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分析

2024-06-30

护理与分析(共12篇)

护理与分析 篇1

随着近年来对护理工作高度重视, 患者需求增加,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因此, 分层护理工作应运而生, 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可以通过法律, 法规规范引导使得护理工作逐步专业化、规划化。自从我国开展分层护理之后, 相关机制逐步完善, 日趋完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以及如何科学管理, 关系到医院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1,2,3,4,5]。下面介绍一些分层护理工作相关情况:分层理论, 护理人员分层工作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先对外科5个病房实施预实验, 在确立分层护理模式之后, 又对内科、外科等8个病房共计120名护士, 其中主管护士30名, 助理护士10名, 轮班护士80名。

1.2 方法

观察指标: (1) 分层护理前后病房工作量比较; (2) 把主管护士是否运用相关护理程序进行评估, 患者看做质量评估资料; (3) 普通病房护士和试点病房护士工作进行评估得分从而进行比较; (4)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是否满意护士工作进行打分。

1.2.1 分层护理模式下, 病房人力资源配置

试验开展前试点病房床位:护士约为1∶0.35, 护士上班实施三班制:白班9~12名护士为主班护士, 主管护士, 护理班护士以及治疗班护士;夜班前后各2名护士。试验开始后护士排班不再像以前那样, 护士可根据患者需要和间接护理时数进行排班, 5名主管护士下再设5名助理护士;2名轮班护士则负责治疗班和主班工作;3名夜班护士轮流值班。早6:30~8:00, 晚上6:30~8:00增加1名助理护士, 这样一来, 病房数:护士约为1∶0.52, 大大地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1.2.2 分层护理工作开展中监督与管理

通过医院一些监督结构对分层护理工作进行监督, 管理。保证分层护理利于医院工作进行。

2 结果

2.1 书写记录符合程序情况

根据相关护理程序以及主管护士责任对病情评估要求, 随机抽取分层前50份病例护理记录以及分层后50份护理病例。分层后工作符合程序情况明显高于分层前。

2.2 满意度

分层后内外科8个病房患者满意度为98.2%, 比分层前满意度高出4%~5%, 同时还高于同时期没有开展分层护理工作的其他科室病房 (94.9%) 。随机对内外科病房中患者进行访问, 其中大部分患者对护士工作极其满意, 认为这群白衣天使工作认真细致, 给患者康复提供了很大帮助。

2.3 对内外科病房实施分层管理前后基护工作量进行统计

不管是哪个病房, 护士基础护理工作量都大大提高。可表明分层护理后, 基础护理量增加。

3 讨论

3.1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护理质量

试点的内外科病房病床:护士达到1∶0.52, 符合了卫生部门规定人力分配要求。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要动态调配确保护理患者的质量;还要充分考虑患者需要, 确保个性化护理;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性质, 考虑人力资源成本上追求创造最大经济效应[6]。开展分层护理工作后, 病房基础护理工作急剧增加, 与分层前有明显差异。分层前后患者满意度也有明显差异。实施分层护理后,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作息时间进行护理, 这样可以合理安排护士, 发挥不同护士潜能, 使具有不同护理职能护士得到充分利用[7,8]。

3.2 分层护理有利于早日康复且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优化

实施分层护理之后, 对护士按照学历, 资历, 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发挥资源最大化优势。护士分层管理, 利于机制形成, 可以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发挥创造性[9]。调查结果显示, 内外科自从实施分层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普遍提高, 同时薪酬以及关键时刻决策能力都显著提高。分层护理能够使护士各尽所能, 各司其职, 工作过程中有自主性以及积极性[10]。在管理护士人力资源过程中, 实施分层护理, 可建立护士队伍能及结构, 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 激发护士潜能, 增强护士责任感,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3.3 对分层护理实施管理

通过管理可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11]。通过管理降低病房陪住率, 保证患者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为保证患者疗效, 健康教育能及时有效进行[12], 主管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值班护士应及时查房[13]。护士也应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及时解决。

总之, 只有合理配置护士资源才能满足患者多方位需求, 给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明确各护士职能, 逐层管理, 使各级护士发挥最大作用, 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同时实施分层护理也可以拓展护士职业生涯空间, 确立主管护士可为专业护士发展提供良好平台[14,15]。

护理与分析 篇2

常见不良事件 : 给药差错

管道滑脱

压疮

跌倒 意外伤害

自杀

上报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伤害减至最低,护士长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至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上报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即采取措施,将伤害减至最低,必要时组织全员抢救、会诊,同时汇报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护士长6小时内填报,护理部抢救或处理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调查、核定。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较多,具体表现在核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患者输错液、发错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或只看药品名字开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二、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候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的执行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两小时,错服、漏服、多服,甚至擅自用药,有的药过敏试验未做,或及时观察结果造成重做,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三、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服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的。

四、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为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或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皮肤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等,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冷冻伤。

五、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经验,表现为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任,工作室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六、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消极倦怠心理,表现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如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护理人员疏忽而发生意外。

3、加强各种药瓶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毒麻药上锁,专用账本,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

5、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及压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通报上级,讨论整改,防止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举例(别碰我、我是一坨屎)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

护理与分析 篇3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功能制护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53-01

2010年1月以来,我国卫生部颁布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虽然我科不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但是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切实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我科实施了责任制护理与功能制护理的临床对比,实践证明责任制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2年6月间,将我科9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成两组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甲组患者45例,为责任制护理组;乙组患者45例,为功能制护理组。

1.2方法

1.2.1责任制护理:

(1)对病人实行8小时上班, 24小时负责制。每天清晨,在医生查房前整理病室和病人的床铺。使病人感到整洁、舒适,了解病人的睡眠、排泄及病情变化等情况,及时向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病人入院后,多有焦虑不安甚至有孤独感,这期间,应及时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并尽力给予满足[1]。(2)执行责任制护理即:护士分床包干制,病人从入院—住院—出院都是由一名护士负责。遵照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的原则。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护士都要尽职尽责,尊重病人,牢固树立待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如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替病人保守秘密;听取病人陈述时要认真专注;对有心理变态和爱唠叨的病人,要耐心,不流露厌烦的情绪,让病人放心[2]。

