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模式

2024-10-27

双主模式(精选12篇)

双主模式 篇1

1引言

“软件是武器装备”, 软件的质量关系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近几年装备软件研制特别强调了软件工程化管理和软件测试在质量把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对专业的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 软件工程是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管理学等原理,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的一门综合性的工程技术学科[1-3],软件工程课程是该学科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 主要讲授如何应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指导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 课程内容涉及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性强,缺乏实际工程经验的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员为主,教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实际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出现了 “教无激情,学无兴趣”的尴尬局面。 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软件工程课程建设的当务之急。

2传统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通常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采用 “一刀切”的教学手法。 但是笔者所在学校学员来源渠道、学习能力和计算机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一概而论”的方法并不适宜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依据笔者多年从事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积累的经验,本文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环境、教学效果4个方面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1) 以教为主,学员被动听课。 软件工程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僵化,依然沿用枯燥模糊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员照本宣科,学员被动接受。 尽管教学工作者在不懈地努力,尝试改变这种局面,但是鉴于课程内容抽象、难理解,部分教员自身从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不足,不能在课堂讲授时灵活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只能就课论课。

(2) 重理论轻实践。 软件工程课程注重理论的实践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传统的教学将重点集中在基本理论的讲授上,而学生往往缺乏软件项目实践的背景,对所学理论难以真正理解,停留在孤立的概念层面上, 即使有实践也仅仅体现在某个具体技术环节,如代码编写上,没有一个整体的软件工程概念,理论和实践相脱离,教学效果不理想。

(3) 缺少支持软件工程的实验环境。 传统教学下,软件工程课程实验局限于提供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和相关的文档要求,缺少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和环境支撑建设。 因而,欠缺实际开发经验的学员容易采用非工程的方法,最终导致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 使软件工程成为空谈。

(4) 内容抽象枯燥,学员学习兴趣不高。 鉴于软件工程课程自身内容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学员容易在课程逐层递进的过程中感觉理论的“枯燥”。 而课程实验又缺乏支持软件工程的实验环境,即便进行了实验操作也很肤浅,停留于“表面”,学员在按部就班地完成课堂的“步骤”后,缺少实际的工程应用,因而对课程的理解也错误地归纳为“无用”、“不实际”。 长此以往,学员逐步丧失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畏难”、厌学情绪 。

3“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3.1“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建立“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 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 激发每个学员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求知欲、想象力、创新欲和探索精神,着重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学员在学习态度上实现从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 教员角色上实现从教学的主宰者转向激发学员探索创新的引导者, 两者的转变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时互动有机结合。 由于软件工程课程教学通常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分离,学员往往学完不能趁热打铁,练前还需反复教学,费时费力。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依托网络教学系统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同时借助网络环境将立体化教学资源引入课程教学过程,全面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化。

3.2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特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员“教”的作用,把学员与“受众”画上等号。 后者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突出的是被动接受。 而教学活动过程中,学员主观能动性是否得以发挥是判断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转变了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既体现了教员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同时符合软件工程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增强了学员动手能力。 主要特点如下:

(1) 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学员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 确立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围绕“以学为主”的中心展开,课堂内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其中,课堂外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供学员自主学习。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互促进。 理论作为实践的基础,实践作为理论的应用,两者密不可分。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提倡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真正使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既非“纸上谈兵”,也非 “无的放矢”。

(3) 突出“教”与“学”的交互。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切实肯定学员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利用网络教学系统、立体化教学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 “教”与“学”的交互,变“被动”为“主动”。

4“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实践

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以课程内容和最新前沿技术为基础,以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的创设为条件, 依据内容设定任务实验和项目实践,任务实验要求难度适中,既有利于增进学员钻研实验的热情,又有利于激发学员拓展理论的兴趣。项目实践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发为依据,强调实战。“双主互动”教学模式首次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将理论讲授与任务实验、项目实践相结合,不再严格区分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

任务实验前期由教员选取一个典型的软件开发项目作为主线,项目最好以教员相关横向项目为核心做适当修改、完善,教员对项目能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同时教学组对选取的项目进行评估,综合考量项目能否作为课程贯穿始终的“教学用料”。 对通过评估的软件开发项目依据课程标准按教学知识点划分为若干专项任务,每个任务要求相对独立,能够支撑每堂课的教学目标。 软件工程课程的课堂理论讲授部分针对划分的专项任务,就知识点进行解析, 解析过程围绕实际的项目任务, 由具体到抽象、由表面到实质、由特殊到一般,形象生动地剖析知识。 教员在解析的同时,充分发挥“导”的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学员进行多角度的交互,引导学员按步骤逐项完成。 每堂课的专项任务实验要求学员当堂独立完成,实验结果课内提交,相关的实验报告课后完成,避免实验“雷同”现象。 每个专项任务布置之前教员会就前一任务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参考答案, 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引发学员思考、讨论,甚至让学员互相纠错,加深学员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为新任务的开始作良好的铺垫。

项目实践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安排在课程末期。前期,学员已经通过完整的任务实验掌握了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开发方法与技术,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开设项目实践的目的是模拟实际项目的开发, 使学员感知真正的软件开发过程,逐渐加深工程化软件开发的意识。 项目实践以4~6人的项目小组为单位,由学员自由组合,教员适当调整每组中成员构成比例, 使每一个项目小组均能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 项目小组从教员前期调研的实战项目中选择感兴趣的或者自拟并得到教员认可的课题进行需求分析、 设计、 编程实现、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实践活动。 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每个项目小组选举产生一个项目经理,负责对软件项目的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安全等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管理,从而使软件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完成。 教员则履行项目总监的职责,指导各个项目小组的开发过程,监控各个项目按照工程指引进行,评审项目总结。 最终以每组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和阶段产品的质量对小组进行考核。

实际运用“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软件工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使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吸引学员注意, 最终达到提高学员接受能力的目的。 积极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课堂借助电子教室系统组织教学活动,与学员开展全方位的教、学互动。 同时利用校园网的便利条件,建设软件项目和测试用例案例库等丰富的案例教学素材, 学员可通过网络获取课件、案例、工具以及国内外著名高校软件工程课程资源等各种参考资料,教员亦通过网络完成辅导、答疑、作业审阅等活动。 通过教学提示、讨论交流、参考资料、学习资源、学习日志等这些课堂以外的实施延展,使学员对“已上课”的内容、框架、重点能进一步巩固提高;对“将上课”的相关信息能有所了解。 学有余力的学员, 能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继续求知,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除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外, 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能够实现知识传授的形象化,激发学员学习动力[4]。 软件工程课程知识内容方面有很多需要用图表的形式来说明,例如智能模型、用例图、判定表、软件结构图等,借助图表可以使学员直观地掌握程序的流程和功能。 教员在讲解软件测试策略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化地展示两种组装测试的过程,使学员对非渐增式、 渐增式测试, 包括后者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结合方法有深入理解,并能融会贯通。

5小结

软件工程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课程突出实践, 且综合性强。 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验环境、教学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创新性改革。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双主互动”教学模式适应课程教学改革要求。 具体表现如下:

(1) 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 “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中,以学员为主体,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真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以教员为主导,使教员的角色从教学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切实从“必须这么学”转变为“可以尝试这么学”。 当然新教学模式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50分钟之内,依据课程实际需要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展, 在确立学员主体地位前提下,鼓励学员利用立体化教学资源自主学习,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知识体系。

(2) 理论与实践并举。 软件工程课程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采用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基本是空白。 即便部分学校尝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操作也仅仅局限于理论、实践剥离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实际的工程体验。 软件工程课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提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并举,教学不严格区分理论与实践,课堂全面进机房,现学现用,边学边练。

