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在研项目(精选10篇)
临床在研项目 篇1
心血管病特别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在发达国家约40%的死亡由心血管病所引起, 有人预测到2020年它也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似乎无力改变这一趋向, 如何准确判断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并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成为临床医学一个重要课题。
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检测血脂项目水平是了解体内血脂代谢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 血脂检测项目主要有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载脂蛋白系列如高密度脂蛋白 (H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脂蛋白 (a) 等、载脂蛋白如载脂蛋白A (apoA) 、载脂蛋白B (apoB) 、载脂蛋白C (apoC) , 载脂蛋白E (apoE) 以及它们的一些亚类等, 这些项目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体内血脂合成、代谢情况, 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都具有应用价值, 但这些血脂项目临床应用价值有哪些不同?应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检测这些项目?这些血脂项目检测结果应如何分析评价?正在成为临床心血管病专家、临床医学检验专家等密切关注的问题。
在众多血脂异常检测项目中, 最早被重视并应用的是血清总胆固醇,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能够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的危险。由于胆固醇是低水溶性的, 在血浆中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复合物运输, 大部分的胆固醇是在低密度脂蛋白中, 因此指导血脂异常检测和干预治疗的重要组织———美国全国胆固醇教育 (NECP) 先后多次发表有关学术文件, 其中将低密度酯蛋白 (LDL) 胆固醇 (LDL-C) 作为血脂控制和监测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在血脂异常的干预治疗过程中监测LDL-C的作用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 而且已经为大多数医生所熟悉。但是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 如果仅以LDL-C作为单一目标也有不足之处, 这是因为目前常规检测LDL-C多使用Friedewald法计算, 这一计算方法受到TG检测值的影响, 在TG值增高时, 其应用就要受到很大限制。基于上述原因, 2002年NECP成人治疗专家方案Ⅲ (ATPⅢ) 正式将非高密度脂蛋白 (non-HDL-C) 增添为血脂异常治疗效果的第二指标。由于检测non-HDL-C无需空腹采血, 不受饮食因素影响, 也不受高TG值的影响, 只需检测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可得到, 因此无论从检测方便程度或经济角度来看都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各类脂蛋白除高密度脂蛋白外, 每一分子的LDL、VLDL、IDL及脂蛋白 (a) 基本上都含一分子的apoB, 故apoB能代表除HDL-C以外即non-HDL-C的水平, 因此apoB甚至有可能是比non-HDL-C更好的观察指标。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我们要密切关注这些进展, 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使血脂检测项目更科学合理, 更有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治疗, 更好地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服务。
临床在研项目 篇2
一、项目背景及意义
维滕/黑尔德克大学(University Witten/Herdecke,简称UW/H)成立于1983年,坐落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一所从严格意义上被定义为私立的高等院校,而由于该校同时也符合被国家标准完全划归为国立大学的条件,因此,这所大学又不同于私立大学的盈利性,属于非营利性质的标准化大学。
自2008年6月我校与维滕/黑尔德克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以来,双方成功开展一系列学生交流、联合研究活动,并为交换生项目做了长期、细致的调研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实质性合作项目。
2012年5月9日,两校正式签署《交换生项目协议》。这是我校首个国际交换生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分别选拔临床专业学生赴对方学校及附属医院进行为期8-16周的海外实习。此举将有利于实现两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扩大学生国际化视野,符合在教育国际化大趋势下,对医学生开展精英教育的客观需求。
二、选派规划及培养目标
依照交换生协议,每校每学期向对方院校派出交换生数量为2人,即4人/学年。
双方将各自挑选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参与临床与研究体验项目(即本交换生项目)获得提高。
UW/H派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原则上为六年级学生),赴SMU完成其实习阶段的部分学习;SMU派出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六年级或七年级)学生赴UW/H学习。
三、经费安排
依照交换生协议,交换生将在各自派出院校注册和交纳正常学费,并在接收院校同时注册,但只交纳接收院校要求收取的一定数量的项目费。双方原则上实行交换生学费互免,但学生在派出前进行语言预科学习的费用不在互免范围内。
双方将为交换生提供签证指导、接机服务,并在交换生到校后向其提供生活上的全面协助,包括安排住宿等。交换生在学习期间的住宿费用由个人自理,两校均不负责。
四、项目管理
临床在研项目 篇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96-02
甲状腺疾病主要分为内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和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两大类。甲状腺功能一旦出现异常给患者带来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还会引发很多并发症。因此,及时的检查才是最重要的问题。甲状腺功能检查的项目较多,一般而言,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抗体水平检查。
1. 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查
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及代谢起重要作用,而明确甲状腺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对该类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十分重要[1]。
1.1 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 TT3是甲状腺激素对各种靶器官作用的主要激素。血清TT3浓度反映甲状腺对周边组织的功能优于反映甲状腺分泌状态。TT3是查明早期甲亢、监控复发性甲亢的重要指标。TT3测定也可用于T3型甲亢的查明和假性甲状腺毒症的诊断。正常参考值:0.45-1.37 ng/ml。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医源性甲亢,甲亢治疗中及甲减早期TT3呈相对性增高;碘缺乏性甲状腺肿病人的TT4可降低,但TT3正常,亦呈相对性升高;T3型甲亢,部分甲亢患者TT4浓度正常,TSH降低,TT3明显增高。降低:甲减,低T3综合征(见于各种严重感染,慢性心、肾、肝、肺功能衰竭,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低TBG血症等。
1.2血清总甲状腺素(TT4) TT4是甲状腺分泌的主要产物,也是构成下丘脑-垂体前叶-甲状腺调节系统完整性不可缺少的成份。TT4测定可用于甲亢、原发性和继发性甲减的诊断以及TSH抑制治疗的监测。正常参考值:4.5-12 ug/dl。增高:甲亢,高TBG血症(妊娠,口服雌激素及口服避孕药,家族性),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肝炎,肥胖症,应用甲状腺激素时,进食富含甲状腺激素的甲状腺组织等。降低:甲减,低TBG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病,蛋白丢失性肠病,遗传性低TBG血症等),全垂体功能减退症,下丘脑病变,剧烈活动等。
