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方法

2024-10-07

整体方法(共12篇)

整体方法 篇1

每一篇课文都是字、词、句、段围绕一个共同主旨———中心思想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它在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具有诸多美点。如同一朵花, 整体观赏十分美丽, 如果花瓣、花蕊、花托都去掉, 就失去了花朵固有的美丽。同样, 阅读课文, 我们只有先从整体上感知, 才能更好地去解读、领悟, 从而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

所谓整体感知, 又叫整体感悟, 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即识文体、明中心、理思路、知特色, 浏览语言文字, 形成整体印象。正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所说, 整体感知 (感受) 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

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整体感知呢?

一.凝神静思读导语

七至九年级每篇课文前的方框内都有一段导语, 它是一把开启整体感知、自主感悟大门的钥匙。如《〈论语〉十则》一文前的导语:“本课有的谈求知态度, 有的谈学习方法, 有的谈修身做人。语言简练, 含义深远。学习时要熟读, 深思, 牢记。”这番话可谓意蕴丰富:一方面, 它指明了我们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主要语言特色;另一方面还告诉了学习方法, 对我们的整体感知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安塞腰鼓》前的导语:“舞!舞!舞!忘情地奔放, 狂野地倾泻, 西北汉子的安塞腰鼓, 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让我们大声朗读这篇文章, 体会它那恢弘的气势, 跟上它那铿锵的节奏, 让我们的心灵随之激荡吧!”这则导语介绍了这篇文章给人的整体感受, 还指明了学习时的主要任务和方法。文字铿锵, 与文章本身的基调一致, 未读全文已感知文章的魅力。如果每学一篇课文, 大家都能先认真阅读相关导语, 品味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启示, 就可以快捷地把握课文的主旨、思路, 获取关键信息, 从而“胸中有丘壑”。

二.以小见大看标题

俗话说“读书读皮, 看报看题”。课文标题就是内容的高度概括, 它犹如一面窗口, 透过它, 我们就能知道文章主要内容和情感走向, 帮助我们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阅读一篇文章, 首先就要分析标题, 争取从文章的“眼睛”看到文章的“整体”。如《背影》一课的题目, 简洁, 凝练。读到这个题目我们首先就要有三问: (1) 写了什么? (这个题目与内容有什么关系?) (2)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他的感情倾向是什文本的重点, 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 也就把握了整篇课文的大意和整体思路。如《孤独之旅》, 一看到题目, 大家就会想到本文写的应该是一段旅程, 而且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可为什么说是“孤独”的呢?进一步思考, 就会明白“孤独”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本文写的不仅是生活中的一段历程, 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所以, 由题目就能感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整体感知时细细揣摩课文标题很有必要。

三.知人论世明背景

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心境下针对某种现象、某种事物、某种目的而写的。所以了解写作背景、写作意图,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如《紫藤萝瀑布》, 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 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 后来拆掉花架, 改种果树, 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些语句, 今天的我们很难理解, 经过了解作者宗璞的身世和当时时代背景才知道:文革时期“极左”论调严重禁锢人们思想, 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后, 神州大地才又勃发生机, 欣欣向荣。如《再塑生命》, 写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 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教学生, 学生学会知识, 这很平常, 可为什么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通过了解海伦的生平经历, 我们知道其不幸的童年经历和坎坷的命运后, 才会明白作者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的真正意义。充分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写作背景, 我们对课文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四.一线串珠拎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落,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 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 有的以某种感情为线索, 还有的以行踪为线索。初读课文时, 通过找文章线索, 对文章的情节发展过程就有了总体上的把握, 这就为进一步的细致局部分析作了充分准备。如《土地的誓言》一课, 课文的结构看似复杂, 头绪繁多, 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品读, 抓住“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这条线索, 把相关内容“听见呼唤”、“发誓战斗”串起来, 全文的思路也就得到了宏观性的把握, 就不会脱离全文, 单纯地作“细节分析”。

五.提纲挈领画结构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 要明白作者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 一句一句, 一段一段, 都是有路的。这条路, 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思路”的重要性。思路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轨迹, 而这条轨迹需要对全文的整体感知后才能把握。所以我们要在初读浏览的基础上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画一下课文的“结构图”。如学习《春》这一课, 我们就可以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 理清思路。首先抓住“盼春”、“绘春”、“赞春”三个主要环节, 再在重点“绘春”部分中, 分别找出所绘之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样在整体感知课文时, 及时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结构的词语, 绘成网络, 连成提纲, 理清思路, 就可以纲举目张, 深入理解课文的核心。

六.以点带面抓文眼

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应该聚焦在记叙描写的内容和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上。特别是作者的情感, 大多蕴含于关键的语句之中, 我们把这种表情达意的关键句称之为“文眼”, 它往往起到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的作用。只要我们抓住提纲挈领句、承上启下句、卒章显志句, 再辐射到其他段落, 对它们进行简要的分析、概括, 连缀起来, 同样可以很好地把握与理解课文的主旨,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珍珠鸟》一课结尾的点睛之笔“信赖, 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 我们初读时抓住了这句话, 细细品味, 回过头来再读书, 也就知道了作者写作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 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深入一步地理解也就有了基础。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 在文末作者写道:“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 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 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抓住这句话, 我们就可以知道本文正是通过写爬悬崖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而这个哲理正是通过文末的这句话揭示出来的。

七.瞻前顾后看首尾

文章开头和结尾往往起着引出话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等作用, 而且开头和结尾大都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感知时, 若能“瞻前顾后”, 留意开头和结尾, 细心揣摩, 就能更好地把握全篇主旨。如, 读《紫藤萝瀑布》的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我们就会发现首尾呼应的同时,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不被厄运压倒, 坦然面对, 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事业中去的精神状态。

八.勾画圈点作记载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初读时, 我们要学会勾画圈点。圈点的重点应是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自然段的序号、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语句。此次圈点主要是读通文章, 粗知作者思路, 初识文章的框架、即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 对以后的深入阅读起确定方向的作用。另外, 还可以在疑难之处做标记, 把阅读中的疑问、初读感受和体会一一标记出来, 如《风筝》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 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时我们就要想“为什么悲哀”?“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为什么说是“不幸”?把这些疑问用特定符号标记清楚, 课堂上再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听讲, 就会让我们对课文深层意思有更清晰、更全面的理解。

只要我们树立全方位的整体感知意识, 把方法变为习惯, 我们的阅读学习就不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等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整体方法 篇2

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立,能够称作文章,是因为构成文章的各个部分相对于文章这个整体而言,起码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组合的有序性和系列的完整性等几种要素。在几种因素的作用下,文章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系统,环环相扣,互为贯通,臻于完美。

从整体出发去解读文章,能够把局部同整体联系起来,从整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上下文的联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对文章的理解是正确的、全面的、深层次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有不同的层次,即: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不等于仅仅感知、把握整篇课文,它与对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的。

换句话说,提倡“整体把握”的本意是试图用“整体直觉”的传统方式,取代语文教学情境中学生阅读的那种“肢解分析”,从而克服语文教学中零敲碎打的分析和繁琐零碎的题海训练所带来的弊病。

为此,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这是一种新颖、高效而又灵动、活泼的阅读方式。明乎此,才能让整体把握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

(二)“整体把握”不只是靠学生个人

现在有一种倾向,许多教师不加分析地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至宝,极力推崇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文,主张“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这有正确的一面。因为,教师代替学生读是肯定不对的,要坚决改。

但也必须认识到,光让学生自己读也未必全对。比如,阅读课让学生坐进阅览室自己翻书、古诗文让学生自己背记等就未必合适。教师的教学应该服务于学生,这是真理;但教师的服务不等于准备一桌饭菜,“噢,学生你吃吧!”学生是独立的主体,但他处于学的位置;教师服务于学生,但他处于教的位置,这是须臾不可忘却或错位的。

