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南岔论文

2024-11-15

黑龙江省南岔论文(精选4篇)

黑龙江省南岔论文 篇1

吉星金矿位于伊春市南东部, 距伊春市区约125千米, 距浩良河镇东北约2千米。吉星金矿的岩金地质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 至今虽经几上几下, 却只局限于地表。为进一步加强研究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 我们对前期地质勘查工作的总结, 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岩浆岩

本区没有前第四系地层, 主要分布有不同时代的侵入岩。浩良河岩体是一个由多种侵入岩组成的杂岩体, 主要为印支期的白岗质花岗岩和燕山期的黑云母花岗岩, 岩体中局部见有正长岩、碱性花岗岩和文象花岗岩。区内燕山晚期的脉岩比较发育, 主要有:闪长玢岩呈大脉状产出而且边部破碎具角砾岩化和黄铁矿化;花岗斑岩呈脉状和小的岩株状产出。

1.2 构造

本区构造以断裂为主。在区域上处于北东向、南北向和北西向断裂构造的交会处, 断裂和破碎带十分发育。断裂构造有北北东、北北西、北东和北西向等几组, 围岩蚀变和金矿 (化) 体主要受北西向断裂控制。/

1.3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为特征, 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磁铁矿化。次生蚀变有褐铁矿化和高岭土化。

硅化。硅质矿物为细———微粒石英及玉髓, 呈网脉状沿岩石的破碎裂隙分布, 主要产在燕山期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以及断裂破碎带中, 强硅化地段往往是金矿体赋存的部位。

绢云母化。分布较广, 见于各类岩石中, 绢云母集合体常呈不规则细脉分布于岩石中。

黄铁矿化和磁黄铁矿化。呈浸染状和细脉状分布于岩石中, 多呈立方体, 偶尔可见五角十二面体, 在地表形成褐铁矿常具蜂窝状。

磁铁矿化主要见于燕山期闪长玢岩的节理裂隙中。

2 物化探异常特征

2.1 地球化学特征

2.1.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3]。88-89年在路线观测点中取了831个岩石样品, 平均金含量为29.6×10-9, 相对于区域背景值 (1.6×10-9) 的富集系数为18.5, 在频数直方图上表现为多重母体的分布特征。其它一些元素也显富集趋势, 按富集系数大小排列依次为铅、锶、钡、锌、银、砷、锑和汞。

94年在金矿化最发育的地段的探槽中取了613个岩石样品, 平均金含量为114.2×10-9, 相对于区域背景值的富集系数为71.4。金的分布呈明显偏畸, 并显示了多重母体分布特征。2.1.2土壤地球化学特征。2009年在本区对次生晕进行了加密采样, 网度100×20米, 共圈出金异常9处, 具有强度高, 浓集分带明显为特征, 总面积0.65 Km2, 金最高含量为163.54×10-9。金与区域背景值相比呈显著的富集, 其次银的富集程度较高, 锑、铅、砷较弱富集, 而锌、铜、钼富集趋势不明显或未发生富集。上述情况也表明本区主要成矿元素是金。经过地表工程揭露验证金次生晕异常, 见五条金矿体, 大于50×10-9即为矿致异常。

2.2 地球物理特征

1990年在本区进行了网度为100×20米的激电测量, 以视极化率8%为异常下限, η值一般在10%以上, 最大值30%。异常规模较大, 异常特征反映极化体分布范围较大, 且极不均匀, 在视极化率高值处测得的视电阻率也相对较高, 反映引起异常的地质体具高极化率和高电阻率。

3 矿体地质特征

本区共发现金矿体五条, 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探制, 主要产于燕山期的花岗斑岩或闪长玢岩与白岗质花岗岩的外接触带中。矿体形态以脉状和复脉状为主, 成矿物质简单, 与围岩界不清, 须用样品分析结果进行圈定。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 、绢云化和高岭土化。矿石构造为浸染状。围岩的蚀变分带性明显, 中心为强硅化带, 发育有玉髓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 并构成金矿体;外带的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发育于矿体的两侧。

