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分析(精选12篇)
护理分析 篇1
随着近年来对护理工作高度重视, 患者需求增加,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因此, 分层护理工作应运而生, 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可以通过法律, 法规规范引导使得护理工作逐步专业化、规划化。自从我国开展分层护理之后, 相关机制逐步完善, 日趋完美。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以及如何科学管理, 关系到医院工作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护理工作质量[1,2,3,4,5]。下面介绍一些分层护理工作相关情况:分层理论, 护理人员分层工作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先对外科5个病房实施预实验, 在确立分层护理模式之后, 又对内科、外科等8个病房共计120名护士, 其中主管护士30名, 助理护士10名, 轮班护士80名。
1.2 方法
观察指标: (1) 分层护理前后病房工作量比较; (2) 把主管护士是否运用相关护理程序进行评估, 患者看做质量评估资料; (3) 普通病房护士和试点病房护士工作进行评估得分从而进行比较; (4)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是否满意护士工作进行打分。
1.2.1 分层护理模式下, 病房人力资源配置
试验开展前试点病房床位:护士约为1∶0.35, 护士上班实施三班制:白班9~12名护士为主班护士, 主管护士, 护理班护士以及治疗班护士;夜班前后各2名护士。试验开始后护士排班不再像以前那样, 护士可根据患者需要和间接护理时数进行排班, 5名主管护士下再设5名助理护士;2名轮班护士则负责治疗班和主班工作;3名夜班护士轮流值班。早6:30~8:00, 晚上6:30~8:00增加1名助理护士, 这样一来, 病房数:护士约为1∶0.52, 大大地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1.2.2 分层护理工作开展中监督与管理
通过医院一些监督结构对分层护理工作进行监督, 管理。保证分层护理利于医院工作进行。
2 结果
2.1 书写记录符合程序情况
根据相关护理程序以及主管护士责任对病情评估要求, 随机抽取分层前50份病例护理记录以及分层后50份护理病例。分层后工作符合程序情况明显高于分层前。
2.2 满意度
分层后内外科8个病房患者满意度为98.2%, 比分层前满意度高出4%~5%, 同时还高于同时期没有开展分层护理工作的其他科室病房 (94.9%) 。随机对内外科病房中患者进行访问, 其中大部分患者对护士工作极其满意, 认为这群白衣天使工作认真细致, 给患者康复提供了很大帮助。
2.3 对内外科病房实施分层管理前后基护工作量进行统计
不管是哪个病房, 护士基础护理工作量都大大提高。可表明分层护理后, 基础护理量增加。
3 讨论
3.1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护理质量
试点的内外科病房病床:护士达到1∶0.52, 符合了卫生部门规定人力分配要求。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不仅要动态调配确保护理患者的质量;还要充分考虑患者需要, 确保个性化护理;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性质, 考虑人力资源成本上追求创造最大经济效应[6]。开展分层护理工作后, 病房基础护理工作急剧增加, 与分层前有明显差异。分层前后患者满意度也有明显差异。实施分层护理后,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作息时间进行护理, 这样可以合理安排护士, 发挥不同护士潜能, 使具有不同护理职能护士得到充分利用[7,8]。
3.2 分层护理有利于早日康复且发挥护理人力资源最大限度优化
实施分层护理之后, 对护士按照学历, 资历, 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发挥资源最大化优势。护士分层管理, 利于机制形成, 可以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发挥创造性[9]。调查结果显示, 内外科自从实施分层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普遍提高, 同时薪酬以及关键时刻决策能力都显著提高。分层护理能够使护士各尽所能, 各司其职, 工作过程中有自主性以及积极性[10]。在管理护士人力资源过程中, 实施分层护理, 可建立护士队伍能及结构, 调动广大护士积极性, 激发护士潜能, 增强护士责任感,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3.3 对分层护理实施管理
通过管理可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11]。通过管理降低病房陪住率, 保证患者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为保证患者疗效, 健康教育能及时有效进行[12], 主管护士应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值班护士应及时查房[13]。护士也应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提高生活质量。一旦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及时解决。
总之, 只有合理配置护士资源才能满足患者多方位需求, 给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明确各护士职能, 逐层管理, 使各级护士发挥最大作用, 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同时实施分层护理也可以拓展护士职业生涯空间, 确立主管护士可为专业护士发展提供良好平台[14,15]。
护理分析 篇2
时间:1月31日
地点:科室大会议室
主持:唐湘兰
参加人员:全科护士
分析主题:手术室护理文书书写不及时、全面、准确。记录:(参会人员讨论内容)
一、发现问题:
1、查安全核查表,护理记录单记录不全面。
2、手术间卫生打扫不够全面,有死角。
3、手术间有玩手机现象。
4、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清楚。
二、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对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手术护理记录单和物品清点单是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没有认识到手术中护理文件是医疗纠纷取证中的重要证据,同时也是反映手术护理质量的优劣及手术护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使记录出现错记、漏记现象,或认识到重要性,但工作不仔细,缺乏敬业精神和慎独态度,出现书写不规范、涂改等。
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执行制度、规定不够认真。对于护理记录中出现的缺陷问题,一方面是护士对手术护理文件填写内容及要求掌握不够准确,造成内容书写不及时、不真实,另一方面也说明护士在正确运用护理程序上存在着缺陷与误区。
3、护理人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薄弱。在手术患者多、护理工作量增加、护理工作紧张繁忙、时间性较强及临时处置增多、连台手术多等原因时容易出错;绝大部分发生在年轻护士身上,对护理书写抱有随心所欲的态度,还常常以工作繁忙为由,对书写中的缺陷未予及时纠正。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无记录便无护理行为,这将使书写当事人丧失了自我保护依据。
4、护理书写质控体系不完善。质控方法欠妥,在质控时发现错、漏处未能及时修正。
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护士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证据意识教育。要充分认识护理记录的重要性,使其自觉、认真、准确书写手术护理文件,并养成出手术间前自已反复检查的习惯。利用晨会和科会时间,讨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缺陷中所潜在的医患纠纷实例,做到警钟长鸣。同时进行书写技巧、术中观察要点、特殊病情记录等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业务素质及书写能力。
