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探教学(共6篇)
引探教学 篇1
引探创新教育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共同发展为主题的教育, 是以教师引导学生学好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提高素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为核心的教育。引探创新教育既研究教书, 又研究育人, 使学生既学好新知, 又形成较高的综合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引探创新思想正确地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引”和“探”是教师主导和学生认知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引中有探, 探中有引。研究证明, 引探创新思想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具体课堂教学可运用以下模式: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这里的情境主要是指问题情境。教学中出现的图片、画面、音乐、动态演示、实物摆设等都属教学场景 (背景) , 只有使教学场景 (背景) 成为一种召唤, 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意识, 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思考探究中来, 才能使教学场景 (背景) 发展到教学情景。在创设问题情境时, 要使含有信息的场景转化为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学习情境, 需要教师注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萌发学习动机, 让学生在民主、合作、平等及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在生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下, 激起思维波澜, 产生探究情趣。同时, 创设情境要“不经意”地导入。引探创新教学很讲究导入的艺术。我们提出, 从旧知到新知的思维过渡要平滑、顺畅, 中间不能出现思维鸿沟。教师要多思考怎样巧妙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后, 可让学生对着新课题说一说 (汇报) 初学情况的要点:你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什么地方不懂?什么地方难学?
第二环节:反馈预习
课前检查预习, 学生反馈预习。前一节课下课前, 教师要向学生布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并提出问答思考题, 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初学思考。上课之初, 教师通过学生举手检查是否进行初学。如果有初学预习本的, 则在课前抽查上中下等各部分学生代表的预习本, 了解答问、书写情况, 做到了解学情, 心中有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熟悉了教师的教学要求, 有了一定的初学习惯, 基本确立“问题引导意识”后, 布置初学就可以只给内容不给问答思考题。问答思考题由学生自己提出,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初学。课前让学生预习新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看书时做好记号, 概括出新课内容的重点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问题从学生中来, 再由学生自己去解决。
第三环节, 自定目标
在学生概括、罗列出新课内容的重点后, 教师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 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 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教师应将确定的学习目标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示在黑板上。
第四环节:自我评价
这个环节是在小组学习、全班交流探究问题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目的是在形成解决问题的共识或深化对某一问题理解的基础上, 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励, 并把所学的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堂之外。因此, 评价的主角仍是学生, 教师只予以适当的点拨、归纳和引导。
以上教学模式的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 让学生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 用自己的思维方式, 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 去发现,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最终获得了发展。
引探教学 篇2
引探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启发教学思想。它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原则,具有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引探教学法的`基本精神是“先学后讲”,“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评价。”
引探教学法的学生论依据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用引探教学法上课,在布置学生初学时,学生会出现第一个疑问:下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了上课时再学,学生会出现第二疑问:新的内容我懂了多少?老师的问答思考题我能回答几个?当教学程序进入到让学生质疑时,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机会让学生提出来。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疑问得到解决,独创思维得到发展。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好引探与创新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引探理念
1.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是新世纪教学的主要形式。
2. 启发主动,促进发展,立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互动,大胆质疑, 回归评价是引探学习的主要形式。
4. 引探学习是带问学习、互动学习、反思学习、自觉学习、竞争学习、创新学习、优质学习和成功学习。
5. 引探教学是问题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发散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汇报式教学、评价式教学。
6. 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学。
7.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点拨者。
8. 为思维慢进生“开小灶”、合作“扶贫”。
9. 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体学生进步、发展。
二、 引探思想
引探思想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思想,是引探教学法的重要思想。用好引探思想,就能把课上活上好。引探思想包括的内容丰富,方面较多,下面就是其中的八个方面:
1. 先预见后上课思想。
2. 以问答思考题为教学主线思想。
3. 整体构建教学思想。
4. 用问题循环过程组织教学思想。其中的一个教学板块的问题循环过程是:
问题――学习――解答――质疑――小结
5.“两先两后”思想。新知识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
学生主要是带着问题去“三学”课文,(课前初学,课初再学,课中又学)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教师主要是做好对学生的提问(提出容量大的,体现教学过程的问题思考题)、肯定、纠错、扶正、点拨工作。
6.培养质疑习惯的思想。
给出时间,充分质疑,课课安排,时时关注,不会问时要启,少人问时要鼓,多人问时要疏。
7.实践练习要步步高思想。
练习题的安排要多形式,异要求,步步高。
8.做好回归评价思想。
每课的课尾(下课前5分钟)要做好全课教学的回归评价。要点是:
①这节课我学过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②大家学得怎样?
