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管理改革

2024-10-21

国库管理改革(精选12篇)

国库管理改革 篇1

一、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是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前提条件

国库现金管理是在国库资金归集管理的基础上, 围绕资金的时间使用成本, 通过明确每笔现金的支出和收入情况, 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量, 以最大程度降低国库中闲余资金的库存率, 最大程度提高国库资金的利用效率, 充分发挥国库闲余资金额外增值作用, 有效降低财政赤字等一系列财政资金运作与管理活动的总和。

从发达国家的做法来看, 虽然各国国库财政资金管理方法迥异, 但是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建立了单一的国库账户体系, 以提高财政资金归集统一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多个子账户组成, 例如零余额账户、专项财政资金拨款账户、特别调拨资金账户等。通过归集管理国库资金, 能够在宏观层面提高国库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率, 有效避免一些部门存在大量闲散资金, 另一些部门却要发行高息国债募集资金的情况发生。

从我国具体情况来看, 随着国库体制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 国库资金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改革之前, 我国财政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账户上, 由部门自行保管、财政主管部门审批使用。由于缺乏资金节约意识和考核制度, 各部门对资金管理存在严重浪费和低效使用行为。这必然会导致国库资金利用效率严重偏低, 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1998年以后, 我国开始启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改革,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 我国国库资金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库现金管理逐渐受到了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国库管理体制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

(一)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对现金管理的影响

1.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国库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加强国库资金管理, 有效提高国库资金资源利用效率而专门制定的管理制度, 它包含国库管理人事编制、部门设置、职责范围以及监督管理等内容。国库主要管理业务和职责有: (1) 归集国库资金, 主要有三种归集方式:本地入库, 统一入库, 自取汇缴; (2) 国库资金主要来源有:中央财政收入专户、地方财政收入专户, 央地两级财政征收账户; (3) 国库资金的调拨; (4) 国库资金明细的调整:出现工作失误需要修正, 改变财政征收方式或对象, 调整上缴税收额度, 对超出计费款项代征附加费, 以及财政部规定的其他专项工作和管理职能; (5) 财政资金的给付和拨付, 即“财政拨款”, 它是根据不同的政府部门资金使用计划, 拨付流程和管理规定, 将财政资金支付给申请部门。

当前, 财政资金管理部门缺乏资金效能管理动力, 职责缺位, 使得财政资金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亟待解决: (1) 国库运行的效率比较低。传统国库管理体制下, 由于制度设计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 直接影响了公共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 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2) 不利于财政监督。在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上都有所体现。 (3) 国库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国库作为财政资金的直接管理者, 应该不断增强资金节约利用观念。但是在传统国库管理制度下, 由于没有体现出这个要求, 直接削弱了宏观调控功能效应。

2.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对现金管理的影响

传统国库管理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与缺陷, 导致国库现金管理效率十分低下,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不利于分析预测现金流

在传统的国库管理体制下, 财政资金由不同的部门分割管理, 零散分布在多个商业银行财政专户中, 这类财政账户中的资金与国库账户没有直接联系, 也没有设置余额管理制度。因此产生了一系列财政资金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例如财政资金周转效率偏低、资金调拨速度较慢等问题, 从而降低了对财政资金运动预测准确性。

(2) 不利于加强现金流管理

传统财政资金入库和拨付方式, 是通过税务、海关等征收机关开设的财政专款账户来进行的。在这种资金调拨模式下, 财政资金周转较慢, 大笔资金滞留在各部门在商行开设的财政专用账户上, 严重影响了资金综合利用效率的提高。

(3) 不利于国库现金余额的投资和缺口的弥补

在传统国库管理体制下, 各部门掌握了一定的财政资金周转权力, 为了赚取时间差带来的利息收入, 许多部门倾向于延迟资金支付时限, 导致财政资金运动存在较大粘性;另一方面, 在各部门专项账户里滞留大量财政资金的同时, 政府国库中经常会遇到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只得寻求发行国债来募集资金缓解财政资金支付压力, 显著增大了国库管理成本, 也增大了国家财政赤字。

(4) 不利于与货币政策协调一致

传统国库管理制度下, 财政主管部门很难全面掌握各部门财政资金支付、周转和库存量等信息。在信息不全面的情况下, 财政主管部门很难审时度势制定各种财政资金政策, 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二)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

1.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现状

当前, 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拨付资金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2001年, 我国启动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人行、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 出台了一套完善的改革配套计划, 包括: (1)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2)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措施已经出台, 并且得到了执行。 (3) 建立高度统一的财政资金归集利用管理制度。

2. 对国库现金管理的影响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制度得到落实之后, 财政资金账户设置以及收支缴纳和拨款形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大幅度变化, 对传统国库管理体制的弊端进行了合理修复。首先, 包括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等所有的政府资金统一进行管理, 提升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灵活性, 降低了闲散资金的搁置成本损失;其次, 政府资金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国家不必像以往一样提升国债的发行量来募集所需资金, 降低了利息支出。第三, 通过严格的部门预算制度, 有效控制财政支出在中间环节的过渡, 提升资金调拨的透明性, 保证国库现金流得到科学预测。

三、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模式以及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

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目标一共有六个内容:第一, 对政府资金收支的现金流进行控制, 降低闲散资金量。第二, 严格展开对闲置资金头寸的管理。第三, 现金管理工作围绕当期货币政策目标展开。第四, 严格展开对政府资产负债表和风险的管理。第五, 现金管理工作与债务管理政策协调。第六, 支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需要保证, 以维持政府的稳健形象。

(二) 目前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对国库管理的影响

1. 财政存款计息是我国目前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

财政存款计息这一模式的建立是受现代国库投资管理原则推动的。现代国库投资管理原则首先强调资金的安全性, 其次追求资金的流动性, 再次追求资金收益。国库资金有政府性质, 其来源包括国家向全社会征收的税收以及发行的国债。国库资金的最终归属是政府各类预算项目, 资金的安全性自然要放在首位。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存在时间差, 临时性沉淀的国库资金因此而形成, 由于是短期资金, 因此资金的流动性亦是重点需要保持的要求。只有国库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得到了保证, 才能够追求资金的赢利性。

2. 对国库管理的影响

中央银行将利息支付给各级财政, 这种现金管理形式将对国库现金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 增强了各级财政部门对资金利用率的敏感性, 加强了理财意识。其次, 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顺利实行的基础和保障。再次, 现有财政体制对国库管理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人们银行利息低于商业银行的利息, 导致部门财政资金脱离国库, 资金流向商业银行, 并且政府部门能够对这部分资金自由支配, 国家预算无法对其进行约束, 加强了他们维持原状的行为倾向。

(三)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制约因素

1.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尚在建立与完善之中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 将财政资金集中起来, 是国库现金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初始条件。当前,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处于发展和变化过程中, 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 有的地区甚至还没有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整个体系尚需完善。

2. 财政国库部门短期现金流预测机制尚未建立

国库进行现金管理, 其效率建立在科学而准确的现金流预测上。现阶段, 我国还缺乏可靠的短期现金流预测机制, 当天收入的资金第二天又划拨出去, 资源配置和管理上的成本较高, 应付未付的现象较多, 严重阻碍了国库现金管理的效率。

3. 征收机关和商业银行数据集中的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全国大部分省市的国税、海关、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等机构都达成了地 (市) 级的征收和退付数据集中的要求, 现阶段, 地税机关也在朝这一目标努力。然而, “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构筑模式依旧是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运作的原则, 导致数据信息离散性较高, 而征收机关和商业银行数据集中的优势未能有效发挥。

4. 我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还存在一些政策、法律、法规障碍

自1981年相关规定出台以来, 对于国债而言, 始终采用的是年底发行规模管理, 人大对发行额度进行审核并批准, 其指标具有强制性, 既不能减少也不能超越。这一制度要求限制了短期国债发行机制的实施。另外, 我国法律法规没有对国库资金进入商业银行或货币市场获取利益的行为予以准许, 实际上是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和监督权体制不完善表现。由此可以得知, 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要顺利开展, 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的障碍必须尽快扫清。

四、结论

(一) 注重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的机会成本, 开展国库现金管理

现阶段, 我国应投入相关的人力、物力, 尽快建立国库现金预测、预警分析模型以及动态分析模型, 保证其可操作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为国库现金管理全面开展打好基础。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要重视国库现金流统计和分析工作,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并做好预测工作, 提升现金管理的效率和融资的准确性。

(二) 畅通国库资金运行渠道

为推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们应当吸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去粗取精, 推动金融电子化的目标尽快实现, 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为主体, 各级各地银行网络系统为协调配合的庞大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 确保数据集中目标的实现, 纳税人能够自由决定将税款注入不同的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将这一部分资金存入中央银行国库单一账户;国库综合考虑用款单位的要求, 能够实时将资金划拨到相关地点的用款单位, 整个过程具有高度的畅通性。