(3) 创设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 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仅仅相当于机房,实验环境不足以支撑工程类课程的实践。 创设模拟软件公司开发管理模式的软件工程教学实验室, 建立软件工程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规范、管理工具[5]等,支持小组式开发,为学员真正实践软件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4) 课程实验激发参与兴趣。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始终贯穿“学习+任务实验”—“思考+巩固”—“项目实践+提升”的学习流程,操作性特征突出、针对性强, 学员能够在实践中体会课程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与具体体现,甚至能将每一项操作与相关理论一一对应。 显然这样的教学能够使枯燥的理论教学“活”起来,有效地激发学员参与其中的兴趣。

摘要:“双主互动”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从分析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引入“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给出了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应用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适应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要求,能够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软件工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

双主模式 篇2

一、“双主互动”英语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双主互动”英语教学模式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双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符合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即学习者从体验与理解实物的由来与反思自己的经验中主动构建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人总是将自己个人的意义带入认知世界。它强调人个凭借自己的原有经验和现实处境对事物的主动理解。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环境,以及提供条件与机会,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他们理解的规则构建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分析、说明与预测各种信息。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对象。“互动”即“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互动是社会互动理论所提倡的。在该理论看来,儿童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则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它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社会互动理论强调的是社会环境作用和以言语互动为中介的学习理论,即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由此看来,英语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的语言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统一。美国著名的外语教学法研究者里弗斯甚至认为,“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1.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系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收教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2.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互动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分析、引导,增强学生在讨论中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该模式下学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分组学习,可增加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启发,有利于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3.能够优化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教师与学生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师生双方在追求学业、社会理想、人生目标等方面的相互吸引、期望、共鸣和互补。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该教学模式的采用,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4.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英语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不断运用外语交流信息与思想感情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师生在互动中既要使用正确的语言规律,否则别人无法理解发言者的意义,同时更需要注意何时、与何人以及如何进行互动,并在运用

外语中学习与理解它的社会功能。美国著名的外语教学法研究者里弗斯指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所涉及的不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也包括理解别人的思想。而理解与表达意义正是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三、“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实施者,要积极学习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也不是一台只知贮存的电脑,而是一把把需要点燃的火把,一扇扇急需开启的大门。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是要教师把教学的舞台全部让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为“导”,即指导、教导和引导。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更是要求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和互动,作为语言教学,英语教学不能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知识为唯一目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目的语语言进行交流和思考,进行内省和反思,从而提高其英语语用能力。2.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课堂中师生活动的背景,也是课堂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要实现课堂管理的人本化。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不断拓展课堂心里环境的空间。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彼此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和价值观。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地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再者,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注重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愿意主动接近教师,敢于参与课堂互动。

3.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才能给英语课堂带来持续的活力。在创新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要力求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话题、练习与活动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从身边了解的内容开始,逐渐扩展到他需要学习但不熟悉或抽象的方面练习语言。此外,整堂课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机构,即在课的导入、进行与结束等大的教学阶段与环节上以开放式问答为主,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教学。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师提问都必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与英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才能得到学生的回应。在创新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多媒体融声、像、动画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不仅能够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练习和语言材料,而且能够有意识地创造文化信息差,迫使学生必须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才能去完成这种模式的信息交换任务。同时,多媒体直观的语言氛围能够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刺激学生的思维,使教材和媒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4.改变教学评价标准。在传统的课堂上,往往只有目标评价而无过程评价,这种评价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始终逃避不了失败的厄运,反复失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以差生自居,在学习上自暴自弃,不愿意参与课堂互动。英语新课程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有效地、恰如其分地实施和运用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让学生从教师的言词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自己的进步。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只要学生能主动参与活动,教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让每个学生都保持一份自信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教师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出现怕说错而不愿参与的心理。这样,学生就能在一种融洽民主的气氛中互动,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参考文献

哲学课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篇3

关键词:哲学 双主互动 教学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职思品课的重要内容,她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更给予智慧,使学生获得在一切领域驰骋自如的能力。但学习伊始,其抽象、深奥、玄妙的理论常让学生望而生畏,出现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效果不佳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象,笔者在多年的中职哲学课堂教学中尝试了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所谓“双主互动”就是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引导学生,影响自身,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自主提升,影响老师,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主动组合、交流参与,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良性互动,使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学相长。

一、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依据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不仅蕴含着崭新的教学论思想,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符合当代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中职德育课改的要求。

1.从教育实践观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完成了“对象化活动”到“交往”的观念转变。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从本体论出发,重新认识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主体作为实体范畴的主体概念来认识,强调了人的主体性,认为教师和学生同处于主体的地位,都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的特征。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生生“在彼此互动的同感现实中进行着生动的、充满‘人格主义态度的交往”。

2.从哲学层面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是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教学领域的具体运用。哲学教学既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特殊的实践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的理想、知识、经验、思想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和主体结构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和改造;学生在学习哲学时,不同程度地接受、融合来自教师、同学的教育和影响,促使自身思想内部矛盾转化,以达到主体性质和结构的变化。

3.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融合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将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自己的学习材料与其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加以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内容(知识)呈现给学生,并对学生学习经验能力加以了解并给予引导;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和转换,通过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消化和内化新知识,并将之结合进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建构起新的认知网络,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在量上或质上得到提升。

4.从教学实际看,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符合当代中职学生和中职德育课课改的要求。现代中职生的生活、心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变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接受能力强,对许多国内外社会问题都比较关注,爱讨论、辩论,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恰好为他们能力、心理、素质的完善提供了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

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程序

双主互动教学模式具体分为四个连续渐进的步骤:

1.呈示目标,自学探索

这一程序是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独立认识事物及运动规律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中每一课的基本要求和教材,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根据学习水平的四个层次(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制订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自学探索的要求和措施有:(1)阅读引言,把握整体。教材每一课的引言都概括地描述了本课要讲授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阅读引言,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2)咬文嚼字,理解概念。概念是哲学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概念的精神实质。(3)集中力量,把握重点。教材将众多基本概念的定义、基本原理的内容用黑体字表述,教师应在学生自学时教会他们重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4)精思善思,质疑问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精思善思,质疑问难,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程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分析能力。

2.论理解疑,交流共探

这一程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共同交流、思考、探究、论证,促使主体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包括学生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互相探讨和教师辅导三个方面。

学生在自学阶段,由于学识水平、理解能力等因素的局限,常会遇到一些难以搞清楚的问题,进而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立即给予答复,可先组织学生适当地讨论,学生通过互相探讨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有些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例如,教学“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时,学生A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计算机能模仿人的思维,它是否有意识呢?”在短暂的同桌探讨交流后,学生B运用了一个比喻反问学生A:“人们戴上望远镜可以看得更远,能说明望远镜有视觉吗?”学生A:“不能。”学生B说:“望远镜有视觉是荒谬的,同理,计算机模仿人的思维并不能说计算机是有意识的。”此时,教师可以紧接着分析:“大家知道,计算机只能在人的操纵下模仿人的部分思维过程,一旦离开了人的控制,就什么也模仿不了了。因此,就像学生B所说的那样,说计算机有意识就好比说望远镜有视觉一样荒谬。”显然,在学生交流共探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论理解疑,疑难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教师往往只需要“画龙点睛”的寥寥数语,就会达到比较理性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阶段,师生的互相问答使学生“自学”的信息得到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有目的的辅导,就会有针对地突破教学难点,排除知识性的障碍。

3.精讲点拨,结构归纳

精讲点拨是教师利用语言、板书和其他教学媒体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使知识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这一阶段是教师强化教学重点的过程,所以这里的讲是精讲,而无需面面俱到。因此,本阶段教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侧重的总结性讲解。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扼要的总结。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强调性讲解,并注意寓教育于教学之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把方法的灵活性和启发性、趣味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最后,学生对整个课时内容进行小结也就水到渠成,他们会用凝练的语言文字将学到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归纳成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将新知识的快速吸纳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双主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篇4

