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2024-08-15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精选12篇)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1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中国高校经管类本科普遍开设的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理论体系目前已经基本完善。然而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现实企业的战略管理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何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应用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领会,如何理论结合实际的灌输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如何让学生领会到战略管理的精华,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所在。由于战略管理主要是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动态性、可持续性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创新性和艺术性,因此,战略管理具有区别于市场营销、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偏重于某一职能领域的管理的特点,这便使得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工作应区别于其他管理课程,传统的一般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从以下路径对战略管理教学进行创新,从而切实提高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引入的创新模式

20世纪6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开始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理论体系与教学模式日渐完善。但是,就教学效果来看,目前的教学模式还不够理想,还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我们认为,有效地案例引入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模式。案例教学是在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基础上产生的,指教师运用案例把思想、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一般认为,案例教学中常用的案例有两种,一种是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另一种是管理大师彼得·杜鲁克所倡导的短小精悍的案例。二者各有所长[1]。哈佛式案例资料完备,能培养学生把握关键要素的能力。杜鲁克式案例选取的大多是企业某个侧面情况,这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案例的引入都是必要的,而且这两种案例能够在教学中起到互补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具体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入,在什么情况下引入,传统的教学研究文献并没有给出好的建议,我认为可以在如下场景下分别引入。

1. 在知识关键点引入恰当的杜鲁克式案例。

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引入企业战略管理有关概念,而这些概念对于本科生来讲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如果不配合案例讲解,学生难以领会概念的真谛,也就不能提起学习战略管理的兴趣,这种场景下引入杜鲁克式案例就非常必要了。这种案例的引入有两种模式:其一是想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案例,之后引入相关概念;其二想给学生讲解概念,然后配合相关的生动案例。必须注意案例选取应该与知识点密切相关,具有生动性特征,并且最好具有时效性,也就是案例不能太陈旧。

2. 哈佛式大案例的引入。

在每一章讲解完成后,选取一个与相关章节紧密联系的大案例讲给学生。一章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把相关大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在下次课上课之前要求学生完成案例的阅读与思考,并完成有关作业。上课时,以讨论为主,并要求学生代表作总结性发言,教师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这种模式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对该知识的理解,并能有效地结合管理实践材料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哈佛式综合案例的引入。

讲完企业战略管理所有理论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建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引入两到三次综合案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在费雷德·R.戴维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2],以及迈克尔·A.希特等著《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3]中都有这种综合案例。事先让学生阅读案例资料,并提前做一些针对案例的问题作业,课堂以讨论为主,鼓励发言并由教师做出点评。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可以适当运用,互动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答交流为手段、以深度思维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理论讲解后与学生展开互动,教师通过提问某理论的内涵、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举出某些与理论相关的生活事例。当然互动式教学也可以在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讲解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场景使用互动模式效果非常明显,可增加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互动模式可以有三种:(1)课内发言。课内发言关键在于课内发言的组织。课堂讨论的效果一般会随着发言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教师可以采用组长负责课内汇报,其他同学举手补充说明的方式,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讨论。(2)实践教学互动模式。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在企业战略管理课教学中可使用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实地考察教学、管理游戏体会模式等。让每个学生尽量跟踪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企业,并运用所学知进行分析,并在必要的时候在课堂上交流。(3)师生双向提问式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双方互动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适时在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维系一种良性的互动[4]。

三、引导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多媒体的充分运用为支撑,以引导学生学习并深入领会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为具体路径。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生的自发学习,提高学的学习兴趣,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思维活跃,展开联想,结合现实,深入分析,普遍联系的理解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依托信息化媒体获得各种与学习有关的资料。

通过布置其中作业与期末考核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开放的信息渠道,搜索企业的信息,完成某个特定企业的案例制作。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问题,并给出相应答案,并做好案例作业幻灯片制作,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写作作业幻灯片的展示,由教师进行点评,或者教师制定学生进行点评,然后教师在进行最后的点评。

这种引导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客观公正的作业评判标准之上,让学生了解作业是如何评分的,成绩是如何准确公正给出的。在案例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出案例的评价标准,标准越详细,学生越能按照要求及时完成,避免案例评判标准的模糊化。

总结

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过程中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案例,并完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不同类型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入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展开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互动模式的选择可以在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的互动过程模式,有针对性地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采取引导为主的开放教学模式,布置利用开放信息的案例制作作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信息手段,提高学生准确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把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点与相关信息结合、与现实企业管理实际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揭筱纹.案例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的趋势[J].天府新论,2008,(5):155-157.

[2]Fred R.David.Strategic Management:Concept and case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迈克尔.A.希特,等.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莫琦.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0):269-271.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2

(200-201 第 二 学期)

课程:

企业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授课教师:

答疑时间:

办公室:教学行政楼

E-mail:

课程类别:

学科共同课

课程安排说明:

2010年 月—— 2010 年

周:

课程调整:国家休假课程内容顺延。

期终考试时间:见校历

教学课时数:× 17 = 34课时

教材和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王玉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专业刊物:《管理世界》、《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

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战略分析和选择的基本工具,从而培育学生的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我们要求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内容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提出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大致了解,以扩大知识面;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简明概述;重点掌握: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并能够准确应用。

课前预习

由于本课程是关于战略管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老师在课堂上将就这些原理进行阐述和解释,如果学生事先阅读有关章节,将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

考核形式

将各章节内容适时举行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一般在学完各章基本内容之后,用30-4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程重点组织案例讨论。结合讨论内容,课后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在指定日期之前提交;开展战略管理模拟;最后期末考试一次。

学术诚实

涉及学生的学术不诚实问题主要包括考试作弊;抄袭;伪造或不当使用在校学习成绩;未经老师允许获取、利用考试材料。对于学术不诚实的最低惩罚是考试给予0分。其它的惩罚包括报告学校相关部门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授课部分:教学要点

