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表达

2024-10-25

创意表达(精选11篇)

创意表达 篇1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是希望学生作文时, 能用自己的语言独立、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摒弃人云亦云、套话连篇的僵化作文。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呢?

一、引导创意表达的语言外衣

高尔基曾这么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 构成了写作的材料。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 文贵在新, 要想写出好文章, 一定要具备一件崭新的语言外衣。因此, 让学生所表达语言富有创意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1.注意用字用词。

要使作文语言新颖脱俗, 鲜活生动, 必须要求学生注意用字用词。我们不要求学生以文学角度, 锤炼字词, 但注意用字用词准确还是必须的。

2.巧妙运用修辞。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可化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生动。如比喻的巧妙运用:“‘减负’了, 同学们苦瓜似的小脸一下子开朗起来。”

3.语言力求风趣。

比如:“男生们越吹越带劲, 吹得牛儿满天飞。”这善意、风趣的语言, 写绝了同学们的“超级特长”——吹牛, 也表现出集体生活中少年儿童相互取乐的生活情趣。

4.注重新奇组装。

组装本身就是一种创意, 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张冠李戴。②褒词贬用。③巧借熟语。④错位搭配。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展示同学们的“创意”果实, “创意”的花朵也必然竞相开放。

二、引导创意表达的生活经历

多少年来, 作文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造假, 写自己没有经历、没有感受乃至根本不知道的事。比如拾到一个钱包上交、下雨时老师为我打伞、我修车时师傅不收钱等等, 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事,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另外, 还注意以下几方面:

1.解放心灵。解放心灵, 就是该营造宽松、平等、自由的习作氛围, 让学生喜欢写自己眼中看到的, 耳中听到的, 心中想到的, 让他们说真话, 吐真情, 用自己的语言,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做到不抄袭不模仿。

2.敞开心扉。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你是怎么想”方面进行训练, 学生凡是说出真感觉的, 要特别的给予肯定与表扬。

3.开放生活。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 他们的发明、发现和创造都与陶醉于无穷乐趣的生活紧密关联。

4.感受生活。要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走进生活、把握生活。

三、引导创意表达的体验感受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 情是文章的灵魂。因此, 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也写进去。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意遇的不同, 往往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 表达也就有了创意。

四、引导创意表达的方式技巧

熟练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适当掌握表达技巧, 对于学生的创意地表达有很大的帮助。

从根本上说, “记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也就是以记叙方法为主写成的文章。事实上, 记叙、议论和说明等各种表达方式总是根据需要综合地应用于习作之中。具体逼真的描写是文章抒发情感的依托;适当的议论, 能使所抒发的感情得到升华;恰当的抒情, 或直抒胸臆, 或间接抒情, 对表达感情无疑也有直接功效;抒情也可与叙事、写景相结合。

总之, 让学生的作文有创意的表达是作文的灵魂。如果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灵活的引导方法和大胆的创新意识, 学生也必然大胆的有创意的向你“表达”自己的心声。

创意表达 篇2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都会让学生在课堂进行相应的表达,但在具体的表达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的表达思维受到限制。学生的表达大多是在教师提问后进行,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会对学生加以诱导,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的具体回答。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表达,自己最原始的表达思维已经僵化,所表达的内容基本是为了迎合教师的需要,这就失去了表达的应有意义。

第二,学生的表达语言较为单调。上文提到,在具体的课堂表达之中,学生的表达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所造成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的表达语言变得单一、匮乏。因为,学生在思维受到局限的时候,就无法运用丰富多样的语言来表达。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出表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功效,还会给教师的具体教学带来一定的阻碍。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达的相应缺失

基于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进行表达的现状,学生的表达品质也就呈现出了相应的缺失。

(一)缺失表达的自由性

自由性应当是鼓励学生进行表达的第一原则。教师让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自由地使用语言,还要让学生们在个人情感、学习能力、情绪变化等方面感到自由。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学生别无选择,只能端坐听讲。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就会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压力和无形的束缚,在表达上也就不会有自由性可言。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并且在具体的表达中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与限制。在给学生讲授《太阳和月亮》这一课的时候,让学生表达自己心中的太阳和月亮是什么样的。即使听到的答案不是自己满意的,该教师也没有立即打断学生的表达,更没有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粗暴的修改。这样,学生表达有了自由,表达积极性才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缺失表达的真实性

表达的真实性,是指学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无所顾忌地将自己心中所想的内容用语言反映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师生关系经常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这就会造成学生在表达中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对教师的想法进行揣摩与迎合,这也就使得学生的表达变成了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一种手段,失去了表达的实际作用。学生在表达时无法体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其学习语文也有着一定的阻碍与影响。

(三)缺失表达的深度

其实,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表达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积极倡导学生表达,但对学生的表达尚缺乏细致的引导,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这样往往就造成学生表达的质量不够高:内容不够系统、全面,经常会出现支离破碎的情况。这种缺少深度的表达,不仅不会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反而会给教学带来新的难题。

三、提高学生自由表达与有创意表达水平的方法

(一)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摆脱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真正与学生平等相待,让学生相信自己、信任自己。另外,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以助于学生进行有创意性的表达。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勇敢》这一课时,利用课余时间,在班级组织辩论,让学生讨论自己认为的勇敢是什么样的。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考能力,真正做到了畅所欲言,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心中所想,让表达变得更加自由。该教师还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活动中的感想进行表达。通过运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实现了语文课堂中表达的自由性、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表达的内在价值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比如,对于课文的理解,就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当然,表达的内在价值是很丰富的。学生在进行表达的时候,除了展现自身的学习成果与学习经验,也会体会到更高层次的学习体验。学生对于表达的内在价值的理解,可以很好地丰富自身的学习方法,完善自身的学习过程,对于理解知识内容,发展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对学生的表达做出正确评价

想要让学生的课堂表达不但具有自由性而且富有创意性,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表达做出及时的、行之有效的评价。由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构成、学习水平和自身的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这就会造成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会出现不尽相同的形式和内容。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达时,不能使用单一的评价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彼此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全面、客观评价。

某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的时候,不仅重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对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评价。该教师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时对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相应调整,让评价方式跟上学生表达发展的变化。该教师发现,在运用这种动态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表达内容等方面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这也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实际便利,为创设自由性、创意性的课堂表达打好基础,做出了合理铺垫。

在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楚知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和有创意性的表达,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引导学生实现有创意的表达 篇3

一是教师不够重视激趣启思, 急于入题, 忽视了学生的真情实感

课本中的习作, 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 即“写什么内容”与“怎么写”的问题。“写的内容”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 指导“怎么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 “写的内容”在先, “怎么写”在后, 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 加上教师没有重视多渠道激发学生兴趣, 拓展思维, 通常是学生才举了几个例子便迫不及待开始指导起来, 生怕浪费了时间。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打开记忆的闸门, 没有捕捉到记忆里关于本主题最深刻的回忆, 没有唤起自己深刻的体验和情感, 在脑袋空空的情况下, 只好茫茫然跟着老师转, 听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写, 看别人怎么写就怎么写, 否则就完成不了任务, 交不了差。这种没有学生自己真情实感投入的习作, 自然难免千篇一律。