《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 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 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改活动因受教学手段的限制而难以有所作为。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便全面地介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成为教育创新活动中理想的平台。但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些教改则注重于整合各类信息资源, 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各种音、视频设备呈现教学内容, 体现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 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是, 这种教改仅仅是通过计算机将教师和学生联系, 仅仅是从“人灌”变成了“机灌”, 并未达到人机之间交互作用, 一句话: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

本文试图把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构建起开放共享的、无限交互的和动态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汲取传统创新式教改模式的精华, 又将“信息化”溶汇其中, 最大化地利用计算机所带来的网络资源, 以及一切视频、音频资源和各类表演、展示机会, 创造有益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校园环境;注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 教会学生学习策略, 并创造机会让其灵活运用, 从而满足“教学大纲” (修订版) 的要求,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质量的外语人才, 以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理论依据

本文提出的“双主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是依据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 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 (Giambattista Vico) , 他曾经指出, 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建构主义的先导当属皮亚杰。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基于他有关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观点。根据皮亚杰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 也非来自客体, 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 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 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 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 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建构主义强调, 学习者 (学生) 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以往的学习中, 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 依靠他们的知识能力, 可以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 另起炉灶, 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引导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 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 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以自己的方式建构事物。这一过程正好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体现出个体自我发展、协作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 以建构主义作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可以帮助我们大学外语教学实现最终的目的。

三、教学模式

本文提出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立足于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学。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他人的帮助, 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 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 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 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

根据建构主义提倡的情境性教学, 又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有五个模块构成:情景创设——问题导入——自主探究——协作讨论——评价反馈。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 体现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合作商讨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理念, 既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所带来的“一言堂”, 又避免了因过分强调学生为中心导致学生“迷航”的现象, 提倡的是一种“双主互动”。该教学模式共分为课堂和课外两大版块进行。

3·1 课堂版块

其教学流程模块如下:

第一个模块是情景创设, 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围绕探究目标, 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的情景要源于生活, 可以是自然、社会、文化的不同背景, 用以再现丰富多姿的生活现象。因此, 创设情景、适当编排具有启发性、挑战性、激励性、开放性的问题作为讨论点, 便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讲授课文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roughoutthe World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二课) 时, 我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短片, 在风景优美的热带雨林中, 群鸟在飞翔、动物在奔跑, 调皮的猴子在树间欢快的跳跃, 各种动物与大自然和睦相处, 柔和优美的音乐使这一切变得更加令人流连。学生们在看到这样一种情景时, 激动不已。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就是如何保护环境, 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讲授另一篇课文Time-Conscious Americans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一课) 时, 我开发网络资源, 为学生搜寻到一段麦当劳快餐店的情景, 顾客购买一份套餐的整个过程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学生们意识到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 立即进入到美国的文化氛围当中, 从而激发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的愿望, 提高了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增强对目的语文化的感性认识。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堂演示、扣人心弦的跌宕悬念, 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下, 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

第二个模块是问题导入, 根据每课的话题, 及情景创设的内容, 设计问题并提问。在创设情景的基础上, 自然地引导出需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播放了上述热带雨林的短片之后, 屏幕上出现以下三个问题:

1, Do you enjoy the beauty of the rain forest where different kinds of animals live in harmony with each other?What can human being do to protect them?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atement“we human being and other species share the same globe”?

3, From the movie we know that that rare spectacle bears in the tropical rain forest were once considered sacred.But now they can only live in the remote part of the rainforest because of the human being's hunting.What comments do you want to make on this phenomenon?

在播放了麦当劳快餐店的短片之后,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American have a saying“Time is money”.How do you understand it?

2.In American, there's another saying about time:“We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How do you understanding this saying

3.Are youtim e-conscious?State your idea on time?

第三个模块是自主探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发掘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并获得成果,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灌满知识的脑袋, 而是思维敏捷的头脑”。在自主探究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 自主完成具有个性特点的“意义建构”。各自任务完成后, 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 避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 为全体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潜能铺设了路径, 创设了舞台。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 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学生在网上查询时, 容易发生偏离主题即所谓的“迷航”现象, 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自学起到导航、导法、导疑、导思的作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从整体上控制和协调, 并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 帮助学生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有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 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第四个模块是协作讨论,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 让他们围绕同一学习材料, 按教学目标的要求, 进行互相讨论、互帮互学、互相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等小组合作方式, 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协作环境中共同进步。学生之间可以运用BBS论坛、在线交流和留言板等形式在网上展开讨论与协商, 并形成融合了各自研究成果的最佳方案;教师可监听、监看或参加小组讨论, 促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营造交互式教学环境。

协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友好的界面, 获取教学内容, 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交换意见, 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提高分析、综合、评价和复杂应用等认知能力, 并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第五个模块是评价反馈, 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 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并且是双向交流的过程, 学生自我评价, 对自身学习进行主动调节, 自我激励;教师则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学术评价、能力评价、素质评价和创新评价, 这种新的评价体系可以从整体上更好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 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3·2 课外版块

创设优化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将英语学习的语境从课内扩展到课外, 从课本开始, 通过光盘得以巩固, 通过网络得以延伸。从正规教学过程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大面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利用校园网、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节、电子阅览室等, 创设立体的英语学习环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建构主义指导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 这一功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师生交流, 其交互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学生与网络之间的互动。

目前我校可利用以下渠道实施课外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1) 发挥大学广播台的作用

我校广播台每次播音正好是学生课前、后最为集中的时间, 这时可以将预先录制的英语节目恰当的栏目中播放, 同学们不需佩带耳机, 轻松自在地听上一段时间

(2) 充分利用学校英语调频台

我校实施学分制后, 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6教时缩短至4教时, 在课内处理的教学内容, 比如听力, 不得不割舍, 调频台就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

(3) 切实抓好我校英语之角的各项活动

英语之角是我校学生运用英语的大好场所。同学们可以跟外籍专家、英语教师、留学生以及彼此之间交流切磋。请中外专家等举办讲座, 或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 或组织院系际的英语朗诵、演讲比赛, 或在周末安排会员观看英语电影等。让英语之角成为我们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 让我校计算机校园网为大英教学服务

校园网络将是我校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一块重要阵地。师生通过校园网进入因特网的无限海洋, 获取外语教学的多种信息。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 请专家协同外语学院, 设计大学英语教学网页, 英语教学方面的多媒体资料挂到网上, 供学生使用;

(2) 开设英语聊天室, 鼓励同学们在这个广大的虚拟空间里, 毫无顾虑地彼此健谈, 提高自己口头和笔头的表达能力。

(3) 建立BBS, 同学们可以在异时异地提出或是解答问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上讨论区等方式在网上聊天、讨论问题、发布消息, 这种互动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又能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 实现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4) 设置一个我校自己的大学英语邮件列表系统, 方便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外英语教学互动。

四、结论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 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从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到自我评价、自我调整, 学生的自主能力、竞争意识、协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非但没有削弱, 反而加强了。教师的策划、引导、帮助、评价都至关重要, 在学生的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设计者, 学习资源的组织者, 学习过程的引导者, 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尤其是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这就是“双主互动”。

新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做全方位的调整改造, 由单向的信息传递, 变为双向的信息交流。它具有情景化、个性化、智能化、多媒体与网络化的特色, 有助于将知识扩展、文化熏陶、语言与思维能力培养融为一体, 在课堂中学、在交往中学、在因特网创造的国际化英语新时空中学习。

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知识能力以及素质发展;创设校园语言环境, 与课外英语学习的多途径信息传播方式相配合,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改变高校大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教学方法单调, 课堂秩序较差, 学生参与度低, 学习动机弱化等。真正实现了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双主互动”、优化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肖莹, 李天贤, 建构主义理论与多媒体机助大学英语教学, 外语电化教学, 2002, 4

[2].康淑敏, 王雪梅, 多媒体环境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2

[3].喻建平, 岑如意, 以多媒体为辅助技术的英语课堂结构模式探讨,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2

[4].张华,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4

[5].汤燕瑜, 外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与应用, 外语电化教学, 2003, 8

[6].程卓, 田平, 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思考, 教育与现代化, 2004, 1

[7].陈俊林, 吕自新,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建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尝试, 中国电化教育, 2002, 7

双主模式 篇5

一、导入揭题

1、课前屏幕出现古诗《墨梅》,学生自由朗读。

2、(上课铃响)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3、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

4、师:是的,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板书:王冕)注意“冕”的写法:上面的曰,是由古代帽子的帽演变而来的,指王爷诸侯戴的帽子,他母亲给他取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含义你知道吗?他有没有做大官呢?