1.3 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 FT3、FT4是T3、T4的生理活性形式,是甲状腺代谢状态的真实反映,FT3、FT4比T3、T4更灵敏,更有意义。FT3、FT4测定的优点是不受其结合蛋白质浓度和结合特性变化的影响,因此不需要另外测定结合参数。正常参考值:FT3 1.45-3.48 pg/ml FT4 0.71-1.85 ng /dl。FT3含量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亢进或低下有重要意义,对甲亢的诊断很敏感,是诊断T3型甲亢的特异性指标。FT4测定是临床常规诊断的重要部分,可作为甲状腺抑制治疗的监测手段。当怀疑甲状腺功能紊乱时,FT4和TSH常常一起测定。TSH、FT3和FT4三项联检,常用以确认甲亢或甲低,以及追踪疗效。
1.4 促甲狀腺激素(TSH) TSH检测是查明甲状腺功能的初筛试验。游离甲状腺浓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带来TSH浓度向反方向的显著调整。因此,TSH是测试甲状腺功能的非常敏感的特异性参数,特别适合于早期检测或排除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中枢调节环路的功能紊乱。分泌TSH的垂体瘤的患者血清TSH升高,TSH是甲状腺癌术后或放疗以后采用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正常参考值:0.49-4.67 mIU/L。增高:原发性甲减,异位TSH分泌综合征(异位TSH瘤),垂体TSH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降低:继发性甲减,第三性(下丘脑性)甲减,甲亢CTSH瘤所致者例外,EDTA抗凝血者的测得值偏低。
2. 甲状腺抗体水平检查
2.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 甲状腺球蛋白(TBG)是一种潜在的自身抗原,当进入血液后可刺激机体产生TGA。TGA是甲状腺疾病中首先发现的自身抗体,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是诊断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常用指标。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中可发现TGA浓度升高,出现频率大约是70-80%。正常参考值:0-34 IU / ml。Graves病TGA的阳性率约为60%,经治疗后滴度下降提示治疗有效,如果滴度持续较高,易发展成粘液性水肿。甲亢病人测得TGA阳性且滴度较高,提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停药后易复发。甲状腺癌与TGA呈一定的相关性,阳性率可达13%-65%,TGA值的升高是肿瘤恶化的一种标志。
2.2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 TMA是由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所引起的自身抗体之一,和TGA一样已公认是甲状腺自身免疫过程中的重要标志,是最具代表性的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上,是不可或缺的指标,是除组织学诊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特定手段之一。正常参考值:0-50 IU / ml。① 甲亢:TGA、TMA均强阳性,TMA高于TGA,两种抗体均低于桥本氏甲状腺炎。部分患者治疗后TGA、TMA可转为阴性,但多数临床治愈的甲亢患者TGA、TMA长期测定弱阳性。因此应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复发。② 桥本氏甲状腺炎、阿狄森氏病:TGA、TMA均表现强阳性,亦有少部分患者TMA强阳性,TGA弱阳性或阴性。亚甲炎患者两种抗体明显高于正常人,低于桥本氏甲状腺炎。③ 原发性甲低症:TGA、TMA均阳性,但继发性甲低TGA、TMA阴性,用以鉴别继发性甲低。④ 甲状腺癌:TGA增高明显。⑤ 孕期自身免疫疾病:TGA、TMA均可增高。
3. 讨论
甲状腺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 它分泌的多种激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器官分化、基础代谢及基因表达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在体检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为16.2%,而且全部为亚甲减,这一患病率要明显高于一些国内外报道,全美健康营养调查显示亚甲减检出率为4.3%;对北京地区部分体检人员亚甲减的调查中总患病率为3.7%[3]。所以定期对甲状腺功能进行体检不仅是关爱健康的体现,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甲状腺疾病,如果发现自己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指标偏离了正常值,那么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崔建英,郝智.采血时间对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346-3347.
[2]李丹.我院医务人员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8):45-46.
肾功能相关临床检验项目分析 篇4
当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国际间愈来愈被重视,因为它不仅会造成末期肾脏病(ESRD)同时也是造成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慢性肾脏病定义为[1](1)有肾脏损伤,其表现方式可以为病理发现异常、影像学异常或肾功能标记异常(如出现蛋白尿、微蛋白尿、血尿)且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2)不论是否有肾脏损伤,只要肾小球滤过率(GFR)<60 ml/min/1.73 m2超过三个月以上。
除此之外,它依肾小球滤过率值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2]期:[2]
第1期:肾小球滤过率超过每分钟90毫升;
第2期: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60-89毫升;
第3期: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30-59毫升,
第4期: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15-29毫升;
第5期:肾小球滤过率小于每分钟15毫升,据此以利临床的介入与医病的沟通。
2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正常值跟年龄、性别和体型有关,其正常值在年轻男性大约为130ml/min/1.73 m2,年轻女性则为120 ml/min/1.73 m2。肾小球滤过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有研究显示在40岁过后,年龄每增加一岁,其肾小球滤过率会下降ml/min/1.73 m2。因此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会从30岁的130下降至80岁的80ml/min/1.73 m2,且当年龄大于65岁后下降情形剧增。[3]
3 县级医院肾功能相关临床检验项目
3.1 外在肾小球滤过率指标检验
一个理想的肾小球滤过率指标必须以稳定的速度产生并且完全以肾小球滤过来排泄,这样血清中的浓度才能反应出肾小球滤过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内生性的物质可以用来测量GFR,因此标准的方法是注射外来物质像菊糖(inulin)。人体内不含菊糖,当菊糖经由静脉注射后,会由肾小球滤过并且以原形排泄于尿中。肾小管对它既无重吸收,也不分泌。因此经由测定血中和尿中的菊糖含量,可以准确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虽然菊糖清除率(inulin clearance)是测量GFR的标准方法,但在临床上的使用则是非常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纯化的菊糖不易得到,且这个检查须要持续地由静脉注射菊糖并且收集多次血液及尿液样本,这样的过程对于病人及临床医生来讲非常花时间,所以菊糖清除率通常只用于研究上或是须要精准计算GFR的人,如捐肾者。
因此,使用单次注射、测量外在带有放射性物质如1251-iothalamate,99mTc-DTPA便被发展来做为测量GFR的方法。[4]除此外,也有研究发现99mTc-DTPA血浆清除率会高估菊糖清除率,特别是在菊糖清除率小于60 ml/min/1.73m2,身体质量指数(BMI)小于24 kg/m2,及年龄小于65岁者。
3.2 肌酸酐(Creatinine)
肌酸酐为分子量113道耳顿的胺基酸。当病人的肾脏功能稳定时,血清中的肌酸酐浓度通常是稳定的,每天变动值大约只有8%左右。它可自由地经由肾小球过滤并且不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但有部分会经由近端肾小管所分泌。
