转变、创新教育理念, 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自身个性的人才为主要目标, 选择最佳方案,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通过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要漏洞, 从而让大家认识到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高艳男.人本主义理念下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2 (4) .

[2]吴志全.如何完善教学管理及健全管理制度[J].才智, 2011 (26) .

[3]王义刚.我国高等教育行政化现象及其改革[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 (6) .

[4]王敏.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机制创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 .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8

一、企业人力资源与管理的必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也在经济大潮中开始崛起。由于国家对这部分企业的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加大了对其扶植的力度, 可以说现在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些企业已经慢慢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型的企业目前在我国的数量较多, 一般规模较小, 很多企业员工人数都不足百人,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管理经验不足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因素, 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最终不得不停止经营, 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导致这一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善造成的, 所以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必须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 人力资源的定位和功能也会随着不断的变化:刚刚起步阶段, 人力资源基本就是扮演着企业基本运营的辅助者;在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就开始转变为企业制度的规划者和执行者, 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企业运营稳定的阶段, 人力资源和企业之间就变为了协调的关系, 人力资源工作模式渐渐变得成熟, 提出的建议也更专业化和科学化。

二、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 企业的人力资源机构设立存在缺陷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 觉得人事管理就是人力资源管理, 很多企业都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有些企业为了方便就直接把人事部门直接更名变为人力资源部门, 所以大多数的企业人力资源机构都不健全, 没有真正发挥出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 没有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想要在企业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就一定要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制度并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人员招聘不够严谨。因为现在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不专业, 很多负责招聘的人员很多都是非专业

人员, 在招聘的时候并没有在企业进行实地调查, 了解各岗位都需要哪类人才、缺员的人数等情况, 招聘工作一直不够严谨, 导致企业招聘的效率一直不高, 致使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薪资待遇制定不合理。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平等的、相互选择的关系, 而薪资待遇由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

所以想要留住员工、吸引人才, 企业就要在薪资待遇这方面入手。现在很多企业人力资源在制定各岗位的薪资待遇时, 并没有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导致员工觉得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选择离职, 出现员工流动量较大的情况。

3.企业员工的考核制度和培训工作存在弊端。企业想要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很多企业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的效益上, 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员工对于企业没有归属感、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奋斗的目标等问题的出现, 反倒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人力资源有效管理的实施方法

(一)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部门, 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 它可以有效的完善公司的人员管理、人员调度, 对公司的运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每个企业在成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时候都要确立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才能使企业有更好、更长久的发展。

(二) 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紧跟企业改革的步伐进行转变, 打破原有的模式和观念, 以平等和尊重的管理理念为主, 打造更加专业、规范的管理制度。定期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培训, 使其掌握最新的管理技巧, 加强对企业服务的意识。

(三)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招聘制度

现在信息化的时代, 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优势, 拓展人才的招聘渠道, 打造专业化、科学化的人才招聘模式。比如可以在人才招聘市场和招聘网站两方面进行人员的招聘, 减少以前因大量筛选简历而浪费的时间, 提高人才的招聘效率。而且企业还可以和各大院校进行合作, 针对企业的自身需要向学校招收相应的人才,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 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 企业可以提出有利条件直接将其留在企业中。

(四) 强化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

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对员工进行培训:一方面是岗前培训。这部分的培训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企业的发展文化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 通过这样的培训帮助员工建立自己在企业内部的职业规划, 让他们为了更好的发展而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之中, 同时也增加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 达到企业留住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就是岗位培训, 实际了解各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和相应需要提高的工作技巧, 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 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技巧和综合素质, 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 在这个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时代, 企业要想立足于当今时代, 稳步发展, 就必须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创新, 通过在对企业人力管理中探索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 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出一批职业素养良好, 专业技能强的队伍, 来为企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摘要:在21世纪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 人才、竞争、创新和发展是这个时代的标志, 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 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也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条件。但是, 现在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 才能保证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力, 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温汉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现代情报, 2003, 04:149-150+145.

[2]张春怡.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J].中外企业家, 2016, 02:176+178.

[3]秦英.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现代商业, 2007, 27:170-172.

