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2024-10-17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精选12篇)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1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电视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特别是地方电视台, 与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卫视相竞争, 更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台需要增强忧患意识, 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精准定位自已的发展方向。

地方电视台大多数成立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以及时代的变迁, 地方电视台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地方电视台发展陷入了困境。特别是近几年, 国家下重拳整治医疗药品及食品广告的播出, 以广告创收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方电视台受到了很大影响, 有的地方电视台几百人交不上社保, 有的地方电视台甚至连人员工资都难以维继。地方电视台的出路在哪里?如何破解地方电视台遇到的问题, 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一、地方台存在的共性问题

1. 工作人员数量大素质低, 制约着地方台的发展

地方电视台成立之初, 作为新生事物,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用人方面也能做到优中选优。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电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许多人认为能到电视台工作既体面又多赚钱, 于是地方台的工作人员迅速增加。有领导批条子进来的, 有安置家属的名义进来的, 有送礼进来的, 编制状况更是五花八门, 有全额财政编制的, 有自收自支编制的, 有签聘用制合同的, 有临时工, 还有劳务代理关系的广告业务员等等, 由于人员数量大, 工作效率低, 真正有能力, 符合电视工作需要的人员, 受编制限制进不到电视台, 人的问题制约着地方台的发展。

2. 电视节目内容单一, 形式陈旧, 缺少创新性

地方台在节目设置上忽视观众的需要, 制作播出的节目往往是“自我”感觉较好, 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却得不到观众的认可。以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为例, 节目形式几十年没有太大变化, 先出节目片头, 然后是主持人入画, 接下来是一条一条的配音画面。各地方台的新闻节目基本上是同一个模式, 节目内容以地方各种会议及各级领导的工作情况为主, 节目播出的效果就是观众越来越少。在文艺、儿少、经济等方面的节目中即使有些变化, 也是模仿或抄袭, 缺少地方台的独创性, 节目形式没有新意, 节目内容也经常与其它电视台重复, 观众很反感。电视作为传统的重要媒体, 尽管一定程度的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 但是其影响力还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节目, 创新表现形式, 吸引观众收看电视节目。

3. 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

由于机制和体制等诸多原因, 大多数地方电视台存在编制不足, 以节目养人的现象, 通过节目创收, 来发放合同制工作人员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工资及各项待遇, 虽然在大大小小的会上, 以及各级领导的讲话中, 反复强调要发挥电视的社会功能, 引导观众, 服务观众, 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 地方电视台存在着围绕着创收来创办电视节目的现象, 这样就弱化了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 电视节目成为了文化快餐, 甚至有些节目为了吸引观众, 走向了低俗。另一方面, 地方台的有些节目是为了地方领导政绩服务的, 记者只管采, 编辑只管编, 从不问节目有多少人看了, 看后有什么反映, 这样的电视节目也因缺乏观众意识而降低了收视率。

二、地方台的发展方向

1. 服务于观众的需要

地方台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就是确定发展方向。区域差异, 经济环境, 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地方台的选择, 但是地方台服务观众的方向应该是共同的。电视节目的宗旨是为观众服务, 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节目, 没有观众收看,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地方台要克服人员素质低, 设备陈旧老化, 管理机制僵化等困难, 开阔视野, 创新思路, 制作出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在这方面七台河电视台做的比较超前。自2011年以来, 七台河电视台对全台节目多次进行改版, 并打破原有的管理机制, 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制度, 台里为制片人提供采、编、制、播设备, 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人员使用、资金分配等全部由制片人自行管理, 极大地调动了电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十几档制片人节目丰富了电视荧屏, 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2. 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与中央台和各省级卫视相比, 地方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地方特色”。所谓的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或特定区域内独有的地理条件, 历史沿革,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资源特产, 文物古迹, 风土人情等。地方台要从本区域内挖掘电视节目内容, 这样制作出的电视节目具有当地的特色, 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有亲切感, 更吸引观众的目光。

地方台在制作节目时还要注重发挥电视节目的引导功能。电视节目在传递信息的同时, 还要有节目自身所表现的观点, 地方电视台制作电视节目要体现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 引导观众参与到地方的经济建设中去, 并通过电视节目真实地反映广大群众的精神风貌, 展示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3. 延伸演播室的空间

地方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大多数是在演播室内制作完成的, 这样的方式观众一看就是几十年, 没有什么新意, 也很难调动起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积极性。将地方电视台的演播室由室内向室外进行延伸, 让记者、编辑、主持人深入群众中去, 了解群众的需要, 反映他们的真实情感, 让普通的电视观众成为节目的主人, 是地方电视台发展的方向, 这样做出的电视节目不但内容丰富, 形式也非常新颖。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做得特别好, 打开农业频道观众会发现, 无论是农业新闻播报, 还是农业专题节目, 农业频道的演播室大多是设在田间地头, 这样电视节目就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吸引电视观众收看。

4. 搭建平台拓宽创收途径

经常有观众打电话问:你们电视台是播电视节目插播广告, 还是播广告插播电视节目?也难怪观众对电视广告如此反感。地方电视台一个重要的创收途径就是播广告, 地方电视台的自办节目时长有限, 即使是多次重播, 再加上电视剧的播出, 也不及广告的播出时间长, 这样的结果就是打开电视, 电视节目淹没在广告之中。从2012年开始, 国家下决心整治医疗药品及食品广告, 各地方台的广告收入明显减少, 甚至有的地方台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开支。搭建新的平台, 拓宽创收途径就成为地方电视台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七台河电视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2011年开始, 七台河电视台广告制播中心, 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影响力以及熟悉广告客户等因素, 在城市中心区先后举办了婚庆博览会、建材装饰展销会, 分春秋两季举行, 搭建新的创收平台, 一年四次展会, 总收入接近百万元。七台河人民广播电台通过开办播音主持学校、相亲会、评选百名优秀驾驶员、婴幼儿游泳比赛等活动进行创收, 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志鸿郑谊;浅谈电视人的观众意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四期。

[2]韩梅;论地方台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艺海》;2012年11期。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2

2. 颠覆生活灵感,点亮幸福生活。

3. 快乐生活每一天,缤纷微笑多一点。

4. 放眼世界,浓情天下。

5. 民生大舞台,有我更精彩。

6. 和谐大荧屏,精彩缤纷呈。

7. 开启世界之窗,展现台州风采。

8. 纵横天下事,倾听百姓声。

9. 开启心灵窗口,品味点滴生活。

10. 观天下大事,览世间万象。

11. 紧扣时代脉搏,共享万千精彩。

12. 心系百姓身边事,城乡社会公益第一品牌。

13. 办人民满意的频道,播人民满意的节目。

14. 社会大舞台,因点滴与真实而精彩。

融合发展是地方电视台的突围之道 篇3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突围;发展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