因为,一个人要准确地体会、领悟文章,是需要“资本”的,而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必需的“资本”,包括人生经验、包括眼力。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有的学生独立阅读的“火候”不到,就需要教师的“催化”,帮学生调好“火候”后才适宜自己去“体味”。

有的学生根本就还未点着“火”,或者是“火”烧得不是地方,此时光靠学生的内功于事无补,就需要教师“发功”,给学生引火、给学生导路。因此,从阅读教学层面上说,“整体把握”并不直接等于学生自己的感知、把握,是需要教师教学的。

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就要考虑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把握”并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让学生获得高于学生在非此情境中所能获得的“滋味”。

(三)“整体把握”不只是把握课文内容

从阅读学的角度看,把握文本内容固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但是文章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句、段、篇的结构和恰当的表达方法来显露的,所以把握、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结构布局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写作思路,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一文中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种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

换言之,就是作者在写文章时进行立意和谋篇的思维之路,是写作时结构文章的关键,是阅读时理解文章的重点。只有理清了文章思路,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态度或感情。二是结构布局。如果说,材料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了“言之有理”的问题,那么,结构布局则是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

材料犹人之“血肉”,主题似人之“灵魂”,结构布局像人之“骨骼”。没有坚实健壮的“骨骼”、血肉,灵魂就无所依附、寄托,没有完整、匀称的结构,文章就不能动人生辉。因此,整体阅读离不开领悟作者怎样布局谋篇,研究文章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所以,在实施“整体把握”时,必须多方兼顾,充分利用教材潜在因素,精心设计,促进课文内容、思想与结构的“三维”的整体把握和有机融合。

(四)“整体把握”不只是在初读阶段实施

与“整—分—整”相比,课标提出的“整体把握”,除了含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外,关注的重点,还从阅读教学的入手处,转到了后面的那个“整”,矛头则指向中间的“分”,试图对之加以彻底地改造。

大致是如下几点:①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阅读的弊端,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把握”。

②针对教师(实际上是教材和教参)讲解课文内容(词句含义、段落大意、思想感情)多是“似概括、似解释、似阐述、似发挥,甚至就是在重说一次更别扭的语句”的怪状,主张让学生自己“感知课文”,且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扩散到“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③针对教师在讲解中字词句篇、语修逻常面面俱到的“肢解”,主张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④针对“肢解模式”进而针对“分析”,主张阅读教学采纳使学生“整体把握”的方式,比如“注重诵读”。

整体衣柜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篇3

整体衣柜的大致结构和设计流程

整体衣柜主要有柜体和门板两个部分组成,在当前的市场上柜体主要包括标准的直单元柜,特殊的转角柜以及一些圆弧柜、顶柜等,门板主要是平开门,趟门,折叠门等。在设计上整体衣柜和板传统的衣柜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中重点表现在沟通上,第一设计师要和客户进行全面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设计师要对整体衣柜的概念和优势进行详细的讲解,消费者在充分了解整体衣柜之后设计师会进一步的掌握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审美,生活习惯等。第二是上门测量,设计师经过实地测量之后对整体衣柜进行设计,出具设计方案图并进行详细的解释,消费者如果满意则进行生产,如果不满意则继续进行改进,第三是生产,消费者满意之后图纸交给工厂进行生产,然后由售后人员进行安装并保修。

整体衣柜的柜体结构设计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柜体主要有板式结构,框架式结构和挂板式结构几种。

1.板式结构设计

作为一种相对典型和传统的整体衣柜,板式结构设计和传统的家具有着诸多相同之处,板式结构主要由不同规格尺寸的板件组成,在设计上主要依照32mm系统。整体衣柜的板式结构的先进之处在于其用专用的五金件进行连接,创造性的结合了旋转衣架,下拉式挂衣杆的功能,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并且迎合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再加上这种设计能够实现消费者衣物分类储存,所以这种设计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2.框架式结构设计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框架式结构的整体衣柜和框式家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设计上也完全不同,框架式结构的整体衣柜不用榫进行结合,其主要利用框架和板件进行构架,框架材料一般可以分为木框架和金属框架,由于巧妙的取消了柜体的侧板,重视立柱和层板的组合,所以框架式结构的整体衣柜有着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设计师的设计方式也更为灵活。在结构上,设计师可以让搁架进行简单的位移,同时还可以进行重新组装和拆卸,所以无论是是做成开放式的衣帽间,还是做成封闭型的衣柜,都非常方便,对于这类整体衣柜,消费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衣服的收纳和取用非常方便,不像传统衣柜那么凌乱。目前框架式的结构设计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非常流行,其不但迎合了现代都市白领的审美观,同时也符合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但是框架式结构设计的整体衣柜的不足之处就是过于小巧,其衣柜的储物量比较小, 一般来讲这种设计比较适用于衣物量比较适中,种类相对不多的两口之家或者是三口之家。其次,由于设计上有着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框架式的整体衣柜虽然没有使用太多的板材以及五金配件,但是其售价和板式的整体衣柜差不多。

整体衣柜的门板结构设计

一般来讲,整体衣柜的门板结构形式分为平开门和趟门结构设计两种。

1.平开门的结构设计

平开门主要指的是沿着垂直轴线进行转动的门,由于平开门在普通的家具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如何更具有个性和实用性便成为了设计师思考的内容,门板主要利用转动的原理进行开闭,位置是固定在旁板的边缘。平开门的设计难题是整体衣柜的很高,这会给平开门在应用上带来难题,第一就是用于制作门板的人造材料在幅面上存在短板,第二是门板的尺寸过高安装之后在长期的使用中容易变形。由于以上两种原因,所以在整体衣柜的设计中主要运用趟门,只有在顶柜和高度有限制的整体衣柜中使用平开门。

平开门的优点也很明显,由于主要使用的是杯状暗铰链和柜体侧板进行连接,所以在安装上相对方便,而且便于拆装和调整,同时也有很好的隐蔽性。

2.趟门的结构设计

趟门又被称为移动门和推拉门,主要是利用滑道和导轨实现水平方向的移动。一般来说趟门在安装上平行于衣柜的正面,趟门通过侧面运动实现整体衣柜的开关。趟门的主要优点就是节省空间,在寸土寸金的现代都市家庭中这种门由于活动空间小而受到欢迎。此外,由于趟门在开关的时候没有发生柜体重心的偏移,所以稳定性比较好,同时由于现代金属工业的发展,趟门使用的是金属边框,面料通过工业化的加工和合理的承重设计很少发生变形问题,所以趟门在现代化的整体衣柜中得以很好的应用。不过趟门的缺点就是开启程度比较小,不能同时完全开启空间。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体衣柜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和欧美发达国家一样逐渐的取代传统家具而成为主流。但是由于整体衣柜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整体衣柜产品在结构形式多样的现状下各有优势和缺陷。在未来的发展中,结构设计作为承担整体家具造型和工艺的纽带,必须发挥其灵魂作用,以便能更好的实现产品功能。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孙克亮(1985-),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制造。

整体感知的有效方法 篇4

题目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尤其是题眼, 我们可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徐霞客阅读大地是怎么回事?结果怎样?《献你一束花》:谁献给谁一束花?仅仅是一束花吗?还有什么?