5、出示王冕简介,指名读。

王冕:元末明初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他一生清贫,不追求功名利禄,潜心诗画,过着隐居的农家生活。王冕善画荷花,尤善画梅。

6、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选自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里改写的文章,题为“少年王冕”(补全课题,齐读)

二、当堂预习,教师导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文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至读通顺。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画出相关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生字,谁来读读?

(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些生字,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指名说,描红)2.再来看看这些词语,哪一小组愿意来迎接挑战?

A生字词语:耽误 年成 晶莹 贴补 高手 孝敬 明媚 牵挂 隔壁 载着

B特色词语:早出晚归 阴云密布 青翠欲滴 争先恐后

(1)正音:年成 耽误(读轻声)

3.师:在这些生字词中有一个多音字,引出“载”: 师:在文中读zài,谁来读读这句话?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文中还有其他的多音字,我们能不能读准呢?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一天,正值黄梅时节,天气闷热,王冕放牛累了,便在绿草地上坐着。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

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我每天供你两顿饭,早上再给你两个钱买点心吃,只是做事要勤快些。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王冕怎样的童年?

4.师:王冕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贫苦的生活,后来却成为了著名的诗人、画家,王冕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谁来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王冕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表示时间的词句,分别是“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贴板书)

(指导点拨:使得课文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在读书时,要关注这些特别的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脉络。)那么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少年王冕的哪几件事?

a.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1)。(早年丧父)

b.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2~4)(板贴:家贫放牛)c.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5~6)(板贴:观荷学画)

d.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7)(板贴:离开秦家)

板书: 家贫 放牛 学画 成才

5、你如能把这几部分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先在下面练说一下。(后指名说)

四、合作探究,教师引领

师:王冕立志学画可以说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转折点,这节课,我们先来关注他“学画前”的一段经历。

轻声读读课文2—4小节,把描写王冕和母亲语言、行为的句子划下来,想想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怎样的王冕?(个体自学: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批注。小组交流:组长组织组员轮流汇报,相互补充修改。)

(一)母亲

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孩子呀,不是我要耽误你。这几年年成不好,只靠我做些针线活儿挣的这点钱,实在供不起你读书。如今只好让你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思考:从母亲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母亲的无奈、愧疚、难过)

(2)母亲在说这话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哪些词特别能表达这种心情的?(只靠 这点 实在 只好„„)(难过,无奈,愧疚„„)师:文章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的这种心情的?

出示:母亲谢了秦家,替王冕理理衣服,说道:“你在这里处处都要小心,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我牵挂。”王冕一一答应,母亲含着眼泪回去了。

师:母亲“含着眼泪”,这是无奈之下流出的无奈的泪水。除了无奈,你认为这还是一种怎样的泪水?(心疼,舍不得„„)舍不得,又不得不去,这就更无奈了,都是生活所迫啊。谁来读好这段话?

(二)王冕

1、交流第一句: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1)学生畅谈:我们觉得王冕是个孝敬母亲、懂事乖巧的人。

师:他是不是真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

王冕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愿意去放牛,其实是为了安慰母亲,不让母亲为难、伤心、难过,可见他小小年纪就善解人意,非常懂事。(2)学生畅谈:其他小组对这句话有不同的体会吗?

(3)学生畅谈:我们从这句话中还体会到王冕是个好学的人。在王冕回答母亲的话中,前后是有矛盾的。前面讲“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后面却还提到“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可见,王冕的闷得慌实在只是一个安慰母亲的理由,他并不是真的在学堂里闷得慌,正好相反,从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就足以看出王冕其实是个好学的孩子,放牛时还想着带书去读。](4)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是善意的谎言,是含蓄的理解,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揣摩。

如果请你来当一回王冕,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跟母亲说?请你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用心体会。(练读、指读、齐读)

(5)教师评价:大家用心读出了一个“体谅母亲,孝敬母亲,又不忘勤奋学习”的王冕。

(6)过渡:小小年纪,就这样懂事,真不简单,再来看看他的举动、行为,那就更不简单了。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你们又有什么收获吗?

2、交流第二句: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学生畅谈:我们还从这一句体会到王冕是个孝敬母亲的人,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我从“舍不得吃” “用荷叶包” 腌鱼腊肉留给母亲吃,看出他很有孝心。

3、交流第三句: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学生畅谈:我们还从这一句体会到王冕是个勤奋好学的人,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舍不得花点心钱,每天早上饿着肚子也要省钱买书读,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懂事,如此好学,实在是令人感动。

师引导总结:舍不得吃好的,为的是留给母亲;舍不得花一点儿钱,为的是学习。这两个“舍不得”,份量是何等重啊!来,让我们齐声赞美王冕的孝顺、勤奋。(齐 4

读第4自然段)

4、小结学法:

解读人物的精神品质,我们就要像这样透过人物的言行,读到人物的心里去。

五、巩固达标,教师测评

分角色朗读描写王冕和母亲的片段。

六、师生质疑,再生目标

十岁的王冕渐渐长成了十三、四岁的少年,他越发孝顺、勤奋。他读了不少书,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后来还成为元代有名的画家和诗人。可是你们知道吗?王冕能学画也是源于一次偶然的发现,这次发现真的只是偶然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讨。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七岁时 早年丧父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 家贫放牛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 观荷学画 到了十七八岁 离开秦家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少年王冕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勤奋好学,孝敬母亲)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走进少年王冕的世界。齐读课题——少年王冕。

二、当堂预习,教师导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文,要求:

(1)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2)“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想想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1.指名读喜欢的段落,并说说理由。

2.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王冕明白了哪些道理。

师: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王冕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谁来说,我相信大家只要认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都能知道。学生读书后回答。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能换一种说法吗? 此时,你想到了我们平时积累的什么语言? 相机出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学生齐读。

四、合作探究,教师引领

1.师:同学们,什么景色让王冕悟出了这个道理?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指名学生将这一段话读一遍,问:你喜欢这段话吗?为什么?(2)读了这段文字,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你的感受吗?(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

2.师:从你们所说的词语,我发现你们都认为这景色很美,是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它美在哪儿呢?

(提示:角度是多样的,可以从颜色、形态、写作顺序等角度思考问题)(1)美在颜色。(黑云镶着白边,湖水是通红的,山上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树木是青翠欲滴的,树枝绿得可爱„„)

(2)美在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

3、教师评价引导:有静有动的画面,最好美的自然之景。我们眼前的这美景是谁带给我们的?

王冕为什么能够发现如此美丽的景色?

是啊,处处留心皆学问,王冕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观察,热爱学习的人。谁再来读大自然这本书,美美地读一读王冕细心观察到的美景?(自由练读)指名朗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4、王冕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道——随后转念又想——

请你们读读第6小节,想想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冕?(板书:刻苦学画)同学们,王冕是怎样成为画荷花高手的?