近端肾小管分泌肌酸酐的比例会随着人及时间点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高可达15%。[6]肌酸酐上升,也就是意味着肾脏功能变坏。但是,当血中肌酸酐值上升时,肾脏功能已下降50%以上。另外,血中肌酸酐的值会受到年龄、性别、种族、体型、肌肉量、食物、药物、实验室分析方法所影响,且在严重的肾衰竭病人经由肠胃道排除的肌酸酐值会增加,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以血中肌酸酐的值来代表肾脏功能。
3.3 肌酸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临床上收集24小时尿液并测量尿中及血中肌酸酐值来计算肌酸酐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在临床应用上要注意:首先,由于肌酸酐会经由近端肾小管分泌,因此肌酸酐清除率会高估健康人肾小球滤过率大约10-40%,且高估情形在慢性肾脏病病人会更严重。另外有许多药会抑制肌酸酐的分泌因而造成血中肌酸酐的上升及肌酸酐清除率下降,但其实并没有影响到肾小球滤过率。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用公式来估算会比利用肌酸酐清除率更接近确实的GFR,推究其原因主要是尿液收集不完全及日夜变动大(每天变动可达到25%)。[7]
基于上述,肌酸酐清除率在临床上的使用已愈来愈少了。然而在某些状况及族群仍需以肌酸酐清除率来评估肾脏功能如:怀孕、营养不良、四肢瘫痪、素食者及肾功能快速变化者。
3.4 Cystatin C
蛋白酶抑制肽c (cystatin C)是一种内生性肾小球滤过率指标,它是由有核细胞以稳定速度产生,是分子量为13.3K道耳顿的一种cysteine蛋白抑制剂。
Cystatin C在体内经由肾小球过滤后,会完全被近端肾小管表皮细胞重新吸收与代谢。Cystatin C不会经由肾小管分泌,只有极少部分会经由肾外排泄,因此其浓度几乎都仰赖于肾小球滤过率。Cystatin C的产生在个人间的差异性比肌酸酐少,其参考值范围为0.5-lmg/L,男女都一样。[8]Cystatin C值在健康小孩2岁后就已稳定,其正常范围跟成人相同。婴儿及老人因为肾功能较差而有较高的cystatin C值。
4 研究建议
我国末期肾脏病的高盛行率和发生率以及CKD的高盛行率和低认知率,使得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肾脏病筛检及后续防治工作。但不论目前常用的Cockcroft-Gault或MDRD公式都是使用外国人的资料,因此发展属于适合中国人的GFR估算公式便成为当务之急。未来根据更正确的中国人的GFR估算公式,除了可提供正确的信息给医生作为临床护理病人的参考;更可以据此正确了解我国的CKD流行病学资料以提供政府医疗部门,执行肾脏病筛检及后续防治工作,期待能更进一步降低我国末期肾脏疾病的盛行率和发生率,减少整体的医疗负担。
摘要:慢性肾脏病高盛行率及低认知率造成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及接受适当的治疗上都有明显的延迟,以至于错过可以延迟慢性肾脏病进展及减少与慢性肾脏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黄金时期。为了能及时且准确地诊断出慢性肾脏病而加以介入与治疗,测量肾小球滤过率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将针对某县级医院肾功能相关临床检验项目进行分析。
关键词: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临床检验
参考文献
[1]焦明花.早期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分析[J].中外医疗.2009(1 1)
[2]王吕良.肾综合征出血热34例误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6)
[3]金德龙.1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为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03)
[4]滕秀丽,吴兵.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诊断体会[J]I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04)
[5]伍建钢.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1例[J].宁夏医学杂志.2008(05)
[6]谢延祥,时德仁,王霞,张玉凤.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清生化测定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4)
[71曹海燕,李红生。蔡胜蓝.153例流行性出血热诊断分析[J].中外医疗.2009(01)
临床在研项目 篇5
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有机结合项目管理对外科临床护理质量改进的影响。方法抽选6月—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接受护理管理培训的责任护士给予护理,40名责任护士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项目管理对其进行护理培训,分别于管理前后对护士进行专项护理考核,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管理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者8名,考核不合格者12名,20名责任护士成绩一般;管理后38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其中,30名护士分数达到95分以上,2名护士考核成绩一般,分别为89分、86分。管理前后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2%显著高于对照组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有机结合项目管理能显著提高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法;项目管理;外科临床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17 文献标识码:A
外科的主要疾病分为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也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的操作,机体接受手术治疗后往往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尽管微创技术不断发展,但术前、术后护理不当,依然会影响预后,延长后期恢复时间,因此提高外科临床护理质量与提升外科治疗技术同样重要[1]。笔者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项目管理改进本院外科临床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6月—206月在广东省中山市板芙医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36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5.6±7.8)岁;阑尾炎42例,胆囊炎25例,骨折12例,腹部外伤5例,消化道出血10例,腹股沟疝8例,下肢静脉曲张9例,急性乳腺炎17例,乳腺脓肿8例。上述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及相关辅助检查(B超、CT、MRI等)确诊,精神正常可配合研究,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管理培训时间和患者入院时间将入选的1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74),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送药、送检,用药指导,配合医生给予常规治疗等,观察组由护理组安排接受护理管理培训的责任护士给予护理。采用PDCA循环法结合项目管理对40名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培训,①项目启动与计划(P),本项目目标为将外科护理质量提升10%,对责任护理进行护理知识强化培训;进行护理规范及护理礼仪培训;定期考核培训内容,及时收集患者反馈信息,讨论问题,提出对策。②项目实施(D),根据计划由责任护士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循环管理优质护理,从患者入院、治疗、出院全阶段进行全面护理。③项目控制(C),根据计划每周对责任护士进行考核,每月进行科室护理大检查,评估护理质量,分析患者反馈信息,明确项目成绩和不足,讨论解决措施,培训小组加强监管力度。④项目收尾(A),召开项目大会,综合护理质量评估结果、护理问题改善情况及患者反馈信息总结项目管理成绩,培训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发言,将项目管理成绩作为下阶段培训依据。上述循环培训模式以1个月为1个周期,持续进行3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责任护士进行专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及护理礼仪,每项赋分25分,满分100分,分数≥90分为合格,70~90分为一般,≤70分为不合格;分别于培训管理前后采用本科室自制问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90分),较满意(80~90分),一般(70~90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率为满意率加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责任护士考核分数比较
