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教学

2024-08-09

计算机学科教学(通用12篇)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1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职院校开展的一门基础文化教育课, 它的培养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有效利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基础教育学科中一门完整独立的、理论知识性与实践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 它不仅具有特有的操作性和时效性, 还能够参与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

一计算机具有的特殊性

上好课的前提是充分备好课。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 提前备课都是必不可少的。有所区别的是, 教师探索、总结、归纳好教材上的知识, 备好教材以后, 还要把这些知识在计算机上推敲、演练、验证, 这样这些空洞的、理论性强的知识才具有了可操作性, 学生才能准确和完善的理解并真正接受这些知识。所以, 对于计算机学科, 构造出一个个的小实例, 并涵盖所学的知识点, 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并通过上机实际操作, 根据演示过程和所得的结果来归纳总结, 最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型的实例, 把大多数的知识点进行推演,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增强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 走进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来。

二把握计算机学科备课的重点, 备好计算机教学的第一课时

计算机学科的备课就是要钻研教材教法,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熟悉机房设备, 然后准备充分而又恰到好处的辅助教学软件, 最后教师还要将这些素材集中整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一样, 教学的第一课时非常重要, 是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突破口, 计算机学科教学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第一课时的备课,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计算机教学中的两个重点, 并在备课的过程中突出、细致的考虑到这两点, 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心应手。

1. 把握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大多数学生认识计算机是通过玩游戏、聊天软件来熟悉计算机的, 对计算机只是一个感性的认识, 他们并不能真正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应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他们只是觉得计算机的用处太多了, 还不知道计算机真正的用处和它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还不理解计算机对其他各学科的重要性, 科技高速发展, 计算机作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 学习计算机学科的任务不能仅仅停留在会用上, 而是要熟练计算机或精通计算机。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这门学科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 就要渗透计算机以及学科整合中的作用, 使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渐认识到, 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生活中不可缺少, 它的作用巨大。

2. 重视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

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理解较浅, 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误认为学习计算机只是聊天、玩游戏等等, 因此, 兴趣浓厚, 但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深入, 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慢慢冷下来, 因为这个阶段会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记忆, 还要在计算机上重复地多次练习, 增大了学习难度并且枯燥无味, 而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实际应用又存在差距, 这样一来, 有必要在备课的过程中逐渐让他们了解计算机学习的目的, 渗透计算机学习的目的性, 让学生知道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有利于他们有始有终地学习计算机学科。

三重视计算机教学方法

计算机学科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 关键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学习, 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 不要一味地采用计算机教学, 这样会使整个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1. 悬念法

课堂上, 教师先假设现实生活中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启发学生, 让他们思考如何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怎样操作。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方法, 最后教师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激发出来, 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成功地完成教学内容。

2. 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的内容相对抽象, 与其他学科不同, 它没有那么直观, 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在教学中, 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是教师把理论知识结合实例讲得通俗易懂。对于比喻法, 首先教学内容必须理解透彻, 对适宜用比喻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 设法在生活中或学过的知识中找到相应的实例。

四在备课中要尽量多体现学生上机练习、操作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 对计算机知识亦如此。当教师对知识演示以后, 学生只是初步理解了这部分知识, 能不能让学生转变成自己的认识, 能否使学生对知识逐渐熟悉并牢固掌握, 关键在于让学生自己上机实践, 从实践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有些学生在老师讲解时不理解, 但是经过上机操作,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讲解内容时要尽量简明、精要, 再把上机内容明确的列在黑板上, 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上机练习, 教师在学生上机时只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去交流,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2

关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抽象难懂且实践性强的专业课。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别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0 引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迅猛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涉及的学科面广,是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知识外,包括众多电工参量、机械参量、热工参量、成份参量的检测原理、方法与技术等内容。学生开始学习本课程时通常感觉很抽象、不适应,容易出现枯燥、难以学好的感觉。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有必要的。本文分别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改革进行探讨。

课堂教学改革

1.1 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课时为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为32学时,实验教学课时为8小时。教材采用的是刘晓莹主编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该书包含了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在有限的32学时里所有内容全部教授完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时内容要适当进行筛选,一些典型常用的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光电传感器等)要进行详细讲解,有些内容课堂简单带过,鼓励学生课后多查资料自学,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可以扩大知识面。另外,传感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不可能及时更新,教师应该及时查阅资料补充些最新的传感器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传感器的最新发展动态。

在学习一种传感器时,教材上的教学顺序通常先讲传感器原理,再讲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最后讲传感器应用,这种平铺直叙的模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2]。传感器的原理和测量电路听起来比较乏味,而传感器的应用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会比较有趣。在讲课时,可以先介绍传感器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实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再去学习传感器的原理和测量电路,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如在讲电涡流式传感器时,首先提到近年来高考、研究生考试等招生考试考生将手机等通讯设备带入考场,采用了金属探测仪。为什么金属探测仪可以在不接触考生身体的情况下就可以探测呢?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兴趣,接着再介绍金属探测仪的工作原理:由于金

