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一体化

2024-06-14

价值链一体化(共11篇)

价值链一体化 篇1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的加速发展的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城市旧住区的建筑节能问题与养老居所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主线,分析了未来发展一体化服务所面临的障碍,构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服务的价值链。提出今后欲发展这一领域,应从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综合不同领域治理的思路出发,在统筹理念、完善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支持技术革新,创新融资模式,开辟合作渠道、吸引多方参与,以期形成全新的产业链。

关键词:旧住区,节能改造,适老改造,价值链,一体化

一、引言

面对未来人口结构老龄化加速的局面,我国基本建立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1]。需要自我照料和社会化服务配合的居家养老模式,其施行关键在于提供适老化的居住环境。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城市中老年人的居住场所均处于旧住区,无法满足适老化居住的要求。同时,旧住区内的建筑能耗问题也十分突出,亦成为阻碍低碳居家养老发展道路上的另一大难题。巨大的供需矛盾,不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旧住区的适老化与节能改造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城市旧住区的升级改造中,通过一体化的服务方式,将居住建筑的适老改造和节能改造统一起来,既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要,又有利于环保、减少能源浪费。鉴于对旧居住建筑的适老改造和节能改造的一体化研究是一个创新性命题,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探索,而从价值链视角去审视的一体化改造的内涵及其关键环节,对其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视角,在构建了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价值链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存在于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难点问题,并对今后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建议。

二、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设想的提出

1、节能改造和适老改造的可行性

纵观现有的研究,笔者发现其分成了两个体系进行。对于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涉及市场性质、发展阶段、激励政策、融资模式、评价体系与政府监管等方面[2,3,4,5]。对于适老改造,其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法律环境、专业化组织发展、技术促进、投资和融资、需求影响因素等方面[6,7,8]。尽管学者曾就不同角度提出许多重要观点和研究成果,但尚未从诸多相似性中意识到两类改造服务存在向一体化改造发展的趋势,如这两种改造的对象都是既有住宅,且目标均是提升既有住宅的居住效能。

本文所设想的一体化改造,是从旧住区内老年业主为目标客户群而衍生出的,以新型低碳的生态化生活方式为主,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环节,有完整价值链的基础设施改造活动。其包含了两种改造所涉及的工程技术内容,指完成后既能够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方便其日常生活的居所,又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建筑节能的技术实践。

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本文提炼出一体化改造所面临的四个难点问题。首先,政策法规有待加强。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适老化改造和节能改造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发展节能减排和老龄事业的决心与愿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如在具体的有关建筑节能和适老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及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未给予明确的规定。针对一体化改造制定相应的政策指导和管理体系困难较大,在于其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较多,立法与行政部门缺乏经验,没有事例进行规范研究等。政策上缺乏系统性、可操作的对设计、项目评估、融资、市场培育和监管等制度的规划,是节能适老改造服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条件。其次,需求潜力亟待释放。如何从根本上了解居民的改造意愿,进而释放出潜在的需求,是一体化改造亟需解决的难题。但很多地方上仍倾向于拆旧建新,从意识上并不重视现有建筑的改造。旧居住区的改造服务市场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现有的节能或适老化改造服务,与住户的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第三,资金来源渠道较窄。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机制等问题,是阻碍改造服务的一体化发展的另一大障碍。一方面,我国既有建筑的节能和适老化改造事业起步时间不久,尚处于市场形成阶段。适老改造项目建设资金仍主要以城区改造专项资金的形式由财政负担,面向广大老年家庭适老改造服务项目的多渠道融资途径和融资机制尚未开发和建立[7]。另一方面,从经济性考虑,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适老改造所需的成本费用数额较大,投资回收期限长。节能改造的投资收益受节能效果影响较大,且适老改造的投资收益尚不明确,以上原因使得企业对改造服务项目的投资意愿不高。

2、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应用前景

笔者认为,城市旧住区的适老化改造,无法实现类似养老地产的租售性收入,应将二者原有的价值链进行延伸和联结,以持续经营产生的收益为主要收入,注重后期多元化服务带来的利润增加和增值效应。经营性服务主要包括老年配套设施内的医疗、基本生活( 老年食堂和商业配套)、文化娱乐( 老年大学) 和临终关怀等。在结合节能与适老一体化改造价值链的上下游资源的思路下,改造服务公司可以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前期就介入整个开发过程,以项目为平台进行集中的融资、设计、施工和维护;后期社区养老机构入驻,提供介护、介住等服务。借鉴使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主体签订合同,客户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全部成本[9]。住户通过能源节约效益分摊部分养老服务费用,或支付适老化改造的费用。改造企业不但可以从原有的节能改造服务中获利,而且促进了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未来如果能借助节能改造的或适老化改造试点项目同步进行一体化改造试验,以试点示范带动市场发展,将大大缩短节能、适老一体改造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三、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路径分析

1、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价值链模型

一体化改造的价值链是指将适老化与节能改造的整个过程视为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活动,并通过各个活动的相互协调作用实现最终产品的过程。从适老化与节能住宅改造管理的视角出发,其价值链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市场调研。市场调研能够使决策者充分了解改造市场,掌握主体客户群的消费意向,使方案设计及经营策略更加准确。住宅改造的市场调研也应该关注时机的选择,为投资作出适时调整。

(2)可行性研究。主要是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对其进行财务评价及社会效益评估。此阶段需考虑改造服务的市场供需状况、建筑材料价格水平、施工方案技术水平、资金链保障及银行利率。

(3)适老与节能技术方案设计。专业的设计团队应在符合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原则和节能规范的要求下,进行详细的节能和适老化设计。规划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生活区与活动区的布局、智能化水平等。

(4)施工建设及竣工验收。该阶段主要包括改造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一体化改造服务应以公开的形式选择能够满足项目要求的施工队伍,并对质量、进度及成本进行控制。当适老化与节能的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完工之后,进行竣工验收。

(5)一体化改造模式选择。我国现有的旧住区建筑节能改造一般由小区原有产权单位牵头,政府、建设相关部门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办公室三方,为此项目专门组建节能改造指挥部负责实施具体工作,而适老化改造尚无可循模式。

(6)一体化改造市场推广。市场推广主要包括推广渠道的选择、推广策略、定价策略、营销管理等。一体化改造的主要功能是满足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节能改造要满足低碳环保和节约能源的需要,在进行一体化改造的市场推广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特殊性。

(7)一体化改造的售后服务。一体化改造的售后服务包括物业管理及其配套服务。主要包括房屋修缮、节能设备管理、社区安保及景观环境管理等;配套服务主要是针对适老化住宅配建的生活服务、医疗及休闲娱乐设施等。通过物业管理和配套服务可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8)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体化改造的具体运营中,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各类人才的招聘、培训等。企业可以选择将不擅长的业务外包,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9)技术研发。技术研发工作在整个一体化改造价值链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贯穿于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

依据价值链理论,根据上述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价值链的构成及其自身特点,本文将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价值活动归类为以下五个方面:

(1)投资决策活动,其主要涉及的价值活动为市场调研与可行性研究。

(2)前期准备活动,对住宅进行适老化与节能改造运营的实施做充分的准备,如项目的选址以及规划设计。

(3)工程建设活动,主要是对住宅的适老化改建和节能改建及之后的验收工作。

(4)市场营销活动,一体化改造必须要依靠独特的运营模式及市场推广,将其服务产品传递给顾客。

(5)售后服务,由于售后服务包括物业管理以及老年群体的养老、介护等其他服务,故将其单独归为一类。

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价值链是由基本活动与辅助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五类是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项目价值链的基本活动,而采购活动、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价值活动,共同构成了该价值链的辅助活动。