【王冕开始画得怎么样?后来呢?你从哪儿看出他画得荷花很好?

(1)“„„没有一处不像真的。”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形象逼真 活灵活现)】

五、巩固达标,教师测评

通过努力,王冕成为了一个画荷花的高手,改变了贫穷的命运。这看似偶然的奇迹般的经历,真的是一种偶然,一种巧合吗?谈谈你的看法。

六、师生质疑,再生目标

双主模式 篇6

关键词:服装教学 双主互动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服装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服装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服装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单靠粉笔、直尺、剪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授式教学,对提高服装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服装教学效果,保证服装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和作用

1.“双主”是指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指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受教育者的能力资源;二是指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优路线,教其知,授其法,以法求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学生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性。

2.“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服装教学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统一过程,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的过程。因此,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是手段,“学”是目的。教师的种种努力、引导、示范、启发、督促、检查等,都是使学生知道怎么学,主动学,从“学会”到“会学”,逐渐达到无师自通的目的。

二、“双主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致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精讲点拨,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求得之。

2.营造氛围。导者和谐渗透,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

3.创设情景。导者为了学者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过程。

4.导学民主。导者在民主气氛中进行教学,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

三、“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单调的、规定的程式化,较生硬死板。“双主互动”教学模式体现启发诱导,灵活机动,以“导”激“学”,因“学”论“导”,导学结合。主要有目标教学法、兴趣培养法、联系实际法、设疑引导法、实物演示法。

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教学与活动的指向,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把宏观目标行为化,设计目标全面具体,既有总目标,又有每个单元、每节课的目标。注意个性化目标,既考虑“教”的目标,又重视“学”的目标,以“学”的目标来设计“教”的过程。

2.兴趣培养法,兴趣是人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培养法是指通过各种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服装设计专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以兴奋的思维状态去接受知识和技能技巧。例如,服装工艺课和结构制图课都属于实践课,频繁而枯燥的动手操作极易使学生的身心产生疲劳感,进而产生厌倦心理。

3.联系实际法,服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关联,在教学中适当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如在讲授“翻折领结构原理”一节时,先要学生观察周围人们服装的领型,并搜集几种展现于课堂上,创造一个翻折衣领的“物质环境”供大家一起讨论。

4.设疑引导法,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有目的地设置疑问,以吸引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如讲述“裙装的结构变化”一节内容时,先利用人台展示直裙、斜裙、节裙的裙样,根据这三大类裙型的特点归纳,然后设疑引导,怎样把它们相互组合和配用,同时采用各种的分割线条和造型,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裙装款式,教师列举实例并把结构图绘制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从例子中概括出裙装剪接变化的种类,并做成相应的结构图。

5.实物演示法,这是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创造直观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方法。用实物进行教学,学生印象最为深刻,体验最为具体。教学中让学生置身于主动位置,直接接触实物,记忆下来的东西将难以遗忘,产生的教学效果更好。如“常见上装疵病”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和难讲透。如果教师只是课堂上讲,学生跟着制图,由于缺乏直观性,学生只会按理论知识来生搬硬套,教学效果不会好。为增加直观效果,应把有疵病的上衣展现在人台上,让学生找毛病,毛病找出后讨论如何改正。

双主模式 篇7

关键词:现代通信网,“双主”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是依据教学认识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综合的教学结构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这一观念提醒我们必须从过去比较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通信网课程是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本身具有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多、概念比较抽象的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在长期从事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新型的“双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1 明确教学目标,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现代通信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概念,明确现代通信网的基本理论、结构组成,掌握现代通信网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于通信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种网络技术体制交叠并存的网络结构,如果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列举各种网络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况且,教学学时数十分有限,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去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不现实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主要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双主”教学模式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与“主体”相辅相成,不可偏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既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要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弊端,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要使这样的“双主”教学模式能够成功地达到教学目标,关键还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要能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精心设计教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信新技术新业务的高速发展带来了通信网的不断发展演变,现代通信网不仅包含传统电信网,还包含了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等各种网络,课程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学必须以注重基础,整合内容,加强实践为原则,在教学方案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课堂讲授式教学、问题讨论式教学和实验研究式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主要解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前提。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一方面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将内容相关的部分放在一起,采用对比的方法讲授,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课程内容涉及的相邻层与对等层、端到端与逐段链路、面向连接与无连接等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条理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先讲概念再举例的传统讲授程序,以恰当的、有针对性的例子作铺垫,引出概念或问题,搭建起从形象到抽象之间的桥梁,使新概念的建立更加迅速,更加明确。

问题讨论式教学作为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环节,主要使学生能对一些问题更加深入、更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通信网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路由选择、控制机制等关键技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多且分散的特点,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讨。允许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形成团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研究学习,也可以由学生自拟主题进行课外研究学习。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提出目标明确、启发思维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内容更深入的学习。为了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并能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在课程开始的阶段就要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逐步了解,逐步深入研究。例如:问题一、列举典型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对同属于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对比分析它们之间在设计思想、完成功能等方面的差异;问题二、列举出常用的路由协议,对比分析它们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协议交互过程及应用特点。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对信息加以整理、分析、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课外学习以团队的形式来组织,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发挥学生的个性,又有助于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观点的碰撞,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团队讨论的最终结果要求通过论文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可以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东西,形成有见地的观点,又培养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结合论文写作,再安排一定的课堂学时,让部分学生作为团队代表介绍其论文的内容和观点,其他学生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做最终的归纳总结。在这样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获得,而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交流互动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于前期有论文写作的铺垫,使得课堂讨论的效率大大提高。

实验研究式教学作为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另一个环节,主要解决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师需要将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小课题,安排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例如:课题一、OSPF虚链路的配置与分析;课题二、路由协议的综合配置与分析。教师给出课题大纲,让学生了解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向学生介绍实验室设备的基本情况,给学生推荐一些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实验研究。学生仍然以团队为单位自主选择某一课题开展活动,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确定课题总体设计方案,利用实验室设备组建网络环境,编写配置脚本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针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研究报告。自主实验研究补充完善了前面两个教学环节无法更具体、更全面完成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课堂讲授了解了OSPF协议的基本特点,通过问题讨论理解了OSPF协议的工作原理、协议交互过程及应用特点,再通过实验研究来掌握在规模较大的自治系统中划分区域的方法。课程实验是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而自主实验研究是按照学生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深刻地感觉到学习的不断深入,能力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进实验室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能有新发现、新提高,另一方面也能从中考查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有何独到的思想、创新的工作,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及时的肯定。通过实验研究式教学,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改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不可否认,不管通过什么模式进行教学,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自己的努力给予肯定,考核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虽然有他们内在对知识的需求和动力,能够自发积极地学习,但是,要让这种内在的需求和动力长时间保持,尤其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能够持续有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动力。传统考核方式中一直过于依赖卷面考试,一考定音,这样的考核方式自然使学生只注重于书本的内容和课堂讲授的内容,而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对问题作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在“双主”教学模式中,我们更加强调了问题讨论式教学和实验研究式教学,将这些由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纳入到考核范围内,注重在这些环节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考核,并且加大这些环节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只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和学习能力的评价,才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探索的动力。

4 结束语

“双主”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懂得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懂得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引。现代通信网课程所采用的“双主”教学模式,力图通过不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探索思路。

参考文献

[1]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74-77.

[2]邹丽玲,李志宏.关于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90-91.

[3]张安富.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12(1):65-67.

[4]王霄峻,陈晓曙.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网”课程教改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6):16-17,20.