(三) 进一步规范零余额账户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管理办法》顺利推出之后, 将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力度。定位零余额账户的性质, 保证其能够在《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则制度的有效管理之中, 提升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 孝义市规划的国库直接办理财政资金支付的创新模式, 同样具有一定的操作意义。这种创新模式减少了支付流程, 国库部门直接和单位对接, 消除了国库部门和代理行“零余额账户”开展清算的环节, 精简了操作流程;其次, 大额支付系统上线之后, 提升了异地支付的便捷性;再次, 对于资金的支付和流动, 国库能够实施全程监督, 降低资金运作的风险和压力。

摘要:我国在未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之前, 国库资金不是统一管理的, 而是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门财政账户上, 这就导致国库资金流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 为了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政府只能通过发行国债券的方式来募集资金, 这又会显著增大国库资金管理成本, 违背了政府理财基本原则。国库制度改革之后, 原来分散保管的财政资金全部归集到国库, 国库闲散资金规模显著增大。一方面存在大量闲散资金, 一方面各地政府还在发行高息国债券, 这种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提高国库闲散资金利用效率, 首先要理清楚国库现金管理与国库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国库管理体制对国库资金的影响机制, 并全面分析了目前国库资金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关键词:国库现金管理,国库管理体制,零余额账户管理

国库管理改革 篇2

政国库改革

摘要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关键词账户管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往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财政资金的收付管理制度未做大的调整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长期实行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现象为此一些地市也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过多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综观每一项改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并的审批程序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康运行

一是规范审批和备案程序对行政事业性单位银行账户的设臵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一定要有申请报告严格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凡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各单位一律不得随意开立、变更或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经财政局审批备案后行政事业单位持财政局的批复书才能到人民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库管理系统把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凡是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账户一律不拨付财政性资金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采取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以及人民银行逐个核查的形式多管齐下实施清理整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清理整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求新开或保留原银行账户必须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严格按文件要求办理有关手续二是允许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以纳入集中支付的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作为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三是按照政策允许设立专用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允许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具体指基本建设资金单位住房资金单位设立党、团、工会、食堂以及其他需要独立核算的专项资金四是不允许设立临时账户因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发生业务收支的应在机构办公室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账户中单设账页核算

2、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全程监管、责任到位财政、审计、监察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管过程中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按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或对批准开设、变更、撤销的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财政局审核、备案的和逾期不年检或在年检中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停止

对违规单位拨付财政性资金并依法给予相关单位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综合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收付和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调控能力在财政系统应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即将原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包括各级预算安排的各项财政资金账户如财政扶贫专户、预算周转金户等;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账户如社保基金专户、国债专户、基建专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名义设立的基金及专项资金专户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户等全部移交到国库部门集中管理各项财政专户资金在保持原资金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国库部门统一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和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账户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财务资金安全运行

账户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印章管理因此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账户管理过程中财政国库、单位财务部门应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

一是对公章、印鉴使用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印章的保管分别由分管该项业务的负责人保管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二是对印章使用的职能要明确部门专用章主要用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往来拨款专用章主要用于预算内、预算外以及专户资金的拨付

三是落实印章保管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对业务印章的管理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违反印章管理制度而发生的一切后果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过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账户管理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相互牵制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会更加有保障

三、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目前在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目前财政内部开设的专户过多过滥、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做到单

一、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后核算与管理脱节等)致使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为了不影响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顺利推行笔者建议今后从以下方面加大银行账户管理的力度

(一)进一步研究银行账户管理问题不断增强国库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

1、明确账户性质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协商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以及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

2、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则上预算单位只应有一个零余额账户即财政资金在到达最终用款人之前保留在国库或预算外专户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历年结余以及往来款项业务的发生财政部门还必须为预算单位开设专用账户核算此类资金当然也有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联合一些商业银行违反规定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等从而出现改革中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的现象因此国库管理部门要建立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

3、杜绝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成为必然趋势完全可以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地支付到位没有必要设臵过多的财政专户各级财政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臵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逐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

(二)完善资金监控有关办法措施构建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1、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应改革特点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实施范围、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使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完善改革体制下“现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单位支出行为

2、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减少授权支付内容结合政府采购实施范围的“扩面”将有关采购资金及时纳入到直接支付范围对于目前授权支出范围中金额较大、符合集中支付条件的转账支出可改用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3、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力量通过支付系统软件进行电子自动监控如在支付系统软件中输入相关政策、制度、财务规定等设定条件设臵程序由电脑自动审查筛选后再由工作人员再次审查还可在系统中设臵程序对同一单位不同账户之间的财政资金划转行为进行控制可从技术上杜绝随意划转财政资金、逃避监控的行为

4、将所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账户纳入国库监控的范围预算单位每支付或收入一笔资金财政部门都能够随时监控特别要加强对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参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将单位所有存款账户的款项纳入集中支付(单位工

会账户以及医保收入专户等特殊专户除外)该账户只作为一个临时的收入过渡账户单位不能通过该账户提现或转账到财政指定专户外的其他账户单位使用资金时必须先由单位将款项转入财政指定专户再由财政根据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额下达指标给单位单位编制用款计划财政下达额度后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从而达到对单位所有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银行账户管理与日常财政业务工作衔接的机制杜绝单位与银行的违规现象

要尽快改变当前银行账户管理与财政业务管理的脱节状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建立衔接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财政部门内部要建立银行账户管理的协作机制各业务处室对所分管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时银行账户管理部门要积极协作主动提供被检查单位的有关银行账户资料

二是财政部门要建立对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进

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凡单位上报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必须先经过一定程序进行检查核实确认属于财政审批过的银行账户时方可办理备案和拨款手续

三是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检查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互通情况实现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管理和执法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管理的互动

(四)建立现代化管理银行账户业务审批系统实现财政、单位、银行一体化管理

现行银行账户管理方式大部分是手工操作的对单位究竟开立了多少账户不能一目了然为此建议建立一个全面的、完备的、细致的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详细、清楚地掌握单位银行账户情况对单位银行账户资料进行全面实时监控二是实现对预算单位上报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进行合法性审查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保障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与日常财政业务的有机联系提高银行账户管理的工作效率四是纳入国库

国库管理改革 篇3

一、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收入组织力度

面对“寒冬”般更为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努力克服复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通过多方协调,保证一季度开门红和收入过半。紧密联系经济发展态势,大力加强同各部门的联系,搞好协作配合。通过联席会议制度,更多地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我市财政收支基本走势做出准确判断。主动与税务、人行等部门配合协作,坚持以财税联席会议为平台,共同探讨、解决收入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较圆满地完成今年第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开门红和半年收入过半等既定目标。

2、强化预算执行分析,注重内容深度。预算执行分析是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内容也越来越细,结合实际实现了由只有特点分析向特点、形势、预测、措施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解析的转变。做到了与行业挂钩,从企业层面找根源。

3、深入源头摸情况,积极开展基层调研。一是做好乡镇财源建设情况调研,重点对沙洋、掇刀和漳河新区多年来的财政体制、税源结构,辖区内各乡镇的发展特点和财源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条基层财源建设方面的建议和思路。二是开展行业调研,为挖掘税收潜力。根据领导要求,牵头组织协调调研专班对房地产、住宿餐饮、水泥、铁路等行业税收进行调研,形成统一的专题材料,给领导当好参谋。

二、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支出管理精度

自2013年1月1日起,对市直预算单位的专项拨款均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进行支付,市本级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资金99694万元。

1、完善国库动态监控体系建设。一是健全监控规则,新增有关提现控制、支出方式控制、收款人控制等有效监控规则15条。二是健全监控流程,指定专人专岗负责监控事项,对于违规支出及时与预算单位沟通督促整改,涉及的审批事项,1小时内批复到单位。

2、开展预算单位支出事项检查。3月以来我们对15家预算单位就银行账户情况、大额提现及公务卡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为下一步规范预算单位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的相关管理工作打好了基础。在检查过程中,对预算单位公务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公务卡开卡不规范、实际使用率低、公务消费未完全按结算目录执行等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公务卡使用提供基础信息,引起预算单位对公务卡相关工作的重视。

3、开展地方财政对外借款清查。按照省厅统一部署,对我市所属县市区财政的财政对外借款做了全面清查。截止2012年底,我市总预算会计账面暂付款余额103652万元,按借款单位、出借时间、审批情况、签订协议,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一是借款时间年代久远,给清欠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二是借款单位偿还观念淡薄,借款回收困难;三是省厅预拨挂暂付款时间长。

三、规范日常工作,科学量化工作深度

1、账户管理制度化。为了进一步规范对预算单位账户管理,方便预算单位办理业务,拟定《荆门市市直预算单位账户管理补充规定》,对预算单位新开设、变更和变更零余额及特设专户账户操作流程作了补充,对单位具体需要提供资料作了详细说明。让预算单位办理账务业务更加明白清楚,避免无谓的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让财政对账户管理上有章可循,提高了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账务核算规范化。一是完善专户账务系统建设。在核算内容中增加了收支明细科目,细化核算项目,具体将收入细分为利息收入、基金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存款也细化到各银行定期、活期存款。二是修改非税帐套设置,非税资金财政专户(即原预算外财政专户)按照《财政部关于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后涉及有关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要求,将往来资金专户会计核算从预算外资金账套中分离,单设账套,重新设置新的会计科目。三是加强专户定期存单管理。在清理归并财政专户的基础上,将原散存在市直各商业银行的存单分基金性质分批进行归并,减少存款银行及存单数量。

