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纵深

2024-05-19

管理纵深(通用12篇)

管理纵深 篇1

这几年来, “你幸福吗?”之类的问题成为广播、电视、网终等媒体上上的热词, 而如何能够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建设和谈企业的话题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问题, 许多的企业甚至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战略目标中来, 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实际上, 这类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 他表现出在全球范围内,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广大员工心理和精神的压力却逐渐加大的特征, 其裨反映出的是企业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缺失, 以及对幸福感的强烈追求, 有许多的管理者希望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 来提高企业的绩效。

1 人本管理与员工幸福感的联系

企业人本管理的出现, 不仅仅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造就而成的。当今社会, 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 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的高低, 而管理和科技要素的主要执行者和践行者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 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利润的好坏。

2 员工幸福感缺失的分析

据北京某家咨询公司关于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数据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在中国的企业当中, 至少有45%的员工有着压力困扰, 有25%的员工在企业的工作中没有活力, 有9%的员工对现在的工作非常不满意, 有3%的员工有着非常高的精神抑郁倾向。

上述调查数据突显出我国企业员工的幸福感缺失, 其实质则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中存在着重多的问题或不足。

2.1 没有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为核心

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许多的企业只有以为本口头化、形式化, 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口号响、实践轻、宣传多、贯彻少, 文件下了不少, 宣传标语贴了很多, 在实际执行中却把企业生产任务和利润目标高于一切, 没有把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作为企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2.2 物质利益的过份追求, 忽视员工心理需求

因受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观点的影响, 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将员工的幸福, 理解为物质利益的需求。从而对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全部都放在物质层面考虑。但往往的实际情况显示, 短时间内物质奖励的刺激, 可以给员工带来短暂的幸福感, 不能带给员工心理上长期的需要和幸福感。相反, 却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工作节奏逐渐紧张。导致员工在社会交往中, 实现自我的精神层面需求, 得不到满足, 幸福感低下。这一点正是造成员工缺失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缺少员工幸福感考量标准

有不少企业对提升员工幸福感的作用缺少足够认识, 不能把其作为人本管理的考量标准。员工幸福感, 是指员工对其各种需求的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其贯彻到员工当中, 必然表现为企业对员工幸福感或满意度的关心, 其效果的好坏, 必然体现为员工幸福感多少。因此, 做好人本管理的企业, 他的员工幸福感程度必然较高,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 也必然会进行有效的发挥;反之, 员工感到不幸福、不愉快的企业, 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效益以及经营利润也不好。

2.4 创新激励机制

受官本位意识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许多企业只重视有突出贡献的人, 并给予重奖。对其他参与者缺少物质奖励和精神上鼓励, 制定的奖励标准不合理, 导致员工们怨声载道、愤愤不公, 产生不良情绪。

2.5 过于重视结果, 忽略过程

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目标的过程。对于员工的幸福感来说, 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目标, 充分发挥自我, 施展自身的潜能, 与同事们互相激励、帮助和关怀的种种因素, 都能给员工带来工作的乐趣, 这不是直接摘取成功果实, 能来带来的“幸福”。许多的企业过于重视结果, 忽略了过程, 对员工重视其完成特定目标任务, 而不理睬员工心理感受和变化, 使许多的员工完成了目标任务, 也不能感受到幸福。

3 落实人本管理, 助推企业发展

3.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创造优良发展平台,

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一直都在工作, 工作期间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重要时期。只有物质层面的享受, 不能使员工充分的感到自身的幸福, 80后90后特别是高水平、高学历的员工, 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企业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评估每位员工的潜在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基础上, 提供更多岗位的选择, 让每位员工都有机会自由发挥, 都能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职务晋升渠道, 从单位层面帮助员工完成自我希望的职业生涯目标。把企业发展与自我实现相结合, 同发展、共命运, 做到企业与员工的同收益的双赢局面。

3.2 正确树立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信任、尊重、关心、爱护员工, 树立他们的“企业为我、我为企业”的人本思想, 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把员工作为企业这棵大树的根, 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让员工的精、气、神都生气勃发, 为员工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渠道, 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 结论

幸福是相对的,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幸福度的高低取决于每名员工的自我期望与现实工作的比较, 相差的越少, 员工的满意度就越高, 反之, 则感不到幸福。

由于每位员工的家庭、心理、年龄、知识水平等结构都不相同, 所以, 对幸福的感悟也不相同。随着需求总是在不停地变化, 期望的不目标逐渐的提高, 因此, 想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度, 必须要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 有持续的了解、调查和分析, 根据员工的不同阶断, 提出解决方案, 改进工作能力, 提高认识层面, 从而提升员工的自我幸福度, 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促进企业人本管理的纵深发展。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 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员工民主意识、利益诉求和思想形态已日趋活跃。注重企业员工幸福度是当今企业尊重员工发展、突出员工个性的主要体现, 是帮助企业人本管理纵深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切入点。

关键词:员工幸福度,人本管理,管理方式

管理纵深 篇2

“三个到位”确保学习推广取得实效

一是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的重要意义,将学习活动作为全镇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当前全镇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坚持做到党委书记书记带头学事迹,带头讲精神,带头谈体会。

二是领导到位。成立了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领导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党务副书记兼任主任,负责主抓全镇的学习推广活动。并要求各村(社区)成立相应的学习推广领导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

三是落实到位。通过党政办公会研究制定了《兆雅镇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实施意见》,把“文建明工作法”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习讨论的必备内容,列入年终考核事项。通过层层宣讲,让全县干部对“文建明工作法”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二、“三个坚持”加强镇党委科学化建设

在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中,始终把“三个坚持”作为党委、政府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实,推进了镇党委的科学化建设。

(一)坚持以健全工作机制为核心,在“三制”建设中出效益。自活动开展以来,县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制度的“废、改、立”,共废除制度3个,修改制度8个,新建制度6个,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镇、村(社区)管理制度。一是坚持了每周工作碰头会和每月工作公示制度,强化了日常管理。坚持每周举行党委班子碰头会,集中汇报、讨论各条线的工作重点和难点。每月坚持召开支书、主任例会。支书、主任例会由各村轮流承办,上午交流工作,下午到社入户集中解决实际问题,现场交流,现身说法,提高了支书、主任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将全镇每月工作要点责任到分管领导、责任到牵头部门、责任到经办人员,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实行每周总结、半月

督查、月初通报,促使干部“日日知重点、周周有总结、天天在争先”。二是推进了难点工作调研制和重点工作项目管理制,强化了重点攻坚。将8项难点工作分解成了12个调研课题,由责任领导和部门负责,限期调研,限期拿出措施方案,提高了干部攻坚破难的能力;对年初确定的20项全镇重点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将项目、人员、补助、责任进行捆绑,实施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帐式监督,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三是推行了党员“积分卡”制度,强化了引领作用。实行党员日常表现积分制,办一件实事好事记10-20分,达到60分作为评先选优基本条件,200分作为镇党委表彰对象,300分制作专题片在全镇播放,由定期表彰改为随时表彰,在全镇形成了比实干、比业绩、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以激发干部激情为突破,在“三定”管理中出活力。一是放活身份“定岗”。根据工作侧重和人员性格、能力,打破部门界限和身份限制,对日常工作岗位实行灵活调剂安排。在联村工作中实行双向选择,按照“个人申请、双向选择、党委决定”的办法确定联村领导和联村干部,调动了进村发现问题,入户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破除过去联村工作“一厢情愿”、“拉郎配”的做法。二是明确任务“定责”。根据班子成员分工和机关干部调剂使用后的岗位职责,按照“本职工作和重点工作多岗多责、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一岗双责”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岗位考核管理,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个个身上有指标”,确保工作有序运转、高效推进。三是逗硬奖罚“定酬”。对日常工作定额,通过点名考勤、上下班签到、督查督办等方式,对机关干部出勤情况、履职情况、工作实效进行严格考核。对中心工作定补,一改过去中心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进一步明确加班、值班等中心工作补助标准,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参与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对重点工作定奖,把重点项目建设、急难险重任务开展等与年度目标考核挂钩,镇财政年初预算定奖专项资金,用于参与人员的考核奖励,对未完成或完成任务质量差的工作人员进行逗硬惩罚。