2. 带着疑难整体感知

如《学会查“无字词典”》一课, 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谁学会了查“无字词典”?“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引导学生带着疑难读书, 就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 抓住“文眼”整体感知

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有效整体感知可以从文眼切入,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 通过前后联系、上下贯通而统领全文。如《少年王勃》: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 (“奇才”)

4. 理清顺序、把握结构整体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这就告诉我们, 阅读循着文章的记叙顺序, 就可以把握其主要意思。如《三峡之秋》的整体感知: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时间顺序) 你是怎么知道的? (每段开头有表示时间的词语:“早晨”“中午”“下午”“夜”)

5. 表达个性化感受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情感体验、阅读能力的差异, 其自读自悟的阅读感受也是不同的, 所以, 整体感知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阅读感受的机会。如《七子之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读不明白的句子?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积累的语言表达初读感受。

6. 根据课后问题整体感知

整体方法 篇5

第九期

龙昌镇签发人:韦冲2012年1月16日

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整体推进工作

——龙昌镇全面开展绩效量化管理工作

为打造一支工作作风硬、办事效率高、服务基层好、实绩效果佳的干部队伍,促进干部职工在“争比进位”、“创先争优加速年”、“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再创佳绩,确保全面完成好2012年整体工作,实现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目标。龙昌镇把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作为完成全年工作的主要推动力,出台并印发了《关于组建“两办六中心”开展2012年全年工作的通知》和《龙昌镇干部职工绩效量化考核办法》,根据机构改革设定的编制情况和站所职能情况,打破行业和机构编制的限制,“动岗不动编”,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将全镇干部职工按“两办六中心”进行安排分组,“两办”即党政综合办、督查考核办,“六中心”即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政策法规综治协调服务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并明确了各中心的职能职责和全年工作任务。一是推行“3+2”工作法,-1-

实行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对干部职工实行“定员”、“定岗”、“定酬”。二是对全镇干部职工实行绩效量化考核,明确绩效考核结果和年终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干部考核等紧密挂钩。明确了督查考核办直接对书记、镇长负责,对各工作组及干部职工工作作风、任务完成情况履行监督、检查、督办、考核等职责,对工作组及干部职工工作完成情况、考勤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记录,为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提供依据。三是增强服务职能,对党员开展党性教育,对干部开展爱民教育,对群众结合“乡风文明,十进农家”开展十好教育,要求干部分组下村寻问题和解决问题。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对每个中心明确专用车辆,安排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副职的领导作用,带领本中心干部完成职能范围内的工作。

在执行《龙昌镇干部职工绩效量化考核办法》过程中,镇党委针对每位干部职工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组的职能职责设定了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并采取每月公示绩效量化结果的方式促进“创先争优”“争比进位”。目前,人员调配、岗位调整等各项工作已全面落实,全镇干部职工积极奋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全面完成2012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轴流泵整体吊装检修技术的方法 篇6

关键词 轴流泵;方法

中图分类号TH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083-01

目前,城市建设快速的发展,排水泵站建设投资也在不断的加大。排水泵站就好比城市运行管理不可缺少的部分。沈阳市地处平原地区,城市的污水排放完全依靠泵站排放。轴流泵是一种扬程低,排量大的机型,非常适用于城市泵站污水排放。在泵站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设和改造中被广泛采用。由于它常年安装水下,在正常的情况下检修很困难。轴流泵检修时需要关闭闸门,蓄水池中的水另行安装水泵向外排放,然后检修工人站在池内水中,拆卸零件检查。尤其,在水下安装部件技术问题掌握不好,影响轴流泵的性能。而且污水泵站还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检修时存在不安全隐患因素。在检修实践中提出轴流泵整体吊装检修的方法,只要关上闸门就可以解决检修的问题。

1现存的检修困难问题

图1是目前市政排污旧式泵站工程中通常采用的轴流泵安装形式。水泵结构和安装形式在检修中困难较大,很难实现整体吊装检修。其主要原因如下:

1.1水泵座安装于建筑底板水泵梁上,而有些的水泵梁间距通常小于水泵喇叭口直径,因此如不拆下喇叭口,则水泵无法吊出。

1.2水泵底座梁与上层电机座梁间距离,通常小于水泵的整体高度,使吊装高度不够,水泵无法吊出。

1.3由于水泵出水口上60○弯头直接与出水管相接,二者相碰阻挡,使水泵无法避开出水管,要多拆一节出水管。

1.4轴流泵底座与电机座安装时是通过调整底座下垫铁来保证水平度,并反复调校垂直度度,同心度。因此安装后,再次吊起后很难再调整。也很难再重新安装时保证机泵原有的水平度及同心度。

从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要解决轴流泵整体吊装检修,必须针对现有的结构和安装形式进行改造。又必须保持现有泵站的基础结构形式,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原基础设施结构和安全性,保证水泵能整体吊起拆卸方便,不增加水泵检修成本。

2解决整体吊装检修的措施

2.1加大水泵座口的直径

针对水泵喇叭口直径大于水泵梁间距,而使水泵整体吊装受到限制的问题。在新建泵站中加大水泵座直径基础或者通过在现有水泵梁座的支撑方式采用槽钢支撑以减小水泵梁的尺寸,从而加大水泵座梁之间的距离。

2.2加大水泵底座梁与电机座梁之间的高度

目前有些旧式泵站轴流泵安装,从结构看有上下二层梁板,但之间高度很近,没有轴流泵整体长度高,无法实现整体吊装减修。应从设计上加大二层底板梁之间的距离。另一种方式就是抬高电机底座的标高或者用槽钢做梁底座,以解决增加二层底板梁之间距离。

2.3 改造出水口活动管

针对有些轴流泵的出水口安装直接与出水管对接,不加装活动连接管或伸缩管,所以在垂直起吊时60○的法兰盘斜面受到出水管阻碍的问题。根据整体吊装检修的方法和水泵的安装形式,采取不同的措施。

2.3.1 将出水口与输水管连接处增加一段活动的中间管或伸缩管式的出水管。只要拆 下该活动的部分,水泵即可吊起。活动管的长度一般为

㈠L≥(0.75~0.8)D。经验公式。D=出水管直径。如图3

2.3.2 在低扬程轴流泵站中,由于扬程较低,通常在水泵出口接一直管,直接伸到出水池中。泵房与出水池一墙之隔,出水管直接与泵房墙体筑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可将出水管缩短一些,在水泵出水口和出水管之间增加伸缩管。管的长度适具体情况而定。在吊装水泵时,只要拆下伸缩管,水泵吊起既不受出水管的挡碍。

2.4改变水泵出水口连接形式

为了使水泵出水管不影响水泵的吊装,在水泵出水口60○斜面法兰上另加装一节45○斜面管作为活动接管。从而改变水泵出水口斜面的方向。这样在水泵吊装时就可不受出水管的限制。如图4

2.5调整机泵安装后定位

目前,中小型泵站轴流泵安装及电机座安装均直接安装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板上或混凝土梁上,也有安装在槽钢梁上的。由于混凝土梁板表面粗糙,且安装或浇筑时不能保证一定的水平度,只有安装机泵时通过调整水泵底座和电机底座垫铁的厚度及调整水泵与电机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其安装的水平度、垂直度与同心度。当机泵经过检修后,重新安装时原水泵与电机之间的水平度、垂直与同心度被改变。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度、垂直与同心度是非常困难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水泵座和电机座下均垫好一块加工好的垫铁,在第一次安装时,把垫铁与泵座和电机座直接连接好,使垫铁成为机座的一部分。调整时通过安装垫板下垫铁的厚度来满足机泵的水平度、垂直与同心度的要求。调整好后即可将垫铁分别与水泵梁和电机梁用螺栓固定。在机座与垫铁之间打上定位销,确保机泵相对位置。当机泵检修后重新安装时,利用定位销对准位置即可,保证再次安装时达到原有水平、垂直与同心度。

3整体吊装检修技术的应用

多次整体吊装检修实践证明,对于以上5种整体吊装检修措施分别在泵站建设和技术改造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措施都具有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拆装方便,定位准确,基本不增加投资的优点。轴流泵采用整体吊装后,拆装一次两小时,与过去方法相比成倍提高工效。另外,轴流泵实现整体吊装检修也大大的改善泵站检修条件,避免水下作业,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由于整体吊装方便,快捷,可以根据水位的变化改变叶片安装角度,使轴流泵运行更加经济。为了使轴流泵的抽升量在不增加功率的前提下,提高抽升的效率。也改变以往由于吊装困难,叶片角度难以调节,而实际成为不调节泵的状况。