1.2.2功能制护理:按照护士的基础护理原则进行划分,根据患者护理的过程,将护理任务分散完成。通常在护理分工上具体可分为:总务护士、配药护士、巡回护士、办公护士、治疗护士等几种,形成一种流水作业形式[3]。

1.3采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症状减轻或好转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性。

2结果

经过1个月的临床护理,责任制护理组的45例病人中,34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得以减轻,总有效率为75.6%。而功能制护理组45例,17例患者状明显好转或得以减轻,总有效率为37.8%。详细数据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如今我国临床护理中大多都采用功能制护理的模式,这样的护理模式是仅仅对患者疾病进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其特点是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方便日常的管理和组织,护理人员的熟练程度大大增加,极大的节省了医院的人力资源。但不能忽略的是功能護理模式缺乏整体性思考,对患者的心态及病情不能很好的得到了解[4]。特别是当遇到医患纠纷时很难第一时间找出原因,所以功能护理的弊端日趋凸显,难以满足患者的要求。

执行责任制护理即执行一切为病人,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的原则。也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职尽责,尊重病人,牢固树立待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如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替病人保守秘密;听取病人陈述时要认真专注;对有心理变态和爱唠叨的病人,要耐心,不流露厌烦的情绪,让病人放心。责任护理进一步融洽了医患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病人和医务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出良好医疗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治疗。责任护理可以减轻和消除病人的精神负担,增强其抗病信心,有利于配合临床治疗。

笔者通过对我科90例患者进行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责任制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出适合患者自身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手段,这样可以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水平。根据临床护理过程中可以得出在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5]。这样能够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也大大提高了,自然,护士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责任制护理可以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次重大改革,此次改革不仅仅是日常工作中方法的革新,也是科学发展中取得的必然结果。责任制护理改变了以往护理工作中对于程序化、信息化、理论化的被动执行,使医护人员能够有针对性的,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并对护理效果做出正确评价,这也是今后护理事业的发展趋势所在。责任制护理大势所趋,值得推广。在开展责任制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所管病人全权负责,护士在日常查房过程中,能够对患者病症及治疗情况及时了解,并能够第一时间向医生回报患者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医患双方的相互配合。责任护理实施,可以使医患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成效,加快了患者病情的恢复,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易利纯,李凤辉,苏国兵,尹忠元,刘佳.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应用[J].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1,(11):101-102.

[2] 王艳敏. 整体护理工作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利与弊[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02):97-98.

[3] 杨沁玲. 专科医院优质示范病房开展责任制护理初探[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02) :33-34.

[4] 彭瑞琴. 角色扮演在基础护理实验中的应用[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9,(03) :257-258.

护理与分析 篇4

关键词:高危妊娠,综合护理,不良孕产

高危妊娠是妊娠期妇女因为病例因素或致病因素影响孕妇、胎儿及新生儿, 或导致难产等现象[1]。高危妊娠增加了剖宫产率、不良孕产率, 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全面性、实用性护理进行干预。为此, 于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调查了该医院100例高危妊娠妇女产前需求, 以便根据这些需求制定综合护理方案, 并通过综合护理展开对比研究综合护理对不良妊娠的影响, 为今后护理质量提高提供可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5月—2015年12月方便收集该院妇产科100例高危妊娠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 平均 (25.60±3.15) 岁;孕周 (33~41) 周, 平均 (35.6±2.44) 周;初产妇28例, 经产妇22例。对照组:50例, 平均 (26.10±3.19) 岁;孕周 (34~40) 周, 平均 (35.8±2.21) 周;初产妇27例, 经产妇23例。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上述资料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分组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两组患者产前护理需求, 内容孕妇心理状态、身体素质、高危妊娠相关知识、期望的护理内容等。发放100分问卷, 回收率为100.00%。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包括鼓励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保暖等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1) 外阴护理:每日擦拭2次外阴, 力度轻柔, 保持内裤清洁干燥;必要时进行消毒会阴垫。 (2) 心理护理:与产妇积极交流, 促使其家属配合护理, 针对患者心理特征行进心理干扰;产妇摆好体位后护士用温柔的语言进行安抚, 分散患者注意力, 缓解恐惧、紧张心理[2];播放舒缓、快乐的乐曲调节其情绪, 音量为40 d B, 2次/d, 30~60 min/次, 并轻闭双眼, 放松思维。 (3) 环境改善:定时清理病房, 保持病房洁净, 打开换气窗保持空气流通;选择明亮温暖或清爽的颜色装饰墙壁;添加家用冰箱、空调、电视等设备;不影响胎儿及孕妇变态反应情况下摆放一盆绿色小植物。 (4) 休息及锻炼:一般取左侧卧位, 对胎盘功能减退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进行肌肉放松锻炼, 教导患者循着躯体由上至下收缩各部位肌肉5~10 s, 深吸气, 使身体处于紧张状态, 再松弛30~40 s并深呼吸, 使其感受机体放松的轻松感, 训练10~10次/d[3]。 (5) 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对高危妊娠的了解, 并纠正其错误观点, 告知该病发病原因、危险因素、病机、常见并发症;介绍院内先进治疗手段和护理;告知胎儿发育情况及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避免患者夸大高危妊娠危险性, 使其正确对待治疗和护理;教会孕妇自己检测胎动, 识别异常胎动, 听胎心音。

1.3 观察指标

调查高危妊娠相关知识得分 (包括危险因素、与胎儿发育的关系、胎动监测方法、异常胎动判断、自我护理等) , 满分100分;使用心理应激指标特质性焦虑 (T-AI) [4]评分及状态性焦虑 (S-AI) [5]评分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记录不良孕产发生率及宫产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数据采用 (±s) 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使用[n (%) ]表示, 使用χ2检验。P<0.05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前护理需求

主要为胎儿发育情况、孕妇身体调护、心理安抚、高危妊娠知识学习, 与其他要求百分比形成明显差异, P<0.05。详见表1。

2.2 护理前, 观察组高危妊娠相关知识

得分为 (43.20±9.54) 分, 对照组为 (45.20±7.74) 分, (t=5.18, P=0.0000) ;护理后观察组高危妊娠相关知识得分为 (73.30±8.44) 分, 对照组为 (52.70±6.99) 分, (t=13.29, P=0.0000) 。