(三)坚持以改进工作作风为关键,在“三育”活动中聚合力。一是深入开展党员党性教育。采取书记、镇长亲自授党课、联村领导深入各村(社区)讲党课、老干部讲党课等方式,扎实开展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国际国内形势和

镇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内容的宣讲教育,促进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二是创新开展干部爱民教育。一方面,大力推广“记民情日记”制度和“干部下访问计”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认真收集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激发帮民需、解民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村(社区)四职干部实行平时值班负责制和逢场天集中办公制,定期落实群众邻里纠纷调处、农村五保低保、便民服务代办等工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坚持开展群众素质教育。通过三下乡文艺演出、农村书屋、政策宣讲、普法讲座等形式,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即:“对国家讲感恩、对法纪讲遵守、对义务讲尽责”,强化群众思想素质教育,推进群众素质提升,用正确的导向引导群众、激励群众,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扎实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党员群众致富能力。

三、“三个更加”谱写兆雅全新发展篇章

(一)管理更加顺畅。通过一个时期以来对文建明工作法的学习推广实践,加快了兆雅镇新一届党委班子的磨合过程,提高了新班子的能力素质,增加了班子民主团结、实现了新班子规范化、科学化运行。

(二)群众更加满意。自学习推广活动开展以来,全镇党员干部把关心群众冷暖转变为自觉行为,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今年以来,全镇没有发生群众投诉和上访事件。

草根式研究多元化管理纵深化发展 篇3

一、小课题行动研究草根化——处处做实事

何谓草根,就是平民,就是教师自己的研究。反思以往我们的研究,教师们总是感觉研究的课题高高在上,离教师很远,伸手够不到,问题解决时困难重重,力不从心。继而造成为了研究而研究,研究虚化。那么,怎样把研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让研究更贴近教师的实际、教学的实际,周期性短,问题解决性强呢?这些都引发了我们深入地思考。为此,我们于2010年初提出“草根式”小课题行动研究模式,提倡人人参与“小题大做”的微型课题研究,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来做“小学问”。我校的“草根式”小课题行动研究突出四个特点。即:小、近、实、真。

1.“小”。“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起初,从教师选题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合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数学学困生转化”这个选题,虽然规定了数学学科,但是就“学困生转化”范围和内容来说,列为“草根式”小课题依然大了些。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给予教师相应的指导,从预习、课堂听讲、作业等学习环节选择转化学困生的一个方面来研究。这样教师明确了小课题行动研究的真正内涵——解决教师触手可及、在自己实际能力范围内的问题性研究。要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于是相应的小课题相继而生:“语文学科课前预习的研究” 、“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数学学科“画图解应用题的研究”,“潜能生作业的研究”;英语学科“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低年级单词识记活动式教学设计”等。

2.“近”。“ 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实践,不好高骛远。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例如我们老师的课题:“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背单词”、“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怎样利用作业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这样的小课题耐人寻味,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的都是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好操作,易出成效,还可以尽快让教师体会到“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3.“实”。“实”就是实实在在。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注,关注我们的课堂、关注我们的教学、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研究。为了不把课题研究流于形式,真正把研究落到实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倡导“四细心”。一是, 发现问题须细心。在形形色色的问题中,教师应该有一双发现值得研究而且有可能深入研究问题的慧眼。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放过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认真思考,细致地分析疑难问题。二是,将问题转化为课题须细心。问题并不是课题,却是课题的基础,有意义的问题才能成为课题。因此,教师要悉心对问题进行梳理,将问题上升为课题。三是,研究方案的设计须细心。教师要对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进行具体设想,确定研究步骤,预见在研究中有可能存在的种种障碍及解决的方法。四是,研究过程的实施须细心。“草根式”小课题虽然是“小学问”,但是需要细心来“大”做,需要从细微处着眼,从教育教学的小处着手,关注研究过程中的新现象、新矛盾、新情况,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新举措。

4.“真”。“真”就是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为了真正落实小课题行动研究,我们将“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相结合,让“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积极开展课例研究和个案研究,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学校对教师参与“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明确具体要求和奖惩方法。如各课题组每月至少上交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课题研究方面的文章,可以是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育叙事、教育心得、教学案例等。学期末对各课题组取得的成绩进行量化考核、评优树先。学校鼓励实验教师努力做到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动笔,促进了“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二、小课题行动研究管理多元化——时时出新招

科学、实效的管理是小课题行动研究顺利实施的保障。为此我们采取多元化、创新性管理模式,让小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发展。

1.小课题学习培训出实招——让学习提升成为教师的习惯

小课题行动研究的根基,来源于教师的自我成长。而教师的自我成长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与培训。我校以提升老师的专业发展为主抓手,搭建教师学习提升的平台,让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同行,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到“三让”,即让读书生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培训成为教师的加油站;让专家讲学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

2.小课题教科研活动出新招——构建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文化

小课题行动研究要在教科研活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反思实践,总结经验。为此,丰富的教科研活动会带动小课题深入实效开展。针对这些我们开展了小课题行动研究“五个一”活动:一是,诊断式研究活动。我们把每个月末作为课题研究实践(心得)诊断日,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讲座形式而变成了互动的、参与式的科研形式。活动中,课题研究者把研究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展示于同行,同行运用头脑风暴策略,把教师的教学反思、案例作为解剖对象,开出“方子”形成共识。这种动态的、生态的科研形式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有效发挥每位老师及骨干老师的科研智慧,大家在“诊断”的同时,反思自己、学习他人,思维得到了碰撞,经验得到了分享。二是,互动式交流研讨。每月把搜集上来的问题进行整理,由校长带队搭建互动式交流平台,创建教师思考的空间,搭建发表自己见解和互动的平台,让教师们组内交流,真诚对话与互动,大大激活了教师的思维,调动了教师研究热情,解决存在问题。三是,骨干教师、名师引领活动。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把课题引向深入。四是,开展小课题行动研究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通过对比研究形成相应的研究策略。五是,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每学期,我们根据教师们每课的一篇反思,一篇教育叙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心得,一篇教学论文,一本科研日记等科研研究过程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汇总,开展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并对课题研究突出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表彰,提高教师研究的热情。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南岭小学)

管理纵深 篇4

近年来, 江苏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工作坚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制度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分层细化、逐步深入”的推进思路, 以及制度体系“综合管理办法—配套制度—操作规程”三层架构的框架设想, 紧密结合工作进程和管理实际, 广泛调研、不断完善, 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加紧加快各梯次制度制定工作。自2010年以来, 共出台《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实施办法》以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处置管理、收益管理、部分通用资产配置预算标准、资产评估中介库管理等各梯次的7项管理制度。2012年, 着力向制定操作层面的制度纵深推进, 进一步巩固细化制度框架体系。近期, 又出台了《江苏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操作规程》, 作为省财政厅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国有资产处置职责的工作规范。该规程明确了省财政厅资产处置的权限, 处置的流程, 并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分为房地产处置 (包括出售、拆除、拆迁、置换) 、车辆处置 (包括出售、报废、毁损)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其他资产处置 (包括出售、报废、报损、捐赠) 、资产整体无偿划转、国有股权转让等六大类。同时针对每种类型的国有资产处置, 从单位的处置申报文件、申报资料、主管部门的审核重点、财政部门的审核重点、处置方式、账务的核销等做了具体的规定和详细的列示。从制度上固化了资产处置事项办理流程, 细化了处置环节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责任, 公开透明了办理要求, 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操作性、实用性、服务性。目前, 具有我省特色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并将逐步完善, 为资产管理工作的深化优化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篇5