轴流泵整体吊装检修技术的应用,开辟里一条立式中小型轴流泵省时,省力,省投资的维修新方法。同时,解决污水站检修不安全的问题。随着城市排水泵站的增加,轴流泵整体吊装检修技术方法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简单易行的整体吊装检修技术将在改造中得到推广,也为其它形式轴流泵的检修提供参考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家春等.泵站管理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储训.轴流泵整体检修技术,水泵技术,1993.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研究 篇7

一、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含义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对于人短暂一生的而言, 我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完全了解偌大的世界以及其所包含的知识, 我们往往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通过阅读前人总结的文献资料、书籍等来掌握知识、更新知识,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因而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所有的阅读能力当中, 相对于掌握某个片段、某个局部的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而掌握整个系统、全面的知识则相对较难, 因而我们需要具备整体阅读的能力, 来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知识和文章。

整体阅读是相对于局部阅读而言的、一种较为复杂的阅读方式。其要求学生能全面地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信息, 并能准确地分清其主次。这种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和常规的考试当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传统阅读方式相比, 整体阅读的重点不在于对文章字、句、段的分析与理解, 而是需要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所要表达的意思, 从而避免学生曲解文意, 避免文章本身美感被破坏。当然, 整体阅读的方法也为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种整体阅读的能力相对而言掌握的难度更大。

二、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现状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和难度较高的阅读方法, 将其传授给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中学生来说, 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难度, 许多文章、作品自身都是作者在经历的大量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应, 理解难度较大。加之教学方法的不适当, 导致了初中整体阅读教学及能力的培养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 对整体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生虽然掌握的知识有限, 但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日常阅读以及考试当中却常常把握不好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这一点与学生整体阅读的水平息息相关。初中生处于能力培养和不断完善的阶段, 整体阅读能力的缺乏归咎到日常教学当中就是对整体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既与教师有关, 也与学生有关。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整体阅读方法的教学与练习所占比例较小, 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更多是让学生逐句逐段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以及讲解, 这样虽然有助于理解文章, 但其实对文章的整体性造成了一种破坏, 也使学生养成了相应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 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 对考试有畏难情绪, 希望通过逐字逐句的阅读来加快对文章的了解, 结果适得其反。

(二) 忽视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

一篇文章的文学作品, 其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运用不同的方法, 构造不同的故事发展脉络, 来表达文章的主旨, 或赞美或批评。如果我们孤立地看待文章各个部分, 那么就会陷入到故事发展的某一个情节当中去, 从而不能完整掌握文章要义, 甚至在作者欲扬先抑的手法当中, 会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 导致偏差。所以, 阅读首先强调的是对于故事、文学形象的完整掌握, 把握各种联系。而在现阶段, 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整体感知能力也未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 教师教学水平与观念相对滞后

通过小学阶段的教育, 初中生对世界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但尚未形成相应的能力, 因此中学阶段的教学就相当重要, 尤其对于基础课程语文来说, 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很多教师的专业技能较低, 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理念老化, 使得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依然是逐句逐段的理解, 忽视了对于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初中语文整体阅读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述, 整体阅读的方法无论是对于掌握知识, 还是应对不断改革的考试,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有必要对整体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 弄清楚真正有效合理的整体阅读方法是什么, 应该怎样运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去。结合众多学者以及教师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将有效的整体阅读方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整体感知

对于整体阅读方法而言, 我们需要对传统阅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首先, 拿到一篇文章, 学生首先要做的是通过其题目、段落布局、文章结构等要素把握文章的大意, 对文章的基本情况、所要表达的意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其次, 对文章进行通读, 重点掌握文章的写作对象、文章的类型, 故事发生的基本情况等, 把握整体思路;再次, 梳理文章的线索。在这里, 教师要注意合理地引导学生, 对前面学生所产生的自我见解进行纠偏, 并灌输基本的文章线索梳理方法;最后, 在掌握以上信息之后, 学生与教师相互配合引导, 梳理文章的主旨。

(二) 研读局部

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况、主要线索以及主旨, 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再去对文章的局部进行仔细研究, 不仅更加容易, 也能够理解作者写作手法、情节安排以及特定人物安排的用意。在研读局部的过程当中, 学生要重点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 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对段落中精华的部分进行剖析, 了解文章背景, 掌握写作方法, 并提升自己的阅读与写作水平。

(三) 综合分析

在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与局部研读之后, 我们就需要将阅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即对文章进行鉴赏。一方面, 要深刻剖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特色、情感表达、故事铺陈等, 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巧, 并运用到写作与阅读当中去;另一方面, 则是在原有故事情节上进行讨论分析, 研究新的写作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 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是一个由总到分再到总的过程, 无论是学生自身阅读, 还是老师的教学, 都应该培养这样一种思维习惯, 理解文章先对文章整体的情况进行感知, 而后对于局部进行研读, 最后结合前两者对整个文章进行鉴赏, 以达到由此及彼, 培养良好思路的目的。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并渐渐成形。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 整体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也是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初中语文整体阅读含义的基础上, 针对当中出现的问题, 建设性地提出了整体阅读的正确方法, 以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莉.初中语文整体阅读方法浅见[J].课外语文, 2012 (12) .

[2]刘海艳.初中语文整体阅读学案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1) .

略谈整体思想解题的若干方法 篇8

一、整体分析

对于某些习题,若能从整体入手分析问题的实质,常能避开分类讨论的麻烦.

例1已知a,b,c为实数,函数f(x)=ax2+bx+c,g(x)=ax+b,当-1≤x≤1时,|f(x)|≤1.求证:

(1)|c|≤1;

(2)当|x|≤1时,|g(x)|≤2.

解析:(1)取x=0即可.

(2)常规解法:对a>0,a=0,a<0三种情况结合函数g(x)的单调性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放缩证明的目的.

若能变换视角,从f(x)与g(x)的结构特征入手,则可不需讨论.

由,可得

因为|x|≤1,即-1≤x≤1时,有

二、整体换元

对有的数学问题,注意其整体结构,可以采用整体换元,改变解题角度.这样能避免冗长的运算,使问题简化.

例2设sinx+siny=1,求证:.

解析:直接证明,运算较为复杂,但通过整体设辅助元的方法,可以使证明过程更加简捷.

即令cosx+cosy=t,

两式平方相加得:

所以.

即.

三、整体代入

在涉及到若干个量的求值时,有时不必把每个量都具体求出来,可以把它们当整体来求,这样就能避免由局部运算所带来的麻烦.前提是通过观察,发现已知与所求问题在形式结构上的联系,求得某一整体部分的值再代入.

例3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6+a9+a12+a15=20,求这个数列前20项的和.

解析:设这个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

所以2a1+19d=10,

即a1+(a1+19d)=10,

所以a1+a20=10.

因此.

四、整体求解

对于某些解析几何(或数列)问题,若从常规的角度考虑,需要先求出它们的基本量(或基本元素),这样解题运算量大,这时可直接从整体上考虑求解,从而简化解题过程.

例4设P是椭圆上一点,F1、F2是焦点,且∠F1PF2=90°,求证离心离.

得.

这样,利用曲线的定义整体求解,就可避免求基本量a、c,而后求e的繁杂过程.

五、整体配凑

对于一些以“对偶”条件形式出现的考题,只有通过配式凑项,设置待定常量,才能使用对偶条件,把问题解决.

例5函数f(x)=ax+b满足-2≤f(-1)≤1,1≤f(1)≤2时,求f(2)的取值范围.

解析:如果试图把a、b从两个约束不等式解脱出来,然后求f(2)的范围,这是一种扩大解集的错误解法.若把a、b看成一个整体考虑,就不会出错.