2.3 护理前两组S-AI及T-AI得分

护理后, 观察组S-AI及T-AI水平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2。

注:“*”与护理前比较, P均<0.05;对照组护理后比较, P均<0.05。

2.4 护理后两组妊娠结局对比

观察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 讨论

心理护理需要针对性, 以满足不同心理状态患者需求。高危妊娠孕妇主要存在疑虑心理、恐惧心理、紧张心理。孕妇得知自己有孕高症后会出现疑虑心率, 担心胎儿先天发育不正常, 以及难产风险等。恐惧、紧张是高危妊娠孕妇普遍存在的情绪, 紧张和恐惧使患者精神随时保持紧绷状态, 不利于孕妇机体调整, 无法静心待产, 这种心理通常是孕妇在对高危因素有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下产生, 越来越担心高危因素是否会突发不良后果, 例如突发性抽搐并影响胎儿[6]。针对这种心理状态, 需要使用音乐护理环节其紧张情绪, 并集合肌肉放松训练使机体达到最佳放松状态, 并一面说明院内常用的预防性护理及相关处理措施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并纠正其对妊娠高危症的错误认识, 避免夸大危险性, 甘秀英[7]等研究者使用肌肉放松训练和音乐护理使高危妊娠产妇负面情绪得到改善, 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下降至 (32.50±2.56) 分, (34.20±3.33)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保持空气流通、定时清理病房能换掉浑浊的空气, 减少细菌;通过改变病房白色主色调, 使用明亮浅色系列窗帘、桌椅, 增添绿色小植物, 能缓解病房压抑的环境, 避免病房环境引起患者心理应激反应[8]。过上述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观察组患者心理应激指标S-AI下降至 (30.23±3.87) 分, T-AI指标下降至 (30.12±4.12) 分, 与护理前观察组及护理后对照组形成明显差异, P<0.05。通过增添家用电器给患者归家的感觉, 方便起居, 从而放松心情, 安心接受治疗。

不良心理状态是因为孕妇对妊高症缺乏了解所致。该研究发现100例高危妊娠孕妇对高危妊娠知识学习的需求百分率是43.00%。因此对于这些患者不仅要加强沟通, 注意语言使用等心理护, 还应该即使补充其妊娠高危症相关知识, 健康教育后, 患者对高危妊娠疾病有正确认识, 能掌握胎动检测方法, 对胎儿发育情况更加了解, 有助于及时发现不良情况, 便于医生及时处理[9]。观察组护理后妊娠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 了解护理的必要性, 能按护士嘱咐采用适合的体位, 合理结合休息和锻炼。选取左侧卧位能避免增大的子宫压迫腹部椎前大血管, 从而改善胎盘、子宫血液循环[10]。消毒会阴垫能避免逆行感染。这些护理结合使用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观察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剖宫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综上所述, 高危妊娠孕妇主要护理需求是胎儿发育情况、孕妇身体调护、心理安抚、高危妊娠知识学习, 使用综合护理能缓解期心理不良情绪, 增加健康知识, 减少不良妊娠, 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静, 高孟翠, 亓媛媛, 等.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23 (10) :115-116.

[2]施围群.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及患者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23 (7) :1839-1841.

[3]涂红星.高危妊娠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21) :3428-3429.

[4]李金金.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5, 25 (11) :151-152.

[5]黄卫华.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身心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8) :1789-1791.

[6]崔雪珍.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对高危妊娠孕妇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9) :724, 725.

[7]甘秀英.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产妇负性情绪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745-1748.

[8]李文红, 郭皓.人性化护理在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 2015, 14 (8) :880-881.

[9]黎志云.心理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 (10) :108-109.

护理与分析 篇5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投诉原因及对应护理对策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分析我院患者输液过程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投诉原因,加强输液护理干预工作,分析对比护理干预工作前后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医患关系改变情况。结果实施输液护理干预后家属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远高于实施前的73.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输液相关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患者因输液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和投诉,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液;护理投诉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343-01

医院各大科室均存在危急重症患者,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如果不能有序安排工作会导致各大科室非常嘈杂[1]。如果输液工作安排不妥帖极易导致输错液、漏输的现象[2]。护理人员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进行输液,工作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大,输液流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近年来,我院开始实行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护理人员输液过程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护理人员输液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主要有:① 科室医护人员输液工作制度制定不全面,或者执行力不够,所设条款如同虚设;② 护理人员责任划分不科学,年资高一点的护理人员喜欢指使年轻护理人员完成输液工作,时间长了之后会加深彼此之间的矛盾,大大影响年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级护理人员的在岗再教育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护士,没有把输液工作中的风险意识灌注在她们的心中,导致她们安全意识及防止意外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这样一来会大大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危险性;③ 外科住院患者常是因为外伤或者危重疾病住院,上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意识障碍的问题,在输错液或者不能及时换药时不能够及时呼唤护理人员,如果护理人员看护或者安置不恰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和危险;⑤ 危重病人,病情瞬息万变,输液工作必须一丝不苟的完成,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到位,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偏差。

1.2 病房输液工作风险因素原因分析 一方面是因为新进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在护理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神外输液工作行为准则;另一方面神外护理工作压力较大,护理人员精神过于紧绷,工作效率不高,所以容易出现换错药患者换药不及时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及专业知识更新却越来越快,护理人员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护理人员如果不学习新知识且不能注重业务技能操作锻炼,就会出现换错药,违反输液正常操作流程,导致与管床医生配合不默契,对一些急危重症、中等以上患者表现出慌乱无措,不能顺利完成相关护理工作的需要,不仅仅会严重影响患者临床疗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及家属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得医患关系之间更为不信任。最重要的是,由于医院护理工作繁忙,护理人员常年短缺,经验丰富护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初入门护理人员自身水平还不成熟就安排到正常工作排班中,连续突发情况处理时处置不当而加重患者病情,不仅造成初到护理人员水平得不到提高,并且因为连轴转的工作模式使得工作效率越发降低。