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篇9

建筑业属高度竞争的服务行业, 积极推行以优化产权为核心的国企第二轮改革, 将公有资产逐步从建筑企业中退出, 引入民营资产或其它优良资产, 实行投资中体多元化, 盘活存量资本, 扩大增量资本, 是进一步焕发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改革股权结构, 调整企业内部股金比例, 提高经营者和经营层的持股比重和责任意识, 实行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入股, 把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改进员工持股计划, 打破人人持股格局, 大力培育内部股权交易市场, 通过股权交易, 使员工股向经营骨干集聚;改变目前职工持股会的持股方式, 待条件成熟时取消职工持股会, 真正体现出资人到位, 形成股权流动机制, 并逐步完善股权管理制度;通过吸收外资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资本, 引进其先进的理念、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方式。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 严格规范企业内部运作, 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 建立一系列议理规则及监督机制, 股东会、董事会、监视会、经理层等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权责明确、协调运转。股东会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最高权利机构, 庆充分行使其权利来决定重大问题, 选举产生董事会, 修改公司章程, 审议批准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等。加强董事会建设, 董事会处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枢纽地位, 治定《董事会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发挥董事会在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资本经营、内部组织结构调整, 借助外脑, 吸收专家的意见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档次;加强对董事会的监督、评估, 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监事会是股东会领导下的公司监督机构, 建全监督制度, 强化监事会的功能, 依法对董事、总经理及其它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行使监督职权, 保障股东权益和公司权益不受侵犯。

国有施工企业改革创新的重心要放在激活机制上。当前国有施工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弊端, 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就要先从改革管理机构入手, 按照精干高效原则, 采取“定员、定编、定岗、定薪”, 实和全员公开竞争上岗, 择优选聘, 分流人员, 精简机构。在慎重稳妥地清理不在岗人员的劳动关系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劳务作业层与企业的分离力度, 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公司, 通过市场化的办法, 促使其走上自主经营, 自我发展之路;全面理顺劳动关系, 管理人员也实行劳动用工市场化运作;在控股或参股子公司建立起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关系, 逐步松卸企业多年的包袱, 促使企业轻装上阵。

分配是激活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手断。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与市场接轨, 体现绩效第一的原则, 奖勤罚懒, 奖优罚劣。拓宽分配的思路与方式, 重新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 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 充分拉开分配差距, 实现贡献与薪酬挂钩, 也可效率与薪酬挂钩, 探索工资、奖金、津贴、股权期股、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2 组织机构创新, 可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组织机制创新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以调整组织机构和整合优势为主线, 着力在经营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 从而建立与市场化经营完全对接, 并同施工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

创新经营承包方式, 本着加大激励与加大风险相结合, 放开经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界定责权利关系, 实行利益与风险对等, 权利与义务并存的经营租赁承包, 在各单位承包班子足额交纳风险抵压金, 并对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 明确承包基数和承包时间, 实行独立核算、确保上交、超额归已、亏损自负、调动各方经营的积极性。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 凡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 严肃追究承包者的经济责任直至法津责任。

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工作和经济责任制, 按照"全面责任制, 彻底市场化"的要求, 将一切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不能按市场化运作的部门强化经济责任制, 并把职责目标细化, 总经理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以提高工作责任和工作效率。

3 管理制度创新, 壮大企业经济实力

创新管理制度, 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 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 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 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 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 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 营造以制度管人, 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 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 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 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 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 规范内部资金市场, 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 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 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提高资金宏观调控和整体运作能力。

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 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 企业内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 制定成本管理办法, 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工作, 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 实行材料采购和劳务队伍公开市场竞争制;对项目部实行分段考核, 定期开展经济分析, 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 分析存在的差异,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 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以目标成本为依据, 从预算收入、主要实物量、价格、分项成本和资金等方面入手, 开展对项目成本的稽查工作;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 采取有效措施, 制止项目亏损。

施工项目管理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信誉的窗口, 也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的管理重心应转移到项目管理上, 实行项目经理授权经营, 建立起科学的在建工程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推行工程项目强制性标准和项目经理考核奖惩办法;强调过程控制, 加强检查监督, 加大对项目部的运作控制及服务监督力度。总之, 项目管理应以合同管理为龙头, 以质量、进度、安全为核心, 以成本管理为手段, 以经营和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 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

健全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的运行保障机制, 贯彻实施三大管理标准, 实行体系的一体化, 通过三大管理体系的整合, 将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逐步解决两张皮现象, 进一步增强三大管理体系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安全质量责任制, 结合开展创优夺杯和创建文明标化工地活动, 加强安全质量的监督考核。