二是教师指导过全过细, 先入为主, 抢占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一般接受能力教强, 反应较快, 对新事物极感兴趣, 弱点是思维和组织能力差, 词汇贫乏, 认识笼统, 虽有材料, 不会选择运用, 由此习作指导便成了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指导过粗, 学生便不知如何动笔;而指导过细, 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指导中, 教师担心学生写不好, 习惯先入为主, 指导过全过细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我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一个人的一件事”时, 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选材用了大量时间, 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心中都有熟悉的人及典型事例。为了使他们写的具体生动, 我还不厌其烦地写了一篇下水文, 张贴在黑板上, 引导全班学习怎样把事情过程写具体, 怎样把重点写详细, 怎样标点使用正确, 怎样格式合乎规范, 谁知习作一交上来, 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习作成为我范文的复制品。我问学生为什么不按事先他们所说的去写, 他们说照范文写更容易, 不会错。难怪新课程标准在三年级习作中要求:“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 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

三是教师过于强调仿写范文, 生搬硬套,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从模仿到创作是学生习作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机械的模仿, “学别人的文章说别人的话”会束缚学生的思想, 容易造成鹦鹉学舌的局面。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不少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 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语言形式, 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让学生熟读和仿写典范作品, 受益匪浅。但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借鉴原文太多, 否则就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 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美丽的家乡》, 强调如何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生动准确的词句放在《美丽的家乡》中, 如何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结构, 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全被扼制了, 交上来的习作像出自一人之手, 很多文章几乎只是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改成了家乡的名字, 或稍动了几处词、句而已。这种作文根本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没有学生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完全泯灭了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被逼着去千篇一律。

怎样才能避免中年级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现象呢?那就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创新思维能力训练, 具体做法是:

(一) 取材更广泛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原有感知的事物, 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 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 其他的必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要让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 重要的是开拓其取材思路。如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这个题目时, 通过引导, 让学生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 学校的事可以写, 劳动方面的事可以写, 学习方面的事也可以写。同一方面的事也可以选不同的内容来写。如:从体育方面想到跳绳、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从节日中想到吹气球、放鞭炮、吃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采标本、堆雪人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思维的触角伸向不同的方位, 使文章有不同的内容。此外教师在教给学生取材多样化的同时, 还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如联想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想、想象思维等,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写出不同的习作。

(二) 立意更新颖

只有立意新颖的文章, 才是吸引人的文章。要改变作文千篇一律的现象, 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立意新颖。例如学生开完运动会后, 教师指导习作时要先从确立不同的中心入手, 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教师的指导下, 可确立以下几个中心, 如由长跑比赛想到“坚持才会胜利”;由跳远比赛想到“要勤学苦练”;由拔河比赛想到“团结协作”;由接力比赛想到“结果与过程关系紧密”;由某个同学绊了另一个同学想到“比赛讲成绩更要讲道德”;由失败想到“失败也是另一种财富”。引导学生把运动会这一活动作为思维对象, 根据不同的材料, 不同的事件, 经过分析、推理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古人说:“情动而辞发”, 不同的思想感情也就表达了不同的中心思想, 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感情奔向不同的方向写作, 写作也就各具特色了。

(三) 句式更丰富

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的作文“先求平实, 后求文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 教师不能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 只能要求学生在语句通顺的基础上尽量用上不同的句式, 或者启发他们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 写出不同的话。例如, “春天到了, 小草发芽了。”可以表达: (1) 因为春天到了, 所以小草探出了头。 (2) 小草最先听见了春天的脚步, 赶紧从地里钻出来迎接它。 (3) 小草展开绿叶, 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4) 看见小草发芽, 我们知道, 春天已悄悄的来临。这样, 选用不同类型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虽然意思大致相同, 但由于句式多样, 效果也不同。句子是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 抓好了文章最基础的句子训练, 使之“百花齐放”, 文章自然也会因此而告别“千篇一律”。

(四) 结构更多样

习作教学中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观察顺序、切入点, 尝试用新的布局去表现不同的结构章法。如考试后挨打一事, 学生可按事情先后顺序叙述, 写“今天第四单元语文考卷发下来了, 我一看, 才打了87分, 心想回家又要挨打了。”可以从事情最高潮处入手, 写“什么?才考了87分?晚上你别想吃饭了。”也可以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 “昨天, 我又挨了这学期第三次打。原因还是考试没考好。”还可从对事件的感叹议论入手, “要说我爸的巴掌, 就像铁做的一样, 一巴掌打下来, 能把人疼得半天回不过来神”。……这样对同一件事, 由于不拘一格的谋篇布局, 结构变得丰富多样, 文章的整体面貌也就会因此呈现出不同来。

(五) 视角更独特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场面、同一事件, 用不同的方式来观察思考, 改变角色进行表达。如写一只受伤的小鸟被几个调皮的男生捉住戏耍导致死亡一事,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变换角色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叙述。用第三人称叙述:“他刚走到大松树旁, 忽然听见一声鸟叫, 抬头一看, 有只鸟儿嗖的钻进密密的枝叶间, 不见了。”还可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这个故事:“我看见王蒙在树下转来转去, 很好奇, 于是跟了过去。”也可用雏鸟、母鸟或雪松的口吻描述此事:“那天早上, 我正焦急地等妈妈回来喂我吃美味的小虫。”……这样用不同的人称, 使文章的视角发生改变, 又给学生找到一个避免千篇一律的突破口。

创意表达 篇4

教学目标:

一、基本能进行有创意地表达

二、认识有创意地表达的一般方法

三、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地写作

一、认识“有创意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一篇有创意的文章,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

二、怎样“有创意地表达”

(一)选材要新颖

从大小的方面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够感染并打动读者。比如:同样是写母爱,史铁生写了两次“看花”,还写到母亲的去世,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冰心则借荷叶比喻母亲,赞颂母爱的伟大。作者选取的都是富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将传统母爱的主题写出了新意。

再如:李一老师的母亲生前是个爱养花的人,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母亲去世后,从未养过花的李一也开始养花。以此来缅怀母亲,也勉励自己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例如,写屠呦呦获得诺奖、甘肃“六老汉”三代人守得沙漠变绿洲、中国大飞机,深海潜水艇、“FAST”射电望远镜、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铁建设等。

(二)立意要新颖

立意新颖,要求避免思维定式,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创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再如写《最美的风景》,如果写社会上某一种现象,把它当做最美的风景,文章立意要新颖很多。

(三)角度要新颖

新颖的角度,往往能让文章表达出新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写游记,我们通常只是将自己游览的过程和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阿莱则不同,他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通过这滴水流经丽江的山山水水、乡村城镇等,记述了丽江的山水景物、人情风貌、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在记叙性作品中,角度新颖常常体现在视角的选择上。比如鲁迅写《孔乙己》,就采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将各种人对孔乙己的态度、看法通过小伙计的观察传达出来;莫泊桑写《我的叔叔于勒》,也采用孩子的视角,表现出对成人社会的批判。