设f(2)=Af(-1)+Bf(1),

所以

所以

即 1≤f(2)≤4.

六、整体构造

从问题的结构特征入手,恰当地赋以其几何意义,构造出符合题意的几何图形,根据图形的直观性,简捷、明快地解决问题.

例6设,求的最小值.

解析:此题若从代数角度考虑,会觉得难以下手,但若从f(u,v)的整体形式看会联想到距离公式的平方,可看成求两个动点P(u,)及Q(v,3-v)间的距离平方的最小值.

是半圆x2+y2=2(y≥0)上的动点,Q(v,3-v)是直线l:x+y=3上的动点.如图1,当O、P、Q共线且OQ⊥l时,即为所求.

圆的半径,

所以所求.

此时,

七、整体调整

纵观全局,或改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或调整问题的结构形式,或重新组合,将问题的规律、特征明朗化,从而得到全新的解法.

例7求和

把此式整体逆序得

由(1)+(2)得

故 Sn=(n+2)2n-1.

实际上,课本中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采用的就是此种方法.它利用问题的对称性及整体不变性先逆再相加,通过观察分析或变形,达到解题目的.

八、整体引参

通过引入参变量将整体结构改变,就可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从而开拓解题思路.

例8已知x1>0,x1≠1,(n=1,2,3,…).试证:数列{xn}或者对任意正整数n都满足xn>xn+1,或者对任意正整数n都满足xn

解析:这是一道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一道全国高考题,为了使从k到k+1证题思路明显,引入参变量,则可整体上将已知递推式结构转换,开避解题途径.

(1)当n=1时,.

因为x1≠1,可知t1≠1,

所以t1>1或t1<1.

(2)设n=k(k≥1)时,tk>1或tk<1,则当n=k+1时,由于,(1)

而,(2)

故若tk<1,则由①式有xk>1,再由②式有xk+1>1.

从而有,

即tk<1⇒tk+1<1.

同理,由tk>1⇒tk+1>1.

所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或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即命题成立.

由(1)和(2)可知,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x>xn+1,或都有xn

九、整体转化

在某些数列问题中,若借助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性质,就可避免那些不必要的运算,从整体上将问题转化,降低解题难度.

例9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3=12,S12>0,S13<0.(1)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2)指出S1,S2,…,S12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解析:在解此题时,直接借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整体转化,可减少运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1)由已知可求得:.

(2)由d<0,知a1>a2>a3>…>a12>a13.

因此据S12>0及S13<0可知:在1≤n≤12中存在正整数n,使得an≥0,an+1<0,则Sn就是S1,S2,…,Sn中的最大值.

即可知a6+a7>0且a7<0,由此得a6>0.

引用整体原理方法进行应用题教学 篇9

一、构建数模, 认识什么是整体原理

小学生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是从一年级的分解与组成开始的, 这种分解、组成很自然地反映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当一个数分解为两个不相等的部分数时, 就表现为总数 (整体) 与部分数之间的加法关系和减法关系:

一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整体)

总数 (整体) -一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二、引用整体原理, 指导学生寻求解题策略

各类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表现出这种整体与部分的结构形式。现举例说明: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 到新街车站下去8人, 又上来12人, 这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这道题应以什么作整体呢?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

车上乘客就是一个整体, 而且是一个动态的整体。到站后, 这个整体就分解为下车的 (8人) 和留在车上的两部分。接着上来的 (12人) 又与留在车上的组合为一个新的整体。理解了这个整体的分合状态, 就使学生懂得按照先减后加的运算步骤来计算了。

在启发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时, 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把握问题, 再研究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又综合为整体, 以解决问题。这体现了一个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

又如:某饲养场养鸭3400只, 养的鹅比鸭少750只, 养的鸡比鹅多680只, 饲养场养鸡多少只?

这道题通过鸡、鸭、鹅三个数量的比较, 交织着两组数量关系, 一般低年级学生不易理解。怎样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呢?

1. 从辨别多与少去认识整体。

从“鹅比鸭少750只”可知鸭的只数是整体, 分解成与鹅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鹅多的部分;又从“鸡比鹅多680只”可知鸡的只数是整体, 分解成与鹅同样多的部分和比鹅多的部分。如图:

2. 分析数量关系解答。

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确定解题步骤, 从题上可以看出鸡鸭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鹅的数量却是两者联系的桥梁。通过鸭鹅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鸡的只数。思路是先分后合, 计算是先减后加。

三、注重引导, 让学生在解题策略中发展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分析题意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整体原理“为什么用”“为什么可以用”, 练习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从而让学生掌握这类问题的特点。

如:学校买来蓝墨水45瓶, 红墨水比蓝墨水少15瓶, 一共买了多少瓶墨水?

这道题的结构是怎样的?要把什么看成整体?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说明:

这道题是把墨水总瓶数作为整体, 由红墨水和蓝墨水的瓶数组合而成, 而蓝墨水的瓶数是一个小整体, 可以分成与红墨水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红墨水多的部分。让学生画出线段图, 列式解答, 并引导学生思考另外两种解题途径:

一种是设想把红墨水增加15瓶, 成为与蓝墨水同样多的瓶数, 求出总数后再减少15瓶, 即45+45-15=75 (瓶) 。

另一种是设想把蓝墨水减少15瓶, 成为与红墨水同样多的瓶数, 求出总数后再加上45瓶, 即45-15+45=75 (瓶) 。

通过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替换”的策略时, 有这样一道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 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虽然例题中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不相等, 不可以直接计算, 但“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则是利用替换策略解题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替换, 因为720毫升果汁的总容量是一个整体, 三小杯果汁相当于一大杯果汁。因此可以用3个小杯替换1个大杯, 也可以用1个大杯去替换3个小杯 (如图) :

小杯的容量×9=大杯的容量×3=果汁的总容量, 这是一个不变的整体, 从而推算出大杯与小杯的实际容量。通过引导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产生运用策略的意识, 在解题策略中发展思维。

整体方法 篇10

1 FRAME方法简介

FRAME (Fire Risk Analysis Method for Engineer-ing) 是目前国际风险评估领域最全面深入且能较好结合建筑实际的成熟的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FRAME通过分析建筑内的财物、设施、人员、活动等因素, 综合评定建筑火灾风险, 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 最后以定量形式计算出火灾风险评估结果, 而不是传统的定性文字描述。不同于传统规范要求, FRAME方法建议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之初消防生命安全设计之前, 先审查建筑内是否采取了合理的财产保护措施。通过这种方式, 建筑设计师可以明确是否还需要采取强化消防措施, 以及需要哪些强化措施, 而规范设计往往可能会忽视这些因素。该方法是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 基于建筑实际和火灾风险进行的补充。因此, 在利用FRAME方法时, 还须同时将规范的要求贯彻到设计中。

FRAME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火灾场景假定, 考虑火灾发生概率、火灾危害程度、人员在火灾中的暴露时间等因素, 最后确定整体风险等级。该方法经过30多年几百个项目实例的应用, 证明了其对于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与生命安全、财产保护、商业运营连续性相关的整体火灾分析的主要模块包括:

(1) 可能的火灾风险。该模块综合评价建筑内火灾荷载、可燃物火灾蔓延特征、建筑面积、楼层数、通风口、建筑出入口等因素, 确定生命安全、财产保护、商业运营连续性的潜在火灾风险值。

(2) 可接受的火灾风险。该模块综合评价建筑商业功能、人员疏散时间、建筑内财物种类及其价值、不同商业运营活动的相关性等因素, 确定生命安全、财产保护、商业运营连续性的可接受火灾风险值, 即建筑可抵御的火灾风险。

(3) 消防设施的保护等级。该模块综合评价建筑主动灭火系统设计、被动灭火系统设计、构件抗火及材料装修阻燃及难燃设计、人员疏散系统设计、救助设施等因素, 确定生命安全、财产保护、商业运营连续性的建筑消防设施的综合保护等级。

