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统计

2024-11-08

图书馆统计(精选12篇)

图书馆统计 篇1

图书馆统计工作, 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认识图书馆工作的有力武器, 也是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一种制度、方法和手段。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掌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 预测图书馆的未来前景。图书馆统计不仅是评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 也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图书馆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 除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外, 还必须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另外, 图书馆统计工作不但可以反映读者阅读情况, 肯定工作经验, 而且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首先, 可以计量书刊文献资料的优劣;为读者节省查询时间, 传递有用资料。图书馆工作者利用计量书目学的方法, 将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所需要的书刊文献资料搜集进来, 同时又按照质量高低, 排出顺序, 编出素引, 做出主目录, 通过这些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同时, 还可以帮助图书馆工作者研究读者阅读规律, 指导阅读, 从而协调各部门工作, 如需要量大的书, 可适当增购;读者急需的书, 可以提前分编等等, 以满足读者不同的需求。

1目前图书馆统计工作的问题

1.1对图书馆统计认识不足

认为图书馆统计工作可有可无。各个图书馆虽有一定的登记和统计, 但只是一些比较粗浅的数据, 缺乏详细、必要的原始记录, 有些统计数字只能是大致估计, 造成统计结果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不连续。

1.2统计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 多数图书馆系统没有建立统计报告制度, 没有把统计工作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内容来要求。统计工作随意性大, 没有制度保证, 统计也就必然是可有可无, 可多可少, 可详可略, 可断可续。

1.3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

图书馆统计工作主要由综合统计、专项统计、辅助统计组成, 多数图书馆统计仅仅限于记录一些直观的表象资料, 如:阅览人数、图书借阅册次等, 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 更全面的统计工作。如:图书破损周期、拒借率等等。

1.4统计人员素质较差

一般图书馆无专职人员管理统计工作。受过统计专业培训的人更少, 统计知识缺乏, 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1.5有统计无分析

既使做了一些统计, 但缺乏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这就不能够总结经验教训, 改进管理工作, 也就不能充分发挥统计在科学管理中的作用。另外, 统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报表制度, 统计手段落后等等这些现状均直接影响着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

2加强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2.1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馆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开展的深度。因此, 图书馆应由一名副馆长主管统计工作, 馆里应由专人从事这项工作, 各部室、各岗位也必须有人分管统计工作, 并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提供统计理论培训及各种学习机会, 以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使他们成为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内行。馆长应定期召开统计工作方面的研究会, 总结经验, 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工作制度。

2.2确定本馆统计内容

由于各馆性质、任务、规模不同, 因而, 各馆的具体统计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就高校图书馆而言, 一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统计工作。

(1) 对服务对象的统计。

这项统计可以为图书馆确定藏书量、藏书结构、服务范围、人员定编提供依据, 更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

①服务对象统计:

学生人数、职工人数、教研室、实验室、读者到馆率。

②图书馆主要设备统计。

这项统计, 便于分析现有设备与满足读者之间的差距, 更好地制定发展扩建规划。

(2) 主要设备统计:

建筑总面积、书库、书架、容书量、阅览室、自习室设置情况及容纳量、现代化设备等。

(3) 图书馆工作人员统计。

这项统计反映图书馆人员的总体素质情况。为优化图书馆队伍结构和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依据。

(4) 工作人员统计:

人数、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结构、职称结构。

(5) 文献流通与使用统计。

这项统计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础, 是衡量和检查图书馆工作数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文献流通使用统计包括文献流通量统计、文献周转率统计、文献利用率统计、文献保障率统计、文献拒借率统计、对流通率极低的书进行统计。

2.3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研究和利用

统计不是最终目的, 为统计而统计, 那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改进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才是统计最终的目的。

2.4加强微机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统计工作是一项极其烦琐的计量工作, 只有利用微机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才能提高统计资料的准确程度, 提高统计的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工作人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统计资料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敬春.图书馆统计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87, 6.

[2]赵国庆.图书馆实用管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3, 4.

图书馆统计 篇2

图书馆统计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反映图书馆工作情况,调节和控制图书馆工作计划,评价和指导图书馆工作方面起着重大作用。在目前高等教育的体制下,大学图书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是在大学这个母机构下的許多事业机构之一,其资源的取得主要依赖于学校直接的支持。因此,图书馆所有成员工作的基本目标在于能够维持馆务的正常营运,以提供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相关活动所需的各項资源及服务,但如何将所获得的资源转化成服务运作的量能,即是图书馆营运必須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资源转化成服务、服务产生成效、再以成效来获取新资源的循环过程中,经常涉及图书馆內部及外部的沟通,由于图书馆属于非赢利性质的机构,很难以财务方面的收益来说明服务成效,如何争取学院机构的支持确实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机制,以客观的反映资源使用成效,显示营运服务的效能,使学校或政府部门得以理解图书馆运作的情況,在宏观上,可以作为学校资源调配运用的参考,另一方面在微观上,亦可作为图书馆內部资源分配、服务功能调整与人力绩效评估等事项的考核依据。

一.世界上较具規模的现代化图书馆除了逐渐将统计的方式标准化外,均朝着绩效评估的层次发展,并作为管理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图书馆馆务统计大致可分为三类,1.图书馆外部统计报告,可供外部使用者(如学校行政单位、政府部 1

門)了解经费预算的动支使用、服务的提供、各项资源使用的情况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以作为经费分配的参考标准;经费统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1图书资料费。它是指图书、期刊、报纸、视听资料等全部图书资料经费的总额以及各类的分配使用情况。

1.2设备费。指图书馆购进书架、桌椅、机器设备经费的总额。

1.3人事费。指工作人员工资和临时工工资总额。

1.4办公费。指日常办公用品费,差旅费、生活耗费(水、电等)以及零星费用的总额。

2.图书馆內部各部門的统计数据,则可让管理者(如馆长、部主任)了解馆员执行各项业务的进度与成果,作为制定、修正管理策略的参考。它包括馆藏统计、利用统计和设施统计。

2.1馆藏统计

2.1.1藏书统计:图书是图书馆的主要资源之一。藏书统计的目的在于加强藏书的管理工作,所以对于图书的接收、移交、剔除等要按不同语种进行分类统计,并按月、按年进行汇总统计。同时可以按本馆使用的“图书分类法”,对藏书进行更细致的分类统计,以掌握藏书的构成。

2.1.2入藏统计:入藏统计一般可以分为购入、寄赠(交换)、自编和其它几种,统计时应按种类详细统计其册数和金额。

2.1.3出藏统计:出藏统计主要指二个方面,一指图书馆要定期按图书资料种类进行注销统计项目,主要包括寄赠(交换)、剔除、丢失、意外事故等。二指图书资料在投入流通前要按各部、室、分馆等进行分配,这时要按图书资料配置场所,由典藏人员负责进行分配统计。

无论是入藏统计还是出藏统计,都要按时进行经常性的汇总统计,只有经常的将零散的数据汇总起来,才便于准确、及时地掌握馆藏情况。

2.2利用统计:图书馆的利用统计包括外借、阅读、文献复制利用统计等主要内容。

2.2.1外借统计:其中包括个人借阅、团体借阅和馆际互借三种形式。

个人借阅包括借阅人次和借阅册次。借阅人次是图书馆统计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而外借连通部门要按借阅者的单位系别等分别统计借阅人次,这样便于掌握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料的读者情况。借阅册次,读者借阅册次必须按图书种类每天进行统计,然后按月、进行累计,同时还要根据索书条,分别统计拒借册次等,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借阅密度、实际借出密度,拒借率等重要指标,这些指标都是评价和改进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依据。

团体借阅要分别统计借阅的团体数、借阅的次数、总人数、并要按图书种类分别统计借阅册次。

馆际互借时,要按借出、借入分别统计其册数,并按图书种类分别统计借出、借入的册数。

2.2.2阅览统计:在阅览室主要应当进行读者阅览人次、册次的统计,这在闭架阅览室是很容易作到的,然而,随着开架阅览的实现,阅览统计将出现不少难题,统计项目也将不断增加。开架阅览室的读者阅览册次,可以作非常规统计,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书面调查,调查读者每人每次阅览的册次。

2.2.3文献复制统计:图书馆想读者提供文献复制服务,是读者利用图书馆图书资料地一种有效方法。因而,要按复制方法的不同,如复印、缩微等,分别统计复制的册数、页数、金额和读者利用复制工具的人数等。

2.3设施统计:图书馆设施统计,包括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室内各种设备等基本情况的统计和读者对图书馆设施利用情况的统计等主要内容。

3.馆内跨部门功能性统计,可提供馆长及了解馆内各业务部室各项工作执行的进度及成效。

二、绩效控管:评估与沟通

绩效控管在策略执行上扮演两个重要角色,一为评估,二为沟通。在评估及沟通上,大多数的人在使用统计资料时只会依据个人主观去解读数据的意义,但在整个绩效控管上应该就整个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而非单凭数据。

图书馆可将评估分为三个要素:投入、产出及效果。「投入」是指图书馆为提供某项服务所需投入资源的多寡。例如人力、经费、设备等的投入;「产出」则是指投入资源后,所能产生服务或业务量的多寡,例如每周或每月,书籍流通次数、开馆服务时间、馆藏量等;「效

果」则是就提供某项服务或完成某项业务后,对馆员或使用者产生的效益而言。

以沟通而言,绩效评估报告的读者可划分为外部使用者(包含图书馆上级机构及其他兄弟单位和辅助单位)及图书馆內部人员(包含馆长、组长、馆员),完整客观的绩效评估报告可作为沟通的重要媒介。然而如前述,绩效评估要清楚表达所希望传达的信息,通常需要加以量化成容易判读的数据资料,因此统计工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张妤

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济南文化东路91号)

电话***;0531-86423279;

0531-86423643

图书馆统计 篇3

关键词:作者群;期刊;合著率

中图分类号:G2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08-0125-01

《中国图书馆学报》(简称《学报》),文章以《学报》2004-2008年所发表的594篇文章为统计源,只对其中的学术栏目进行分析,述评、信息动态等不在统计范围之内。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第一作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区分布、系统分布、核心作者情况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1作者群的地区分布

据统计,发文量最多的湖北省占发文总数的21.2%,北京和江苏分别占总量13.6%和12.3%,而云南、海南等省份发文量只有0.2% 。由此可见,发文量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北、北京、江苏等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高校和科研单位相对集中。而云南等西部地区发文量仅占总数1.0%左右。说明我国图书学研究在地域上存在差异,总体上就是东部地区要好于西部地区。

2作者的系统分布

专业院系和高校馆论文数量共占发文总数的87.7%。由此可见,专业院系师生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该刊主要作者队伍。在公共图书馆当中,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分别发文12篇,8篇。占公共图书馆发文总数的42.6%,说明国家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作者群的单位分布