第一章 战略概述

本章介绍了战略的概念和战略研究的主要流派。

1.明茨伯格提出的战略的5P概念,战略的组织效率系统概念,战略的产业-资源-能力三要素概念,战略的思维艺术概念。2.十大战略研究流派;

3.战略观念,包括传统战略观念、战略权变观念、战略控制观念和战略进化观念。

第二章 战略管理的基本框架

本章重点介绍战略管理过程以及战略管理模式与结构。

1. 战略管理的概念;业务组合、资源分配、竞争优势和协同优势四项关键战略要素; 2. 战略管理过程;由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构成的战略管理层次;主要的职能战略;

3. 战略决策的特性和四种决策观。

第三章 外部环境分析

本章介绍企业环境及相关分析工具 1. 一般环境分析模型的结构和方法。2. 产业结构分析模型的结构和方法。

3. 主要竞争者分析模型和市场细分分析模型的构成和使用。

第四章 内部能力分析

本章介绍内部能力分析的相关工具

1. 功能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资源分析法、缺口分析法等企业内部能力分析方法。2. 四种评价内部战略要素的方法:历史业绩比较法、发展阶段法、竞争对手比较法和产业成功要素比较法。

第五章 综合分析

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各种业务组合分析方法,使企业能直观、清晰地了解自己各类业务的现实状态,为制定战略提供依据。

1. 三种业务组合分析方法:发展—份额矩阵、业务地位—产业吸引力矩阵、产品—市场生命周期分析法。

2. 战略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

第六章 战略指导文件

战略管理是从确定或反思并调整企业使命开始的。

1. 企业远景和使命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特征。企业使命的基本结构包括:企业远景;企业的基本产品、市场和技术;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哲学;公共形象;企业的自我评价等内容。

2. 企业目标的构成及变化。企业目标包括经营目标和社会目标两个部分,经营目标又包括利润目标、价值目标、管理者目标三种类型。第三节研究了企业治理结构,包括治理的外部侧面和内部侧面。

第七章 公司层战略

本章分析企业的公司层战略及其主要类型和实现方式。

1.发展性战略的五种类型:专业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维持性战略。

2.企业进入新业务的途径,包括兼并进入新业务、内部开发新业务、合资进入新业务; 3.退出战略的四三种类型,包括有榨取战略,撤退战略和清算战略。

第八章 业务层战略

本章分析业务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业务单位的特征、战略业务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战略业务单位的原则;业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结构;

2.业务设计的内容和业务分析过程,五种典型的业务设计模型:用户发展模型、价值链部位管理模型、产品金字塔模型、拳头产品模型、利润乘数模型。

3.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别化战略;两种竞争战略的实现方式和采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战略进化周期,行业新兴阶段、行业对峙阶段、行业分散阶段的产生原因及战略类型。

第九章 战略选择

本章介绍战略选择及其基本工具。

1.三种战略选择模型:SWOT分析模型、公司战略选择模型、公司战略分类模型。

2.战略的财务分析,包括有影响战略方案财务分析的基本因素和主要的财务分析工具; 3.对战略选择会发生较大影响的一些行为因素,包括目前战略的作用、企业对权势力量的依赖程度、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时间性、竞争对手的反应。

第十章 价值链战略:基本活动战略

本章描述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及其策略选择

1.运营战略,包括运营战略概念和特点的描述,运营战略的内容及运营战略的选择; 2.营销战略,包括营销战略的发展,营销战略的管理过程以及营销战略的基本策略,重点分析了产品策略和价格策略;

3.服务战略,包括服务战略的内涵,服务战略的内容,服务战略的定位以及服务模式类型。

第十一章 价值链战略:支持活动战略

本章描述价值链战略的支持活动及其策略选择。

1.人力资源战略,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程序,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战略的过程管理;

2.财务战略,包括财务战略的基本结构,影响财务战略的基本因素以及财务分析在战略中的应用;

3.技术战略,包括企业面临的技术挑战,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类型以及技术创新战略的决定因素;

4.采购战略,包括采购战略的决策因素,采购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十二章 战略实施与战略变革

本章介绍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的相关方法,并探讨战略变革的相关研究。

1.战略平衡的三个方面: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动态平衡,以及影响三个方面平衡状态的因素。

2.战略控制的三种类型:产出控制、行为控制和投入控制。

3.战略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和战略变革过程,提供了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析模型和战略变革模型。

模拟部分:企业竞争战略模拟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渠道;获取式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文秘专业和硅酸盐工艺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为切入点,从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原理、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企业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等十七个方面,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现代企业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为了能使学生学握这门课程,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尝试采用了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多渠道、获取式教学方式,指的是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纯课堂理论讲授不同,多渠道、获取式教学方式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具体方法有以下八种。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会议形式,让所有学生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通过相互交流,每个人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各种思想自由碰撞,好像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定性教学方法。采用头脑风暴法的方式,把问题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对学生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二、多媒体教学法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由初中学生构成,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初中阶段没有到过企业进行学习参观,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理论性较强的管理理论课时,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理解,甚至在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让学生得到直接可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习的专业知识。通过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把较为典型的、具有讨论与研究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解,深入浅出,灵活生动,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企业管理基本职能的知识点时,在课本里主要提出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等七大职能的理论概念,没有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然而我在授课时首先从学生们熟悉的班级管理来解释管理的七大职能,然后又从企业的实际例子来解释企业管理的七大职能,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基本职能知识点的理解。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编制一套与课程内客相符的模拟活动剧本,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管理者知识点时,编写了一个小剧本,剧本里有厂长、科长、技术人员、车间主任、班长和操作人员等,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另一方面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管理技能自我测试

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六、调查与参观访问法

在讲授生产管理中的现场管理知识点时,组织学生到南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南宁青岛啤酒公司参观,了解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以及重要性。同时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由学生带着问题到社会、市场和企业进行调查,在讲授经营管理的知识点时,让学生到市场上了解企业对产品的定价方式和促销方式有那几种等。有条件时,还组织学生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家对话活动。通过实际调查和参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解知识。