2、强化责任,规范手术室护理文件的书写。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各项护理文件书写标准,以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模式为样本。要求护士书写时必须做到如实记录,文字工整,字迹清楚,表达准确,不得涂改,避免遗漏和偏差,尤其是关键内容和时间要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
3、合理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班次。根据手术需求实施工作时间弹性管理,实行手术间责任制,减少手术间护士的更换频率,提高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护士书写手术护理文件的时间。
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儿科护理;纠纷原因;护理干预;措施探讨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医疗科学技术也随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疗事业这类行业的风险比较高,对于医疗单位来说,儿科护理所承担的风险最大,因为,与成年人患者相比较,儿童患者更具有特殊性,比如其身体机能比较弱、语言不能够表达清晰以及检查的过程也比较困难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和护理方面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无论在进行医疗护理时,出现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相关的纠纷,在临床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产生不满意情绪,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尤其在对幼儿进行护理时,由于服务对象是小儿,生命比较脆弱,疾病常带有来起病急、势凶猛、病情变化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与此同时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方面的纠纷,确保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秩序,是护理者当前遇到的又一个新课题。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都在不断地快速增长,其中,儿科护理的医疗纠纷较为明显,但是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各种各样问题和麻烦,同时也会对医院和护理人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不仅耽误开展正常的工作,还会造成不良的医疗气氛,所以,对幼儿患者进行怎样的护理,显然已经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对我院2012年出现的50例在进行儿科护理是产生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院我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将50例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年龄在3岁至9岁之间,平均(4.25土0.33)岁。其中,有18例患者发生护理过程中的纠纷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而引起的护理纠纷有9例,因为技术差而引起的有4例,因为收费问题而引起的有2例,最后,因为少量的患儿家属自身引发的纠纷有3例。
2.2 护理方法
我们对满意足采取了全面而综合的护理措施,挑选护理技术熟练、态度热情和护理技术高的护理人员,组成综合素质高的的护理队伍,对他们进行严谨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加强和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综合考虑家属感受,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密切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效避免长期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对不满意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有规律地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病情。
3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满意组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不满意组,只有2例发生了医疗护理纠纷,不满意组的25例患者,有15例发生了护理纠纷,这大大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 讨论
4.1 发生儿童护理纠纷的原因
因为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并且患儿年龄较小,身体素质相对成年人较差,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的关系也转化为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又因为目前的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属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增加,期盼也增加,同样也期待着更高的护理要求,不管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那么,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穿刺技术的先关因素,因为患儿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发生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向外渗出,导致出现头皮局部红肿,没有及时检查以及和护理质量相关的因素;服务态度和高职不到位的相关因素;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服务意识和患者的期望值的相关因素等。
4.2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做到“一针见血”,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建立一日清单发放、签收制度;把患儿当作护理的中心,合理更新护理的观念,而护理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幼儿患者的特点,增强护理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检查,要着重检查对危重患儿的护理质量,在对待护理纠纷时,要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在进行处理时,要保持冷静理智和客观的态度,积极地解决,以组织其恶性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总之,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护理人员,我们都应该正确对待儿科护理中的细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2年第16卷下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21-4937.
[2] 邓子平.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73.
[3]《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年第9卷总目次索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36:8965-9074.
[4]靳凤香.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0:31-32.
