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的理论

2024-06-25

应用的理论(共12篇)

应用的理论 篇1

摘要:本文给出了概率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实例, 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概率理论知识, 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概率理论,应用实例,泊松分布,方差,标准差

概率理论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理论性非常强, 同时它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我们在概率论教学过程中应该讲解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例子或应用背景, 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具体地, 形象地认识, 激发他们强大的学习兴趣。

1 应用实例

1.1 泊松分布应用问题

实例:已知某种疾病的发病率为0.001, 某单位共有5000人, 问:该单位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数超过1人的概率是多少?超过5人的概率是多少?

答:设为该单位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数, 则X服从二项分布B (5000, 0.001) , 即:

由已知数据:n=5000和p=001.0, X可以看成是服从参数为:的泊松分布即可, 那么:

同理, 该单位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数超过5人的概率为:

计算结果说明:该单位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数超过5人的概率为38.4%, 超过1人的概率为95.96%, 这两个概率值都很高, 而我们知道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是很小的, 为0.001即为0.1%。这一事实说明一个事件尽管在一次实验中发生的概率很小, 但只要试验次数很多, 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几乎是肯定的。这也告诉人们不能轻视小概率事件。

1.2 均值和方差应用问题

在财务分析中, 风险的概念十分重要。风险的高低有时可以单凭主观的感觉作出判断, 也可以用方差或标准差来测量, 从而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和科学的结果。下面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方差或标准差去评估某个投资的预期平均回报率及其相对应的风险, 从而作出投资的决定。

实例:一位投资者有一笔现金可用于投资, 现有两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 项目A和项目B有如下资料可供参考 (表1, 表2) 。问:那个投资项目较佳?

答:在评估两个项目的回报率时, 由于各有其不同的可能性, 所以可以运用预期平均回报率来反映个别项目的盈利能力, 以便做出投资选择。

项目A中, 回报率4%乘以概率0.05, 得出0.2%的预期回报率, 这个数字同时表达了回报率的量及其出现的机会。将各个预期回报率加在一起, 便得出项目A的预期平均回报率为7%。用同一个方法可以算出项目B的预期平均回报率亦为7%。由于两者的预期平均回报率相同, 所以有必要评估两个项目回报率的稳定性和风险, 决定哪个较佳。而稳定性和风险可用方差或标准差反映出来。计算方差和标准差时, 预期平均回报率就是均值, 计算结果见表3和表4。

计算结果:项目A的标准差为1.414%, 这个值反映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回报率与预期平均回报率的平均差别;数值越大, 回报率的变化越大, 其稳定性越小, 风险越大。项目B的标准差为1.1 2%, 比项目A的低, 因此, 其回报率的稳定性较高, 即风险较低。比较二者, 就风险控制而言, 投资于B项目较项目A更加。

参考文献

[1]茆诗松, 澲小龙, 程依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石林, 张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与演练[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3]贾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统计学[-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应用的理论 篇2

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挖掘人类无意识的活动性治疗方法,在国外从形成到蓬勃发展已有数十年,其理论已臻成熟,应用日益广泛,影响逐渐深远.它不但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教育乃至培养创造力的方法与技术.鉴于国内学术界对此尚无充分的了解,我们在掌握大量有关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有关“沙盘游戏疗法”的形成与理论,方法与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与评价.

作 者:李江雪 申荷永 作者单位: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631刊 名: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QING COLLEGE年,卷(期):24(3)分类号:B841关键词:沙 缩微模型 沙盘游戏疗法 无意识 心理分析 积极想象

浅谈“做中学”理论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做中学”理论;应用;内涵

近期参观了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下称D2),这所年轻的学校从办学理念到学生活动的开展,从班级名称的设置到校园文化的传播,处处体现出教育学中的先进理论。笔者仅对学校在体现“做中学”思想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做中学”理论

1.“做中学”理论的提出

杜威是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理论的三个核心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贯穿和渗透在他的教育理论各个领域的总原则就是“做中学”。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从听中学”出发,提出了“从做中学”。他认为,“从做中学”是一种比“从听中学”更好的方法,体现了知与行的结合。

2.“做中学”理论的内涵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主张从经验中积累知识、从实际操作中学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艺术活动,其中有油画、绘画、泥塑、唱歌等;(2)手工训练,其中有木工、金工、纺织、烹饪、缝纫、园艺等;(3)要动手的科学研究。杜威还认为,“从做中学”的内容使儿童关心的并不是那些客观事实和科学定律,而是直接材料的操作和简单能量的运用,以产生有趣的结果。

二、“做中学”理论的应用

1.“做中学”理论在D2的体现

学校的学风有一点是“勤践行”,学校的会议室的墙上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这些清楚地表明了“做中学”理论在D2的重要地位。在学校的走廊上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学生亲自制作的十字绣,还有学生的书法作品、板报、绘画作品等展览。这体现了“做中学”理论内容的艺术活动中的绘画方面和手工训练中的缝纫等方面。学校还开辟了一个小小的园地,在这里,部分学生在教师和校工的帮助下,自己动手种植蔬菜。据介绍,这是D2的特色之一,开设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劳动的过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从做中学”的环境,并指导学生去从事要完成的活动。这体现了“做中学”理论内容的手工训练中的园艺方面。学校还开设了各种俱乐部,如体育俱乐部、文学俱乐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体验“做中学”理论中的动手的科学研究。学校每年开办一次书香节,其中的系列活动之一是“红领巾跳蚤市场”,这也体现了“做中学”的理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脱离实际生活、现实社会,充分体现了“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2.从“做中学”理论在D2的应用得到的启示

我国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变革。作为一所普通的小学,从D2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我们的基础教育正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着促进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去创造,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向去发展。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做中学”理论的运用,学生能在自身的活动中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同时,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体现出来,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是成为一种协调一致的关系;通过“做中学”理论的实施,就有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的出现,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仅是关心分数,还要综合考查做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此外,“做中学”理论也呼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近几年,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新课程改革,“做中学”理论让学生走出课堂,促进了“研究型课程”和“综合型课程”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做中学”理论也为目前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做中学”理论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杜威指出“单纯的经验并不构成学习”,在“做中学”时,学生“仅仅是去做,不管怎样生动,都是不够的”。也就是說,学生从“做”中才有真正地学习,但是“做”并不等于“学”,在学校教育中要避免走极端的现象发生,既要避免过去那种过分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忽视学生经验的做法,那样的做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又要避免过分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其结果是很难使学生学好学科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应用“做中学”理论时,既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自我展现,也要注重环境和学科知识对学生心智的训练和心灵的塑造。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主动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真正有所感悟。“做中学”不是不要教师讲解,而是在学生有所感悟以后再讲,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知识。

参考文献:

[1]田继忠,支爱玲.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宁夏教育科研,2006(02):16-18.

[2]赖红梅.浅谈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内涵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8(08):32-34.

[3]郑治国.从杜威的“做中学”看现代教育[J].江西教育,2004(03):25.

[4]卢飞麟.对实施“从做中学”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9):38-39.

应用的理论 篇4

1 泛函在支持向量机中的运用

支持向量机理论是由Vapnik等人根据统计学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通用的学习方法, 被介绍进入机器学习领域, 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它集成了最大间隔超平面、Mercer核、凸二次规划、稀疏解和松弛变量等多项技术[3]。

(1) 将原始输入空间 (X ={xi|i ∈N} ) 映射到Hilbert抽象空间 ( Γ ={φ (x) | x∈X}) 中:x = (x1, L , xn) a φ ( x) = (φ1 ( x) , L , φN ( x) ) , n N∈Ν。将数据进行映射一方面可以在抽象空间中进行简化任务。

(2) 在输入空间中定义一个核函数比创立一个复杂的特征空间更自然, 在核空间中使用核函数首先要决定函数的那些性质对于它是否适合某个特征空间函数必须是对称是必要的[4]:

满足Cauchy-Schwarz不等式

(3) Mercer定理刻画了函数K (x, z) 是核函数的性质。令X是有限输入空间, K (x, z) 是X上的对称函数。那么K (x, z) 是核函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矩阵:是半正定的。泛函分析的贡献在于研究如下形式的积分方程。

其中, K (x, z) 是有界、对称、正定核函数; X是一个紧空间。令X是Rn的紧子集。假定K是连续对称函数, 存在积分算子Tk:L2 (X ) →L2 (X ) , 使得:

是正的, 也就是:

对于所有的f ∈L2 ( X) 成立。然后扩展K (x, z) 到一个一致收敛的序列 (在X ×X上) , 这个序列由TK的特征函数φj∈L2 (X ) 构成, 归一化使得则有:

2 结论

泛函理论被支持向量机用于核函数和泛化特性研究, 通常不由给定属性的简单线性函数的组合产生, 而是在泛函空间中寻找更抽象的特征为特征类别的划分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崔春生.基于泛函网络的组合推荐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 (4) :1034-1042.