属的电涡流效应,当探测线圈靠近金属物体时,金属导体表面会产生电涡流,由电涡流产生的磁场会使探测仪振荡回路中的能量损耗增大,检测出这种变化并转换成声音报警信号,这样就可以判定探测线圈下面是否有金属物体[3]。金属探测仪就是电涡流传感器的典型应用之一。再如讲到光电传感器时,结合图片先介绍紫外光电探测器在军事、民用、医疗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然后结合本人读博期间如何设计和制作紫外光电传感器,最后再来解释紫外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属于光电传感器中内光电效应制成的器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更高了,教学效果不错。

1.2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教授、板书结合多媒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养成不爱问、不想问的被动学习习惯,过于依赖老师,有的学生从头到尾不听课,甚至趴在那睡觉[4]。针对这一问题,课堂教学中适当采取“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先准备,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课堂上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先阐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并补充学生讨论中的疏漏。这种教学方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课堂气氛热烈,大家踊跃的发言讨论,对知识理解得更生动透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调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采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把

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简洁地概括出来,使学生思路更清晰,也有利于课后更有针对性的复习。做好多媒体课件,书上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图片或动画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也更透彻。例如对于抽象的霍尔效应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出来。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学校建立了空中网络课堂,学生可以下载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课件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网络课堂给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提出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

实验教学改革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重应用的一门课程,实验环节必不可少。我们实验教学采用的是浙江天煌教仪生产的THSRZ-1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装置,该装置由主控台、激励源、17个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块、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桌等组成,可以完成一些常见参量的测量实验,主要是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实验指导书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到实验步骤、包括电路接线图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即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没什么意义,只是模仿性的实验去验证已知的结果而已[5]。另外,由于实验设备的数量有限,每次实验5人为一组,有的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观望、甚至去做别的不相关的事,一需要动手就躲在同学后面,实验报告也是抄袭敷衍了事,实验对于这些同学毫无效果。

针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在实验内容上,除了些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外,适量增加了些设计性实验,如利用热敏电阻和热电传感器制作温度自动报警器,利用光电传感器制作遥控小车等。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其潜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考核方面,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实验项目,然后独立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考核结果纳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以监督那些平时不愿动手的学生。另外对参加“挑战杯”、“飞思卡尔杯”比赛的学生酌情加分,鼓励学生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去。

结束语

通过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将继续进行探索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计算机;教学

信息技术在当今的时代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和普及程度也在飞速提高,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初中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各种操作的掌握程度进行讲解,幫助每个学生完成课堂任务,高效达到教学的目标。

一、分层教学在初中计算机教育中的开展方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实行分层教育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开展之前,学校应该统一组织计算机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把每个班的学生分为A、B、C、D四个组,每个组为一个层次,从A组到D组,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依次下降。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对学生分层之后,教师应该明确课堂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过程,完成初中计算机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以讲述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为例,通过之前各节课程的引入,计算机掌握程度高的学生学习PowerPoint需要较短的时间,在学生熟悉基本操作后,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美化界面等;对于计算机掌握程度低的学生,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并指导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

3.增加课堂上的交流时间

计算机课程灵活性强,在上机操作课堂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尽量在课堂上解答学生的疑惑,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讲解,一部分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鼓励操作熟练的学生指导进度较慢的学生,既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和交流,也能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计算机教育中开展的意义

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若继续采取统一教学的方式,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学生会在课堂上浪费时间或分心,操作能力弱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进而造成课堂效率的低下。分层教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以“因材施教”为宗旨,提高每个学生的发展空间。

初中计算机课程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入门课程,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影响深远,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对鼓励学生学习计算机、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方面能起到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江莉.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计算机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3(08):171.

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及对策 篇4

对于刚进入职校的初中毕业生来说, 计算机水平差异较大, 一方面由于初中各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有差异。城镇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条件较好, 学生普遍基础较好。另一方面, 由于家庭条件不同, 有些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 操作能力较强。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 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练”“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显然已经不适合层次不一样的学生了。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实效呢?董玉琦教授认为, 计算机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因为这门课程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失去学生的主动性, 课程就会死板枯燥。这种互相学习, 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变接受型的能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在课堂中学习。

为了了解在职高学生中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们对本校2009级新生共546人进行了学习调查, 涉及的专业有计算机、电子商务、数控、电子、汽修等6个专业, 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职高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特别是计算机学科, 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 上机时间占80%, 理论课占20%。对于大多数职高生来说, 实践性强的计算机课成了他们的最爱, 但是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集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 热情很高, 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兴趣在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法,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疑难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 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 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 由于实践性非常强, 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 让学生自己带问题操作预习, 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不定期地展开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让学生兴趣持久。

