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功能

2024-07-27

四个功能(精选5篇)

四个功能 篇1

我多年坚持习练武当内家拳,特别是武当太极拳,受益良多,体味丰实。今不揣浅陋,形成短文,恳请专家指正。

一、太极拳的健身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最早的时候只是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敌人,为了怎样才能更简捷、省力、有效地克敌制胜,才在道家“无为而至”指导思想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那时只有技击意义,其健身价值是在用太极拳练习技击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张三丰主张“愿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尔”,讲究武道同修,经过逐步演变,二者相辅相成,很多传人发现并印证了在健身养生的过程中,附带产生了高深的技击防卫功夫,成为无心插柳之举。在松静的状态下让气血自然流动,让身体自动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起到健身的作用。中医说:“滞则不通,不通则痛。”而太极拳基于其独特的天人合一、以自然为神韵等思想为指导,练功时全身放松、透空,适宜气血流动;思想集中,使神、形、气相合,可以缓解大脑疲劳;动作徐缓,如行云流水,既活动了筋骨,又不会疲劳,通过这种有氧运动,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道家讲的返璞归真、返本还原、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理念,应该时刻贯穿于太极拳运动之中。基于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认识,学练太极拳应注重内在的理解和修炼,而不应以学会多少种拳术套路为目的。学练任何一家的架子,一套足矣。如果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新套路上,只会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毫无用处。

根据近年来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许多生理学家对中枢神经的研究,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越之点就在于此。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些都对大脑活动有着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来讲也是如此。习练太极拳时,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毫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动作的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能力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打太极拳,很多动作和姿势都要求气往下沉。即所谓“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胳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腹压增高,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液输入右心房;相反,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呼吸运动就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的运动又可以对肝脏施加有规律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瘀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所以,经常习练太极拳,对预防心血管系统的各种疾病及动脉硬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很多修炼拳法而却病延年、健康益寿的事实,证明太极拳法对中枢神经,对心脏血管系统,对骨骼和肌肉以及关节活动,对体内物质代谢,对消化系统,具有全面的保健作用。

二、太极拳的防身意义

太极拳最早的实际作用是防身自卫。雍正十一年(1733),《宁波府志》有张松溪(约1506-1620)传,传云:“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

清康熙初年,黄宗羲(1610--1695)的《王征南墓志铭》,其中言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成效既著,学者蜂起……”于是顺应,开创武当派,与闻名天下的少林武功并驾齐驱,威震武林,享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美名,一刚一柔,同为武林泰斗……

黄百家《内家拳法》记曰:……“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尽弃少林之成法,以练气内修为主……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

以上记录表明,武当技击防卫功夫出众,名扬天下,威震武林。从此,武当与张三丰融为一体,世人一提及武当,必知有位张三丰;提起张三丰,必然会联想到武当。

张三丰留于后世的经典繁多。其中,张三丰《太极拳论》说: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耳。

太极长拳,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此五行是也。掤捋挤按,即坎震离兑,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艮巽坤乾,四斜角也。

《十三势歌》曰: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以上歌诀足以说明武当的名望实为武林至尊。而且后世武当高道辈出,诸如元时的沈万三、杨轨山,明时的邱元清、卢秋云、杨善澄、周真德太和四仙,嗣后代有传承。民间的北派有王宗岳、蒋发、杨露禅、武禹襄;南派则有张松溪、叶近泉、吴昆山、王征南、黄百家等等,均为各自所处时代的一流内家高手,代表性人物。

三、太极拳的艺术性

说太极拳是一种武术,大多数人还能理解,那要说太极拳运动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恐怕会有许多人不能苟同。毋庸置疑,太极拳以其特有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它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的文化艺术性可以把她与音乐、书法、绘画、自然景象等多门类姊妹艺术间存在的“异曲同工”的现象上来作比较。首先,太极拳专有的经典拳经、秘诀本身,就是一篇篇充满天文地理、运动生理、历史典故等等多方面知识,而又平衡对称、朗朗上口的古文绝句。读懂它,需要有许多相关文化知识作基础支撑。其次,按照这些要领要求演练出来的太极拳架,有高山流水、行云飘逸之感,就如同一曲悠扬感人的音乐;一趟连绵不断的拳架,就是一幅和谐美丽、气势恢宏的山水画;行拳走架就如同运笔作书,或顿涩行笔,或一气呵成;练拳时的收发提放、惊炸弹抖,如同自然界的万千气象,既有清风拂面、晴空万里,也有惊涛骇浪、闪电雷鸣等等。凡此种种,习练者会因性情、状态、时间、环境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从而使自己的身心与情感得以孕育、宣泄、调节、洗礼,非常美妙。行外人难以体验其中乐趣。还有,要领得当的太极拳运动,每一举动都可视作一座座雕塑,有的舒展大方,有的气定神闲,有的气势磅礴,给人以艺术的感觉、美的享受。所以,一通拳下来,锻炼者往往是精气神充沛,心身情舒畅,很是惬意。