3、决算管理流程化。为进一步加强市直部门决算管理工作,明确财政局内部决算管理职责分工,规范部门决算管理程序和行为,制定《市直部门决算管理工作规程》。在财政总决算方面,今年开始进行真实性核查,完成总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管理、主要指标一致性、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线下平衡数据账表一致性以及纸质决算报表数据一致性等核对事项。

4、资金清算无纸化。6月1日起,预算内资金的纸质单据不再在财政、人行与商业银行间之间传递,标致着真正意义上的清算无纸化操作的实现。

四、狠抓作风建设,加快提速提效速度

1、抓财政基础工作。认真收集上传基本信息,财政基础信息主要是与财政工作紧密相连的各种数据和基本情况。为抓好财政基础工作,一是领导重视,定岗定职。在建立内控机制建设基础上,厘清每个岗位职责,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分工合作,整理上传。针对基础信息上传要求,全中心人员进行工作分工,大家通力合作,上传信息120余条。三是专人负责,定期维护。为保证此项工作的延续性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长期定期维护。

2、抓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中心干部的综合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技能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氛围。二是强化中心日志管理,借助中心日志系统,督促人人记日志,有益于任务进度自查,团队沟通与协作,工作时间统计,干部忙闲监查等方面。三是坚持例会制度。

3、抓服务质量提升。一是做好服务承诺。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中心承诺对待办事人员礼貌友善,对咨询问题者耐心解释,回答问题准确全面。对手续不全的要讲清全部缺漏内容,以便办事人员办理业务。二是限时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实现实时批复用款计划和额度,提高资金支付速度。通过修订财政拨款流程,简化程序,限时办结,资金审批拨付驶入“快车道”。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篇4

1、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一是预算编制项目较粗。自从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后, 我国预算仍沿用原来的编制方法, 预算项目没有细化, 很多单位和地区在编报预算时, 项目级次还没有具体到子项和子目。这样, 财政部门在具体操作中仍然无法有效的实现监控。第二是预算编制时间较短, 导致预算过粗, 时间较晚。根据《预算法》可等预算通过复杂的程序最终到用款单位时已是5月。这表明, 国库单一账户上半年的收支没有根据相关规定批准后进行的预算的, 这就和“依法理财”的国库改革制度相违背了。所以, 国库管理在执行依据和相关程序上都有不规范性。

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制度, 由于法律法规制定时间较早, 在广泛性和深度层次上表现出局限性;大部分已过时需更新修订。在现行国库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中, 最新的《预算法》也是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因此, 迫切需要有关部门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制约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工作, 详细制定有关细则, 促使国库改革依靠法律来得以完善。

3、网络信息建设不够发达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要有快速的信息交换和处理能力, 这样擦能发挥我国国库单一账户高效和准确地运转。事实证明我国由于软件的条件约束, 而使得计算机信息化处于滞后的局面。

二、完善我国国库管理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实现国库管理的网络电子化。电子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 除电脑信息部门外, 还涉及人事、财会、资金组关部门。为提高工作效率。各部门明确分工, 各司其职。资金组织、财会、信用卡、信贷等部门负责提出需求, 信息电脑部门则根据这些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各个地区间互助协作, 提高全省金融机构的电子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实践证明, 电子化建设只有提高整体水平, 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服务功能,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加大培养新型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各个地方上的相关国库要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一方面可以相应的拓宽基层国库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水准, 另一方面又可以更新基层国库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 通过这些相关的培训, 真正打造出一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集合整个管理、监管、调研、分析数据等为一体的新型管理类复合型人才。

3、加快国库立法进程, 健全国库制度为改变目前国库法规不健全的现状, 应制定一套强化国库工作并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体系, 强化法律约束。应在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的基础上, 按照金融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及国库工作的新变化, 尽快出台《国库法》。同时, 制定与之配套的具体规定, 更好的提高国库职能, 快速修订《预算收入退库管理办法》、《税款征收大厅管理办法》、《国库库款拨付管理办法》等法规, 进一步明确我国国库体制和各级国库机构的设置原则, 赋予各级国库相应职责和管理权限, 确立各级国库在政府资金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

4、实行有效监督, 提高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的能力国库资金风险防范是金融风险防范的组成部分, 是建立金融安全区不可忽视的阵地, 也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操作程序, 结合不同岗位的性质, 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 不仅事前、事中有监督, 而且事后也有监督, 彻底把国库各项工作控制在所允许的范围内。另外, 针对每个风险岗位、每个环节的风险易发点, 签订岗位责任状, 确定风险责任, 如对拨款、退库等实行双人控制、分级审核、定期检查, 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 严格手续、严格制度, 按责任制的规定操作执行。

5、加速国库向单一账户方向改革, 发挥国库应有的职能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 按照我国实际的国库发展现状, 规范财政内部的配套改革, 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深化综合财政预算改革, 将所有预算外资金全都纳入银行国库核算范围, 真正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一使用和管理, 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国库在国家预算中的执行和监督作用, 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 单一账户必须设在人民银行国库部门, 所有财政收人都要进入国库单一账户, 所有的最终付款都必须从国库单一账户中支付。财政部门不能另外成立专门的机构, 并在商业银行开户, 将财政资金划出国库, 将库款的具体支拨游离于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监管之外。

6、注重国库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实效, 发挥好国库的反映职能深入开展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和调研, 是对国库会计工作的具体反映和要求。国库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国库与财政、税务、银行之间联系密切、信息灵便的有利条件, 利用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 结合实际工作, 加强对国库前瞻性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等问题的研究, 以便指导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 使国库统计分析真正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掌握财政资金动态提供有力依据。当然, 国库信息采集渠道的畅通、采集数据面的扩展也有赖于国库监管职能的加强。

参考文献

[1]覃发艳.建议引入国库支票改进国库资金集中支付模式[J].会计之友, 2008 (23)

国库管理改革 篇5

一、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可行性意义

(一)可以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了保证财政预算工作的有效展开,我国传统的县级财政预算进行支出的单位相对较多,所以相关部门想要进行财政拨款需要经过很多机构的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拨款工作变得复杂。据多年来的实践工作表明,我国财政资金长期存在于中转环节位置,直接造成工作效率极低的不良情况,而在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有效的减少了预算中间工作环节所使用的时间,对我国财政资金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大大的提高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于我国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强化资金的安全运行效率

探究传统的县级财政国库管理一直采用将资金拨入到预算单位的账户中的方法,但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极大的财政风险问题,最主要表现在人为因素上,因为很多预算单位中的领导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常常无法把持,进而出现挪用、截留资金的不良现象,不但造成资金使用效率极低的情况,还为我国财政带来极大的资金浪费情况。但是进行县级国库管理改革之后有效的改善了传统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人为风险,还极大的改善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如何有效实行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一)推进财政支付效率

县级财政国库一直都是管理单位工作最基层的实施单位,所以财政部门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其他安排改变的情况,但是传统的资金支付要通过层层下达,既要申报又要等待批复,最后才能真正实现业务的办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还耽误了财政拨款的使用效率,所以新时期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向提高财政支付效率工作转变,结合单位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减少财政支付的中间环节,直接交由清算银行进行工作办理,实现财政资金支付的简单快捷,而县级财政国库资金也实现了直接带动用款单位的工作效率,保证了国家资金的及时有效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具有积极地影响意义。

(二)强化财政资金运行

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现代国库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闲置问题一直较为明显,很多资金都没有发挥其真正效益,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了限制性因素。所以新时期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不断强化完善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相关管理单位要强化财政管理观念,在保证正常工作资金需要的基础上将剩余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将财政国库的资金紧密联系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了财政管理的双重效益,发挥资金的最大利用价值。同时要强化财政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工作责任意识,既要掌握会计电算相关知识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先进技术,还要强化自身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建设,最终促进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三)完善国库监督机制

想要保证县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我们必须强化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机制,例如可以在财政管理内部建立必要的内审制度;强化资金使用审核标准;加强对相关财政银行的网点监控;设立专门的设计部门等等,通过以上这些监督机制的建立为财政国库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还能有效的避免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人为安全风险,保证国家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电子信息技术在国库监督机制建设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技术支撑,所以作为财政管理单位要充分将这项工作进行落实,县级财政国库管理涉及到财政、国库、预算以及相关代理银行等,所以要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对这些工作进行全面的整合,在这些单位之间进行网络设置,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各个工作单位之间对财政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对财政支出进行全面性的审核工作,有效的规避了资金运行的风险问题,保证我国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转。