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传统媒体仍有著巨大的生命力。首先,传统媒体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有著权威的传播公信力,尤其是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传统媒体在深度报道方面有著巨大的潜力。其次,传统媒体有著丰富的信息资源。商业网站上的许多新闻来源均是传统媒体,再比如与国家政府相关的政务资源,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多由传统媒体掌握发布权。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典型的传播特点就是及时与互动。这种互动,也有利於进一步发现新的新闻线索,对传统媒体报道是很好的补充。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因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著各自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所以许多新闻事件都是在二者合力形成的媒体共振中逐步清晰的报道出来的。“新旧媒体之间的配合与互动不是简单的叠加,更不能是对同一事件的重復表述,而是依据各自的特性按照相似频率施加影响,才能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二、互联网思维下电视要积极融入大视频传播时代

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电视媒体是聚众的,新媒体是分众的。这一点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优势又是劣势,劣势之一就在于不能分层级的面对观众进行服务。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再也不能关门办电视了,而是要向新媒体的“大视频”方向迈进。因为视频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中都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除广播电视外,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视频、基于电信专网的IPTV、由虚拟运营商主导的OTT互联网电视等纷纷加入了视频媒体的行列。各种视频从相互竞争到相互融合,逐步发展成为汇聚多种形态的大媒体。伴随着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视频传媒也开始迈进无所不在、随时随地、海量多样、个性传播的“大视频”时代。其特点是:①传播渠道多元化,②用户终端多屏化,③视频内容海量化,④媒体形态多样化,⑤媒体服务个性化。在科技发达和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电视只有积极融入大视频传播时代,才能释放自身的优势,有积极有效的补齐自身的短板。

三、冲破传统,大胆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电视转型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创新理念手段,投身融合实践,尽快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上见到成效、取得突破,才能稳住传统媒体的阵脚。

1.转变传统思维和生产方式,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一是改革内容生产方式。使内容生产从粗放单一向高效集约转变,从封闭独立向开放多元转变,从专业化生产向受众参与转变,实现内容产品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二是强化内容共享。进一步提升内容资源的共享利用水平,科学分析应用场景,打通关键环节,构建内容交换接口,形成取用便捷、资源共享的广播影视资源系统。三是优化业务流程。加快推进“采、编、播、存、用”制播流程再造和优化升级,实现从节目创意到技术制作的内容生产全流程一体化,进一步推动业务层面实质性的深度融合。

2.努力打造面向大视频的一体化组织机制

电视台在做好传统的内旋和外宣工作的同时,内部要设立“新媒体”部门,要以传统的采编播制作团队深度融合。新媒体部门不应该作为一个外部团队,而是作为一个在台统一领导、调度,与相关编辑部门进行整体支撑和融合。这其中跨部门的全媒体节目制播部门成为大视频发展的枢纽和核心,以利于内部资源共享、制播流程协调、跨部门决策、统一对外传播。有效的扩张对外的宣传效能。

3.从内容为王过渡到新媒体下的大视频服务

在大视频制作的理念和大背景下,电视台在各档节目策划之初就须确定目标受众和媒介传播渠道。在节栏目设计和制作方面大量引入用户互动参与。在播出方面全面用户情境化体验,提供多样化媒体“应用”服务。节目播出的同时,及时上线直播并不断地更新与质量的维护。

4.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必须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

必须加强融合过程中的人财物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具体内容的严格监管以及播出通道的安全预防预案,从根本上實现传统媒体与所融合的网络、业务、终端、用户的统一监测监管和多层级联动。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信息来源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和相关政策和宣传纪律的研究,全面掌握信息安全状况,及时发现信息安全隐患加以排除,不断强化全行业信息安全风险防控意识和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才能确保融合后平稳、健康、持续的发展壮大。

5.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根本要求和基本方向

在实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要实施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不断提升集成服务水平。积极适应融媒期间的内部变革,搭建涵盖采集、制作、加工、共享等环节的创作技术化、制作流程一体化、资源共享便捷化的内容制作平台。

四、结语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篇4

电视传媒技术进步, 使得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新闻节目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中, 新闻节目的比例最大, 新闻节目的收视率非常可观。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 不同级别的电视台也纷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闻节目。在门类众多的新闻节目里, 民生节目的数量和形式不断增加, 这种现象的出现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关注焦点;但是广大的地方电视台关于民生节目该如何制作和发展,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1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问题

1.1 外因问题

第一, 节目的播放时间安排不合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的播放时间不是过早就是太晚。时间太早, 广大的城市上班族都在下班的路上, 上班族行色匆匆,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民生问题, 我国的农民大众则在田间奋斗, 所以这些节目的播出时不能广泛的吸引社会主体群众的眼球。时间太晚, 城市上班族和农村的农民回到家做家务、吃饭、组织家庭会议等等, 忙碌完以后时间上不早了, 身体上疲倦了, 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去为一档民生节目耗费精神, 所以大部分的人根本不去注意过晚时间段的民生节目。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是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收视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1]。

第二, 民生节目的比重过低。在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单里, 可以看到新闻节目的比重不多, 那么新闻节目中有关民生问题的节目就更少。大部门都是电视剧或者娱乐节目, 再有就是大段的广告宣传, 如此的循环下来, 民生节目和观众的见面时间非常有限, 致使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不能恰当的把握好民生节目的播出时间, 这样民生节目错失了一大批观众, 无形中为收视率托了后腿。

1.2 内因问题

哲学上说过:“外因起促进作用, 内因才是决定因素。”所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自身的问题才是决定收视率和发展方向的关键。根据我国地方电视台不同的新闻民生节目状况, 现总结内因问题如下:

第一, 民生节目质量不高。地方电视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设备有限, 电视节目的制作能力不高, 再由于当地的经济成本等问题, 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地方上民生节目投入的资金少, 所以从开始的策划、录制到后期的剪切和制作, 都没有做到精益求精, 没有做到在技术和设备有限的条件下, 尽最大努力去提高节目的质量。节目的粗糙性严重影响了观众的收看心情, 大大降低了对观众的吸引程度, 导致收视率下降[2]。

第二, 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限制。地方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能力不高, 主要体现就是:1) 节目包装不到位, 不能贴切民生的话题, 没有在视觉上获得观众的认可;2) 主持人的专业水平不高, 主持风格和主持能力一般, 没有突出的特点, 和其他级别高的电视台同类节目形成鲜明对比, 使得广大观众失去了观看兴趣, 再次流失收视人群, 造成收视率下滑。