4 结论

4.1 找矿标志

断裂构造标志:本区发现的金矿体均赋存在北西向的断裂构造中, 且与燕山期的中-酸性脉岩相伴生。

侵入岩标志:异常地段内出现的燕山期中-酸性脉岩。大多数花岗岩类成矿与其较晚、较小规模的岩体关系密切[4]。

地球化学标志:本区内出现的金元素土壤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 并且大于50×10-9可能有金矿体的存在。

蚀变标志:异常地段内出现硅化、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 、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即可能是金矿体。

4.2 找矿方向

吉星矿区的勘查工作基本局限于地表, 而该区地表岩石风化强烈, 一般金矿地表都存在着氧化淋滤贫化带, 在很多情况下地表的化学样品并不能真正代表金矿体的元素含量。根据吉星地区的物化探异常的规模及以往的勘查成果, 在该区具有良好的岩金找矿远景。下一步应开展以钻探为主, 探槽为附的详细普查工作。

吉星矿区砂金分布较广, 这与目前发现的金矿体不相符, 在砂金富集的沟谷汇水区域内还没有发现金矿体。吉星地区土壤测量结果表明, 该区富集程度最高的元素是金, 其次是砷和银, 铜、铅、锌呈较弱的富集, 钨和钼完全没有富集的趋势。本区不同元素的富集特征与一般金矿体头部晕的元素异常特征相一致。一般做为矿体尾部的富集元素钨和钼在本区并未出现, 显示该区地表发现的金矿体不是矿体的尾部;一般在金矿体中部富集的铜、铅、锌等元素在本区地表只有轻度的富集, 显示该区金矿体的主体部分尚未被剥蚀。进一步表明该区的金矿体可能刚刚出露地表, 而矿体主要部分还赋存在地下。所以下一步应扩大勘查工作区的面积, 不能只局限在以往的工作区内。

根据地矿部勘查技术院周庆来在《有关区域化探异常的查证工作》一文中总结的规律[5], 对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与大型金矿床有关的水系沉积物金异常面积大于40 Km2, 土壤金异常面积大于0.3Km2;中型金矿床的水系沉积物金异常面积小于24 Km2, 中、小型金矿床的土壤异常面积小于0.3Km2。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围绕吉星地区圈出金异常面积21.6Km2, 1:1万土壤测量圈出金异常面积在0.68Km2以上。与国内一些金矿床的金异常相对比, 吉星地区具有寻找大-中型金矿的特征。所以本区在寻找岩金矿的潜力是巨大的。

摘要:吉星金矿地质勘查开展的比较早, 但却只局限于地表。认真研究总结了前期地质工作, 分析论述了地质特征和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表明本区寻找岩金矿有很大的潜力, 应该注重深部地质找矿。

关键词:吉星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3.

[2]韩振新, 郝正平, 侯敏等.黑龙江省主要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M].黑龙江哈尔滨市: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1996.

[3]郝正平, 刘景财, 陈行时等.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吉星金矿普查报告[R].哈尔滨:黑龙江省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 1995.

[4]袁奎荣.隐伏花岗岩预测及深部找矿[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

[5]周庆来.有关区域化探异常的查证工作[J].北京.地矿部勘查技术院, 1992.

谈南岔林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篇2

关键词:南岔林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可持续发展

2007年12月,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在南岔林业局启动了, 这是多年来南岔林业局职工热切期盼的一件大事, 是一开先河的历史性事件, 是惠及南岔林区职工, 实现南岔林区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变革的开始, 在南岔林业发展史上必将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这次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是国家在探索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中投出的一块探路石, 是国有林业体制的一个重大突破, 是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对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这次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在于它触及并开始解决国有林区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 国有林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南岔林业局施业区面积299 716公顷, 林业经营面积286 426公顷, 建局时森林蓄积量2 561万立方米, 可采蓄积1 754万立方米, 真可谓是因林而建, 因林而兴的国有重点林区, 自1950年大规模开发建设以来, 共生产木材1 511万立方米, 在国家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发展方针主导下, 为国家多采木材, 采好木材成为林业职工的最高要求。南岔林业局成为支援全国建设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20世纪50—70年代, 南岔林区青松岭随处可见, 然而自80年代后期开始, 南岔林区便风光不再, 这时林区出现了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现象, 可采森林资源消耗了93%, 森林蓄积量减少了64%, 到2007年底基本上到了无林可采的地步, 全局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经济发展进度明显滞后。地方财力拮据, 林区基础设施欠账严重, 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职工收入低, 林业职工生活处于一种相对贫困状态, 实施天保工程后, 由于注入了天保资金,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 森林资源消耗速度放缓, 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林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 经济形势稍微出现好转, 但南岔林业的“两危”困境未有实质性改变, 南岔林区举步维艰。