2、节能与适老化一体化改造的实现路径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一体化改造服务的业态复合性和管理复杂性特征显著。因此,针对其实现路径上的方法必须能产生充分增长的、比原有的更有优势的价值链。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先进经验,引导各方参与。发达国家城市中老旧建筑较多,经过数年的摸索实践,已经发展出符合各自国情的建筑改造模式,视野上已经从个别的建筑单体升级到周围环境、整个区域,对住区改造的途径与资金来源、参与组织、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支撑体系[10]。笔者认为我国今后一体化改造服务市场的健全发展,可借鉴英国“伙伴组织”的经验,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组成三方协同的“合作伙伴”,并建立一套完善的与之相应的参与、协调机制。从价值链具体分析,参与方共六部分,分别是业主,旧住区内的老旧住宅业主是价值链的核心,整个改造服务价值创造的出发点;改造服务机构,一体化改造相关服务的提供企业等;政府机构,是一体化改造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有力因素,主要是法规政策等的支持,是改造事业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民间组织,具有非营利性的、不同于政府与市场组织的、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特定使命与目标的社会组织[11],扮演与其他组织相互联系、配合的角色,弥补参与各方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协作不畅,是整合资源以及服务最佳的传递者和共同的价值创造者;服务内容,找出针对性的根据不同顾客定位的服务,使一体化改造所提供的服务有别于普通的适老或节能改造;信息分析,搜集业主对于居住环境的各项需求,并且根据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服务质量进行不断地改善。只有通过多渠道的监管、协调和参与机制的建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发挥专业团队的力量,各方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才能推动旧住区的节能适老改造服务的一体化发展。

(2)技术为先,带动系统化平台革新。旧住区的节能适老改造需要对原有建筑进行重构,相比原先的单独改造,一体化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更为复杂。其研发和设计是对建筑材料科学、人机工程学、生态学等的综合运用,是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低碳环保的居住环境的系统工程。虽然现有的节能改造中使用的能耗模拟软件,如PKPM、De ST-h等对建筑改造后的能耗状况进行测算,能对各种改造方案进行评价。但是其功能过于单一,在参与设计环节的深度不足。建筑信息模型(BIM)以其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实现了企业原有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使得当今建筑领域从设计到施工发生了深远变革。一体化改造依托BIM这个沟通建筑物设计、建造、使用各参与方的信息协同平台[12],参数化数据库和分析软件工具贯穿建筑全生命期过程的管理,可对系统上各个专业化的系统进行有效链接,如能源系统(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回用系统、供热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游憩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等,使内部或外部的专业技术团队之间搭建了随时可以沟通的桥梁,免去了以往改造项目不能直观和动态的效果反映。随着市场对BIM技术的广泛采用,价值链的上下游环节将会不断整合,为改造服务更深层次的系统化管理平台革新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3)统筹思路,完善治理体系。城市旧住区的改造,广义上看属于城市改造的一部分。其关联面巨大而影响其因素繁多,包括环境保护、城市能源消费的结构,居住区长期形成的空间分异、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等。对于城市管理部门,在试点节能改造和适老改造时,可以采用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思路全盘考量本地区的旧住区改造计划。BMPs方法起初在国外用来控制地域范围大、治理具有复杂性的非典源类污染,而采用的各种具有特定设计标准和操作系数的设施或操作程序工程或非工程措施。而BMPs方法的工程措施主要依靠工程设施来控制各项节能或适老指标,如通过减少节能措施抵消安装电梯带来的能耗增加等;非工程措施是指用管理措施来达到控制目的,对于建筑节能方面,如对居民用电采用阶梯电价、用暖采用分户计量,处罚使用燃煤锅炉的小区等;对适老改造方面,如对没有达到适老化要求的社区,采取征收一定社会改造基金,用于补贴正在进行改造的社区。在对可选项目进行决策时,城市管理者可结合管理决策支持系统(SUSTAIN),对各种BMPs治理项目的选址和布局进行优化模拟,有利于决策者在城市节能减排控制目标下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结语

随着我国以房地产为引导的城市开发向着综合性的、可持续的城市经营转变,城市旧住区节能适老改造一体化服务的价值空间逐渐凸显,传统的改造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价值链上新的增长点亟需开发,一个综合节能适老改造于一身的新型产业必将形成。本文认为,推动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服务的有序发展,应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律规范,使一体化的改造服务事业有规可循。其次,建筑行业内部应尽快出台结合两种改造的指导性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以加速新技术转化为产能。第三,改造服务企业必须以高效整合价值链为理念,以产品服务为基础、客户价值和企业利润为驱动,对价值链进行拓宽与升级。第四,制定激励产业化形成的经济政策,如项目投融资模式的创新,借助市场的力量,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以追求社会利益与商业价值的平衡。

价值链一体化 篇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求,而教育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成为教师设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如何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面结合《民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证明:欢乐、适度平稳的情绪能使脑部中枢精神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保证体内各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在放松的状态下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不会产生压力。学生心境轻松了,便敢说敢疑敢问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因此,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针对学前专业中职学生的特点,我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继续学习与欣赏民族舞蹈,播放视频《掀起你的盖头来》片断,学生在强烈的音像资料中初步感受相关舞蹈,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接着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使学生对学习有个明确的目标。

二、注重情感体验,促进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平等意识,促进其相互理解,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强烈的未知欲与明确的学习目标下的实际操作活动,尤其是舞蹈课程的教学,更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与实践。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视频资料,结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移颈”这一动作要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相互提醒,在比比划划之中学习动作要领。教师加强巡视辅导,注意收集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错误,集中讲评示范,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进取、团结合作精神,促进了小组成员的共同成长。

三、强化艺术熏陶,培养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职学前专业的舞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艺术教育的熏陶,在艺术的海洋之中遨游,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更应突出其实践技能,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审美能力,以达到创造美。因此,结合本课的教学,我还精心挑选了一些富有新疆民族舞蹈特色的视频资料《美丽的新疆》、《新疆舞蹈 律动组合》等,供学生课后欣赏与学习,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新疆民族舞蹈的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得到扩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厂商价值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篇3

经销商共同开发市场,进行销售网络的精耕细作,拓展销售渠道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厂家销售网络向市场纵深延伸。在具体操作层面,厂商价值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厂家营销计划和经销商的对接,通过厂家业务人员对经销商的指导、业务拓展、市场监控与考核、经销商激励等工作,提升经销商的市场运作能力。下面以某主流家电企业M为例探讨建立厂商价值一体化的实施路径。

随着小家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市场竞争已经发展到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在销售环节做好厂商之间的关系,加强商家和厂家的有效配合和协同,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砝码。为推行厂商价值一体化,明确厂商职责和衔接流程,使厂商价值一体化策略落地,具体从以下六方面做起。

降低销售重心

分公司完善区域内的销售网络布局,对中心城市及周边的二级城市进行销售网络优化,对三、四级市场进行销售网络规划。终端型的区域(如北京等)在对市内的终端进行精耕细作的同时,对郊区(县)的市场完成销售网络规划,确定重点开发地区。

与经销商充分沟通,建立明确的市场开发计划,有侧重点地集中资源(人、财、物)开发重点市场,切入县级市场,通过县级市场辐射乡镇,树立标竿,强化经销商信心,努力做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成功一处,辐射一片”的效果。

采用一县一户或一县多户(采用产品区隔)的方式,对区域市场进行滚动式或地毯式复制,完成产品覆盖。

强化终端推广

分公司业务人员与代理商和经销商的业务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终端推广方案(按照区域开发的不同程度进行区分,如已经掌控的终端,重点是提升销量,打击竞品;新开发的地区,重点考虑提升人气,渲染氛围,巩固终端等);确定各自的资源投入,针对不同终端类型(A/B/C类终端)、门店的位置、经销商特征、区域消费习惯等因素,综合制定推广的具体手段和要求达到的目标。

对于M等一线强势品牌,在终端推广上,更应该考虑品牌的价值延伸,在推广活动上充分考虑造势,通过“势场”加强市场。

制定灵活的促销组合,包括消费者促销和终端促销。消费者促销就是完成对消费者的教育过程,通过横幅、广告、软文等介绍产品功能。终端促销就是在终端完成产品功能的解读和提升,如店外秀、现场演示、买赠等方式。同时在促销活动结束后,及时对促销活动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在下一次的活动中避免重复出现。

通过做好一、二级市场终端的促销活动,提升终端的销量,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压制,进行销售渠道精耕细作;而在三、四级市场的推广活动,能够启动市场,开发终端,提升经销商的信心,实现以点代面,盘活全局。

在终端推广的同时,要结合不同门店的种类(A/B/C类)进行产品组合,针对终端竞品的价格、终端的业态种类、终端区域的经济状况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确定有针对性的出样,通过有效出样和标准的陈列,达到吸引消费者,提升销量的目的。

在出样标准方面,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价格站位:在一些消费者价格敏感段,一定要保证有相应的机型。

·确定走量的机型,尽量减少价格包装,力争量大利多。

·在利润机型中,做好赠品的搭配,避免跟从竞争对手,努力创新。

·在高端形象机型中,确保一定的出样比例,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形象,拉动其他产品的销售。