管理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者8名,考核不合格者12名,20名责任护士成绩一般;管理后38名责任护士考核合格,其中,30名护士分数达到95分以上,2名护士考核成绩一般,分别为89分、86分。管理前后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6.0,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护理工作直接贯穿于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其护理质量反映了科室工作人员的专业度,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会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护理管理组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定期考核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时纠正工作中不良态度,保证患者接受到优质、全面的`护理[2-3]。笔者将PDCA循环模式与项目管理结合应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意在提高外科护理质量,研究显示,管理培训前对外科护士进行基础护理知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护理礼仪等专项考核8名(20.0%)成绩合格,12名(30.0%)成绩不合格,20名(50%)成绩一般;管理培训后38名(95.0%)考核合格,其中30名(75.0%)分数达95分以上,2名(5.0%)成绩一般,分别为89分、86分。护士专项考核成绩间接反映了科室护理质量高低,该结果提示管理培训后科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也是评估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本研究前后抽选两组患者参与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89.2%,对照组72.6%,两者差异显著(χ2=6.20,P<0.05)。综上,PDCA循环法有机结合项目管理能显著提高外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燕妃.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7(9):785-786.
[2]覃泽萍,王非凡,彭翠香,等.对外科主管护师护理质量控制标准认知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19(9):1076-1078.
临床在研项目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标本, 所有体检者均行早晨空腹血4mL, 分别注入两支干燥试管各2mL, 其中一试管置低温冰箱冻结20min后, 取出融化, 以4 000r/min离心5min, 分离溶血血清;另一试管在取血1h后以相同条件离心, 分离不溶血血清, 管内血清无肉眼可见的黄疸与脂浊。
1.2 标本制备
选取经过血细胞学分析红细胞比容 (HCT) 40%±2%, 分离血清备用;剩余压积红细胞置20℃环境1h后, 取出化冻、震荡混匀并进行离心, 取上层溶血液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μL, 分别加入600μL血清中, 制备成不同程度的溶血标本。
1.3 检验方法
取上述溶血血清及非溶血血清, 分别测定其DBIL、AST、TP、GLu、TBIL、ALT、ALP、UA、TBA、GGT、Crea、LDH、Cr、TCH、α-HBD、TG、CK等常规生化项目。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1.3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结果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与正常标本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比较, 受溶血影响的生化项目较实际数值偏高, 且因溶血程度的不同及生化检测项目的不同所产生的检验干扰也有所不同。
其中, 标本轻微溶血 (H=1, Hb=0.94±0.27g/L) 时产生干扰的干扰项目有LDH、AST、CK、AFU、K+、CK-MB、Na+、IP、C1-以及Ca2+;标本严重溶血时 (H≥10, Hb=8.27±0.56g/L) 对绝大多生化项目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干扰, 最高干扰程度达1 521% (CK-MB) 。
3 讨论
溶血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标本溶血产生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血细胞破裂所释放的某些胞内成分均会对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 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 标本血细胞高浓度组分逸出使得血浆分析物浓度增加, 如血细胞中某一分析物浓度高出血浆浓度过多, 相对应的, 血浆中该成分的浓度也会随之增高, 进而导致项目检验结果高于实际数值。
红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是标本溶血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 红细胞内浓度较血浆中浓度明显高的物质如下:CK (68倍) 、K+ (25倍) 、AST (11倍) 、ALT (8倍) 等[2];其次, 红细胞外血红蛋白达到一定程度会对比色检测产生一定影响;此外, 样本溶血引起细胞内外液之间的各种反应也是影响项目检测结果的重要原因。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 生化检验结果能否真实反应患者血清实际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生化检测项目中通常采用干化学法在其干片涂层中附着特殊胶膜, 以有选择性地过滤、吸附过程中的干扰物[3]。但本文实验结果表明, 标本溶血几乎会对所有生化项目的检验结果产生干扰, 尤其是对CK、K+、ALT、ALT、GLu等项目的干扰更为严重, 导致其检验数值极大地偏高。以血清葡萄糖 (GLu) 的下降原因为例, 有学者经过试验证明:可排除血红蛋白 (HB) 对葡萄糖氧化酶的直接抑制作用, 引起血清葡萄糖 (GLu) 及以上生化项目检验值降低的原因可大致归为以下方面影响机制所致:①随着溶血进入血清, 红细胞中浓度极低的物质与红细胞内液体引起了血清体积增加, 对血清产生了一定的稀释作用[4], 造成标本血清中原有成分浓度降低;②红细胞中的部分成分溶解到血清中干扰结果反应, 如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抑制及检验中试剂的化学反应等。
标本溶血会导致临床常用生化项目指标偏差, 因此, 为减少检验失误及误差,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旦发现有溶血标本, 应立即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如对轻度溶血标本检验结果进行较正, 甚至重新抽取血标本;也可从方法学方面减少甚至克服溶血干扰, 比如血红蛋白 (HB) 对吸光度的干扰可通过设置样品空白或改用双波长比色来解决。
综上, 随着近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快速普及, 血清标本是否溶血的检验已成为临床生化项目过程中进行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庄俊华.临床生化检验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季国忠.临床检验诊断解析[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3]孔祥明.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
[4]张秀明.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5]张秀明, 杨志钊, 杨有业.临床基础检验——质量管理与标准操作程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6]李世荣, 孙明强, 赵超.血液学检验分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7.