三、结语

代理乡镇国库改革趋势探讨 篇6

关键词:代理乡镇国库 趋势

由于基层人民银行只设在县(区)域一级,因此乡镇国库一般由人民银行委托当地商业银行或信用社代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代理乡镇国库对乡镇级预算收支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国库业务发展的不断加快,代理乡镇国库业务日渐萎缩,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受到一定的质疑。本文以海南省代理乡镇国库模式为例,对乡镇国库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一、现行代理乡镇国库的基本情况

(一)代理乡镇国库业务开展情况

1、业务范围。目前,海南代理乡镇国库的业务类型主要包括非税业务和库款支拨业务。以往代理乡镇国库的主要业务税收业务已基本上收到市县级征收,并通过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实现电子扣税直接集中收缴到各市县人民银行国库。另外,有部分市县非税收入也集中匯缴到市县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非税收入汇缴户”,按旬或月划转给人民银行国库。乡镇支出业务基本上是手工实拨,主要是社保支出和教育、文卫等专项经费支出,乡镇人员工资经费、行政经费基本实现了市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2、运行模式。目前,海南各市县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模式可以说是各不相同,在“乡财县管”改革前,代理乡镇国库一般都采用“传统模式”;“乡财县管”改革后,各市县代理乡镇国库根据财政体制改革开展程度的不同,主要采用了“上收模式”和“撤库模式”。具体来看:

(1)传统模式。代理乡镇国库实施“传统模式”的大都是未实现“乡财县管”的市县,其特点是“一级乡镇政府、一级乡镇财政、一级代理乡镇国库”,代理乡镇国库一般都设在当地乡镇的农行或信用社网点。

(2)上收模式。实施代理乡镇国库“上收模式”的主要是已经实施“乡财县管”改革的市县。其特点是原有设在乡镇的代理国库上收到县级的商业银行(农行、工行)或农信社来代理,一般是一家商业银行或农信社为几个乡镇国库开设库款户,代理几个乡镇的业务;原有代理行已没有履行职责,已弱化为履行经收处的职责。

(3)撤库模式。乡镇国库实行“撤库模式”的特点是不再设置乡镇代理国库库款户,将原有乡镇代理国库库款户的余额全部转入到县级人民银行国库库款户,乡镇收支业务全部归并为县一级的业务,也就是说,乡镇相当于县级的一个预算单位来核算。

二、代理乡镇国库各种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传统模式

在“传统模式”下,由于代理乡镇国库设置在当地乡镇,所以乡镇政府、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用款比较方便,乡镇财政与代理乡镇国库联系比较紧密。但这种模式下,弊端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代理乡镇国库受制于管理和人员等多方面原因,对国库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制度形同摆设:如按国库制度要求配备2-3名专职国库人员的制度难以落实,并且从事国库人员大都为兼职人员,不能完全履行国库岗位职责。二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如与征收机关对账流于形式,与当地财政部门的会计资料交接手续不全或未办理,存在风险隐患。

(二)上收模式

在“上收模式”下,好处一是适应“乡财县管”改革的需要,二是县级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人员配备和会计基础工作要好于乡级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对其集中监管也更为有力,国库资金风险会相对有所下降。但“上收模式”下,也仍旧存在弊端:一方面,国库监管职责履行仍不到位,商业银行或信用社由于其“企业”身份的制约,在代理国库业务中难以真正履行监管职能,财税机关在观念上视代理乡镇国库为普通商业银行或信用社,没有接受代理国库监管的意愿:如代理乡镇国库在库款支拨时缺少监督制约机制,既没有同级财政部门提供的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计划报告,拨付专款或预算外单位时,也未要求财政部门提供相关的文件,大额拨款不经审批而办理的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由于一家代理行往往代理几个乡镇的业务,代理乡镇国库工作量会增加,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库款支拨业务没有实施集中支付,所以乡镇财政要经常来回奔波,乡镇财政与代理乡镇国库的联系不太便利。

(三)撤库模式

实行代理乡镇国库收回人民银行经理的“撤库模式”,人民银行无论是在履行国库职能、服务地方政府等方面都较商业银行或信用社具有较大的优势,表现在一是国库资金在人民银行高度集中管理和相对封闭运行下有利于提高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力度和信息透明度,维护财政资金的安全;二是人民银行国库拥有先进的电子化系统,收入入库和库款支拨时间有效加快,有利于提高国库资金的运行效率。但弊端在于人民银行县市支库人员本来就少,将原有的乡镇国库的业务都集中起来,必然会增加工作量,因此,人民银行县支库能否承受乡镇国库集中后的业务压力将是关键。

三、代理乡镇国库改革的方向

根据以上对代理乡镇国库各种模式的利弊分析,可以看出“传统模式”比较落后,已基本不适应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需要;“上收模式”是实施“乡财县管”后一种过渡期的做法;而“撤库模式”则是乡镇国库发展的最终目标。总行国库局也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逐渐收回代理国库由人民银行直接经理。总体上来看,乡镇国库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取消“传统模式”,鼓励推进“上收模式”,条件成熟的促成实施“撤库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库机构改革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而改革的,因此,乡镇国库改革的进程将视各市县“乡财县管”改革的开展情况而定。

(一)上收或收回代理乡镇国库的必要性

1、乡镇国库业务不断萎缩。随着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的取消以及我省国库电子化进程的不断加快,TIPS电子缴税已基本取代纸质税票,各市县乡镇国库的税收业务已集中到县人民银行国库统一收纳。在这种情况下,乡镇国库的收入业务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非税收入业务,而很多市县又逐渐把乡镇非税收入也直缴国库,因此代理乡镇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支出业务上。代理乡镇国库业务不断萎缩,乡镇国库存在的价值越来越难以体现。

2、代理乡镇国库“代而不理”。代理乡镇国库虽然是国库的最基层组织机构,却不能完全履行国库职责,尤其是国库监管职责。由于代理机构可以从代理业务中获取一定的收益,除了显性收益如代办手续费、国库存款收益和资金拨付手续费;还有财政部门由于国库业务的存在,将其基本户或其他财政性业务也放在代理国库等隐性收益。正是由于这些利益的存在,代理行普遍把财政部门作为一个重要客户来经营,根本无法有效履行国库监督财政库款的职责,国库资金风险也无法有效防范。

3、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在“乡财县管”改革的不断推进下,由于乡镇财政的预算执行职能很多集中到县(市)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各市县纷纷在财政局内部设立专门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各乡镇的财政收支业务,比如万宁、保亭等市县,这就要求乡镇国库也随之集中到市县级,原有乡镇国库职能自然被取代。从我省的情況看,上收或收回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市县都是实行了“乡财县管”,由当地政府和财政推动而改革实现上收的。

4、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一是随着国库3T系统的建设,代理乡镇国库分散的、小规模的手工操作显然不适应这种集约化、规模化、基于高科技处理手段的全新的国库业务体系的要求。二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最终发展目标是将各预算部门、单位及相关部门在商业银行开立的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账户集中于人民银行开立的单一账户中,代理乡镇国库不符合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长远要求。

(二)代理乡镇国库改革的步骤

1、短期:上收到市县级商业银行或信用社代理,有效防范制度和人员风险。短期来看,将代理乡镇国库上收到市县级商业银行或信用社代理是可行的,一是代理国库上收,适应了财政体制扁平化的需要;二是代理国库基本在农行或农信社系统内变更,业务变动不大,操作性更强,财政部门容易接受;三是便于人民银行集中监管,上收后,人民银行监管和年审的对象缩减到1-2家,相对容易监管其业务。

但代理乡镇国库上收到各市县后,人民银行需要督促代理行履行好国库职责,一是制定相应的代理国库业务操作管理办法,提升代理行的内部管理水平,确保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要求代理行加强对相关国库制度的学习,规范代理乡镇国库业务的账务处理。三是提高代理行对国库监管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代理国库职能的含义,加强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切实履行代理国库的职责和权限。

2、长期:收回人民银行经理,切实履行经理国库职责。

(1)可行性。随着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政策、技术和财税部门外部环境的完善,可逐步探索将代理乡镇国库收回由人民银行直接经理。从政策条件看,经理国库业务、组织管理各级国库工作是国家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人民银行多年积累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也为人民银行集中经理国库奠定了基础。从技术条件看,随着“3T”(即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系统的上线以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行,目前人民银行电子化系统已具备了税收收入和财政库款支拨的信息化条件,极大地缓解了代理国库上收人民银行后的国库业务压力。从人民银行县支行的发展定位看,县级人民银行集中经理国库既符合建立国库专业管理机构的需要,又适应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能转换的要求,同时也巩固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县支库的监督作用。