·针对竞争对手的销售良好的机型,确定战斗机型,与经销商共同商量对策,弥补产品利润,适当降低该种类的机型价格,达到阻击、打压竞品的目的,同时带动其他产品销售。

分公司业务人员在终端推广上积极带动经销商业务人员一同参加,在计划制定、费用预算、活动实施等方面指导经销商业务人员,逐步发育经销商业务人员的终端推广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帮带,使其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在其他终端举办促销活动时,经销商能够自己操作。

培育核心终端

在完成销售重心下移的过程中,我们重点通过促销等推广活动来培育核心经销商。在县、镇级地区,采取扶持一家主力经销商的策略,通过与一批商的紧密合作,开发下级经销商。

由于目前小家电市场开发并未到三、四级市场,或者仅仅是简单地铺货到三四级市场,经销商忠诚度不高,缺乏维护。一批商由于缺乏牵引,不重视这类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分公司要积极引导一批商进行渠道深化,同时通过促销等推广活动拉动这类市场,分公司业务员深入一线,运用产品组合(如特价机)、资源投入等手段启动市场,让一批商看到市场潜力,同时也可以找到主力经销商,让经销商获得经销产品的信心,积极销售M品牌产品。在资源上,我们也可以先投放多一些,在销售起量时逐步收缩。

这类网点销售起量后,周围的经销商就会要求经销M产品,这时,我们通过培训、售后、产品、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重点扶持主力经销商,同时开发新经销商,在产品上进行严格的区分,防止经销商利益受损。

同时开展周期性的终端维护工作,包括:定期寻访,了解竞争对手产品状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产品出样组合、产品价格调整);了解经销商的实际困难,提供产品知识培训;指导经销商进行促销活动(现场演示、品牌氛围营造、推广活动举办);协调代理商与经销商的关系,保证营销计划的有效执行。

灵活配用资源

分公司制定年度(季度、月度)营销计划后,分解到各业务员所负责的区域,由业务员与经销商进行充分的沟通,最终达成一致(部分地区需要经理介入)。经销商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奖励后,再进行内部任务分解,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与分公司进行计划对接。

在向经销商进行任务目标分解时,不要一味的进行简单的压制、命令甚至威胁,而要通过策略性的资源配置,牵引经销商按照分公司的意图去做事。通过赠品、促销品、专柜、导购员、特价机、产品区隔、返利等相关手段对经销商进行引导,让其认识到只有销量做上去,收益才能增加。

对于能够完成任务的经销商,适当配置资源;对于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经销商,要加大资源投入,增加业务辅助人员、加大赠品投入、投入专柜等促销品、联合举办促销推广活动、在产品上进行特价机的支持、增加相关返利等来拉动销量,协助经销商完成任务。同时将业务员的业绩考核与经销商任务进行捆绑,建立利益一体化。对于认为任务制定高的经销商,可以适当调减资源投放,使资源投入与任务产出相一致。

通过上述的资源策略性的投入给经销商,调度经销商的销售积极性,辅以分公司业务员积极开拓市场,帮助经销商完成任务,起到作为经销商管理者和经销商业务员的双重作用,而不是资源简单的1:1配比使用。简单的资源1:1实际上是分公司资源的使用投入转移到经销商层面,对公司只是资源简单的转移,没有起到调度经销商的作用。

确立经销商营销相关目标后,业务员在完成对经销商的业务辅导时,也要对经销商的工作计划进行检查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进行相关的资源兑现,对未完成的目标进行反思、总结,找到未完成的根源所在,及时改进方式、方法,纳入下阶段计划目标。

提升渠道能力

除了个别的经销商实力雄厚、管理规范外,绝大部分的经销商目前尚处于个体户向公司化过渡阶段,这阶段的经销商由于业务发展快,业务人员相对缺乏。分公司在建立厂商价值一体化的过程中,着重要帮助经销商阶段性的营销计划(包括销售计划、费用预算、推广计划、资金计划等)制定,保证与分公司的计划进行对接。执行,帮助经销商实施终端推广活动,建立导购员管理规范,通过传、帮、带,提升经销商业务人员的管理水平。经销商管理水平提升后,就能够更好地对下级经销商进行有效管理和指导,延伸分公司的营销触角。

帮助经销商执行计划,根据终端类型、终端分类、竞争对手产品及消费者分析等仔细分析产品,明确各出样产品的定位、赠品配置和价格,保证出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步使经销商具备产品分析能力,吃透产品,有效的出样。在进行销售网络下移后,经销商能够指导下面经销商有效进行产品组合,提高产品竞争力。

分公司通过政策牵引、业务指导经销商,使经销商成为区域计划的制定者,执行者。同时提高经销商的市场管理和运作能力,策略地开发三四级市场,维护终端,使经销商真正成为分公司的销售延伸组织,实现真正的厂商价值一体化。

转换业务角色

在实施厂商价值一体化的过程中,分公司要将自己定位于区域市场的规划者、前期市场的开发者、计划的落实者和经销商业务的管理者。分公司业务员要改变以前单纯向经销商压货的角色转变,成为经销商困难的解决人员,帮助经销商开发三、四级市场,进行市场维护,协助、引导经销商制定营销计划和预算,提升经销商管理能力。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的身份价值 篇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就形成了城乡二元化发展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之下,城市和农村按照两种身份进行管理,在资源上采用不同的分配模式。在农村生活的人们拥有的是农业户口,拥有农业户口的群体可以拥有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宅基地,在社会保障上依靠农村集体经济体;在城市生活的人们通过工资和其他收入购买商品房和生活用品,享受本地方的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这种政策在早期起到了稳定社会、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给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带来了好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原先建立在计划经济之上二元化分配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到了近十年,中国的经济体已经非常成熟,城市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角,相反,农村经济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农村经济相对差距较大,这就造成了现在的城市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等方面都比农村好很多,二元化的格局造成了城乡收入差距,如果不进行改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最终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当前的城乡一体化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城乡差距有着历史原因,要实现城乡一体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历史源头上着手将这种与当代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不相契合的发展格局扭转过来,即消除城乡差异,消除城乡因为身份的差异而产生的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差异,根本问题就是解决城市与农村的身份问题。

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管理

在档案管理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要在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效果上体现城乡身份的同一,使原先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们可以拥有无差异的社会身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要着力在农村土地档案、农村转移劳动力档案、社会保障档案、档案管理的部门协作以及档案管理方式和方向上突出农村和城市的身份等同,促进城乡身份的差异逐渐缩小,消除城乡一体化的障碍。

1. 农村土地档案管理。

农村土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给农村生活的人们耕种的土地;第二类是农村用来建设房屋的宅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时期,这两类土地的档案管理都是在基层乡镇一级政府进行的,宅基地的审批和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问题都是由乡镇一级政府来完成的。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推进了农村土地的国有化。最常见的是城市向农村的扩张过程中,房地产开发为了摆脱集体土地所有制带来的流转问题,就通过地方政府向地方的农村集体通过征收的方式购买土地,之后国家再将由集体土地征收而来的土地使用权承包给土地开发商,土地售出去以后,这部分土地使用权再随着房屋所有权流转给业主。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经历了由集体所有土地向国家所有土地转变,再由国家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向开发商转变,最后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将土地使用权最终流转到房屋业主手中。土地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其相应的管理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其档案和相应的身份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当集体所有的土地变成国家所有的土地以后,土地的管理机构就由原来的乡镇机关变成了城市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局进行管理;当国有土地被承包给房地产开发商以后,土地使用权的主管机关变成了住房建设和城乡保障局,即土地从集体所有的土地到最后变成业主的土地使用权经历了两次身份变化和两次管理机关的变化。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土地档案管理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在早期,土地档案管理强调集体土地只能集体所有,宅基地只能是农业人口家庭使用,这里是强调身份性的,集体之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是无法取得地方的集体土地的。后来,在土地被征收以后,变成了国家所有的土地,这时候,土地的身份性质就弱化了,任何人只要达到某个要求,就能够取得承包权和土地使用权。因此,对于土地档案管理来说,在早期应当更加注重对身份的审查,而在后期只要做好对个人资格的审查即可,不必也不应该再去考虑身份问题。