七、企业实习法

我在给硅酸盐工艺专业的学生授课时,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校办企业——广西左江水泥厂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企业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八、管理沙龙法

这是针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通过晚上辅导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教室里把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激发中专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参与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秋元.现代企业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

[2]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企业管理课教学改革探讨 篇4

一、新世纪中国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

进入21世纪, 从世界范围看, 人类社会的变化有三:一是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即人力资本的增值能力将超过货币资本的增值能力;二是经济全球化;三是变化快速化, 即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此外, 中国社会还有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向中国推进。这一切都将引起管理的深刻变革。那么我国的企业管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

企业是动态地成长的, 当一个企业由家族式变为股份制再由一般的股份制发展为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时, 它所需要的管理人才也必须是动态的, 是与企业一起快速成长、成熟的管理人才。所以随着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化竞争程度的加深, 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必将是多层次和快速成长型的。他们所具有的共性应是这样的:

1.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这里的创新可以是应对市场的变化, 重新整合企业资源的行为, 也可以是你用另一个模式, 另一种途径办了一个与别人一样的企业。总之, 这里的创新是广义的并且是持续的。

2. 学习能力。

这里的学习不仅仅是指在学校里学习, 在书本上学习, 更是指在实践中学习, 在市场中学习, 并且这种学习能力最终应转化为创新能力。

二、对企业管理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当我们把管理人才的共性定格在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上时, 那么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方略便很清晰了, 即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1. 启发式教学法。

即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教与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采用此法,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拥有相当现时性资料, 备有一定的案例。并且能将教学大纲、教材、精典案例、当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的发展趋势融为一体, 理出一条思路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多彩, 既富有理性的细节又充满了探索的激情的讲课方法。毫无疑问, 这样的备课本身就是一种高难度的创新。

采用启发式教学关键的下一步就是课堂实施。这里, 重要的是教师的“启”, “启”得好才“发”的好。这里有三点要把握。一是教师的讲课要精彩, 精彩到学生听了你的课难以忘怀, 听了还想听;精彩到学生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 如此才会有“下回分解”。二是适合教学对象的高质量的提问、设问、讨论, 并把握好时机恰到好处地提出来问题, 起到既能引导学生认真思考,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又能激起探索欲望的作用。三是恰当的鼓励、激励。学生回答问题也好, 向教师提问也好, 有一个心理共性现象:怕说错了, 或被同学笑话。这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来说是个很敏感并很在意的问题, 所以教师就要通过恰当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积极讨论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2. 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此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发展, 但又与启发式教学法不同, 其不同点就在于参与式教学法是更为主动地、更为积极地、更具有创造地学习, 从而从理念上, 更从行为习惯上造就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这才是教育之根本。

要达到此目的, 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学生参与的内容由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社会实践、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这三大块有机构成, 这样, 参与式教学法才有活力。

第一, 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法不同的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身份变了, 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主讲某一个课题, 为了讲好一个课题, 学生就要像教师备课一样做充分的准备, 要读许多书, 查很多资料, 要去做社会调查, 要向别人讨教, 最后还要组合资料, 反复修改订稿。这整个过程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

第二,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这几企业招聘的状况来看, 用人单位特别强调应聘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和应用能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步来运作: (1) 感性了解。组织学生到本地有代表性的企业参观、访谈, 以了解企业管理的大致状况和水平, 使学生对企业管理和运作的实际过程有更加具体和直观地认识。 (2) 专业内容实习。通过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 可以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岗位上实习锻炼, 参与企业某一方面的作业过程, 更深刻地感受企业活动的复杂性, 学以致用, 并能从实习中发现还未曾掌握的知识, 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 参与职业生涯设计。企业管理的学习如能与学生的切身利益——职业生涯设计结合起来, 这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热情具有巨大的意义。

这需要教师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目光将中国及世界的管理现实、社会发展前景介绍给学生, 并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 合理的设计其职业生涯, 带着坚实的理想学习企业管理, 而不是为了拿企业管理这门课的学分来学习该课程。一句话, 让管理不再仅仅是一门课程, 而且是人生之必须。

3.“请进来”教学法。

此法就是请企业家到学校来讲学,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这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又能外在地激发学生学习企业管理课的激情。

企业经济管理改革 篇5

摘要:改革是企业不断发展前进的血脉,是企业在新环境、新形势下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企业凝聚真正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就是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手段,主要是为了使得企业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经逐渐从以生产为主的传统的生产型职能转变为现代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管理职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好坏、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导致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发展速度,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当前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必须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改革,找到适合我国当前形势下企业发展的方法,才有可能得到更大的价值。

1 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的缺陷

1.1 当前我国企业领导层的思想意识相对薄弱

在当前的企业管理工作中,有相当多的企业领导人片面的认为只有提高生产和销售环节就能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从而忽视了企业经济管理这个环节。所以导致了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无法得到企业经济管理的支持和知道,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最大化。还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企业经济管理相关部门,但是由于领导层的忽视,使得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和相关制度,部门的作用也就无法发挥。

1.2 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与时代脱节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前进,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留住一席之地。但是在当前一些企业之中,由于落后的经济管理制度及经济管理模式,导致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严重与时代脱节而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惨重的现象。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的工作中,掌握总体大局,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不会做出针对每个环节的具体决策,也就不可能详细考虑到企业产品的实际市场问题。

1.3 对企业职工的上岗培训不到位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6

【关键词】高职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39-01

虽然我国教育在教学上已经开始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但大多数高职学校还普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当然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学也不例外。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作为教学核心,重视课堂内容的传授,致使该教学理念已经难以跟上企业的用人标准步伐,进而给该专业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难度。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实施改革的措施,结合企业用人形势、专业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实施改革性实践。在不断优化系统课程中,提升该专业生在就业中的实践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基础性教学保障。