党的十九大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在党章中充实完善了纪律建设相关内容。为进一步落实党章中纪律建设的要求,近日,党中央及时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予以修订完善,实现制度的与时俱进,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条例》的修订是将党的纪律建设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以党规党纪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新修订《条例》共142条,与原条例相比,新增11条,修改65条,整合了2条,对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项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进行多处修订,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有了更多的依据和路径,体现了党继续全面从严治党、持续不断紧抓六大纪律建设的决心,以及依规治党的价值取向。将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主旋律。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符合实践需要的指导思想。新修订的《条例》增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党的纪律建设在新时代有了充分思想保障。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所以,党组织和党员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明确政治文化内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际上,这些内容和精神,也准确嵌入了本次修订的《条例》中,成为纪律建设的重要内容。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抓关键、抓重点。新修订的条例将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等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写入其中,这就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找准了重点,不仅有助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保持良好的高压态势,而且有助于巩固反腐败斗争以来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重大胜利果实。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要有法治思维,依规治党。1997年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颁布之前,在党的纪律建设方面,只是在党章中有专章规定,并无专门纪律方面的党内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特别重视包括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在内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尤其是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的重要思想,大大推动了党内法规建设的步伐。新修订的《条例》在保持之前纪法衔接的基础上,对党纪与国法的衔接更为明晰,如增加了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严重违纪涉嫌犯罪的,原则上先作出党纪处分决定,并按照规定给予政务处分后,再移送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这种把法治思维融入从严治党之中的做法,既把纪律挺在了法律前面,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让党纪国法统筹推进,充分体现了执政党的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深入挖掘新型违纪违法形式,从新情况入手,不留死角。对此,新修订的《条例》增加了一些更为全面的规定,如对干扰巡视巡察工作,党员信仰宗教,借用管理和服务对象钱款、住房、车辆等,民间借贷获取大额回报,利用宗族、黑恶势力欺压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表现,不重视家风、对家属失管失教等八种新型违纪行为作出处分规定。这些规定,让执纪领域扩大,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对重要领域的违法违纪,必须从重或加重处分。新修订的《条例》对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党,破坏民族团结,搞有组织的拉票贿选或者用公款拉票贿选,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民生保障显失公平,组织利用宗族势力对抗中央方针政策、破坏基层组织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失职等六种违纪行为从重或加重处分。这些规定,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员领导干部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等,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向市场纵深挺进 篇6

三菱电机总经理村上满对于过去一年经销商合作伙伴对三菱投影机业务的贡献表示了诚挚感谢,并对2012财年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与各渠道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续写更辉煌的市场篇章。在会议期间,村上满还与各地代理商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了目前投影机市场的现状,进一步规划了今年市场增长的预期目标。

在渠道会上,三菱投影机产品负责人向代理商进行了精彩的产品介绍及销售策略分析,对2012年投影机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应用趋势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接下来,三菱会针对高端工程投影机、短焦、高端商务以及家用市场推出一系列具有非常有特点的产品。

本次投影渠道会特别注重互动沟通,来自三菱电机的高层和全国各地渠道合作伙伴的负责人特别针对三菱投影机目前各地市场情况及目前销售中遇到的问题各抒己见。三菱在近几年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及时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投影机。避免价格搏杀,让代理商有了更多的转型机会和空间。

三菱电机所给予的多产品线交叉销售策略,不断通过产品资源整合,让更多渠道合作伙伴感受到三菱的强力支持。目前,三菱投影产品渠道扁平化、合作伙伴紧密化、行业价值有序化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得到了充分展示,三菱投影已构建起以共同的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伙伴价值体系。

批注,将阅读推向纵深 篇7

一、从符号到文字,实现批注形式的转变

阅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推动学生对阅读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文本主题。

1.尝试符号批注,整体感知内容

2.进行感悟批注,深入文本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个体体验与理解,往往比教师直接灌输更为重要。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研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既而进行感悟批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实现与作者的多元对话,准确把握文本主题。比如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读人物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并进行批注。有学生读到“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这一句时,在旁边进行批注:“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太讨人喜爱了!”也有学生在读到“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这一句时,在旁进行批注:“萧伯纳不愧是个大作家,能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此进行反思,的确值得我们学习。”经过这样的研读批注,学生的阅读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二、从自主到点拨,实现批注内容的优化

对于批注阅读来说,由于初级阶段学生缺少经验,因而批注内容往往呈现杂乱无章,或者“胡言乱语”的状态,对此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点拨,从而指导学生的批注由易到难,由表到里,逐步实现阅读教学的深入。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批注式阅读需要的是兴趣,而不仅仅是内容。

1.自由批注

在初步感知课文时,学生往往对一些关键语句的理解比较深刻,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批注,不限内容,不限形式,关键是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的批注简单易行,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压力,因而只要适当鼓励,学生兴趣就会高涨。比如针对《三顾茅庐》这一课,笔者就曾让学生围绕刘备的行踪进行批注,然后把批注内容串成一段话,自己说一说。这样一来,学生在逐步增加批注内容的同时,也把文本理解逐步推向深入。有学生在描写刘备训斥张飞的内容旁边批注“要尊重别人”,在描写刘备下马步行的内容旁进行批注“要有礼貌”,在描写刘备堂外等候的内容旁进行批注“不能强迫别人”……在这一连串的批注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内容也有了进一步理解,刘备的诚心诚意自然也会跃然纸上,这样比教师单纯讲解分析课文的效果更佳。

2.点拨批注

批注是学生思考的一种反馈,如果一味地放任自流,必然会影响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也要发挥主导作用,能够根据学生批注内容,准确把握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批注内容出现理解偏差时,给予点拨或者提醒,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有效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最终提升他们的阅读自学能力。比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一课,在学生经过初步批注,对文本内容有所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批注。笔者就曾这样引导学生批注:“课文中哪里写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请结合重点语句进行批注。”这样不仅有效提升了批注的实效性,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三、从阅读到语用,实现批注方法的转变

对于学习来说,不仅仅要领会文本主题、情感,更重要的是习得其中的语言形式与表达方式,通俗地说就是阅读要指向写作。因而对于批注来说,教师不仅要关注批注形式,更需要关注批注内容,让学生从内容中感悟写作技巧以及表达方式。

1.在批注中感悟文本

教材中所选课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是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渗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知识,更需要通过批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主题,把握作者意图,从而实现与文本、编者的多元对话,获得情感共鸣。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这一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关爱比自己弱小的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理解上还有点模糊,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批注把阅读推向深入。笔者就曾这样引导:“在生活中,萨沙一家肯定会发生很多事,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一件事?”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有学生在批注中写道:“虽然生活中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这一件事情最能体现萨沙的爱心!”也有学生在批注中写道:“萨沙连蔷薇花都能关心,更何况其他人呢?”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习得批注方法,而且还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2.在批注中习得技巧

阅读指向写作,教师应该把阅读理解的重点调整为关注其表达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批注时,可以把批注作为一次“微作文”,让学生从阅读理解转向习作技巧表达。《泉城》这一课是总分总结构,这可以作为仿写的内容,但是对于批注来说,更适合关注细节,对某一段落进行仿写。其中“珍珠泉”这一小节,先介绍泉水位置、泉名由来,以及泉水特征,等等,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周边景物,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描写。这样学生不仅对珍珠泉有了深刻认识,还能体会这样写作的好处,以便实现读写迁移,提升写作的水平。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样批注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并且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从而让学生习得方法,养成习惯。这样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阅读逐步走向深入,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既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油画空间的平面与纵深 篇8