1.3 护理干预措施 输液前告知患者关于输液的注意事项,解答患者者关于输液的治疗意义,及时解答患者者疑问。积极了解其一般情况,交流过程中保持亲切的态度。若是患者发现身体存在健康问题者,让患者者有心理准备,指导其向专科医生咨询,并且举同类隐患体检者治愈成功的案例以安抚体检者情绪;第一时间让患者者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避免患者因为不信任护理人员水平而拒绝多次输液的可能,发现未一次输液成功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时,可请资历丰富护理人员帮助输液。其次,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输液技术及按压时间、角度等环节,尽量保证一次输液成功并且防止皮下血肿形成。

1.4 各科室患者出院或者治疗终结前进行输液相关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对比输液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2.1 输液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对医院输液工作质量满意度对比 实施输液护理干预后家属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远高于实施前的73.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体会

医院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输液完成的,输液护理相关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输液相关护理工作以常规护理为主,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输液前告知患者家属输液相关内容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不会就输液工作形成严谨有效的工作流程,有时会因医患之间不信任而导致患者因为输液问题发生纠纷,或者是投诉。采用对应性护理干预措施是针对患者输液前对相关知识的缺乏、对疼痛的害怕及对护理人员输液水平不信任而采取的对应性措施[3]。在心理层面减轻患者的不信任感,从而能够积极健康面对自身疾患,在治疗时不出现因抗拒治疗而带来负面影响,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候不会排斥,心理会达到一个舒适和信任的状态,为输液的顺利进行创造了一个好前途,从而有效减少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减少重复输液和投诉的出现,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4-5]。在本研究中,实施输液护理干预后家属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远高于实施前的73.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输液相关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有效减少患者因输液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和投诉,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 篇6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防范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17-01

臨床护理风险事件是指在医院内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工作服务当中,所有潜在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统称为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一般来说,实际临床过程中产生护理风险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直接造成护理风险事件和间接造成临床护理风险事件。[1]护理人员同患者的联系最多,所以临床中经常发生的风险事件以护理风险事件最多。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和防范力度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临床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本文将选取10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当做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从而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选取在2014年02月到2015年02月入住我院各医科部门进行治疗的并且出现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100例当做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组织特定的专家和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表,对这些临床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1.2 方法

将这100例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填写的评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总结出其中的护理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相应的解决和防范措施。

1.3 统计分析的标准

医院的工作人员要根据本医院内部的权威组织和权威人员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界定的概念,来明确的划分临床护理风险所述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临床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护理工作人员出错、护理工作人员职责与纪律不明确以及其他的突发意外事故等。

1.4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

一般来说,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发生在医院下列科室:外科部门、内科部门以及妇产科部门等,这些科室的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乎高达65%。其次就是妇科部门、儿童卫生科室以及急救急诊部门等。并且临床护理风险的性质有80%以上是直接风险事件。就这种情况,相关人员应当积极研究其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6.O软件实施统计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并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2]

2 结果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和防范工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诊治效率。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步骤主要是风险的辨别、判断以及处理,尤其是后期的防范措施。[3]在医院内部各科室里面都避免不了会出现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重点分析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其进行风险防范工作,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控制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造成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不透彻,在观察病人情况方面不清晰,在进行药物注射或者药物分配方面不专业,亦或者是在静脉注射过程中留置针处理不得当等,这些因素都会致使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所以护理工作人员是引起护理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应当加以重视。

3 讨论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和防范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药物配置事件、抽血事件以及其他事件上,同时也要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相关培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对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我们医院内部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逐渐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在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要选用合理有效的对策尽可能的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损害程度。医院内部与患者接触最为直接的人员是护理工作人员,因此应当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力和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不仅如此,还应当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风险应对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让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进行防范。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以及对策探讨就成为关键性问题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尽可以减少和消除风险的发生。[4]

参考文献:

[1] 陈殷钰,符杏清,毛慧萍.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10) :10-12;

[2] 黄仁建,吴晓球,周建伟. 岳阳市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02) :22-24;

[3] 郭晓菊,刘海容,王芳英,范泽云. 临床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14) :110-112;

护理与分析 篇7

1 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应用的分组对比实验

分组对比实验是最直观有效的, 通过对比来得出结论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真实性等特点。为详细准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内科护理的效果, 特将近3年收治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 随机将其分A、B两组, 在A组实施优质护理, B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病人所反映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 A组的总体满意率明显大于B组。可见, 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更具护理效果, 使病人更愿意接受。

1.1 实验的分组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内科患者80例, 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 其中A组40例, 男25例, 女15例;年龄10~80岁。B组40例, 男20例, 女20例;年龄11~79岁。A、B两组的一般资料经过对比后, 其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案:

B组实施常规护理法;A组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实施优质护理。这样可以将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明显对比。以便做出更好总结。从巡视病房、换药、常规检查、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着手, 统计不同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1.3 具体方法:

1.3.1 贯彻执行基础护理:

护士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基础护理。患者外出检查, 护士应该陪同在一旁, 供给患者全程没有缝隙的护理。

1.3.2 护士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

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绪, 并且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展个性化宣教, 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

1.3.3 进行健康教育:

护士需要详细给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各种事项, 还应该告诉患者药物正确的摆放地点:温湿度适宜, 防潮避湿。

1.3.4 更改服务观念:

护士需要将服务观念从过去的被动改为主动, 并且密切留意患者的变化与主动询问患者感受, 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患者提出的要求, 积极协助患者处理各种困难。

1.3.5 人文关怀护理:

护士定期巡视病房, 同时详细告诉患者每天均需要开展的治疗, 治疗目的和效果。护士需要按照患者实际病情, 合理更改饮食结构, 并且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温湿度适宜。

1.3.6 心理护理:

少数患者因为承受来自治疗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压力, 非常容易产生抑郁与苦闷等消极情绪, 并且直接可以影响到治疗效果, 使其呈现降低的趋势, 所以, 护士需要积极和患者沟通, 多与患者谈话, 不断安慰患者, 告诉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 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痊愈。如果患者心理不平衡过于严重, 医护人员应该对其开展心理治疗。