一、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其教学呈现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应该足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但高职学校在教学上存在形式单一、集中统一式学习问题,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学生无法实现自主选取专业课程,致使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态度直线下降,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难以达到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多重发展目标。此外,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设置得也比较单一,极度影响了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体现了高职教学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过于规范

由于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出现较为规范问题,致使教学缺少理论实践部分。然而,这也是受我国传统教学其观念的深度影响所致,在彰显课程内容规范性同时,也间接缺失了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市场经济性质还需运用实践去印证。因此,以传统教学理论为主的观念在时间方面的受限,是现今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面临最严重的现状之一,使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

(三)缺乏具有特色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教育新观念的转变与实现,技能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还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落实方面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催化剂。将精品课程应用在专业教学上,使教师对系统知识、结构框架有全新认知,但这会花费教师大量工作时间。由于对精品课程设置的缺失、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该专业教师无法凝聚教学力量,对于教学资源的构建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二、对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为了提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将培养目标落实在实践上。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进而重新定位该培养目标,争取在教学改革基础上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反馈出的信息,高校专家、企业单位共同参与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工作。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紧跟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展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定位该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加强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在专业课堂中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应用在实践中。将培养的总目标、方向落实至实际教学中,确保人才培养得到相应保障,使人才在培養方面具有灵活性。

(二)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想通过实践课程突出教育特色,需完善现今高职的专业课程。它在设置方面要完全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该专业课程在结构设置上大体应该包括:必修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将其课程结构进行细化,划分成具体专业模块。其中实践模块为重点,旨意在于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它主要由专业实训、假期式实践构成。只有在强化实践课程重要性前提下,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具合理性。此外,对其它细化的模块进行专业训练,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三)构建具有多方向的新型课程

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确保具有特色性、精品性,有利于教学改革向多方向发展,并顺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以便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展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方向是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以该导向为基础去构建具有特色性、多方向的专业课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教学问题。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根据企业对人才就业需求形势,结合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使学生日常学习具有一定针对性,以及促进他们在日后职业中的发展。

(四)构建特色性教师团队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应构建具有特色性教师团队,结合专业理论、实践构建双师团队是最佳选择。坚持引进、走出的基本构建原则,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理论性,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双师团队的构建要求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一线人才加入到双师团队中,使该团队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这有利于将实践经验、技术等应用在教学中,更符合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实践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该团队展开定期性实践调研,运用多种方式强化高校的双师团队实力,旨意将其打造成具有综合实力的队伍,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不断挖掘于构建该种教师团队,集优势于一身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力量,促进教学在实践中发展与成长。

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具有的现状进行分析,要向对教学实施有意义的改革,应该从实践着手把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实现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并使其达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在众多教学问题中,实践性教学能够解决大部分教学问题,由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运用实践完善高职专业教学质量,将教学新思路引入改革中,不仅突出教学特色,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在专业中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向月波,李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实践改革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0):163—166.

[2]王利华,满春,刘令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课程建设理论博览,2013,10(6):49—60.

[3]王元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实践教学,2014,4(4):99—102.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我国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办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形成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1]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的教学上也应该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目标,适应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

2 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定位

1996年国家教委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企业战略管理定位为管理类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十三门主干课程之一,目前国内高等院校中,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普遍开设了本课程。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企业的战略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见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企业战略管理在课程性质上主要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更多强调一种理念和思维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主要侧重于掌握影响企业全局、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并锻炼学习者的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实践能力。[2]该课程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目前大多数高校这门课程的教学往往脱离企业实践。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同行交流,发现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要培养面向社会需求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不应该只限于专业知识的获得,更应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能力的习得。然而,许多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取,忽略了学生战略思维和管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缺乏对理论应用和社会能力的整合。[3]

3.2 教学内容和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目前,我国大多数本科高校老师还是以教材内容和基础理论的讲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教材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联系。选用的教材其内容体系基本是在借鉴国外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撰写的,课程体系完善但理论知识多而且陈旧,内容涉及面广,但抽象深奥,无法与中国的实情和我国企业的问题结合起来。例如竞争分析的五力模型和不断融合的产业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这需要学生深入具体的企业和产业去进行分析,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理论和实践相互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3.3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相对落后

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倾向于教师主导型的“理论知识讲解+案例实践分析”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流程是老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先理解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分析并讲解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且对知识的体会和应用的效果也十分得差。另外,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倾向于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考核无法反馈学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真实情况,亦无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4 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改探索

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要求和定位以及当前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的改革探索。

4.1 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特点是具有一定契合性的,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应该确立综合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掌握企业战略的基本架构和相关的专业分析工具与知识,从战略层面上系统思考和谋划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路径。具体来说,综合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思路和方法,熟悉战略规划的流程和战略的选择工具;二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有形成有效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帮助企业分析并选择合适战略的应用实践能力;三是社会能力的习得,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通过主动学习、体验参与、沟通探讨、合作与思考等方式习得企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获得毕业后能迅速融入社会的工作能力和情感协调能力以及拥有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4.2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实情完善实践教学资源

根据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教学需求,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按照战略管理过程划分为理论综述、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四大模块;在课程内容上遵循“精简高效、结合实践、跟踪时事”的基本原则,精练讲解核心内容,重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学资料不能仅限于以理论为核心的教材,更应该有一个围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案例资料库。因为企业的案例及其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体会到战略管理在实践中的运用。但是案例的选择恰当性会影响学生学习与体验的程度。教学内容与资源的构建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部分来做。第一部分是精简的四大模块战略管理知识体系和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第二部分内容是课堂中具有针对性和讨论性的德鲁克式的小案例。这部分的案例可以是当前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当前知名企业的战略选择,也可以是本土企业所面对的战略问题与环境实情。[4]这部分的资料主要为课堂教学所用。第三部分内容是像哈佛商学院案例一样的具有较多信息的长案例。这部分的案例可以以国内和学校所在地区的一些典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总结这些企业的发展轨迹,提炼、汇编成时事性、吸引力较强的本土化案例。而这个部分的内容就是为课堂后的学习讨论所用,它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提炼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对策的综合实践能力。