一、绘画空间的平面性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绘画包含了深刻的宗教感情, 空间多具庄重的秩序感, 比如对称、水平垂直的倾向排布, 很少有不规则与紊乱的分割。这种对称的构图在中世纪的宗教画中是被普遍运用的空间样式。基督、圣母往往被作为画面的中心轴线, 两边对称分布着附属人物, 连多幅的祭坛画系列, 不管是画框还是内容都遵循对称的安排。对称的构图使画面空间具有浅浮雕般的平面性。在文艺复兴时期, 这种对称样式和当时画家热衷研究的焦点透视相结合, 画家将透视点的位置作为对称轴线的位置, 使画面以平行透视的角度面向观众。焦点透视空间完全是一种近似静止直觉的物理性空间, 空间中原本平行排列的线群追至灭点, 使形象的诸方面形成适度的渐次变化, 真正地把二维画面推向了三维画面。心点透视特有的平视角度限定了景物之间上下左右的方位, 画面虽有纵深感, 但隐藏在人物、建筑、家具等造型中的垂直轴线和水平线成为了支配画面平衡的更重要的构成框架, 使画面呈现出力学上的平衡感。由于水平线和垂直线向画面左右方向伸展, 画面的空间更强调平面性的倾向。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谈到16世纪绘画构图指出:“前古典世纪是一个无意识构造的时代。我们到处都感受到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网。”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 “消失点”处于基督的头部, 使基督的身份在画面中非常明确, 其他内容则从属于他, 背景建筑中向透视点聚拢的斜线成为重要构图因素, 在人物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上建立了秩序的必然性。在拉斐尔的作品中, 空间对称的安排具有更丰富的形式和轻松感。如在图1中, 拉斐尔营造了一个球体的画面空间。球体是一个三维对称的样式, 具有了规则的纵向空间特点, 用以描绘宇宙宏大的空间结构。球体在视觉上有很大的形式感染力, 为了更好地表现空间虚体的形状, 拉斐尔利就像建筑师一般将空间的围合方式依靠实体的布局加以暗示, 连续的人物在画面中呈简单的重复会在视觉上产生具有连续性的线状知觉, 同时影响到其周边空间具有了方向性、长度范围及运动节奏。在拉斐尔的画中球体纬线由人群和云层连续排布而成, 天使, 神及地上的人分上、中、下三层弧线, 人物数量由上到下由少变多, 更增加了稳定感。这三层弧线使画面中出现了球体内凹的空间视幻。三位一体的主神作为对称轴线统领着左右两边, 在圣鸽、耶稣、和上帝身后的光环及祭品的局部上, 四个逐渐变小的圆形在纵向轴线上得到了重复, 与水平面上的三条纬线及画框的弧线相呼应。画面在空间分布上中没有任何孤立和纠缠不清的成分, 每一部分都有独立性, 又在整体上形成一个有机的和谐体。

二、绘画空间的纵深感

16世纪末随着人文精神日趋成熟, 宗教题材肃穆庄严的精神震慑在威尼斯画派的作品中已有所放弃, 丁托列托更乐于运用空间视觉的兴奋表现现实空间的真实性, 他继承了米开朗基罗对宏大场面中纵深感的强调, 运用成角透视使空间倾斜后退。在他的《最后的晚餐》中, 基督虽然处于画面中线上, 但由于透视关系被大大缩小, 空间不再具有左右的对称性, 而是向纵深处戏剧性地退缩, 同时伴随着多变的色彩、光影的黑白对比和众多人物剧烈的动势, 他的画面具有了更多的运动感和激情。发展到17世纪, 巴洛克绘画则更强调画面中往前和向后的纵深感, 空间是运动和开放的。在以下两张相同母题的三美神的作品中, 这种空间样式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在拉斐尔描绘的浅浮雕般的画面里, 三美神对称的式样是很规整的, 后两位人物正对观者, 平行于画面, 边线清晰, 背景水平伸展, 空间流动被限定在水平与垂直中, 垂直线和水平线不仅作为方向而存在, 而且它们被用来支配图画两边的平衡, 形成空间波然不惊的静止感和肃穆感。虽然这种平衡不容易被确切感知, 在同17世纪鲁本斯比较自由的样式比较时, 还是能够被清楚地感受到。在鲁本斯的画面中, 人物仍是对称的中心集中式样, 但她们被置于一个纵深向远方的洞口结构中, 人物手势起伏有致, 后两位美神以成角透视的半侧面“深入”画面。视线被略有夸张的体块起伏吸引, 外轮廓线在光与影的交相辉映下并不连贯, 引导视线推断出平面感的线索被尽量抵消, 空间纵横穿插, 气韵流转, 这种空间的运动感正是巴洛克时期激昂澎湃的生命力的视觉外化。对于象巴洛克艺术家, 戏剧性的纵深趣味, 势必要求画家预先设计一个雕塑般的空间框架。在图4中, 人物群组成的圆锥体的框架, 螺旋动态线从圆锥体下方的小天使头部引入, 经由吹号角的半身像向右侧人物过渡, 通过他身上布纹褶皱的转动, 其伸进背景的臂膀和顶部天使弯曲的右手形成回转的呼应曲线, 再由戴花环的动势将视线引到身体扭转的女裸体, 她正好处于圆锥体的受光面上, 光线在她身上一泻而下, 再通过右侧人物古铜色皮肤的灰度面, 自然地过渡到明暗交界线后的背景中。圆锥体结构作为文艺复兴金字塔构图的继承, 带有极强的稳定端庄的样式, 但经由巴洛克大师的空间变奏, 呈现出壮丽华美的新气象。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 对角线的交叉结构代替了平面空间式样中的水平垂直构成关系, 成为画面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油画空间的平面与纵深的发展脉络

平面化倾向的空间从早期宗教绘画的样式中就归结了众多特征:基本对称或平衡的样式;对象和背景都安排在与画面平行的若干平面上;由焦点透视获得了水平垂直的分割框架;漫散的光照使轮廓线清晰分明;简化也是其获得明晰的形式要素的方式。新古典主义画家为了追求人物安详、尊贵的神韵在空间样式上回归到平面空间的诸多表现特征上:如用均匀的布光弱化了体积的对比;简化背景空间的造型;构图的基础来自于横竖线与画框的呼应;突出了有力的轮廓线要素的律动关系;有明确的局部色彩等。19世纪, 着迷于静穆形式的画家哈默修伊静心于在室内描绘的画作中探索现实空间的庄严感, 这种探寻显露出更强烈的抽象构成之美。乔治.修拉也不满足于印象派过于随性的构图, 试图给画面寻找结构的基石, 他努力从平面空间语言中找到解决的策略:对细碎的块面做了整合;运用明度上的对比重新获得了被色点分解的剪影边线、这样平面上力的制衡关系得以控制和明确;他对画面分割进行如黄金比等古典形式秩序的探索, 画面的形式力度也更强了。平面化倾向空间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它具有视觉上简洁清晰的感染力, 画面像纪念碑一样拥有坚实有力、一目了然的构成张力。经由塞尚, 立体主义画家的不断革新, 蒙德里安开创的抽象绘画, 最终使物象脱离了现实外衣, 将这种平面中动态制衡的形式语言走向了极致。这不是无源之水, 而是西方一脉相承的平面构成形式的总结, 这种平面性的空间语言是人类对现实世界非模仿性图示符号诠释的方式。它一直被用来表现诸如宗教的离尘脱俗, 英雄主义的庄严, 精英阶层的高贵优雅, 超然物外的生活场景或完全洗净铅华的极简性。战后, 许多画家从纯抽象的领域, 回归到具象的描绘, 像阿利卡这样经过抽象风格洗礼的画家, 把点、线、面等抽象要素成功运用到具象画面中去, 形式的意味更加强烈, 我们也能在欣赏此类作品中, 更敏锐地体验到古典的静穆、和谐、超越之美。

空间的纵深样式, 代表人类以外在客观的真实性来洞悉世界的倾向, 是艺术家用以表现现实生活中生命的激情、狂热的活力、人生的悲怆等情绪化的空间符号。文艺复兴时期格列柯的作品中其表现式样就已初具特征, 在17世纪巴洛克大师使纵深空间渐趋完美。其特点是运用成角透视使主体物与画面形成角度;形象从前往后逐渐向景深缩进;强烈的对角线是画面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架基础, 对角线在画面中还向后伸向远方;垂直水平的边框可以切断完整的形象使空间流出画外, 获得开放性;直射的光源将画面分为亮暗部两个区域, 造型随光源的加强而呈现更清晰的细节刻画;外轮廓边界由于融合的块面时隐时现;色彩交织混杂;画面中的实体有着构筑般的立体构成关系。在巴洛克之后, “洛可可”风格的绘画接受了纵深样式的特点以表现浮华的生命尽欢。而浪漫主义画家则其表达运动与激情。由于三维空间语言的复杂多样性, 其美学价值是画面中丰富的节奏韵律呈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生命活力。像梵高、蒙克、柯克西卡等有表现性倾向的画家自然地采纳这种纵深空间样式:狂放的用笔、夸张的透视、无序的边线处理、情绪化的色彩, 都是纵深空间构词法的特点。在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画面中, 上下叠层的关系和生命节奏的舞动仍可窥见其空间脉络的继承性。当代美国画家埃林在日常生活的影像中寻求超现实的梦幻感, 在图6中, 造型似乎取自于不同时间空, 视点也是多重的, 层叠的画面获得了时空的交错感。向前扑倒的女孩与纵深进画面的道路和飞动的白色光斑形成明显的对角线, 另一侧对角线则由狗和右上角的树丛形成, 画面色块错落、虚实互动形成一种动觉神游的空间幻想。