表1列出了发文量占前14位的单位。在这14所单位中,高校专业院系有12个,充分证明了高校的专业院系是我们图书馆学研究的主力队伍。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武汉大学,共发表111篇,占发文总数的18.7%,并且远远高于发文量第二位的南京大学4.4%。说明武汉大学是我国研究图书情报领域当中的重中之重。

4部分核心作者统计

核心作者群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笔者依据普莱斯所提出的计算公式得知,在《学报》上发表2篇以上的那些作者为《学报》的核心作者。限于篇幅,文章只将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作者列表如下,见表2。在这14位作者当中,有42.9%来自武汉大学,1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人具有副高级职称。

5作者合著率分析

由两位或更多的作者共同署名的论文为合著论文,合著论文占论文总量的比率即论文合著率。据统计,《学报》合著率为51.7%,说明《学报》的作者有一定的合作精神,随着图书馆学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互相交叉和渗透的特点更明显,这将促使图书馆学研究进一步朝着合著率高的方向发展。

6作者职称分析

在统计的594篇文章当中,文章作者正高级职称的占39.4%,副高级职称的占34.3%,中级职称8.6%,初级0.5%。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作者,是在《学报》发表文章的主力力量。

7结语

图书馆借阅统计实例与分析 篇4

本文对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2010、2011、2012年度馆藏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借助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 (以下简称本馆) 图书馆管理系统统计模块 (我馆使用北邮图书管理系统) 的借阅统计功能, 通过对近三年本馆流通阅览部 (不包括流通量很低的基藏书库及特藏书库) 的22大类中文图书的利用情况和不同用户群使用图书情况统计、整理和分析, 揭示年度图书利用情况和反映读者主要阅读需求, 为改进馆藏图书文献结构提供依据。

1 近三年馆藏各学科图书借阅情况统计

2012—2012年各类图书借阅情况统计, 如表1所示。

2012年馆藏图书利用率统计表, 如表2所示。

2 图书借阅情况总体分析

我校是以建筑类学科为主的综合大学, 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图书馆的建设,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经过多年的积累, 图书馆藏书丰富, 门类齐全, 建筑类图书的藏书量尤为突出。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近三年来图书的总借阅量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学生是图书馆借阅图书的主要群体, 教师有其它更多的借阅、购书渠道, 因此借阅图书的数量相对较低。我校研究生是本科生的四分之一, 对于专业图书 (T大类) 借阅量与本科生持平, 由此说明研究生对专业图书的需求量远大于本科生。另外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逐年增加, 主要与近两年文学类图书的购入量增加, 学生借阅此类图书的限制放宽有关。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的借阅量在逐年下降, 这与院系课程调整有关。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图书利用率位于前列的是J艺术类36.3%, I文学类35.5%, K历史、地理20.8%, B哲学18.3%, 读者对社科文献的需求存在共性, 理工科读者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 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内心世界, 提升自我修养水平。T工业技术24.0%, U交通运输18.5%这两类图书是与本校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藏书, 图书的利用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O数理科学和化学21.1%, 此类图书是理工科读者基础课必备参考书。H语言、文字188%, 此类图书是学生读者考级、考研、出国考试的热点阅读图书。图书利用率最低是D政治法律仅4.2%, 笔者认为这与此类图书藏书量与读者需求不相匹配有关。

文章仅从一年图书流通的实际统计结果出发, 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它是对馆藏图书利用情况的真实反映, 馆藏图书的利用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图书收藏与读者需求的吻合度。另外文章仅按照22大类对图书的借阅量及利用率进行了分析, 统计比较粗放, 要想完全精确的揭示馆藏图书利用情况, 还应按照索书号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分析。

3 馆藏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专业院校图书馆应及时了解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特点.并依据专业的发展趋势及读者需求的变化, 及时更改藏书结构, 解决藏书与需求的矛盾, 同时应加强对读者借阅规律的研究, 这个规律可以作为图书馆确定各学科藏书比例的重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读者服务就是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重视读者需求是提升办馆水平的有效举措。除了搞好统计工作外, 还应定期开展读者座谈会和读者需求问卷调查等辅助活动, 这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业务工作.不仅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图书管理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同时也为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与质量提供了准确依据。

长期以来在教学评估检查中, 藏书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习惯于以藏书量来衡量图书馆地位的高低, 这就难免出现藏书数量和藏书利用率脱节的现象。虽然现在各个高校图书馆基本上都存在藏书空间紧缺现象, 但实际的藏书剔除工作却因藏书量的“数量要求”而做得少之又少。这样势必造成图书藏书看似数量庞大, 但里面有大量“老化”失去使用价值的图书, 影响了馆藏图书的质量。再者, 由于读者有借图书的册数和借期的限制, 使得图书使用率较低而难以实现提高图书资源有效利用的整体目标。纵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 图书借阅没有数量限制, 只有期限要求, 客观上提高了图书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率, 加上这些学校的图书馆总能根据客观情况定期不定期地处理馆藏旧书, 使图书馆的图书更新率和利用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综上所述, 提高图书利用率是今后图书管理工作不应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军花, 聂江城, 王刚.用户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分析及对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5) (总第183期) .

图书馆统计 篇5

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基于外借统计数据的馆藏结构分析

作者:陈绪燕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流通统计数据对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数量、学科结构做了量化分析,发现了中文图书数量和学科结构方面的不足,直观的了解了读者借阅规律,并以此作为优化馆藏结构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呼伦贝尔学院 馆藏结构 外借统计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2(c)-0000-00

呼伦贝尔学院是内蒙古东部一所综合性新建本科院校。有限的购书经费决定了呼院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藏以利用”。近年来,随着学院的发展建设,图书馆馆藏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否适应学院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变化、能否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笔者希望通过对本馆外借统计数据的分析,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图书馆的藏书状态和服务水平,发现读者的需求特点和借阅规律,尽而分析馆藏结构的不足,得出优化馆藏结构的基本依据。1 藏书基本情况

我馆共有各类馆藏文献100万册(件),中文图书占绝大部分比重。本文针对2008-2011年的中文图书外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截至2011年12月15日,共有可借中文图书78万册。2008-2011年的读者人数和藏书数量的变化情况,如表1:

表1 2008-2011年读者和藏书情况统计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4年来,读者人数基本保持在同一数量级上,而藏书数量却呈阶梯式增长。跟据读者人数和藏书数量计算本馆中文图书人均藏书册数分别为:30册/人,33册/人,44册/人,57册/人。这些数字表明,学院图书馆近几年持续加大购书经费的投入,在数量上逐年提高了文献保障程度。随后,将其它文种的图书数量加入,统计呼院图书馆人均藏书总册数为:81.65册。这与国家办学条件对的人均藏书数量标准要求(人均藏书100册)仍有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内,在保证正常生均年进书量的基础上,还要增加购书数量。2 借阅量和利用率基本情况分析

2008年—2011年呼院图书馆中文图书的外借量分别为:22383册、29975册、29368册、35444册。(同一册图书,当借阅次数多于一次时,仍计为1册)。根据藏书数量和借阅量计

算2008年—2011年的中文图书利用率分别为:5.6%、6.6%、4.8%、4.5%,根据读者人数与借阅量计算人均借阅中文图书分别为:1.7册,2.2册,2.1册,2.6册。

可以看出,中文图书利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人均借书册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两者并不矛盾,利用率的下降,主要与馆藏总量的快速增长有关,而人均借书量的上升则说明读者利用中文图书总量的增加,表明中文藏书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有所增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我馆院系资料室藏书只进行统计加工、管理,却未使用自动化流通系统进行流通,另有4个阅览室未开展图书阅览计次业务,致使以上借阅量实则只有“借”,没有“阅”的数量,造成年利用率和人均借阅量很低。藏书学科结构及累计利用情况概览

经过持续多年的馆藏建设,我馆中文图书已经形成了独具特点的体系结构。截止2011年12月,中文图书累计入藏情况、以及2008年-2011年累计外借利用情况如表2和图1所示:从表2可以了解到中文图书按中图法的分类入藏数量,而图1中方形结点的折线就是中文图书馆藏多年来形成的学科结构的直观形态。根据图表可以大体分为四个层次:I类图书的入藏量位于首位;其次,是T、F、G、K、D、B类也有较高的入藏量;C、Q、R类的入藏量较低;剩余10个类别入藏量最低。根据我院近年来确立的7个重点学科、8特色学科、6个品牌专业,分别对照,发现有必要提高Q类(生物科学)、N类(自然科学总论)、X类(环境科学)的入藏数量。

从图1表2中可以看出,近4年来累计利用率最高的为I类15.62%,最低为V类1.8%,中文图书累计利用率为10.68%,距离综合本科院校的平均水平20%还有很大差距。图1中菱形结点的折线所呈现的形态可看作是我院读者特有的借阅特点和需求规律,连同表3的数据可以一起作为我院图书馆确定藏书学科结构的参照。2011年各学科藏书符合程度分析

图书馆的各学科藏书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可以用符合程度这一指标进行分析,它是确定藏书结构的重要参考数据,方法和参数指标如下:

①文献比例=(某一类文献的馆藏数/ 馆藏总文献数)×%;

②需求比例=(某一类文献借阅册数/ 借阅总册数)×%;

③符合程度=(某类文献藏比例-读者需求比例)×%。

我馆2011年各学科中文图书文献比例与需求比例及符合程度的计算结果,如表2(后三列数据)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符合程度的权值可为正数或负数。当符合程度为正数时,则该类馆藏文献比例高于需求比例,应考虑减少该类文献的入藏比例;反之,当符合程度为负数时,则说明馆藏文献比例低于需求比例,应适当增加该类文献的入藏比例。当符合程度的绝对值越小,权值越接近,则说明了该类馆藏文献与读者需求之间相符合的程度就越佳,反之亦然。

根据表2的符合程度,D、F、T类图书符合程度为正数,入藏比例能够满足并且高于读者需求,故这些类图书不需要加大或可适当减少它们的入藏比例。我馆的B、H、I、K类图书符合程度为负数,说明虽然这几类图书的入藏量较高,但仍有较大的需求比例,仍可以适当加大它们的入藏比例。剩余的A、C、E、J、K、N、P、Q、U、V、X、Z等类图书符合程度绝对值最小,小于

1、接近于0,说明该类图书入藏比例基本附合读者的文献需求例比,可以保持现状不需要加大此类图书的入藏比例,但对照我院近年来的学科专业建设情况,发现未来应较大的提高Q类图书的入藏比例、适当提高N类、X类图书的入藏比例。

综上所述,通过外错统计数据对馆藏中文图书数量、学科结构做了量化分析,发现了中文图书数量和藏书学科结构方面的不足,直观的了解到读者借阅特点和规律,并以此作为优化馆藏结构的基本依据。然而,优化馆藏结构不仅如此,还需对全部馆藏的等级、时间、复本,以及文种、载体等结构要素,做出全面的评价,才能调整和完善馆藏发展政策,最终建立科学合理、适合呼伦贝尔学院读者的最佳馆藏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红梅.徐景波.高校图书馆流通统计分析及最佳藏书结构的研究,图书馆建设,2003,(5)