长期积淀下来的资源性、结构性、体制性和社会性矛盾是制约南岔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其中体制性矛盾是主要矛盾, 成为影响林区未来发展亟须突破的一道“硬坎”。体制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产权不明, 产权主体和责任主体缺位, 责权利严重不统一, 森林资源保护责任难以落实, 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 陷入了越穷越砍, 越砍越穷的怪圈。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 国有林业都到了必须解决产权制度问题的时候了, 不解决产权制度问题, 我们就无法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就无法保证国有林业的持续投入, 就无法理顺林业生产关系, 解决和发展林区生产力, 就无法实现国有林区职工的脱贫致富。一句话, 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林业就没有动力, 没有活力, 没有出路。

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林区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 具体来说, 就是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 对农林交错、浅山区、零星分布易于分户经营的部分国有商品林, 由林业职工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把林地的经营权, 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全部交给职工, 在承包经营期内, 可以转让、继承、变卖, 切实做到“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南岔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将有效解决国有林区长期存在的养林与养人、生存与发展、生态与经济的激烈矛盾冲突, 可以说是对国有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是林区生产力的一次充分释放和发展。

二、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南岔林区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改变多年的森林资源单一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推进森林资源经营机制转换, 明晰产权, 落实林业经营权, 确保林区职工的处置权、收益权,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林业职工的积极性, 建立森林资源新的管理体制, 推进南岔林区的全面改革。

2.林权制度改革的原则,

林权制度改革要坚持生态效益优先, 正确处理保护森林资源与发展林区经济的关系, 积极引导承包经营者依法科学经营森林, 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 实现永续利用, 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责权利相统一, 充分调动承包职工的积极性, 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确保承包经营的国有林地资源只能用于森林的培育和经营, 不能改做他用, 坚持国有森林资源依法有偿使用, 确保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林地承包经营收益收支两条线管理, 承包林地产生的收益取之于林, 用之于林。

三、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以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保护和培育国有森林资源, 增加职工收入为出发点, 充分调动南岔林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促进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的有序流动,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必须把握五项原则

(1)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

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协调处理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林业职工的根本利益。改革为了职工, 改革要依靠职工,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提高广大职工的生活水平。南岔局林权改革第一阶段4.322万公顷林地, 必须做到承包主体全部为林业职工, 要确保所有有意愿的林业职工都能买得起, 让普通职工通过林权制度改革率先脱贫致富,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让林子长起来, 职工富起来, 林区强起来。

(2) 坚持确保生态优先, 森林不能逆转的原则

21世纪, 生态安全是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思想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中, 必须把生态优先, 森林不能逆转作为一条根本原则, 对承包经营的林地都要做经营方案, 正确引导和规制承包者的经营行为, 避免突击采伐, 避免林地用途的改变, 避免营造林面积的缩小和林分质量的下降,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实现森林资源的休养生息, 森林蓄积不断增长的目标。

(3) 坚持林改资金不能流失的原则

在林地承包经营过程中, 对每一宗承包林地, 均由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评估报告经相关林业主管部门核准后, 方可实行有偿承包, 对林权制度改革收益, 要严格按照规定收取, 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专户存取, 统一支配, 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4)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公开”就是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与结果必须公开透明, 阳光操作。“公平”就是保证林权改革普及到林场 (所) 的全体职工家庭, 只要职工有承包经营意愿, 就保证他们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林地。“公正”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严格操作, 对承包经营林地的综合信息, 参与承包者的自然状况, 承包竞拍结果等, 必须按照有关条例向群众公示, 如有问题及时纠正。