四、太极拳是入道的门径

太极拳与哲学思想、人生理念,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事实上,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健身原理、技击理念和训练要求等许多方面都充满了这方面的学问。例如,“和谐”是太极拳最本质的要求,最高的精神境界。尤其在太极推手中,要求不顶抗,圆顺自然,保持自身协调,保持与对方高度的融洽相处,这就是和谐。和谐平衡更是自然界的根本法则。如今倡导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等等,都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再如,太极拳理论把人身视作一个“小太极”,宇宙为“大太极”。《太极拳论》开宗明义的说:“未有天地以前,太空无穷之中,浑然一气,乃为无极,无极而太极。太极者,天地之根荄,万物之原始也。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正是斗转星移,万物遂生。道法自然,天人相通。这是典型的东方哲学思想中的宇宙观、人生观的体现;运转太极时要求周身一家、随意顺畅、随遇平衡等等,体现的是老子“以无欲之心直觉万物规律”的为道主张,以及大自然浑然一体、事物和谐互存的理念;轻灵沉着、刚柔相济、阴阳虚实等原理要求,则蕴涵事物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之中的道理,是辩证观在练拳中的具体实践;无过不及、中正不偏、对拉拔长等等,则是典型的传统中庸思想;一套太极拳架螺旋缠绕,滔滔不绝,则体现出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等等。由此可见,现代人练太极拳,能够领悟体验一些人事哲理,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也是非常有趣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直接的直觉领悟往往是短暂的,而太极拳则把它延长为一种持久的意识,引人深究,发人沉思。

四个功能 篇2

能(总结交流)

市贸促会突出“四个创新” 提升服务功能

市贸促会突出“四个创新”提升服务功能

市贸促会认真贯彻市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建立为企业服务的机制,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的要求,创新观念、创新载体、创新模式、创新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服务企业的有效路子,贸促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影响力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不断增强。

一、创新理念,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的强烈意识

会党组通过组织干部职工走访企业,邀

请企业上门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听取意见和呼声;两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围绕贸促会的职能和定位,开展大讨论,从三个方面实现思想理念上的突破和创新。一是从目标定位上看。贸促会最终要改革发展成为“国家贸促机构和全国性商会组织相结合的,有影响、有实力、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机构”。贸促会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应该是政府权力机构。做贸促工作的同志,必须淡化权力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淡化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形势发展步伐。二是从自身价值看。服务企业是贸促会安身立命之基。“为会员企业和其他企业提供服务,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界有关情况和意见”是贸促会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贸促会自身价值的最好体现。离开服务企业开展对外经贸活动,贸促会很难有大的作为。三是从发展实践看。服务企业是贸促会成长壮大的真正动因。南京贸促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清

楚表明,贸促会工作的发展壮大,不是靠政府拨钱给物、增加编制所能达到的,而是在为企业办实事、为企业服务的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企业是个宽阔的舞台,市场蕴藏着发展的无限生机,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企业服务的方向,贸促事业就能赢得无限的发展生机,南京贸促会的实力和影响肯定会进一步增强。