图书馆统计 篇6

[关键词]图书馆博客 统计分析 Ucinet 关键词共现

1 国内近5年关于图书馆博客研究的文献概况

2005年一般被称为我国的“博客元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博客/个人空间的用户规模达2.95亿人,使用率为64.4%;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博客/个人空间用户数量为3.19亿,较2010年底增长2 414万,增长率为8.2%[1]。

微博和SNS社区已经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研究与实践的新宠。也许,许多人觉得在这个时候谈论博客已经过时了。但是,一方面,作为最早的Web 2.0应用形态,博客对图书馆服务的延伸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在图书馆参考咨询等服务中,至今仍大有作为;另一方面,即使笔者同意将2011年作为博客时代的终结、微博时代的开启,也有必要对博客研究尤其是近5年的博客研究做一个总结,以期能够对其他Web 2.0应用的研究有所帮助。

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全部子库列表中,选定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在专业检索框中构建如下检索式:(TI=博客 or KY=博客) and (YE=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并将检索限定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领域内,共得文献597篇(调查时间为2012年4月2日上午10点11分)。其中,不属于期刊文献的有51篇;在剩余的546中,去重5篇,再剔除掉主题不为博客的期刊文献84篇,最后得到457篇。从论文发表的年代分布看,2006年至2011年发表论文的数量分别为34篇(2006年)、79篇(2007年)、84篇(2008年)、121篇(2009年)、75篇(2010年)、64篇(2011年)。

2 论文的年代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进行统计,能够在宏观上把握图书馆博客研究的产出量,甚至有助于预测今后的研究趋势。

图1是2006年至2011年国内博客研究论文的发展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7年期间博客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较快,说明了自中国“博客元年”以来,图书馆实践与理论界对其研究的足够重视。2007年至2008年增长速度放缓,但2008年至2009年又回复到原来的增长速度,并且在2009年达到近5年发文数量的最高峰(121篇)。

2008年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为数字资源、信息抽取、资源共享等;2009年的研究热点为资源共享、竞争情报、数字资源等;2010年的研究热点为资源共享、图书馆员等[2]。2011年微博的兴起更是转移了图书情报界业内人士的大部分注意力。所以,2009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论文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3 论文的期刊分布及分析

统计博客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其空间分布特点。并且,每一种期刊博客研究主题的载文量能够以事实数据帮助投稿者明确投稿方向。

笔者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的检索功能,统计出博客研究论文载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载文量是36篇,位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其他期刊。博客研究论文呈现出既分散又集中的趋势。分散表现在国内近5年的博客研究论文刊发在58种期刊上,每种期刊平均载文7.88篇;集中表现在近半数的论文发表在13种期刊上,每种期刊平均载文17.23篇。

4 论文主题分布及分析

对论文进行主题统计有利于掌握特定时期的研究重点,为今后的博客研究指明方向。笔者通过认真研读457篇论文,将博客研究论文主题分为信息服务、博客调查、博客评价、知识管理、技术、其他六大类。图2为2006年至2011年国内博客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

4.1 信息服务

如图2所示,信息服务主题的比例在除2007年以外的其他4年中均徘徊于40%左右,在2007年突破50%,达到当年博客研究论文总量的56.92%,说明我国图书馆注重将博客与图书馆的服务结合起来,探索“博客化”的服务模式,并且意识到要将Web 2.0以用户为中心的核心指导思想融入到图书馆的办馆宗旨之中。图书馆可以通过在其博客上主动向用户展示馆藏资源及服务,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博客的回复与评论功能能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读者与馆员的互动交流;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博客对因特网上优劣混杂的信息进行筛选,提高用户获取优质信息资源的效率。同时,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人力技术资源、人气资源上的优势,这为图书馆开设新闻、书目导读、咨询导航等博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新闻与传播学科博客依照学科性、时效性和方法性等原则,设置了9个主要栏目,分别为“最新消息”、“每周新书”、“新书简介”、“书目导读”、“学科资源”、“学者观点”、“实用软件”、“快速回答”、“馆员心声”、“相关功能”。该博客提供RSS订阅功能,用户可在个人新闻聚合器中添加博客的站点地址,新闻聚合器便会定期自动对RSS内容进行检测,随时了解学科博客的最近更新[3]。如果学科博客能够实现针对不同栏目的RSS订阅功能,那么其提供的服务便会更加个性化。另外,“新书简介”栏目不仅提供每本新书的基本信息,还提供作者简介、书籍封面等扩展信息,文字與图片的合理搭配增加了用户浏览博客时的视觉美感,更能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学科博客也可以将馆藏目录或联机联合目录(如WorldCat)以应用的方式与博客功能进行结合,使用户能够一站式获取所要查找的图书等信息资源。如今,已有数家美国大学图书馆在其Facebook主页上进行此类尝试。最后,如果学科博客建设团队能够以论文的形式陆续报道学科博客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团队所采取的解决方案,这将与建博过程形成一个系列,以全方位的视角为我国其他高校图书馆开设博客站点或者使用其他 Web 2.0 工具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

4.2 博客调查

我国图书馆开设博客服务于用户的做法最先是由美国引入的,对比分析中美图书馆博客之间主题内容、更新频率、互动响应、与其他Web 2.0工具结合程度的差异,方便了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使用新工具为用户服务的差距,再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可为国内图书馆博客站点的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许多专家学者对国内外的图情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高校图书馆博客等各类型的博客做了不同视角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参差不一,有图情专业的个人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等;研究范围也分散于国内、国外以及中美比较;博客的主题内容、建站时间和站点功能是多数调查研究文献所统计的调查项目。如林小群与李书宁的《国外公共图书馆博客站点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国外118家公共图书馆博客站点为调查对象,主要统计了建站时间、最近更新时间、站点主题内容、站点功能[4]。

由图2可知,虽然总体而言历年博客调查论文所占比例排名第三位(总数为37篇,位居信息服务、其他分类之后),并且略多于博客评价、技术、知识管理,但以博客调查为主题的论文数量还是偏少,2006年、2007年均为3篇,2008年、2010年均为5篇,2011年略有增加,为6篇,只在2009年达到15篇。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调查的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足够数量的样本上。有的文章甚至统计成百上千的博客,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等因素增加了博客调查的难度。论文的调查对象种类如图3所示:

*代表论文的调查对象种类不只一种。

由图3可知,在37篇博客调查研究论文中,以高校图书馆博客为唯一调查对象进行统计的论文有14篇,数量最多,说明博客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结合最受图情界学者的关注。高校教师或者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博客的日志功能写下自己的研究心得、研究现状甚至研究瓶颈,即隐性知识显性化;博客的博文留言或评论功能允许用户围绕日志话题进行讨论,这样博主就可以通过RSS、Trackback、Commences以及永久链接实现与相关学术团体的信息交流;另外,博客日志的时间倒排序组织形式能够方便用户浏览博客作者最近更新的日志。

调查对象种类不只一类的论文有11篇,包括大学图书馆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学校图书馆博客、图书馆协会博客、专业图书馆博客、内部博客等,说明我国博客调查统计论文横向覆盖面大,几乎囊括了图书情报学博客的所有类型。其中,王妙娅在《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中采用SPSS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系数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博文量、博客的延续时间、博文类型、月均博文与访问量的关系[5]。

以图情专业个人博客、公共图书馆博客为唯一调查对象进行统计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1篇,说明虽然图情专家能在业内一呼百应,博文更新及时且内容新颖,但其受众面不如高校图书馆广,相比之下,博客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具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再者,图情个人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与传播渠道,学生、教师以及图情工作人员只能利用空余时间与博主进行交流,但高校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与服务是与他们的学习工作密切相关的,所以图情个人博客的用户粘度也不如高校图书馆博客的用户黏度强。另外,尽管公共图书馆有比高校图书馆更大的用户群,但限于用户群的智力结构与教育水平,博客的留言或评论功能难以实现。

其他分类中的论文数量为4篇。虽然数量远不及研究高校图书馆博客的论文数量多,但4篇论文从用户使用博客的感受、图书馆员注册博客空间以及博文被引情况三个方面开辟了博客调查统计的新思路。其中,吴钢的《博客对图书情报学传统学术交流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徐佳宁、高淑琴的《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情况实证分析》探索了博客资源的利用情况及交流规律,为了解现代学术交流环境中学者的信息行为及开发博客资源为学术研究服务提供了参考。前者对2005-2007年发表在11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引用博客信息资源的状态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博客引文的数量变化、引用博客资源的图书情报学论文的主题、博客引文的可追溯性等内容[6]。后者利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对我国社会科学期刊论文引用博客文章的语种、时段、学科、主题、作者、可追溯性进行了统计,考察了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的主题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情况以及博客参考文献的稳定性[7]。

4.3 博客评价

如图2所示,2006年与2009年以博客评价为主题的论文数量为0篇,2007年为1篇,2008、2010、2011年均为2篇。总数为7篇,仅占所调查全部论文的1.53%。然而,博客的无限、无序、优劣混杂、交叉重复、质量参差不齐的发展状态势必要求对博客进行科学的评价。

从宏观角度出发,博客使网络交流方式更加多元化,增加了非正式學术交流的途径。但是,注册一个博客仅需几分钟,且不用申请域名,没有托管空间,更无需自己维护,这就使得增长的海量信息中包括了大量没有价值的,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所以,博客信息价值测评的紧迫性显得更为突出。一个有效的博客评价模型可以使博客信息资源得到优化,甚至可以对其进行编目,实现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体化检索。

从微观角度出发,评价博客的论文或使用已有的方法,或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出新方法,通过计算实例,为一些图情界由于“入行”较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际和交流网络的博客“新人”慢慢进入图林博客社会网络的核心领域指明方向。依照一个有效的博客评价模型,他们只要增加博文数量、提高博文质量、加快博文更新频率或者不断地与社会网络的核心节点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完善,就会慢慢进入核心领域。

现今博客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①针对单个博客进行影响力方面的评价。如张晓阳和李晓亮在《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借鉴了J. E. Hirsch教授在2005年提出的h指数,定义了博客h指数,对科学网总排行前30名的科学家博客在2007-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博文数、点击量、篇均点击量和链接量、网络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8]。②在某一领域学术博客所构成的交流网络中,分析网络成员间的彼此关系。如苏娜等人在《基于链接分析的图林博客显著度分析》中,先取得95个图林博客研究对象的单链与共链数据,然后构建博客间的链接矩阵,去除了结果矩阵中没有意义的博客后,利用可视化工具UCINET进行分析[9]。

第一种方法侧重于从单个博客的角度出发研究它们的特点和交流模式,如博文数、篇均点击量、更新频率、其他网页对博客超文本链接的数量以及链接网页的重要性等。第二种方法侧重于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各个博客站点间的超文本链接与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相吻合:社会不是由个人而是由网络构成的,网络中包含结点与结点之间的关系。所以,图情专家学者可以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各个学术博客间单链、互链、共链数据,并探讨某一领域交流群落中成员间的彼此关系以及交流网络的属性特征。特别是在使用可视化的工具将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的属性特征以社会网络节点图的方式呈现在自己面前后,图情专家学者便可以对网络结构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在对整体学术交流网络的特点和结构进行把握的同时,改善交流网络的结构,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科研信息沟通和学术交流。