二、中职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中职校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的分析告诉我们:在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中, 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入手, 重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体现“以人为本, 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学习动机是直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力量。教师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给予内在的驱动与激励。中职学生喜欢计算机是有目共睹的, 据调查, 在校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占85%, 喜欢上网的占78%。这时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是一种不断迅速发展的工具, 学好计算机是将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要求教师正确引导, 只有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二) 重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 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目标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后, 学习的目标改变了, 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是以升学作为目标, 那么, 进入中职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 但面临就业的挑战。目前, 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有不同的需求和侧重点, 所以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 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这环节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 弄清本地区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 毕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以此作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体系设置必须与岗位群的工作任务相匹配, 以典型应用技术为主线 (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 , 围绕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来组织课程内容, 不能教材写什么就教什么, 要做到教师是教课程而不是教课本, 以体现中职要培养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区域性。因此,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 既要做到立足于课程规定的教材, 又要做到突破教材。针对本校情况, 我们大胆地改变教材的章节顺序, 如选择理论知识较强的内容在教室上课, 上机操作实践在机房上课。这样避免了因教师在机房讲解过多理论知识, 而频繁控制学生屏幕, 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分散学生注意力, 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系统的理解, 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

(三) 探究适合中职课堂教学的方法, 体现以“创新为宗旨”的思想

在中职课堂教学中, 针对不同的课程和每一门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是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证明是开展计算机技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明确提出学习任务,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使用word制作小报, 教师首先布置制作小报的任务, 然后演示制作好的小报, 师生共同分析小报里所含的素材及类别, 引导学生找出小报制作的排版方法和技艺。最后, 根据制作任务, 收集小报所需素材, 认真完成小报制作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 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师生在教学中地位得到转变,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探索创新能力, 课堂效果得到提升。二是采用演示法, 教师现场演示一个项目任务, 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和实验方案来完成这个任务。如让学生自己构建一个web站点或一个FIP站点, 并供其他同学访问或测试等。通过他们的演示, 教师可了解学生普遍掌握情况, 检查自己教学的疏漏, 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三是实践法。比如教了网线制作后, 让学生亲自制作一条网线,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四是综合实践法。如在讲完了网络操作系统中的用户、权限这些内容后, 带领学生做一个网络考试系统, 让学生真正体会用户和权限的实际用途。五是案例教学法。教师设计编写了不同类型、风格的案例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查阅资料、选择方案、独立设计、撰写报告等环节, 系统地进行课程设计实验。一些综合课题可分为若干项目小组实施, 灵活方便, 避免了同一个班的许多学生只做同一题目的现象, 便于因材施教, 同时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体现“以能力为目标”的要求。

中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比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要更新得快。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突出“应用”两字, 让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的实际技能, 这既符合该学科的特点, 又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要正确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关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系, 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并为学生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摘要:本文从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入手, 探讨中职校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黄玮, 陈伟斌.三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及课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2 (11) .

[2]肖锋.学会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计算机辅助教学》双语教学设计 篇5

《计算机辅助教学》双语教学设计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者和教学内容的分析,采用四步教学--明确目标,设疑激趣;知识关联,融合建构;讨论交流,教师详解;发散延伸,总结提高的策略设计,结合直观形象的.演示动画对复杂原理的推演,使学习者在双语教学课堂上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实现对新知识<操练>的建构.

作 者:郑珠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年,卷(期):“”(7)分类号:G623.58关键词:双语教学 操练 教学设计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6

关键词:教学策略 创新 动手能力 兴趣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标准的提高,计算机操作已经成为技校毕业生的一项必备技能。在长期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掌握一些计算机硬件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上,而在培养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兴趣养成等方面还很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完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方面做了以下积极探索。

一、培养创新能力和传授知识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教学课时的限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和传授知识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传统教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教化,它同时还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对知识背后原理的理解,以及了解先知们发现真理和知识的过程。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的发明历史和比尔·盖茨发明视窗的故事时,笔者有意识地和学生探讨创新思维在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久而久之,让他们体会到即使离开了老师的教导,他们也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古人提倡的“授人以渔”。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笔者尝试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即充分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和友爱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了教材上要求的知识点,还开拓了思维,获得了产生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讲课中插入马云的创业故事,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这是互联网创新思维打败了传统商业模式。在这种以创新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得到了成长和训练,同时老师也受益,教学相长。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传统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缺一不可的。

二、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相结合

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教育部门对一门课程的教学要求一般都是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要点来实现的。教师们在一个班级的授课过程中,从备课开始到教学结束,一般也是以教学大纲为主,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班级授课中,由于受课时、教室等的限制,特别是受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很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个班级中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因材施教,其结果就是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一堂课下来就能掌握重点和难点,而注意力差点的学生很可能连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点都没掌握。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理想、不完美的。

