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治疗

2024-09-05

塑化治疗(精选12篇)

塑化治疗 篇1

关键词:牙髓炎,甲醛,间笨二酚,氢氧化钠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6例患者中男72例, 女54例, 年龄3~70岁;前磨牙11颗, 磨牙113颗, 乳磨牙2颗, 急性牙髓炎39颗, 慢性牙髓炎80颗, 残髓炎2颗, 牙髓部分坏死5颗。

1.2 药物与治疗方法

1.2.1 药物成分处方如下:

第一液:40%甲醛50 ml, 牙用煤酚醛液30 ml;第二液:间笨二酚45 g, 蒸馏水55 ml;第三液;氢氧化钠lg, 蒸馏水2 ml。

1.2.2 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的患牙为龋病并发病。

确诊为牙髓炎并拟定作牙髓塑化 (除疼痛状显著者予以开髓安抚外) , 先放失活剂, 丁香油黏固粉封, 48 h左右复诊。第2次就诊时取出失活剂去龋, 揭髓顶, 去冠髓, 拔髓 (若根管过细小, 拔骨针不能进入根管时, 则可不必拔髓) , 隔湿并将窝洞擦干后, 无需消毒, 用探针或镊子夹取新配制的塑化液 (第一、二液各3滴, 第三液2滴) 送人髓室中, 塑化液的用量以达到髓室顶的深度即可。用光滑髓针或5号扩大针放入根管作提插运动, 以将塑化液诱导入报管, 器械进根管, 在接近根尖孔处即可。以小棉球吸出髓室及根管中的塑化液渡再重新放入塑化液, 以上操作反复2~3次, 以便将根管中的水分吸出, 最后1次不要将塑化液吸出。洞内放入丁香油黏同粉, 用浸透塑化液的小棉球将黏固粉糊剂压入髓室, 擦干窝洞用玻璃离子黏固粉充填, 半个月至1个月后再作银汞合金充填, 并告诉患者若有不适症状随时复诊。

2结果

经2年多的临床随访观察、最长者25年, 最短者2年1个月。有122例122颗患牙牙齿完整、稳固, 无不适症状, 能行使正常咀嚼功能, 总有功率为97%, 4例4颗牙失败, 占3%。

3讨论

牙髓塑化治疗是对后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炎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其持点是将根管内残存的炎症, 坏死组织塑化在根管中, 将造些导致根尖周病的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本组122颗牙塑化治疗成功。以往对牙髓炎患牙采用干髓疗法, 经临床观察, 其远期效果明显低于塑化治疗。牙髓炎患牙封入失活剂者笔者叮嘱其48 h后复诊。复诊时除极个别患牙需要再次封失活剂外, 大多患牙能无痛揭顶, 去冠髓, 而且可拔除根中1/3以上的牙髓。由于牙髓失活不全, 部分患牙根中1/3以下有探痛。本组73颗牙根管无探痛, 58%可以无痛性除去根髓。53颗牙根管中尖1/3有探痛, 其中在多根管牙中个别根管有探痛者仅7颗, 上述53颗限管有探痛的患牙, 当拔髓针进人根管中1/3以下时患者对疼痛大多能忍耐, 一旦牙髓被拔除后, 疼痛随之消失。因此, 大多数患牙能被拔髓。在126颗牙中, 去失活剂后立即行塑化治疗的有87颗, 占68%。因根管口渗血明显的7颗和疼痛不能拔除根髓以及有轻叩痛的共21颗, 均给予封FC棉球, 于5~7 d后复诊, 再次塑化治疗的有35颗。二次封FC棉球后再作塑化的有4颗。有一颗牙因叩痛明显, 予以放cP棉球开放, 患者于10 d后复诊, 另一颗牙封入FC棉球于52 d再来就诊, 上述2例均塑化治疗成功。

酚醛树脂用于塑化治疗已20多年, 它不仅是一种根管克填剂, 而且也是具有多功能的根管治疗材料。酚醛树脂其有对组织的塑化作用、抑菌作用、渗透作用和刺激作用。王嘉德曾报道对酚醛树脂的根周组织生物有效度和细胞毒性的研究, 证明酚醛树脂聚合后细胞毒性明显减少控制塑化液中的甲醛比例, 对减少甲醛向根管外渗出、降低塑化液及聚合酚醛树脂的细胞毒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这一特点, 笔者根据口腔内科学所参考的用量, 由第一液11滴、第二液5滴、第三液2滴改为第一、二液各3滴, 第三液2滴, 放在粘固粉塑料内盖中, 摇匀至发热, 呈棕红色时使用。通过临床实践, 笔者认为在夏季时应用较好, 液体凝固时间快, 且易操作。而冬季应用凝固时间较缓慢, 但可以提早配制或放在酒精灯旁加温, 有助于加快凝固。对于酚醛树脂诱导入根管后, 留在髓室内的部分液体无需等凝固后再充填丁香油黏固粉。夹取塑化液人髓室内, 需注意防止溢出, 尤其上颌牙行塑化时, 应使头后仰。对近远中邻面复合洞可先在髓室内放一干棉球, 然后将邻面洞用黏固粉充填好, 然后取出小棉球, 再充液。对位于邻面近牙颈部的龋洞, 当边缘嵴破坏时, 一般从颊或舌面去龋充填, 然后从 面开髓完成塑化治疗。

对髓病或根尖周病治的效果评价, 至少应在2年以上。本组经过2年多的观察说明是有效的, 关于牙髓炎用塑化治疗来替代干髓疗法, 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 为提高塑化疗效要注意在操作时不能遗留根管, 以防止塑化不全;对窝洞的充填材料要注意其理化性质, 防止充填物折裂或脱落。玻璃离子黏固粉虽然抗折裂硬度较低, 抗磨耗力鞍弱但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其具有能在很长时期内释出氟化物的优点。在玻璃离子材料的部位周围, 5年内并无任何龋齿活动, 此外是能与牙釉质及牙本质真正的化学结合的材料, 而且有生物适应性。笔者认为对于后牙邻面或邻面复合洞用玻黏充填较好, 而颌面洞应用银汞充填为好牙髓塑化治疗同干髓一样, 因失去生活牙髓, 在饮食时避免咬硬物, 对冠部牙体组织缺损或有隐裂者, 建议做保护冠治疗, 以防止牙折。

塑化治疗 篇2

东莞市黄江华南塑化产品电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地处黄江镇,由东莞市威皇商业有限公司、中国塑化电子交易中心、北京丹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发起组建。

本中心旨在通过建设现代化电子交易平台,为企业提供大宗商品的网上中远期现货交易、现货挂牌交易、竞价交易及相关资讯在内的核心服务,并联合其他仓储、物流配送企业以及金融结算机构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从而形成以电子交易中心为平台、以仓储为依托、以物流配送为延伸的现代化的交易市场,为客户提供先进、高效的贸易渠道,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

中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GB/T 18769—2003《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塑化行业现货交易特点,推出中远期合约电子交易模式,为广大塑化相关企业提供先进、高效的贸易渠道,打造一流的塑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公司大部分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汇集了市场建设、品种研发、信息咨询等领域的众多资深管理人才。

安全的资金保障

本公司与浦发银行等全面合作,推出银行监管下的交易保证金帐户管理,严格区分管理交易资金和公司自有资金,充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强大的交易手段

塑化剂疑云 篇3

白酒传出塑化剂风波后,2012年12月9日晚,香港市民、网友“水晶皇”自称是茅台投资者,在与茅台酒厂询问塑化剂事宜沟通不畅之后,个人自购茅台送检,并在网上公布检测报告,指称茅台酒塑化剂超标。茅台酒厂奋起反击,称送检者别有用心,掏出近20亿现金在二级市场上增持托市。

据统计,自酒鬼酒首发塑化剂事件以来的11个交易日中,白酒股市值累计蒸发1009亿。“水晶皇”自己掏钱买茅台酒、送检、投诉的行为,引起了很多投资者的争议。我们理性地梳理一下水晶皇的送检行为,看看如何评价?