2. 农村转移劳动力档案管理。

农村转移劳动力俗称为进城务工人员或者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档案是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最能体现身份性的一类档案。农村转移劳动力虽然户籍在农村,但是人的劳动和生活都是在城市,为城市创造价值,也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城市发展的成果却因为一个身份问题而无法让这类人享有,这是不公平的。除此之外,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子女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大问题。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人的高考升学率是不同的,不同地方的教育教学质量差距更大。因此,很多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就希望子女能够在自己所工作的城市读书。然而,在当前的制度下,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档案仍然以户籍地为主,这些人的子女是无法在当地就学的,只能回到老家就学或者缴纳大量的借读费在城里读书。这种情况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同时也是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管理上要体现出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的身份价值,尽管这需要政策的支持,但是如果能够寻找到适当的保障办法也会为解决城乡一体化进行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平等对待,享受相同的待遇探索出新的重大成果。

3. 社会保障档案管理。

在原先的城乡二元化结构中,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按照城乡分别、地区分别的方式来进行的。农村的社会保障标准和财政来源依靠集体经济和农村地方财政,而城市的社会保障标准和财政来源则由城市经济和财政支持,由于现在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差距,农村和城市享受的社会待遇差别很大。在社会保障档案的管理上,我国实行了地域转移限制和城乡差别对待的制度。至于转移限制是指国家为了防止人们大量向发达地方涌入,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对于不同省份的人们的社会保障档案不能转移,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档案只能在每个人生活的省份内转移。同时,对于同一地区的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也是两条轨道运行,农村实行集体保障,城市实行城市社保,档案管理也是由各自主管机关进行。在城乡一体化要求下,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农村和城市无差异,也就是说农村和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必须相同,这样才可能做到正常转移,而要做到城乡水平一致,在当前经济整体状况下,是无法做到的,因此,档案管理上也是不可能做到同一管理、同一对待的。但是,尽管如此,在档案管理上也应该尽量使两种人群的流动能够准确对接。目前的档案管理上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比如农民在省外务工期间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金额都不能转入自己生活的省内,无法合并执行,这就使得他们在省外生活、工作期间的这些社会保障都会因为工作的转移而丧失,这种管理方式是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不相符的,同时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下一步的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就应当在这一块加大改革力度,减小制度性障碍,使城乡一体化顺利进行。

4. 具有身份意义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向。

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档案工作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开放程度,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各种档案资源的作用,在开放中增强活力、提升层次。在城乡一体化进程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档案管理要逐渐消除城乡身份差异。目前的档案管理中存在着档案管理的城乡差异,比如农村户口的群体在教育档案上要受到严格限制,部分地区的农村户口的儿童不能进入城市小学读书,这些规定都是不合理的,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这类问题要逐步消除。其次,档案管理要有利于城乡人员的顺利流通。人员的顺利流通是当前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方式,人的顺利流通就要求档案管理上能够准确对接。在当前,城市房地产市场高度发展,随着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的增加,部分农民已经具备了购买房产进入城市生活的条件,然而,有预谋身份的限制他们即使买了房子住进城市,在城市工作仍然不能成为城市人,仍然不能够享受城市的待遇,这是不公平的,下一步的档案管理要着力解决当前城乡交融过程中的这些群体的身份问题,使身份档案能够与房产和工作档案同步,使农村人进城生活不再受阻。最后,档案管理要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方向。城乡一体化的档案管理要与经济发展和人口的转移同步。城乡一体化就是人员流动促进城乡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对人员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要求很高。在当前的建设过程当中,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数字信息化是城建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队伍,满足档案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

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中国由中央到地方在推进的社会转型,在这项工作要求下就要不断减小社会工作和社会制度中的种种阻力。档案管理在社会管理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档案管理工作要以减小城乡社会人们的身份差异为导向,不断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城乡一体化要求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能够以平等的社会身份参与社会角色, 能够良性流动。然而在当前城乡二元化格局依旧存在, 对档案管理来说要在多方面加大力度, 减小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身份性障碍, 为城乡一体化进程减小阻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档案管理,身份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红军.公民身份导向的城市化发展及其影响[J].理论与改革, 2012 (1) .

[2]郭素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思考[J].兰台世界, 2007 (12) .

价值链一体化 篇5

关键词:校企一体化模式 中职学校管理 职业价值观教育

课 题: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A04;主持人:曾俊香。

劳动者个人素养和品质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的,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在以专业共建、师资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文化互融为主要内容的校企一体化模式下的中职学校管理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成人成才

中职生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具体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时的择业观,是学生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动因和指南。在中职学校管理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与工作的目的意义,端正学习与工作态度,激发学习与工作的动机与兴趣,调动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学习和锻炼,把自己打造成社会有用之才。

2.有助于学生适应职业生活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认识职业、专业和劳作的意义价值,唤醒人格尊严和劳动尊严,学会学习与工作,学会负责任;有助于学生确立务实而具体的职业理想,发展职业价值评价能力,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有助于学生主动学知识、练技能,发展职业情感,培养敬业、合作、创新、负责的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3.有助于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有助于学生掌握技能技术,学会自尊、自立,培养独立工作和团队工作能力以及诚实正直和守时负责的品质;有助于学生学习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发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再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和职业情境中学习锻炼,在身心、智力、情感、审美意识、责任感和精神价值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由中职生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变,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人才。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最终可促进中职学校持续发展。

二、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式方法

以南宁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例。七年来,该校针对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良,不善与人合作交往,组织纪律散漫、害怕吃苦、缺乏责任心等状况,把学生职业素养摆到学校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创新教育教学机制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以满足学生成人成才、成长成功的需要。其经验和做法如下。

1.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

管理过程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必须以理念和制度来保证,只有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才能使学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学生成人成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学校通过发放《入学通知书》《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等文件,召开入学典礼,与学生家长签订《实施准军事化管理规定》《订单培养》协议,组织为期两周的军训,到企业参观或上好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让新生了解职业专业发展前景,拟定生涯规划和学习计划,了解准军事化管理制度,认识学校的管理状况,使学生实现由初中生到中职生角色的转变,学习与人沟通、交往和相处,初步树立职业专业思想,逐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

2.在准军事化管理中加强

针对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组织纪律性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情况,学校抓好教务科、团委、学生会和班委等组织管理机构建设,使之明确职责,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制度和量化考核办法。

按照举办方——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标准要求,对学生明确提出了“用得上,稳得住,作风过硬,特能吃苦,文武双全”的十八字育人目标,以“诚信为本,团结合作,努力学习,乐于奉献”的企业精神和“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机制来教育引导学生,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以军队的纪律规范学生,以军人的精神教育学生,以军营的作风感染学生;坚持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高效的运行机制、积极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要求学生内务整洁,宽容礼让,文明待人,按时作息,严明纪律,像部队军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值班领导、教师和学生干部根据日常量化考核办法,坚持对各班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从校领导到教职工再到学生干部,人人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服务于学生发展”的精神,学习运用“五常法”,即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务常规范、人人常自律。倡导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完善学校的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素质。

3.在教学管理中加强

学校作为广西唯一一所从事通信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广西通信管理局指定的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定点培训单位和认证单位,与广西通信管理局、通信三大运营商、制造商、设计院、施工维护商深度合作,是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中国移动广西分公司、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指定的通信人才培养基地和年度通信技能比武场所。开设有通信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通信运营管理等十个专业。

学校引进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与技术骨干来校授课及指导学生实训,实行以企业岗位要求为导向的教学管理模式,将企业的业务与技术再现课堂,以培养出与公司零距离的技术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照校企联合办学的目标要求,实施职业素养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要求为基础,实施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以及必备的专业技能教育,大胆推行“311”教育教学模式:“3”是指3门职业基础课,即实用语文、实用计算机、实用英语;中间的“1”是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后面“1”是指技能教育,教会学生学会一门专业技能。endprint

教师以教学为中心,端正思想,转变观念,认真备课,细化教学目标要求,更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教学方式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在企业提供的真实教学设备或仿真场景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问,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每一节课尤其是专业课按企业岗位要求对每一位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严格考评,不合格者要补教、补学、补练和补考。

4.在德育管理中加强

由于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有的是第一次住校独立生活,在学习生活中经受过较多的挫折与失败,人格与心理素质还处于发展完善的关键时期,在职业探索初始阶段就直面职业的选择及就业竞争,会在生活、学习、心理、人际关系和环境上产生各种不同于普高学生的适应不良问题,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因此,学校以“育人为根本,就业为导向,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和就业”为教育理念,以“和谐、平安、严格、亲情”为校训,实行规范化德育管理,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从而塑造学生学会做事。