第三, 节目的含金量少。地方电视台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在关注民生问题时, 往往取材的角度小, 节目的社深度不够, 取材的内容一般够不成社会的热点或者焦点话题, 大多数是邻居争吵或者夫妻情感纠纷等生活问题, 并且节目的最后没有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 不能给观众一个完满的答复[3]。造成观众心里的失落感从而失去观看的持续动力, 不能有效的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 还不能保持住目前的收视群众, 所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前景并不乐观。

2 关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解决措施

2.1 消除不利外因, 为地方电视台民生节目提供充分的外部环境

第一, 合理安排节目播放时间。节目播放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也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取消民生节目过早和过晚的播出时间, 把民生节目放在每晚7点半到9点半的黄金时间段播放,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能充分保证社会的主流群体有观看节目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时间段里, 中国家庭的活动方式大部分是全家人一起观看电视节目, 这样节目的收视群众里增加了老人群体, 扩大了群众群体范围, 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第二, 合理排列电视台播放节目单, 适当增加民生新闻节目的比重。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为电视传媒主要作用就是传播社会的主流信息, 那么在电视台的节目单中, 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完全可以通过民生新闻节目的数量体现出来。

2.2 化不利为有利, 调动内因积极性

第一, 提高民生节目质量。虽然地方电视台的硬件实力有限, 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把节目质量尽力改善, 争取做到策划新颖, 剪切和制作精良, 提高节目的效果和品质, 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第二, 提高地方电视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加强电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1) 提高节目包装能力, 体现节目的风格和当地的地方特色, 做到精致中有特色;2) 提高节目主持人的业务能力, 突出主持风格和个人魅力, 缩短和其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差距。

第三, 提高节目深度和广度, 为节目的含金量加分。地方电视台需要改变过去小视角看问题的方向, 可以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入手, 突出问题的普遍性, 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给观众呈现一部完整的节目盛宴。节目的话题要具有广泛性, 尽力做到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群体, 广泛吸收不同群体的关注。

3 结论

地方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是很多的地方电视台并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 在新闻民生节目方面正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 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本文主要总结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可以为广大的电视工作者们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龚晶.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D].南昌市:南昌大学, 2010.

[2]范叶妮.电视民生新闻媒介生态环境与受众分析[D].重庆市:重庆大学, 2011.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5

摘要:电视直播现场参与实地采访并面对镜头的记者,即出镜记者,见证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刻,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能够对现场的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报道,通过他们的实时报道,传达新闻事实的真实和较强的感知性。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出境记者

1前言

一位出镜记者的成长,需要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操作的训练,并能够从理论延伸到实践当中去。我国出镜记者最早诞生于1996年,央视播出《新闻调查》电视节目,参与新闻的实地记者,面对镜头从容不迫,这群表现出色的精英记者,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广大观众肯定,美誉广为流传。此后为迎接我国首届奥运会的盛大开幕,北京致力于培养出京记者的广播学院,开办首期培训班。出镜记者作为社会急需的新型人才,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电视媒体的关注,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当下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所需。

放眼大局,出镜记者作为记者工作者的特殊应用型人才,在备受各界媒体关注的目光下即将走向壮大。新闻的传播方式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其播录技术日新月异,传播速度闪电般提高,观众对新闻的传播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媒体技术提高了镜头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在新闻的实时性、真实性没有改变的状况下,受众需要的是一种生动的体验,即通过镜头画面的描述,体验到新闻事实较高的实时性和可行度,从而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这种体验就是一种现场感,它需要出镜记者作为第一目击证人的方式或身份出现在镜头中,通过肢体动作和口头描述、以及镜头对画面的特写,原汁原味的将新闻事实与场景呈现给受众。因此,采用记者出境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新闻报道方式,给予地方台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以启发。

2地方电台新闻报道的出镜记者的处境问题

2.1面对新闻现场与新闻事件反应迟钝,无法及时明断是非。新闻报道的现场往往出人意料,或者比较凌乱,这就要求出镜记者有着较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场景,往往以意外和差强人意而凸显新闻事件的价值,面对突发的新闻现场和场景画面,记者在对其进行报道首先应当注重与现实画面的良好结合。若记者面临一个吸引性较强的镜头画面,播报的语言和消息缺乏现场感和生动意味,不仅无法引发受众的关注反而导致观看的兴趣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新闻事件的现场无法通过镜头完全表达其真实状况,通过出镜记者生动的语言和阐释性的话语,对现场进行报道,不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同时提高了新闻事件的价值,极大的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具备极强的现场适应能力、反应能力和辨识能力,面对镜头能够及时的作出反应,给予新闻事件以明确的分析、评断,无论出于何种实地采访的现场,都应及时调整以良好的心态面对镜头,与新闻事件和场景同步,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训练,达到心理素质和学识修养的提高。

2.2对自身肢体过于敏感,导致对新闻事件报道质量的忽视。由于基层电台不断更新和变革,各电台普遍努力增强新闻事件报道的记者出境频率,地方台采用出镜记者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其经验和经历积累较少,本是存在实训与理论培养方面的不足,其表现往往差强人意,继续改进。围绕新闻事件的报道工作展开分析,新闻记者在对其进行报道的前后,需要对事件背景方方面面,及其报道的整个过程做好全面的准备,而一名出镜记者不仅要做好普通记者的一系列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各种现场突发状况做出及时灵活的反应和判断,面对镜头其肢体表达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出镜记者的整体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新闻报道中,往往表现出语气缺乏感情,过于紧张导致肢体呆板;此外有些记者存在过度自我表现而忽视现场,两者均缺乏将现场与自我表现的紧密结合,导致新闻报道的失败。

此外,出境记者衣着与新闻现场气氛不相配套,自我要求过度放松,导致新闻报道效果较差。

以山区森林火灾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例,其现场较为危险极有可能有生命牺牲,消防官兵付出极大努力和一定的代价将火势控制,对做出英勇表现和伤势较重的战士进行采访,若出境记者着装过度鲜艳而时尚,表现出个人情感的喜悦,则与火灾事件的背景相斥,相反引发观众的反感情绪,使得观众对出镜记者产生其缺乏同情心和真诚心的误解。这种与现场相悖的着装产生了极差的新闻效果,不仅与现场气氛断裂,也会对被采访的人员产生不良影响,预想的新闻效果和镜头画面的现场感大打折扣,因此,记者着装应紧密配合新闻现场。3如何成就一名出色的基层电台出镜记者及其策略