首先看动机。挺水派说他是股东维权;挺茅派说他是恶意做空。我认为,评价一个人最好不要看他的动机,因为动机隐藏在个人的内心深处,是极为主观的,就像一个人杀人,他的动机可能是复仇,可能是乐趣,也可能是出于仁慈减少死者的痛苦,我们在外部根本无从得知、无法评价。对质疑者上来就扣上一个恶意做空的帽子,无疑是阴谋论的思维。

其次看手段。只要“水晶皇”全程没有造假,买酒、送检、投诉是他的权利,手段也是合乎规则、合乎道德的,无可指责。如果“水晶皇”造假,那么造成了这么大的轩然大波,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民事上构成侵犯名誉权,在刑事至少构成诽谤罪,如果他恶意做空,则构成了捏造事实操纵市场行为。不要以为在网络、在香港就安全,现在技术手段和制度工具确定网络用户身份、到香港起诉绳之以法没有任何障碍。

最后看后果。“水晶皇”无论其主观动机如何,只要不造假,他的行为导致的客观后果都是良性的、积极性的、富有建设性的。众多的茅台投资者、消费者不但不应当抨击他,反而应当感谢他。

在这种情况下,茅台公司不会受到任何实际损害,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如果茅台酒没问题,它的市场销售和经营利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茅台酒有问题,打假的行为及时警示和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茅台股东的账面市值也没受影响。因为次日茅台就申请停牌并发布公告,做空者也没有机会谋取利益,反而面临同样巨大的风险。茅台是上市公司,牵扯到很多基金和散户的利益,所以不同于通常的消费者维权事件中舆论同情弱者一方,而这次笼罩上了股市做空的阴影,那些重仓茅台股票的人成了深度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被自己的投资所绑架,不辨香臭,不分是非,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一味俯首为上市公司抬轿子。

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据称,“水晶皇”之所以自费送检是因为沟通不畅,管理层颟顸无能,目中无人,凸显出权力的傲慢。经此一役,茅台管理层终于学会了危机公关,开始低下高傲的头颅,倾听小股东的诉求,披露信息和增持股份。

此次塑化剂事件拖宕绵延,云里雾里,政府的缺位和态度暧昧不明是最大的原因。不允许个人送检,表面上是保护企业,实际上把全行业置于谣诼的风险之中。未来,大陆也许会解禁,允许消费者个人送检索赔,让食品安全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如此几年之内食品安全问题会有根本的改观。

归根到底,茅台的涨跌,不是一人一事能决定的,如果茅台未来衰落,也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塑化剂事件。茅台虽然不能说是腐败酒,但高高在上的价格、三公消费的主打,这是不争的事实。近来茅台绯闻不断,从注册国酒商标到茅台镇强制拆迁,茅台给人的形象不是尊贵而是蛮霸。权力的猖獗造就了茅台的神话,权力的谦卑能否使茅台回到人间?

碘仿塑化液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 篇4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和外院因根尖周炎常规治疗多次, 患牙窦道不封闭或封闭即肿痛者为治疗对象。本组病例, 换药次数最多13次, 最少5次, 平均7.5次;时间最长53 d, 最短19 d, 平均26 d。

1.2 性别和年龄

本组患者共47例, 其中男18例, 女29例;年龄14岁~77岁, 平均年龄48.5岁。

1.3 患牙分布

47例患者, 共49颗患牙, 其中磨牙2颗, 双尖牙41颗, 前牙6颗, 有32颗为窦道型。

1.4 材料和方法

塑化液成分为两种液体, Ⅰ液为:体积分数为36%~40%甲醛, 碘化钾饱和液;Ⅱ液为:雷锁锌、氢氧化钠和蒸馏水。碘仿为市场售碘仿粉。使用时将Ⅰ、Ⅱ液按2∶1的比例调和, 常温下凝固时间约20 min~25 min, 加入碘仿粉后碘仿不溶解, 凝固时间不变。

无论是有无窦道均一次完成治疗。治疗前摄牙片, 用光滑髓针或1号扩大针将患牙根管扩通, 要穿出根尖孔至患者有明显的痛感, 冲洗根管, 隔湿并吸干根管内液体, 将碘仿粉放入已调好的塑化液中并尽量调匀。按塑化治疗方法将加碘仿塑化液反复导入根管, 并将小部分导入根尖部, 当其到达根尖部时, 患者有明显的痛感。吸干髓室内多余塑化液, 丁氧膏覆盖根管口, 常规完成牙体充填。

2 结果

2.1 治疗评价标准

治疗半个月标准:患牙无自觉症状, 能行使咀嚼功能, 根尖窦道消失;2年标准:无自觉症状, 功能良好, 无窦道发生, X线检查根尖病变消失或明显缩小, 周围齿槽骨正常。

符合以上者为成功, 不符合其中一条则为失败。

2.2 疗效

47例49颗患牙治疗时均有轻微疼痛, 21颗当日消失, 19颗第2天消失, 其余9颗在3 d~5 d内消失。32颗窦道型患牙, 有29颗窦道消失, 3颗窦道仍在。半个月复查成功46颗, 失败3颗, 成功率为93.9%。

2年时对46颗患牙半月复查成功者进行复查, 除1例患者牙片检查, 根尖部病变同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为失败外, 其余均为成功, 成功率为91.8%。