如何做到不让落后的学生掉队,使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都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呢?笔者曾经尝试采取过对班级里落后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的措施,但效果不是很好。一是因为落后的学生自己思想认识上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差生,怕别人笑话自己。二是在时间上没法保证,教师的休息时间和学生的空余时间不太好协调。

在探索以及借鉴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上进行了“培养方向”的尝试,大致的做法是根据学生们自选的结果,初步确定几个方向:电脑组装和维修、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平面图像处理等等,组成不同的课外小组,由学有专长的老师进行辅导。很多学生都对自己选择的小组特别有兴趣,很乐意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老师进行交流,他们进步很快,甚至比在课堂上更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看来,课外辅导确实是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完善和补充作用。

三、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

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东西都是事先设定的,在心理学上叫“刻板心理”。比如说一谈到计算机理论,大家都认为理论是枯燥难懂的,于是加重了学习上的畏难心理。学生一旦认为这种理论太枯燥了、没意思,便更加不爱学习它,在班级里造成厌学的风气,形成恶性循环,十分可怕。因此转变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一开始便针对学生们的畏难情绪展开攻心战,让他们认识到思想上的抵触情绪是学习上最大的拦路虎。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笔者把理论学习和培养动手能力结合起来。比如为了掌握和熟悉键盘,笔者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进行中文输入法比赛、玩打字游戏等。等比赛结束以后,很多学生对拼音和五笔输入也基本熟悉了,同时对键盘上的按键也都掌握了。这也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为以后基本理论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再比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正好办公室需要购置一台计算机,笔者让学生们列举一台计算机由哪些主要部件构成,让他们把相关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的型号也记录起来,安排学生在周末去电脑城采购,并由设备科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组装,最后还装上系统软件。这样下来,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少数学生对配件的价格也有所了解,甚至有学生对装机产生了兴趣。通过这样的动手过程,打破了计算机的神秘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

四、培养能力和养成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很多技校学生在进校门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有的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是网络游戏的玩家了。如何在这个基础之上,使学生们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往专业化和技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老师在计算机课程上做好引导工作,有意识地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培养能力和养成兴趣进行有机结合。

程序设计语言是最难学的,大学生有时都掌握不好,更何况技校的学生,教材一发下去,立即就有一大片学生叫苦不迭。如何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东西入手,激起学生们对程序语言的学习兴趣,笔者也做了初步的尝试。笔者学校里有个资料室,其管理还是用老式卡片的方式。笔者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自己动手编写一套简单的图书信息管理系统,最后在其中选择最好的来运行。当学生们在自己设计编程的图书管理系统上借书还书时,高兴之情难以言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初步掌握了Visual Fox的编写知识,又为学校的信息管理作出了贡献。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学习的潜能。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让学生们编写简单的成绩查询系统等软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编程水平。

时代在发展,教育要进步。随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求职者职场竞争中的必备利器之一。只要教师在教学策略上多钻研,坚持以创新为目的的教学观,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就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较高计算机专业化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毕业生。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7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评估体系,建设

一、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原则

在具体对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的过程中, 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评估效果, 就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在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应该具有综合系统性的全局思想, 因为计算机学科评估体系的具体标准是需要放到整个评价框架中去分析的, 所以要综合分析各个标准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 要综合平衡好各个标准因素之间的权重。

2.分类原则

在建设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时, 要根据各个评估标准之间的属性和作用进行不同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评价标准归入到与之相适应的层次中, 让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 从而快速、有效地进行评估工作。

3.全面性原则

在建设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各个评估体系标准之间的特点, 评估体系的建设要覆盖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 实现对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全方位评估。

4.真实性原则

作为一种评估体系当然要客观真实地反映所评估对象的特点和属性, 这也是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建立中需要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在具体进行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学科教学情况进行准确客观的调查和分析, 以事实为依据, 以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规范为准则,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使得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具有真实、准确的评估特点。

5.科学性原则

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是指在具体建设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实践过程中, 要依照一定的评估目标和具体的评估方法和对象科学地、恰当地设计评估内容, 采用科学严谨的评估态度和评估模式, 实现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科学性的特点。

二、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

一般而言, 在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关于计算机课件开发的评估建立

在进行计算机课件开发的评估建立中, 要关注计算机课件的质量以及所用到的设计工具。其中计算机课件的质量要从评估内容的规划水平、智能化水平进行考察, 在评估内容的规划水平中要依照计算机教学的具体内容对所用到的文字、图案、音频、视频等因素进行选择、利用计算机手段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的水平。智能化水平的一般要包括检索、记忆、刷选、自动生成等水平的考察。而在开发工具中的具体评估的展开一般是通过检测该工具是否能够适应主要的教学思维规范、是否可以提供主要的评估手段, 以便于计算机教学课件的研发和教学。