③学有没有疑问?
④教师教得怎样?
三、 形成引探与创新的做法
1. 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2. 引导学生先学先讲
3. 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
4.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结论
5. 实践练习多考虑“活”题目、步步高
6. 多给学生“七个机会”
7. 给时间学生谈学习收获
8. 发展创新思维
9. 加强创新实践
10.促使创新成功
11.教学要有新措施
引探教学法与数学自信心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引探教学法;作用;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81-01
美国学者马尔腾有句名言:“你的成就大小,往往不会超出你自信心的大小。”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回答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常说:“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可见自信心是获得学习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心理保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各国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生最重要的教育措施就是:树立学习困难生的自信心;对超常儿童发展调查与跟踪研究也表明——自信好胜,有坚持性是他们的主要特征之一。
一 自信心是人发展的内驱动力之源
教育家班华先生对創造性潜能的心理品质调查表明:在诸多心理因素中,自信心居于第二位。教学教育的实际也证实,学习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极为重要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日本、美国、英国、西德、苏联等国中小学数学课程大纲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即通过数学教育要使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要有信心,获得数学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活动”,经过数学学习“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做数学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数学”,“有充分的信心去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数学技能”。虽然我国现行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没有明确要求,但许多研究者在新世纪的数学教育目标中已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陈永林教授的“引探教学法”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实践推广。
二 引探教学法对自信心培养作用
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能力的自我心理评价态度,自信是一种积极正向的肯定态度,这种态度对行为起正向推进作用。
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念,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对数学学习的坚持性和情绪调节。
通过进行引探法的教学,学生自信心表现为:(1)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水平学好数学,认为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圆满完成学习的任务,能提高数学成绩和能力;(2)学生可以自觉选择略难于自己水平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3)学生能自觉克服暂时的困难和失败而产生的困扰情绪,努力坚持对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究。(4)学生能主动向他人提供帮助,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等。
比如,本期学生已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在每单元选择一篇教案的教学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1)我对×××知识已掌握了什么?(2)我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3)通过自学课本我又知道了哪些知识?(4)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通过这一自学题为主线,充分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建构,尤其学生通过第四环节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学困生通过提问,找到了自己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并通过师生的帮助,突破了对难点的掌握后,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得到了老师表扬鼓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中上等学生,通过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叛性,同样更增添了学生自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得到多次强化后便会趋于稳定状态,这种心理将直接影响他的进一步学习。
三 运用引探教学法的基本途径
1.实施希望教育。在引探教学法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学生的“探”能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让他们看到光明和希望,使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有学习数学、做数学的能力,并进而产生学习数学的需要。
2.实施成功教育。教学中运用“引探教学法”能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因为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组织开展数学活动时,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设计的不同水平的数学问题,选择自己能解答的进行交流,这样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有可能进步。
3.加强合作教育。“引探教学法”中特别强调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数学交流、相互帮助的合作学习,并且通过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有信心,有勇气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并增强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机会。学术就象画画,只有合作交流才能带来启示,而听、说、读、写是数学交流的关键技巧,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用口头或书写的方式交流他们探索问题的思路,使听的学生能清晰地理解他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这种合作交流就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正确使用评价方式。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学生思维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尤其对于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引探”程序 篇4
一、引导探究法的基本模式
引导探究法的基本模式是“引探准备—引探过程—引探总结—引探实践”。其主要特点是以思考题为主线,学生先学先讲,教师后讲后帮,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要使引导探究法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就必须把握其实质,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化、创造性地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断丰富其内涵,注入生命力,以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构建新知、获取发展。