3 讨论

国外有学者[1]报道, 酵母菌可能是根尖周炎发病原因之一, 其可能在难治性根尖周炎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王嘉德报告[2]:用牙髓塑化一次完成法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炎26例, 失败6例, 失败率为23.1%。本组治疗后, 半年复查窦道封闭29颗牙, 3颗牙未封闭, 失败率为10.3%, 3颗牙未封闭窦道采用复方碘液窦道注射1~2次后全部封闭。在本组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中, 我们观察术前牙片时发现, 绝大多数患牙根尖病变较严重, 多有大小约 (5±2) mm的暗影区。此类患者, 采用常规治疗, 根尖部病变不易消除。笔者利用塑化液的塑化作用, 将少量塑化液导入根尖部, 使其将根尖部的病变组织塑化, 从而消除根尖部病变组织中的细菌。塑化液中的甲醛和碘化钾对酵母菌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碘仿不溶于塑化液, 将其随塑化液导入根管及根尖部后, 根管中的碘仿在凝固过程中多次沉积于根尖孔部使根尖孔封闭, 可防止塑化液流失。根尖孔部和导入根尖部的碘仿遇到细菌产物时, 可小量分解产生游离碘, 从而产生杀菌作用, 对根尖部病变组织有明显效果。本文治疗方法的缺点是治疗时将碘仿塑化液导入根尖部, 其对根尖组织有一定的刺激, 从而会有轻微的疼痛, 但疼痛多在治疗后2 d内消失。本组无1例患者因疼痛严重而重新治疗。由此可见, 加碘仿塑化液小量导入根尖部确实是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任常群摘.难治性根尖周炎中的真菌感染[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8, 25 (5) :304

养成6个好习惯 助你远离塑化剂 篇5

不喝饮料改喝白开水

比起其他的饮料的色彩鲜艳、味道鲜美,开水自然不那么吸引人,但是此次塑化剂事件中招的大多为加工后饮料。因此MM们,不如改喝白开水吧,如果觉得没味道,可以放些蜂蜜或者冰糖进去一起喝哦!

食用新鲜蔬果

很多MM平时爱喝果汁却懒得自己榨汁,往往选择从外面选择外带回来,但是这些果汁往往都是经过特殊加工过的,所以如果真的想喝果汁,就选择自己榨一杯吧,这样才安全放心。

食用天然未加工谷物

饿了吃块饼干,来个面包,很多MM在饿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加工后的食物,但是这一类加工食物在加工的过程中添加了不少添加剂,盐分、糖分、油分含量相当高,热量高的同时也容易含有塑化剂,所以不如吃一些天然谷物食品吧!

食用未多次加工的肉类

如果选择吃肉类食物,最好不要选择那些已经经过多次加工后的肉类食物如香肠、热狗、鱼丸等,这些食物大多含有添加剂。喜欢吃肉的MM们大可去市场购买新鲜的食物自己加工,这样更放心。

加热食物揭开保鲜膜

很多MM热饭时很懒得揭开保鲜膜,殊不知,保鲜膜被加热后很容易散发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在加热食物时,最好把保鲜膜抽出哦!

选用陶瓷餐具

白酒塑化剂风波 篇6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企业故意添加基本上没有可能,因为要达到改善口感和掺假的目的,人为添加的量起码要超出限量的几十倍。由于塑化剂本身是脂溶性的,会溶入酒精中,从生产管道里溶出来是有可能存在的。

光远看经济:

今天写塑化剂的文章,深深地感到:三聚氰胺為消化外国乳业的过剩产能做出了突出贡献,而塑化剂为中国反腐事业再立奇功。据说这两天,高档酒楼的白酒基本卖不出去了,明年三公费用的数字肯定很和谐。

老时:

白酒行业为什么要加塑化剂,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解决挂杯的问题,利益驱使。酒越陈,就越陈容易挂杯。酒的好坏,挂不挂杯是一重要的指标。加了塑化剂后,挂杯非常好,3年的新酒可以有30年陈的效果。在饮料中放塑化剂,其目的也是让饮料有粘稠的效果。

马斌75:

浓香大曲酒可以排除在生产过程中污染塑化剂,但其他香型不好保证。在云南大理州,我见过一个酒厂,小曲清香,完全用塑料桶作发酵容器。

张小姐的薇:

塑化剂风波蔓延 篇7

今年4月,台湾有关部门发现,不良厂商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有毒塑化剂,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遭污染。随后,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

事件

台最大起云剂供货商产品含毒

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4月,有关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含有塑化剂 (DEHP) ,浓度高达600ppm (百万分之一) 。追查发现,DEH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货商,目前涉案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已被收押。据悉,台湾彰化地检署近日侦查终结,起诉涉嫌制作黑心起云剂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等6人,赖俊杰被处有期徒刑25年、并处以新台币1000万元罚金。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起云剂原本是合法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运动饮料、果冻等食品饮料以帮助乳化。但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比三聚氰胺还毒,吃下肚后不会立刻排出。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指出,这应是全球首件DEHP污染饮料案例,污染规模为历年罕见。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6月7日更新台湾地区公布的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相关产品名单,问题企业为279家,相关产品增加到948种,其中包括多种儿童食品。

[小贴士]如何尽量避免摄入塑化剂?

1.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DPOD和BPOG两种增塑剂 (台湾称塑化剂) ,它们都是有毒物质,每天嚼7~8块泡泡糖,便可能会危及健康。

2.慎穿塑料拖鞋。有报道指出,穿塑料拖鞋或凉鞋后,会引发皮炎。

3.慎涂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剂,刚涂上指甲油后不要用手拿东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条、油饼等食品,因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质易溶解于含油的食品中,食后会导致中毒。

4.保鲜膜的选购。有些含有增塑剂的保鲜膜在遇上熟食中的油脂后,增塑剂很容易释放出来,并渗入食物之中。

5.少用塑料杯喝水。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剂,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装热水或开水的时候,有毒的化学物质就容易溶解到水中。在家里盛装食物时,尽量选择使用瓷质餐具。

6.慎选有烫画的童装。烫画中含有的增塑剂,会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导致人出现咳嗽、喉痛、晕眩等症状。

7.不要使用塑料瓶装油。建议尽量采用玻璃、陶瓷等器皿装盛食用油。

影响

多家知名企业中招

据报道,目前全台湾至少有两百多家厂商遭到塑化剂波及,受污染产品也扩大到超过900项;台湾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低钠运动饮料也被查出有毒,其中有毒芦笋汁已销往大陆。目前,统一旗下的问题芦笋汁已被查扣近10万箱,台湾市场上的统一芦笋汁也已经全面下架。

台湾卫生部门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 (盛香珍) 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统一企业的有毒芦笋汁则卖到大陆。

另外,最新调查发现,“毒源”之一的昱伸香料公司曾将掺有塑化剂的香料销往台北市、台中市供烘焙业者制作面包。台中市有关机构到其下游公司调查发现,昱伸向其供货已至少5年,下游厂商多达120多家且遍及全台湾。目前调查人员正加紧将疑遭掺塑的16种水果香精与果酱送验,并逐一核对厂商名册厘清问题产品流向。

据悉,昱伸公司老板赖俊杰在应讯时,供称有一个“业界都知道的商业秘密”,即不仅饮料和保健食品,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中也普遍掺入起云剂。此言一出,顿时让舆论哗然。记者在台北信义区一些烘焙店发现,往日热卖的果酱面包已鲜见踪影。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自2011年6月1日起,将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果酱果浆、胶锭粉类产品和食品添加剂。并强调:问题企业的相关产品一律不得进口。