双主模式 篇8

“双主”教学模式, 简称“双主”模式,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即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主完成, 在其完成的过程中给予必要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双主”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在以讲授为中心的课堂上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又增强了其语言运用的实效性。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求、欲望, 增强自我意识, 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现代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构建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的课堂。“有机的”“生态的”即是自然的, 世间万物的生长都要遵循自然规律, 英语课堂也不例外。“生态课堂”就是要尊重学生, 不要过分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否定其独特的见解, 激发学生发散求异的思维能力, 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使课堂成为他们思维活跃、不断创新发展的理想殿堂。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不要一味地讲求速度和效率而拔苗助长。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双主”教学模式, 尊重、唤醒、激励学生学习, 使得课堂成为有序、有情、有效、有趣的“生态课堂”, 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二、“双主”模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1. 明确学习目的, 完善自我激励的学习机制

在每个学期开学的课堂上, 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 制定学习计划, 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都要总结和反思学习效果, 建立认知结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 英语不是“教”会的, 而是“学”会的 (English cannot be taught.It must be learned.) 。这让学生们认识到, 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能有强大的学习动力, 也才能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 才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有效运用竞争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著名心理学家章志光曾说过:“竞争历来被当作一种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 在竞争过程中, 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 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 在比赛的情况下, 学习效率会有很大提高。”适当地采取一些竞争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斗志, 不失为一个好的尝试。

在英语学习中, 单词是构建整个英语学科的根源, 是“立命之本”, 所以单词必须要熟记, 而记不住单词是许多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 因此适当的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在每一次英语单词小测后, 把满分的小测卷子贴在班里的学习栏中, 为其他同学树立一个榜样, 可以起到激励和促进班上其他学生共同进步的作用。而经常出现在红榜中的学生, 他们记忆单词的兴致会被大大激发, 识记单词的兴趣会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这种兴致能慢慢转化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就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偶尔出现在红榜中的学生更要在课堂上特别表扬, 这样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个学期中, 可以在班里适时开展谚语知识竞赛、单词竞赛、英语朗读比赛、英语书法大赛等, 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赛后颁发奖状和奖品, 而对于没有获以上奖励的学生, 可以设优秀奖、进步奖, 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进来的兴趣。这种方式所展现的教学魅力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 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持之以恒, 做到“备学生、备教材”, 设计的每一节课, 都使其充满趣味性。

三、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构建“有机的”高中英语“生态课堂”

1. 建立平等开放的师生交往形式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管理

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专家的研究发现, 多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这门学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是不是喜欢他、尊重他、信任他, 然后他们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年龄越小,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影响力就越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须注重与学生沟通, 研究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和兴趣, 充分尊重他们, 与他们交朋友、谈心, 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创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为他们的创造、创新提供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 教师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 使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最具创造力的人, 即学生有可能超过老师。 (2)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3) 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表示赞许。 (4) 对学生提出的新奇意见予以重视, 并鼓励学生对其独特之处进行分析。 (5) 改变以往板着面孔说教的方式, 多采用以“探究—讨论”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 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总结。通过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能敞开心扉, 消除内心的紧张, 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把自身最大的学习潜能调动起来。

2. 小组自主合作互助学习模式, 优化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以教学中人际合作和自主学习和互动为基本特征, 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 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或团队活动中, 都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 它以团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 而不是以个人的标准参照为评价的基本手段, 全组成员是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努力奋斗, 这样就会在小组间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放弃个人英雄主义, 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 集大众的智慧为一体, 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使大家都能体会到成就感。例如, 在新课学习中, 采用小组合作互助方式预习新课的单词, 由发音较好的学生指导发音较差的学生;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 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 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进行陈述观点;语法教授课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法编写”活动, 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法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总结。例如, 在学习“现在完成进行时”这个语法的时候, 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1) 个人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句子。

(1) I have been working at the same job since2001.

(2) American companies have been using local workers in foreign countries for many years.

(3) You've been saying that for five years.

(4) He's been scoring plenty of goals this season.

(5) You've been smoking again.

(2) 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看法, 整理、归纳知识点并配上例句。

(3) 班级活动:各小组汇报结果。全班选派一名成员到讲台上来讲解该知识点, 并举例说明, 如有讲解不够完整的地方, 再由另一位同学给予补充。最后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语法作业的操练和订正错误等多种形式。在英语作文写作课上, 也可以让小组成员互评互改, 从而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3.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 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形成性评价是由质性评价、多元评价、多维评价、多样评价、一体化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方式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 是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为评价主体, 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鉴定法, 动态地、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行为能力所进行的持续性评价。它是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培养合作精神。

终结性评价是在整个学期末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它为课堂目标达成的评价, 主要是评价在一系列活动开展之后, 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 它评价的是学习内容中易于量化的方面 (如知识、技能等) , 评价结果多以精确的百分制来体现。例如, 通过设计表1和表2来记录评价结果。

(1) 学生全面素质报告

学校_____姓名_____

形成性评价 (A.优秀B.良好C.尚需努力)

(2) 终结性评价 (考试分数)

只有在教学中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两种形式相结合, 才能对学生做出一个相对准确、全面、真实的评价, 它从真正意义上体现了以人为本, 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4. 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 营造多元化学习渠道

当今的网络提供了大规模的知识信息库以及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通过上网观看视频教学, 远程协作等方式, 从多方位、多渠道, 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营造一种动态、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 在SEFC Book 3 Unit 5 Canada的教学中, 首先通过视频上网, 邀请该校上一届的高三毕业生、现在在加拿大留学的学生用英语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这一年来在加拿大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让学生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再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展示加拿大国家地图以及全景全貌, 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加拿大的climate、geography、population、people、schools、farms等, 接下来还是让这位学生在视频上带领大家参观他的学校, 主题为“Thediscoveryof Canada”。最后让学生们自己解释课文, 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 学生们与在加拿大留学的学生之间还提出了以下问题:Were you used to the food in Canada?/Could you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nada students and the students here?/What do they think of China?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气氛生动活跃。

又如, 在SEFC Book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教学中, 教师先安排学生观看电影“Modern Times”, 以此方式引入, 使学生了解Charlie Chaplin。这样, 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Charlie Chaplin的角色中, 使学生对“Charlie Chaplin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funniest actor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inema.”“His appearance in the stage.”“What he looked like in his early films”“His own manner of acting”及“Silent films”等有了一系列深刻的认识, 有助于把英语知识信息储备到学生深层的记忆中去。

四、微课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 开创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微课课程最早是由美国的高级教学建筑师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 于2008年提出来的。随着我国“视频公开课”和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译为“慕课”) 的兴起, 微课程 (Mini-course) 在我国教育界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 (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 ,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 也可以是其他媒体形式的微内容, 如文本、音频、动画、软件等。微课程最初只是一种微视频课件, 着重在于解决传统教材由静态文本向动态资源转变, 以及解决传统教学视频“颗粒度”过大问题。现在, 受到慕课的影响, 微课程的含义开始延伸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它包含教学 (学习) 目标、内容、资源、活动和评价等必要的课程要素, 并以整合课堂教学或在线教育应用为基础。自2010年起, 美国中小学开始了利用萨尔曼·汗的可汗学院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 我国也于201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推进了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的实施, 而目前微课课程要与翻转课堂相结合, 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 以及包括评价、诊断两个辅助教学环节。为此,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上进行大胆的尝试, 具体做法如下:

1. 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教师将事先录制好教学视频, 让学生回家后观看。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只要观看一遍就可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 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倒回去观看视频, 直至较好地掌握。

2. 课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所提问题做到三个“有利于”

(1)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 (如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

(2) 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如How do you know that?Why?) 。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Is there any other reason?Could you tell u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Can you guess the end of the story?) 。

3. 课后:注重开拓性思维的培养

以教学高中英语SEFC Book 8 Unit 4 Pygmalion为例, 先通过多媒体完成课文整体教学, 再请学生以故事形式改编全剧, 然后开展一些开发创造性思维的讨论。例如, 组织学生进行“continue the story”的练习:卖花姑娘Eliza在教授Higgins严格训练和教导下, 从一个举止和谈吐都粗俗不堪的下层贫民, 训练成为一个谈吐优雅, 超凡脱俗的女士后, 带她出席希腊大使的招待会上结局会怎样?下课前让学生们用以下话题来展开激烈的讨论, 并讲出了各自想象的结局, 如When she will attend the ambassador's reception, what other people will think?Can Eliza succeed?Who will win the bet, Higgins or Colonel Pickering?Will Eliza be married with Higgins?