(2)难点。一是从体制上看,“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国库”,只有财政体制先行,将乡镇财政纳入县级财政管理,乡镇国库才具备收回人民银行经理的条件;如果由人民银行去推动,可能会遭遇到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的阻力。二是从乡镇财政电子化程度看,乡镇财政拨款实现电子支付直接影响着乡镇国库上收至人民银行后国库部门所能承受的业务量压力。目前,没有实施“乡财县管”的乡镇财政所基本上都是采取手工支拨方式;实施“乡财县管”的乡镇财政所,使用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FMIS)进行支拨业务处理,但没有与人民银行国库联网共享拨款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民银行拥有非常先进的3T系统,也无法发挥电子化系统的优势,凭现有的县市支行国库人力无法应付乡镇集中后的拨款的庞大业务量。三是从人员来看,存在数量和素质上的实际困难。如果“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所使用GFMIS实现支拨业务的电子化,并与人民银行实现支出联网,那么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国库不会增加太多工作量,现有国库人员数量基本足够,可能对一些乡镇数量较多或乡镇支拨业务量较大的县市,需要酌情增加1-2人;同时县乡国库业务集中后对国库的监管要求相应提高,这就需要国库人员从“核算型”转变为“核算管理”型,对县市国库人员素质将形成新的挑战。

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改革之初探 篇7

关键词:国库现金,管理,改革

近年来, 随着财政预算收支规模的扩大和国库库款余额的增长, 全面推动国库现金管理, 已成为深化国库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发布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标志着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但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则仍处于理论探讨阶段, 为积极探索省级国库现金管理运作机制, 降低国库现金管理的机会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007年, 甘肃省在全国首次尝试开展了国库现金管理试运行, 并取得一定成效, 尤为重要的是积累了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一些有益经验。

一、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基本表述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是指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原则, 充分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下, 有效地管理财政部门内部和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涉及短期国库现金流和现金头寸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它既不同于地方财政部门直接投资生产经营领域从而获取收益的做法, 也有别于依托预算单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模式, 而是由地方财政部门直接有效控制和管理国库现金头寸的财政活动。实质而言, 就是通过财政自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来实现地方财政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严格来讲,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既不属于完全的财政管理, 也不属于纯粹的货币管理, 而是两者的揉合, 是联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纽带。它由地方财政部门发起并发挥主导作用, 通过财政活动的一系列具体表现形式, 充分借助和利用债务管理等金融市场工具, 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率, 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以实现国库现金管理本身及宏观调控层面的目标。

二、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必要性分析

(一) 有利于提高国库存款收益水平, 增加地方可用财力

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将国库资金投向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或者进行国债回购等操作, 相对于目前国库存款按活期存款计息的做法, 可以使同量国库存款按照市场化原则获取更好的现金收益。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获取高额利息现实收益, 不但有效盘活国库沉淀资金, 实现国库资金的保值增值, 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同时, 从财政支持经济发展、解决民生保障、加大公益项目投资等角度看, 不仅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还将新增利息收益自然转化生成新的财力, 无疑对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在现实当中也必将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和公益事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 仅就利息水平这一收益基础层面来看, 在不增加税负前提下增加了财政收入, 开辟了新的财源渠道, 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自饶”的理财新境界。

(二) 有利于促进国库存款管理, 提高国库存款安全性

当前形势下, 由于国库存款利息收益相对较低, 国库现金的流出渠道又非全面可控, 难免造成地方财政部门曲线寻求提高财政国库存款收益, 甚至渐次绕开政策障碍, 通过加快拨款进度等手段将国库资金转向商业银行较高利率存款的局面, 在国库管理体系外谋求高额收益, 客观上必将造成已经沉淀为库款的财政资金, 在高额利息驱动下逐渐无序流向商业银行账户, 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不仅加剧国库资金安全的隐性风险, 而且形成货币政策作用正常发挥的梗阻。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财政部门为追求“超额”利益采取“暗箱”或是“变相”操作, 使国库资金在较为完善和健全的制度框架内, 按照目标要求和理想进度从国库单一账户可控地流入商业银行账户, 或是逆操作。不但有利于强化中央银行经理国库职责, 也能确保财政资金在国库和商业银行“双轨制”资金管理中安全运行。

(三) 有利于放大财政资金效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07年试运行中, 甘肃省按照“财政支持金融、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 财政首先扶助银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确保银行体系保持充裕的流动性, 增强银行资金实力, 继而通过合理引入竞价机制, 引导和激励商业银行逐步加大对省政府确定的重点行业及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授信额度,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同时, 通过金融、货币及利益传导机制, 不断延伸和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与企业的良性发展。按照货币乘数效应原理, 以投放10亿元国库资金为例, 该笔资金被金融机构吸收后, 若新增贷款转化为银行衍生存款, 剔除存款准备金后, 可再次增加银行可放贷款额度, 理想状态下, 10亿元银行存款最高可产生贷款额度为:S=a/ (1-q) =10亿元/[1- (1-13.5%) ]=74.07亿元 (注:a为初次现金投放规模, q为银行可贷资金率) , 即10亿元银行贷款最多可产生7.4倍的放大效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 理论上可使金融部门产生贷款收入74.07× (5.31%-2.25%) =2.2665亿元。再以期限一年为例, 在不考虑贷款放大效应的情况下, 10亿元国库现金银行存款转投贷款除直接增加税收外还可满足甘肃省近百家优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带动当地国民产值增加逾10亿, 创造税收2000万元以上。

(四) 有利于国库现金流分析预测, 提高财政理财水平

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 可以通过利益的引导, 提高地方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执行的科学性和监督的主动性, 合理安排和控制预算收支进度, 促进地方财政部门积极、主动地对国库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预测, 通过规范操作, 确保国库资金保值增值, 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同时, 客观上还对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内规范化管理、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及加快财政部门与国库间的信息系统横向联网等工作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可行性分析

(一) 国库存款收益率偏低是促使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成为现实可能的直接动因

目前地方财政国库存款的唯一收益是人民银行对国库资金按活期存款计付的利息收入。随着地方财政国库存款的不断增加, 对国库存款进行主动管理, 提高国库资金存量收益, 已成为各级财政部门的基本目标和现实需要。例如, 以2008年6月人民银行公布存款利率为准, 按总额投放40亿元, 其中:15亿元三月定期存款一年操作三次、15亿元三月期和半年期存款结合一年操作一次、10亿元一年定期存款的“一揽子”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模式计算, 可获得的利息收入为:L=[15× (1+3.633%/4) 3-15]+[15× (1+3.633%/4) × (1+4.185%/2) -15]+[10× (1+4.554%) -10]=1.3187亿元。而40亿元资金若存放在国库, 则仅从人民银行获取利息0.288亿元 (40×0.72%=0.288亿元, 注:0.72%为2008年6月人民银行国库活期存款利率) 。即, 投放40亿元资金进行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操作, 可增值1.0307亿元。

(二) 国库现金流快速增长和库存高位积聚运行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创造了空间

地方财政国库存款余额规模不断抬升的趋势, 尤其是一般性存款, 即可由地方财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安排支配使用的部分, 余额总体水平处于较高层次时, 不论是对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成熟性还是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货币基础都创造了较为成熟的现实空间。在2007年试运行基础上, 甘肃省在理论研究中选取GDP指标作财政收入、支出的自变量, 再将收入和支出的回归模型代入下式:预测期国库库存=基期国库库存+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 , 设X为季度GDP, K为预测期国库库存现金, kt-1为基期 (前一期) 国库库存现金, 抽取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GDP和国库库存季度数据进行分析, 最终得到GDP与国库现金余额的关联模型:

K=0.64kt-1+0.029X

该模型说明了预期国库现金规模与当期GDP高度相关, 并受其影响显著, 同时, 还受前期国库现金存量水平影响。由于该模型建立在前3年省级国库现金流量和存量历史数据基础之上, 用以预测未来国库现金存量规模及变动情况, 可以肯定, 在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总体稳定的情况下, 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

(三) 国库现金流入、流出时间上的非对称性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可能

从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看, 收入计划的强约束性保证了收入的时间均衡性较好, 也保证了国库资金收入流动的充裕, 而支出随用款规模、资金调度等原因波动较大, 这种收支流在时间上的非对称性, 为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暂时性资金结余。就近3年甘肃省本级国库现金流量看, 3月、11月和12月出现收支负缺口的可能性比较大, 且收支负缺口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 其他月份一般保持在收支正缺口。

(四) 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客观上增强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运作的意愿

随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行, 原来设立在各预算单位、存放于各商业银行账户中的财政资金大量回流和沉淀到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在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和流通量的条件下, 从促进地方经济和金融发展角度考虑, 商业银行必然也有支持和参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积极性。

四、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 地方政府理财观念仍较落后

传统观念认为, 财政国库仅仅是对财政收支进行会计核算和收纳支拨的机构, 注重收入的及时入库和支出的严格约束, 对国库现金管理过程基本没有控制, 尚未建立完全的国库现金管理概念, 对国库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缺乏了解。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将国库现金管理等同于商业银行存款获益, 并没有认清国库现金管理的本质和深层价值。

(二) 财政风险防范手段尚不健全

当前地方政府投机冲动强烈, 通过开展国库现金管理, 可以达到减少国库沉淀资金, 充分保证资金的流动性, 改善政府现金流入和流出, 获取现金投资收益的目的。但关键问题是如何避免地方政府以投资之名行投机之实, 即如何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将风险降至最低, 使得地方利益及其冲动在一个合理、合规的框架下进行, 尤其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初期, 往往更易发生因投资冲动而蒙受巨大损失。