4.3 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教师主导型的理论加案例的方式都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鉴德国经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行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由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行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行动中自主学习,提升能力。[5]其方法是多种多样,包括课堂对话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模拟法、项目教学法等。每堂课的教学中多种方法可以共同使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知识充分融合于学生的活动中。在考核方式上也应该注重能力培养的考核方式,改变以往教师考核为主的结果型考核方式,建立从学生知识的领会到学习运用的全过程,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的全方位考核体系。这种考核可以让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问题,调整并激励自己主动学习。

5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的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为目标,适应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教学。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从实践出发,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工作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综合型教学目标;围绕社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结合本土企业实情,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借鉴德国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注重过程和全方位的考核方式。

摘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特点和定位,全面分析并探索了当前本科高校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实情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型的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战略管理,行动导向

参考文献

[1]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育,2013(1):17-22.

[2]黄金鑫,陆奇岸.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2015(2):265-266.

[3]罗玉明.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23-124.

[4]刘会齐.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49-250.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改革

1 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简介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主要通过企业真实场景的模拟,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经营团队, 每个团队4-6人, 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扮演企业各部门中的关键岗位的角色, 即分别扮演CEO (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及制定发展) 、营销总监 (负责销售产品和开拓市场) 、生产总监 (负责企业生产管理工作) 、财务总监 (负责资金的运用和财务整合) 等管理角色, 运用所学的管理相关知识和业务处理技能解决模拟企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该竞赛以沙盘作为教具, 以工业制造企业为背景, 模拟该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各模拟企业以财务年度为单位, 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演练, 教师在模拟过程中担任指导老师和参谋的角色, 通过直观的沙盘演练, 让学生在“做中学”中了解企业的管理规律, 提升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同时也对企业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 同时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对于学生, 通过模拟大赛的参与不仅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 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真正提高管理技能, 为走上管理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教师而言, 通过比赛的结果及学生的经营成果可以对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作为一个评价标准, 也是我们判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正确与否的一种方式, 以此可以及时地调整我们的专业教学设计, 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于企业, 可以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同时为优秀人才搭建平台, 甚至与学校进行订单培养, 实现校企共赢。

2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理论知识庞杂丰富, 内容较为抽象, 不易理解吸收, 而实践环节不易组织, 操作性不强, 不容易达到实践的目的, 因此, 教师在实施教学计划时, 基本是集中讲授理论知识, 实训实践的环节比较少甚至没有, 但并非这门课程不需要安排实训实践。实践安排的缺失、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存在的通病之一。

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大多能记住很多管理的理论和知识, 但光掌握理论没有实践不等于学生提高了职业能力, 学生学到理论知识之后若不能加以运用, 很快将会淡忘, 而真正企业所需要的决策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却被忽视了, 最终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 由此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

2.2 教材内容脱离岗位标准, 教材形式太过传统死板

在制订本门课程的课程标准过程中, 参考过很多教材, 但几乎没有一本让人满意的教材, 原因在于目前已有的教材内容构建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 对岗位操作技能的认知教育较少, 结果自然是学生学完后往往觉得没有用武之地;此外, 教材形式上过于传统死板, 在高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 很多教材仍然无法脱离传统知识传授的框架, 教材多以文字讲解为主, 数据、工具、表格很少应用, 课后的联系也缺少理论知识的考核, 这样的教材很难与实践相结合, 更难吸引学习的学生兴趣。

2.3 学生基础知识底子薄弱, 专业知识学习跟进吃力

与本科学生相比, 高职学生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能融会贯通, 将知识关联、技能贯穿才能学好该门课程。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教学中, 首先, 需要学生熟悉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还要清楚人员规划、招聘、绩效考核、培训等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具有连贯性, 此外, 在掌握这些业务流程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运用其他课程的知识, 如果学生对管理学及相关的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扎实, 将很难圆满完成该课程的学习。

2.4 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 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的主讲教师应该既能讲授理论知识, 又能对学生实践操作进行指导。以本学院为例, 在课程改革之前, 几位该课程的主讲教师, 由于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 对于企业管理没有切身体验, 有些业务流程只流于书面化, 所以平时授课时就很难做到“做中学”一体化。另外, 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仍然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较少, 虽然教师偶尔也穿插一些实践教学, 但实践场所的匮乏以及教学时间的不够灵活, 导致很多实践教学内容无法系统地开展, 更无法与企业实现对接,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但没有学好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也没有很好地得到锻炼。

2.5 课程考核方法过于传统

虽然企业经营管理实务是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比较传荣, 主要还是笔试试卷考核, 试卷的内容多是理论知识的考核, 操作技能考核较少甚至没有, 这种考核方式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模式。在这种考核方式下, 很多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考核方式, 就采用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方式来对待该门课程, 导致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不高, 并且错误地认为只要考试前背一背、打打小抄就可以过关, 至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 没办法通过这一次的笔试成绩客观地进行评价。

3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实施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场所, 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为了使毕业的学生具有“毕业即上岗”的能力, 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来说, 我们可以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入手去探索, 改革课程内容体系, 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状, 即以技能大赛为实践平台, 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把“做”、“学”、“教”融为一体, 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动脑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要动手学会各种业务的操作技能。

3.1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的运作模式就是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 以岗位技能要求为导向设置任务, 由于模拟环境的仿真度较高, 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 而且必须熟练掌握经营模拟技能大赛。根据技能模拟大赛平台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 根据企业岗位技能标准设计教学内容, 如“营销策划”这个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开发, 在讲授完“营销策划“理论知识之后, 选定一个大型购物商场, 让学生自由组合, 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人数以四人为宜, 由学生为商场的商户设计营销方案, 并试图推销给各商户并实际实行, 最后再由教师对学生的营销策划过程进行评价。每个课程内容都按照这种模式进行设计, 既保证学生能够了解到足够的理论知识, 又能让学生有实践锻炼的机会。按照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整合课程内容和实操过程, 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很强的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3.2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重塑课程内容模块