FRAME方法的核心内容是三级评价体系, 共包括3个一级指标, 17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 如图1所示。三级指标体系涵盖了建筑功能、人员活动、火灾荷载、火灾燃烧反应、防火分隔、结构抗火、疏散设施、通风排烟、火灾探测、灭火系统、消防供水、消防救援、员工培训等消防设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2 FRAME方法框架及算法

2.1 火灾风险计算方法

在FRAME方法中, 火灾风险最终由可能存在的危险P、可接受的风险A和消防保护水平D三个一级指标确定, 如式 (1) 所示。

初始风险值R0由式 (2) 计算确定。

式中:P为危险的严重度;1/D为危险发生的概率, 根据对建筑消防和消防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利用事件树和事故树分析得出量化结果;A为受火暴露时间和可接受程度的因子。模块P、A、D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查表计算获得, 结构因子F0是和初始结构设计有关的参数。

通过上述三个模块分析, 确定最终的风险值, 并根据该风险值及不同模块数值对于风险指数的影响, 确定必要和优化的强化消防措施建议。

2.2 火灾风险分析流程

在FRAME方法中, 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对火灾财产损失、人员疏散安全、火灾发展进行安全评估。软件制定以详细的流程框图为依据, 通过子系统基础数据输入, 计算中间数据, 再综合评估得到相应的判定结论。

2.3 火灾风险等级和强化消防措施

在FRAME方法火灾风险分析中, 根据初始综合风险值R0, 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措施:

(1) R0<1.0:应增加人工灭火设施, 如灭火器、消火栓、消防队扑救 (假定消防水量充足) 。必要时采取对人员和对活动的保护措施 (根据具体各相关因子确定) 。

(2) 1.0≤R0<1.6:应加强火灾探测系统设置, 早期报警并向当地消防队报警。仍需要充足的消防水量和其他保护措施, 以保证人员和活动的安全。

(3) 1.6≤R0<4.5:应加强喷淋灭火系统;R0>2.7时, 应保证消防供水可靠性, 并采取对活动的保护措施。

(4) R0≥4.5:从源头上采取预防措施减小风险。

FRAME法通过分别控制“可能的火灾危险” (建筑使用功能和布局决定主导的风险类别) 模块各参数、“可接受的火灾危险”模块各参数和“消防保护水平”模块各参数, 可降低整体火灾风险, 提高安全等级, 具体如下:

(1) 可能的火灾危险P。通风因子v大于1.1时, 表明烟气导致的毒性和能见度降低到一定数值, 会阻止消防队员进入施救;若建筑设计为自然排烟方式, 则增加排烟窗面积是可行的方案, 空气动力学排烟面积每增加1%~2%, 则v值将减小10%~20%, 可降低火灾风险。

当出入口因子z大于1时, 特别是对于大型单层建筑, 建议围绕建筑设置消防进入通道;该通道体现在出入口方向值Z中。

(2) 可接受的火灾危险A。通过提高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来降低火灾风险的方法有:将火灾危险源与可燃物进行分隔、提高人员的疏散能力。通过进行分隔, 缓解和阻止火灾蔓延, 缩短疏散路径, 可提高疏散安全性。同时对下列疏散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需要增加楼梯 (增大疏散路径数量因子x) 、加强应急照明系统设计和疏散导引以减少人员恐慌、制定明确的疏散应急预案。这些措施将减少疏散时间 (疏散因子t) 。

对于高火灾危险作业, 例如加热、喷涂、焊接、木工操作, 应在有甲级防火门的具有耐火等级墙体的独立房间内操作, 通过将这些作业封闭处理, 可以降低活动因子a的大小。

在其他火灾荷载较低的建筑中, 可以通过减少使用可燃构件或可燃装修物来降低火灾风险, 旨在减少火焰蔓延的风险 (体现在因子物品表面和化学反应参数M中) 。这种策略既可以通过减小火灾蔓延因子i来减少可能的火灾风险, 又可通过降低环境因子r来提高可接受的风险等级A1。

对于可接受的危险A、A1、A2, 当其任何一个值小于等于0.2时, 则视为不可接受的危险, 需从源头上检讨并重新设计。

(3) 消防保护水平D。对于财物保护, 由公式D=W×N×S×F可知, 可以通过提高给水因子W 、常规保护因子N、特殊保护因子S、耐火因子F来加强对财物的消防保护。对于人员保护, 由公式D1=N×U, 可以通过提高常规保护因子N、火灾逃生保护因子U来加强对人员的消防保护。对于活动保护, 由公式D2=W ×N×S×Y, 可以通过提高给水因子W 、常规保护因子N、特殊保护因子S、救援因子Y来加强对活动的消防保护。

2.4 案例分析

以某地上商业项目的靠近下沉广场的一个防火区块为例, 分析FRAME方法在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防火分区的条件见表1。

表2为上述防火分区初始设计状态、采取加强措施1、采取加强措施1和2后该防火分区的“消防保护水平”模块各因子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 对于该防火分区, 在火灾风险分析中, 由于其建筑特征、可燃物荷载、可接受风险等已基本确定, 则“可能的火灾危险”模块P、“可接受的火灾危险”模块A均不变;加强措施1提高了常规保护因子N和特殊保护因子S, 该措施对于保护财物、人员生命安全、活动有一定效果;通过采取加强措施2, 大大提高了特殊保护因子S和火灾逃生保护因子U, 对于提高财物、人员生命安全和活动的消防保护等级效果显著。

根据2.3节的建议, 可以深化为有操作性的措施:

(1) 加强措施1:在“常规保护因子N”中, 通过加强人员日常巡检, 对所有员工进行消防培训、演习, 旨在提高发现火灾隐患和火情的能力, 提高员工应对火灾事故的水平, 该措施为源头控制手段之一。

(2) 加强措施2:在“特殊保护因子S”和“火灾逃生保护因子U”中, 通过加强和保证消防供水的可靠性、在适用场所设置气体/泡沫/惰性气体灭火系统, 提高早期控火和灭火能力, 提高人员疏散安全性。

通过采取上述加强措施, 大大提高了消防保护水平, 减小了财物、人员生命安全和经营活动的火灾风险, 可将火灾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另外, 该防火分区靠近下沉广场, 通过FRAME方法对不同因子的分析, 从火灾风险分析的角度阐述加大商业区域机械排烟量的必要性, 评价了加大排烟对减小火灾风险的影响, 旨在减小商业火灾对下沉广场人员疏散的影响。

图2所示为该防火分区内与下沉广场相邻防烟分区不同排烟量下火灾风险对比。由图2可以看出, 由于初始人员火灾风险R1=1.08>1.00, 火灾风险值超出了可接受风险, 加大机械排烟量作为减小火灾风险的控制措施之一, 当排烟量增大到规范要求排烟量的120%时, 人员火灾风险R1降低明显, 达到0.90, 火灾风险可接受, 并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降低火灾风险。

3 结束语

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是进行性能化消防设计与评估的前提。在笔者介绍的FRAME方法中, 既考虑了实际火灾性能, 又充分体现处方式设计的规范要求, 是一种综合消防工程学、火灾动力学和风险评估理论的方法。FRAME方法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消防生命安全设计之前, 先审查建筑图纸是否采取合理的消防保护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明确是否还需要采取强化消防措施, 以及需要采取哪些强化措施。因此, 该方法适用于在建筑设计早期对建筑进行整体的火灾风险分析。

摘要:介绍一种综合消防工程学、火灾动力学和风险评估理论的建筑整体火灾风险分析方法 FRAME。介绍其方法 框架及算法, 并以某地上商业项目的靠近下沉广场的一个防火区块为例, 分析FRAME方法在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该方法在基于建筑功能、活动和消防设计的基础上, 既考虑实际火灾性能, 亦充分体现处方式设计的规范要求, 可以协助设计师在进行消防与生命安全设计之前发现消防设计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消防措施。

关键词:消防,火灾风险,消防工程学,性能化消防设计

参考文献

[1]范维澄, 孙金华, 陆守香.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霍然, 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出版社, 2003.