临床在研项目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实验室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存放的血液样本40例,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参照组 (n=20) 为正常血液标本, 观察组 (n=20) 为溶血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的抽取均为空腹状态下进行, 且血液来源均为健康者静脉血液 (排除患有重大疾病者) 。血液样本提供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 可比。
1.2 检测方法:本次血液样本检验仪器均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ECKMANCX-7, 使用相关的仪器对检测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其检验操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执行。检验方法:抽取健康者血液8 m L, 分别将其注入到干净的试管中, 并分为正常血液与溶血血液两支, 溶血试管为血清。溶血血液处理方法:将血液样本放置于温度调整为零下45 ℃冰箱中, 储存25 min后将其拿出, 在将其放置于具有一定温度的水中融化。溶血判定:当血液样本的血红蛋白>4.5 g/L, 为溶血, 与此同时需给予血液样本离心处理, 离心转速每分钟3000 r, 时间6 min。正常血液处理方法:常温下放置一个半小时, 血清提取采取如上方法。
1.3 血液检测的指标:所有血液样本的检测由同一人员进行, 检测方式也必须为同一种,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血液样本时, 要重复进行6次检验, 最终检验值为6次平均值。血液样本生化检验项目为:血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尿酸、碱性磷酸酶及总蛋白等。项目检测使用方法:谷丙转氨酶主要用改良赖氏法, 血糖主要用血α-淀粉酶方法, 碱性磷酸酶主要用酶免疫分析法等。
1.4 统计学方法:本组实验数据所使用的是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 (±s) , t检验, 差异显著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通过血液样本的检验, 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血液样本, 溶血样本的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数值高, 而碱性磷酸酶与血糖两项指标, 溶血样本数值要低于正常血液样本,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3 讨论
血液在采集的过程中, 因操作不当 (如离心转速偏大、真空管在血液采集时的负压过大等) 很容易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 溶血现象是因血液细胞中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等物质从细胞中渗出, 使血清呈现红色, 对检测结果造成误差, 影响治疗与诊断。
在医院中血液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查, 通过对血液的生化检验, 可对疾病诊断与治疗作出科学地判定, 临床实践与研究将检验数据当作重要参考依据, 溶血现象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血液样本, 溶血样本的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数值高, 而碱性磷酸酶与血糖两项指标, 溶血样本数值要低于正常血液样本,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为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加强对溶血现象的控制。
预防溶血现象, 首先要规范血液检测过程, 采集血样时, 避免止血带过度束缚, 控制好血液进入试管中的速度, 以免因过度振荡破坏血细胞。此外, 还需保证采血设备的清洁度, 其操作要按照实验室规范进行。血液样本采集后要注意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保存, 防止血液标本发生溶血, 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
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的检验结果, 对诊断结果造成干扰, 因此, 要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保证血液样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受溶血现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实验室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存放的血液样本40例,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参照组 (n=20) 为正常血液标本, 观察组 (n=20) 为溶血血液样本, 分析两组血液样本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 并对其检验结果影响进行对比。结果 相比于正常血液样本, 溶血样本的尿酸、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及谷丙转氨酶数值高, 而碱性磷酸酶与血糖两项指标, 溶血样本数值要低于正常血液样本, 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溶血现象会影响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因此, 要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溶血,临床生化检验,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24 (27) :5834-5835.
[2]刘爱国.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 (11) :1954-1955.