[2]宋利梅.分数阶泛函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9 (7) :1-7.

[3]孙宇星, 关伟, 葛昱, 等.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的轨道交通乘客旅行时间短时预测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4, 34 (6) :1587-1592.

价值工程的理论及其应用(2) 篇5

(一)对象选择

价值工程是就某个具体对象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分析评价和改进,有了对象才有分析的具体内容和目标.

价值工程的对象选择过程就是逐步收缩研究范围,寻找目标,确定主攻方向的过程.

(二)对象选择的一般原则

价值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价值,研究对象的选择要从市场需要出发,结合本企业实力,系统考虑,一般说来,对象选择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设计方面看,对产品结构复杂?性能和技术指标差距大,体积大,重量大的产品进行价值工程活动,可使产品结构?性能?技术水平得到优化,从而提高产品价值?

(2)从生产方面看,对量多面广,关键部件,工艺复杂,原材料消耗高和废品率高的产品或零部件,特别是对量多,产值比重大的产品,只要成本下降,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就大.

(3)从市场销售方面看,选择用户意见多,系统配套差,维修能力低,竞争力差,利润率低的;选择生命周期较长的;选择市场上畅销但竞争激烈的;选择新产品,新工艺等.

(4)从成本方面看,选择成本高于同类产品,成本比重大的,如材料费,管理费,人工费等,推行价值工程就是要降低成本,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必要功能?

根据以上原则,对生产企业,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优先选择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1)结构复杂或落后的产品;

(2)制造工序多或制造方法落后及手工劳动较多的产品;

(3)原材料种类繁多和互换材料较多的产品;

(4)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大的产品;

对由各组成部分组成的产品,应优先选择以下部分作为价值工程的对象:

(1)造价高的组成部分;

(2)占产品成本比重大的组成部分;

(3)数量多的组成部分;

(4)体积或重量大的组成部分;

(5)加工工序多的组成部分;

HU理论的拓展与应用 篇6

[关键词] HU理论 利润考核 联合基数确定法 应用

杭州多元贸易有限公司营销部下辖三个业务科,每年根据利润额考核各业务科业绩。现行考核方法是:首先确定公司利润额总目标,其次根据各业务科占用公司资源多寡及其划分的市场区域现状,将总利润分解至各业务科,确定各科的利润基数(分解过程形式上属于硬性分摊,没有正式的谈判程序。比如征求意见、反馈信息等等,业务科需无条件接受,但事实上也存在非正式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最后根据各业务科利润基数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施提成奖励。

提成奖励方案如下:

采用多级超额累进的奖励方法,自变量是完成利润基数的比例,因变量是对应区间内的提成比例,详见下表:

据上表,完成利润基数的比例越高,对应的提成比例也越高;利润基数两倍(即“翻一番”)以上的超额部分,全部由业务科提成。据解释,这样设计的理由是:利润基数实现比例较低的部分,主要是由公司资源做出的贡献,所以提成比例低;而超利润基数比例越高,则是各业务科贡献的成份越大,故提成比例愈高;两倍以上部分,全部由业务科提成,公司不参与分配。

据上表计算可知,若刚好完成利润基数,则实际提成比例为9.625%;若刚好完成利润基数的两倍,则实际提成比例为35.875%;一般情况能够完成利润基数的130%已经不错了,其实际提成比例为15.75%。

以上方案的激励作用是比较好的,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且在利润基数确定过程中缺乏各业务科的参与,分解指标的比例可能有不尽合理之处。现根据HU理论的思想精髓对原方案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按原方法确定公司利润额总目标并分解至各业务科后,该分解数值暂不定为利润基数,而是作为公司要求数D1、D2、D3,允许各业务科在不低于要求数的前提下提出各科的自报数S1、S2、S3(即Sn≥Dn),k=∑Sn/∑Dn,由此得出合同利润基数Cn=Sn/k,此时∑Cn=∑Dn,即合同利润基数之和等于要求数之和(公司利润额总目标),但分解比例有可能根据各业务科的意见得以优化。

为了防止各业务科有意低报以图获益,在奖励方案中加进“低报打折”的规定:若自报数Sn低于期末实际完成数An,则其提成奖励按(Sn/An)2的比例打折。若判定各业务科不可能合谋进行同比例高报,则可规定“高报不变”;若不能排除各业务科合谋的可能性,则可规定“高报打折”,即按(An/Sn)2的比例打折。

根據以上规定,各业务科应使其自报数Sn=An时收益最大(这一点暂据实例判定,尚缺乏对其约束条件的数学证明)。

例如,公司确定本年度利润额总目标为100万元,业务一科要求数D1为50万元,D2为30万元,D3为20万元。现业务一科预计本年度实现利润A1为60万元,在假设S2=D2=30,S3=D3=20的情况下,根据“各报基数,比例分摊;按表提成,误报打折”的考核方法,其计算表格如下:

据上表,当S=A时,净收益最大化。

当然,具体的净收益N要等待业务二科和三科的自报数也确定之后才能准确计算出来,表中净收益N只是保底的最低数值。

同理,业务二科和三科的计算结果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假设业务二科预计本年度实现利润A2刚好为30万元,且其得知S1=60并假定S3=D3=20,则根据“各报基数,比例分摊;按表提成,误报打折”的考核方法,其计算表格如下:

假设业务三科预计本年度实现利润A3也为30万元,且其得知S1=60且S3=30,则根据“各报基数,比例分摊;按表提成,误报打折”的考核方法,其计算表格如下:

此时,S2=30,S3=30,表1修正为:

表2修正为:

最终三个业务科的自报数S、利润基数C及提成数和净收益N如下表所示:

而原方案相关数据如下:

应用HU理论调整之后的新方案与原方案相比,业务一科收益无变化,业务二科和三科之间的分配更加均衡合理,净收益之和由原来的17.2125万元微调为16.25万元。

参考文献:

胡祖光伍争荣:应用型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管理中的基数确定问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电子技术理论的应用 篇7

在电子技术中应运中, 近似计算贯穿其始终。然而, 没有近似计算是不可想象的。而精确计算在电子技术中往往行不通, 也没有其必要。尽管近似计算会引入一定的误差, 但这个误差控制得好, 不会对分析其它电路产生大的影响。所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 特别是如何应用近似计算。

在工作点稳定电路中的应用要进行静态分析, 就必须求出三极管的基电压, 必须忽略三极管静态基极电流。这样, 我们得到三极管的基射电子的相关过程及结论。

2 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

由于纳米器件的特征尺寸处于纳米量级, 因此, 其机理和现有的电子元件截然不同, 理论方面有许多量子现象和相关问题需要解决, 如电子在势阱中的隧穿过程、非弹性散射效应机理等。尽管如此, 纳米电子学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还在于纳米电子器件与纳米电子电路相关的纳米电子技术方面,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纳米Si基量子异质结加工

要继续把现有的硅基电子器件缩小到纳米尺度, 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是采用外延、光刻等技术制造新一代的类似层状蛋糕的纳米半导体结构。其中, 不同层通常是由不同势能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构建成纳米尺度的量子势阱, 这种结构称作“半导体异质结”。

(2) 分子晶体管和导线组装纳米器件即使知道如何制造分子晶体管和分子导线, 但把这些元件组装成一个可以运转的逻辑结构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一种可能的途径是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把分子元件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另一种组装较大电子器件的可能途径是通过阵列的自组装。尽管, Purdue University等研究机构在这个方向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但该技术何时能够走出实验室进入实用, 仍无法断言。

(3) 超高密度量子效应存储器

超高密度存储量子效应的电子“芯片”是未来纳米计算机的主要部件, 它可以为具备快速存取能力但没有可动机械部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海量存储手段。但是, 有了制造纳米电子逻辑器件的能力后, 如何用这种器件组装成超高密度存储的量子效应存储器阵列或芯片同样给纳米电子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4) 纳米计算机的“互连问题”