声音

塑化剂当前,岂能隔岸观火

或者,这个时候再纠结到底三聚氰胺与塑化剂谁更毒,的确不合时宜。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毒物”,在颠覆我们认识的同时,一步步推毁了我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钱作怪,几乎是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明规则。天下乌鸦一般黑,却几乎同样是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潜规则。塑化剂被曝光之后,事件源头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不以为然地表示:其实业界很多都是这么做的。

诚然,这样的话我们听过太多了。在三聚氰胺的时候,在瘦肉精健美猪的时候,这些当事人都如此说过同样的话。他们在告诉我们:这就是他们所知道的行业实情,他们被抓了现形,只是运气不佳罢了。

说到运气,可能内地的消费者就要觉得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台湾,可以躲过此劫难。这样的侥幸却很明显是如此的苍白。近日,大陆产食品也查出含塑化剂,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经过对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抽样检测,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简称“塑化剂”) ,目前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召回。

塑化剂是什么? 篇8

塑化剂属于工业化学品或工业助剂

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墙版泥灰、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它主要用在PVC (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另有原因。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原来,这些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被检测出来后,引发了这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大关注。最早发现DEHP污染的台湾检测部门工作人员,本来也以为DEHP来自食品包装污染,但通过对包装的检验排除了这种可能。后来经过追查,才发现了“毒起云剂”这个源头。

塑化剂的危害有哪些?

塑化剂,学名叫“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二酯”,简称DEHP,是一种毒性大于三聚氰胺的化工塑料软化剂;属无色、无味液体,添加后可让微粒分子更均匀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属于工业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研究团队用白老鼠作进一步研究,发现曾经服食“塑化剂”的老鼠,诞下的后代以雌性为主,并会影响其正常的排卵;即使诞下雄性,其生殖器官较正常的小三分之二,而精子数量亦大减,反映“塑化剂”毒性属抗雄激素活性,造成内分泌失调,影响其正常生育能力。专家表示,研究可以应用到人类身上,显示长期摄吸“塑化剂”对男性的影响较女性大。

邻苯二甲酸酯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引发激素失调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等。

塑化剂危害伤害人类基因

“塑化剂”与“激素”的分子结构对比图塑化剂被证实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影响生殖系统,台师大研究团队更发现,塑化剂会造成基因毒性,会伤害人类基因,长期食用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降低人生殖能力

DEHP塑化剂多用于塑料材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引发激素失调,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等。台湾已将其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喝一瓶问题饮料,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

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台师大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龙研究团队,经过一年时间,分析出这些塑化剂暴露产生的基因交互作用会造成心脏、肝脏和肾脏毒性,对人类疾病风险最大是心血管疾病。

长期大量摄取导致肝癌

塑化剂DEHP即邻苯二甲酸酯,为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据资料显示,塑化剂DEHP将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如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塑化剂可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影响健康

卫生部举行了有关于此次事件的新闻通气会上,专家表示,塑化剂可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微量摄入不必过分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专家介绍,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中。微量塑化剂对人体健康没有明显影响。对动物实验的观察数据显示,猴子体内的微量塑化剂在24小时至48小时内可排出体外。目前,世卫组织对塑化剂DEHP规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为每公斤0.025毫克。这意味着,体重60公斤的人,终生每天摄入塑化剂1.5毫克至8.5毫克,才可能导致明显的健康损害。

四川开展白酒塑化剂排查整治 篇9

四川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把白酒质量安全, 特别是塑化剂问题,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每年在白酒行业开展塑化剂污染控制与大排查行动, 通过监督抽查、风险监测、执法检查等手段强化对白酒塑化剂问题的控制。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 在全省开展跨年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亮剑行动”中, 也将白酒塑化剂作为重点, 未发现白酒产品的塑化剂指标超过原卫生部临时管理限量值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制定的风险评估值。

天然纤维材料内部塑化研究综述 篇10

关键词:天然纤维,热塑性,酯化,醚化

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的两个重点主题。这种背景下,石油类早期开发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放在“重要”位置,而可再生性天然植物资源则逐渐成为人们开发的宠儿。开发的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可再生植物资源生产能源产品和化学产品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天然气、煤等生产的能源和化工产品;二是充分利用一些农林废弃资源(如竹木加工废料、灌木、农林秸秆、树皮、竹木废旧料等)制备新型材料或开发新的产品。利用可再生植物资源开发能源产品和化学产品在当前社会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尤其受到特别关注,但其技术难度以及开发成本均相对较高。开发农林废弃资源,技术难度以及开发成本均相对较低,且使资源全面有效利用,制成材料产品具有相应的环保性,因而愈来愈得到广泛喜爱。

天然纤维原料早有开发利用,对象主要为木纤维和棉纤维,用途可归于两类:一类是化工利用,用于化学纤维、造纸、纺织,另一类是加工利用,用作纤维板。两种利用都对原料纤维有特殊要求,尤其前一类,能适用的纤维极少;纤维板原料来源相对更广泛,但也有一定的缺陷,板材吸湿性较强,易发生变形,浸水易遭腐蚀。

热塑化是天然纤维利用的一种新方式。由于传统塑料原料来自石油,原料成本高,而研究者发现,用传统的纤维素改性技术移植到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的天然植物纤维改性,可使其转化成新型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可进一步单独或与其它聚合物共混加热加工成型,制成具有一定疏水性的材料。热塑性转化为农林废弃资源有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1]。

1 天然纤维热塑化理论基础

具热塑性材料的特点是材料在一定热度下能熔融软化加工成型,材料分子呈极性,有憎水性。天然纤维植物主要成分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组成,纤维素表面有大量的游离羟基,为极性基团,易吸附具极性的水分子,在大分子内和大分子间形成氢键,使天然纤维具有吸湿性,加工成型后易发生形变,影响了其应用。另一方面借氢键纤维素分子链间侧向会缔合成一定的结晶格子,由于高度聚合以及纤维素分子大致平行排列,因而纤维素具有高结晶度(结晶度60%~70%)。木质素是以苯基丙烷为基本结构体,彼此以醚键(C—O—C)和碳碳键(C—C)联结而成的三度空间结构的复杂高聚物。纤维素的高结晶度和木质素的三度空间结构,使天然植物纤维的熔点远高于其热分解温度。即天然植物纤维还未熔融,热分解便已发生,因此天然纤维植物热塑性很低,不能像金属、塑料一样通过熔融、溶解或充分软化浇铸、模压加工成型。因此,开发天然纤维材料热塑性应用,需要解决的两个降低问题:一是降低天然纤维的软化和熔融温度,二是降低天然纤维的吸湿性,也即表面极性。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子中均含有游离的醇羟基-OH,化学性能很活跃,可发生酯化、醚化、氧化、水解等。将传统的纤维素化学改性酯化或醚化的方法应用于天然植物纤维改性,通过在植物纤维上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封闭纤维表面的羟基,便能使天然纤维材料具有一定的尺寸稳定性,耐腐性;同时当取代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便降低其热熔点和软化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即可制成具热塑型的新型高分子材料[2,3]。