如“圆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在引探准备阶段,创设小动物骑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比赛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谁会获第一。教师把讲解与新知的有关准备题调整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做好获取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教师再问,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提出:圆的画法、特征、名称等。思考题由教师设计、出示变为由学生提出,使学生“探”得更生动,“探”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教师将小组学习运用到“引探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钉、线绳、铅笔头等工具,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画圈,再互相介绍画法,讨论画圆时注意什么,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感知定点、定长,认知圆。可见,小组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引探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使课堂教学的交流渠道更加多样化,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生气。整节课教师运用引探教学模式,而又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使学生和教师“活”起来,在教师的巧“引”下,学生操作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掌握“探”的方法,提高“探”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引探”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释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引导探究法的研究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的水平,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探索更生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圆柱表面积”的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发挥其模拟性强、新颖直观的优势,创设现实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个圆柱形的饮料包装盒,需要多大的金属材料?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生动手操作,把圆柱学具分解成两个相等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测出圆柱的高及圆柱底面的周长或直径等数据,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2π·(底面周长÷2π)2+底面周长×高,或2π·(底面直径÷2) 2+π·直径·高,接下来面临的就是纷繁的计算。这种计算学生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为弄错一位数、一个小数点而使前面的探索付诸东流。教学中使用计算器,利用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就能把学生从极其复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探索性的活动中,思考“在实际操作中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材料”,突出“探”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这两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引探教学插上了翅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
引探教学 篇5
让创境之花香满课堂——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创境引探有效识字教学模式
识字是语文的基础能力之一,识字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汉字本身的规律特点,举一反三,学会识字,增加识字数量,为学生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打下扎实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了攻克识字数量增多、结构复杂的现状,在学习前人识字教学经验的同时,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始了低段识字教学的研究,形成了创境引探高效识字的教学模式。所谓创境引探有效识字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创设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探究多种识字方法,使枯燥乏味的识字内容形象化,生动有趣,易于学生识记,达到学生“主动高效”识字教学的模式。创境引探高效识字的教学模式适用于任何低段识字课教学,此教学课堂模式我们总结为三部曲,具体的流程为: 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创境激学——习得新知 创境激情——引导运用本节课我所呈现的,就是在创境引探有效识字教学模式下的一年级下册《识字六》的识字课堂教学。
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
(一)真实图景 点燃学情上课伊始,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一个快乐的郊游情境,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孩子们带入了形真情切的识字情境中。精妙的导入点燃了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他们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从而乐于学习主动参与。
(二)投入热情 自主拼读在预习的基础上,自读课文,有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请教同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辅助识字作用,确保学生发音的准确。魏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进入情境 展示练读以学生自读为基础,指名读,展示读,创境教育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学生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
二、创境激学——习得新知
(一)愉快识字 力求实效教师出示生字,让学生说说平时使用的识字方法,鲜活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学生贮存的识字方法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打开思想的闸门,非常愉悦地进行多种方法识字,如字理识字、归类识字等等,课堂呈现了积极识字,乐于表达的学习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会终生受益。
(二)游戏巩固 关注全体小伞兵游戏再识字、由字入词,同桌合作抽读词语,小老师抽读词语。教师的教学始终以 “思”为核心,即以儿童思维发展为核心,在富于挑战性的活动中和兴奋的情绪中,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这一环节犹如送给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他们情不自禁地从储存在大脑里的信息、映像中进行检索,并加以沟通组合、迭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此时,教师再给与热情的评价,使孩子感受动脑的快乐、幸福,这样既降低了识字难度,又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图片创境 读练结合教师创境:快乐的郊游马上就要开始了,先让我们集合队伍,准备出发!出示第四小节图片,认读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了海边。这里的风景真美呀!图文对照学习第一小节,认读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借助生动的图片,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图文并茂,生活经验与图片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了知识信息,开阔眼界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四)静心书写 扎实有效愉快的写字开始了,这一环节避免了学生机械的书写,而是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范写、仿写、展示、评议等环节,进行扎实地写字教学,在写字的过程中,学生怡然自信、平心静气、用心地书写,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境激情——引导运用
(一)细读韵文 动情创境教师动情创境:“游览了那么多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从头到尾回顾一下这次快乐的郊游路线吧!”齐读课文,又让孩子回归韵文整体,读、诵结合。
(二)难题创境 积累韵文用树叶遮住量词,边填边读,能背的背诵。这一模式以“情”为纽带,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情交融。
(三)游戏创境 巩固知识教师引导:快乐的郊游就要结束了,要不要给爸爸妈妈带些礼物回去呢?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草地上采蘑菇去!教师的语言和设计的活动情境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游戏:采蘑菇。读出蘑菇上的字,再给生字组一个正确的词语,就能得到奖励。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魏老师的主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标引探发展思维 篇6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本单元话题为DIY,话题贴近生活,内容生动丰富,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而Task板块的具体要求是根据一篇DIY日记范文,写一篇关于自己DIY经历的日记。就学习内容来讲,素材贴近生活,学生很感兴趣。但由于课时主要目标是写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落入“教授单词→教授范例→提供写作模板→学生练习”的知识灌输套路,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发展和思维的提升。
根据“目标引探法”,教师可以将总目标(写作)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分目标,各个环节围绕目标创设引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践,确定写作内容,建构起篇章布局。这种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以读促写,以探促写,使英语写作课充满思维的灵动。
二、教学流程设计及剖析
(一)课前探究,了解课时目标
学生根据上节课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探究。
1.What do you think of DIY?
