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精选12篇)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1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其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依赖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反映过程。探索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发展, 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教学方式, 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激发求知欲, 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1.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中若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挖掘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必将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中。
2. 体验成功, 激发兴趣。
“解出一道难题, 比吃一顿大餐还要爽”。学习上的成功体验, 同学的羡慕, 家长的欢欣, 教师的赏识无不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舞。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 铺设思维台阶,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使他们在低起点中获得小成功, 进而在不懈努力中获得大发展。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及多媒体、网络科技下的新型教学环境, 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因素。
1. 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学生, 他们需要教师的信任和关爱。这就要求教师到学生中去,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以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靠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使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
2. 运用现代科技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有声有色的问题情境, 动静结合的图像变换, 使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 “深奥”的数学知识不再是“魔术师帽子里跳出来的兔子”。同时, 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素材、交流信息, 教师和教材不再是主要的信息源。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教师只是设计者、导航者, 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三、揭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揭示数学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 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
常有学生感叹“上课能听懂, 下课不会做题”, 便是人们常说的“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多以探究性的语言代替结论式的陈述, 深刻揭示知识间的联系, 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看到思维的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从“懵懂”达到“彻悟”。
2. 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许多学生考试时, 感觉题目“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其根本就在于他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维过程, 解题只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应用。因此, 要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时, 多问几个为什么, 将头脑中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化、条理化。使学生逐步由“被牵着走”到能够“自己走”。
四、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亲历问题的探究过程, 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1. 留给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育家达尼洛夫说:“教师讲的越多, 从而留给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进行活动提供的机会就越少。”在教学活动中, 留给学生足够的“空白时间带”, 使学生有较宽余的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有更多的体验探究、实践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习惯。
2. 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
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由来过程,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 在研究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时, 可给学生适当分组, 准备好钉子、绳子、色笔和画板。放手让学生画, 以加强学生对椭圆定义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探求其标准方程, 并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过程中加深认识, 增强运算技巧和能力;放手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椭圆的几何性质。这期间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只是一个“催产婆”, 在学生出现奇思妙想时给予褒奖和鼓励, 从而增强学生探求知识的乐趣, 由“苦学”变为“乐学”。
总之, 教师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
摘要: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 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激发求知欲, 创设新型教学环境, 揭示思维过程等方面对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谈了一点认识和体会, 并以此与广大同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2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自己不负责任。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自觉学习打下强有力的基石。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适度放手,让孩子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家长是孩子的启蒙之师,终生之友。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首先要实现观念上的自我变革,为孩子自主学习提供观念支撑,这是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想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注重自我学习,提高认识,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因为,你的行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言传身教的效果会更显著。有位教育家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意思就是说父母对孩子不要包办的太多,要放开一只手,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也就是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全部包办代替,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在许多问题上,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增长他们的信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既能提高孩子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2、就是遵循规律,注重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谈到自主性学习习惯,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上课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脑子爱开小差;二是对所学的知识不能做到课前预习;三是不能在复习的基础上做作业,有时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作业质量不高;四是不能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往往会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复性较大。孩子的可塑性很大,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极易形成坏习惯。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迁就、姑息、放纵,使孩子任性、自私、懒惰、依赖成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采取物质刺激,有的用言语要挟吓唬;有的只看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要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找到成就感。有的孩子学了老半天觉得没啥提高,就放弃了。正是因为缺乏这种成就感,所以孩子才会觉得学习乏味,没有什么意义。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喜欢网络游戏,其原因之一就是,在游戏中,孩子会体会到一种曾为有过的成就感。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家长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对于孩子的错处,不要过于批评,因为过多地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表扬为主的方式,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一定的作用。要使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父母必须做孩子的榜样,先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很喜欢看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地学习。
4、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孩子不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不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是很难的,强迫不是好办法。一个家庭中父母如果成天自己坐在电视机前或是电脑前玩,而大声地呵斥孩子去看书,这其实是很难有什么说服力的,孩子从心里是不“不服气”的。因此 日常在家庭生活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效应。
5、父母不仅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也要注意自己的学习。大人通常情况下总认为学习只是孩子们的事,其实做家长的也要学习如何做家长。可主动上网找一些教育孩子的论坛或有关知识看看,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同时与其他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互相的学习,把每家庭教育孩子的得与失拿出来交流一下,可以避免很多弯路,收获更多喜悦。
6、尊重孩子,赏识孩子。著名的“赏识教育法”提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已成为当代教育学上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一味指责孩子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这种指责式教育对孩子改变身上的坏“毛病”收效并不大,有时甚至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想着法地和你“捉迷藏”、“打游击”。尝试赏识教育法后,用激励的方法教育孩子,往往这样,孩子大多情况下都能及时改正“毛病”,改“邪”归正,收效良好。
语文自主学习中悟性的养成途径 篇3