(三) 投放现金规模预测难度较大

国库现金流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客观上,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预算执行缺乏硬约束, 加大了预测难度;主观上, 目前预测手段单一, 更多依靠人员历史经验判断, 预测效果难以保证。同时, 预测结果满足统计需要的多, 注重表面数据的多, 往往容易造成模型中置信区间偏大、预测精确程度反而偏低。此外, 国库现金流量预测还要融入地方税收情况以及财政支出项目、结构、进度和程序等诸多要素, 要取得较为精确的预测结果难度很大。

(四) 质押保证问题

一是质押物的选择问题。根据当前各类记账式债券的信用资质水平, 如何科学划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质押物的参考品种, 按质押物信用资质等级、流动性状况合理划定不同品种的质押面额比例;二是质押物的获得问题。当前, 所有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 (以下简称中登公司) 挂牌流动的债券, 法定持有人均为各商业银行总行, 如果实施商业银行存款操作, 如何解决参与分支机构合格质押物的提供方式和途径的问题;三是人民银行债券托管账户设置问题。当前, 仅人民银行总行在中登公司系统内设有债券托管账户, 如何解决人民银行省会分支机构在中登公司系统内单设一级托管账户进行质押债券份额划转的问题。

(五) 人员素质问题

随着国库资金规模不断增大, 推动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成为当前及今后财政国库部门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业务, 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各省多数业务人员对国库现金管理的理论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远不能满足实际操作需要, 特别是对统计、计量分析方法在经济和金融业务中的运用水平较低, 是阻碍国库现金流量分析预测水平和实务操作质量提高的瓶颈。

五、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尽快出台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首先, 中央对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应有明确规定性文件, 以便地方财政国库部门根据实际, 逐步试点和启动国库现金管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其次, 地方财政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应加快制度、模型、分析等理论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再次, 要全面推进制度建设, 在中央关于地方国库现金管理规定性文件出台的同时, 地方财政部门应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办法和措施, 奠定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的制度基础。

(二) 统筹设计运作模式, 稳步推进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改革

由于地区间财政收支状况差异较大。因此, 地方财政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工作切忌“一刀切”、一哄而上。要在财政部的指导下, 坚持地方服从中央的原则, 兼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根据地区财力和资金规模, 从方案设计、制定到实施, 按照“以省为单位, 先易后难、先粗厚精、先地方试点后全国推广”的原则, 循序渐进、稳步推动、走向成熟

(三) 适应宏观调控政策, 避免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政策的冲击

地方开展国库现金管理会使国库资金从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净流出而产生的基础货币替代性和扩张性货币政策释放效应, 为避免和尽量减小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对区域内或全国货币政策及货币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和影响, 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应尽量在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或者扩张时期稳步推进。当中央紧缩银根, 要严格控制国库资金投放量, 通过有序实施, 防止大量国库资金在短期内集中进入货币市场从而对货币政策造成不利影响。

(四) 建立健全运作监控机制, 确保地方国库现金运行安全

国库现金离开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进入金融体系和货币市场运行后, 国库资金便游离于财政常规监督之外, 存在潜在的资金风险。虽然国库资金管理的实施必须以等额或者更高比例的债券质押为前提, 但仍需创新和建立国库资金运行监控机制, 包括:财政部门定期向人大、政府汇报;人民银行要监督国库资金投放市场后的流向、规模;审计部门审查国库现金管理安全防范和收益入库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库司.国库现金管理基础与实务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财政国库支付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篇8

各地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做法不尽相同,但主要内容基本一致,可以概括为“一建立、两直接”,即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银行账户。

2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的主要做法

2.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人员遴选、启动资金、办公场地、硬件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专门成立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此项工作。

2.2 积极进行筹备,启动改革试点

初步选择确定第一批试点单位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政策宣传,认真做好解释协调工作,努力化解各种阻力,提高预算单位对改革工作的认识,推动了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展。

2.3 清理银行账户,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为了严格控制和规范试点单位的银行账户,促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实施,对试点单位原有银行账户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除设立上级明确规定的粮食补贴专户和社会保障基金专户外,不得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外开设新的帐户,从而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了财政资金运行机制,规避了财政管理风险。

2.4 完善制度体系,推进规范化化建设

为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有章可循,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订了《预算单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规程》、《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特殊事项审批暂行规定》,以及《工作守则》、《岗位责任制》等业务和日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了国库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3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

3.1 提高了财政资金运作效率

财政资金都集中在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统一管理,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简化了财政拨款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有效解决了财政资金多环节拨付和多户头存放的问题。

3.2 规范了财政预算执行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以部门预算为基础,遵循“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操作原则,将原来对支出预算的总额控制变为对每个预算项目的精细控制,确保了财政支出能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减少了预算执行的随意性。

3.3 促进了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了财政资金监控管理,从机制上杜绝了无预算指标的拨款,约束预算单位自行调剂项目资金,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从而促使各预算单位重视和加强预算编制工作,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4 增强了财政资金运作的安全性

国库集中支付软件准确记录了各个单位预算指标及财政支出信息,支出透明度大大提高,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支付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和疑点,能够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核查,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杜绝了不合理支出发生。

3.5 提高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后,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或是财政授权支付,都必须先有用款额度,在预算指标内根据用款进度申报用款计划,同时按项目用途办理支付,克服了过去预算单位在用款方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培养了单位精打细算和增收节支意识,提高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4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1 预算单位经费多头管理,用款计划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预算部门的指标下达、计划审核、额度批复等环节繁多,周转时间长,缺乏规范性、科学性,不便于预算单位业务开展。

4.2 财政资金计划额度和实际用款额度到账不同步,影响资金支付效率

财政资金计划用款额度和实际款项到账不同步,财政下达计划部门不能把用款额度(尤其专款户用款额度)同时下达给代理行和支付岗位,支付岗位虽然能在系统中接收到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计划,但将支付令送达具体代办银行时,具体代办行却往往尚未接到上一级代理银行的额度到账通知,既影响资金支付,又影响资金对账。

4.3 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力度仍需要加大

一是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二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三是需要建立国库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银行账户和各项拨款实施内部检查;四是需进一步强化财政外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投诉制度,及时受理预算单位投诉,处理和纠正违规问题等。

4.4 基础数据不健全,信息系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系统功能不够完善。二是信息记录不够完备。三是支付系统软件稳定性较差。网络及支付系统经常出现故障。

5 完善国库管理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5.1 进一步推进预算改革

将所有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从而使国库收支真实反映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

5.2 加大集中支付的财政监督力度

提高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规范财经秩序。进一步严格制度执行,统一经费开支标准,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奖金、差旅费、会议费等经费的开支标准执行,对违规的单位要减少其相应预算指标,遏制违规现象发生;提高发票真伪的辨别能力,要做到主动和税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税务发票的使用及变化情况,坚决抵制假发票;对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方面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凡因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5.3 努力提高直接支付的比例

政府采购是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的重要前提,政府采购规模越大,财政直接支付的额度就越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显。要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办法,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实行政府采购,把游离在直接支付执行范围之外的采购项目和工程项目纳入到直接支付中来。

5.4 加快国库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

要加强“金财工程”建设,推进财、税、库、银等部门信息通联,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处理中心,实行财政、税务、代理银行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形成由事后控制转为全过程监管的稳定、安全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为提高财政性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各级各部门应不断加强国库支付制度管理。本文就以某省国库管理改革为例,初步阐述了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主要做法、目前取得的成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国库管理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01年.

[2]财政部办公厅.财政改革探索与实践,2002年.