1.3.7 应用奖励制度, 严格控制护理质量:

医院应该贯彻执行三级考核制度, 合理调整护理管理内容, 把护理流程和项目增加到护理内容当中。

1.4 实验结果。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 A组中, 非常满意30例, 满意9例, 不满意1例, 其总体满意率97.5%。B组中, 非常满意10例, 满意19例, 不满意11例, 其总体满意率72.5%。经对比, 其总体满意率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另外, 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影响血液循环, 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发红、有潜在压疮的现象, 在A组40例患者中, 仅有1例患者产生;而B组中, 有8例患者产生, 经对比, 其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实验的整体分析及讨论

按照以患者为主, 为患者考虑, 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护理的方法来进行工作, 使得试验有了很好的结果。这次试验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将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 而是为了能够借用试验结果说明, 优质护理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保证护理的质量、帮助病人早日康复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从试验设计方案, 到试验中运用的具体护理方法, 以及对试验结果的统计, 都可以看出进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需要做的明显增多, 对病人的关心照顾更加主动全面。

2.1 分析

实验采用分组对比实验的方法, 耗时3年进行实验, 得到的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性较高。实验方案合理, 具体方法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相比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指出了护理的重点, 考虑到了进行护理服务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实验结果的调查统计很全面。实施优质护理都的效果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医院对护士规范管理, 控制护理质量等方法使护理人员能够从心出发, 端正护理态度, 主动关心病人, 保持良好沟通, 才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使得医院的服务护理水平得到提升。

2.2 讨论

医院开展优质护理, 在增加整个医院质量的基础上, 还可以给医疗卫生安全提供保障。内科患者大多数为老年患者, 发病率高的疾病为慢性疾病, 所以开展优质护理很有必要。通过优质护理, 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得以加强, 同时还可以提高护士的社会感与责任感, 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由上可知, 开展优质护理对于内科患者来说作用很大, 不仅可以保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同时还能够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从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为医院树立一个好形象。

3 结论

医护人员的良好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在当今社会是必不可少的, 关系到医院的护理水平。经济水平提高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使得人们在生病需要入院治疗时既关心临床疗效又关心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护理服务水平是除医院医疗实力外, 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形象口碑的一个因素, 所以非常重要。这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总结意义, 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了将优质护理应用在内科护理中的可行性, 并且得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护理方法, 可以在以人为本增加人性化服务效果的同时, 充分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 为患者康复提供更大的帮助。国内各医院应该因此注意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修养, 规范管理护理过程, 推广优质护理, 从而使医院在未来有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敏, 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 2011, 23 (3) :289-290.

护理与分析 篇8

关键词: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对策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230例为观察对象, 分析所有产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并总结相关的护理防范对策,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产妇共230例, 年龄22~37 (28.95±6.54) 岁, 其中顺产产妇164例, 出现妊娠合并症32例,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34例。将产妇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 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 包括观察并监测孕妇产兆、胎心、胎动及血压, 每日两次, 遵医嘱指导孕妇饮食、卧位和休息, 给予产妇关心和体贴, 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1]。

1.2.2优质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给予产妇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控制好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 告知其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让产妇做好心理准备[2]。产后密切观察产妇的产后情况及生命体征, 做好护理观察记录, 尤其注意有无阴道流血, 给予产妇及时补充水分, 产后2~4h鼓励产妇自行下床排尿, 24h后鼓励其下床活动, 指导其进行产后保健操, 促进身体恢复。给予产妇良好的饮食护理, 严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多食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事物, 多食水果、蔬菜, 若产妇在3d内无大便则应遵医嘱予以缓泻剂[3]。

1.3观察指标观察2组产妇在护理过程中的差错, 总结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差错情况产妇的护理差错出现50例,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差错发生率为1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不安全因素产妇的护理差错出现50例, 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是产科护理最主要的一项不安全因素, 占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的44.0%, 其次是管理因素, 占26.0%, 除此之外, 医院设备与环境、产妇及其家属和其他因素也均是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见表2。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医院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全过程中, 在法律以及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 患者未发生心理、机体结构或是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是死亡[4]。提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做好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减少护患纠纷, 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5]。产科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因其直接关系到孕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并且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引起的医疗纠纷事故占所有医疗纠纷案的比重高达41%[6]。因此, 医院须对产科护理予以高度重视, 并加强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研究, 查找并排除产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措施, 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6]。

产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主要的一个课题, 在产科护理过程中,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产生严重后果, 导致产妇出现高危妊娠或是难产等不良后果, 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7]。对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研究和分析, 是临床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在产科护理中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措施, 排除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可见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减少产科护理中差错事件发生率。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医院设备及环境因素、产妇及其家属因素和其他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 医院需要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整体质量, 确保保护性护医疗护理工作的执行;加强对产房及病区设备和环境的监管, 保护医疗设备和其他设施, 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与清洁;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 排除产妇产前存在的心理障碍;不断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包括助产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增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8]。从这些方面做起, 相信能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 提高产科护理工作的质量, 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为产妇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小梅, 吴莹珠, 汪荣姬, 等.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J].河北医学, 2012, 22 (5) :686-688.

[2]武军芳, 王利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14 (4) :823.

[3]杨凡.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63 (13) :114-115.

[4]李斌.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与防范对策探究[J].中外医疗, 2014, 15 (4) :150-151.

[5]叶丽芬.分析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吉林医学, 2013, 41 (26) :5500-5501.

[6]牛亚卫, 张艳蕊, 许丹丹.20例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规范急救流程[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5, 22 (10) :84-85.

[7]罗翠珍, 王利民, 林珏瑛.349例高危孕产妇转诊病种及母儿结局分析[J].广西医学, 2015, 17 (4) :563-565.