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德育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言传身教”的教育要求,实施“节节有德育、处处是教育”的系统工程。认真上好德育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和职业理想教育。从校领导到教职工到学生干部,时时处处“以非常严格而又充满亲情的理念”指导工作,运用“严格+亲情”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放心。在做人做事上严格要求学生,同时又像亲人那样关爱学生,以“亲情”感化教育学生,耐心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积极评价和期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以促进其正确职业思想、积极职业情感态度、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5.在自我管理中加强

健全的人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不是一个凭着教师的尊严和教学过程就可以“传授”给学生的“东西”,它需要学生真正作为人格主体全面、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之中,使学生个体的自主性、创造性、自我意识、职业情感能得到充分的激励、发挥、尊重、流露。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只有全面依靠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基于此,学校每学年初通过民主竞选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团委、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参与班级、社团和学校管理,加强各社团组织建设和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使学生明责、有权,进行自主管理和自治。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指导下,强化责任教育、班级自我管理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教育,个人事情自己做,集体事情参与做,班团干部管好本班、学生会团委干部管好全校。坚持团委学生会干部每天对学生出勤情况、卫生情况进行检查,每天及时公布各班级量化分数。充分发挥每个人特别是学生干部和优秀同学的模范作用,努力做到小问题班内和学生会解决,中问题学生科解决,不出现大问题。使学校日常管理过程成为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学习承担公民的义务和享受公民的权利,体验个体成长的真义和为人服务的快乐,学习交往合作,学习做人做事。

6.在实践活动中锻炼

学校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通信行业为主要就业市场,凡是素质好、考试合格的毕业生,将100%得到推荐就业。学校还与电信、移动、联通广西分公司、中兴通讯等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建立就业合作关系,实行“招生、教学、培训、鉴定、就业”一站式的办学模式,具有“招生=招工、毕业=就业”的就业特色。学校在已有教育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坚持“校企一体化办学方向,让学生在真实的教育实践中体验”的理念,把知识理论教学与实践行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项目教学引导,校内仿真实训,课外文体活动,参加公司入职活动,寒暑假或周末的见(实)习,以爱心基金会为平台开展感恩系列教育活动、“荣誉奖励”和毕业实习等活动,尤其是寒暑假或周末到企业跟班见(实)习、毕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切实体验现代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和企业文化,感受职业的价值。

三、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正因为学校进行较科学规范的管理,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学,实行校企一体化办学和订单培养人才的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使学校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从教师来说,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目标,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提升了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益。从学生来说,准军事化管理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学校来说,培养的学生德才兼备,能尽快适应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尤其是通信行业企业的广泛赞誉与认同。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与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7(28).

[2]卢德斯·R·奎苏姆宾,卓依·德·利澳主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编著,余祖光译.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刘铁芳.教育者的形象与师道尊严[J].教育科学研究,2002(3).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价值链一体化 篇6

一、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具体要求

1. 培养目标相同。

城市的职业教育和乡村的职业教育都是着眼于培养有专业技术技能的高水平人才, 它们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并没有要求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就应该留在城市, 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就必须在农村就业, 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 也是我国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城市和乡村本身是一个社会整体, 任何一方的发展都会推动或限制另一方的发展, 在职业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 城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为城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也可以向农村输送大量的人才,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所以, 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2. 发展过程互动。

在职业教育的具体发展过程中, 会涉及到师资、教育资金、生源等教育发展因素, 在城市和乡村的职业教育发展中, 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就需要二者进行资金和资源上的互相支撑, 作为一个教育整体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 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 要根据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制定具体的过程实施方案, 且不能盲目地将二者分割对立, 针对城市职业教育本身发展良好和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 就应该在扶持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 不能过快或者过慢, 在发展的过程中盲进或停滞都会影响到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整体发展形势, 影响内部平衡, 所以要时刻进行二者的及时沟通和交流, 早日实现互补和协调。

3. 教育资源均衡。

作为一个一体的教育发展模式, 城市和农村的职业教育资源在配置的过车中要达到均衡的效果, 在硬件设施的配置和软件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体化的教育模式还要求有严格的学校管理机制, 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要及时纠正, 在城市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 在农村避免出现资源短缺的情况, 所以, 在严格的管理体制下要将资源用到好处, 争取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二、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社会价值

1. 有效实现社会公平。

我国目前虽然提倡城乡一元化发展, 但是, 之前的二元体系仍然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在教育发展方面, 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发展呈现严重的二元结构, 在高等教育阶段招生中, 城市学生的比重大于农村学生的比重, 职业技术学校中成绩差的学生比重更大, 所以, 招生体制的不健全从根源上就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

新型的教育模式—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教育发展不公平的模式, 它让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了互补, 让人们改变对职业教育轻视的观念, 从而有效提高教育的公平性, 发展教育是发展社会的基础, 教育公平才能很好地促进社会的公平。

2. 提升人的主动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大量农村的劳动力涌向城市, 他们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只能在城市中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工资收益少、人身危险大的职业, 而在农村的老家里却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和上学的儿童, 这样的情形导致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 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秩序,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本来就发展缓慢的农村经济甚至到了停滞的地步, 其中, 缺乏专业职业技能和知识就是引起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使农村的青壮年不用再盲目地涌向城市, 而是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就能学到专业的技能, 及时了解外界信息, 这样他们就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仅能在农村中找到致富的办法, 即使去城市中打工也可以从事自己较为满意的工作, 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3. 促进社会和谐。

城市和农村在发展水平上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样不均衡的发展情况极易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所以, 在发展职业教育上, 城市和农村之间只有构建了一体的发展模式才会将这种存在潜在危险的局面改变。一体化的教育格局能够使城市和农村中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等得以很好的配置, 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就会越来越平稳, 从而最终达到与城市的发展比肩的程度, 最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摘要: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主要还是采用城乡分离的“二元化”体系, 随着城乡之间的不断联系、发展, 职业教育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构建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模式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 它不仅在教育上实现了公平公正, 更主要的是为社会和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敬宝, 袁小鹏.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9 (4) .

价值链一体化 篇7

1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工程中, 人们通常把按照一定规律将被测量的信息转换成同种量值进行输出的器件叫做传感器, 也就是说,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 其测量对象是被检测系统的信息, 然后将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输、处理和管理等工作, 从而能够实现对被检测系统信息数据的自动测量和控制。简单来说, 传感器的作用就是类似于人的感觉器官, 帮助机电一体化系统探索和发现系统当中存在的问题。因此, 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操作对象以及运行环境状态, 能够精确、快速的获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作信息, 有效地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水平。目前, 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当中,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与此同时, 由于传感器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因此为了提高传感器技术的精确度, 还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2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价值

机电一体化技术包含机械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多方面内容, 在发展过程中直接导致了自动化技术的产生。而从某种程度上说, 传感器技术是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1 传感器技术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 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 需要检测的地方有很多, 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第一, 将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机械的切削过程和机床运行过程。现阶段, 在切削方面, 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对切削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切削力的变化状态进行控制, 通过分析这个过程当中的相关数据, 从而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了解, 保证切削过程的顺利进行, 提高切削过程的生产效率, 以及降低材料的消耗量。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机床的运行当中, 主要是为了对机床的驱动系统、温度进行检测, 从而保证机床运行的安全性, 通过分析得到的相应参数, 从而不断提高机床的运行效率和精度。第二, 将传感器技术应用到工件的生产过程。与切削和机床的运行过程相比, 工件的生产过程监视是非常重要, 而且研究和应用也是最早、最多的。首先, 在加工之前需要对所用的加工设备和坯件进行自动检查, 从而保证加工过程的正常进行, 比如说自动判断和调整坯件的夹持方位等;其次, 在加工过程中, 也有严格的要求, 对切削的剫、力度、扭矩等参数都需要进行自动检测, 以保证加工条件处于最佳状态, 除此之外, 对于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传感技术的其他目的还在于提高切削过程的生产效率;最后, 在加工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工件的合格与否进行测量, 例如工件的尺寸、粗糙程度、形状等, 由于检查的过程比较繁琐和复杂, 所以这些检测需要能够自动的进行, 并且可以将检测结果直接输入到下一道程序, 从而选用合格的产品。