国库管理改革 篇9

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的前身是县级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后,更名为县级国库支付中心。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得到了不断地改革和提升,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国库支付中心涉及面广、任务重,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反映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薄弱的环节,阻碍了我国财政政策的推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国库收付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促进支付中心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只有对管理制度加以改革和调整,才能使得国库支付中心能够处于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

(一)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不够规范

资金的统一支付是集中支付的体现,财政资金的基本要素是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由于当前的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不规范和不完善,预算依据的不充分、预算批复的迟缓、监督的不全面等等一些的预算现况层出不穷,使得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中预算内资金的集中支付,无法满足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要求。

(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信息系统是促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注入时代活力的催化剂, 支撑该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的技术基础。目前建立了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为核心,连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单位、代理银行的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但是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由于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网络直接支付虽然快捷和方便,但增添了很大的风险因素;信息系统建设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等等的一些问题都亟需改善和解决。

(三)资金支付过程复杂,支出不够清晰

现阶段,大多数的财政资金支付以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申请单为支出依据,整个支付过程程序复杂,支付手续繁琐,存在工作进度与资金供应之间的矛盾,因此预算单位往往一次性地提取大额现金备用。在拨付资金的去向、用途方面,存在模糊、混杂的现象,没有清晰的规划和说明,这就使支付中心在审核时没有依据可区分和鉴别,不利于县级国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审核和统计时的尺度也不好把握,使得集中支付制度难以进步,县级国库资金管理难度增加。

二、关于完善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的途径

为了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国库收付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促进支付中心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我国政府采取了诸多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比如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实行部门预算、推行政府采购等,这一制度的实行,可以防范财务风险、规范预算收支、遏制腐败。以下几点将说明如何完善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保证其能够处于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设施,深化管理制度

当前的法律法规政策中已经出现很多规范的管理条款,但是在许多细则上仍然有待补充和完善,具体来说,要明确每个部门在财政资金支付以及监督等方面的职责,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且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改革各部门预算编制的布局,细化编制,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都比较明晰;全面的检查和整改现有的预算科目,配合我国现行的科目体系的同时与国际惯例接轨。

(二)转变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建立与完善财政业务大平台等网络信息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其发展活力的来源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为提高相关人员对该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宣传该制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积极性;其次,为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及工作的顺利开展,要通过引导和培训员工,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再者,为满足资金预算、控制、异地实时查询、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即时需求,积极参与财政业务大平台的开发建设,要建立安全、快捷、高效的现代网络信息系统,保障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使得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的发展与时代并驾齐驱。

三、结束语

总之,县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改革是推动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应进一步深化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国库收付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促进支付中心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得国库支付中心能够处于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摘要: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的前身是县级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后,更名为县级国库支付中心。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得到了不断地改革和提升,县级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制度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因国库支付中心涉及面广、任务重,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逐渐地暴露了出来,反映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薄弱的环节,阻碍了我国财政政策的推行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国库收付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促进支付中心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只有对管理制度加以改革和调整,才能使得国库支付中心能够处于一个健康、稳定的状态。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国库支付中心,问题浅析,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徐曙娜.我国国库集中收支制度研究[N].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2)

[2]陈士星.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财会经纬.2006(8)

浅谈我国现行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 篇10

1 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思考

国库集中支付是把所有的财政收入全面缴入国库, 所有支付均由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 取消了过渡账户和其他账户, 这样在不改变各部门、各单位支出权限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国家财政部门掌握支付权, 实际上形成对每一笔支出资金动向的掌握, 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收款人账户, 避免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资金动向一览无余。可以说, 国库集中支付是从源头、机制上防治腐败的治本良策, 对强化财政资金管理, 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举措:

1.1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重要的一环, 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体现了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高效性。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 提高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效果。加强预算监督制度建设, 在预算编制方案出来以后, 要通过监督机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检查和监督, 保证其不流于形式。其次, 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为了确保预算编制方案的高效执行, 事业单位领导必须充分重视起来, 使预算更具权威性和约束性。预算编制内容要求十分详细, 能量化指标的尽可能量化, 不能量化的要通过集体决议制定标准, 预算方案要层层分解, 细化到各个部门和个人, 坚决杜绝超预算或随意更改资金使用事项的现象发生。

1.2 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监督功能

一方面要规范经费支出标准。不同的地域其经费支出标准是不一样的, 财政部门应根据各地的特点与需求制定统一的标准。统一规范的标准有利于为各地事业单位监督考评预算执行提供参考, 而避免盲目攀比现象发生。监督和服务是国库集中支付的两大职能, 相关人员应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明确自身的职责, 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另外, 在支付方面授权支付的比例偏高, 所以应适当降低其比例, 实现资金的科学分配, 杜绝资金的流失与浪费, 保持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1.3 逐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

国库集中支付建立起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 财政收入一旦实现, 就会被统一纳入一个账户之中, 这样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且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财政部门对资金动向的监控, 使资金被非法挪用或占用的可能性变小。所以应大力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在国库支付中的比例, 更多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效能。另外, 对存在国库支付资金与事业单位基本存款账户混合的情况, 应清理风险, 加强监管, 尽量避免挪用国库资金现象的发生。

2 关于深化国库现金管理的思考

在确保预算支付的前提下, 采取灵活的运作机制, 使国库余额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从而提高国库资金管理效益。

2.1 尽量少发或买回债券

针对国库存款余额较高的情况, 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国家应尽量少发债券, 同时还要买回剩余期限较长的长期债券, 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债务余额和节省利息支出, 是一个非常好的降低国库存款余额的办法。

2.2 增加国库现金持有形式

财政部可考虑多种现金持有方式, 以避免给中央银行货币市场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方面是以活期存款存在中央银行账户, 以保证应急支付;第二方面是活期或定期方式储蓄在商业银行。当然, 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是最安全的, 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存储在商业银行, 为保证其安全性, 可让商业银行提供足额的抵押品, 同时还要合理分配定期储蓄与活期储蓄, 以保证国库支付的需要。

2.3 发行短期债券和现金管理债券

国库现金余额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虽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是合理的, 但可能会出现某个月份或日过低的现象, 这是有一定风险性的。财政部门可发行短期债券, 甚至可发行期限更短的现金管理债券来弥补。

3 发行短期国债的思考

我国目前债券主要是中长期债券, 短期债券发行量较少。应逐渐提高短期债券的流通量, 提高其余比重, 以降低债务总体筹资成本。逐步降低中长期债券的占比, 使其下降到一个合理的比例, 从而发挥短、中、长期债券的组合优势。从国际经验来看, 定期、大量、滚动发行短期债券是发展的趋势, 我国应当借鉴并根据国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短期债券比例。重点发行3个月和6个月的短期债券品种, 逐步形成短期债券的基准收益率, 最终取代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成为长期浮动利率债券的利率基准。

4 消除制约国库管理制度的瓶颈

4.1 明确国库管理的主体

应当明确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职责分工, 中央银行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货币政策, 掌管货币发行、外汇储备汇率和维护币值稳定等;财政部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财政政策、管理财政资金、债务以及处理国外援助等项事宜。财政部门是国库资金的主体管理机构, 国库资金的管理和运作应由财政部门来完成。一方面要确立财政部门的主体位置和对国库富余资金运作职责, 同时建议在《中国人民银行法》和《国家金库条例》4.2完善国库信息管理系统

在当前已形成的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安全保护系统建设, 扩大网络覆盖面。一是加快技术开发, 完善和优化集中支付系统功能, 建立高效、便捷的财政信息系统平台。二是完善收付监测系统, 实现全过程的监控, 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三是加快国库现金管理子系统的建立, 进一步提高现金管理水平, 杜绝盲目、低效的资金管理, 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四是加快实施财税库银收支横向联网, 实现财政、税务、国库间信息共享, 为相关部门统计分析和研究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

国库管理制度从制定到现在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 现在已经基本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其成果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 国库管理制度的问题还有很多, 需要我们不断去挖掘和改变, 这样才能使这项制度一直保持活力。下一步我们应该在国库管理制度的规范化、高效透明等方面下功夫,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周应恒, 陈伟.中国国库制度改革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 2014 (4) .

[2]陈艳清.改革财政专户管理方式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J].时代金融, 2013 (35) .

[3]樊新民, 唐卫东, 黄守成.建立我国现代国库理论体系的若干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 2012 (4) .

国库管理改革 篇11

摘 要 我国国库集中制度自改革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大大促进了我国财政改革体制的发展,使我国形成了新型的财政国库管理体系。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则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改革 对策

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统一设置的管理财政性资金流入及支出的国库的体系。即所有的财政性资金的缴纳全部由国库特定设置的单一账户进行核实,管理,同样的,国家对用款单位款项,统一由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这两种方式进行拨发,也就是预算单位使用下拨的财政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使用完的资金则直接由国库的单一账户进行保管,回收,也就是把“每分钱都用到点上”,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划,运作,更有效的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把握国家经济命脉发展趋势。西方较多国家采用这种设置国库单一账户控制财政上缴和拨发的集权化制度。

一、我国目前国库收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1.地区财政部门和基层预算部门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我国原先实行的制度是分级分散收付制度,是由财政部门,预算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分别设立的多重账户由下级向上级一级一级的上缴财政收入和由上级向下级一级一级的拨发资金到预算单位,把权限分散到各级部门,预算单位自行使用。而改革后的制度,则统一用国库单一账户进行下发,也就是预算单位使用下拨的财政资金,但见不到资金,未使用完的资金则直接由国库的单一账户进行保管,回收。这就使某些地区财政部门和基层的预算单位片面的认为这是中央集权的一种表现方式,削弱了地区政府的权利并且对基层预算单位对款项的自由性进行了控制,影响了对拨款的使用权利,因此以制度不完善,改革无意义等接口拖延,不配合国家的改革。

2.我国现行的国库法规和制度不成熟

《中央单位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中央单位财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等几个文件,只属于部门的规章,仅靠这几个文件还不能全面的规范我国的国库制度,而《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却不能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其中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在有些关键地方很容易给人造成模糊,错误的印象影响改革前进的脚步。