3.1提高学养和素质,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地方电视媒体接触知识面有限,但不能单纯考虑实际问题,而忽视自我努力学习和进步,传媒技术的不断革新,带给媒体从业者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挑战,新媒体技术的更新需要更高的学识和技能,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应当加强学习和锻炼,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媒体技术和视野,紧跟时代和人文精神的进步,在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和评判,能够给予不断创新的思路和观点,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对知识的探索和钻研,对社会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从而提高对新闻事实的判断能力。面对社会的方方面面,增强对社会文化与人文精神的敏感度,紧跟受众的思想观念和焦点话题。当下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仅是现场画面或场景的事实重复和描述,而是对运用学识和综合能力的集中运用。因此,出镜记者所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敏捷的肢体反应能力,灵活的思辨思维,良好的形象塑造,较强的镜头感的跟进,敏锐和明智的评判,带给新闻报道以耳目一新的良好效果。

3.2择机合理的出境。在一定的新闻实时报道的题材和场景中,其过程并不需要以记者为中心,新闻事实和报道是中式镜头所要传达的核心重点。因此,出镜记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技巧,在新闻现场拍摄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机会和时刻,进行现场的解说和报道。首先,伺机出境。一定的新闻报道需要出境报道,则要求出镜记者选择合适的机会和时间,从而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一定的新闻报道是节目风格而定,一些特定的场景和报道无需记者的干预,则没有出境的必要。因此,是否出境,既要看节目本身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与机会。其二,采访技巧的巧妙使用。新闻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为体现真实性和可靠性,出镜记者可加入对现场群体或个体进行实地采访,以谈话和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获取新闻现场报道的最大信息量,这是对人物进行采访时,需要采用一定的采访技巧,提问应注意问题的严谨性,既可以得到关键的答案和信息,避免谈话冗长而无用。采访的同时应当以礼貌的态度待人,做到一个倾听者的角色,给予人物自由发挥的空间,从中获得激发灵感的讯息。因此掌握一定的提问与谈话技巧,在实地报道中尤为重要。

3.3合理控制情感。新闻报道中客观真实性,通过实地报道和一定的评判,是手中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即合理的释放工作的激情,又有效控制自己的感情避免煽情、矫情、做作,影响新闻报道和采访的效果。合理控制情绪和感情,需要视一定的新闻场合而定,这同时也是现场感的强烈体现,融入新闻报道的实况当中,同时又不被事实所发生的状况所束缚和困扰,能够在报道的同时及时与现场脱离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问题,才是一个有素养和称职的出镜记者。

3.4充分做好现场报道的全面准备,明确轻重主次。新闻事件已发生状况和时间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别,已发生的新闻事实相对于出镜记者来说,有充足的时间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围绕事实背景的方方面面展开材料搜集整理,从而对新闻事件作出明智合理的评判;而现场突发事件,则需要出镜记者保有量好的心态,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这同样需要各种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

参考文献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6

一、地方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地方电视新闻在县市级城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老百姓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会议新闻占据了地方台新闻的半边天,新闻节目呆板,冗长。令观众听起来很没意思。忽略了新闻的新闻性、服务性。再加上地域狭小,人口少,信息闭塞等自身特点,导致县市级电视台受访范围受到了较多的局限,其新闻的质量也不尽人意。

其次,新闻的过分娱乐性。新闻的娱乐化过分强调了新闻的娱乐功能,放大了娱乐化的新闻在整个新闻媒介中的作用,放大了新闻中的故事化、娱乐化的因素。这类新闻抓住受众猎奇的心理,不可避免的制造出庸俗、色情、暴力的垃圾信息。导致新闻缺乏冷静客观的报道,而把重点放在传达一种视觉上、感官上的娱乐享受。新闻的娱乐化容易使媒体忽略其社会责任,对一些社会问题,有关民生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熟视无睹,一门心思的娱乐大众。这必将导致媒体的庸俗化倾向。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将大量的社会丑陋现象通过新闻媒体展示给受众。观众看得不是新闻,不是社会热点现象,而是笑话。其实这种报道的手法不仅没有起到为受众敲响警钟的作用,反而给受众带来了负面影响。

再次,受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地方电视台很难发展。广播电视是一个高技术、高装备,高投入,高消耗的事业,基本靠政府拨款,由于受众的局限性,广告收入很少。这就很难满足其发展的需要。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是市县级电视台普遍存在的问题。另外,台内也缺乏一套有效的考评、竞争机制。导致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不足,缺乏敬业精神。把工作当铁饭碗。“守电话”、“等新闻”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百姓关心的,热点的民生问题很难在新闻中见到。有时候甚至重复播放某条新闻来凑数。节目缺乏新鲜和活力。

二、地方电视新闻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今的电视新闻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新闻内容的变化上都非常大,其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报纸新闻。县市级的电视节目主要是电视新闻节目改版越来越快,技术水平和对新闻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提高。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技术的发展,县市级的电视新闻也在发生显著变化。面对日益更新的网络媒体,电视媒体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样的压力,电视媒体寻求自身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点:

首先,报道的内容要凸显地方特色。地方电视新闻的节目定位,在弘扬主旋律、坚定党的宣传路线不动摇的前提下,还应该凸显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把新闻办活。地方新闻所涉及的大多是群众身边的事,离群众生活最近,最能满足群众的好奇心理,也最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这就要求地方台新闻要坚持着眼于地方,有的放矢,即使是传达上级会议也要与民生相结合,增强针对性,无论是新闻语言还是内容都要体现当地特色。在民权县电视台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民权新闻就是要把镜头对准老百姓,深入生活、深情创作、深度打磨,把‘三个贴近’始终作为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要把镜头始终对准时代,及时反映开放、自信的新民权形象”。

其次,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当今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了解过去发生什么,而是渴望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还将要发生什么。因此,地方电视新闻应该立足于追求新闻事件的现场同步报道,扩充单位时间内的新闻信息含量。所以要尽量采用现场直播,即采用正在进行时式的报道形式。让老百姓第一时间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最后,从技术上寻求突破,瓦解瓶颈。从科技发展上来看,网络的应用是现代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电视新闻与网络科技的配合使用是现在的主流,媒体网站的电视新闻传播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在地方,网站的视频新闻还未建立好,播放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应该注重建设地方新闻视频网站,满足百姓对互联网的需求。

地方电视新闻作为地方台的标志性节目,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业界人士和观众的瞩目。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扎扎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可能的满足当地群众的收视习惯,这样才易于被当地群众接受,进一步提升地方电视新闻的社会知名度和舆论影响力。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7