【关键词】悟性;语文;自主学习;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素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而是逐渐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国人凡事喜欢讲个“悟性”,那么“悟性”与语文自主学习是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来分析一下“悟性”在语文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及培养途径。
一、培养作用
(一)有利于学习知识
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书中的知识,自主学习的过程需要悟性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学生的悟性越高,则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就更深,语文本身就包含着前人对于事物的一些感悟[1]。语文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学生在聆听的时候需要有很好的悟性,才能很好地了解到说话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心理交流,有自己的感悟。而平时的阅读和写作则更加需要悟性,悟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与作者或读者进行心理位置对换,才能够更好地将书中的场景再现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产生新的感悟。
(二)有利于思维训练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是整个智力活动最高调控者,居于核心地位的”。如果在思维运行中,没有悟性的参与,那么学生对于所遇到的知识就没办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记忆也只是记住了表象,难以对文字描绘的画面进行想象,那么思维也就得不到提高[2]。
思维只有在不断的运用才能够得到锻炼,而悟性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思维进行运转的基础,思维训练有许多种,如直觉、辩证、形象、相似、抽象、创造性等多种思维,悟性在这些思维训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途径
(一)强化积累
俄国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记忆可以帮助人储存许多的思维材料,没有足够的知识存储思维活动就会比较空白,所以说记忆对于人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忆形成的方法就是要多读多背,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学生悟性培养的最好途径。学生在对文章反复背诵阅读的过程中,文章的表达方式与中心思想都会对其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学子在启蒙的时候,老师一开始都只是要求学生读背,学生也只是单纯的背诵,对文章的内容只是似懂非懂,这种方法虽然有很大的弊端,但也有其有利之处,学生书读的多了,背的熟了,老师再进行讲解,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顿悟,既掌握了文章内容,又领悟了文章的精髓。有人认为,一个劲地读书背书就是死读书,认为是一种愚笨的行为,殊不知清朝末年著名的大臣曾国藩就曾经刻苦背书,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悟性并不全是靠天生的,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的,但好运只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多读书、多背书才能够在脑海中储存足够的知识,为“悟性”的光顾做好准备。
(二)适当引导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虽然现在强调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是老师的作用依然重要,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老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的教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学生运用他的才智,勤加练习,学会领悟”。语文的学习重在于“悟”,读书、悟道都是学生的事情,但是要想学生有所悟,有所得,除了积极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之外,还要对他们加以点拨,不能够让他们一味地死读书。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在学生求而不得的时候,适时的指点迷津,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顿悟,这正是老师让学生领悟而领悟不到,研究而研究不成的部分,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指点,使学生深入问题的核心。对于文学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应该是语文悟性培养的重点,文学作品的思想表达也是整篇文章的重点。在学生悟性培养中老师可以多帮助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进行感悟。
(三)激发好奇
好奇心是求知欲的一种表现,好奇是所有人的天性,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悟性。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慎罚,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杜绝使用体罚等方法。其次,要多赞扬学生,老师的表扬是对学生做法的鼓励,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引导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学生有对事物认识的一种倾向,而求知欲是指那个从心底而生的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求知欲,可以令学生从心底产生学习的欲望。
(四)实践体验
文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一种升华。“悟性”的培养不仅仅是对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种生活能力的培养。“悟性”的培育不仅仅是学生能够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更要能够将其在生活中传递与运用,这才是“悟性”培养的根本目标。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是带领你进入学习的大门,真正的学习还是要自己不断的实践。在教学中,“悟性”培养的实践方式有许多,首先写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写日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提升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其次,写读书笔记,每次读完书,可以就自己对书的理解写一篇读书笔记,强化自己的阅读能力。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当时的感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定期就读书笔记进行交流,交换对方的读书心得,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综上所述,悟性在语文自主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悟性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与老师双方面的共同作用,老师适当的引导,加上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一定可以提高自身的悟性。
参考文献
[1]李梅.论语文教学中的悟性培养[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5(01):75-78.
[2]程恋真.也谈“语文悟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4):39-40.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4
所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 不断地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但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各学科教师的重视, 学生由于师源性的心理问题, 学校容易陷入“心理辅导工作做加法, 学科教师做减法的”的窘迫境地。所以我们从德育心理入手提出“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工作者, 每一个办公室都是心理咨询室”的理念, 旨在形成学校上下、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人人重视积极“健康自我”的培育。
一、健康课堂文化建设, 发挥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
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在学校的自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课堂的感觉。宽松愉悦、充满情趣的课堂,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其聪明才智, 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 提高其童年生活的质量。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 我们提出了健康课堂文化建设的两点要求:一是四个带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把激情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二是四求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求实、求活、求趣、求智”的教学模式,
这“四求”模式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 也是学校教风建设的要求, 其目的在于打造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我们认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风影响学风, 教学态度影响学习态度。教师的人格特点、待人处世哲学、文明行为举止等都不同程度地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呈现, 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教师“实活趣智”的教风影响下, 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 学生文明守纪、好学向上、健康活泼的学风得以发扬。
二、设立重大节日, 维护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节是我校才开设的一个特色节日
在举办的心理健康节中, 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学生健康自我、营造心育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今年我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节, 开展了“感统训练、心育活动课研讨、展我风采、健心行动”等四个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 并将心理健康节和校园文化节、“六一”儿童节等传统节日整合起来,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内涵,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品位。心理健康节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心理漫画书法表演展示、心理咨询师街头现场咨询、邀请家长到校听取专家心理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 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扩大了学校心育办学特色的影响。
(二) 举办读书节, 发挥读书的治疗功能
我校每年下半年举办读书节, 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更能起到陶冶情操、消除浮躁心态, 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心理专家认为:读书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在读书的过程中, 阅读者的经验与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产生交互作用, 促进阅读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形成良好的生活适应。日常的读书活动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 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的读书则具有治疗性。我们举办读书节, 兼顾学生心理发展, 面上发动, 学生人人参与读书以及相关活动;点上拓展, 对重点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读书, 激发当事人产生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试图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实践证明, 读书活动对心理困扰、智能不足、阅读困难、低自尊、孤独、畏缩、自我实现、学业成就、同理心、果断行为、态度改变、行为改变、降低恐惧、自我发展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三、培育典型,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既催人奋进, 又能抵御来自校外不良思想的影响。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典型, 树立身边的榜样, 可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