五、结束语

双主模式 篇9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经验和技能, 并使之向能力转化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过程。学习方式则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教学媒体等要素共同组成的统一体。随着教学信息的流动, 这些要素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程式, 即教学模式。当前, 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教师、学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于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已成必然。概括起来, 目前流行的教学模式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二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三是“双主型”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 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而诞生的。它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是当今最佳的教学模式。

一、“双主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双主型”教学模式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 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 而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虽然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 教师的权威意识也逐渐消失, 但这并不能说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 相反, 教师的主导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 教师担负的责任也更大。首先,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以及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没有削减, 而且必须发挥得更好。其次,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既要“授人以鱼”, 又要“授人以渔”,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使得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而有精力去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规律, 把传统的、静态的教学内容转换为由声音、图像、文本、动画等构成的动态信息,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 它使得教师必须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深入研究现代教育理论,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发出集科学性、教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CAI课件,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使教师对新事物反应灵敏, 对新技术应用能力增强, 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双主型”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1. 运用先进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 他就会全力以赴, 潜心钻研, 力图彻底弄懂它。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图、文、声、像并用, 使原来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从而达到乐此不疲、好学不倦的目的。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需要教师去影响、启发和诱导, 所以, 教师必须创设条件、引入新的科技信息, 借助于多媒体及网络设备, 适当增加必要的演示, 变抽象为具体, 变晦涩为鲜明, 从而不断刺激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点。

在讲授有关数据库课程时, 运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型”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大屏幕演示。以学生成绩为例, 建立一个数据表, 通过替换字段、求和、排序等功能, 瞬间就可以计算出学生感兴趣的总分、平均分及名次排列。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按他们感兴趣又很关心的成绩建立数据表, 按考查课、考试课分别占不同的比例计算出全班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及按某科成绩进行的排序。这样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使本来很抽象的数据库理论变得具体,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突出交互性教学,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中专院校, 都开发了校园网。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资源, 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交互性教学, 从而为运用“双主型”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线课堂上, 利用实时交互功能, 教师能够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但课堂上教师主要是完成授课任务, 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答疑要求, 因此, 设立了专用的教师答疑聊天室和新闻组来解决课堂上未能及时回答的问题。网络新闻组是一个交互式的超级电子论坛,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网的人都可以通过它进行几乎是面对面的交流。利用网络新闻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 还可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 教师可选择“回复新闻组”公开释疑。对个别学生的问题, 则可以通过发E-mail进行答疑。E-mail是一种快捷、简易、经济的通讯方式, 运用它可以交流文字、图形、图像和语音信息。E-mail还提供了一对多的信息传递方式, 教师利用E-mail的这一功能不但可以进行答疑, 还可以批改作业、发送通知、学习资料等, 既方便又快捷, 从而实现了“双主型”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最大限度的互动。

3. 通过校园网实现电子化教案和多媒体教学

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 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利用校园网络管理软件、网络教学软件, 不仅为学校提供教学、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 而且也为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双主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障。通过校园网教学应用系统中的多媒体综合教学管理系统、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等应用软件, 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考试手段现代化, 提高学校的总体教育质量。

使用多媒体电子教案, 一是教师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清新的网页界面, 使课堂教学如网上漫游。二是使得课堂内容生动、活泼。Frontpage、Director、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软件为制作网页、幻灯片及演讲稿提供了丰富的修饰手段, 如运用得当, 会使课堂生色增辉。如对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适当设置, 或者加上阴影、边框、底纹等, 可使讲课重点更为突出;选用适当的背景图案可以明显区分不同的章节和内容。尤其是一些软件特有的动画设置功能, 可使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方式和特定的顺序逐步展现。如某段文字的激光式飞入, 让人意想不到;某张图片再加上一点背景音乐, 令人身心备感舒畅;某一提问带上一段快乐乐曲, 令人兴趣大增, 且能有效避免提问时的沉闷局面。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双主型”教学模式下, 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增多了, 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学习, 改变了过去对教师的完全依赖, 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也逐步高涨起来,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课前仔细研究教材的知识结构, 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 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创设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 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达到强化创新思维的作用, 在教学中还可采用内容不完全教学法, 即在课堂上将所讲授的内容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 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可能的结果。比如, 在数据库的教学过程中, 有关数据表的排序、索引、关联、视图等内容, 教师把相关的概念及操作方法通过大屏幕进行演示,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不必立刻说出或显示出结果, 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说出可能的结果, 以及产生每种结果的原因, 之后将相关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给学生, 学生带着问题去上机, 最后将实验结果交上来。总之, 作为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法、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教育的试验、探讨,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方面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 现代化的“双主型”教学模式, 既可以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现代化新型人才, 是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用“双主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理论, 而且有益于提高教学技能和效率, 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祥仲.任务驱动教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福建电脑, 2005 (3) .

[2]顾明霞.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电脑知识与技术 (学术交流) , 2007 (6) .

双主模式 篇10

1 网络环境下双主教学模式的实践

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实践和应用:

1.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讲解中心, 以对语言知识的讲解为中心。教师注重的是语言形式的使用, 教学的中心是语言本身, 教师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而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关心学生如何学,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就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及其它一切资源,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清楚教学的重点是语言本身, 多媒体和光盘是教师课堂演示的工具, 是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不是更轻松, 而是任务更艰巨。因为教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 查找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或给学生介绍一些网站让其自己查阅相关信息。教师不能被多媒体光盘的固定模式所左右, 不能只当“播映员”和“讲解员”, 而应主动转变角色, 成为“编剧”、“导演”、“顾问”。

教师在备课时应先确定光盘中可用的内容, 充分利用光盘上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图文并茂的特点, 选取最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内容, 有选择的呈现给学生。例如, 课文背景知识介绍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生动的知识向学生讲授或者提前布置学习任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去搜索信息再汇集到一起, 准备下节课的讲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锻炼了学生的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1.2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双主教学模式最核心的内容。在课堂上,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充分尊重学生, 让学生能够主动地给教学提意见, 并务必逐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想什么;关注学生的表情与反应,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度。教师在向学生输入信息的同时, 要灵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指导帮助学生组织课堂活动, 达到教师与学生,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 锻炼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情绪低落时, 放一些英语原声电影或英语歌曲等。

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 教师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差, 而教材上的阅读材料较少, 教师就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适合学生程度的电子报刊或杂志的文章作为补充材料, 供学生阅读。这些材料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内容新鲜, 语言标准。有些阅读材料配有音频和视频以及词汇、语法、理解的练习。做了以后, 可以马上看到练习结果。

教师只要以学生为中心, 多花一点心思, 多了解一点学生,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 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就能将多媒体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1.3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 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优点: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即兴发挥, 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和情感关怀。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驾驭, 进度比较好掌握, 还不会发生多媒体教学中的突发故障。多媒体网络教学有明显的优势, 但也不是教学效果的唯一保证。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彻底摒弃, 而是各取所长。