护理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均确诊为腹泻,排除了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畸形等疾病的患儿。随机把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患儿年龄3—20个月,平均年龄(7.8±5.2)月;病程1—6d,平均病程(1.8±1.1)d;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儿年龄4—20个月,平均年龄(7.5±5.5)月;病程1—6d,平均病程(1.7±1.3)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常规的营养支持护理、补液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护理措施,指导患儿家长临床护理健康知识等。观察组为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前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临床不同表现和疾病进展情况,对不同治疗方法配合不同护理方式,以此缓解患儿的痛苦,坚持消毒、隔离相关制度,防止感染发生,对患儿实施口腔护理,避免细菌繁殖,可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或感染出现。
心理护理:腹泻患儿需要舒适而安静的环境休息,才能使睡眠得到保证。护理人员要为患儿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例如:急性期患儿临床护理时,护理人员要保持亲切和耐心的态度安慰患儿和家长,以此消除不良心理情绪。临床操作时要由患儿家长同意后再实施。通过有计划的护理使患儿保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臀部护理:患儿便后要以温水进行洗浴,以紫外线灯消毒受到污泥的物品,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患儿肛周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发生红臀时要以电磁波谱进行照射,勤换尿布,使患儿臀部可以保持清洁和干燥。
康复期护理:患儿病房、被褥等都要保持整洁和干燥,避免患儿皮肤由于摩擦受到损害。通过游戏等方式疏导患儿不良心理情绪,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出院健康指导:患儿出院时,护理人员要为患儿家长讲解疾病发病原因,家长要对患儿饮食、用药等情况规范护理。出院后,定期复查患儿恢复情况,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回医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发放本院自拟调查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儿家长知识掌握情况。以100分为满分,以得分高表明护理满意度理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总有效率根据相关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儿在72h以内,所有临床症状消失,排便的次数与性状均恢复正常;有效:72h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排便次数与性状有所好转;无效:72h患儿所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有所加重[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知识掌握(92.3±5.8)分,对照组知识掌握(80.2±6.9)分,观察组家长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0例,对照组发生3例红臀,3例口腔感染。对照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整体护理以患儿为中心,实施充分的护理措施干预,可以为患儿提供整体护理服务,通过前期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护理指导等方式,促进患儿临床康复。本次研究结果与报道一致[3]。可见,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家长知识掌握水平,利于患儿健康临床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护理中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家长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家长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家长知识掌握得到改善,患儿临床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泻,整体护理,护理满意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淑娟.对秋季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676.
[2]田俊荣.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8):1383-1386.
护理案例分析 篇5
案例分析
1.在警察濒临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护士边操作边观察病情,凭借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敏锐地从病人“嘴角和手上有血迹”这一表象想到了问题的实质,协助医生立即找到了胸部子弹射人、射出的伤口,为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实施正确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2.心包填塞是心包腔内有一定量的血液积存,压迫心脏阻碍静脉血回流人心脏及影响收缩期心脏的排血,从而引起严重的循环障碍。穿透性胸部损伤可以引起心脏及冠状动脉破裂出血,急性出血挤压心脏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必将在短期内死亡。病人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心音遥远而微弱,血压下降、脉压差变小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应立即作出诊断,迅速做心包腔穿刺,抽出心包腔内积血,解除对心脏的压迫才能挽救生命。
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篇6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430030)【摘要】由于产科孕妇具有病情变化快、服务技术标准高及突发急症较多的独特特点,如何加强保障产科孕产妇的护理安全是当前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依据本院多年的临床经验,本文将对产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如何加强产科中孕产妇的护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产科;风险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48-01 产科由于其发生意外情况率高的特征而普遍被作为医院门诊中的高风险和高责任的科室之一[1]。如何在产科中较好的保护孕产妇身体健康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新生婴儿的健康是每个产科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在工作时的任何大意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甚至会引起一定的法律纠纷。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鉴于此,传统的单纯护理模式日益转向了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护理模式。如何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友好和谐与否,同時对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伤害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充分了解产科护理的风险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更多的保障母婴安全,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经济与法律纠纷,本文综合我院产科多年的护理经验,对产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1、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产科护理的好与坏严重影响着母婴的身体健康,经过我院多年的临床观察,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管理体制方面:在产科的护理中,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是做好产科护理的重要前提,经过多年的观察,多数医院主要存在以下的管理体制缺陷:对护士的技能培训不够重视,造成其护理能力与护理要求不能建立相适应的关系;另外护士在人数上也存在不足,导致在产生护理需要时没有充足的护士;助产士的大量流失也对产科的护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规章制度缺陷主要有:在护理中经常出现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常规操作,如没有遵守医生的嘱咐要求进行每20-30分钟一次的病房例行巡视,从而有可能造成发现病情不及时的状况;抢救器械未准备到位达不到对产妇及新生婴儿进行抢救时的要求,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病房管理疏忽导致产妇财物以及婴儿被盗事件的发生等。1.2 护理人员方面:产科护理人员由于对护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而容易导致护理中的意外事故发生;助产工作人员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部分助产人员没有按要求严格执行助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而造成助产中的不良后果;护理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在处理临床实例时缺乏实际经验;部分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观念迂腐陈旧,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从而造成处理出现差错;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没有对产妇做好心理疏导和教育,与产妇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造成产妇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误解[2]。1.3 孕产妇方面:产妇在快要临盆之前,会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变化速度加快,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护理,才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障母婴的安全,然而有些时候产妇或者其家属对这些注意事项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意外的发生。产妇存在的心理障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效的护理,另外产妇或者亲属对治疗的不配合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4 隐私权方面:由于产科工作需要了解孕产妇的家族史、婚育史,并且入院评估的内容可能涉及患者不愿公开的隐私,如未婚先孕、性病等。医护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同情与理解,并且对其隐私做好保密工作。对产妇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注意遮挡其隐私部位,对于男医生进行检查处置时,要有女护士在旁陪同,以减少产妇的心理不适[3]。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的医务人员都忽视了这几点,从而造成患者的不适,引起护理纠纷。2、加强产科护理的对策2.1 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产科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产科护理中提高护理的质量以保证母婴的平安是产科护理工作者的重心[4]。