二、创新载体,搭建服务企业的宽阔平台

南京贸促会坚持发挥“品牌”的引领、集聚、辐射作用,重点培育和精心打造五个方面的工作品牌。通过品牌载体,搭建服务企业的宽阔平台,走出一条服务企业的新路。

一是打造国际联络品牌,吸引和集聚更多的客商到南京投资兴业。5月,创办了“南京市长国际企业家论坛”,先后投资50多万元,与普华永道事务所等一流机构合作,精心设计主题,制作方案,筛选嘉宾,挑选配对洽谈企业。目前,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共有摩托罗拉、汇丰银行、福特汽车等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或首席执行官参加过会议。通过论坛已有福特、爱默生、美林亚太、林肯电气等多家500强企业在南京投资落户。“南京市长国际企业家论坛”,已经成为南京对外开放的一块品牌,赢得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信赖,成为他们了解南京、投资南京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成为南京众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展合作渠道的桥梁和纽带,有力地提高了贸促会的影响力。二是精心培育会展品牌,引领和提升南京会展业市场竞争力。为了改变南京会展市场发展不快、竞争力比较弱的状况,从打造品牌展会人手,重点扶持了“亚洲户外用品展”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经过艰苦努力,“亚洲户外用品展”获得巨大成功,总体规模突破了2万平方米,共有来自16个国家的174个国际知名户外品牌参展,6743名专业观众和10万名普通观众到场洽谈或参观。海外

品牌参展比例达到50%,展会总体规模达2平方米。以“亚洲户外用品展”为标志,南京又陆续培育和打造了“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中国国际汽车展”、“中国粮油精品展”等多个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南京的会展市场开始走向红火。,全市举办各类展会和节庆活动240多个,其中1000个摊位以上的大型、特大型展会16个,分别比增长40%和120%,展馆收入和利润比增长30%以上。三是做强做大法律服务品牌.为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是贸促会的主要业务,也是服务企业的传统晶牌项目。我们紧紧抓住“人世”后,不少企业亟需掌握国际经贸法律知识的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大范围地提供法律服务,不仅有力促进了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

四是努力建设信息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内容丰富的经贸信息知识。先后投入近70万元,建设南京贸促会局域网、南

京会展网,编印《贸促快讯》、《会展简报》和《国际商务动态》,及时为企业提供国际经贸交流、招商引资、出展来展、团组互访、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信息,介绍国际贸易磨擦和纠纷、单证册通关、知识产权服务、海损理赔、资信调查以及规避各类风险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企业解难释惑。从建立起,网络和刊物等服务渠道已经发布各类信息7300多条。五是积极抓好人才培养,打造服务经贸活动的培训品牌。结合业务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富有特色的知识培训,帮助企业培养急需的、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的经贸人才。以来,先后举办过《出口退税税务分析及合理纳税筹划技巧》、《国际贸易实务》、《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实务》等60多个专题的业务培训,每年培训的企业经理、业务员近500人次,为企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培养了人才。

三、创新模式,增强搞好服务的实际效应

1、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体现服务的多样化。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多样化服务。事前强化前瞻服务:加强信息的传递、经贸洽谈知识的培训、法律咨询等;事中强化周到服务:只要在我会服务范围和业务允许内,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满足企业需求;事后强化跟踪服务:了解跟踪企业的满意度,完善和落实承诺的每一个服务项目,确保服务内容落实到位。

2、针对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开展服务.体现服务的个性化。根据区县或企业的要求,量身制作独家包装,为他们单独“开小灶”,策划招商、会展和培训活动制订专场活动方案。几年来先后为6个区县、7个企业在境外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内容涉及化工、机械、农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为10多个企业开展过专题法律服务,为10多家展览公司策划专业展览会方案,深受区县政府和企业好评。

3、多方联手整合资源,体现服务的整体化。联合有实力、有影响、有需求的部门或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共同筹划搞好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增强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对客商和企业的吸引力。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产业洽谈会,通过洽谈会牵线搭桥,有两个项目成功落户高新技术开发区。

4、项目引导技术支撑,体现服务的专业化。一方面根据外商投资意向,跟踪联络紧贴不放,用真诚服务打动客商,促成投资项目落户南京。几年来这类项目做成了5个,吸引直接投资3000多万美元。另一方面,抓住实施中美国际伙伴网络项目的契机提供专业服务。两年来共做成42个项目,项目完成率达到100%,客商和企业满意率100%,走在全国14个城市前列。通过项目实施,美国格林豪泰、棒约翰、金宝贝等知名企业已经落户南京。通过项目实施,还为南汽、南京公交总公司、南京汽轮电机厂等多个大企业寻找到了技术合作伙

伴,实现了中外企业双赢。

四、创新机制,形成搞好服务的整体合力

1、制定出台服务企业的措施.强化服务企业的责任感。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为会员企业服务的意见》和《关于贸促会各部门与理事单位挂钩联系服务责任制》两个约束力强的文件,把服务企业作为部门工作的刚性任务,从基本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两个层面上提出了不同的服务内容和要求。通过良好的服务把更多的企业团结在贸促会、国际商会周围。