一台由数万亿的纳米电子元件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组装成纳米计算机注定需要巧妙的结构及合理整体布局, 而整体结构问题中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所谓的“互连问题”。换句话说, 就是计算结构中信息的输入、输出问题。纳米计算机要把海量信息存储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 并极快地使用和产生信息, 需要有特殊的结构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的诸多元件, 而纳米计算元件之间、计算元件与外部环境之间需要有大量的连接。就现有传统计算机设计的微型化而言, 由于电线之间要相互隔开以避免过热或“串线”, 这样就有一些几何学上的考虑和限制, 连接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因此, 纳米计算机导线间的量子隧穿效应和导线与纳米电子器件之间的“连接”问题急需解决。

(5) 纳米/分子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性能分析模拟环境

当前, 分子力学、量子力学、多尺度计算、计算机并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已取得快速发展, 利用这些技术建立一个能够完成纳米电子器件制备、操纵、设计与性能分析的模拟虚拟环境, 并使纳米技术研究人员获得虚拟的体验已成为可能。但由于现有计算机的速度、分子力学与量子力学算法的效率等问题, 目前建立这种迅速、敏感、精细的量子模拟虚拟环境还存在巨大困难。

3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加注索引的扫描页图、滚动文档式电子技术手册、线性结构电子技术手册、基于数据库的电子技术手册和集成电子技术手册。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集成了人工智能、故障诊断的第5类集成电子技术手册并不存在, 大多数电子技术手册基本上位于第4类及其以下的水平。需要声明的是, 各类电子技术手册虽然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 但是各有优点, 较低级别的电子技术手册目前仍然有着各自的应用价值。由于类以上的电子技术手册在信息的组织、管理、传递、获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

简单的说, 电子技术手册就是技术手册的数字化。为了获取信息的方便, 数字化后的数据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和提供给用户的形式, 电子技术手册的发展就是围绕这一过程来进行的。

4 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

时间和频率是描述同一周期现象的两个参数, 可由时间标准导出频率标准, 两者可共用的一个基准。

随着电子技术与微波光谱学的发展, 产生了量子电子学、激光等新技术, 由此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频率标准--量子频率标准。这种频率标准是利用原子能级跃迁时所辐射的电磁波频率作为频率标准。目前世界各国相继作成各种量子频率标准, 如 (133Cs) 频标、铷原子频标、氢原子作成的氢脉泽频标、甲烷饱和以及吸收氦氖激光频标等等。这样做后, 将过去基于宏观的天体运动的计时标准, 改变成微观的原子本身结构运动的时间基准。这一方面使设备大为简化, 体积、重量大减小;另一方面使频率标准的稳定度大为提高 (可达10-12-10-14量级, 即30万年-300万年差1秒) 。1967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决议, 规定:“一秒等于133Cs原子基态两超精细能级跃迁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该时间基准, 发展了高精度的测频技术, 大大有助于宇宙航行和空间探索, 加速了现代微波技术和雷达、激光技术等的发展。而激光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又为长度计量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总之, 在探讨了近似计算在静态分析中的应用问题、纳米电子技术急需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和交互式电子技术应用手册后, 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电子技术在时间与频率标准中的应用知识的初步了解和认识。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日渐繁荣, 尖端信息普遍进入我们生活之中的同时, 国家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我们科技工作者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 因此说, 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凡, 殷承良《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J]客车技术与研究》, 2006 (01) .

[2]李建《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与发展趋势》[J], 《汽车运用》, 2006 (09) .

[3]陶琦《国际汽车电子技术纵览》[J], 《电子设计应用》, 2005 (05) .

[4]刘艳梅《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上的发展与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6 (01) .

[5]魏万云《浅谈当代电子技术的发展》[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9) .

相声中预设理论的应用 篇8

关键词:预设理论,相声语言,幽默讽刺

1 引言

相声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辉煌一时, 可如今却走向下坡路。相声的没落有多方面的原因。内因、外因交互作用, 预演了传统艺术的现代流变史。任何一门艺术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没有厚实的理论支撑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成功的相声在抖包袱必定会经过层层铺垫, 预设正是做好铺垫的必备工具性理论, 借助这一理论才能让相声中的包袱抖得响亮又自然。因此, 预设和相声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预设理论在经典相声中的应用, 分析这一理论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和引起幽默讽刺效果的。

2 预设理论

预设也叫“前提”、“先设” (何兆熊, 2000) , 最初是一个哲学和逻辑学概念, 由德国哲学家、数学家弗雷格 (Frege) 于1892年提出来。20世纪50年代, 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 (Strawson) 发展了弗雷格这一思想, 预设进入了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并成为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课题之一。

3 预设理论和相声语言

3.1 相声语言中预设的种类

George Yule (2000) 对预设的分类作了详细的阐述, 他提出了存在预设, 事实预设, 结构预设和反事实预设。肯普森认为, 预设在定义上可分为陈述预设和言者预设。按照詹斯、奥尔德等人的观点, 自然语言的预设可分为三种类型:存在预设, 事实预设和种类预设。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预设分为文化预设、存在预设、行为预设来研究。

3.1.1 文化预设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是文化预设理论提出的一个重要依据。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言中又蕴含着文化要素, 而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相声中的文化预设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给人以美感, 展现相声的魅力。

相声中有“贯口活”, 它们以轻松流利的节奏, 快而不乱, 紧而不迫, 充分显示出语言对偶、排比、夸张、复叠等手法的特点, 形成了语言的一种动态美。例如传统相声《地理图》中的“贯口”, “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 ……最后到上海”, 表演者吐字清晰, 语言流畅, 浑然一体, 一气呵成, 在语势夸张里显示出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再如台湾相声创作和表演人员都具有较高的学历, 高文化素质使相声创作和表演本身就具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台湾的相声作品《千禧夜, 我们说相声》和《东厂仅一位》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积淀适应了观众越来越高的审美娱乐需求。这种优秀作品的出炉背景以及运作方式是值得借鉴学习的。以《千禧夜, 我们说相声》的一段台词为例:

宋:……跟我们明朝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 文艺复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 进而导致了产业革命、启蒙运动、民主政治, 科学, 是一日千里。好, 我们的大明朝, 太监组成的阉党, 学者组成的东林党, 两百年的党争、内斗、口水战, 你监视我、我迫害你, 你提政策、我反对你……

短短的一段台词把明朝和同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同时看似不经意的剧本设计也让人们不禁思考我国的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病。宋少卿的这段单口相声一气呵成, 其中大量文化预设, 听这种高质量的相声在体会它的幽默讽刺功能之余又补充了文化知识, 一举多得。

3.1.2 存在预设

存在预设就是语句主语所表示的对象存在的预设。“某事物存在是判断真和假的必备条件, 或者说, 某事物的存在是某句子的肯定否定形式的必备条件, 此事物的存在即‘存在性前提’” (郭聿楷, 2007) 。存在预设交际双方对世界上的事物和人的存在的认识, 通常这种预设的推知不需要语境。在相声中, 存在预设还能给人们提供信息的焦点, 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

老艺术家马三立的经典相声《逗你玩》就出色运用了存在预设, 把这一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相声内容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本来存在预设就是语句主语所表示的对象存在的预设, 应该是实际存在的人或事, 但在相声里却是虚假的, 是相声艺人为引发幽默而故意设置的。存在预设和人们的预想出现了不和谐, 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前面的铺垫, 既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需要, 也为下一个包袱的抖出埋下伏笔。这就需要巧妙地运用预设机制。所以马派段子中组成包袱的那些语言, 如果单独拆开来听, 都是不能再普通的口语, 并无刻意的雕琢与修饰, 但放在段子之中就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感受;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3.1.3 行为预设

行为预设同样可以应用到相声里引起幽默。言语行为有可以被用来实施某一行为的功能, 说话者发话的目的很可能不是局限在话语的表面, 而是想通过行为预设引导并改变别人的行为, 相声中的行为预设往往会引起幽默或讽刺。

再比如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 推销人使用大量的强势语言, 好像恨不得人人都抽上宇宙牌香烟, 老人小孩妇女无一例外, 此种香烟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没有它就无法享受生活。夸张的宣传语真让人吃不消。这则相声讽刺的就是虚假广告, 它们无孔不入, 误导欺骗消费者。