[3]孙晓乾, 赵华亮.FRAME在大型地下商业建筑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3, 32 (1) :93-96.

[4]田玉敏.建筑火灾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 (8) :74-79.

浅谈高中英语课文的整体教学方法 篇11

整体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它不仅仅是指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教学,而主要是指把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从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把学生作为主体,坚持精讲多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量的言语实践。

现以高中英语高一(下)Unit13Reading为例,从阅读整体教学的步骤来谈谈我在课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Step1 Pre-reading

一、Talking about the title

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把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猜测本篇课文的大概内容。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关课文的问题。

如:1.What does"diet"mean?

2.Why do people need food?

3.What should a diet of healthy food contain?

4.What is a health diet?

5.Which diet is healthier, Chinese diet or western diet?

6.Which food do you usually like to eat? Why?

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快了教学节奏。

二、Let the students know some knowledge of the back-ground

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学到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知识。当然这一系列的任务最好用英语完成,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阅读能力。

三、Teaching the new words

为加快阅读速度,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卡片、实物或简笔画对一些生词进行讲解。还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猜测,或鼓励学生查字典来了解词义。注意培养他们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Step2 While-reading

一、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

这时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了解。为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可以让他们快速阅读去了解大意,找出重难点,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的讨论消化。同时注意对那些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二、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points

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词汇、短语、句型、语法和难句理解很有必要。教师应本着精讲多练的语言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联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新内容,新知识。

三、The master of the detailed questions

在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People need energy to live, Are the foods that contain the most energy healthiest? Why? etc来培养学生对课文事实的理解和掌握。

四、Discussing some questions

教师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对课文中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讨论,相互弥补,以全面更好地掌握理解本堂课内容。这是 训练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Step3 Post-reading

一、Retell the text

根据本课所学的语言材料进行实际的语言运用是很有意义的。所以采用口头复述课文是整体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等让学生进行复述。同时注意积极参与,思想高度集中。即使是较差的学生也会跃跃欲试,争取得到表扬的机会,整个课堂充满了热烈的气氛。

二、Do some exercises

这里说的练习主要指课堂任务。它是对前面练习的进一步补充。练习可以围绕本课教学目的、重难点来设计,注意题型的多样化和技巧性。本课我设计了一些填词、改错和续写练习来加以巩固。运用以上这种教学步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应该高瞻远瞩,用整体的眼光去看待它,处理它。听、说、读、写应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的教,适当的教。至于谁先谁后,取决于文章体裁、内容、要求、目的等。希腊谚语说得好:"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21世纪教育发展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课堂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篇章所负载的语言信息、文化信息进行提取、分析综合的能力。运用英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觉的语言实践活动,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不负时代的重托,平时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积累,争取上好每一堂英语阅读课。

整体方法 篇12

基层医院建设整体策划是建筑策划的一种类型,它是总体规划立项以后,医院建筑方案设计之前所开展的一项关于项目整体建设的研究工作,它从建筑科学的角度出发,以实态调研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医院项目所处的环境以及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科学论证,最终得出符合项目特点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实现该目标所应遵循的程序和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医院建筑前期策划方法和技术:典型代表有格伦关于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的研究[2],黄丽洁、黄琼关于医院建筑策划方法的研究[3,4],部分学者关于医院建筑策划的案例实践以及在其中所提倡的技术方法等。

(2)建筑策划理论及技术方法:典型代表如美国的建筑策划先驱William M·peña提出的问题搜寻法[5],Robert G.Hershberger提出的以价值为基础的策划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措施[6],张维、庄惟敏等在美国建筑策划工具、教育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关于美国医疗设施建筑策划特点的评价[7],连菲和邹广天关于可拓建筑策划理论的研究[8]等。

通过系统梳理相关研究和实践现状可发现,目前医院整体建设策划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相关支撑的技术方法比较丰富,但是除了张维关于建筑策划操作体系理论框架的研究[9]以及一些医院建设策划实践案例之外,面向项目实践的医院建设策划操作方法的研究一直很少,针对国内基层医院方面的研究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相对大型综合医院而言,基层医院具有定位平民化、规模小、投入有限,建设策划操作过程要求简易等特点,针对这种类型开展建筑策划操作方法研究十分必要。笔者在前期探索(以原型演进为特征的建筑策划操作模式研究)[10,11]和案例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以价值优化为导向的基层医院建设整体策划操作方法,并结合番禺区中医院改扩建工程的案例实践1)予以分析和阐述。

1 方法概述

本操作方法以项目整体价值优化为导向,采用规范化工作程序和综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围绕基层医院建筑建设构想的生成和论证而展开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在第一阶段,策划人员与相关价值主体沟通,了解其建设意向和构想,通过梳理和提炼,发现基于项目建设策划的关键问题,然后以专业经验为基础创建建筑建设原型(即项目建设构想)和策划方案价值评价体系;

(2)在第二阶段,策划相关人员在充分理解项目建筑建设原型和策划方案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经验,拟定项目主要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如当地经济文化状况、医疗服务区域人口及组成、周边环境约束、交通条件等)和内部机能因素(如场地现状、医院使用现状等),并组合这些因素,建立基于建筑建设原型的论证和优化的分析模型;然后展开调研,统计分析资料,围绕建筑建设原型的内容,使用多种手段对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分项科学计量和论证;进一步根据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综合论证,得出相关分析结论,特别是在策划方案价值评判体系的约束下,对建设构想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优胜劣汰,不断提高策划方案的整体价值;

(3)在第三阶段,建筑建设原型经多次论证优化,并经相关价值主体确认后,即可进入建设策划成果的生成阶段。建筑建设原型经过专业术语的转换和扩展,结合项目的属性信息,可衍生形成详实的项目建设策划成果文本。

上述策划操作过程如图1。

2 操作过程要点

2.1 第一阶段:策划原型和价值体系的创建

基层医院相关价值主体包括对象医院的使用主体、管理主体和对象医院以外的价值主体等三种类型,其中,对象医院的使用主体是指医院的使用者,如院方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患者等;对象医院的管理主体是指医院的主要领导层和直属管理机构(一般指投资或经费划拨机构),如卫生局等;对象医院以外的价值主体是指与项目间接发生关联的价值主体,包含相对宽泛,一般由政府相关部门为代表,如城乡规划局、环保部门、中医药管理局、社会保障局等。在建设构想的汇总方面,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考虑的策划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可邀请医院管理咨询公司开展医院发展规划的论证工作,并形成研究报告,该报告可作为建设构想拟定的主要依据;对于条件受限的地区,一般在策划人员统筹,院方紧密配合下开展该项工作,由于这一阶段调研和论证工作尚未充分展开,因此策划人员一般可采用走访、工作会议等形式收集各方意见,并结合相关文件资料对建设构想进行梳理和汇总。

在建筑建设原型的构建方面,该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汇总后的建设意向和构想进行提炼,发现项目建设策划的关键问题,并根据相关已知条件拟定项目建设的基本构想,其详简视项目情况而定,一般包括建筑主体的主要描述,如医院服务模式、改扩建规模和方式、用房要求、建筑形式等,也包括建筑建设的基本要求,如投资额度、建设周期等。除了这些关键指标和参量以外,策划人员还可帮助相关价值主体筛选一些设计蓝本作为他们建设构想的辅助表述,如一些与项目接近的改扩建模式,或者某些成功建设的基层医院等等,这些设计蓝本的使用将更有利于各方沟通,对建设目标形成共识。