2、建立健全部门和个人目标考核责任制度。提出了服务企业先进部门和先进个人的31条考核标准,从服务观念、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成效、服务机制多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召开动员誓师大会,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运行局面。

3、聘请服务监督员,推进服务措施的落实。在会员企业和副会长、常务理事

单位中聘请10位作风建设和服务质量监督员,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定期发放征求意见表,听取他们对服务企业的意见和要求。年终总结考核时,请他们给机关处室打分,作为评定先进处室的重要参考,起到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的作用。

四个功能 篇3

本文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贯穿始终,分析其主要理论特点,将其精髓运用到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的可接受性中。通过具体译例分析,探索归纳对提高译名可接受性的有效翻译方法,以期对现行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佐证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指导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可接受性的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 功能目的论 功能 翻译方法 可接受性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形式,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电影被引进中国市场,尤其是英文电影,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标志和点睛之笔,起到了浓缩主题与提炼内涵的作用。好的电影片名翻译能够完美地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可以更加完整地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传递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交流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电影片名翻译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影的宣传和商业吸引力。目前,我国电影片名翻译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够完善,电影片名的翻译佳作却实属凤毛麟角,不规范的电影译名已逐渐对我国的电影市场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摆脱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束缚,强调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和预期功能来决定。显然,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目的性较强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对于电影片名的汉译,包惠南认为“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1.信息传递功能

电影片名是电影整体内容的浓缩。电影片名中的每个字都向广大观众传递丰富的内容信息并激发观众前往影院观看的情感。在翻译的过程中,离题万里,捕风捉影的译本是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最大忌讳。例如,电影The Others被译为“小岛惊魂”,此汉译片名完整地传递了影片的主题内容,有助于观众在第一眼看到此片名时能够充分理解电影的类型。而有些译者将此片名译为“其他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给观众们造成了困惑,引起其对此电影偏颇的心理预期。

2.美学价值

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电影片名的翻译更是如此,电影片名应展示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修辞手法,语言艺术表达的一种形式,被广泛地运用到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之中。修辞手法的创造性应用有利于提高片名的欣赏性和艺术性,以期引起观众的共鸣。常用的修辞手法有隐喻(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拟人(Crying Game)、矛盾修饰法(True Lies,Dirty Pretty Things)、反语(Miss Congenially)、头韵(Sense and Sensibility)和重复(Tiger! Tiger! Tiger!)等。每一种修辞手法,以其自身独特的表达形式激发了观众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电影片名也常常借助于古典诗词和四字成语来翻译。在翻译此类片名的过程中,如果译者深谙被引用诗词成语的背景,则会更加有助于传递影片的主旨信息。这种经过分析、转换和重组翻译而成的影片译名,才能够更加完善地保留原电影片名的意义和风格,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从而更深刻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例如: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浮生若梦;Lolita 一树梨花压海棠;Sommersby似是故人来;Howards End 此情可问天。

电影Blossom In the Dust真实地呈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怜悯、仁爱与面对困境时的无所畏惧,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爱与恻隐之心。这部影片的汉译片名“落花飘零”传神达意,译者借用“落花”表达了这位坚强的母亲对其已逝孩子的思念之苦,以及对于那些惨遭家庭遗弃的孤儿们最真切的怜悯与关爱。“落花飘零”出自宋词婉约派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被世人所称赞的佳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曾经盛放的花朵,凋落后随风飘零,散落遍地,让人有一种伤感的别离之情。此译名将电影的内涵与中国的古典诗词相结合,实现了影片主旋律和影片意境的统一,进而实现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

3.文化价值

电影片名的文化功能指的是片名本身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作为点睛之笔的电影片名自然反映出一些本国的特殊文化内涵。由于各民族的审美意识和思维定势的差异,从而使得各民族都拥有其各自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语。