一、电视民生新闻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节目内容重复, 同质化现象严重

很多地方一个城市有多档民生类节目, 而且节目类型大致相同。但一个城市在一天之内所发生的有价值的民生新闻是有限的, 因此, 省台做了的民生新闻, 各县区市台也在做, 这样, 就出现了我们经常看到的题材重复、事件相似、人物相同的民生新闻节目。在频道越来越多、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电视栏目都出现分众化的趋势, 使得有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收视率明显下降。而这种同质化也仅仅是停留在表象的社会事件上, 不去做深层次的分析。

2. 新闻琐碎化, 报道仅停留于表象, 新闻价值含量降低

电视民生新闻聚焦百姓身边事, 反映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市民和政府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受到了政府的认可, 也获得了百姓的普遍赞誉和认可。当今, 很多地方电视台在“民生新闻大战”中, 采取拉长节目时间、编排系列报道、多手段、互动式的传播形式来增加新闻信息含量。但在报道现象之后, 如何帮助观众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影响、引导百姓的生活状态等方面显得尤为不足, 在提高公众应对个人和社会危机的能力方面更显得不够。

3. 无谓炒作, 使其偏离新闻本质

有些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而过分强调视觉冲击力, 进行过度渲染, 使节目出现碎片化、浮表化的特征;有些节目为了追求高收视率, 增强节目的播出效果刻意煽情, 偏离了新闻本质的真实性。同时, 哗众取宠、夸张失实, 甚至编造假新闻, 如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 这就让新闻丧失了应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二、我国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对策

1. 坚持百姓立场, 增强内容服务性

只有把视角放在老百姓一边看问题, 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言百姓所言, 才是真正的民生新闻。但是, 作为媒体也不能简单地把百姓利益和其他利益对立起来, 要在正确的舆论导向指引下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民生新闻的报道还不能仅仅停留于表象, 必须对新闻进行深加工, 使新闻事实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发生紧密和直接的联系, 直至干预、影响、引导他们的生活。也就是说, 民生新闻相比一般新闻而言必须让老百姓觉得有用, 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2. 依靠本土化生存的地域优势

强调地域性, 事实上已经成为民生新闻的竞争手段和价值体现。《晋中零距离》作为晋中电视台开播时间不长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 要想产生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更应依托晋中作为晋商故里所具有的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真正把该栏目办成老百姓和市委市政府喜爱的一档栏目。

3. 民生新闻应加快品牌化建设

未来媒体之间的竞争, 将是品牌的竞争。民生新闻栏目要想在众多栏目中脱颖而出, 必须加快品牌建设, 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但作为民生新闻栏目的制作人, 切忌栏目过于重视宣传、炒作, 而缺乏对栏目的长远效应和品牌化建设。对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来说, 做好节目只是第一步。只有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中树立节目品牌, 规模发展, 才能实现栏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记者采访应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承担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为节目搜集素材, 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及时赶到现场, 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加以整理, 为观众呈上最及时的资讯。民生新闻的记者, 更要善于从平民的角度去洞察社会百态, 寻找选题, 找准切入点, 报道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事实。在民生新闻中, 少不了群众之间因为一些日常琐事而发生矛盾纠纷的事件, 记者在采访此类事件时, 应在遵循一个新闻工作者基本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去客观、公正地处理此类事件。

5. 关注弱势群体, 体现人文关怀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8

1. 地方台新闻评论缺乏个性, 节目形式单一。

地方台对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的新闻报道中, 忽视了一些基层鲜活的、反映普通百姓普遍关注的话题, 一些节目基本不具备评论的焦点, 甚至以述代评。很多地方台的节目形式雷同现象严重, 基本上形成了以节目主持人在演播室以编前的形式作为铺垫引出事件, 然后利用画面展开报道具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大量运用同期声和当事人的采访, 加上其他人的议论, 最后以主持人总结性评点的形式结束, 节目形式死板单一。同时, 为过分追求轰动效应, 新闻报道低俗化, 且脱离群众的倾向, 缺少服务百姓、服务生活的新闻节目, 以揭露曝光的形式报道新闻, 让新闻评论简单地充当“揭露”和“批评”的角色, 拉大了媒体和受众的距离, 也导致了地方台丧失了自身节目个性。

2. 地方台新闻评论节目互动性不强, 主题浅显。

地方台的新闻评论, 过分追求时政性, 片面追求权威, 刻意避免争议性的话题, 在展现节目观点产生的过程时, 在话语表达方式和互动性方面, 缺乏思辨性。例如对一些地方重大新闻事件, 对社会的影响和变化, 都应该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并且还可以接受不同人群的观点和看法, 让这种评论既能做到视听结合, 又能成为最具形象化和感染力的评论, 而事实上, 新闻事实信息的采集, 往往就忽视了互动, 没有发动和吸引更多人参与讨论, 受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 地方台新闻评论并不是要追求高深莫测的力量, 而是将新闻事件的过程、因果联系、错的评判标准和过程展现给受众, 并通过画面、记者采访、嘉宾对话、受众参与等形式直接回答, 给观众以形象化的呈现和深层次的思考。

3. 地方台新闻评论新闻价值有限, 缺少定位。

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 都是老百姓身边之事, 最为感兴趣的也是身边之事, 地方台新闻评论节目报道本土新闻, 就是凭借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才能抓住本地百姓的胃口, 另外, 本土化的节目和主持人, 才具有本土亲和力, 也决定了能否拥有一个属于电视台自己的品牌, 地方台新闻评论在这一点上定位不够明晰。

在地方台新闻评论整体水平相对薄弱的情况下, 必须在加强新闻评论节目策划的同时, 从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 准确把握受众要求, 逐步建立个性化的新闻评论栏目, 树立品牌, 适应电视新闻评论发展需求, 在媒介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具体就是要:

(1) 地方台新闻评论应注重民生, 走题材多元化的道路。

民生新闻节目是地方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生新闻评论应以民生的视角, 说百姓想说之话, 成为正视社会现象、强化舆论监督、弘扬真善美的重要平台, 理所当然成为了地方新闻评论的主角。以浙江温州电视传媒集团都市生活频道的“谦言万语”为例, 其就是顺应了民生新闻要素发展要求, 将新闻热点、舆论焦点, 通过新闻采访、嘉宾访谈、话题征集等方式, 以平民化的语言, 反应百姓呼声, 努力维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在注重民生新闻评论的同时, 还应拓展新闻评论的视野, 应该突破一些简单新闻事件的“时评”题材范围, 丰富选题, 更好地让新闻评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从普通百姓、农民工、甚至是政府部门公务员等各类群体, 深入挖掘新闻点, 以平民化的叙述方式来提炼生活的见解, 从而来关注反思生活, 甚至还可以通过主持人轻松、自然、诙谐等多元化叙述方式, 让地方新闻评论的教化功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2) 丰富个性化新闻评论发展道路, 强化评论的互动性。