总体而言,2006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呈“沙漏”形,即信息服务与其他分类所占比例很大,而“博客调查”、“博客评价”、“知识管理”、“技术”主题“生存空间”极其狭小。“其他”分类所占比例约在27%到40%之间,说明近5年博客研究主题的多样化。但笔者认为合理的研究结构应为“倒三角”形,即从“沙漏”形逐渐过渡到“倒三角”形。还是应当鼓励博客研究主题的多元化,信息服务的比例应该慢慢减少——少一些提倡图书馆多项服务博客化运作模式的论文,多一些博客与图书馆某一具体服务相结合的实际操作方案,但总体数量趋于下降。以技术、知识管理、博客评价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应当逐渐增多,逐步提升用户体验的满意度与舒适感,激励、鞭策博客作者生产更多优质的博客信息资源并将其实现为与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无缝检索。由于研究人员时间与精力有限而调查样本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等因素,虽然应该增加以博客调查为主题的论文数量,但其增长规模会小于技术、知识管理、博客评价类。

5 作者合作统计及分析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将457篇论文的书目文献信息导出为TXT格式的文本文件,再将数据导入到BICOMB书目共现分析系统软件中。其中,BICOMB采用目前技术成熟、流行的数据库语言开发,可以对文献数据库中的书目文献信息进行快速扫描,准确提取并归类存储、统计计算、矩阵分析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

?提取导入的文本文件中的字段,并将“关键字段”设定为“作者”。

?对“作者”字段进行统计,并将频次阀值设定为2,最后得到74名作者。

?使用共现矩阵功能,得到74名作者中任意两名作者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矩阵。

?将矩阵导出为Excel文件并保存。

?将Excel表格中的作者名称进行同义词合并,合并完之后的矩阵见表2。

?将合并完同义词之后的Excel文件导入到Ucinet软件中进行作者合作分析。Ucine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Network)是一种功能强大的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利用Ucinet软件可以读取文本文件,且能处理32 767个网络节点。最后得到的网络节点见图4。图4为74名作者中任意两名作者合作完成一篇论文的网络节点图。图中有30名作者处于节点图之中,说明他们有过合作经历,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这30名作者一共合作了52次,平均每个作者与他人合作1.73次;而其余44个节点没有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说明这些节点所代表的作者均独立完成其论文。其中,邱均平、李江、任全娥、李晔君4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紧密,表现为4人之中任意两人均有过合作。另外,田洁较为注重与其他作者的合作,表现为与王朋、马静、韩瑞平、张鹏、王永华均有过合作。邱均平与李江的合作关系最为密切,共为6次。除此之外,其余的合作关系大多为两两合作。由此可以看出,在博客研究中,图情专业作者的合作关系松散,表现为作者合作关系网络节点图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

邱均平、李江、任全娥、李晔君均隶属于武汉大学(不考虑原来在武汉大学任教或学习,后来进入其他单位任教或学习的情况,以下作者同样不考虑这样的情况);田洁、马静、韩瑞平、张鹏都是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王朋来自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5人所属单位均为河北工业大学;张秋与韩丽风均为清华大学图书馆的馆员;高海峰与倪代川同是上海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笔者通过上述有过合作关系的作者均隶属于同一个机构的现象推测:地理、研究经费等因素的限制,使得跨机构、跨单位、跨地域之间作者的合作并不广泛,并且极有可能导致我国博客领域研究层次出现两极分化。

6 关键词共现及分析

笔者按照上一部分的操作步骤,把“关键字段”改为“关键词”;在对“关键词”字段进行统计时,笔者将频次阀值设定为3,最后得到122个关键词。导出Excel表格形式的矩阵(还未进行同义词合并操作),见表3。

笔者將“大学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技术”、“信息技术”等同义词进行合并后,所得的矩阵见表4。

用Ucinet软件导出的关键词网络节点见图5。由图5可知,图书馆学、Web 2.0、图书馆信息服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用户、图书馆界、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员、互联网、图书馆应用等词处于网络节点图的核心领域。除去概念包涵内容过多的词,剩下个性化信息服务一个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用户需求呈现出差异性和个性化趋势的现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为服务方式的主动性、服务内容的针对性、服务时空的灵活性等特点。本文中,笔者以学科信息导航与数字化参考咨询为例,论述个性化信息服务关键词处于我国2006年至2011年博客研究关键词网络节点图核心地带的原因。

当今的学科发展态势是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两种相对的状态共存,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以及综合学科等。“隔行如隔山”,各学科各自的特殊术语成为学科与学科之间交流的主要障碍。一个跨学科的导航博客网能够有效攻破学科间的语言壁垒,跨越学科间的知识鸿沟。学科馆员与各专业的专家可以借助博客的集中-分布式共享机制,从因特网上发现拥有不同知识结构但具有相似研究兴趣的其他学科专家建立的博客站点,最终建立一个跨学科的导航博客网[10]。一个学科的专家可以通过点击跨学科导航博客网中的链接和浏览日志等方式,了解其他学科专家对于一个相同研究主题所采用的不同研究角度,并不断地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逐渐使自己的研究领域向外拓展,丰富本学科的研究内容。此外,一个跨专业、跨学科的信息导航还能使不同学科的专家之间进行不同方式的交流,探讨各自的研究经验与所遇到的难题,极大地促进学科专家之间的互动。

互联网上泛在的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们日益专业化的信息需求。同时,传统数字参考咨询的“一对一”模式面对用户日益专深的问题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毕竟,一个人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然而,博客的兴起为数字参考咨询带来了新的希望,即“多对一”的服务模式能够使用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具针对性的回答;单个参考馆员也可以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为了一个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使花费许多时间查找资料,最终还是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如果各个合作馆互相订阅对方的博客。当用户登陆某个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博客提出问题时, 这个问题就相当于一个帖子使每一个订阅对方博客的参考馆员都能通过自己的RSS阅读器看到这个问题。参考馆员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些回答作为评论跟在问题的后面;参考馆员同样可以通过RSS阅读器随时关注其他馆员对这个问题做出的答复,以便更改和补充自己的答案。这样,问题和所有的答复紧密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话题”。一般而言,答复越多,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越接近完善[11]。

编目、虚拟社区、微内容等词处于网络节点图的最外围。但笔者认为,随着博客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们会慢慢进入核心研究领域。笔者在下文中以编目、虚拟社区为例。

知识单元对于高校中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主要体现为整本专著中的一个章节、一篇论文中的一小段内容。但是,在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中,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存在虽然能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但对上述人群信息需求的满足似乎束手无策。并且,网络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愈发难以获得,就算是高校购买的数据库也难以胜任,更不要谈信息资源的权威性问题了。而博客中的日志一般是博主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是某一具体研究主题的精辟见解,而非专著与论文般的长篇大论。图书馆通过采集优质博文,然后确定博文中的可识别元素对其进行编目,并提供永久获取链接,可以有效缓解知识单元获取不足的问题。

但是,由于博客的写作呈现出较大的自由性与随意性,图书馆在筛选博文时应注重考察博主的权威性,即博主是否实名、博主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如何等问题。其次,博客和网上银行账户、个人网站、数码照片及PC文档一样,属于个人数字化资产,尤其是博主在博客上所发的原创性文字、照片、影音资料,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12]。但是,目前的知识产权法还没有明确规定图书馆是否有权将筛选后的博文加以保存或提供利用。所以,如果图书馆想要以博客资源提升本馆的服务层次,就必须在法律范围内做出一些努力与尝试,或与博主取得联系并签订合同。

图书馆提供参考研究室和召开传统的学术会议等都是交流学术观点、促进学术发展的良好方式。但是,就算是有几万人参加的IFLA会议,一位学者与其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范围仍是极其有限的。在如此大的会场上,甚至有极大的可能性找不到与自己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学者。这些对于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是无形的损失,更不要谈那些由于事务缠身、经费所限等原因不能亲自参加会议的专家了。而学术博客网络社区的建立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在这个虚拟社区中,用户的知识交流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知识交流范围无限扩大,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知识传播范围的扩展,提高了知识传播速度,从而提高了學科知识的传播效率。具体而言,在一个学术博客网络社区中,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学术经历与学术背景,但他们关注的可能是共同的学术领域。通过博主与博主、博主与博客用户及博客用户与博客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三种交流方式,可以互相共享对方的学术论点或学术感悟,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前沿,有助于学术博客网络社区成员的学术成长[13]。

7 结 语

2011年,我国图书馆界迎来了微博的春天。尽管在此时探讨博客略显落伍,但笔者不得不指出,博客与微博在某些功能上的差异使得图书馆并不能就此舍弃博客。微博每条信息140字之内的限制,使得“微博化”的联合参考咨询力不从心;而图书馆利用博客开展“多对一”模式的参考咨询在联合数字参考咨询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是今后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博客强化其SNS属性,单个博客的受众面越来越广,博客的信息资源质量难以控制。因此,以博客评价为主题的研究需要图情专家学者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2-04-02]. http://www.cnnic.cn/research/ bgxz/tjbg/ 201201/P020120118512855484817.pdf.

[2] 丁悦梅, 徐宝祥, 赵安妮. 2007-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J]. 情报科学, 2011(5): 713-717, 722.

[3] 张秋,韩丽风. 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探索实践及理性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53(15):88-91.

[4] 林小群,李书宁. 国外公共图书馆博客站点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50(4):139-142.

[5] 王妙娅, 国内图书馆服务博客调查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11(2): 64-67, 88.

[6] 吴钢, 博客对图书情报学传统学术交流影响的实证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09(3): 71-73.

[7] 徐佳宁,高淑琴. 我国社会科学学者引用博客文章情况实证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52(10): 97-100.

[8] 张晓阳,李晓亮. 科学家博客h指数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54(2):66-69.

[9] 苏娜, 张志强, 刘志辉. 基于链接分析的图林博客显著度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10(1): 98-102.

[10] 杨倩, Blog知识服务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 图书情报工作, 2006,50(11): 49-52.

[11] 邢明旻, 博客在参考咨询工作中的应用[J]. 情报资料工作, 2007(5): 90-93.

[12] 谢春枝, 博客资源长期存取的困境探析[J]. 图书馆论坛, 2009(4): 96-99.