4 预设的时代性和相声语言

相声的时代主义传统决定了它的时代性。相声语言中的文化预设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相联系在的, 具有时代的特征。最初的相声艺人和听众都处于社会的底层, 他们之间没有思想隔阂, 所以相声艺人的表演会吸引过往的群众驻足观看。如果说经典相声中遵守或打破预设的共知性和合适性产生的幽默讽刺效果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的话, 含有时代性的预设引起的相声包袱会渐渐难以分辨。由于时代的隔膜感, 相声幽默讽刺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所以相声的时代性要求紧贴现实反映现状, 新时代呼吁与时俱进的相声。

冯:在电梯里闻到有人抽烟, 我隐忍不说话;我要坐电梯不等别人先出来, 我就挤进去;我要做捷运不等别人先出来, 我就挤进去;我要下飞机不等飞机先停好, 就挤出去。

宋:你那块头还不好挤呢。

冯:等红灯, 变绿灯了, 别人起步慢了我摁他喇叭;养鳄鱼, 长太大, 不可爱了, 把它甩到公园水池里面去;到夜市买盗版CD, 抽出一张一千块钱的伪钞, 买他两张, 我还能换回几百块的真钞呢……

上面台词中的出现的情景都是如今现实社会非常普及的现象。通过相声的形式把把老百姓心中不吐不快却又无处倾吐的苦闷化成舞台艺术形式讲出来, 真正酣畅淋漓, 才能笑到观众心坎里。时政时事, 拿来嬉笑怒骂, 把观众都明白的无奈现实戏剧化, 实实在在摆到台面上。剧中最后那句压轴, “究竟是国家承载了幻觉, 还是幻觉成就了国家”, 当真是语出惊人。艺术原本应该是这样的存在, 探讨人心的深处, 发掘现象后的真谛。

5 结语

如今小品式、应景式的相声背离了相声自身的传统、规律和现实生活, 以一种轻薄的姿态取悦于人。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和挖掘, 传统经典的段子, 只能够是相声的一种, 我对新时期相声的发展有如下建议:拥有明显的新时期印记, 紧贴现实反映现实;斟酌剧本中的用语;借助语言学理论让包袱抖得响亮;掌握相声自身规律, 兼具讽刺与幽默的能力。优秀的相声理应反映出一个民族自我反思和批判的能力和追求上进的姿态。让我们期待新时期的相声重放昔日光彩。

参考文献

[1]王秀勋.相声审美心理学[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1.

[2]魏在江.预设研究的多维思考[J].外语教学, 2003.

[3]魏在江.关联与预设[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关联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篇9

关联理论最初由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中提出, 它把话语的理解看作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人们在交际时,说话人首先会把要传递的信息明确展示出来,同时传递发出该信息的交际意图,听话者则根据对方传递的明确信息,结合对方说话的语气、场景等语境,进行一定的推理获取对方的交际意图,从而实现交际目的。可以看出,交际时,说话者的话语包含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两部分,而隐性信息则传达了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听话者要明白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在获取对方传达的显性信息基础上,根据说话时的语境,进行演绎推理,获取显性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推理出藏于显性信息之后的隐性信息,听出“话外之音,言外之意”,真正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寻求最佳关联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关联原则:每一种明示的交际活动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活动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要做到最佳关联就要创设最好的语境效果,语境效果越好,听话者获取隐性信息的思辨、推理过程就越容易,付出的努力就越少,就越容易明白对方的交际意图,实现交际目的。关联理论包括认知和交际两大原则。认知原则认为,人类的认知总是会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谋求最大的认知效果,因此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只关注关联性最强的话语内容;交际原则认为话语的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就越好,对话语进行演绎推理时所付出的心理努力就越少,即关联性和语境效果成正比关系,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强,关联性和对话语进行演绎推理时付出的心理努力成反比,话语的关联性越强,对话语进行演绎推理时付出的心理努力就越少,当对话语理解无须付出多少心理努力时,话语就具有最大关联性,语境效果也最好。让话语接收者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是关联理论的重要原则,这就是所谓的“最小最大”原则。

2 应用翻译的界定

应用翻译是指应用文或应用文本在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包括除文学翻译与权威性学术著作之外的所有文本的翻译。应用文本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下产生的,涉及文化、情境、人际等方面因素。构成应用文本的各个语言因素———词语、句子、段落、篇章都是意图性的结构单位,在交际环境中产生意义,实现各自功能,并最终为实现文本的交际目的服务。应用翻译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下合乎目的性的整体性跨文化交际行为,其目的是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实现应用文本在原文化背景中的交际目的。因此,应用翻译要求在翻译时不能只注意语言层面的操作,而要有整体的翻译观,要充分考虑读者因素和译入语文化因素,要把握好所译文本的功能特点,使源文本的功能得以在译文中发挥作用,要摒弃翻译只能全译的观念,根据翻译的目的和具体情况,可采用改译、编译等变译技巧。

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应用翻译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包含明示———推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要把隐于原文明示信息之后的交际意图通过创设合乎译语读者期盼的语境效果来实现最佳关联,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在关联理论看来,翻译活动是一个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由于三者的认知环境存在差异,认知能力也存在不同,要把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为译文读者所明白,译者起到一个重要的媒介作用。一方面,译者需要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利用自己认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透过原文的明示信息(显性信息),揭示隐于原文明示信息之后的暗含信息(隐性信息)和交际意图,另一方面,又要根据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认知能力对译文进行处理和取舍,用译文语言创设利于译文读者明白和理解的最佳语境效果,产生最佳关联,使译文读者轻易地真正明白和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实现翻译的目的。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完成两大任务:译文要能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产生最大关联;译文的表达方式要能使译文读者无须付出太多心理努力便能理解译文的交际意图。也就是说,寻求最佳关联是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的重要标准。译者在翻译中能否准确构建对原文的认知心理图示,与原文作者达成心理认知上的共识,译文能否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是能否实现翻译目的的关键。应用翻译的体裁类型和文本功能要求译者要尽可能去“求同”和“归化”原语与译语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尽量减少信息交流的障碍。应用翻译基本上是一种以译文语言文化为导向的翻译活动,它更多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欣赏习惯,在形式与内容的取舍上,重在传递译文交际功能而不是原语语言形式,这正与关联理论的“最小最大”原则不谋而合。可以说,关联理论所追求的最佳语境效果正是应用翻译的首要目标。

4 关联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

1)应用翻译中译者要为译文读者提供译文最佳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的交际原则认为关联性和语境效果成正比,话语的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就越好,对话语进行演绎推理时所付出的心理努力就越少。根据此理论,应用翻译中译者要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是翻译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应用翻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心理和表达习惯,把自己在原文中建构的心理认知图示,以符合译文读者文化认知心理的表达方式,创设最佳语境效果,产生最大关联,揭示隐于明示信息之后的暗含之意和交际意图,使译文读者很容易明白原文的意思,达到翻译的效果。关联理论认为,交际中任何人的话语都有明说和暗含两个意义,交际双方既要了解对方话语的明说之意,又要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之意,这样才能实现交际目的。但由于不同语言间存在文化差异,原语中的暗含意义不能被译文读者所识别,其暗含的交际意图不能被译文读者所明白,甚至会被误读。例如,在中国,熟人见面会说“吃饭了吗?”, 中国人都明白这是一句问候语,其明示含义是问对方有没有吃过饭,暗含意义则是问候,如果翻译成“Have you had your meal?”,老外会觉得是要邀请他吃饭,这显然不符合原文的话语情境,而译为“Hello!”就把暗含意图转化为明示信息,实现译文最佳关联,取得很好的语境效果,达到了原文的交际目的。因此,在翻译中要真正达到交际目的,译者要从原文明示信息中进行演绎推理,推理出原文的暗含意义,找出原文的交际意图,然后根据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认知特点,创设出符合译文读者的语境效果,使译文能够让译文读者轻易地明白原文的交际意图,将原文隐于明示之后的暗含意义采用恰当的译文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化暗含为明示的翻译手法有两种:归化性明示和异化性明示。以译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规范,较好地满足译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易于译文读者在付出较小心理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采用归化性明示进行翻译,原文的异国情调大都失掉,只保留原文中实质性的信息,将原文中的暗含信息转化为译文中的明示信息,消除文化障碍,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这种手法多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翻译,是应用翻译的主流。异化性明示也就是注释性增译,这种方法接受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原文的异域色彩,把译文读者带入外国情景。它通常通过解释、夹注、集注之类的交际渠道为译文语境提供所需信息,努力保留原文个性和特色,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能消除译文读者认知语境中的障碍,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有效实现译文功能。在应用翻译中,异化性明示手法多用于对外宣传、介绍原语文化、社会风情之类的文本翻译。