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不仅包含营销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企业文化等知识, 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要想学好这门课, 必须系统掌握这些知识, 而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可以通过岗位实践, 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经历企业生产经营的完整过程, 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企业经营模拟沙盘演练涉及多层面的管理知识, 需要学生具备较完备的专业知识, 并能做到融会贯通, 否则, 学生可能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练而不能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精髓, 更无法体会企业经营模拟沙盘的核心技能, 通过沙盘推演, 学生能够掌握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整合所学知识, 将所学技能加以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运用, 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企业管理知识体系, 既解决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缺失的难题, 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为了将沙盘模拟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 课程在基于岗位业务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背景下, 在分项实操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确定了以工业制造企业的完整的企业管理过程作为学习领域, 以沙盘模拟企业为基础, 设计完整的教学项目, 模拟从企业申办、企业申办、组织结构设计、经营环境分析、生产运作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文化建设、电子商务应用的完整生产组织的循环过程。每个学习子领域即独立, 又相互联系, 协同实现企业完整业务循环。具体如表1所示。

3.3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企业经营模拟大赛所使用的沙盘集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管理诊断于一体, 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系统完整的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 而且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 了解企业真实的运营管理情况以及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案, 所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 主讲教师在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 也应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到企业去实践, 积累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熟悉沙盘演练的内在逻辑, 着力向“双师型”转变。

3.4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条件, 以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为依托, 一方面要建立企业经营模拟综合实训室, 与本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在综合实训室内进行, 实训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指导书, 完成课内实践和实训基地训练任务, 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 选择学校所在地校外企业作为学生在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基地,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了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 同时采用现场观摩和顶岗实训等教学, 做到工学交替。此外,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以后, 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管理岗位实习, 学生通过深入实习基地顶岗学习, 不仅可以学习管理的基本方法, 还可以增加相关工作经验, 提高职业的适应性。

3.5 基于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 实现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考试改革

考核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课程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 从深入、确切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出发, 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 如闭卷考试、网上考试、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小组讨论、操作考试等;更新考试标准, 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 增加平日成绩的比重 (包括单元测验, 平时作业, 学习态度, 操作情况等综合成绩) , 利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培养;根据高职教学特点, 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 尽量做到开放性、职业性, 提高学生职业化能力。课程评价实现理论测试与实务操作结合、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力求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引入企业经营模拟技能大赛的竞赛成绩, 从岗位技能熟练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将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权重计算进入学生该门课程最终的总成绩中。

参考文献

[1]夏喜莲, 施政, 曹兴瑞.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与企业管理课程的整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 (9) .

[2]熊小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以企业经营管理课程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

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研究 篇9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会管理,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财会的管理也将面临着新的要求。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财务会计管理,所以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对企业的经济实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使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站稳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长远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企业清楚的认识到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使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化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中传统的财会管理体制已经跟不上现代化企业的需求了,为了保证企业可以高效、稳定的发展,需要企业自身在财会管理方面进行改革。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意义有以下几点:其一,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下的环境协调;其二,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有利于保证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职权统一;其三,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有利于提高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现代企业财会管理的改革能提升强化现代财会的服务职能。所以,现代企业财会管理必须要进行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企业在新形势下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许多财务管理政策的规定是建立在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喜好上,使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根本不具备客观现实性。由于企业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工作不按照具体制度实行,导致财务人员也不能认真执行财务管理政策,使得财务账目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企业的经济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企业管理者对这方面也没有高度重视起来,所以企业在聘用财务会计人员时不重视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致使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出现不良资产和坏账死账等问题的发生。

(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处于传统模式

虽然我国企业的经济规模发展比较迅速,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还处于传统模式。许多企业的财会管理在技术和管理层面上存在许多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加上企业内部在财务管理上不能实施合理的资源配置,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重视销售、不重视管理的模式下,导致企业不能长远的的发展下去。

(四)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企业管理配套的政策和制度目前仍然处在系统化的阶段,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都是企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财会管理在现实中得到很大的扩展,再加上财会管理理论的不断深化,导致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出现复杂分支。虽然会计领域发生这些变化,但是我国却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应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导致企业财会管理出现不规范等问题。

三、现代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

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首先是在企业中设置专门的财会管理机构,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清楚,这样才能使各部门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局势,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完善相关法律规范,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企业的法制化。最后是企业要定期的对财会进行盘点,核实企业的财产记录和账目,确保企业财会的安全。

(二)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代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财会管理,所以财会管理的工作人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重要人员,企业应该运用合适的形式培养和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在培训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时要注意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财务会计人员具有爱岗敬业、秉公执法的综合素质,从而将企业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健全企业财会监管体系

为了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和发展,需要企业内部适当的扩大财务会计管理等自主权,健全企业财会监管体系,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中建立起企业、社会和政府监督的一体化监督体系。还有,企业的财会管理部门也应该以身作则,工作中坚决不允许用同一个人担任多个工作岗位,每一笔业务都应该有不同的人来处理,这样可以实现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的目的,从而保证企业的财会工作做到真实可靠。

(四)企业规避财会风险

企业规避财会风险,第一是企业要提高自身在财务方面的实力,只有企业拥有雄厚的实力,才能使企业在遇到问题时拥有强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第二是企业要培养一些高素质财会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应该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头脑,为企业及时、准确的判断投资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第三是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财会预测和风险监控机构,通过及时的监测风险确保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结束语

为了使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稳定、长远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对企业财会管理进行改革,通过完善企业财会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企业的财会监管体系以及企业财会规避风险等这些措施,使企业财会管理体制可以适应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从而保证企业可以科学、高效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强化我国企业财会管理的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2012;09