[13] 夏立新, 翟姗姗, 陈卓群. 基于学术博客的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研究[J]. 图书馆论坛, 2011(6): 109-114.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统计 篇7

一、我国公共图书馆现状

自20世纪初,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开始在全国各地不断建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 我国开始在全国发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 公共图书馆就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了。在我国的各大城市中, 公共图书馆建设不断完善, 从原本图书馆的小规模和有限的服务范围到如今的综合性全面发展, 虽然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 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模式。然而,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 公共图书馆几乎就是一项空白, 乡村公共图书馆的普及率竟只达到百分之六, 文化教育设施的简陋使得农村的人民始终觉得生活达不到较高的知识层面, 文化教育也落后一截。这就促使国内政府应大力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

二、公共图书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一) 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提倡者和指导者

全民阅读, 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建设工程。公共图书馆, 作为一个国民阅读的公共平台, 应该既是全民阅读的提倡者也是全民阅读的指导者。公共图书馆应不时做弘扬全民阅读精神的宣传, 例如开展书籍互换活动, 能够掀起全民换书读书热潮。

(二) 公共图书馆提供大量藏书和新书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图书馆, 具备有其他阅读场所所不能及的功能。其中, 海量的藏书和不断购进的新书提供免费阅读和外借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在书店, 会不断有新书的呈现, 但当需要查找大量同类书籍的资料又需要外借时就发现书店并不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

(三) 公共图书馆营造平等的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阅读平台给所有人, 这对提升全民素质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人穷志不穷, 对于那些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书籍的人来说, 公共图书馆就是一大好去处。读书不分贵贱, 只有读书与不读书两种人。国际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指南》中就明确规定, 公共图书馆的其中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其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应当是面向该社区的所有居民开放的。

(四) 公共图书馆能够给国民以专业指导

当下网络盛行, 网络阅读成为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但是网络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的阅读, 难免让人心生浮躁, 这种浅层次阅读对人们的精神层面的晋升起不到很好地促进作用。公共图书馆应当发挥自身的指导性, 提供专业指导者, 为有需要咨询的阅读者提供一个咨询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加大深层次阅读, 有助于全民读书活动的进行。

(五) 公共图书馆提供了当地文化宣扬的平台

在地方公共图书馆中, 公共图书馆还有另外一层作用, 即为当地的文化宣扬活动提供一个巨大的平台。在公共图书馆中, 往往建设有多个展示空间, 能够提供当地进行学术会议交流、各方报告演讲和书画展览等, 这些学术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深层次文化的了解, 而鉴赏活动能够帮助人们培养一种高尚情操, 这样, 公共图书馆的指导性功能就得到充分发挥。

三、公共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统计和分析方法

为了更好地为当地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可以进行一次信息统计, 即服务成效调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经过归纳, 分为免费开放原则、全民平等原则、资源共享原则。图书馆的调查报告就应针对以上原则进行设计表格, 期间可分为多个详细项目。本文对统计调查表格细项分为每周、每天开放时间、开放的场地、免费提供资源、全民平等阅读、对书籍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这六个细项分别设置不同的选项提供选择, 并设置一个补充说明栏目, 能够起到更细化的帮助。

在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成效进行调查时, 应扩大图书馆调查对象范围, 切忌局限在一角。可在当地的政府网页上设置调查链接, 并在当地大范围进行当面调查访问。大范围的调查能够帮助图书馆更有效进行管理和改善。在调查完成后, 公共图书馆相关人员就应当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详细分析, 先将被访者做出的所有选项进行统计, 把被访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改善的项目进行陈列, 再根据这些不同的细节项目进行详细分析。接下来, 本文就该统计列表进行内容分项陈述, 为公共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进行提供模式和改进方案。

(一) 每周、每天开放时间

对于这一项目, 可简单分为增多时间和减少时间两项。公共图书馆在每周大部门时间都会进行开放, 但是一周中会需要至少放假一天给予工作人员足够时间整理书籍和适当休息。公共图书馆每天开放的时间一般是根据当地实际居民的生活作息进行设定, 调整额度较小。如若人们在调查中要求增多开放时间,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稍微调整。

(二) 开放的场地

在公共图书馆中, 往往会建设较多楼层和数量较多的房间, 这有利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书籍的分类、编排和摆放进行管理, 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麻烦, 并设置一些提供给阅读者的自习室。如果大多数接受统计调查者都认为开放的房间不够, 管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自习室, 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三) 免费提供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原则中就有一项免费开放原则, 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将资源免费提供给来访市民, 但在图书馆往往会有收费项目, 如办理借书证。办理借书证时需要用持卡人的身份证进行登记, 以保证书籍的外借有回收保障。对于其他服务, 公共图书馆是不应对来访市民进行收费的。如若有市民在统计调查表中反映在图书馆中被收取过其他费用,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立即调查清楚事实, 如果投诉属实, 图书馆应把收取的多余款项如数奉还, 并对违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

(四) 全民平等阅读

公共图书馆建立的初衷就是面向所有人免费开放, 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平等的阅读平台。对于买不起书籍的贫困市民来说, 图书馆就是阅览书籍的天堂。如果有人在图书馆中受到变相歧视, 可进行投诉。如果有市民在统计调查表上对此项有意见, 应对此事进行跟进, 及时解决, 对相关违规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疏通工作。

(五) 对书籍的管理

在统计调查表格中, 如果有市民反映书籍分类整理或者摆放不合理, 工作人员应对相关市民进行跟进访问, 与市民进行详细交谈, 找出图书分类整理摆放的不合理之处。同时, 应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对图书管理工作负责。

(六) 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在统计调查表上设立这个选项是必须的, 因为公共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需要工作人员在日常行为中充分体现。如果有市民认为图书馆有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 应及时对相关市民进行询问, 对服务态度欠缺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四、总结

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想要在国际市场有立足之地, 不只要加强经济建设, 还要加强文化建设, 建立成为一个文化强国。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始在各地建成至今, 一直在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管理, 也在扩大国内公共图书馆的覆盖范围。因此, 公共图书馆在国民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公共图书馆的各项信息进行阐述, 并设计了信息统计调查程序, 统计调查结果可为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促进公共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点建设工程。为了积极响应十八大所贯彻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精神, 公共图书馆应当发挥其巨大号召力, 在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两方面做出贡献, 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对自身建设发展中的不足进行改善。文章就公共图书馆自身建设发展中的各项信息管理进行统计分析, 并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力.公共服务中的图书馆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 (1) .

[2]范并思.公共图书馆的时代辩护[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 (2) .

图书馆统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篇8

关键词:图书馆,统计,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图书馆日常活动中, 不断地产生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是掌握图书馆工作状况, 了解图书馆动态发展的主要依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于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图书馆统计数据的种类及主要特征

图书馆统计数据按照统计内容可以分为馆藏统计数据、读者统计数据、服务统计数据、内业工作统计数据。

馆藏统计数据。包括馆藏文献信息的类型、品种、数量、质量及金额等。

读者统计数据。包括本馆读者的数量及其构成。

服务统计数据。包括馆藏文献流通数量、阅览数量以及各种专项服务数量, 如检索咨询数量、科技查新数量、专题服务数量、图书馆局域服务数量等。

内业工作统计数据。包括采访工作数量、编目工作数量、业务经费数量及其使用情况、设备的数量、能力及利用情况等。

按照统计范围划分, 又可分为总量统计数据与分量统计数据。总量统计数据反映的是统计对象总体情况, 如馆藏总数, 读者总数, 文献流通量总数等等。分量统计数据反映的是某一统计对象中不同类型、类别的情况。如馆藏中不同类型文献的数量, 同一类型文献中不同类别文献的数量, 读者中不同层次读者群的数量结构等等。

图书馆统计数据是在图书馆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它往往同时反映着藏书、读者、馆员等多方面的关系。如图书流通量, 既能够反映出馆藏被利用的情况, 也能够反映读者对图书的需求特点, 还能够反映出馆员的工作数量。因此相关性、动态性是图书馆统计数据的主要特征。而真实性、准确性则是对图书馆统计数据的基本要求。

2 目前图书馆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采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进行管理。虽然各图书馆使用的自动化系统不尽相同, 但都或多或少的提供了统计功能, 从而使大量繁琐、纷杂的数据统计变得简单、快捷, 图书馆的统计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尽管如此, 在图书馆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许多图书馆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 所收集到的数据只是作为年终总结和给上级部门填写报表的依据, 对所获取的统计数据很少进行综合性、动态性分析, 甚至有些数据失真。

(2) 目前绝大部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都是采用“列举法”设计统计功能的, 往往预先设置的数据统计在事后只能满足部分业务的需要, 在数据的处理上仍处于简单的积累, 即只具有将各时段统计数据收集建库的功能, 并不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缺少可扩展任意指令统计以及报表、图示等功能, 不能形成对图书馆业务发展和决策所需的分析性统计结果。

(3) 相当一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熟练应用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在图书馆规章中要求建立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报告制度的很少。

针对目前图书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除了图书馆领导应重视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统计功能外, 掌握图书馆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对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统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对图书馆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针对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推断统计是通过数据样本特征推论出总体特征, 并做出预测、检验假设。在此, 仅对应用描述统计对图书馆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归纳如下。

3.1 列表

列表法是汇总各种统计数据的一种基本的直观方法。根据统计表产生的时间, 可分为调查统计表和计算分析统计表。前者一般用来填写与记录原始统计资料;后者则多为对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计算用表。

按照统计表的内容特征, 可分为普通表、分组表和组合表三种。

普通统计表是从数量上说明总体内各个单元特征的一张清单, 主要用于原始数据的记录、统计资料的整理和作为数据转化为和运算的记录表格。

分组表是按某一特征对总体单位进行分组而编制的分组数据记录表。如图书馆馆藏分类统计表, 不同类型读者图书借阅数量统计表等等。

组合表是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对总体单位进行分组而编制的分组记录表格。它既可用作运算表, 也可以表示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如不同类型读者借阅不同类别图书统计表,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统计表等等。

3.2 图示

对图书馆数据处理用图示的方法, 可以使有些统计数据更为直观。常用的图示方法有柱形图、分布多边型图、累计分布曲线图、饼形图。运用计算机作图, 只要掌握方法, 将有关数据输入, 就可极为简便准确地做出根据需要所选择的图形。

3.3 计量指标体系

为了说明图书馆工作中发生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及过程, 图书馆统计工作中常常需要拟订以计划指标体系为基础的相互关联的数量化统计指标体系, 以便通过指标体系的数量方面来反映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如藏书利用率、书刊流通率、藏书保障率、读者到馆率等等。一个完整的量化指标一般包括名称、目的、范围、定义、计算方法、解释、出处等。不同的量化指标按照其对象又可组成不同的指标体系, 如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指标体系、读者服务指标体系、自动化建设指标体系等。根据图书馆计量统计指标体系要求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是图书馆统计工作的基本内容, 也是评价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本方法。

3.4 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根据统计结果撰写分析报告是对图书馆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无论是按照列表、图示的方法, 还是按照一定的计量指标体系的要求对图书馆统计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的往往只是表象, 更为深层的结论只能通过分析才能得出。