在策划方案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方面,国内目前尚未对医院建设策划方案评价形成共识,一般采用通用的建筑性能价值评价标准,典型代表如美国建筑策划学者罗伯特·G·赫什伯格提出的HECTTEAS(人文、环境、文化、技术、时间、经济、美学、安全)的8个价值领域评价标准[5]。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每个基层医院建设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策划人员的工作是以专业经验为基础对各方的价值需求进行汇总和按强弱或分层级排序,形成比较清晰的评价表,为下一阶段的论证作准备。

在番禺区中医院(以下简称区中医院)改扩建项目策划中,课题组走访了区中医院现场,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行政人员、医生和患者分别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的建设意见;走访了番禺区中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获取了该院发展的规划构想和现状情况等资料,对改扩建模式进行了交流;走访了番禺区卫生局和规划局,获取了《广州市番禺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情况汇报》、《镇卫生院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验收总结》、番禺区中医院地块规划意向图等上位文件。以上述资料为基础,明确了区中医院的发展定位:“以中医为主、兼有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综合型中医院,最终发展成为广州南部的中医高地”,拟定了医院建设基本构想:“改扩建后分为西部院区(现中医院部分)和东部院区(原人民医院部分)两大功能区域(如图2),西部院区以中医医疗服务和教学功能为主,东部院区则以临床医疗为主。总体规划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改造扩建,第二阶段结合城区远期路网调整,使东院和西院联合实施,逐步整合成门、急诊、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完整的中医院体系。”,其中中医医疗的服务量(门诊量和床位数)和用房服务特点是论证的关键问题,初步明确了建设策划的价值取向:“经济实用,注重对现有建筑场地的充分利用和实用性改造;突出中医医疗特色;环保节能等”。

2.2 第二阶段:多因素作用下的策划论证

根据基层医疗建筑的特点,课题组以通用性为原则拟定了6个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和2个内部机能因素。基层医院建设策划的论证和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分析这些外部和内部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调整和构建建筑建设原型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描述,使建设策划方案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机能因素的作用效果是论证的难点,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往往是线性和非线性多重交织,难以使用一种通用性方法进行模拟。笔者认为,目前适宜的操作方法是从建筑建设原型的关键指标(如门诊量和床位数)入手进行分项论证,即把这些指标作为目标对象梳理相关因素的影响关系,包括从属关系(如区域人口数决定医疗服务量),主从关系(如医疗政策的影响强于一般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层级关系(如基层医院定位对服务内容具有决定的约束关系),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关系(如周边地区医疗服务的竞争影响)等,根据这些影响的逻辑关系构建辅助性分析模型,并对关键指标展开论证,得出结论;然后以这些指标结论作为基准参量,再分析建筑建设原型的其他指标和主要定性信息(如医院改扩建规模、医疗服务模式等);最后再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平衡。在这过程中,现代医院建筑建设理论和技术应综合体现论证过程中,如在番禺区中医院建设策划中,通过刚性和弹性医疗服务需求理论论证了“十二五”规划期间番禺区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在技术手段上,除了一般的调研和统计分析技术以外,一些新型技术如参数化生成设计技术、计算机决策系统技术也可考虑在其中应用。在建筑建设原型指标的调整和构建过程中,价值整体优化始终是策划操作的导向。对于简单的基层医院建设项目,策划方案价值的评判一般依靠专业人员的从业经验或经集体讨论即可得出结论,对于相对复杂的建设项目,可借助决策科学理论[12],即依据上一阶段的策划方案价值评判标准,对各策划方案进行效用计量和评价,根据效用大小在对方案进行取舍。

在番禺区中医院改扩建项目策划中,课题组拟定了7个专题论证和1个综合论证,分别为:

(1)新医改背景下的县级(区级)中医院的发展定位

(2)番禺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

(3)番禺区医疗服务区域人口和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状况(如图3,4为番禺区中医医疗资源分布的调研结果)

(4)番禺区中医医疗资源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

(5)番禺区中医院基本状况和发展规划

(6)番禺区中医院的使用现状调研(如图5为该项目交通状况调研结果)

(7)基层中医院建设以及技术的最新发展

(8)综合论证

在专题论证部分,除了材料综述和关键问题论证以外,还包括专题小结(即把该专题对建筑建设原型的影响进行总结)。在综合论证部分,把7个部分的专题结论进行汇总,并通过项目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围绕关键指标和问题开展综合论证,得出结论。该项目通过这些论证,修正了原医院门诊量的估算值,更新和细化了西部院区中医医疗服务的概念设计,而且根据国内基层中医院建设的最新发展为院方提供了优化后的改扩建模式。

2.3 第三阶段:策划报告的拟定

建筑建设原型在上一阶段经过多次迭代优化,并经相关价值主体确认后,即可进入建设策划成果生成阶段。建筑建设原型是项目建设构想的雏形,因此其内容由具有高度概括特点的指标参量和专业术语构成,因此需要经过专业术语的转换和内容扩展,并结合上一阶段调研的详实信息,通过演绎的方式衍生形成详实的建筑策划成果文本,一般分为设计任务书、项目设计指南和项目概念设计等三部分,需要说明的是,项目概念设计一般面向项目相关价值主体,目的是以整体和具像的形式反映项目的建设构想,以方便他们检验策划方案是否满足其价值需求,为了避免影响设计者的思路,该部分一般不向项目设计方公开。

在番禺区中医院改扩建项目策划中,其策划成果基本内容如下:

(1)整体策划篇

1)项目总体概况

2)策划说明

3)番禺区中医院改扩建的整体建设目标和工作指南

(2)设计任务篇

1)设计任务书(包括项目概况、设计导则、工程投资等多项内容)

2)设计任务书条文说明(参考国家建筑设计规范的条文说明形式,对重点难点的设计任务进行说明,以方便设计者了解条文设定的背景资料和原因)

(3)概念设计方案

(4)专题论证(包括7个专题论证和1个综合论证,该部分在策划报告中展示的主要原因是让参与项目建设的各方了解策划的论证过程,同时有些资料如基层中医院建设以及技术的最新发展,可以作为设计单位的设计资料之用)

3 结论

目前主要的医院建设策划理论一般采用系统论的思想,即把医院整体发展定位或者医院建筑功能简单的划分为多个层级的子系统,然后进行分项调研和论证,再整合得出结论。这种操作方式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往往偏重局部问题的专业分析,而对整体关键问题的把握不够充分,容易导致策划结论与项目价值主体的设想差距较远。本策划操作方法引入复杂系统科学思想[13],认为医院建设策划是一个整体的行为,不能简单的由各组分的行为叠加而获得,应该从开始就以医院建筑建设基本构想(即建筑建设原型)为工作中心,整个操作过程更关注外部与内部因素对建筑建设原型的关键指标参量的作用影响,并以方案价值整体优化为导向,以优胜劣汰的方式调适建筑建设原型,使其整体更适应相关因素作用的影响。本操作方法重点突出,工作中心明确,力求把有限时间和资金投入到最重要问题的解决上;整个策划的工作流程简明清晰,相关机构分工明确,操作过程规范有序;重视现代医院建设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综合使用多种技术手段。

课题组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对基层医院建设整体策划操作方法进行探索,形成方法的基本框架和技术内容,并通过了案例实践予以验证,但是本操作方法许多技术细节尚未完善,其有效性和适宜性仍有待大量的案例实践验证。本文的见解尚显粗陋,旨在抛砖引玉,愿与共勉。

摘要: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院建设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相关研究表明,适宜的建筑策划实务能有效保障项目的合理设计和顺利建设实施,该项工作在业界尚处探索实践阶段,面向基层医院建设策划操作方法的研究尚未系统展开。本文尝试引入复杂系统科学理论,提出一种以价值优化为导向的基层医院建设整体策划操作方法,详细的阐述了该方法的操作内容、过程和关键技术,并结合番禺区中医院改扩建工程案例予以说明。

上一篇:循环注浆下一篇:路径规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