(四)语言表达新颖

语言新颖,涉及词语使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多方面。

例如;可以多使用四字词语,使语言精炼。如:《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句子。可以多用短句,使表意清楚明了。可以骈散结合使句式优美。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以使用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用排比、反问,使情感充实饱满。如此等等。

(五)表现形式新颖

文章的形式好比建筑物的外观,有新颖之处才会引人注目。

比如,在记叙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章之外,如果能够根据内容需要,恰当采用寓言、童话、剧本、小说、书信、日记等形式,也会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

以中学时同学的一篇小说《小R》为例,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有创意地表达的注意事项

(一)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进行

(二)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弄巧成拙

(三)立意要积极健康

四、写作实践

(一)你写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这类话题的作文吧?面对熟悉的话题,你是否能产生新的创意呢?从中选择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选定一个话题,然后和同学们讨论,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并选取自己最有感受的一个方面作为写作重点。

2.因为是熟悉的话题,不妨在切入角度、表现形式上多做些思考,力求让文章有新意。

3.在上述两步构思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设计框架结构,标出可能有创意的地方。有了细致、完整的构思,才能一气呵成写出有创意的好文章。

(二)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题目具有开放性,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想到的全列出来,然后再从中确定写作重点。比如:可以写眼前的春天,可以写自己的春天,也可以写我们学校的春天,还可以写祖国的春天。

2.从题目看,可以灵活选择文体。比如:可以以写景或抒情为主,也可以进行议论,或者虚构一个故事等,要力求有创意。

3.注意表达上的创新,丰富的词语、多样的句式、恰当的修辞等,都可以为文章增色。

五、板书

选材要新颖

立意要新颖

有创意地表达角度要新颖

语言表达新颖

在美术课堂上探寻创意表达的规律 篇5

关键词:贴近生活;面向全体;激发兴趣;寻找规律;愉快实践;创意表达;提高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导向,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奚静之曾说,要注重选材,更重要的是要表达一种民族精神。我们新疆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是“儿子娃娃”生龙活虎的精神,正是这些“儿子娃娃”们,才有了金果美玉、油棉煤气、丝绸古道、龟兹文化,才有了新疆和谐美好的生活。

怎样引导学生体验这样和谐美好的生活,发展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来增强人们对我们新疆的热爱呢?开展适合新疆学生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势在必行。

一、创新美术课堂基础教学理念

美术美在反映生活,美在虚实相生。所谓虚实相生,无论色彩还是构图都是“实”,而教育理念是无形,是虚的东西,曾听一句广告词:我喝的不是咖啡,而是快乐。这咖啡与快乐的结合,便是我们说的创意,创意是“虚”的,如果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互为因果,才能创造辉煌。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要体现虚实相生,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的文化生活。贯彻“创作源于生活”的理念,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通过贴近生活的教与学实践,使学生掌握视觉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创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愉悦、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

基于此,在《把家乡的宝贝送出去》这一课教学中,我尝试以学生熟悉的家乡特产为活动载体,借美术活动形式,置学生于“大生活大美术”的背景下,引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了解、掌握美术表达的一般方式,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各抒其感情、自主表创意。

在引课时,播放整理的家乡宝贝的短片,展现新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同时也包括身边常见的原始出售方式的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吆喝”这一常见出售方式的不足之处,调动兴趣的同时也引发思考,激发学生要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想法。怎么送家乡的宝贝?我想,我们当老师的是否引导学生关注埋下那生活中的关乎衣、食、住、行的“创意的种子”了呢?

有的学生对于“创意”还很陌生,更多的则认为“创意”是瞬间的灵感,是教不来的,是天赋加经验,在上课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环节。俗话说:“生活是个大染缸”,却道出了生活是七彩之源的道理。细细探来,这创意的形成过程不正从七彩的生活中来,有其本真的规律可循吗?这规律就是掌握了生活的本真,再灌以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那便形成了创意。当然,如果没有剖析创意的形成过程,也就无法把这一规律教给学生了,以致学生在一节课或更多的时候使得这所謂的“灵感”都迟迟不来,依托于“创意”之上的“图形、文字、色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很多创意者总是很有灵感,也正是因为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头脑中遵循着这一创意的过程。

生活是源泉,创意是一座桥,有了好的创意,依托于它而呈现的表象的东西,才有它们存在的价值。且无论哪种宣传形式,创意的思路都是相通的,结合学生实际生活,《把家乡的宝贝送出去》一课,没有像以往教大家如何设计图案、文字,如何选择适合的色彩,而是把大家忽视掉的创意过程,单独提炼出来,让课堂虚实相生。学生有了广泛的创造空间,就自然激发出了对生活的最原始的本真的感性体验。

二、引导学生创意的方法

开展适合新疆学生学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是关键。古人云:“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即“超凡脱俗”,具有独创性。让学生尝试初次广告创意的乐趣,并不硬性提过高的要求。

1.确定宣传视角

以“黑芝麻糊”广告为例,“黑芝麻糊哎”——浓浓的乡情,浓浓的口味。抓住宣传视角:食品,生活本真:色彩特点是黑黑的,味道特点是香香的,状貌特点是浓浓的,情感体验(主题)是浓浓的乡情。

无论是招贴、影视等宣传手段,它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如阿迪达斯运动鞋的招贴广告(如:图一)有三艘舰艇疾驰在水面上,近看却是三只阿迪达斯运动鞋,很显然是鞋子的“运动、速度”的宣传主题,才使设计师想到了能够代表这种“运动、速度”又形似于鞋子的舰艇。所以,在创意之前,首先要确定宣传的主题。以此为例,学生选择了熟悉的库尔勒香梨。库尔勒香梨的特点很多:色泽悦目、皮薄肉脆、汁多渣少、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学生选择了香梨“汁多味甜”的特点作为宣传的主题。

2.选择宣传素材

宣传主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如阿迪达斯运动鞋的“运动、速度感”、库尔勒香梨的“汁多味甜”,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们并不能够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不能给消费者一个具象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寻找一个具象地能够代表这种运动和速度感的素材。设计师根据这一主题想到了“把三只鞋子比喻成三艘舰艇疾驰在水面上”这样的素材来具象地体现“运动、速度”这一主题。受此启发,学生们根据确定的库尔勒香梨“汁多味甜”的宣传主题(如图二),想出了“梨子渗出的汁液把蚂蚁和蝴蝶都吸引来争相品味它的香甜”这样的创意来形象地展现这一主题。又如,还有学生选择了衣着面料:艾得莱斯绸,面料本真特点是七彩纹样,水缎状,光滑柔软。情感体验(主题):美,女孩子最爱(母爱)。创意故事(体现主题的素材):“小时候,我有一个七彩的梦,梦里妈妈戴着艾得莱斯,心中流露出暖暖的味道,现在想起妈妈,就想起艾得莱斯,艾得莱斯——妈妈暖暖的味道……”

3.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段

宣传素材往往要依托一定的媒介来表现主题,所以,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表现手段把它表现出来。对于阿迪达斯运动鞋这一广告创意,“招贴广告”这一形式最自然、也最有视觉冲击力。对于艾得莱斯的创意故事,学生则选择了表现这个故事的“影视广告”,紧抓创意的思路,加之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好创意自然也就不难形成了。

三、激励创新,巩固创意

在展示评价环节以召开“广告推介会”的形式进行——展示会、亮相台,各路广告竞风采!