2)译者意图应与读者期待相吻合

根据关联理论,成功的翻译必须做到译者发出的信息意图能被读者识别。译者在准确理解原文的明示信息、暗含信息和交际意图的情况下,要想方设法把原文的暗含信息和交际意图转达给译文读者,要使译文读者不必付出太多的心理努力就能明白原文的暗含信息和交际意图,译者就必须明白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待,使译者的翻译意图符合译文读者的期待,然后根据读者的期待,对原文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采用恰当的方法为译文读者创设出最佳语境,达到最佳关联,使读者以最小的心理付出,克服文化缺失带来的理解障碍,读懂译文的明示信息和交际意图,充分理解原文含义。

5 结束语

总之,关联理论对应用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它把翻译活动看做是一个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双重明示———推理过程,尤其强调译者的重要媒介作用,不是把翻译看成原语与译语间的直接交流,而是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有着自己在译本中意欲传递给译文读者的信息意图,把译者从一个没有发言权、身份低微的语言转换器变成一个交际活动中直面译语读者进行交流的交际者,原文的明示信息和暗含意图必须通过译者采用恰当的明示表达,在译文中为读者提供最充分的语境效果,使之与译文达成最佳关联,从而让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原文含义。

摘要: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包含明示——推理的跨文化交际活动, 译者要把隐于原文明示信息之后的交际意图通过创设合乎译语读者期盼的语境效果来实现最佳关联, 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该文主要阐述了关联理论对应用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应用翻译,启示

参考文献

[1]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4.

[2]伍锋, 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J].中国翻译, 2003.

人本管理理论的应用思考 篇10

关键词:人本管理,以人为本,共同愿景,自我管理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 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 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 即尊重人, 关心人, 激发人的热情, 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人本管理理论的有效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凝聚人心, 以共同愿景为统领集聚力量, 以自我管理为主形成自觉三个方面。

一、以人为本凝聚人心

人是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 组织在发展时, 应充分考虑组织成员的精神需求, 尊重、理解、关心组织成员, 创造有利条件, 激发他们的潜能, 做到以人为本, 凝聚人心。

必须确立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理解、关心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尊重组织成员, 保障他们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不被贬低, 尊重他们的劳动和首创精神。理解组织成员, 就是要做到了解、熟悉人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 技术水平、能力素质、家庭生活以及个人需求等方面情况, 对其观念与行为予以充分理解和支持。关心组织成员, 就是尽可能满足组织成员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对于那些满足不了或不能解决的问题, 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说明, 以求组织成员的谅解。只有尊重、理解、关心组织成员, 才能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满足, 进而对组织产生深厚的感情,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在尊重、理解、关心组织成员的基础上, 更重要的是充分开发组织成员的潜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管理理论把人看作是一个追求自我实现、能够自我管理的人。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要给组织成员提供一个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 充分开发其潜能。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的、自在的发展的出发点。在组织成员的岗位安排、教育培训、等诸多方面, 均应以是否有利于组织成员个性的发展出发来考虑问题。尊重成员的个性, 按照其个性特点及潜能的发挥, 按照其长远的发展以及与组织目标的协调来从事有效的管理。

为组织成员创造相应的环境, 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 是人本管理的重要方面。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 创造一定的组织环境来推动组织成员个人素质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组织可以为组织成员提供的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 包括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文化娱乐条件等;二为文化环境, 即组织拥有符合人本管理的文化氛围。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开发人的潜质、潜能提供重要支撑。组织文化是组织中的软环境, 可以巩固人本管理的成果, 使人本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在组织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组织中文化环境的创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持久、不懈的努力。

二、以共同愿景为统领积聚力量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圣吉说:“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 必定难成大器。”人本管理必须以共同愿景为统领, 否则就会导致组织内部出现冲突, 从而使组织的最终目标难以实现。人本管理只有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 才能使组织成员在进行自我管理时有方向, 有一定的约束, 有内在的激励力量。

以组织的共同愿景指导、制约和统帅个人愿景, 实现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协调统一。个人愿景是组织成员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观。共同愿景建立在个人愿景基础之上, 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经过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协同之后, 达成共识, 形成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每个人努力的方向, 是个人愿景的体现。以共同愿景为统领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奉献精神, 使组织成员能够自觉地为共同愿景的实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共同愿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大的目标, 它可以激发人们的雄心和信心。远景目标必须讲长远利益、全局利益, 这种利益必须与眼前利益密切联系。以共同愿景为统领, 可以坚定组织成员对共同愿景的信念, 使组织目标变为成员的共同目标, 激励每个人超越自我, 把组织视为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场所, 激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积聚力量。

三、以自我管理为主形成自觉

自我管理是通过自我约束与调节来使组织成员驾驭自己、控制自己、发展自己, 进而达到全面自在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主要形式, 通过培养组织成员的自觉意识, 实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在组织中实行自我管理, 必须加强沟通。组织对组织成员实施人本管理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而信任又需要双向大量的交流与沟通。在组织中建立起完备的信息体系与通道, 保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言路的畅通, 使上下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 及时了解组织的相关情况, 使自我管理的人有正确判断的依据, 还可以决定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地与他人的工作相配合, 只有这样, 自我管理才能真正有效。

在人本管理中加强制度保证, 可以达到既规范人、又依靠人的目的。没有制度来保障, 就会形成令而不行、禁而不止的现象, 使人本管理落空。以制度为准绳, 通过人本管理来落实制度, 反过来通过制度来保障人本管理顺利进行。在人本管理中运用制度, 就是把管理人、规范人与依靠人融为一体。

人本管理要想持久, 必须形成人本管理文化。把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组织的共同愿景, 自我管理思想等融入到人本管理文化建设之中。把人本管理思想变为组织成员的一种内在需求, 一种下意识、潜意识行为, 增强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使人本管理文化逐步成为组织成员所认知、认同, 并真正成为指导组织成员行动的基本价值理念, 成为组织成员自觉实践的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钟燕玲:也谈图书馆的人本管理[J].全国新书目, 2006. (9)

消费需求模型的理论与应用 篇11

基于差分的等级依赖效用模型行为决策权重扩展李伟兵 王金山 谢英超89

带连续变利率风险模型最终破产概率上界王芝皓 吴黎军95

基于Chebyshev多项式的神经网络中长期负荷预测研究李莎 曾喆昭99

一类混沌系统的函数矩阵投影同步毛北行,董建伟103

公平偏好下双渠道供应链改进收入共享契约与协调林强106

摘要 随着消费需求函数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形成多种消费需求模型,广泛应用于食品需求结构分析,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等研究领域.论文通过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通过理论假设和理论约束的分析,梳理出应用较广的消费需求模型的主要类型的理论依据和数理分析逻辑,以及模型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各自的优、缺点.研究结论将有助于加深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与实证应用的理解,为有关消费需求的研究提供可选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依据.

关键词 消费需求;需求函数;理论约束;需求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 F064.1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With the form of consumer demand function unceasingly rich and complex, there has been shaped a variety of consumer demand analysis model, extensively applied in food demand struc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other fields of stud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heory assumptions and constraints of consumer demand functions; the modality of consumer demand functions; the theory background and the choice of models. Furthermore,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problem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when using specified model. The aims of this research are finding the theory original logic, relegating the various and complete models, deepen understanding the consumer demand model, which will support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y grounds with regard to consumer demand research.