一是“四星”评比, 培育学生典型。我校开展了学生“四星”评比活动和“风采少年”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 相应地在学生中开展“礼仪之星”、“诚实之星”、“开怀之星”、“智慧之星”的“四星”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 树立典型。“四星”评比各班每月一次, 对照具体的评比条件, 将评上同学的照片、资料简介张贴于教室外墙壁的专栏中, 达到典型引路、学有榜样的目的, 发挥了榜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是开展行为规范合格班创建活动, 树立班级榜样。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分阶段逐步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及各阶段的评比细则, 坚持每日检查与每周评比, 督促学生加强对不良习惯的自我监控, 并逐步改善, 使全校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月对班级进行考核, 学期末进行综合评比, 评选出行为规范合格班和先进班级。
四、编写心育读本, 助人自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则是助人自助、育人自育。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来看,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 特别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方法, 有利于实现助人自助、自育,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冷静自如地面对各项激烈挑战。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组织学校的心理教育骨干教师致力于心育自助读本的编写。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以故事的形式汇编了《听听我的声音》一书, 期盼学生通过阅读, 在故事中感悟、在故事中收获。接着, 我们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困惑, 由学校心理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并将这些材料按低、中、高三个年阶段分别汇编成一套自助读本——《漫步两小》, 给学生提供心理自助。
五、同伴聊天, 心理互助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处于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之中, 这个时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和同伴。因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影响力量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 我们建立了同伴聊天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资源, 由小咨询员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是岗前培训。我们从各个班级选出一批成绩优异、交往能力强, 志愿帮助别人进行心理沟通的同学进行岗前培训。由专门的心理老师给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内容、技巧、原则等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初步具备与同伴心理沟通的知识和能力。最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 取得小咨询员的上岗证。
二是助人自助。小咨询员队伍形成之后, 评选出室长全权负责同伴聊天室的工作, 心理咨询老师做指导老师。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由两名小咨询员在同伴聊天室接待来访同学并做好聊天记录,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就集体讨论, 再解决不了的转交给心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但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标。
三是小课题研究。对于同伴聊天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以及校园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小咨询员组成了问题会诊所, 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讨论, 形成小课题、小论文。《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上课小动作现象研究》、《学生交际能力调查》、《取绰号心理问题调查》等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增强了信心, 培养了创造性智慧, 自我意识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由学生组成了小咨询员、小研究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成为校园里最活跃、最热情、最受欢迎的一分子, 成为心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也成为维护同伴心理健康的小卫士。
六、撰写心理日记, 宣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 学校开展了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的活动。学生每周写一篇生活日记, 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学校每学期择优汇编成《开心果》日记集。学生通过平时的日记, 反映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或伤心难过或舒畅轻松或困惑无助。这样, 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掌握学生心灵脉搏, 及时实施必要的辅导和干预。心理日记既是学生心灵的轨迹, 又是道德的长跑, 可谓是一举两得。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5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发生变革,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来能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建设人才,是现代教育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听课,因为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听课,则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质量,有的学生,虽然坐在教室里听课,但不善于听课,其表现,或者是注意力不能集中与稳定,极易分心走神;或是根据兴趣对老师的讲述有选择性地听讲,四十分钟的课,听得断断续续,支离破碎;或是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只是被动地听。怎样做才是会听课和听好课了呢?下面几方面对听好课至关重要。第一,要求学生有听课的积极态度,即听课的最佳心理准备。要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力兴趣去听课,把在教室听课视为在老师引导下步入知识宝库寻宝,相信每节课都能学到有用的知识。这种心理状态,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稳定,注意集中,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第二、课前预习,标出疑点,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预习:预先学习。上课前先看一遍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能看懂的就放过,看不懂的就用笔标出来,上课时看老师怎么讲。这样,听课就有了针对性。效果当然也要好一些。多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长期坚持,就能达到老师不讲自己也能看懂学会。今天的教育注重素质培养。考试也是考你该不该知道,不是老师讲没讲过,所以,优秀的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平时自学也显得特别重要。第三,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稳定,手脑并用 注意力是什么?就是专心于某一事物的品质。能长时间地看、想某一道题而不被外界环境所干扰的能力。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课堂效果都很好。他的眼睛瞧着老师和书本,他的耳朵听着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他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引导。老师的每一句话他都不防过,并且听了大都要在心里想想为什么这样,记在心里。为了帮助集中注意力,要求学生坐端正,提起精神来,不要爬在桌子上,胳臂一垫,正好为想睡觉的念头准备了枕头。为了加深印象,上课时,眼要看、耳要听、手要写、脑要想、嘴要说。学生调动这些器官进入活动时,那个想开小差的思想自然就无法钻进来干扰你!甚至个别不守纪律同学的说话你也听不见。做到全神贯注。第四,要勤思多问。听课的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与教师进行思想对话,使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在理解上下功夫,要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系统”线索,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向老师提问的倾向,听课时,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听不懂或不十分明白的地方,课后要多想多问,问自己,问同学,向老师和教科书、参考书请教,一定要找到满意的答案,绝不为以后的学习留下“隐患”。第五,养成记课堂笔记,课后整理笔记习惯。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只有认真听课,才能在听课中不断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自主性
兴趣是积极进行某种活动或探索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有积极认真地去探索它的愿望,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认知思维活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把教材内容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渐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会逐渐形成。例如:教学 “人民币的认识”时,把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元、角、分的进率时,我扮演售货员,让学生买东西。我事先给学生一些面值是一角的人民币。我拿起一本书说:“这本书买一元钱,你们应该给我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生很快明白了一元等于十角。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逐渐养成。