临床在研项目 篇8
总结此合作项目两年以来从宣传、选拔、派出以及临床实习直至回国的几个方面我们从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也为进一步推广海外中医药研究生的临床实习交流总结了一定的经验,对整个中医药研究生的海外国际合作项目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现以我校瑞士临床实习项目为例,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做出以下的分析探讨。
1 项目的优势
对于多数研究生尤其是中医药专业的研究生能够在研究生在读期间有机会走出国门,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这样的机会并不是很多。目前,在研究生中的国际合作多数还是以课题为依托,由导师派出研究生到高水平大学的实验室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而作为临床专业研究生能够运用所学参与国际化进程,这本身也给了这部分研究生一个很好的重塑自我的良好机会。瑞士项目的合作单位———Reha Clinic康复医院是瑞士最大的康复医院,位于距离瑞士的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大约半小时车程的著名温泉疗养胜地BadZurzach小镇,此地以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温泉疗养而闻名。而实施项目的明道中医院则拥有9个中医门诊部,分布于瑞士主要德语区城市。该中医院以中医诊治为主,辅以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瑞士唯一获得ISO国际质量标准认证(ISO9001:2008)的中医机构,在瑞士有着良好的声誉。
2 项目的具体实施
根据明道中医院与我校签署的双方协议,该项目主要立足于选派优秀在读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赴瑞士从事临床实习工作,通过在瑞士的临床实践工作了解并掌握中医药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的运用情况,以及实际存在的问题,同时证明中医药在欧盟国家体系中能够扮演何样的角色,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的实际作用,继而推动中医药能够成为欧洲医疗市场中被认可的一种诊疗手段,使得更多的中医药人才能够走向国际化。
选拔的条件主要是在校的临床各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因为在欧洲中医药更多被应用的是针灸推拿,因此我们在选拔中重点选拔针灸推拿专业的研究生。选拔对象除参加过正式的临床轮训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更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因派出地属于瑞士的德语区,所以能够掌握德语将会更加有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
选拔通过面试的方式进行,我们聘请中医临床专业、外语以及研究生管理方面的专家对选拔对象逐一面试,通过研究生制作的汇报材料,可以看到他们对目前中医药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地位有何看法,对未来中医药能够走向国际化市场有何大胆的设想,同时也能预见到如果他们能够有机会赴瑞士开展临床实习工作,能够为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做出哪些应有的贡献。当然,我们的面试全程使用英语进行包括专家的提问与研究生的作答环节,另外我们还增加了特长展示的环节,因为中医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被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所以带有中国元素的文化展示也作为我们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拔上的研究生在国内办理相关的学习、临床实习以及签证手续后将赴瑞士开展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工作。瑞士方为研究生配备了临床带教老师,负责我校研究生带教的两位老师在赴瑞士之前在国内都是名老中医的学术传承人,拥有扎实的中医基本功,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均有一定的造诣。
作为项目负责人,我有幸于2013年12月随第一批派出研究生赴瑞士进行项目的实地考察,亲眼目睹了目前中医药在欧洲的临床开展的实际情况。国外的诊所不同于国内的医院,国外诊疗疾病的方式也与国内的就诊程序不同。国外的诊所需要提前很长时间预约,一位医生每天的门诊量也只在个位数,每名患者的诊疗时间都在两个小时左右。疾病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相对于国内专科专病的分类现状,在欧洲更要求医生掌握全科的诊疗技术,尤其对待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是你是否可以赢得患者信赖的保证。由于在欧洲,中药在临床使用上的限制,因此多数的诊疗手段以针灸为主。而相对于国内针灸常见疾病以疼痛性疾病为主,在瑞士则需要医生面对诸如过敏症等常见疾病发挥针灸的临床疗效。国外就诊患者对医生的信赖程度是我们所预想不到的,甚至在长期治疗效果甚微的情况下,一些患者还会选择继续治疗。因为在瑞士,针灸已经被列入到当地的医保范围之内,因此很多患者愿意选择针灸作为疾病治疗的手段。
派往临床实习的研究生除了跟随带教老师到医院所属的各地诊所进行临床诊疗外,还要对一些病例进行整理,并参与当地的一份中医常见疾病诊疗手册的编制。研究生也要在当地的康复医院的中医病房进行相应的临床实习工作,并完成相关临床的考核。研究生虽然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远不及国内医院的临床实习,但接触的病种却并不比国内的病种少,而且其病情的复杂程度也不是我们能够预期到的。因此为我们这些已经在国内的三级甲等医院进行过一到两年临床实习的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激发了研究生对于一些特殊病种的认识及治疗手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挖掘的兴趣。
3 项目开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项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项目,瑞士研究生临床实习项目经过两年的具体实施确实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临床专业研究生提供了一个步入国际化交流的平台。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提出作为下一步继续开展此交流合作项目的经验总结。
首先,选拔学生方面要亟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保证能够适应项目的具体实施。良好的外语能力,扎实的中医临床技能尤其是针灸技能,能够迅速适应外界工作生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都是我们选拔研究生的重点考虑因素。我们选派的三名研究生都是有着良好的英语基础,其中很多人还参加过雅思、托福考试,口语能力都普遍较强,专业能力也基本上是出类拔萃,除了良好的临床能力,科研能力也较好。但在国外临床工作期间还是表现出来对国外工作环境的不适应,对项目实施的意义理解不够等问题,表现出没有尽最大的能力和努力去进一步挖掘我们开展这项合作项目所需要达到的一些目的。
其次,学生相关手续的办理相对繁琐,导致项目的开展遇到一些阻碍。为了保证研究生在进行交流的同时不影响相关学习、临床实习以及毕业的程序,我们将选拔工作安排在上半年度进行,在瑞士方确定人选后,通知研究生办理相关的签证手续。由于相关审批程序的设置,导致办理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出行时间无法按照计划的9月前往,导致研究生无法按照一年时间完成实习回国。因此也希望学校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配合相关手续的办理,保证出行的时间节点。
再次,研究生在出国一年的时间内,如何权衡国内临床实习的关系以及毕业答辩相关事宜。按照协议的规定,研究生在瑞士一年临床实习等同于国内的一年临床轮转,鉴于我们选派的研究生均是较为优秀,因此对他们的中期考核和毕业考核目前还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但是如何能够将国内临床考核体系与国外学习期间的相关考核相结合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也是保证学生临床收益的根本保障。部分研二选拔,研三赴瑞士参加临床的研究生同时面临着答辩以及相关工作就业选择的问题。前面的学生我们采取了选派导师及专家赴瑞士与当地的专家组成考核及答辩专家小组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保证学生能够顺利答辩而最终取得学位。但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派出专家已变得不太可能。自2015年9月入学新生起,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部面临入学即参加规范化培训导致不再可能外派出国从事临床实习。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也将面临着由于参加科研工作而无法实现外派的可能。
4 合作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构想
调整选派学生的专业方向。2015年9月3日,作为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确立的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经与瑞士明道中医院充分协商,建立中医中心,也成为我校继澳大利亚中医中心之后第二个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中医中心。依托项目协力打造和开展中医人文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文化中心、开设中医学课程和在职培训的教育中心、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医疗服务康复中心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鉴于中心的成立,可以将项目选派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作适当的调整,将原有的临床实习项目调整为中医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依此选派中医基础、中医文献等专业研究生参与到合作项目中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时间上的冲突。
健全选拔机制,提升研究生外语水平。通过两度的选拔,我们的面试专家普遍感觉到目前研究生在专业知识以及外语水平都需要较大的提高。很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对于基础的中医方剂配伍,处方用药掌握不牢,对于专业外语的运用还有待加强,口语表达能力欠佳。针对瑞士特殊的语言环境,如能与校内的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教师联合对派出学生进行简单的德语培训也将对合作起到一定的促动作用。如果让研究生在瑞士期间可以深入到当地的医疗体制和诊疗流程,那么对提升当地语言的应用将会变得尤其的重要。
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协助研究生出国手续的办理。研究生的出国出境手续根据外事的相关管理规定也需要做好备案申请工作,如按照协议要求需进行相关费用的报销等,则更需要做好相关的出国备案工作。因申请签证办理的特殊性,以及瑞士使领馆相关手续审查的严格性,需要外事部门配合相关手续的办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拖延及办理的失误。
瑞士临床合作项目作为我校开展研究生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之一,经过前期的筹备以及实施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在欧洲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走出国门,理解中医药国际化的实际意义,丰富了人生阅历。以此项目作为依托,创建更广泛的中医药研究生国际合作的模式,为进一步扩大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供帮助。
中医药国际化合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国际化合作背景下,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转变观念,加强外语教学和培训,加强国际性课程建设,加强师生的国际交流,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办学[3],为中医药研究生的国际化培养战略提供更多的形式,从而加快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朱少均.略论中医现代发展的条件[J].中医学报,2014,29(2):209-211.