(5) 坚持积极有序, 配套推进的原则

要适时建立活立木交易市场和林权制度改革服务中心, 全力满足承包经营者的信息、技术、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以及下步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依法有偿流转的需求, 真正形成完善配套的林权制度改革保障体系。

2.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必须稳妥处理好三个关系

(1) 妥善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 建立“产权明晰, 权责明确, 保护严格, 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 确保谁造林谁拥有, 谁投资谁受益。

(2)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要大力推进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责任主体的分置, 形成经营承包者关注经济, 国家重视生态的良性格局, 使得个人的经济追求与国家的生态追求得以有机结合, 使林业职工的造林积极性和国有林区营林事业融为一体, 林业职工在承包之后为自己造林, 为自己创造经济利益, 同时, 也在为国家创造生态效益, 为国家营造一片青山, 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共同发展。

(3) 妥善处理产权改革与各项配套改革的关系

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是对国有林区长期固守单一的国有国营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 林权改革是统领, 配套改革是保障, 确保林权改革与配套改革相辅相成, 整体推进, 加快林区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政企分开, 加快森工企业改革。

四、林权制度改革将给南岔林区带来深刻变化

南岔林权制度改革的启动实施, 将打破国有林区国营一统天下的经营管理体制, 开始理顺林业生产关系, 解放和发展林区生产力, 有效解决国有林区长期存在的养林与养人, 生存与发展, 走出一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1.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 使南岔林区产生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模式的革命

(1) 这次改革一个最大的突破, 就是触及了产权。把林地的经营权, 林木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都交给了林业职工, 从而把林业职工的利益, 职工的积极性和造林、营林的事业融为一体, 通过生产力的调整, 促进林区生产力的解放。

(2)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大成果, 在于把森林资源流转给个人后, 经营方式可以走向集约化经营, 不但营造林实现精细化, 而且职工群众可以通过立体复合式经营,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森林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3)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建立活立木市场, 把林木、林地资产变成资本, 实行活立木市场流转, 变成当代人栽树, 当代人就能马上受益, 突破了过去只有把林子砍了才能实现价值的概念, 开创了国有林区活立木增值,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双收的局面。

(4)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有效地激活了民间资本, 解决了森林培育投入乏力问题, 使职工群众投资林业发展营造民有林的积极性高涨, 使国家投入不足部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同时, 为下一步引进招商投资国有林区奠定了基础。

2.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 将使森林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林权制度的改革, 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企、惠及林区职工的系统工程, 必将有力地推进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综合平衡, 协调共进。

(1) 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林业职工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立体综合经营, 发展林下和家庭经济, 取得长久稳定收益, 等于每一家都开办了一个“绿色银行”, 据初步综合测算, 按现行的木材市场价格, 如果流转4.322万公顷现有林, 40年后约可收益39亿元, 这将有力缓解企业危困局面, 提高职工现实收入, 为新林区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和财力支撑。

(2) 生态效益后势强劲, 通过把森林资源交给林业职工分户承包经营, 可有效解决防火、护林、造林等一系列问题, 森林的恢复发展速度必然进一步加快, 林分质量必将大幅度提高, 森林生态的整体功能必将进一步加强,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的作用也将得到加强, 对于保障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 社会效益稳定持久。大力发展民有林, 随着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 必然带来营林产业的加快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缓解社会就业和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压力, 又大幅增加林业职工收入, 还可以有效解决社会稳定等问题这对于林业职工奔小康, 对于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黑龙江省南岔论文 篇3