三、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反馈信息,发散思维,开发智力,是教学的关键。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对于新事物、新问题非常敏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应充分把握好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总是认真查找搜索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以便选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又富有思考性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索学习。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报学号并动脑筋思考,判断自己的学号能否被2、5整除,然后把他们的学号分别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后让学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站到黑板的左边,学号能被5整除的同学站到黑板的右边,这样,学号既能被2又能被5整除的同学就产生了矛盾,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归纳出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又充分调动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对于新事物、新问题非常敏感。针对这一特征,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视对学生进行开创性思维的训练,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小学生活泼好奇、好动、好胜,好奇大于好动。在好奇、好动、好胜的教育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三好”的心理特点,巧妙的创设情境,设问质疑,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好奇,在疑问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全神贯注地以积极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课时,我首先创造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开始先由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信息猜同学的年龄,紧接着猜教师的年龄,我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去验证结论,最后,我又出示一组信息,让学生猜爷爷的年龄。)根据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进展情况,适时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你的猜测对不对呢?能不能自己想办法验证一下呢?通过上面的情境,学生的探究热情被鼓动起来了,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一个长方体纸盒、一个正方体纸盒、一把剪刀,首先在它的六个面上标出上、下、左、右前、后,然后指导学生沿棱剪开,再展开,再拼一拼,学生通过“剪、展、拼”知道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
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善于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允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异想天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寻求“众多”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启发学生从不同的用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小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操作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这样,适应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小学生在玩中带着兴趣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学到新知识,从而逐渐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第一、创设信息交流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拐杖”。现代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社会,信息化社会,一个人的知识获得不能光靠课本,而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去收集大量信息资源来充实自己,学到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一般上新课前,我先布置学生预习,在预习中先提供学生一些能与获取知识有关信息的书籍和网络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时把教师用的参考资料也借给学生看。由于学生做好了课前的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所以上课时发言非常积极。我认为课前提供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掌握学习知识,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充分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重点选择有价值的质疑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并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摆观点,讲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多种情境的创设,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初中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之初探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 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 地图 合作学习
新课标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精神。我想,必须要改变地理老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地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地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读”“想”“说”等创新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运用教材、地图教学,关键在读
地理教材无论从结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做了较大的改动,图像丰富,直观性、可读性、趣味性比较强。尤其是“读”“想”“做”“讨论”等这些栏目的设置,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找、思考、讨论等归纳总结出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一些别样的地理课,如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举行分小组的竞赛,学生会因为团体荣誉而倍加努力;在学南北地理差异时,可以举行辩论赛等。
运用地图是地理学习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获得地理知识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使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多接触地图,养成紧密结合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习惯,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功。基本功一般包括如下几种:①认识地图。指导学生看图时要先看图例、比例尺、经纬度,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地图上所表示的空间范围和大小,地图上表示的是哪些地理现象。②熟记地图。要求学生熟记常用地图词汇,即各种符号名称、形与义以及它们的性质、类别。对常用的地图,则要求熟记一定数量的地理事物的名称,通晓它们的位置。例如,中国、世界地图上的主要政区、高山、大河、大城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洋流分布。③绘制略图。指导学生绘制地理略图,大胆剪裁。④图文结合。地图无法替代,指导学生读书时要图文结合,这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充分利用地图、挂图、地理剪图、拼图等现有教学资源,让学生想和做
这些教学资源直观、形象、生动,学习地理必须用到地图,它们能够很好地说明事物的表象、不同对象之间的区别联系。
(一)提供思维实体。为思维发展创造条件
地理课堂中,我们需要经常运用教学挂图、板图、课本插图、模型等实体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条件。经常读图、用图、观察实体能使学生更多地使用右脑,更好地发挥右脑的功能,促使左右脑均衡使用与发展,既开发了思维潜能,又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与统一。
(二)点拨思维方法,为思维发展提供动力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比较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异同,来认识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独有特征、成因、联系、发展、变化的规律。
2.指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图表有多种,如统计图表、联系图表、表格,在促进思维发展中各具作用。(1)统计图表,通过图表显示出来的数字明确、易懂、便于记忆。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2)学生运用联系图找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发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表格可以把冗长的文字叙述加以简化、概括,突出地理特征和规律。
三、教会学生交流、合作学习,大胆说
合作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死板模式。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必须有效地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实例:在上《地形的变化》这节课时,教材内容涉及地震知识,我举例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因此,上课前我布置了一些讨论的问题给学生,并要求他們利用课余时间去上网或查阅有关报道,做好课堂讨论准备。我设计了如下讨论问题:1.四川汶川为什么会发生地震,这说明地形会变化吗?2.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发生在何时何地?造成什么后果?3.地震分为哪几级?哪些属于破坏性地震?4.地震发生时,你怎么办?如何防震减灾?课堂讨论采用分组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进行,课堂气氛活跃,创设了一种愉悦的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体现了学科的生动性、实践性特点,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地展开想象和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尝试开放教学,创设开放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应该: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选择适当的地理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地理内容,以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智慧得以发挥。
(三)让学生及时总结。合作学习结束之后,要让学生及时总结,学到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有何收获,或不足之处。
这样,学生从自主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实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然后可以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7
一、三方联动, 优化环境, 探索良好作业习惯新机制
1.教师——自主设计, 认真批改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
(1) 以人为本。
我们强调:作业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 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种任务。作业内容的设计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 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 赋予作业以人文色彩,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 走进生活。
让学生多观察, 在与生活实际的接触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我们设计了许多生活性作业, 让学生多参与生活。例如, 地理课要求学生每天收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 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知道了各省的省会城市, 知道了空气的污染指数, 上地理课这一环节时学生对答如流。
(3) 关注差异。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作业设计因人而异, 理科作业至少分成选做题和必作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师生少了“作业摩擦”, 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4) 认真批改。