在网络环境下, 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课堂教学的精华,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 加强对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培训、学习策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同时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才能克服各自存在的缺点,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 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掌握信息输入的量和度。信息输入过量、速度过快的话, 都不利于学生吸收。在讲到重点、要点时还要及时提醒, 特别是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 布置一些预习任务, 使学生了解书本上的大致内容。课后, 教师应给予及时的检查和指导。特别应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学生学习光盘自主学习,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还提高了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学习的能力。

1.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庞维国把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的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出自主学习的学生主体性。因此, 在双主教学模式下, 学生要转变观念, 摆脱对教师及教材的依赖, 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要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使用英语来进行信息交流;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 介绍图书馆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网上资料的搜索方法, 介绍较合适的精彩英语学习网站, 从而扩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 激发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也使学生能更直接快速地得到学习资源, 更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应建立自主学习中心, 为学生搭建网络自主学习的有效桥梁。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主学习英语的最佳场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 为学习者搭建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交流平台, 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在网络环境中,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语言信箱或其他网上媒体交流手段与他人进行交流活动, 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在线进行提问、回答、讨论、辩论、协商, 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与他人的协作交流。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针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师安排布置的任务, 激活自己的思维,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 适应环境变迁和不同交际任务的需要。

2 结语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双主教学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双主教学模式既注意教师的教, 又注意学生的学, 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为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新天地, 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 该模式能够帮助学校和学生实现双赢;既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又能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网络资源已越来越多地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效。

关键词:网络,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Numan D.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崔岭.多媒体投影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角色探析[J].外语界, 2004, (5) .

[3]何明霞.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双主教学模式”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2005 (4) .

[4]洪蕾.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谈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J].毕节学院学报, 2008 (3) .

双主模式 篇11

关键词:双主模式 任务驱动

一、什么是“双主模式”

“双主模式”就是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是怎样使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国内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没有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讲课,但学生学习效果很差;也不同于西方国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与教学重点无关的知识,教师功能极其弱化,学习效率也很低下,教师未能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双主模式”正是弥补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不足,吸取了两种方式的长处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双主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应用

我所在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校是以培养SPT(Successful & Practical Talents)即成功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指导思想,这种办学理念更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怎么体现应用型,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在教授本科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过程中采用了“双主模式”,即在以我讲授为中心的课堂上采取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所谓“任务驱动”就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主完成,在其完成的过程中给予必要指导,通过这种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其主体地位,又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的操作性强的特点,增强了其动手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

1.按照目标,进行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带着要完成的任务,或者说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学习、去训练。任务的设计,要包含教学模块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以实际应用的情境去构建任务。

例如在对我校涉外经管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Excel公式模块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工资处理、税收处理等题目进行相应的任务设计,通过这种方式使他们学会怎样运用计算机这个工具来解决他们将来工作中遇到问题。

2.充分准备素材,组织教学过程

计算机课当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为目标的,通常需要在机房环境实施现场教学。教学过程的组织应以任务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学过程在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引入后,首先提出任务,进行情境分析,讲授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兴趣,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加强指导,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分阶段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利用演示文稿总结相应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学生能够跟上进度。

3.实施技能考核,保障目标实现

任务驱动教学从根本上可以归属为目标导向式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来考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将考核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项措施来实施。每堂课结束后,通过网络收集每位学生完成任务的作品,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以进行分组选择最优作品进行小组评定或制订一个子目标,布置多个结合该子目标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作业,提供有关情境说明、任务要求、考核条款,在规定日期内由学生独立完成,进行子目标技能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期末考试采用判断、选择、填空题的笔试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形式,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技能的考核体系,综合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结束语

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实施“双主模式”教学是一个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需要在不断尝试和创新过程中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

2.张崇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3.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双主模式 篇12

关键词:VFP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双主教学模式

受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今高校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尽管这种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组织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也忽视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模式上,大学VFP程序设计课程出现了建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地使用VFP来设计和开发用户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双主教学模式”在“VFP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1“双主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的课程教学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为基础的操练和强化以及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成了另一个问题。

“主体+主导”型教学模式把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有机结合,它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同时,积极倡导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理论的发展带来教学模式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适合我校教育的新观点,建立“主体+主导”型的教学模式。

2“双主”教学模式在大学VF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当今计算机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利用数据库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已成为社会对大学生的普遍要求。VFP既是一个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集可视化和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快速开发工具。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要掌握交互环境下的数据库操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使用VFP来设计和开发满足实际用户个性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许多高校都将其作为计算机专业以及信息管理类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我校也将该门课程作为多个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几年来,通过多次教学VFP课程,对该课程有了一些探索和想法,取得了一定的体会和经验。本人拟从“双主”教学模式入手,就VFP程序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长期以来,教学内容(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后练习的选择)都是由任课教师制定;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无形中受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支配,有些教师一本书教了多年,年年备课时再把老教案原封不动的抄写一遍,实际上是一个教案用了多年。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在教育实践中,教材是教师用来教学的材料,也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材料,所以教材的选择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建设。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改变原来的教师选择材料的做法,而由师生根据教学大纲,联系实际,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特长及其弱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或小组搜集翻译材料、合作研究、共同探索。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教材的特点、学习目的、教学内容和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课时分配等,好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为应用“双主教学模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学生角色的转换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近几年教育界颇为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只有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学生首先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自己展开的。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联系到VFP程序设计课程,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尽可能仿真的、接近未来工作实际又足以帮助学生弥补不足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老师精心创设的条件以达到学会开发数据库的目的。

基于上述思想,我以我所担任的会B1021班为实验对象,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建立数据库,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VFP技术具有抽象性,学生仅仅学会建立二维表和编程是不够的,只有靠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学生在设计数据库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再到数据世界的转换,这样就使得许多重要概念如:实体、范式、关系数据库等概念融入到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当中,实现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利用案例实践来进行VFP课程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改善教学效果。

2.3 加强实验环节

要想学生真正学好《VFP程序设计》课程,除了在课堂上采用行之有效的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加强实践过程的投入。当前,我们根据每章节的教学情况布置适当的小例子,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大纲,为学生的上机实践环节提供指导,在实践内容和形式上为学生提供多种可能的选择。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每一次实验,学生应掌握实验教材上的各项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做一些示范,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多次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多问几个问什么,从而进行诱导和启发。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多次试验,不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使学生在信息处理、上机操作、程序调试和测试等基本技能方面的到严格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3 问题和建议

通过“双主模式”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

1)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划,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提前准备和准确定位,甚至影响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和对社会的适应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够,也不够努力,很少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以上问题造成的结果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没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虚度了几年宝贵的光阴,同时在就业市场上也缺乏最够的竞争力。

鉴于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以及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专业的热爱,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督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加以完成,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学生自身还应该学会利用身边一切有利资源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查阅资料,网上资料的搜索方法,从而扩大学习的视野,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2)班级人数太多,影响授课效果。

在我担任过的班级中,大部分是合班课的形式,班级人数太多。在讲解完课堂内容之后,会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人数众多,学生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很难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议减少每个班级的人数规模,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减少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可能存在的影响,最好将班级规模改为小班教学(40人以下),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教师教学经验会不断积累,教学水平也逐步上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教师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教学热情也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因此,为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只有教师具有最够的学识,具有扎实的功底,才能培养出既能理解原理、又善于灵活运用、富于创新,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学生。

4 结束语

“双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教”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教师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自主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双主模式”下的VFP课程教学强化互动,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的输入转向学生的输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取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该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VFP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我相信,随着教师教育意识的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军艳“.双主模式”在大学体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琼州学院学报,2009,8(1).

[2]刘阳,王洪肖“.VFP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体会[J].现代情报,2009,1(3).

[3]孙玉莲.双主互动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20O9,5(2).

上一篇:维度教学论文下一篇:风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