1 资源特点

南岔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草本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森林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 湿地公园面积1061公顷, 其中湿地面积848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79.9%。该湿地公园是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原始湿地类型, 拥有六种湿地类型, 具有一定地域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公园内主要水系是小西南岔河和南岔湖, 是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湿地类型多样、湿地所占比例较大、水源丰富, 在涵养水源、防止山洪暴发、有效补充地下水源和防洪蓄水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直接影响着下游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湿地公园中生存着脊椎动物343种, 其中鱼类69种, 两栖类7种, 爬行类7种, 哺乳类 (兽类) 44种, 鸟类216种。具有国家I级保护动物7种, 国家II级保护动物36种。野生植物849种 (包含高等植物270种) 其中地衣植物46种, 苔藓植物101种, 蕨类植物28种, 种子植物674种;真菌380种。

2 规划思路

南岔湖湿地公园是乌苏里江流域、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原始湿地类型, 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干扰, 使其生态系统缺失和功能的逐渐退化, 目前, 保护湿地资源尤为重要。加快湿地公园的建设, 一方面通过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对未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的湿地进保护;另一方面, 通过实施一定的湿地保育和修复措施, 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最终达到保护湿地自然状态维持该区域的生态平衡的目的。

南岔湖湿地公园建设以“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 保护与恢复并重, 科技先导、合理开发, 科研与建设同步”为指导思路, 以“保护-利用-提高”为规划理念, 坚持以“可持续发展, 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 协调和谐发展”为方向原则, 以南岔湖典型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景观为重要载体, 以珍禽、水面、湿地风光与文化为依托, 建设融湖泊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级湿地公园。努力把南岔湖湿地公园打造成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国家级示范工程;完达山生态屏障保护工程;生态环境教育和自然保护教育基地;集旅游、度假、科普、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著名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保护利用示范区。

3 功能分区

各区主要功能:保育区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 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可供开展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宣教展示区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 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管理服务区可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

3.1 湿地保育区

湿地保育区位于湿地公园西北部, 面积558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52.6%。该区域的湿地类型有草本沼泽、沼泽花草甸、河流湿地、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 湿地资源丰富, 生物多样性完整, 生态系统处于自然状态, 是野生动植物良好的繁育和栖息之地, 要进行重点保护, 防止人为干扰和破坏, 为湿地公园维持生态平衡和保土涵养水源等起到屏障作用, 为了更好地体现该区域的功能, 现将保育区划分为重点保育区和科研监测观赏区。

3.2 恢复重建区

该区域位于湿地公园的南侧, 面积98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9.2%。湿地类型有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等。该区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湿地自然风貌, 退耕还湿, 发挥湿地的生态作用,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健康。通过建设一些项目来恢复湿地功能, 在林地中建设森林休憩园, 在沼泽湿地中修建木栈道, 为人们提供观赏森林和湿地的理想之地。

3.3 宣教展示区

宣教展示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东部, 公路左侧, 面积122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11.5%。该区域利用丰富的湿地资源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和科普知识的传播, 让公众了解湿地的科学价值及对人类的贡献, 展示湿地的演变过程和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介绍湿地种类及类型和动植物繁育栖息方面的知识, 让人们了解湿地与人类的关系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从而增强保护自然和保护湿地的意识。

3.4 合理利用区

合理利用区位于湿地公园的中心部位, 面积277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26.1%。以南岔湖为核心, 开展水上项目, 建设采摘园和森林风情园, 游览湖畔风光和山林之美, 体验农耕生活, 采摘丰收的喜悦。需要通过建设项目来实现合理利用的目标。

3.5 管理服务区

管理服务区位于湿地公园南岔湖边, 在公路左侧, 43林班中划入的部分, 面积6公顷, 占湿地公园面积的0.6%。该区域是湿地公园管理、入住、会展、餐饮、游乐、参观、宣教等综合性管理服务区, 体现了湿地公园的科学管理、接待、环境、服务等各方面能力, 对公园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 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该项目建成后, 1061公顷的森林、水体还将在拦蓄洪水、降低气温、调解湿度、涵养水分、净化城市生活水源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摘要:湿地在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文化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南岔湖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 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 实现湿地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可持续利用。

黑龙江省南岔论文 篇4

一、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1.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重视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近年来, 国家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开展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为改善南岔森工国有林区生态状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2.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要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鼓励人人参与保护森林的行动, 充分认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兴旺与繁荣, 关系到森工国有林区的发展与进步, 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林区的和谐与稳定, 关系到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