每个小组模拟广告公司,创意方案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简写方案或画出草图即可,方案拟订好之后,每小组选出若干表演者、解说员(根据广告形式确定)。

解说内容:(1)介绍本组宣传的宝贝及宝贝的特点。(2)介绍宣传的视角。(3)介绍使用的素材。(4)介绍表现手段。(5)介绍创作构想及期望。

把作品展示与评价融入“广告推介会”中,通过各组的推介与同学们所扮演的消费者的角色,是否订购?为什么订购?又为什么不订购?来达到评价的目的。重点评价创意的“虚实结合”的体现,评价创意思路。评价中有的评价说对原味原色原型有些夸张变形,老师及时强调,这并不影响学生创意的真实性。就如同达·芬奇的《丽达与鹅》巧妙地利用光影和侧视把丽达的脖子隐没于暗影之中,并没有招致不真实的批评一样。

库尔勒香梨、艾得莱斯都源于学生生活,他们爱家乡的宝贝,老师只要帮助他们架起一道观察生活、联系生活、体验生活的桥梁,他们就会将他们热爱的家乡的生活“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将新疆人生龙活虎的热乎劲头表现出来。这为我们完善地方美术教材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我想,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只有和生活零距离融合,才能更好地展现生活的美,更好地绘就大美新疆的蓝图。

写作中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 篇6

一.放归生活, 珍视学生个性体验。

只有让学生回归生活, 认识生活, 才会从源头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才会在体验中有个性化的感受。

1.在生活中找寻。 (1) 与校园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科技活动, 举行多种形式的主题队会……每次活动, 都让学生记下情景, 畅说感受。这样, 学生自然就找到了写作的源头, 体验到了作文是一次愉快的倾吐。比如学生亲身经历了拔河比赛, 有位同学紧扣“使劲”两字做文章:“我咬紧牙关, 脸通红, 脚踩地像要在水泥地上踩出一个坑。”如此感受, 归功于小作者的个性体验。 (2) 与儿童家庭生活联系起来。首先应该从写自己熟悉的人入手, 写出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因为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人和物, 自然就流露出真情实感来。如有位学生这样写爸爸:“我的爸爸是种田的能手。记得那一次割麦, 父亲先打腰扣, 捆把, 只见他挥动镰刀, 嚓嚓……那麦子似乎着了魔———乖乖地跟着走, 一根小乱, 半丝小落, 留下的麦茬, 齐刷刷, 平整整。”

2.从实践中挖掘。 (1) 引童心融入自然, 用手中笔绘美景。秋天来了, 满目所见皆是遍地金黄的稻谷, 浓郁飘香的桂花……这时不妨带学生一起走入大自然, 呼吸和感受、触摸, 于是灵动的富有个性的习作便产生了。 (2) 引导学生实践, 使文章真情流露。只要学生留心观察, 会发现有的小朋友每天给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 有的小朋友主动打扫教室, 有的甚至给基础差的同学补课……更令人感动的是, 一放学, 校园里各个角落里都有些小小的影子, 他们低着头, 在不停地找呀找, 然后跑到教师办公室, 从小小的口袋里翻出半截铅笔, 剩一大半的橡皮和许多硬币……有了实践和体验, 笔下有情, 这样一篇篇有个性的习作便诞生了。

二.放宽要求, 给予学生个性表达。

1.营造乐写氛围。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 虽然提供的内容很宽泛, 但学生有可能有更想写的内容, 这是允许的。”因此, 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 可以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写,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 给学生一个思维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互相启发, 进一步激励表达欲望, 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

2.捕捉偶发事件。课堂是个动态资源的生成场, 课堂上即兴生成的信息, 生生之间的差异, 乃至课堂中的错误, 都可成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成为非常有价值的“真实素材”, 抓住这些及时的信息, 有效利用, 往往给作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抓住内心感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 而且总会产生各种心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 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并体悟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 让学生从说到写, 真情流露, 这是写作文最真实的好材料。于是, 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老师, 我很____ (伤心、烦恼、幸福、委屈、苦恼、快乐……) , 并鼓励大家:“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 想写啥就写啥。”学生畅所欲言, 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文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同学们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三.放手激励, 满足学生成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过去我们总喜欢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今有人提出了“成功才是下一个成功之母”, 这话更有道理, 我们只有不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 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

1.多元评价, 激发习作热情。我们可以运用多元评价的机制,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作文评价的过程, 变成学生不断提高作文能力, 促进健康的心理、人格发展的过程。

2.赏识激励, 体验成功乐趣。老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 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作文展台, 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 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

与创意邂逅时的快乐表达 篇7

一、抓住学生在模仿冲动中产生创新意识的机缘, 指导习作

茅盾说:“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的,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是创造的基础, 创造是模仿的目的。”学生的作文大都从模仿开始,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优美的课文时, 尤其是在讲授那些构思新颖, 语言清新, 能打动读者的作品时, 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 学生的生理机制中有一个优势兴奋中心, 有待教师去开启。学生在教师生动的讲解中, 思维会活跃起来, 他们会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同作品表现的内容联系起来, 教师再有意将课文和学生作文联系起来, 促使学生在模仿中产生创新意识。

如:学生学完了郑振铎的《别了, 我爱的中国》和魏巍写的《再见了, 亲人》这两篇课文后, 有的学生萌发了想写一写《别了, 我爱的母校》《再见了, 亲爱的老师》的念头。教师就紧紧抓住这一创新意识,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以自己将要毕业, 将要离开母校为题, 模仿课文的写法, 把自己心中对母校、同学的留恋之情, 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们进行了习作, 教师发现学生文章不见生搬硬套的痕迹, 而是在模仿中见创新, 用丰富的感情写出了自己对母校、同学深深的眷恋, 一个个例子如同一个个镜头抓住了读者的心。

如:《火烧云》一文, 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的句式, 赞美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可要求学生去读读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 而后进行仿写。有学生是这样仿写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一会儿像飞翔的小鸟, 一会儿像活泼的小猫, 一会儿仿佛奔驰的骏马, 一会儿仿佛威武的狮子。盛开的花朵、游动的小鱼、叫鸣的公鸡, 这些形状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形状。学生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 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课文中的内容进一步联系起来, 课文的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延伸、丰满。一个个片段则是文章优美的续篇。