2.2 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传感器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现代汽车不断朝着智能化、小型化和电子化发展, 进入了全新时期。目前, 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 为了实现汽车的机电一体化, 需要用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传统的机械式控制装置, 将先进的监测和控制技术扩大到汽车的全身, 从而全面改善汽车的功能, 不断增加汽车的人性化服务、减少排气污染和汽油损耗、提高汽车的安全驾驶和舒适性。比如说, 在实现汽车的一体化过程中, 凡是和电子控制有关的系统或是装置都离不开传感器的应用, 尤其是在安全报警装置、信息装置和自动变速器等装置当中, 所以这也要求传感器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 无论是尘土弥漫还是风雨交加的时候, 都能够保证具有很好的密封性, 与此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尤其是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内的传感器, 需要能够承受得住发动机在工作时的高温和高压环境。

3 我国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在机电一体化体统当中, 传感器使其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的关键技术, 起作用就好像系统的感觉器官, 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中快速的获取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信息, 从而保证系统的高水平运转。一般说来,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 如果没有这些传感器对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被检测对象各种信息参数的自动检测, 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系统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控制等功能, 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有效工作。但是从我国现有的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来看, 当前的传感器发展还不能够满足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快速、精确和价格低廉的要求, 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没有真正的实行于市场当中。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传感技术的起步较晚, 科研技术水平比较低, 所以为了提高传感器的整体水平, 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技术研究。除此之外, 针对传感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以朝着加速开发新型敏感材料、向微型化发展、向高精度发展等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将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于机电一体化当中, 不仅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而且促进了机械一体化的不断进步。但是与此同时, 面对我国传感器技术发展较晚的现状,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从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 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并且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提高了传感器的精确度, 推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本文根据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 通过分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价值, 阐述了我国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为正在从事传感器技术的开发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文悦.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7 (24) :52-53.

[2]陈玉祥.浅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0 (4) :85-86.

价值链一体化 篇8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一体化技术,应用价值

电力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涉及到的设备多种多样,随着电网的日益扩大,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提高供电质量,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改进和完善。通过将各种现代科技运用到电力调度自动化中,能够对电力运行实现一体化管理,在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电力供应质量,加快了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步伐[1]。

1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平台不统一。电力调度自动化过程是通过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来实现的,想要实现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必须确保自动化平台的一致性,只有平台相同,计算机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协调各平台之间的工作,实现一体化管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国的电力调度自动化平台并不完全统一,各个平台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加大了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难度,不利与对电力调度进行一体化管理[2]。

(2)电网模拟系统和运行数据不同步。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通过电网模拟系统,对实际的运行情况进行模拟,然后再与运行数据相结合,实现对电力运行实际情况的检测和控制,确保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安全、稳定。由于电力调度是通过不同的设备和技术来完成的,电网模拟系统与运行数据不同步,两者之间存在误差,在调度过程中,不能将电网的模拟情况与数据项结合,对电力调度一体化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3)电网模拟的多变性。随着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在电能供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质量和供电效率都需要进行提高,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电网模拟过程中,由于电力调度环节众多,容易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在电网模拟过程中发生不可预测的现象,不利于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评估和预测,在实现电力调度一体化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所以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一体化管理,就需要对电力调度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好每一个环节工作,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完善[3]。

2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体化技术

(1)系统平台一体化。电力调度系统是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用电,所以电力调度系统的构建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在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的用户,电力对电力调度的要求使不一样的,而电力调度工作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构建电力调度系统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操作系统,所以这就造成不同地区的电力调度自动化平台之间存在差异,平台的不统一使得电力调度一体化实现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进行电力调度一体化的管理时,需要先实现系统平台的一体化。

(2)系统功能一体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起步较晚,相关系统功能不够完善,不能满足用户更高的用电需求,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进行电力调度一体化管理时会遇到很对问题,所以必须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进行完善,实现系统功能一体化。在电力调度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及时进行共享,确保各种图形信息传递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系统功能的一体化。

3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电网的无功优化。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能够使电网运行更加智能化,在保证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加强对网损管理系统的检测与调控。在电网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会产生无功功率,这些无功功率是电网中的主要损耗,通过一体化管理,能够实时了解到电网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为前提,利用一体化技术对电气设备的运行进行调整,减少系统运行过程中无功功率的产生,降低电网损耗,在提高用电质量的同时还节约了大量资源,有助于电力事业的持续发展。

(2)对负荷进行有效管理。将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能够时时对电力调度过程进行监督,了解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内容,以及不同环节中的负荷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环节工作内容的特点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对各项工作进行协调,将系统中的负荷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更好的保证电力调度自动化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是提高供电质量的重要保障。

(3)提高系统办公效率。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实施一体化管理,使系统运行过程更加智能化,能够对系统进行更好的检测与监督,对电力调度系统进行深入的管理,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控制调度工作的进行,当出现不同问题时,需要对电力调度进行科学的调控,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通过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系统最大的运行功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使电力供应能够满足更高的需求。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通过将自动化系统和各种科技相结合,能够实现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管理。针对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的平台不统一、电网模拟系统和运行数据不同步以及电网模拟的多变性等问题,通过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对其进行科学的解决,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一体化管理,能够对系统网损进行优化管理,有效管理系统中的运行负荷,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在完善电力系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景柱.试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02):224.

价值链一体化 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一种正确文化理念的继承与传播过程, 具有重要的人本理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强调人的社会属性, 忽视了人的个人自然属性, 甚至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抹杀了人的正当需要, 打击了个人工作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缺乏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造成了教育目标的单一性、教育手段的重复性等问题, 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打折扣。因此, 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在全面理解和审视其价值意义的基础上, 并使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始终贯穿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之中, 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价值, 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共同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正本清源奠定良好基础。

一、回归思想政治教育本质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教育中, 强调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即“整体主义人格”, 这种人格以压抑个人主体性, 以牺牲“个体”为代价, 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工作者从“工作对象”出发, 与人相处要保持平等, 对于他人要保持必要的尊重, 不能随意破坏他人享有的权益。在教育方式上, 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方法, 要利用更为灵活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者进行沟通交流, 首先建立思想上沟通的桥梁,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营造彼此理解的情感氛围, 在思想认识上达到共同进步。

转变传统教育的目标取向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其核心在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 增强人文精神, 让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实施人性化教育, 充分尊重对方的尊严和人格, 将优秀的人性化教育落到实处, 在培养和引导人文思想的教育中, 体现思想境界全面提升的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回归, 最终只能回归到“人”上, 这是起点, 也是教育落实的最终目的地。在思想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中, 良好的政治思想引导, 能够对周边环境以及个人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只有发扬人本精神, 才能实现务实教育的发展, 使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得以体现,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趋向体系化

当前, 文化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而思想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 必须建立更为开放的教育心态, 在确定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使思想教育构成一个开放式的循环体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选择, 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深入挖掘, 整合优势资源加以运用, 扩大这些资源的应用范围, 增强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体系不断拓展调整, 在实际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成为迫切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塑造独立健全的主体人格,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摒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条化、呆板化的短板, 真正实现思想教育由模式化向人性化的转变过程, 坚持在继承中创新与发展。

社会发展新的阶段的到来, 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以强制性要求执行, 而是应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 体现出对于本体的尊重和宽容。教育对象中表现出的对生命的轻视、网络思政的监管难等问题,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走程序的模式上, 切忌在习惯性中将工作变成思想教条, 时时刻刻记住围绕着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为本来决定行为方向。回归价值的实现, 能够引导被教育者主动进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思考, 对人文精神的本质关怀, 能够实现本体精神需求的最终目的, 促使被教育者形成更为理性的思考方式。

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革新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实施形式, 在教育方法上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在适当实施理论灌输的同时, 更要积极采取更为多样的教育方式, 以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法赢得受众的积极认可, 符合群众的审美观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创新精神, 结合既有的工作经验, 对于崭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索, 通过实践找到更为精准的教学途径。就一般的群众而言, 相对来说形式比较新颖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最容易从心理上接受。群众的接受意向决定了我们需要抓住当前时代教育新颖特色的闪光点, 切入到以往实践中比较优秀的相关工作形式中, 形成传统和新式结合的全新工作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 有利于形成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促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化、生活化。具体化表现在:对于实施上具体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 要思考这种形式是不是方便传播教育内容;其次, 所教育的受众是不是乐于接受;最后, 教育形式可否达到想要的效果和目的。另外, 在选择哪种教育形式的问题考虑上, 需要以考虑该形式是否益于教育内容的传播、教育受众的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否所处地位平等并有良好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该以生活化为主, 处处展现并契合人性的特点, 不断尝试创新, 对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引导。在实际运用中懂得变通, 不可以盲目对所有的工作都以一个方法形式进行, 需要分析多种因素, 针对不同地域、所教育的思想内容和教育对象, 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转化教学成果。在思想教育生活化的具体表现上, 要在生活中的很多真实的事件中寻找灵感, 将内容融入具体熟悉的生活点滴里, 将抽象的规范成功具象化, 让人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认同, 引起思想上的共鸣。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方式