2 天然纤维热塑性转化相关研究

天然纤维的热塑性转化研究起于1970年代对木粉的热塑性转化研究。为了使废弃木材充分利用,同时又避免木纤维制成纤维板后的吸湿变形腐蚀等缺陷,研究者探讨了木粉的热塑性转化方法。近年来,由于其它天然纤维逐渐在木纤维产品中应用,用天然纤维的热塑性转化研究也成为了新的热点。方法可归为两类:酯化和醚化。

2.1 酯化反应

酯化方法可根据两种形式分类:一种是根据酯化剂分为一元酸酐酯化法、二元酸酐酯化法和脂肪酸酯化法,其中一元酸酐即乙酸酐,二元酸酐包括马来酸酐(MA),邻苯二甲酸酐(PA)以及丁二酸酐(SA)等,脂肪酸酯化通常是由3~18个碳原子的酸酐或它们的酰氯;另一种是根据有无溶剂分为有溶剂法和无溶剂法,常见的溶剂有吡啶、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甲苯等。反应过程中为了提高酯化效率和酯化速度,反应体系中往往还加入一定的催化剂(如酸性无机盐),有时也加入活化剂等。温度控制也是提高反应效率的一种方式,有3种温度段:室温(20℃~40℃)、中温(60℃~80℃)和高温(90℃~160℃)。前期的热塑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软化和熔融、提高产品流动性使之能加压成型以及提高酯化效率。

2.1.1 乙酰化。

常规性的乙酰化方法如以乙酸酐作酰化剂,高氯酸钾作催化剂,或再加入一定的乙酸-乙酸酐作活化剂不能使木材显示熔融行为。白石信夫、余权英等研究了以三氟乙酸-乙酸酐预处理,再按常规方法条件下制得的乙酰化木材较常规法取代度有大大提高,并可在210℃附近软化(未处理材热软化在260℃),290℃~300℃出现熔融[4]。Efanov以Mg(Cl O4)2与木粉研磨预处理,再用乙酸酐和丁酸混合酯化木材,可在无需有机溶剂条件下得出乙酸和丁酸高度替代的酯化木[5]。李雪芳等利用三氯乙酸作为预处理剂,超声波作用后以乙酸-乙酸酐作酰化剂对竹材进行乙酰化改性,获得乙酰化竹材在温度为130℃,热压压力为10 MPa时可以单独热压成片,显示出良好的热塑性[6]。

2.1.2 二元酸酐酯化。

有溶剂法酯化能提高反应体系均匀性,促进酯化效率,多数酯化都用溶剂。但溶剂与天然纤维的用量比一般要达4∶1以上,不用溶剂可大大降低酯化成本。Matsuda较系统地研究了有无溶剂下用马列酸酐、邻苯二酸酐和丁二酸酐三种二元酸酐酯化木材的情况,发现:在无溶剂条件下,SA、MA能在60℃以上与木材发生酯化,并获得比在有溶剂条件下更多类型的单酯成分。SA对木纤维具有最强的反应活性,SA酯化木比MA酯化木、PA酯化木均有更好的流动性。二甲基甲酰胺及二甲基亚砜溶剂及二甲基苯甲胺催化剂条件下,MA、PA可在室温下与木材酯化,获得含悬挂羧基的酯化木。3种酯化木热压成薄片,热塑性SA>MA>PA依次降低[7]。Hassen研究了无溶剂下条件下,丁二酸酐(SA)对甘蔗渣纤维也具有较好的酯化效果[8]。牛盾以硫酸作润胀剂和催化剂,正戊醇作溶剂,二十烷基苯磺酸钠作活化剂,邻苯二甲酸酐(PA)对稻草进行酯化,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后稻草的微观结构有较大改观[9]。

2.1.3 脂肪酸酯化。

Shiraiish报道了分别以6~18个碳原子的酰氯和3~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酐作酯化剂[10],在N2O4-DMF-吡啶介质中酯化木材。发现:脂肪酸酐酯化效率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而酰氯则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几乎不变,其酯化木材的热软化和熔融温度随取代度和取代基碳原子的增加而降低,但其熔融温度最终恒定在225℃左右。酰氯具有比脂肪酸酐更高的酯化效率。方桂珍等发现:多元羧酸的酯化也可归结为多元酸酐酯化,因为这类反应经历了两步反应历程[11,12],首先是多元羧酸中相邻羧基的羟基之间脱水形成五元环酸酐中间体,然后是木材的羟基与酸酐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形成酯。酯化反应后,复合物中羧基炭比例增加,芳香族炭和羟基炭比例减少。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酯化度、羰基比和交联度增加,但过高的温度使交联度增加较少。用长链脂肪酰氯酯化能使木材有抗水性,Thiebaud和Borredoun发现了一种不用溶剂的脂肪酰氯酯化法,比用长链脂肪酰氯吸收性更强,热稳定性也更好[13]。Clemons研究了用杨木粉分别与乙酸酐、马来酸酐、琥珀酸酐酯化,通过傅里叶红外分析、气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滴定法分析酯化过程及其终产物,发现所有酸酐最终形成为一种单酯,3种酸酐中以琥珀酸酐反应最活跃,3种酯化木压制纤维板,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热塑性:琥珀酸酐酯化木>马来酸酐酯化木>乙酰化木,乙酰化木几乎不显热塑性[14]。

2.2 醚化反应

与酯化反应不同,天然纤维醚化过程Na OH水溶液预处理很重要,其作用是粗糙天然纤维表面,与天然纤维形成一种中间产物,以促进与苄基、氰乙基、烷卤化物、环氧化物等的亲核反应。

2.2.1 氰乙基醚化。

氰乙基化产物质量受碱浓度、温度、氰乙基取代度、反应时间等影响[15]。高碱浓度或反应高温度虽然有利于促进氰乙基化的反应,但也会使水解加剧,可能使水解反应的上升速度超过醚化速度,反而降低氰乙基化反应效率。余权英等研究了用Na SCN饱和的低浓度(1 mol/L)Na OH水溶液作预润胀剂和催化剂,对杉木进行丙烯腈醚化改性,获得了与用高浓度(2.5 mol/L~3.75 mol/L)Na OH水溶液预润胀催化同样取代度和热塑性的氰乙基化木材,但前者可节约几倍醚化剂用量,且省去了介质溶剂乙醇,反应过程温度40℃左右水解较好控制[16]。参照以上工艺,万东北等探讨了利用微波辐射对杉木进行氰乙基化改性,发现与传统的水浴、油浴加热方法比较,微波技术能减少天然纤维热塑性转化时间,但微波技术无法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且需间歇性辐射,溶剂耗量较大,而醚化剂的利用率低[17]。