电影片名Waterloo Bridge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特色。惠灵顿正是在这所滑铁卢桥上击败了拿破仑。电影讲述了在二战期间,一位年轻的军官罗伊与善良美丽的芭蕾舞舞者玛雅之前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不期相遇,堕入爱河。当玛雅得知自己心爱之人消逝于战场,悲痛欲绝。继而不幸接踵而至,玛雅被芭蕾舞剧团辞退,为了维持生计,玛雅被迫淪为妓女。看破人生各种丑态,历经社会蹂躏之后的玛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失望失落沮丧的她选择了奔向疾驰而过的火车,香消玉殒。对如果将电影片名直译为“滑铁卢桥”,对于滑铁卢的文化内涵疏于了解的中国观众来说定然不会体会到片名中的伤感。因此,译者把片名译为“魂断蓝桥”,就会富含中国文化特色。“蓝桥”摘自于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典故唐代裴航和仙女云英相遇的地方;同时,“断桥”的暗含之意也有中国古代白蛇传的“断桥之憾”。由此,实现电影片名汉译的美学价值更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4.商业价值

阅读教学的四个主体性功能 篇4

一、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

文本在选用于教材之前, 它是独立存在的, 一般不是专门写给学生看的, 更不是为入选教科书而创作的, 它本身是作者在表达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感受和情感体验, 不同的作家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发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同样表现母爱, 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就表现了作者独有的情感体验和言语方式, 如“背直起来了, 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我的母亲……”。我们无法再现这种体验, 甚至作者在时过境迁之后也无法再现。我们不能在阅读这些作品时重复已有的情感体验和言语表达方式, 但应在与作者的情感体验与言语形式的对话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言语表达方式。伽达默尔说, 释义的文字是释义者的文字。释义的文字变成释义者的文字, 前提是切实而深入的理解和倾听, 这种理解和倾听是充分把握作者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但不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代替作者的情感体验。课文这种言语作品, 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潜在的文本”, 潜在的就是作者将自己对当时当地、对社会的观察、思考、批评、领悟融入文本之中。只有清楚地理解和倾听作者透过文本在诉说什么, 才能丰富提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少年闰土》一课, 单看选文只是刻画了一个机敏、可爱的乡村少年形象, 可是通读原文《故乡》就会发现, 原文叙述了闰土由少年到中年的命运变迁, 由此观照课文, 就会对作者抒发的情感有更深切的体验。作者创作都有其创作意图, 倾听就是借助于阅读前的理解, 辅以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等资源的介入, 获取所听到的“编者的声音”。

二、教师的教学主体性

教师在进入课堂前有两种阅读角色, 一是读者, 要在文本、作者的对话中产生独立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这种理解和体验要比一般读者更丰富而细致;二是教者, 要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触碰到文字的激活点和言语机能的释放点, 才有可能将“潜在的文本”变为“现实的文本”。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教与学的行为之间发挥极大的主体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是引导, 给学生一个思考和关注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下, 学生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收获。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面对同一文本,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方面要引发课堂上的异彩纷呈, 一方面又要有值得反思的空间。现行教科书存在一些缺陷, 如教材不能明确地体现出正确的阅读能力指向和方法指导, 缺乏能力培养的线性结构, 这就给教师的实际教学带来困扰。在这样的现状下, 更需要教师对文本体式有准确的判断和把握, 对文本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学情选择和确立教学内容, 并指导学生采取“符合这种体式的合适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学习。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学习, 如同牧人放牧, 得要知道哪块草地上有羊儿爱吃的草才行。另外, 教师的主体性还表现在组织教学的自由性和灵活度上。教师的文化背景不同、教学经验不同、教学风格各异, 面对不同的学生就应采取有所差异的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很多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 具有高度的课程理念和学科价值, 教师只有消除障碍, 充分拓展教学空间, 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发挥。

三、编者的编辑主体性

教材是师生共同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凭借, 现行的语文教材多以“选文”为主, 即“文选型”教科书, 教材编者依据课程标准, 精心选择加工选文, 汇编成本, 只为有效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文章入选教科书, 被置于一定的主题之下, 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 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这种意图表现在, 一是选文的文质兼备, 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文性, 并融入了多元文化, 在教材编写中具体被体现。虽然当今对“文选型”教材以“选文”为主的编写体式颇有异议, 但编者在选文的遴选和编排中体现出的文化基因和人文塑造却必须尊重, 并好好落实。二是能力培养。编者将语文学习的不同领域, 如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努力地融入一篇篇的选文中, 将语文知识体系的培养, 如字词句段篇的习得、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分层散布在各学段的教材文本中, 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篇篇选文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但是这种能力培养的线性结构并不清晰, 仍需改进。教师要在现有条件下准确地领会编者意图, 通过选文所在主题单元、章节, 明确想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作业及助学资源的设计。这是教材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以思考题、实践活动、导读、泡泡语等形式出现, 体现了编者的编排愿望, 是编者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 是帮助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 有助于教师恰当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辅助手段和方法指导。