解决教育对象在思想中遇到的各类困惑与难题, 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目标。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往往相互纠缠, 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往往停留在上了多少次思想政治教育课和谈了多少次话上, 忽略了受众思想转变的最大限度值, 对于被教育者行为的转变极为重视, 尤其是思想境界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消除教育者“一言堂”的话语权, 切实将双方置于平等地位, 保持相同的对话权利, 才能使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思想教育不管是其内容或是方法, 还是要以生活的本相出发, 语言表达上生活化, 对于话题之间的过渡采取一定的技巧, 将深奥难懂的理论以及书面道理转变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用他们生活里最贴切的语言来谈思想, 让他们“听得懂、乐的听”, 才能够让被教育者感受到平等和被理解、被尊重, 从而促进双方的有效交流。只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沟通方式, 才能保障教育效果的转化力与执行力。

五、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体之生成

面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况, 从逻辑学上对未来发展进行观察、分析, 在更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问题上, 实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为核心, 做到关怀和疏导两手抓, 才可以实现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发展上的全面和真正自由。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各种发展问题和现状都集中以微小的具体事件形式涌现出来, 并且有些演化到相互冲突的状况, 对现今部分国人的行为多少都有了影响。大多数中国人思想的发展方式目前进入到了混合、交叉和超越的三种状态, 很容易对人特定事物和人群产生依赖性, 部分的人所谓的独立也是在对某种事物依赖的基础上而生, 中国目前的这个阶段较为独特。提高个人意识上的独立和主体性, 对于我国目前经济从自然转向市场、文明从农业转向工业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现况发展趋势而言, 正在以对人的依附走向依赖物形成的独立, 从而完成一个人的自主性, 最后达到成为社会主体的终极转变。在上述的这种转变中, 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根本, 从而来成就人文心理上的关怀和疏导的一体化。面对以上所述,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要落实到对人的主体性的培养之中, 只有让人有了自我的主体意识, 才可以继而发展其主体方面的能力, 人格才能够得以完整成熟。

在实施人文关怀的同时, 也要充分重视心理疏导的作用, 这样才能使思想教育不留死角, 这也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教育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看来, 中国社会环境正处在历史转型期, 公众的行为意识也具有一定的超越性, 同时也伴随明显的过渡性。在经历了小农经济演变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后, 公众对于社会文明的觉悟以及自身精神境界的提升也具备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 现阶段的人文精神构建, 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工作上, 只有具备了主体性的公众群体, 才能成为推动历史进程的主流力量,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中展现出的人本精神, 正是发展的迫切需求, 思想教育的主体化发展, 同时彰显了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终物质依赖将取代人际依赖的存在, 成为思想教育开展的大方向。由此可见, 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 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文主体的积极性, 只有主体意识得到发掘, 主体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 只有建立起独立的主体人格, 才能充分发掘本体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以此构建更具前进动力的社会完善主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上的指导,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一体化的结合上, 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 方向以坚守教育的最初目标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实现的过程和和谐社会的建造过程相对来说是统一的, 过程中该教育思想核心的体现和相关的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人们在社会上的各项关系要达到和谐, 与社会主体性是否和谐问题是息息相关的, 然而, 和谐的社会主体需要在社会主义和谐构建的实践中才可以生成, 反之亦然。如果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则必须依赖于和谐主体的构建。如果其中存在不和谐因素, 就会变成和谐社会建设的绊脚石。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那样:“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 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只有着力开展人文关怀, 继而注重教育对象的心理变动, 及时进行一些疏导行为, 才可以有效地完成教育者的思想转变, 在原来的思想下进行提高, 对事物各种价值认知拥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最后细致到对于事物的品味、生活的心态和眼光等都有全新的升华。当人的素质随着思想教育的提高, 思考问题的开阔和多角度, 社会思想风貌也会越来越积极和和谐。

参考文献

[1]邱伟光,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82.

[2]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 2006, (05) .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1:241.

使命感与价值观必须融为一体 篇10

在商业生活中,取得成功的结果是伟大的,因为当公司盈利时,人们自己也得到了茁壮成长,也能惠及周围的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相反,当企业亏损和失败时,每个人都会遭受打击。

毋庸置疑,企业争取赢的手段必须光明正大——应该遵守规则,这是先决条件。那些用不公平的手段去竞争的公司和个人没有资格谈赢。但对于那些诚实的公司和生意人来说(他们是商业界的主流),还必须找到怎样去赢的途径。

使命感

尽管是老生常谈,但我首先要说的还是使命感。这个词在成为商业生活中最抽象、用得最多词的同时,也最容易成为被误解的词汇。

依照我的经验,对于使命感的描述主要应回答如下一个问题:我们打算怎样去赢得自己的业务?

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定义。它要求公司在人员、资金及其他资源等方面做出取舍,避免自己陷入常见的盲目出击的陷阱中。这个问题也能促使企业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能够在哪种竞争中赢得游戏。

赢才是关键。即使是本捷利(Ben&Jerry)这家以嬉皮士文化著称的冰淇淋公司也把“盈利增长”和“提高股东价值”作为公司的三大使命之一。因为公司管理层都明白,如果在经济效益上不能取得成功,那么其他任何社会目标都将是空谈。

有效的使命感需要在可能的目标与不可能的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它既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方向,以赢得商业利益为导向,也要充满壮志雄心,让人们感觉到自己是伟大事业的一部分。

从1981年到1995年,GE提出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让公司的每个业务领域都能在市场上占据第一或第二,任何不能达到该要求的业务都必须整改、出售或关闭。

毫无疑问,这样的使命感具有非常清晰的含义,非常具体,表述准确,没有任何抽象东西在其中。同时,这个使命又是壮志凌云的,它表明了GE征服全球市场的雄心。

这样的使命感以一连串不同的方式进入企业的生活。首先,在当时的环境下,人们还习惯于把公司的商业战略封存在总部的信封中,而关于它的任何信息都来自于流言。但GE决定,要公开讨论哪些业务已经进入市场头两名的位置,哪些业务必须迅速补救,甚至放弃。

如此坦诚的态度使公司员工大为震惊,然而,把公司使命真实地呈现给全体员工却带来了良好的效应。在某些产业被出售时,尽管许多人可能并不喜欢,但他们至少明白了个中的道理。

这些使命是革命性的,它们都可以把GE推送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上。它们要求我们通过收购和出售来改造产业结构、招聘、解雇不同的人等等。表面上,把这些要求称为“使命”或许有些牵强,因为它们都过于具体和明了。但是毫无疑问,把产品设计列入公司的使命会使大多数GE员工感到安慰,符合他们长期以来的信念。而全球化的使命会及时唤醒一些人,迅疾的变革往往能产生类似的效应。

价值观

与使命感的相对虚幻不同,价值观是具体的、本质的、可以明确描述的,是人们的行动。它不能留给大家太多的想像空间,而必须像执行行军命令那样运用。只因它们是实现使命的办法、争取最终盈利目标的手段。

与企业使命的制订相比,在价值观问题上,公司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员工们真正深入地参与进来将产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它能够提高你的洞察力,使你更有想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过程本身就能让价值观获得更大的认同。

在最初成为CEO时,我对于自己所发布的那些含糊不清、意思隐晦的价值观感到相当内疚。例如,1981年,我在年度报告中写道,GE的领导们应该“面对现实”、“实践卓越”、“建立主人翁意识”等。这些陈词滥调听上去不错,但却难以对行动纲领提供具体的描述。

到1991年时,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此前的3年多里,有5000多名员工花时间参与了对公司价值观的讨论。我们取得的成果相当具体、实在。后来,我们把这些思考印制在薄薄的钱夹卡片上,发给全体员工。内容包括许多义务性的语言,例如“不拘一格的行动风格——不断寻求和推行最佳实践经验,无论它们来自何处”,“抵制官僚主义作风”以及“关注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等。