A.制定详细的作业批改要求, 装订成册, 发给教师。B.整体感知。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对完成情况进行整体描述, 宏观把握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 分析自己上一次的课堂教学是否成功。C.详细记录具体错例, 对容易出错的题目做好记录, 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在哪里, 上课有的放矢。D.反思与对策。重点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 对作业做到有错必纠, 同时准备好下一节课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2.家长——创造环境, 关注习惯
(1) 加强宣传。
我们用“家校联系卡”“家长开放周”“百名教师访千家”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定期反馈, 提高了家长的参与意识。他们认识到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习惯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关注习惯。
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 更要注重培养好习惯, 坚决纠正边写作业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边吃东西、边写作业边玩电脑、摆弄玩具、文具等不良习惯, 给自己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保证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3.学生——树立意识, 纠正不足
(1) 宣传到位。
推进素质教育, 并不是不要学习, 而是在有效的单位时间里更好地学习, 把以前加班加点的时间用在各种活动上和社会实践中。所以, 从表面上看学习的时间少了, 但是对学习的要求更高了, 要求学生要巩固学过的知识, 还要能预习新的知识, 自主学习
(2) 强化习惯。
有部分学生不爱完成作业, 为了纠正不良习惯, 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A.强调作业的正规性和书写的整齐性。认真培养、强化纠正学生的书写习惯, 练习汉字和英语字母书写的规范性。B.研究课后作业的处理方式。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与探索, 目前我们处理作业的方式是多管齐下:第一, 教师批阅, 掌控全局;第二, 组长检查, 滴水不漏;第三, 组内讲解, 组间PK。课堂小组成员之间讲评作业, 小组之间进行PK。为了使自己组不被对手PK掉, 组内“兵教兵”的现象日益突出。小组长异组检查作业, 抽查作业内容, 对错分明, 拖了“后腿”的同学就是众矢之的, 也成了大家帮助的重点。第四, 表彰典型, 健全机制。对于作业完成好的同学, 班级设立作业之星, 定期对优秀的作业进行展评, 让良好的作业习惯与班级的评先选优挂勾。作业质量连续评比较好的同学, 在班级获得“好习惯—作业星”称号, 连续四周均获“星”的同学, 就是每月年级之星, 在学校宣传栏进行表彰, 进行宣传, 实现“个人—班级—年级”的三级表彰体系,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两级递进, 激发兴趣, 探索自主学习习惯新内涵
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 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课堂和课后 (假期) 的自我学习。我们在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时, 确定复习和预习性作业结合, 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1.复习性作业——巩固知识
课堂学习了新知识, 适量的复习性作业对于青少年来说, 是温故知新的重要途径。知识性作业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 是目前不可或缺的要求。
2.预习性作业——引领航向
我们在经历了第一阶段复习性作业习惯的研究和强化训练之后, 在高年级把研究的重点方向转到了预习性作业布置和检查上来。目前, 我们把预习性作业分为课后小预习和假期里的大预习。课后小预习, 主要是以导学案的方式进行, 教师针对教材的内容提出问题, 对于难以理解或学生知之甚少的部分, 给予学生一定的信息, 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去理解教材。
3.预习过程——探索策略
(1) 课堂指导。
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材料、制定出学习方案, 从而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例如, 语文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安排10分钟左右作为预习时间, 教师提出要求, 指导学生做好课文预习, 掌握相关背景和一些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多渠道积累资料的习惯。
(2) 学案提示。
学生自我学习时明确内容是什么, 即理解题意;弄清过程是如何思考的, 即掌握方法。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听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听讲。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比较结果、思路、方法是否相同, 自己学习的方式有哪些改进等。
(3) 预习评价。
第一, 培养兴趣, 形成意识。
兴趣来自于对“未知”的神秘感, 来自于探索的过程, 来自于自身经验与正确知识的碰撞, 来自于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成功。分层布置预习任务, 让大多数学生在内容上能迎刃而解。对学生的进步, 及时表扬鼓励, 树立自信心。
第二, 开展交流, 总结经验。
经常组织学生谈谈预习体会, 说说预习方法, 讲讲探索发现, 听听别人思路, 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 形成风气。
第三, 引入竞争, 提升效率。
在课堂上, 可定时间, 开展预习“准备题”比赛, 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完成, 优胜者可获“智多星”称号等。
三、坚持不懈, 前后比较, 探索自主学习习惯新起点
我们对四个年级四个实验班共计180人进行调查, 结果如表1:
实验前, 许多学生抱着“老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的态度进行学习;遇到困难依赖老师或他人的多;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质疑, 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单一。实验后, 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能自主学习, 积极探索, 敢于提问, 有追求新知的欲望和行动。课前预习, 课中质疑, 课后复习, 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已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就是要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他们的将来发展打好基础。教学实践中, 我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为切入点, 确立了“教师—学生—家长”三方联动的方式, 贯彻了“复习—预习”两级递进的主线。经过前后对比研究, 我们发现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已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8
一、专业英语词汇重要性论证
提问1:作为参加第六届全国临床技能大赛决赛的选手, 谈谈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医学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专业和行业, 知识的变革日新月异,来自国外新的理念与知识,需要不断学习。专业英语是一道门槛也是一个平台。读文献、写论文、学术交流都需要。专业英语用途很广泛,甚至说可以波及整个医学生涯,比如读研和还有读博阶段,阅读各种专业文献,还包括参加医学国际学术交流会,倘若没有很强的专业英语能力,连基本的交流都很难完成,都需要一定专业英语功底,专业英语与医学生从业生涯挂钩。如果本科阶段不积累,那么毕业后必定要花费大力气把缺失弥补回来。
提问2:请问大赛以何种形式考核专业英语能力?
学生:专业英语能力重要性体现在大赛中有很多道英文理论考题和英文操作题干
理论答题: 分区赛和国赛环节都有几站理论题是纯英文选择题,有的题干会很短,很简单,但因关键词汇不认识直接导致体面读不懂,同时非英文理论答题中会融入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多数是疾病名称,会出成中文题干,英文选项或相反。专业英语词汇量较低直接影响答题质量。
操作实践: 临床技能大赛中操作基本占总分70%。而操作有时是以纯英文病例呈现,让选手判断该做何种操作,英文题面读错了,就会选择误操作。即使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对了操作,但判断不出疾病,整体把控能力较差,往往漏掉很多重点,甚至出现致命的错误。专业英语,尤其是疾病类英语词汇是贯穿于整个大赛的。
提问3:专业英语能力对比赛结果有多大影响?
学生:最近几年英语在技能大赛中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本院校与国内医学名校最明显的差别与差距就在于专业英语实力。专业英语也是普通医学院校学生的软肋吧!也是和 “985”“211”医学院校学生整体水平的分水岭。
学生:参赛过程意识到自己很多弱项:理论基础不够过关、尤其是专业英语能力很欠缺。国赛中有一些操作是纯英文病例,时间紧张,不能用最短的时间判断出题意并拿出处理措施。专业英语能力在技能大赛决赛抢答题环节,有一定比例英文题,选手们表现得有些欠缺。
二、专业英语词汇识读能力自主习得策略
传统的研究多注重探索教师教学方法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识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侧重从学生角度考量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对专业英语词汇识读能力的提升。
1.梳理医学专业教材专业词汇。在平时医学理论课时, 应注重专业词汇的记忆,把每天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整理出来,不断巩固记忆。另外很多时候记忆不深刻是跟不能准确发音是有关系的。应争取做到对理论课中的专业词汇会读会认。
2.依托优秀教材自主研习。熟悉医学英语词汇的文化渊源是学习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新途径—医学英语之希腊、拉丁文化渊源》一书可助推瞬间记忆、趣味记忆、同类记忆,具有较强可读性、专业性、自主性。作者从词源学和语言文化角度追溯医学英语词汇的构词规律,为读者介绍产生丰富的医学英语词汇的希腊、拉丁语言文化,归纳梳理了语言文化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读者对医学英语词汇的感性认识,促进了对医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有助于医学生、广大医务工作者、医学英语翻译人员以及医学英语词源爱好者更好的学习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可辅助后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和医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译写。西医医学术语中的希腊语和拉丁语词素反映出西方医学深受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影响,不仅为医学平添了几分人文色彩和人文情趣,也折射出不同民族之间固有的语言、文化、思维特征.医学术语是人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经验的缩影,每个术语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渊源,了解医学术语的来源可帮助医学生理解单词的文化内涵,避免枯燥记忆。
3.多元自主视听。观看医学题材英文电影或影视剧,借助剧情,既能提高听力与口语水平,还可扩充专业英语词汇。在放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英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习医生格雷》、《周一清晨第一季》、《心灵病房》等都是有益的选择。也可听一些有关医学英语的国际网络课程,如Coursera,TED医学英语演讲,或中国大学MOOC电台,尽可能多听,刺激听觉,把不会的单词摘录下来,闲暇时记忆,积少成多。通过观看一些医学英语公开课或MOOC医学课程,既掌握了医学专业词汇,又强化了医学知识,一举两得。
4.文献或专著阅读。在具备大量专业词汇基础上,就可以尝试阅读一些英文文献,多读医学英语期刊和书籍。在阅读中开阔专业视野,触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新医学生的医学思维,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医学专业英语术语识读能力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渐进积累的过程,既需要学校采取优化师资、强化过程考核、通过不同形式竞赛活动来督促医学生有效学习,学生自身更应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满足社会和专业对卓越临床医学毕业生的卓越发展。
摘要:本研究基于访谈论证了专业英语术语识读能力对于临床本科生卓越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四种专业英语词汇习得策略:梳理专业各科教材专业英语词汇、依托优秀专业英语词汇教材、多元自主视听、文献或专著阅读。提高医学本科生专业英语术语识读能力可开阔学生专业视野,为后期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翻译、专业英语学术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医学专业英语术语,自主学习,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牟剑.医学术语学对医学生专业英语综合能力提高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9.30(23):3064-3065.