3.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视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提倡多造林、造好林, 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作为间接减排以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之一, 唤醒世人认识到当前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使培育和增加森林资源成为企业和社会的自觉行动。

4.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重视森林的合理利用, 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开发森林的多种功能和科学森林的能力, 积极发展生物能源, 促进木材综合利用率, 在林区发展非木产业, 解决林区居民的生计问题。

5.解决生态问题必须严管森林资源, 转变传统观念,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减少木材消耗, 做到“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对森林资源实行严格管护, 坚决停止采伐, 恢复森林,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二、保护森林生态环境需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目前, 保护森林生态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对森林可采资源已趋于枯竭的南岔林区来讲, 必须立即停止森林采伐, 然而, 一但停止森林采伐, 林区10万余人的生存与发展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1.在目前体制下, 应按照权责利一致和有利于林区的长远发展, 完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的管理体制, 形成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 建立起以市场为中介的森林资源约束机制, 建立完全独立于企业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2.实施国有林权制度改革, 才能彻底解决过去林业产权分置, 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通过林权制度改革, 按照“远封近分”的原则, 将南岔林区远山区封起来, 以森林生态建设为主, 近山区林地让给林业职工, 使其成为民有林, 通过改革, 使林权所有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山主人”, 实现“山定主, 林定权, 树定根, 人定心”, 必将提高营造林的积极性, 形成了国家以经营森林生态价值为主, 林业职工以经营森林的经济价值为主, 各负其责, 各得其利, 实现国家得生态, 企业得发展, 个人得收益, 社会得稳定的目标。

3.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是森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的基本保证, 要切实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 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落实森林资源工作所需的各项资金, 同时, 要积极采取落实各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尤其是涉及林区职工转岗分流和林区离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 落实林区生产职工转产管护事业费, 落实转产项目和其他相关配套政策, 保证林区的社会稳定。

三、林区企业脱困之路

实施森林生态保护后, 林区的森林资源被禁伐, 原有的以木材生产为主体的林业企业就必须进行转产, 因此, 开发林区本地的非木材生物资源势在必行, 林区的非木材生物资源同森林资源一样, 属全民所有, 但由于长期受以木材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影响, 将其视为无主资源, 只管索取, 不管养护, 各行其是。要加强对非木材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 树立科学开发利用非木材生物资源的观念, 提倡立体开发、多种经营、综合利用, 走森林生态林业的道路。

1.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南岔仙翁山森林公园已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在开发中要以保护为前提, 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在开展森林旅游的同时, 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森林旅游区的建设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资源市场为导向, 因地制宜, 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 大力开拓资源市场, 搞好森林公园的景区、游览区、游乐区、狩猎区、休养疗养区、接待服务区及生态保护区的开发, 使森林旅游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使森林旅游资源真正成为发展林区经济的一个支撑点。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 需要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因此, 发展旅游业必定促进南岔林区的各行各业的经济繁荣发展。同时旅游业的繁荣又会改变本区域的投资环境, 为南岔局引进外资创造良好条件, 为南岔林业振兴做出贡献。

南岔仙翁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区建设, 应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净化空气、水质, 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的作用, 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 使区域性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森林植被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 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2.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南岔林区有野生植物资源340余种, 有我国保护野生植物7种, 如红松、水曲柳、核桃楸、黄波椤、钻天柳、紫椴、山槐等, 主要经济植物类有100余种, 其中药用资源230种, 野果植物10种, 淀粉植物21种, 芳香植物6种, 密源植物7种。山野菜资源以猴腿、蹄盖蕨、果蕨、刺老芽为主, 可食部分总贮量可达5 989吨。芳香植物资源以杜鹃、铃兰、暴子子丁香、松针等, 贮量可达16 932吨。药用植物资源以刺五加、五味子、黄蘖、独活、土三七、龙胆、北苍术等, 总贮量达33 246吨。但南岔林区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植物资源种类还很少, 而大部分的植物资源还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其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要提高认识, 野生植物虽然是可再生资源, 但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如果用之过度, 破坏环境, 将导致资源枯竭, 物种灭绝, 最终会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因此依据市场需求, 积极开展野生植物的研究工作, 掌握栽培繁殖技术, 建立生产基地, 并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逐步建立基地, 使研发、生产、销售成为一体的产业框架, 这就使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野外生存状况得到缓解, 使野生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协调发展。从南岔林区的实际出发, 提倡立体开发, 多种经营, 综合利用植物资源。