[2]韩冰.新时期企业财会管理工作论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0

企业经济管理改革探析 篇10

我们知道,我国企业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面临着双重的发展压力。所以,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已经成为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因为,改革可以为企业提供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血脉,是企业在新环境、新经济形势下不竭动力的提供者,更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核心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要手段。我们今天所要着重要讲的企业经济管理所指的就是,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其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使企业的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提高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职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已经从计划经济体系下以生产为主的生产型职能向以现代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并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细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现如今,只有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改革,找到适合我国当前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发展的管理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的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及进行经管改革的必要性

1、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层和经济管理层对企业经济改革的思想意识相对薄弱。我们知道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至关重要,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业决不能容我们忽视。其次,就是有的一些企业迫于形势的需要,在企业中设置了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但是这一部门就像过去的“冷衙门”,得不到企业的重视,更为严重的是这一部门的工作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在一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发挥出其本身的作用。

2、我国目前一些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落后与时代的发展进程,也就是说与时代发展相脱节。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适者生存,如果一项事物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淘汰。所以,我们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为企业的发展留住一席之地。但是,在对我国一些企业经管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落后时代的发展,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导致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严重与时代脱节而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惨重的现象。

3、对经管部门员工的上岗培养不到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企业职工的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实中,企业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往往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我国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相对落后。

4、在了解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后,我们在来探讨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自我国加入国际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中更加激烈的竞争。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方式、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进行不断改革创新,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其具有表现的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我国企业的经济体制和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的。其次,是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三,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有效措施

1、根据以上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改革的必然性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关于我国当前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水平。第一,就要求我们企业要广泛的招收和培养经管类的专业性人才,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改革打好人才基础。我们知道,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简单的说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只有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得到有效改善。其具体做法表现如下,通过根据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引入能够对市场变化反应较为敏锐、规律把握准确的经济管理人才、相关技术人才等,从而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2、其次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我们企业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理念,因为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是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优化企业经济的管理思想和理念,逐渐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现代已经成为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对待这项工作时不容我们企业忽视。其次,优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保持企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可以这样说,企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都离不开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改革。

三、结语

企业公民化管理与赋税改革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在从行政赋税向民生赋税转型过渡,一些税种税额需要调整增减,这必然涉及各社会群体现有利益的调整。因此,尽可能事先令人信服地向社会各界详尽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最近十年来,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甚至在有些方面已开始超越发达国家。但是,我们仍需清楚地看到,我国国内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机制性矛盾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有效化解这些矛盾,我们只有进一步完善社会运行机制,特别是经济运行机制,才能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增强国家实力。

如何完善经济运行机制,本人拟就企业改革和赋税改革提出以下一些设想,以图抛砖引玉,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发展。

一、我国应实行企业公民化管理

众所周知,企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载体,也是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支付能力维持生存的经济单位。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生产力,对于其生存和发展都极其重要。获得先进的生产能力,就有可能以较低的代价获得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多的发展余地。所以,如何形成、保持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首先应该关心的大事。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企业在保持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是主体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社会的兴衰。

企业的公民化概念,与个体公民的含义是一致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人类行为的规范是人格,因此无论是一个人的企业还是许多人合作的企业,都是人格化表现的经济组织。因此,从企业注册诞生那一天起,它就天然具有了“国籍”这一属性。应当像界定公民权利和义务一样,详细界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企业的公民化,不仅仅指获利企业有义务回馈社会,同样应赋予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享有相应权利,而且这些权利应贯穿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同时要完善针对企业的一系列服务机构和社会管理活动。

对于初创企业、处于困境中的企业和不正常运行的企业,应当建立常态有效的服务、援助和管理机构,帮助其尽快获得生机;对于那些经过科学评估不具备再生能力的企业,或将其有价值的资产并购、重组、转让,或让其正常消亡;同时,应建立常态机制及时发现企业对社会经济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创新活动,并给予有力支持;而对于稳定运行的企业,要推行规范的科学化管理。

正常运行的企业,不管是民营还是国有,事实上都是公众组织。企业资产是集体资产,企业职工有权参与重要决策。

在现代市场机制下自发运行的社会中,价格导向也会对社会生产力产生影响,失衡的价格导向会导致严重的利益转移。这种利益转移如果危害到劳动者的正当权利,就会产生破坏社会生产力的严重后果。因此,适当、适时地主动调整价格要素,保持一定的价格均衡,是市场化运行的社会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而且应对重要商品和服务建立完善的价格分析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改革的真正目标应是确立和完善法人代表形式的人格化地位和作用,决不是推行产权的私有化。

企业产权的界定,实质是对一些既得利益和权利的确认。企业产权的所有形态事实上都是一种相对的形态,会根据社会当时的实际情况产生各种不同的存在和发展形式;对整个社会来说,企业产权确认的价值导向应当有利于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应当有利于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发展。产权的绝对个人化和绝对公有化都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当下而言,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是,应当形成及时让企业的实际经营权落实到真正有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家手中,真正形成有利于优秀企业家成长和充分发挥才能的文化环境。

本文提到的民营化的定义是:生存不靠行政权力关系,由民间人士或团体管理运行,经营权不一定与产权有关。民营化运行企业是确立和完善企业人格化地位的有效形式。但是民营化并不等于私有化,民营的对立面不是国有或公有制,而是没有活力的、官僚主义的官营企业形式。民营化是随着公民管理知识的普及和提高,由公民或公民组织接替行政机关,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原来由行政机关管理的企业的社会进步趋势。民营化的本质是民间人士运营管理。

有充分比较和竞争的民营化往往是克服僵化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有效手段。现代企业都是在社会公共活动环境中运行,民营企业也可以发展出完善的公有制形式。但是缺乏公民化管理的民营企业和组织同样会发生腐败、僵化和官僚主义,损害公众利益,出现病态。官僚化运行的民企、国企本质上都会变成为少数人服务的私有制形式。