[2]卢凤香.谢春晖.苏萍.医学英语词汇学习新途径学习新途径—医学英语之希腊.拉丁语言文化渊源[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3]刘炜.林文娟.中医.西医术语文化渊源比较[J].医学争鸣.2014.5(3):54-56.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9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实践质疑和构建知识的学习行为,真正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习目标。本文从高中数学课堂———以“等差数列”教学为案例,谈谈如何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牵引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积极思维的习惯养成。
一、让生活情景下的概念形成,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特征体现。教师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数学思维镶嵌在生活情境化当中,让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与概念形成对接,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感悟与自主学习,那么概念教学也就成功一半。例如,一节《等差数列》的概念课,有一位教师做如下的教学情境创设:
教师新课引入:先应用课件展现两张图片,一张给出的数列较凌乱:10072,10360,10144,10288,10216。另一张给出的数列很整齐: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请问同学们喜欢哪张图片?追问:你所喜欢的图片上面的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图片上的数字进行观察、识别、猜想,然后回答。有的学生相互讨论,有的将数列排成由大到小,有的排成由小到大,有的观察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72。
教师再问:72是个什么数?能为0或负数吗?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归纳,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公差的定义就自然而然的得出。
在接下来的教学,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由三个数a,A,b组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你能用a,b表示A吗?你认为A可以称为a、b的什么?有哪些相等关系式?讨论并写出式子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后,由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和公差d,诱导学生写出:
由此,学生猜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推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引导、矫正)。
以上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探究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取的,以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即教师以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牵引,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动手演算等,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既得出结论,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上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阐述数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从生活“小游戏”开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发生。自我获悉概念的形成过程。当有些思维受阻时,教师又适时点拨。这样的教学,就是生本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探究潜能挖掘出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情境牵引,学生的思维无法停滞,脑子高速运转,自主学习氛围异常活跃。将整个等差数列的知识形成过程以问题(由浅入深地)牵引,让学生自主思考,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内容的循序性、典型性和思想性都贯穿于学生独立思考当中。
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环节中,该老师又进行例题教学:例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10,a15=40,(1)求a20;(2)85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若是,则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老师的教学意图,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而是以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公式中有a1,d,n,an四个量,深刻理解“知三求一”的方程思想。完成例1后,老师再通过同题型、适当的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掌握公式的灵活应用。学生的自主探索都在不断的变式中体验,都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当中,都在教师的驾驭与掌控当中。当学生思维意犹未尽之时,老师又在例1的基础上,提出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解答例1?(老师提示:a5,a10,a15,a20成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性质)
从整个数学课堂来看,教师“教”的很少,学生“想”的较多,其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作自主表现,尽量让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师生皆然感到轻松和快乐。
三、让解题思路的寻找过程,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习题课的教学,简称为解题课。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寻找,不仅仅是检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扎实与否,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智慧的具体表现。
习题课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解”需有法,“解”必得法,教学相长,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作答,只会一招一式,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更要教学生如何寻找解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决定了学生“欲罢不能”的自主学习自觉性。例如,一位老师设计如下问题———
1.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5+a6+a7=56,a4a7=187,求a4和d.
2. 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公差d>0,三项之和为15,首末两项的积为9,求这三个数。
第1题是一道关于数列性质的基本题,老师的意图在于检测学生对数列下标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和自主完成后,再由阐述解题过程。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寻找:在等差数列中,若两项的下标与另两项的下标和相等,那么这两项的和可以用另两项的和来代替,把未知项减少,达到解题目的(下标和性质的应用)。思路很快被打通。
第2题的教学,教师又将全班学生分成3组,然后引导学生活动:第一组学生以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寻找;第二组是小组自主学习,然后派代表讲述解题思路与演算;第三组是全体学生“集体会诊”,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议论、归纳和动手尝试,都能集中在以下两点解题思路上(即“对称设项法”):
(1)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奇数时,可设中间一项为a,再以公差为d的两边项分别设…a-d,a,a+d…
(2)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偶数时,可设中间两项为a-d,a+d,再以公差为2d进行两边分别设项:…a-3d,a-d,a+d,a+3d…
最后,老师请3个小组代表小结,阐述本节课学到哪些解题的思想方法?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相应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运用数列知识解题,思路更加明晰,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其实质就是运用“构造”法、公式法来解决综合性强的数学问题,渗透了数学方程思想方法。老师的教学,就是在刚学完等差数列后,以“小综合”问题牵引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将整个课堂变成学生“探究”的课堂,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四、让复习反思的思维活动,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复习课的教学本无定法,平时老师们只是各行其是。按我们以往的复习课教学规律,一般是:先罗列公式、定理、法则进行板书,再作习题讲解。现在看来,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就显得效益低下。笔者认为,通过精选例题来涉及各知识点的引用,以问题解决为索引,牵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配以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例如,在2016年全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某老师上的一节“等差数列”的单元复习课,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等差数列9,7,5…前多少项的和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教师在上述问题探究的教学中,虽说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简单作答,即运用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n项和公式(运用到了,实质上就是复习到了),又从中渗透函数思想,以开放性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多角度解决数列问题。这比教师简单、机械地复述通项公式、n项和公式的教学事半功倍。
接下来,教师再将上题变式为: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0,此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这也是牵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办法。以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师选择时机给学生补上“运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贯穿“数式转化”的认识当中,认知结构得到夯实。
课堂结束时,又以反思的形式对等差数列{an}的复习,进行“画龙点睛”和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思维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使得这节数学复习课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对于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复习课教学,倘若将问题选好,围绕教学目标,贯串知识点,来展示数学规律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数学教学的效果就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的复习课教学特色,就是将数学问题,纳入课程知识体系,切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知识与方法由学生自主归纳,结论形成由学生自己总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包办”;凡是学生自己能表述的由学生自己书写。数学复习课不再是以往的“一言堂”,不再是为题海作答而忙碌,,而是以教师课前预设的“数学问题”来牵引,让学生在不断回顾、不断质疑、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精彩的教学生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玉城.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人民教育,2005(4).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10
关键词:多元发展理论,自主性学习,养成策略
自主学习的模式就是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的地位, 即强调学生在知识获取这一层面的主动性, 学生可以自主性地理解与分析知识,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获取。
一、多元发展理论与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概念
(一) 多元发展理论
近代教育教学的理论认为, 在课堂上, 学生就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据此而言, 现代化的课堂就是一个学生主体学习、教师主体教学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上, 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的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多元发展的理论是对传统上的“主体—客体”教育理论的颠覆, 主张学生与教师都应该是课堂上的主体, 因此, 双方之间的平等化的互动最为主要, 而对于学生来说, 则是因为自己所具有的学习主体性的地位, 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主体探索与实践的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 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
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就是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习方式, 并内化为自己的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 可以细化为对知识的自主性获取习惯养成与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两个部分。