二、抓住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创新意识的机缘, 指导习作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 人的任何思想、意识和观念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的一种能动的反映, 是被感知的客体和认识的主体相碰撞的结果。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也是如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 诱发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萌发创新意识。

如:在指导学生写水果时, 教师先指导学生集体观察水果——石榴, 教给学生从外到内的观察方法,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品尝了石榴的籽, 你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举手, 有的说:“吃着石榴, 我就想到了栽树的劳动人民, 想起了那些培植石榴的农艺家, 我们要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有的说:“吃着石榴, 我想我们做人要像石榴一样, 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人, 而不做一个外表美丽而肚子空空的人。”还有的说:“这石榴还有点酸味, 我现在要好好学习, 长大了当一名水果专家, 培植出没有酸味, 甜蜜可口、香味扑鼻的石榴来。”而后, 有的学生以《橘子》为题进行写作, 最后由橘子想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以胡锦涛爷爷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又联想到了香港、澳门已经回到了祖国妈妈的怀抱, 相信不久的将来, 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祖国一定会实现大统一。多么富有创意的想法, 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指导中抓住了学生在观察中产生创新意识的机缘, 加以适当的启发。这一启发, 如同甘露一般滋润了学生的心田, 引导学生写出了生动、形象的文章。

三、抓住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产生创新意识的机缘, 指导习作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 “游戏与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游戏与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主要途径。学生往往在游戏与活动中对事物产生新的想法, 故教师应切实抓住这个机会, 指导学生写作。

如:在语文课外活动时, 教师让学生用六根火柴梗拼图, 一个学生把它组成了一个长方形。他从凡卡写的信封说起, 回忆自己在读二年级时给舅舅写了一封信, 过了几天, 这封信就被退了回来, 结果闹了一场笑话。原来他把自己家的地址写在信封的第一行了。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了写信封。许多学生还把火柴组合成一条小鱼, 一把椅子, 一面红旗, 一副跷跷板, 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用所拼的图写一段话或编一个故事。这样辅导学生写作, 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上作文指导课《吹泡泡》时, 讲台上摆着一只大脸盆, 教师随即讲明, 盆里放有肥皂水, 现在请大家拿笔套吹泡泡, 看谁吹得大, 看谁吹得多。学生们顿时活跃起来, 都置身于轻悠悠的泡泡世界。然后教师提问:“你们想想, 这泡泡像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像气球, 像飞船, 像月亮, 像水晶球……”教师又问:“要是把泡泡当作人, 你们想想, 可以写出哪些作文题?”学生回答:“《泡泡历险记》《泡泡旅行记》《泡泡王国》……”教师随即启发学生根据自拟的题目进行写作。有的设想“小泡泡”瞪着好奇的眼睛, 爬上电视塔, 观赏家乡的美丽景色;有的设想“小泡泡”当上了电视剧《小泡泡历险记》的主角, 正在翩翩起舞;有的设想“小泡泡”一会儿坐在云毯上, 一会儿飘在阳光下, 成了美丽的五彩的云朵……一篇篇富有创新意识的作文在游戏过程中孕育出来了, 每个学生笔下的小泡泡都具有个性, 活动在各自的天地里。

浅析企业标志设计的创意表达 篇8

企业标志设计在创意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形成因素为依据, 将企业标志设计的创意表达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 文字创意为主体;第二种, 图形创意为主体;第三种, 以文字和图形相结合。

一、企业标志设计中文字的创意表达

以字体为主的标志设计是标志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无论设计什么类别的标志都应该把字体元素考虑进去, 因为这样可以让受众直观地识别企业信息, 同时对企业的名称识别也会很直白, 通过字体设计的企业标志, 设计者都会将自己对企业本身和企业理念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 最终将字体进行创意、变形、合理配色已完成整体标志设计, 这样的标志既要可以传达企业的理念还可以代表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且经过设计的字体也有了新的内涵和象征。以文字为主体的创意表达可分为两类:一是以中文为主;二是以汉语拼音或者英文为主。

汉字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它的形成经历了多种形式, 汉字本身就具有象形性, 所以以汉字为素材进行标志设计, 资源是相当丰富的, 设计出来的标志容易被受众接受, 超出语言的魅力, 汉字的框架结构明显独特, 每一个笔画都是那么的美观大方, 汉字本身设计感就很强, 再经过设计师的独特创意, 会形成一个具有形式美感和丰富内涵并存的标志符号。但是, 我们决不能理解为以汉字为主体的标志, 就是可以随意将计算机字库里各种各样的字体拿出来用, 当然也不是简单的应用美术字体, 一定要经过设计师深思熟虑的设计、创意, 最终将汉字与某种具体含义相结合, 使之成为行之有效的标志综合体。那么运用汉字进行标志的方法有哪些呢?很多设计师从文字的含义着手, 还有将文字的某些偏旁部首加以创意、变化, 最终将文字全新设计一番, 变成理想状态下的标志, 能代表企业的文化背景以及企业理念, 并且运用汉字进行设计的企业标志具有民族特色。从观赏的角度讲, 应用汉字设计的标志, 看起来直观易懂, 适合人群广泛, 当人们看到标志, 我想不言而喻, 也会很快读懂设计师的设计思想, 达成设计共鸣。

采用英文字母、汉语拼音进行创意表达的企业标志设计, 英文作为世界语言, 用它进行标志设计, 设计出来的企业标志无疑具有国际化, 也为日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 英文本身就很抽象、凝练, 目前很多知名品牌都会有英文标志, 即使有了中文标志。英文或汉语拼音标志的创意表达方法:有的将英文或者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 进行夸张、变形, 有的以单个字母为主, 进行设计, 创意, 直到符合企业整体形象为止, 有的在字母上进行创意, 创意出图形化的标志等,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将英文的首个字母进行创意的方法运用上很是多见, 因为英文的首个字母在英文当中位置比较特殊, 很容易被受众所注意, 引起关注, 若将其进行变化, 会让这个字母更加夸张, 更加生动和具有内涵, 也为标志增添了色彩。英文26个字母, 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造型, 自己的特色, 并且个性化很强, 设计师只要稍加改动, 对字母的形态特征进行艺术化和图形化的处理, 就会创作出优秀的企业标志。

二、企业标志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表达

通过图形创意来进行标志设计, 也是企业标志设计中很常用的一种表达形式。图形表达可以说是无国界的, 它的表达会使得标志设计看起来更加生动, 蕴含着更加丰富的内容。通过图形进行设计的构成形式多种多样, 较为常见的有:抽象形式、象形形式、数字形式、字形形式以及综合形式等。将经过创意的图形与企业名称、企业的经营理念结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一个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企业标志符号。