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探索新型的综合护理模式,严把质量关,注重对护士基本功和抢救技术的训练,从而确保护理的高效与安全;针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应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的行为,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对有限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分工,从而将护理资源应用到最重要的岗位中,为产科患者提供优质、舒心的护理服务,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2.2 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大部分的分娩产妇都是第一次分娩,没有相应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该要以热情诚恳、文明大方的方式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并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其他需求,对产妇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一定的疏导,同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消除产妇紧张的情绪,使其分娩信心增加,从而能有效的减轻分娩痛苦,提高顺产率。2.3 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应该换位思考,用热情主动的服务来带给产妇温馨的感觉,同时介绍科室的其他人员,介绍病房的环境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给予产妇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护理,以提高护理的内涵。热情、积极、具体的解答产妇及产妇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通报产妇产程进展及宫内胎儿情况,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4 加强风险评估:接诊护士应该对入院后的产妇进行资料收集,针对临产后产妇的各自特点,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接诊护士提供的资料对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评估其相关风险;在产程监测过程中、助产过程中对产妇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出风险;同时根据评估的相关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让产妇配合医务人员以至于顺产。2.5 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护士在巡视病房过程中除了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可疑人员进入病房,同时加强对探视人员的管理,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院相关人员来处理,以防产妇财物及婴儿被盗。做好床上安全护理措施,以防产妇及婴儿坠床。保持病房整洁,防止地面湿滑,以免产妇及家属摔伤等。3、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产妇对产前、产后的护理要求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护理的好坏关系到母婴健康状况。经过本文对产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分析以及相应护理措施的提出,相信医院的产科护理能更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为母婴带来更多的安全与安心。参考文献[1]陈涛花.产科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2]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5-56[3]曹启莲,闫正芬.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 (3):256-257[4]钟银彩.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
护理分析 篇7
1 社区护理现状
1.1 人才资源匮乏
我国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护士仅10 万人左右, 不到全部护士的1%。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 社区护理要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并发挥其功能, 约需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社区护士与社区医生的比例应为2∶1 或4∶1。侯淑肖等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1.2%, 医护比例为1.6∶1;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平均占卫生技术人员的33.3%, 医护比例为1.5∶1。施永兴等针对上海3家医院10 个社区调查显示:每名护士服务的社区居民平均为15 706 人, 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为2 620 人。由此可见, 我国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比例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离国际标准还相差甚远[1]。
1.2 社区制度尚不健全
社区护理仍然停留在满足人们生存型护理需求的层面上, 而满足健康型和发展型护理需求的能力明显不足。社区护理基本处于自发、无规范、无评价状态, 护理人员的绩效难以量化, 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的业绩, 极大地影响了社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难以形成专业优势。社区护理体制滞后还表现在缺乏有效的政策、财政支持, 卫生资源分布不均, 对基层卫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少, 投入在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社区护理体制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2]。
1.3 社区服务能力不足
社区护理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水平均较低, 大部分社区护士为初级或中级职称, 学历多为中专学历, 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护理的需求, 同时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 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另外, 社区护理工作存在很多难处。譬如:重医轻护, 待遇不高, 护士流动性大, 社区护理人员奇缺;护士劳动强度大, 超负荷劳动, 社会地位低, 上门随访或家庭护理等占用了很多护理操作时间, 使护理工作效率低下;大多数社区护理需要护士单独完成, 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护士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同时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 对于求医治病, 人们大多会选择医院就医, 有些人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地完成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持怀疑态度, 社区居民从护性低。
2 长期护理策略
2.1 发展社区护理教育
社区护士必须是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全科护士。因此, 加强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是护理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将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的标准纳入护士管理条例, 迅速将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并将继续教育制度与社区护士准入制度相结合。在建立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快社区护士培训速度。采取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方法, 将学分制与证书制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课堂授课与网上学习结合。一方面, 通过培训班、讲座、进修学习、远程教育等方式扩大岗位培训的覆盖面, 有考核、有评价, 使培训真正收到实效。还可以组织社区护士定期到护理学院听课、参加学术会议等, 尽快提高社区护士的社区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及对社区护理核心内涵的认识。另一方面, 通过成人教育等继续教育途径提高社区护士的学历水平, 使其系统学习社区护理学科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完善护理学知识结构, 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3]。
2.2 完善社区护理体制
逐步建立较为系统完善的护理体制, 如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家庭临终关怀和健康教育, 提高社区人群对社区健康服务的信任与依赖程度。完善任职资格制度, 以良好的待遇吸引大批优秀护理人才参与社区岗位的竞聘, 吸引护理人员到社区工作, 并在职称晋升时给予优先考虑。把主要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 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3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依托现有的基层卫生机构, 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 与上级医疗机构实行双向转诊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如下: (1)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必须具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 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竞争上岗。 (2) 不断改善社区服务方式, 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 积极搭建社区信息化平台, 引入社会力量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参与, 以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 (3) 形成无缝隙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定时家访、电话追踪、定期随访、定期免费体检等方式, 对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况进行评估,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其他健康保健服务。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 它是社会发展、科技腾飞以及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产物, 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限于国力, 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存在很多不足, 需各界人士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管惠娟, 尹娜, 梁万年.我国社区护理队伍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0) :1064-1067.