地方新闻评论的个性特征, 体现在内容、形式、主持风格等多方面。而不同新闻评论内容, 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如时政评论庄重严肃, 这就需要评论的形式要做到严谨大气。民生类社会新闻轻松宽泛, 评论时自由活泼, 要根据新闻评论的内容, 适当采用不同的评论形式, 这就需要丰富新闻评论个性化需求。

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仍然是广大观众, 特别是地方台, 本土化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更是应该服务观众的极佳手段。那么, 如何强化新闻的服务功能呢?从题材上多找贴近性强、本土化强的话题, 通过对观众需求的把握, 赢得节目影响力。如可以通过热线参与、留言互动、嘉宾谈话, 以“服务百姓, 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百姓解决问题, 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竞争力。

(3) 强化对新闻评论事实的挖掘, 积极探索塑造品牌形象。

新闻必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 因此新闻评论要注重对新闻事实的挖掘, 透过现象看本质, 让新闻评论说理更加充分。地方新闻评论发展的趋势重在对新闻事实或社会问题引发议论, 加大说理的力度。

新闻评论的魅力在于通过对新闻事实本质规律的发现, 发表真知灼见, 引发对新闻事实或社会问题的议论和思考。此外, 新闻评论影响和决定电视品牌, 能否拥有一个属于电视台自己的品牌, 是一个电视台在未来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

摘要: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重要内容, 在地方电视台舆论引导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地方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的现状来看, 节目形式、内容、选题、定位等还较为浅显, 必须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加以提升, 积极构建地方个性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评论节目, 努力拓展新闻评论的深度和广度, 打造新闻评论的品牌。

关键词:地方台,新闻评论,节目,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树春:谈谈地方台广播新闻评论如何走出低谷, 中国广播[J];2009年第6期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9

地方电视台作为当地传播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宣传国家政策、传播知识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想要改变此现状就必须进行改革,对此,本文主要结合地方电视台的发展现状,探索其解决方法。

二、新媒体为电视台带来的挑战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支撑下对应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手机、电脑为终端的媒体。新媒体具有及时性、有效性、整合性等旧媒体不具备的特点,从而吸引了更多群众自发地涌向新媒体,使各地方电视台的观众数量减少,直接造成地方电视台收视率急剧下降。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性,更多的广告商也将大量的广告投放到新媒体,使电视广告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但地方电视台同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其一,贴近当地消费者心理;其二,很多节目都包含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大众喜闻乐见的本土文化。众所周知,新生事物想更扎实稳定地生长是不可能彻底与原有事物分离的,必须融合彼此的优点,克服缺点,丰富文化的多样性。

(二)新媒体对电视台带来的困境与挑战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的电视媒体面临着空前绝后的困境与挑战,媒介就像是经历了一场革命。很多当地电视台作为基层的电视广播机构,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大都遇到了发展滞后的问题。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当地电视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获得了发展的绝佳机遇。

我国经济化和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当地电视台在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于媒体而言,它的第一职责就是传播信息,是否能够快速有效地向观众传达信息是关乎所有媒体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新闻节目必然成为地方电视台节目系统中的重头戏。但许多当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会出现不切合生活实际,内容出现假、大、空的现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作为地方电视台,原本受众群就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再经常播出一些与当地群众生活关系较小的节目,必然会影响到地方电视台的收视率。大多数地方电视台都是一样的,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赖电视广告,但由于地方电视台在资金和技术双缺的情况下,经常会有一些虚假、低俗的广告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这不仅限制了地方电视台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已然阻碍了地方电视台的发展。

三、新媒体视野下地方电视台发展策略分析

(一)优化核心内容

当前,许多地方电视台对于新闻媒体资源的运营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地方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频频下降,很多地方电视节目还停留在“热线报道和短信方式参与”等最基本的运营模式上。这就要求地方电视台深刻反思,改变固有的传统媒体的思维,不断优化核心内容,提高影响力。

(二)推行基础合作型体系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在媒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互联网在带给地方电视台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例如,“爱奇艺”与河南卫视联手,创造了互联网与电视媒体双赢的局面,这就是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合作的成功案例,这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很多地方电视台。所以,地方电视台要不断突破自我,寻求机会,积极与网络媒体大力合作。

(三)强化新闻立台

由于受到地域等方面的影响,地方电视台在很多娱乐、综艺等节目上很难同中央电视台或各省级电视台“抗衡”。所以,地方电视台更应该注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强化新闻立台。新闻以时效性、直接性、真实性为主要特点,时效是新闻的立足之本。地方电视台要在时代的潮流中处于不败之地,新闻节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地方电视台要大力优化自身新闻节目,将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放到节目中,这样不仅能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也可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四)打造精品节目

不管是地方电视台还是城市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具有独具特色的精品栏目。尤其是地方电视台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更应该认识到精品节目的重要性,所以打造精品栏目是目前地方电视台走出困境的绝佳办法。这样既使地方电视台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可以更好地避免地方电视台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迷失自我。

(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拓展融合

地方电视台在推出精品栏目的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社交平台宣传节目,这样观众还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通过观众评论不断优化节目。地方电视台可以在开办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上和群众互动,还可以开展一些“有奖竞答活动”和群众有更多的沟通,官方微博、微信可以每天推送重要新闻、开心一刻等,借助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群众了解身边发生的事,增进了群众与地方电视台的感情,也使自身的关注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发展,地方电视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地方电视台也在不断发展,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地方电视台要不断丰富自身内容,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其次,地方电视台要与新媒体不断融合互利共赢,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巧妙利用新媒体,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荆丽娜,徐洁.地市级电视台新媒体运营探析[J].新媒体,2015(02):61-62.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10

一、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集编辑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根据现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的发展情况分析,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集工作把新闻对于观众的真实需要看成了采集工作的首要原则, 地方特色和大众所关心的事相结合变成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最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现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迅速发展, 民生新闻的采集编辑工作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但是也凸显出很多方面的问题及不足, 阻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及进一步改善。

(一) 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获得的效果来看。

比较受欢迎的民生新闻通常在节目内容、选材以及节目的风格等方面融合了非常深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辽宁台、四川台和湖南台的方言性民生节目特别受大众的喜欢。不止这些,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选材及采集新闻紧紧和社会相结合, 寻求新闻事实本来的面目, 把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或事件看成是采集编辑的重点对象, 将采集编辑的新闻加上一些新闻编辑工作者对此事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及看法, 然后引起大众对此事的共鸣, 进而推动地方民生新闻的发展及进步。