急诊护理隐患分析与应对措施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诊科护士19 名, 年龄22 岁~ 55 岁;学历:本科1 名;大专10 名, 中专8 名。选取2014 年1 月~12 月收住的4091 例病人, 其中2014 年1 月~2014 年6 月未实施有效防范措施前1748 例为实施前组, 2014 年7 月~2014 年12 月实施有效防范措施后2343 例为实施后组。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1.2 结果根据护理部每月对我科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情况, 实施后组护理质量为99.94 分, 患者满意度为99.23%, 高于实施前组的护理质量 ( 91.02 分) 及患者满意度 ( 90.08%) ;实施后组患者投诉及护理差错仅有1 次, 明显低于实施前组 ( 8 次) 。 结果表明:实施后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2 隐患分析

2.1 病人因素随着社会进步, 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明显增强, 但对医疗护理的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缺乏了解, 一旦病情发生意外变化, 家属无法理解, 往往迁怒于护理人员, 引发纠纷[1]。

2.2 社会因素医疗费用的增加, 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及对医疗纠纷的片面报导, 致使部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产生危机, 故意制造纠纷。

2.3 护士因素

2.3.1 缺乏沟通技巧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是建立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 由于护士忙于紧张的日常工作, 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简单应付, 回答问题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沟通不良, 由此发生护患纠纷。

2.3.2 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护士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 三查八对不严格, 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安全防护不周到, 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 护理记录不及时, 护理行为不规范等引发护理缺陷或纠纷。

2.3.3 业务技术不过硬急诊护士趋于年轻化, 护理技能不熟练, 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 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差, 常机械执行口头医嘱, 缺乏思考, 对有疑问的医嘱不能及时问清。

2.3.4 转运病人风险认识不充分虽然院内转运时间不长 ( 10~20 min) , 但由于条件限制, 未对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未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易致患者发生轻微甚至严重并发症。

3 应对措施

3.1 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利用晨会、业务学习等机会,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意识, 善于发现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及时对本科和其他医院、科室相关安全信息进行共享和讨论, 组织护士对护理纠纷的个案进行分析, 使护士及时了解风险管理的最新动态。 坚决杜绝急诊不急现象, 满足患者要求。

3.2 重视护患沟通, 优化服务重视急诊护士沟通技巧的培训教育, 学习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 互相交流经验, 要善于和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患者进行语言情感交流。 在沟通过程中注意患者及家属感受, 采取耐心负责的态度, 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 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让患者及家属在最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和接受[2], 及时告知所用的治疗费用, 以免引起误会而造成纠纷。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负性情绪及过激言行要给予谅解, 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并提供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

3.3 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急救技能选派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承担科内教育任务, 做好年青护士的传、帮、带工作, 结合急诊护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并要求过关。 科内每月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 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 组织模拟抢救配合演练, 掌握各种急救仪器操作方法。 安排入科1~2 年护士到ICU轮转学习, 培养护士具有护理急、危、重患者高效率的工作能力, 以适应急救时快速、高效的需要。

3.4 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实施

3.4.1 发挥三级质控体系作用, 每月分析护理过程和环节质量并进行评价, 持续改进。

3.4.2 科室制定有效的奖罚条例, 对由于责任心不强而导致工作不到位或引起纠纷者, 要严肃批评教育, 同时按照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方案进行考核。

3.4.3 狠抓易发生差错的高危环节, 抓好关键人物———低年资护士, 应急能力欠缺的护士;抓好关键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抓好关键时段———节假日、双休日、中午班、中夜班、交接班、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3.4.4 护士长跟班了解班次运行是否正常, 护士接诊、 转运流程是否存在不足, 同时检查急救技术操作, 进行指导并及时整改, 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内学习、讨论, 进行护理流程再造[3]。

3.4.5 加强物品点交, 所有抢救仪器和物品、药品每班清点, 专人负责, 使用后及时补充完善, 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使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4.6 及时准确记录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所有抢救措施, 包括医嘱的执行情况, 采取的救护措施等, 严禁各种记录的遗漏、涂改现象。

3.5 保障转运安全在接收和转运急、 危、 重患者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 并作出及时、准确、有效、安全的处理。 根据病情指派护士护送患者进行检查和办理住院等。 护送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处理紧急情况, 建立危重患者转运登记本, 以保证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专科均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4 小结

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隐患防范, 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加强技能培训, 规范护理行为。 控制环节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 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继萍.急诊护理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3) :1287-1287.

[2]朱福君.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大家健康, 2013, 3 (7) :138-139.

护理不良事件现状分析与对策 篇10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护理不良事件指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希望发生或未预计到的意外事件,能直接或间接增加患者的负担和痛苦,增加纠纷隐患,影响护理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发生的86例护理不良事件,查找护理工作管理系统中的隐患和不足,预防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资料与方法

2014年全院上报护理不良事件86例,其中主动上报68例,分别来自我院38个病区;被动上报14例,分别为护理部在病区质量检查中发现;其他情况4例。

结果

将86例护理不良事件按分类构成、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工作年限及发生时间段构成进行分析。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均为临床护理工作常见类型,发生率前两位分别是用药错误和药物外渗。相关护士工作年限分布是1~3年66.28%,3~5年24.42%,说明年轻护士是护理不良事件高发人群。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分别是夜班、中午和治疗高峰,提示工作量相对大的特殊时段要弹性排班,加强监管[1]。见表1和表2。

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如下。

管理因素:①部分护理工作没有及时制订和完善工作流程,以致护士工作随意性大,安全隐患增加。如婴儿烫伤与无沐浴流程有关,用药错误与医嘱查对不合理有关。②病区护士长日常事务多,没把护理安全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缺少事前控制,环节管理不到位。个别新任护士长知识结构不合理,专科知识、管理经验欠缺。③病区护士长对轮转护士、新上岗人员及年轻护士的培训、考核落实不到位,缺乏监管。④人力配置不合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排班模式,在特殊时段护理人力无增加,没有依照分层使用护士要求根据护士层次及能力使用护士,病区护理人员配置不达标。

人员因素:①本资料显示护理不良事件相关护理人员工作年限1~3年66.28%,3~5年24.42%,工作年限1~5年的护士比例90.70%。年轻护士基础知识不牢固,专科知识缺乏,护理技能不熟练,缺少临床经验,工作能力不够,对患者评估不足,与患者沟通无技巧,对不良事件的发生缺乏预见性,造成护理安全隐患[2]。本文6例非预见性压疮,3例导管滑脱、烫伤、外伤等不良事件均与护士评估能力不足有关。②个别年轻护士对护理工作高风险的性质认识不清,安全防范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存在侥幸心理,核心制度不认真执行,巡视不及时,观察不仔细。