2.关于计算机教学支持评估系统的建立

在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过程中, 关于计算机教学支持评估系统的建立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所以关于计算机教学支持评估系统的建立是否正确有效关乎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功能的发挥。在具体对计算机教学支持评估系统建设过程中, 要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手段、疑难问题解答系统、计算机测试题库系统、计算机内容播放系统、远程测试系统、相关习题检测系统、计算机虚拟实验系统以及综合诊断系统这八方面的评估内容中进行建设, 实现计算机学科教学现代化、科技化的目的。

3.关于计算机教学的管理评估体系的建设

在整个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建立的过程中, 其中计算机的教务管理评估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协调计算机资源、相关管理人员资料、反馈教学效果数据信息的作用, 在具体建设关于计算机教学的管理评估体系中, 对于教务管理的评估需要包括注册确认、管理相关学生的信息、相关老师的信息、数据的查询、相关信息数据的研究、具体学习状态进度的分析、教学费用的管理、计算机系统设置的管理、相关专业的分析以及具体课程教学的管理等这些方面的评估建设, 以便及时、客观地反映出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4.关于计算机教学的性能评估体系的建设

在进行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的性能是否优越直接关系到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取得的效果, 所以对于计算机教学性能评估体系建设, 要从计算机网络具有的一般基本性能、计算机所处在的网络安全环境以及计算机在进行教学中提供的信息数据传送的性能等方面进行相关工作的建设。

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对于整个计算机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所分析的关于计算机学科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了从其建立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的建立过程方面的内容, 为完善计算机的评估系统的建设提供一定的信息, 但是计算机教学评估体系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是十分复杂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为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卫东.教学设计计算机课程的设计策略与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5 (06) .

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8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优点

1. 直觉感受, 激趣引入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计算机丰富多采的表现, 而教学也完全可以因为计算机变得多姿多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选择性注意。一般来说新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 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烦燥无味的讲解时, 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课堂添加了无穷的魅力。但是,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 教学软件的选择不可忽视。首先是内容, 要求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要能够充分表现本堂课教学内容, 切不可为了更多的教学内容, 使软件变得杂乱, 而冲淡了教学主题, 误导学生。成功的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 使CAI有鲜明的教学性。

2. 自我探索, 拓展创新

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特点, 利用此特点可以使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 选择恰当的设置, 灵活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广度,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维, 自我探索, 取得成功。利用交互性使教师给出自学的要求, 让学生分组, 自己分析、讨论、处理。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体现探索式学习方式的新教学模式,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 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提问,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能力基础上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体会成功的喜悦, 从而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目的。

3. 发挥主体作用, 高效建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创造条件,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要把以课程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把学生从被动学习引导到主动学习,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计算机具有快速存取和自动处理等功能, 它不仅能够呈现教学信息, 还能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反馈、指导点拨。

4. 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形成概念, 启迪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现、概念。运用电脑辅助教学, 根据教材内容, 生动、直观地展现画面,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表象, 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形成概念, 以利于思维的发展。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和形象生动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使概念具体化。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把静、动结合起来, 通过平移、旋转、翻折等方式表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 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问题

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形式与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形态, 即以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特点, 代替或部分代替教师面向学生, 促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在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既可以是人圮机对话式, 也可以是借助其他媒体 (大屏幕投影或液晶投影) 构成新的信息传递系统。所要达到的目的为: (1) 改进课堂教学; (2) 优化传统教学; (3) 实现个别化教学; (4) 改善学习态度。

2. 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主要参与人员的要求

(1) 对任课教师的要求: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熟悉计算机的一般操作。因为在最初的设计构思及以后的实践应用中他们要起主要作用, 可以说决定了辅助教学的成败。没有一定的教学水平, 就提不出好的教学设计, 也就编制不了好的教学流程图。

(2) 对软件设计者的要求:要有较高的制作水平, 较高的悟性, 细心、专心, 更要有"否定-提高-再否定-再提高"的意识。对专家、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设计、建议应仔细琢磨、领会, 据此编制出软件程序流程图, 还要与教师沟通, 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好稿本卡片。对资料的选择、运用、组合及加工应在细心研究后进行。制作中要体现高度, 适当展现现代制作水平。尤其要对试用中发现的新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要敢于否定自己, 在不断的否定中制作出精品。

3. 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基本要求

(1) 科学选择。由于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 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 对这一方式的使用要慎重, 用其它媒体可以解决的不用计算机, 要在"代价最小, 功效最大"的原则下决定使用与否。科学选择还体现在课型、媒体、资料、使用方式等的选择上。在自然课各种类型课中, 并不是每一种类型都适用于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即使适用, 也存在着选用哪种应用方式的问题, 在确定使用前应解决好这些问题。