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 对合同进行分级、分层、分类管理;建立合同签订前的申报备案制度和合同执行过程中信息反馈制度, 并对签约、履约进行过程监控, 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加强合同的索赔管理, 凡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 落实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 组织索赔。

坚持绩效考核。针对企业改制实际, 建立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实行经营者资产经营责任制, 以资本收益率、经营规模、经营效益、安全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 董事会与总经理订立年度资产经营责任书, 总经理分别与经营班子成员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 经营班子的收入分配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

国有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 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勇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 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稳

企业管理创新必要性 篇10

1.1 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

绿色工程管理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建立绿色工程的价值观。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最大限度的保证环境的生态化。

1.2 重视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多种目标

建筑工程的整个建筑过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必然会影响到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目标不是单一的追求经济价值,还应该重视社会和环境因素。所以,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目标,保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要努力追求环境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3 重视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工作内容,包括目标设计、目标规划、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工作、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运营管理等。因此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对全寿命周期的管理。

1.4 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工期

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和工程期限的控制,并且在控制工程质量。成本和工期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尽可能的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2.1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的新要求具体体现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的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的节约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尽量改善生态环境。这些新要求的提出,就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企业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循环发展。

2.2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及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根据系统的原理处理好工程管理中的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协调各方面因素,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工程管理中应该遵循客观规律,客观的分析建筑工程中每个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从而对绿色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善社会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指在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充分的把握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辩证关系,以先进性为基础,把实用性作为保证,将经济性作为最终目标,进而加强对绿色工程的管理。

3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基础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对于建立绿色工程管理评价体系具有会重要作用。因此,以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

3.1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以及协调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反映评价系统各方面的具体信息;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根据具体指标的量化程度和获取数据的难易程度做到指标精简,并且操作方法方便快捷;综合性原则是指把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作为一个综合体,综合的分析工程项目,从而充分反映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协调性原则是指工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之间要相互协调,使各种评价指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而有效的优化工程管理指标系统。

3.2 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以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为基础,建立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从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工程期限和安全方面出发,系统的分析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质量方面主要包括建筑的耐久性、宜人性,环境污染的控制能力废物循环利用的能力等;成本方面包括工程造价、成本防范措施和环保资金等;工期方面包括工程进度的规划和绿色规划方面;安全方面包括安全教育、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4 创新绿色工程管理的措施

在绿色工程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广大社会群众参与到绿色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提高社会群众绿色建筑环保意识;其次建立有助于绿色工程管理的政策和规定,提高绿色工程管理水平;最后提高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绿色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与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的分析和研究,深刻的认识到绿色工程管理的创新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地对于创新绿色工程管理理念,创新绿色工程管理体系,建立绿色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2]颜成书.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05).

[3]付晓灵.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绿色工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1).

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重要性

档案事业的发展是基于创新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目前档案工作为了满足发展需要以及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要求,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来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打开一扇门。过去传统的观念和模式需要进行改变,以服务为第一要务,正确看待自身的职能。

1.档案工作创新,要解决好四个关系问题

1.1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创新是需要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从我国建国到现在,档案工作经历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年的发展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档案管理理论体系和制度,工作模式也相对的固定了袭来,但是渐渐的档案事业的发展反而停止不前,这主要就是相对落后的档案工作模式不能和现代档案管理需要相匹配了,所以为了打破束缚,提高档案工作的发展速度,我们需要对过去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其中比较落后和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创新改造。

1.2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需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好高骛远的创新不是真正的创新,对于工作无法带来什么促进作用,现阶段档案工作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仍然尚待解决,档案工作的发展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牵制。我们的创新工作就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通过结合这些问题来进行创新工作的开展,不然过于理想的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

1.3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创新过程需要学习来进行补充,而借鉴是我们获得创新灵感的来源,创新和学习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档案工作的创新需要我们通过对其他优秀档案管理经验进行借鉴、学习,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适合我们的模式,所以学习、借鉴这两个内容是创新的重要内容。

1.4创新与实践的关系

创新不是一种概念一种思想,他是思想、概念和行动的结合体,通过实践来检验创新的结果,通过实践来实现创新的成果,通过实践来完善创新,让创新工作更加的全面。

2.服务手段创新

2.1建立档案馆(室)网页,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现在档案馆都是微机管理,计算机、网络等等都是基础设施,档案部门可以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组建自己的局域网,通过局域网来为企事业单位进行服务,像是一些档案信息检索、数据的上传下载等等功能,将现代化服务体现出来。