氰基取代度反应了氰乙基化程度,可通过氰基基团和羟基反应的百分比来表示。由于天然纤维成分复杂,而氮元素在反应物中具有唯一性,实际中常用含氮量来替代氰乙基的取代度。研究发现,含氮量不同,氰乙基化木的热流温度也不同。Morita等研究表明,不同含氮量氰乙基化橡胶木,热流温度变化在240℃~270℃之间。含氮量为9.3%的氰乙基木材软化温度为127℃,流动温度为254℃[18]。余权英等则发现,增重率在35%以上,含氮量在8.5%~9.7%的氰乙基化木可在160℃单独或与PS、PVC、ABS等合成高聚物共混热压成型为均匀半透明的薄片。与乙酰化木相比,氰乙基化木的热流动性有了很大提高,并随氰乙基化程度的增加而提高。用0.2%稀氯水溶液室温下处理氰乙基化木材30 min,即显著改进其热塑性,热流动温度可降至140℃。

目前,氰乙基化主要应用在木材,近年剑麻、苎麻也有少量研究。

2.2.2 苄基醚化。

苄基醚化已应用于木材、甘蔗渣、剑麻、稻草等。常规苄基醚化是以Na OH作预润胀剂,以苄化物为醚化剂直接反应。为减少水解,以Na OH浓度25%,反应温度90℃较适宜[19]。常规法苄基醚化木材,参加反应的木粉易凝聚成团,需加入大量的醚化剂,不利于成本。余权英、木口实等发现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甲苯作稀释剂,或用气相法苄基化反应,可大大节约醚化剂用量[20,21],增重率115%的苄基化木材可在100℃~150℃熔融,并在100℃、9.8 Mpa下热压成半透明薄片,热塑性良好。卢等研究表明紫外辐射和γ辐射预处理也可不同程度提高杉木苄基化反应程度,但若加入季铵盐,特别是四甲基碘化铵,则效果更佳[22]。牛盾以甲苯作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Pr C),对稻草进行改性,得出苄基化改性稻草的玻璃化软化温度147℃,稻草微观结构有了很大改变[23]。万东北比较了甘蔗渣和木材苄基化,发现甘蔗渣苄基化后的产物各项性能均好于木材[24]。

与以上几种热塑化方法相比,苄基化能更有效降低天然纤维的玻璃化转化温度,其原因可能与苄基取代更能降低纤维素结晶度及其大体积加入扩大了纤维素分子空间有关。卢等研究发现剑麻苄基后,剑麻纤维素结晶度降低,纤维结构膨胀。Lina以高浓度(10N)Na OH作预润胀剂,氯化苄作醚化剂比较了苄化松木及木材组成聚合物(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得出随着苄基取代度的提高,未改性的多聚糖线性降低。纤维素上的苄基取代主要发生在葡萄糖基的C6位置上,而木质素的苄基取代主要是发生在愈疮木基的C4位置,苄基取代以木材多糖上的取代为主,木质素中多糖含量较少,对取代度影响不大[25,26,27]。

2.2.3 其它醚化方式。

通过引入烯丙基、环氧基、烷卤等也可以实现天然纤维的醚化。林福元以环氧丙烷/三乙氨、丙烯/氢氧化钠和正氯丁烷/吡啶对硬槭木、台湾杉木、麻六甲合欢醚化处理,得出硬槭木以100℃处理较好,台湾杉木、麻六甲合欢以60℃处理较好。牛盾研究了甲苯作溶剂,环氧氯丙烷作醚化剂的稻草醚化改性,得出烷基化稻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187℃。常会庭研究了异丙基甘油醇醚化杉木和枫木及其改性木的防腐性、光稳定性。通过核磁和红外分析表明木材与异丙基甘油醇反应后形成了新的含异丙基团的醚结合物,醚化产物具有很好的防腐性和光稳定性[28,29,30]。

3 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物理机械性能

CHADHAN S.S.分别用乙酸酐、马来酸酐、邻苯二酸酐酯化橡胶木,研究它们的吸湿行为,通过红外分析发现酯化产物上有少量吸湿酯形成,乙酸酐、马来酸酐、邻苯二酸酐处理木材,水蒸气抵抗性分别增加了43%、32%、26%,乙酰化木在降低吸湿性方面表现最有效。卢研究了以二甲苯作溶剂,高氯酸钾作催化剂及以三氟乙酸作预润胀剂和催化剂的杉木乙酰化,发现乙酰化程度前者不如后者,但二甲苯法制得的乙酰化木拉伸、弯曲性能和均匀性均略有提高,但耐湿性、冲击韧性三氟乙酸法好。李建章以四溴邻苯二酸酐为活化剂乙酰化木材,得出木材的抗胀性、吸水率、吸湿膨胀率、解吸率、示氧值均随增重率的增加而增加,处理木材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防腐性以及疏水性。Kiguchi研究了用甲醛作胶粘剂苯甲基化单板和刨花板,得出苯甲基化单板有较好的内结合强度,而苯甲基化刨花板则表现出更好的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卢以苄基化木粉作基体树脂,以剑麻纤维作增强材料,制备得剑麻纤维增强苄基化木纤维基复合材料性能良好,可部分替代塑料作为结构材料,能自然降解,是环境友好型材料[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天然纤维的热塑性转化已由木材逐渐展开,到纸浆、甘蔗渣、棉麻、稻草等,并有乙酰化木已投入工业应用,但是我国资源较多的竹材的热塑化研究仍较少。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酯化、醚化实现热塑性转化上,后期则主要注重于对产品应用性能的提高研究,但这方面研究仍不足。天然纤维热塑化产物应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利用,通过表面塑化制备自粘性人造板,如纤维板、刨花板、单板等,现有工业应用的乙酰化木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酯化或醚化粉状天然纤维,再与其它聚合物复合,这将是天然纤维热塑性转化利用的主要方式。目前天然纤维热塑化投入工业应用的还很少,多数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要实现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应用还需要着力解决几个问题:(1)稳定、提升产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这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提。而从目前的研究生产来看,天然纤维的热塑化产品多存在性能不稳定或者物理机械性能不理想的情况。提高反应体系物质均匀性以及热塑化天然纤维与其它材料的融合性是提升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物理机械性能的两个方向。(2)降低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成本。由于反应过程的复杂,目前的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成本普遍偏高。(3)验证、加强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的抗水耐湿性、防腐性、可降解性、光稳定性等优势性能,这是区分天然纤维热塑化产品与其替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4)天然纤维塑化机理性研究仍较少,一些已有的报道不够全面或是不够明确。(5)制定相应标准规范。

白酒塑化剂风波 篇11

生殖毒性甚于致癌

塑化剂被添加到塑料制品中,增加它柔韧度和可塑性。几乎所有的PVC塑料制品都含有塑化剂——玩具、拖鞋、桌布、浴帘、乳胶漆、洗发水、口红、面霜、食品包装袋中都有它的身影。

酒鬼酒中检测出的塑化剂,台湾塑化剂风波中被曝出添加到饮料中的都是最常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更是因其价格低廉、性能全面,在中国塑化剂市场消费品种结构中,占据市场消费总量的85%。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公认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塑化剂有慢性毒性,动物实验证明它有生殖毒性,致癌性在学术界有一些争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称。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1982年的研究发现,老鼠长期高剂量食用塑化剂,会引发肝癌。但如果将老鼠的致癌量数据用于人类,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摄入227g塑化剂,这是一个极大的剂量。