(2) 科学决策。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设计, 以及制作者对构思的实现方式的选择上。具体体现在软件制作的全过程。我们在实践中的制作过程如下:决定课题→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 (编制教学流程图) →辅助方案设计 (编制程序流程图) →准备制作 (编制稿本) →制作→试用修正→辅助教学实践→评价修正制作过程。专家、教师、制作者应密切配合, 力求科学选择教材、处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设计辅助方案、编制稿本、进行制作、进行教学实践和科学评价与修正。一个制作周期后, 教学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稿本卡片和一套完整软件作资料保存。

4.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能力培养

(1) 有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 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 启发积极思考。计算机不但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 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 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在教学中显示所要观察的自然事物;同时, 还能对时间进行缩放, 在显示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功能。在展现宇宙星体运动变化、动植物运动情况方面优势很大

(2) 有助于概括能力的培养。思维活动有许多的特点, 概括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的过程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 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掌握概念, 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 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 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概括。概括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掌握规律的基础, 任何科学研究的结论都来自于概括过程。从教学实践上说, 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过程, 利用表象可以概括出科学概念, 并发展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计算机能提供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 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表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3) 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就具体教学来说, 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 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自然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 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我们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完全可以依据这些关系, 将本来就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知识有机地沟通起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 学生的认知结构也不断地组建, 逻辑推理能力也就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得以发展起来。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9

一、计算机学科的特点

计算机科学是以数学和电子科学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即将就业,现实的社会需要他们具备多种技能,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或项目开发的经验,这就对计算机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应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学科教学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传统的理论教学 (面授课) 以教材为主线,但由于各知识点的学习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知识点无法融会贯通,仍然不了解项目开发的完整过程,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其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台实验仪器分配给一位学生使用,这往往会造成准备实验的时间多,而真正使用实验仪器的时间相对短的问题,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实验资源的浪费;再加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验设备、场地、人员相对来说已处于紧缺状态,基层办学单位也难以拥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因此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高速发展的步伐。另外,实验箱的存储单元、地址分配等均无须学生介入,学生不清楚实验箱的电路结构,难以编出完整的程序,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开发简单项目能力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对已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计算机学科教学进行优化整合。

三、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

1.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传授的载体—多媒体演示教学

面授课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面授课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的“教”和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通常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适用于3个重要环节,即创设情境、突破重点难点和促进自主学习。以微计算机技术课为例,当讲到LED数码管工作方式时,课初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由LED组成的倒计时牌,L E D形成的五环图形和L E D画卷。提出问题:LED是如何工作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利用视频画面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主题上,带着问题学习。课中通过图片和视频短片,证明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特性,从而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提出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概念,通过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通过三维动画仿真数码管的工作过程,帮助同学突破难点。课下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可见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具,更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

2. 将信息技术作为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创建

面授课课时有限,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建设、使用学习型网站,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师生共同建立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以微计算机技术课为例,此门课的教学板块 (如图1所示) 包括: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考核说明、学习课件、教学辅导、自检自测、实验要求、实训项目、作业、复习资料、学生提问、经验交流等。

3. 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基于网络的实训项目的开展

为了使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除了日常实验,综合项目的训练是必要的。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任务作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各部分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任务抽取每个部分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项目由学员分组讨论、协作完成,通过项目把学员融入有意义任务完成过程中,激励学员积极学习,自主进行知识建构。

以微计算机技术课为例,笔者设计了2个综合项目 (见表1) ,涉及全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换言之,只要把两个项目搞懂,做会了,这门课就真正的学通了,项目的编程思路、学生的进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等都是课下利用BBS平台完成的。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集信息,通过生生交流沟通思想,通过师生交流答疑解惑,通过E D A软件模拟仿真电路,通过“经验交流”板块上传小组研究的成果,而以上工作均不受时空限制,可见信息技术不但解放了实验室,而且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项目的指导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

4. 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评价手段—基于网络的学生情感激励

通过专题学习网站的评价功能,可以在线实现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作品的评价、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通过学生评价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案。学生间的评价激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基于以下4个方面: (1) 学生搜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2)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交流合作表达的能力。 (4) 学生创新意识能力。通过以上4点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情况,努力提高,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激励工具。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整合其实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总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整合的过程就是计算机学科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过程。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国际上教育改革的总趋势与不可逆转的潮流。

参考文献

[1]戚伟.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6, 6:106~107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10

一、会话式教学

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 可以把教学内容即教师需传授的知识, 通过各种文字、图形、动画展示在屏幕上, 同时还可以配上精练的语言, 学生可以通过屏幕提示选择合适的内容, 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会随时向学生提问, 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计算机的提问, 计算机会自动将学习内容加深, 进入下一步学习, 若不能正确回答, 计算机会给以适当的提示和辅导, 直到学生学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这种会话式教学形式, 越来越完善, 目前出现的不少软件, 学生不仅可以回答计算机提出的问题, 而且对不懂的地方, 还可以随时向计算机提问, 让计算机来回答, 如超媒体技术的发展, 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设计了超级链接, 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不懂, 只需要用鼠标点击一下相应的文字、图像等, 其解释和说明马上就会显示出来。