环境因素:病区加床多,干扰多,护士工作量大,对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执行有偏差,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设施因素:①病区设施设置不合理,无专人管理,有安全隐患。本研究1例患者外伤事件与此项有关。②压疮高危患者的床垫不平整,增加了有害因素。

改进措施:①制定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并在适当位置放置,便于执行。②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执业的安全意识及法制观念,护理部和病区要经常组织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案例分析,学习各种法律法规。③加强对新护士长的带教和指导工作,定期考核工作质量。④根据护士层级和能力分层使用,合理排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工作质量。⑤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加强专科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训及对患者沟通技巧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评估和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因沟通不良或评估不足引起的不良事件。⑥护理部每月对病区护理安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护理操作规范和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定期向全院匿名公布不良事件的种类和数量,引起全院护理人员重视,做到监管落实的三不放过:落实不清的不放过,认识不到位不放过,奖罚不到位不放过。⑦对环境因素和设施因素引起的不良事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反馈,不断改进工作。

参考文献

[1]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7.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 篇11

【关键词】护理;风险;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19-02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提升医疗的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护理工作量和难度不断增加,随着这种工作量和难度的增加,护理人员在高强度、高压力之下,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风险。容易出现护理事故,尤其是在患者数量较多的科室,另外还有像儿科这种患者不能有效表达自己感受的科室护理工作都是容易出现护理事故。本研究针对某医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之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探索这些护理事件出现的根本原因,同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实现高风险护理事件的规避。

二、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某医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1月之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20例,这些护理风险事件都是主要涉及到护理工作出现的偏差,具体来说就是一些发药错误,医嘱实施出现偏差等事件。患者投诉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涉及到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投诉,投诉的主要问题就是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责任感等问题。意外,这种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一些精神科患者的轻身事件,护理人员制止不及时,还有就是患者出现的一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

(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资料查阅法,调阅当时的病例,询问相关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本研究对20例进行有效梳理,将其分类成不同的护理风险事件,利用spss软件,数据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本研究针对这20例护理风险事件梳理,得出以下数据:首先,护理工作的偏差问题5例,占到25%,患者投诉问题14例,占到70%,意外事件1例,占到5%。其次,这些护理风险在各个科室分布情况为,儿科12例,占到60%,急诊8例,占到40%。再次,出现护理风险的护理人员的年龄分布,参加工作3年之内的15例,占到75%,参加工作3年至5年的4例,占到20%,参加工作5年以上的1例,占到5%。

四、讨论

(一)原因分析

首先,护理人员数量与工作量不成比例。由于现代医院的护理工作相对比较辛苦,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医疗的需要不断增加,现代人都更愿意到医院接受正规的医疗救助。这种护理人员数量和工作量之间严重不成比例实现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客观原因,同时这种护理工作的风险使得一部分年轻人也对其产生的畏惧,不愿从事这项工作。

其次,管理制度存在一定设计和执行的问题。医院的工作从早晨上班开始,护士就有干不完的工作,没有时间休息,很多时候还要值夜班,这种高强度的护理工作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设计作为保障,这一点很多医院都可以做到,早例会制度、护理操作的具体流程等每一个医院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也就是由于工作量较大,工作负荷相对较大,更多的护理人员在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将出现一些执行的松懈和问题。

最后,现代护理人员的基本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很多客观的原因,现代从事护理工作的年轻人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多数的护理人员的学历主要还是以中专、高职为主,本科的护理人员相对较少,现代高校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逐步在本科阶段开设高护专业,他们在学校学习和实践的医疗素养不是很足,尤其是年轻护理人员没有更多的经验来处理一些高风险的护理工作。所以当他们遇到这些的问题之后,将出现一种措手不及的情况。

(二)规避护理风险的措施

首先,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实现护理人员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树立白衣天使的社会形象,这样可以有效实现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热爱,随着现代现役军人的工资待遇,退役之后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还有在很多公共场所有优先权等,这些社会地位的提升使得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想实现护理人员对于自己工作的热爱,就需要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待遇,实现社会对于他们的认同,最美护理人员的评比等活动可以有效树立他们从事自己职业的热情。

其次,护理制度的管理实现精细化。提升管理制度执行的力度,保障墙上的制度有效执行在护理工作之中,护理操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不进行非标准化的护理操作。同时需要进一步严格护理的管理措施,实行护理工作每月例会制度,对于一个月中出现的一些护理工作问题进行有效梳理,提出整改意见,同时督查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整改,对于相关责任人该处理的要处理,该表彰的要表彰。

最后,加大护理人员的业务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医德是一个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患者具有基本的耐心和责任感,是一个护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医德底线,同时业务素养也是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加以培养提升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基础,提升专业技能是要求,抽派年纪骨干护理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实现医德和技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文英,李柳英,等.麻醉恢复室的护理风险管理及对策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医改新政下护理改革之路”系列研讨会(六)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暨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2010,10:153-154.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与对策 篇12

1 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 内因

目前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内因主要是护士自身的问题[2]。作为护理行为的实施者, 护士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护理质量。但是很多护士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包括法律、安全意识的淡薄、业务水平不高以及护理管理工作的不健全等, 为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1.1.1 护士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的缺乏

部分护士在学校学习时就只注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忽略了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学习, 进入工作岗位以后, 由于十分辛苦, 经常会产生厌烦情绪, 导致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表现在很多方面, 主要包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操作, 如进行加药等操作时不带口罩或加药不彻底等;护理记录不规范、不详细, 对病人的病情只做简单记录, 常忽略饮食、情绪、心理、睡眠等能间接反映病人状况的一些方面;不按时巡房和询问病人情况, 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加重、恶化;有些甚至在上班时间聊天、吃东西等。上述行为明显降低了护理效果, 很容易造成护理安全事故。护士法律意识的缺乏也会产生严重后果[3]。很多护士不懂法律, 既会造成护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同样也不利于护士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有些护士不顾病人想法随意暴露病人身体, 有时私下还谈论有关病人的一些隐私, 这对病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犯。由于护理行为大多数的参与者只有护士和病人两人, 缺乏第三方证人, 一些客观证据, 如签字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些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没有及时签字或保存其他证据, 从而产生护患纠纷。