2.Can you tell us about your DIY stories?
(剖析:这是上节课布置的探究作业,旨在让学生激活思维,在课前做好必要的初步探究和知识储备工作。教师设置的两个问题也很有策略性,第一个问题明确了探究内容;第二个问题揭示了本节课的最终目标。这两个问题将以螺旋加深的形式贯穿教学全程,提升学生思维。)
(二)呈现范本,引探篇章结构
1.教师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Task的文本内容——Suzy关于生日卡片的DIY日记,看完语篇后小组探究合作回答。
(1)What did Suzy make? Why?(2)How did Suzy make the card?(3)Are there any problems caused by Suzy?
2.学生自主探究文章中理解有障碍的生词或表达方式。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此类文章的篇章结构。
What to make/ How to make it/ Problems caused by Suzy/ Feelings about DIY
4.引导学生探究并分享范文中的有用表达和优美句子。
I decided to ... by myself. / I ... because... / It took me ... minutes to finish./ I made some mistakes when ... / Finally,...
(剖析:写作板块中的文本教学和阅读板块中的文本教学有很大区别,前者更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结构和语言,并非具体的内容细节,以读促写。在本环节中,教师没有自上而下地告知学生写作教条,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章中造成阅读障碍的生词或表达方式,鼓励和提倡从篇章、语境中学习词汇。同时,教师重视学生对文章整体的认识和把握,鼓励他们探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这有助于后面学生写作的入手和结构把握;为了使学生的写作内容更为翔实丰富,教师还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找出范文中有用的表达方式,内化这些知识并能为己所用。)
(三)活动实践,引探写作思路
1.教师根据书本B部分的DIY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谈论自己的DIY故事。鼓励和提倡学生尽量使用在上一步骤中所归纳出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2.教师提供作文的评价标准。
3.学生根据交流的DIY故事,写自己的DIY日记。
(剖析:此环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探究写作素材和进行写作实践。经过了前几个步骤的引探学习,学生的DIY故事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结构的完整性或表达的规范性方面来看,都应该有一定的提升。对于学习外语的初级学习者来说,“以评促写”起着积极有效的思维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写作前给予写作评价表,从写作内容、语言规范、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实效性。)
(四)多元评价,引探写作策略
1.教师通过PPT重现作文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随机邀请一名学生到教室前利用投影示范做自我评价,教师在旁边帮助指导。
2.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进行生生互评,每组推选小组最佳的作文。
3.教师就推出的4篇小组最佳作文进行课堂评价。
(剖析:此环节的目标是通过多元评价,引导学生探究最优化的写作策略。该写作评价有三个层次:学生自我评价、生生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这种多元评价,也给学生提供了多角度的认知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并优化自己的写作成果,也提供给学生一个思维碰撞、取长补短的机会。)
(五)归纳成果,总结引探收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每项活动中学生探究所得,提炼出写作的主题、布局、表达方式,归纳出最优化的写作技巧和策略。
(六)布置作业,引探后续内容
布置新的探究内容:How to make a booklet.
(剖析:这是本模块Project的内容,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进行DIY创作,自制一个小册子。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究,如:需要什么材料?如何丰实小册子的内容?怎样使小册子更美观?…… 下节课伊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和优化,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课堂探究实践。)
三、课型应用反思
1.课型优势。
(1)改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四个环节: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目标引探法”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环节如下:课前初步探究→呈现目标→引导再学→深层探究→总结归纳→活动实践→回归评价→布置新探究作业。
(2)有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启智”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思维容量较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讨论、解决问题,启迪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2.课型实现条件。
(1)教师要精心备课,精准把握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然后将课时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小目标,以教师、学生、文本两两间的活动为载体,在各种互动关系中完成探究任务,最终达成总目标。目标引探式的互动结构图显示如右。(转引自《引探教学法与学生素质培养》一书)
(2)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探究”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力得以提升。
(3)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质疑,肯定他们的成果,善待他们在探究中所犯的错误,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探究成果得到了认可,学生的成就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体现,目标引探式课型方得以持续进行。
(4)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个性。只有基于这两点了解,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的预习探究作业,否则初次引探将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综上,目标引探式课型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但是,它对教师在设置目标、分化目标、设计探究问题或情景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永林. 引探教学法与学生素质培养[M]. 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
[2]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英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