二、个别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各有不同的能力和特点, 而教师只能以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同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很难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 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个别化, 每名学生都可以单独通过计算机学习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 计算机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显示不同的内容, 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随时调整学习进度, 若感到内容太简单, 可调到更高一级水平的学习, 若感到有困难, 也可降低一级水平, 学习进度完全可以由学生自由掌握。

三、趣味教学

寓教于乐,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 是知识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使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增加, 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引入教学领域, 使这种趣味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它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趣味教学环境, 作为一种完整的教学形式完成某种教学任务。

教学游戏就是利用计算机的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教学形式, 将科学性、知识性、教学性融于一体。这种软件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游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 要越过这些障碍, 有多种选择途径, 这就迫使学生尽可能用到所学的知识, 千方百计地战胜对方, 如有一个英语学习软件, 听到计算机发音后, 让学生拼写单词, 写对了, 游戏才能继续进行, 否则只能在原地徘徊。有些游戏软件设计多人参加, 竞争性强, 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很难战胜对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教育游戏软件已朝着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界面越来越漂亮, 不仅有二维图形, 还有三维动画, 不仅有图形交互, 还有语言交互, 使学生爱不释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 游戏中引入的竞争机制,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

四、仿真教学

幻灯投影、电视录像曾给我们带来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 受到师生的喜爱, 但由于这种媒体缺乏交互功能, 因此不能达到仿真教学的高度。

所谓仿真教学, 即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环境或事务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造型功能和语言功能, 能形象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 通过屏幕展示在学生面前, 学生通过鼠标、触摸屏等交互手段直接在屏幕上和计算机对话, 就像真实的实际操作一样。如飞行模拟训练器, 就是一种以模拟的方法对飞行人员进行强化训练的教学系统。近来适合中小学用的仿真软件也不断涌现, 有一个照相机操作软件, 模拟真实的照相机, 可任意调整不同的光圈和速度, 当按下快门后, 随着照相机“咔”的一声, 一张照片就显现在屏幕上。不同的光圈和速度, 会出现不同的效果。通过操作训练,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光圈、速度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11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22-02

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开发学生潜力,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以下是本文对如何打造精彩纷呈的职校计算机课堂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从多角度进行备课,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计算机教师,在备课阶段应仔细研究教材,深入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将教学内容恰到好处的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的用法时,由于软件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名目繁多,记忆起来相对困难,所以我们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可将教材中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详细的操作一起编辑到同一个“word”文档中;然后,在多媒体教室中,开启广播系统给学生讲解,并将已经做好的“word”统一发送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掌握知识。当学生忘记相关工具的使用方法时,可以打开“word”文档,按照其中的步骤进行操作,便于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实践和操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采用多种教学措施,实施有效教学

教师不但要在备课时,注意知识的详略得当、精益求精,而且要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在与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共赢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快速的融入工作岗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工作场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项目开发的操作流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个关于房地产项目的宣传片,让学生通过各种可用渠道去了解项目的设计流程和项目组成结构,为学生以后从事项目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拥有更早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此外,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比较零散,只有充分掌握知识前后的关联性,能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案例,才能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理论与实践共赢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前后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将知识技能的练习融入到一个综合案例中来,然后引导学生对综合案例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传统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演示一个操作技能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虽然这种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创新原则,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计算机知识比较复杂,对于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说,入门学习还是有所难度的,而按部就班法可以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表达时应采用简洁的语言,保证教学思路的清晰,让学生清楚掌握每一个知识要点,对于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划分,以小单元方式实施讲解。

3、课堂提问法

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去问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也降低了教学效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法实施教学,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知识本质。例如,在讲解“word”文档的使用方法时,很多学生对文本框的插入不太明白,实际上,文本框的使用对鼠标指针的变换要求较高,为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鼠标呈现双箭头时表示什么?呈现纵横交叉箭头时表示什么?哪一种是表示文字插入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学生可以自主动手操作,以探究问题答案,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

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故意出错法。为了引发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采用故意出错的方式,通过产生矛盾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促使他们积极探究,获取正确结论。例如,在教学“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中的文字输入时,教师可以故意漏下几个字,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时教师再顺势提问:“怎样把文字插入合适的位置?”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操作、实践探究。再如,形象比喻法。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就要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利用形象比喻法来转换抽象事物,便于学生理解与把握等等。