Key wordsconsumer demand; demand functions; theory constraints; demand system models

1引言

近三十年,消费需求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不断发展出一些符合需求性质且易估计的函数形式,如ELES模型、AIDS模型等都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中.如李晓峰(2008)应用ELES模型对北京市农民工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1,郭晗(2012)应用AIDS模型对中国城乡消费偏好差异进行分析2.对消费需求模型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如臧旭恒和孙文祥(2003)比较分析了ELES和AIDS模型,结果发现两种模型均能较好地分析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3;范金等(2011)运用30个省份的农民食品消费数据比较分析了6种需求系统模型(LES、AIDS、QES、AIDADS、MAIDADS、QUAIDS),结果显示以希克斯需求为理论依据的需求模型的拟合优度优于以马歇尔需求为理论依据的需求模型,且QUAIDS模型的估计结果表现最优4.国内学者广泛地应用消费需求模型研究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结构,农产品进出口需求等问题,但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只是运用消费需求系统模型,而对于需求系统模型的理论约束、形成的基础理论和数理推导逻辑、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繁多复杂的需求系统模型之间的差异和优、缺点等问题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消费需求函数的理论约束、需求系统模型形成的基础理论,对需求模型进行寻根、梳理,试图弥补上述研究不足,为有关消费需求研究或需求系统模型的研究、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2消费需求函数理论约束

迪布鲁(1959)完成的标准的消费理论推导中,假定消费者具有线性的预算约束和消费偏好关系,而这种消费偏好关系具有完备性、传递性、反省性、连续性,局部非厌足性、单调性和凸性,代表偏好关系的效用函数是存在且可以证明的,那么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偏好分析转换为消费需求函数的分析,即如果知道消费者在其消费组合中商品支出分配情况和商品价格,就可以得出一个由价格、总支出和支出分配来决定的函数.另外,根据对偶性原理,说明消费者偏好关系的效用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函数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由这两种函数推导出的消费需求函数称为消费需求系统模型5,实证研究中应用消费需求函数分析的核心是估计出需求函数的系数,从而根据这些系数测算出支出弹性和价格弹性.

消费需求函数具有一些能够用数学公式表达的特殊性质,分别是零阶齐次性、加总性、对称性和负性.零阶齐次性表示如果价格和收入同时增长N倍时,需求量是不变的.加总性表示所有商品支出之和必须等于总支出.对称性表示Slutsky替代是相等的.负性表示如果商品或服务价格上升,在保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调整收入,那么消费量会下降5.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把这些需求函数的特殊性质引入到需求系统模型上,作为对方程系数数量的限制,Kastens和Brester(1996)认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保证了需求模型与需求效用理论的一致性;二是有效减少了待估参数的数量,从而解决了自由度问题6.

4消费需求系统模型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需求系统模型是非常困难的,单方程的模型较其他模型来说对数据要求低,估计结果更为理想,但是这样的模型并不完全符合需求理论.与此同时,多方程的消费需求系统模型直接从效用函数推导出,满足需求理论,但是需要严格限制的函数形式,这种函数形式并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数据生成过程.灵活的函数形式需足够灵活地估计数据生成过程,才能够满足需求理论约束,如古诺和恩格尔加总性、齐次性和对称性约束.然而,灵活的需求系统模型的一个缺点就是模型中的待估参数数量非常多,另外,需求系统模型估计出的弹性有时是不合常理的或是前后不一致的.

由于消费函数和需求系统模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择适宜的模型本身就成为科学研究问题,经济理论分析中并没有一种理论证实那种消费需求函数形式是理想的、较优的.Green,R.D等(1995)研究认为相关参数的估计和理论假设的检验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所选择的函数的形式17.实证研究过程中通常通过拟合优度、易解释程度等方式选择一些符合需求理论的需求函数形式.另外,模型的合理选择也取决于应用模型的目的,如果应用模型的目的是检验需求理论,即选择一个灵活性的函数形式是较理想的.而当模型之间具有嵌套关系时,可用似然比检验(Likelihood Ratio Test)、Wald检验或是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agrangian Multiplier Test),来选择更符合数据特性的消费需求函数形式18.

5结束语

尽管消费需求函数研究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和不断丰富,消费需求模型形式也愈来愈趋于复杂化,但是消费需求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数理推导逻辑,数理分析思维是不变的;消费需求函数需满足的函数性质,理论约束是不变的.本文梳理了多种消费需求函数形式,对其进行理论基础的归类和探究,对需求函数的理论约束和商品组合约束进行分析,总体上从单方程和多方程消费需求模型两个角度对消费需求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推导逻辑进行概述,探究了各种消费需求函数形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过程中的优缺点.因此,在研究和运用消费需求模型时,在众多消费需求模型中选择较理想的函数形式时,需充分考虑消费需求函数形式的理论基础,前提理论约束、需求函数性质、需求理论的适用性,以及模型隐含的前提假设等问题.从根源上去选择较理想的消费需求模型,构建符合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数据性质的更为科学的消费需求模型.

参考文献

1李晓峰,王晓方.基于ELES模型的北京市农民工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4):50-55+109.

2郭晗,任保平.基于AIDS模型的中国城乡消费偏好差异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5):45-51.

3臧旭恒,孙文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基于ELES模型和AIDS模型的比较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22-126.

4范金,王亮, 坂本博.几种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消费需求模型的比较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5):64-76.

5姜百臣.消费需求系统模型的理论约束与实证应用探讨J.经济评论,2007(6):93-96.

6T L KASTENS,G W BRESTER.Model selection and forcasting ability of theory constrained food demand system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78(2):301-312.

7A LEWBEL. Nesting the AIDS and translog demand system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9,30(2):349–356.

8W S CHERN, K S HUANG, H J LEE. Food demand models for forecasting. Japanese and American Agriculture: Tradition and Progress. M.San Francisco, CA: Westview Press, 1993.

9A DEATON, J MUELLBAUER.An almost ideald demand syste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0,70(3):321-326.

10L R KLEIN, H RUBIN. A constantutility index of cost of livingJ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47,15(2):84-87.

11H S HOUTHAKKER.Additive preferences.J Econometrica,1960,28(2):244–257.

12L R CHRISTENSEN, D W JORGENSON, L J LAU. Transcendental logarithmic utility func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75,65(3):367-83.

13J BANKS, R BLUNDELL, A LEWBEL. Quadrtic engel curves and consumer demand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79(4):527-539.

14P NEVES. Analysis of consumer demand in portugal, 1958–1981.M. LouvainlaNeuve, France: University Catholiqque de Louvrain, 1987.

15W J KELLER, J V DRIEL.Differential consumer demand system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85,27(3):375-390.

16A P BARTEN.Consumer allocation models:choice of functional formJ.Empirical Economics,1993,18(1):129-158.

17R D GREEN, Z A HASSAN, S R JOHNSON.Selection of nonnested demand models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5,43(3):485-499.

合作博弈理论的生产调度应用 篇12

在过去四十年中,产生了一些很有趣的关于生产调度计划中的合作博弈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这类研究被称作调度博弈问题,是生产调度问题和合作博弈理论的交叉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解决生产调度排序的优化问题,通过优化排序,实现成本节约;2)使用合作博弈理论,寻找成本节约的均衡分配,研究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机制设计。

调度博弈问题最早由I. Curiel等人[1]在1989 年提出,他们给出了标准调度博弈模型,即单一机器环境下,待加工工序不存在约束条件,使用加权完成时间作为目标函数的调度模型,他们证明了此类调度博弈为凸博弈,因而存在均衡解。之后的研究,主要通过增加对工序的约束条件,改变工序及生产商之间的对应关系,增加机器的数量等方式,对调度博弈模型进行了复杂。如P.Borm等人[2]研究了在工序具有工期(due dates)的约束条件下,针对三种不同的目标函数:加权罚金约束(weighted penalty criteri-on),加权滞后和(weighted tardiness criterion)以及完工时间(completion time criterion),证明了该模型下均衡解的存在性。从1989 年以来所有关于调度博弈,核仁分配以及合作博弈凸性问题的研究可以在I.Curiel,H.Hamer,F.Klijn等人[3]撰写的文献综述中找到。然而,涉及每个生产商拥有多个待加工工序的研究相对有限,P.Calleja等人[4]研究了单一机器环境下,每个参与者有多个待加工工序,每个工序有多个受益方的调度博弈问题,并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均衡解的存在。近年来,X.Cai和G.Vairaktarakis[5]及T.Aydinliyim和G.Vairaktarakis[6]研究了考虑外包的调度博弈问题,研究模型中每个生产商可以拥有多个代加工工序。

本文的模型在以下两个方面区别于T.Aydinliyim等人的研究:1) 是给出了一个更接近生产实际的合作调度博弈的生产计划模型,其中第三方代工商的可用生产能力被表示为一些不连续的具有有限生产能力的生产窗口;2)使用了复合目标函数,我们在目标成本函数中,除加权流水时间外,还考虑了生产窗口的预订成本,并且本文中的预订成本函数不具有随时间单调递减的线性约束,而是使用分段函数,模拟普通工时和加班工时的预订成本。