实际上,有关推进企业价值观和行动纲领的讨论还可以走很远。2004年,波士顿第一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合并组建了一家新公司,杰米·戴蒙和比尔·哈里森联手出击,为企业创建了新的价值观和行动纲领。

为了推动对话的展开,他们从第一银行借鉴了一套基础文案。上面所列举的各种价值观念及其相应的行动纲领内容之详细、明确,是我前从未见的。

在过去5年里,我从世界各地公司的员工那里听到了各种故事。这使我深信,在确立企业的价值观和其相关的行动纲领时,多一分具体和细致永远是不为过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曾多次要求那些业绩辉煌但不遵守企业价值观念的经理人离开公司,而且我们会对这种事情尽量做出公开解释。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对全公司都会带来意外的良好影响。

在过去十多年的历年调查中,员工都反映说,我们的公司正日复一日地实践自己所奉行的价值观。这种大环境也会使每个人都更加忠实于企业的理念。随着员工满意度的提高,我们的财务业绩也同样稳步增长。

协调一致

为企业制订确实的使命当然十分重要,但具体的行动纲领和价值观也同样如是。除此以外,公司的使命感与价值观必须融为一体、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奠定成功之本。

但令人吃惊的是,使命与价值观的冲突在现实中屡见不鲜。公司各组成部分之间出现相互不配合的现象,虽然可能更多的是由于疏忽所造成的,但出现的频率并不低。这些情况听起来也许不要紧,但如果撒手不管,它们就会真正损害公司的利益。事实上,在最糟的情况下,这种背离完全可以毁灭我们的事业。

著名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与安然公司所发生的一切都属于这类危机。安达信事务所成立于一个世纪以前,它把成为世界上最受尊重和最可信赖的审计公司作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一家以有勇气说“不”为豪的公司,即使那样意味着要失去客户也在所不惜。它成功地聘用了许多最能干、最正直的注册会计师为自己工作,给他们丰厚回报,获取了世界各地的企业与监管机构的信任。

但随着安达信进军咨询产业,公司开始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传统的审计事务所,名为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另一个则是安达信咨询事务所。两者都在同一个公司品牌下运营——安达信全球事业。

与会计师行业崇尚的正直诚实不同,咨询公司更鼓励创新,大力奖赏积极进取的推销员精神。与此同时,安达信审计部门的一些会计师也被新的商业机会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放松了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审计业务必须正直诚实的使命。

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安达信成为一家自己同自己较劲的公司。咨询部门一直在补贴审计部门,他们并不乐意这样做。同样,审计部门对于咨询部门那种虚张声势的作风也不感冒。到了2002年,事务所倒闭了。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使命和价值观之间存在的冲突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如果不能为企业制订正确的使命,不能树立明确的价值观,要付出的代价将极其巨大。假如你们的公司除了悬挂在大厅上的中看不中用的标语之外,并没有真正指导自己前进的目标,那就永远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

诚然,要明确一个好的企业使命,并建立支撑它的价值观,离不开时间和艰苦的努力。你会碰到漫长的、争执不休的会议,让人真想立刻起身回家。在你打算投入实际工作时,却有人发邮件来跟你讨论。在那些日子里,你或许会希望自己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干脆变得模糊不定、毫无特色好了。

但想想安信达那样顷刻之间就土崩瓦解的例子吧,只有让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变得真实起来,才是赢的首要途径。

总裁声音

在企业经营理念中,首先要考虑别人,不是只考虑自己。

——在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看来,企业除了要为客户创造价值,还要让供应商、代理商以及自己的员工都能取得成功。

公司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能使公司可以持续面对不同挑战的,是公司存在的价值观和哲学理念。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指出,只有公司的定位正确了,人们才会愿意与你打交道,你才会有不断增加的客户。

如果你想比别人更加领先,或者让别人无法追上你,你就必须创新。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认为,在企业经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运作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形成最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家族控股的企业特别要注意要减少家族式的管理。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觉得,在家族企业发展中,要着力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者,让他们把公司的事业跟自己人生定位、职业定位结合起来,这才是企业的领导力。

企业家应该以主妇管理家庭的热情来管理企业。

——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在谈及企业家如何管理时就举例说,并非只有花钱购物才是主妇的特权,拍苍蝇与扫灰尘更是经常性的工作。

创业者的激情比依赖外部环境更为现实。

价值链一体化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120例在肱骨远端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有56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肱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其中男769例, 女351例, 年龄 (35.1±8.5)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臂丛法麻醉或静脉全身法进行麻醉, 自上臂下段后侧入路, 以常规法将尺神经暴露, 将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开后呈现出骨折端, 按照骨折分类选取适宜的钢板内固定、克氏针或螺钉进行固定。

研究组患者以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参照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制定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的个体化康复方案。对患者的患肢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肩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等依据患者评分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在患者骨折手术后给予传统康复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2周, 1、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和出现并发症概率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 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予以13~49个月的随访工作, 平均时间为 (30.8±4.5) 个月。研究组有392例 (70.0%) 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进行治疗392例 (70.0%) , 克氏针及应用螺

钉固定手术168例 (30.0%) ;对照组有376例 (67.1%) 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术, 克氏针及螺钉固定患者有184例 (32.86%) , 两组患者手术方式相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2周患者效果对比:研究组560例患者中有优136例 (24.29%) , 良249例 (44.46%) , 差175例 (31.25%) ;对照组560例患者中优80例 (14.29%) , 良232 (41.43%) , 差248例 (44.29%) , 两组优秀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术后1个月进行检查, 研究组560例患者优259例 (46.25%) , 良229例 (40.89%) , 差72例 (12.86%) ;对照组560患者优123例 (21.96%) , 良262例 (46.79%) , 差175例 (31.25%) , 两组优秀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术后3个月, 研究组560例患者中优374 (66.79%) , 良150 (26.79%) , 差36 (6.43%) ;对照组560例患者中优218 (38.93%) , 良234 (41.79%) , 差108例 (19.29%) 。两组患者在3个时期检查的优秀率均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出现并发症患者60例 (10.71%) , 其中切口感染患者15例, 软组织并发症患者20例, 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 肺栓塞患者1例, 骨不连或延迟愈合患者4例, 内固定发生松动、断裂患者3例, 全身并发症16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有101例 (18.04%) , 其中有切口感染患者20例, 软组织疾病患者22例, 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 肺栓塞患者2例, 骨不连或有延迟愈合患者10例, 内固定发生松动、断裂患者12例, 全身并发症患者34例。两组并发症出现概率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在患者出现肱骨远端骨折症状时, 早期因为手术水平和内固定材料受到限制, 在传统临床医学中通常都应用手法复位进行保守性治疗, 一般均需多次复位, 而且会持续制动以便能够使骨折愈合, 而此方法导致肘关节出现僵硬状, 肌肉发生萎缩, 还有的骨出现畸形愈合现象, 使得其功能有障碍感。伴随科技发展, 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方法逐步运用到医学临床中[2]。

发生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入院之后需要进行有关的检查项目, 在对骨折治疗方案予以制定时需仔细考虑什么治疗方式更能够促进患肢实施运动康复效果。通常手术内固定方法可以确保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及早实施系统性康复训练, 及时完善患肢功能, 所以一体化康复治疗通常都会应用手术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骨折患者都会发生软组织损伤症状, 在手术治疗过程中软组织会加重受损程度, 一体化治疗中, 内固定物需依据骨折实际形态予以选择, 手术过程中, 其切口及入路扥等方面均需尽量进行组织受损程度, 实施手术操作时需要尽量确保其精细化、规范化, 降低肌肉、骨膜所发生的切断、剥离与碎骨片游离, 在手术实施切开、止血、结扎等环节中尽可能降低手术所造成的创伤程度。而且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内固定术后需尽可能及时予以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过量有可能会造成组织严重水肿、还会瘢痕生成量上升, 会功能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在一体化治疗当中, 需根据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对每个患者予以针对性康复方案, 实施规范性康复治疗措施。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参照《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3]。

本文选取了11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后2周, 1、3个月所检测到的优良率相比较对照组显著要高, 其差异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出现并发症距离相比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由此可以表明, 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能够较为有效的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其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增加了治疗效果, 降低了并发症出现概率。

参考文献

[1]陈晟, 戴闽, 帅浪岫, 等.影响肱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多因素回归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8) :633-634.

[2]万细珍, 戴闽, 张斌, 等.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51 (11) :10-13.

上一篇:自律下一篇:未来的消费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