图书馆统计数据分析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总的介绍:说明本次数据分析报告的对象、范围、目的、意义; (2) 数据说明:解释数据的来源、获取的程序和方法; (3) 数据处理:按照一定的要求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把数据表达出来, 按照有关指标对数据进行计算; (4) 数据分析:对统计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对显现或隐含的问题进行讨论; (5) 结论:总结研究、讨论、分析后形成的结果; (6) 意见或建议:根据结论对提高或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

总之, 只要我们掌握方法, 及时对图书馆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就能充分发挥统计数据在改进和提高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图书馆统计 篇9

图书馆联盟已经成为21世纪文化信息服务领域的热点, 随着联盟的发展, 图书馆联盟绩效成为投资者管理者及图书馆联盟成员各方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图书馆联盟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 其运作效果如何、是否完成预期目标、建立联盟后各地区信息资源的保障率和满足率到底有多大提高、如何对联盟的运作绩效进行评价?对这些问题, 国内目前尚未有科学和完整的量化数据来评价和反映。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成功的关键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因此, 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科学评估才能度量联盟的投入与产出, 测算其目标的实现程度, 了解图书馆之间合作效果。因此, 设计一套客观、有效而又具有操作性的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联盟绩效评价的前提, 也是其运作的基础, 对于指导联盟绩效管理, 促进国内图书馆联盟的良性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在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领域, 受多种指标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 指标之间有相关性也是避免不了的。在进行指标分析时, 如果分开处理不仅会丢失很多信息, 而且也不容易取得好的研究效果, 因此,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多元统计分析通过对多个变量观测数据的分析来研究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揭示这些变量内在的变化规律, 是实现定量科学分析的有效工具。常见的有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主成分分析也称为主分量分析, 利用降维思想, 在不损失原有信息的前提下, 将多个彼此相关的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依据相关性的大小将变量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 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 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将多个实测变量转变为少数几个线性不相关的综合指标, 从而简化数据处理。综合指标的提取方法很多, 一般来说, 在因子分析中, 如果存在特殊因子可以忽略, 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指标的提取。主成分分析是因子分析的基础,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应用和发展。

1 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获得全面、可靠的数据资料, 满足多元统计分析的需要, 本次研究利用德尔菲法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 即《图书馆联盟评价指标调查问卷》和《图书馆联盟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调查表》。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 历时近2年的时间, 问卷覆盖范围包括江西、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图书馆联盟管理人员。调查者从江西省高校图书馆联盟、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中国图书馆联盟、首都图书馆联盟、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数字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等寻找260位情报管理及图书管理人员作为专家, 采用电子邮件、现场访谈等方式向他们发放260份调查问卷, 收回问卷200份, 有效问卷160份。

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处理。把初拟的42个初级评价指标作为变量, 将调查得到的打分数据输入SPSS13.0。首先对各项评价指标的原始分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按一级指标的分类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进行指标的合并、删减。

2 图书馆联盟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下面以“从用户角度设立指标标准”的13项评价指标为例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基于这样的基本思想: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 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 (共性) 较高, 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这样, 从实际意义上说, 每组代表一个方面 (因子) ;从统计学上来讲, 每组代表了原协方差结构一个基本结构。

设有原始变量:x1, x2, …, xm。原始变量与潜在因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其中, f1, f2, …, fm是m个潜在因子, 是各原始变量都包括的因子, 称为共性因子。ε1, ε2, …, εm是各对应指标xi所特有的因子, 称为特殊因子, 它表示xi中所不能被公共因子解释的部分。αij是第i个指标在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系数, 称为因子载荷。一般来说, 在因子分析中, 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线性组合时, 则特殊因子ei可以忽略, 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指标提取。

在“从用户角度设立指标标准”的13项评价指标中, 分别用原始变量x1, x2, …, x13表示, 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因子分析的适宜条件。可以进行因子分析的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但是对于一群相关太高或太低的变量, 不太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有一个默认前提条件就是各变量间必需有相关性, 看其是否呈显著或极其显著相关系数是否占据多数, 并通过KMO值及Kartlett's球形检验加以判定 (见表一) , 这是因子分析最为严格的前提要求。

由表一可以看出, KMO的值为0.686, 显著性检验为.000, 显著性水平P<0.001, 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满足因子分析检验的要求。并且, 因子分析要求样本量比较充足, 否则可能无法得到稳定和准确的结果。根据Gorsuch (1983) 的观点, 因子分析时样本量与变量数比例应在5∶1以上, 实际上理想的样本量应为变量数的10~25倍, 且总样本量不得少于100, 而且原则上越大越好。本类一级指标的变量为13, 总样本量160, 样本量与变量数的比例为12.3∶1, 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因此, 本样本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步:评价指标结果输出。各主成分的输出参数如表二所示。

第三步:特征值提取因子。确定需要保留的因子数量, 一般来说, 提取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85%以上可以决定需要提取多少个主成分。其次是特征根, 特征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 可以用特征根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

由特征值大于1提取因子, 则可以提取5个因子, 此时累积贡献率87.9, 符合确定因子数量的条件。经最大方差旋转后, 旋转矩阵如表三所示。

可见, 与主成分z1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原始变量分别为x1, x2, 其值分别为:0.8425, 0.7456;与主成分z2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原始变量分别为x3, x4, x5, x6, x7, 其值分别为:0.7823, 0.8185, 0.6217, 0.6723, 0.7891;与主成分z3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原始变量分别为x8, x10, 其值分别为:0.7567, 0.8165;与主成分z4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原始变量分别为x9, x11, 其值分别为:0.6912, 0.7563;与主成分z5系数绝对值最大的原始变量分别为x12, x13, 其值分别为:0.7192, 0.6867。若提取五个主成分, 则x1, x2合并, x3, x4, x5, x6, x7合并, x8, x10合并, x9, x11合并, x12, x13合并较为合适。

第四步:合并后指标。合并后指标如表四所示。

3 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定

同理可得到其他维度的合并指标表, 这样一份完整的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表就完成了, 如表五所示。

最后, 通过数值计算就可以得出各图书馆联盟的综合绩效评价分值, 进而客观判断各条图书馆联盟的优劣, 从而为图书馆联盟的运行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谢春枝, 燕今伟.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的研究实践及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 2007, (02) :96-99.

[2]王鑫.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估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 2007.

[3]徐晓琳.图书馆联盟运作绩效评价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6, (02) :99-101.

图书馆统计 篇10

统计学的定义不止一个,《金明牛津英语词典》所下的定义:统计学是“收集用数字表示的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的学问”。[1]图书馆统计在我国自古就有。特别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有很多人为了利用统计来指导图书馆的活动,科学地管理图书馆,曾经撰写和翻译了有关图书馆统计方面的文章,1932年陈豪楚在《浙江省图书馆馆刊》上发表的“中国图书馆统计问题”一文。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大批高质量的论文,如1954年在《广西图书馆简讯》上发表的《有关图书馆统计的几个问题》一文,1964年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的《试谈图书馆统计工作》一文,以及1981年在《四川省图书馆学报》上发表的《图书馆统计的学的理论与实践》一文等,都充分说明图书馆的统计越来越为广大图书馆的工作者所重视,并为科学管理图书馆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同时也为形成与建立图书馆统计学奠定了基础。1987年李景春编制了《图书馆统计学》一书,首次在国内较系统地探讨了图书馆统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图书馆统计学的发展。图书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图书馆的统计调查;图书馆资料整理;图书馆统计综合指标;图书馆的动态数列;图书馆统计指数;图书馆藏书统计;图书馆读者统计;图书馆借阅统计;图书馆辅助统计;图书馆统计分析;图书馆统计图等十一个部分。[2]

2 统计在高校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

统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图书馆实行量化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高校图书馆的统计工作是全国教育系统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情报工作者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参考。高校图书馆由于其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自身特点,对书刊经费使用、藏书结构优化、采购管理决策、业务量分布、流通阅览策略等必须以统计工作为科学依据。因此,统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广泛,统计工作在图书馆的各领域发挥作用。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应努力适应高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保障体系,开发文献资源,做好流通、阅览和读者服务工作,开展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加强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采用最新的现代化技术和方法把最有价值、最有针对性的文献情报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读者,更需要统计工作的支持,在高校图书馆中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图书馆的统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2.1 统计工作是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基础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组织者、传播者,每天进行着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工作,统计工作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基础,因为在图书馆实行科学管理的全过程中,其计划、组织、调整、控制的各个环节,都始终离不开对相关现实资料的统计分析。数据不能凭空想象,只能通过统计工作来获取。图书馆统计人员通过统计调查、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所得出的数量指标能够全面地反映图书馆各种资源的拥有情况、所处状态和利用程度,从而为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对文献采购、编目加工和文献资料的入库等统计,可及时掌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数量、种类、入馆时间、文种来源、馆藏地等;通过对读者的统计,可以了解读者的流量、读者的构成;通过对借阅情况统计,可以了解各种文献的流通量和不同种类藏书的流通周期,动态的反映出馆藏的使用情况;通过对读者咨询工作的统计,可以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读者服务,以及时修正我们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这些数据是图书馆的各个工作环节的第一手资料,它们反映了图书馆整个工作的基本环节,为图书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任务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它是高校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

2.2 统计工作是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做好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首要工作,要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就必须对读者和馆藏文献信息的动态指标有一定的了解,而各项数据指标是通过统计得到的。如:流通部门ILAS系统方便、快捷,对读者利用文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各类文献信息的需求,新时期随着高校的合并和扩招,校区分散,采购人员要适当调整文献采购的品种和复本数量;及时对馆藏做出调整。通过对拒借率的统计,可以计算出各类文献资料的拒借率,从而检验一定时期内馆藏文献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率。所以,要充分开发与利用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拒借率、提高读者到馆率和阅览满座率,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就要准确、及时地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文献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3 统计工作是加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依据

文献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图书馆馆藏包括了传统的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类型文献。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对虚拟馆藏和网上信息组织能力以及虚拟馆藏利用率的统计,可通过随机阅读和下载资源的学科覆盖率、网络的服务时间和信息含量、利用资源的阅览人次等进行统计分析。

图书馆根据各自的任务确定文献信息的采购数量、重点、各类文献的比例等,而这些必须以统计分析数据为前提。通过对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定期提交的文献采购数量和费用的统计报表以及分编、加工、入库到各个业务部门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使馆领导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采编部门的文献资源采购、工作状况和藏书建设的内容,并结合各业务部门各种文献利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从而有计划、有重点、步骤地使用图书馆文献购置经费;制订、完成各种文献资源建设计划、进行馆藏分配决策。