一、研究问题描述

本文研究的生产调度模型主要关注供应链中,生产商与第三方代工商之间的外包流程。一组生产商,将某些同质性的待加工工序外包给同一个第三方代工商。每一个生产商根据先到先服务(FCFS)的原则,使自身的目标成本函数最小化,独立地预定第三方代工商的生产能力。第三方代工商在接到所有生产商的待加工订单和预订安排后,将所有待加工工序打乱,以整体目标成本函数最小化为目标,重新优化,给出最优化排序和生产窗口预订方案,实现成本结余。在这一重新优化的过程中,一些生产商的个体利益得到了优化,而另一些生产商的个体利益受到了损害。因此,需要设定相应的促进合作实现的收益分配机制,将整体优化获得的成本结余,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给所有对整体优化有贡献的生产商,以促使整体优化的实现。

本文的研究模型将给出一个基于博弈的合作机制。因为所有的生产商依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独立地预订第三方代工商的生产能力,从而会产生以下两种效率损失的情况:1) 每个生产商预订的最后一个生产窗口可能存在空闲时间(idle time),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生产商产生的空闲时间的总和很有可能会超过一个完整的生产窗口的长度;2)由于依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某些后到的生产商因为较早的生产窗口都已经被预订,则不得不将一些优先级较高的工序排在较晚的时间生产,这将会带来在制品库存成本的增加。以上两点潜在的效率损失,可以通过设计合作机制,从而实现整体最优排序,以带来整条供应链的效率优化。

除此之外,第三方代工商自身也可以从这一合作机制中受益。例如,一些之前被预订的生产窗口因为整体优化排序而空闲下来。第三方代工商则可以保留一部分的重新空闲窗口的预订成本,将剩下的部分以预订退款(booking refunds)的形式退还给生产商。此外,第三方代工商还可以通过将这些重新空闲的窗口再次预订出去而获得额外的收益。我们将会在本文模型中考虑预订退款的情况,而将可能存在的重新预订成本作为第三方代工商的潜在收益,不列入计算。

二、模型设计

参数表示如下:

生厂商m对应的待加工工序集合为Nm,其中|Nm|≥1,即每个生厂商有多个待加工工序。每道工序Jj的作业时间为pj,相应的单位在制品库存成本为Wj。模型假设整个生产计划期的长度为T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中有两个可预订的生产窗口:W2k-1为普通工时窗口,W2k为加班工时生产窗口。工作日之间存在相同长度的停工时段G。每个窗口的预订成本hk因时段的性质不同而对应两个不同的值,第三方代工商会在T0时刻将报价信息告知所有的生产商M:

下图表示了本文的生产窗口模型:

生产商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预订窗口,令 σ0m表示生产商m的所有待加工工序的初始最优化排序,Wσ0m表示生产商m依据该排序 σ0m和自身的目标函数最优化而预订的生产窗口集合。生产商m的最优化目标即最小化总成本TC(σ0m),是加权流水时间 和总预订成本 的加和。本文模型基于立即装运协议(immediate shipments),即每道工序一旦完工就会被立即装配发货,所以工序Jj的在制品库存成本可以被表示为 因而,生产商m所面临的目标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在m个生产商都决定了加工窗口预订决策Wσ0m后,第三方代工商将对所有n个工序进行重新排序 σ*,并得到一个最优的排序以及相应的最优加工窗口组合Wσ*。排序 σ*是针对所有生产商待加工工序N的全局最优解,所以其结果不会劣于仅仅把各生产商的排序 σ01,σ02,σ03,...,σ0|M|相连接而获得的初始排序 σ0。

由于这一过程中,一些生产商的个体利益受到了损害,对于这些生产商而言,存在着通过与其他个别生产商形成小联盟而获益的可能。因而如果要想使每个生产商m都能同意按照 σ*的顺序加工工件,则必须保证每个生产商参与大联盟而获得的收益不低于它以任何形式同其他个别生产商结盟而获得的收益。因此,第三方代工商需要设计一种成本结余的分配机制,使得所有生产商只有通过大联盟合作才能获得最优收益。通常情况下,由于联合决策使得整体对独立预订时所产生的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我们预期在 σ*的排序下所使用的生产窗口将少于排序 σ0所使用的生产窗口。第三方代工商可以将一部分的预订成本结余 ρ 作为预订退款返还给生产商,自己保留剩下的部分,从而促使联合决策的实现。

以下是本文模型中的一些假设:模型基于信息完全透明共享的假设(即信息在所有生产商和第三方代工商之间是完全对称的)。所有的待加工工序是同质的,即工序间的转换时间不计,这一类型的工作有很多,例如测试工作,维修保养工作,装配工作等。第三方代工商在T0公布所有的可用生产窗口,所有的生产商的预订决策都是在生产计划期开始即T0时刻前完成的。生产商进行预订的先到先服务原则(FCFS)意味着后续生产商只能从未被先前生产商预订的窗口中,选择窗口进行预订。即:

上式说明,生产商m只能在未被先前m-1 个生产商预订走的窗口中进行选择。因此,在初始排序 σ0中,每个被预定的窗口中都只含有来自同一生产商的待加工工序。我们假设对每个生产商m而言,所有需要被加工的工序Nm的处理时间不会超过当前可预订窗口) 的生产能力。否则,生产商m的生产需求则不能被该第三方代工商满足,需要再寻找其他的代工商。此外,如果一道工序在生产窗口结束时还未完工,该工序可以在下一预订窗口开始后继续加工直至完成。最后,对k=1,…,2T,我们假设所有的生产窗口WK∈Γ 的可用时长均为L小时。我们将完成所有待加工工序集合N所需要的最少窗口数量记为 ω, 其中

如前所述,每个生产商,以及第三方代工商都面临着相同性质的优化问题,只是各方拥有的工序数量及可选择的生产窗口集合有所不同。因而本文将针对第三方代工商面对的集中优化问题设计优化算法,并假设各个生产商,以及个别生产商之间结成的小联盟将使用相同的算法来处理优化问题。具体而言,第三方代工商通过调度排序,将N中的所有待加工工序排列,并从 Γ 中选择一些生产窗口以使得总成本最小化。在此,我们引入批次(Batch)的概念,每个被预定的窗口,都将会被用来处理某个批次的工序。同一批次指的是在同一个生产窗口内完工的那些工序。因此,集中优化问题就被转变为两个步骤:1)将集合N中所有的待加工工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不同批次;2) 为各个批次从集合 Γ 中寻找到最优的生产窗口。

假设 π 是单一机器环境中,所有待加工工序N的一

个排序,Fπj表示排序π中第j个工序的完工时间。我们需要把排序π划分成ω个批次,并计算出每个批次所有完工工序的总的单位在制品库存成本。具体方法如下:令ti=i·L,并定义

Bi表示第i个批次,即在排序 π 下,所有完工时间Fjπ:ti-1

此外,我们引入变量qj:qj=Fjπ-ti-1,表示工序Jj最后被加工部分时长,即工序Jj在批次Bi中所占用的加工时间。举例而言,有些工序的加工时间超过了生产窗口的长度L,因此必须被分割在多个批次中进行生产。对于这样的工序,在考虑其流程时间时,我们借助于该工序最后完工时的所在批次,参考其在完工批次中所占用的加工时间,即qj,来计算其总的完工时间。为了表示批次Bi是否使用窗口WK,我们引入另一个决策变量zik,即:

最后,我们用DK表示窗口WK的结束时间。基于这些参数设定,一个调度 σ 可以用所有待加工工序的排序 π和各加工批次选择使用的窗口集合W来表示,即 σ=σ(π,W)。从而,对所有待加工工序N和生产窗口集合 Γ寻找最优化调度方案的集中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可以用下式表达:

三、模型分析及求解:合作博弈均衡解

在预订生产窗口的过程中,某些生产商可以通过形成小联盟S(S哿M),实现优于独立决策时的排序与预订,从而减少小联盟中个体的总成本。但是这一小联盟的决策,相对于全局最优而言,可能并非效率最优的。因而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代工商担当着制定机制以促进各方通过合作形成大联盟的职责,从而实现整条供应链上的效率最优。