三、加强计算机文化教育,给予正确引导

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和学习方式,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利用各种聊天工具和网上交易系统更加方便、快速的交流和交易,并通过数据库获取各种资源与信息。很多中专生经常出入网吧,但是他们到网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玩游戏、聊天,甚至会浏览不良网站。对此,计算机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正面意义。首先,教师不必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制止学生上网;其次,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宣传计算机文化,加强计算机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会甄别外来信息,并有选择性的获取和传播,从正面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发挥网络教育的正能量。

四、通过积极课外指导,强化学生认知

除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外,教师应加强课外指导,通过全方位的引领,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体系。首先,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全面掌握计算机发展动态,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并适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科技指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与价值观,为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奠定基础。其次,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信心不足而无法付诸于行动,从而导致创新激情慢慢消退,而思维的僵化使得行动力也随之减弱。因此,计算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下为学生灌输积极的学习信念,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民主、轻松、良好的师生关系,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保持活跃状态,深层次挖掘学生潜能。

总之,“教有常法,但无定法”,只要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推陈出新、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就一定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掌握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朱黄兵.中专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职教通讯,2009,(02).

[2] 包红梅.中专计算机教学组织与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3,(01).

[3] 宣克祥.试论计算机科学中的哲学智慧[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4] 尹小剑.当前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南昌高专学报,2002,(03).

[5] 施蕙.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计算机学科教学 篇12

现代化的教育既要有“硬件”方面的更新, 也要有“软件”方面的更新。“硬件”的更新是具体化的, 而“软件”的更新是潜移默化的, 它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思想内容、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更新。后者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面和教学改革的深层目标, 这些思想观念、方法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 转变和创新, 要求更新观念, 转变落后于时代内容和教学方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宗旨的, 知识的传授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和目标, 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和模式阻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遵守教育教学规律, 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化教学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做出准确的提炼, 揭示各门学科的本质。现代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区别在于教学的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现在的教育教学体系中, 通过多年的印证证明, 是否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 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媒体, 提高各门学科教学质量。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 可以说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人类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信息高速公路时代。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向着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这必将大大促进对未来一代各学科的教育。对将来的青年人来说, 可能不应该考察他们已经储备的知识有多少, 而是应注重他们掌握多少获取知识的技巧和索取知识的能力大小。因此说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在有实验教学的学科中,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上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可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力量。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使用计算机辅助各学科教学将会异军突起。在体现和实现教学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方面将成为不可多得的形式。

2 了解CAI的辅助功能, 促进学科教学改革

在学校中教师工作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就形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隶属于教学思想, 而教学思想的更新与改革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变革。现代化的教学思想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通过常规的辅助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手段并与其它教学媒体有机结合, 将能使之相辅相成, 发挥整体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各个学科教学的充分结合, 必将使教学改革更具特色。要想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促进各学科教学的改革, 就要更好地了解CAI的特殊功能。CAI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形象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这些特性有利于个体化教学。在展示学科思维与发展, 揭示学科变化过程的微观实质等方面, CAI有如下作用。

2.1 降低教学难度

在目前的教学当中,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声音等多种传播媒体高超的处理能力, 可以变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使静态变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教学过程是讲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 教师的讲、学生的学有时候靠语言沟通无法真正掌握知识, 这是教学难点。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些难点, 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离子键与共价键》一节中, 教学内容抽象、难度大, 用一般模型演示不能给学生以动感, 且易造成概念模糊, 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将能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比如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 阴阳离子的形成, 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 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 能比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极差, 信息容量小, 信息传输通道狭窄单一、传输速度慢、单纯的文字板书、声音都远不如画面图像易于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解决了过去靠老师讲, 靠表格, 靠模型等手段的教学模式, 是讲解的只是通俗易懂, 便于理解。在球面镜成像的教学中, 因学生刚刚接触新概念, 又对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比较缺乏, 黑板上的平面板书很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 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微机技术能把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模型变换角度旋转, 关键部位放大, 正误对照剖析……。逼真的主体画面;精练的规律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2 增加知识传授量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做到增加知识传授量, 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这样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利用图形、动画这些比语言更直观、更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的辅助工具, 提高了效率、加快了速度, 效果也更好。CAI的多媒体软件因其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 使增加知识传授量、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课堂的空间被计算机辅助工具扩宽和延长了, 这种高密度教学是常规教学不能实现的, 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 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良好功能。

2.3 增强教学活力

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 这些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发展智力。现代教学方法的宗旨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提高学生各种能力,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些特殊功能, 使教、学、计算机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精, 又能利用计算机这种现代技术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

2.4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一个特定的良好的环境, 需要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因为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做到人手一机, 可进行教学、练习、检测等。更为重要的是, 利用这些现代技术缩短了时空距离, 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及时分析教学效果, 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 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又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结语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教学进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 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条件趋于多元化, 协调统一了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为实现因材施教, 个别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同时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值得我们认真分析、推敲和学习。但我们一定要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简称CAI) 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显示了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上一篇:美术改革与美术教育下一篇:申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