[2]司建平.大健康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的策略选择[J].中医学报,2015,30(5):678-680.
临床在研项目 篇9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肾上腺素和福利平。肾上腺素是一种可激动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亦是肾上腺髓质释放的一种激素[1]。利福平是临床抗结核杆菌的常用药[2], 对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干扰的体外、体内研究及干扰机制的初步探讨, 分别将二种药物进行检测。
1.2 方法
选取肾上腺素对FMN、LD、r、UA、TG、TCH、HDL-C、DBIL的测定;利福平体外采取FMN、DBIL、TBIL、Cr、UA的测定, 体内采取对16位志愿者口服利福平。
2 结果
2.1 肾上腺素对FMN的测定有很强的正相干扰, 对LD的测定有正相的干扰, 对Cr、UA、TG、TCH、HDL-C、DBIL的测定有负相的干扰。肾上腺素对FMN、Cr、UA、TG、TCH、LD、DBIL、HDL-C的干扰率和肾上腺素浓度的关系表达式分别为:y=1223.3x+41.296、y=-15.918ln (x) -101.71、y=140.21x2-205.22x-0.1519、y=-137.17x-3.6884、y=-12.746x2-31.864x-0.043、y=16.84x2+2.2482x+2.0596、y=-51.369x2-49.965x-0.3533、y=-84.81x+3.0979。表1给出了肾上腺素不同浓度时对各检测项目的干扰率。
注:-表示负相干扰
2.2 利福平体外试验显示, 利福平对FMN、DBIL、TBIL的测定有正相干扰, 对Cr、UA的测定有负相干扰。干扰的程度与血清中加入的利福平的浓度均呈线性关系, 其对FMN、Cr、UA、DBIL、TBIL的干扰率与血清中加入的利福平浓度的关系表达式分别为:y=0.6177x-1.6134、y=-1.4513x+0.4677、y=-0.428x+0.3782、y=3.6029x-0.3292、y=1.7404x+0.6418。
利福平对体内影响, 通过对16位志愿者口服利福平后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结果影响的研究表明:在利福平服用期间, 在血中利福平浓度低水平时, 对FMN、DBIL测定有影响, 在血中利福平浓度高水平时, 对FMN、DBIL、TBIL、Cr、Ca的测定有影响, 有的指标因为个体差异, 变化不太一致, 总的来说, 口服利福平使血清中FMN、DBIL、TBIL的测定结果增加, 使Cr的测定结果降低。
3 讨论
3.1 肾上腺素是一种可激动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亦是肾上腺髓质释放的一种激素, 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α、β受体, 产生强烈迅速而短暂的α和β型兴奋效能, 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血管扩张,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减低舒张压, 扩张支气管, 解除支气管痉挛, 使皮肤、粘膜血管及内脏小血管收缩等。因其结构有多个共轭大π键上的羟基, 因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3]。
肾上腺素是人体内的一种主要应激反应激素, 已有研究表明, 仅体位的改变, 即可引起体内血浆肾上腺素水平成倍的改变。因不同采血方式, 如直接穿刺紧张状态下采血和采用预留导管待患者安定后再采血, 对体内血浆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 以及由此导致的对上述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 亦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由于肾上腺素为还原性物质, 对上述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检测项目的干扰可能与此有关。
3.2 利福平对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干扰的体外、体内研究及干扰机制的初步探讨对利福平体外分析干扰机制的初步探讨表明:利福平干扰胆红素测定的机制是:利福平在检测波长 (450 nm) 下对光有吸收, 增加了读数起点时的吸光度值[4], 在反应过程中, 利福平与钒酸盐反应, 使利福平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降低, 由于胆红素测定本身是一个负相的反应, 因此利福平对胆红素的测定有正相的干扰。利福平对Cr、UA的可能干扰机制是:利福平在检测波长 (505 nm) 下对光有吸收, 增加了读数起点时的吸光度值, 在反应过程中, 由于利福平具有还原性, 可与反应中生成的过氧化氢反应, 被氧化使其在505 nm处的吸光度值降低, 同时还消耗了部分过氧化氢, 总的效应是使读数终点时吸光度值降低, 因此利福平对Cr、UA的测定有负相的分析干扰。
利福平是利福霉素B的半合成衍生物, 无论在体内和体外, 利福平对细胞内及细胞外结核分支杆菌都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其对增殖中病原体有效, 对静止期细菌亦有一定功效, 可抑制细菌RNA合成。利福平对实验室检验的干扰, 文献报道很少, 仅Daher等报道利福平和尿免疫分析法筛查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有交叉反应, 引起假阳性结果。
利福平对体外FMN、Cr、UA、DBIL、TBIL的测定有干扰, 且干扰的程度与利福平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其中利福平对FMN、DBIL、TBIL的干扰为正相干扰, 对Cr、UA的干扰为负相干扰。从利福平对FMN、Cr、UA的干扰来看, 和肾上腺素相同, 推测利福平有一定的还原性, Kalpana等报道利福平有还原性也支持了这一推断, 利福平可能和反应体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吸光度值的改变而干扰被测物的测定。
3.3 药物对检验项目的干扰可分为两大类[5] 一是药物产生的药理学效应, 导致某些检测物质量的改变, 如降糖药使血浆葡萄糖浓度降低, 肾上腺皮质激素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 导致血尿素、血脂、血糖升高等。另一类是药物或其代谢物对检测方法直接产生干扰。这类干扰可能因某些药物或其代谢物为有色物质, 可对某些使用与该种颜色吸收峰相近波长的检测项目, 直接产生干扰;也可能因药物或其代谢物在检测所用紫外波长处存在一定的吸光度, 导致直接干扰;此外, 药物作为一种化学物质, 亦可能程度不等地参与某些检测方法中进行的化学或酶促反应, 亦可产生干扰。
在文中, 笔者从筛选对常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有干扰的药物入手, 然后做了肾上腺素对常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体外分析干扰研究, 最后选择了利福平这一抗结核的最常用的药, 研究了其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体外分析干扰、体内影响, 初步探讨了其体外干扰的可能机制, 整个研究涉及药学和临床生物化学领域等内容。由于时间、经费、实验条件、研究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 还有一些工作尚待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药和新的检验方法的不断涌现, 在这个领域有许多的工作可做, 大有可为, 笔者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深入细致地多做一些工作。
参考文献
[1]Caraway WT.Chemical and diagnostic specificity of laboratory test.Am J Clin Pathol, 1962, 37 (5) :445-464.