单位;吨、万元

3.野生动物资源开发, 南岔林区共有兽类42种, 分属6目16科,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紫貂, 二级保护动物有黑熊、棕熊、黄喉貂、水獭、猞猁、原麝、马鹿、驼鹿等8种, 属省级地方保护的动物有狍、野猪、东北兔、普通刺猬等8种。现有马鹿养殖场1处, 养殖马鹿8只。梅花鹿养殖场5处, 养殖梅花鹿40只。48只鹿按75%产茸计算, 每只鹿产茸1.2公斤, 合计产茸43.2公斤, 现市场引导价每公斤2 000元, 合计产值86 400元, 同时可安置下岗人员10余人。林蛙驯养繁殖场点58处, 已办理林蛙经营利用许可46户, 林蛙驯养繁殖面积3万公顷, 林蛙驯养繁殖数量达到4 000万只, 年出成品蛙10万只, 可安排下岗人员200多人, 年创经济产值30余万元。狍子、野猪的驯养繁殖, 其他地区已有成型经验, 我们要在其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方面下工夫, 逐渐扩大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野生动物物种, 为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矿产资源。南岔林区矿产资源丰富, 大理岩矿, 是生产水泥白灰主要原料, 还有白石矿, 生产白石子作为建筑材料, 现多为各种涂料添加剂, 还有零星分布的铁矿石, 现国际市场价格看好, 有开采价值。利用现有的矿产资源, 采取好的开矿项目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

5.水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电业, 充分利用南岔林业局水资源丰富的优势, 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十一五”期间, 石头河水电站投资3 200万元装机容量3 000千瓦, 年发电1 000万度, 2008年投产发电。汤旺河三阶梯水电站, 投资1亿元, 装机容量10千瓦, 2009年投产发电。

6.大力发展药业。依托南岔林区药材资源优势, 加大开发力度, 实行基地化建设, 规模化经营, 为格润药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原料。在“十一五”时期, 计划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 利润1 800万元, 税金600万元。计划开发20个新的中药品种, 研发自己的主导产品。“十一五”期间改造针剂车间, 预计2008年正式投产, 到2010年培育药材基地10处, 培育刺五加10万亩, 预计产量可达30 000吨, 年产值1 200万元。

7.有效利用林业多种经营用地, 我局现有林业多种经营用地6万余亩, 可解决部分职工的工资, 以及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牧渔业等多种经营生产对发展职工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合理利用林业多种经营用地, 为林区的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8.发展民有林。发展民有林是森林经营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 并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发展, 有利于职工富起来, 有利于社会稳定, 为充分调动职工群众营造民有林的积极性, 在林业局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对民有林营造者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并把各项服务落实到位, 为民有林营造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我局1985—2000年共营造自费林459公顷, 计77户, 2001—2003年营造民有林889公顷, 计127户, 通过省、市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大部分营造地块林木长势良好, 使有林地的面积增加, 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有部分民有林营造者对预期效益心里没底, 资金投入不到位, 造林技术掌握不好, 导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达不到要求。

今后民有林的发展, 要认真抓好技术培训, 加强对民有林营造质量的检查指导, 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加强对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的监测力度和防治服务水平, 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种苗基地建设, 为民有林营造者提供抗性强、数量足、品种多的优质壮苗, 全面提高民有林的质量, 科学合理地利用林地资源, 保护民有林营造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使民有林工作健康发展。

我们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 走一条在保护中发展, 在发展中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我们的努力坚持之下一定能实现。

摘要:解决生态问题必须重申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要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鼓励人人参与保护森林的行动, 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健康发展。

上一篇:辽沈地区下一篇:汽车产前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