(一)合作博弈的定义

我们用Cj(σ0(S)) 及Cj(σ*(S)) 分别表示在 σ0(S)和 σ*(S) 两种调度下工序Jj∈NS产生的在制品库存成本。相应的总成本表示为TC(σ0(S))及TC(σ*(S)) 。联盟S试图通过对NS中的所有工序进行重排,并在所有可选择的生产窗口集合 ΓWσ0(MS)中,挑选最优的窗口组合,以期获得最大的成本结余V(S):

其中V:2|M|→R,表示了合作博弈(M,v)的特征方程。

只有当所有的生产商都服从第三方代工商给出的最优调度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全局最优解,即 σ*或 σ*(M)。为了实现这一最优化排序,我们需要设计分配机制,将通过全局优化而实现成本结余v(M)分配出去以使得所有的生产商遵循 σ*的调度排序。即使得其在 σ*的排序下,总收益不劣于其独自决策或与其他生产商结成小联盟S奂M的情况。我们将分配给每个生产商的成本结余记为Xm:m∈M,则分配向量,X={X1,...,X|M|}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保证均衡解的存在[7]:

第一组约束条件确保了每个小联盟中的成员通过服从全局优化而获得的收益至少不劣于其可以在小联盟中获得的收益。第二组约束条件确保了所有因合作而带来的成本收益,都被完全分配给了参与合作的各个生产商。

此时,我们引入可以被接受的重新排序(admissiblerearrangements) 的定义,类似的定义可以在I. Curiel et al(1994)的研究中找到:

定义1:令 σ(S)表示关于工序集合NS的一个调度排序。当所有Jj∈NNS在排序 σ(S)和排序 σ0(S)下具有完全相同的前项工序时,我们则称 σ(S)是对于 σ0(S)而言可以接受的重新排序。

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对生产商之间的合作博弈行为做如下假设:

假设1:任意联盟的最优化调度排序 σ*(S),必须是对于 σ0(S)而言可以接受的重新排序。

基于假设1,我们定义相应的成本结余合作博弈(Cooperative saving games)(M,v),其中 是关于 σ0(S)而言可以接受的重新排序,则成本结余:

可以进一步被改写为:

式中第一项二重加和表示了在制品库存成本结余,式中第二项表示的是对重新空闲窗口的预订退款,式中第三项表示由于新预订了在初始排序中未预订的窗口而带来的新增预订成本。

显然,V(S):S哿M表示了在满足假设1 的条件下,联盟S中的所有成员通过合作调度所有工序NS所能得到的最大总成本结余。为了求得最优调度排序 σ*(S),其中 σ*(S)关于 σ0(S)是可以被接受的重新排序,只需求得使目标函数V(S)最大的 σ。注意到该目标函数存在以下的沉没成本

因此,优化问题可以简化为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

(二)合作博弈的均衡解

Shapley[8]的研究证明了具有凸性的博弈问题存在非空的核仁。

定义2:满足下列条件的合作博弈问题是凸博弈:

但是,合作博弈(M,v)并不必然具有凸性。尽管如此,对于具有超加性的合作博弈,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到均衡内核。

定义3:满足下列条件的合作博弈(M,v)具有超加性(Superadditive)

该定义表明两个不相连的联盟合作形成的更大的联盟带来的收益不会比不合作更差。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我们仍需要一个严谨的分配方案以保证合作得以实现。在下文中,我们将具体研究因结成大联盟而可能带来的三种成本结余,并在每种情况下证明超加性,从而给出一个核仁分配的原则。

(三)收益分配机制

我们将生产调度问题的目标成本函数改写为:

式中Jj表示排序 π 中第j道工序,因此我们不再需要指标函数yji,ek是对窗口k之前的停工间隙G的计数,即

Si如前文给出,是批次Bi中所有工序的单位在制品库存成本之和:

我们注意到在按照初始调度 σ0进行生产的总成本中其实包含一部分的空闲时间成本It,表示每个生产商预订的最后一个窗口Wt中的空闲时间,则按照初始调度σ0进行生产的总成本函数可以表示如下:

为了举例说明,考虑如下的例子:

例1:假设生产商1有一道待加工工序,单位在制品库存成本为W1,需要的加工处理时间p1

或,等价的:

其中两个方括号分别表示生产商1 和生产商2 各自的成本。

例1 中的两个生产商可以通过合作调度,而获得来自两方面的成本结余:1)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而带来的成本结余,2)整合所有待加工工序后更好的调度安排和窗口预订带来的结余。因此我们将所要研究的合作博弈问题分为1)和2)两类博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M中的任意联盟S,我们定义:

1.vi(S)表示由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而带来的成本结余博弈

2.vn(S)表示因对所有工序进行重新排序和生产窗口的重新分配带来的成本结余博弈

我们给出以下结论:

命题1:博弈(M,vi(S)),(M,vn(S))以及博弈(M,v)都具有超加性(Superadditive)。

基于初始预定窗口和生产商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便于表示,我们使用窗口集合来表示相应的生产窗口联盟Wσ0(S)。令[a,b]表示窗口集合{Wa,Wa+1,Wa+2,...,Wb},则联盟Wσ0(S)可以表示为:

其中1≤a1

由[a,b]生产窗口集合中的窗口创造的成本结余由通过对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而带来的成本结余 ωi([a,b])和由重新安排工序的加工顺序和加工窗口而来带的成本结余 ωn([a,b])共同组成。因此:

下面,我们将给出一种均衡分配规则,对0≤λ≤1,我们定义

关于该分配原则的直观解释如下:对于因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而带来的成本结余Xim,窗口Wk对所有在其后续窗口加工的工序贡献了Ik单位的空闲时间,空闲Ik对在制品库存成本带来的贡献为 我们将这一部分结余的一半分配给拥有窗口Wk的生厂商,把剩下的一半分配给所有预订Wk窗口之后生产窗口的生产商。根据对称性,窗口Wk的拥有者也从先前生产窗口的空闲时间成本结余中分配到了一部分收益,即提早 时间开工的收益。这里需要注意,由于对空闲时间的充分利用,可能会使一些工序在更早的窗口完工,在这种情况下,其完工时间可能会减少Ik+G(或Ik因窗口Wk的性质决定,即普通窗口还是加班窗口),我们把停工时间G对总成本结余的贡献记在中。关于Xnm定义的解释如下,窗口Wk的拥有者获得的总收益,一部分(λ)来自于当其与所有前项窗口形成联盟时所产生的边际收益(除空闲时间外的净结余),另一部分(1-λ)来自于当其与所有后续窗口形成联盟时所产生的边际收益(除空闲时间外的净结余)。

此外,我们在模型设计时曾提到过的,第三方代工商会自己保留一部分因合作调度而重新空闲窗口的预订成本,即:

我们可以将这一部分收益理解为第三方代工商因向各生产商提供合作调度的平台而收取的租金。此外,如果大联盟的合作调度决策需要预定新的窗口,第三方会收取相应的预订成本 最终,我们将分配向量Xm定义为:

并且我们有以下结论:

定理1:Xnm、Xim和Xm分别是博弈(M,vi(S)),(M,vn(S))以及(M,v)博弈的一种均衡分配。

成本结余分配向量X=(X1,…,X|M|)满足均衡解的条件,即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给出的这一分配原则,仅仅只定义了一组服从假设1 的可能的核仁分配。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限制条件,重新定义对于 σ0(S)而言可以接受的重新排序,从而得到其他可能的核仁分配。

结语

本文对考虑外包的生产调度问题及潜在的合作博弈的可能进行了建模研究。通过建立了考虑在制品库存成本和预订成本的生产模型,研究了相应的合作博弈问题,给出了一组均衡解的分配原则。

摘要:通过研究合作博弈理论在生产调度问题中的应用,介绍合作博弈的概念及其均衡解的存在条件,并给出一个生产调度模型下的实际应用。该生产调度模型模拟工序外包给第三方承包商的生产模型,并以在制品库存成本和生产窗口的预订成本作为复合目标函数。其中,生产窗口的预订成本非线性,通过模拟普通生产窗口和加班生产窗口的不同价格,将其设定为已知的分段函数;在制品库存成本使用加权流水时间表示,给出了该模型下的合作博弈问题的一组均衡解。

上一篇:剑桥商务英语中级下一篇:术后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