[2]Siest G, Dawkins S J.Drug effects in clinical chemistry.Part1.The basic concepts.J Clin ChemClin Biochem, 1984, 22 (3) :271-274.
[3]Kroll MH, Elin RJ.Interference with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es.Clin Chem, 1994, 40 (11) :1996-2005.
[4]Young DS.Effects of Drugs on Clinical Laboratory Tests, 4th edn.Washington DC:AACC press, 1995.
临床在研项目 篇10
资料与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进行生化检查的患者93例, 男48例, 女45例, 年龄36~68岁, 平均 (45.3±1.5) 岁。其中, 血脂正常组31例, 男16例, 女15例, 年龄36~67岁, 平均 (44.4±1.3) 岁;中度脂血组31例, 男16例, 女15例, 年龄36~68岁, 平均 (46.1±1.9) 岁;重度脂血组31例, 男16例, 女15例, 年龄37~68岁, 平均 (45.6±1.7) 岁。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检验方法:于清晨空腹状态下, 对全部93例受试者进行静脉血液采集, 分别抽取血液10.0 m L, 将所取标本全部均分成2份, 并对其中一份用聚乙二醇处理, 对全部血液标本采取各项生化检查的测定, 并记录各组标本检查结果。对各血液样本在聚乙二醇处理前后所测得的生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生化检测项目:此次研究包含的生化检测项目有:总胆红素 (TBIL) 、总蛋白 (TP) 、谷氨酰转肽酶 (GGT) 、肌酸激酶 (CK) 、肌酐 (Cr)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并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次研究中, 血脂正常组处理前后, 各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度脂血组处理前与血脂正常组处理前的检查结果比较, TBIL、TP、Cr、AST、ALT存在较大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K、GG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其处理后与血脂正常组处理前的检查结果比较, 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重度脂血组处理前与血脂正常组处理前的检查结果比较, 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处理后与血脂正常组处理前的检查结果比较, 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资料, 它能够为病情的判断和采取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5]。有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临床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6]。高脂血标本会对生化检查结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生化检查所得到的结果若出现较大的误差, 将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7,8]。
本次临床研究中, 我们对93例生化检查标本进行高脂血对检测结果影响的相关分析发现, 血脂正常组处理前后, 各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度脂血组处理前的TBIL、TP、Cr、AST、ALT检查结果, 以及重度脂血组处理前的全部检查结果, 与血脂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中度及重度脂血组处理后的检查结果与血脂正常组相比, 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 高脂血样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且聚乙二醇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影响。
因此需要强化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对血液标本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避免脂血的干扰, 这样才能保证生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为诊断和治疗的正常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策略。方法:收治行生化检查的患者93例, 其中, 血脂正常组31例, 中度脂血组31例, 重度脂血组31例, 比较检测结果。结果:血脂正常组处理前后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及重度脂血组处理前的检查结果, 与血脂正常组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P<0.05) ;两组处理后与血脂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脂血标本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会产生较大影响,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脂血的干扰, 才能保证生化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生化检验,高脂血标本,影响,消除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志友.溶血和脂血标本对凝血指标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3, 15 (1) :25-28.
[2]张正云.高脂血标本对血红蛋白的干扰及校正方法[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 3 (5) :644-645.
[3]曾素根.不同脂血浓度对血液分析仪的影响[J].检验医学, 2013, 28 (2) :131-133.
[4]王秋菊.探讨重度脂血高速离心后对凝血四项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 2014, 20 (6) :336-338.
[5]彭传梅.稀释回归法在脂血标本凝血检测中的应用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7 (4) :494-495.
[6]胥华猛.3种方法消除脂血对生化测定干扰的对比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4) :1813-1814.
[7]邢小飞.脂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及处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3, 13 (28) :123.
【临床在研项目】推荐阅读:
多项目临床观察07-23
医疗器械临床项目管理01-04
各临床科室临床路径目录介绍06-03
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临床药学01-05
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学生自我介绍09-30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的技巧及典型案例分析12-14
临床思维07-14
持续临床07-22
医学临床10-14
临床联系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