3.相关人员素质不高,信息网络技术无法操作

我国国库制度自改革以来,建立了财政部门,管理部门,代理银行专线联网基础上的自动化处理流程,对国库核算电算化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台阶。因此也就使各地区集中收付机构的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培训,各基层预算部门财务管理人员对改革后的业务知识,和系统信息的掌握需要进一步的学习,积累经验。而许多相关人员却抱着原先的观念不接受新的理念,对改革方案不熟练致使工作无法进行,产生纠纷。

二、推行国库收付制度的对策

1.相关部门,单位深入认识国库收付制度,转变观念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制度,所以各地区财政部门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就要剔除原先的思想,转换观念,重新认识新的国库制度。充分学习、全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自身素质,消除误解,正确的向下级传达新的制度。而对预算单位则应该正确理解新的制度,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合理的运用国家下拨的款项,把“每分钱都用到点上”,切实的落实计划项目,努力克服旧观念,积极配合推动国家的改革。

2.尽快制定和修订健全的法律,为改革的进行提供法律保证

国库制度的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所以国家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针对于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其全面涵盖各部门的权限,申请的要求,过程等管理全过程。修订原有的《预算法》,《国家金库管理条例》相关的法律和《中央单位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银行支付清算办法》,《中央单位财政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辅助新法律的修订,更好的完善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法律,科学分工,明确责任,减少纠纷,有效的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3.加强业务培训,尽早适应国库管理信息系统

定期对各地区集中收付机构的工作人员和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根本上使其充分了解改革的意义,熟悉改革的法律条文,相关制度,熟练的操作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操作效率,加强协调与配合,才能使财政国库的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丁丽君.对建立与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思考.市场周刊.2007.5.

[2]王蕾.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几点思考.中国商界.2009.3.

[3]金洁,杨柳.浅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沙洲职业工学院院学报.2005.6.

[4]岳民生.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利弊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06.10.

[5]孙洁.关于国库集中收付实现形式的探讨.财政金融.2011.2.

国库管理改革 篇12

一、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开展的意义

(一)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将在电子化改革中得到强化

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传统模式主要靠纸质凭证为最终依据,但是纸质凭证造访技术低,而伪造人员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高,传统的加盖印章已经无法确保其真实性,从而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的可信性,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由于这些年财政资金安全问题频发,很多都牵扯到了纸质凭证及公章的私人伪造案件,所以必须强化资金安全管理手段。因此推行支付电子化,采用链式管理,使用安全技术支撑,完善信任体系的有效建立,必然可以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其抵抗篡改及耍赖的能力,所以推进电子化管理势在必行。

(二)国库工作的效率将在电子化管理改革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满足节约发展的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高速上升阶段,国库财政收支数额巨大,对相关条目需要进行管理细化。仅2015年一年内国库财政就有700多万笔的资金被支出,在资金操作中均需要对每笔资金进行凭证单据的打印,然后在各个审核单位均需要“过审、签字”,所以各单位之间总是疲于单据的传递奔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还无助于效率的提升,因此应采用创新管理模式取代纸质凭证。恰巧支付电子化的存在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国库财政管理的效率、增强其服务能力、降低行政成本,值得广泛运用。

(三)国库管理制度深化改革将得到电子化改革的助力

先进的科学理念及技术是国库财政改革的基础,鉴于当前国库财政管理改革中工作效率普遍不高、信息交流障碍多等问题的存在,就必须借助现金的技术才能够进行问题的有效处理。通过支付电子化方式的使用将打破“集中式管理”下“效率”与“区域”的封锁,并借助计算机运算控制的方式将人力从核算工作中解放;同时可以提高财政、人行等之间的信息交流平等性,提高财政监管的水平,进而科学的解决清算时间缓慢等国库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四)财政信息管理水平将通过电子化管理改革进行提升

当前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大有建树。不过在基层内部的不同级别的财政部门信息孤岛、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旧非常尖锐。而采用的支付电子化管理可以将业务单据的全生命周期收入管理系统当中、将指标流业务流等集中收入电子凭证中,从而整合业务生产系统;并提出对标准规范进行统一、彻底清理信息“孤岛”的存在,从而让海量的数据汇集在一起被集中处理;还提出完善各级部门信息系统横纵向自动衔接机制,确保海量所有数据可以实现共享与处理。在未来发展中,支付电子化将成为财政管理信息化的根基,并逐渐完成全链条闭环系统的建立,所以可以看出支付电子化对国库财政管理工作的影响十分巨大。

二、在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推进中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使用现行信息系统

财政国库在工作中需要服务人民银行以及基层预算单位以及所有人民,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前财政部门、人民银行等已经建立并完善了自身独立的信息体系管理系统,所以进行改革比较困难。并且当前人民银行及代理银行采用了“一贯式”全国范围内集中部署模式,所以整改系数太高。基于实际状况,应采用创新模式及科学改革办法,基于双方交集部分下手,从管理脆弱的地方开展嵌入式优化,就以前的数字签名、安全部传输等采用封装处理,为所有类型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减少业务系统改造花费的资金,尽量采用一次改革就实现1+1>2的理想效果。

(二)所有账目都不能放过

要想满足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的基本要求,就必须投入建设配套安全设施及软硬件环境的建造,所以资金投入势必很多。此时就必须做好设计与规划,有效利用二次价值的资源,做好设备的采购,在系统改造及维护中要推行本地操作方式,实现自给自足,降低人力资本。在设备采购时必须根据国家规定进行各环节操作。

(三)做好经验的总结与管理的创新

在国库集中支付体制中推行支付电子化管理属于财政管理的创新,他涉及了很多的部门,所采用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了效果。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资金安全为条件,积极吸取国外同类优秀思想、分析其经验结果、通过创新探索的方式为我国财政国库事业改革提供发展的源动力。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支付电子化制度建设工作应得到强化

国库集中支付采用电子化管理后将改变传统财政资金支付状况,调整传统支付环境及基础,并对现有国库管理制度建设带来了挑战。首先要做好电子化基础上信任体系的重建,应以财政部等推行的支付电子化管理暂行办法为基础,对现行的内控管理、安全机制等做好重新的制定与完善,确保财政资金支付管理体系在运行时的安全等级得到提升。从而实现电子化模式与日常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并及时对原有制度规定中的审核流程、印鉴方式等进行完善、调整。确保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并在法律基础上进行财政部门与人民、代理银行等业务的办理协议的签订等。在地方也必须做好制度完善,应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条例为根本,保证“先支付、后清算”的管理体系不被打破、确保代理银行服务职能不配消减、确保预算执行责任在预算单位的主体位置不受影响。

(二)安全支撑的控件要进行统一安排、部署

为了能够保证国库、人民银行、代理银行的系统工作状态持续高效的稳定运行,采用创新型安全支撑空间的研发与应用,将有效的让三方得到良好沟通、提高彼此工作的效率。现如今,我国财政部门与人民银行在公安部的支持下已经研发出新的安全支撑空间产品,通过该空间有效的将电子印章、信息安全传输等功能进行了统一,使其能够满足所有业务服务需求。通过支付电子化的改革,人民银行下属的代理银行就必须向财政部申请采购安全支撑空间,进行安全基础设施的重新建设,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系数。在进行安全支撑空间部署的过程中需以“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为部署方针,采用中央、省级部署,下属地市级单位共享电子凭证库的方式进行推广。

(三)对代理业务进行科学的改革

在代理银行推行电子化业务系统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财政部门下发的业务要求及地方规划方针得到切实的落实。这主要是由于对代理业务进行电子化改革涉及比较深入的安全问题,并牵涉到了实体业务变更的系统调整工作,所以在进行改革中必须坚持遵守“先支付、后清算”的路径,让核心业务与电子化无缝对接。首先要建立完备的电子化管理框架,采用贯通式柜面改造方式。其次应基于贯通式的理念对系统重新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总行与所有分行得到有机统一。最终,应基于实际状况,合理创新思维,做好国库财政业务的改造工作,确保国库电子化建设得以实现。

(四)对自助柜面系统的建设进行规范

财政支付业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自助柜面系统,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充分的让财政与基层各级单位、支行无缝对接所有业务,提升资金链条管理的整体性。自助柜面业务系统从研发、设计到建造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验收工作不可马虎。在地方投入使用的自助柜面系统将不能够满足地方预算部门所提出的银行业务需求。因此,财政部门基于自助柜面业务系统国家建设要求,采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式根据地方财政部门需求针对性的进行页面设置,从而确保代理银行的自助柜面系统能够满足国家设计规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改革,将使财政资金使用有效率得到提升,强化各级部门的财政管理能力,推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得到再一次的完善。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推行中涉及众多部门及技术,所以必须以国库集中制度及资金安全不受影响为基础,通过创新研究,确保我国财政国库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经济实力与日俱增,随着国家各项英明财政政策的下发,有效的促进了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发了潜在的经济实力,让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在进行国家经济建设中,做好财政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将针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电子化管理改革工作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库,集中制度,财政,电子化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杨净,陈欣.基层国库集中支付现状与改进[J].经营管理者,2015;34

[2]叶青,吕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5;33

[3]贺灵霞.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J].时代金融2015;36

上一篇:变式训练下一篇:中职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