[2]周锋.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外医疗, 2010 (3) :140-141.
护理分析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于2014年~2015年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年龄为(25.1±2.9)岁,孕周为(39±1.2)周。在120例产妇中包含初产妇96例,经产妇24例,其中剖宫产46例,顺产74例。对所有患者经检查后,排除妊娠并发症,及其他相关的合并症。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与分娩方式等方面的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的护理模式[2,3]:(1)成立临床路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产科护理人员、临床医师以及其他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等;(2)由科室的护理骨干人员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与医院的实际状况,再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手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然后将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的整合内容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参与;(3)在产妇入院后,产科的护理人员要向产妇及其家属宣传讲解分娩的相关知识,并且要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前检查计划,从而充分做好产妇的产前准备工作。严密地观察产妇的工作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情况,定期检测胎心,并对患者做好肛检操作;(4)护理人员要严格地遵守无菌的规程完成护理操作,有效地防止第二产程延长现象的发生;要积极、准确地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的方法,以防止在分娩中胎儿的肩部以及头部由于分娩过快而造成产妇软产道撕裂现象的发生。在胎儿顺利娩出以后,要对产妇的血压以及出血量进行及时地监测,要积极地确认胎盘的剥离症象。同时再指导产妇将胎膜以及胎盘顺利地娩出,并且要检测二者是否完好无损。对产妇的软产道实施常规的检查操作,以确认其中是否出现损裂伤或者是血肿现象;(5)在产妇生产后,要及时地评估其整体状态。指导产妇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要定时地变换体位,以防止由于局部受压而出现褥疮;要指导产妇与婴儿能够尽早地接触,以实现早吸吮开奶;对产妇宣讲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以及产褥期护理知识等;护理人员要密切地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证,为其提供脐带护理,检查新生儿的身体情况;指导产妇在得到充足的卧床休息以后,指导其进行适当的锻炼,这样可以帮助身体更快地恢复;指导产妇合理的饮食,确保其营养的充足,促进其身体康复;(6)在产妇出院时,产科的护理人员要将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并叮嘱其要定期复查。
1.3评价标准:根据日常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表,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产妇保健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相关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情形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表1);研究组患者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分别为93.3%、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6%、85.0%;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65±0.8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1±1.32)d;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2395.73±478.6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82.56±672.10)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医学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也开始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在临床护理中,这一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其能够帮助患者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使得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4]。在产科护理中,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更多的分娩以及产褥期的相关知识与相关技能,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其心理压力,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所谓的整体护理主要包括诊断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护理、入院与出院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将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有效地整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规范健康教育程序,使得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实现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护理水平。
在本研究中,通过护理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相关知识与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中为产妇提供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2015年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整体护理干预;研究组60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产妇住院时间、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住院费用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产妇提供临床护理路径与整体护理整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节省医疗费用,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整体护理,产科,护理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廖艳丹,廖惠璇,叶妙玲,等.临床护理路径及整体护理在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8):1061-1062.
[2]邹琳.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33):41-42.
[3]张彩秋.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247-248.
护理分析 篇9
相比起公共英语来说护理英语在词汇构成这方面来说更加复杂, 词根基本来自于拉丁语以及希腊语, 然后与前缀、后缀一起形成复合词。而且医学发展的过程中会有新词产生, 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学习的难度, 但是护理英语专业词汇有是有规律的进行构词的, 因此要熟练的掌握常见的前缀、后缀以及词根等, 并了解其意义。
( 一) 对前缀、后缀以及词根进行汇总
在开设课程的前两周时间内对词汇的前后缀以及词根进行专题讲解, 学习构词法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猜词来记住单词。例如炎症是由- itis来表示的, tonsillitis的意思为扁桃体炎; gastr - 是胃的意思, 而单词gastrectomy的意思为胃切除手术。
( 二) 以词性变化为基础进行词汇的扩展
例如静脉对应的单词vein, 对其进行扩展可以联想到venous, 可翻译为静脉的, 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就可以变成我们所需要的专业词汇静脉注射 ( intravenous injection) 以及静脉输液 ( intravenous infusion) 等。
( 三) 将长单词分解开
护理英语中有很多单词非常长, 这些单词通常来说都是复合词, 其中包含多个不同含义的词根。我们可以分解这些复合词, 使其变成以一个构词元素, 这样的化繁为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 了解单词的意思。例如单词electrocardiogram翻译为心电图, 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不同的词根, 分别是electro - , 含义为电; cardio - , 含义为心; gram, 含义为图, 只要知道这三个词根的意思就很容易猜出来 “心电图”这个单词。
二、使用CGFNS内容作为教学主线
( 一) 学习最新的国际护理理念