二、多元发展理论指导下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意义
(一) 促进了学生日常活动的展开
在多元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师生之间有效合作的发展态势更为明显, 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予以阐述。
1.从教师的视角来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当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向来设计出适应性强的自主学习流程, 在课堂上, 教师更是明确了自己的主导性地位, 从多元发展理论的应用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教师都处于指导、协作的地位, 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根据多元发展理论来提高自己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2.从学生的视角来分析, 在多元发展理论应用的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虽然在多元发展理论应用之初, 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但是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而是需要借助于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结构进行独立性的探索, 这就使得学生的发展目标明确、方向正确, 尤其是在合作活动的阶段, 学生可以在团队支持之下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从而使得个人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所倡导的多元发展理论认为:多元发展理论的提出是基于对个体当前的发展现实与依赖于外力解决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而言的, 在初中政治学习中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 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 从而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区域。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生诸如言语、认知等能力, 使学生树立自己前进的方向, 这对于初中政治知识教学的实践来说也具有极为现实的价值, 可以激发学生对初中政治知识自主学习的兴趣, 并通过发展自己初中政治学习的能力来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这将会对学生培养自己具有个性化的学习习惯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而使之具有了极为现实的意义。
(三) 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应用对于初中政治学科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 这主要是因为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的着眼点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借助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才能够促进学生对初中政治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从而大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多元发展理论指导下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策略
(一) 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兴趣
在应用多元发展理论的时候, 教师会根据社会的实践、学情的状况, 以及本课的三维目标等来设计初中政治自主学习的内容。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会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趣味性, 指的就是当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所实施的自主学习与受教育者的水平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从而使得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活动开展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较为接近, 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 合理调控小组的活动效能
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策略实施的时候, 教师往往会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人员的调配, 从而使得学生基于平衡化学习程度而进行有效的小组活动, 小组之间会展开公平性的竞争, 但是在实践中却不是如此, 小组之内的学生会因为性格、爱好, 以及特长的不同而出现一定的隔阂, 这不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基于此而言, 小组人员的搭配教师应该以多元发展理论为指导, 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发展的均衡化, 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合作力强的小组。
(三) 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落实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要求的时候, 往往会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并产生实际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做法, 但是在事实上, 这一做法却是完全错误的, 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应该被弱化, 在强化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实践中,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才能够为自主学习的开展夯实基础。在以后的发展中, 就应该将尊重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发挥为着力点之一, 既要求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发展理论, 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 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 成为学生的伙伴、协作者与合作者, 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策略实践的有效性。
在自主学习这一模式下, 学生就应该在多元发展理论指导下, 以一种乐于合作探究与自尊自信的态度, 并以之为基础实施有效的学习探究活动。
参考文献
[1]汪盛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和谐师生关系;平等尊重
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就会主动学习这门学科。教师对学生只有报以深深地理解,才能产生真正的爱生之情,才能从心灵走向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我们能稍用点这样的心思对待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生能不爱我们,爱我们所任教的科目吗?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从我国目前教育的现状来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师生之间关系还不太令人满意:学校里师生感情相斥、难以沟通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之间对立冲突的事件常有报道;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介绍一下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话题更为广泛热烈的讨论。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追求什么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一种长期而稳定的理解、信任和关爱的状态,是师生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求同存异,追求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和睦、协调。它能营造出愉悦、温暖、充满爱的教育氛围。它建立在师生双方接触、了解、信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形成自主个性和主体人格。另一方面,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消解心中的不安、羞涩乃至恐惧,敞开心灵积极投入到表达、坦露、交流、批判、乃至自省的求知活动中。因此,和谐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做什么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新课改下的学生观。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采取何种态度和采用何种教育方法的出发点和依据,由此也就影响乃至决定师生关系的性质和内涵。所以,正确的学生观是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首先,我们要从心底里真正爱学生。这是老生常谈,众所周知的。但是,我们不能只爱他们的分数、成绩,要爱他们的童真、兴趣、感受和他们的能力。关键是,我们要肯花心思、花时间。为此,设法让你的学生感受你的心意吧!老师的坦诚、信任、关怀、体谅、期待等复杂情感,除了要言传意表,还要通过表情、手势、体态使学生及时领会教师的意图和希望。
抓住时机,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这本书的开启方式不同而已。我班的学生不外乎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那些既聪明又认真,并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处于上游;第二类是那些在小学凭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努力,小学处于上游,入中学后只能居于中游的学生,以女生居多;第三类是那些学习习惯较差,智力较好,在小学靠突击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以男生居多,入中学后成绩大幅度缩水,只能处于班级中下游;第四类是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态度都较差的后进生。但不论是哪一类,在他们的内心,都希望老师多给他们一些微笑,多跟他们说几句话,甚至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谈一会话。家长当然也更希望老师多给自己的孩子一点关心与鼓励。所以,对第一类学生我鼓励他们不要仅满足于课堂,要有自我扩展的意识和行动,互相竞争,取长补短。对第二类中等生,送上一些鼓励,一些希望,帮他们树立一些自信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第三类学生则侧重于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意识到中学学习内容多,难度高,不能光靠小聪明和临时抱佛脚,必须平时夯实基础。对于第四类我班几个较突出的后进生,刚入初中时连课都不会上,控制不了自己,还妨碍别人,我每天都和他们定时谈话半小时以上,表扬他们当天表现进步的地方,更指出他们表现失误的地方,坚持两个月,直至他们基本能认真上课。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坚持“一个标准”,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使用一个标准。不让好学生受到偏爱,也不对后进生产生偏见,作为班主任,我力争做到公允,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一年来,我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缺点和进步一视同仁,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建立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形成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在教学中,我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宽容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曾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能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尊重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能力也会更强。
由于师生关系影响师生之间教育信息的互相传递,影响教育的氛围和受教育者的情绪和心理。我在教育实践中,时时注意处理好师生的关系,让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发挥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的需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也就自然水到渠
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在逐步形成。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篇12
关键词:结构树,尝试,自主探究
一、背景
如何在上复习课中, 既提高复习质量, 又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素养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好的复习课, 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自我再认识的过程, 通过设计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对既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能力。为此, 我在上数学复习课时, 尝试让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树, 来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下面以“二次函数复习”为例, 说说如何通过画知识结构树的复习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布置任务:经过这几天对二次函数的学习, 今天我们把这些知识点整理一下, 能否用知识树的形式, 把它们串起来。学生中出现一阵小骚动:“啊?我画图很差的。”“老师既要考验我们的画图能力, 又要考验我们的概括能力。”“应画成形象树?智慧树?”