2.4 统计工作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做好读者咨询服务工作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ILAS系统、电子阅览室的金盘系统以及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普遍被高校图书馆所使用,大学生在图书馆采用自我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通过自定时间与地点、自我搜寻与检索方式、自行判断优劣而获取所需文献与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导引与咨询工作就日益重要。而有效的咨询工作同样也是建立在对文献(包括实体文献、虚拟文献)利用、读者需求的统计分析上,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 目前图书馆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统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统计工作还未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盲目性大,严重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如馆藏结构与现实情况脱钩,流通部门拒借率高。各项数据不完整、不精确,因此,无法找出问题所在,也就无法改进工作。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对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还没用把统计工作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有的图书馆只把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简单的任务来完成,认为统计就是填填报表,报表一完成统计工作也就结束了,没有把它当作管理决策的依据。有的图书馆,统计工作还停留在数字的简单收集,整理上,统计结果只是仅仅是“原始数据”,反映的是短暂、表面的现象,对统计的数据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和对统计工作重视与支持程度不够造成的,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统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一切要求就会空泛无力。有的图书馆没有建立健全相应的统计制度,使统计工作无法按一定程序常进行。有的馆统计基础薄弱,统计工作数据不准,随意性较大,对统计数据缺乏调查、分析与研究。统计审核,查询,订正等制度不健全,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3.3 统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

许多传统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的要求,如:传统的馆藏概念与新时期的馆藏概念有所不同。高校图书馆所采购的文献有一部分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各馆在统计标准方面有一定差异,如:借阅率的统计、到馆率的统计有的包括电子文献等的统计,有的对电子文献等未作统计。这样,就使各馆的统计数据在某些方面因缺乏统一标准,而没有可比性。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图书馆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统计工作开展的深入程度。作为馆领导,应重视图书馆各个部门的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各个部门的领导和监管,经常督促检查,具体指导,提高全馆人员对统计工作的的意义、工作、任务、和要求的认识,将统计工作视为提图书馆管理水平和各项业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

4.2 建立健全完善各项统计制度

图书馆应建立完善各项统计制度,使统计制度作到程序化、标准化及规范化。所谓程序化,是指各部门统计工作必须按一定程序进行,保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通常有日记录,周统计,月汇总,学期汇总,学年汇总及分析等多种形式,各项工作应做到有条不紊,紧密相连。所谓常规化,是指一切统计工作都要按规定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进行,坚决不搞“突击”,不搞“会战”,应付检查,以确保时间上做到及时,质量上做到准确。所谓标准化、规范,是指各项统计工作要严格执行馆里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定,认真、如实地统计,而且,统计指标名称整理、分析所用的技术方法应尽可能统一、规范,以求统计工作的高效率和可靠性。

4.3 明确统计指标,确定统计标准,加强统计分析与研究

在图书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统计指标不应局限于过去的指标体系,而应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有所变化,及时增加新的统计内容,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制定新的统计标准。在信息时代,应加强读者咨询、电子资源建设、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资源共享方面的统计。为读者服务奠定基础。在统计指标明确、统计标准确定的情况下,应加强统计分析与研究。统计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图书馆统计工用的薄弱环节,单纯的统计数据只是骨架、躯干,只有加以分析与研究,才能赋予其灵魂。

4.4 加快图书馆统计手段的现代化

图书馆管理科学化,对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某些大量的统计资料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整理、优化统计分析、规范统计报表,单靠手工方式数据处理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必须利用现代化工具———计算机系统来处理统计信息。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和计算更快捷、全面。如利用ILAS系统可以完成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所有馆藏对每一本书的借阅情况;金盘系统可以统计每个学生的上机时间以及随时鉴控上机的内容;远程访问系统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等系统统计访问人数;通过电子表格软件Excel来完成文献资源建设统计过程中的账目的登记与管理、数据的分类汇总以及数据分析。计算机用于图书馆统计信息处理可使统计工作现代化。计算机统计完成了过去人们手工计算难以做到的大量的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工作,再加上统计软件包的开发和应用,使计算机统计更加趋向成熟。因此,作为图书馆必须加快统计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力求统计工作的高效和可靠,为领导决策和管理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总之,图书馆统计工作是图书馆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依据和有力武器,是图书馆全面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方法、基础和前提。图书馆工作者,应不断分析、研究和掌握统计这一认识事物的武器和科学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图书馆各项统计制度,促进图书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图书馆更加科学、健康、和谐的发展。S

参考文献

[1][英]I.S.辛普森.图书馆统计学基础[M].崔巍,崔岳,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3.

[2]刘讯,王德安.图书馆管理工作指南[M].东北工学院出版,1993,4.

[3]康峻松,张学君.试论统计工作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情报,2004,10(10).

[4]陶伟.图书馆统计工作初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图书馆统计 篇11

[关键词] 延安 中国共产党 图书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2-0098-07

[Abstract]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two stages of the prosperity and adjustment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Yan’an. In the prosperity stage, book publishing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It was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book publishing on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books. Meanwhile, it also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culture & education, social sciences, and political publishing books. After entered into the adjustment development, the type of book publishing had changed 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Yan’a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ook publishing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出版事业,前后经历了约10年(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时间[1],这是中国共产党出版事业发展的第三个时期[2],也是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出版事业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延安出版的发展,大致可以以194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37年1月至1941年1月,为延安出版业的兴起与繁盛阶段,出版机构纷纷建立,书刊出版从无到有到多,基本完成了整体格局的构架。这既是文化政策宽松、出版环境自由的体现,也是延安文化人踊跃写作、延安出版人积极投身出版工作的反映。1941年以后,延安的出版工作进入调整与发展阶段,出版情况出现了一些较为显著的变化。本文力图详细梳理这两个阶段延安图书出版的基本情况,通过数据统计与定量分析,以期揭示延安时期图书出版发展的基本特点。

1 兴起与繁盛阶段图书出版情况统计与分析

中共中央在1937年1月进驻延安以后,先后恢复成立和新建了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和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通过建立健全出版管理机构来加强出版管理工作。在这个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鼓励出版发展的政策条件下,在延安相当自由的出版环境里,延安出版得到迅速发展。图书出版机构纷纷建立。有专门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如解放社、新华书店;有既编报刊又出图书的报纸杂志社,如解放日报社、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等;也有兼做编辑出版工作的机关团体学校,如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政治部、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央总学委、边区教育厅、边区政府等。另外还有一些机关团体学校与组织设立了专门编辑机构,如马列学院编译部、军委编译处、鲁艺文学院编审委员会、延安自然科学院编译处、延安医科大学讲义书籍出版编审委员会等。根据现有资料,延安在此时期创建的有具体时间可查的出版发行机构先后有:青年书店(1937年3月12日创建,西北青年救国会主办)、解放社(1937年4月24日创建,中共中央主办)、新华书店(1937年4月24日创建,中共中央主办)、光华书店(1937年5月创建,中宣部、边区银行、中青委主办)、延安人民书店(1938年1月5日创建)、西北抗敌书店(1938年5月1日创建,中共绥德特委主办、大众读物社(1940年3月12日创建,边区中央局主办)等。还有以下出版机构可能于此阶段创建:延安文明书店、延安陕北书店、延安中国工人社、延安民族解放青年社、延安大同出版社、延安青年出版社、延安抗战书店、通俗读物出版社、陕西延安书店等[3]。随着出版机构的纷纷创建,大批图书被编印出来,延安图书出版进入了发展的小高峰。

1.1 兴盛阶段图书出版总量的对比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延安图书的出版情况,有必要进行量化统计以及相应的分析。由于延安出版活动是在战争环境下进行的,许多图书未能流传下来,因而目前统计的数字肯定有所遗漏。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辑的《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并参照其他有关延安图书出版的资料整理而成。《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汇集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根据地出版的各类书籍和国统区出版的进步书籍,主要是1937—1949年(少量是1937年以前)出版的图书,其中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入藏的图书,另外还参考了全国其他图书馆的一些书目资料。见表1。

需要对这855种图书的统计,作六点说明。

第一,外地翻印的图书,但署名仍为延安出版机构的,因为在图书中没有加署外地翻印的地点,可能在统计时误列其中。图书记录项中出版时间仅仅署为1947年而没有月份可以参考判断的,考虑到当时延安出版环境的恶化,加之离本文考察的延安出版的结束时间只有3个月,所以在统计时没有将其数据计入。出版时间仅署为1937年而没有月份可以参考判断的,考虑到1937年1月即进入本文考察的延安出版时期,因而将其计为延安出版物。

第二,在《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无出版时间和出版单位的则不计入,但是若可以明确判断是在延安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一时间段出版的图书,如有些出版机构或组织机构只在这一时段存在,仍然将其计算在内。

第三,在《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作为不同版本图书单列的图书,因本身标注的方式各异,在统计时也作为不同的图书出版物计入数据中。此种情况包括修订版图书,因其字数或校订者的改变,故作为一个单独品种计算在内。如果没有明确的要素显示图书为相同的内容,但其出版时间却署为不同年份,如以现代出版概念的界定计,只能算为重印图书,但考虑到延安当时独特的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一般而言,每出版一种图书,由于条件的改变,导致其编校、印刷与前一次面临的条件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复制时不可能像现代出版那样生产出几乎相同的版本,所以还是作为不同种类的图书对待。因此,表1中统计的延安出版物的数据总数与有些研究成果中所确定的延安出版的图书只有500—600种的说法,有一定的出入。

第四,《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中标明为油印本的图书也计入数据中。油印本图书有着特殊的情况,有些图书为油印本大多是因条件所限,但其出版的目的仍然是供读者阅读,与某些情况下不以发行为目的的油印本图书有一定区别,因而本文统计时也将其列入统计数据中。

第五,外地翻印的图书,既署名为延安出版机构又标明了外地的图书,统计时不列入数据中。但是在出版要素中,同时标明延安出版地和外地经销(经售)的,即认定为延安出版的图书,计入统计数据中。

第六,署名为尚待甄别的延安出版地,如延安青年出版社,又名(延安)中国青年出版社、延安中国青年社,现有资料不详,但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在延安出版的,因而也计入数据中。此类样本数量较少。

在总计855种延安出版的图书中,各类图书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图1是各类图书所占比例情况的对比图。

在表1与图1延安出版的图书中,按照时间的划分,属于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情况如表2所示。

兴盛阶段出版的各类图书及所占比例情况如图2所示。

对比以上两表、两图,可以分析得出兴起与繁盛阶段延安图书出版的基本情况。

第一,兴盛阶段出版图书326种,占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图书总量的38.13%。虽然仅从数字上分析,其数量未能达到总数的50%,但结合兴盛阶段只有不到4年时间的实际情况分析,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数量与其后的调整与发展阶段出版的图书数量保持了大体一致。因此,如果仅仅从图书的出版数量来分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的两个阶段基本保持了数量发展的平衡。

第二,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分别属于17个不同的类别,但其中5个类别(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军事,文化教育)的图书有295种,占兴盛阶段出版图书总和的90.5%。特别是前3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共有图书245种,占兴盛阶段出版图书总数的75.15%。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个类别共出版图书142种,占兴盛阶段出版图书总数的43.56%,份额大致接近一半。这充分说明延安时期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集中度较高,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图书的出版是其重点,这与当时加强理论思想学习,急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类别的图书来教育党的干部息息相关。

第三,同样是这5个类别,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整个图书的出版是700种,占总量的81.87%,所占比例与兴盛阶段的90.5%相比稍低,但还是保持了较高的比例。说明了兴盛阶段以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图书著作呈现一定程序的放缓趋势,这与第一阶段出版马列主义经典图书,奠定了一定数量基础有关。