企业网络纵深防御体系问题探讨 篇9

关键词:企业网络,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防御体系

一、企业网络安全概述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电子商务的引入, 大部分企业都把自己公司内部的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网络中, 并且公司的日常运行、重要信息、资料也都通过外部网络存储、传输。这样就使得如何把企业内部局域网安全高效的连接到Internet网成了企业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了。

网络企业所受到的攻击具有如下特点:无边界性、突发性、蔓延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其受到的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被动攻击即窃听, 主要是对系统的保密性进行攻击, 它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获取消息的内容, 另一类是进行业务流分析;而主动攻击是指对数据流的某些篡改或产生某些假的数据流, 它主要包括有三类攻击手段:中断、篡改和伪造。主要的攻击方法有拒绝服务攻击DOS、漏洞利用攻击以及伪装攻击等。

二、企业网络面临的威胁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针对企业的网络犯罪事件, 使得一些联网的企业不仅蒙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对本企业的信誉、发展前景也造成了致命的影响。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布局和公司网络的日常管理这些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安全漏洞, 这使得网络攻击成为了可能。我们要想解决企业的网络安全问题, 就必须先了解企业网络所面临的威胁。现在, 企业的网络主要面临一些的一些威胁:

1、黑客攻击

黑客这个词对于大家来说已不陌生, 已传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随着越来越多黑客软件的公开发布、使用教程免费提供, 使得黑客技术不再那么神秘, 越来越多的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黑客软件:这些都大大降低了黑客入侵的难度, 使得黑客入侵事件频频发生, 众多网站被黑, 网络安全体系受到极大的破坏。

2、管理欠缺

网络管理中心应该是企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应该采取专人专管。但是据调查, 大部分企业都没有一个完善、严谨的网络管理中心;很多企业都舍不得在公司网络的建设上投资, 只是象征性的管理和维护。这样使得每年全球70%的企业要受到不同程度的网络攻击。

3、网络机构的缺陷

由于Internet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 使得网上信息的传递存在安全隐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网络赖以生存在TCP/IP协议族, 在当时设计是就缺乏安全性考虑, 它是一个不安全的协议族。

4、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现在企业使用最多的还是诸如办公软件类的各种软件。而英特网上存在的软件良莠不齐, 再说软件在设计和编写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疏忽, 这样就给了以黑客为主的攻击者可以利用的漏洞或者给他们提供了可以绕过安全设备的“后门”。

三、企业网络纵深体系探讨

1、企业网络安全技术

为了完善企业的网络安全体系, 企业的安全体系设计过程中应该包含如下一些技术。

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它包含了基本网络技术、密码学知识、安全操作系统等技术。它具有检测并过滤流进网络中的数据包, 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和对网络攻击进行初步检测和预警等作用。

2)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是对防火墙的合理补充, 以完成一些防火墙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它分散在整个网络中的各个关键部位, 进行实时监控。当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入侵行为时, 他会采取一些处理措施, 例如切断网络的连接、记录入侵事件和发出警报等。

3) 病毒检测和防护技术

计算机病毒检测是指主动地检测网络传输过程的文件是否带有或感染病毒, 并对病毒文件实施拦截、隔离等措施。它通常结合防火墙技术一起维护网络安全。

2. 企业网络纵深防御体系结构

一个完善的企业网络纵深防御体系应该能够对企业的网络系统进行防护、检测、响应和加密。它有如下几部分组成:

1) 检测引擎

检测引擎是一个性能良好的专用硬件, 是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它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审计策略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审计、分析、重组。此外, 它还记录网络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 以便日后的查看和分析。

2) 防火墙

防火墙是企业网络纵深防御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主要检查并过滤网络中的数据包、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入侵进行检测和发出警报。

3) VPN网关

根据系统的需要, 对进出局域网的数据进行加密操作;提供信息传输方式和加密隧道方式。这样, 系统中的信息以密文的形式在公网中进行传输, 保证了其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而且附加了认证功能, 保证了信息不会被篡改和伪造。

4) IDS管理主机

IDS管理主机是企业网络纵深防御体系中的的核心组件, 它主要用于策略配置和系统管理, 可以显示网络攻击事件的详细信息和给出解决对策, 并控制和协调着其他组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史志才, 毛玉萃, 刘继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J].大连大学学报, 2003, (04) .

[2]刘喆, 王蔚然.分布式防火墙的网络安全系统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5, (03) .

[3]齐建东.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方法及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 2003.

平铺与纵深——镜头语言的审美 篇10

一部是1948年由中国上海文华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片《小城之春》。此片第一次在上海公映时, 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甚至被当时的一些评论家斥为“苍白”和“病态”。然而, 这部在历史上颇受非议的影片在40年后复映时却引起了轰动, 海外评论家将它列为中国电影十大名片之首, 作为一部艺术珍品, 它的确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性赞誉。《小城之春》恰如陈年老酒, 愈久弥香。它之所以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 除了它表现了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人类情感、道德和心理结构的电影语言内容之外, 更在于此片的电影语言形式和电影语言内容达到的水乳交融的境界。这部电影将具有永恒意义的情感和道德寄寓于精致、淡雅、优美的镜头画面中, 正如一幅幅中国水墨画悄然、舒缓、娴静、悠然地平铺、铺排、铺展, 直至最终的展开和无限的遐思, 以将东方传统绘画的美学意境完美带入到镜头画面里, 给观者以徜徉、悠长、隽永的感悟。

影片《小城之春》一开始, 即以几个简单的平铺蒙太奇剪辑画面:春天来了, 半倾的废墟, 处处断壁颓垣, 无表情的少妇缓行在破败却被深深草木半遮半掩的城头, “眼中不看着什么, 心里不想着什么”……仅此, 画面就唤起了战后春意虽盎然, 人心亦苦闷的联想。而随着40年的流逝, 画面还可以传递人类审美心境的共性, 特别是东方人对生命的哲学认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壁颓垣———以此来完成对青春和生命的感慨。

一座半倾的废墟, 5个废墟中的人物———男主人、女主人、妹妹、老仆人、客人。小城春天里这场波澜不惊的平常故事发生在12天当中, 客人来了又走了, 其间似乎有一些故事发生, 似乎又什么都没有发生。在客人到来的第一天, 导演选择了舒缓的长卷式铺展镜头, 来叙说人物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缺乏激情的歌声萦绕室内, 妹妹望着客人, 满怀期待地唱歌给客人听;客人坐在妹妹前面, 无视妹妹, 眼神却随着女主人移动;女主人总是在低头中, 忙着服侍男主人吃药;男主人只是倦怠着, 浑然不觉。依靠精确的镜头和演员的调度, 这个长镜头画面以中国画的浓淡相宜和虚实相间手法, 将四个人物的心态交代得不留痕迹又余味复杂。

第二天早晨, 开始四个人的唯一一次出游。他们漫无目的, 各怀心事。他们从城头来到湖里划船, 歌声再次响起。这里又是一组平铺镜头, 如一幅长卷铺开:女主人坐在船边幽然划桨, 时不时地回头张望;客人就立在女主人身后, 颇有力量地在摇桨;其间插入的是湖边杨柳岸的近景和远景空镜。蓦然, 在电影里荡漾着的心照不宣处处可见。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人物和场景中, 恰是利用这种中国画式的远近和留白手法逐渐营造出了淡淡的愁绪。

可以说《小城之春》挥洒了中国的绘画艺术, 长于使用那些舒展长卷似的平面移动镜头, 虚实相间的画面构成, 以及颇具表现力的线条和运动, 都使得这部影片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在沉郁舒缓的音乐中, 这些流动的风景与影片中凄凉哀婉的意境和孤独落寞的情绪相互呼应, 浑然天成, 赫然张贴出了圆满的中国民族艺术和古典美学意义的标签。