教师给予鼓励:大家以前看到过知识框架图吧, 今天要把它改成“树状图”, 想想一棵树的组成部分, 各个知识点分别适合做这棵树的哪一部分。
一两分钟后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 或认真思索, 或翻阅课本, 或在草稿上试画, ……
点评:因为以前没有让他们自己做过, 普遍感到新鲜;又因几天来的知识点较以前的跨度大, 一直有压力, 所以今天的不同做法, 正好调整一下课堂气氛,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教师巡视课堂, 约10分钟,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完成。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你的成果?
生1展示下图并解读:我是根据我们学习知识点的顺序画的, 最先学的内容是最基础的, 也是最重要, 所以放在“树”的最下面。
师:非常好!这位同学是用心准备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2:我觉得顶点式中的h、k要换成会更好。
师赞许:哦, 为什么呢?
生2:因为“树根”的函数式为y=ax2+bx+c (a≠0) .
师补充:太好了!也就是说这里的, 顶点式与一般式便紧密联系起来了。
其他学生也都露出兴奋的表情, 并且不忘在自己的图形上作改进。
生3:当b2-4ac=0时,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就是它的顶点, 所以还要在“树上”的相应位置注明。
师:对。你很细心!
这时, 大部分学生也叫起来:还有增减性也要加。
师:非常准确, 我们的“树”越来越茂盛了。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是本章知识的难点。谁来说说怎么加?加什么?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当a>0时, 在对称轴的左侧, …
师:仔细想想, 还有什么问题吗?“对称轴是过顶点的直线”?
生4迟疑地:应说“过顶点且与y轴平行的直线”吧。
师:说得好!所以对称轴的方程是直线
师:大家的理解很到位!二次函数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现实生活中, 函数的应用是很普遍的, 有许多问题用函数模型来解决会很方便。
生5:老师, 我画的跟别人不一样, 我也想展示一下。
师:好啊。请!
投影机出示另外几种树形图。 (略)
三、做法分析
学生自己画知识结构树, 复习方法, 有别于老师总结、学生只带着脑袋来听的教学模式。它的最根本意义在于学习过程是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 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素养, 改变了由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 创新思路始终贯串于课堂教学各环节。从本案例中, 可以概括以下主要做法。
1. 自主探究, 掌握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 反复思考领会的基础上, 先了解《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知识框架, 理清各知识点的关系, 然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理出其知识系统, 并用树干表示知识的展开顺序, 画出树形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 弄清各个概念的来龙去脉及相互关系。当然, 在此之前, 教师对学生如何以画知识“结构树”来表达相关数学知识的主次关系和逻辑顺序, 要作一定的方法指导。
2. 交流分享, 不断完善知识系统。
本课第一步, 请一位学生展示本章的知识结构树, 并具体解读其所画知识结构树。第二步, 修正结构树。在展示者解读其知识结构树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在客观上受到了启发、引导, 对各个概念做了进一步探究;重新审视根据自己的理解所画结构图, 他们或者点头表示认同, 或者欣喜的发现彼此的区别, 当发现他们之间意见不一致时, 有两个行动, 一是改变自己的, 二是改变对方, 于是, 彼此的结构树就得到了修正。正是在不断地修正过程中, 比较了概念与其相邻近的概念, 理清、辨析了每个概念在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相互间的因果关系、从属关系, 从而整理出清晰的知识系统。
3. 教师引领, 掌控自主探究进程。
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经常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在本案例中, 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 教师课前提出要求。课前, 教师明确要求学生自主复习《二次函数》这一章的知识, 并梳理知识、画这一章的知识框架。第二, 教师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补充合理想法。第三, 教师及时进行恰当评价。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往往通过相应的评价来校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当第一位学生展示知识结构树时, 老师的评价是:“非常好!这位同学是用心准备了。”但学生的成果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 教师再鼓励:“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当有学生指出:“当b2-4ac=0时;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充分肯定:“大家的理解很到位!”知识“结构树”在不断的补充中逐步完善, 探究活动随着教师的环环评价而逐步推进, 最后收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四、主要成效
从课后上交的图形来看, 可得:1.从“结构树”的形状看, 有三种。第一种是平时常见的概括关系图, 用三种括号逐层表示各层知识点;第二种是更像通常的框架图;第三种是接近教师想象中的树形图。
2. 从图上的连接线来看, 能揭示出学生的思路和对知识结构的认识。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是孤立的、零散的;另一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初步的联系, 但缺乏进一步的认知;最好的学生对知识点有自己的理解和归纳, 比较全面, 如会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函数一般式中三个系数的不同功能、解题的基本方法等。
3. 从知识点的排列看, 真实地暴露出了学生思维过程, 教师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部分学生仅仅是把各知识点堆积在“树”上, 没有理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他同学对此有所理解, 看得出有其中的知识建构, 令人欣慰。这些都反映了学生的一些思维习惯和个性差异, 便于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因人施教。
把知识系统化, 是正确识记, 保持记忆的重要手段。所以, 系统化地整理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二次函数复习课”通过让学生画知识“结构树”, 学生不断地将新获取的零碎知识, 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将其系统化、条理化,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促进了知识的巩固、存储和应用, 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起到加强学生的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同时, 在画知识“结构树”的活动中, 因为自主探究真正落到了实处, 也从中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素养的养成。而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多形式的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设计和修正知识结构图, 做到放手而不放任、引导而不包办, 这样,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也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推荐阅读:
浅谈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良好习惯07-25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5则范文09-10
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09-10
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07-14
自主学习的理论背景10-19
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06-02
小学语文的自主学习09-09
英语课堂的自主学习10-04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11-04
自主学习的策略包括07-09