抽象图形形式, 当今的设计思潮中, 以抽象图形进行设计的企业标志屡见不鲜, 标志是一种概括性极强、极为凝练的符号,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进行企业标志设计时, 常追求一种浓缩的抽象美。这种抽象美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去解释去诉说, 人们看后就会产生一种共鸣, 给人们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自由想象的空间, 便于人们识别和记忆。那么抽象图形的设计方法是什么呢?把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完全理解透了, 然后从中抽取提炼共同特征, 最后运用设计原理将其表达出来, 这样一个崭新的标志便会呈现于受众的眼前。

象征图形形式, 标志作为承载信息的载体, 以大自然风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等为题材, 提炼出简洁的符号, 带有一定的装饰色彩和寓意的图形样式。象征图形形式的标志具有图形的通俗易懂性, 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进而也能达到传达信息的良好效果。

具象图形形式, 这样一种创意, 主要是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这种形式变化的图形, 直观性很强, 因为与人的生活接近, 所以人们接受起来很容易, 并且也易于记忆和想象, 这种具象的企业标志, 我们可以将其直接运用写实的形式, 也可以通过具象图形, 从中提取一些相关要素进行创意, 设计。无论采取哪种形式, 都要经过设计师缜密的设计思维去进行创意, 在对原始图形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提炼、加工和升华, 把标志设计从现实生活提升到艺术的真实世界当中去。

三、企业标志设计中的文字与图形相结合的创意表达方式

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创意表达, 这种创意表达形式不是文字与图形的堆砌, 它们的组合是要符合一定审美形式, 具有一定的美感, 达到文字和图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文字与图形结合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智慧与经验, 是多种涵义统一体。这种表达方式很常见, 例如, 华夏银行的标志设计, 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 还有必胜客的标志设计, 将图形与文字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消费者对企业形象识别的目的。

综上所述, 企业标志在创意表达中, 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字体或者图形, 或者两者结合的表达方式, 最终都是为了设计出一款适合企业形象和企业经营理念的标志, 可以让受众通过标志迅速识别企业, 这样可以达到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的目的。当然, 说着简单, 其实对于设计师要求是很高的, 如今的标志也不是什么稀奇的设计, 在这个什么都饱和的社会, 想要设计出有创新又不俗气的企业标志, 设计师必须有很宽广的知识面, 还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对生活要有敏感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行业经验丰富, 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能把各种联系变成设计符号进行巧妙地结合, 在标志创意表达中, 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化都要遵循形式美法则, 这样才会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最终赢得市场, 达到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达到了促进消费的目的。

摘要:企业的总体形象代表就是企业标志, 它将企业的形象凝练在它的创意之中, 所表达的内容既丰富, 又深刻, 耐人寻味, 然而这个创意过程, 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 最后将诸多要素通过一个整体的、简洁的形象表达出来。

广告创意写实与艺术表达之辨 篇9

1981年1月31日,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 文章说:“广告自然是以宣传商品、推销商品为目的的。但是应该懂得, 广告的真实是广告的生命。如果一个企业不珍视自己的信誉, 出于一时的需要, 不负责任地用广告吹牛骗人, 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我们社会主义企业, 应该对人民高度负责, 在广告宣传中, 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这条原则。” (1) 我国《广告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 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 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在广告的审查标准中, 广告所含信息的真实与否, 是决定广告能否发布的最基本的依据。

一对矛盾

当然, 我们不能忽视, 广告尤其是现代广告, 也是一门艺术, 强调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去表现对产品和服务的创意。一个好的广告, 一个打动消费者的广告, 应同时具备真实性和艺术创意表达。现代社会, 广告要真实地传递消费者内心的感受, 将其与产品或服务的特征紧密相连, 再用巧妙的执行方式演绎出来, 方能堪称优秀的广告。

广告的信息性、实用性、商业性是广告发挥正当作用的基本要求。广告必须确保宣传的真实性, 不夸大、不缩小、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 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来取信于消费者。欺骗、夸大性的商业广告有时虽可奏效于一旦、得利于一时, 但当真相被揭露, 就会商业信誉扫地。缺乏真实性的广告, 即使它通过现代高科技创造出能满足人们视觉和听觉效果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 也失去了广告存在的意义。

广告真实性包括三层含义, 分别是广告核心事实的真实性、产品形象的真实性和广告艺术表达技巧的真实性。

广告核心事实要真实。这是指广告宣传的产品必须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不是无中生有的。这是最基本层次的广告真实, 没有这一层次的真实, 整个广告活动就是一个纯粹的欺骗活动。广告核心事实失实出现问题, 即为虚假广告。

广告产品形象要真实。广告产品的功能、作用、利益、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等构成了产品的形象。广告产品形象真实, 是指广告产品的原形象和广告所宣传的形象应当吻合, 即广告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准确而公正的, 给消费者一个对产品的准确的印象, 而不是模糊的或故意诱导消费者得出大于产品形象的印象。

广告宣传形象失实, 即为误导广告。“指一说二, 夸大其词”, 不是第一说第一, 只有三两却说成半斤。还有的广告采用以偏赅全的手法, 常常对产品的个别长处或个别例子大加渲染, 把自己打扮成同类产品中佼佼者的形象。广告的形象真实是建立在核心事实真实的基础上的。

现代拍摄技术的进步使得广告中的镜头形象越来越美轮美奂, 刺激和诱引着消费者对各种感觉的体验或想象。模仿技术在广告中的应用由来已久, 比如, 在啤酒电视广告中我们所看到的啤酒泡沫, 可能是肥皂泡, 在冰淇淋广告中看到的香草冰淇淋, 有可能是土豆泥, 这在广告拍摄界也广为人之, 但到底这样拍算不算欺骗消费者?国外有一些惩治的案例:坎贝尔汤料公司曾经拍过一个蔬菜汤的广告片, 在片中, 广告拍摄人员将汤碗底部放进透明的玻璃球, 使得汤的固体成分漂浮在表面, 造成视觉上一种浓厚的感觉, 像极了炖品的质感。广告拍出来的效果当然很不错。但如果不加入玻璃球的话, 汤里的蔬菜原料就沉入碗底, 镜头里只剩下清汤一碗。此广告之后被FTC (Federal Trade Comission) 判为误导性广告而停播。我国目前要面对的更多是恶意的虚假欺骗广告, 对拍摄手法的伦理探讨和规定, 相信会是我国广告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要管理的重点之一。

广告艺术表达技巧要真实。艺术表达技巧增强了广告的吸引力, 可以调动诸多艺术创作手法, 如语言艺术的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和色彩、场景、模特、故事性叙事表达等, 使得广告也有了艺术生命。但艺术表达技巧也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 不能无谓夸大。

夸张与夸大

为了突出商品的某一特点, 广告和文学作品一样, 常用夸张的手法, 如“今年二十, 明年十八”。是不是失实广告呢?人人都知道那是一种虚拟的说法, 如“使您永葆青春”等, 它不会影响到人们对产品形象的认识, 因而无伤真实性。它是一种艺术的手法, 应该是被允许的。广告中的夸张是借助想象, 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夸张, 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 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 通过虚构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 赋予人们一种新奇与变化的情趣。