2.2建立“电子文件(档案)数据管理中心

档案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可以建立起合作关系,建设电子文件数据管理中心,通过中心来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的保存和传递。电子档案管理中心还可以对特定的机密文件进行限制阅览权限,通过账户和密码来进行登入,即保证的电子文件的丰富来源,又能够起到安全利用的目的。

2.3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

现在电子文档非常的方便,利用起来非常的便捷,可以增设电子文档自动上传收集功能,通过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工作窗口,来最快的激昂信息进行收集并且在服务器上进行归档。

2.4开展在线服务

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如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参加档案展览、阅读档案复制件或公布件,特别是到档案部门利用档案原件的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必然要发生变化,至少是部分变化。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改变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使人们更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希望通过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多种信息。因此,被动的、手工式的档案提供利用方式必然逐步被主动的、现代化的档案服务方式所代替。

2.5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档案馆(室)查阅党政机关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的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几年,公民出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投资兴业等需要,希望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到有关政策信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拓展服务领域

3.1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多主体由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内的对象服务转化为社会全方位服务,已成为档案管理者的共识

这是因为档案部门既要面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一切社会活动中利用或可能利用档案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又要针对性地为特殊利用者提供特定服务。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从事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行政管理活动变得越加复杂,越离不开信息服务。对档案信息的单一需求必然将被对档案、文件,图书、情报检索资料的综合需求所代替。

3.2兴办服务实体,发展档案产业

处于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从信息资源开发的角度看,档案人员不再单纯是档案的保管员,还应是档案信息财富的拥有者和提供者;档案馆(室)也不再是单纯的收藏机构,还是档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术的用户。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室)的改革创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创建档案信息服务产业,建立以档案信息搜集、加工、贮存、检索、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体。

3.3加强横向联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总量在急剧增长,面对浩瀚繁杂的文献情报,任何一个文献部门都不可能将所有知识和信息全部加以收集、整理、加工、保存和利用。因此,必须打破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体化管理,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而建立联合目录,实行资源共享,正是建立社会信息系统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之一。建立联合目录是用统一的著录格式和编排,联合报道两个或两个以上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的档案目录。实现资源共享能使档案、图书、情报等文献部门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源,使利用者很方便地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信息、情报。通过建立联合目录,形成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使各文献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实现文献资源互补,提高馆(室)藏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因而也可有效地缓解存储空间拥挤、人员及资金紧张等矛盾,并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馆、图书馆(室)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

3.4注重“反馈,深层次开发档案信息

反馈方法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例如,产品经过用户使用之后,能否适应需要、哪些需要改进等,这是检验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对产品质量作出的评价。通过对产品质量的反馈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自我调节,评判自身.检查企业产品改进的目标是否已达到、已经做了些什么、还应做些什么等。

4.总结

浅谈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篇12

1 创新发展理念

既然要创新, 就必须要有新意, 新意即新的理念, 没有新的灵感, 就没有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是创新的灵魂, 理念创新是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它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指导功能、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功能键、对企业家管理具有改善功能, 是企业可持续发殿的力量源泉。集团公司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 增强发展软实力, 以文化引领战略落实, 提升企业管理品质。近年来集团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为企业员工共同认同的远景目标、价值理念、行为模式、形象识别等,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对待创新, 企业领导班子视其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要保证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关键要靠创新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主动适应形势、把握战略、不断调整、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集团公司创新的思路="方向×方法", 其中"方向", 指的是走出创新"迷宫"的目标、战略、路径。"方法", 指的是破解创新"迷宫"的谋略、战术、武器。方向决定出路, 方法决定成败。京煤集团首先遵循"强大京煤"的发展理念, 是首都煤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适应首都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以集团整体战略来引领指导各业务板块的发展, 构建以主导板块产业升级为核心、以超越竞争为导向的创新管理体系。实施在节能环保、生产工艺、新技术研发等方面, 集聚人才, 攻关破题, 转化运用。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产品创新。煤炭产业正逐步实现产业链和燃料价值链的发展模式, 逐步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发展, 提升竞争力。城市服务业顺应市场和技术进步趋势, 追求品牌服务, 注重产品价值, 打造电商型现代物流业, 提升全产业链价值。房地产业要实现住宅生态化、智能化、人性化和品牌化发展。民爆化工、煤机、立体车库、电力产业要加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 实现高端现代化发展。