(二)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工作者出现的主要问题来看。

地方电视台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寻求生存及发展, 就一定要联系社会现状, 抓住社会热潮及风气。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集编辑工作者一定要适应新闻热潮, 对其表现出该有的看法, 这变成了现在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及改善的关键性约束。很多的地方新闻在针对同一件事情进行编辑时, 同质化的问题特别显著。很多的实践经验说明:一旦民生新闻采集工作的共性比个性多, 那么这个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也就没什么作用了, 正是因为这个, 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及创新。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及创新作用

(一) 对大众的一种启迪。

民生新闻的主要看点是深入的采编效果。民生新闻的采编要深入生活当中, 挖掘那些不低俗, 但是很深刻的新闻。换句话说, 民生新闻采编的目标不是迎合大众的“凑热闹”, 而是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给读者思想启迪, 用先进正面的文化理念去增加社会的正能量。例如食品安全问题, 民生新闻要采集经典案例, 配合大众的评论, 最后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 而不是只要引起公众的愤慨, 就以偏概全地对相关事情进行抨击。只有引导大众用理性的思考和全面的知识去客观对待问题, 行业才能提升进步,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民生新闻采编需要深入发展的地方。

(二) 以适应电视传媒的变革。

我国电视传媒的变革包含地方电视台很多的问题。伴随娱乐节目、影视新闻、访谈节目的迅速发展, 民生新闻变成了现在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特色电视节目。我国电视传媒改革提倡的是完成品牌化及集团化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地方电视台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方向, 更好地适应新的变革热潮。民生新闻多采集新闻的有用性, 直接决定着未来我国电视传媒变革的成效及作用。能够帮助地方电视台在这场变革中获胜的最关键的阶段就是民生新闻的采集编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 进一步推动民生新闻采集工作的发展是提高新闻水平的要求。

民生新闻节目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论述某个社会现象, 而是要体现出民生新闻所要表达的价值理念。如果所有的民生新闻节目都采用相同的采编方式, 不仅会让节目变得千篇一律, 而且会让受众群体变得越来越少。民生新闻的采编发展方向是着重强调节目素材的个性化, 去挖掘节目的深度, 创造新颖的新闻视角, 形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多样性, 使节目水平上一个台阶。

三、推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编工作深化发展与创新的对策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如果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及创新, 就一定要把采集编辑的信息源作为根本, 将民生新闻节目形成的形象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努力促进整个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快速和谐地向前发展。

(一) 综合进行民意调查分析。

民生新闻采集编辑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大众提供服务, 其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源泉来自于对民意的深入调查及分析研究。调查研究可以按照两个部分来进行, 第一就是需要调查研究, 第二就是反馈调查研究。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应该重视大众的需求, 从这一点出发, 抓住大众最关心, 最重视的问题。这种调查研究应该具有长久性, 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致使大众重视的问题不断地更新, 首先就要抓住大众的需求, 这样民生新闻的采集编辑工作才可以更加有效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采集编辑者还要定期去不同的地方调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大众对其的满意程度以及包含的范围等等, 掌握行业最新的动向, 按照科学的数据报告完善眼前的采集编辑工作。

(二) 立志建立影响深远的品牌节目。

品牌影响力说明了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的水平, 也能反映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助品牌的发展促进新闻采集编辑事业的发展, 可以有效地提高节目的互动性, 这种互动性涉及到采集编辑和大众的互动、社会资源和采集编辑者的互动。大众也非常愿意参与地方电视台深受大众喜欢的品牌节目的互动, 来表达他们自身的看法及建议, 这可以为采集编辑工作者提高很好的依据。社会各界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信息资源, 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创建坚实的信息采集途径。有了品牌的鼓励及社会的热情帮助,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采集编辑工作的发展将变得越来越有其真实的意义。

(三) 加强对信息库的选择及处理。

大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多种多样, 而且可以采集编辑的信息库非常庞大。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采集编辑者一定要努力从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将里面和其他地方电视台报道的差不多的信息去掉, 坚持创新新闻的内容, 努力做到民生新闻分析从表到里, 逐渐深入。就算是类型一样的民生新闻节目, 由于采集编辑者选择了更加可以启迪大众, 吸引大众的人物及事实分析, 进而确保得到大众的热情拥护。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建设深入完善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要求及精神文化要求不断地提高, 与此同时, 人们也对电视新闻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视新闻节目不仅要做到多样化, 而且要努力实现新闻的实效性。要想获得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长远、稳定、快速的发展及进步, 就一定要首先搞好民生新闻采集编辑事业的发展及创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 分析现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详细地研究论述了未来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及创新策略, 并且根据这些论据证明了做好这些工作在深入推进地方电视台新闻事业的发展及改善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新闻采编,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娜.网络民生新闻的双重角色——浙江在线“民生帮帮帮”栏目的采编实践[J].新闻实践, 2010, 10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11

关键词:微时代;地方电视台;节目质量;广告;独特性

在“微”时代环境下,各媒体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往传统的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尤其是地方电视台。在很长的时间里,地方电视台是地方的主流性媒体,是区域性新闻素材获取的重要途径,其收视率与经济上的效益较为稳定。然而,目前在各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地方电视台在收视率、市场占有率及经济效益均在缩小,其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地方电视台陷入一定的困境,其如何走出困境,获得市场,十分关键。

一、“微”时代新疆地级市电视台面临的困境

(一)节目的质量低

节目水平高低对电视台的生存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当前,一些电视台节目质量较差。比如,会议性新闻过多,编辑的想法落后,节目用语老旧,突发性、重大性新闻无法及时播出等问题。新闻类节目深度不够,各台的新闻节目基本上是同一个模式,节目内容以地方各种会议及各级领导的工作情况为主,导致观众越来越少。电视节目缺少地方文化特色,思想性及艺术性不够。

(二)广告市场份额减少

中央以及省级卫视频道凭借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对资源、平台、技术等都较差的地级市电视台而言,其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由于新媒体的冲击,目前看电视的人雨来越少,电视广告效果急剧下降,市场日益萎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企业广告投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进一步压缩了电视广告的生存空间。

(三)人才匾乏

很多地级市电视台的人才梯队素质较差。一些制片人、记者和编导的业务水平较低,能力较差,缺少对于节目整体的把握和对于节目的创新。电视节目的选材缺乏个性,且表现的形式老旧,致使制片人和编导都对自己所创作的电视节目不太满意,节目只凭借黄金时间段的优势,进行高频率地播出得以维持收视,这些质量较低的节目随着时间推移将慢慢丢掉观众的观看,导致其失去市场占有率。