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塑化剂评定为2B级致癌物——可能的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与致癌性相比,塑化剂的生殖毒性更为学界所公认。欧盟化学品管理署已明确把塑化剂列入高关注物质来管理,这类物质的标准是具有高生殖毒性。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可干扰内分泌系统,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干扰雄激素合成。在动物实验中,有一种“邻苯二甲酸酯综合征”,专指喂食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雄性动物表现出生殖系统畸形,包括附睾发育不全、尿道下裂、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异常和乳头残留等。

现有的研究只能证明,塑化剂会在实验动物身上,引起较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但并没有太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能证明塑化剂引起了成年人的严重健康问题,可以确定的是可能造成成年男性精子质量的降低。

但孕妇和儿童应该更留意塑化剂的危害,2005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针对男性婴儿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孕妇产前暴露于一定浓度的塑化剂环境中,可能导致男性婴儿的生殖系统畸形,包括阴茎短小、睾丸发育不全。

塑化剂有“迁移”功能

正是考虑到塑化剂潜在的健康危害,欧盟于1999年就开始在某些塑料产品中限制塑化剂的使用,美国也从2009年起禁止这塑化剂在玩具和儿童护理品中的应用。在台湾2011年曝出塑化剂风波后,中国卫生部紧急把塑化剂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黑名单中。

食品中禁止添加塑化剂,并不意味着食品中不含塑化剂。

“塑化剂和塑料不是共价结合的稳定形式(化学结合),它是不稳定形式(物理结合),它容易逃逸出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

食品在运输、生产、包装等多个环节都有可能与塑料制品发生大面积接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变化,塑化剂会慢慢从塑料制品中逸出, 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更易向牛奶、肉类等含油脂性食品中迁移。

中国酒协近日公布的内容显示,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白酒塑化剂风波后,酒鬼酒公司自查,表示已锁定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一是自动包装线上的小塑料管,二是塑料瓶塞,三是去年包装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塑料输酒管。

事实上,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50米乳胶管),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

厉曙光教授持相同观点,“酿酒的过程有问题,酒在酿造运输过程中肯定和塑料容器和管道接触了。人为添加看起来不太可能,因为没有这个必要,酒和饮料不一样,不需要加塑化剂来增加口感。”根据厉曙光教授的说法,影响塑化剂迁移有两大因素——温度和脂溶性,而酒精正好是脂溶性的有机溶剂,因此在酒精中,塑化剂更容易迁移。考虑到塑化剂的“迁移”功能,各国都制定了食品接触材料中允许使用的塑化剂的具体种类和迁移限量。

“以这次酒鬼酒中含有的塑化剂计算,一个60kg的人每天喝2斤酒,才会超标,”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说,“对消费者而言,量效分析可以消除恐慌,但对生产者而言,要用更严格的标准来减小风险。”

塑化剂无处不在

不只白酒,塑化剂无处不在。

厉曙光教授从事塑化剂研究超过16年,他在2002年采集了不同品牌的大豆色拉油、调和油、花生油,散装豆油、固体起酥油。检测发现,多个品牌的食用油中都含有塑化剂。食用油中检出的塑化剂,正是来自于塑料容器,没有用塑料桶装的散装豆油和固体起酥油没有检出塑化剂。2011年他又对瓶装饮料中的塑化剂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市售49种不同品牌的塑料瓶装饮料中,塑化剂检出率高达98%和100%,好在含量不算高,没有超过卫生部规定的最大残留量。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的副教授柳春红,2010年采集了56袋方便面、25袋方便米线进行塑化剂检测,发现塑化剂的检出率都超过50%。方便面的调味包中塑化剂的最高含量是本次酒鬼酒中检测出的塑化剂含量的50倍以上。

nlc202309020929

广东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红河的调查结果更让人触目惊心,他的一项研究随机抽取了市场上485份食物样品,塑化剂检出率高达53.2%,塑料袋装火腿肠、塑料袋装蔬菜和瓜果类等都检出塑化剂。

在医疗领域,塑化剂也是一种被大量使用的材料。我国共有3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可以作为合法的药用辅料(据2010版《中国药典》),但很多药用辅料和医疗器械没有标明塑化剂成分的具体含量,消费者控制塑化剂用量就成了很大的难题。就拿阿司匹林维C肠溶片来说,这款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药用辅料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但并未注明含量是多少。一位药品销售人员称这种现象目前很普遍。

农田土壤的塑化剂污染也相当严重。中国23个耕地土壤中的塑化剂调查分析显示,各地土壤均受到污染,浓度为0.89-10.03 mg/kg。受害最大的当然是生活在其中的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张蕴晖根据1994年至2003年间国内文献资料,估算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人塑化剂的摄入状况,总摄入量为0.0148mg/kg/d,已超过欧洲食品安全机构推荐的塑化剂的最大耐受量。

这说明,即使一个成年人并没有每天喝2斤酒,他仍然会有塑化剂超标的风险。因为除了白酒,食用油、袋装食品和培育作物的土壤,甚至空气,都有机会让人摄入塑化剂,而这个数量极有可能会超过人体的最大耐受量。

“中国就是塑化剂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你没有办法躲避,到处都是,不仅仅是白酒”,朱毅说,“应该调整战略,减少生产有毒的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用低毒的柠檬酸脂类塑化剂进行替代。”

如何避免摄入塑化剂

有专家称:“塑料产品出现已经100多年,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完全避免与塑料‘绝缘’不现实,但可从细节上减少伤害。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食入塑化剂:尽量不用塑料容器装含油的食物,也不要用塑胶容器加热食物,微波炉加热食物要用专门的保鲜膜和保鲜容器,从生活细节抵制塑化剂。另外,塑化剂含有类似女性激素,小朋友从现在起不要再喝含糖果汁、饮料,多喝开水;成人如果平常一两天喝一瓶果汁、饮料,若目前想怀孕,一定要去检查身体。”

白酒在制造过程中用塑料管子接酒,也必有塑化剂溶入;如果用塑料桶装,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塑化剂溶进其中。因此白酒生产流水线中的酿造车间、包装车间、酒窖和存酒仓库都要避免塑料品。同时瓶盖等包装材料也不用塑料,比如红酒就用软木塞,洋酒就是用的金属。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白酒塑化剂溶入。

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避免经过食物摄入塑化剂呢?有关专家建议,我们还应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尽量减少从食物、从环境中摄入塑化剂的机会。

第一,大家要学会辨认塑料标志(带有数字的三角形),根据不同材质合理使用。在选用食品容器时,少用塑料材质。与塑料相比,玻璃、陶瓷、不锈钢的性质更加稳定,与食品直接接触更加安全可靠。