四、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四个功能 篇5

2014年4月,西城区开启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后,广大城市管理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系列指示精神,深刻思考如何将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耦合交融为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工作责任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使精细管理从理念优化为一套可操作、可度量的工作目标、操作规范和具体措施,在圆满完成试点项目的同时,让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实用,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

经过两年来的攻坚克难,超越革新,截至2016年6月29日,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圆满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验收,城市环境建设管理标准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成立精干组织机构

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从2014年4月,西城区申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被国标委联席会议审核通过后,区市政市容委立即编制、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全区成立了以姜立光副区长为组长、区环境办等14个职能部门和15个街道办事处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市政市容委,负责统筹协调专家顾问组、技术保障组、标准体系工作组推进标准体系编制和试点工作的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要求,相继成立了专项标准编写机构,具体负责各个专业的标准编制与试点推进。

试点办自成立以来,共组织试点启动与中末期验收、标准体系专家评审与发布、各类考察培训等会务32次,编发文件、通知30个,信息23篇,外宣稿件8篇,出刊会议纪要14份、信息专刊17期。

广泛开展学习研究

保证试点工作正确方向

为使试点工作少走弯路,定向前行,试点办广泛开展走出去学习考察、请进来培训授课等活动。

试点办先后组织外出学习考察4次、研讨培训10次。邀请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首都经贸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试点工作方案、标准编制原则与范围、参加试点单位与标准体系编写等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讨论,确定将试点工作划分为宣传启动、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总结验收四个阶段;工作细化分解为35项任务,并于2014年11月18日在全区启动大会上进行了部署。

按照“看得见、管得了”的要求,以城市“功能区域分类、环境管理分级、专业工作支撑”为基本思路,研讨、确定、建设涵盖西城区各个功能区域的市政道路、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各个环境专业领域,以及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作业、监督、执法、考评等各个环节与层面的标准体系。

积极开展环境要素调查

完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

为完善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的标准体系架构,充分了解与切实掌握全区各个功能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管理要素,试点办于2015年7月委托社会专业组织,开展了七大功能区域的环境要素调查,摸清了各个功能区的人口特点、区位功能、人文特征,以及建筑风格和属性、道路交通特点、街面公共服务设施、园林绿化、商业业态等7大要素构成,为全区功能区域划分与标准体系最终编制提供了依据。

同时,按照区域功能主导、公共空间全覆盖、能够动态调整、便于末端研判的原则,对全区功能区域进行重新调整,共划分为7个政务活动区、2个金融商务区、3个繁华商业区、3个传统风貌区、1个交通枢纽区、10个公共休闲区和其他若干个生活居住区,并重新核实了各个区域的四至范围、面积、道路、网格和社区数量,纳入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平台体系,有力完善了标准体系中考评子体系。

认真组织标准体系编制

经过权威评审对外发布

2015年8月初,在区领导的关心指导、试点办全体人员的强力推进、各成员单位的大力协同下,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数次修改完善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终于完成初稿。

8月11日,西城区质监局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会上,来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原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北京标准化研究院、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在听取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编制情况汇报,查阅了相关标准文件,讨论研究后一致认为:标准体系符合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要求,以及国家、北京市和西城区相关文件精神;标准制定能够围绕建设需求,符合各区域功能特点和环境管理质量目标,覆盖城市管理各个环节,格式规范,内容基本适用;能够结合实际,根据西城区城市管理现状,搭建涵盖城市环境建设、管理、作业、执法、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与各个层面的标准,形成全区统一协调、一体化的标准体系框架;能够将西城区多年来在城市管理中分类分级的创新模式以指导性技术文件固化提升,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部门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

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西城区于2015年10月16日以区市政市容委的名义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确定10月30日正式实施。

整个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专业支撑和监督考评四个子体系,共有标准251项。其中,收录国家标准57项、行业标准35项、北京市地方标准86项,自制标准73项(已完成56项,尚有17项建议制订的标准正在研究中)。