第四,从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图书总数的对比分析入手,就图书出版的分类排名来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数量排名依次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科学、政治,历史,军事,文化教育。但统计对比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总数,其排名依次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社会科学、政治,军事,文学。社会科学、政治类图书下降到了第3名,历史类图书上升到第2名,文化教育类图书未进入前5名,其位置由文学类图书代替了。这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兴起与繁盛阶段出版的图书对文化教育类和社会科学、政治类图书的重视,这是这一阶段图书出版的特色之一。

1.2 兴盛阶段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著作出版的情况分析

由于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这一类别的图书的高比例与绝对数量,因而重点分析这一类别的图书,对了解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见表3。

表3 延安时期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图书出版情况

对上面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研究,可以看出:

第一,斯大林著作与生平传记类图书比例最高,达80%,毛泽东著作与生平传记最低,只有30.93%,反映了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的兴盛阶段,对毛泽东思想著作的出版尚未成为当时图书出版的热点与焦点。

第二,解放社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兴盛阶段出版的图书为112种,占解放社出版的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著作的60.22%,占所有兴盛阶段出版的这一类别图书的73.20%,说明解放社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著作出版中的重要作用与贡献。

2 调整与发展阶段图书出版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1941年以后,延安出版赖以发展的大环境已经悄然改变,延安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调整与发展阶段。这种环境的改变首先源于延安边区面临的险恶的政治形势。国际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日伪对根据地封锁的加强、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摩擦的频频出现,导致边区政治、经济更为困难。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改变,中国共产党中央适时调整了政策方针措施,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面。其措施包括宣传出版工作的集中统一,党报党刊管理的加强,以及对出版物内容、形式的改革,加强出版领域的整风教育等。同时,中央对出版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以达到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

随着延安这一时期出版形势的变化,图书出版类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文学类图书出现了显著的增长,整风运动以后整风文献与有关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的增长,以及科学知识普及类读物的增长等,都是调整阶段图书出版的特色。具体图书出版情况见图3与表4。

图3 延安调整阶段各类图书所占比例情况对比图(%)

表4 延安调整阶段图书出版情况表

对以上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延安调整阶段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社会科学、政治3个类别的图书分别位列前3名,这与此前的兴盛阶段的情况完全一致,也与整个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的发展情况相一致,说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图书出版的产品类型前后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图书出版产品的基本思路与图书出版重点没有改变。我们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的两个阶段图书放置在一起进行对比,见图4。

图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两个阶段各类图书所占比例情况对比图(%)

从上述对比图结合两个阶段具体图书出版数据可以看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调整阶段中,哲学,社会科学、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这些类别图书所占的比例反超兴盛阶段,特别是文化教育类图书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在自然科学图书出版方面,包括地理、自然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技术等图书,调整阶段出版的图书增长明显高于兴盛阶段。通俗读物的出版、印刷与发行数量较大,“仅1942年至1944年夏,出版的《司药必揣》《配伍禁忌》《解剖学》《耳鼻咽喉科学》《王大嫂养胖娃娃》等六种医药卫生读物和宣传材料就发行7.82万余册”[4]。这些都反映了这一阶段图书结构的发展变化特点。

在社会科学与政治这一类别的图书中,有关中国共产党著作的出版,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亦十分明显。表5是有关中国共产党著作出版的情况。

表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著作的出版情况

从上述数据来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调整阶段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图书为38种,占这一类别图书总量的73.08%。而在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图书中,党的文献类图书的出版,调整阶段比兴盛阶段多了50%多。这些数据说明在延安出版的调整阶段,切实加强了有关中国共产党著作的出版,特别是有关整风文献的出版,作为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其总量占出版图书总数的21.15%,这是调整阶段最大的发展特色之一。

注 释

[1]有关延安时期的起止时间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最广义的理解是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4年。狭义而言,它是指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工农红军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陕北。实际上中共中央在陕北不足13年,但人们习惯称陕北13年或延安13年(张竹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代历史线索》,http://www.shengdi.net/ReadNews.asp NewsID=736,2006-05-20/2008-06-18)。而笔者认同的延安时期,是从1937年1月党中央由保安迁至延安,到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占领延安止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是完全意义的地域上,还是在政策措施的实施上,均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延安时期。

[2]前两个时期分别为上海时期与苏区时期。

[3]根据以下有关资料整理而成: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常紫钟,林理明.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张彦平.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赵生明.新华书店诞生在延安[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4]张彦平.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79

(收稿日期:2011-12-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史研究(1937—1947)”(10YJC860025)阶段性研究成果。

图书馆统计 篇12

1 高校图书馆流通借阅统计数据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 (以下简称学校图书馆) 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资料信息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 由位于学院路校区和昌平校区的两个分馆组成, 总面积20 万m2。学校图书馆采用开放的借、阅、藏合一的服务模式。

笔者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学校图书馆中文图书 (仅限中图分类法图书) 的馆藏资源情况、文献利用情况、读者借阅情况。数据均来自于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统计模块。

2 馆藏资源与文献利用情况统计分析

2.1 馆藏资源情况统计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 “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也是一所 “‘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 “2011 计划”项目重点建设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 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等诸多学科。

学校图书馆根据教学科研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需求, 开展购书、藏书等工作。目前中文图书馆藏近29 万种, 140 万册, 平均复本数4.7 册。依据中图分类法, 馆藏结构以政治、法律 (D) , 经济 (F) , 历史、地理 (K) , 文学 (I) , 哲学、宗教 (B) 为主, 其他书类为辅。按照册数所占比例排名, 中文图书馆藏资源前5 名的见表1。

2.2 文献利用情况统计分析

文献流通数是指通过借阅、复制等方式利用过的馆藏文献数量。文献利用率是指文献流通数占馆藏文献总数的百分比。文献利用率是衡量图书馆工作效果的主要尺度, 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图书馆读者工作服务质量的高低, 也可看出馆藏资源利用率的高低。

笔者将学校图书馆2010—2014 年中文图书的文献利用率进行了统计分析, 文献利用率排名前5位的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 学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文献利用率最高的是政治、法律类, 达到了58.38%, 符合学校的专业特性。2011 年学校开始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进行暑期培训并加大了重视力度, 读者对这部分图书的借阅量和文献利用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达到了49.95%, 位居全馆的第二位。语言、文字类的图书文献利用率为46.65%, 主要集中在英语方面, 其中以英语四六级、托福以及GRE考试相关的书籍居多[1,2]。

3 读者借阅情况统计分析

借阅量是衡量读者对图书馆利用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也是衡量图书馆馆藏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借阅量, 可以间接反映图书馆的图书采购以及读者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而改善图书馆整体服务工作质量。通过分析学校图书馆2010 年—2014 年借阅量、借阅人次以及不同读者类型借阅图书的统计数据, 可以进一步了解学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的具体情况。

3.1 借阅量和借阅人数统计分析

2010 年—2014 年中文图书借阅量和借阅人数统计见表3。从表3 中可以看出, 借阅量和借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借阅量从2010 年554 025 册下降到2014 年的351 505 册, 下降了36.6%, 超过1/3。由于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没有大幅度的变化, 新入校和离校的学生数量基本保持一致, 所以借阅人数波动并不明显, 但人均借阅量从2010 年的33册下降到了2014 年的22 册。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智能手机、i Pad和kindle等电子阅读设备的纷纷出现, 读者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再局限于纸质阅读, 而是利用电子阅读设备在公园、地铁、咖啡馆等处, 随时随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变化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目前, 随着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日益完善, 通过资源共享, 人们获取电子文献日益便捷。馆藏资源不合理, 导致部分图书闲置, 文献利用率不高。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纸质图书的借阅量逐步下降[3]。

3.2 不同读者类型借阅量统计分析

读者类型不同, 借阅情况不同。2010 年—2014年不同读者类型的借阅量见表4。

从表4 可看出本科生是最主要的读者类型, 接下来依次是硕士生、博士生、教职工;但是除博士生外, 其余读者类型的借阅量每年都在持续下降。2010 年本科生借阅量为301 056 册, 2014 年下降至160 186 册, 下降了46.79%, 硕士生借阅量下降了28.74%, 教职工借阅量下降了27.39%;与此同时, 博士生的借阅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在2012—2014年3 年中持续增长, 2014 年相对于2010 年增长了32.29%[4]。

4 提升图书文献利用率的措施

4.1 多方式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借阅量在逐年下降。为此, 学校图书馆应加大自身宣传力度, 利用图书馆网站、电子屏幕、宣传栏以及微信等多种形式, 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如举办优秀读者评选等活动, 以提升读者阅读兴趣, 积极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 激发读者读书的热情, 提高图书借阅量。如针对新生举办 “新生入馆培训”, 介绍图书分类排架原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及所需图书查找方法等知识, 使新生对图书馆有基本的认识, 并尽快熟悉馆藏资源, 以提高新生对图书的利用。

4.2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

学校图书馆采购工作要根据学科与专业设置, 依照学校发展的规模和学科调整趋势, 制定近期和长远规划, 合理分配各学科图书的采购比例, 修订完善藏书结构, 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对于科研前沿、新兴学科和社会动态应给予充分关注,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保障科学研究需要, 为师生提供丰富馆藏文献资源。与此同时, 还应关注基础学科图书借阅情况, 逐步增加整体馆藏中法学学科以外的专业图书订购。适当减少图书复本量, 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入藏[5]。

4.3 建立合理的图书剔旧制度

学校图书馆应建立合理的图书剔旧制度, 定期开展图书剔旧工作, 逐步剔除内容过时的、长期无人问津的、很少有人借阅的、流通率极低的、复本过多造成积压的、内容重复的图书资料。通过剔旧工作, 合理确定馆藏数量, 不仅可以缓解书库的运转压力, 而且可方便读者查找图书。

4.4 提升服务质量

先进的工作与服务理念是创新的基础。学校图书馆及其馆员要积极推崇 “读者至上, 用心服务”的理念, 致力于改进工作作风, 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以读者满意为核心的服务, 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传统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等服务外, 还应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对馆藏文献进行深层次开发以提高图书文献利用率,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为读者提供网上信息服务, 真正实现以 “读者为中心”的办馆理念。

摘要:通过对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资源、文献利用率、以及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提出多方式调动读者阅读积极性、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建立合理的图书剔旧制度、提升服务质量4点措施, 提升图书文献利用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流通借阅,文献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鞠兰萍.基于流通借阅统计分析的馆藏优化策略研究[J].图书馆, 2012, (4) :69-72.

[2]刘瑄.基于读者借阅数据的读者服务研究——以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5 (2) :47-50.

[3]周清华.从借阅数据分析读者的阅读特点——兼论网络环境下的导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5 (2) :65-67.

[4]许卫红.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规律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1) :38-42.

上一篇:和谐班集体的建设下一篇:我国汽车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