第二,保存食品用的保鲜膜宜选择不添加塑化剂的材质,并避免将保鲜膜和食品一起高温加热。最好少用保鲜膜、塑料袋和耐油纸等包装和盛放食物。

第三,尽量避免用塑料容器或塑料袋装食用油和含油食品,在饮用热水、热汤、茶和咖啡等饮品时更要少用。

第四,在微波炉中加热的食物,要使用玻璃或陶瓷材料的微波专用容器盛放,因为微波炉加热时温度相当高,油脂性食品更会加速塑化剂的溶出。打包回来的剩菜应及时放到玻璃或陶瓷容器中。

塑化剂的毒性及安全标准研究 篇12

关键词:塑化剂,毒性,安全标准

近几年, 塑化剂作为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被人们广泛认识, 塑化剂应用非常广泛。其定义是能够将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程度降低, 并能够转变温度、提高高分子塑性的助剂。主要包括DINP、DEHP、BBP、DIDP、DEP、DAP以及DIBP等很多种类。

1 塑化剂

塑化剂又叫邻苯二甲酸酯, 也叫酞酸酯, 是一种化合物, 但均具有脂溶性, 在塑胶材料的生产中, 经常添加塑化剂以起到软化和增塑作用, 属于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 不能加入到食品中。目前在全球范围内, 塑化剂是应用范围最广、生产数量最多的有机人工合成化合物之一, 除了可以在塑胶材料中使用, 塑化剂还可以用于农药、聚氯乙烯、玩具、香味品、化妆品、驱虫剂、去泡剂以及润滑剂等产品的生产中。

在二零一一年, 随着台湾塑化剂事件的愈演愈烈, 人们开始重视塑化剂问题以及塑化剂在食品中的渗入对人体的危害。塑化剂用在一些产品生产中, 其与这些产品的其他成分是非共价结合, 所以在环境稍微变化时 (例如受热等) , 塑化剂就极容易从产品中渗出, 并进入到周围环境中。而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 就使得塑化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用塑料袋包装的热食品中, 就极有可能被渗进塑化剂。

2 塑化剂的毒性

塑化剂进入人体的途径很多, 主要包括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 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 甚至塑化剂还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这就大大增加了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性。目前, 人们受塑化剂的侵犯情况已经非常普遍。塑化剂的毒性主要包括:引起生物体病变、对生物体生殖的毒害影响、对人体器官危害、急性发病等。

引起生物体病变:这种病变主要是指生物体基因突变等状况, 因为塑化剂能够对生物体内的染色体产生影响, 使得染色体数量以及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使生物体基因发生改变, 最终引发癌症等病症出现。如果胎儿在母体内受到过量的塑化剂侵害, 还造成胎儿畸形甚至夭折。塑化剂这一能够改变生物体基因现象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这就说明塑化剂可以影响生物体的进化方向, 如同自然选择一样, 对生物体进行选择, 其污染性可以通过对基因的改变传给生物体下一代。

对生物体生殖的毒害影响:对生物体生殖的毒害影响主要包括对雄性生物体生殖的毒性以及对雌性生物体生殖的毒性。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 塑化剂能够对生物体的分泌系统以及生殖系统产生危害, 影响生物体的发育以及生殖能力, 并且会使生物体的雄性配子出现畸形, 甚至会损害雄性生物体的生殖系统。对雌性生物体生殖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影响雌性生物体的排卵周期, 并且对发育中的雌性生物体的生殖系统造成功能性损害, 从而影响其生殖能力。

对人体器官危害: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分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 慢性中毒主要是对人体的功能性器官造成危害, 例如肾、肝脏、心脏、肺、生殖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慢性塑化剂中毒可以使人体肾功能减弱、引发肾囊肿以及肾小管疾病, 还能够引发病毒性肝病、肺病、心脏病、神经炎等, 此外, 塑化剂还对人体生殖器官造成损伤。急性中毒主要包括麻痹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紊乱肠胃功能以及降低血压等。

急性发病:当生物体中一次性的摄入过多的塑化剂时, 就会引起急性发病, 一般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即使出现这种情况, 也多为误食塑化剂引发。

通过上述对塑化剂危害的总结, 我们发现, 塑化剂对生物体的影响是缓慢的,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急性中毒现象, 但是塑化剂引发的慢性疾病却非常严重, 主要包括:恶性肿瘤、肾病、肺病、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此外, 塑化剂还对生物体生殖系统造成危害, 影响到生物体的子孙后代。

3 塑化剂的安全标准

目前世界上很多地区和国家, 都对塑化剂安全标准给与了规范, 本文中简单介绍几种, 主要包括:中国标准、美国标准、欧盟标准以及其他标准。

中国标准:二零一一年六月, 我国首个塑化剂行业检测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通过审定, 我国的检测标准可一次性对二十二种塑化剂进行检测, 并对这二十二种塑化剂进行了量的限制。其中, 包括DAP (也叫间苯二甲酸二烯丙酯) 、DINP (也称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以及D ID P (又叫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等在国际上备受关注的塑化剂种类。

美国标准:美国政府对BBP、DINP、DEHP、DIDP、DNOP以及DBP六种塑化剂进行检测并规定在儿童用品中的含量不得高于千分之一。

欧盟标准:二零零七年一月份起, 欧盟规定了禁止儿童用品中含有DEHP、DBP以及BBP三种塑化剂, 限制儿童用品中DIDP、DIN P以及DNO P的含量。

其他标准:自二零零八年九月, 阿根廷政府开始禁止进出口、生产、销售以及免费提供塑化剂含量大于千分之一的六种儿童塑料制品。丹麦除了执行欧盟标准外, 还规定三岁以下的儿童用品中, 塑化剂含量必须不高于万分之五。加拿大政府规定了儿童用品中DIDP、DNOP、DBP、DINP、BBP以及DEHP的含量不得高于千分之一。

通过对各国塑化剂标准分析, 可以看出, 人们对塑化剂进行了控制, 尤其是在食品以及儿童用品中, 都对塑化剂的含量以及种类进行了检测和限制、甚至禁止。但是从人群受到塑化剂污染的情况来看, 塑化剂对人类的危害还没有停止。从美国等国家多次提高塑化剂安全标准的情况来看, 在未来, 关于塑化剂的安全标准肯定会越来越严格、检测技术越来越先进。

4 结论

塑化剂是能够将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程度降低, 并能够转变温度、提高高分子塑性的化合助剂, 又叫邻苯二甲酸酯或者酞酸酯, 不仅对人体危害非常大, 对地球上其他生物体的危害也非常大, 其进入人体的途径, 不仅包括通过消化系统进入人体, 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 甚至还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目前, 人群受塑化剂的侵犯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塑化剂的毒性主要包括:引起生物体病变、对生物体生殖的毒害影响、对人体器官危害、急性发病等。由于塑化剂毒性大、应用广泛, 所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食品中塑化剂的标准进行了规范,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标准、美国标准、欧盟标准以及其他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卫红, 付奇.重视塑化剂检测标准保障食品包装质量安全[J].印刷技术, 2012 (16) :36.

[2]晨曦.塑化剂及其危害[J].新农村, 2011 (8) :42.

[3]首个食品塑化剂行业标准出炉[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 (7) :1.

上一篇:传统材料下一篇:阅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