大力开展宣传贯彻活动

持续改进促进标准实施

为了促进标准体系实施,试点办一是将所有收录引用的标准与自制标准一起,在发布令标准体系明细表中形成链接,刻盘发放各成员单位学习应用,并与相关工作手册和工作记录一同印制,发放各单位实施;二是制订、下发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实施方案》和具体《检查工作方案》,于2015年12月,每周安排2个单位,逐一检查各成员单位标准体系的实施情况;三是2016年1月集中组织了标准体系宣讲与培训,协调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宣贯活动;四是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施反馈情况、检查与验收意见,分3次对整个标准体系和20个具体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发布,有效促进了标准化工作落地。

nlc202309082147

试点工作圆满通过验收

城市管理标准化取得新成效

2016年6月28日-29日,受国标委委托,北京市质监局邀请了标准化与城市管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对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进行验收。经过专家组的听、看、询、查、评,认为两年来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完成了全部规定任务,符合国标委下发的试点细则要求,综合评分93分,一致同意通过考核评估。

评估报告认为试点项目一是领导重视,试点工作推进有力;二是切合实际,标准体系覆盖全面,实现了分类分级清晰、管理程序规范、质量要求明确、执法监督严明的闭环式管理;三是注重宣贯,各级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以标准为引领、按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岗位人员知标准要求、明标准职责、依标准办事,提高了标准化意识与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四是实施到位,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能够围绕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在要求,以分级管理为核心,细化区域分类管理,并针对试点涉及面广的特点,突出全员参与,注重收集意见,实现持续改进与有效的质量控制。特别是运用标准化原理,积极探索特大城市管理规律,创新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提高了城市环境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治理能力的提升,成效显著。

深入总结试点经验

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建设与宣贯实施,特别是西城区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最终验收圆满通过,标志着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引领的新时代,对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就标准体系建设而言,一是巩固、提升了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新模式,创新形成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成果;二是核实了城市环境管理要素,健全了全程管控指标体系,厘清了各职能部门工作关系,实现了对城市环境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是编制了城市环境建设、市容市貌管理、功能区域管控等标准,填补了城市管理标准体系空白,解决了部分环境管控难题;四是强化了“管理前置”理念,增强了城市管理的前瞻性与预见性,进一步优化了环境资源配置,提升了政府行政效能。

同时,通过标准体系的建设与试点工作,各个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单位工作职能进一步明晰;市政建设、环境治理、交通秩序、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工地管理等专业作业进一步规范;临街社会单位与商户参与“门前三包”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城管执法行为与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问题发现与处置渠道进一步畅通;辖区功能区域分类管控能力与分级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2015年,在城市环境管理任务没有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西城区市政市容委用于城市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建设的经费支出为8.16亿元,2014年为9.89亿元,同比减少17.51%;区市政市容委共接受各类意见、投诉、曝光68件(起),而2014年为91件,同比减少25.2%;西城行政服务大厅市政市容服务窗口共接待1.03万人次,受办理事项1357件,而2014年度接待1.04万人次,受办理事项1423件,同比分别减少1%和5%;辖区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浓度平均分别为14.5、54.0、105.8、83.0微克/立方米,而2014年平均分别为23.1、62.9、115.2、88.4微克/立方米,同比平均分别下降37.3%、14.2%、8.2%、6.2%;降尘量为5.4吨/平方公里/月,而2014年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6.9%;全区生活垃圾总量59.323万吨,同比减少96.97吨;道路养护、园林绿化全市第一;居民对城市环境秩序和管理水平入户调查满意度平均为95.69%和96.31%,而2014年平均为92.56%和93.47%,同比增长3.38%和3.03%。

国家级的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项目虽然有期,但是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工作却无涯。西城区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工作者将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将标准实施与监督指挥平台衔接起来,与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等检查工作结合起来,与日常工作任务一致起来,继续做好做细做实做强标准化工作,努力再创西城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佳绩。

同时,以西城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圆满通过验收为分界,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从此进入由实践模式到理论创新、又从理论指导到实践升华的标准化工作新时代。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模式的最终成功,由一方试点到全面笃行,需要凝心聚力,共同担当,并以此为契机,西城区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将化标准为行动,做标准践行者,以标准为依据、用标准来做事,坚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推进全区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确保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责任编辑:李静敏)

上一篇:扬州文化旅游营销策略下一篇:上市公司担保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