另一部影片则是1939年法国新版影业公司摄制的黑白片《游戏规则》。此片更可谓命途多舛, 这是在法国表现“慕尼黑协定”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头几个月中人心惶惶不安的唯一一部作品。但是此片的胶片却在战争中遗落, 战后被偶然发现, 才得以重新粘接, 修复公映。此后, 从1962年以来, 《游戏规则》一直被誉为电影诞生以来的十部“最佳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是以喜剧情节来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缘于这一点, 《游戏规则》的电影内容和电影形式的结合表现注定与《小城之春》大不相同。如果《小城之春》恰契合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 那么《游戏规则》遵循的则是二元相对、两极背离的荒诞。

《游戏规则》通过追逐片式的喜剧情节, 复杂的人物关系和荒诞的艺术形象, 以及带有纪录片风格的写实场景, 揭示出说谎和尔虞我诈是大战前夕法国社会的“游戏规则”。对这样庞大的电影内容, 影片几乎抛弃了合乎如此展现的长卷平移镜头, 却将大部分场景置于室内和花园, 并通过大量的带有景深的长镜头, 结合整体感很强的场面调度, 将若干细节和不很连贯的场景串联成一寓意深刻的艺术整体。

影片《游戏规则》通过百无聊赖的大资产阶级人物和争风吃醋的男男女女, 来反映情欲是人类共有的东西。但是, 风流场上的追逐和搏斗又表明社会各阶级是不能混同的。比如影片中的这一场景:晚宴开始后, 侯爵和自己的情人在调情;侯爵夫人倒在了另一个男人的怀中;爱慕侯爵夫人的著名飞行员如里欧醉醺醺地冲上前扭打;侯爵为了脸面加入了“战斗”, 同样暗恋侯爵夫人 (也是如里欧的好友) 的流浪诗人奥克达夫忙着劝架;同时马夫舒马歇前来寻找自己的妻子丽特赛 (也是侯爵夫人的女仆) ;丽特赛正和男仆马尔索幽会;舒马歇举起枪开始追赶马尔索……房间里登时一片混乱, 主人、仆人像演着一出杂乱无章的舞蹈, 又像一场活生生的狩猎场景, 众人展开了追逐, 伴随着客厅里机器风琴弹奏的简单机械的音乐。这里, 导演利用了法国贵族的恢弘门厅和长廊来推进场景镜头, 拉出景深, 延伸了一个纵深的多层次空间, 摄像机镜头保持相对静止, 而让各色人物不断地移动、出镜、入镜, 借鉴了油画的立体和透视, 将这一场面混乱、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叙事多重的大戏客观洗练地显现, 同时也赋予了影片以思想的深度。

可以说, 《游戏规则》张扬了西方的绘画艺术风格, 景深镜头和纪实长镜头的结合, 表达了圆满的纵深画面并升华了广阔的大社会命题和深刻的影片主题。以此, 这部影片也完成了其创作者———导演让·雷诺阿在影片开头题词中所表现的那种宏图:像博马舍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写出《费加罗婚礼》那样, 他也要在谁也不否认的战争即将来临的前夕献给法国一部同样的规模的作品。

历史的进展到了而今, 平铺和纵深一样依旧被融合到镜头里, 不一样的是:平铺和纵深不再是各自为政的使用, 不仅仅是一个个单独剪辑画面的联缀, 而是更包含着单个镜头画面中的融合使用。

例如, 2005年公映的《傲慢与偏见》。开篇的第一个长镜头, 先是利用镜头平移, 铺出女主人公的入镜亮相, 一路行走来所展现的生活环境;再保持镜头静止, 让女主人公出镜, 利用门廊的纵深景深, 让女主人公的姐妹逐一入镜亮相;接着, 镜头再次平移, 女主人公再次入镜, 移至窗户, 使得窗内的女主人公父母得以入镜亮相———利用窗户框架将画面分层, 形成纵深, 表达出父母私语的事件和女主人公无意间地听到;同时也自然而然将影片内容的叙事展开。这一个长镜头, 融合了平铺和纵深, 凝练而丰富, 能够迅速地将观众带入到人物、环境和故事中, 并引起观众的联想和理性思考。

再例如, 2010年摄制的《让子弹飞》。同样是开篇交代人物、环境和故事。马拉火车入镜, 火车外是麻匪埋伏, 火车里是县长、夫人和师爷在围谈火锅。这里有一个镜头利用了平铺和纵深的融合:镜头平移先给出县长、夫人和师爷的亮相, 再让县长打开火车的车厢门———使得县长雇用的卫兵们入镜亮相, 同时使画面形成纵深层次。镜头拉出景深, 近景是县长圆滑地犒劳卫兵, 卫兵愉悦;远景是师爷调戏夫人, 夫人则欲拒还迎。这个镜头平铺和纵深的融合效用, 已经大于了镜头中的各个单元之和, 不但能够交代叙事的内容, 而且能够迫使观众理性思考, 从而得出画面之外的抽象的人物性格和诸位人物之间的关系, 以及由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引发的事件和叙事逻辑。

火星探测向纵深挺进 篇11

新火星探测器

2016年探测火星内核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任务在于探索火星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两周之后的8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在2016年发射新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用于探索火星内核。

与“好奇号”火星探测项目的25亿美元投入相比,“洞察号”项目的预算仅有4.25亿美元。这一项目仍由“好奇号”项目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任务专家布鲁斯·班纳特(Bruce Banerdt)。

进入21世纪,火星是人类探索的新大陆。国际天文学界新世纪空间探测的第一个重头戏就是火星。以今天的科技,探测器从地球飞到火星需要6个月到1年时间。航行时间与启程时间相关,因为地球和火星轨道的关系,每26个月才会出现一次最有利发射时间,而其他时间发射效率低、成本高。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介绍,“洞察号”探测器计划在2016年3月发射,2016年9月抵达火星。,设计使用年限为两年。

“洞察号”计划降落在火星环境较适宜的火星赤道区域,然后用一整个火星年,即大约680天时间收集目标数据。和此前登陆火星的“勇气号”以及“机遇号”不同,“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固定式着陆器,大部分的科学任务是通过诸如钻探实验来完成,并仅限于着陆位置下方。通过对火星内核状况展开详细探测,从而了解火星内核大小、组成及物理状态、地质构造和火星地震(也叫火星震)活动等情况。

“洞察号”

在3个太空计划中胜出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查尔斯·博尔登(Charles Bolden)介绍:“探索火星是一个高度优先的“太阳系探索发现计划”,可确保美国继续了解对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奥秘,并为人类未来登陆火星奠定基础。“太阳系探索发现计划”始于1992年,为高度关注科学目标的太阳系探索任务提供赞助。 此前通过“太阳系探索发现计划”实施的任务包括“拂晓”航天器,该航天器与“灶神”小行星交会后,正在向“谷神”星进发。2009年入轨的“开普勒”天文望远镜也是“太阳系探索发现计划”中的一项任务。

在进行新一代“太阳系发现计划”预选过程中,“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击败了另外两个候选方案,成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第十二个“太阳系探索发现计划”系列。其他两个参与候选的方案为“彗星跳跃者”(Comet Hopper)和“泰坦海洋探索者”(TiME)。

“彗星跳跃者”主要对彗星进行探索,通过多次登陆彗星表面,探索绕日彗星的形成和演化。马里兰大学的杰西卡·桑塞恩(Jessica Sunshine)是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负责项目管理。

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泰坦海洋探索者”(TiME)项目,旨在首次地外海洋环境直接探测,探测器将降落并漂浮在泰坦(土卫六)的甲烷-乙烷海洋上,接触充满甲烷和乙烷的海洋进行探索研究。普罗塞米(Proxemy)研究公司的艾伦·斯托凡(Ellen Stofan)是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

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华盛顿总部的官员约翰·格伦斯菲尔德(John Grunsfeld)认为,进入候选方案的3个太阳系探索发现任务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潜力,而“洞察号”火星着陆探测器则更为吸引人,其具有较低的成本。