Febreze宠物异味清除剂广告, 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 告诉宠物的主人们给宠物一个清洁舒适的小家。合理地适当地运用夸张手法, 也让广告显得趣味十足, 在有效传达品牌形象的同时, 也给予用户愉悦体验。

而广告创作中的“夸大”行为, 一般和艺术表达无关, 则可称为虚假和欺诈了。我们一般性地理解“夸大”这个词乃为贬义, 是为了某种目的或私利隐瞒事物原本的面貌和真相的行为。在广告创作中, “夸大”行为直接联系着夸大产品功能和功效的虚假广告的产生, 如“八次使用彻底换了模样”、“一个月减肥二十斤”, 如果使用后没有达到效果, 消费者就有理由认为广告欺骗了他们。事实上, 这些言之凿凿的东西, 已经超过了艺术表现的界限, 进入到广告形象的层次。消费者相信广告是在对他们进行承诺, 而承诺是要兑现的。所以, 广告可以夸张, 但务必不要夸大。

艺术表达传播真实情感

艺术的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的是感情因素, 审美就是主体与美的对象不断交流感情产生共鸣的过程。艺术有传达感情的特征, “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这句话已表明了感情因素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在表现手法上侧重选择具有感情倾向的内容, 以美好的感情来烘托主题, 真实而生动地反映这种审美感情就能获得以情动人, 发挥艺术感染人的力量有一个具有深入的消费者洞察的实例, 是英国耳鸣协会倡导社会捐助的公益广告。在这则广告中, 抽象的耳鸣病症被广告制作者演绎成一种具象的表现, 生动而富有感召力。

广告标题:这是一些我们从病人头颅里取出的东西, 苍蝇、飞机、钢锉、铃铛、哨子等, 耳鸣病患者需要我们帮他们驱除这些恼人的“噪音源”。

广告正文:我们知道一位女士近30年来, 脑子里一直有人在煎火腿。我们知道一位先生, 他想到的唯一宁静之处是马达轰鸣的机场。我们知道一位小姑娘, 她希望有人能接听在她耳畔彻夜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这些人没有疯 (虽然他们中间有些可能有精神病倾向) , 他们没有致命的疾病 (虽然他们中每年都有五六人试图自杀) 。他们被一种鲜为人知的“耳鸣 (Tinnitus) ”症状困扰着, 这个词的拉丁语本意是“铃儿响叮当”。简单地说, 耳鸣就像汽车内部被损坏一样, 人的大脑“听到”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声音。最近, 有位来自肯特郡海德镇的女士给我们寄来这样一首诗, 描述了她所听到的声音:“铃儿恶毒向我鸣, 没有休止没有停。没有赐福安眠曲, 唯有敲头吵闹声。”今天英国耳鸣协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资金。我们治疗耳鸣的研究耗时久, 资金需求大。如果您愿意帮助我们, 请尽您所能给我们捐助。捐资寄往伦敦WCIF6AH, Gower街的BAT (协会简称) 。或者, 如果您使用信用卡, 请拨打01-3878803 (转208) , 可以直接通过电话捐助。仅此一回, 不断响起的铃声将是耳鸣患者期望听到的。

这种真实的来自目标受众内心体验的创意, 在表现手法上虽然超越了常规 (那些物件不会真的跑到人的脑子里) , 但却表达了消费者真实的感受。

所以, 广告的真实性要和艺术性完美结合, 必须要达到情感上的真实, 情真, 蕴涵真情实感, 以真情动人, 以真情感人。从理论上讲, 情感是抽象的, 无法“物证”, 但人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抒情对象、抒情环境和个人的生活经验判断其情感的真伪。

注释

创意表达 篇10

关键词:剪艺;创意表达;引导策略

一、在剪艺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1.剪艺活动游戏化,促进幼儿的创意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剪艺教学的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内容。

在大班《环保小卫士》这一主题里,我设计了一节《美丽的草原》这一剪纸课,在活动之初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原来青青的草原被破坏了,牛儿羊儿没有了家和食物,它们特别需要小朋友的帮助,希望小朋友帮助它们重新建造美丽的家园。这样,孩子的爱心都被激发了出来,纷纷拿起小剪刀,帮助牛儿、羊儿剪小草,盖房子,一会儿美丽的草原又青青绿绿了。所以说,将游戏作为教学活动实现的途径,不仅可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给幼儿带来快乐。

2.剪艺活动主题化,帮助幼儿创意联想

平时我们组织开展的剪艺活动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节教学活动中或者一个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不断地练习一种剪艺作品,以满足幼儿剪艺技巧的掌握,以前我们在《过新年》的活动中,通常让孩子们尝试剪出不同的窗花,来让幼儿探索不同的折法可以剪出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局限了幼儿的创作想象,让孩子们一听到过新年就联想到了窗花。在经过调整之后,我们创设了过新年的主题环境,在语言区中我们提供了一些过新年的视频和图片,让幼儿先了解剪纸与哪些传统的新年习俗有关,然后布置了不同的区域,有制作新年灯笼、装饰新年礼物、新年树、放烟花等等,并将这些作品进行组合呈现,布置出新年的场景,营造出浓浓的新年气氛。

3.剪艺材料多样化,满足幼儿的创意需要

在传统的概念中总是将“剪”和“纸”联想在一起,不仅局限了老师的活动设计,也限制了孩子们的创意表达,其实可以尝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材料进行剪贴活动,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去发现、去探索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剪贴,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剪贴创作,我们发现了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剪贴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也给幼儿带来许许多多的乐趣。大班的幼儿手指逐渐灵活,有一定操作剪刀的能力,我们发动幼儿及家长,与他们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各种食品、糖果、鲜花、烟酒、服装、文具等的包装纸、商场的广告宣传画、各色塑料制品、泡沫、海绵、毛线、布头、皮革,还有各种树叶、棕叶、竹笋壳、花草,蔬菜叶、茎、根、花、果,以及瓜果皮等自然资源,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最熟悉的生活、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幼儿双手巧妙的加工,变成一件件漂亮的美术作品,这时幼儿心情愉悦,增强信心不断地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二、在剪艺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创意表达的引导策略

1.打破常规传统教学,提升教师创新理念

首先,老师在教学理念上也要有所改变,不再是以老师先示范,孩子们模仿操作来完成一件作品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的时候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幼儿,让幼儿大胆动手,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作品是否成功,幼儿在尝试之后、感受之后自然会得出结果。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创作的结果,而应尽量用一种倾听、微笑、接纳的态度去鼓励幼儿积极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允许孩子的行为超出标准,对幼儿的创新更要给予鼓励、支持。

其次,我们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大班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根据这一教育建议,我们将活动室的环境进行了调整,减少传统剪纸作品的呈现,让幼儿不会因为传统剪纸难度大而望而却步,而是在墙面上设计了贴近幼儿的小怪兽剪影,将幼儿熟悉的窗花演变成怪兽身上的花纹,让幼儿从愿意参与剪艺活动到喜欢参与剪艺活动。