2 建立创新管理体系

管理创新的目标, 是通过改变组织中人员的行为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在以人为中心的组织创新方式中, 管理人员首先致力于改变人员的态度, 导致人员行为的修正,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集团公司在创新管理体系下功夫, 一是积极推进管理模式创新, 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提升"三会一层"活力, 加强管理手段探索, 建立具有京煤特色的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以工业为主但还有城市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两大板块, 这使集团公司既是技术管理型企业, 也是劳动密集企业, 这些特点决定了企业管理的复杂性, 决定了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管控能力, 而且必须通过管控方式创新来提高管控能力。近年来, 我们在管控方式上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和尝试, 建立财务集中核算体系和制度, 解决资金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问题;通过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和私募债券, 压缩短期借款比例, 使得债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增强短期偿债能力。实施股权融资, 有效调整了权益负债结构, 降低资产负债率。创新资金集中管理, 利用自有资金和统借统贷的模式, 增强融资能力, 降低融资费用, 加强对整体资金的有效规划, 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建立经营中心和招投标中心, 实现预决算资源的整合;建立采购中心, 发挥企业集中采购优势;建立以技术为先导和技术管理体系, 解决技术与经济的结合问题。二是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全面启动主要业务板块的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实现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 防范和规避管理风险。我们在以下"四项管理"方面创新管控体系。通过完善内控管理手册, 使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得到有效执行, 加强内控管理。根据部门职责, 确立系统职能, 将工作流程与系统、职能相结合。通过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地方标准以及公司标准化文件, 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 逐步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标准, 实现标准化管理。通过逐步完善可量化、可监控、可操作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落实管理标准, 延伸考核层次, 发挥考核导向作用,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绩效管理。三是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实现业务流程与信息化平台的对接, 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利用现有资源, 拓宽信息渠道, 借助集团公司网络平台, 实现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采购管理等流程的信息化, 强化信息管理。

3 建立创新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其重要性不亚于技术创新, 商业模式对企业而言, 其实是血肉与躯干的关系, 完全交融而不可分割,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变革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 而建立适应京煤集团发展的商业模式对于强大京煤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京煤集团商业模式创新站在"十二五"战略实施的起点上, 探索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方法, 犹如搭建起立交桥, 为集团各个产业竞相发展开辟了更顺畅、更快捷的通道, 商业模式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 要妥善处理好商业模式与强大京煤理念的关系, 商业模式与集团发展战略的关系, 商业模式与管控模式的关系, 商业模式与人才发展规划的关系, 才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根据集团实际, 努力创建了"集团化运作、专业化经营、联动化发展、资本化扩张"的"四化"商业模式体系, 打造集团的系统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4 战略引领科技创新

企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企业发展的突出地位, 通过理念创新带动科技创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企业战略引领下, 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 完善创新工作机制, 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 以促进技术进步为主题, 以实施创新工程为手段, 自主创新为主, 技术引进为辅, 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力, 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 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工艺和设备, 提升企业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扩大与外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 有效整合内外部研发资源, 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集团公司以年度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比例做为下属子公司重点考核指标, 促进企业加快引进、培养关键人才, 鼓励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进采煤方法和巷道支护体系改革, 顺槽巷道支护体系设计, 皮带机头硐室设计及施工工艺, 开切眼一次成巷, 综采工作面回撤工艺改进等成果得到应用。提升煤矿本质安全;爆化工智能机器人已成功应用到雷管装配生产线, 自主研发的雷管装填线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煤矿许用电子雷管已通过国家安标中心的验收审核;机械制造业着力提高煤机产品自主研发设计能力, 重点发展薄煤层综采支架、组合悬移支架和非标产品并形成批量规模生产, 单独设置停车设备研究所, 成功研发第五代升降横移产品。创新确保了公司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多年来, 集团公司积极推进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 权属下设六个技术分中心, 取得有效专利43项, 其中发明专利16项, 实用新型专利27项。2013年和2014年, 两年内集团公司有三家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这些无形资产将更加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可以说创新使我们的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取得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带动了企业持续的、有活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英, 王伟.做好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建议[J].中国煤炭, 2001.

上一篇:品牌经营理念下一篇:管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