1.1.2 护士的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 很多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从而对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设备, 护士不仅要会简单操作, 而且还需要弄懂其中的部分原理才能全面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但是由于护士的护理工作任务繁重, 日夜倒班, 加之多数医院护士配备不足, 护士的工作量更是成倍增长, 没有额外时间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因此在一些时候不能单独完成复杂操作, 容易贻误治疗时机甚至出现错误。此外, 护士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学校学习过程中主要培养了专业护理知识技能, 缺乏人文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与病人沟通时容易出现问题, 无法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影响护理质量;严重时可能因为语言不当、解释不清等使病人产生误解和不满, 造成护患纠纷。

1.1.3 护理管理工作存在问题

现阶段, 一些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仍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病人对护理的需求逐渐增多, 但是护士工作任务繁重, 无法一一满足病人, 使得病人感觉服务没有到位, 造成安全隐患。而这些服务指标无法由现有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衡量。目前多数医院对护士进行考察评估都是运用传统的“硬指标”, 无法全面体现护士工作质量, 如对病人病情的关切程度、是否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等。此外, 护理管理人员不重视对在职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使得护士对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预见性差, 经常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补救。

1.2 外因

1.2.1 病人的一些不当行为

病人是护理行为的服务对象, 也是护理活动一个重要参与组成部分。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需要护患双方的互相支持、配合和理解。但在治疗护理过程中, 一些病人由于种种原因, 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 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病人具有急于康复的心理以及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是又缺乏对自身疾病以及身心状况的清楚认识。还有部分病人不遵守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私自下床活动或者甚至出院发生意外。此外, 病人的一些心理活动也不容忽视。很多病人由于病情较为严重, 住院后情绪低落, 整日胡思乱想, 不积极配合治疗, 有时甚至对护士出现抵触行为。这类病人很有可能因为心理失衡而发生意外, 出现安全事故。

1.2.2 医院条件不佳

部分医院的环境卫生水平和设备设施等条件比较落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的配置布局等方面的不恰当都潜在着护理安全隐患。如安全逃生通道、灭火器等一些防止自然、人为灾害的应急设施的短缺, 医用危险品的管理不严, 地面过滑、台阶高度、分布不规律等都会造成意外的发生。卫生条件不佳同样会产生护理安全隐患, 如医院食堂卫生不达标, 造成食物感染等, 会使病人出现食物中毒。一些医院没有建立专门严格的消毒隔离区, 使得医院内部互相交叉感染。护理设备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如果医院缺乏先进的护理设备, 用一些性能较差的来代替, 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于一些急救设备, 没有做到日常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时出现故障, 影响护理技术的充分发挥, 造成护理安全隐患。

1.2.3 具体科室、特殊人群的差异

针对患有不同病症的病人进行护理时, 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他们的病情发展和心理思想活动均不相同。因此如果不区别对待, 安全隐患将会增多。如对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很多家属都要求对病人保密, 担心病人知道实情会精神不振、放弃治疗等。但一些护士在工作时马虎大意, 让病人看到护理记录上的相关诊断情况, 或者被病人听到护士之间有关病人病情的谈话,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严重时会引起护患纠纷。

此外, 对于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也要格外重视。除了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摔倒、烫伤等事故, 一些专科治疗也会产生特殊风险。如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老年人, 很多治疗手段前后需要禁食, 如果护士在检查时没有提醒或者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很可能会引起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2 对策

2.1 增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培养

护理管理者要积极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提高护士对护理行为的法律认识, 增强护士的安全意识, 要让护士认识到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定期组织法律工作者或者资深护理工作者以讲座、座谈等形式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使得每位护理工作者心中牢牢树立法律观念, 在保护病人合法利益的同时, 也能有意识地维护自身权益, 减少纠纷和安全事故。其次, 还应重视对护理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培养, 要让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思想上对工作要给予绝对的重视, 这样才能发现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护士如果从内心深处关心病人, 不论是否有人监督, 都会及时询问和了解病人状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2.2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

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护士的专业技能操作的提高, 要经常组织基层护士进行业务培训, 使她们接触医疗护理新技术、新仪器, 全面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操作。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 进一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 学习如何分析发生危险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办法。有条件可以派出一些业务骨干, 去其他医疗机构交流学习经验和技术。护士护理水平的提高, 可以减少技术上的失误, 减少安全隐患。此外, 护士也应该注重学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有利于与病人进行沟通,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这样可以辅助护理行为, 提升护理效果, 并且可以减少病人由于心理原因而发生的意外。

2.3 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护理管理首先要完善和健全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5]。确立了明确的安全管理标准, 加强安全教育, 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所有护理工作者都按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定期进行安全隐患评估。加强护士收集证据的能力, 出现问题后有据可依, 为后面的改善和提高提供了参照。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目前护士的工作任务普遍十分繁重, 涉及照顾病人的方方面面,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 进行合理配备, 势必造成护士工作质量下降或者产生厌烦情绪, 引发安全问题。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 进行人员配置;根据病人数量进行动态排班。这样既可以满足病人的要求, 也可以让护士拥有足够的休息调整时间, 提高工作时的效率, 提升护理质量。

3 小结

现在各行各业都把安全看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这一点在医院中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医院中的安全就是病人生命、健康的保障。作为衡量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护理安全不容忽视, 应该引起护理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重视。每名护理从业人员都应该通过对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进行分析, 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

摘要:从内因、外因方面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重点是增强护士的法律安全意识、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加强护理管理等。

关键词: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王红.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2, 10 (1B) :154-155.

[2]夏引芳.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0, 24 (增刊1) :112-114.

[3]杨伟琴.常见护理安全隐患探讨与干预[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2) :217-218.

[4]王佩瑶.护理安全管理隐患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2C) :533-534.

上一篇:物流运输配送下一篇:化疗药物配置安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