此外,企业的产权除某些特殊行业外应尽可能证券化。企业产权证券化有利于对企业做经常性的正确评估,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金融工具,有利于产权流动,也有利于失去上进心的企业家体面退出经营管理层面。

证券市场的本质是为处于剩余价值状态的产权资产和货币资产实现有效对接,中国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模仿的道路,今后的出路在于针对不同产权、不同证券品种,构建不同的规范市场。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企业和证券市场的赢利空间巨大,从中获利的个人和团体应如实纳税,从而获得收入的正当合法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灵活的、生机勃勃的社会生产力体系。因此,只要充分尊重劳动、尊重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对企业发展有利,企业产权的持有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创造尽可能让最杰出的企业家来领导运营企业的局面。

二、赋税改革应注重赋税科学理论的阐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在从行政赋税向民生赋税转型过渡,一些税种税额需要调整增减,这必然涉及各社会群体现有利益的调整。因此,尽可能事先令人信服地向社会各界详尽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合理地去做,将会对诸如资源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各种企业税、各种资产流转税等对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赋税改革完善和快速推进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现代社会,调节财富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工具是赋税机制。同时,赋税机制与金融政策一样,也是有效地调控经济合理稳健运行的有力工具。税制应当公平合理,税种应当目标明确,税法应当便利经济。税收的来源应当主要来自公民正常收入和超额收入,尽量避免损害基本和重要的生产部门。税收的用途除了建设重要公共项目、维持社会稳定与安全之外,实施普遍的公共基本教育和公共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及补充养老基金,也将纳入正常的赋税体系。现有的赋税理论对此尚未进行很好说明。

房产税在法理上应理解为地方城市资源税,而不是财产税。城市的建设、发展、完善需大量投入,城市的维护、运行也需大量成本。占有、使用城市最基本单元房屋的公民,有义务用赋税的形式适当承担成本。大量占用城市优质资源的居民更应用累进的赋税承担成本。

个人所得税是每个有正常收入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公民与政府互动的纽带,是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是构建公民社会真正有实质意义的起点;除接受救济的人群之外,人人应有纳税意识,轻易获得超额收入的人们更应通过纳税来体现正当性,通过回馈社会来获得尊重。个人所得税是调节贫富差距最简单、明确、正当、有效的方法,应加大力度完善。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不完善,个人所得税中很大一部分未能征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也与征管方式不完善、征管文化不够严肃有关。税收的征管是一门艺术,目前征管队伍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果赋税可以不严肃对待,那么商业诚信环境也难以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征管系统还需和大量的社会会计、审计、税务代理机构联动,比较刚性的举报与奖罚并举才能形成。

最后,收入分配问题应从市场运行中支付能力合理配置角度来破解。

市场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平等开放参与培育和管理健康的市场主体、以价值比较配置资源、以价格导向激励或抑制社会生产力、合理规范市场行为的边界。仔细观察市场运行就会发现,市场活动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条是支付能力的合理配置。这些配置都有其客观运行规律,破解和把握这些规律,就能使我国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远远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 篇12

1. 互动式教学模式简介

文献标示码:A Abstract

Interdynamic teaching mode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guided by modern teaching thought and

企业战略管理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和管理学相比它不是对企业某种职能的具体管理,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总体性管理,开设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管理的内涵,从战略高度看待管理。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目的是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其高瞻远瞩,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其中存在许多艺术和操作的成分,它强调一种理念或思维方式。因此,作为任课老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以教师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异,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1]

加强任课教师与校内外同类课程和关联课程教师间的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上课学生的其他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设计互动教学内容,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协调起来。教师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激励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学生通过在互动中的表现适时反馈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信息给教师,使教师能够及时改变教学策略,选择最佳授课方式和讲授内容。

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同学,是共同学习者,理应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以共同提高。同时因学生人员众多,他们之间的互相帮助远比求师及时、详尽,覆盖面也更容易被接受。这种建立在平等、友爱、信任、理解基础之上的相互作用效果更佳。

2. 企业战略管理互动式教学模式构建

企业战略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创新教学理念的导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和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促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通过互动式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时间,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教学之中,在课堂中,它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的参与和思考,用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企业战略管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体现为如下几种主要的典型教学模式:

2.1 案例教学互动模式

我们认为,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它的实质是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因此,在企业战略答理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中,主要需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分组;二是如何进行分组讨论;三是如何活跃课内的发言气氛。

2.1.1 学生分组

通常来说,每个小组的人数以5到7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减少每个人发言的机会,从而不利于思想的充分交流;人数太少则可能形成不了讨论气氛,不利于集思广益。在分组时,学生可采用志愿组合的原则或座位就近的原则分组,以便于小组讨论的进行。

2.1.2 分组讨论

为了保证各小组讨论的质量,每次讨论都应专门指定组长或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组长的职责在于负责组织案例的课内或课外讨论,代表小组准备案例讨论汇报提纲并作全班交流发言,不同案例的讨论应由不同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确保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内全班交流发言。

2.1.3 课内发言

案例讨论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课内发言的组织。由于课堂讨论的效果会随着发言人数的增加而提高,教师可以采取要求组长在课堂内汇报情况,让学员自愿举手发言或随机抽查学生发言等多种形式,促使学员积极参与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与随机应变能力。

2.2 实践教学互动模式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企业战略管理课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实地考察教学、角色扮演、管理游戏体会、影像放映等,是非常必要和非常有效的。笔者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如在讲解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时,引入实训体验,在企业拥有既定资源的条件下让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体会如何创立一个企业;让每个学生跟踪现实中的某一个企业,并运用所学知

下转第271页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种典型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互动模式、实践教学互动模式和双向提问式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马云燕.市场营销专业“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8):89-92

[2]陈恒.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0):66-69

上一篇:全员参与化下一篇:实用孵化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