二、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困境的应对方法

(一)精办电视节目

地方电视台要避免“小且全”的节目误区,应重视民生与新闻类节目的创办,其它创收型的节目可以将录制与播出相分离,使用社会化的运作模式。任何节目都要反复推敲节目的定位、内容策划、录制、传播及反馈等系列环节,除了时政性新闻,要保证确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特色,打造强盛的节目品牌。全力地凸显地方电视台特色,其是地方电视台的常胜支柱。其只有凸显本土性、地方性、民众性,才能在全媒体时代的环境下立足、壮大。

(二)打造现代化媒体团队

进行单位机构、制度及文化体制的变革。整合人力和资源,完善奖励制度机制,根据现代化传媒要求,来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培养一支具有朝气、吃苦耐劳、创新意识、干劲十足的媒体团队。即使正面临着网络媒体上划、资金投入减少等很多问题的影响,但是地方电视台有着原生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及原始生态环境,这些是电视媒体丰富的资源,是其发展的沃上;加之拥有一支能力、态度兼备的电视媒体团队,能够为地方电视台事业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与融入微时代

就发展的视角看,新媒体与旧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即使是竞争关系,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网络型媒体每日要在传统型媒体上转载很多新闻,而新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多,大量的信息无法辨别真假,而地方电视台能够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辨别新闻真伪,在抓住品牌优势及电视节目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可以进军到新媒体市场。将电视和手机、网联网等一系列新媒体相融合,进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地方电视台可开设自己网站,通过新媒体媒介来打造适合自身特色的电视品牌。

三、案例分析-阿克苏电视台《今晚报道》栏目策划

新疆阿克苏电视台是阿克苏地区电视品牌中比较有竞争力的品牌。在阿克苏地区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较高。但是,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阿克苏电视台在当地的影响力有限,与一些电视台及其他媒体的差距还比较大,要加强推广,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下面就阿克苏电视台《今晚报道》栏目策划进行了分析。

该栏目定位以普通百姓的视角来陈述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人和件。《今晚报道》向观众展示的可能是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凡人小事,但这些事件都必须是好看的或引人注目的。节目长度10分钟/期,播出频率5期/周。节目策划与实施队伍能力强。采访主要以热线为主,记者发现的素材在会上通报。征得制片人同意后,安排采访。采访结束后,立即写作稿件,编辑及时修改并选择记者稿件,为稿件定档,并将修改后的稿件提供给主持人,以便及时配音制作。根据编辑模板及时做好图表、图片、字幕等方面的制作。字幕制作要保持一个风格,不要随意更改。按照广告串连单认真串连广告。节目播出后及时备份下载资料到资料带。并登记保管好资料带备播带。制片人及时审查播出节目,审查节目完成前,编辑、制作、主持人、配音人员必须在编辑台前,以便及时修改。经制片人同意,在开播前两小时发生的事情可以及时调整插入到节目中。同时该节目的所有内容在阿克苏电视台微信平台同步推广,实现了传统媒体与微信、客户端的融合。

四、结语

日益激烈的全媒体时代,使地方电视台面对激烈且残酷的挑战,同时也面对着新的机遇。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分析自身所遭遇的困境,并通过科学且有效的措施积极地去应对和解决,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才可能在各类媒体发展与竟争中得意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仁花.基于媒介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南宁电视台发展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柳玉松.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品牌栏目的发展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4.

地方电视台的发展方向 篇12

1 节目内容题材的平民化

人往往存在着较强的求近心理,对自己身边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更感兴趣,这也是新闻的接近性,就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心理、地理上越接近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地方民生新闻,以民为本,关注和反映平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接近性和贴近性。比如,乌海广播电视台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走进百姓》,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深受当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与喜爱。该栏目以平民化的视角,用一种普通的平凡的平民的眼光去聊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述说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该栏目记者、编辑深入走进当地百姓生活中,倾听当地百姓的呼声,反映当地百姓的诉求,关注当地民众的心声忧思,反映当地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在报道中体现了民生态度以及情怀,把握了现实社会脉搏。《走进百姓》栏目组的来电热线人群,大都以受教育程度一般、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普通市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他们来电反映各种困难和问题,希望能够借助媒体和记者的力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借助《走进百姓》这一栏目平台,许多受众找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尊严和价值。《走进百姓》栏目自开播以来,引起了当地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可以说是当地电视观众在每天傍晚时分的一道美味的新闻大餐。因此,可以说,办好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地方电视台自办节目趋于平民化的集中体现。

2 新闻语言的平民化

新闻语言的平民化,即运用平民的语言去报道新闻内容,也就是新闻报道语言要尽量简单化、口语化,做到通俗易懂、耳熟能详,并且能让广大民众所接受。要想实现新闻语言的平民化,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自身的态度和报道的角度,要放下高姿态,深入生活,切入社会,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用群众语言写百姓心思,反映百姓心声,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这是新闻表达的重要基础;其次,在技术操作中,不管是文字稿及腹稿的形成,还是语言语气的表述上要做到平和平易,尽量生活化,但不能原样生搬硬套,把所谓“精彩”的群众语言照本宣科地“搬”到电视新闻中,否则会显得不伦不类,而应在语言上融会贯通,把群众语言化为新闻语言,做到娓娓道来,但不拖沓冗长,借百姓的口吻细说百姓的事,实现生活与艺术的和谐统一,这也是媒体从业者所要追求的。乌海广播电视台的《行风热线》栏目是长期以来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一档广播新闻类节目。广播是一种声音媒介或者叫听觉媒介,它唯一的符号系统是声音。所以,对广播节目来说,新闻语言的平民化尤为重要。《行风热线》栏目主持人语言上注重通俗易懂,亲切自然,把受众当成身边的好友,增强了节目与听众的沟通与交流。

3 节目互动方式的平民化

互动性是当前广播新闻电视节目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主要通过热线电话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在热线中,老百姓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困难,或赞扬善行和美德,或帮助贫困与弱者……这些热线内容都是广播电视新闻播报方式平民化的集中体现。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既有助于媒体承担好舆论监督的责任,也能帮助解决民生疾苦。同时,随着大量民众的参与和互动,也能增强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自觉引领社会风尚,传递正能量,感悟道德理念,为社会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与观众的多向互动,有实力的地方台品牌栏目还需加强与社会有关团体组织、单位、企业的联合,共同策划和组织主题活动,进社区,进工厂,下农村牧区,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节目的热情,进一步扩大栏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4 结语

节目平民化是新闻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节目平民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利用好平民化的意识表达,树立“通俗而不粗俗”的思想观念,提高节目的感染力与亲和力,促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地方广播电视如何走出一条适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地方广播电视媒体人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深入基层,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讲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举办各种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活动,让地方广播电视节目更平民化,接地气,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民心,才能让地方广播电视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腹腔镜切除胆囊术下一篇:象征性意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