学生在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技能之后, 可以更好地符合护士出国考试的要求, 并且了解中西方护理之间理念的不同。学生学习了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 我国和发达国家在护理教育方面的距离也缩短了不少, 所以说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始终是主线, 而且学生也拥有了更多走向国际的机会和能力。
例如PACU这个科室只有西方国家才设有, 我国一般是不设置这个科室的, 必须有ICU经验的护士才能在这个科室工作。当学生了解到这些差异以后可以更加顺利的通过出国考试, 并且对自身的护理水平也有很大提升。
( 二) 书写护理程序
在护士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其工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例如护理计划的制定、病人转院的相关记录以及转科需要的转诊信等。书面表达的准确和完整程度是对护士工作水平进行衡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书写方面的训练, 帮助学生更好地书写护理程序, 掌握相关的专业英语并且准确的进行表达, 对于学生护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我们在书写相关材料的时候要表达 “无效的呼吸模式和胸痛有关系”, 那么就写为 “Ineffective breathing pattern related to chest pain”, 这是一种固定的书写格式, 而不是按照书面的词义进行英汉之间的翻译, 而是使用专业的术语来进行专业表达。
三、使用OET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种模式, 可以在每堂课刚开始的十五分钟时间用来进行听力教学, 播放一些医院背景下发生的对话, 然后安排学生扮演刚才对话中的内容进行模拟, 在此过程中提升交流能力, 然后讲解CGFNS中的内容。
( 一) 专业术语的表达
人们在涉及到某一专业的时候使用的英语并不是日常生活用语, 而是专业英语, 这二者在表达方面的误差是很大的, 例如walk和ambulation在日常用语中都表达 “行走”的意思, 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后者在专业表达中是指 “非卧床运动”, 说明病人在手术以后进行一定的下床运动, 而后者指的是大步流星的行走, 两个词的意思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
( 二) 设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护士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交流能力, 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情景设置, 安排学生或者师生共同进行角色扮演, 根据既定的病历和任务使用专业词汇准确地进行表达, 避免学生在真正面对外国病人的时候不知如何交流。
摘要:如今发达国家护士的数量严重不足, 所以在我国的各大护理院校尤其是高职护理院校中, 都已经广泛开设了涉外护理专业, 那么首先需要研究和重视的就是如何更好地进行医护英语方面的教学, 使护理专业人才具备更高的外语技能, 与国际化的护理水平相接轨。但是护理英语作为一种专业英语, 比较枯燥乏味、词汇量大而且偏难, 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因此研究护理英语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博文, 陈荟洁, 王海燕.高职涉外护理专业护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医学, 2013, 14:1669-1670.
[2]张艳萍.试论英语教学改革之3R模式——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2012, 04:151-152.
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收治84例外科手术患者,男57例,女27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6.8±8.1)岁,护理实验均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类别:胃肠道手术22例,胆囊及胆道手术27例,乳腺手术17例,其他类型手术1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基础常规护理,具体包括:1宁静、整洁的环境,尽量低的环境噪音,窗帘遮挡的白昼强光与柔和灯具提供的夜间照明,适当的音乐与电视刺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2患者-护士或患者-医生进行交流,10 min/d,充分解答患者对疼痛的疑虑,体谅患者对疼痛的忍受和恐惧;3组织患者间的小范围交流活动,邀请手术经验成功的患者与其他患者分享手术与恢复经验1次/周。
1.2.2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指提前告知患者即将发生的事,使患者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将手术的大致流程、术后疼痛的部位和程度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告知患者,医护人员应多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知识,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减轻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与负担。
1.2.2.2体位性护理根据实际手术部位和手术类型以及麻醉方式选择不同的体位护理,从而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对于头部手术的患者宜采用保持高度的坐卧位,使头部高过腿部,保持头部血压稳定。对于胸腹部位手术的患者应采用与头部手术类似的高位坐卧位,以保持呼吸畅通。对于刚进行过全身深度麻醉的患者,为保持其气道通畅应尽量使其采用平躺的仰卧位,并且使头部偏向一侧。若患者进行的是局部麻醉则可根据麻醉部位选择尽量舒适的体位。
1.2.2.3药物护理患者的术后疼痛也可以选用止痛药物进行控制。选择止痛药物的第一原则是患者的疼痛程度,只能对患者无法忍受的疼痛使用止痛药物以防止患者产生药物成瘾。
1.2.2.4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等基本资料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术前和术后恢复期医护人员都应耐心积极向患者普及疾病和治疗常识,争取患者的配合。术后医护人员更应充分解答患者及家属的各项疑虑,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多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以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记录患者的术后疼痛强度、疼痛持续时长和睡眠情况三个指标,并按照术后疼痛评分法(Prince-Henry)评价患者疼痛指数,以0~10分代表疼痛等级由弱到强。疼痛持续总时长从手术结束时开始记录至患者疼痛指数下降至2以下并维持3 d;严重疼痛时长从手术结束时开始记录至患者疼痛指数降至5分以下并维持3 d。睡眠状况记录患者每日入睡时间与因疼痛而觉醒次数。
2结果
干预组的严重疼痛时长(3.7±1.1)min与疼痛持续总时长(10.5±4.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2.4)、(13.3±6.1)min(P<0.05);干预组严重疼痛均值(5.8±1.1)显著低于对照组(7.1±1.8)(P<0.05);干预组入睡时间(9.4±2.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6.8±4.1)min(P<0.05);干预组觉醒次数(1.2±0.3)次著少于对照组(3.3±1.1)次(P<0.05)。
3小结
外科护理中,手术后恢复期患者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障碍、体温不稳、术后疼痛以及伤口感染等。患者在术后时常发生由于手术创口引起的机体疼痛导致激烈的应激反应,极大干扰伤口的正常愈合以及患者身体的康复过程,故所有患者都将术后止痛视为第一需求。本次研究显示,心理辅导、体位辅导以及药物辅助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患者经受术后疼痛的时长,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强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恢复速度,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中对减轻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84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基础常规护理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严重疼痛时长(3.7±1.1)min与疼痛持续总时长(10.5±4.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2.4)、(13.3±6.1)min(P<0.05);干预组严重疼痛均值(5.8±1.1)显著低于对照组(7.1±1.8)(P<0.05);干预组入睡时间(9.4±2.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6.8±4.1)min(P<0.05);干预组觉醒次数(1.2±0.3)次著少于对照组(3.3±1.1)次(P<0.05)。结论 护理干预在外科护理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术后恢复,值得在外科护理中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外科护理,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1]赵素敏.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33-235.