另外,我们还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社区资源,请精通剪艺的传统老艺人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剪艺技能,同时我们与老艺人一起探讨适合幼儿的剪艺作品。我们还组织教师一同参观各种剪艺类的展览馆,从大师们的创意作品中获得灵感,运用到大班幼儿的剪艺活动当中。

2.提供幼儿遐想空间,充分调动创意兴趣

为了让幼儿觉得剪纸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技能操作活动,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首先将剪艺活动室的布局进行了调整,摒弃了局限于传统美工剪纸活动的框架,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创设了富有情境性的区角活动”,结合语言和认知,我们设计了“剪纸大图书”,将儿童故事变成了一幅幅的剪艺作品,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体验剪艺的奇妙,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初步感受纸与多种材料相结合可以变换出很多想象不到的事物。

在剪艺活动室中我们还饲养了各种小动物,如蚕宝宝、金鱼、小乌龟等等,让幼儿边观察动物的特点并用写生的方式,提供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创意表达。如:剪一段弯弯的扭扭棒可以变成一条蚕宝宝;圆圆的盘子可以变成乌龟的壳……在这样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大班幼儿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在探索区域“剪一刀、剪两刀、剪三刀”中,我们只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纸张和剪刀,让幼儿没有模仿、没有框架地自由发挥,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在背景墙上。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在一张平铺的纸上剪一刀变出三角形,剪两刀变成尖顶小房子,都是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图形。在老师的提醒和指导下,孩子们知道原来不一样的折法,剪一刀也能变化出不同的造型。

3.搭建分享交流平台,激发幼儿创意表达

在每次剪纸活动结束时,我们为幼儿创设“讲讲我的剪纸作品”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孩子们在介绍自己作品如何剪的同时,不但发展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在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还学到了别人的剪纸方法,为幼儿再次剪纸创作积累了经验。如:在一次剪艺活动中根据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蓝色的手帕还能变成什么,有的孩子说能够变成小袋子,有的说能够变成一条小鱼,有的说能够变成一颗爱心……幼儿们的想法五花八门,接着我就让孩子们开始动手操作,结果在活动中几乎没有一个幼儿的作品是相似的。可见要让孩子的创造在剪艺活动中多种多样,同伴的分享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实践中发散性剪纸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更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而且还让幼儿感受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姚华.让孩子在剪艺活动中迸发创造性的火花[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

[2]毛一帆.开展剪纸活动,培养幼儿创造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9(1).

作者简介:严胤玥,女(1987.10—),本科,就职于徐汇区五原路幼儿园,研究方向:不同年龄段剪艺活动的实践研究。

创意表达 篇11

1 纪念性场地类型和发展

从纪念性场地的起源来讲, 不能判断最早的纪念性景观构筑活动诞生于哪个国家, 这是人类自发的一种意识行为, 从人类文明史开始遍出现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无论是玛雅文明的高台式金字塔, 还是复活节岛上的雕像, 都记录下了人类对纪念性的探索。人们为了纪念而创造, 也为了创造而纪念。它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对地域文脉的继承, 也是人类文明创新的起源。在国外, 尤其是欧美国家在纪念性主题雕塑的营造和理论指导上都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优势, 很多经典的案例, 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纪念性景观大师, 如林璎 (Maya Lin) 劳伦斯·哈普林 (Lawrence Halprin) 、丹尼尔·里布斯金 (Daniel Libeskind) 。

而在中国纪念性场地的发展更是从未间断, 古老陈旧的庙宇, 佛法洞天的禅院, 缅怀过去的烈士陵园, 到今天各类遗址公园和科技成果展等, 都不难看出国内的纪念性场地主体性的研究一直在向前发展。在纪念性场地的实践方面, 我国古代最早带有纪念性质的实践活动是从构建陵墓开始的。最具代表性的是秦始皇陵的营造。除了修建陵墓外, 修建塔寺, 石碑等也是我国古人进行纪念活动的形式之一。到了近代, 纪念性场地的主题雕塑或者构筑物的创意表达手法才变得多种多样。

纪念性场地常用于纪念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或是具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纪念性景观多种多样, 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纪念性景观更深层次的归纳和总结。本论文从4个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主要是以纪念对象、空间类型、以及形成过程为依据, 对当代纪念性景观进行剖析与设计手法的探寻 (如表1) 。

纪念性景观在众多的景观类型中有着特殊的属性, 属于文化景观范畴, 无论是生成创造或表达感知, 都具有文化景观的特性。纪念性景观被赋予内涵和意境, 相比较其他类型的景观, 多了一份内涵, 多了一份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情感。

2主题雕塑创意表达理论依据

我国纪念性场地从最初的陵墓、祭坛等传统景观建筑发展到现在, 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也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 所以本文要研究纪念性场地主题雕塑创意表达方式, 就必须以纪念性景观发展为理论依据, 结合中国传统的建筑学、景观植物学理论、环境心理学理论、当代美学等, 来探讨怎样通过一种形式和语言来展现主题雕塑从而满足当代人们的纪念性情感需求 (如表2) 。

3 主题雕塑表达形式研究

主题雕塑的表达方法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多种设计手法并存, 共同作用。纪念性场地内大部分都是以多种表现形式设计而成, 以组或者是场景性主题雕塑的形式出现, 当然也有符合场地的浮雕、圆雕、凹雕的出现, 主题雕塑的创意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每一种经过表达都能形成一定的纪念性主题, 烘托整体的氛围。

纪念性场地的主题雕塑主要是表达人们对于过往事物或人物的纪念。而最主要的就是场所精神, 这是大于任何形式表象的, 它可以没有使用功能, 没有审美功能, 没有效益功能, 但是必须达到纯粹的人类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纪念性场地主题多种多样, 只有充分理解在场地空间、精神、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的提炼设计, 才能够达到具体性场地纪念性主体氛围。

4 结语

人们为了纪念而创造, 也为了创造而纪念, 纪念性在人类历史情感的轨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现了人们对于过去的无限怀念与追思, 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而主题雕塑是场地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其重要性不可忽略。当代中国景观主题雕塑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一般的雕塑作品只追求作品自身的艺术性和完整性的不同, 在时间、空间、文化内涵和形式上没有与雕塑布局的城市空间环境形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与系统。希望本文通过对主题雕塑的创意表达方式研究对纪念性场地整体空间、精神、文化氛围的主题营造提供一些有理有据的理论性指导。

摘要:纪念性在人类历史情感的轨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现了人们对于过去的无限怀念与追思, 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园林景观作为纪念性物化形式的一种, 其外在形式不仅承载了纪念的意义, 并且能够将这种纪念意义通过主题雕塑、空间布局、环境营造、文化提炼表达出来。本文通过主题雕塑表达形式与纪念性对应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为纪念性场地内主题雕塑的创意表达方式提供一个可循的规律。

上一篇:情商教育下一篇:非环境类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