由于资金的短缺,美国国会曾提议在2013年的联邦财政预算中削减行星科学探索任务的20%。在目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财政预算下,“洞察号”探测器使用了2007年发射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方案和主体设计。此外,来自法国和德国的科学仪器也将搭载在“洞察号”火星探测器上,使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可以将该探索发现任务控制在较低的预算范围内。当然,使用此前火星探索中成熟的技术,不仅可以控制成本,也可以按制定的任务计划进程表进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任务董事会负责人约翰-格伦斯菲尔德说:“这是我们第一次认真查看火星的内部,目前还有很多科学问题急需知道答案。”

“洞察号”携带多国高科技设备

计划中的“洞察号”探测器着陆地是火星靠近赤道的艾利希平原(Elysium Planitia)。选中这一地区是基于着陆安全以及确保能源供应等方面的综合考虑。因为,越靠近赤道,探测器就将拥有更多的光照,它的太阳能板产生的电能可以确保探测器的运行。

“洞察号”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借鉴了2008年5月成功登陆火星的“凤凰号”(Phoenix)探测器。和“凤凰”号一样,“洞察号”也将交由美国丹佛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不过虽然二者看起来非常相像,但是携带的设备却非常不同。

“洞察号”携带的主要仪器有: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SEIS)、热流和物理属性探测仪(HP3)、自转与内部结构实验仪(RISE)。这些仪器是国际合作的结晶。

“热流和物理属性探测仪”来自德国,将探测火星内核散发的热量,收集与这颗行星的热力学有关的信息。“洞察号”在火星表面着陆后,将在着陆点就地完成其大部分设定的科学探测目标。它的机械臂将会把探测仪从仪器平台上取下,依次摆放在探测器旁边的地面上。机械臂本身并不携带有钻头,但是“热流和物理属性探测仪”会自动向下钻探,深度可以达到5米左右。

“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由法国航天局(CNES)提供,将会用来记录地震和其他火星内部活动引起的颤动,为科学家提供与这颗行星的构造和正在进行的地质变化有关的线索。

而“自转与内部结构实验仪”则是由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它将通过测量与地球无线通信的多普勒频移,来测量火星受太阳引力影响形成的绕火星轴摆动。目前正在火星上执行考察任务的“机遇号”火星车正在执行一项多普勒无电线追踪实验,这一实验的原理和“自转与内部结构实验仪”的实验非常相似,只是后者的实验精度将要更高。“机遇号”由于正值火星冬季,因而电力不足,目前处于停驶状态。相比之下,“洞察号”将可以连续一整个火星年(约合两个地球年)进行这项实验。

除此之外,“洞察号”还将装备两台相机。两台相机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方便监测将仪器设备放置在火星表面上的操作。当然,它们也能用来拍摄探测器周围的环境景色,不过这些照片都将只有黑白两色。

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

由于美国宇航局的行星探索经费面临严重削减,“洞察号”是否能真正成行,目前还尚未可知。2012年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退出了与欧洲航天局合作的两项火星任务,原因是无力为2016年和2018年执行的任务提供14亿美元经费。

迄今为止,火星探测已经经历了飞近火星、进入火星轨道环绕飞行、登陆与漫游火星3个阶段。现在,火星探测器不仅可以在某一地点定点登陆,而且可以使用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活动。未来的火星探测计划主要有以下几项。

1. 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

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 Mission,简称MAVE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侦察兵计划的一部分,由一个轨道卫星观测火星大气,尤其是测量大气逃逸速率,进而研究火星气候历史。

诸多线索综合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画面:那是火星遥远的过去,那时的火星还有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令这颗星球温热暖和,从而使水能够在火星表面流淌。但如今,地表的水消失不见,而大气层变得如此之薄,任何水分都会蒸发掉。事实上,残余的大气层仍在缓慢地消散于太空中。为什么呢?研究人员认为太阳风和辐射是“幕后黑手”,他们打算开展“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来找出原因何在。

“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计划于2013年末以改进型一次性运载火箭发射,于2014年秋季进入环绕火星的椭圆轨道。此任务将花费4.85亿美元。“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有4个主要科学目标:一是了解从大气逃逸至太空的挥发物于大气演化所扮演的角色,进而了解火星大气、气候、液态水和行星适居性的历史;二是了解当今上层大气与电离层的状态,还有与太阳风的交互作用;三是了解当今中性粒子与离子从大气逃逸的状况与相关机制;四是测得大气中稳定同位素的比例,以了解大气随时间流失的情况。

2. MetNet计划

MetNet计划是一个由芬兰气象研究所和俄罗斯太空研究机构牵头,拉沃斯奇金协会、巴贝金航天中心以及一些著名科学家共同协作来完成的火星大气层探测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个球形的基盘将探测器“栽种”在火星地面上,用来观察火星的大气层,同时还将测量火星的大气压力、湿度以及火星总体的气候状况。即在火星地面组建由16个气象站构成的网络系统,再使用1个轨道飞行器来接力传送在火星上测得的数据,并反馈至地球上的控制中心。 经过两个火星年,气象站网络系统就能勾画出一幅正确的火星气象和气候状态全貌图,此外,MetNet还将测试火星上土壤的导热性、地震、磁性测量和察看火星地表下存在的冰层。

该科研项目还计划将MetNet地面探测器安放在“海盗号”和“开拓者”号飞船着陆场地附近的一个恰当位置,目的是比较和对照先前它们在火星表面测得的大气层数据。同时,科研人员还预言:来自MetNet探测器的一些特殊图像也将有趣地显示与“海盗号”和“开拓者”号飞船有关的景象。另外,除了来自火星地面的探测数据会被接力传送到地球,MetNet轨道飞行器自身也将进行大气探测和丈量,当这些与火星地面网络监察系统相结合,就会大大提高从火星探测中所获数据的正确性。

3. ExoMars任务

ExoMars(Exobiology on Mars)是一个由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的火星探测任务。ExoMars主要的科学任务是寻找火星生命在过去或现在在火星上的生物标记,确定火星表面下浅层的火星上的水和地球化学分布模式,研究火星环境以研判未来载人火星任务的危险性,调查火星表面下与地下深处以更加了解火星的演化和适居性,逐步实现将火星样本取回的任务。

ExoMars火星探测任务原始概念是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简称ESA,又译欧洲太空总署)的旗舰任务-曙光女神计划的一部份,且该计划在2005年12月由欧洲的太空相关机构批准。原订在2011年由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但该计划重要成员国意大利因为财政因素造成了该计划的第一次推迟。

后来在2009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提出的火星探测联合任务(Mars Exploration Joint Initiative, MEJI)计划中,ExoMars推迟发射时间,并与另外两个计划合并成一个多探测器的计划,将使用两个“阿丽亚娜5号”(Ariane 5)运载火箭发射。“火星微量气体任务 ”(Mars Trace Gas Orbiter, TGM)和“火星天体生物学发现-收集者”(Mars Astrobiology Explorer-Cacher, MAX-C)任务被并入该计划。这将是首次有两台火星车在火星同一个地点探测,以互为补充。

从2009年开始欧洲航天局一直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协商合作,预计耗资14亿美元。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缺乏资金为由,于2012年2月正式宣布退出决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退出,导致欧洲航天局不得不向俄罗斯递出橄榄枝。俄航天署在2011年“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发射失败后,接受了欧洲航天局的合作想法。2012年4月6日,俄罗斯航天署在莫斯科签署了相关意向书,同意接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ExoMars火星探测项目。

目前,ExoMars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开始于2016年,届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阿特拉斯5号”(Atlas V)运载火箭将把欧洲航天局研制的1台火星微量气体探测器送入火星轨道,该探测器将用来了解火星大气中微量气体的起源和分布,尤其要研究甲烷气体在某些区域不断形成的原因。另外,火星微量气体探测器将把1个静态登陆器送往火星表面,以验证欧洲航天局从未验证过的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下降和登陆火星的能力。