[2]陈海莹.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59.
护理分析 篇11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外科患者
【中图分类号】 R 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46-01
1 资料
收录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之中一共50名肿瘤外科的病患,采集他们的心理特点等进行分析探讨。50名患者之中有男性患者35名;女性患者15名;患者之中平均年龄为55岁,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30岁。肿瘤外科患者中肺癌有15名;肝癌10名;乳腺癌6名;结肠癌7名,食管癌12名。患者普遍心理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
2 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
2.1 心理特点
患者得知患上肿瘤时,经常会表现意志低迷、情绪低落、悲观失落甚至是有轻生倾向[1]。患者对于手术缺少适当的认识以及由于陌生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或是医生和护食的不当言论都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所以,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心理特点,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能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2.2 心理需求
对于很多肿瘤外科的患者来说,医院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而患者又因为丧失部分能力,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地位 。这种时候他们是很渴望受到人们的尊敬的,内心对于尊重的需求变高,病患往往是会希望能够融入这个集体,与大家沟通交流,愉快的相处。如果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医护人员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以及关爱,极可能会失去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失去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2]。在心理需求这一点上,不同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需求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肿瘤患者通常有着信息、尊重、交流、安全以及关爱的心理需求。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病患对于疾病诊疗的相关的信息会表现出更高的关注度好去适应新的环境[3]。因此,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关心和照顾病人,视病人如亲人,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促进病人的康复。及时帮助病患熟悉住院环境,了解住院制度,向患者介绍相关疾病信息,增强病人的自信,缓和患者的情绪,以最好的心态和专业的知识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3 心理护理应对措施。
心理護理可以通过护士的行为举止和态度等方面有意识地影响病人的感知,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去克服不良的心理,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治疗,能够达到最佳的疗效,将患者身体的康复疗程缩短。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护理过程中。让患者术前有对手术的认识以及在术后能够有健康的心理更好更快的康复。
3.1 术前护理
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时,心理的恐惧会让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惊骇、怨天尤人、坐立不安、消沉、乃至精神崩溃均不足为奇,且有极大可能出现过激行为。患者对于住院的环境感到很陌生,因此此时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医护人员应该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充分理解患者的痛苦[4]。而由于病人对于肿瘤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常常会出现过分的恐惧让自己十分困扰。因此,护士和蔼可亲的态度,能缩小医患之间的距离,帮助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加上医院舒适的环境,能有效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安全感,这对于病人术前的护理而言很重要。向患者家属交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病人家属先做好心理准备,由病人家属给予病人一定的关怀,帮助病人保持心情的愉悦平和。从病人的角度出发,满足病人的需求,耐的仔细的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相关注意事项,促进病人积极的配合,解除病人一些不必要的顾虑,并且针对病人的突发心理及时应对。根据术前锁了解的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于手术的相关信息进行一个全面的介绍,让病人对手术有大概的全面的认识,说明术前的要求与手术的目的,尽可能的减少病人的不安感。
3.2 术中护理
对待术中医生和护士要保持和蔼的态度病人,不要忽视对于病人的心理状态的关注。同时应该在手术进行中指导病人深呼吸,放松,让病人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进行手术。在病人清醒时不谈论病情,尽可能的消除病人的不安全感,帮助病人建立起信心。
3.3 术后护理
手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情绪不稳定,而且由于手术的疼痛使病人更加紧张、焦躁、恐惧不安[5]。护士应充分了解病人的心理,理解他们的疼痛并尽自己的能力减轻病人的疼痛,鼓励他们忍耐疼痛。 在手术之后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况,让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缓冲接受的过程。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暗示,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适当的少量止痛药,综合多样化的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
3.4 康复护理
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期时,应该对病人进行相应的正确的健康教育指导。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尽量的避免引发并发症。在康复期鼓励病人多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战胜自己,克服心理上的自卑与恐惧,尽早的恢复术前的状态,健康阳光的重返术前的社会生活,能够一乐观进取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人生。
4 结论
医护人员可以维护身体的健康,也可以维护人们心理的健康。医护人员的行为举止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病人的心态。医护人员能够消除病人对于手术的各种担心,对于病情的疑惑,对于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因此,医护人员要积极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病人有效的心理指导,及时的消除病人的消极心态,针对病患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帮助病人早日康复,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石永丽,肖岷,孙桂芳,姜颖,李雅丽,管翠霞.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1,15:203-204.