第二阶段开始于2018年,届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提供的“阿特拉斯5号”火箭将把欧洲航天局研制的ExoMars火星漫游器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火星天体生物学探测-收集器(Mars Astrobiology Explorer-Cacher)送往火星。这两个探测器上搭载多件重要科学仪器,英国负责其中2件(生命标记芯片和全景摄像机)的研制工作,还参与了另外3件(红外成像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的研制工作。生命标记芯片借鉴了医疗诊断领域的技术,计划通过探测有机物来了解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生命,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克兰菲尔德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都参与了它的研制工作。

全景摄像机相当于ExoMars火星漫游器的“眼睛”,它负责引导ExoMars并帮助地质学家了解火星的历史和结构,这将为ExoMars上钻头的取样选择最佳的地点。ExoMars上的钻孔机可以取得最深2米的土壤样本。钻孔机可取得土壤或岩石的岩心样本,并将样本带到火星车的样本盒内进行分析。红外成像光谱仪(Infrared imaging spectrometer, MicrOmega-IR)可以使用红外线光谱分析用钻孔机收集的矿物粉末,以了解火星某区域的地质演进、构造以及成份。这些资料将会是了解火星过去和现在地质作用和环境的关键。因为该仪器也有摄影的功用,也可使用该仪器来确定火星表面特定的砂石颗粒,并且可将这些砂石作为火星有机分子分析仪和拉曼光谱仪的观测目标。拉曼光谱仪 (Raman spectrometer, Raman)将作为红外线摄谱仪的补充,以提供地质和矿物成分资讯。拉曼光谱仪可以有效判定形成过程和水相关的矿物。X射线衍射仪(Mars X-Ray Diffractometer, Mars-XRD)用于研究火星上已知矿物质的结构,并确定它们是否受到过水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生命。

4. 火星样本取回任务

火星样本取回任务是一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及欧洲空间局间的联合计划,从火星收集岩石及尘埃样本并且取回地球分析。这将会是第一个从另一个行星收集岩石样本的任务。不过,以前就已经有样本从彗星及月球取回了。

任务的内容将取决于发射日期与载具火箭的效能。若在2018年之前,只有“阿特拉斯5号”运载火箭和一次性运载火箭(evolved expendable launch vehicle ,简写为EELV)可用。而在2018年之后,“战神5”(Ares V)应该也可以用了。

火星样本取回任务将包括一个轨道船、一个登陆器或探测车。轨道船将被设计成可递送登陆器/探测车至火星,并取回岩石样本回地球做分析。

5. 载人火星任务

载人火星任务是20至21世纪的太空科学及工程学研究目标,也是科幻小说的主题之一。最终目标不仅是让人类登陆火星,而是包括火星殖民(包括火卫一及火卫二在内)及火星地球化。2010年4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肯尼迪太空中心发表演说,认为美国在2030年代中期,可以将太空人送至火星轨道上,随后让太空人登陆火星。美国国会也支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的发展方向,取消布什总统的2020年载人月球探测计划,转而计划在2025年进行小行星探测及2030年代进行载人火星探测。

因为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所以火星载人探测任务比月球载人探测任务更加危险且昂贵。想要完成载人火星任务,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人体暴露在高度宇宙线及游离辐射下所产生的影响,长期处于低重力的环境下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长期处于昏暗环境下对人体造成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封闭空间所造成的影响,远离地球、缺乏与地球社会间的联系所造成的影响。

火星载人探测任务必须携带2至3年的燃料,而且太空船至少必须能够抵挡宇宙辐射。俄罗斯计划的“火星领航轨道站计划”使用核反应堆,该计划草案在2005年曝光。计划设计于2012年完成,2021年完成太空船建造。欧洲航天局规划的“曙光女神计划”是长期的火星载人探测,预计在2030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让课堂对话走向纵深处 篇12

一、学会善待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资源

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 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 难免就会出错。出错, 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 哪怕确实明显有错, 也是正常的, 更何况“正确”正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 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 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 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这时, 如果一味呵斥, 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充满温情的对话, 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发挥教学机智, 进行点拨、引导和解惑, 才会有实效。

1.发现错误, 把握对话的契机。学生有了错误, 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 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顺应”他们的认知, 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 摸清其错误源头, 然后对“症”下药, 巧妙追问, 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简便计算110-55-45, 有不少学生往往错误地计算为110- (55-45) 。究其原因, 是学生对连减中的简便计算原理没有弄懂。这时, 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个购物情境:“小明同学过10岁生日, 爸爸到儿童服装店给他买衣服, 一件上衣55元, 一条裤子45元, 爸爸付出110元, 应找回多少元?”在这样所熟知的情境中, 学生很快想到:可以先算出上衣和裤子一共多少钱, 算式是 (55+45) ;再算出找回多少元, 算式是110- (55+45) 。这样缘于错误找根源, 根源找准了, 学生理解了, 难题解决了, 错误率自然就降低了。

2.将错就错, 学会巧妙的追问。教学时, 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 进行引导点拨, 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 还可以“将错就错”, 拓宽学生思维。

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 比梨树的3倍多6棵, 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 (1) 3× () +6=45; (2) 3×45-6; (3) (45+6) ÷3; (4) (45-6) ÷3; (5) 45÷3-6; (6) 45×3+6……解法很多, 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 结合线段图, 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 (1) 、 (4) 是正确的。这时, 教师“将错就错”, 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 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 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 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的“将错就错”, 举一反三, 既丰富了知识, 又拓展了思路, 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巧设对话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平常生活里, 往往估算被运用得更多, 不过, 对于如何进行估算上, 算法的多样化是我们所注重的, 孩子们从表面上看似乎都会估算了, 可实际呢, 方法背后的深层思考却往往忽略了, 让数学思维大大“缩水”。有一次, 上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对于估算, 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慢慢地开始接触了, 并不陌生;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也非常熟悉。按照常理, 今天的这节课, 应该是水到渠成。很轻松的预热铺垫后, 我直接进入今天的主题:今天我们将要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想一想, 你觉得什么情况下才需要进行估算呢?

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发言:“当因数比较麻烦时可以估算。”我接着他的话题进行引导:“哦?举个例子说说看?”他略一凝思, 立即回答道:“24乘21。”我一听, 虽然是两个简单的数字因数, 不过对学生而言却已比较难了, 因为他们还没有学过因数笔算, 在这里当作例题使用倒不错:“估算, 你们以前也尝尝碰到, 看看能不能估出这道题的积大约是多少吗?你是如何估算的?”

过了一会儿, 学生们纷纷举手, 要求发言。有人说:“先把24看成20、再把21也看成20, 两个20相乘, 大约是400!”立刻, 他的发言获得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不是常说四舍五入吗?这种方法, 比较简单实用, 挺好。也有人说:“把24看成20, 乘21, 大约是420!”接着, 又有学生据此类推:“也可以21看成20, 24乘20, 大约是480!”这两种方法殊途同归, 也挺不错。

我又扫视了一下全班, 带着鼓励和期待带的眼神看着他们。这时有学生举起了手:“老师, 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法, 把24当成25, 把21当作20, 20乘以25的话, 结果很简单, 就是500!”

听到这里, 我含笑点头, 眼中充满着对他们的肯定和赞许。根据原先的设计, 这时候应该让学生练习估算了, 不过此时的我改变了想法: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数学课堂不应该就是这样的浅尝辄止吧?对, 刚才的那些方法是估算出了结果, 可哪个方法好哪个方法不好呢?我应该提高一下学生的思维层次, 引导他们对估算的准确度作一个比较!想到这里, 我暂时压下后面的教学实施环节, 抛出了问题:刚才那些方法都很简单, 也都估出了结果, 不过你认为哪一个方法可能与准确数更加接近?

这一下, 就如同一个平静的湖水中突然被抛入了一颗石子!学生们在经过一番热烈的小组研讨后, 纷纷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都认为虽然这些方法都不错, 但估成“25乘20”最准确, “因为把其中的一个因数少看了一点, 而把另一个因数多看了一点, 打个平手”;“而20乘20最为省事, 却也是最不准确的, 原因就在于把两个因数都少看了, 结果肯定比准确数小不少”;我相信经过这次的教学之后, 学生们也不再满足于“会估”, 而是会主动地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的追问显然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足球比较学下一篇:政府资产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