[2]陈丽.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2,14:18-19.
[3]王秀梅. 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01:130-131.\
[4]管翠霞,石永丽,石春平,隋晓影. 心理护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3,07:253.
护理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外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职的护理人员30名, 年龄20~43岁, 平均32.4±7.6岁。在学历分布上:中专5例, 大专19例, 本科及以上6例。工作时间2~12年, 平均6.5±2.8年。在职称方面: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3名, 护师5名, 护士21名;风险护理管理前后该组护理人员无明显变动。以风险护理管理为分界点, 各选取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文化程度等) 基本一致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 按照常规诊疗流程开展护理, 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管理, 具体的方法及内容如下:
1.2.1 全员培训, 提高风险意识
对全科护士进行为期一周的护理风险管理培训, 介绍风险护理管理的内容、实施目的、方法及意义, 讲解胃肠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及预防措施, 提高护士对护理过程中存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能力。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质量第一, 安全与质量并重”的理念[2],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 使护士熟悉、掌握护理计划以及各项管理措施。
1.2.2 规范制度, 形成护理工作链
完善科室护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将护理操作流程汇编成册, 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事 (如:病情观察、管道护理、静脉输液和病历书写等) 。制定弹性排班的管理制度, 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制定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提高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在责任制护理的制度下, 要求每个护士分管6~8个患者, 落实所分管患者所有的治疗和护理, 特殊病情观察, 使责任到人,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3]。并在护理记录上详细记录。术后患者坠床、引流管脱落等护理不安全事件采用及时上报和应急处理流程制度, 在更换输液和核对医嘱时要有核对者和执行者双方共同签名, 将患者的护理风险降到最低。年终根据护士在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评先选优的依据。
1.2.3 合理排班, 提供组织保障
严格实行8h在岗, 24h负责制。护士提前1周反映班次需求, 护士长提前1周将班次排好。在患者最需要护士的时间段增加护理人员, 如连班、节假日。建立排班留言卡, 贴在排班本首页, 有需要调班的护士可将调班申请写于卡上, 安排一名机动护理人员, 排班前提前根据留言卡, 在不影响工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按护士的需求排班。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年限合理安排班次, 既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 又能使护理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1.2.4 加强围手术教育
术前人性化地安排床位, 除了常规入院介绍意外, 重点讲解手术的手术过程、配合事项、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患者的恐惧感, 使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介绍手术成功病例, 或请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术后鼓励患者表达手术创伤, 提供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 采用多种心理干预手段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同时根据患者年龄、手术大小、营养状态等为患者提供饮食、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等健康知识, 提高治疗的配合度。对于一些治疗方案等要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 对于比较重要的通知要进行相关记录。
1.3 观察指标
(1) 护理不安全事件: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危重疾病监护不周、药品应用错误、病情观察不详以及病历书写错误情况进行记录; (2) 并发症; (3)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包括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护理结果以及总体评分五个方面, 评分0~5分, 在患者完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评价, 评分越高, 护理质量越高。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软件,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 (±s) 、频数表示, 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护理前后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及并发症的比较
风险护理管理后, 患者的护理不安全事件、并发症均少于管理前,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风险管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风险护理管理后, 患者在住院环境、服务态度、护理过程、护理结果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护理是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性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影响护理过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术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性操作, 围手术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 甚至是事故的隐患[4], 任何一个发生问题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同时也会给护理人员和医院的带来经济及法律方面的风险。
风险护理管理在临床是一种具有风险预防意识的管理理念, 在20世纪80年代, 欧美的管理者将风险管理引入至医院管理中, 有效提升医疗护理质量。有报道认为, 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身体和经济方面的损失, 最终提升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的满意度[5]。也有研究显示, 护理风险管理, 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 增强风险意识, 提高责任心, 规范护理工作流程, 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6]。
我院为提高外科手术护理质量, 规避护理风险, 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检验, 创新护理理念,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我科室首先进行全员培训,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 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链, 使护理更加规范, 实行科学排班, 既保证了对患者的连续化护理, 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规避了交接班的偏差。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其中健康教育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认识, 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 并发症的预防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基本理念, 进一步发挥护理工作协同治疗的作用。整个管理过程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升服务能力, 从上至下, 由点到面全面覆盖了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 采取积极、科学的管理措施从而将风险降至最低。结果显示, 风险护理管理后, 护理不安全事件和并发症减少了, 护理满意度提高了。综上所述, 风险护理管理能有效规避外科护理中的风险, 确保护理安全, 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平, 刘晓颖, 栾亚坤.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6) :3174-3176.
[2]鲍琼蓉, 扬亚娉.胃肠外科护理风险管理与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3) :466-467.
[3]卢鸿.73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6) :579-580.
[4]郗尊青, 陈熙.风险管理对门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12) :2823-2825.
[5]张晓英.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31) :268-269.
【护理分析】推荐阅读:
基础护理分析06-04
护理措施分析06-15
护理与分析06-30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05-12
护理人员管理分析10-29
产房护理质量分析06-14
临床幼儿护理特点分析05-19
产后子痫临床护理分析06-11
医院优质护理管理分析07-25
早产儿护理分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